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言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学习象声词,感受象声词的模仿性和趣味性。
2、能理解画面内容,并大胆讲述。
3、初步接触重点字词:亲亲、小鱼、小猪。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一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和自然界的声音。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头饰(小鱼、小猪、小雨、小花)。
3、环境准备: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样玩具带到幼儿园,相互介绍并让玩具交朋友。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线上活动建议:送字回家。教师将大字卡散放在线内,再与幼儿一起念儿歌:“小小字,真淘气,出门玩,不回去,哭鼻子,找妈咪。小小字,别着急,我送你,回家去。”幼儿将线内的字卡拿起来大声读一读,再放到教师手上。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活动
1、教师:小朋友,当你碰到自己很喜欢的人,你会怎么做?幼儿自由回答。我喜欢小朋友,我想亲亲你们,让我来亲亲你们吧!有一首诗歌的名字就叫“亲亲”(出示大字卡“亲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认真倾听诗歌。
三、理解活动
1、教师请幼儿翻开书到诗歌“亲亲”,自主阅读。
2、师幼共同阅读。
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说说挂图上有什么。
学习象声词。
四、体验活动
1、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看书划指跟读诗歌。
2、幼儿分组带头饰进行表演朗读。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收书,整理桌椅。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学说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照片:《水果歌》 (儿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水果”的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水果,猜对了,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好吗?
2.利用课件,猜出一种,课件演示一种
红红脸 圆又圆, 吃一口,脆又甜
黄皮肤,黑芝麻,咬一口,甜止渴
紫色的玛瑙一串串,吃一个酸有甜,
绿绿身子红红肉,果大汁多又爽口。
二、展开
1. 编儿歌《水果歌》
现在,我们根据水果的颜色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好不好?
(1)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用儿歌的语句提问
什么水果红红的?(引导幼儿说出下句:苹果苹果红红的)
教师完整说一遍,加深幼儿印象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2)梨子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3)葡萄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4)西瓜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谁的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2.老师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1)第一遍:老师来说前半句,小朋友说后半句。
(2)第二遍:小朋友来说前半句,老师说后半句。
3.请小朋友一起把儿歌完整朗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三、结束
讨论:还喜欢吃什么水果,那些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一个太阳和月亮,但是对于小班小朋友来说,还分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月亮。
孩子们对太阳是白天出现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现的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了解还比较模糊。《太阳和月亮》这节课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个最突显的素材,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尝试通过引导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音乐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选择了《太阳和月亮》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的诗歌,萌发孩子们对诗歌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大方地朗诵。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
3、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月亮和太阳的背景图个一份,小鸭、小狗、小朋友醒着的图片和小兔、小草、小花睡着了的图片。
2、磁带《快乐的早晨》《睡着了》
活动过程:
(一)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俩个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提问:什么时候可以看见太阳、月亮啊。
(二)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看第一张图片。
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幼:“小鸟”;“小树”;“小朋友”。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2、教师深入地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师:“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幼:“小兔子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小松鼠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3、感受热闹的气氛,随音乐师生共舞。
师:太阳出来了,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
师:让我们来小动物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热闹一下吧!
4、感受热闹的音乐:随《快乐的早晨》的音乐,师生共舞。
(二)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1、引导幼儿再次看图片第二部分。
师: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幼:“月亮出来了”;“小草在睡觉”;“小花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深入提问,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回答。
师:月亮出来了,还有睡着了? 幼:“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教师小结: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小蚂蚁睡着了,蜻蜓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3、感受安静的音乐。
师: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在《睡着了》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三)完整欣赏诗歌。
1、幼儿欣赏诗歌。
师: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
2、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3、看图片,师生共同朗诵诗歌。
(五)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快乐的早晨》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小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睡着了》音乐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觉的动作。
活动反思:
语言是人类交往、思维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根据幼儿园《纲要》的精神,在幼儿园 阶段对幼儿语言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此阶段学前班儿童已积累了了一定量的词汇,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是反义词,认识反义词,这样即丰富幼儿的词汇,又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认识几对反义词。
2、喜欢找生活中的反义词丰富词汇。
3、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反义词的意思。
难点:找出生活中反义词
活动准备
带有各种运动的 图片 、字卡(远、近,快、慢,笑、哭,多、少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按顺序出示各种运动的图片,如跑步、跳高、游 泳 、滑冰、射箭等,幼儿看后说词。
师:小朋友们反应真快,看一眼就说对了,真了不起!小朋友图片上的这些运动你们喜欢吗,我们玩点简单的好吗?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赶紧站成两队吧!
师:介绍各队成员:组长、成员
二、基本部分:
现在我们先看一下两队的情况,哪个队的队员多,那个少?来,我们一起数一数吧!(分出多和少)
小结:像“多”和“少”这样意思相反的词,就把它们叫反义词。
现在我们两队开始行动
第一个游戏是:学青蛙跳
规则:每队出一名小朋友,学着青蛙的样子,从起点算 起,比谁跳得远。第一得字卡“远”,第二得字卡“近”老师记时间。
一声令下行动开始了。
第一个游戏结束后,小结:
1、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你 跳得怎么样,得到什么字?
2、幼儿演示离老师远和近的过程。
3、 3、告诉我你们得到“远”和“近”两字是什么词呢?
师:好玩吗?接下来玩第二个游戏:穿衣服
规则:每队出一名小朋友,在一定的时间里看谁把衣服穿得又快又整齐。第一得字卡“快”,第二得字卡“慢”老师记时间。
第二个游戏结束后小结:
第二个游戏 1、 1、 1、小朋友谁愿意告诉我你把衣服穿得怎样,得到了哪个字?希望得到“快”字的小朋友不要骄傲继续加油!得到“慢”字的小朋友不要泄气,继续努力,老师可一直再为你们加油!
2、你们得到的快字和慢字这两字又是什么词呢?
