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通信设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民航、军航飞行联络中都使用VHF通信设备,它是地面飞行指挥员对飞行员唯一的通信联络工具,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飞机安全及飞行的质量。本文将以国产K/TGR143型超短波双频段对空台和意大利产OTE-DTR100型收发信机为例分别进行相关描述。
1.1OTE-DTR收发信机运行注意事项
1)自检完毕后校波检查电台接收、发射是否正常;2)机房应配备交、直流电源或UPS供电(油机发电机可作为应急手段);3)接地电阻:小于4Ω;4)避雷:根据传输情况进行信号防雷,电源和天馈系统要采取防雷措施;5)电磁环境应符合相关要求。
1.2VHF通信设备干扰分析
由于受本身技术指标和电子元件及架设密度、周围电磁环境影响,VHF通信设备会产生许多干扰,往往影响正常飞行通信。干扰主要有互调干扰、寄生辐射干扰、接收机寄生响应干扰和电磁环境干扰等。
1.2.1消除或减轻互调干扰
1)提高输入回路的选择性,尽可能地不让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的射频放大级;2)接收机的射频放大级的增益,不宜超过所必须的值;3)合理选择射频放大级,混频级的工作状态。
1.2.2消除或减轻寄生辐射干扰
1)选用滤波性能高的滤波器;2)在选择电台时,注意其技术指标应选用寄生辐射衰减值高的电台;3)改善调制器的调制特性,选用高主振频率减少倍频次数,在倍频器后设置缓冲放大器。
1.2.3消除或减轻接收机寄生响应干扰
1)改善接收机本振频谱不纯的毛病,以提高接收机的选择性;2)使用高性能的螺旋滤波器来增加损耗,使干扰信号无法通过;3)架设电台的间隔距离尽可能远,试验表明当寄生响应50dB时,出现50个寄生频率响应点,如果干扰电台和扰电台进一步靠近时,干扰到扰电台的电平大于50dB而为100dB时则出现的寄生频率点有可能为100个,虽然并不是成线性关系,但是无疑距离越近危害程度越大。
1.3VHF通信设备故障分析
VHF通信系统中出现故障时,首先对其出现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故障部位的准确判定。主要根据是设备中所设置的各种告警指示,有的故障需要从多个告警指示中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故障部位。以K/TGR143型对空台为例,其设有机内自检测装置,能查找到模块级,各模块均设置了一些检测点。故障指示将以点号形式出现。但有时故障可能涉及一组模块,这就要求作进一步分析。根据长期以来故障现象及排故经验积累,现总结如下:1)开机后频率无法固定,跑频。分析:频合失锁。措施:更换备用频合板。2)发射功率为19W。分析:机内自保护电路已启动,判断某功率放大器出现故障,引起电路平衡保护。措施:更换功放板。3)工作1小时后突然断电且无任何指示,反复开启电源依然无指示。分析:检查保险丝,无损坏;检查交流开关输入、输出均正常;测试电源滤波器,输出端无电压输出,短接后机器工作正常,为电源滤波器故障。措施:更换电源滤波器,维修后烤机三天,正常。4)转换波道,电台无反应。分析:检查“本控/遥控”设置,正确,判断频率合成器故障。措施:更换频合板。5)电台自检测显示3-4。分析:根据故障诊断表,判断为频合充电池故障。措施:更换新锂电池。
1.4维护管理
通信设备维护是指现有通信设备功能性检查和保养。首先要求维护人员对设备有充分的了解,切实掌握VHF通信系统工作原理、告警功能及引起的原因、各种基本参数数据正常数值等,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判定故障部位,及时排除,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其次,在维护现场必须配备有必要的维护仪表。例如万用表、综合测试仪等。在日常工作中,应进行设备所需的外部条件检查巡视:机房温度、湿度、电源电压、设备环境卫生等;利用收、发信机面板上的测试功能,检查设备的功率、调制度等参数,并向指挥员询问设备使用情况。按各型号通信设备技术手册要求,通信设备维护定义为月维护和季维护。月维护一般安排在当月20日至30日,季维护一般安排在季度末20日至30日,具体时间视飞行任务具体情况来定。月维护主要对VHF通信设备进行一般功能性检查、清洁等工作,使设备无尘土、无污垢、无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主要维护工作内容有:1)对收发信机、遥控台、滤波器表面进行清洁;2)检查主机、遥控台、天线、电缆间交连是否良好;3)检查收发信机及遥控台保险丝是否良好;4)检查主机及遥控台面板按钮、旋钮开关是否确实有效,话筒、耳机及扬声器是否良好;5)检查主机及遥控台面板显示器、开关转换、频贮预置是否良好;6)相关指标符合规定;7)试机校波是否正常。通信设备季维护工作由维护负责人制定维护方案、重点要领提示、风险估计及其预防措施,包括月维护内容及主要设备性能检查,如发射功率、失真度、调制度、接地电阻等技术指标,主要维护工作内容有:1)完成月维护工作内容;2)电台进行自检测(显示正常);3)接地电阻的检测(<10Ω);4)使用综合测试仪,测试接收机灵敏度(一般<2μν);测试发射机功率、调制度(一般≥70%)、失真度(≤10%);试机校波是否正常。在维护过程中,要对设备重要参数数据做详细记录,与前次维护数据进行比对,更好掌握每部设备性能的变化。通过对VHF通信设备进行固定的月、季维护并将维护做到规范、高效,最大限度保证整个地空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可靠运行。
2结束语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主要从实证研究角度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国际比较。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程度如何,需要进行评价和比较,这不仅是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本文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对我国不同年度、我国与其它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一、产值规模指标分析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为5769.07亿元。其中,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占73.93%,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交换设备制造业、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6.95%、4.14%。
1998~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八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1.64%,远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1.01%的水平,同时也高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8.16%的水平。对其中三个主要行业而言,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平均37.51%,传输设备制造业与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为23.07%、23.22%。
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占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37%,比1998年上升了3.73%,该产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从1.27%上升到了2.29%,尤其是2002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高达2.60%、25.51%。总体上看,我国在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扩展较快,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增加值率指标分析
从1998~2005年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看,通信设备制造业为28.97%,高于全部工业企业的20.90%和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25.83%,发展规模较快。其中,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呈高速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9.27%;通信设备终端制造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亦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速度,为32.66%;交换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为23.92%,远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整体水平。
一般认为,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增加值率(单位产值的增加值)是衡量附加值高低的重要指标。由历年数据来看,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从1998~2005年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小于全部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略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2000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竟然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情况截然不同,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业水平尚不高,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区。并且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美国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一,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1999年为43.0%,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德国和意大利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接近40%,比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率高出4到6个百分点。仅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可以看出,我国该产业的增加值率2005年为21.2%,而美国1999年为32.8%,日本1997年为24.5%,德国1999年为30.3%
