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财务管理制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制度改革

一、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观念与国家财政管理改革层层推进,不相适应 近几年来,国家财政管理改革逐步实施,中小学校收费资金施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编制部门预算,全面实施政府采购,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收支分类改革,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等一系列改革层层推进,这些改革对中小学校财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小学校资金筹措的相对困难与中小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中小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与此同时,中小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新校区建设、教职工福利待遇提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 固定资产价值体现不准确,欠公允。中小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不相适应。现行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固定资产从入账之日起即以原值体现在报表上,无法反映其净值和新旧状况,导致资产虚增。一旦需要更新或报废,由于缺乏可靠的依据,往往凭主观判断,要么提前报废造成资产浪费,要么因经费紧张迟迟得不到重置,随意性较大。而中小学校财务工作中对货币资金的管理非常重视,相关的管理制度十分完善。而当货币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时,在管理工作中就会出现许多薄弱环节。中小学校在购置大型设备时,缺乏专家评估认证;学校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与校办企业、后勤总公司等经营单位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学校资产长期不按规定盘点,学校合并时资产清查、移交手续混乱,资产账实严重不符;许多大型专用仪器设备不能在全校范围内共享使用,闲置资产无法调剂,“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十分严重,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流失浪费,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违背了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

(四)事业收支全部采用收付实现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比如:每年九月是学费收入最集中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的学费拖欠到第二年,这部分欠交的学费未在当年确认为应收债权,虚减了资产。而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不计提减值准备,又导致资产虚增。再如,有些基建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若干年,由于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而无法转为固定资产,长期挂在往来账上,使学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明显不实。

(五)会计报表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全面,现行学校财务制度要求报送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等,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实质上,学校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恰恰是以现金流入和流出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未编制现金流量表,无法及时掌握学校某个时期内现金的流向、变化状况等信息。此外,学校财务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比较笼统,大部分学校披露的会计信息也很粗浅,有些甚至没有披露,不利于会计信息的阅读、理解,也会影响管理层的决策。

(六)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财务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财务工作的任务也日趋复杂,主要表现在:中小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管理起来很复杂;财务工作要转变理财理念,加强会计核算,解决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准确、详细的会计信息,促进学校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要加强对校内各单位(部门)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财务部门要善于和财政、审计、物价、银行、社会中介机构等打交道,应对各种检查、审计、评估等工作。然而,中小学校中某些财会人员法律法规观念淡薄,职业道德较低;为学校“当家理财”的主动意识不强,为师生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够;部分人员学历和业务水平偏低,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较少,特别是在财务工作领导岗位上的高级会计人才更少,许多学校的财务处(科)长是非财会人员;部分财会人员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够,计算机使用能力较低,影响了中小学校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综合以上这些存在问题,中小学校财会人员自身素质与中小学校财务工作任务的复杂性的矛盾日趋尖锐。

二、解决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观念,主动适应国家财政管理改革。国家推行的财政管理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益。这些改革政策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助于加强中小学校经费使用的管理,有助于不同中小学校会计信息的比较和评价,有助于与国际中小学校会计信息接轨,也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校自身管理水平。由此,中小学校应积极应对国家财政改革政策,主动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意识,节约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

(二)依法管理资金,满足中小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资金。中小学校校长作为事业单位独立法人,依法管理使用好教育经费,已成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校应在国家财政拨款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主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渴求。 由于政府对中学教育投入的不足,加上近年来中小学招生人数大幅增加,而社会私人办学单位又急剧增多,再加上中小学校基础设施老化、教学条件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小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使国有资产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当前,随着中小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选派政治思想素质高、懂技术、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主要有: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校内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对国有资产的购置或建设进行论证;强化各处室、各年级对国有资产使用保养等的监督、检查;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对国有资产的变动、变卖、调配使用、出租、评估、合作经营等日常管理工作,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清点、核实,严防流失。

(四)改革预算拨付方式,中小学教育要全面实行免费教育。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基本实行免费教育,但高中教育还没有实行免费教育,待高中教育也实行免费教育后,学校经费如何保障将是相关部门急需考虑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更应科学地计量中小学教育成本,财政部门应改变以往以教职工编制数为主要依据拨付预算的方法,应以生均教育成本为参考依据向中小学校拨付教育经费。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建立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为促进中小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按照《会计法》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校财会队伍建设,是做好中小学校财务工作的重要保证。

总之,中小学教育越发展,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就显得越为重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解决中小学校财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这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

