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师范生教育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调查对象:所教班级师生和兄弟班级部分师生及部分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师生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探讨交流法
调查起止时间:20xx年9月5日——20xx年10月15日报告内容:
XX年9月我通过自主联系到蒙自市第三中学进行为期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市高中,学校规模较大。该校自创建以来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茅,但近年来生源质量难以保证,主要原因是教育改革,支援山区教育事业,山区招生人数增多,从而导致该校学生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你让他们回家预习教材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一语文另一个启蒙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强势打开学生知识面与求知欲,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片和视频,对图片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这些图形和所蕴含的文字信息。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中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有所偏差,大量的古文诗词背诵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他们认为语文这一科目虽然有趣味性,但是作业的不规律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初一语文是学生们刚刚进入求知过程的重要里程碑。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对于语文的教学反思,应该自上而下的有所变迁。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媒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该校放学时间为6点,由于较晚,而该学校以寄宿制为主,走读为辅,偏离城市中心,加之时间过长的晚自习与繁多的作业,以至于学生对于课外知识认知过少,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而这一系列时间过于紧迫,造成了学生阅读量的缺失。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教材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章节,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章节内容,较难理解的知识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习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政策 态度 展望 现状
2007年秋季国务院在教育部直属六大师范院校试点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此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基础教育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对成都棠中外语学校、重庆綦江中学、遵义铁厂初级中学,三所不同档次学校在职教师进了自填问卷式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5份,有效问卷114份,后期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
一、基本结论
1.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了解程度
当问及了解免师政策的渠道时,答案是不集中,有电视、报刊杂志、同事讨论等等,其中网络占34.0%,侧面证明网络在教师中使用的普遍性;另外,当问及对于不了解这一政策的原因,有34.8%的教师认为,政策和自己没太大联系,所以不予关注,当然也有30.0%认为是国家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以上数据表明,国家在宣传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力度上,还需要加强。
2.对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态度
(1)对于从教年限和支教的态度
对于从教十年的规定,虽然有47.8%的人表示是履行义务,但是有52.2%的人认为时间过长或者应该5年比较合适,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大家还是期望能把从教年限降低一点。
而对于到农村中小学支教2年的规定,73.9%的人对此表示支持,认为有利于积累经验和了解到中国基层教育的现状。
(2)关于国家保证工作的态度
对于师范生双向选择和国家保证有编有岗的就业规定,67.0%的教师表示支持,但也有17.4%的教师认为这对于其他非六所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不公平,会增加他们的就业难度,这个也引发了一定的思考。
3.对于政策实行的现状和未来的态度
(1)对于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行现状的态度
对于大部分免费师范生选择城市就业的现状,35.7%的教师认为是政策不完善导致的,38.3%教师认为农村学校待遇低是根本原因,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如今存在的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这也是中国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领域,当然对于这样问题,有26.1%表示认可,认为人往高处走是很正常的,这是从现实的角度作出的回答,毕竟基层教育从硬件到软件都远不如城市,教师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了基层,但却不能养家糊口,实属教育之悲哀。
(2)对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未来的看法
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三个学校之间差别较显著,尤其是作为基层教育铁厂初级中学,62.3%的教师对于这一政策的未来表示担忧,他们觉得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施中问题多多,对于提升基层教育的意义不大。
4.总结与展望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对很多问题做深入的原因探讨,只是把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于政策的基本态度做一个传递;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中,找到很多的现存问题,也可以从他们的态度中,找到未来的方向,这是本次跨省调查的最大意义所在。
对于该政策,人们对于它的未来都是抱有很大希望的,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调查中发现很多细微的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若我们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政策的未来确实是值得担忧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http:///zwgk/2007-05/14/content_614039.htm.
[2]黎婉勤.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5).
[3]孙绵涛,楚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现代教育论坛,2008,(6).
关键词 重庆市 师范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Teachers' Education Ability
for Chongqing Chinese Normal Universities Students
WEI Jun, ZHANG Hongliang, REN Juan, HUANG Yuanyuan, REN Ling, ZHANG Mingjing
(Liberal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inese for education ability training norm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eachers in chongqing, our current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four normal visit, draw the conclusion novel survey.
Key words Chongqing; normal; ability
为全面了解重庆市高校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现状,我们对重庆市四所师范生教育本科院校进行访问调查,(鉴于不便公开学校名称,本文用“高校甲”、“高校乙”、“高校丙”、“高校丁”进行指称)搜集了这四所院校2006级――2009级中文师范生培养方案共16套,并重点对2009级培养方案中的教师教育能力课程中的训练课程进行分析研究。下面,我们将具体呈现四所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中能力训练课程的名称、学段分布、在教师教育能力课程中的学分占比、学时(教师讲课、学生实践)占比等,以反映重庆市高校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开设的基本状况。
1 四所高校基本状况
表1开设情况
1.1 高校甲
(1)能力训练课程名称及数量。
①必修课(9门):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师口语训练、书写能力训练、心理教育能力训练、教育技术能力训练、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训练、艺术养成训练(音乐)、艺术养成训练(美术)、语文教学技能。
②选修课(5门):课堂教学技术、班主任工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行为问题与矫正。
(2)开设情况。(见表1)
从表1可见,该校中文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在必修课程中总量占比较大,为75%,学分占60%,但课时占比相对较小,为37.5%,并且以教师讲课为主;选修课程中的训练课程总量占比、学分占比和课时占比均为45.5%,全部以教师讲课的方式展开。在学段分布上,训练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在大二和大三开设,其中必修课在大三集中开设,选修课则在大二集中开设。
1.2 高校乙
表2
(1)能力训练课程名称及数量。
①必修课(5门):教师口语、三笔字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班主任与德育、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②选修课(10门):语文学业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中学语文文学鉴赏与教学、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教育心理测评与诊断、中小学课堂教学与管理、微格教学与教学诊断、教师艺术修养与技能训练、研究性学习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教学。
(2)开设情况。(见表2)
从表可见,该校中文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在必修课程中总量占略高于非训练课程,为55.6%,学分占比和课时占比情况大致与总量相匹配,但略有降低;选修课中的训练课程在总量占比、学分占比和课时占比方面均低于非训练课程。在学段分布上,训练课程的必修课均在大二和大三开设,其中在大三阶段集中开设;训练课程的选修课则在四个年级均有分布,但在大三年级显得更为集中。
1.3 高校丙
(1)能力训练课程名称及数量。
①必修课:(0门)。
②选修课:(6门):演讲与口才、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文学文本解读、唐诗品鉴与班级组织与管理等。
(2) 开设情况。(见表3)
表3
从上表可见,该校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这一模块中,没有开设必修课。训练课程在选修模块中占42.9%,与学分所占比例相同;在课时占比方面,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42.9%,其中教师讲授部分占87.5%,学生实践占12.5%,课程实施大部分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的部分比较少;从学段分布上看,有超过一半的选修课程是放在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进行的。
1.4 高校丁
(1)能力训练课程名称及数量。
①必修课:(0门)。
②选修课:(9门):教师技能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中学语文教学论下(含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语言艺术、汉语语音基础、书法艺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与练习和高中语文教材阅读与练习等。
(2) 开设情况。(见表4、表5)
由于该校的课程设置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在这里分成两个表来呈现。从上面两个表中可以看出,高校丙与高校丁关于教师教育能力训练的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板块,而是分布在学科专业课程的选修课中。从课程设置的总量上看,专业限选课中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了62.5%;而从学分比例上来看,专业限选课的比例也最大,达52.6%;从课时分布来看,学生实践受到较高重视,所占比例达到64.4%。从学段分布上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的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集中在大二完成,专业限选课分布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其中大三为50%,而任意选修课也集中在大三进行。
表4
表5
2 四所高校异同点分析
2.1 相同点
(1)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大致分两大类:针对教师(在读师范生)的和针对学生的。
其一是关于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的课程,如教师口语、三字笔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微格教学训练等等,这些课程是训练师范生自身素养的,通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师范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为以后走上教师岗位奠定基础。
其二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师范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在进入教师岗位后,为他们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服务,如班主任工作、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学生行为问题与矫正、语文学业评价、教育心理测评与诊断、学校管理学、班级管理与组织等等。