比较而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虽然较大,但尚不具备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生产的特点,对全部工业的贡献和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有限。
三、经济效益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产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比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按人均增加值计算)。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1998年的13万元/人上升到2005年的26.1万元/人,增长了2倍多。2005年全部工业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10.5万元/人、13万元/人,都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
从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来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为11.70%,低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长水平(分别为18.85%和12.0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绝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却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通信设备制造业1998~2001年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0.7%。
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不同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2005年,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居首位,达到32.3万元/人;交换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29.6万元/人,也明显高于全部工业企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而传输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为8.36万元/人,大大低于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从产值利税率和资金利税率来看,在1998~2005年,就全部工业企业而言,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产值利税率由1998年的8.15%上升为2004年的10.79%,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6.17%上升为2004年的12.57%。但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产值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利税却未能保持同步增长,产值利税率从1998年的11.51%上升到1999年的13.15%之后,一路降至2005年的6.33%,同样资金利税率由1998年的13.47%升至2000年的20.65%,之后,连续降至2005年的10.41%。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衰退、市场竞争激烈和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入成熟期,增幅逐渐趋于平缓。
四、贸易状况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迅速拓展国际市场,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额迅速增长。据海关统计,1996~2005年以来,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相关的有代表性的两大类产品(8517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包括有线载波通信设备及8525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等)的出口额从最初的18.8亿美元激增到403.4亿美元,增长了20.46倍,年均增长42.54%,尤其是2000年增幅达到了91.58%;加入WTO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1~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额增长了3.66倍,年均增速高达25.24%。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贸易顺差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05年实现贸易顺差330.2亿美元。数据显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平均增长速度显着快于商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17.88%),其出口额占中国商品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到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29%,而1996年以来,世界通信设备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1%左右,中国的这一指标明显高于世界水平。
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该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其表达式为:gi=(Gi-Go)×100,式中: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Gi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Go为出口总额增长率。如果gi>0,则表示比较优势提升;反之,则表示比较优势下降。除1997、2003年外,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均高于世界水平,2000年高达63.63,比较优势的提升较为显着。总体上看,我国加入WTO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通信设备制(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4页)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加速,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五、本文结论
本文运用单项指标评价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1996~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体竞争实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作为高技术产业之一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技术密集程度等特点并不明显,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产品价格优势,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这种优势在逐渐减弱,而国内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借鉴、研发投入增加、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规模的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相对于国外企业,各种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失去了以“市场换技术”的优势;同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国内集成电路、软件业等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撑,产品空白和技术空白仍然较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已有的产品在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面临的是一个挑战大于机遇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10)
2.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经济管理,2007(3)
3.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6(9)
4.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J].经济研究,1998(2)