姓名:徐慧敏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4.9

第2篇

一、《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修改内容

原《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分为13章,共55条。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条,删除一条。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校长负责制。新修订后的财务制度对中小学校校长的财务管理进行了明确。例如:决算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预算管理等。再一次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财政单位关系进行明确,明确指出了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将其列入财务制度中,凸显了学校财务管理责任的统一性原则,确保了财务的自主权,指出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责任范围、地位等。在新制度中,将以学校为整体实行会计核算,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尤其将原制度中的分校核算、集中管理转变为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由统一的会计核算机构代账,以为财务管理提供帮助,明确提出了学校资金费用管理的主体性,以及校长自主权。

2.健全预算管理。在新制度中,健全和完善了学校财务管理方法。第一,中小学校每一项收支全部列为单位预算管理,实行统一核算、管理,健全学校收支管理;第二,建全预算机制,设置了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综合性管理机制,指出以校为编制单位,教学列入学校统一编制;第三,严格控制预算、实时做出调整;第四,提高决算管理,融入了决算含义、编制、管理要求,充分展现了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第五,以财政管理改革、学习结余管理问题为依据,将原内容中的结余留用变为:结转、结余,根据规定分配,明确指出了结转、结余的不同和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的结转、结余,需要中小学校根据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3.义务教学阶段财务管理明确。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义务教学是国家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国家将义务教学资金列为财政预算中,以国务院、地方政府管理。在新制度中再一次进行了明确。另一方面,为了规范小学义务教育财务管理,在规定种指出:小学不得有相关经营、投资、债务、担保等事宜;此外,学校建设方面资金由财政单位进行监管,不能提取修购资金,明确规范了义务教育中财务管理和学校建设维修资金的提供。

二、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落实后中小学校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中活动经营问题。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内容规定:义务教学中学校不能进行任何经营活动。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校普遍存在经营活动,制度的规定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例如:多数学校中开有超市、文具店。此外,一些学校在资源上存在空缺,例如:空教室、操场,甚至出现租赁问题。但是如果学校没有经营活动,例如:学校中没有超市、文具用品店等,又将会对学生学习、生活造成影响;第二,空闲的资源部未利用将与规定中:未有效利用资产,发生矛盾。

2.食堂财务管理。新的财务制度中,明确对食堂财务管理进行指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中秉着公益性原则,以非盈利为目标,全面实行独立核算、公开账务信息制度。制度中对食堂财务管理进行了规定。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第一,一些中小学校根本没有财务制定的存在,财务管理缺少保障;第二,在农村地区,采购中票据存在规范性问题。县级以下学校多数没有正式的采购票据。例如:食堂每天需要购进大量肉类产品,但是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票据,并且也无法进行监管;第三,食堂人员工作问题。例如:某地区实行工勤人员根据就餐学生人数1:100比例配备、薪资、保险等列入财政预算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地财政单位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进而造成工勤人员工资从公共费用中支出。

3.绩效评价问题。新的财务制度指出:学校严格监管支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支出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加强学校经费效益,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评价与衡量。但是根据现阶段绩效管理情况看,各地区似乎并没有绩效管理制度的存在,多数地区绩效管理只是在经济支出预算目标的完成、执行合理性中,支出后经费的使用、效率等评价正处于探索阶段,更不涉及绩效评价结果。根据现阶段绩效评价效果而言,各地区评价方式为落实效果和目标设计的比较,绩效目标单位自己申报,在这样的模式下,使得绩效评价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难以反映财政资源的有效性。

三、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落实后中小学校问题解决策略

1.优化学校经营活动。针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经营活动问题,各地区财政单位和教育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解决,优化学校经营活动。比如:学校经营活动的存在如果是一种非盈利性活动,在经营管理上进行详细指出即可。

2.食堂财务管理。在食堂财务管理上,各地方教育部根据本地区学校食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食物采购、管理控制、票据手续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例如:贵州省针对这一问题实行会计核算形式,使食堂管理更为规范、合理。针对无法出示正规发票情况,可以在资金支出上进行控制。地方财政解决好勤工人员工资、保障问题,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

3.实行全过程绩效评价制度。在绩效评价上,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制度规定,不过在教育经济支出上还需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具体方法为:效益比较,将目标既定和落实效率进行比较,或者实行因素分析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等多种评价形式。教育经费评价机制在财政单位的部署下,教育部门参照具体支出,进而拟定合理规范的评价标准,使绩效评价更为规范化、合理化。绩效评价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校费费用支出的具体状态,能够反映出学校投入状态、财政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教学情况。因此,有必要实行详细的绩效评价制度,以更好的反映出学校具体经营情况。