(2)在同时开设了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高校中,不管是课程设置的数量还是学分所占的比重,必修课都比选修课多;而在课时安排上,教师的讲授还是占很大的比重;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二和大三这两个学年进行,可以看出这两学年是训练教师教育能力的关键阶段。
2.2 不同点
不同的高校对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部分高校针对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专设了课程模块,并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形成了体系。这样的设置一目了然,既可以给高校教师明确的引导,也可以给师范生以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明白哪些课程是专门训练教师教育能力的,哪些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的,哪些是拓展素养的,从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学习;部分高校有关教师教育能力的训练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块,而是将其散布学科(下转第237页)(上接第211页)专业课程等模块里面,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稍显松散,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 总结
这四所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并设置了相关的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可见,发展中文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能力是中文师范专业的基本要求。但是各个高校设置的训练课程、数量、分布各有侧重,有的学校设置的课程中必修课多一些,而有些学校则选修课多一点;有些学校关于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课程多一些,有些学校关于学生身心方面的课程则多一些;有些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有些学校则更重视教师的讲授。可见,怎样更加合理地设置中文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的训练课程、进而建构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2017幼儿园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一:
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来到了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中心幼儿园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幼儿园高雅的环境,秀外慧中的教师群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初期,我感到了很大的困难。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我除了在学习时期进行过见习之外,可以说毫无工作经验。面对新接手的工作,面对那么多的孩子,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站在旁边看着老教师们,轻松的带着宝宝开展各种活动。于是,我努力学习,努力尝试自己独立带班。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的心理才逐渐退去。这还是工作的第一步。新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也不知道应该怎么上课。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我上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教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师傅。这学期我听了许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上课的技巧。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我班主班老师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特别是我所在班里的老师,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是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些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我们也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这些活动使我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此,我始终用自己的爱心,去热情的关怀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在幼儿的个人卫生方面,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要象孩子的母亲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在实习期间我始终以主人公的态度,积极协助班上的老师完成各种工作,遵守实习所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园领导、指导老师,乃至家长的一致好评,给我自己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我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在平时的上课纪律上可以看出来。我上课的时候由于讲课不生动,所以,往往有时候纪律就不如师傅上课的纪律好了。过后我也时刻对自己的教学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如:
1.我们语言不够优美,不够吸引小朋友,表情、动作不丰富,不够感染小朋友,可能是因为自己放不开,没有做到适度的夸张。
2.评价语言过少,太宽泛,不丰富,不具有针对性。
3.没有照顾到每个孩子,由于不太了解班上的幼儿,因而没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4.对于幼儿的意外答案和突发行为和语言,不能迅速地灵活地应答和处理。以上4点是我自己反思后总结才出来的,在组织活动时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同学之间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他们说自己也有这些不足,我也问过老师,得出结论是大部分都是因为我们是新手老师造成的。慢慢的磨练会让我们这些不足得到改进。
我做的好的方面或者是说基本令自己满意的方面在于:
1.对于教学活动态度认真,备课和准备充分。
2.虚心地请教和接受指导老师的建议与指导。
3.每个活动都能完整地完成,没有出现没有组织完的活动。
4.组织活动时教态比较自然,语言清楚,声音和语速适度。
5.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尽量做到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在设计和准备教案、教具时,也以这个为出发点。6.大部分活动都能达到活动目标,让幼儿有所收获和进步。这几点也是自己反思后总结的,效度和信度较高。在保育方面,这几周我做了很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也学会不少。比如说:给幼儿扎裤子、喂饭、哄他们睡觉、给他们擦屁股、隔毛巾、梳头发等等。
我们同学聊天时说到,我们是提前体验做妈妈的生活,为以后做准备。像这些琐碎的生活常规事情,每天都要做,我觉得可以训练一个人的耐心、忍耐性、恒心、细心等等,对于人的性格培养确实有帮助。头几天觉得很新鲜,做事情很有兴趣,很卖力,时间一长,就需要其它方面的东西来支撑自己了,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保育工作上,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总结,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在于:能够很快地适应这些工作,基本上能够做好。不足在于:还不够细心,没有完全做到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保育,最主要的原因是是与幼儿相处时间短,对幼儿了解不够。
在实习期间,我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自己也进行过思考。1.幼儿园称教学活动为上课或者组织活动,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分别有什么效果和影响?2.幼儿能在幼儿园学到什么?3.教师的评价语言如何能做到恰到好处?4.社会领域活动的情感态度目标如何达成?5.如何对待特殊幼儿,比如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自闭自卑的幼儿、爱打小报告的幼儿、不合群的幼儿、发展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幼儿等等?6.如何培养和加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7.幼儿称老师为妈妈究竟是好还是不好?8.教师如何做到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9.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10.怎样做到让幼儿教师有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11.配教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它的作用?以上这些问题是我在这次实习中看到的或者自己遇到过的。我自己也思考过,可到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想清楚的。我还会继续寻找答案,继续发现,继续思考
我觉得实习期间我最大的优点就是热情和随机应变。我们作为实习生,本身就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诚恳的向班上的老师学习经验。实习工作应该要热情,不能等事儿做,要找事儿做。孩子有什么小纠纷,老师需要搭把手的地方,我都能帮上忙,工作也算主动。自考的时候学过一个名词叫教育机智,幼儿园的生活更能体现教育机制的存在。大多数时候,你上课的内容和教案写的内容都是不太一样的,甚至大相径庭,如果你抱着一个死板的态度,是肯定干不好这一行的。随机应变对与教师来说也是必备的。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的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黄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如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浪费洗手液,黄老师就会跟小朋友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洗手液是怎么来的,不能浪费,并要求他们两人带一瓶回来作为赔偿。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好比一把把锁,老师就是开启那把锁的主人。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去发现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这个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孩子。幼教本来就是一门需要具有爱心的专业。面对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用母亲般的心去呵护他们。短暂的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经历了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孩子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孩子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孩子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的教师是不容易。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2017幼儿园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二:
五个星期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我的感受只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时间好漫长,五个星期呀,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可是,转眼间,最后一周已经来到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我突然对实习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真的不愿和小朋友们分开。幼儿园的实习,让我在快乐中获取了很多知识,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
刚刚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挑战,我觉得这里才是一切的开始,它是能让我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也是我成为一名正式的幼儿教师的开始。第一周是见习周,在那之前我拿到了全班小朋友的名单,努力的记下每一个孩子的名字。然后每天都会早早的到园,在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用我最快的速度把幼儿和名字对上号,只为了能够在早上和他们说一声某某某,早上好。每天早上亲切的问候成了我和孩子们第一座友谊的桥梁,在区域活动时我会以玩伴的角色与孩子玩耍,在生活区外面当起了上门拜访的客人,在语言区和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相处、聊天,尽可能地走近孩子,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渐渐的孩子们记住了我,放学时他们总会和我说一声吴老师,再见。看着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总会不自觉的笑出来。
