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

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专生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专生学习计划

第1篇

在相对偏僻的农村初中,家长的不够重视,学生基础薄弱,成绩都不够理想,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就数学学科而言,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得走的同学成绩相当好,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当吃力,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平均成绩相当不好。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得认真研究学困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一、“学困生”特点及成因

1、特征

(1)学习数学缺乏兴趣;(2)学习不努力;(3)参与意识不强

2、”成因

(1)内因:认知准备不足;情感准备欠佳;(2)外因: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基于对学生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特征的分析,结合布鲁姆的学习理论,对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的储因素进行权重比较(认知准备不足和情感准备欠佳占65%,教师教学的质与其它占35%),笔者认为应从教师的教学的质入手促使学生的认知准备不足及情感准备欠佳的变化,逐步累积,达到转化之目的。

1、以建立较好的情感准备为先

(1)培养师生良好情感是转化的突破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中,要采取“忍、寻、导、信、爱。”五字教育法,加深师生感情。“忍”即遇到任何事(尤其是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都要忍不发脾气;“寻”即为师者应千方百计地从学生身上寻找长处,进行表扬;“导”即引导他们加入数学兴趣小组,寻找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信”即教师自始至终地信任他们,鼓励他们;“爱”即以深厚的无私的爱去点燃他们内心的情感之火。

(2)通过适当方式激发学习动机,是转化的切实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驱力 ,是转化的切入点。主要把握好两方面: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另一方面及时反馈,适当竞争。 对学困生的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而且反馈应倾斜,学困生的学习结果出现错误或不足很自然的,教师应着重关注正确的合理的部分,并不吝赞扬话语,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改变自我评估状况。同时,要建立适当竞争,主要是他们与过去的自我相比以及同一水平的学生之间的相比。

2、逐步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困难学生水平的根本出路

(1)注重前补

前补指的是课前补,即在每堂课前就本课新知所需应用的原认知结构中应提取的部分对学困生进行情况摸底分析,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并且进行面批面改,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事实上,对学困生整个学习生活来说,每次补课既可以视为前补又都是后补,通过这种前补,可以提高学困生上新课时注意力和投入程度,由于对他们已经搭了阶梯,扫除了一部分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识难度。从而达到学困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2)注重基本能力训练

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等都较弱。往往要进行分析,专门设计进行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学困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知识系统顺口化等多种有效手段。

(3)新知学习必须着眼于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学困生的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之时,要注意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即防止原有学困生在学习了新知后又造成结构不完善,同时要防止新的学困生的再度产生。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知学习的联系点。新知识和经验、新知和旧知、新知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来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

b:重视感知全面性。人对事物第一次接触总是最敏感的,如果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理解,那么认知结构就不完善了。

c: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无法解决千变万化的习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d:教材要适当处理。 教材是普遍性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也根据自己体会在时间分配,内容增删移动组合上进行加工。如平行四边形教学,教材顺序是有一般平行四边形到特殊的矩形、菱形、正方形,但由于这些图形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可以把各种图形同时给出,对定义、判定性质进行对比教学,并观察一般和特殊转化条件,揭示从属关系,可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整体的有序的认知结构。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转化;兴趣培养;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67-01

一、学习困难的原因

1 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化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都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2 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都没有学习。造成学生的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来处理好初三与高一化学之间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对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缺乏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彻。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二、转困对策

1 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1)学习生活给予“偏爱”。在平时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多找他们谈心,理解他们,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

(2)课堂提问给予“偏爱”。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化学学困生多发问,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在课堂40分钟内多“照顾”学困生。

(3)鼓励表扬给予“偏爱”。对于他们认真的完成一道作业,完成一次劳动任务,某一次作业写得规范,字迹清楚或比前一次有进步时就当众表扬,同时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2 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乐趣。在导入新课时设问、可以采用故事法、联系实际法、悬念法、实验法等引入新课,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完全可以透过想象看本质。把“看起来好玩”,“听起来有趣”的低水平的兴趣转化为探究原因的兴趣、概括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把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兴趣、乐趣,甚至为志趣!

(2)让学生體味成功的乐趣。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剑设不同的问题情景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完整、准确的回答问题时,发表独特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以及准确无误的实验操作时,教师及时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乐趣。当提问卡壳时,教师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直到他解决问题,并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指出他成功之处。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和满足。

(3)循序渐进,注意知识的衔接。重点是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

3 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1)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现代教学观认为: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发展化学,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开展探究性活动。

(2)把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把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给学困生布置作业要做到少而精,最好是“堂堂清”。这对学困生非凡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

(3)充分利用多媒體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的基础学科,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而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具有好奇、勇于探索的个性,乐意接受新事物,容易吸收新知识;多媒體教学课件利用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直观的表现复杂的理论和概念。

4 归因分类、因材施教,加强教法创新

(1)建立学困生档案,强化个體辅导。每个学困生的情形不同,教师除了在教学中注意解决共性问题外,还应针对每个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因分类,建立学困生个體档案,找到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实质问题。此外,利用网络资源对学困生进行辅导。使学困生将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外自主补充学习。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挖掘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美妙的现象来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化学教师应该从培养他们基本操作能力人手。来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化学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异常的现象,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此时,应恰当地引导他们学会查阅资料,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和步骤,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达到学习新知识和完善探究能力的目的。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后进生;配合;快乐

