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美容毕业报告范文

美容毕业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容毕业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容毕业报告

第1篇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显示,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和工学的回国就业人数占留学回国就业总人数的80%。海归专业扎堆,遭遇就业寒冬,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除了专业上的“撞车”,海归在选择就业地点上的扎堆也加剧了就业的竞争。2013年教育部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仅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5省市就吸引了70%的海归。这些地区经济发达,金融、管理、理学、工学等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旺盛,导致了大批海归人员蜂拥而至,而中西部地区却遇到海归人才引入瓶颈。

30万人

日前在京的社会工作蓝皮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11~2012)》显示,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已达30万人,其中通过考试持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超过8万人。

据悉,目前,全国已有320多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每年可培养1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共有61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每年可培养10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到2015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将增加到5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将达到145万人。

908名

随着美容技术的发展,做美容手术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规范市场,北京市对医疗美容机构和医疗美容医师都设定了门槛,目前北京市获得审批的医疗美容机构共230家,2013年还首次认定了医疗美容主诊医师908名。

2/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成为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第一功臣”,我国每年经济的增量部分大多是民营经济创造的。广义的民营经济大概占到我国GDP的2/3,如果除去外资企业,大概占到GDP的60%;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占城镇就业的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基本上都是民营经济创造的,与此同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吸纳就业每年都在下降,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经济在国家税收中占到2/3,其中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占民营经济的2/3。

第2篇

25岁的林培一直不满意自己的鼻子和单眼皮。2016年在韩国首尔旅游时,花了3万元做了综合鼻部手术,又花了约2万元开了眼角,割了双眼皮。“做完手术之后,感觉颜值加分,自己也更有自信心了。”

无论是远赴韩国做手术,还是选择国内的医疗美容机构,像林培这样的求美者不在少数。北京同仁医院一位医生表示,以p眼皮项目为例,他执刀的顾客最小年龄是刚中考毕业的16岁少女,“其实这是她的第二次手术,第一次是13岁时在香港做的。”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大家更愿意花钱买“颜值”。

美国健康医疗公司艾尔建的《全球医美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女性在面部护理上,每个月要花费约583元,一年消费约为7000元,在各国中排名第一,比位于第二名的韩国女性每月花费要高出146元,遥遥领先全球平均月度消费255元。

医疗美容已经成为新兴的消费热潮。2015年我国整形美容人数官方统计700万人次,年均人次增速为13.40%,预计到2018年可超过1110万人次。从人均次数看,2015年国内医疗美容约为3人次/千人,而且后续增长潜力巨大。

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刘惠璞表示,消费升级首先是消费者的升级,尤其是新女性,作为消费升级的主体,她们正在与旧品牌决裂,敢于透支性消费,享受现在。对于消费升级的群体来说,宁缺毋滥,宁贵毋贱。

更美APP创始人兼CEO刘迪认为,医疗美容正在经历从整形、微整形到轻医美的三个阶段,受消费升级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轻医美的阶段,表现为光电类美容服务项目占比增加。

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测算,2014 年全世界医疗美容总量约2020 万例,其中手术类占比47.7%,非手术类52.3%。在手术项目中,眼睑手术、吸脂手术、隆乳手术排名前三,非手术项目中肉毒素、玻尿酸注射合计占比约 70%。

“从消费特征上来看,医美正从低频高额的消费模式向高频平价的消费模式改变,产业的医疗属性下降,日常消费属性更强。”刘迪说。

医美成为一种日常消费

清科研究院指出,当前国内医美消费群体趋于年轻化和广泛化,35岁以下消费者占了88%的医美市场份额,多以都市年轻中产阶级为主,愿意为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而购买专业的服务医疗,包括整形、减肥、心理、皮肤、产后恢复、抗衰老等项目。

新氧APP创始人兼CEO金星说,医美行业从过去的高收入、高消费、高年龄的高端群体,逐步转变为大学生、白领等普罗大众,分期、保险等金融服务正是瞄准这一群体的支付需求和保障需求应运而生。