第3篇

一、中小学的财务管理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中小学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第一,预算编制陈旧

从中小学的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方法相对比较陈旧,内容上没有真实呈现,执行工作也没有严格要求。主要是财务编制的方法没有科学化,预算编制的时间相对比较短,进行预算过程缺少约束力,这就对预算的严肃性有着影响[1]。

第二,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中的体制尚未健全

在制度上也没有得到有效完善。从具体的问题来看,主要就是财务管理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违规的情况。由于缺乏了规范化的制度建设,这就会造成财务管理没有依据,从而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违规行为。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中小学校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对购入的教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资产管理不严、保管不严,存在不同程度地资产损失现象。对清理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办理报销手续,对购入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准确入账,普遍存在学校资产盘盈盘亏的不合理情况。

第四,财务收支缺乏透明度

学校的财务开支情况、账目情况除了财务管理人员之外也就只有学校的领导者们了解。无论是在校园工程建设、各种物资采购方面,还是在教辅资料采购以及学生的各种补助费用的发放方面都缺乏有限监督与制约,长此以往学校财务经费就会进入个别高层领导的口袋。

第五,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未清理

部分学校不重视往来款项的清理,每年没有进行一次盘点,对长期挂账的往来款没有通过询证函等方式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的没有查明原因。没有及时清理和采取催收措施,造成资产的流失。

(二)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对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认识层面的影响因素就比较突出。有的中小学的领导层,对财务管理的工作没有得到充分注重,在法制观念层面也相对比较淡薄[2]。还有是学校在受到经费的限制下,对财务管理的意识就不是很强。

再有,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还体现在审计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从而不能有效的规范财务管理的工作。在具体的管理上没有正确的认识到预算管理等。这些层面的影响因素就会造成财务管理的质量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新制度下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措施的科学实施,要从认识层面进行提升。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将资金使用效益能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保障学校进一步发展。中小学领导层要在财务管理层面进行详细充分的了解,注重财务管理的模式优化,将传统的重教育而轻理财的观念及时更正,保障财务工作有效开展。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拥有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将管理的水平得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制度要能严格的遵循,将财务收入管理进行规范,特别是对预算外收入要不断加强管理,还要在支出管理层面不断强化,对一些不合理的支出要杜绝,将学校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要完善。在这些制度层面得以良好的完善,才能保障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三,注重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完善建立。只有拥有良好的财务管理队伍,才能保障财务工作的有序实施,学校在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方面要合理,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同时注重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技能的提升。从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和相关的法律知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

第四,加强对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在学校的收费行为方面要规范化,对乱收费的问题要严加制止,并采取相关的条例进行处理,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财务管理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加强,将综合性的管理内容得以重视,不断提升业务素质水平[3]。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有竞争意识和责任心,资金管理的规范化要能得以体现。

第4篇

学校的一切经费支出,由校长把关,总务主任负责实施,全体师生员工应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支持财会人员履行职责。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经费开支中的重大问题。

1、学校实行“一支笔”审批财务开支的制度,凡学校的一切经费支出都由校长签字予以报销。购置贵重物品价1000元以上须经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2、凡上级有关部门通知校领导,教职工参加的会议,外出听课,学术讨论会,参观考察,函授学习等开支,必须经校长同意,在通知单上批文,附在报销单据上,经总务部门审核,校长签字,按财务管理规定及时报销。

3、学校同意购买的教学用品、办公用品、卫生用品、实验仪器及药品的报销,原则上应持有国家统一政工发票,由购物人,财物保管员验收人签字,总务主任签字,校长审批签字,及时报销。手续不齐全者出纳和会计应予以拒报,否则,当事人和财会以作差错事故处理。

4、财会人员发现在经费使用中,不符合有关财务制度,或违反财务纪律的,应履行职责,向主任和校长汇报,及时处理,否则,作失职论处。

二、财物(校厂)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公物采购、审批、管理做到计划购置,妥善保管,合理使用,责任明确,据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加强学校财产管理,是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本着勤俭办学的原则,全体师生员工必须人人爱惜学校财物,人人参与财物管理,上下一心,形成共识,切实加强财物的常规管理。

1、学校财产、物资的管理和使用,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管用结合,合理调配,物尽其用”的原则,实行管理人员责任制。

2、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行政负责人和使用管理人员双重责任制。根据校产分布情况,按使用单位和存放地点,落实到处、室、班、组、人,谁用谁管,有奖有罚。

          

3、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符合审批、采购、验收、报销手续,经会计和财物管理员按发票登记后,方可使用。                 