5.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论文摘要:随着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迫切地需要根据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要求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使通信设备供应管理趋于优化。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在4G时代除了要提高我国的通信质量,我国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好我国主导制定的TD-LTE标准。但就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TD产业相比FDD产业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全球已部署300张LTE正式商用网络,其中FDD-LTE商用网络264张,TD-LTE商用网络只有13张。在中国只有中国移动发展TD-LTE更具优势,这就造成了TD系统设备提供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而进行恶性竞争,争相压价。在通信行业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集采时先通过低价中标把市场抢过来,后期再通过设备扩容或是升级换代等措施赢利,业内人士称之为“跑马圈地”。早在2008年9月,在中移动TD二期招标的前夜TD-SCDMA产业联盟了“成员反恶性竞争原则性规定”。该“规定”表示,成员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宣传评价TD技术、产业和产品;反对以不正当竞争手段骚扰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维护TD产业整体形象,在市场推广活动中,不得诋毁产业链条上其他企业;尊重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反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积极开展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反对任何有损于产业整体发展的垄断行为;协商解决市场竞争中产生的争议和纠纷,理性对待市场竞争结果①。这项规定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禁止大打价格战”。TD产业作为我国主导的通信产业,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而不是恶性竞争导致产业链的不健康发展。长期的低价竞争,只能是拖垮参与竞争的小企业,最后只剩一两家大的设备商,到那时很可能会毁掉中国主导的TD产业系统。但是这项规定很快随着中国移动三期的招标土崩瓦解,在三期招标中,TD六大设备厂商大打价格战。在2013年中国移动TD-LTE一期招标之前就出现了低价赠送、替换搬迁等变相的低价竞争现象,现在这种竞争愈演愈烈。对于承载着中国创新梦想的TD-LTE,设备商和运营商需要共同努力来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二、设备商低价竞争的原因
从通信设备商方面来看,在中国的2G时代和3G时代初期,主要有九家通信设备商分别是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北电、摩托罗拉、华为和中兴。但是随着通信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设备领域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设备供应商的利润出现大幅的下滑,各大设备供应商在技术与综合实力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特别是爱立信、华为、诺西、中兴、阿尔卡特朗讯这几大设备供应商,其产品存在的差异越来越小,各设备商之间设备替换的可能性增加。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目前来看这九家主流的设备供应商有的合并,有的组成战略联盟,有的退出了该领域,而有的已经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闭。现在市场上只剩下了爱立信、诺西、阿尔卡特、华为和中兴这五家主流设备商。低价竞争最主要原因还应该归于运营商的转型。随着OTT的快速发展,运营商的服务方式逐渐与互联网趋同,从关注后端网络质量QOS(QualityofService)转向对前端客户体验QOE(QualityofExperience)的关注。这种转型思路所带来的直接转变就是运营商以往大规模的CAPEX(包括网络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逐步减速(邬雪梅)②。OTT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而只需要付出很小的网络使用费,很可能致使运营商沦为管道,导致运营商的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这就迫使电信运营商不得不从成本高性能高的投资转向低成本为主高性能为辅的投资。加之推出LTE服务后,全球绝大部分运营商都将面临同时建设、维护、运营2G、3G、LTE三张网络的问题。电信网络一代向下一代升级演进(GenerationtoGeneration)并存的是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及长达数月的网络建设周期,新建LTE网络需要一次性支出较大规模的CAPEX,对一些营收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的运营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低价竞争的危害
低价竞争在本文中指的是运营商在设备招标过程中,设备商以低于企业的正常售价甚至成本价进行销售,目的是在前期进入时击败其他竞争者获得较大的市场,实现其竞争目的。当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低价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的占领市场。由于低价竞争简单且见效快,所以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方法。很多的企业过分的将竞争策略放在了低价竞争上,忽视了其他的竞争元素。最终的结果是市场占有率增加越快,利润下降越快。最终使得企业进入了经营的困境。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是利润。企业没有利润,或者说利润很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很弱,也就难以在市场的竞争中持续地获得成功。企业要想走向成功,合理的利润是确保企业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很显然,企业过于追求低价的竞争策略是难以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在金融危机下,我们很容易在设备商的财报上发现他们的业绩疲软,是什么造成了通信设备企业的颓势。一部分原因是全球电信网络演进进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能够尽快地抢占市场需要提早进行研发,高昂的研发费用直接影响了设备商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华为、中兴等中国本土的设备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他们的产品足够与外国的通信设备企业相抗衡。而且在国内的运营商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国内的设备商,这就迫使竞争对手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定价策略。像摩托罗拉、北电在制定产品策略时没有紧跟电信业转型趋势,最终导致其不得不退出市场。排除设备商本身的竞争性因素,TD专家李进良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兴盛,OTT业务逐渐渗透市场,运营商管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这就导致运营商大幅降低CAPEX投入,降低采购价格也是导致设备企业利润降低的重要原因。目前,在运营商进行设备集采时普遍出现价格决定份额的趋势。设备商低价竞争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长此以往,必会拖垮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电信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国巨大的4G市场份额吸引了一些通信设备企业他们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业绩,不惜采用低价竞争手段夺取市场份额。这种恶性竞争的后果在短期内似乎对运营商有利。但是长此以往,企业必然需要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减少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这势必会造成产品的质量和后期的维护和服务水平下降。最终不但拖垮了其他的通信设备企业,还会严重地危及到上游的运营商,从而成为阻碍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隐患。
四、避免恶性竞争
(一)对设备商的建议设备商的价格战的战斗并不能维持运营商对企业的忠诚度,反而会降低对企业的信任。低价销售如同企业的枷锁,深深禁锢着企业的发展,在消费观念日渐成熟的当下,坚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坚持以质量和服务取胜,才能引领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设备商应该从以下的方面进行改进。1.建立自己的产品标准标准的建立和应用可以使得企业从三个层面来应对低价竞争。即:短期的技术层面(CompetitiveTactics)、中期的业务策略层面(BusinessStrategy)、和长期的战略层面(CorporateStrategy)。①在短期内,通信设备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关键的技术申请专利,尽快在行业内确立较高的技术标准。从中长期策略层面来看,企业应该制定较为严格的产品标准,在产品的某些方面尽可能的转变成整个行业的标准。在产品上技高一筹才是企业生存的王道。在4G时代,只有做好自己的产品,获得运营商的信赖,才能在4G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2.注重科技创新,适应运营商的发展状况在中国移动大力发展TD-LTE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就是网络覆盖率的问题,目前来说,中国移动的4G覆盖率还相对较低,很多地方室内存在覆盖不稳定等问题。造成4G全面覆盖比较困难的原因在于中国移动4G制式TD-LTE使用的是微波段的2.6GHZ的高频无线电波,这种高频微波几乎是直线传播的。因此为保证覆盖率增加基站建设的数量。