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第1篇

人力资源对于烟草公司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我国的烟草企业以和谐烟草为目标,不断推进烟草公司的改革与创新。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烟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原因的影响,烟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烟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对烟草公司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1.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

人才是企业十分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如果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开发会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烟草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十分重要。但是,很多烟草公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理念的了解和认知都不够深刻。这些烟草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处于“人事管理”的阶段,认为只要通过制度的规定和强硬的管理就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在这种只依照传统方式进行人事管理的模式中,没有引进先进的理念与科学的方法,很多时候都只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盲目的判断与管理。一些烟草公司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引进和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固步自封,长此以往会导致公司内部的人事及劳资混乱。不利于烟草公司日常的工作和发展。在一些烟草公司的人事管理中,制度缺乏合理性,管理强硬。管理的过程就是命令与服从的模式,这样不能有效地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无法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这些都是烟草企业在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体系。组织、绩效、薪酬、培训等多种制度比较简单。各种制度间的协调性不理想且联系不够密切。在机构的设置方面,很多烟草企业的机构臃肿,责任划分模糊不明确。对于岗位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人员的结构和人员的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工作人员的数量超过实际所需的数量。公司员工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员工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分配也出现失衡的现象。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另外,在当前烟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竞争和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的不完善会直接导致很多优秀的员工不能有效地实现个人的发展。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也会使得公司不能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奖惩,这样就无法有效地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不能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长远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烟草公司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众多,内容多样,资源丰富,尤其是一些大企业公司更是如此。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否规范,体系是否健全,与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但是,如今我国烟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能力都不高,对管理工作认识片面,管理强度不高,甚至导致岗位欠缺现象,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

二、烟草公司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成功和发展的关键,烟草企业若想走在时展的前端,优化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是必经之路。具体来说,烟草公司的人力资源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完善的烟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总和。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对企业员工起到凝聚和号召的作用,让整个企业员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和壮大。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必须要建立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烟草员工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通过心理上的共生性激发员工内在的潜力和动力,推动烟草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各省市烟草公司应该树立员工的集体责任感,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崇尚科学文化,形成共同的对企业的认识,从而发挥企业优势,凝聚企业力量。

2.系统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烟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是如此。为了积极调控人员,保证他们能够在合理的位置上,公司一定要明确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根据公司未来发展定位和研发重点,对人员进行调控,明确岗位责任制,以系统的制度进行人员指导,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素养对烟草公司人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定要加大对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在管理实施和人员分配前做好调研工作,明确每一位职工的综合能力的素质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分派他们任务。此外,烟草公司还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定期做好培训工作,用先进的知识、技术武装职工,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升管理水平。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重要性;改变;以岗定人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26-03

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经济时代,以科技、资本、信息和人才为主要内容的竟争日益激烈。水、电、煤、油等各项资源节节看涨,而社会的主宰者――人,也已经成为了社会所需要的另一种重要资源。

从我们的惯性思维的逻辑来看,一个组织什么最重要?——是人。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价值都是由人创造的,像管理要效益,实际上就是向人力要效益。因为管理的实质就是管人,就是如何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问题,就是一个在有限的物质资源与财力的基础上创造尽可能多的效益的过程。所以人力资源部门也理应是排在第一重要的部门:

组织的文化与战略、公司业务所处的态势,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都决定了人力资源重要性。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与人力资源从业者或部门重要性也有差异,人力资源重要性——是对推动组织战略、运营效率能力的一种追求与需求,或说是渴望;部门的重要性——是组织群体在权利分配的过程中对权利与利益分配的欲望满足感的追求。

20世纪6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人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1985年前后,人力资源观念开始传入我国。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既具有经济性的一面,又具有消耗性的一面,如何提高人口的经济效性,降低人口的消耗性,化人口负担为人力优势,主要取决于社会、国家、组织是否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以便能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一、从我国的现有人力资源结构来看以人定岗的弊端

我国一直以来沿用以人定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谓以人定岗,就是指管理上注重的是“安置人”,管理的目的是“控制人”,把员工视为一种“工具”,关注的是成本、使用和控制,忽视了对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发和系统管理,影响了企业的自身活力和竞争力。主要弊端为:

