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统计学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又着眼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促进,衔接互动,既反映当前发展的要求,又反映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统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就是如何科学反映科学发展观内涵各要素的变动规律。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思维,全面地回答了在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统计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发展目标,准确地破解了统计如何又好又快发展的难题,为现代统计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特别是当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和彰显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就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计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更是开创新时期统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理论保障,因此,基层统计建设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统计工作实践的内容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并建立统计科学发展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统计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和推动统计事业进步的各环节。
二、当前推动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1、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和依赖程度不断加强,是快速推进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经过中国几代统计人的不懈努力,反映统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计方法制度逐步确立,统计的信息产品与经济社会的结构变化,增长方式转变,人与环境的统一等的联系程度更加紧密,更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随之提高,统计发展的环境更加宽松和和谐,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级党政领导不断深入当地统计机构调研视察,既是对统计工作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给统计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解决了统计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
2、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为推动基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统计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监测预警功能,是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是反映经济社会动态变化的晴雨表和报警器;经济和社会的深入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需要统计提供强有力的监测、评价和服务能力;同时,统计的发展更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来支撑,统计内容的变化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因循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和进步,经济的腾飞又为统计发展提供了更多调查制度需求,丰富了统计调查的内涵;社会的进步为统计发展创造了宽松的人为环境和物质环境,提供了持续永久的发展动力。
3、统计事业新局面的不断开拓为推动基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随着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统计内部的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统计的创新理念不断改进,统计的方法制度日趋完善。根据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需求,建立起来的统计指标体系,使统计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更能有效地监控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党政领导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统计预警监测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经济形势有什么变化,统计分析和统计报表就反映什么,社会公众需要什么统计产品,统计工作就设计提供什么产品。统计工作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统计教育和统计文化的发展,统计工作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不断开拓,统计的科学发展日趋成熟。
4、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条件。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居民生活水平越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的客观需求越强烈。要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的不断增强需求,就必须更好地发挥统计的职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更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监测,对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剖析;要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不断增强的需求,就必须努力拓展统计的服务职能、强化统计的预警作用,推动统计工作沿着科学的发展轨道前进。
三、影响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基层统计机构基础薄弱,统计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从中国现行的统计体制和实际情况看,统计机构建设呈倒挂“金字塔”的特点十分明显:上层统计机构设置健全、人员多力量相对较强,基层统计机构(市县乡镇)尤其是乡镇统计机构设置单一、人员少力量相对较弱;目前,市级统计机构人员大都在80人左右,县级政府统计机构人员大都在30人左右,而乡级统计机构人员近2—3人,村级统计网络则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样的人员规模,既要完成国家、省局的统计调查任务,又要完成正常的业务报表和当地政府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更要高质量地完成跨度大、时间长的大型普查,统计人员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种“上强下弱”是影响统计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基层基础工作也相对薄弱,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资料不完整、统计网络不健全、统计服务不到位、统计制度不科学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统计任务和统计力量不匹配的矛盾凸显,周期性的统计普查和定期性的统计调查相互交织,任务重、范围广,基层统计站(所)条件简陋、办公经费短缺,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待遇差、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流动频繁,基础统计资料管理混乱、残缺不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统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2、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统计的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政府综合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统计部门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都由本级地方政府管理和拨付,同级政府对统计机构具有人、财、物权的绝对领导权,上级统计局对下级统计机构仅有业务指导权,这样给统计政令的上下畅通增加了一定阻力,不但弱化了上级统计机构对下级统计机构的管理职能,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和统计主管部门在统计数据评估监测等意识领域的矛盾,特别是下算一级制度和地方行政绝对领导现实的矛盾冲突,使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上下都难做人;这种管理体制最大的弊端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无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给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增加了难度,严重约束了统计工作的独立自主性。其次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职责不清、关系不顺、联系不紧,政府综合统计干了许多本应由部门统计干的事,但缺乏对部门统计强有力的管理和协调手段,导致数出多门、相互矛盾等现象,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第三目前推行的国家调查与地方调查双轨制管理模式,由于局队之间职责交叉、权限不明、配合不力,使局队在数据汇总、使用上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统计调查系统内部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双方各自为政,重复调查,不仅导致了调查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统计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形象。
3、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统计的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升。