设备商可以针对运营商发展面临的困难对症下药进行相应的产品创新,例如可以发展小型的设备供运营商在建筑物的顶楼建立基站等。设备商需要通过产品平台化、模块化等创新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优化产品和易用性设计,增强产品的运营维护能力,降低运营商的综合成本,减轻运营商设备采购的价格压力。中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阶段,走出恶性竞争商战怪圈,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求变、走创新发展之路,提升自身的核心产业竞争力。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走高科技之路,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价值含量,创新产品功能,完善售后服务,提高整体竞争能力,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才能使企业在产业链中获取更高收益,保持平稳快速的良性发展。3.组成战略联盟在市场大环境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设备商只有九家,市场竞争的最终目的并不一定要彻底消灭对手,还可以选择组成战略联盟,联合对手走向双赢。早在TD-SCDMA一期招标时设备商就曾抱团参加竞标,分别组成了中兴系、鼎桥系、大唐系,普天系,之后在2011年TD-SCDMA第五期招标时,设备商组建了新的战略联盟投标,一共有中兴—普天系(中兴通讯和普天)、大唐系(大唐移动、烽火通信、爱立信)、华为—诺西系(包括华为、诺西、新邮通)三大阵营参与投标。设备商应该在竞争中学会合作与共赢,理性和对手携手共进,在竞争中互相提升自身实力,甩开和其他对手的差距,使双方在竞争格局中赢得先机。
(二)对运营商的建议进入4G时代,运营商需要同时运营多张网络,运营维护等OPEX成本将明显增加,像中国移动3G用户渗透率较低便开始部署LTE,为确保现金流及投资收益,还面临维持多张网络同时快速增长及多网互博的局面。面临这些情况,运营商更需要降低综合成本。现在的设备商前期靠较低的价格进入,后期靠扩容和升级换代和设备维护获得收益,根本上来说并没有降低运营商的成本,反而导致整个产业链的不健康发展,导致和设备商配套的一些小企业趋于灭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上游的运营商从行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引导下游设备商进行有序的竞争。运营商在集采时应该要求设备供应商对主要的设备部件进行报价,避免质保期满后,设备商收取高昂的维修和零部件费用。运营商可以规定设备商在质保期满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设备商更换部件的价格不得高于投标时的价格,从而降低后续服务成本。另外运营商在采购时应该更加注重下游企业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以及长期服务能力和研发创新的能力,尽量避免价格为最主要因素决定市场份额的采购导向,尽量杜绝采购成本低于产品成本的情况发生。
五、总结
1现状及问题
传统车载通信设备主要是无线列调机车电台,设备组成简单,承载业务单一,机车交路一般在本铁路局管内进行运用,为了动态掌握机车电台运用信息,维护单位使用“机车电台运用揭示牌”进行运用管理,基本能够满足运用管理要求。
随着铁路无线技术发展,GSM-R、CIR、客列尾、货列尾、列车接近预警、列车防护报警等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的大量应用,车载通信设备的装备数量快速增长。以南昌铁路局为例,全局1274台机车、58列动车组和323台自轮运转设备均加装了CIR设备,投入使用的CIR设备近2000台。CIR设备结构复杂,承载业务多,是当前铁路最主要的车载通信设备,其关键组成部件达10余种,有主控单元、G网语音和数据单元、450MHz列调单元、防护报警单元(LBJ)、操作显示终端(MMI)、存储记录单元、合路器和多频段天线等。目前车载通信设备运维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传统车载通信设备动态运用揭示牌更新不及时,数据不准确,与实际运用存在较大偏差;②设备或板件故障修复后,难以换回至原车使用,定机、定台(板件)实现困难;③设备软硬件版本靠人工台账记录,管理手段落后;④机车、动车组频繁调整配属,车载通信设备随车调整配属,车载通信设备的技术履历管理困难;⑤现场无线检测作业与无线检修作业之间检修信息未能实现共享,信息交互困难,同时对车载无线设备的故障或状态跟踪困难;⑥设备到期按整机报废处理,管理粗放,部分未到使用寿命的板件也一并报废,整机和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不能按实际寿命区别管理,造成投资浪费。
随着机车交路不断延长,车载通信设备的运用管理和动态质量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模式,难以实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2解决方案
采用物联网、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应用、无线局域网、RFID、条形码、数据库等现有成熟技术,结合车载通信设备出入库自动检测系统平台及既有运维管理模式,构建车载通信设备动态运用管理系统,解决无线车载通信设备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题,实现设备整机和关键部件的智能化、精细化、寿命化、定机定台(板件)管理目标,最终达到充分挖掘设备潜力,降低设备更新改造成本。车载通信设备的动态运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处理服务器、现场客户终端、现场手持终端和RFID扫描检测设备等,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采用B/S与C/S混合工作模式,在铁路局(或通信段)设置服务器,铁路局、通信段、车间、工区用户按分层分权管理,分配操作权限,操作相关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便,符合现场快捷要求,尽量在无输入或较少输入的情况下,完成数据采集、记录、上传,系统关联、分析、统计现场碎片化作业行为和内容,实现设备维护管理、运用管理等生产过程控制,充分体现自动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3系统功能
3.1设备基础台账管理
针对机车、CIR主机、LBJ、MMI,设置RFID身份识别标签;针对主控板、语音模块、数据模块、GIS单元等板件,设置身份识别条形码;人工输入软、硬件版本信息数据,以无线出入库检测点为最小管理单元,将各出入库检测点管理范围内的运用设备、备品备件等设备的基础信息、状态信息录入或导入系统服务器,形成全局的无线车载设备基础台账。条件具备情况下,无线出入库自动检测系统和动态运用管理系统之间开放数据交互接口,无线出入库检测系统可获取归属该出入库检测点的相关基础数据,动态运用管理系统可获取出入库自动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质量分析等相关数据。
3.2电子无线车载设备动态运用揭示牌
现场操作终端使用专用账户登录后,弹出电子揭示牌,揭示牌信息根据权限从数据服务器提取与出入库检测点配属相对应的设备信息,定期刷新。揭示牌分三个功能区:①当前机车入库到达信息;②设备运用揭示,一般情况显示机车型号、机车号、设备厂家、设备型号、设备编号等,当鼠标移动至该机车时,弹出悬停窗进一步显示主机设备、软硬件版本等详细信息;③该出入库检测点的备品备件、故障修设备等信息。
3.3机车入库到达提示
在机车入库咽喉位置设置RFID读取设备,当机车入库时,自动读取机车上RFID卡片并反馈至后台,系统将机车的到达信息及搭载的无线设备信息推送到无线出入库检测点现场操作终端,例如显示:2014年7月21日7:37HXD3C-0037机车入库,CIR厂家世纪东方,WTTJ-I。另外,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前期故障修的设备(板件)是否需要执行归位操作,供作业人员参考。
3.4板件级动态运用管理
车载通信设备或板件因故障等原因需倒换时,或设备或板件入所修(含返厂修)时,使用现场手持终端扫描RFID或条形码并选取相应操作即可完成。设备(板件)的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手持终端将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上传至数据服务器。根据系统记录运用日志信息,当维修板件位置信息已经到达对应无线出入检测点时,系统根据机车入库到达信息,判断并声光提示在出入库检测点进行设备(板件)归位操作。现场对设备(板件)进行故障倒换时,输入故障现象等信息(为了减少输入繁琐,可预制常用故障信息供选择),信息自动跟随故障件至无线检修所。无线检修所对故障件进行维修后,检修记录终身跟随故障件,供各级技术人员查询。
3.5全寿命跟踪管理
运用RFID及条形码技术,结合手持终端的使用,系统对无线车载设备(板件)从上道开始,至报废或调拨出局,对其运用状态发生变化的行为及原因进行跟踪,记录运用日志。系统可设置无线车载设备或板件使用寿命年限,根据上道时间自动计算到期时间,在运用揭示牌界面可根据要求自动提示到期剩余时间。系统还可设置运用日志组合查询、智能分析功能,对设备运用情况自动进行统计分析,对即将到更新改造周期或经常使用不良的设备进行智能分析、提示,也可人工手动定向查询、分析,实现对设备全寿命动态跟踪管理。
3.6机车或设备调拨管理
机车或设备的调拨由通信段级管理人员发起,选择机车或设备、输入/导入调拨原因和依据,发起调拨程序。局内调拨时,调出的出入库检测点在确认机车下线并进入整备状态后,确认调出,调入的出入库检测点在确认机车到达后确认调入,完成调拨工作。出局调拨时,调出出入库检测点在确认机车下线并完成整备后确认即可完成。
3.7报废管理
针对车载通信设备(或板件)进行报废操作,报废界面应显示设备的主要构成,如CIR主机、LBJ、MMI、主控板、语音模块、数据模块、GIS单元等,以及上道时间、障碍信息。选择已到报废年限的部件进行报废操作,对于还未到报废年限的部件进行转备品操作,可实现精细化管理,节约投资和成本,减少投资浪费。
3.8软硬件版本管理
车载设备或板件的软、硬件版本及GIS数据版本发生变化时,可选择软硬件版本管理界面,采用人工手动操作方式进行修改。具备条件时,可通过出入检测系统或无线车载设备开放的数据接口,在出入库检测时,自动获取并自动更新软、硬件版本等相关信息。3.9履历管理
根据总公司车载设备履历簿管理要求,系统提取设备基础台账信息、运用日志信息,自动生成实时履历簿。3.10信息共享
各级用户可根据权限查阅设备(板件)全寿命范围内的基础数据、检修记录、运用日志等相关数据。如:无线检修所可以查询现场设备运用情况、机车入库检测记录、设备故障现象、倒换原因、处理人员等信息;无线检修工区可查询设备(板件)的入所修测试记录、状态、检修人员,上次机车入库情况等信息;各级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技术管理文件、设备技术资料、作业指导书、故障案例、数据分析软件、维护软件、GIS数据、各次软件升级补丁等资料的共享,通过、浏览、下载方式实现。充分利用办公局域网覆盖通信各管理环节,以及系统基础数据、检修记录、运用日志等,可根据不同管理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如:工作任务管理,具备任务下达通知、签认、闭环管理;年、月度检修计划及进度管理;无线检修所设备轮修过程管理及检修记录电子化;设备运用质量报表统计、分析;故障、障碍登记簿管理等,最终实现无线车载设备维护管理无纸化。
