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三化学课程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对比实验教学
1引言
三维动画技术,即3D动画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虚拟信息技术,应用该技术,能够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鉴于该技术具有交互性强、可视化程度高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引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而本文则着重探究了一种三维动画技术平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该教学平台的结构和模块,在此基础上,将其引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组织教学,并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教学的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验证该种教学方式的可靠性和推广价值。
2三维动画技术教学系统概述
2.1教学平台概述
在具体的设计中,该教学系统以三维动画技术为基础,引入程序编译、多媒体框架、信息化组建等部分,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整合其中,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录制、播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而学生亦可通过该教学系统,制作并上传自己的学习作品,实现师生、生生交流。此外,该系统引入了更为便捷的人机对话功能,教师可通过触屏、语音操作,实现播放、录制、共享等功能的运作,为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为便捷化、娱乐化、动态化。
2.2系统模块构成
具体来说,该教学系统包含7个子模块,分别是:录像指令接受模块、三维场景参数设置模块、三维场景参数采集模块、录像存储和发送模块、H.265视频压缩模块、触屏模块、视频播放模块。在上述模块的共同作用下,该教学平台具备丰富的教学功能,例如,视频录制、视频压缩、触屏演示、适时播放、语音设置等。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综合利用上述模块功能,通过导入录制信息、创设录制场景、压缩视频大小、触屏语音操作等,完成课程教学中所需动画视频的制作、播放、共享,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相比于传统的三维动画制作教学平台而言,该系统的智能性、节能性、便捷性更为突出,教学优势十分显著。
3教学实验应用分析
3.1教学对象
选取本校2013级计算机应用专业(3)班和(4)班学生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教学实验的方法展开研究,其中(3)班为对照班(30人),(4)班为实验班(30人),两班学生在年龄、学习能力、学习认知等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3.2教学设计
以专业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为内容,该课程共计48个学时,教学完成后,通过问卷方法、定量统计等形式,对两个班学生的考核成绩、学习认知等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判定教学效果
3.3教学实施模式
3.3.1对照班教学模式
在对照班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开展教学。
3.3.2实验班教学模式
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引入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平台,组织设计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阶段一】探究合作
教师利用教学平台,为学生演示《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之后,根据全班同学的学习能力,将班上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通过教室中的局域网平台,发送到每个小组的学习电脑终端上,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观看,并要求他们根据视频中演示的步骤,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自主尝试利用教学平台,制作并录制计算机系统操作视频。
【阶段二】学习作品展示
当所有小组都完成探究作用,并制作成视频后,教师在个人电脑中建立一个文本文件,要求各小组利用局域网系统,上传作品。当所有作品收集完毕后,教师则应用“教学平台,将各小组的作品整理成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展示视频,应用教室中的多媒体系统,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同时,要求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评委,进行作品点评。
【阶段三】学习成果共享
为使教学效果更为凸显,教师设置当堂测试环节,内容包含理论练习和实训操作两个模块,要求各小组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和操作,完成当堂测试内容,之后,教师将本堂课的所有资源共享至局域网平台上,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总结性学习。
4教学效果与讨论
4.1教学效果
经过48个学时的教学后,教师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指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总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P
4.2教学讨论
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三维动画技术教学平台,该平台由动画录制模块、语音识别模块、播放演示模块等部分构成,具有播放快捷,利用师生互动等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该教学系统的特征,通过3个阶段的引导渐进式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该系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证实,应用该系统开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有着显著的帮助。
此外,在关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度调查中,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的数据差异化明显。其中,表示对课程“十分感兴趣”的实验班学生占比80%,而对照班学生占比仅为30%,而表示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实验班学生占比为5%,对照班学生占比则高达60%。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对于提升学生的考核成绩,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教学平台理应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深造;就业;三维动画基础;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49-1
一、中职动漫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弊端概述
职业学校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专门技术与技能劳动者的教学实体,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其过程是由学生向现代职业人的转变。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改革方面要求更加贴近就业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作为动漫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三维动画基础”就是这样一门需要紧跟社会需要而调整、改革的课程。该门课程内容多,涵盖知识面广,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学习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软件只是单纯讲解一个个命令,对于该命令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却较少提及,对于软件各功能间的联系也相互割裂,很多学生都只会按照书本来进行操作,完成作品或者实例,但是这样做显然会陷入刻板的操作“抄袭”中,一旦离开课本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不能够举一反三,不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操作习惯,更无法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无论是深造或是就业都无法适应未来的需要,这显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因此,就需要在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二、“深造+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诉求
