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市管理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城市管理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管理实习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城市管理实习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37-02

药事管理学是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是根据药事管理学科体系的知识点和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符合学科体系下知识认知的规律,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笔者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引入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课程教学设计中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即“工作过程”和“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是指在不同职业和同一职业的不同时段的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结构相对固定”是指思维的工作过程是固定的,即资讯一决策一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价。工作过程是技能、知识和态度整合的载体,强调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学会与人共处。高职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强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高职教育的需要设计工作过程,实现职业目标和教育目标的融合。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的主题学习单元,是同一范畴的3个以上课程单元。以职业资格为基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之间呈现出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习逐渐熟能生巧,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获得完整的思维过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类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并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能力目标,教师可对药事管理学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步,进行药事管理人才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确定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第二步,根据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即课程体系构建。第四步,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细化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第五步,根据分解出的学习任务实施课程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了9个学习情境(见表1),既遵循了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又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按照比较学习的原则,对药品、人员、生产、经营等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同一个范畴的9个工作过程构成的课程单元——学习情境的学习中,通过重复步骤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方法,又在不同药事管理内容的比较中,提升自己的药事管理和监督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依据典型工作过程,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6个步骤,以小组(3~5人)为单位进行。以下以情境4“特殊药品的管理”为例分析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严谨求实的良好职业素养。

其次,实施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学生参与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知识要点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教师是工作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资讯。教师通过典型案例提出工作任务。观看盐酸曲马多在批发市场和药店可随意购买的视频,提出工作任务,即特殊药品的管理。第二,决策。分小组查阅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计划。小组讨论,确定药事管理的具体内容、环节,分析典型案例。第四,实施。各小组按照讨论结果,分别从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相关企业(批发店、药店),药品使用单位(医院),新闻媒体等不同角色按照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对特殊药品盐酸曲马多进行管理。各小组派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汇报各自的管理依据、办法。第五,检查。教师组织学生就本次任务的实施情况及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最后教师给出结论,总结知识点。第六,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归纳,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方法

各学习情境的教学中均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学习情境中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原理,而且提高了项目计划、实施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即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师生点评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强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课堂反思。

第2篇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预算

1.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环节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国网公司提高了对企业经营利润、盈利能力的考核要求。同时,内外部审计内容逐步扩大、审计方式逐渐改进,公司日常运营成本管控面临的压力日渐增大,同时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

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标标段划分过细,给公司各专业管理工作均带来不利影响。

1.1招投标专业管理

标段划分过细,加大各批次设计、施工、监理招标工作量,潜在服务商投标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在增加人力、物力成本的同时,无法有效保证招标、投标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招投标管理水平。

1.2合同管理

标段划分过细,导致需签订、审核的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大幅增加,在人力、物力成本增加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合同签订规范性、及时性等问题,对公司合同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1.3工程建设管理

标段划分过细,存在肢解工程的嫌疑,加大了漏招、流标的概率,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公司规范开工综合指标水平;

1.4工程项目预算执行

标段划分过细,将会导致需求提报次数、招投标工作量、合同签订次数、合同入票付款次数等环节大幅增加,严重影响工程项目预算执行完成率指标。

1.5工程分包管理

总包招标标段划分过细,导致工程分包选择工作量增加,并可能导致个别单项工程分包比例过大,给公司依法治企带来经营隐患。

因此,亟需针对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开展精益化管理。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精益化管理目的是优化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流程,减少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提高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工作效率,缩短招投标工作时间。精益化管理是提升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过程中资源分配的有效方法,是减少工程项目预算执行完成率指标影响的重要途径。

2.工作思路与目标

2.1工作思路

通过深入梳理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的需求提报、招投标、经法系统等各环节,进一步改进了业务流程,确保实现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业务流程的优化,全面提高输变电工程资源的统筹调控能力。

2.2工作目标

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精益化管理旨在提高工作效率,杜绝资源浪费,有效优化招标精益化流程,减少日常招投标成本,从而提升指标执行效率,满足建设需求合理化、使用合规化,为优化输变电工程流程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对输变电功能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的详细分析及调研整理,确定以下工作目标:

(1)有效合并同类合同,减少ERP与经法系统间合同流转、合同审批次数,提高业务工作效率。在合同签订环节,对于一个输变电工程,签订施工或监理合同时,当供应商相同时,仅生成一个经法合同编号。

(2)上述方案对输变电工程施工监理招标相关的系统是否存在影响,或者业务规范上是否存在与此需求方案冲突的地方,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从而把控项目实施风险。

3.工作方案-采购订单“合并创建”

3.1总体说明

(1)提报招标申请:与原流程保持一致。

(2)合并创建采购订单:创建采购订单时,将同类的采购申请添加到采购订单的行项目中,从而实现了采购订单的合并。而后将该采购订单号传输至经法系统,进行合同的挂接和流转。经法系统流转完成后,根据各单体工程下服务的不同进度,分别进行服务确认及后续付款等流程。

3.2具体操作

3.2.1合同签订环节

创建采购订单时,将同类的采购申请添加到采购订单的行项目中,从而实现了采购订单的合并。

(1)系统采购订单创建现状如图3-1所示:

图3-1

如图所示,目前系统中,一个服务类的采购订单,仅包含一个行项目,没有进行同类型的合并统一管理。

(2)优化改善后,创建订单方案

对当前系统进行配置优化、增强功能的变更后,根据需求提报阶段产生的同类采购申请,在系统内合并创建采购订单。通过相应的系统操作,实现了订单及合同信息的统一管理,大大减少了采购订单数量,简化了采购订单的审批流程,从而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采购订单及服务合同的管理效率。