而医美金融也是当前医美O2O平台探索的商业模式。2016年以来,更美、新氧等APP纷纷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在平台上提供分期支付、保险、白条等金融服务。“自2016年以来,随着消费升级,医美平台的消费形式多样化、客单价变多、消费者购买增值服务的医院增加了,后者是去年以来最为显著的特征,为医美消费金融提供了空间,” 金星说。

另一方面,也有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医美领域,以深圳市小牛消费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小牛分期”)为例,其品牌负责人李嘉文表示,医美的消费群体偏年轻,这个群体往往会倾向借贷、分期支付等金融服务。2015年9月,小牛分期上线,就把医美行业列为重心,在与美容医疗机构的合作,线上线下都提供金融服务。

除此之外,行业也在进行品牌升级,为提高行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以更美APP为例,其平台正在对医美商家和机构分级,选出优质服务商,协助其打造自己的医院和医生品牌,提供运营方案。今年开始,更美又与腾讯、潮宏基、小猪短租等超过20家品牌合作大部分与女性、消费升级相关的品牌传播。

刘迪表示,医美在消费升级中属于医疗与时尚行业的融合,年轻人希望医美更加时尚,有更好地消费体验、更实惠的价格和更专业医师服务,“平台需要更精准地找到消费人群,让他们认识并且体验到医美行业的时尚+医疗双重属性。”

APP的“医美一条街”

自2013年以来,医美O2O兴起。各路医美APP出现,网罗了国内众多医美机构――公立医院、民营机构、私人诊所,每家医院的价格、口碑、医生介绍等都在APP上面,相当于把韩国的“狎鸥亭洞”搬到了网上,做中国的“医美一条街”。

医美O2O为医美机构提供了营销渠道,也为消费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现在,市场上包括新氧、更美、悦美、美黛拉等在内的医美O2O平台超30家,其中前几名APP的用户规模均达数千万,入驻的医美机构、医生也以千计。

加上各路资本也在不断涌入医美市场, 2010年以来,医美行业在投资数量增加的同时,投资规模也在急剧增大,2015年投资案例数达249起,较2008年增长超过15倍,投资金额增长近10倍。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2016年的《中国医美行业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医疗美容服务量(包括手术及非手术)由2009年的270万例增加到2013年的480万例,并预计于2018年达到1020万例。假设届时1个案例平均收费1万元,医美的市场规模合计超1000亿元。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平台;教育效果

收稿日期:2013-06-06

作者简介:张留占(1963- ),男,河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

创业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成共识,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和激发青年创业热情的系统工程。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自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才得到逐步重视。河南农业大学自2002年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后,经过努力,初步建立了有农大特色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即创业中心引领学生创业、创业学院引导学生创业、创业资金扶持学生创业、创业园区孵化学生创业。

一、引导大学生创业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变革

1.创业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毕业生就业

目前我国高校每年有近700万人毕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校、家长、毕业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国家就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创业教育,由于政府和大学的推动,30%~50%的毕业生都选择了创业。有关部门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仅为1%,如果高校大力引导大学生创业,创业的比例提高到20%,每年将有140万左右的大学生创业,并带来至少500万个就业岗位,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如此,大学生创业是高质量就业。引导大学生创业,让大学生自己去经营管理公司,一方面创造了社会财富,推动了社会的产业水平、服务水平升级;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2.创业教育推动并完善了高校素质教育

在国外,创业教育被称之为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相对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而言,创业教育是一个超前的概念,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塑造。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意的素质和能力。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经过创业教育、体验创业实践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对新事物的判断能力等都比一般学生有明显的提升。

3.创业教育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目前培养的大学生是先学理论、多学理论,毕业后看似满腹经纶,实际上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园艺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很多理论知识,他们可以知道很多植物品种及其特性,但他们几乎没有种植管理过任何一种植物,很难成为优秀的园艺师;经过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要独立地完成从土壤施肥、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管护、收获、销售的全部过程,经过完整的创业实践,对从书本学到的知识有一个吸收、消化和验证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