“深造”,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通过多种途径,参加高等院校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实现高水平就业。“就业”,指中等职业学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创业奠基,为学生寻找和推荐工作岗位,使其获得工作机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实践中,在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前提下,在阶段性实施过程中其实很多都是“两条腿走路”,即学生毕业后,一部分直接就业,一部分通过高职类高考等途径,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如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深造,获得更高级别的学历、获得更高等级的技能证书,提高个人就业素养以后再行就业。“深造+就业”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专业课教学上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三、以课程“三维动画基础”开设为例的教学改革分析
(一)注重对专业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
首先应当做好学生入门课程设计。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即对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这是学习三维动画基础时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尽量跳出课本的束缚,同时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首先了解、针对学生的身心状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及计划,即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等。其次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建立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三)加强对多个软件技能的融合性教学
从技术上看,三维动画技术并不是一个独立单纯的软件,而是需要多个软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通过教学案例适当的融入其他相关的知识技术,帮助学生将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实战经验。
(四)通过参加大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正以全新的面貌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参加技能大赛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开展校企合作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
通过课程引进,校企交流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修改教学计划、增补教学内容、加强实训环节提供了依据。突出动手能力的做中学培养方式,有效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自我提高相结合。
四、结语
“三维动画基础”是一门以三维软件为基础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既需要构建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复杂的操作过程和指令的实现,又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作为积累,才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职业能力。因此,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一切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出发,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真正做到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专业自身发展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现代职业人。
参考文献:
[1]红雨,杨枭齐,孙耕.动画之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卢秀安.教与学心理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4]张桂琴.3Dmax课程教学实践的改革问题探讨[J].新一代,2012,(18).
关键词:初三化学;合作学习;教学任务
初三化学教学是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总结阶段,对于学生的升学成绩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合作学习模式在这一阶段的开展,不仅能营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同时还能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下文论述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围绕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应用策略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结合教学任务,科学选择合作题目
虽然经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化学教学所有内容都适用于这一模式。就一些理论认知型的章节来说,如《身边的化学物质》《自然界中的水》等内容,不建议采取合作学习模式;而像《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等内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集中智慧,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去完成相应任务或命题,讲究的是团体围绕某一目标“作战”,而不是单打独斗。作为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根本,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任务设定的合理性,所谓合理,既指要切合初三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要切合初三学生的具体特点。比如,就《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章节内容合作题目的设定来说,传统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形式一般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单位小组,让学生围绕这一题目主题进行探讨即可。这一题目设定虽然没有偏离教学主题,但是恐怕很难调动当代初三学生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其实教师进行一些微小的调整就可以,比如,可以设定竞赛机制,哪一小组有效回答多便可获得相应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对化学教学的兴趣。
二、合理控制过程,保证节点效果和质量
除科学、合理、贴切地设定题目外,在初三化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过程中,还应对过程进行合理控制,多元化呈现模式,丰富化学合作教学。所有的合作学习过程得不到控制的话,是不可能收到任何成效的。以《化学与环境》这一内容来说,如果教师想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控的话,建议应将合作学习过程分为多个管控节点,将最终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分成可有效实现的节点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设定化学与环境关系的展示环节,通过视频资料完成这一过程,让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然后让学生围绕相应的视频内容(可能是环境污染)在小组内自由发表看法。就这一步骤的完成来说,如果不能进行合理控制,局面可能是无序的,不仅有可能打乱教师既定的教学计划,同时还有可能导致课堂无序的情况;但是如果教师能明确限定时间,然后进行过程管理,则可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初三化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来说,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合理组织与引导的作用,进行科学的选题和过程控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积极作用的同时,丰富整个化学教学的内容,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