两项比赛结束了,我想问问刚才得第一的小朋友高兴吗?高兴的时候怎么样?(笑),那么伤心时呢?(哭), 所 以笑的反义词是?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如老师长得(高),你们长得(矮)、冬天天气(冷)、夏天天气(热)等等。现在请大家细心观察,多动脑筋,找出反义词。1、电脑出示图片,幼儿说图片上的反义词。2、幼儿自己 说说身边的反义词。
三、结束部分
下面我们一起做接话游戏结束这节课好吗?(我说上句,大家用反义词来回答下句)
楼房高,平房( )。大象大,老鼠( )。雪是白的,媒是( )。马跑得快,乌龟爬得( )。棉花轻,铁块( )。夏天热,冬天( ).糖是甜的,盐是( )。大象的腿粗,仙鹤的腿( )。地毯是软的,木头是( )。爸爸是男的,妈妈是( )。妈妈手大,我的手( )。
四、活动提升
老师希望大家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再找一些反义词,下次比比看谁找得多。
教学反思
大班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操作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请小朋友用眼睛看数一数的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 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 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 设计了五个环节:
1.激发幼儿学习反义词的兴趣。
2.利用站队、学青蛙跳、穿衣服等游戏,让幼儿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3.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说出相反的词
4.组织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1、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中形象化的语言和整齐的句式。
2、引导幼儿体验文学活动的。
二、活动准备
1、课件《秋天真美丽》
2、丰富幼儿有关秋天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随歌曲《秋天多美丽》入场。
师:秋天秋天真美丽,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2、学习作品,教师配乐朗读散文《秋天真美丽》
1)师:老师也带来了散文《秋天真美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标)
3)看图听散文录音《秋天真美丽》
4)师:老师把散文画成了美丽的图片让我们一起仔细地欣赏一遍。
5)分段欣赏,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A段师:为什么秋风姐姐快乐地到处跑?秋风姐姐先跑到哪里呢?
B段
1)秋风姐姐对着大树吹口气,大树怎么样了?
2)大树上为什么会抖落蝴蝶呢?树叶飘下来的样子除了像蝴蝶,还像什么呢?请你学一学。
3)我们一起来做树叶。(幼儿用身体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C段师:树妈妈为什么要把树叶送给小树?
D段秋风姐姐是个调皮的小姑娘,它又会跑到哪儿去?
1)秋风姐姐对着小河吹口气,小河怎么样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2)为什么说小河象丝巾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小河抖动丝巾的样子。
3)为什么小河会掀浪花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小河掀浪花的样子。
4)小河是怎样抱着白鹅摇啊摇的?
5)听音乐来做小河开心的样子。(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E段:师:小河真能干,它有哪些宝贝?
3、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欣赏散文,幼儿轻声跟念。
师:秋天秋天真美丽,大树飘落叶,小河掀浪花。
1)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些优美句子?你能用散文中的话告诉大家吗?
2)还有谁也喜欢这一句话,你能来学学吗?还有谁把它说得更好听?
3)让我们一起跟他学一学。
4)为什么这些句子那么美?小结:因为连着用了几个“一会儿”。
4、迁移作品经验师:秋风姐姐那么高兴,她还会对谁吹口气?它会怎么样?
师:好,我们到教室里把它画下来,送给喜欢秋天的人们。(音乐中结束活动)
【附:散文秋天真美丽】
秋天,秋天,真美丽。
天高了,地宽了,秋风姐姐快乐得到处跑……
秋风姐姐对着大树吹口气,大树摇啊摇。一会儿抖落一只金蝴蝶,一会儿抖落一只红蝴蝶,一会儿抖落一只花蝴蝶。
妈妈说,大树落叶了,送给小树作肥料,盼它快长高。
【关键词】指针 指针变量 间接访问方式 课堂教学(班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29-03
有过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经历的老师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关于指针这一内容比较难教的感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对指针技术的理解和接受没有那么快,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因此,指针技术的介绍一直是C语言教学的一个瓶颈,如果指针技术介绍得好,整个C语言教学就很完美;如果介绍得不好,不仅前面所有的教学工作和努力都将被否定,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从此放弃将来从事计算机编程,甚至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的想法,从而也就放弃了继续深入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劲头,对后面的课程无心学习,老师们也因学生了无兴趣的学习态度,教学积极性大受打击。所以,如何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来组织教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指针技术介绍透,给学生展示指针技术的本质、强大的功用,是需要从事C语言教学的老师们深思和探讨的。
笔者经过多年的C语言教学活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组织以下的指针技术教案并加以应用,此教案只是WORD版,在PPT教案中,还加上了动画,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不错,对指针技术不再害怕,而且对学习计算机技术更有兴趣了。
一 指针技术介绍
1.指针原理
指针其实是计算机内存条中内存字节的物理地址,之所以称为指针是因为有给CPU指示访问内存条的位置(CPU访问内存条是以内存字节的物理地址为访问的目的地)的作用,即指示方向的作用,见图1。
2.指针技术
C语言允许程序员在程序中使用计算机内存字节的物理地址,即指针。那程序员又如何在程序中使用呢?程序员要想在程序中熟练地运用指针技术,必须掌握以下三点知识:(1)指针数据的存储空间的申请方式是什么?――指针变量的定义。(2)指针数据的存储如何实现?――指针变量的赋值。(3)指针数据如何应用?――内存的间接访问技术。
第一,指针变量的定义。变量定义的目的是向内存条申请内存字节来存储我们程序中的数据。同样,程序中当需要使用指针数据时,程序员也必须将它们存储在内存中,CPU才能访问与使用这些数据(因为CPU主要是从内存条中获取数据和存储数据),见图2。用于申请内存字节来存储指针数据的变量,就称为指针变量。
第二,指针变量的赋值。指针变量的主要功用是给CPU提供访问其他内存空间(可称为目标空间)数据的地址,目标空间可以采用变量定义方式静态申请得到,或是在程序被CPU运行时动态申请得到,见图3。
(1)当目标空间是静态申请方式得到,可用取地址运算符(&)获取它的地址,并赋值给相同类型的指针变量。例如:
int x,*p;
float y,*q;
p=&x; q=&y;
(2)当目标空间是在程序被CPU运行时动态申请得到,在赋值时,则要注意进行强制类型转换。例如:
float *t;
t=( float *)malloc(sizeof(int));
第三,内存空间的间接访问方式。内存空间的间接访问方式是指CPU访问内存空间时,没能直接访问到目标内存空间,而是先访问某一块内存空间获取目标内存空间的首地址后,才能访问到目标内存空间的访问方式。这种访问方式需要使用到间接访问运算符:*。
格式如下,分为两种情形:(1)间接读取目标内存空间的数据:*指针变量。(2)间接往目标内存空间存储数据:*指针变量=表达式。
例1,内存空间的间接访问方式举例,内存空间的变化过程见图4。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x,*p,y;
double *q;
x=5;
p=&x ;
y=*p+*p ;
q=(double *) malloc(sizeof(float)) ;
*q=3.14;
printf('' %d,%.2f\n'',y,*q);
}
二 指针技术的高级应用
指针变量主要应用于以下三方面的编程。
第一种应用:在函数之间传递内存空间的物理地址,突破局部变量内存空间作用域的限制。
例2,下面程序的功能是交换两块内存空间中的数据,分析它所使用的技术及此种技术的特点。
#include
#include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emp;
temp = *x; *x = *y; *y = temp;
}
void main()
{ int a = 7, b = 11;
printf("before: a = %d, b = %d\n", a, b);
swap(&a,&b) ;
printf("after: a = %d, b = %d\n", a, b);
}
分析: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交换算法组成一个函数,以代码的重用,又可增强程序的可读性,而将被交换数据的两块目标内存空间是在主函数(main)申请得到,它们的作用域就在主函数内,此时就必须将这两块目标内存空间的地址传递过来,才能实现对这两块内存空间的访问,要接收地址数据,在swap()函数的形参表中,就需要定义指针变量才能接收函数调用(主函数中的语句:swap(&a, &b);)时传递过来的地址。这就是指针变量的主要应用之一。