4、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帐、册制度,做到账册记录齐全、帐物相符,物价一致。                 

5、总务处每学期对校产全面清查一次。(学期结束前)                 

6、各科室校长清册一式三份,总务处和有关处室财务管理员各执一张贴在本办公室内,办公室的办公用

品、卫生用品、电器等分别采用包干使用的方法,办公物品的使用情况,作为评比先进办公室的一项指标,办公室内公物的遗失或损坏,各科室负责人应予及时查处。                 

第5篇

理体系的相关研究,观点千差万别、体系纷呈,且它大多是一种概念性的阐述,鲜少有对体系的具体定义以及包含内容的具体研究。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相比有500年历史的会计学科发展体系,财务学科由于建立时间短、涵盖范围广,因此缺乏一套合理且被公认的概念框架体系。[3]有学者根据财务管理的四大要素,即:“预算、资金、资产、会计”,认为财务管理体系应包括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会计管理体系[4];也有学者根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认为财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管理、财务控制、监督核查、风险管理、投资决策和财会人员培训等。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基本由会计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体系、服务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组成。

二、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深层次的改革,高校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是离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观念上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重部门项目预算和项目控制,轻筹资、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的现象,无法及时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诸如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财务管理新观念。高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简单的收支核算为主,不考虑办学成本和效益,未能在高校的重大决策如经营决策、投融资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5]从会计核算来看,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基本等同于财务报销工作,即被动的发票审核与资金支付工作。只要项目中有结余,项目负责人提供票据,财务人员就埋头处理,未充分调动起财务人员对支出结构以及成本费用的分摊进行分析与测算的主观能动性。从预算管理来看,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特性导致高校对投入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预算管理一直停留于制定预算和执行预算,缺乏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未能实现资金的科学投入和合理有效使用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出现盲目投资造成浪费。从内控制度来看,现有高校内部控制的执行大多局限于会计体系,例如:货币资金的盘点、印鉴章的保管、不相容岗位的分离等等具体事项,思想上也狭隘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管理,没有使高校内部控制机制升华到组织文化建设层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三、现代大学制度赋予高校财务管理新内涵

高校财务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已被赋予以下新内涵:首先,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丰富了高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为高校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结合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局限性,拓展了理论研究的范围,加深了理论研究的深度,促使高校财务管理理论在更加广阔的研究平台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再次,现代大学自主办学的特性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具有服务大众、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时代特征,它的最终目的和宗旨在于通过自主办学扩大普通民众参与机会和提高大学投入产出效率。[6]现代大学自主办学的特性,决定了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依据自身的自,改变被动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运作方式,积极地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相适应;同时,善于运用成本核算、资源配置等财务手段进行资本运营,具备良好的协调反应机制以及高效的资金筹措机制和财务管理体制。最后,现代大学制度从制度的层面提高了财务管理宏观调控能力。现代大学制度是从制度的层面明晰高校内部管理机制进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效益,它强调的是一种宏观调控能力。在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对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即在确保会计核算等常规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通过资金的科学投入和合理有效使用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发挥出宏观调控的作用,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推进并保障学校重大战略的实施。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已被提升到服务学校战略的高度。

四、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科学管理理念

现代大学科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管理要素即办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变革,拓宽资源来源、提升资源品质、优化资源组合,并建立一套高效能的管理系统。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也应遵循科学管理的理念,使科学化管理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二)绩效管理理念

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实施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能促进管理者重视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在收入增长缓慢、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下,运用绩效管理的理论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以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

(三)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科学民主,其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7]高校财务管理当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温馨财务”、“服务财务”、“人文财务”的特色管理服务形象,开创和谐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为高校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办学定位、合理的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财务可持续发展是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从长远发展目标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安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五、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架构

(一)构建节约型预算管理体系

节约型预算管理体系是在原有预算管理体系框架下,增加绩效预算的内容,改善原有预算体系管理不到位、不科学造成的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通过在预算中优化支出结构,整合各种资源,创建节约型校园,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现在全国上下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更应该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运用绩效预算这种手段,实现资源的充分运用。绩效预算是一种更重视产出或结果的“效益预算”,即在预算年度末对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指标分析,以数据分析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下拨的依据,杜绝物未尽其用的浪费现象。首先应转变财务观念,改变原有的财政性资金无偿使用的习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勤俭办学理念,通过调整预算安排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公务支出,把有限的资金安排用于学校软实力建设,切实加大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出预算“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全面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将预算与部门工作绩效相挂钩,通过一系列奖惩与激励机制以及平衡积分卡等量化指标,促进高校预算向精细化与效益方向转变。最后,高校应通过加强节约理念的宣传,使节约意识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支出评价的全过程,积极响应“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