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基本上还是属于物质生产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内容、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还不能完全反映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统计方法制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环境资源、生态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活动,在统计上还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指标体系。抽样调查虽然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但由于不能很好地解决代表性以及数据分层使用的问题,还不能满足目前各级政府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调查方法的双轨制运行,加重了基层统计的负担,使得统计工作越到基层,头绪越多,任务越重,压力越大。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统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指标体系不完备、数出多门、重复统计、统计调查对象负担过重等现象依然存在。同样,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是由层层汇总、机械求全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组成。这是在国民经济基本上处于单一的公有制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所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统计报表制度面临严重挑战,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现象屡有发生。全面报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已经难以为继。
4、统计调查网络结构单一,兼容性能差,统计的工作效率难以明显提高。
统计调查网络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终端,统计数据的生成都要通过成千上万个终端进行搜集、整理最后汇总形成完整的数据库。经过20多年的统计建设和发展,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住户,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统计调查网络体系,这些调查网络体系的形成,为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调查网点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现有调查网点功能单一,工业调查点、服务业调查点、贸易业调查点、城市住户点、农村住户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点、农产量调查点等专业调查点同时交替设立,星罗棋布,且专点专用,互不干涉,调查点的兼容性能差,使调查员跑了东村跑西村,出了南村进北村;二是现有调查点由于受经费、被调查人员素质(记帐户)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调查点的配合程度差,调查质量不高;三是各种类型(级别)的调查点数量庞大,调查成本高,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负担;四是调查点的设立缺乏系统性,重复调查,造成了统计资源的极大浪费,使本来人员紧张的统计系统更是举步维艰、疲于应付。统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严峻挑战。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项工作有序、稳步开展和推进
地方调查队管理办公室3月18日成立以来得到了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局内相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在省内和外省充分开展调研工作,先后到××市、怀化、××、××、××、××等市州进行调查了解,赴江苏、河南、××三省学习他们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工作经验,召开全省地方调查队负责人会议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8月8日,省统计局在××召开了关于加强地方调查队管理工作座谈会。各市州统计局分管地方调查队的局领导或地方企调队、城调队负责人以及部分县市区统计局分管地方抽样调查工作(分管地方调查队)的局领导和省统计局相关处室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在座谈会上,各级地方调查队建议省局下达可操作性文件,使下面有对口单位,规范市(州)、县(市、区)成立地方调查机构,充实人员、经费等问题;各级政府、统计局应进一步加强对地方调查队的支持;加强地方抽样调查工作的宣传,使调查户更好的配合;加强对地方抽样调查数据的管理,并明确管理、机构;加强对地方调查队的管理和考核评比;国家调查总队的调查超出国家点范围的,必须经同级统计局批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包括人员、设备、待遇等问题;提高数据质量,通过充分竞争来提高效率;协调好局队关系,明确业务分工等九项建设性意见。听完汇报后,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平就如何开展好地方调查队工作提出了"牢记宗旨、和谐发展、稳步推进、少说多做"四项工作原则,为地方调查队管理办公室开展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分管我们工作的黎新明副局长经常督促和过问我们的工作进展情况,给我们提要求、想办法。省局还拿出40万元经费补助市州地方调查队业务工作,通过对基层的经费引导加强地方调查队的管理,为我们开展好地方调查队工作创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目前,省地方调查队办公室正按照局党组的要求,相继开展了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和信息报送等项工作,在各级地方调查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上半年省局开始要求各市州上报数据,大家都处于摸索状态和熟习业务的基础上,数据报送有些地方不准时,数据质量不高。到三季度各地数据都按时上报,并且基本保证了数据质量;信息报送工作,九月份省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地方调查队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各级地方调查队都比较重视,认真开展信息搜集和上报工作。两月来,各级调查队共上报各类调查信息85条。
二、体制不顺,我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
1、职责不明,束缚了我们工作的开展。地方调查队管理办公室成立8个多月以来,省局还没有对全省统计系统下发一个文件明确我们的职责。由于职责不明给我们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些市州地方调查队特别是县一级统计局地方调查队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能否开展起来,对于他们的调查数据省局能否认定还有疑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2、工作环境不佳,给我们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力。和谐发展就要有一个和谐环境,"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的工作也要得到各方的支持和配合。首先要得到国家的支持,我们的城镇住户和规模以下工业的调查方法和制度以及今后我们要开展的许多工作要跟国家调查方法和制度统一,就要经常与国家建立联系,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培训;其次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局内处室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再次要加强与市州、县市区调查队的联系,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凝聚力,提高调查队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目前的环境下我们在国家统计局没有对口处室业务上得不到他们的培训和指导,相关部门(调查总队)对我们的业务工作在技术上进行封锁,工作上极不友好。局内我们的工作出现交叉,难协调。
3、管理还不太顺,有些工作难开展。2006年,国家调查队体制改革后,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只管理国家调查网点,对国家统计局负责,这样,调查总队所承担的国家许多调查项目,超出国家调查点的任务由地方调查队承担,使得地方调查队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总队布置的任务。地方调查队的任务和业务经费开支加大,却又得不到调查总队足够的业务经费补贴,已影响了地方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如我们想开展价格调查地方调查队人员不够,县市一级地方调查队一名干部同时要负责多项工作,现有的工作都忙于应付别说开辟新的工作。
三、今后的打算
今后我们在“牢记宗旨、和谐发展、稳步推进、少说多做”四项工作原则下来开展我们的工作。
一要加强对基层的培训与指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作好规划,制订工作岗位职责将任务和目标落实到市州、到个人,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
二要进一步加强与部门的联系,积极向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国家的文件精神指导下把工作做到位。
三要进一步明确处内干部的责任,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对每个干部的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
据初步统计,我镇现有6-15岁的适龄残疾儿童26名,其中男童12名,女童14名,在校残疾儿童11名,占适龄残疾儿童总数的42.3%。调查中发现,在校残疾儿童多属于村中有小学的村庄,由于就近上学比较方便,并且家中经济条件较好,家人对教育重视;而失学残疾儿童大多集中在离学校较远的村庄,由于地理因素的制约,交通不便,家人送子女入学困难,特别是残疾儿童入学更困难。
近年来,我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政府重视残疾儿童管理工作力度加强,投入增加,民政部门和残联的工作使一部分孤残儿童得到了救助。但是,我镇残疾儿童扶贫、康复工作仍步履维艰,边远村部分残疾儿童温饱问题还没有彻底得到解决,特别是多残家庭,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是残疾人,残疾儿童更是缺乏照顾,安全难以保障。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在14名失学的残疾儿童中,有2名只上过幼儿园,有5名小学未毕业,有2名初中未毕业,有5名儿童全完未上学,无一例按要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导致残疾儿童不能按时入学或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业的原因:1、部分家长对残疾人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而使部分残疾儿童失学;2、部分家长对特教学校认识不足,尤其是智障儿童的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到特教学校就读;3、部分残疾儿童生活不能自理而无法上学;4、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不足使得他们得不到系统的康复和训练,对今后的学习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残疾儿童入学。大力宣传和实施《义务教育法》使全镇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开展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培训,使其认识到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