信息技术带来了社会的变化,如今,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人的重要素养之一,不但信息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懂得信息技术的优秀劳动力,而且企业在招聘工作人员时也把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因素来考虑。教学工作多年,岁月如歌,发现曾经的很多后进生学生走上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的工作岗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每个学期都要与各年级的很多班级接触上课,在我与学生们朝朝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每一个集体里都有几个后进生,他们往往多是非智力因素型的学生,性情自卑,行为懒散、精神颓丧、成绩不好,大多很调皮,上课时,他们常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搞恶作剧,常有让课堂不得安宁等;然而,后进生是相对的、变化发展的,学校没有一成不变的后进生。根据我的教育实践和对后进生的观察、交流,我觉得后进生并不是智力上有严重障碍,也不是无法教育的,后进生并不是不想学好,也并不是没有理想或美好愿望,只是他们的自我感觉太差,没有信心,没有干劲,缺少士气。只要我们教师课堂、课后精心行动起来,关注后进生,针对后进生的实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后进生一定会“变身”,从而转化为好学生。下面,我谈谈信息技术课帮助和培养后进生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熟备教材,熟读学生,走近学生

以这个为指导:教材分析――所授班级学生总体和个体分析――教材分析。即,先做好所授课班级的教材分析,分析教学任务、目标;然后了解、分析所授班级的学生情况(尤其是后进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学习动机、状态等),这需要咨询班主任和走到学生们中间去了解等等;最后,再教学设计,分析和确定现实的一般目标和特定目标(后进生定下预期目标),当然,还可以根据情况设计出课外教学辅助活动等。

二、改善师生关系,创设快乐的情境

《纲要》任务中说,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是针对信息意识与情感而言的。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过程较其它学科不太一样,我们多半是在计算机机房上的课,且它具有实际操作性,再说,教师引导授课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其它时间是学生们操作练习,教师不光要在教室中来回指导操作中有困难的学生,还要不时地关注和培养后进生的学习能力,这时的教态给学生一种亲切和蔼,或幽默诙谐,肢体语言运用灵活自如,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何乐而不为呢?!例如,有一学生,她平时逃课成习惯,当我得知她又逃了我的课,我机房边走动时,无意通过窗户发现她躲在学校厕所边,与她四目接触,我立刻面带笑容,双手做拥抱的姿势欢迎她,不时地用哑语召唤她来上课,课后,请了同学转告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的厦门永远为她敞开,这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和自由创作的天地”。现在,回想起这学期的她的信息技术成绩评价里面全“A”时,我不禁为她感到骄傲。

三、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又称“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主要由Slavin 、Johnson・D. & Johnson, R・Sharan等人提出,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先备知识、性别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我将后进生和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

四、打消学生对计算机的畏惧感,鼓励多动手实践

针对后进生的教学目标暂时不能与其它学生一样,信息技术课的上机实践中,还有一类学生要把他们等同于后进生来看待,就是对计算机畏惧感的学生,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对于一般收入的家庭来说,仍然是比较昂贵的设备,而且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线路的连接似乎错综复杂,许多软件的安装、启动与应用的交互十分烦琐,无形中给人一种压力与畏惧感;这时教师不可以用“不要乱碰”,“不要动,坏了赔得起吗”等等语言,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从潜意识上打破信息技术的神秘感,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信息技术。

五、跳一跳,够得着,培养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信息技术课上,声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与交互性、娱乐性、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大大地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每堂课我都特别注意结合教材,常设计一些最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展示一些优秀作品,介绍软件的独特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的欲望和兴趣,课堂发言,只要有后进生举手,我都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增进求知欲。

六、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多样化

(1)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本身就比较受学生们喜爱,而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电脑游戏;所以,各年级参加课外活动的后进生也相当多,这时可以将后进生编分在一个课外班里,在时间和教材上加以特殊训练,在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后,可以允许他们尝试运行一些其它软件或教师事先设好的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练好基本功;随着练习时间增多,他们操作计算机必然比一般学生更熟练,这使他们学习信心更足了,矫正了学习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了良好的作用。

(2)开展校内电子报刊、电子书画展、班级电子版报展示和竞赛等。例如,年级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各班常以小组为单位,用计算机来编排主题班会内容,往往这时的后进生最积极,组织、安排、查询资料等都是他们抢在先,借助多媒体的主题班会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效果更不用说了。

七、配合各学科教师,让后进生也“闪光”

利用课余时间,与各科教师联系,让后进生的闪光点带动他们学习和做人的道理。例如,当学生已经学会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的统计与计算等时,期末考试结束,后进生们就可以发挥长处计算出他们班级和年级中各类分数等。再例,我们思教处也请了后进生为学校黑板报设计刊头;初中高年级的同学们都能积极配合各学科教师完成多媒体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运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效果使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复杂和艰巨的,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信息技术课对转化后进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多加探索,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有利之势,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好;其次,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局限于教材,应充分整合实用性强的知识,做到授人一碗水,自己预先备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前进的精神。我坚信只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认识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中去,后进生的转变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第4篇

学困生现象转化工作初中数学一、前言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品德行为、学习成绩与班上一部分学生相比,暂时有点差距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想负担重、心理自卑、情绪低落、个性压抑、行为退缩,逆反意识强、甚至自暴自弃,对待上课多于应付,成绩相比较差,对班级工作不热心,生活态度低调,在同学们中始终抬不起头来,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乃至造成内向的性格。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即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尤其在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知识遗忘率高,学生听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差,没有老师的督促和监督,学生便不会动手、更不会动脑;学生基础差,连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都经常搞混。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表现