人们常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所以他们的健康成长从长远来看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去年小学生因安全意识的疏忽而造成的伤害仍然占有很高的比例,而我国已于XX年将3月31日定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日”,并要求各单位、各学校等大力加强对中小学生关于防火、防电以及其他安全知识的教育。那么,到目前为止,我们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为此,我们借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纪检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雅安八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的同时,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60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以及40位家长,从许多方面逐一做了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75%的小学生能够掌握“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道”,“行人靠右”以及“不得私自下河游泳”等基本的安全常识。然而对于地震、滑坡、雷击等自然灾害方面却了解甚少,只有9%。对于煤气中毒、家庭火灾等方面因年龄而异表现不同,年龄稍大的(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能略知一二,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脸茫然。而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则令我们略感欣慰。几乎所有的家长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孩子门的安全知识教育。在这之中,83%的家长认为对自己机孩子的安全教育比较满意,15%的家长则认为还有待提高,另有2%的家长认为这项工作应由学校来完成。比较起来,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近70%的小学生表示愿意听取父母关于安全知识的讲解。这说明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另人遗憾的是,62%和97%的家长和小学生不知道3月31日是国家法定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日”,因此,社会、学校等等个方面的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同时,我们也对此次活动的效果做了一个调查:有接近90%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这次活动宣传效果很好,今后应多开展此类活动。也有4%的家长认为没有取得他们想象的效果,6%的家长认为无所谓。雅安八小的李校长也表示新颖有趣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可以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希望能和我们今后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合作。我们认为,对于小学生这类知识的宣传,不应仅仅局限在这样的宣传形式。学校应注意改变教育方式,争取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接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仅如此,调查报告显示85%的家长表示更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因此学校对于这种教育的强弱程度将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一、概述
职业生涯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对学生职业意识和理想的形成尤为重要。然而,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很晚,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还是认为小学教育的惟一目的就是升入大学深造。近年来,在网站和报纸杂志上不乏各中小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报告,但大都以具体案例为主,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对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的现状进行调研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在小学教育中加入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元素,发展了各种生涯教育模式。
二、对象和方法
对象:本调查对象为在校的3~5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及校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份,回收问卷128份,有效问卷126份。其中三年级45人,四年级21人,五年级6人。
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问卷为《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状况调查问卷》访谈法:对部分学生及教师,校长进行访谈,了解实施情况。
数据处理:采集的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进行统计处理。
三、杭州市小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知
小学生听说过职业生涯教育的很少,只有21.4%的人曾经听人提起过生涯教育。很多孩子对职业的概念也不明确,据我们统计,只有三成的被调查者能准确回答出家长的职业,很多学生把开汽车,开超市,谈生意,卖钢材等作为一种职业来认知。
(二)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意识是指明确自己是怎样的人。对小学生而言,就是要培养自我概念意识以及觉察能力。总体说来,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自我觉察意识。
(三)人际关系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是指与人交往,相处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学生而言,人际关系技巧主要是指要正确认识个别和团体的差异,能欣赏别人的优缺点,能与他人合作。
(四)作决策
简单的说,做决策就是做决定。对小学生而言,作决策是指运用自己的一些经验决定简单的事。总体说来,小学生的决策意识并不强,依赖性较强。
(五)工作意愿
排名前三的职业,三年级学生:科学家、医生、教师;四年级学生:医生、教师、科学家;五年级学生:律师、教师、演员。与前两个年级相比,工作意愿更为分散,出现了更多的职业,如:飞行员,软件设计师,服装搭配师等。
(六)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指顺利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对小学生来说,操作技能就是进行简单任务完成的方案设计。当问及:暑假完成的事是否有过规划时,基本上的学生都有过规划,且都顺利完成,其中,五年级的的实施率和完成率最高,三年级的最低,只有五成能顺利完成。
(七)经济意识
在小学阶段,经济意识建立过程是指帮助学生熟悉经济系统和正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中的社会与经济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生活产生的意义。
(八)工作价值
工作价值意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劳动不分贵贱,工作的目的在于服务大众。在你觉得厨师与飞行员相比哪个好的问题中,88.1%的学生都认为两个都好,都对别人有帮助,没有明显的职业歧视倾向。
四、问题分析
(一)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上的滞后
小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从出生到14岁左右,这个时期经过游戏、玩耍、电视媒体、家人观察等方式,开始发展自我观念,渐渐了解自己和能力的重要,认识工作世界,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启发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强化对职业的认识,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
(二)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上的模糊
从调查中发现,当问及教师学校是否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时,同一学校的老师回答不统一,甚至有很多教师并不明白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不知道职业生涯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其特有的教育目标、特征及教育内容。
(三)职业生涯教育实践上的偏差
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引导我院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决定在我院开展“学以致用,强化实践,充实自我”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学以致用 强化实践 充实自我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
在暑假期间,同学们应尽可能地关注社会,深入实际,针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地方中小学建设发展、小学生感恩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等状况,开展深入调查,通过实践活动,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我院专业发展、创业就业提供坚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主题: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农村网吧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作用调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状况调查报告;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分析;惩戒教育;网络成瘾;本专业市场需求状况调查;本专业课程开设对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的作用调查;专业发展访谈;如何有效实施小学教育;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农民工现状调查等。
2、开展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
师范生基本功,是一个合格的师范生从事中小学教学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在师范学习期间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诸多知识和技能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师范生从教的前提,也是师范生从教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强化师范生的基本素质与从教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促进顺利就业,要求同学们暑假期间完成以下任务(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到教研办,具体由班长负责等级造册)。
①上交高质量毛笔字作品不少于3幅 ②上交高质量钢笔字作品不少于5幅 ③上交高质量教案不低于2份(依据当地现行小课程教材内容)
3、开展“读好书”活动
充分利用假期读几本好书,做好读书笔记,抒写读书感想。有条件的同学建议观看电视或网络“百家讲坛”,认真做好感想及总结。暑假结束返校第一周上交一本读书笔记。(班长负责收交后到教研办审核评比)
三、参与对象
10级-12级本科学生;12级-11级专科学生
四、评比及表彰方式
下学期开学初,由各班班长将本班作品收齐后,配合辅导员或班主任按不同项目评出本班人数15%的优秀作品;学院按照15%比例评出师范学院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我院选出的优秀实践报告送交学工处参与全校评比,获胜者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佩珊
乐清柳市中学对高师教育实习的意见与建议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师范专业的支持力度,也愈加重视教育实习,再加上高师院校师范生数量逐年增加这一不争的事实,教育实习已成为高师院校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做好教育实习,如何做好与实习学校的联系接洽工作等成为了高师院校所要学习研究的课题。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三年系统学习的一个全面检验和考察。通过教育实习,加强了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摆脱只会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加深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向教师岗位,教育实习的质量好坏更是未来教育能否发展的很快很好的前提条件。
教育实习工作牵涉面很广,会涉及两所学校即高师院校和实习学校,而在教育实习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实习学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调查实习学校对于教育实习的意见和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对调查内容的分析整理,本文主要从师范生素质、组织模式及三对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键:师范生素质
教育实习是高师各专业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大学课堂学习之后,为承担中学教师职责而准备的最后阶段。通过教育实习,实习生将在中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受到全面检验和锻炼。在教育实习中,实习生能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中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使知识成功转化为能力,形成中学教师的个性品质,为今后胜任中学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但是,从实际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实习校方对实习生素质要求较高,并针对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包括对实习生师范技能、专业技能、一专多能上的要求。
(一)对教师师范技能的要求
柳中校领导指出: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使命,而今师范教育正被迫接受竞争的考验和威胁,各中学对教师的需求已由数量需求转向质量需求,他们最期盼的是有事业心、责任感、有新教育理念和过硬的师范技能、具有熟练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综合型的教师。而从高师教育的现状看,身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师范意识不强,师范生往往注重的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培养师范技能。值得欣慰的是,校方肯定了此次实习学生良好的自身素质,不过也同样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就实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结合校领导、指导教师、学生等多方面意见得出的如下结论。
1.普通话和口语表达
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国家规定普通话等级要达到二甲。但即便符合等级要求,如何把水平发挥出来,看的就是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的实习生在课堂上欠缺的就是这种能力,因而出现了讲话疙瘩、忘词、死记硬背、语速过快等现象。讲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语言又是讲课的最基本的手段,所以,讲课语言的基本任务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提高思想,培养能力”。因此在平时就应该有效地进行讲课语言训练,这是探索师范技能训练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对教师讲课语言提出的意见:
(1)我首先希望能听得清楚。声音悦耳好听当然更好,但首先是要听清楚。声音不要太小,吐字不要含混不清、速度不要太快,但也不要太慢。太快了,来不及思考;太慢了,听不上劲,心里发慌.