二、创业教育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自2002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在总结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出“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个体系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高有较高的价值。

1.创业中心引领大学生创业

河南农业大学从2002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中心挂靠招生就业处。中心下设创业指导部、信息查询部、市场经营部、创业研究会、创业者沙龙等,现有办公场地1000m2。中心每年邀请20名国内知名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作创业报告,直接受众在10000人次以上,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信息100条以上,举办20~30场创业沙龙。

2.创业学院引导大学生创业

为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普及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学校不仅在新的课程修改方案中把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大学生必修课,还成立了创业学院,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创业学院是虚拟性的,挂靠招生就业处,任务是加强学生的创业理论教育。学院引进KAB教程,每年选拔120名创业意向强烈、有一定创业素质的大学生,实施60个学时的创业课程教育。任课教师是经过国家认证的KAB专业教师,教材是国家统一编写的,课程模块涵盖创业概论、市场营销、会计原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知识,既有理论讲授,又有企业考察、沙盘模拟等,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3.创业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

资金是创业的重要瓶颈之一,很多愿意创业的大学生因没有资金支持而踌躇不前。学校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每年通过行政划拨、企业捐助等形式,设立创业资金近100万元。学校在创业计划大赛的基础上,每年评审10~15个项目予以支持。在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创业资金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对创业资金实行无偿划拨和借贷使用两种办法予以扶持。不少创业项目由于资金的扶持得以实现、发展,有的项目已经正式注册且发展势头良好,如宠物美容项目、花木博士项目等。

4.创业园区孵化大学生创业

在场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开辟出600m2创业园区供学生创业。这些房子很简陋,但这里每天吸引着成百上千的学生。学生的创业项目五花八门,充分展示着他们的创新才能:有直接为学生服务的普通项目,如食品饮品店、新鲜水果店、运动服装店等;也有专业知识较强的项目,如创意设计公社、电子服务公司等。

三、创业教育效果评估与思考

创业教育在中国是新生事物,虽然教育部曾下发文件甚至制定了详细的创业教育规范,但高校的行动并不一致。特别是受学校地域特点、办学层次、学科性质等的限制,创业教育的体系复杂多样。在此,笔者探讨的是地方院校农科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1.创业教育的“四个结合”显示了大学生创意的勃勃生机

所谓“四个结合”是校内创业与校外创业相结合、专业内创业和专业外创业相结合、团体创业与个人创业相结合、实体创业与网络创业相结合。现在校外已经有5个创业项目,参加学生30人。他们主要以养殖、种植和贸易为主,如王灵光同学的德丰合作社,吸引了23名学生参加创业,流转土地10000多亩,他的创业思路和做法获得了2012年团中央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也是全国仅有的5个特色创业项目之一;同学的希芳阁绿色地毯项目由于创意好、市场前景好,吸引两家风司以及省政府的资助。校内的创业项目现在有20多个,项目大多紧紧围绕创意生活、锻炼能力、方便师生这个主题,发展前景很好。比如,百斯特自行车服务行,因为没有税收和房租,价格明显比市场便宜,凡是从这里买的自行车提供4年保修服务,由于服务独特,他们的市场潜力很大而且效益好,锻炼了一批创业的学生。

2.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高度关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0年来,学校的创业教育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响,听创业报告、谈创业梦想、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越来越多。从2011年到2012年,学校组织了22场创业报告,每次学生入座率都是100%。有些学院的学生还自发成立了创业者协会,每月定期出版内部刊物,每期印刷量达1万册,深受学生的欢迎。学校举办的创业精英班,由于场地和课程要求,每次只能招收100人,但每次报名的学生都超过1000人。

