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应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而设立的年轻专业,是对已有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的加强和完善。其培养目标定位为“能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它突出的是“应用性”“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说是其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那么,要想实现这个要求,必须在教学实践环节上下功夫,科学、合理的安排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环节,探索构建系统、科学的教学实践模式,力争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化为实践能力,培养出水平高、业务强、适应国外汉语教学的优秀汉语教师。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才的培养尚处于一个起步和探索的阶段,尤其是其实践环节,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可供遵循的模式。
二、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养特色不突出。为了保证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和杰出中华文化传播事业的顺利实施,解决优秀汉语国际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3月公布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增设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简称MTCS0L,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学生。于2009年5月国务院学位办又下达了《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开始招收全日制学生。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培养出适应并胜任海外汉语推广工作的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其培养目标指向清晰,可操作性强,也更符合当今对外汉语教师师资的需求。但是因为很多学校都同时设有三年制的对外汉语硕士研究生和两年制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各校对学术型对外汉语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而对于开设时间比较短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就出现了二者在整个培养模式上的混淆不清的问题,甚至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致使没有明显的区别。而《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明显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应用型专业教学人才,而对外汉语研究生是培养学术型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二者都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前者强调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后者强调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就是说,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应该重视和强调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更应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和传播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凸显其自身的专业特色,否则就违反了设立此专业学位的意义。
第二,实践环节监管不利。目前一些学校对学生最后的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尤其是在监督管理方面缺乏明确有效的措施、手段来保障实习效果。对于集中安排实习的学生,还比较容易做到较为全面的指导和监管,但是对于以分散形式进行实习的学生,基本流于形式。因此,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同时也要对整个实践过程给予正确的指导、监督、管理和评鉴,才能让实习达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注意不能让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出现失联的状态。应该任用那些真正具有海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且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监管体制。
三、实践环节运作模式上的探索
技能培养部分。其一,国内实践环节。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周期短,此环节一般应该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就要进行。课堂实践环节可以采用“三段式”模式。即教学观摩、模拟操练、互评、改进三个阶段。教学观摩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基础阶段,在此期间,主要以听和看为主,让学生深入课堂,认知和感知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步骤、教学环节、课堂气氛和整体教学环境。当前的海外汉语教学面临的是多元化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环境,这相应的也带来了多元化学习目的和需求,多元化的学习目的和需求带来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应该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典型的校内对外汉语课堂资源,正如赵金铭先生说的:“观摩教学应选取具有典型的教师和班次;照顾到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各种课型的汉语教学”。也就是说,要精心安排见习计划,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的观摩能基本涉猎各种不同课型,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的汉语教学。如汉字教学、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不同类型的教学以及听力课、口语课、阅读写作课、中国文化课等不同的课型,乃至零起点、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不同的层次。另外,也可以穿插观看教学实况影像资料,如国家汉办就发行一套非常有价值的教学实况光盘资料。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可参照模版,为他们下一步的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观摩结束后,还应以观摩记录和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反馈。此后,就要尝试独立完成不同课型的课堂设计,并走上讲台,进行模拟操练。最后,学生们根据自己平时所学理论知识和前期的优质课课堂观摩,在比照模拟训练,师生一起进行讨论,总结优点与不足。然后再次进行模拟操练。经过这样的反复过程,以达到改进教学,获得较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完成上述课堂实践环节基础之上,在第三学期,学生就可以在校内进行小范围的实践。一般设有此专业的学校都有留学生教育,但是,因为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秩序,大多很难让实习生真正的进行留学生正规教学。那也可以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可以从“一对一”过渡到“一对多”的业余汉语辅导模式,让学生逐步入手,同时也提供了跟外国学生交流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可以安排他们给留学生授课的教师当助教,让他们协助并参与到真正的留学生教学活动中去,为他们下一步的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搜集语料的机会。最后,让他们组织安排一些为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实践活动,比如汉语角、中国传统手工制作、传统武术学习、中国书法、绘画班、中国荼艺学习等,这样既给他们创造了接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文化的机会,也提高了他们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水平;其二,国外实践环节。根据“09培养方案”的要求,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第二年都要派往海外进行实习。同对外汉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相比,汉语国际专业硕士的海外实习机会较多,而且主要是通过国家公派或者国内外校际友好合作来实现的。目前,国家汉办掌握着最全面的海外汉语教师需求信息,在派出项目上汉办会优先考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同时,各培养院校也都积极努力开拓海外实习基地,甚至通过访学和交换生等途径,使学生真正从国内走向国际舞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海外实习机会,还原培养目标本位。但是,由于海外实习地域分散,时间、地域跨度都较大,就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精心安排、设计和严格管理:
