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三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三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三生教育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三生教育调查报告

第1篇

寓教于乐

此次是三生公司2015年来平安共建行动的第四站,本次活动得到了人民公安报社、四川省公安厅、成都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多位嘉宾出席了活动。

在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小学,孩子们跟着公安民警和三生志愿者们一边念着安全教育口诀,一边比划着动作,享受着在儿童节前夕收到的这一份特殊的礼物――“三生爱心安全盒子”。

“三生爱心安全盒子”是一套有益实用的安全教育工具,是三生公司结合长期开展儿童公益的实践探索,联合多位儿童教育专家共同开发的,目的是想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安全盒子”除了挂图、卡片、漫画,还有互动游戏使用的各种小道具和小玩具。

在活动中,“警察叔叔”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告诫孩子们要意识到潜伏在身边的危险因素,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机智应对,学会向周围的大人寻求帮助。而且,借助“三生爱心安全盒子”里的道具,为学生们讲解安全知识,幽默风趣的教学让孩子们快速地认识了生活中的安全标识。现场还进行了提问互动环节,孩子们争先举手提问,现场氛围踊跃,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生命水球”、“安全通道”、“安全标识知识竞答”等这些小游戏当中,孩子们在学与玩的过程中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技能,同时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这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

持续关爱

近年来,儿童案件、拐卖儿童案件、食品安全事件、交通安全案件等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少年儿童的身心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儿童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孩子是明天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爱儿童,促进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三生“平安共建,关爱少儿安全健康”主题活动显得更有意义。

第2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地州高校的办学水平在逐渐提升,办学条件日益完善,“三生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的资金逐渐充裕,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逐渐丰富,如师资队伍的充实稳定、校内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等,这为“三生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本条件。另外,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课程观念、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还是课程的实施能力、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储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强,最后,各地州高校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以及近年来的众多高校推行的课程改革的经验积累都为“三生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的良好的基础。

二、“三生教育”校本化实施的途径分析

(一)“三生教育”课程实施目标的校本化

“三生教育”校本化的课程实施目标是指通过对学校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环境、师生状况的细致分析,确定总体目标之后细化的课程目标。可以针对各地州高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情状况和教师的特点设置分层级、分类型的教学目标,“三生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的校本化教学目标的设置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情状况有不同要求,甚至不同的地区(比如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不同的重点要求,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以笔者所在的滇西北一所高专为例,“三生教育”课程的目标设为三级:一级目标为学校层面已经定位的办学特色;二级目标为课程实施对上级目标的解读,以类别划分;三级目标为具体目标,分学生类别、专业类别、学制类别、课程类别,三个层面分别设置课程目标,将“生命、生存、生活”三个内容逐层细化,确立重点后分别实施。

(二)“三生教育”教学内容的校本化

“三生教育”教学内容的校本化是指在严格遵循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地州院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等情况教师有意识地对所授课程内容、教材进行合并、改编与补充等。“三生教育”课程总体来讲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又较少,一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对大学生提出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笼统、抽象、可操作性差,可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要想收到教学实效就必须对“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处理的途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对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创新。任何学校都处在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地方传统、文化氛围等因素都是重要的“三生教育”资源,结合这些资源对“三生教育”课程进行重组与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更符合本校学生认知的材料;(2)对教学内容的删减和增加。在结合本地实际和本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确立“三生教育”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删减和增加,做到更有针对性;(3)整合,它指根据教学需要,联系其他学科中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进行扩展与延伸,各高校都有与“三生教育”相关的通识性课程,所以此举并没有太大难度,这种教学内容的扩展与延伸,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三生教育”的课程目标达成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与方法。

(三)校本化的“三生教育”课程评价方法

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制度的建立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校本化的“三生教育”课程评价方法要在深刻领会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评价模式,由于“三生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并非应试,所以考试这个手段可以适当弱化,科学的“三生教育”评价模式应当是一个民主、开放的动态过程,使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评价,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和社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适宜性”为原则,避免用唯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作一次性的“优劣”划分,在评价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师课堂日记、日常表现访谈记录、学生的学习笔记、小论文、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等等。