扎实开展脱贫帮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大多数残疾儿童父母能参加生产劳动,但由于孩子需要照顾脱不开身,一方面可以申请低保救助或者无固定收入救助,解决残疾儿童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指导、小额贷款等就业服务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就业和自谋职业。
成立助残教育基金,加快特殊教育发展。对经济上有较大困难的残疾儿童给予跟踪扶持,形成较稳定的计划救助体系,使残疾儿童能够充满信心,集中精力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制定有利于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均应给予资助。
建立专业康复训练机构,加强学前康复教育。残疾儿童康复的最佳时机是0—6岁,对他们越早进行干预,康复效果就越好,残疾对日后生活、工作的影响就越小,及时为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治疗,为将来入学接受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Abstract: The survey results of the 18 questions in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questionnaire were analyzed, and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ssues related to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was got. As a whol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positive, affirmative, rational and objectiv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卷调查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questionnair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84-02
0 引言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即将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了解程度,加强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正确引导广大毕业班同学认清形势,把握相关政策,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和服务的针对性,我们特做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问卷》,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调查问题及结果
此次调查采用记名方式对18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共有617人参与调查,每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①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问题中有7.4%的人表示相当了解,有82.9%的人表示了解的不多,9.7%的学生表示没有了解。
②在对“您感觉到了就业的压力吗”问题中,有50.8%表示就业压力很大,42.9%的学生表示有压力,但不是很大,只有6.3%的学生表示没有压力。
③在对“您是否了解当前各级机关国家有关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问题中,有2.9%学生的表示相当了解,62%的学生表示了解不多,有35.1%表示没有了解。
④在对“您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多少”的问题中,有1%学生的表示相当了解,82%的学生表示了解不多,有17%表示没有了解。
⑤在对“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做兼职锻炼自己”问题中,有63%的学生表示相当愿意,31%的学生表示看情况,6%的学生表示不做兼职。
⑥在对“如果您做过兼职,请问您是如何找到的”问题中,有4%的学生通过学校推荐,55%的学生通过同学介绍,5%的通过中介介绍,36%的学生是自己独立找的。
⑦在“您毕业后是否会从事所学专业”问题中,21%的人表示肯定会,76%的人表示看情况,3%的学生表示绝对不会。
⑧在“在择业中,从专业角度选择职业的态度”问题中,有83%的学生表示最好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15%的学生表示与自己专业无关,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⑨在“您的职业价值标准是什么”问题中,有24%的学生选择丰厚的经济收入,17%选择能够发挥个人才能,2.5%选择有较高的社会地位,8%选择有优越的工作环境,38%选择有良好的发展前途,10.5%选择具有再学习,培训的机会。
⑩在“您参加工作后至少能接受的月薪是多少”问题中,有1%的学生选择1500以下,32%的学生选择1500~2000,65%选择2000元以上,2%的选择无所谓。
{11}在“您择业时首选地区”问题中,56%的选在家乡,27%选择东南沿海等经济发展地区,2%选择西部等边远地区,6%选择京、沪等大城市,9%的人选择其他。
{12}在“通过多次或某次择业,您认为在择业过程中应该怎样”的问题中,56%的学生选择扩大知识面,做一名复合型人才,8%选择学好专业,14%选择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1%选择应有一技之长,1%的选择其它。
{13}在“在求职过程中,您认为自己最为缺乏的个人条件”问题中:26%的人选择扎实的专业知识,14%的人选择学生干部的经历,13%选择大学期间所得荣誉和奖励,27%选择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3%的人选择外表形象,17%的人选择社会关系。
{14}在“您怎样看待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违约行为”问题中,4%的学生选择可以随意违约,学校不应限制,49%的选择可以违约,但学校应该规范学生,尽量减少违约,44%选择不能违约,要注重大学生诚信观念,3%选择无所谓。
{15}在“您在择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中,大多数单位状况欠佳有32%的学生选择,单位要求过高有48%的学生选择,招聘会有效性太低有41%的学生选择,需求量太小有27%的学生选择,学校的就业技巧培训缺乏有27%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太冷门有36%的学生选择,用人单位态度较差有11%的学生选择,有有11%的学生选择其它。
{16}在“您认为哪一种因素对您的个人发展影响最大”
中:37%的学生选择了工作环境,26%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收入,3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交流机会,5%的学生选择了其它。
{17}在“您对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满意”问题中,24%的学生表示满意,64%的学生表示一般,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18}在“您认为目前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怎样”问题中,25%学生选择了非常有用,53%的学生选择比较有用,22%的同学表示一般。
2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学生对就业创业相关问题的认识。从整体上讲,目前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是持积极的、肯定的、理性的和客观的态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目前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对指导内涵理解不够,就业创业服务多于就业创业指导。针对专业实际,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强化学生自身定位等方面比较缺乏。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创业指导工作分散在在教务、学工、招生就业、团委等不同部门,没有整合资源,导致创业指导工作缺乏力度。②就业创业指导内容枯燥乏味,效果不明显,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职场现实,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理论的东西转化为求职的需要,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真正的交流和沟通。③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诸如心理咨询师、就业咨询员、创业咨询师等专业的指导人员,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影响了就业创业指导效果。
1 CAE软件呈跨学科发展趋势
调查结果表明,67.7%的受调查者使用CAE软件进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成为CAE分析的主要部分. 而使用CAE软件进行流体分析、振动分析以及热分析的分别为 18.8%,35.4%和12.5%(见图1). 需要注意的是,很大一部分用户已经从以往使用CAE软件进行单一类型、单一学科的分析中转变,40%的受调查者正在灵活地进行多个类型、多个学科的仿真分析,解决各种实际的工程问题. 目前同济大学拥有土木、汽车、航空航天与力学、机械、交通运输等众多与CAE行业相关的学院、专业,近年来学校形成工科方面两大跨学科集群:一是城市建设与防灾跨学科集群,二是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业跨学科集群. 跨学科集群的建立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交叉融合,扩展不同学科运用CAE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当前国内CAE行业发展的趋势,值得业界注意.
图 1 使用CAE软件进行的分析类型
2 CAE软件在国内行业的关注程度
CAE的中文翻译为计算机辅助工程. 近年来,以力学为核心求解器的大型通用化商业软件公司先后进入中国,CAE软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也从十几年前不足千万元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亿元. 目前国内CAE行业关注最多的是ANSYS,Inc.与MSC.Software两家CAE软件公司.
在最喜爱的CAE软件以及软件公司的调查中,选择ANSYS,Inc.与MSC.Software公司及其软件的分别有55.2%与51.0%;而在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调查中,该数字分别为67.7%和46.9%. ANSYS,Inc.是最早进入中国的CAE公司之一,通过10多年的发展,它在中国高校拥有众多用户群. 另外,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西希安公司在同济大学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有20%左右的受调查者认同或喜爱西希安.
在对土木工程、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和船舶工程等5大不同行业调查中发现,ANSYS软件在土木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最具有影响力;拥有航空界工业标准――MSC Nastran的MSC.Software公司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处于领先位置;现已被ANSYS,Inc.并购的Fluent在船舶工程领域位列第1.