首先,要做好培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国家汉办派出前的选拔面试,如面试技巧、着装、礼仪、心理、、外语、综合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等各个方面,这种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训,不仅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考核效果,也会增加被派出的机会。另一部分是针对出国前的准备的。如思想动员,使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海外实习的意义以及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根据学生实习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实习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宗教、习惯以及外事纪律等等;短期目的语国家语言的日常用语培训,以方便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海外实习期间,要由培养院校、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国家汉办(如果是国家汉办派出的)共同进行监控和管理。要在不同层面经常与实习单位保持沟通联系,有时候安排指导教师去实习国家进行巡视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真实准确地了解实习学生的教学情况、生活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以保证实习有序进行和最佳效果,同时也为下一届学实生的实习指导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建立网络平台,进行校际之间、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实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及时了解实习动态,做到有效沟通和指导。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每个周末要提交下一周教学活动计划和教案,通过指导教师审核,才能实施。并提交上一周的教学活动记录和总结(包括授课类型、授课对象情况、课堂环节设计、教学特色手段、学生反馈意见和教学效果自我评价),最后指导教师给出评鉴意见。最后,建立多维度的评鉴体系。
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实习材料(包括活动计划书、教案、课堂影像资料、实习日志等)、实习报告、实习所在国家或地区或学校的汉语教学及文化传播方面的调研报告、实习单位的综合评价表、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组织实习汇报会,实习学生之间进行“互评”通过这样多维度的评鉴体系,能够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做出全方位、多角度、客观公正的评判。
第二,综合能力培养部分。根据“09培养方案”的要求,要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培养成“能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复合型”的人才,也就是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汉语知识、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和具有较高外语水平,还要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此外,也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及管理能力(包括汉语国际推广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外事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这也凸显了本专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目的性。
这个环节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是难度较大、最具有挑战性,它培养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个环节主要是跟政府或学校的外事部门合作,通过志愿者的身份,让学生协助参与各类外事活动以及校内留学生的管理和文化活动策划、组织等。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结束后,学生要对每一项活动提交总结报告,然后由对方单位和培养单位以及指导教师共同做出综合评定。
四、结束语
关键词 南京师范大学 国教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就业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概述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制两年,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该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截止目前,全国共有82所高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自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十二所试点院校之一,正式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进步。但一个专业的成功绝不仅仅只是“将毕业生送出校门”,对于培养实践型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而言,能否学以致用,将汉语推广人才与汉语教学职业选择相结合,是决定本专业能否稳定、健康向前发展的因素之一。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近期在北京结束的第七届孔子学院大会也将“加强本土教师培养培训”列为重点讨论议题,更是作为今后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之一。
本报告将以我校2011与2012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现状为基础,综合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及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望可为本专业的发展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二、南师大国教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
自2006年至今,在过去的七年中,我校已培养出112名合格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每年新生入学人数均保持在25人左右。以下将对2011、2012年国教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国教院汉硕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2011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共毕业38人,其中已就业26人,有12人尚未就业,就业率为69%。(数据截止至2011年12月30日)见表一:
表一:2011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情况统计表
2012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包括2010级两年制汉硕士毕业12人;2009级三年制汉硕毕业17人; 2009级两年制汉硕(外派新西兰回国志愿者)毕业5人。共毕业34人,具体就业情况如下表所示:(数据截止至2012年12月30日)
表二:2012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情况统计表
结合两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较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方向集中在四个领域: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和出国任教。相对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对外汉语教师而言,实际就业情况所显示出的就业选择更为丰富多样,打破了与专业相关的单一的职业选择。
(二)我校汉硕毕业生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具有一定认可度
2011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38人,有6人出国任教。2012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毕业34人,其中有4人出国任教。从以上总结的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培养的汉语推广人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认可度。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毕业生选择国内稳定行业者占据大多数
由表中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公务员和企业占据了我院汉硕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大半壁江山。2011届汉硕毕业生有20人在这三个领域找到满意工作,2012届则有27人从事此三类工作。其中,比重最大的事业单位主要以国内中小学及高校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国内行业更受毕业生们的欢迎。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就业率尚有提高空间
根据统计得出的数据,2011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截至当年年底未就业人数仍有12人,未就业率为31%。而2012届汉硕毕业生仍有3人未实现就业,未就业率为9%。故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历届就业率明显提高
由表一和表二中最终的就业率数据可明显看出,2012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高于2011届汉硕毕业生,为91%,比2011届就业率增长了22%。这一巨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院汉硕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在近两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
综上所述,南师大国教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毕业生大部分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国教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就业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就业面有待拓宽
