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范文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老师师德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品德教育

小学是学生形成是非观、价值观等理念的重要时期,对其以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品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倍受重视。在实施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进行品德教育的基础,因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逻辑真理,更加重视情感交流,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作用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具备其自身的特有情感,是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老师需要起到领头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增长,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阻碍,不能进行有效开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具有其必要性。而大部分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基本知识进行教授,更不要说对品德教育进行渗透,此时班主任就需要进行介入,引导老师实施品德教育。此外,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条件有限,只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接受品德教育,无法得到理想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品德教育效果,而且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良好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1.语言赏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字进行解析,然后对文字所组成的语言进行欣赏,以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增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材料中课文都具有很美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并充满了情感,包含了很多积极、正面的思想品德。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对课文语言进行赏析,然后深入全文,使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更加形象、深入地进行记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美地渗透品德教育。但是班主任在渗透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分清主次,是在良好实施语文教学时渗透品德教育,不是专门地开展品德教育。如果不分清主次,不仅不能很好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2.大声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材料中,课文均是专家精心挑选的,在思想、语言、教育上都是优选,特别是古文、诗词,其中包括保卫祖国、歌颂祖国、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心态等内容。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手段,所以在渗透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课文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大声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课文,对课文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刻理解。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学生在大声的朗读中可以体会到李白的思乡之情,无形中对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操进行培养。此时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进行有效引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效解答。

3.课外活动

良好的课外活动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情操,挖掘学生个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课外阅读是实施品德教育渗透的有效手段,课外阅读的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浓郁韵味,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学生良好发展。但是在对课外阅读书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进行相应指导,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不同的书籍进行推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其道德水平。课外活动不只有课外阅读是品德教育渗透的途径,还包括写作、朗诵、演讲等,这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判辩分析、文笔、口才等能力,可以有效对品德教育进行渗透,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

4.班主任自身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备很强的可塑性,所以班主任就有对学生进行相应塑造的责任。因此,班主任需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班主任是其行为、心理形成的参照物。例如:班主任性格开朗,班级的课堂教学就会十分活跃,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解掌握,例如: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进行交流,对学生的烦恼、困惑、快乐进行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品德教育进行良好渗透。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创新教学方式,并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品德教育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不是快速施教,是逐步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培养。这就对班主任的自身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对班级进行管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对老挝国家文化知识掌握不够完善

当下跨文化交流的发展速度较快、发生的背景和环境也各有不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跨文化较多,相关的管理人员不能够对跨文化交流的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很容易使得老挝留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差,进而从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以及产生压力。这对于今后老牍家跨文化的交流具有较为消极的意义。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掌握老挝相关的文化知识就不能够保证不影响老挝留学生的正常文化,在保证不干涉双方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支持服务。

2.忽视了潜在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总是只看到表面的问题,忽视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当下的跨文化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只有两个国家的交流,更多的是多个国家的融合,这使得在跨文化支持服务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潜在的问题。而这些潜在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这种忽视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为跨文化交流服务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

3.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作为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对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服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的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等待改进和完善。大多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具有不错的专业素质,对跨文化交流基础都有着很好地掌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专业的认可,但是却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一些技巧,没有较为合适的服务方式,使得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服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隔阂,交流过程产生困难,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学习氛围,反而使得交流过程有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据调查了解,部分条件不允许的学校,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的配备不全,经常让年轻、缺乏经验的服务人员直接进行跨文化交流服务,这无论是对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综合素质的培养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改进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的有效策略

1.了解老挝国家的国家风俗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色的风俗习惯,在中国,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域差异性存在一定的,更何况是从东南亚来的老挝的留学生。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对老挝的一些国家风俗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多的保证其今后生活的顺利。国家的风俗较为广泛,服务人员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的风俗知识,主动地避开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将与留学生由于文化产生的差异降到最低。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可以为相同地区的老挝留学生提供一些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些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自己本国的朋友也能够使得留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具有归属感,让他们能够更加舒适的在国内进行交流学习,对改进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也能够产生积极地效益。

2.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跨文化交流服务模式

只有改变传统的跨文化交流服务模式,才能够充分调动各国留学生的积极性,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运用现在的多媒体网络信息工具,了解当前较为先进的服务模式,可以运用一些国家在多媒体平台上的资源共享学习其他国家的交流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有效地学习。同时,在了解其他国家跨文化交流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服务模式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充分的跨文化交流服务资源能够使得服务人员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建立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服务的个性化设置,这对于跨文化交流服务的效率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

3.为老挝留学生提供良好的留学氛围

良好的留学氛围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狭义的留学范围内,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和学习的氛围。所谓广义的留学氛围应该还包括由于地方位置不同所带来的气候差异以及一些在饮食上的不适应,这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反差,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将留学生的这种反差平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留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帮助他们缓解一些不适应,使得老挝的留学生能够在中国得到积极地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跨文化交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对老挝留学生数量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下,提高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能更加奠定我国在东南亚国家中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跨文化交流服务综合素质提高的可实践性使其能够在国际留学生的交流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全面提高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的效率。当下,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中还存在着一部分有待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服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张雷生.关于韩国高校中国留学研究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英文)[J].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服务与研究.