3 CAE软件用户感受
在对国内CAE软件用户感受的调查中发现,受调查者对ANSYS软件抱有好感,这与前面所提的ANSYS软件在中国高校拥有众多用户有一定的关系;而前后处理软件――MSC Patran被认为更人性化. 受调查者认为ANSYS和MSC软件易于初学者掌握的分别有54.2%和35.4%;计算精度高的分别有37.5%和35.4%;收敛速度快的分别有32.3%和27.1%;CAD接口多、转换好的有44.8%和26.0%;前后处理方便、更人性化的有26.0%和30.2%;自带帮助文档好的有35.4%和18.8%. 同时也可以看到经过十几年发展,同济大学乃至中国用户的CAE应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以往被动使用CAE软件解决课题或实际工程问题,转变为如今开始主动关注计算精度、收敛速度等与算法有关的问题. CAE软件用户感受程度具体见图2~4.
图 2 最喜爱的和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CAE软件或软件公司
图 3 不同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CAE软件或软件公司
图 4 用户对不同CAE软件或软件公司的感受
一、调查目的
文学理论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学理论教学水平,提高文科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及时了解学生对涉及文学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学年级安排、教材体系、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业情况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我们特地开展了这次调查,以期更好地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时间
2013年4月2日——2013年4月30日
三、调查方式
网上问卷调查
四、调查范围与对象
淮阴师范学院2013级与2012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五、调查问题
你对文学理论课的印象?文学理论课对你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有帮助吗?文学理论课之外你有阅读其它理论著作的习惯吗?你希望老师推荐相关的文学理论书目吗?老师给你推荐过相关的阅读篇目吗?你的文学理论课教师经常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认为你所使用的《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怎么样?教材整体编排体例如何?教材理论的系统性如何?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吗?你喜欢什么形式的作业?教材理论的创新性怎么样?教材概念的严密性如何?教材思路的明晰性如何?你觉得教材适用性如何?文学理论课对你现在学习的影响?文学理论课对你现在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有帮助吗?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学与文学理论有联系吗?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师会使用相关理论分析文学文本吗?你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吗?你有阅读其它文学理论著作的习惯吗?你对中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有初步的认识吗?选出你比较熟悉的理论著作或作品(可多选)。选择你比较熟悉的文学理论流派与观点(可多选)。你现在还接触文学理论教材和著作的原因是什么?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文学批评课程与文学概论课有关联吗?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文学批评课程能拓展你的文学理论知识吗?你希望文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批评三门课程的开设顺序?你认为文学文本解读课程和文学批评课程应以何形式开设?你认为文学概论应在几年级开设?你认为文学理论系列课程对你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帮助吗?你认为文学理论课程应注重哪几个方面?你认为学习文学理论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六、调查数据分析
(一)本门课程开设总体是合适的,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理论素养的提升都很有帮助
本门课程在教学的年级、教学的内容以及教材的体例编排上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虽然本门课程对大一学生来说稍有难度,有占42.1%的同学认为比较抽象难懂,但经过老师的系统讲解与一年的学习后,能有所体悟。尽管大二的学生也认为文学理论学习最大的困难在于涉及理论流派多,知识庞杂(76.8%),并且太抽象(66.1%),但还是认可了目前的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文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批评(117人,占69.6%)。大二的学生认为上文学理论课对二年级的学习产生了必要影响的比例达到了93%,而且对于指导大二学生学习其它汉语言文学课程认为有帮助的为91.2%(其中认为很有帮助的达到了24.6%),认为文学理论系列课程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帮助的达到了90.9%,而且100%的同学认为文学理论课程与其它文学类课程教学有联系,有利于促进他们加深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理解。学习本课程以后,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的比例达到了86%;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其他文学理论著作(73.2%);形成对中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的初步认识(89.3%)。
(二)教材的选择与安排很合理,认可度很高
对大一学生而言,要想准确表达出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感受可能稍显困难,毕竟文学理论属于较为枯燥艰深的课程。所以对教材的评价方面,接近50%的同学表示不好评价;但对于教材的体例安排认为还是合理的总计达到76.9%;认为教材的系统性也比较合理的占到了90%;相对而言,在教材的创新性方面,学生认可度也较高,达到了69.2%,不过认为教材没有创新性的比例也达到了30.8%。100%的学生对教材的严密性是认可的,90%的学生认为教材的思路也较为清晰,在教材的实用性这方面认可度也达到了90%。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与西方的权威理论保持协调,又要结合本民族的具体情况对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进行适当的修正,构建中国特色的易于为学生接受的文学理论。
(三)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做一些改进和调整
学生比较喜欢教师就某一文学理论问题展开讨论(87.5%),不太喜欢灌输式地讲授(12.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纯理论的传授,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进行系统化梳理,在丰厚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应当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一定要加强师生互动,对文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专业术语,如文学四要素、陌生化、现代主义、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灵感、意象、意境等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在系统传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艰涩难懂的为理论说理论,没有任何文本分析说明,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新生中有87.5%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结合多媒体如U盘、音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进行教学,既方便了学生记课堂笔记,也有助于实现文学理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避免了枯燥感。当然,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外在的视角效果应该与教师的分析论证相结合。
2.师生互动与问题探讨。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问题,请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尝试讲解,教师适当辅导,两者总体比例达到76.9%。这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结合阅读过的文本分析话语蕴藉;可以结合名家名篇分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及其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或结合地域特征分析文学风格的民族化与南北不同。教师作总结时,适宜对学生的观点多加鼓励,同时能够将相关的文学与史学知识介绍给学生。另外,可以开辟网上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学后服务,方便师生交流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效果。
3.作业布置。有两项比例较高,最高的依然是问题讨论,占42.5%;而传统的围绕课后习题来做作业排在第二位,也占到了22.5%。结合学生对文学理论课程应注重的主要方面,教师布置作业,要注意与知识的实际运用相结合(150人,占87.7%),或者能够拓展他们的理论思辨能力(120人,占70.2%)。
4.理论分析应该分门别类的进行详略处理。对学生比较熟悉、兴趣相对较浓的文论著作、文论观点与文学流派,教师适宜多花些课时讲解,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85.7%)、刘勰的《文心雕龙》(78.6%)、诗言志(51.8%)、英美新批评(50.0%)等;而对学生相对不太了解的西方相关文论著作则主要做好讲解普及工作,如维柯的《新科学》(0.0%)、汉斯·罗伯特·姚斯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0.0%)、康德《判断力批判》(5.4%)和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8.9%)。
5.将教师重点推荐阅读书目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相结合。有97.5%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够推荐相关的文学理论书目,而老师也明确推荐过相关的阅读材料的也达到了97.5%。按照人类思维的接受方式,建议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来推荐阅读书目,结合文学院的“百篇经典阅读”,诗歌方面推荐以传统的唐诗宋词为主,辅助推荐唐圭璋与钱钟书的研究文本;散文方面可以突出以乡土情结为主的文本(如韩少功的《山南水北》),辅助推荐陈剑晖的理论著作《中国现代散文的诗学建构》……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一围绕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新的内容体系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操作能力和全面创新素质。有鉴于此,围绕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市场对经济管理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统计学知识和统计技能的需求为导向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统计学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目前真正适合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使用的统计学的教材较少,而现有的统计学本科教材又存在难度偏大、理论内容偏多、实践技能操作偏少的弊端,更加适用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对象使用,对于数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用现有的教材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更大。