从就业情况得出:选择在国内就业的汉硕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了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青睐企业的人很少。2011届仅有4人进入企业工作,占当年就业率的11%;而2012届有2人进入企业,仅占当年就业率的6%。而随着研究生群体不断扩大,所谓“铁饭碗”的竞争压力也加大,进入“铁饭碗”单位的难度必将越来越大。有必要对毕业生加强引导,同时积极与相关企业单位(如民营培训机构)联系,积极拓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渠道。
(二)缺乏职业长远规划
根据数据显示,我院本专业毕业生工作的首选及签约地点绝大部分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国外。这一方面反映了现实问题,研究生寒窗苦读十余年,想拥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较多的经济利益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沿海中小城市均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从长远来看,我院毕业研究生在上述地区获得较好发展的潜力是存在的。
(三)我院本专业部分毕业生因择业标准过高延误就业时机
2011与2012届毕业生中,尚有15人未实现就业,究其根本原因之一是理想薪酬过高。研究生是高素质人才,要求较高的工资待遇可以理解,但是部分毕业生要求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预期水平,便采取等靠拖延原则,耽误了择业就业的最佳时机。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及条件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着眼于实践,融入了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测试、教学媒体应用等多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学技能的训练,同时提供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出国锻炼提升自我的机会。鉴于多方面的培养条件,我院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自身都已具备了一定的用人单位要求的基本能力条件。
(一)语言文字能力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传统课程,加强学生的中文能力训练,不论是汉语本体知识还是文字写作能力都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锻炼。在外语方面,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我院不仅开设了“英语口语”课程,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见识广度和知识储备,还特别增设小语种例如法语、韩语等语言课程。此类课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院毕业生在走进社会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
(二)组织管理能力
我院不仅设置有正规的学院学生会和党团组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管理,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学生会和各种校园社团,组织国际化的交流活动,给予学生处理社会事务锻炼能力的机会。
(三)教育教学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目标主要是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二语学习者进行汉语教学。为此,我院不仅提供本专业学生海外实习的机会,在国内也利用学院优势条件为无法出国实习的学生提供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机会。针对部分就业意向为国内中小学老师的同学,学院通过与本市优秀中小学的积极联系与争取,建立了多所实践教学基地,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四)自主创新能力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今天,我院也不乏此类优秀的创业者。2011届毕业研究生杨春花便是成功自主创业的典型代表,该生毕业后成立了教育培训公司并任董事长,发展势头良好。这和她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实践和教学实习是分不开的。
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指导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南师大国教院2011届、2012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大多数都进入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较好的工作单位,部分毕业生还远赴重洋担任汉语教师。两届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去向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为我院吸引优质生源铺垫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成绩有
1.成功召开“优秀毕业研究生校友职业生涯发展”报告会
国教院每年在新学期伊始都会举办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邀请的对象包括公务员、中小学教师、自主创业者、博士等。这些优秀毕业生受邀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历经验,以切身体会向大家介绍了宝贵的经验,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帮助。
2.成功建立首个海外教学实习基地
经过学院的不断努力及友好协商,2009年,新西兰路易・艾黎中文学校成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首个海外教学实习基地。该基地的成功设立,不仅有助于提高我院国际汉语硕士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为毕业研究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成功举行研究生教学实习动员大会
为提高研究生教学实习能力,引导研究生投身教育行业,学院会定期召开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教学实习动员大会。大会主要动员对象为应届进入实习期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动员大会的召开极大地增强了研究生教学实习的热情,为投身教育行业做好了预先准备。
(二)主要不足有
1.我院汉硕研究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有待加强
学子能否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正确的就业理念与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学生找准定位,解决就业问题。而根据目前我院本专业近两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尚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间接导致就业情况不理想。
2.我院汉硕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反馈及总结缺乏时效性
在毕业期,学生在各地应聘、实习,在择业就业中的问题困惑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学院;同时,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选择情况、社会适应情况、工作满意度等就业指导的后续效应等没有给学院形成及时的反馈。这也造成了本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措施
(一)应全面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就业指导咨询与培训
要高度重视本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培训优秀的师资力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研究生理性认识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积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二)应建立全方位全程就业指导体系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汉硕专业研究生就业指导应当加强全程性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学生入学起,在两年学制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学术、素质、心理相结合的全程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活动,如典型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模拟市场招聘等。
(三)应建立汉硕专业就业指导反馈信息系统
就业指导工作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研究生就业指导效果进行反馈统计。不断提高我院汉硕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通过建立就业指导反馈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方面的相关情况,从而为下一届汉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与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发展工作任重而道远,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承担了重要的检验学科培养成果的任务。与此同时,对学生而言正确树立择业就业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终生幸福,更关乎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在今后的汉硕专业就业指导工作中,我院将继续秉承“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为国家输送优秀的汉语推广人才,同时也力争为每一名学子展开未来的画卷,让他们拥有自己书写精彩人生的宽广舞台!