[2]苏大林.老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128-152.

第3篇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教育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近些年,国家逐渐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支持。同时,小学教育也发展到由职业阶段向专业阶段过度时期。本文对小学教师专业道德的专业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出小学教师专业道德专业化的主要特征。

目前教师在道德研究方面由职业道德阶段向专业道德阶段过度,这是教育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专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该职业的专业化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则可以认为该职业的专业化没有成功。当一种职业达到其所谓的专业化程度,即这类人员的整体素质与修养达到专业化水平,广大群众应该对其进行高度认可,否则这个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将名不副实。然而,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影响,现阶段的中国式教育对教师专业道德的理解有失偏薄,从而导致在建设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真正得到的效果不明显。现阶段,中国式教育的专业道德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1 小学教师的专业道德内容不明确

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理论中,对教师的专业化道德要求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二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以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而纵观国内教师,多数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道德没有充分了解,或许这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他们会以最佳的状态来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但深层次来讲,这类老师对职业道德的了解模棱两可,很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失去自控能力与监督能力。换言之,自己的行为与专业道德规范相矛盾。教师的专业道德与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因为具有了专业的知识,才致使职业道德向专业化发展。现今的教师道德不再如过往一样(如热爱祖国、热爱党等),而是基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去履行专业的道德行为。尚若教师没有掌握专业的知识,光是空口白话,那么专业道德能否实现将会是一个模糊的答案。教师的专业道德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专业知识是专业道德践行的前提。因此,对于教师师德的培养,应该重点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掌握能力。

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其对从业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发的在潜意识中对专业道德全面践行。教师的专业道德问题不能表于形式,只是纸上谈兵的平面概念。在专业化道德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专业道德问题,因此专业道德问题的研究必须依据于实际,根据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而现阶段高校在师德培训及师德教育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内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也较少,特别是在教师教育时间方面对教学的指导意义的研究相当匮乏。因此,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教师道德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将教师的专业道德融入到教师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专业化问题的解决将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小学教师的专业道德呈现多元化

在调查中显示,很多老师基于各种压力,尤其是道德压力方面,对工作状况的影响非常大。绝大部分小学教师在专业道德发展过程都处于被动的强迫性的道德规范中。因此,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小学教师的专业道德要求是多么的高。对于教师师德问题的重视,应该成为小学教学中重点控制的问题之一,只有充分重视师德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的长久发展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

“多元化”在教师专业化道德发展中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注重人性化,小学教师专业道德亦是如此,在教学专业化道德方面,除了对学生的考虑给予充分重视外,对教师专业化道德发展的提出也显而易见。在汶川大地震后,对于遇到地震而只顾自己安全的范跑跑,在网络投票中,高达百分之三十的网友认为此举行为可以理解,这是一个人在遇到危难时的本能;有百分之十的网友也认为小学老师在遇到危难时,有选择舍己为人还是进行自我救助的权利;但是还是有一半的人认为,在遇到危难时,由于小学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殊性,应当在那个时刻舍己。由上述事件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不再单一。除了那些走形式的口号,小学教师道德的评价中多了几分人性。 转贴于

3 小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发展的规律性为基础。一般而言,教师专业道德不仅仅只有职业的特殊性质,还具有专业发展的规律。无论是整体教师的专业道德还是教师个体的专业道德培训,都需要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发展规律充分了解。只有充分掌握发展规律,才能在现实的日常工作中任由教师专业道德自我修复与完善。

初出茅庐的小学教师,其专业道德还处于初期阶段,也就是体验期。无论是对教师职业业务的认知还是在职业意识上的认知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他们往往不能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进行有效控制。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也做的不到位。但在这个阶段里,这类教师对专业道德都抱有积极学习的态度。但如果在初期阶段没有解决专业道德的问题,随着就业时间的慢慢推移,对教师专业道德的认同感将会越来越小。

经验型小学教师处于职业道德发展的过渡期。这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职业专业道德的认同感很高,且相对稳定。在这个时期,教师的这种状态有利于实现内部道德规范的整合,即教师可以从潜意识中对道德进行自律。换言之,此时的小学教师,正在对职业专业道德进行重新认知。与此同时,对于师德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骨干小学教师的专业道德处于稳定期。这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职业专业道德的理解已经达到一种新的层次。对专业化职业道德已不再局限于学习,而是信仰。此时,教师的专业化职业道德价值性将会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同时,这类教师在对职业道德的了解基础对所属的专业进一步学习。教师会思索现有的教师专业道德有什么不足之处,哪些方面需要改变,这也是教师专业化道德发展的前提。

根据上述研究不难发现,教师处于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教学质量对教师的道德水平以及需求是不同的。在专业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道德教育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拟定建设的要点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方案。教师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建设因以教师本身为基础,充分遵循教师专业道德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而对身处不同阶段的老师应制定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勉励,从而加强教师道德规范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2]顾明远.谈谈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走向[J].求是,2008(7).

[3]袁振国.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J].教师教育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