4系统构建建议
物联网、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应用、无线局域网、RFID、条形码、数据库等均为现有成熟技术,不存在技术上难点。系统涉及面广、作业环节较多,有专业交叉,管理较复杂,而且通信管理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彼此专业了解不够,这些都对双方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通信管理人员要参与并协助系统开发人员充分了解车载通信设备维护管理体系及特点,现场作业流程和各环节要点,设备的编号规则,设备主要构成、关联关系;机务部门相关的机车管理体系及特点;通信与机务部门结合部的关联关系;通信部门的需求等,这些需求对接清楚是系统构建的一个难点,需要双方充分交流。而且系统覆盖全局,点多面广,现场维修人员接受和使用信息系统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现场维修人员与信息系统的衔接是否顺利成为了构建车载通信设备动态运用管理系统的又一个难点,需在系统启用前,在试用期间对员工加强培训。
随着国际防雷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铁路通信防雷系统得到了长足发展,把通信防雷和建筑物防雷有机结合起来的防雷综合防护体系已基本形成,《铁路通信设备雷电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也于2011年正式。其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包括:改善设备房屋电磁兼容环境条件;分级设置防雷单元;采用良好的接地措施等。
1.1改善电磁兼容环境
为了降低雷电电磁干扰,通信综合防雷系统应用了法拉第笼的电磁屏蔽原理,为通信设备构筑了三层电磁屏蔽网:第一层由防直击雷的屋顶避雷网、避雷带、引下线和地网构成;第二层由通信机房墙面、天花板、地面的屏蔽网组成;第三层由设备的金属机柜构成。三层屏蔽网有效改善了通信设备电磁兼容的环境条件,为设备接地提供了便利条件。
1.2分级设置防雷单元
铁路通信设备防雷根据设备所处的防雷区、设备抗过电压、过电流能力,采取多种防雷措施,分级设置防雷单元,提高通信设备对雷电的系统防护能力。通信机房的交流电源应设置两级或以上的浪涌保护器。
1.3采用良好接地措施
综合防雷系统尽量利用建筑物基础,并配置比原来独立接地体规模更大的环形接地体,形成一个对雷电流泄放通畅,地电位抬升有限的地网,条件具备时接入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通信雷电防护的接地效果。
2铁路通信设施防雷综合防护的工程实施
铁路通信设施综合防雷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对直击雷、瞬态过电压防护以及电磁兼容环境改善的设计,应坚持“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凡是雷电侵入通信设施的通道和途径,都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将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堵截或泄放在通信设施之外,不允许雷击产生的电磁脉冲进入通信设施,同时采取有效的分级防护措施,将泄漏部分的电流疏导入大地,同时充分结合建筑物的土建实施,达到科学、合理、经济的效果。
2.1设置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
避雷带、避雷网属于被动防雷装置,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雷云会首先对避雷带、避雷网进行放电,从而保护建筑物本身不直接被雷击,同时又降低了雷电电磁脉冲感应产生的概率,与引下线、共用接地装置共同构成了建筑物的大空间屏蔽网。避雷带应尽量设置成闭合状态,并保持与大地良好的电气连接。材质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圆钢直径不小于8mm,为了能尽量对那些不易受到雷击的部位也提供一定的保护,避雷带一般高出墙体150mm。避雷网实际上相当于纵横交错的避雷带叠加在一起,主要用于平顶建筑物的雷电防护。采用暗装方式,可利用屋顶里的建筑钢筋来构成避雷网,节省投资又美观,但是在防护直击雷时作为接闪器用,在承受雷击后,屋面表层会被击出小洞,破坏防水和保温层,建议尽量采用明装方式。引下线作用是将避雷网、避雷带接收的雷电流引入接地网,走线方式尽可能走直线路径,在必须拐弯的情况下,弯曲角度应大于90°,避免采用锐角或直角向下走线。
2.2接地实施
接地体是通信机房防雷设施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对直击雷的防护,还是对感应雷的防护,最终都要由机房接地装置将电流传导到大地中去。在通信机房设置工作、保护、电源防雷接地汇集线。工作、保护接地汇集线可合设。工作保护接地汇集线用于连接室内直流电源设备的正极、设备机柜外壳、防静电地板支架、室内电缆桥架等。电源防雷接地汇集线用于连接外电源引入的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和防雷电源箱的箱体。各接地汇集线应与环形接地体连接。通信机房混凝土框架内设置基础地面钢筋网,基础钢筋网中的所有钢筋必须焊接,钢筋网的网格采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圆钢焊接成不大于5m×5m的网格。
2.3机房电磁屏蔽
机房电磁屏蔽是充分利用房屋结构中的屏蔽体来阻挡和消耗电磁能量的传输,目的是防止外来的电磁能量进入某一区域,避免敏感的电子设备受到干扰;限制内部敷设的电磁能量泄露出去,避免电磁波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干扰。通信机房可利用墙体内加钢筋网作为屏蔽层,或在墙体、顶面铺金属板。墙面屏蔽层采用直径8mm的圆钢,焊接成尺寸不大于600mm×600mm的网格,金属板厚度不小于0.6mm,屏蔽网、金属板应与楼板内的结构钢筋网保持电气连通。机房的外墙门采用金属门,窗户和室内隔断的玻璃采用金属网覆盖,金属门及金属网、屏蔽笼之间采用截面面积不小于16mm2的软铜线相互铆接或栓接,确保电气连接。
2.4等电位连接
为了防止通信设备遭受雷电暂态高压电位的反击,室内通信设备、金属构件、各类引入室内的电缆外屏蔽层都必须与共用接地系统连接。通信机房内的等电位连接尽量采用星型连接。工作、保护、电源防雷接地汇集线与机房的环形接地体采用单点冗余连接,各接地线间避免成环。室内设备、走线架等必须与墙体绝缘,其工作地线必须以最短距离就近与接地汇集线连接。走线架避免环形布置。室内水管、暖气管等金属物体必须与建筑物钢筋或环形地线做等电位连接。
2.5通信机房内设备防雷及电磁兼容
从实际雷害事故的调查情况看,雷电直接击中室内设备的可能性不大,危害通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是雷击电磁感应,所以要针对雷电侵入的途径、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雷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为了防止雷电暂态过电压对通信系统的侵害,必须在电源线和信号线等雷电侵入波的侵袭途径上设置防雷单元,以便对沿线路袭来的暂态过电压进行有效的抑制———钳位保护,从而保护与线路端连接的通信设施。通信机房的设备用电应采用两级或三级的防雷措施。第一级设在机房交流电源的引入处,应采用电源防雷箱,并具有声光报警、雷电计数和状态显示功能,具备接入通信电源及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条件。第二级防雷保护器设在通信电源的交流输入侧,所用空气开关应与第一级电力空气开关相配。必要时在精密用电设备的电源前设置浪涌保护器。各级保护器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退耦距离。通信线缆浪涌保护器根据实际线缆敷设情况选取。室内敷设长度超过50m的数据线和室外布线,在满足信息安全可靠传输的前提下,浪涌保护器选型要考虑合适的冲击通流容量、限制电压、信号衰耗等因素。
3结语
1设计需求。在进行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开发前,应对系统的设计需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对软件系统的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确定解决设备管理问题的方案,随后进行开发设计。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主要包括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功能完善的通信系统设计以及高效率的数据库设计等,应根据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的具体需求,进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2设计步骤。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包括系统软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个阶段:首先,对于系统软件的设计,应对其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组成模块进行分析,确立每个系统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人机界面的主要功能。其次对于数据库结构设计,应从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需求出发,确定相应的数据表及索引关键词,同时选择较优的数据储存结构,从而提高整个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
3设计原则:(1)安全可靠原则。基于电力系统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性来说,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严格遵守安全可靠性原则,保持程序设计及通信安全的严谨性,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布局,最终达到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提升。(2)实用性原则。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设计应采用良好的人际交互界面,并尽量使操作系统平台简单易懂,避免由于人员调动出现的电力通信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系统操作方法等问题。