[关键词]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外汉语教学
1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称,2014年共计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近年来,西医类留学生总数仅少于语言类留学生,成为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热门专业。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西医类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制为6年,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并且大多数学生来中国时没有汉语基础,发现他们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在跨文化适应阶段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2跨文化适应的模式
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人们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的时候必然会经历生活上、文化上的许多变化,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加拿大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Berry(1990)分析的不同人群的文化适应策略,他认为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个人改变自我的过程,而个人处理跨文化适应的策略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个人对保持自己原有文化传统和身份的态度;二是个人寻求与新环境主流文化建立的人际关系的模式。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或模式:同化、分离、融合和边缘化。Ward与Kennedy(1994)调查分析了这四种文化适应模式与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融合适应模式的旅居者感受到的心理焦虑最少,采取同化适应模式的人经历的社会适应中的困难最少,但是采取同化模式的人会比采取融合模式的人遇到更多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采取分离和边缘化适应模式的人产生的心理焦虑都比较多,而采取分离适应模式的人在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最多。
3影响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3.1语言障碍汉语水平会影响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而流利的汉语对文化适应有直接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会使人们有较强的发展与目的文化人群良好关系的交际能力,特别是能具有将目的语说得礼貌而得体的语言能力,而这是适应目的文化的关键因素。但西医类留学生的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会回国,所以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多数人认为学习汉语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而语言障碍不仅阻碍了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也使留学生难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和联谊活动,以及影响在医院实习时与病人的有效沟通。3.2文化距离所谓文化距离是指自身文化与目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语言、文化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宗教、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差异。Furnharm、Bochner(1986)和Ward(1996)等人分析了分化距离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文化距离越大,个人要超越这些文化差异所需要的努力和资源就越多,所经历的生活变化也越大,体验到的心理焦虑也越明显。我校西医类留学生有60%来自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生比较注重个体主义文化,讲究平等,崇尚自由,做事方式比较简单直接,而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等级观念,相对含蓄委婉,有时候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言行不一。3.3个人性格特点在个人性格因素中,对模糊性的容忍程度、内在动机、灵活性、幽默感、内向与外向等性格特点都与文化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另外,Ward(1996)特别强调性格特点与目的文化特点的契合,比如性格独立的人会对个体主义文化感到容易适应,而倾向互相依靠的人会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感觉舒服。内在动机也是影响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积极的内在动机的人会更乐观地面对困难,把适应不同文化看作是一种锻炼自己性格和增加阅历的好机会。只具有外在动机的人,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或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因此,刚到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有些留学生有时会自学到深夜,有时就会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有些留学生则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或学科上课,对那些自己认为不重要或不喜欢的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就旷课或逃课。久而久之,有些留学生会因迟到、缺勤被禁考,有些留学生则会因为旷课或逃课没通过该科的期末考试,而这些对文化适应过程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4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
针对留学生所表现出的共性问题,笔者从对外汉语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的意见,以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4.1重视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作为西医类留学生的汉语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拿学历;同时一个国家的语言也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汉语的意识,积极适应中国的文化。其次,汉语授课内容应紧扣医学专业,注重实用性。在初级阶段,汉语综合科和口语课除了完成原有的课程内容设置,也可添加与去医院看病所需的常用词汇、医院机构设置名称和医学基本术语的讲授;在中、高级阶段,鼓励学生学习医学汉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也为实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掌握汉语可以提高留学生在中国的生存能力,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就感和提高跨文化的适应能力。4.2利用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虽然文化的差异是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障碍,但是也可以利用文化的差异组织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地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彼此间的交往和文化融合。学校可定期举办文体活动、社交聚会、俱乐部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等,让留学生沉浸在文化实践活动中,交志趣相投的中国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以促进文化的融合。4.3重视个体差异,保持为学生服务的态度留学生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秉承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深入学习各国留学生的习俗文化,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当出现问题时,帮助学生减轻在新环境中的焦虑和失落感,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引导学生转变态度和想法,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新的文化和学习生活。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留学生的文化和习惯,鼓励其既保持自己原有的文化,同时也积极接受新的文化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吸收和融合两种文化中积极的方面,为留学生营造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
5结论
关键词:留学生;第二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98-02
“有无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非目的语社会环境中学习目的语,无论在语言输入、自然语言资源的提供、语言运用机会等方面,都无法与在目的语社会环境中学习相比。社会环境从质和量的方面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输出的过程,也影响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也最终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1]因此,确立第二课堂在留学生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实现第二课堂运行与管理的规范化与系统化,不仅可以为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与实践环境,而且可以使留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