1.对数学不感兴趣,不爱学数学,对数字不敏感

在接受最初的数学教育中,在最大程度上没有让他对数学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平时的考试成绩偏低,让他从心理没有接受数学这门学科,久而久之对数学有了抵触情绪,逐渐就不喜欢数学。有个别孩子从小就对数字不敏感,但这样的孩子是很少的一部分。

2.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是是而非,不加重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就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内涵及外延。例如,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学生就容易弄混淆。又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概念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3.课堂缺少主动性、积极性

学困生在课堂上通常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或是解题没有步骤,敷衍了事;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得过且过。在学习中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对教师的提问避而不答,对于自己不懂之处也不问老师。

4.作业不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抄袭,或不按时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对所学知识不复习,也不去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知道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也不去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在解题中死搬硬套。

5.缺乏竞争意识

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考前不愿认真复习,考试时马虎应付,完全靠考场上“临时发挥”,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好考坏一个样,学习好坏不是我的事。有的甚至交“白卷”。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的目标性,久而久之,在学习上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的具体措施

1.改变对待学困生的态度,激励他们“想学”的愿望

对待学困生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不放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先不要急于去教训学生,从面部表情到语言,动作,行为尽量做到温和,平易近人,逐步使学生愿亲近老师,而后亲近数学,同时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及时表扬鼓励,多从正面施加影响,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有理数的分类时正数用男生表示,那么女生就可以表示负数。在讲“对顶角”时,可出一数学谜语“两牛相斗”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当老师要板书解题过程时可用“见证正确答案的时刻马上到了”等这样的语言可调动他们听课的动力。如讲勾股定理时,要记一些常见的勾股数,我便采取即兴组合把50人代表1~50个数据,那些数据能构成勾股数。就是代表这些数据的人组成了勾股人,例如周×的学号是“12”,我们就叫她“勾股12周”等。给学生的影响很深,同时也激发了兴趣,也参与探讨学习的过程。从而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加强直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边的性质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根木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

(2)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联系学困生熟悉的事物,创造学习环境,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位置变了没有?共走了几米?能用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茳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

3.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狠抓“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学困生的基础差,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公式,定理都不熟悉,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课本有些什么内容,所以在解题的时候,没有工具可用。或知道知识、公式、定理,但是不能直接运用,因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是学好数学的一大障碍。要排除这一障碍,我个人认为,应该在教学时,应当做到“少而精”,即把教学的起点降低,分散教学的重难点,使每一堂课内容少,教学时把速度放慢,对重点部分应当多设计些练习,这些练习应当呈阶梯型上升难度,使学困生在运用中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吃透每一堂课的内容,积少成多,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首先要明白证全等的目的就是为了找角和边相等,所以在给他们的作业就是一次性证全等而且全是证角和边相等的题目。只要他们掌握了这一块,后面的知识就轻松而且简单了。

4.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几乎所有的学困生在学习上都是被动性、机械性的学习,他们的依赖性强,不喜欢动手,更不会动脑,一遇到问题不问同学、老师,而是扔在一边不管。因此,在教学时提倡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的方法,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避免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

第5篇

关键词: 中专绘画教学 绘画兴趣 激发手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中专绘画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是学生今后坚持学习绘画的关键,是促使每一个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绘画课程中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为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的关键环节。笔者以“如何在中专绘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中专绘画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这就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更好地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第一,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网络、幻灯片等的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传播便利等优势,不但可以使得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更加直观、更加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使教师能够更直观、更轻松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觉感受绘画的魅力和吸引力,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和声并茂的效果。在绘画教学中,有些用语言不能清楚传授的东西,而通过多媒体手段则可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感受到绘画魅力,使学生可以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乐趣和兴趣。

第二,教师生动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教师的课堂传授,对于绘画来说就是传授绘画技巧等。但是,想要激发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教师就要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融如一些新元素,例如在课堂上营造艺术氛围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在教室里悬挂名人绘画作品、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具有特色的海报等来营造艺术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使课堂“活”起来也是激发中专学生绘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及和谐的,即师生之间是在彼此尊重和信任的氛围中进行互动。在现代中专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活”起来。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对于好和不好的作品不要轻易做出判断,而要巧妙地进行引导,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将创造力融入绘画之中。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就要从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导者和活动者,启发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艺术想法,克服畏惧心理。对于学生提出的课堂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疑,而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研究,并积极交流,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投入。总之,师生只有积极互动,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和建立师生默契,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此外,在课堂上采用组内合作与组外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合作与竞赛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艺术意见,共同进步。通过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绘画劳动成果来展示自我,同时也为自己所在小组争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些教学活动和手段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多合理应用。

第四,构建鼓励性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绘画教学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给予学生最佳评价。采用鼓励性评价体系是以往绘画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补充。特别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相当一部分都是偏长生,对于每个不同特点的学生来说,单一评价方法会打击其中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所以,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和经验,笔者尝试构建出一套能适应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体系,以评价学生的绘画学习和绘画作品,其结果是可喜的,因为它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将分数的标准的评价变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鼓励性评价。主要措施有:对学生绘画中的态度进行评价,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进行评价,绘画是否有特色、是否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对学生在绘画中表现的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是否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时发挥了每一个成员的参与作用等。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并且要尽量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欣赏和尊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笔者以“如何在中专绘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话题谈的自己的体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希望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高,以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中专绘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白丹.多媒体扩展美术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2.