(四)校本化的“三生教育”教学方法

“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校本化是指教学方式、手段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本校学生学习需求与个性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情境变化和学校或学校所在地区的资源条件等因素,形成的有效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自身发展中个性的差异,各高校、各地区、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目的、态度、情感和意志品质等都会不同,基于因材施教、差异教育的理论我们需要校本化教学方法。“三生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选择讲解、讨论、合作、探究、实践等多种方法的组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

三、“三生教育”校本化的条件及策略分析

(一)教师个人的学习和研究。“三生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目前还是一项处于研究期的事业,研究就不能没有学习作为支撑,没有学习,“三生教育”的校本化就会走入盲区无法深入。所以教师的个人学习和研究是开展“三生教育”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当然,这种学习是基于“三生教育”教学实践需要、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学习。

(二)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三生教育”的校本研究虽以“校内教师”为主要力量,但校外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和指导必不可少,学校要促进教师与“三生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话,开展学术报告、课题申报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现场指导等活动,使教师在校本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地得到释疑和解决,有效地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使研究得到深化和提升。

第3篇

人降生在地,就和父母紧密接触,我们不妨把自己的父母作第一任老师。但我们第一任老师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干农活、在外打工养家胡口,起早贪黑上山干活等等无疑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何谈对孩子的教育。只要供给孩子钱用,有衣服穿,吃饱穿暖,最多教育孩子“不要像爹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只会翻泥巴团过日子”这些言语罢了。这里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全国13亿农民的水平和思想怎能和教授、研究生相提并论,但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勤俭、质朴、坦诚的人性品格难道其它人,其它行业不需要吗?从而第二任的艰巨任务就落到小学教师的肩上,如何把握好农村小学教师第二导演角色呢:

1、把家长“导好”。提高家长的素质,农村家长缺乏相应的培训,可以说“三生教育”是何物都不知晓,何谈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太大的困难和艰辛,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指导好家长,不能只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最重要的还要回到思想教育,教会孩子在社会上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这里也许显得有些苛刻荒凉,但我们必须走此道才行,只有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荒凉的沙漠会长出粗壮的大树,山沟里才会飞出金凤凰的。

2、放好自己的位置、导好学生。“三生教育”渗透在整个人的一生中,小学生刚步入知识的门槛,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基础不牢,何谈高楼大厦呢?教师在教育中充当主体地位,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得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正确认识生命等。我曾经做过长大后要干什么这个调查问卷(1—6年级学生),低年级好多填现在还不知道,高年级科学家等,看到这些我有些迷茫而不感,我们应该从新正视理想教育,显得有些可笑,从而给我们教育工作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如何指引好孩子完成伟大的理想,不管怎样教师应贯彻落实好“三生教育”,辅助孩子成参天大树,从实际出发体现人生价值。

二、“三生教育”产生的过程及背景

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查阅到“三生教育”的产生的背景及过程,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社会人群中轻视人生命,甚至虐待生命用死的事实告诉我们的深刻教训。这里说得似乎有些尖端刻薄,但我们能否以这样的事实吗?学习、就业、生活是我们现代人饭前茶后的话题,无人能逃避。“三生教育”或许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和途径,至少给我们辅助指明了方向,征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优化了个人的思想情操。我们再来看下则报道:据世界卫生部调查报告显示,我们国家每年约有112983个15—34岁的人死于自杀,约占相应人群死亡人数的19%,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心里不健康导致情绪激动引起的自杀。大家或许会怀疑其真实性,或许他人另有歧图。但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些人群中,也许将来会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学者等等,我们也难以肯定,但我们不为这样短暂而未开花结果的花儿提前凋谢而感到惋惜和沉痛吗?是啊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已迫在眉睫,让这样的惨剧不再重演,请每个社会人反思生命,正确诠释自己人生观和社会观。