二、通信设备的状态检修
1实现设备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基础的夯实,是实行电力信息通信设备检修的关键。换言之就是要从维护好设备转变到使用好资产。同时在检修策略制定时应根据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安排,对于维护成本高且投入产出较低的设备提倡以换代修。另一方面,要学会将设备管理重点转移到到科学分析上,从而促进设备状态检修的常态化。
2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应注意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摆脱以往单一数据单一用途的做法,对各项数据进行分类梳理后,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并从时间、指标等多角度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使单项数据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利于设备的状态评价和检修决策工作。
3采用先进的在线监测和辅助诊断技术,实现在线监测从报警到预警方向的发展,对可表征设备状态的工况量进行监测。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对设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减少主观随意性,从而使设备状态检修更好的为设备管理服务,以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4充分贯彻资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使通信设备的效益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由此就需要加强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以及运行维护等各方面的设备强化管理,这方面需要设计、采购、安装调试、运维等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
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1相关技术
1.1FPGA技术
FPGA采用基于查表技术和SRAM工艺的逻辑块编程技术。同CPLD相比,逻辑块密度更高,触发器更多,设计更灵活,多用于大规模电路的设计,尤其更适合做复杂的时序逻辑。由于FPGA采用SRAM工艺,断电后数据丢失,实际应用时还须外挂一个ERPROM或FlashMemory来存储编程数据。典型的器件如Altera公司的FLEX、ACEX、APEX、Cyclone和Stratix系列,Xilinx公司的Spartan和Virtex系列等。本设计考虑到速率和带宽的问题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Ⅱ系列芯片。
1.2物理隔离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多方融合,传统的通信方式也不断被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网络通信所代替。网络通信拓展了通信的业务范围,使通信变得更加高效、便捷。由于人们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传输的精准性、保密性问题日益凸显。物理隔离技术可确保隔离有害攻击,在可信网络之外和保证可信网络内部信息不外泄的前提下,完成网间数据的安全交换。现今世界,每个人都需要各种来源的信息,尤其在其决策性的业务中更需要依赖于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人们在行业部门和关键业务中都大量地采用计算系统和网络技术,从而带来了新的威胁和风险。因此,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已不再是军方和政府部门的一种特殊需求。实际上,所有领域都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千兆以太网技术
千兆以太网技术不仅继承了以太网技术的很多优点,同时又具有许多新特性,例如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光纤和同轴电缆,编解码方案采用8B/10B的编码技术,采用载波扩展和分组突发技术等。正是因为千兆以太网的这些优秀的新特性,它目前已经成为局域网的主流解决方案。千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包括CSMA/CD协议、以太网帧结构、全双工模式、流量控制以及IEEE802.3标准中所定义的管理对象。千兆以太网的关键技术是MAC层和千兆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2数字气象应急通信设备的系统组成及原理
2.1应用拓扑结构
本通信系统由便携式气象应急通信设备、指挥中心端设备以及传输系统组成。中心端设备由以太网交换模块、视频解码模块、电话网关模块、视频客户端软件等组成。本设计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体系结构。
2.2硬件设计工作原理及信号流程
数字气象应急通信设备由网络视频模块、电话网关模块、以太网交换模块、传输模块以及电源供电模块等组成(图2)。(1)以太网交换模块。内置高性能交换引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实现以太网数据的交换转发。交换引擎支持8个以太网接口,可划分WLAN,支持多种优先级设置,以实现视频、电话及以太网数据等业务的隔离传输,满足各种业务对带宽和实时性的要求。动态共享缓存实现对数据包的存储。(2)网络视频模块。网络视频模块实现数字音视频在以太网进行实时传输(图3)。视频及音频信号分别经模/数转换后,进入视频音频处理器,进行压缩编码。编码后的音频和视频数据流经网络处理器处理成以太网数据包,在网络中进行传输[3-4]。视频压缩编码采用H.264,可以以较低的码率实现视频的高质量的传输,较MPEG-2/MPEG-4等各式可节省网络带宽。音频压缩编码采用MP3格式。(3)电话网关。电话网关模块实现数字电话在以太网进行实时传输。二线电话信号先经2/4转换,进入编解码电路,进行压缩编码和解码。网络处理器完成对编、解码的音频信号的打包和解包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协议处理。打包后的音频流在以太网上进行传输。本系统音频编解码采用G.729,码率为8kb/s。(4)传输模块。本设备目前仅支持光纤传输,将来可考虑802.11g以及802.11n等无线桥接传输方式,以及3G无线传输。光纤传输时,以太网交换模块的第8口工作在100BASE-FX模式。(5)电源供电模块。本设备采用220V交流供电,也可采用12V(9~18V)直流供电(可采用外挂电池盒供电)。
3以太网交换模块的实现
MAC模块处理是用FPGA来实现的,由于传输速率高,并串变换后8B/10B是由Altera公司的CPLD内核来实现的。以太网交换模块的实现包括以太网控制器MAC模块的FPGA设计和MAC子层的编程,物理层PHY的器件选择和硬件电路的设计以及MⅡ/GMⅡ接口和吉比特模式下支持的RGMⅡ接口的设计。Altera公司的CycloneⅡ系列器件可以集成完整的千兆以太网硬核,硬核包括网络控制器(MAC模块)以及可选择的物理层PCS模块和PMA模块,其中MAC模块支持10/100/1000Mb/s。Altera公司自主开发的SOPCBuilder工具可以提供快速搭建SOPC系统的能力,这种架构可以包含1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PU),提供存储器接口,设备和系统互连逻辑的复杂系统。
3.1整体信号流程
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模块过来的数据送到PHY,对PHY来说,没有帧的概念,都是数据而不管什么地址,数据还是CRC。在此把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流数据,将8位数据比特编码为一个10位传输序列。在传输前,将串行链路中要发送的8位数据比特被转换成一个10比特代码组,其中2比特“特殊字符”表示的信令和控制功能有表示数据帧的开始,数据帧的结束和链路结构。传输代码中额外增加比特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串行链路的传输特性,以确保有足够的位级传输出现,接收机可以从数据流中恢复“时钟”。再按照物理层的编码规则(10BASE-T的NRZ编码或10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1000BASE-T的4D-PAM5编码)把数据编码,编码后的数据再变为模拟信号通过光收发器把数据送出去。收数据的流程与之相反[5-6]。
3.2IP核的支持
Altera的FPGA器件提供了参数可设置的千兆以太网大型处理器,可在Altera的cycloneⅡ或ArriaGX等多种器件中实现,选择配置与其相应的接口标准。其IP核的参数如下:①支持IEEE802.3标准;②多通道MAC,支持最多24端口;③10/100/1000Mb支持全双工工作模式;④以太网物理层编码子层1000BASE-X/SGMⅡ标准的自协商。
3.3MAC的FPGA设计
本以太网控制器MAC的总体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整个系统分为MAC模块,主机接口模块和管理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其中,MAC模块主要执行在全双工模式下的流量控制,MAC帧实现发送和接收功能,其主要操作有MAC帧的打包与解包以及纠错检测,并且提供了到外部物理层器(PHY)器件的并行数据接口,物理层处理直接利用商用千兆PHY器件,主要开发集中在MAC控制器的设计中。管理应用模块连接以太网的物理层和链路层,提供了数据输入和输出,并且提供了标准的IEEE802.3媒体介质独立接口。主机接口模块则提供以太网控制器与上层协议(如TCP/IP协议)之间的接口,并且用于数据的发送、接收以及完成控制器内各种寄存器的设置。
3.4接口的设计
整个系统模块间连接如图4所示。其中,PCS模块代表物理层的物理编码子层,PMA模块代表物理介质接入层。吉比特模式下支持RGMⅡ接口。GMⅡ接口为MAC模块与以太网物理层(PHY)设备提供了无缝连接;可选择的管理数据输入/输出模块为以太网物理层(PHY)提供管理信息;为用户提供基于Aalon-ST的8bit/32bit接口;可选择的集成物理介质介入模块。
3.5千兆以太网IP核的设计
利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通过QuartusⅡ设计平台可以开发出以太网MAC控制器IP核,它可实现单条或多条吉比特以太网链路,并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可与任意以太网端口相连。整个配置过程是将IP核进行参数设置并配置为所需模式,利用FPGA内部提供的FI-FO模块并设置FIFO存储器的类型及存储器的数据长度。将IP核设置为千兆以太网MAC模块,并配置MAC模块的功能。由PHY器件提供可选的PCS模块。表1中描述了接口信号和MAC以太网端GMⅡ模块信号等,GMⅡ模块的接收信号一般直接连到PHY器件上,负责与PHY器件的数据交互,其信号与PHY器件接口一一对应(表1)。相应的接口信号包括:控制接口信号,复位信号,MAC系统端信号(包括接收接口信号和发送接口信号),MAC以太网端信号(包括GMⅡ模块信号和PHY管理接口信号)。