第4篇

关键词: 新形势 创业教育 有效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如何应对新世纪教育归纳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信息传播技术和知识得到全社会的使用。从世界教育趋势来看,培养适应21世纪的变革及把握变革机会所需要的能力已成为一个核心,因此引发了创业教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趋势。所谓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在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使得创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职业教育界的高度关注。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是社会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18―29岁的青年其创造力是最活跃的,高职学生群体正处于创新意识最强、创业动力最足的时期。高职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力求使高职毕业生从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以创业带动就业,而且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创办小企业的精神、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观念。在新形势下创业教育究竟该如何实施,怎样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这是摆在高职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高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有以下几个有效途径。

一、加强创业素质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高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是未来的企业家或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职毕业生是充满激情的群体,在社会现实中,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很多人都会有创业的激情,但创业仅有激情不够,还得有很多的准备,包括个人条件(如健全的人格特征、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等)、资金条件、团队合作精神等。艰苦奋斗、勇于竞争、独立自主、创新致胜的创业素质是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因此,创业素质的养成是高职学校必须实施的课题。

1.树立学生良好的创业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业动机要注重内外结合,即利用外部条件激发创业动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之转化为创业动机。这包括帮助学生选定学习目标,创设创业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创业兴趣,强化创业动机,培养学生的创业情感,等等。

2.提高学生的诚信合作意识。

创业教育必须对高职学生进行诚信合作意识教育。现在一些年轻人在创业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急功近利,为了取得成绩走歪门邪道,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非常重要,诚信是学生创业的财富和力量,是创业的基础。在科技信息时代,不会合作就不会赢得成功的机遇,因此要清楚地认识自己、发现他人、尊重他人,要善于平等对话、互相支持、协商解决、宽容理解,因而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于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创业。高职院校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如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热爱所学的专业。为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使学生参与教学,如让学生自学部分课程,这样可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并要增设文体、科技、劳动等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的机会和空间,如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时,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外,更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编排节目;又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学校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不畏艰辛的顽强意志。

成功的秘诀有三:明确的目标、不懈的努力和耐心的等待。在创业过程中,从无人走过的荆途中开创出一条新路,肯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创业者具有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而急功近利的思想须早弃。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是不畏创业之艰的顽强意志的核心,遇到各类困难都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勇往直前的法宝,为远大的目标努力、脚踏实地是创业者的基本品质。所以,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脚踏实地、不畏艰辛的顽强意志尤为重要。

5.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经验表明,在创业过程中,经营管理综合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关键。例如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制度,掌握员工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经济策略和营销策略,学会利用信息为决策服务,掌握市场调查和分析方法,使学生认清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了解国家鼓励扶持小企业的法规、政策,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掌握筹办企业的运作程序和方法,懂得创办和经营小企业的有关法律知识,了解企业构思决策、创业筹备、创业启动的企业经营管理各个阶段的合法和非法的界限等。

二、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我国,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当前社会创业需求和创业实践的研究,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到高职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

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四类,即创业意识类、创业个性类、创业能力类和创业知识类。创业教育的课程方式也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创业实践活动。

构建学科课程: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学科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创业教育课程要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

开设活动课程:创业教育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计划渗透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学校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组织开展一些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如“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为高职学生提供借鉴,引导广大学生理性创业,增强创业自信心。

创设环境课程:环境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都呈现出来,使环境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为给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可印发成功人士创业案例,定期举办创业报告,结合创业者、优秀毕业生的创业经历、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创业教育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熏陶,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增强创业能力,引导高职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组织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创业模拟实战活动,如“创业大赛”、“创业经验交流”、“淘宝网店经营”等。在不影响校园环境和学校整体规划的情况下在校园内开办公司或经营店铺;教师指导学生校内孵化创业,也可以尝试搞推广、营销、竞技类的实践活动,为日后校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整合资源,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据了解,目前在学校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二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而这两类师资自身缺乏创业经历,难免会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我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品德高尚,心理素质好,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因此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应当多元化,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培训现有创业骨干教师,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应聘任社会上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为创业导师。学校要把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作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把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树立自主创业、基层创业的观念。

四、倡导校企联合办学,重视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

实施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模式,必须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创业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实习创业基地,让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为日后成功创业积累经验。