三、让农村“三生教育”增光添彩

农村现状信息交流不畅,硬件设备不足,明显摆在我们面前,或许存在着更大的困难,有些教师认为“三生教育”小考、中考、高考都没有参加考试,何必那么费心,只关注主考科目的分数,其实仔细一想,是这样的吗?古人云“磨刀不费砍柴功”,只要学生对自己的生命、生活、生存有正确的认识,难道还学不好吗?现在不管是城市学是农村的孩子都在温暖阳光下成长,可一到冰天雪地就不知去向,这还不让我们每个敲响了警钟。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给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教育的难点,这些孩子的生存能力我们还是先打个问号吧?农村“一般家庭两个孩子”在家是长辈们的宝中宝,放星期只是在家做作业,哪有家长特别愿意让他们到地里干活锻炼呢?这些孩子在这样特别优化的环境中,能很好地锻炼吗?反而让他们的生存能力大大折扣了。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还是应该正确审视,坦然面对。

四、农村“三生教育”中的困惑

教师方面:农村教师师资队伍建伍不足,一个教师几乎是全面手,什么都要教,苦累是明显的,可精神生活并不富裕,这样让课堂融入“三生教育”是不是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教遇学这样感叹道“有心而力不足”并无道理,在应试教育这个大包袱中,“三生教育”也显得微不足道哪也是必然的了。这些也许显得农村教师有些缺少奉献,展现出自私苗头,当然每个人在社会上要生存,都有美好的梦的追求应该没错,只有这样顺理言说一下吧!

我们设想一下吧,如果没有这个“应试教育”大包袱,是否有更多的时间来传达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本领。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校似乎找到了一些安慰,何必到羊圈里只剩一只的时候,才想起来修圈呢?我们再来看一个活生生的事实:是个让全世界振惊的事实——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在地震中只有自救才能和死神搏斗才幸存下来,再看北川的孩子们通过平时的生存演练而幸存率达到最高,由此可见生存教育还应从娃娃抓起。

家长方面:要上大学,跳出农门必须考高分,何必搞什么“三生教育”,甚至读到了大学,就业还是一个大问题。这些也许和家长们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奉劝天下之家长,有生命、才可能拥有一切,生命是一切的前提,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呢。

学生方面:一方要面临着家长的压力,必须考个高分,考了高分过春节才有新衣服,分考不高,一切免谈。另一方面教师追求全班学生都能考个高分,才显示出自己的能干和才能,全班每个都考100分,但上完大学后,面对挫折,产生轻生,这也显得太传奇色彩吧?第三方面现在孩子缺乏自信刻服困难的决心,再给他们多加一门“三生教育”课似乎增其他们的负担,产生怕学、愿学也是在情理之中。

五、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要团结合作,贯彻“三生教育”

古人云“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啊,“三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自觉行为,紧密相联,一环扣一环。家庭、学校在“三生教育”中充当教育者、指导者的角色,这些教育成功要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检验,去实践。我们不妨这样来做一个比喻,一场完美的战役的胜利,不能只靠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要有一个正确的司令员的指挥、发令者。发令者产生误差只有让更多的士兵负出更多的牺牲,试问这个结果,是发令者还是士兵的责任呢?由此每个人多份责任感,成功的机率将会提高很多。责任感在工作中就是责任心。被人称为“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邓家海无村山村的刘汉希望小学在5、12大地震中,全483名学生及全体教职工安全撤离,堪称一绝,无疑是负责的政府、出资人、施工方,监督部门的名负其责带来的奇迹。