第二种应用:字符串的存储与访问,字符串长度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在程序中不适于用变量定义,即静态方式来申请内存空间存储字符串字符,较好的方法是实时根据字符串的长度申请合适的内存空间,这需要指针变量配合使用才能实现。
例3,使用指针变量来实现字符串的存储与处理。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p1="student";
char *p2, b[10];
int i;
for(i=0,p2=b; p1[i]!='\0';i++,p2++)
*p2=p1[i];
*p2='\0';
printf("string a is: %s\n",p1);
printf("string b is: %s\n",b);
}
解析:“student”是一个字符串常量,它保存在计算机的一个内存区域。用该字符串对字符指针变量p1初始化,就是把字符串首字符的物理地址赋给p1,见图5。
与数组配合使用,以实现控制CPU对数组空间的灵活访问。
例4,使数组循环移位。有n个整数,使其前面各数字顺序向后移动m个位置,最后m个数字变成最前面m个数字,见图6。写一个函数实现以上功能,在主函数中输入n个数,并输出调整后的n个数字。
算法分析:可采用循环移位的方法,将数组元素值向后移1位,位于数组末尾的元素值被移出后,将其放到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中。重复该移位操作m次后,就实现了题目所要求的功能。另外,对于上述移位操作我们利用一个递归函数的形式实现。
代码如下:
#include
void Shift(int array[20],int n,int m)
/*形参变量array表面上是数组,实质上它是指针变量,接收来自主函数数组number空间的首地址*/
{int *p, array_end;
array_end=* (array+n-1) ;
for (p=array+n-1 ; p>array; p--)
{ *p=* (p-1) ; }
*array=array_end;
m--;
if(m>0) Shift(array, n,m);
}
void main()
{ int number[20] ,n,m,i;
printf("请输入数据个数:") ;
scanf("%d", &n) ;
printf("请输入 %d 个数据:",n);
for(i=0; i
{ scanf("%d", &[i]) ;}
printf("请输入你要移动的位数:");
scanf ("%d", &m) ;
Shift (number, n, m) ;
printf ("移位后,数据为:\n") ;
for (i=0; i
{ printf("%d ",number[i]);}
printf("\n");
}
编译、链接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请输入数据个数:12
请输入10个数据:
89 10 2 71 55 -1 52 16 90 18 6 22
请输入你要移动的位数:4
移位后,数据为:
90 18 6 22 89 10 2 71 55-1 52 16
三 结束语
指针技术是C语言的一大特色,它增强了C语言编程的技术手段,若能熟练地掌握及运用,可提高编程效率以及整个程序的综合效率,但需要认真研究与领悟,才能做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郑阿奇、丁有和.C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罗朝盛.C程序设计使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宣布训练重点①理清全文的层次,重点了解古今语汇的演变;②用本文阐述的道理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整体感知布置学生速读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完成练习一。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以《邹忌讽齐正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第二部分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种种不同,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第三部分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3.点击“重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尽量用“原文”回答练。教师在讲析“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4.心领神会在梳理课文内容特别是研究课文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自我感悟,达成以下共识:①古今语汇变化较大,阅读古文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②社会上出现的已经约定俗成的新的语汇和新的表达方法,要认真掌握和使用。③语言的演变具有阶段性、规律性,因而有些词义、有些说法、有些句式要区别对待。④学习语言是一辈子的事,要下真功夫才能学好。
5.迁移训练围绕练习三,先由教师提供一些实例给学生分析;再分小组编辑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要求从不同角度展示语言在演变这一现象。
示例(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①语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今读shuai)。(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语汇——小大之狱(诉讼案件;今多指监狱、官司或罪案),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语法——不吾知(即“不知吾”,宾语前置;今很少有这种用法)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④现代汉语中保存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a.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于是;今很少单用)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何其芳《黄昏》)b.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名词直接作状语,一天一天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名词不直接作状语)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鲁迅《灯下漫笔》)
⑤社会上出现的新词语——作秀(意思是炫耀,做作,故弄玄虚,含着诙谐调侃的味道,带有轻微讽刺的倾向)、酷(形容一切有个性、有特点、与众不同的事和物)。
教案点评
《语言的演咬》尽管属于节选,但它的篇幅较长,涉及的知识点也多,适宜长文短教。即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确定该文的训练重点,力争在两课时内攻其“重点”,不及其余。
(设计B)
教法展示
1.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常听说,高考卷中出现的似曾相识的作文,被评卷教师说成是由考生“克隆”出来的;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由此可见,“克隆”这个新词已不单指无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它的涵义在发生变化。对于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如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却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2.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引文切入要求学生齐读或背诵引文之后,阅读分析文字,并作标记、思考、归纳,总体上了解语言演变的概貌。
3.引导学生完成统所设计的结构提纲可以逐段朗读,逐空填写,适当补充和解释古汉语中的类似的语言现象。
4.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大致了解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情况。
5.比较阅读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语言的演变》和《语言与文学》作一比较,列出发言提纲,谈谈两文的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希望一石三鸟:加深对两文的理解,培养鉴赏能力,训练口头表达。如果课业负担不重,可以让学生课外将“发言提纲”整理成文。
教案点评
《语言与文学》和《语言的演变》,共同的话题是“语言学”,且都是从语言的三个要素——语音、语(词)汇和语法——切入的。有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论证“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后者着重阐述“语言的演变”。基于此,教学时既要注意两者的共性,又要突出它们的不同,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一读课文,弄清“大小分类”,完成练。朗读时要求全面仔细,逐字逐句。