1.加强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和工学结合等活动,把教学和科研活动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接受锻炼,体会成功,体验失败,积累经验。如可以结合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在校内举办各种培训班,或开发、设计新产品,等等。

2.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进行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应积极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企业创业教育基地,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如与物业管理公司合办物业管理专业,与旅游行业公司合办旅游专业,与美容美发公司合办形象设计专业,与影业有限公司合办影视艺术专业,等等。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让学生进入基地企业实习,亲身体验和经历创业的真实过程,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创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以政府的相关政策为保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开展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并通过学生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不仅对于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义,而且对于政府化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困境有重要意义。

为切实加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工商总局和各级人民政府出台了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的优惠政策。不难看出,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实施创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其着眼点是使高职教育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它需要来自社会、政府、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创业教育将有利于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面对高职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及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强烈影响,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探索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应对危机背景下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而且是高职院校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的重要出路。

参考文献:

[1]侯金柱,张骥飞.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探索[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

[2]王家瑞,彭钢.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及评价[J].教育评论,1992,(1):15.

第5篇

关键词:中产阶级 消费行为 营销战略

我国中产阶级发展现状

(一)中产阶级的界定

根据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划定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国内大多数专家认为我国的中产阶级是一群相对富有,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高质量的生活,对社会主流价值和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感,并且是全社会收入中等水平的群体。具体标准为收入高且来源稳定,年收入为15万-30万元;工作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有一定的财产如住房、私家车等,有可带来财产性收入的资产;有一定的文化和专业技能,道德修养较高;业余生活比较丰富多彩;在整个社会中应具有一定的社会形象地位。

(二)我国中产阶级的总体状况

1.数量和规模还未占社会的主体。如果把人均年收入在15万-30 万元者界定为中产阶级,那么我国目前进入中产阶级的人数约占全国总人数的10%。这说明,我国中产阶级的存在还处于初期阶段,在数量上并没有形成规模,在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大,我国尚未形成中产阶级占主体的社会。

2.区域特征明显。我国中产阶级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发达地区。因而,广东、上海等地的中产阶级的人数比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职业结构复杂、行业特点突出。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的调查,我国中产阶级主要来源于下述几类人群:一是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主; 二是部分国有(集体)企业老总;三是大型企业高级白领;四是部分技术发明的专利人员、某些特殊行业的职员、经纪人、各类明星;五是部分归国人员、部分学者和专家;六是靠非正当生意起家的“暴发户”等。

4.收入结构多元化。工资收入并非是中产阶级的唯一收入来源,2010年上海和北京中产阶级调查显示,平均来说,工资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62.3%。除工资性收入外,中产阶级还有投资性收入、社会兼职收入等。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证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加入了投资理财的行列。2010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产阶级(94.2%)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投资理财。

5.成长潜力大。2011年,《人民日报》连续四次关于壮大中产阶级的文章,提出“一个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结构,其稳定性要远高于‘哑铃形’或‘金字塔形’结构”的观点。政府对壮大中产阶级的政策支持目前已成现实,未来中产阶级正在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推出一部重量级研究报告,报告指出,1995-2006年,我国中产阶层人口从几乎为零增长到约1.3亿,并进一步预测2016年我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将达到3亿左右,2020年将达到5亿左右。

我国中产阶级消费模式分析

(一)热衷名牌消费且炫耀意识浓厚

平常购物场所的选择能够反映人们的消费行为偏好,购买衣服是人们最经常的消费行为,中产阶级比较喜欢购买衣服的场所依次为知名大商场、品牌专卖店和普通服装店,这说明中产阶级青睐于名牌服装消费。对名牌消费代表着实力和影响力,中产阶级往往通过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来展示他们的阶层地位。我国中产阶级不少属于私营企业老板和个体户,拥有财富不足以赢得大众的敬仰,他们往往通过某种方式来炫耀自己的财力和身位,如婚丧嫁娶的巨大排场和奢侈的饮食等就是中产阶级炫耀式的消费心理反映。近年来我国富人的增加,特别是中产阶级的迅速成长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充分证明了中产阶级的名牌炫耀性消费心理。