第6篇

中等专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经过在校一年时间的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之后,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都要参加一定时间的电工实训。实训课教学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而技能的掌握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反复练习来实现的。但是,传统的电工实训教学手段单一、训练项目理论性较强,由于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实训项目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不理解,只能机械地加以练习,所以学生普遍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传统的电工实训项目非常枯燥,电工实训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加之学生本来就对电就敬而远之,不敢轻易动手,因此在练习过程中非常被动,有些学生甚至不肯多练,还有些学生认为今后自己不打算从事电工方面的工作,没有必要掌握电工操作技能,导致电工实训效果非常差。为了改变电工实训这种低效的局面,笔者尝试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合到电工技能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参与电工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提高中专电工学习技能的效率,促进中专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优良学习品质的内涵

新课改倡导“以生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主动计划,主动落实,主动总结;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保持清醒头脑和良好精神状态,劳逸结合,方法得当,实现低耗高效;努力让学生热爱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善于学习,掌握学习规律,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合理调配学习时间,善于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进行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坚持学习,长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不间断,持之以恒,有终身学习意识,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当作一生中最重要事情来做;让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慢慢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受益终身。本文将结合中专电工技能教学的实际,阐述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中专电工技能学习的方法。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电工技能学习品质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有着传统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多媒体能给我们带来形象、直观的感觉,把那些复杂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资源库具有无限的知识,能极大地扩展教学内容;课程网站中信息都是最新的,能给我们提供具有时效性的知识和信息;模拟仿真技术能展现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信息化教学手段支持“做中教,做中学”,这正好能满足电工技能教学的需要,同时,信息化教学还能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因此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总之,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师生、生生交流的网络和新途径,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可见,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电工技能的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技能训练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电工技能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满足学生终身练习技能的需要,信息化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学习电工技能的效率。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了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将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我们广大普通学校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纲要》提出将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中专电工技能教学的具体操作

笔者在长期的中专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发现,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电工技能教学中可以大幅度提高电工技能教学效果,现就怎样把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融入电工技能教学中进行具体阐述:

1.合理采用多媒体进行电工技能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工实训中用到的电路原理图都是由一些器件符号和线路组成,其原理非常抽象,而中专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也容易掌握。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难的内容通俗化。例如:在引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时,首先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在生产实践中用到电机正反转控制的多个镜头,如铣床的主轴正反旋转,工作台的往返运动,起重机吊钩的上升与下降,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等等,让学生认识到正反转控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很常见,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项目。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的热情,降低中专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困生

在新课改中,高中英语的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含量和难度加大,让很多学生不能够适应新的改变,从而在英语的学习上出现学习困扰的现象。作为一线的外语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因素,一是来自于本身的英语学习兴趣不强,目标不明确,二是同时受到家庭、社会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所致。

1.内部因素。①学习目标不明确。传统英语教学中英语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取高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的英语学习,应该更加偏向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这一目标引领下进行英语教学。但是,教学中很少有英语教师对教学的目标给予阐述,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明确,除了传统的应试目标,不知道对于自己的日后发展具有何种用处。②缺乏学习兴趣。大部分学困生对于英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兴趣低下,或者兴趣只是表面,对于课程中生动有趣的图示和故事情节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对于自己真正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感兴趣。③缺乏坚定的意志品质。意志是我们为达到某种目的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几个方面。英语学困生则表现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力缺乏的现象,这种状态使得学困生自我积极主动性较差,过分依赖于外界的监督,自我自学意识不强,独立性不强。

2.外部因素。①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一些对于教育的负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处于青少年期的高中生思想意识动摇,失去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不佳。②学校方面的原因。不同学校在初中阶段使用教材不统一,而到了高中开始使用新的教材,这种初中和高中英语课本衔接不一致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之一。加上有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只知道一味追求升学率,课堂上只关注到平时英语优秀的学生,而忽视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③家庭方面的原因。考试分数可以衡量学生的逻辑智能的发育情况,并不能代表学生整体的综合表现,但是目前很多家庭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分数,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表现,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一些家长脾气暴躁,易冲动,加之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英语学习成绩的持续下降。

二、应对策略分析

1.转化“社会致困型”学困生的主要策略:①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②协同班主任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分析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活动的利弊,讨论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娱乐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如何努力做到趋利避害。

2.转化“家庭致困型”学困生的主要策略:①经常与家长沟通,优化学习环境,与家长一起制定适当目标和作出符合实际的期望,并定期检查、评价。②关注他们家庭的困难,给予关心和适当的帮助,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

3.转化“学校致困型”学困生的主要策略:①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使其发现自身优点,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③在授课内容、速度和作业布置等方面顾及“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使他们对英语学习达到“自我满意”状态;④加强课内外与“学困生”的交流沟通,经常给予他们辅导和帮助;⑤提高讲课艺术,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让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形象、有趣;⑥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渗透应用意识,努力实现英语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4.转化“自身致困型”学困生的主要策略:①加强英语应用教育,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加强英语美育,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加强意志品质教育,鼓励“学困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④经常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践中的思考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在学习策略上,要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压力并强化学习驱动力。学困生的“闪光点”是多方面的,也是微弱的,我们一定要细心捕捉,一经发现,就应该及时表示赞赏,引导学困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爱护处于“弱势”的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虽然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影响还存在着,但我们不能为了应试而教育。布卢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因此,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心理上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学法指导,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及时补救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漏洞。通过上述努力,笔者相信学困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参考文献

[1]陈业沛.关于后进生学习英语的不良心理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导刊,2003,(6).