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并分“三种情形”进行说明。第二、三部分把语言的演变分为三大类:语汇、语法和语音。大类之中分小类,如将语汇的消长分为旧词消失、新词出现、外来词渗透等,将古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缩小、扩大、转移、弱化等,将事物名称的改变分为词语替换和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等。
2.二读课文,了解三种举例类型。重点朗读课文一、三部分,以默读为主。
小结:课文中出现了三种举例类型: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说什么。二是典型举例,如为说明古今汉语差别大而举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庞、移、谅、悔”等例字。
3.三读课文,领悟比较和引用说明方法的妙处。为节省时间,可单以第二部分为例进行朗读,渐渐领悟。
小结:没有古与今的比较,就无法说明语言在不断变化;不引用文献资料,就只好空对空地发一番议论而已。课文很好地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4.课外完成练习三,方法参见设计A。
(王国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2)
1.宣布训练重点①理清全文的层次,重点了解古今语汇的演变;②用本文阐述的道理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整体感知布置学生速读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完成练习一。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以《邹忌讽齐正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第二部分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种种不同,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第三部分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3.点击“重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尽量用“原文”回答练。教师在讲析“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4.心领神会在梳理课文内容特别是研究课文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自我感悟,达成以下共识:①古今语汇变化较大,阅读古文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②社会上出现的已经约定俗成的新的语汇和新的表达方法,要认真掌握和使用。③语言的演变具有阶段性、规律性,因而有些词义、有些说法、有些句式要区别对待。④学习语言是一辈子的事,要下真功夫才能学好。
5.迁移训练围绕练习三,先由教师提供一些实例给学生分析;再分小组编辑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要求从不同角度展示语言在演变这一现象。
示例(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①语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今读shuai)。(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语汇——小大之狱(诉讼案件;今多指监狱、官司或罪案),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语法——不吾知(即“不知吾”,宾语前置;今很少有这种用法)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④现代汉语中保存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a.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于是;今很少单用)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何其芳《黄昏》)b.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名词直接作状语,一天一天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名词不直接作状语)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鲁迅《灯下漫笔》)
⑤社会上出现的新词语——作秀(意思是炫耀,做作,故弄玄虚,含着诙谐调侃的味道,带有轻微讽刺的倾向)、酷(形容一切有个性、有特点、与众不同的事和物)。
教案点评
《语言的演咬》尽管属于节选,但它的篇幅较长,涉及的知识点也多,适宜长文短教。即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确定该文的训练重点,力争在两课时内攻其“重点”,不及其余。
(设计B)
教法展示
1.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常听说,高考卷中出现的似曾相识的作文,被评卷教师说成是由考生“克隆”出来的;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由此可见,“克隆”这个新词已不单指无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它的涵义在发生变化。对于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如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却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2.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引文切入要求学生齐读或背诵引文之后,阅读分析文字,并作标记、思考、归纳,总体上了解语言演变的概貌。
3.引导学生完成统所设计的结构提纲可以逐段朗读,逐空填写,适当补充和解释古汉语中的类似的语言现象。
4.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大致了解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情况。
5.比较阅读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语言的演变》和《语言与文学》作一比较,列出发言提纲,谈谈两文的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希望一石三鸟:加深对两文的理解,培养鉴赏能力,训练口头表达。如果课业负担不重,可以让学生课外将“发言提纲”整理成文。
教案点评
《语言与文学》和《语言的演变》,共同的话题是“语言学”,且都是从语言的三个要素——语音、语(词)汇和语法——切入的。有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论证“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后者着重阐述“语言的演变”。基于此,教学时既要注意两者的共性,又要突出它们的不同,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一读课文,弄清“大小分类”,完成练。朗读时要求全面仔细,逐字逐句。
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并分“三种情形”进行说明。第二、三部分把语言的演变分为三大类:语汇、语法和语音。大类之中分小类,如将语汇的消长分为旧词消失、新词出现、外来词渗透等,将古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缩小、扩大、转移、弱化等,将事物名称的改变分为词语替换和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等。
2.二读课文,了解三种举例类型。重点朗读课文一、三部分,以默读为主。
小结:课文中出现了三种举例类型: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说什么。二是典型举例,如为说明古今汉语差别大而举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庞、移、谅、悔”等例字。
3.三读课文,领悟比较和引用说明方法的妙处。为节省时间,可单以第二部分为例进行朗读,渐渐领悟。
小结:没有古与今的比较,就无法说明语言在不断变化;不引用文献资料,就只好空对空地发一番议论而已。课文很好地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4.课外完成练习三,方法参见设计A。
(王国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2)
1.测览课文,完成练习一
通过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阅读“分论”部分。在示范填写练习一“词汇”部分空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一的其余空格,以达到梳理课文、把握作者主要观点的目的。(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2.研读课文,分析论证艺术
有选择地朗读“分论”部分,并作以下分析(仅列要点):
“词汇与文学”一节,从《诗经》的比兴说到杜甫的《秋兴》,再到朱熹的《观书有感》。接着引用《文心雕龙》中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词汇与文学的关系。这一部分最后所举明世宗《送毛伯温》诗一例,属于反面论证。
“语音与文学”一节,抓住了古韵和声调这两个特点,以旧体诗、古代骈体文和新诗为例,重点说明了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论述之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古韵和古代声调的一些基本常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扩大知识面。
“语法与文学”一节,依次谈了“对仗”和一些“特殊语法形式”能够造成语言的整齐美,做到言简意赅。