⑵我不喜欢老师不停息地讲,不断地重复,而且重复的说法前后又不一致。解释了又解释,愈解释愈糊涂。
⑶我希望老师讲课能引起我的兴趣,亲切和蔼,使你有心情去思考,也有可能去思考。我不喜欢经常训斤人的老师,带着压抑的心情听课,别说思考,就连讲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了.
⑷我希望听老师讲课时,能弄清条理能边听边思考,这样心里才踏实。我不希望老师把什么都讲,更不喜欢讲得乱糟糟一团,理不出头绪。
……
根据以上这些意见,指导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提高师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创造条件开设国家教委要求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
(2)上语文课时,教师注重对语言的精练、准确、规范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规范的语文表达方式。
⑶在学校里多举办一些演讲活动,加强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书写规范文字和书面表达技能
能否写一笔规范的好字,是否具有过硬的书面表达技能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信。通过此次调查,指导老师和学生指出我们实习生的板书书写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对师范生应进行书写规范和书面技能的训练。可采用以下措施:
(1)校内、系内要创造使用规范汉字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以身作则,各科齐抓共管,如各科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中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都要给予纠正。
(2)从大一开始,加强三笔字的训练,其中重点是钢笔字、粉笔字。
(3)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有关书法的课外活动,如观摩、展览、比赛等等,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3.教学工作技能
教学工作技能是指: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是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提高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实习阶段,对听课、备课、讲课和评课我们都实打实地进行系统化、章程化处理。
特别表现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编写教案;严格执行上课前试讲及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教师资格证
中图分类号:G650;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23-01
一、调查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教师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2015年起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不再区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认定一律参加全国的统考,也就意味着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的“差异变小”,甚至逐步丢掉了“师范”这一特色。对此,师范生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日后考取教师资格证做好准备。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采用不记名抽样形式的问卷调查法,于2015年6月份对惠州学院各个教学系的师范学生按一定比例人数进行调查,主要对象是本科在校的学生,有效问卷共520份。除此之外,还针对学校的教师及领导进行了访谈,并走访了惠州市的一些相关培训机构,进行采访和交流。数据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本研究从师范生本身、学校和政府等角度出发,调查在校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了解和反应情况,并探索其对师范生的深层次的影响,根据调查的结果为在校师范生、高校和政府提供参考性的建议,正确引导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了解程度。2015年起,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全面推行,师范生毕业后将不能直接申请获得教师资格证。对这一政策的变化,师范生的了解情况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通过资格认定。从调查的结果来看,65.93%的师范生对这次的改革“完全不了解”,24.81%的师范生对这次的改革政策“比较了解”,只有9.26%的师范生对这次的改革政策“非常了解”。由此可见,与政策改革“密切相关”的广大师范生对新制度是基本处于不了解的状态。(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了解程度如下:完全不了解356人,占65.93%;比较了解134人,占24.81%;非常了解50人,占9.26%。)
(2)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态度。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教师职业失去了“终身制”,这与广大师范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师范生是如何看待这一制度的改革呢?调查数据显示,有43.08%的师范生对新制度表示“不支持”,他们认为这失去了师范专业的特色,对师范生不公平。非师范生没有经过严格的师范教育和教师技能的培养,仅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是对教师专业的否定。对新制度表示“支持”的占48.75%,很多师范生认为通过考试可以提高危机感,警示他们对教学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视。仅有8.17%的师范生觉得“无所谓”。总体而言,新制度对师范生的“冲击”比较大。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师范生对政策的改革表示支持与反对的比例基本相当。这与陈克娥在2012年对湖北省的H校对新教师资格政策的反响的调查报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当时对于“取消教师‘终身制’符合大多数师范生的意愿”这个调查内容,71.1%的学生表示“支持”,28.4%的学生表示“不支持”,有0.5%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虽然广东省与湖北省分别处于不同的区域,但是调查结果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态度如下:不支持233人,占43.08%;支持263人,占48.75%;无所谓44人,占8.17%。)
(3)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对师范生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对师范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制度对师范生的专业优势的影响。有65.55%的师范生认为新制度使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差别变小,师范专业优势减弱,特色地位下降,甚至影响师范专业的发展;只有15.8%的师范生认为师范专业优势保持,其余的18.70%认为没有影响。二是新制度对师范生自身的影响。88.52%的师范生认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有10.2%的师范生认为影响目前的学习,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仅有1.28%认为没有影响。在对师范生的进一步访谈中我们发现政策的改革使师范生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还会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时刻关注教育信息的动态和考核的内容。(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对师范生专业优势的影响如下:优势保持85人,占15.8%;优势减弱354人,占65.55%;无影响101人,占18.70%。)(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对师范生自身的影响如下:增强竞争意识478人,占88.52%;影响学习,造成压力55人,占10.2%;无影响7人,占1.28%。)
五、调查结果与建议
(1)调查结果。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主要得到以下三个结论:第一,大多数师范生对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了解程度不够,甚至不了解;第二,对失去“教师终身制”的师范生而言,他们对新制度的实施表示支持与反对的比例相当;第三,新制度使师范专业优势减弱,师范特色地位下降,但增强了师范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导致师范生有心理压力。
(2)建议。一是师范生应该加快自身的转变,全面发展自身素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对教师专业化需求。作为师范生,在加快自身转变的同时,要以学校的信息为主,充分利用网络等有效资源时刻关注与教师行业有关的动态信息,从而使自己能够从容地应对新制度的变化。为此,师范生应该增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把学校培养和自我锻炼相结合。一方面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教育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多渠道锻炼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可以多参加各种教学技能比赛,还可以通过实习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使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学校应加快转变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保护师范专业特色,防止师范生的培养走向应试化。面对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学校应该加快转变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努力将“能教学”转变为“教好学”的师范生教育,以此来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应对这种转变,学校要本着以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为目标,以教师教育特色为核心,以新制度对师范生的要求为依据,根据新制度对师范生知识和技能各方面的要求,从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知识与能力等方面,逐步规范和完善师范生的培养体系,全面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同时,学校对师范生的培养不能仅仅为了通过资格认定,要明白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意图所在,防止师范生的培养走向应试化,造成“师范不师”的局面。三是政府应该做好新制度的宣传工作。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在于广大利益相关者对其的了解程度。因此,政府应该做好对政策的宣传工作,有利于师范生对新制度有更深的了解。首先,政府在正确解读新制度的文件内容后,借助电视媒体、报刊等各种宣传渠道,及时、准确地将制度的内容进行宣传。其次,政府应该把学校作为宣传的“主体”,学校是师范生的培养基地,督促学校做好宣传工作,保证把政策信息切实到位地宣传给每一位师范生。将以上两者相结合,贯彻落实对新制度的宣传工作。
六、结束语
虽然新制度对师范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师范生的首要任务在于加快自身转变,全面发展自身的素质,努力在“能教学”的基础上“教好学”,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克娥.关于新教师资格考试政策反响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3(04).