第4篇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2]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服务社会和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一要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育,使大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三生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生成长而言,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浸润性和指引性,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等都要求突出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所以“三生教育”不是说教,不是“喊口号”,而是通过教学组织,将其有机地整合于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乃至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因“三生教育”注重亲历性、感受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以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能够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因而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启迪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生存和生活的真实本领,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直面人生挫折的能力和意识,即是教学的目标,也是进行“三生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融“三生教育”于课程实践教学之中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发展就是生命、生存、生活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无论生命、生存,还是生活,都需要人的亲身体验和亲身实践。”[3]长期以来在高校中盛行的学科体系下单纯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呆在远离真实生活,远离生产活动,不能自行作出决定和担负职责的候车室里消磨时间。”[4]不仅不能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岗位知识和动手能力,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里。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职业人的主要途径,人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反思中逐步提升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完成工作程序和岗位工作,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在工作岗位上少出现问题或不出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真正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领域、就业竞争、岗位要求,设置专业实践课程,加大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比例、强化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帮助极大。如:教师教育类专业要着眼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目标,打破过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训练的做法,开齐实践课程,开足实践课时,确保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结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既开好课程教学法、三笔字与简笔画、普通话等课程,又开好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训练、课件制作、教师口语训练、班级管理、班级活动设计、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训练等课程。要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抓好教材分析、备课和学生实习前的试讲等环节,利用假期集中时间分组安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教学内容、备课和在微格教室反复试讲、讲评。坚持全程见习、实习。根据不同阶段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成为未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习需求,入学时安排感受性见习,让学生感受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真实的教学环境氛围,为基础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学习进程中结合课程和学习项目安排学习性见习和校内实习,毕业前集中安排不少于一个学期的时间到中小学幼儿园实习。通过全程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与未来的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推行“双导师”制,由学校和实践基地各派一位教师做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校内教师重点负责理论指导,校外实践基地教师重点负责指导教材分析、备课、教学技能训练等环节,力求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都有导师全程指导。高等职业教育要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调查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对应职业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方案,编写实验实训大纲,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积极倡导“双证制”、“多证制”。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从而了解行业标准、提高动手能力。积极推行助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关系,为学生助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搭建平台,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助岗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了解行业企业用人要求,感受行业企业文化和劳动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了解社会进步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了解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提高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课程实践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也正是“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二充分利用集中实践,加强学生的“三生教育”

人是社会中的人,让学生接触社会也是为以后的生活做演练。集中实践环节不仅是各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需的教学环节,更是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学习,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性环节。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普遍设置的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有:军训、社会调查、校内外劳动、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利用好这些集中实践环节,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都将起到事伴功倍的作用。如:利用军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挑战生命极限的坚强意志和勇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生活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能力。社会调查可结合80后、90后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特点、心理特点、社会阅历和时代风尚进行设计。通过这项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突出变化,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认识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学习的艰辛、失学的状况和山区孩子对学习知识的渴求;认识社会大环境中所存在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因素等等。通过这项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自我的生存价值,形成珍惜、热爱学习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和勇于为社会承担责任意识,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利用校内外劳动,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掌握某种正确的生存技能,完成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保护环境、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情操和卫生习惯。通过专业见习和实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专业的实际用途、专业的意义、专业的工作要求,专业实际面对和可能面对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通过接触社会,使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增强群众观念、组织观念和劳动观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生存竞争和提高生存本领奠定基础。

集中实践环节中蕴含着许多“三生教育”可挖掘、可利用的素材和因素,关键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设计好具体的教育目标,以“三生教育”统领实践活动,把活动本身与“三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将“三生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之中

所谓职业生涯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个体制定并落实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5]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观念等。“三生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科领域也很多,并且“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活,提高生存技能和本领。以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切入点,通过职生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自已的职业生涯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推行“双证制”。要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职业岗位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之中。通过职业鉴定机构(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引入教学计划,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零距离对接。通过各种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单项技能竞赛等,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分清自已的优劣,挖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为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专业见习、实习和职业岗位认知见习等,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如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杂志、宣传栏等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制定优惠政策,利用创业街、创业基地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已的创业知识和能力进行模拟创业或实际创业,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业才能,以此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存技能。

四将“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

高校承担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任务,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凝聚力的体现,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能够为学生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育部长袁贵仁曾撰文指出:“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的根基血脉”[6]。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陶冶的重要途径,凭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不仅意义重大且收效甚丰。