3.默读课文,点击“总论”部分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分辨“总论”与“分论”的结构关系,明确“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立论依据。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三,培养迁移运用能力
分析《天净沙·秋思》时,要抓住三个名词句连用、句句押韵、平仄相对相间等特点;讨论《荷塘月色》时,可在叠字的使用、句式的铺排、修辞的选择、节奏的安排、平仄的变化等方面做文章。
(设计B)
教法展示
1.明确重点上课伊始,教师就向学生讲清楚本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二是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三是积累“抑扬、回环、绝缘、味同嚼蜡、息息相关、言简意赅”等词语。
2.课文扫描引导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概括大意,完成练习一。具体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步:在朗读的时候,弄清“抑扬、回环”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步:与朗读同步进行,概括各节大意。大意要点:①总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②论述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关系;③论述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④论述语言的整齐美和言简意赅。
第三步:在概括大意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尽量找“原文”为答案,力求简洁明了。
3.实践演练对照练习一的答案,仿照课文中的举例,布置学生分组活动,分别为“词汇”“语音”“语法”所谈的“语言手段”(如“多用具体名词”“平仄”“对仗”等)补充一至二个已学过的文学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为加强针对性,收到好效果,教师可用练习三第一则材料(《天净沙·秋思》)作示范。(参考答案:从词汇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各用了三个名词,表现三种事物,让读者体会到一幅游子远在天涯的凄凉惨淡景象如在眼前。从语音方面讲,这首词句句押韵,创造出一种回环流转的美;平仄相对相间,前三句各有三个音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从语法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只有名词性词组,不用谓词,地道的言简意赅。)
4.各抒己见任选练或练习三为课外作业,要求有观点,有例证,以理服人。也可就“实战演练”过程中准备的发言作一番梳理,形成一二百字的发言稿。
教案点评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语言与文学》的特点是,借助众多例子,运用浅显语言,诠释两者的复杂关系。依据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换例法”,即让学生根据王力先生的例子,举出类似的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去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进而达到理解文章、把握观点的目的。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七嘴八舌在接触课文前,教师向学生交代课堂讨论的题目——“语言与文学”存在怎样的关系。要求学生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发言提纲。
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求答案统一,不期效果很好。教师可适当点评,对于有创意的发言,应充分给以肯定。
2.九九归一先由教师引导学生逐节朗读课文,完成练习一、二;后由教师作讲授小结。小结要点为:①本文由“总论”和“分论”构成。②课文抓住语言的三个要素(词汇、语音和语法)分别阐述了语言和文学的关系。③“分论”部分,围绕“语言手段”和“表达效果”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述。
3.举一反三通过完成练习三,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
(王国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2)
一、训练厅
1.教你一招:什么叫轻声?
普通话里的音节分别属于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有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使用的时候,失去原来的调值,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如“别扭”( biè·niu) 中的“扭”,“结实” (jiē·shi)中的“实”,“漂亮” (piào·liɑnɡ) 中的“亮”。含有轻声音节的词就是轻声词。有的词读轻声和不读轻声意思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如“太阳”、“粮食”、“西瓜”;有的词读轻声和不读轻声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大意”读轻声的意思是“疏忽”,不读轻声是“大概的意思”;有的词则必须读成轻声,“别扭”、“老实”、“漂亮”否则就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
轻声现象虽然在普通话里广泛存在,但是不宜将轻声音节看做一种声调而归为一个调类,因为读轻声的音节都有本调,只是在特定位置上出现的时候才读为轻声。把轻声看做一种音变现象是比较合适的。
轻声音节的主要特点是“轻”和“短”。“轻”是因为发音弱,使音节的高低变化十分模糊,“短”是因为音节失去了高低变化的余地。
2.轻声训练
普通话中的音节一般要读为轻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气词。例:走吧、写阿他呢、就是嘛、好吗
(2)助词。例:吃的、高兴地、说得(好)、看着、写了
(3)叠音词和重叠动词末一个音节。例:妈妈、姐姐、星星、娃娃、走走、练练
(4)表示趋向的动词。例:进来、出去、拿回来、跳过去、黑下来
(5)表示方位的词或语素。例:山上、地下、屋里、那边、后面
(6)某些词的后缀。例:剪子、车子、木头、石头、我们、先生们
(7)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
二、欣赏苑
父爱的高度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耻,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 “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不去?”
“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欣赏小提示]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2.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操作台
要求:读课文,讲故事
1.把课文互相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听故事。
3.你能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同桌听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5.你有过相同的经历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实践园
1.绕口令练习(鼻韵母练习)
山前有个严圆眼,山后有个严眼圆,二人山前来比眼,不知是严圆眼的眼圆,还是严眼圆比严圆眼的眼圆?
2.经典诵读练习
(1)三衢道中
(2)江畔独步寻花
你们好!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我们的言行表现,加强学校安全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校风。我在此就规范言行表现,加强学校安全文明建设作简要发言。
一、遵守学校纪律,勤奋学习,努力探索,争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1)有骂人、打架的现象存在。打架或骂人是违反中小学生守则的行为,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们要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使用礼貌用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
2)有私自离开学校的现象存在。学生请假必须写好请假事由,请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审查批准。
3)有的迟到、无故缺习。天气冷了,我们有的同学不按时起床,造成上课迟到,有的因小事随意缺课,影响学习。天气渐冷,我们要注意添加衣服,保持身体健康,愉快地参加学习。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2.学习课文从不同方面写出燕子特点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燕子(看图学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到了,在树林、在山野、在城市、在农村,随处可以看到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你们谁见过小燕子,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能给大家说说吗?