一、第二课堂活动在留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表征的过程,而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经验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来获得知识[2]。这样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才能够被学习者灵活使用并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堂延伸,进行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的认知及实践空间,这不仅是留学生培养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
(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时空开放性、机制灵活性以及影响深刻性等特点,它将课堂知识融会到社会实践中,使留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高汉语水平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二)第二课堂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很好地实现教育教学效果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留学生在自己国家的教育中往往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以达到教学效果,这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第二课堂形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第二课堂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等独特优势可以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第二课堂促进了留学生心理适应期的顺利过度
第二课堂不仅给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生提供沟通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对促进留学生心理适应期的顺利过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为使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根据第二课堂设计原则,按照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可以把第二课堂活动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开设汉语角。开设汉语角,即在校园某一地方,在规定的时间里,组织中外学生一起谈天说地的一种课外活动方式。可以是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谈论,也可以是自由交谈,谈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组织一起做一些例如猜词类的游戏。汉语角不仅为留学生创设出开放性的语言环境,而且可以使留学生交到更多的中国朋友。
建立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渠道。留学生管理部门与学校各个院系、专业共同创立一个中外学生交流的平台。组织中外学生共同进行不定期的活动,如沙龙、郊游、运动会等,从而增加文化习得的渠道,巩固留学生汉语基础。
进行语言实践。组织留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现实的场景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里寻找若干目标人群进行练习,并提交实践报告;或者让留学生把自己国家的民间风俗以及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或名人轶事用汉语讲给其他中国同学听,这样即加强语言交流和思想沟通,也了解了民族风俗。
(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
汉语演讲比赛。组织汉语演讲比赛,给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自己汉语表达能力与语言文字组织能力的舞台,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用汉语表达的兴趣与欲望,而且在不断的比赛竞争的过程中提高汉语水平,增强留学生们用汉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自信心。
中文歌曲演唱会。通过开办中文歌曲演唱会,让留学生对中文歌曲产生兴趣,在学习唱歌的同时,不断地积累新的词汇,乐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并以能快速、高质量地掌握汉语知识为满足,并且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总是精神愉悦,这样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唱中文歌对留学生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感、了解押韵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鼓励留学生上网与中国人交朋友,用汉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中国电影或电视剧;开展影视沙龙讨论、用汉语写影评等活动。
(三)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术文化活动。在研究生教育中,建立定期学术研讨制度,以研究生为主体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科研讲座、科研讨论会、科研报告会、读书报告等形式的学术活动不仅能够提高留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能准确把握自己与他人在认识上的异同点,并能找到其联系的纽带。
教育考察实践活动。教育考察实践活动是留学生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学生为例,可以组织这个专业的留学生去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通过教学考察、教学实践等活动使得留学生在熟悉各种教法的同时,增加了教学的经验。
社会工作。社团活动是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现已成为贯彻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留学生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基地;成为留学生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成为繁荣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同时也要积极鼓励留学生走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汉语活动,如参加各类慈善义工活动等。
(四)以了解中国文化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中国民俗考察。实地考察,让留学生能够直接面对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市井民俗等,使学生最近距离地接触并了解中国历史、民俗[3]。
传统节日体验。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向留学生介绍节日背景,并让学生参与节日活动、品尝节日食品,真正的让留学生身临其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这样可以让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
举办专题活动。结合所学课程或根据留学生自身的需要,定期地、有计划地进行文化专题活动,活动包括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武术、中国京剧等。通过这些专题类的活动,可以使留学生更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走进社区、走进中国家庭。各高校可以与社区长期合作,组织留学生与社区居民百姓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留学生为社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免费教英语、到空巢老人家里慰问、到中国家庭里学包饺子,共迎新春佳节等。在“生活习俗、传统艺术、百姓生活和大连郊区农村生活”中,最受关注的是传统艺术。参加体验大连味文化活动的次数,大多数希望是每月两次,少数希望每周一次。除了看,留学生还特别希望亲自动手,学一学北京的京戏、二胡、厨艺等技艺。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留学生对中国家庭的了解,增进了中外文化的沟通交流。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策略
为了使得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良好的成效,本文提出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反馈总结四个环节的实施策略模型(见图1)。
首先,针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现状,结合第二课堂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留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其次,要对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分类,并针对活动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分工。在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后,在周密安排活动行程的同时,应当对留学生介绍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汉语知识、了解活动主题意义。这样,学生在参与到正式的活动中时,才会有的放矢、参与其中。最后,通过跟踪调查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分析考试成绩及综合运用能力等测试和检验第二课堂活动举办的实际效果,同时经过不断的总结,不断完善留学生第二课堂的各项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228-229.