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实践活动很多。如生活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有:志愿者学雷锋、捡拾垃圾、清洁环境、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文化“三下乡”和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基地调研、科技扶贫、勤工俭学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认识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生活。生命教育系列活动有: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进行送温暖和献爱心、参观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参与“珍爱生命远离”系列活动、到烈士陵园扫墓、自然灾害募捐和给生活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通过生命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存教育系列活动有: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才艺大赛、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服装比赛、课件制作大赛、软件设计比赛、口语交际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好奇心,即要求理解、认识和发现的欲望,仍然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策动力之一”[4]。青年学生充满朝气,富有活力,勇于探索和竞争,学校要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技艺和才能,为就业竞争和生存挑战奠定基础。

总之,新鲜活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突出的各类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学生乐于参与。通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各种技能,达到立足于实践,从身边取材,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目标。

五全方位确保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在实处

为确保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在“三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注重过程,力求每一项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第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立足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学生成长及发展的要求。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编写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和实践锻炼,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真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去锻造生存和生活的真实本领。

第二,必须将集中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前,需安排专题讲座,提出具体要求,审核调查提纲;学生假期返校后,要收集调查报告,并做出评比,对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学校应把见习、实习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实现全程见习实习。充分发挥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全方位评定学生成绩。在考核内容上,强调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的方式上,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终结性考试,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机试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过程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提交最终结果,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提交项目报告、实验报告、网页或网站设计成果等,结合过程考核评定出期末考核成绩。

第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不仅要建立校外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还要根据教学进度,随时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定期与实践基地领导、教师座谈,了解学生实践、实习情况,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衔接和适应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案。

第五,实践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要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计划、年年有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三生教育”为抓手,要以体现“三生教育”的内涵,丰富“三生教育”内容,活跃“三生教育”形式为指导思想,做到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又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真真实实的得到锻炼、熏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周家荣.“三生教育”的实践形式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0(7):97-9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第5篇

教育专家叶澜说:“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学校教育的根本缺陷是对学生的生命关注不够。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尊重生命、体验和情感。我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原则,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生命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原则。其一,生命就其本身来说是自由的、平等的,是渴望幸福又避免不快的。其二,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抽象的。其三,就个体而言,生命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驱力,生命教育借助这种驱力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总而言之,生命教育旨在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对待生命健全的态度,而这些也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用生命观改进教育,其实质是将生命本身的活力作为德育的动力,将个体的生命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将培养健全的生命意识作为德育的目标。以生命教育观进行德育,德育就不能将道德从情景中脱离出来。教师的作用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拓展教育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观察学生的天赋与个性,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引导生命的活力以创造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生存教育

对一所学校的问卷调查表明: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由于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溺爱,很多青少年从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据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此外,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现在的青少年到底怎么了?他们的生存教育应该如何走,将走向何方?这迫切需要我们关注。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以及面对灾难、危险时的应对能力和逃生能力。生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青少年不仅具备独立生存能力,而且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挖掘个人潜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改善,青少年生长的环境也越来越优越。可是,面对困难、灾难及外界压力时,青少年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却让人担忧,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会责任感,加上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培养不太重视,对青少年加强“生存教育”变得刻不容缓。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适应现实社会的过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周围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的是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方面得到发展。在目前青少年的生存环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试教育导致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使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淡化和信仰危机;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现实,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对青少年的服务功能。在服务上,应该畅通青少年的诉求渠道,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如开通青少年维权、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等。其次,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和犯罪及有过错的青少年成长,如留守儿童、少教所青少年等。再次,形成优化社会环境的合力,如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以及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指导。最后,青少年生存能力逐年下降,增强孩子生存能力应以家长意识先行。由于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走入误区,在孩子的生活自理方面大包大揽,生怕耽误了孩子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其实劳逸结合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第6篇

颁奖典礼上,共有157名高校大学生IT讲师、村长和学校分别荣膺主办方颁发的“lT知识普及英雄”、“IT知识普及先锋”、“优秀IT讲师”、“英雄村长”和“最佳活动组织奖”。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大四学生曲明杰作为获奖学生代表道出了自己参加活动的心路历程:“你这是真的假的?”“你干嘛免费培训电脑知识,人家××的儿子也是大学生,放假回来也办电脑辅导班,收一个人60元,都招了20多个人了!”满怀激情的曲明杰刚一开展普及工作就颇有压力,不过,来自四方的质疑反而激起了小伙子的斗志。他自己跑到镇上的印刷厂印了1000份宣传单,到处张贴;在村里大喇叭上大做宣传;三顾茅庐找村里的负责人才把办培训班的场地给定下来。经历了重重困难的曲明杰最终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他说:“从刚开始我去央求别人听我讲,到现在乡亲们一声声曲老师地叫我,争着让我去他家给讲讲电脑咋用,这样的改变让我心中充满了莫大的欣慰!”