第8篇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或“学业不良”。现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基础薄弱的学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种两极分化现象,有些七年级的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未完全掌握,很多学生学英语不到一年时间就成绩跟不上,成为学习英语困难的学生,这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而它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1.教材方面 

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 

宿迁市初中使用的《牛津初中英语》是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整体设计,小学要完成牛津英语3a至6b英语教学,初中完成7a至9b的教学,而很多地区小学未开设英语课或未完成英语的小学阶段教学任务,这样,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这给初中的英语老师,尤其是初一英语老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现象:初一许多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兴致很高,但由于教材容量太大,一个月之后便没了兴趣。 

初中英语课堂有时要向学生呈现四五十个生词,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要求提高了,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宿迁市为例,初一要完成宿迁市自编《starter》,还要完成7a、7b一至三单元的学习,《starter》是收集小学三年所学知识要求初一学生在短短的两个月掌握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心理需求,假如一个人在行动之前已断定自己成功地可能性很小,他就很难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对活动缺乏兴趣因而效率也就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减退,学习动机即是引起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凡是成功的学习,都是可以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可以说,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有力得多。 

2.学生方面 

凭兴趣出发,缺乏信心,没有毅力,不能面对挫折 

从初一开始,他们只对课堂上有趣的内容和方法感兴趣,而对发音要领的操练,单词短语的记忆和抄写,以及基本句型的模仿应用感到索然无味,于是不专心听讲,他们即使在课堂上记住了些语言知识,由于不及时的复习巩固而遗忘。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发现有那么多的单词没记住,数百条的短语没有掌握,语法知识又一片空白,于是他们就害怕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多数学习困难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马虎,有的只能完成简单的抄写,而对于针对性的练习他们就无能为力,力求应付,作业抄袭现象屡屡发生,治病不治根,养成投机取巧的惰性,成绩必然下降。

3.教师方面 

少数英语教师缺乏英语教学理论,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口语基础较差,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缺乏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能力。一些教师教学水平欠缺,他们无视学生的差异,不顾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无论什么类型的课,一律“以讲代读”、“以讲代用”。学法片面,由于教师不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道一味做题、死啃语法。 

二、如何做好英语学习困难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 

1.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做到: 

2.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向学习方法要效率。 

4.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负责,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学英语的艰辛和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决不能畏难不前,中途荒废,同时,要有勇气克服学英语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胜不骄,败不馁”,只要有信心和毅力,是一定能学好英语的。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高效展开教学双向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一旦他们和老师有对立情绪,往往对老师所教学科也厌倦。因此,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教师要改进对英语学习评价的对策 

由于人的先天遗传不同,所受的教育影响和所处的环境不

同,不同的人在素质发展特点上、水平上和潜在可能性上都有差异,我们应该承认这个差异。所以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不可能整齐划一,肯定有好、中差之分,这就要求教师改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策略,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即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改变以往的最后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差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中等生”即看到自己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优秀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让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当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认真解决学生中形成的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学困生”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使“学困生”情绪稳定、提高成绩,是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现就“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如何做好他们的转化作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学困生”自身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自身原因是“学困生”形成的主因,主要有: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只碍于家长的要求,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动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应付老师,没有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

2、意志不坚定。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而这些“学困生”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

3、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学困生”因没有做好课前预习,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方法,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这样长期会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4、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学生的鄙视,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形成对老师缺乏信任,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在学习上形成枯燥、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缺乏自信心。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基础较差。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老师综合素质赶不上形势需要,再加上小学毕业后不管成绩好坏全部直接步入初中,以及初中管理和小学管理及教学上的差异,致使一部分原本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未处理好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衔接,造成学习困难。

2、教材原因。大多数农村小学只重视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升入初中后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加大,学习负担加重,作业量增多等因素影响,他们只重于流程,对新学的知识没有巩固,没有弄懂,随着量的积累学习越来越费劲。

3、家庭原因。当代农村子女较少,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骄横的不良习惯;心理脆弱,对老师平时的批评记在心上。因此,随着问题的积累,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沦为“学困生”。

4、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尤其是读完中专、大学后,就业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织,“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5、教师原因。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矫正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教师中,大多数教师没有达到应有的素质标准,在教法上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只注重班级优秀生,而忽略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致使他们产生心理偏差。

三、转化策略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转化“学困生”是初中教育的当务之急。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对症下药,消除他们的思想和心理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自觉性。教师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对学生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形成合力,营造出和谐的管理氛围,让“学困生”感到在班级这个群体中,自己也是主人,在社会、在家庭有立足之地,引导他们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做到辨证施治,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体现出学校的品格意志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