3.6物理层(PHY)的设计
Altera公司的千兆以太网MAC核默认支持的物理层器件有支持10/100/1000Mb/s的Marveil88E1145,NationalDP83865以及支持双物理层和10/100/l000Mb/s的Marvell88E1111。在此,选择Marveil88E1111为PHY器件。吉比特PHY芯片通过GMⅡ接口与MAC模块的连接如图5所示。Marveil88E1111是AlaskaUltraMarrell公司的吉比特以太网物理层收发器,它合并了Marrell的虚拟电缆特点,应用反射技术可以远程识别潜在的电缆失灵。支持10BASE-T,100BASE-TX和1000BASE-T以太网协议,支持GMⅡ,TBI和简化的吉比特媒体独立接口RGMⅡ。完整的1.5GHz的1000BASE-X串并光纤收发应用。4个时间选择模式的RGMⅡ接口。超低功耗,只有0.75W。内部只要2种电源(2.5V和1.2V),I/O接口为3.3V。
3.7开发环境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
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我国设置的电压大多是220v的,很多设备都是在此电压下能够正常工作的。有很多设备在正常状态下会发生漏电现象,但是人体与地面的绝缘度低,如果通讯设备被人接触之后就会形成一个电路,一个由设备、人体、地面构成的电路,如果漏电严重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想要确保通讯设备的安全,与地面接触良好,就必须接地体的电阻小于4欧姆,简单说来,接地体必须严格安装,可以选择一块小钢板,必须导电性好的,性能适合就可以,把接地体埋进地底两米以下,用导线连接,作为引线与通信设备连接,接地体周围撒上盐在进行掩埋,这样是为了增强其导电性。
2接地技术的干扰方法
大多数没有接触过接地技术的人来说,可能对接地技术理解不正确,认为家用电器和电子通信接地是一样,就是用一根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大地相连,把线放入地下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这样是不科学的,这样的接地方式会成为共莫干,共莫干是一种通讯干扰方式,共模干扰的形式包括:尖峰干扰、射频干扰等一列方式,如果运用到电子设备中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电流过大的话,会造成通信混乱,严重的会毁坏通信计算机系统的逻辑算法,造成计算机崩溃。如果一个电子设备正常工作时,导线上的电压的压差很低,电路设备的符合较大,在启动时,导线存在内阻,当接地出现错误时,此时线路上电压就会出现错误,从而产生干扰,线路尽管还会提供给系统正弦波形,但不能良好的除去干扰,因此,除去共模干扰的前提条件为正确的接地方式。
3接地技术的含义
接地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连接的方式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分散连接方式,这种方式是让设备和各个通讯系统分别并相互分离,所以分线很多,各个地线难免会交叉,从而导致分散接地会受到干扰。所以在连接方式中,并联接地才是一种较好的接地方式,这样不会出现交叉、环形回路,就不会有任何通讯线路进行干扰。接地的方法种类很多,但通畅就用就用两种,其中有直流悬浮,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与地表接触,这样保证不会触电,当通讯设备的电路中交流地与直流地相连接,就会引起电压干扰。所以,交流地和直流地要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不让他们接触。如果电阻小的话,设备的数字电路和地面相连,可以减少电路耦合。这种方式可以弥补直流悬空的不足,因为他们是相分里的,不会与之交叉,这样就很好的处理干扰和静电,起到保护作用,更好的让电子设备保持通信状态,并且信号很好。
4接地技术的抗干扰
接地技术要想抗干扰,有一种方法是减小电阻,阻抗是有电阻和电感组成的,所以电阻在抗干扰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不过是在低频电路中。地线的电阻公式是:RDC=PS/A。由此的得知电阻率、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管是横截面积还是导体长度其中一个改变,都会产生影响,从而会产生很多种减小干扰的方法。如果在高频的电路中,电感是一个可以进行抗干扰的方法,它和地线长度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截面一样的情况下,圆的比片状的导电性要好,根据这一点可以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可以避免干扰设备。还有有一种情况为地环路干扰,因为在降低阻抗的同时,大量的地环路也出现了,因此还要谨记,凡事都有利有弊,选择适当的接地方式,降低不必要的干扰。
5结语
光纤有很多的优良特性。例如原材料价格便宜、应用成本低、稳定性好、重量轻、制造施工工艺简单、抗干扰、抗腐蚀、容易铺设等。光纤因具备这些良好的特在传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光纤在通信技术中的特点具体如下:(1)容量大、速度快容量大、速度快是光纤通信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光纤通信技术中信息的传播媒介是光,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km/s。光纤通信与传统的铜线传输相比具有很大速度上的优势。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光纤通信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光纤的容量很大,正符合了传输系统所需传输数据量大的特性。光纤通信技术中信号的载体是光,只需很小的光束便可以携带大量的信息,目前一般携带信息量能达到10Gbps/s,并且很多的光线可以在同一条光纤中通过且不会相互干扰。光纤的传输速率非常有优势,并且目前光纤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潜力。(2)光纤材料价格低、损耗低光纤的主要材料是由石英制成的玻璃纤维。作为一种非常广泛的材料,光纤通信中的石英材料不但稳定性高、抗腐蚀性强,且具有低损耗的特点,石英的磨损一般可以控制在0~20dB/km。而且光纤制作技术成熟,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大范围推广。光纤外部一般还设有保护套,使光纤的损耗降到更低。并且光纤的磨损可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设备中还可以采用一些更加廉价的材料,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光纤通信成功跨越最大无中继距离,达到减少中继站数量的目的,进而大大节约了运用成本。(3)保密性良好信息在光纤中传播的进程中,光纤会限制光信号只在相关光波导结构中传播,若有泄露出来的射线,光纤可以将其围绕在周围,将由不透明的包皮物质将其有效地吸进,防止泄露信息,并有效的避免了光纤通信中出现串音现象,为信息在传输系统传播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4)抗干扰能力强现阶段石英是传输系统中的主要光纤通信材料,石英能作为主要光纤通信材料的主要的原因是石英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和绝缘性,并且石英的抗电磁干扰性很强。在传输系统传导过程中能有效抵抗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电磁干扰,并且可以抵御雷电、电离层的活动和太阳黑子对光纤设备传输信息所造成的干扰,因此石英制成的光纤通信设备能够在传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
2.1光纤传输设备维护时需注意的问题
需要对光纤传输设备应进行预防性定期监视。通信设备并没有出现较明显的使用故障时,为了尽可能少的造成人为障碍,不要随意乱动机器设备和传输设备。②需要特别对软件技术重视。软件技术在传输系统通信中越来越重要,所以及时的掌握相关软件技术至关重要。③应保证设备持续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其中良好的环境具体包括机房的湿度、环境和温度等要满足规定要求,机房达标防尘标准,保证高供电质量等。④要使网络管理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具有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是现代通信传输系统必备的条件,在监测实时性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实现监测故障和判断故障位置及故障类型。⑤要防静电并且严禁带电时拔插机盘。要在工作过程中保持配戴防静电手套的好习惯;并在电源关掉的情况下才能插拔机盘。
2.2光纤传输设备的维护措施
光纤通信传输设备的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查看、定位、分析和排除四个主要方面。查看的主要内容是查看计算机中的信号指示灯、信号流程表以及故障信息;定位的主要内容是先对所存在的故障大致进行定位,再采用核心技术在了解大概的故障位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严密的分析已经存在的故障,并针对故障原因提出完善的、合理的处理方法;排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先制定通信光纤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案,然后按照标准的规格对故障进行排除。
2.3光纤传输设备的维护方法