(二)个性化消费明显

中产阶级都是一些事业上比较成功的人士, 强调自我价值,消费观念上追求独特, 购买产品上强调差异、追求差异。由于我国中产阶级的不自信和不成熟,他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符号消费来提升其地位形象,表现其所属的群体的高贵、典雅、时尚、富有。在现实生活中,中产阶级符号消费表现为对时尚的追求,在时尚潮流中,中产阶级能展示、发现与认同自我,能表现中产阶级比其他人群更进步、更有个性,中产阶级推动与加速了时尚进程及其变化。如中产阶级对轿车、耐用消费品、住房的消费无不贴上其所在群体的个性符号印记。

(三)消费观念比较超前

主要体现为休闲消费与享受型消费。新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多来自于大学生群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发展潜力大,前景乐观,因而,新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或准中产阶级的年轻群体敢于超前消费。欧美等发达国家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使新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乐于采用信用消费,提前享受未来享受的生活方式。“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闲;能花才会挣”已成为新生代中产阶级的消费观。

(四)消费模仿性和盲目性较强

模仿性和盲目性的原因在于我国中产阶级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价值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成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尽管消费和收入的硬指标上达到了中产阶级的标准,但综合素质还不够。因此,他们通过演绎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来表现其好似已成为了中产阶级,比较注重追求外在和表面化的东西,消费模仿性和盲目性较强。例如,穿戴白领化、生活方式西方化等。近年来健身、美容、“丁克”家庭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证明。

(五)逐步重视文化、教育消费支出

中产阶级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总是有一种不十分安全的感觉,很想挤进高贵的上流社会,因此,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资本,促使他们不断参加培训学习新的技能,更新知识结构,不仅是对自己,还包括子女的教育也是一样。基于上述原因,中产阶级比较重视文化和教育支出,譬如子女上学挑最好的学校,课余时间参加高雅的音乐美术兴趣班,找最好的老师辅导。显然,中产阶级成为了我国社会文化消费支出最大的群体。

中产阶级快速成长下企业营销战略调整的建议

(一)有意识地界定属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产品和服务

即宣传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有意识的把某些产品和服务定位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必备的条件。通过现达的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传播力度,持续进行概念性炒作,将产品塑造成为中产阶级消费者们生活中最为必要的一个部分,诱使有一定收入水平且比较富裕的人群认为不是在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而是在购买进入中产阶级这一消费群体的“入场券”。例如,现在流传的汽车市场的“老三样”、“新三样”、“精三样”、“金三样”、“银三样”就是典型的概念炒作,房地产市场华贵地产的概念炒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提供高档次产品和服务并满足中产阶级炫耀性心理需求

中产阶级有着心理上的优越感,经常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一些物品或媒介来向大众传递一种他们有别于一般大众之处的品位、情趣和富裕状况。我国很多比较有档次的咖啡馆西餐厅,光顾的顾客主体既不是富有阶级,也不是大众阶层,而正是中产阶级。在那里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喝一杯咖啡,更多的则是为了获得“白领”、“小资”等身份的社会认同。商家因此可以提供一些能够满足期精神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来轻松获得高额利润。如一些服务场所推出的VIP服务,就是一种有效满足中产阶级炫耀性心理需求的服务方式,方便快捷,有巨大的地位优越感。

(三)提供个性化服务并注重产品深层的寓意

对于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他们更注重的是一个产品蕴含的内在含义是否与自己的自我表现、自我观念相适应。所以产品符号设计要突出寓意,产品宣传要侧重于感性的说服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一种情怀,突出产品蕴含的意义,使富贵、浪漫、时髦、前卫、归属感等象征衍生价值附身于商品之上,散发出身份符号的魅力诱惑中产阶级,满足其情绪上的需要。