第二天中午我们准时到达大学培训的一个基地——北碚区海旭花园酒店,在那里得到了大学的热情接待。下午县委常委、副县长龙国胜,教育局局长胡晓平也亲自来到了培训基地看望我们,使我们更加坚定参加培训的信心。19日上午8:00,“开班典礼、入学教育”如期进行,与会的领导有培训学院院长陈时见、副院长林萍,麻江县委常委龙国胜、县教育局局长胡晓平等,大会由林副院长主持。首先,由陈时见院长介绍大学发展历史和现在的师资情况。大学始建于年,原名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今日之国家教育部直属、由国家教育部、国家农业部和共建的大学。大学由原师范大学和原农业大学于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位于北碚区,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学校之一、国家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6所高校之一,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的8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国家“111计划”成员高校。大学位于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学校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占地总面积12300余亩(校园总面积居我国高校首位),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运动场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其中有5个塑胶田径运动场,3个综合类体育馆。大学共有五个校区(1、主校区,位于北碚区,这里住着博士硕士研究生、一本及提前一本学生,可划分为北区(原西师)和南区(原西农),在校生5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800余人,提前一本及一本学生约40000人)。
2、育才学院(师范大学育才学院,后因师范大学与农业大学组成大学,遂改名为大学育才学院,这里住着独立三本学院的学生,在校生16500人)。
3、荣昌校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位于荣昌县,二本(含职教师范本科)学生和部分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该校区,在校生4300人)。
4、江北校区(应用技术学院,原名高职学院,这里住着三本学生,实际上位于渝北区,由于在江北交界线上,故称为江北校区,是大学距离区最近的一个校区,在校生约1500人)。
5、继续教育基地(大学继续教育基地,原三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水产校,这里住着部分自考成人考生,还有少部分川农实习生,在校生约1500人),总在校生70000余人。其次,龙副县长讲话,他要求我们在培训期间要当好学生,认真学习;学会交流,共同进步;洁身自好,遵守纪律。第三,胡局长在会上讲话,他强调我们每个学员要珍惜本次培训机会,要认真学习,用学到的知识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胡局长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要想提升麻江县的教育,首先要提升校长们的素质!”这句话,更是增强了我们“做一名好校长,办一所好学校”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在接下来的培训中,翟教授给我们解读了《学校领导的语言艺术与人格魅力》(翟教授生于年,年毕业于大学(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留校任教。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班。年评聘为教授。曾任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校学位委员、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校工会副主任。重大学顾问教授、重联合职业技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四川省语委委员、四川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社科联理事、语言学会会长。年被国家语委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已经80岁高龄的翟教授鹤发童颜,思维十分活跃。在讲座过程中,翟老利用从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提取的大量事例材料,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关于语言表达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他声情并茂的讲说不时地引得全场听众开怀大笑,使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讲座结束时,全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掌声,我们用掌声表达了对翟老先生的敬佩,不仅敬佩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更敬佩他有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而这也是我们的校长领导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
通过此次讲座,翟老师让我们意识到,作为未来的教师,语言是我们必须具备而且善于掌控的一种能力,只有拥有良好的口才,老师们在综合素质上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在李教授《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的讲座中,我们本以为一个老教授可能又来唠叨一早上了,其实不然,李教授引用《诗经•卫风•硕人》《周易》等国学名篇,“四书”、“五经”、“二十四史”、“三玄”等国学经典,以及李白、王之涣、苏轼、李清照等名家诗词为我们解读了“快乐国学”的要义,“以古鉴今,启迪人生;拓展学识,净化心灵;丰富感情,提高能力;边走边唱,健康上进;心存感激,奉献爱心”。积极倡导大家要善于发掘内在美,要以充实的生活、简单的快乐、健康的身心装点自己的人生。讲座历时3个小时,我们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与李教授“边走边唱”的特色讲学中充分品味了“国学”的真谛,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李,女,61岁,又名达五,当过知青、丝厂工人、曲艺演员、展览馆解说员等,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年毕业留师范学院任教,现为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研究等课程。是大学“十位最受欢迎教授”之一。