而且,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大多数教材侧重对于统计方法的介绍和讲解,对统计方法在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介绍的较少,无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一些独立学院已开始探讨联合编写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教材。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统计学教材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应遵循“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实用”的原则,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点:(1)教材应保证统计方法体系的完整性,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量分析方法;(2)教材应侧重于各种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在例题、案例和实训题目的选编上要尽量贴近社会生活和企业实际需要,也可以考虑从其他专业课程中挖掘应用统计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3)适应企业对管理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的要求,使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对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地位、作用、统计工作流程有一定的基本了解;(4)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显示和分析,学会开展社会调查、市场调查、企业经营活动效益分析等技能;(5)使学生能够读懂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指标的含义,更好地认识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理解国家采取的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便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个人的消费、投资及经营等活动。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针对于应用型人才“强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统计学的教学模式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首先,在统计学的教学计划中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做出合理分配。从教学计划看,以往多数独立学院的统计学教学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所占的课时普遍不足,甚至有的学院根本没有安排实训环节。这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技能训练的现状必须予以改变。切实的做法就是各学院要从实训课时和实训条件上予以保证。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重大体在3:1左右比较适宜。其次,教师还应注意理论课与实践课在内容上的相互配合与衔接,做好统筹安排。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统计学理论课的思想性和趣味性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统计计算技术已不再成为统计学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统计公式的推导和记忆、数学理论的证明也已不再是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向学生传达统计方法背后的统计思想,帮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学会用数据分析问题,包括如何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达到用数量解释客观问题及分析其发展趋势的目的。为此,就需要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做到既能综合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方法,又能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说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其优势,但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大大提升统计学理论课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例如:传统的讲授法对于统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典型统计案例展开讨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统计思想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统计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统计表和统计图,形象、生动、直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对统计学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四重点加强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环节
当今社会对现代的经济管理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统计基本技能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了解统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应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掌握各种类型的调查报告和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巧等。开展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统计方面实际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加强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教师应认真研究和不断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进一步规范实训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体说,应控制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认真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是实施实训教学的首要步骤。具体包括:明确实训的目的和基本要求、设计适当的实训内容、确定实训课时的安排、教学软件的采用、考核方法及实训内容的操作指导等项内容。
(二)实训课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实训课教学过程的组织是保证实训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步骤。具体步骤包括:
1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实训小组组长的职责和职权。如:实训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按教师的要求开展实训活动,对组内成员进行工作分工,对本组成员完成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控制,对本组成员的实训表现进行评价。
2教师讲解实训指导书。使全体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内容和考核方法,以及实训内容的技术操作要领。
3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应做好实训小组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把关。如:教师在实训小组完成第一阶段统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时要进行把关,以保证后续统计调查取得数据的质量
5在实训中注意调动和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绘制统计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选择适当的图形来显示数据,而且要熟练掌握软件中图表功能的使用,对统计图进行适当的修饰和美化,以增强数据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6适当引入范例,提高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如:在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对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还适当引入了某市场调查公司所做的调查报告范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调查报告的写作要领。
7教师要控制好整个实训的进度和效果。教师要提醒各实训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以保证整个实训过程的进度和效果。
(三)学生实训情况的评估及实训成果的应用
每位学生要对个人实训课进行总结,教师也要对各实训小组的实训表现和实训成绩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评估。即:评估学生是否充分参与了实训内容,学生的实训表现和实训成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对实训效果显著和实训成果突出的班级和个人,教师可建议将学生的实训成果制作成展板在校园内进行展出,以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四)教师对实训课教学效果的评估
实训课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指由教师对本人已实施的实训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评价。教师自我评估的内容包括:本人编写的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是否适用,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训小组的划分是否科学、是否恰当地解释和回答了学生在实训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在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开展实训活动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等。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首先教师要有深厚和扎实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2)教师要能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的使用,并指导学生完成上机操作;(3)教师还应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统计学的授课教师最好能够同时讲授其他二到三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证券投资等课程,这样有利于为统计方法找到更多实用的案例;(4)教师还要了解现代企业的统计活动和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知识,以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还要注重加强与同类院校同行间的业务交流,同时要深入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到有关企业、单位去调查、了解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促进统计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 考 文 献
[1]张晓庆,赵鹏,黄剑桥.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7).
[2]马赞军.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统计教育,2006(3).