正是被这种“为家乡做贡献”的真实情怀感动,主办方授予了曲明杰“IT知识普及英雄”一等奖的荣誉。茌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参加这次活动―方面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带动家乡的发展,还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应该联合更多的人去做普及,而在这之前,我们应该锻炼好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本次活动改变的不仅有曲明杰,来自沈阳工业大学的程冉也表示,寒假将会联合一部分同是参加本次活动的学生,编写一本真正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电脑教程。

此次活动历时5个月、覆盖全国14个地区的1000多个村庄。来自全国各地900所高校的1451名大学生“讲师”经过主办方组织的集中培训,返回家乡在父老乡亲中开办了2500余场电脑讲座,进行电脑知识普及培训,直接听众达50000人。他们为家乡带去了电脑知识,带去了科技致富的新理念。“2009IT讲师培训计划”活动不仅丰富了科技知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形式,也使得众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为科普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影响深远。

第7篇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学质量;思考

在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反映内容枯燥,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反映能够听懂,但不知怎么写;有的学生说能写出来,但不知应该怎么修改;等等。教师则有的反映该课程太简单,没什么可教;有的不知该如何下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有的过于重视写作练习,但由于方法不当,学生多有抵触。师生双方烦言啧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经过多年摸索,参考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做到科学地教与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如何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个主要是思路上的问题,路子走对了,方向就不会错。

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事业心的第一层境界是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尽到自己的职责,以十二分的热情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事业心的第二层境界是爱心。有了爱心,我们就会主动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千方百计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做好自己的工作。爱心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要有一种历经磨难而不悔的坚忍。有人说,整天面对没考上名牌大学的“废次品”,还有什么热情和爱心可言?教好自己的课就行了。这话是透着几许无奈说的,更是经历了许多教学挫折有感而发的。可是我们再想一想,难道人人都要去上名牌大学吗?美国有句俗语:是参天大树就把他培养成栋梁之材,是青青小草就让他装扮大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亘古不变的育人和用人之道。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学生只要拥有一技之长,只要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那我们就可以欣慰了。

爱心要与育人相结合。教书育人,育人为先。育人要讲艺术,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要结合实际,绝不能长篇大论,耳提面命;要讲方法,要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有人格魅力,要有思想。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尊敬你,自然会努力跟着你学习。

三、要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学高为师。作为一名应用文写作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写作实践,善于思考,能够写出漂亮的文章,碰见病文能指出错在哪里,应该如何修改,还要有丰富的写作学理论知识,能够指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何意义,如何安排结构能使主题更加突出等。有了丰富的写作实践和扎实的理论知识,那么指导起学生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学生怎么会不佩服你。

第二个原则是知学生,方可教学生。教师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水平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费时越短越好。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当前所处水平来设计教学目标,任务和目标要适合学生当前的状态,同时又让其有一种努力感和成就感。要高度重视分层教学的意义。不管是理论讲授,还是习作实践,都要确定好各个层次学生的任务和目标,然后再针对这些设计教学过程。同时也要注意明白无误地表达出任务和目标,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完成任务后能达到什么水平,再经过努力会达到什么水平。这样区别对待和分层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都有努力的方向,自然会有一定的效果。

上述两个原则是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谈的,它们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学科知识的丰富和完善永无止境,了解和探究学生也是永无止境。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需要充分了解他们,也要知道自己能在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做到了这两点,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精通三大方法

一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方法。教师应在自己写作实践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这些理论知识,然后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讲出来。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指的是,让学生乍一听很深、很难,随着教师讲解的进行,学生慢慢知道无非就是这么一回事,这样就有一种成就感。要结合实践来讲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听起来感兴趣,也记得牢。讲理论的时候要结合实践,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如讲日常应用文时,笔者举了一个校园中见到的病例。

寻物启事

那个女同学:

你好!你把我会计电算化书拿走让我怎么上课!请速还×班×系。谢了!