3.2.2服务确认环节

在服务确认环节,系统针对合同签订环节产生的合并采购订单,对每一个行项目分别确认,实现按照行项目为单元的分别付款。如图3-2:

图3-2

险分析

4.1优点:

(1)实现了服务申请的统一招标。

(2)保持了经法系统合同号与采购订单号一对一的关系,对经法系统业务流转没有影响。

(3)该方案可顺利迁移至ERP集中部署系统。

4.2缺点:

第3篇

关键词:施工承包企业 投标 精细化管理 因果分析法 PDCA循环

1、招投标工作概述

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招投标包含了招标和投标两个方面。招标是指招标者刊登广告或有选择地邀请潜在投标人,并售给招标文件,或附上图纸和样品;投标者按要求递交投标文件;然后在公证人的主持下当众开标、评标,以全面符合条件者为中标人;最后双方签订承包或交易合同。投标是与招标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或投标人满足招标人最低资质要求而主动申请,按照招标的要求和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递交申请文件(投标文件),争取中标的行为。

2、投标文件的编制流程

工程投标书通常分在技术标、商务标和资格证明文件三部分。因此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也通常按以上三个方面来组织进行。

技术标:主要是以施工组织设计体现,即所投标的主要技术参数、规范。评标时,技术标一般占10~30%。商务标:主要是预算报价部分,即结合自身和外界条件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进行报价,商务标一般占70~90%。资格证明文件是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的相关材料用以证明企业在资质、人员、机械、财务、业绩等方面所达到的等级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通常把资格证明文件称作商务标,而把上述的商务标称作报价文件。

3、几种管理学的方法

3.1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认为,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Man)、材料(Material)、设备(Machine)、工艺(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统称为4M1E。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从以上五个方面去寻求改进,以消除产品质量缺陷,提高产品质量。投标工作的产品是不容出错的,因此必须采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方法,预先从4M1E的各个方面去控制标书的编制过程。

⑴人的因素:包括任何与投标工作相关的人员。

⑵材料的因素:包括与标书编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一切材料。

⑶设备的因素: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装订机等制作标书必需的设备。

⑷工艺的因素:主要包括工序和工艺两方面。

⑸环境的因素:显然,工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和工作效率,从而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因果分析法中常用的工具是鱼刺图。应用这种工具,我们可以从质量目标出发回溯,从“4M1E”的各方面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对采取措施这些因素进行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目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当发现最终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循着鱼刺图提供的脉络去寻找原因,从而找到改善的途径。关于因果分析法和鱼刺图,一般管理学类书籍上有详细的介绍,本文仅举一例加以说明。

某项目投标过程中,管理人员发现标书的页码有错乱且模糊不清,于是采用因果分析法从“4M1E”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原因,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①人:负责编排页码的人因连续加班,过度疲劳导致工作状态不佳;

②材料:打印标书所用的纸张质量不达标,受潮后容易洇墨,造成字迹模糊;

③设备:所使用的手工打码机的部分字码磨损严重;

④工艺:手工打码机需要中途加墨,效率低且极易出错,不及打印机稳定高效;

⑤环境:操作空间狭小,工作人员直接相互影响,难以持久高效地进行工作,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以上分析,管理者决定采取人员换班工作、换用高质量的干燥的纸张、采用打印机编排页码、改善和扩大工作空间等措施,最终显著地改善了标书的页码编排的质量。

3.2 PDCA循环与TQM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最早系统地提出,因而也叫戴明环,其含义为:

P―计划(Plan)

D―执行(Do)

C―检查(Check)

A―改进(Action或Advance)

PDCA循环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路线。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也叫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其含义是全面的、全过程的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PDCA循环即是TQM过程中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程序。

在上述因果分析法案例中,管理者从“4M1E”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加以执行,这个过程事实上就是PDCA循环中的计划(Plan)和执行(Do)两个环节。在质量计划执行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效果加以检查(Check)和评价,进一步寻找仍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上述的标书页码模糊错乱的问题,在经过一个PDCA循环过程之后,通常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改进效果。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多次的PDCA循环改进才能最终解决一个质量问题。事实上,PDCA循环的过程是伴随着质量管理全过程始终存在的――这也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所在。

3.3六西格玛(6σ)管理

一份标书从制作到提交全过程要经过十余个环节,其间可能出错的细节不下百个,而投标工作不像制造业一样容许一定比例的次品出现,合格的标书必须要求零出错。6σ管理事实上是为全面质量管理设定了一个关于质量缺陷的标准――这个标准是近乎完美的!σ是统计学上的一个参数,代表正态分布状态下样本的标准差。6σ代表着的含义是99.99966%的正确率,也就是一百万件产品中只有3.4件次品――这代表着对完美的追求。

实施6σ管理,首先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σ。其基本流程为: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界定: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及其进度――先界定整个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的点,如文字输入、表格绘制、页码编排、打印输出、签字盖章等等,并对这些环节进行细化,直至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加以衡量,并制定改进的目标;

测量: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的系统与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用量化的数据对标书质量加以评估。

分析: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质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

改进:运用项目管理和其他管理工具,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

控制: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以期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功效。

4、质量管理计划的执行

在施工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投标工作必须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这需要实现对传统管理观念和方法的彻底变革才能实现。现代管理学中有很多可供借鉴的方法、理念和工具,可以应用到投标工作的管理中来。借助这些科学的管理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同时要认识到,执行力是计划实施的关键所在。实现投标工作精细化管理,需要抱着“知行合一”的态度,严谨地贯彻既定的管理方案,在管理实践中持续改进,不断把投标工作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