[3]张晓庆.统计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一)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社会调查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社会调查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社会调查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20xx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社会调查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摘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现状,谈一谈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教育 统计学 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
编辑整理本文。
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三、结束语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真正学好统计这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 刘红红.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梁雁. 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23)
[3]孙镭. 关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09,(19)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现状,谈一谈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三、结束语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真正学好统计这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 刘红红.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梁雁. 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23)
关键词:社会调查;领导干部信息化能力;关键步骤
一、引言
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应用于经济管理、数学、教育、生物、医学、心理学,而且还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满意度调查、薪酬调查等方面。另外,它也越来越受社会工作者的青睐,成为他们了解社会、研究社会现象、研究对策的最好工具。做好社会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政府部门的重视,因为社会调查结果越来越成为政务部门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基础。正像同志所说“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才是正确之路。
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它是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它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社会公众联系的桥梁。
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性质可以用四句话表述: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方法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带有认从论的学科,它包含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基础学科是统计学,所以涉及很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对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必须应用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之所以说社会调查包含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因为在社会调查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贯彻着管理学的思想,如社会调查目标确定、调查计划制定、实施调查的组织监督与实施、调查工作的控制与调整、调查工作总结等,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构成了社会调查的完整过程,而且还体现了管理学在社会调查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做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是实现社会调查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调查的关键步骤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程序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步骤:选题、准备、调查、分析和总结。
关键步骤一:选题。选一个合适的调查问题在初学者看来并不困难,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从程序上看,选择调查问题是一项社会调查活动的起点,是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步,调查问题一旦确定,整个调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调查问题选择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决定着调查成果的优劣。因此,应当对选题阶段的工作给与高度的重视。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出一个有价值的、创新的、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澄清调查工作的思路。
关键步骤二:准备。如果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在于确定调查的目标,那么准备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实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是指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就像实施一项工程之前必须进行工程设计一样,要保证一项社会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调查目标的完满实现,也必须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这里所说的工具准备,主要是指调查所用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当然,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关键步骤三:调查。调查阶段也被称为收集资料阶段或调查方案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基础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在这个阶段,调查证往往要深入实地,接触被调查者,调查工作中所投入的人力也最多,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最多。因此,需要很好地组织和管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或者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我们事先所考虑的调查设计往往会在某些方面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或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弥补,发挥研究者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关键步骤四:分析。分析阶段也被称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就像从地里打下的粮食,要经过很多道加工工序,才能成为香甜可口的食品一样,从实地调查中所得到的众多信息和第一手资料也要经过调查研究者的多种“加工”和“处理”,才能最终变成调查研究的结论。这里既有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转换和录入计算机等工作,也有利用各种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加工、处理得方式及手段主要是定量的统计分析,这是由现代社会调查的特定方式、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性质所决定的。
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描述性研究侧重于单、双变量的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主要依赖于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事件分析等多种量化分析方法,而探索性研究则往往倾向于定性分析方法。
关键步骤五:总结。总结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调查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集中、规范地反映出来的形式。它是社会调查成果的体现。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调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从调查的目的、方式、到资料的收集分析方法,以及调查得出的结论、调查成果的质量,都要在调查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反映。同时,还要将社会调查的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发挥社会调查在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中的巨大作用。
在本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调查报告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调查报告的整体机构是否完整,各部分的安排是否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检查观点是否明确,表达是否准确;检查引用的材料是否恰当,是否有说服力;通读全篇报告,检查语言是否流畅,图表的制作是否清晰美观。
三、实例说明社会调查的关键步骤
为了更好地说明以上关键步骤的具体内容,下面举一个实际的社会调查准备阶段产生的社会调查规划的例子作为参考:
第一步:选题。根据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的需要分析,本例是党校中对干部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希望根据本次调查获得三方面信息:一要了解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二要了解领导干部现有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三要了解他们对已开的信息化课程的满意度及意见。学校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课程更新与调整,更切实地满足领导干部信息化能力提高的需求。确定了调查目的后,确定调查题目为“领导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调查”。
第二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和题目,进行调查前的准备,首先,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实施部门和具体人员职责,确定调查方式;其次,确定调查工具,即调查问卷;再次,进行相应的调查前培训。
调查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访谈、座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本例因为调查的人员比较多,希望了解的信息比较普及,所以选用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定需要非常科学的方法,问题不能太多,最多让填写答案的人在半个小时内完成。问卷涉及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并要覆盖要调查的内容。语言要简洁易懂,尽量减少专业用语,如果有专业用语,需要加以说明。
调查前的培训工作,是针对实施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主要是要讲解如何进行调查前的指导语的陈述,如何辅助调查,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如何处理的培训,这个培训关系到是否能获得全面而真实的调查数据。
第三步:调查。实施调查期间,需要认真执行计划中的步骤,调查员要组织好被调查的学员,宣读调查问卷填写规则,并负责说明解释。最后,收回整理调查问卷并统计回收率。
第四步:分析。统计分析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当前,用于社会科学调查比较好的统计软件有SPSS(Statistical Packageforthe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图形菜单驱动界面的统计软件,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美观漂亮。SPSS采用类似EXCEL表格的方式输入与管理数据,数据接口较为通用,能方便的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其统计过程包括了常用的、较为成熟的统计过程,完全可以满足非统计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