1、辨证的看待学生困生,进而使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心和学的自信心。从前面的论述关于学困生的特征看出,学困生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他们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外币在上的闪光点是很多的,他们爱好广泛,有的还有一技之长,他们有关心集体、爱劳动、爱帮助人的良好品质,他们精力充沛、生活知识多,有些还善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为此,任课老题要善于把握这些闪光点,对学困生多加褒扬,多加赏识。对于一名学习较差而具有闪光点的学生来说,任课老师若采取赏识行的语言加以引导和激励,如:你在音乐(或美术或体育或动手能力)方面能有过之外,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样,当学生自尊得以维持,能力得以肯定,就极有可能在学习上找回自信,奋力拼搏,迎头赶上。

2、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对学习缺乏兴趣是导致中学学困生众多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学习,其记忆力会大增,想象力丰富,洞察力敏锐,表现出极具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困生,原因,研究,对策

从当下来看,我国的教育制度正向着教学大纲要求的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综合的培养,而目前在多数院校仍然存在许多学困生。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其带来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解决好学困生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对英语缺乏兴趣,不能当做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好,可以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意识十分的薄弱,我们通过调查表明,英语学困生对英语学习普遍丧失基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经常遇到各种学习问题会导致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日益下降,学生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得当

基于应试教育对现代教学的影响,在高中英语的教学方面存在以下多种问题:

(1)我们的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一味的去讲解知识,而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对英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没有估计到学生水平的不同产生效果的差异,不结合实际的进行统一保准的划分,出现学困生是必然的,生硬的拔高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是严重的负担,是非常不科学的教学理念。

(2)多年来,许多教室讲解英语知识甚至可以说是轻质的灌输,重视讲解而缺少练习,导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丧失主动思考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入学习误区,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矫正,导致学困生的大量出现。

(3)对升学率的盲目追捧,导致个别教师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这种不当的教学做法,让学困生感受到被课堂和教室所抛弃,变得自由散漫,导致自我放弃,从心理上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英语课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学科,学习方法欠妥当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学困生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没有做到课前的良好预习。在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要设计很多的短语、单词和句型,这样大量的任务如果事前不预习很难在课上当堂当堂记熟。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积极的准备,要做出重点和难点的划分,要教会学生有效的预习,而不是靠教师强制布置的课下作业来进行学习,以改掉学生听课时没有针对性,无法划分重点难点,甚至是出现"跟不上"的局面。2、课堂效果不理想。根据调查显示,有多数的同学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因而对重点知识理解不透彻。英语课上需要大量的练习,一旦练习的时间延长,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和厌学情绪。另外,课堂上的气氛等等也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有一部分学生,无心课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厌学的习惯,这对于需要大量积累的英语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3、课后复习不及时。可以说课堂的学习要想巩固好效果,要得益于课下复习的努力,所以说,在新知识学习完毕之后,要及时的进行当天课业的复习 转贴于

二、应对英语"学困生"局面的对策

(一)用鼓励的办法替代批评

成绩再差的学生也需要被他人肯定,这种肯定的作用的非常巨大的,许多成绩较差的同学虽然对教师的评级阿满不在乎,而实际上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加的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说,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还要为成绩差的同学找寻学习困难的根源,对症下药。

(二)发挥榜样作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学习意志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具有坚强的学习意志对其个人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要有计划的运用榜样的力量来切实的给学生做好示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力,鼓励学生要勇敢的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对学习更加的勤奋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要积极的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去探索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作为英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的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及声音的高低变化,必要的时候运用停顿的方法来提醒学生,加强学生对老师讲解内容的关心度,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在教室的关注之下,从而对自己的思维自觉的进行控制。发挥榜样的作用,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进取心和学习责任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注重学习的反馈,进行有效的练习

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的反馈,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在课程的设计时,要注意难易结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难度调节,要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知识,要兼顾成绩优秀和相对较差的学生的整体因素,最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面对当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经济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英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微小的努力也许可以成就学生美好的明天。消除学困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成因 激发 学困生 兴趣

“指有长短”,何况一个班上的学生。学生由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存在差异,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都有成功的欲望,但为什么有些学生成为优生,有些却成了“学困生”?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归纳如下:

一、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1.由于学科科目增加使部分学生掉队。小学生满怀信心步入中学,带着梦想和报负,但由于中学比小学新增加了许多学科,并且课程的难度也有所增加,以至于原来小学中成绩优秀者也逐步地掉队,使他们的锐气受挫,失去了信心,挤入了“学困生”的行列。

2.环境不适应而导致。(1)对新的生活不适应。在小学时学生吃住在家,有父母的关怀照顾,衣食无忧,而步入中学部分学生要住在学校,一个方面他们想念父母(部分同学从小没有离开父母半步),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另一个方面在饮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在家中吃小灶,而现在不但吃大锅饭而且饭菜质量较差,生活要自给,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导致成绩下降。(2)对新的任课教师不适应。由于初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小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同,也会使部分同学不适应,听不懂,再加上对新任课教师不了解、惧怕等,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3)对新同学不熟悉。一方面由于各个小学的同学升入初中又要按名次重新分班,在新的班集体中又要认识新同学,比较内向的同学在交际环境中产生了障碍,也是造成成绩下降的原因。另一个方面,小学班中人数较少,而初中班中人数较多,原来部分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也会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效应,影响到学习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由于学习上形成陋习而导致。部分学生从小学就养成了一种懒惰、不爱学习的习惯,升入初中后我行我素,再加上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不够重视,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认为他在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不指导不过问,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