(一)以人定岗,坚持以事为中心,造成了人事腐败、机构臃肿、人员繁冗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坚持核编定岗原则,着眼于为事配人,为人设岗。在人员聘用上,由于缺乏实际针对性和操作的计划性,随意性很大。以一个中型国企为例,1998年以前,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员工50人,20%的人员缺少专业技能。在人员的任用上,唯亲是举,忽视能力。由于岗位设置不稳定,没有专业技能压力,导致人事腐败滋生,关键性岗位平者实之、庸者充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良性运行。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财务、管理、质监等10余个专业性较强的部门人员20%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培训,70%为高中以下文化。

(二)以人定岗,忽视了岗位专业需求,造成岗位设置随意性较大、内部发展不均衡,影响整体发展

为了人员安置的需要,企业常常增设部门和岗位,部门内部没有考核机制,人员随意配换,流动性大,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在素质与数量上发展不平衡,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苦乐不均、任务繁简不一,既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以人定岗,不注意对机构、部门的工作量进行写实、并归,造成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人浮于事

由于不重视对岗位属性的研究和管理,造成设置的岗位职能重复交叉,工作职责界限模糊 “三不管”地带众多。员工在履行职责时没有机制约束,没有责任压力,往往是有利益一起插手,无利益谁也不管,难以提高效率。

(四)以人定岗,停留在人事管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低下落后,影响人才的选拔、留用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之间员工知识与技能的竞争,并逐渐演变为人力资本的竞争。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在新经济时代中制胜。而企业在人员任用上割裂了与岗位的联系,停留在人事管理,影响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以前国企为例,2001年,该国企才设立正规的人才资源开发部,且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专业化程度偏低,停留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中,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没有建立和履行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测评、培训、激励、考核、薪酬、社会保障与劳资关系等一系列职能,专业人才得不到重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变以人定岗为以岗定人

通过对以上种种弊端的分析,我们应该调整思路,更新举措,变以人定岗为以岗定人。

以岗定人这个人力管理机制适应了新形势下企业发展需要:以前面讲到的国企为例,问题症结找到后,该企业领导班子认真分析讨论,广泛征求职工、专家意见,制定了以岗定人管理方式和激励策略,有效避免了以人定岗存在的机构冗余、人浮于事、浪费人力资本、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概括来说,即“三定一聘”:

(一)合理定位,以事定编

出于成本的考虑,企业部门不可能设置很多的编制,如何利用有效的编制手段,逐步建立一支精干的、稳定的、高效人才队伍,有重点地补充管理人才及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降低用人成本,提高用人效益,确保企业的安全、正常运行。该企业的作法是以事定编,弹性编制,侧重关键部门优化队伍、提高效益,合理定位。将该企业的部门精减,精减为四部一室,人员以事定编后,壮大了重点部门的力量,充实了一线作业人员,形成比较合理的队伍结构,实现了总量压缩、结构完善、管理加强、减员增效、优才优用、优劳优酬的效果。

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高职院校

1高职院校需关注人力资源管理

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下,高职院校在日后的建设发展中,管理水平提升成为关键任务,人才作为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尤为关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升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可以促进院校适应市场化改革,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并且能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最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1.1高职教育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兼备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社会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对其也提出人才培养的市场化趋势,市场需求如何把握,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如何从容面对,现已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在各高职院校适应性改革的征途中,是否能提升自身的应变力,高职院校内部成员的意识、态度、行为非常关键。在高职教育市场化这一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必然成为核心竞争优势,高职院校需要将人员的优化配置、人员的再学习(培训与提升)、人员的考评、人员的激励、人员的解聘与续任等方面的工作,借鉴企业管理的有效理念与方法工具,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效用的最大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1.2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属于事业单位体系,其固有的人事制度体系一直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铁饭碗”、“终身制”以及由此而来的“论资排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一直是体制内教职工们的专用词汇。国家为了深化教育改革,通过改变管理体制,调整分配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提升队伍整体素养,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同时拿出了一些具体改革措施,如打破“铁饭碗”,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用人机制改变“能上不能下”的局面,提倡竞争择优……这些具体改革措施要真正落地,是一个系统工程,他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合同管理、考核、激励等,因此高职院校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将改革落到实处,需首要关注自身管理的变革。

1.3教师队伍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一路发展,现今院校普遍提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走特色发展之路”,那我们院校的发展最终靠什么实现?当然是能适应发展、认同院校发展规划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但是我们的教师队伍在长年的传统人事体制下,目前呈现出缺乏自发提升个人素质的内在动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养成,离不开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教师结构的合理配置、对教师潜力的挖掘;需要管理者未雨绸缪,为教师提供成长和提升的平台;离不开管理者自身的公平、公正,能对教师的态度、行为、成果做出客观地评判……总而言之,高职院校需要在传统人事管理体系下有所突破,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激励教师自身发展。