(四)针对有潜力成为中产阶级的年轻群体不断推出多样的信用消费服务

刚毕业的有才能的大学生对自己成为中产阶级的乐观估计,希望在未达中产阶级之前就享受中产阶级的生活,这必然意味着这些“准中产阶级”必须通过信用服务手段来实现,如住房贷款、信贷购车、透支卡购高档名牌产品等。因此,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信用服务促进企业的产品销售,赢得有潜力成为中产阶级的年轻群体的青睐。

(五)强化中产阶级的社会责任感并高调推出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

新生代的中产阶级多是高素质的公民,具有良好的公德意识及公民修养,能够热心参与社区服务与慈善事业,同时对生活抱有乐观与积极的态度,在社会贫富阶层之间起到平衡作用。因此相关企业可以针对中产阶级高调推出高级进修培训教育、古玩字画文化产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等。大力宣传、高调推出国有品牌,激发中产阶级的爱国情怀,不断提高爱国情怀产品意识。

(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要求

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中产阶级不断的增加和壮大,我国消费结构必然会升级换代,一些传统的行业会失去投资优势, 一些新兴的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例如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娱乐、传媒等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企业要深入发掘中产阶级的潜在需要,努力在中产阶级群体中“创造”一种新的消费需求或消费观念,通过他们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来传达到其他阶层,开拓全新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黄庐进.中产阶层消费心理及企业营销策略探讨[D].商业时代,2010(9)

2.龚芳.关于中国中产阶层发展趋势的研究[J].甘肃农业报,2005(8)

3.杨多多.浅析我国个人的收入状况[D].科学之友,2008(2)

4.杨德辉,毛志强.如何看待我国中产阶层的发展和壮大[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第6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2014年夏季,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郑重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创业是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创业教育则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重要基石。医学院校创业教育作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特殊分支,通过培养医学生的创业意识、素质和技能,拓宽医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医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医学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创业教育契合医学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时代要求

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的发展使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日益扩大,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疾病防治,更多地开始关注身心健康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优质资源在大中城市过度集中、社区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匮乏、供需结构性矛盾等现实问题。党的十明确提出,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2014年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在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同时,大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学领域的新理念、新成果不断渗入保健、美容、疗养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无疑为医学院校学生在未来的医学行业中创业提供了极大机遇。医学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有力促进医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勇于开拓,提前适应开放的人才竞争市场。同时,亦可将最新的医学理念植入社会,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创业教育是缓解医学生就业压力的渠道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在适龄人口普及高等教育的浪潮中,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医学类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水涨船高,自2012年起就已突破50万[2]。数量的剧增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加上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医学生毕业后即有“饭碗”的惯例被彻底打破,反之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培养方式单一、就业方向局限,创业教育始终落后于其他学科。很多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只注重灌输医学理论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理念的培养,导致医学生医术合格,但宽阔视野和创新精神严重缺乏。医学院校应与时俱进,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从事传统医疗外,还需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使医学毕业生资源在社会中充分配置,避免医学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创业教育是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途径

传统观念认为,医学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专业医学人才。然而,现代社会医学就业市场早已被重新洗牌,这就需要医学生树立创业观念,走出传统就业领域。其实,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所有医学生而言,无论将来创业或不创业,创新力都是高校毕业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兼具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医学毕业生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用武之地。因此,创业教育对现代医学生而言是一门必修课。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进展,尤其是省部级高校易得到社会相关方面的支持,提升较快。对于医学院校,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创业教育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观念落后,重视不足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中,我国医疗机构大多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很少。加之,医学专业特有的复杂性和严肃性,使得医学教师根深蒂固地认为医学生应当以医学技能为重,不应与商科类的创业行为有过多交集。因而,许多医学院校的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或是单纯将创业教育视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条捷径。这种缺乏远见和功利性的价值取向,都是对医学生创业教育的狭隘理解。对医学生的创业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开拓性的素质培养活动,并不是教导医学生“弃医从商”。创业素质对其进入其他工作岗位也大有裨益。

