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品牌调研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基本情况
(一)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
滨海五福:1.近期卷烟投放整体利润偏低,如精品小熊猫、珍品云烟等。2.新品种卷烟投放较多,销售缓慢,如奔腾红河等。3.卷烟送货不按品种码放,不方便清点。
永强烟酒:1.低档烟需求较大。2.需要真假烟鉴别知识和防掉包技巧的宣传。
隆天烟酒:希望在新品投放时给一些小包装品吸烟供消费者品吸,便于新品卷烟推广。
元正食品店:希望提供一个卷烟展示架,使卷烟与其他商品分开摆放。
烟酒:没有意见和需求。
泰永达烟酒:1.希望对店内服务员进行卷烟相关专业知识、营销技巧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2.卷烟送货不按品种码放,不方便清点。
(二)一线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廉洁自律情况
六个卷烟零售户一致表示,专管员李强和客户经理赵志龙工作积极、服务热情,经常主动帮助零售户讲解卷烟品牌知识、营销技巧,宣传法律法规,从来没有“吃拿卡要”行为,并对两位一线人员的调离依依不舍,欢迎他们有机会继续负责此片区的工作。
(三)“建立卷烟零售终端宣传服务窗口”的可行性
滨海五福:欢迎“建立卷烟零售终端宣传服务窗口”,但有一些消费者不听劝解执意购买假冒卷烟和走私烟。
永强烟酒:对于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零售户,“建立卷烟零售终端宣传服务窗口”非常必要。
隆天烟酒:可以“建立卷烟零售终端宣传服务窗口”,但确有执意购买假冒卷烟和走私烟的消费者。
元正食品店:欢迎“建立卷烟零售终端宣传服务窗口”,既能证明自己守法经营规范经营,又能劝说消费者不要购买假冒卷烟和走私烟。
烟酒:担心消费者会误解“建立卷烟零售终端宣传服务窗口”,认为零售户有违法经营行为。
泰永达烟酒:“建立卷烟零售终端宣传服务窗口”很有必要,对执意购买假冒卷烟和走私烟的消费者具有说服力。
(四)其他
烟酒的经营者表示,他在外区有经营卷烟的分店,东丽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规范零售户经营行为的力度比其他区局大得多,东丽区卷烟市场秩序相比外区更加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货源问题:目前供货量较少,不够卖低档烟货源较少,不能满足需求。滞销烟较多。
(二)客服分类型方面:希望能把经营等级升级。
(三)、对一线工作人员(客户经理、电访员、送货员)的廉洁自律和服务态度方面:零售户对客户经理、电访员、送货员的服务比较满意,没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同时希望客户经理在今后的走访工作中能给予经营指导。
三、对策和建议
(一)零售户对卷烟投放利润偏低和低档卷烟投放少的反馈,这个问题在零售户中普遍存在,我认为,这与我区消费者消费结构和国家对低档卷烟、畅销烟“稍紧平衡”的政策分不开,不完全是公司卷烟投放节奏和公平性的问题。但一线人员对此类问题缺乏标准、统一、合理的解释口径,会引起零售户对东丽烟草产生质疑与误会。这需要我们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标准解释供一线人员直接向零售户宣讲,通过零售户间接地向消费者宣传。并且,我们要通过这一事例,我们不仅要将服务品牌标识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还要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标准化,尤其是对零售户和消费者的工作环节。
(二)零售户对新品卷烟销售缓慢问题的反馈,通过调研,不是普遍现象。如泰永达烟酒的经营者就会将新品卷烟通过美观独特的布置陈列在店内醒目位置,加之服务员热情的讲解与推荐,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销售表现。这说明,很多经营者对新品卷烟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方法,需要我们为经营者提供卷烟营销方面先进经验和理念的宣传与培训。如果经营者通过我们的宣传培训服务,从推荐新品卷烟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势必帮助我公司在新品卷烟市场培育工作上打通瓶颈。
(三)零售户反映卷烟送货不按品种码放,不方便清点问题,经初步了解,是物流分公司为避免自动配货机故障采取的措施。自从我公司卷烟配送纳入物流分公司以来,零售户与卷烟配送环节的沟通与意见反馈确实存在不畅通的情况,需要我们为零售户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卷烟消费结构的提升。
沂蒙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在农村市场,吸食者可以说没有品牌意识,卷烟价格是其选择的决定因素。在农村市场,销量较好的品牌就是价格较低的品牌,比如公主、老仁义、葡萄等。所以,在消费水平较低的市场,价格是决定消费者选择决定因素。不管你说得多好,老百姓手中没钱这是一个现实,这种情况决定了购买力低下,在短时间内也没法改变。关于拉升消费结构这一问题,我认为,农村市场不是主力军,农村市场潜力很小或者说暂时没有潜力。现在如果只单纯强调结构,农村这块市场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低档货源减少,烟叶、烟丝、假冒卷烟就会迅速占领市场,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二、城区市场,中高档烟的消费可以。低档卷烟有需求但不是必需!