2高职院校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必然趋势

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在管理理念、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并在计划中将管理制度标准建设行动列为重点任务。从《行动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将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及管理制度建设提升到了重点任务层面,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且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要规范、有序进行,前提是在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必然趋势,它是规范管理的前提。订立一个合法、理性、规范且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管理水平提升进程中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可以建立健康有序的员工管理秩序,这首先是对院校形象的一种宣传。②可以防止组织管理的任意性,为各级领导与员工创造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③制度中对不同成员的行为规范及责权利都将做出规定,对规范组织的管理至关重要;且因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明确,将使院校的人员管理有序化、规范化,降低管理运作成本。④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员工管理制度能满足职工公平感的需要,如具体的某些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可以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其工作积极性。⑤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规范管理员工,将防止员工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或不公平现象,能有效降低院校内部矛盾或纠纷。

3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构想及关注要点

3.1参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搭建制度框架

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由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相关专家制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标准中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为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一般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规定的六大工作模块及具体工作内容,梳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框架(见表1)。通过查阅文献及部分高职院校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见表2),这些制度内容是否足以提升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院校适应市场化改革?我们参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框架进行梳理。

3.2制度设计方法———5W1H模式

3.2.1关于5W1H模式

参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的6大工作模块,搭建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那么到拟定具体制度时,我们可以采用5W1H模式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3.2.2以假期管理制度为例,谈5W1H模式的应用

假期管理制度属于劳动关系管理模块中规范员工行为的一项常规内容。

3.3制度设计关注四大原则

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对象身份相对复杂。根据编制的不同,主要存在两类教职工: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编内)和非事业编制的教职工(编外)。管理过程中,一般直接参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管理编内教职工,而编外教职工属于与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对于他们的管理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系列劳动政策法规执行,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内部管理制度时必须权衡考虑两类管理对象。对于组织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是否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第十九条规定做出了明确规定。当中提到,组织内部规章制度需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制度的内容不能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并且制度需要向全体员工进行公示。只有这三个条件具备,规章制度才被认定为有效,才能起到约束员工的作用,才能作为相关部门审理劳动纠纷的依据。同时我们发现很多制度执行起来问题重重,源于制度设计时,更多的是一些冠冕堂皇的条款,在操作实用层面欠考虑。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过程中,为保障其有效性,需要关注四大原则。

3.3.1内容合法

在设计制度时,必须在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约束员工的行为,而相关法律既包括适应编内教职工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也包括适应编外教职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系列劳动政策法规。在拟定制度内容时要注意,第一:不能出现非法限制或者剥夺劳动者法定权利和自由的内容。譬如:某些单位对女员工做出规定:未育女员工需在本单位工作满三年后,方可向所在部门递交生育申请;第二:不能强迫劳动者冒险作业或超时劳动。譬如:某些单位在制度中拟定:员工必须服从单位的加班规定……注意:加班是有法律规定的限制情形的,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要求员工单方面服从企业规定;第三:对违纪员工的处理不能随心所欲,需参照相关法规、办法。譬如:广东省内单位,若因员工过错造成单位产生经济损失,对于员工责任的追偿,需要参照《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

3.3.2程序民主制度

一般是由组织管理层设计,但要注意不能由管理层设计完成后,直接形成制度文件。在制度形成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时采纳员工一方的意见和想法,并且制度成文,在组织内部实施之前,必须得到员工认同。程序民主这一原则关键要做到:保证员工参与制度设计过程、征求员工意见、制度得到员工认同。

3.3.3制度公示

公示就是指制度设计出来应该为全体员工和组织各个部门所了解。公示不能以口头传达的形式,一般合法有效的公示形式为:以组织法定代表人签署和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②。

3.3.4操作实用

以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为例:高职院校往往参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解除员工聘用/劳动合同时,规定的必备要件之一就是“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1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③”。在操作这一制度时,不是单位口头说某个员工达到这个条件就可以顺利解除其聘用/劳动合同。因为单位必须证明这个事实的存在,那么事实依据就是单位的考勤记录。考勤是否能真正起到作用,关键要看:①考勤制度是否符合经过民主程序、合法、公示三个要件?②考勤制度所依托的工作时间安排是否合法?③单位有义务证明,考勤制度所确定的考勤范围包括哪些?④考勤制度是否在单位真正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否能“落地执行”,这四大原则缺一不可。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