笔者从该病文的抬头、格式、语言和标点等方面展开评析,学生听到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就不会感到理论的枯燥了。

二是课堂练习的方法。应用文写作归根结底是个写作课,自然要把练习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练习要讲方法,要让学生想写、会写,经过努力能够写好,这就不能不重视练习材料的选取。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材料的内容要积极,要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要有教育意义。写作练习与育人结合起来,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在育人上有明显的效果,既促其成长,又促其成才。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关心学生在想什么,结合所讲的理论知识,给其“上菜”。然后趁热打铁,即时展开评改,学生自然会有收获感,教师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三是实践环节的方法。应用文写作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写作,也要教会其如何办事。要让学生把写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把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让其关心国家、了解社会,因为这正是应用写作的源头。到了一定阶段,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其根据学过的文体理论知识,自选文体,自行写作,这也就是申论考试的策略。从材料出发,自选文体写作,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办事能力。再进一步的要求,是让其主动融入社会,自行选取材料,自行写作,如利用“五一”假期,让其写社会调查报告,或是城市交通状况的调查等。自己调查得来材料,自己再把其写成文章,这就是把办事与办文结合起来了,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了。

应用文写作的考核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学习和写作的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评定学生的成绩。要坚持过程化评价,不以成败论英雄,要小心地呵护学生敏感的心灵,小心培育学生不断增长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该看重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和写作兴趣的生成,没有必要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

我国古代哲人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改善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道”的话,那么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事业心就是道所生的“一”,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就是事业心这个“一”所生的“二”,理论讲授、习作练习、实践能力培养这三大方法就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这个“二”所生的“三”。“三生万物”中的“万物”,应该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逐渐高效,学生写作技能的逐渐完善,写作兴趣的逐渐加深。再进一步,就是应用文写作这门基础课程所滋养的各专业人才的逐渐成熟,我国职教事业根基的逐渐加固,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振兴后劲的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叶云芳.以能力为本位,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教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4).

[2]杨棣.信息网络化: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3]勾焕茹.适应社会需求 加强能力培养——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探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第8篇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朋友、各位同志:

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十之际,省文联今天举办“沈虹光散文集《落地》首发式暨创作研讨会”,很有意义。在此,我向沈虹光同志,向会议表示热烈祝贺!

同志们,沈虹光同志是著名作家,她非常重视群众文化,关心地方戏剧的传承和发展,省文联通知我来参加会议,感到非常高兴。我本来只想听听会,学习学习,没有准备发言,刚才听了文化界几位老领导、老专家的发言,深受教育,很受启发。会议主持人朱莎莉同志要我发言,我就算是有感而发,谈三点体会:就是沈虹光同志的作品可读、精神可贵、经验可学。

首先说说作品可读。我是近期收到这本书的,带在出差的路上看了。先看目录,许多作品我过去在报刊上阅读过。这次又认真拜读大作,觉得有五个特点:强、高、深、广、实。强,原则性强;高,意境高;深,道理深;广,涉及面广;实,内容真实。原则性强,是说沈虹光同志的作品坚持政治原则,就是能坚持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原则。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观贯穿在作品的各篇文章之中,没有一些空洞的政治口号。高,是说沈虹光同志的作品意境很高,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具有强烈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深,是指道理深,整部作品文风朴实,语言平实,虽然没有刻意雕饰,但道法自然,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给人以不少的启迪。广,是指沈虹光同志的作品内容涉及面广,从戏剧类别看涉及京、汉、楚、花、黄、豫、曲艺等若干剧种;从演员行当来看,总的涉及生、旦、净、丑,若再分细一点,涉及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中有的行当;从戏剧编、导、演艺术人员来讲,涉及古今许多知名人士或者名演员;从地域范围来看,许多演、艺故事及实例涉及中国和外国。实,是指沈虹光同志的作品内容真实。沈虹光同志的文章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章素材真实,有许多取自于真实的具体故事,尤其是采用了许多群众看得懂、谈得出来的一些土话俗语,适合广大群众阅读。