让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预习
请大家看图,读课文,想想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俊俏:(相貌)好看。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聚拢:聚集。
偶尔:间或,有时候。
看图,你从哪儿看出是春天?小燕子有什么特点?
四、读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思考大意。
2.指名读,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春天来了,燕子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机。
第3自然段:燕子在空中飞舞。
第4自然段:燕子为春天谱写出一支美丽的赞歌。
3.再读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回忆,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全文,思考课文都写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思考: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活泼机灵羽毛翅膀尾巴
4.朗读第1自然段。(要求:有语气。)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活泼可爱的燕子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机。
看图:图中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让学生看图,对照第2自然段内容说说。
指名读第2自然段,有语气。
重点体会:“聚拢”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说一说你的感受。
写出了活泼、充满生机的小燕子。
2.仔细体会。(对照插图和文字。)
①看图,小燕子到哪儿去了,它是什么样的?
②读文,体会小燕子生机勃勃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杆上。
2.课文中把小燕子比作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说一说。
3.为什么说燕子“正在谱写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4.小结。
为全面落实教研室的工作打算,小学英语教研工作将根据英语学科特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巩固和推广课改六年来的经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追求课堂实效,努力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为提高我市英语教学水平而努力。
本学期教研的工作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追求课堂实效。通过将区域性教学研究、校本教研、专题研究等形式的有机结合,创建“合作、和谐、创新”的教研文化,逐步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深入各学校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
通过参与和组织各级教材培训、网络等多种形式与途径,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与课改理念,了解最新的教学信息与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正确、先进的理念内化转换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策略等。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2、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使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着眼课堂教学,深化学科教研,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3、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借助课题研究,重点解决课改中的一线难点问题。
在教研的过程中,关注三个层面:教研员要转变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多彩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1、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升自身素质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2、各课题组确定本学期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并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确立省、市、区各级别多形式的课题研究工作,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问题的行动研究》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研究教法,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学习和评价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
3、以第四届优秀教研组评选为契机,引导各小学根据“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把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核心,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
(三)重视课堂教学,前移教研位线。
1、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与教师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逐步形成“研究课”“公开课”与“常态课”“常规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新思路。
2、了解学校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教师共同研究并掌握利用环境和创造环境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素质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英语教和学的效率。
(一)课程性质与意义从性质上讲,本门课是一门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教学法的课程。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或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一些他们未曾经历过的职业场景中,为他们提供模拟训练的临床学习机会,这种学习机会对于沟通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世界的挑战,增强对未来职业情境的适应性与敏感性,都是极为有利的,这一点也是传统教学远不能及的。2.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叙事的认知方式和情境化学习的机会。美国学者布鲁纳指出,人类的认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认知方式,另一种是叙事的认知方式。前者往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等思维过程,舍去认知当中的个人因素与特定情境因素,追求认知结果的普遍性,后者则与之相反,它主要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进行认知,这种认知是高度个人化、情境化的,如人类学家就经常采用这种认知方式。受人类学家的影响,心理学家后来也发现,人类的心理能力受到情境因素的制约。有许多任务,人们在一般的情况下无法胜任,但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却能够出色完成。④当代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极力主张,思维和认知不能脱离其应用的情境,学习应该发生在或被置于现实的情境之中;测验应该与执行实际任务整合在一起,而不能作为独立的活动来进行。⑤很显然,运用案例材料进行教学,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运用叙事的认知方式、进行情境化学习的需要。“案例材料叙事的特征特别适用于情境化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会发现,通过案例叙事进行学习,将使观念的记忆和运用变得更加容易”。⑥3.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做出判断和决策的机会,能有效地用来提升学生的分析与决策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由于来自现实的案例大多包含结构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少有明确固定的答案,因此,对于大量不可预测、没有确定性和需要自己作判断的工作,案例是将新手引入专业实践的有效媒介。
(二)学习任务与授课方式在本门课中,学员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围绕指定的案例问题,对授课者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探究。比如:对案例情境中主人公做法的合理性发表评论;对案例材料中包含的现实困境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行动方案;或者将案例材料与学员自己个人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引导学员进行自我反思,等等。在这门课中,教学过程主要分三步展开:1.课前准备学员课前阅读案例素材,回答案例教材中指定的案例问题。2.课堂汇报与讨论学员在小组内或全班同学面前呈现自己对案例问题的分析与解读,然后,听取同伴或指导教师的评论意见,包括他们提出的疑问。然后,对同伴或指导教师的评论、提问作出回应,包括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澄清误解,回答提问,等等。3.课堂总结与补充指导教师对学员的案例学习汇报以及课堂讨论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讨论取得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尤其是要针对学员在汇报和讨论中未曾涉及的、被遗漏的关键问题、深层次问题作补充性的讲解。