引言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高等师范生的教育素质具有独特价值。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实践课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堂教学实践(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中教化学实验研究和专业技能课等)、课外活动教育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等。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师范生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循序渐进地适应从“学生”到“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转变,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有良好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现代教师。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师范教育实践模式。但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对教师专业特性理解的加深,现行高等师范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和实施模式与培养专业化教师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就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1改革的必要性
1.1我国传统教育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针对师范生的培养问题做了大量改革及其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几十年不变的实践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它已不能适应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以教育实习为例,其实践形式单一,时间短而集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高等师范化学专业只顾及高校自身因素,与中学教育实际脱节,4大基础化学实验(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等实验课程)只注重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学术性,不重视联系中学化学实验实际,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制约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发展。
1.2教育实践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教育必须密切关注新的基础课程标准,因此,大力加强长期以来处于弱势的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是当前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2改革方案及实施计划
我们秉持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的办学宗旨,开展了一项与重点中学协作、对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的研究,旨在探索一条有中学优秀教师全程参与的、培养师范生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素质的新路子。我们的研究密切关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中全程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以高等师范化学实验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突破口,通过与重点中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中学化学师资。
2.1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与重点中学优秀教师协作,指导培养在校生教育教学能力。在高等师范化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全程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大学1年级的入学教育,到日常安排的教育见习,直到4年级的教育实习,以及最后的就业指导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协作教师的指导作用。2)与中学优秀教师合作,以高等师范化学各实验课程为依托,将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掌握中学化学教师从教的科学研究方法。
2.2改革目标改革要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联合培养,让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明确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优秀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主动培养意识。2)探索服务基础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3)总结高等师范教育专业与中学联合培养的经验,建立基础教育新型师资的培养模式,为高等师范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为高等师范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服务基础教育,带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办学路子。
2.3具体实施方案
2.3.1构建连续性的教育实践模式大学1年级,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从化学师范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首先邀请与我们合作的中学(新乡市22中,新乡市10中、新乡市1中等)教师来我校给学生介绍基础教育改革情况,然后,我们带领学生到合作中学,考察学校的各种活动情况,培养他们热爱教师职业、教育事业、学生,为人师表等良好职业意识。在这一年里,与合作学校一起按计划、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定期举办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新课改理念(如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角色行为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等)。从第2学期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师范生到中学去进行教育见习。将师范生分到中学的各个班级中,让中学的班主任指导师范生学当教师的助手,指导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了解中学生的特点,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学习如何组织课外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大学2年级和大学3年级是师范生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从大学2年级开始,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强化训练。我们将化学专业的师范生分成若干个教学实践强化训练小组,每个小组配备由我们和中学化学教师联合组成的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小组指导教师)小组,每一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师范生的校内化学教学技能训练、暑期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一包到底。在大学2年级的第2学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内化学教学技能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说课”与“试教”(模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每位学生选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中的2个课题进行准备。准备2个课题内容的说课(每节10~15min),2个课题内容的试教(每课45min)。在“说课”与“试教”前,首先要深入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具体要求;然后,要钻研教材内容,分析吃透教材,了解中学教师在讲述本课时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认知准备和认知发展准备;最后,合理地选择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小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每位学生修改、完成2课时的说课稿和规范的讲课教案,并指导学生说课和试教。最后,小组指导教师评教、打成绩。平时说课试教训练成绩占教育实成绩的20%。通过“试说”、“试教”活动,可以培养师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素质,同时,能够帮助师范生理清课堂教学思路,把握教学目标,用好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其将来从教打下坚实基础。在大学2年级的的暑假安排暑期实习活动。暑期实习任务及要求:1)师范生自已联系实习中学进行实习,内容包括:联系实习指导教师,听指导教师讲课,了解相应教学进度,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规范的教案,完成讲课等实习工作。在教学实习的同时,见习班主任工作,调查中学教学现状等,并撰写调查报告。2)暑期实习结束后,每位学生交一份盖有实习学校公章的“暑期实习鉴定表”和实习讲课教案及中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暑期实习成绩占教育实习成绩的10%。通过暑期实习活动,师范生尝试着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师范生在暑期实习过程中会发现许多理论问题和自己实际教学技能上的不足,并将这些问题带回学校。大学3年级返校后,师范生要一边完成专业课的学习任务,一边全面总结暑期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并将带回的问题结合教育科学和化学专业理论,与小组指导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在这一年里,在教学实践强化训练、暑期实习以及中学教学见习的基础上,在小组指导教师的协作指导下,师范生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到中学每人讲课1-2课时。小组指导教师从备课(写教案)、试讲、课堂授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进行指导,评教,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联合培养,在大学的前3年中,师范生学到了许多实际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已基本学会与中学生交往,掌握了一些班级管理技能技巧,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师范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技能水平。大学4年级的第1学期,师范生按教学实践强化训练小组,由指导教师带队,进入中学指导教师所在的中学和班级,进行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通过教育实习,他们能够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学校生活等。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已基本达到中学教师的能力和要求。大学4年级第2学期,小组指导教师引导师范生对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情境和教学个案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形成科学的理论观点,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完成教育教学类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2.3.2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和科研能力我们与中学优秀教师合作,以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中教化学实验研究和专业技能等课程为依托,将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使师范生掌握中学化学教师从教的科学研究方法。传统的化学专业实验课存在以下问题:1)4大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实验)和中教化学实验研究这5门实验课的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这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影响了教学质量。2)“验证性实验”内容比例太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较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要点:1)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型实验教学,重视传授实验的基本方法。2)压缩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结合中学化学教材,增加研究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其方法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写明实验原理、目的,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控制用量。3)增加绿色实验。以绿色化学实验的概念和微型化学实验技术为切入点,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在实验中,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平时做起,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让学生选报各门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小组,在实验教学中,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参与实验准备的全过程。兴趣小组成员定期更换;对学生进行实验员岗位工作培训。通过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注重平时技能训练。为了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对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实验考核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期末成绩占40%~50%,平时成绩占60%~50%。期末成绩包括笔试和实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根据每次的实验成绩评定,每次实验成绩由1)课前预习(占20%)、2)实验纪律(占10%)、3)实验操作(占20%)、4)实验记录(占10%)、5)卫生整理(占10%)、6)实验报告(30%)等部分构成,鼓励学生思索、归纳和总结,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3改革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通过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改革,加强了高等师范教育与中学教学的联系,通过合作培养,做到了理论与实践“零距离”,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零间隙”,毕业生上岗“零过渡”。把最优秀的毕业生输送到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用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辐射、带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教师的专业素质,缩短师范生的就业适应时间。该项研究另一特点是高校与中学的互利。师范生以教师的身份进入中学,参与中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并接受他们的指导,培养了师范生的教学和管理能力;师范生可以协助中学教师批改作业、参与学生管理等;定期举行的师范生、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可启发中学教师的教学思路;中学教师参与高校教师的课题研究,可以培养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该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探索出服务基础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本着互利的原则,在中学建立长期的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基础教育新型师资的培养模式,为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为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服务对象、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办学新路子。
一、师范生“第二课堂”设计原则
“第二课堂”的设计应围绕着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从三方面进行。首先,基础学科教学培养,即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师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其对基础学科的兴趣,从而加强其对基础学科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教育方法的培养,即培养师范生具备较为先进的教学和教育理念,使其具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最后是专业兴趣和特长培养。
“第二课堂”的设计应围绕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三方面展开。第一,师范性和综合性并重,专业知识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并举,针对“第二课堂”区别于“第一课堂”的特性展开研究;第二,紧紧围绕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教育家这一目标展开,通过事前情况摸底、中期实验研究、最后对比论证等考查“第二课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三,着眼于师范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既考虑师范生自身的情况,也考虑师范生周边的环境,既在专业知识培养上有所侧重,又在职业素质技能上有所涉猎。
二、师范生“第二课堂”成效研究
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范围内对师范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得出《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第二课堂”成效性调查分析报告》。报告中,可以反映出“第二课堂”在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教师心理素质、先进教育理念的提高方面有了很好的成效,在板书设计与练习、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提升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第二课堂”对师范生教师应用技能养成的影响