二、从多方面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转变学习观念

1.设立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如果有了一段出神入化的导入,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气压强前,先设问:把纸盖在装满水的杯子上倒过来水是否会流出来?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证明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进而引导学生分析水不会流出来的原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讲授新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因材施教,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会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设计练习、提出问题也是一样的,特别是在课堂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说要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去问“学困生”,来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3.伟人轶事,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讲述爱因斯坦制小板凳的故事和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说明伟大的物理学家并不是天生就聪明过人的,他们的成功来源于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的学习,告诉学生人的天资是差不多的,更主要的是来自后天的努力,每个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4.利用外因,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滑动变阻器》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能够明确制造原理及其结构,将电流从不可视变为可视,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5.讲述科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给学困生讲述科技发展成果,激励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生化武器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科技与军事等,以诸多方面的知识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6.通过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光的折射现象,通过三棱镜折射,将白光分解为七彩光。观察到奇异的现象后,他们也会产生好奇心,去追根究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7.知识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判定物质的质地;在讲到电学部分时,让他们了解用电器上铭牌的含意以及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英语 学困生 素质教育

一、利用电影教学弥补做的经验的不足

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首先给学困生丰富的具体经验。学生只记忆一些普遍法则和概念,没有具体经验作支撑是不行的。对于语言、符号的学习要从做的经验和观察的经验出发,对于做的经验,我们很难实施。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引用图片、电影片段、动画、视听材料等,从这些观察的经验出发,逐步过渡到抽象语言的学习。

作为海量信息的携带者,电影作为英语自主学习的最佳素材是毋庸置疑的。电影学习的核心功能在于能够把电影情境与对白文本紧密结合起来,把声音、影像、文字结合在一起,使学习者视觉、听觉、感觉方面都得到满足。电影不仅可提供丰富的语言词汇,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外的文化,了解国外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情境体验,同时也可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高中学业非常紧张,学生始终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每周拿出一节英语课的时间来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电影片段,不但可以缓解学困生的紧张情绪,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的一些跟电影情节相关的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问题,通过讨论交流之后,小组每个成员都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部分用英语发表看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困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困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协作学习的能力。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故事讲述了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克里斯·加德纳(威尔·史密斯)历经生活的艰辛,凭借过人的智慧与勤恳的努力,最终迎来幸福生活的故事,这是一部十分励志的影片。电影中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还有大量经典的台词,“Martin Frohm: What would you say if man walked in here with no shirt, and I hired him? What would you say? 马丁:如果我雇佣了一个没有穿着衬衫走进来的人,你会怎么说? Chris Gardner: He must have had on some really nice pants. 克里斯·加德纳:他一定穿了一条很棒的裤子。”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也给我们发自内心的深省,本片主要从主人公Chris 那种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和在生活中的努力拼搏的精神唤起学习者的共鸣,丰富学习者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分层次教学

每个学困生的成长环境、自身素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正视学困生的差异性的存在,避免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施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掘不同层次的学困生的潜能,关注不同层次的学困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建立点对点的指导,层与层之间互助学习的立体教学模式。

因此,课堂教学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应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程度做参考,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异步分层,做到教学“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同时学生全员参加,各得其所。

三、引导学困生正确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当今世界,网络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资源的利用更是被广泛认同,但由于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本人认为,作为我们中职英语教师来讲,要正确引导学困生合理科学地运用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以满足学困生对英语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一)教师应为学困生提供一些好的网络资源

网络课堂、网络学校、在线学习等形式的学习方式更是对英语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学困生创造了节奏轻松、气氛愉悦、有参与感、易于理解、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困生学英语的学习热情。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好的网络资源,是很多学困生在网络学习中的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教师要为学困生提供一些权威的、好的学习网站或网页,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有效的学习资源。

(二)加强学困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困生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困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困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困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困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困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结论

总之,如果单纯的、一味的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并一定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与结果,只有从中职英语学困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这样的结合方式也能更容易让英语学困生接受,也更能发挥各自优点的同时也能把两者相结合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宁、李玉梅,信息技术让学生们爱上“枯燥”的英语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第13篇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游戏辅助法

任何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成绩,掌握知识情况总是不一样,“学困生”是每一所学校里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在“学困生”中,绝大多数都是既是成绩差,又是行为习惯差,作为一个教师又不可能不面对,如何面对是每个老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我近30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得出: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在此我作简略分析,供同行参考。

1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自身因素

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因而相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常常是三年级的学生就连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

学法不当,缺乏信心。特别是低年级学困生还不懂得如何学习,上课总是静不下心来,下课一走了之,久而久之,学习无信心,惰性越来越强。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学困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喜欢找借口不学习。

学习遇难而退。往往表现在学习上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

1.2 教师因素

师生情感不融洽。由于课堂守纪较差和受考试竞争等影响,学困生一般来说不受老师们的欢迎,认为拖了班级后腿,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成绩,导致教师冷淡学困生,甚至有时会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学困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样师生的距离一拉一远,关系不融洽,学困生就越来越困,甚至会导致辍学。

1.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不到位。一方面,部分学困生父母整天迷于赌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放任自由,认为自己孩子成绩差,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父母离异和父母双方外出打工,使部分学生缺乏关爱,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越学越困。

2 解决的办法途径

由于上述诸方面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我在教学和工作中是作如下处理的:

2.1 融洽师生感情,是提升学困生的前提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2.2 善待学困生,消除学困生自卑感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热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2.3 解除学习压力是学困生起死回生的欲望