(三)学业成绩的评估对本门课的学习而言,衡量学员学得怎样,主要看以下三个指标:1.看学员提交的回答指定案例问题的案例作业的质量。比如,对决策型案例的学习而言,衡量案例作业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包括:学生对主要案例问题的界定与分析是否“清晰”、“准确”和“深入”;行动方案的提出是否经过仔细的论证,论证是否是清晰的、连贯的和合乎逻辑的;所提出的行动方案对关键案例问题的解决来说,是否具有“适当性”、“可行性”和“特异性”,如此等等。2.看学员参与课堂上案例讨论与交流的表现。主要的衡量指标包括:学员参与课堂讨论的出勤率;课堂讨论中,发言的积极性如何;以及课堂讨论中,发言的质量(如提出的观点、见解是否新颖、独特、深刻,给人以启发,等等)。3.看学员掌握每个案例背后蕴含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程度。对这一指标的衡量主要通过期末的案例学习考试来进行。案例学习考试通常采取开卷形式,主要考察学员是否掌握了解决关键案例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四)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1.要有高质量的案例教材案例教学首要的实施条件是,必须要有高品质的案例教材。如何衡量案例教材的优劣好坏呢?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J.J.Schwab)指出,“我们让学生阅读的(案例)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必须具有可供选择的看法和视角;必须具有相当的不同观点和反对意见,从而体现学习团队在讨论中投入精力的价值。”⑦教师教育专家舒尔曼(L.Shulman)以为,良好的案例必须要有故事性的叙述,其具体要求是:叙事要有情节,即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叙事要明确而详细,不要一般性的陈述或故事梗概式的说明;叙事要将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包括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好的叙事应力图揭示和反映案例人物的行为及其意图,包括动机、需求和内心活动;叙事反映了事件发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⑧2.教师熟悉案例教学法的操作与应用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对案例研讨的主题必须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准备;接受过小组讨论法方面的培训(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包括:提前布置案例学习任务,指导学生为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作好准备;主持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和卷入讨论;对课堂讨论加以必要的总结;制定案例学习的表现性目标,对学生的案例学习表现进行评估,等等。
二、课堂观察与评价
(一)课程性质与意义“课堂观察与评价”这门课,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员学会观察课堂,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长短作出判断。所谓课堂观察与评价,说白了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听课”与“评课”。学会听课(观察课堂),是学会评课的基础与前提。“听课”、“观课”提供有关课堂教学的事实信息,而“评课”则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对观察到的事实信息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学会听课与评课,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具。然而,对不少在职教师而言,他们在师范院校的专业学习中并没有专门学过“课堂观察与评价”这一类的课程。因此,尽管中小学现在都在大力推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评课和撰写教学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动,实际效果并不太好。许多时候,听课、评课流于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素养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
(二)学习任务与授课形式在本门课,学员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会观察课堂,并利用观察到的事实信息对自己或别人的授课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授课者而言,本门课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展开:1.理论性教学理论性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让学员学习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标准与特征,包括有效教学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教学结果(结果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结果,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与要求(过程标准)。除此以外,学员还应当学习和了解与课堂观察有关的基本知识,如:课堂观察的目的与意义;课堂观察的主要领域与指标;影响课堂观察的内外因素,以及克服课堂观察偏见或主观性的措施;课堂观察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课堂观察与记录的常用工具与方法有哪些,如此等等。在上述这些要点中,确定重要的课堂观察领域及常用的课堂观察指标最为紧要。例如,美国学者GaryD.Borich将课堂观察的领域划分为方面:感受课堂氛围;聚焦课堂管理;探寻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查证教学指导方式的多样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评估学生的成功;培养高品质的思维技能。⑨这八个方面,只是课堂观察的主要领域,具体的观察指标还需要进一步细分。比如,教师是如何引入新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新旧学习之间建立联系的?教师是如何向学生表明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学对学生的意义的?在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资源,采用了哪些教学方式?教师有没有将所教科目与学生以前所学的其他科目联系起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做了些什么?为了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运用了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技巧?教师的个人特征(如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讲话音量大小和音调高低、有无热情等)是如何影响和促进教学的?教师是如何结束课堂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去评估学生的学习?如此等等,都可以作为具体的观察指标。2.示范性教学具体做法是:指导教师布置听课任务(可以是现场听课,也可以是看预先已经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频录像),要求学员分小组提交完整的听课报告(也即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在学员完成听课报告的同时,指导教师也要完成一份听课报告。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各小组和指导教师分别展示自己撰写的“听课报告”,相互交流学习。在交流中,学员就会发现自己对课堂的观察与分析,与其他小组和指导教师所做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有什么异同之处。那些不一样的地方,尤其值得关注。正是这种“不一样”,才会促使学员去反思自己所做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有什么缺陷。最后,指导教师可根据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情况,对各小组提交的听课报告进行整合,在吸收各小组报告优点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听课报告。以后,这个报告就可以作为学员独立撰写课堂观察与评价的范本了。3.实践性教学它要求学员实地观察一堂课(或者看一个完整的教学视频录像),然后独立地撰写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如果说前两个阶段的教学侧重于“知”的话,那么,这一阶段的教学就侧重于“行”,即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三)学业成绩的评估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来说,学员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和掌握有关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应第一阶段的理论性教学),二是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情境中加以运用,撰写出高质量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对应第二阶段的示范性教学和第三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因此,学员的学习评价也分两个方面,对前者可采用开卷考试,对学生应当知晓的理论知识进行检测;对后者只能采用“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assessment)。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员独立完成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进行评估。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规范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包含以下三个组成部分:“课堂观察描述”(回答课堂教学是怎样展开的,课堂上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基于课堂观察信息对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作出判断”以及“改进教学的建议”。相应的评价准则可以是:课堂观察是否全面、准确、细致、深入,不带偏见;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评判是否建立在观察证据的基础之上,判断是否基于标准,具有说服力;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合理、可行,如此等等。
(四)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1.要上好这门课,授课教师事先必须编写好供学员使用的“课堂观察与评价学习指南(或指导手册)”。这个“指南”或“手册”相当于教材,里面的内容包括:有效教学的基本标准与特征;课堂观察的常用工具与方法;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参考量表;课堂观察常见的问题;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的样例,等等。2.学员在修习这门课程之前,应当已经学过“普通教学论”或“学科教学论”之类的课程,对课堂教学中的一般法则与规律,对学科教学的特殊规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如“课堂引入”、“讲解”、“提问”、“分层教学”、“合作学习”、“练习设计”、“学习检查与反馈”等专题有了基本的了解。
三、个案调查与干预