传输系统中的通信光纤设备的维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路检测法环路检测法在现代光纤通信设备维修与维护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环路检测法的优势是能够合理的划分通信设备传输系统中闭环内部线路中的复杂的电子控制线路,并有效的利用专业的检测仪器测量局部的环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故障设备传输系统模块的检测难度,逐步缩小工作模块和工作设备的故障范围,最后将故障具体化并将可以轻松将其解决。构造环路是环路检测法的核心,划分环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划分方法有根据所构成的环路中的电信号的传输方向分为的设备内部环路与设备外部环路两种。设备内部环路检测的主要检测目标是基站内部的控制系统和光束激发中的故障。设备外部环路检测的主要目标是外部信息传输线路中和通信对端站中存在的故障。此外,按照处于环路中的信号强度等级进行划分时,可以将检测环路分为群环路和2兆环路等。检测环路内部的各环节中是否存在故障是环路检测法的主要功能,采用不断缩短环路的排除法可以逐级将故障点找出来,然后采取更换元件或对原始元件进行维修的方法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2)替代法替代法在实际处理故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替代法首先将故障定位在单站,然后针对单站故障进行及时排除。替代法的原理是首先定位传输系统中所存在的故障,然后将存在故障的模块用另一个可以正常工作的运行模块进行代替,从而推测出传输系统中发生故障的区域。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出现故障原因并不能很快找到,所以需要通过替代法来定位并排除系统故障。(3)仪表测试法光纤通信系统设备中电子元器件占很大的比重,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光纤通信系统均有不同形式的感应磁场、电压、电流等存在,因此仪表测试法可以针对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工作元件的具体物理量参数,例如感应磁场、电压、电流等进行具体精确地测量,同时将其与设计要求中的正常物理量参数进行比较核对,通过检测工作元件中的非正常情况来确定故障的具置与类型,光纤通信系统设备的仪表测试故障法常用的检测仪表有万用表、光功率计、示波器、误码仪等。在实际通信设备维护过程中,维修技术人员只要利用恰当的仪表对不同的故障的电子元件与设备运行状况实施精确地电参数测量,就可以根据仪器测量结果准确定位故障位置和故障类型。
3结语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其优点在于各功能模块的可完善性及可扩充性。根据煤矿企业用户需求,系统主要设计了7个功能模块,可充分体现对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思想。
(1)设备台账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设备资产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设备状态、开始使用日期的查询管理。通过关键字可快速查询设备信息,也可通过输入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使用状态等进行高级查询。
(2)设备验收入库管理模块。主要包含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设备的各项基本信息和技术参数,包括设备的验收单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使用单位、检修人、经手人、检查员、检修时间、验收日期等信息。
(3)设备出库管理模块。主要对设备在出库时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领料单号、领料单位、数量、规格型号、使用地点、用途、领料时间、领料人资料进行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远程管理,也可以通过设备出库信息自动生成生产领料单。
(4)设备调拨管理模块。依据煤矿企业工作流程实现对设备调拨的申请、审核、设备调拨等过程的监控及管理。能对设备调拨的详细信息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包括资产编号、调拨日期、调拨方式、调出单位、调入单位、备注、相关单据或附件、选择审批领导等,最终形成详细的设备调拨记录。
(5)设备维修管理模块。主要是设备报修、设备维修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的管理:①设备报修主要有资产编号、设备名称、故障时间、故障描述、出井日期、保修日期、录入人等信息;②设备维修记录主要有资产编号、设备名称、维修情况、维修日期、维修金额、报修状态、维修部门、维修人、录入人等信息;③维修检修记录主要有资产编号、设备名称、维修单位、验收人、经手人、管理人、验收日期、维修费用、录入人等信息。
(6)设备报废管理。是由使用单位新增设备报废申请,添加申请内容包括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生产厂家、报废原因等。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计划财务部、机修中心、使用单位进行现场鉴定后,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书”,由各领导进行审批处理。
(7)用户管理模块。对煤矿企业的用户进行权限和角色管理,领导可以浏览、查询所有的设备管理信息,对设备管理的流程进行审批;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相应权限范围内的增删改查操作,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系统用户,并为其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角色。不同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及用户密码。
2结语
1.1网络架构
目前设备系统架构包括两种,即C/S、B/S两种架构形式。对于C/S结构形式而言,即客户/服务器形式,其技术更加的成熟,而且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封闭性等特点;对于B/S结构形式而言,即浏览器/服务器形式,其表现出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无需预先布设相应的应用程序和应用软件。在医院设备系统构建过程中,采用B/S架构形式,可开发病房以及财务科室的设备辅助管理功能;如果采用C/S架构形式,则可开发设备主管理部门的实践应用程序。
1.2数据库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成为现代数据库技术手段的主要形式,构建医院设备系统时,建议选择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进行管理。从应用效果来看,SQLServer2000的性能非常的强,而且网络连接特性、应用安全性都非常的好,对系统硬件没有太高的要求,是一种中轻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选择数据库表结构、约束条件,以此来确保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管理信息数据录入的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以此来确保其完整性,实现信息化管理。
1.3条码扫描终端
在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条码技术手段,实现了设备信息管理工作的高密度性、内含校验码性,可在较小的标签空间上打印高信息密度条码,并且具有解码速度快、正确率高等特点。实践中,采用手持条码扫描终端系统,可有效实现辅助设备管理人员对实物的有效清点;系统基于清点程序的运行,只需对清点设备条形码标签进行扫描即可完成清点设备的任务。
2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信息系统功能
通过以上对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信息系统体系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信息系统非常的复杂,涉及到各个科室、部门的利益关系。在具体的设备管理过程中,除应当把握宏观上的相互协调外,还应当将各环节的具体功能体现出来。第一,院领导客户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的院领导,可在医院领导层客户端对信息资料进行查询,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医院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应用现状、效益等信息。基于此,一方面对现代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有效地实现了医院决策层对相关器械设备的有效管理。第二,临床科室以及设备客户端。在临床科室的设备管理过程中,该系统的功能体现在对医疗设备的及时报修,经在线查询,可以确保各临床科室管理人员、负责人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现状、应用情况以及维修进度和费用,并根据维修情况、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来适当地调整医疗设备应用计划。对于设备科客户端而言,其作为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枢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功能上应当涵盖如下内容:①医疗设备信息资料管理。在此过程中,主要的是前期、中期和后期医疗信息档案管理。其中,前期的档案工作过程中,主要是指设备配置可行性研究、采购计划书等内容;对于中期的档案管理而言,主要对与医疗器械设备有关的市场信息、文件资料和设备相关的各种法规、技术资料进行管理;而在后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对象主要是已经损坏或者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信息管理和存档。②基本信息管理。对于现代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医疗器械设备信息,比如标识号、入库日期等,输入计算管理系统之中。基于这些信息数据的应用,通过联网录入数据库,每台医疗设备信息都可独立建档,通过唯一的医疗设备标识号,可以准确显示基本资料。同时,维修人员在处理棘手的问题时,如果遇到较为麻烦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直接与厂方联系,即可快速找到故障问题的所在。同时,还包括医疗设备运维管理,即医疗设备日常运维和管理,特别是在接到临床科室报修申请以后,能够及时获知相关维修信息资料。③仓储管理。首先将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购置的器械设备、耗材等信息,如实输入到数据库以后,再进入设备信息系统,基于该系统的应用,对器械设备及其耗材情况、出入库情况进行记录。在此过程中,可采用上文所讲的条形码形式,给各个医疗器械设备、同类耗材贴条码,以保证信息资料的唯一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进行扫描出库处理,通过系统的应用,清楚地查明库存的各种医疗设备、物品剩余和消耗量,为日后的物品采购做好基础。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