(二)组织管理不到位,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

当前医学院校创业教育落后于其他学科院校。在教学软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国内医学院校普遍未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没有系统的师资培训机制,创业教师大都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他们自身缺乏系统理论和实战经验,沿用“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局面;聘请的校外企业家、创业者,往往因其缺乏教学经验,效果甚微。2.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未将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因而没有成体系的课程和教学大纲,多数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存在,内容仍停留在心理、技巧、政策等方面。这与国外丰富多样的创业课程形成鲜明反差。如美国本土1600余所大学为在校生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277个与创业有关的职位,44种相关的学术刊物,还有100个以上的创业中心[3]。

(三)创业教育局限于学校,缺乏实践指导

我国医学院校普遍与附属医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合作密切,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尚未确立。在开展医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与社会医疗生产机构、企业联系不够,使得创业教育少有与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指导,缺乏体验性和操作性。很多医学生在校内充满热情地参加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或校内组织的其他创业技能比赛,由于学校不具备创业基金和创业基地等保障条件,多数学生只是为比赛而比赛,无法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最终致使整个医学生群体对创业活动本身产生怀疑,不利于医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

(四)社会环境的制约

目前,我国医学生创业还未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医学生一提及创业就自然想到开诊所、推销药品等,考虑自己一没钱、二没经验,便草草放弃。创业本身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创业者无一例外会面临政策、人脉、资金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医疗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关系他人生命健康的严肃性行业。一方面,需要创业医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教育、政府政策、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这将对医学生的职业发展甚至创业成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业教育是一个由教学内容、实践指导、配套服务等因素构成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方面完善。

(一)落实政策支持并使在校医学生充分了解

近几年,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更加细化的政策法规,但由于种种原因,落实并不十分到位。作为校方应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或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使医学生充分了解,充分受益。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

在“新医改”背景下,社会公众对健康的概念已不局限于生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扩展到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各方面。基于此,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不局限于防病治病,更需要医学生能够结合大众的医疗需求打开视野、大胆创新。医学院校的教育理念应从过去培养医学专门人才转变为塑造有专业医学背景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明确医学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等综合能力。提高创业教育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注重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浪潮下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依托校园文化,激发医学生创业意识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影响力显著的动态系统,也是大学生发掘自身潜能的重要窗口。因而,营造健康、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对加强医学生创业教育至关重要。医学院校可以举办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创业大赛,培养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设立创业基金,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设立专门机构,向学生提供与创业教育相关的配套服务;深入发掘校友资源中的创业成功典范,邀请他们回母校做相关的创业专业报告,加大宣传力度,使医学生认识创业、了解创业,激发潜能,打开视野和思路,意识到创业对医学生并非遥不可及[4]。

(四)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由于医学院校学生专业性强、团队意识薄弱、创业实践空间狭小,因而医学院校需积极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要打造一支既了解医学行业又具备创业知识、技能的师资团队。其中既包括专业理论教师、创业技能培训师,也包括创业成功人士甚至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企业家,整合各类人力资源,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另一方面,要增设创业教育课程,使用规范化的教材,增加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信息化、综合化、系统化、实践化等原则。明确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包括知识结构、意识、能力、心理品质等。低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基础知识学习;中年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和团队建设培养;高年级学生要在课余实现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的力量将优秀项目进行研发和推广。

(五)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活动,是医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医学院校应重视并组织好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生产实习、专业劳动,以此培养其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学校、社会、企业、机构之间的合作,为医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帮助;通过义诊、社区服务、机构挂职等,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医德修养,并按照社会的现实需要修正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综上所述,医学生创业培养是我国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需要长期磨练。同时,更需要来自国家、社会、学校的多方支持,此举将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医学生的充分就业和职业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郭琪.就业促进视角下的医学生创业教育[J].教育理论研究,2015(7):96-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EB/OL].[2014-08-12].

[3]孟赵,陶庆宇,张楠.医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高等教育,201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