(一)课程性质与意义同前面所讲的三门课相比,这门课最大的特点是,学员要对实际发生的个案现象或事件展开调查,并对案例现象或事件蕴含的问题采取行动。具体来讲,就是学习者在合作学习小组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某个案例现象或事件(如一次特别的教育活动,一个发生在课堂上或校园里的典型案例现象或事件,一个表现十分特别的特殊学生)展开调查,弄清个案现象或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造成了哪些影响或后果。然后,在小组的支持下,针对个案现象或事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行动。之后,对行动的效果进行观察。若效果不佳,则通过反思找出效果不佳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重新调整行动计划,再去实践、去反思。如此循环下去,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开设这门课具有双重价值或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员(在职教师)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当下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突出个案问题,从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员(在职教师)自身的专业学习、成长与发展。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解决问题或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而行习;对问题采取行动,通过行动与反思的循环进行学习;借助小组讨论的力量,在社会交往互动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特别适合于成人、适合于教师的在职学习。
(二)学习任务与授课方式在本门课中,学员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带着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的个案现象或事件的“困惑”、“疑问”进入合作学习小组,在小组的支持下,对个案现象或事件展开调查,针对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行动。因此,这门课不存在直接的课堂教学,授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指导学员对案例现象或事件开展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员对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采取行动。对案例现象或事件展开调查,对案例问题采取行动,是本门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对案例现象或事件进行调查,弄清有关案例现象或事件的基本事实,探明案例现象或事件产生的真实原因,这是对案例现象或事件进行干预、采取行动的基本前提。而对案例现象或事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则是案例调查的最终目的之所在。只有对问题采取行动,并且对行动的结果进行反思,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即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如果不把一个观念或一个计划付诸行动,我们怎么知道它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呢?反思取决于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反思。当然,要有效地进行“反思”,学习者还必须在行动之前、之中和之后,根据行动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本门课的授课方式体现在以下学习步骤中: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指导教师、4-5位学员组成。2.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所有组员以叙事的方式描述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个案现象或事件,说明自己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是什么,向组员寻求帮助。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确定个案调查的思路与方法,制订调查计划。3.学员根据制定的计划,对个案现象或事件展开深入的调查。4.学员回到小组,向小组成员汇报自己的个案调查经过与结果。小组成员围绕汇报进行讨论交流,相互质疑问难,帮助组员找出个案调查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调查的建议。5.学员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和建议,作相应的补充调查或后续调查。6.学员回到小组,汇报补充调查的结果。接下来,小组成员围绕个案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交流,针对个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7.组员将问题解决的初步方案付诸行动,并对行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观察与反思。8.组员带着各自的观察与反思,回到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组员向小组汇报自己前一段时间做了些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做的效果如何,解决了哪些问题,又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现在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如此等等,其他组员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或者提问、质疑,发表评论,或者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9.组员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制订新的行动方案,再把新的方案付诸行动,再对行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观察与反思。如此循环下去,直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10.最后,组员围绕各自的个案调查及其干预行动,撰写个案调查与行动研究报告。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对案例现象或事件的深度描述、对案例问题的诊断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的实施及效果、反思与讨论、新的问题解决行动方案、新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进一步的反思与讨论,等等。以上这些步骤,基本上是按行动学习(actionlearn-ing)的思路来进行的。行动学习源于美国学者库伯(Da-vidA.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循环理论。库伯的体验学习循环包括“具体体验”(concrete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和“行动检验”(activeex-perimentation)四个阶段。据此,Pedler等人将行动学习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1)体验阶段:对一定情况下行动的结果进行观察与反思;(2)理解阶段: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或重新形成对形势的理解;(3)计划阶段:根据新形成或重新形成的理解,制订行动计划,以便影响形势;(4)行动阶段:在一定情景下执行或实验计划。⑩
(三)学业成绩的评估对本门课的实施而言,学员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参与上,二是体现在完成个案调查与行动研究报告的质量上。对前者而言,衡量学习质量的主要指标有:学员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会议(可通过参加小组会议的次数、发言的主动性等加以衡量),是否自觉遵守小组共同制定的活动规则(如对所有小组工作保密、轮流发言、注意倾听、相互尊重、会议期间关掉手机等),以及对小组活动作出的贡献有多大(可通过发言的建设性与启发性、为其他组员完成学习任务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有多大等指标加以衡量)。对后者而言,衡量学习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对个案现象或事件的描述是否完整、生动具体,具有逼真性;调查结论是否客观可靠,建立在事实证据的基础之上;为解决个案问题而制订的行动计划是否恰当、可行,具有针对性;案例问题最终有没有得到真实有效的解决。当然,整个报告的文字表述是否清晰、连贯、流畅,具有可读性与表现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就在全国第九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前后,全国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20*年2月8日晚,湖北省红岩中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烧毁房屋三间、床铺、被褥等物品,损失1.5万余元;20*年3月25日,安徽省太和县坟台中学和坟台小学联合举办法制报告会,学生在上厕所时,由于人多拥挤,导致墙体倒塌,致使1名学生死亡,1名学生被砸伤;20*年3月27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发生了一起车辆违章行驶,车速过快,在道路拐变处发生翻车,30名受伤乘客中有12名中、小学生;20*年3月28日,我省张家港市梁丰中学组织学生春游,在返回途中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24人受伤;20*年3月29日,我省南通市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因食用不卫生的食物37名同学中毒.在看我们学校,由于少数同学课间乱跑、打斗,发生同学之间相撞、摔伤等安全事故多起.上个月五年级有个同学,中午放学铃响过,他就冲出教室,追打同学,自己摔在楼梯口,摔断了骨头,花了一万多元,目前身上还留着钢板,六个月后还要开第二刀.
同学们听了上述一笔笔血的教训后,不知道你们想了什么.我想,同学们至少会想到:这些教训无论发生在谁的身上会给受害者人身造成伤害、甚至死亡;会给受害者家庭造成极大的损失;会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混乱;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影响.至少会想到:假如我们平时重视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出现交通事故,起码可以减少;假如我们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路边摊点不卫生食品,就不会发生食物中毒;假如我们不从楼梯的扶手上下滑,上下楼梯靠右行,假如我们课间不追逐打闹,不翻爬院墙,不用石子乱砸……我们就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流血事件.至少会想到:这些伤害事件是能避免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第一,警钟常鸣,希望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
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骑车同学要不骑英雄车,骑车不带人,步行同学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穿过马路要左右看看,等到没有车辆通过时,方可过去.
2、不吃路边摊点上的不卫生食品,有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3、课间不追逐、不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从楼梯的扶手上上下滑,行至拐变处,要放慢脚步,预防相撞.
4、运动时,要遵守运动规则,注意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