再讲讲她的精神可贵。沈虹光同志的作品内容充分体现了她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群众、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沈虹光同志经常深入基层,在群众中调查研究,形成的调查报告多次在省政协常委会议上发言,因她的文章写得很实在,发言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总是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她的呼吁,引起了省领导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救活了全省不少濒临死亡的剧种和剧团。在有些偏僻的乡村、深山沟里、边远湖区等一些对戏曲不重视的地方,她去调研,引起当地领导重视,把剧团救活了。如崇阳的提琴戏、丹江口的八岔子、竹山的高腔皮影戏、远安的花鼓戏等等,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她深入到基层去,以各种方式进行支持、指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戏剧的发展。她曾对我说,崇阳的提琴戏不是一般的好,我建议你去看看!她经常为演员排忧解难,如武汉民间楚剧团的名演员周萍阶同志遇到不少困难,沈虹光同志知道后,就想方设法为她提供了许多帮助。我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同志和戏剧家讲,沈虹光同志虽然是江苏人,但她对湖北的地方戏剧、对演职员工,特别是对广大群众饱含深情,潜心研究、保护、传承、发展地方戏曲事业,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沈虹光同志在她的文艺作品和在研究、指导戏曲工作中,总是想到群众、主动接触群众、了解群众情绪,要求演出戏剧是为了群众,强烈的群众观点是沈虹光同志可贵精神的闪光点。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学 问题与改进方法

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工作。当下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的于课堂教学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等不良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缺课现象很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学生不但考试成绩差,其思想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也令人堪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德育课堂的时效,真正实现德育课的育人教化功能,是摆在中职德育教育人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认为首先应找出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法。

1.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综合素质不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在听课中普遍感觉,一是德育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表现为知识面狭窄;大家知道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又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素养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二是德育课教师对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不敏感。德育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快,青少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师缺乏对时政资料的收集和将其综合引入教学,必然造成教学的“理论空洞”,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课堂效果自然低下。

1.2 教学活动组织缺乏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德育课教师在组织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现实中的大部分德育课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仍是“填鸭式”、“一言堂”的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作用,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特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模式的僵化和单一。

1.3 德育课不受重视。

德育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是部分中职学校盲目偏向于“重专业”、“轻文化基础课”,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德育课也随之受到轻视。其次是中职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课师资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德育课教师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短缺,教师教学方法老化等问题。

2.改进步

2.1 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进程,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1)增加时政新闻知识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及时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与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非常乐意的事情。

(2)适时增加专题选修课和专题讲座。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教师要注意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当增加选修课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时间增加了“三生教育”、“新农村建设”、“环保世纪行”、“低碳生活”等知识竞赛与讲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兴趣浓、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极大地增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2.2 重视课堂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学习教过,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问题。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改进各自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学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扮演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组织与引领者的角色,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和增强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2.3 重视课堂导入艺术。

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些的序幕。开头组织和引导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目的;“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

2.4 重点抓好教学的组织环节。

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有通过有效的点拨释疑,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切实掌握知识,提高认知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有:①引探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即: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发,激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各自的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地选用; ②幽默式教学法即错式教学法;它是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最佳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很多。有道是: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及教育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既能获得功半事倍之效果。

2.5 完善考试方法。

一是改变传统的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评知识点,并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的片面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的《德育大纲》要求:德育课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实行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课本上的内容);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真正把德育课育人的功能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是本人从事中职德育课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一点感悟。德育课是一门极其复杂的人文社会科学,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大有学问可做。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提高,必须加强对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工作的研究和管理,必须加强对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师资的培训,唯有如此,中职学校才能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9国家教委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