调查主要涉及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多媒体技术应用、板书水平三方面内容。
关于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的“第二课堂”,其着眼点在于“教师口语”方面,这体现着“第二课堂”的师范生特色。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有86.73%的人持满意态度,48.11%的人满意度较高。这说明“第二课堂”在“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方面具有较好的“成效性”。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口语表达与言语交际“成效性”的因素有:参与度、模拟情境和竞争压力。
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二课堂”,充足的多媒体设备和吸引人的活动形式,57.76%的参与者持满意态度,76.72%的参与者满意度较高。借鉴这一成功经验,“第二课堂”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板块可采取“小组—任务”模式来开展。院系为师范生班提供一定的设备支持,师范生班根据自身特点,将班级成员分组,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动画、影像片段,并集中检查或评比。
关于板书水平的“第二课堂”中,没有一门课程是专门讲授板书技巧的,只有在课程教学论的课程中,涉及板书的内容。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C类(参加活动频率为“经常”)受调查者中,有25.64%的人满意度较高,66.67%的人持满意态度。在D类(参加活动频率为“每次都参加”)受调查者中,有22.22%的人满意度较高,44.44%的人持满意态度。对比发现,在“教师应用技能”的板块中“板书技能”满意度是最低的,说明这一能力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占的比重较小,或频率过低,知识成效性较差。被访谈者认为板书技能基本没有提升,而认为板书技能有提高的被访谈者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板书技能的提高是自己练习的结果,而不是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得来的。
2.“第二课堂”对教师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提升心理素质方面,有89%的受访者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他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心理素质。访谈中,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对于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教师素质大赛”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对心理素质提升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素质大赛。
3.“第二课堂”对教师教育理念养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第二课堂”中涉及的专家讲座(教育专家或者一线优秀教师的讲座)、实地参观(参观北京的教育研究所、有先进办学理念和特色的学校,观摩一线教师教学,与一线教师交流)等活动,赢得了88%的学生认可,他们认为活动给自己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D类(每次活动都参加)受调查者中,认为师范生“第二课堂”给自己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比例是100%。因此,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带给师范生先进教育理念方面有着较好的成效性。
4.“第二课堂”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养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比较赞同“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增强了我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使我更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这一观点的学生,仅占被调查者的51%。由此可以看出,师范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方面的成效性较差。而影响这一成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对职业魅力和职业价值认识的缺失。访谈显示,师范生认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亲身去了解教师这一职业,从而感知这一职业的魅力;倾向于和著名教育家、名师或者同龄前辈沟通,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
5.“第二课堂”对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
学生认同学校开展的三方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一,从事暑期和周末支教实践,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实习,从中发现问题,探索弥补方法;第二,进行暑期社会调查,针对地区教育的差异、当地实际的教育情况等展开调研;第三,开展当地文化的专项调研,师范生不仅承担着教师角色,还承担着建设新农村、乡村文化传播者的角色,针对当地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专项调研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地方归属感和文化传承意识①。
结合调研成果,本文试图从经验总结出发,提出师范生培养的“第二课堂”年级主要任务。大一,主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职业规划,引导其建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师范生认识教育工作的崇高意义,坚定其终生奉献教育的信念。大二,主要进行教师职业基础知识的传输和学习,结合学校的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职业的基础常识,并向师范生介绍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扩充知识、改善理念。大三,着重进行教师技能和专项技能的培养。大四,配合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师范生“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建议
1.“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目标
师范生培养的“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目标具体呈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面。
首先,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口语表达与交际(如朗诵、演讲)的基本技巧和关键点;掌握板书的书写规范和设计要求;了解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实践环节的要点,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掌握说课、教学基本环节及有效策略。其次,能力目标包括:能够合理设计教案,综合运用普通话、板书、多媒体等技术,完成教学过程;能够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通过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对当下教育理念、教育现状形成自己的理解。最后,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对教育理论和现状的关注,通过参与实践,提升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理解。
2.“第二课堂”设计方案的实施原则
(1)注重延伸性和拓展性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注重与“第一课堂”中“教师教育”板块的衔接,以实践活动为引导,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板书、多媒体技术、说课等技能培训,帮助师范生掌握基本教学技能,明确教学流程。同时,拓宽教育途径,整合优秀教育资源,通过讲座、网络、书籍、实践等多种途径,开阔学生视野,传播一线优秀教学理念。
(2)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课堂”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憾。从“第一课堂”理论出发,通过“第二课堂”比赛、调研、制作、案例等多种实践形式,提供全员参与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小组互评、教师反馈等有效形式,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注重固定化和长效性
“第二课堂”设计方案贯彻于整个大学期间。每学期以一个板块为主题,逐步由分散到综合,突出整个流程的长效性;针对每个板块,遵循“理论—实践—反馈—理论—再实践”的设计思路,保证活动的效果。方案要求培养对象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尤其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建议以班级或年级为组成单位。
总之,师范生“第二课堂”教育可以增强师范生的职业归属感,提高教师职业素质,从而增强他们服务教育事业的能力,为未来教育家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课堂”的设计和开展要始终围绕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展开,在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将师范生培养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成合力,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就业导向;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品牌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多年来,结合用人单位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及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际,我们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人才测评体系、教育实习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并初见成效。
一、提出了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提出综合能力培养要求,既是实现我校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目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就业、创业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我校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项极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关键能力,包括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教学监控和应变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家长工作等多项内容;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是指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编(儿歌、简单的舞曲)、制(作手工)等方面的实施操作能力。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是指学前教育师范生适应社会、促进职场发展的能力,其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操作性。
二、规范了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我校开办师范专业教育已经30余年,为社会输送大量师范教育专业人才的同时积累了较丰富的职业能力培养经验。我校于2005年成为湖南省15所幼儿教师培养基地之一,2008年学校挂牌“永州市大专层次小学、幼儿教师培养基地”。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有关幼儿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关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需的音乐、美术、舞蹈、键盘、口语等幼儿老师五项基本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键盘、口语、美术五项幼儿教师基本技能,掌握保教技能、演示技能、操作技能、音乐技能、绘画技能、制作技能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人员。
三、明确了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根据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新要求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明确了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提出了幼儿教师“四段”渐进式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即学习成型段、技能过级段、异地教育段、顶岗实习段,以寻求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了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强调“三基”教学,即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基本素质教学,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培养农村幼儿教师从事“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的教学与设计能力。
四、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测评体系
我校学前教育师范生大部分基础差,学习能力欠佳,学习习惯不好,因而形成一套有效的学前教育师范生评价机制,使得学前教育师范生适应新形势下学前教育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注重评价的作用,特别是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建立了公平的、规范的评价操作体系,让学生对评价产生更多的信任,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同时探索出多种途径用于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素质评价,如:自我反思、家长评价、实习教学成果评价、绩效考评法、档案成长评价法等,这些评价方法激励学前教育师范生全面发展,为教学工作起到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的作用,为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五、建立了以职场训练为主体的教育实习体系
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操作技能,而职场训练的主要目的则不仅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在于帮助师范生全面把握职场中的教师职业。因此,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必须在开放的职场中得到实际训练。
1.完善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实训制度基地
积极开展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近年来我校已与十多所幼儿园建成合作关系稳定的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基地,一方面,合作幼儿园可以为我校培养幼儿教师提供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促进我校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和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
2.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
如开设学前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期间,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深化认识能力的提高;职场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前教育师范生做好入职准备。为此,我校定期安排了假期社会调查、教育咨询、办临时寄托班等活动;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来我校讲学并提供实习指导。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我校幼儿教育专业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实习幼儿园具备的经验优势,促进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育的认识,逐步促进学生教育信念的形成。
3.安排学前教育师范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
为了将职业能力培训活动贯穿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了学生分批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以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实际上,组织学生深入幼儿教学课堂进行教育观摩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学现状,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是一种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成败和职业能力的达成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我校近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多年的实践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四段”渐进培养模式。我们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能力,要实实在在地创建条件,让学生在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要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能力、有热情、有方法,并热爱幼儿教育且能深入幼儿园并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李 玉.由“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讨论课引发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2).