第五步:总结。调查报告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描述了整个调查工作,也体现了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一些结果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下面是该实例准备阶段的规划文档。
对党校学员的信息化能力调查规划:
第一,调查目的:领导干部信息化水平是否达到一定标准,让学员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和应达到的标准之间的差距。另外,通过对学员信息化水平的调查,给党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和课程的侧重点提供依据。
第二,调查标题:领导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调查。
第三,调查范围:在党校学习的全体学员。
第四,调查时间:入校初期(培训前)和毕业前期(培训后)。
第五,调查内容:(详细内容请参见“信息化能力调查问卷”)(略)。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能力;局域网组件、维护、管理的能力;现代网络媒体的使用(物联网、微博);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网上购物、预订机票和酒店);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和信息检索能力;办公安全管理能力;工作计划进度管理软件Project的使用能力;社会调查与统计软件的使用SPSS;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如杀毒软件、压缩软件winRAR、备份软件gost、PDF阅读器、聊天软件QQ或MSN、图片处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多媒体播放器);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移动存储设备);综合应用能力。
第六,调查形式:调查问卷(或电话访谈)。
第七,调查统计、分析内容:根据培训前调查确定哪些知识需要确定为信息化能力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分析培训后调查问卷结果,与培训前的调查问卷比较,得到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分析哪些培训内容完成较好,哪些培训需要加强,哪些内容需要调整。
第八,调查数据分析软件:SPSS。
第九,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读者是校级领导、教务处、计算机教研室教师。
第十,组织调查部门及人员: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及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
从这个例子看出,要想实现高效的社会调查,必须从两方面入手,既要抓好组织实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又要运用好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具体内容要经过深思熟虑,问题设计要有能体现显示情况,并能反映正确的信息。规划必须周密,尽力将社会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在规划中设计出来。只有将五个关键步骤的工作都认真执行了,才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
四、总结
社会调查是一个实践过程,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具体表现在:数据来源的代表性、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结果对问题或情况的说明性、解释性,最终关系到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的决策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合作办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抽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2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218- 03
0 前 言
中外合作办学经管类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是所有经管类专业必须开出的必修课。与普通本科经管类专业不同,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一般比较低,学生的素质比较差,尤其是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统计学时比较吃力。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做以下改革。
1 学以致用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并非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讲到应用性较强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以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讲授数据搜集和图表展示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社会调研的题目,把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利用3~4周时间,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且用图表展示出来。
在学生完成报告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数据的来源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数据如果是别人通过调查或者实验方式搜集的,使用者只是找到并加以利用,则称为数据的间接来源;如果是通过自己的调查或者实验方式搜集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则称为数据的直接来源。学生会根据布置的任务确定应该采取自己直接通过调查获得数据的方式,数据来源是直接的。
其次要确定抽样的方式。由于调查的对象,也就是总体的数目比较多,要调查所有的对象费时费力,成本非常高,因此通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取一些样本进行调查的抽样调查方式。抽样调查又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所谓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是指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概率抽样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方法。
非概率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和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的方式。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虽然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依抽样特点可分为方便抽样、配额抽样、判断抽样、滚雪球抽样和自愿样本样等方式。
在确定了抽样方法后,学生还要选择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自填式、面访式、电话式等方式。自填式是没有调查员协助的情况下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完成调查问卷,问卷可以通过调查员分发、邮寄、网络、刊登在媒体上等方式传递给被调查者。自填式方法调查成本最低,管理相对容易,而被调查者可以自由选择回答的时间,压力也比较小。但是自填式方法不适合结构复杂的问卷,调查周期比较长,问卷的返回率比较低,很难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数据收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访式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调查员提问、被调查者回答的调查方式。它的优点在于:调查人员可以激励被调查者的参与意识,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还能对数据收集花费的时间进行调节。但是这种方式调查成本比较高,搜集数据的质量控制比较难;电话式是调查人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被调查者实施调查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调查。但是使用电话进行访问的时间不能太长,而且要求问卷比较简单,并受电话这种工具的限制。学生要结合抽样框的有关信息、目标的总体特征、调查问题的内容、有形辅助物的使用、实施调查的资源、管理与控制、质量要求来选择搜集数据的方式。
接下来是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图表展示。数据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包括数据审核、数据筛选、数据排序等方面。在展示数据的时候,学生要根据数据的类型确定相应的方法。对于分类数据,整理时要计算频数、频率、比例、比率等指标,采用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来展示;对于顺序数据,还可以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使用累积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展示;对于数值型数据,先要把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转化为不同的组别,然后使用直方图展示数据,而未分组数据可以使用茎叶图、箱线图来展示;时间序列数据使用线图;多变量数据使用散点图、气泡图、雷达图展示等等。
在学生完成调查报告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调查的内容,按照以上程序,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报告中。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 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期末的笔试成绩并非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因此可以把平时的作业、回答问题情况、甚至调查报告的成绩加入期末的总成绩构成,比例可占60%左右。在教了学生一段时间之后,给学生布置调查报告,考核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程度。
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记录学生回答的情况。之后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答疑,及时对学生答疑解惑。
通过在某校试点,学生多选择调查在校大学生消费、兼职、逃课、考证的情况,因为获得样本数据比较容易。W生一般选择概率抽样中的简单随机抽样或者分层抽样等方法,采用面访式方式进行调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直方图、饼图等方式展示数据。为了更好地验证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可以让学生把报告做成PPT形式,分小组进行演讲。提交报告时,注明每个成员的任务及组员间评分,避免免费搭车者问题。老师根据每名学生的贡献率、报告的质量、演讲的情况给出最后得分。在某种程度上,调查报告的质量可以代表学生对整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其得分应该在学生期末成绩里占较高的比例,比如占40%的比例。
3 训练学生应用能力
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Excel软件,学好软件对以后从事工作用处很大。教师应该多讲解Excel软件,尤其要教会学生使用图表展示数据、用统计函数计算数据特征、建立变量之间的模型。在学习相关章节之后,教师先在课堂上举例演示,然后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使用Excel软件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出批改意见,既有利于教师急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程资源网站,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资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除了Excel软件,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Eviews、SPSS等统计软件,有条件的学校可把课程安排在机房,学生边学边练,通过上机操作及时反馈出软件使用中的问题。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统计部门或者企业实践,实地观察、了解统计工作的流程。统计工作包括搜集、整理、分析、推断等活动,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专门的方法。在统计调查阶段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查等方法;在统计整理阶段,包括统计分布、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技术等;在统计分析阶段,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抽样法、相关分析法等。通过让学生去实际部门实习,亲身经历统计过程,才能真正了解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主要参考文献
[1]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M].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刘立娟,姚娜,程丽丽.中外合作办学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1).