第14篇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源复杂,差异悬殊。二是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使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三是学法不当,缺乏信心。有的学困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四是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学困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五是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学困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便使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六是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学困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学困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七是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其实哪里听得进去,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作业拖拉。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二、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困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学困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学困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学困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学困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学困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三、教育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困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学困生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3、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学困生自卑感。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第15篇

关键词:郊区学生、学困生、成因 、转化

由于郊区学校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优秀学生流向城区教学资源相对优良的学校,在郊区就读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农村留守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这部分学生大多就是“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平时怠于学习,学习成绩落后于一般同学不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他们的形成既不是先天造成的,也不是后天某一因素造成的。学困生目前已成为普通农村初中学校的主流,其中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在各门学科中最大。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便成为我们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如何转化他们?必须了解他们的成因,才能有的放矢,找出对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肤浅的分析并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学习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学习数学的困难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的教师和社会的不良文化等原因。

(一)家庭原因

1、在农村初中生家长大部分学历较低,管理子女状况只关有无作业,不要说检查作业,也谈不上辅导子女。

2、有的家长对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平时放任自流,到时怨天尤人。

3、有的家长娇宠,不从实际出发,期望期过高。

4、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宁可玩扑克、麻将,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单不在手,家长会也不参加。

5、有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论,反正是打工才挣钱。

6、留守儿童造成隔代教育,无人关心学习。

(二)社会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黑色网吧和电子游戏室厅的诱惑,使孩子迷恋其中不能自拔。

2、“拜金主义”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

3、部分社会青年教唆,学校周边不良环境,后进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自身原因

由于家庭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生性懒惰、好玩,学习更得不到巩固,成绩明显下降。

1、无动力:学习无兴趣或兴趣的持久性差,学习动机不强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向上学习的动力。

2、无压力:无学习目标,为家长学,为教师学。

3、无监督:学生自制力太差,缺乏吃苦精神,对非学习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

4、无毅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不懂的问题,不会认真钻研或请教,马虎应付,遇事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四)教师的原因

1、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2、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

4、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5、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学校办学思想出现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及教学手段简单、落后,也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无兴趣;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学习、品德上与老师对着干;或由于以上若干原因引起学习上的欠帐,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补救,帐越欠越多,产生恶性循环,考试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严重挫伤学生自尊心,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成为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

二、数学学习困难生的转化: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山区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更新教育观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尽管升学客观存在,尽管升学必然导致“淘汰”,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决不是“淘汰”。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那么怎样优先面向学困生呢?对学困生从进校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也是学困生;课堂提问、演示和实验主要找学困生;作业检查、指导和批改学困生优先;教室座位安排满足学困生。

(二)加强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中,要采取“忍、寻、导、信、爱。”五字教育法,加深师生感情。“忍” 即遇到任何事(尤其是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都要忍不发脾气;“寻”即为师者应千方百计地从学生身上寻找长处,进行表扬;“导”即引导他们加入数学兴趣小组, 寻找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信”即教师自始至终地信任他们,鼓励他们;“爱”即以深厚的无私的爱去点燃他们内心的情感之火。 正如古人所云“感人心者, 先乎情”。只有数学教师让学困生真正感到春风拂面,从而为情所感,自觉或不自觉的加大投入,转变态度。

(三)通过适当方式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驱力 ,是转化的切入点。

1、好奇心。初中学生一般好奇心均较强,而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常因过去挫折而无所为或一瞬即逝,这时需要从外部激发,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魅力,让他们体验数学世界的奇妙性,激发其好奇心。

2、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这会创造出奇迹。”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通过启发、诱导、点拨、观察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探索和挖掘知识的活动中去,变枯燥的学习内容为具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趣,产生乐趣,逐步形成志趣。比如在教学中,通过打桌球的技巧讲轴对称;通过春游拍照片讲黄金分割;通过解三角形求方位瞄准射击目标讲当好一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通过计算仰角求建筑物的高度,做一名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他们今后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帮助他们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及产生学数学的乐趣。

3、及时反馈,适当竞争。 对学困生的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而且反馈应倾斜,学困生的学习结果出现错误或不足很自然的,教师应着重关注正确的合理的部分,并不吝赞扬话语,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自我欣赏,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改变自我评估状况。同时,要建立适当竞争,主要是他们与过去的自我相比以及同一水平的学生之间的相比。

(四)、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重视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具体策略:

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而且还给予学习与德育考核方面的加分,并发“表扬信”给家长,要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

2、每次测验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要把后进生分组进行谈话鼓励,帮助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3、制定帮教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

4、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把学困生转化对象分成几个小组,每天根据当天学习内容设计过关检测题,利用课余时间交换题目抽测竞赛,并把小测的成绩计如平时考查成绩,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有第二次补测的机会。对取得好分数同学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及大力表扬,促进他们重视每天的知识过关。

(五)多用激励性语言,实施成功教育

学困生由于学习上屡遭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学习不好,思想压抑,导致思维不够灵活,他们比其他同学更需要老师的激励。当学困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要全盘否定,而应挖出正确的一面进行肯定。激励并启发他们去修正错误,当学困生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表示赞许,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当学困生灰心失意时,教师要及时对他们从思想上进行疏导,激励他们重树信心,勇敢面对困难,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欲望。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激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的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达到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如果说,教师对优等生的教育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对后进生的教育则是雪中送炭。事实证明,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决大部分数学学习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