在朝阳中学校长《虚实相生优化管理》的讲座中,她列举了很多化解学校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以及老师与学生(或家长)矛盾的典型事例给我们,为我们今后处理此类事件的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式与方法。如在教师评价方面,她的方法是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学成绩占60%(人均分、极格率、优良率等),其他评介占40%(包括学生评介<所有学生>、教师评介、学校评介等),尤其是评优秀教师更是公开化,让全校师生来共同评价,效果确实不错。其目的就在于把矛盾分解,使人信服。我们提出“是否会有的老师为了得到学生的好评价会不会有意去讨好学生,不严格去管理学生了,这样学校的管理会不会失控?”她的回答是:不会!我们要鼓励教师去搞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教师才乐教,学生才愉学。有这样好的前提教学成绩怎么不会好呢?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我们经过认真反思,道理确实也是这样。在抓教研教改方面,她们的做法是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给予适当的考核加分),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如与出版商联系,不惜花钱买版面等,让老师在评优晋级中真正得到实惠。在谈到校长修炼时,她指出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必须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要积极规划自己,及时反思自已,尤其是已有名气的校长,面对荣誉,更要勇敢地超越自己。饶校长还结合自已学校的实际,向我们介绍如何做一名校长,如何抓好常规管理,如何与教师沟通,如何与孩子们交流……,平和的语言,平实的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县委常委,大学兼职教授徐教授《学校突发事件与校长维权》为我们讲解了有关教育政策的法律法规。本来是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徐教授却能结合自身经验、学识,在讲解中不时插入几句幽默的语言,竟使得整个会场,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我对教育法规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作为一名校长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教育方面的法规。他说一个不懂教育法规的校长如何去谈依法治校?在谈到校园安全时,徐教授通过几个触目惊心的实例,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抓好安全教育的确重于泰山,我们在抓好教育教学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安全防范工作。毕竟,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他说教育安全无小事,天有多大它就有多大,要求我们千万千万不要忽视它,要做到时时讲,时时防,认真履行好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才能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才能很好地保护好自己。
王教授从实用主义的角度上,结合自身实际,为我们讲解了校本教研,校园文化,以及如何在“纪律和自由中实现双赢”等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看似平常却不知从何下手或难以干出实效的工作,无疑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完美的参考。
“最近怎么没有宁宁的消息呢?是又辞职了,还是又失恋了?”
“什么呀,人家在家里头悬梁、椎刺股,备战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呢!”
婧婧阴阳怪气的挤出这段话。毕业三年了,宁宁差不多把三百六十行都做了个遍,最终她得出一个结论,与其干一行,恨一行,还不如在“体制内”工作,图个安全感。宁宁身边有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比自己在私企工作轻松多了,“漂”了三年,她终于“醒悟”了。可是谁又能保证在“体制内”工作的宁宁,会不会又羡慕“体制外”的人呢?
爱它――恨它
从小就喜欢游山玩水的宁宁最羡慕的职业就是导游,因为他们可以免费参观世界美景,免费品尝各地美食,尤其是导游们在滔滔不绝地讲解各地风土人情、游客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们时,简直是帅爆了!上了大学以后,宁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旅游专业。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玩儿心”的驱动,边玩边挣钱,何乐不为呢?毕业后,宁宁来到一家旅行社从实习导游做起。起初,她由有经验的导游带着,一路上工作负担也不重,就是帮着清点一下游客人数、查找一下宾馆的路线,其余时间里面,宁宁就像一个游客一样,拍照、购物、品尝小吃……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位老导游不和她一起玩儿,总是皱着眉头,拿着电话,好像很忙的样子。
一段时间后,宁宁转为正式导游,开始“独挑大梁”。介绍景区景点自不必说,宁宁很享受这个过程,正可谓“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可除了介绍景点外,宁宁完全没有预料到还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琐事。
在发团之前,与游客约好早七点从当地出发,自己要先和司机约好时间、地点,再分别通知游客,五点起床,六点就要到集合地,再一一清点人数,如果丢了哪位客人,她是要负责任的。一早上忙下来,还要向游客介绍一下行程。终于可以歇一会儿了,又到了旅游景点,给游客介绍完景点以后,已是口干舌燥。在游客自由赏景拍照的时候,她又要联系饭店,为游客准备午餐。到了饭店,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可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旅行团实在太多了,饭店的服务员不能面面俱到地照顾客人。于是游客就会大喊道:“导游,这张桌子还少一副餐具!”宁宁就得去拿餐具。一会儿又有游客大喊:“导游,餐巾纸不够用了。”宁宁赶紧又去取餐巾纸。几趟跑下来,心中憋着一肚子的怒火,早就没有胃口了。回家以后,宁宁一头扎进被窝里,心想:这是个什么职业,起得比公鸡早,干得比老牛多,游客还把我当服务员使唤,一天下来,自己居然都忘记了照相和游玩儿。她忽然想起那位老导游,为什么总是皱着眉头,总是看起来很忙的样子,原来导游这个职业一点也不好玩儿,宁宁开始讨厌这个职业。干了不长时间,宁宁就辞职了,从小到大的理想职业生涯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我和我的战友白岩松、崔永元一样,表面风光,衣着光鲜,却有着无法向外人道的无奈。”就像宁宁从小羡慕导游可以免费游山玩水,可以在众人面前一展口才,可谁知导游竟有这么多无法言说的辛酸。因为兴趣,所以选择,又因为选择,所以讨厌。职场中的“宁宁们”,哪一行没有无奈呢?