【关键词】 龋齿;患病率;牙;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37-02
12岁儿童是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也是WHO监控全球龋病的年龄。1983、1995和2005年曾3次进行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国12岁儿童龋均调查结果分别为0.66,0.88[1]和0.54[2]。笔者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实施调查,了解东北地区城乡12岁学生龋病的流行状况,监测龋病的患病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12岁城乡常住儿童,均来自街道(乡镇)辖区内的中学。抽样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3]调查的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首先城乡分层,按人口规模的大、中、小随机抽取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各3个城市地区,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中、低随机抽取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各3个农村地区。每个地区抽取6个调查点,每个省有36个调查点,东北地区共计108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检查22人,男女各半,每省检查792人,东北地区3省共计调查2 376人,经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小组核查后获得有效数据2 373份。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3]的要求,对12岁儿童进行冠龋检查,龋病的诊断标准为: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有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要使用CPI探针来证实牙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可疑龋不记为龋齿。
1.2.2 检查器械 采用平面口镜和CPI探针进行口腔检查。
1.2.3 质量控制 参加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临床检查员均为口腔系本科毕业、从事临床工作5 a以上的医生,在检查之前经过全国统一培训,并在检查前和检查中进行了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8;在检查中,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组2次深入调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流调数据的准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 373名调查者中,恒牙患龋人数为893人,患龋牙数为1 852颗。患龋率为37.6%,龋均为0.78。
2.2 不同地区儿童恒牙患龋差异 东北各省份恒牙患龋情况见表1。东北地区各省之间12岁儿童恒牙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辽宁省与其他2省的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城乡儿童患龋差异 东北地区城乡儿童恒牙患龋情况见表2。东北地区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吉林省12岁儿童的恒牙龋均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同性别儿童患龋差异 东北地区不同性别恒牙患龋情况见表3 。东北地区和各个省份龋均和患龋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5 儿童不同牙位的患龋差异 东北地区12岁儿童中有62.4%没有龋齿,随着龋齿数的增加,人数分布逐渐减少,在患龋学生中,有1颗龋齿的儿童最多,占17.3%,有2颗龋齿的儿童占10.5%,有超过2颗龋齿的儿童只占总人数的9.8%。龋齿好发的牙位依次是下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发生于第一恒磨牙的龋齿数占总龋齿数的71.76%。
2.6 各省城乡不同性别儿童窝沟封闭率的差异 东北地区总窝沟封闭率为2.3%,城、乡分别为4.4%和0.3%,城市地区显著高于农村地区(P0.05)。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的窝沟封闭率分别为3.2%,1.0%和2.7%,吉林省与其他2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患龋牙齿中, 88.8%的龋齿为需要治疗的开放龋。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东北地区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为37.6%,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平均水平(28.9%)[2],也高于湖北[4]、江苏[5]等地的调查结果。东北地区患龋率城乡分别为37.4%和37.8%,龋均城乡分别为0.73和0.83,均为农村高于城市,经统计学检验城乡之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东北地区12岁学生恒牙龋病城乡因素影响较小,与全国[3]及广东省[3]的调查结果一致,推断可能是由于12岁城乡儿童生活方式与口腔卫生习惯有逐渐接近的趋势。
12岁儿童的龋均为0.78。为衡量世界和各地居民患龋情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将龋均分为5个等级[1],按其标准,东北地区12岁儿童龋均与WHO的标准相比处于“很低”等级水平,但高于其他省市的调查结果[4-7]及第3次流调的全国水平(0.54)[2]。男性与女性龋均分别为0.61和0.9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与2005年全国及其他省市的调查结果相一致[2,4-6],主要由于女性生理发育早于男性,故女性的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与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致龋菌侵蚀的可能均早于男性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有将近1/3的学生有1~2颗龋齿,且超过70%的龋齿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而人群的窝沟封闭率仅为2.3%,且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88.8%的龋齿为需要治疗的开放龋,提示必须为儿童龋齿的预防采取措施,包括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龋齿的危害、及时治疗和预防的意义等知识,促进儿童定期口腔检查、预防和及时的治疗行为,更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龋病防治力度。
本次调查,覆盖东北3省的18个地区,覆盖面广,取样代表性强,所获得的龋均指数和患龋率对东北地区今后开展相关调查提供了参照和依据,也为分析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口腔预防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加完善口腔保健体系起到了指导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27.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0.
[3]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2005:1-30.
[4] 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口腔医学研究,2007,23(2):223-225.
[5] 沈家平,王林,陈宁,等.江苏省12岁学生口腔疾病患病状况调查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6,17(3):1-4.
[6] 黄少宏,欧尧,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12岁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14-216.
调查源起:基于当前小学生身体普遍处于亚健康的现状,我们必须认真透析和反思社会这个大环境对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和实施力度。
众所皆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伟大的教育家洛克更说过: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确实大多数伟人、思想家、学者、智者和各领域的精英都非常重视身体的锻炼和保养。然而在当代社会,人们大多处于亚健康状况,尤其青少年更是过早地背负起课业重担!这样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吗?他们是不快乐的,体质是不佳的,所以爱护、必须关心小学生的成长问题——亚健康!我们从国家、社会、家庭及小学生自身多方面反思,探究其原因,以寻求解决途径。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健身教育问题,更关注青少年健康状况,然而面对竞争的压力,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家长的高标准高要求,学生柔嫩的背弯被压重了,我们真不忍看到重重的书包、厚厚的眼镜和各种贪吃贪睡,生活无序无规律的孩子就这样长大!好的习惯是要从小培养,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还在成长中的小学生们,他们需要更多科学的培养和锻炼,需要良好的社会锻炼氛围,科学的学校、家庭健身教育,加强体质,打好身体的底子,将来才可能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致力于研究这一现象,透析国家和教育机构对健身教育的实施,社会对健身教育的关注,家庭对健身教育的重视以及小学生的自我健身意识,从中发掘健身教育的缺乏而导致小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运用专业所学、参考文献及自身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策略与方案,以引起社会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关注,配合学校、家庭加大健身教育实施力度,提高小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让他们积极参与身体锻炼,健康快乐地成长!
调查基础:1、“亚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2、作品基础:《中小学暑期“课业加餐”情况调查报告》,我们有大量的调查报告,访谈记录以及宣传经历,研究现在中小学生普遍课业负担偏重而导致的健康不佳,身体、心理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令人堪忧!从这个研究层面引发我们对于小学生健康状况的思考和探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前瞻性!
xx年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强身健体积极锻炼——家乡人民的保健意识考察》;
3、国内外已有研究参考:
①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作者:[日]坂人博子 着,[中]王树范 译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内容提要:教育孩子历来是一个传统而棘手的问题。在中国有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无论是家长、教师经常只是把孩子放在接受教育的被动地位;总是想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什么和怎么做,至于在启发孩子自己主动地去做什么和怎么做方面下功夫就太少了。本书所介绍的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则相反,它通过在小学校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孩子主动地自己培养自己。真正把小学教育当作启蒙教育阶段,让孩子认识大自然,了解自己身体的一般构造和机能,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本书对家长及教师都会有很好的启示。
② 《小学生健康教育 》 作 者:郑日昌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兰色畅想) 出版日期: xx-7-1
本书全面介绍了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旨在帮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感受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质、基本原理、实施方法及组织管理,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以正确的视角对待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为将来能参与这项工作打下初步的专业基础。
③一些健康教育网站参考
;
;
children’s health first aid kits enoch choi wednesday, july 26, xx
④《xx年年江苏省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短信试题答案》引用地址:
研究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加上访问两者并驾齐驱,双管齐下。
信息的整理与数据统计:我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卷58份。(后附调查问卷2份)
3.充分利用书籍和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研究资料。
4.基于问卷逻辑,编写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