16."道德"校长——记湖北省利川市腾龙小学校校长成平荣丁天珍
17.教学实践对高中新手英语教师课堂管理信念的影响李茜,陈亦可
18.基于"和谐与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师生关系的思考"反思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卓立子
19.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之问题及对策窦国有
20.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的有效性刘鹂,王新燕
21.开展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补缺性工作的策略与思考陈玉华
22.教育均衡发展应从班级建设开始——"好班级"与"差班级"孰好?于传军,田洪艳,杨杰
23.关于高中新课改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孙西朝
24.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公费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暑期留校生活对比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2007级本科生为例刘芳,陈琛,霍超
25.新课改下"导师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管翠萍
26.提升科研素养做研究型教师——小学英语师资职前阶段科研状况调查分析朱莹
27.家长对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葛婷珏
28.4~6岁儿童合作能力培养研究述评陈洲,郑雪艳
29.课堂语境中师生主体间文化认同的建构刘成,沈小碚
30.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有效课堂的研究程国华
31.湖北省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调查报告芦苇
32.幼师生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刘梦妮
33.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师自身素质建设的反思李良玉
34.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潘华玲
35.师有多大胆,生有多大产?张霞平,何建浩
36.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李金凤,杨帆
37.解题后反思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张焕凤
38.浅谈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策略张爱玲
39.一堂"先学后导"英语公开课留下的思考朱晓萍
40.谈对语文学科的再认识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郝瑞巧
41.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张立波
42.对班主任帮扶学困生策略的思考李敏
43.谈班主任之生气艺术王厚珍,何治学,王华
44.聚焦班本管理实践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张彦平,陶璐
45.班主任工作:"偏心"也美丽张亮
46.班主任要讲"三心"袁书清,袁爱军
47."平等"源于心中的"不等式"吴文飞
48.如何调动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欧凤莲
49.班主任工作艺术初探张学国
50.班主任的十大基本素养李翠芝
51.班主任的"责任"何在苏红莲
52.学会做个全才型的班主任徐凤鸣
53.一位班主任的欣慰与沮丧安敬华,冯韦光
54.突显研训结合追求培训实效潘勇堂
55."积极共青团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王蔚
56.农村学校科研文化构建方略朱凯,杨必武
57.校园安全工作应从大处着想,从小事抓起慕广有
58.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小组建设新探宋保安
59.试论农村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万生金
60.走进文本世界,追寻儿童语文方祥锋
61.巧设妙问:开启智慧的"钥匙"陈军辉
62.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反思"杜郎口"课堂冯小燕
63.在学"史"中建构精神家园刘雪娟
64.和谐的师生互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坚
65.培养学生个性之"重""要"谈万媚玲
66.关注学生的"换师"效应张季楠HttP://
67.引入源头活水生动语文教学何剑
68.刍议高中文言文研究性阅读模式林青
69.小学数学教学"低碳"策略的探究朱晓燕
70.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赵亚民
71.故事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尝试葛雪霞
72.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也谈差异教学理念在聋童教育中的运用张梅兰
73.《荷塘月色》研究性学习探讨胡青松
英国 教师教育 发展
英国师范教育产生于18世纪末,至今200余年。在此过程中,英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职前职后培养体系。
一、英国教师教育的发展阶段
1.英国师范教育的初创、定型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
英国的师范教育萌生于18世纪中叶,英国初等教育发展使各种师资的培训机构发展起来。主要的师资培训制度是导生制、见习生制和中等师范院校等教育师资培训制度。
随着走读制师范学院和地方公立学院的创办,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逐渐分野。20世纪初,英国师范教育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系统较为严密的体制。
2.英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期(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
二战后,为了提高英国在全球中的竞争能力,英国在师范教育上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教师教育一体化师资培养模式最终确立。
(1)《麦克奈尔报告》与地区师资培训组织的建立
1994年5月发表的《麦克奈尔报告》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准入标准;改革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师范教育体制。
地区师资培训组织是《麦克奈尔报告》中最具影响的成果。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大学所属机关的地位,第二类地区师资培训组织独立于大学之外。
(2)《罗宾斯报告》与教育学院的设立
1963年10月《罗宾斯报告》报告书中对师范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作出了具体建议:改大学教育系和地方教育学院为“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必须为独立的管理机构;教师培训的规格为3年制专业教师合格证书的获得者,还必须提供4年制的学士学位课程,即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建议把教育学院的学位授予权、行政权和财务管理权逐步移交给大学。
(3)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起步
英国的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主要来自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3次对教师培训状况调查的推动。其一,是对地区师资培训组织的调查。其二,是下议院教师培训特别委员会发表《师资培训练调查报告》。其三,是《詹姆斯报告》的发表。
教育和科学部1972年1月发表了《詹姆斯报告》。它指出:地区师资培训组织中的大学把师范教育课程引向“过于学术化”,给师范教育带来危险;师资培训效率不高。它将师范教育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普通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训练阶段和在职培训阶段。
1972年,政府公布了教育白皮书――《教育扩展的构架》,提出了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计划,报告书表示接受詹姆斯报告的一些建议。
师范教育机构的整顿。主要包括教育学院的改组、高等教育学院的办理、继续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学位课程的完善。
3.英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当代各国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当代技术变革所需要的人才,各国纷纷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在教师教育方面,英国政府也有很多新举措出台:
(1)教师职前培训制度的完善
第一,规范职前培训课程。英国政府对原有的师范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加强在职进修的同时,提高了教师职前培训的要求,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第二,提高教师准入标准。英国教育与就业部规定,所有由地方政府兴办和补助的学校的教师必须是合格教师,并规定了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第三,加强师范生实践环节的训练。地方、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建立,英国的师资培训愈加重视教学实践。
(2)教师在职进修制度的变革
重视以“学校为本位”的师资培训模式;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以老教师“帮带”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
二、英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世纪各国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抢占未来国际教育竞争的制高点,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英国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有机地整合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在加强职前教育的同时,努力完善在职教师的进修,并使两者在“教师教育”的概念上得以融合与升华。在未来的发展中英国教师教育体现出一下趋势:
1.重视教师进修,实行教师教育一体化
英国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的和拟将实施的计划包括:“教师国际专业化发展”计划、“最佳实践研究奖励金”计划、“专业奖金”计划、“早期专业化发展计划等,旨在促进教师的发展和调动教师在职进修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对教师教育的管理,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成立教育标准办公室与教师培训管理署,教师培训管理署帮助教师培训机构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同时也会对劣质培训机构采取撤销认证的处罚。规范职前教师培训机构的认证制度。获得教师培训管理署委员会的认证,一方面,可以获得资助;另一方面,还可获得教育大臣颁发的合格教师证书。职前教师培训机构也可以寻求高等教育机构对课程的认可,以便使学员获得研究生教育证书。
参考文献:
[1]王承绪.英国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要求;培养途径