恨它――爱它――恨它
从前宁宁最不喜欢的职业就是教师,她觉得一辈
子翻来覆去地讲那点知识,烦透了。可现在宁宁却觉得当老师真是一个好差事。不但有寒暑假,社会地位也高,最起码不会被当成服务员呼来唤去。于是宁宁开始四处投简历,终于在一家民办中学当上了语文老师。实习期顺利通过,宁宁想到自己马上就能站在讲台上讲课,激动得睡不着觉。可是站到讲台上,宁宁的心就凉了一大半。每个班里都有那么几个“刺儿头”,不管老师怎么在上面声嘶力竭地“咆哮”,他们就是我行我素。使宁宁最终放弃老师职业的,是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李志。一天宁宁正在上面讲课,忽然一阵刺啦的声音传来,那个最不老实的李志拿出一袋面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宁宁顿时火冒三丈,但还是强压怒火,警告他别吃了,专心听课。可李志像没听见一样,还在继续吃。宁宁忍无可忍,把教材重重地摔在地上,大声喊道:“把面包放下!”可李志回了一句话差点让宁宁晕厥:“老师,我还差最后一口了,您就让我吃完吧。”班里的同学哄堂大笑。宁宁带着满腔的愤怒和羞愧,哭着跑出教室。怎么当老师也这么难!我不干了,这么大一个人,居然受小孩子的气!第二天,宁宁便递交了辞职报告。
此后,宁宁又去做了销售,可是她发现,有些客户真的很难缠,总是刁难她;于是她放弃销售行业去做了文秘,可是她发现文秘天天都要围着老板转,简直就是私人保姆;放弃文秘又去做了对外汉语老师,后来又发现她只能教外国人汉语拼音或者最基本的汉字写法,实在是太无趣了。一晃儿三年下来,宁宁开始讨厌工作,因为每行都有令她心烦的地方。与其这样漂泊,还不如找个“铁饭碗”――考公务员。可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务员这个职业就可以终身依靠吗?宁宁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着茫然。
据说河流两岸,分别住着一个和尚和一个农夫,他们互相羡慕着:和尚看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充实;农夫看和尚念经敲钟无忧无虑,生活轻松。有一天,两人商谈之后互换了身份。成了和尚的农夫却发现天天敲钟念佛看似轻松其实枯燥,成了农夫的和尚发现种田辛劳并天天要为收成烦恼――于是两人都怀念起先前的日子。
职业的选择其实就是一条路,没有人能只收获结果而略去各种过程,宁宁换了一行又一行,她讨厌所有的职业。事实上,没有哪个职业是为某一个人量身定制的。如果你不喜欢某个工作,可能是那个工作的错;可如果你不喜欢所有的工作,那就是你的错。人性的弱点就是贪婪与好奇,总妄加揣度别人的苹果比自己的大而香甜;其实真的交换之后,咬一口或许会发现对方的苹果是苦涩的。有专家分析,做好一份工作需要记住3F定律――Fun(趣味),Fame(声望),Fortune(财富)。但我们都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请阶段性做选择、优先序列。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18岁的时候读了一部苏联小说《勇敢》,内容主要是写一批年轻人到西伯利亚建设一座“共青城”。年少的他受书中内容感染,也想写一部中国的《勇敢》,成为中国的威拉・凯特林斯卡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他不顾母亲的不舍,坚决背井离乡,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寻找诗意的人生。可到了以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竟如此之大,等待他的是无法形容的寂寞、单调、劳累和纠结。晚上要住在牛棚里,白天要放牛、挤牛奶,要干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当他膝行在条田里拾棉花的时候,看着一望无际的条田,他不禁问自己,希望在哪里。可是被问到是否后悔时,他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选择即负责。生活不是一首诗,生活不会提供那么多丰富的素材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有梦,就要继续做下去,就要勇敢地承担起所遇到的种种痛苦,因为真正的勇敢,就是战胜自己,然后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