城区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对中档烟的需求量较大!对拉升卷烟结构的潜力很大。比如精品大鸡,清香哈德门销售情况很好。高档烟销量较好的应属沂蒙山精品哈德门销量较差。总体来说,将军集团的卷烟销量好于颐中集团的卷烟。这说明人们对品牌的选择,与人们的吸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不会变化。
针对这块市场,我们要坚决切断低档卷烟的供应,虽然以前也是这样要求,但没有做到实处。城区市场虽然对低档烟有需求,但城区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这样一来,如果市场上没有低档卷烟,人们有实力购买中档烟,价位主要在20元/条—40元/条。城区市场应成为拉升消费结构的主力军。
三、卷烟市场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
规范是任何事物进步发展所必需的,只有规范了,发展才会有后劲。当前的卷烟销售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比如,低档烟回流到城区市场,个人行为的让利,不同市场间的相互渗透等等,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市场没有管理好,而且也搅乱了别人的市场,更为严重的是打乱了整个公司的计划,影响了整个费县市场。因此,我们不应只看自己的市场,也不要只看个人的利益,应该树立全局意识!大户批发现象也值得我们重视,有时,公司低档卷烟都没有,可是一些大的批发部却有,他们加价批发,这不仅影响了小的经销商的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规范。这样看来,进一步规范市场,要先规范我们的意识,提高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关于货源问题。
医药行业作为关系人类健康的特殊消费品,在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相应法规的严格控制,参与这些环节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都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相应的权限。对药品的使用者来说,获得和使用某些药品也不是任意的。根据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目前我国将药品分成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根据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处方药只允许在专业媒体内进行广告宣传;同时根据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广告审查办法》,无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凡为药品广告的均需进行审查。可见医药品牌建设是受到相关法规具体规范的。
医药行业中通常将由外资医药企业的产品归入“洋品牌”一类,将由内资企业创建的品牌称作“本土品牌”。随着行业对外交流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洋品牌”与“本土品牌”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但行业内统一认为外资控股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所使用的、从境外引入我国的产品品牌均为“洋品牌”。
消费者在选择药品品牌时通常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首要因素是医生意见,特别是在处方药领域,现行医药制度下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直接为患者确定是否需要用药、使用哪一种药物,消费者实际上并没有选择品牌的自主权;此外消费者还收到如产品能否医保报销、价格承受能力、品牌知名度、产品口碑等因素影响。考虑到医药产品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在产品选择过程中患者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用药指导,价格通常是作用力最弱的影响因素。
二、基本情况
(一)“洋品牌”基本情况
目前北京共拥有外资医药生产企业65家,拥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超过150种;外资医药生产企业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32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利润约42.4亿元,同比增长28.1%。
北京医药行业“洋品牌”分布在除中药行业外的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其中拜耳、诺华、赛诺菲、通用电气等企业品牌均广为市场所认可,拜阿司匹林、拜唐平、扶他林、开同等产品品牌在消费者中具有极高的认可度,在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6款医药产品中“洋品牌”占据四席。
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洋品牌”明显占据高端位置,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确实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在生产环境、质量控制、原料采购等方面更加严谨规范,在药品生产流程、人员管理方面较“本土品牌”更富有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它们通过面向医护人员的专业化学术推广和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广告宣传及口碑宣传,树立起专业、优质的良好品牌形象。客观的说,“洋品牌”在产品推广方面是“本土品牌”的启蒙老师,引入了学术营销、医药代表等现代化的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理念,在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京发展的医药“洋品牌”企业多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在我市建厂,为尽快打入国内市场,企业当时多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如拜耳、诺华、费森尤斯卡比、第一三共等企业均是与原北京医药集团合资在京建厂。90年代后期,随着医药行业的成熟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合资企业纷纷走上独资的道路。“洋品牌”在京开展并购案例的数量并不多,除上述合资转独资的企业外,近年来并购较活跃的领域为医疗器械行业,如2006年瑞典医科达AB公司收购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80%的股权并成立医科达(北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10年美国捷迈公司以4900万美元现金方式收购北京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原企业品牌得到了保存,但已完全置于“洋品牌”之下。
“洋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凭借其母公司的强大实力,在资金投入、市场宣传等方面确实较“本土品牌”更具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其发展体现出一条与“本土品牌”并不相同的思路,“洋品牌”相对“本土品牌”而言较少参加药品交易会等展会,但更愿意组织专业性的学术会议。另外,“洋品牌”的发展得到了政策层面的较大优惠,一是针对“洋品牌”的单独定价政策,二是在药品招标工作中,“洋品牌”可以通过“一品”的政策避免与“本土品牌”直接对抗,这一系列政策使得“洋品牌”更具市场灵活性,获得更大的盈利机会。
(二)“本土品牌”基本情况
目前北京共拥有本土医药生产企业165家,拥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超过500种;本土医药生产企业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6亿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利润约59.4亿元,同比增长17.6%。
北京医药“本土品牌”目前仍处在成长培育期,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并不多,在这一阶段内一部分企业通过聚焦于特定的疾病领域树立起具有领导地位的品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
1、同仁堂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同仁堂享誉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华人圈中广受赞誉和推崇,是中药行业名副其实的龙头。同仁堂对于品牌建设高度重视,将企业品牌、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了诚信、厚重的品牌形象。
此外同仁堂还有一批知名产品品牌,如同仁安宫牛黄丸、同仁感冒清热颗粒等,同仁堂将其系统划分为“同仁堂十大王牌”、“同仁堂十大名药”、“同仁堂十大新品种”和“同仁堂十大保健品”。这些产品广受消费者好评,在特殊疾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奠定了产品的领导地位。
2、双鹤
双鹤药业以大输液享誉国内,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降压药和降糖药领域,双鹤也逐步树立起领先品牌地位。早在2005年,双鹤便提出了打造三个“第一品牌”——“输液第一品牌”、“降压药第一品牌”和“降糖药第一品牌”。特别值得研究的是双鹤降糖药品牌“糖适平”实际为双鹤药业与德国柏林格-殷格翰公司合作的产品,该产品在国内的生产、经营权全部为双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