教育部宣布,2015年,我国将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师范生不具备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证的优势,这无疑提高了对在校师范生基本素养的要求。因此,笔者对此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的要求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对应的优化途径,以期新时期美术师范生在众多非师范生中能够脱颖而出。
一、 社会各界对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的要求
1.美术师范高校: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2005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由此可见最初的培养目标下,美术师范生要具备以上几点基本素质。而事实上,由于美术师范的培养模式受制于传统的美术学院的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美术技能训练,轻视教育实践经历,培养目标主观上偏向美术家。
但目前美术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基础教育美术教育岗位趋近饱和,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入更需要一专(美术)多能人才的小学。因此,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对高校美术师范生的培养,需要回归其教育工作者的本源目标,为毕业生的就业着想,因而要做到技能突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2.国家教师资格证及地方入编考试:教师素养要求分值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各个地方不同,但是不管面试、笔试还是上机考试,都要求师范生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笔试从学科而言,涉及学科专业知识、教材教法、新课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理论及其实践知识。而面试则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语言表达、仪表仪态、课堂问题解决等综合素质。美术教师资格证国考将对美术师范生的素养要求以百分比计算分值的考试的形式体现,这对改革后即将进入高校的美术师范生以严进严出的制约,提高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资格证考试从大三起一年举办两次,流程与入编考试流程大致相同,所以它可作为一个入编前的模考,给学生以后的应试积累经验。
3.中小学对在职美术教师的要求:研究型教师地位越来越突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师已经从以往的教书匠慢慢转化成具有课程智慧的教学活动创作者。他们不断地积极探索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思路。比起其他的课程,美术学科更加容易促进创新型教师的成长:首先,美术本来就是以创新为导向的学科。其次,中小学美术课程不计入升学应试体制,教师没有作业评价压力,其思维中很容易喷涌出创新的点子。再次,基础教育体制下的学生认为美术是抒发感情的游戏行为,对它兴趣十足。随意的操作或者涂鸦能给老师带来无限的思维碰撞。 最后,新课标下的美术教材与地域性、民族性、个性相关,发散性很强,给美术教师留下很大的探索空间。
[5]美术教育专家之所见
美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尹少淳在其《美术教育学新编》中提到:“理想的美术教师的资质和条件应该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①独特的人格魅力。②多样的美术知识与技能。③基本的教育知识与技能。④全面的文化理解能力。这仅仅是作为美术教师的一般资质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追求更高的层次――研究型美术教师。”王大根在其《美术教学论》中指出:“ 美术教师的素质是:一是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艺德;二是要有坚实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三是具有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四要有不懈的研究和创造精神;五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六是要有文明的仪表风度。”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美术师范生必须在提升基本素质上作出必然的探索。
二、 适应各方需求,探索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准确定位,提高职业归属感
美术师范生普遍存在对教师职业认可度低,更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为画家的问题。笔者认为,人在对事物信息掌握不全面时很容易认识不清,会对其作出片面的评价。那么,如何准确定位,提高职业归属感呢?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美术师范生对综合素养要求认识不清的问题。
1.在理论学习中了解美术师范生综合素养要求
采用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美术教育教学类刊物,更新美术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新时代社会对美术师范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实现从不清楚职业要求到了解与把握要求再到了解中尊重这一职业的完美过渡。
2.在积极走访中了解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要求
学生有相当多的空余时间,在大学这一广阔的平台上可以接触到专业型人才。 例如有针对性地采访应届美术毕业生中的在岗美术教师,了解他们以前考编和资格证国考的经历,以及所在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要求,品味在职教师职场成就感;采访知名美术教育家,获得指导;咨询相关培训机构,了解应试环境下师范生的要求。通过和各类专业人士的接触交流,加深对美术师范生基本素养要求的了解。
(二)强化美术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美术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是秉承“实践出真知”的古训,参与多次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1)组成学习小组,每隔两星期举办试讲说课沙龙。
(2)暑期联系中小学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实习、见习、支教等活动。
(3)参与学校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和两个月的实习活动。
(4)关注教师教研网,积极参与旁听市区优秀教师教研活动。
(5)积极参加校园教师专场模拟招聘赛活动、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活动等。
(三)认真对待美术教育实习活动
随着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模式由原来的统一分配向现在市场经济双向选择制度的过渡,师范生的工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师范生的工作能力很多时候就是指实践能力。因此在短短的两个月实习生活期间,美术师范生需要格外认真地注意备课、上课经验的积累,同时培养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较强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为今后步入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有调查显示:未来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与“研究型教师”的目标差距很大。因此,师范类本科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对于美术师范生应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笔者有几点浅显的认识:
1.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信息资源处理
在缺乏教育实践的大学期间,本科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地来自大量的阅读。一个研究导向的美术师范生需要阅读的书目应该包括:哲学类、文学类、心理学类、美学类、美术学类、美术教育学类、教育心理学类、教育学类、常识类等。可是,书籍浩如烟海,选择性地阅读和处理有效信息可以帮助师范生形成清晰的多维认知结构。在寻找书籍时,可以参考上述类别名家著书里的书单推荐,利用图书馆搜索引擎有针对性阅读,在阅读一本思维严密的书时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帮助记忆与理解。最优的阅读效果产生于阅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因此有意识地确定课题去搜集相关资料也能形成很好的效果。
2.有意识地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自我认同来源感与周围人接近趋同,害怕与集体不同。而美术这门学科却恰恰需要这富有创新性的不同。身在学校这个集体之中,美术师范生尤其需要警惕随波逐流的思维惯性,要对书本或者老师口中的真理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给我们树立了楷模,他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清晰地表明了他作为一个真正的思想主体反对对权威的迷信与恐惧,主张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习以为常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质疑,并产生新的创造成果。
3.参加科研活动,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
目前在校园内开展的科研活动有如下类别: 由校级或院系级与企业共同组织的科研活动、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团体活动、教师个人进行的课题等。参加科研活动能够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科研过程中,美术师范生不仅能够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而且能够了解到研究的程序,如:确定研究选题―制订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研究结论―发表研究成果。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美术师范生能掌握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是综合应用的。此外,顺利研究之后须学会将研究成果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掌握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实验报告写作的基本方法。
总之,美术师范生必须在美术和教育两大领域共同发展,具备美术与教育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任何一项的偏颇都不可以。为了美术基础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生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开拓创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献上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教体艺〔2005〕2号[z].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