(二)构建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

现代大学理念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更加注重经营意识,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必然要求高校的会计核算体系由传统的“报账型”会计向具有成本核算意识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变,加强经济效益考核和成本核算。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客观准确的进行财务分析、编制年度决算和下一年度会计预算的基础,而高校现行的基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以支出管理代替成本管理,较难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提出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彻底改变高校成本费用难计算的现状,使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同时,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还增加了高校成本费用管理的内容并明确提出高校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与支出的核对机制,实行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根据财务制度要求,高校成本费用的归集应按照费用的用途和实际发生情况,采取直接归集或不能直接归集的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合理分摊的方法,将其归集为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8],相当于设置了成本费用核算对象和项目。财务制度只是从制度层面提出了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为了更清晰地反映高校事业支出的结构,满足高校成本费用核算需要,随后出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5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务服务体系

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根基,现代大学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淡化行政色彩,其根本指向是为育人服务,为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服务。高校财务部门是面向高校和社会的窗口,高校财务管理行为应充分体现人文性与人性化,应始终把全校师生与广大教职员工的利益放在工作首位,牢固树立“微笑以情、服务于心、沟通为要”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高校财务监督与服务两者职能之间的关系,在严格遵守国家财务法律法规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彻底解放思想、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起一套高效快捷的财务服务体系。有了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提供真诚的优质服务,优质服务可达成良好的沟通,良好沟通才能产生信任,进而促进高校形成和谐的财务管理环境。当然,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仅仅是端正了服务态度,而服务水平的提高才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高校财务人员要靠加强学习来更新财务知识、更新管理服务手段,提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同时,善于思考工作中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彻底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程,提高财务服务的工作效率。最后,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积极运用无现金报账系统以及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四)构建安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6篇

关键词:会计学校;财务管理;创新;管理制度

会计学校的财务管理体系随着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和各个学校招生力度的扩大已经很难满足学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新的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促进会计学校财务管理的创新,减少学校成本的无端浪费是会计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程度低下。会计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致使整个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票据和凭证没有统一的要求。其次是会计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许多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决策部门,中间的管理监督都没有明确指标,这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内部人员的监管力度不明确,这样就会造成假账、虚假上报等情况发生。第二,预算管理机制缺失,资金使用混乱。会计学校普遍存在实际支出与使用不合理的现象,这就是因为在会计学校中缺少相关的预算管理机制,在资金使用之前,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已达到支出资金最高利用的目的,避免资金无端浪费,各个部门之间矛盾加剧等情况发生。第三,缺少完善的财务监督体制。会计学校的财务部门也是其监督部门,这样的监管形式让监管变成一纸空文。财务人员职权局限,未能参与到财务活动中,这样就出现了虚假上报等的现象,无端的增加了财务支出,助长了这种违法乱纪行为。会计学校财务监督部门财务人员对于支出资金的运用并没有实质性的掌握,财务报销系统不完善,不能及时进行账目的整理,出现了假账谎报等情况,审计工作也不能及时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资金的增减工作。第四,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格。长期以来,国家拨款是会计学校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很多学校都不注重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层出不穷。固定资产入账销账混乱,各部门之间矛盾增加,无端增加办公设备,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入账价值不明确,资金流向不明,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使得固定资产无端流失。第五,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在当前会计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大多数的人员缺乏专业素质,未能及时的增强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现实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存在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足,并且安于现状,不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等现象,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财务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在自己的工作中出现假账等现象,以公充私满足自己的利益,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身工作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仅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和相关支持措施也不主动进行了解和学习。对于人员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对于财务人员的考核不及时,对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的协调财务人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注入新鲜血液。导致专业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学校的日常财务管理要求。

二、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实施途径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想要快速的解决以上问题,减少会计学校的不合理开支,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只有改变当前的模式才能实现。第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学校根据新出台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法规,结合自身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成立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学校各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进行和管理,对于学校各方面资金的投入和支出有一个明确的账目汇总。明确学校各项财务支出的出处和用途。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账体系,严格把控报账过程中各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体制,资金使用可以落到实处,更加促进学校各项方案切实有效的进行。第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是改变当前学校出现众多问题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会计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大局势的发展结合自己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预算管理的内容[1]。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会计学校重点项目重点支出,整体资金的支出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是会计学校保持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财务预算管理可以科学的支配学校的资金,对学校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补救措施,避免了学校出现财政危机。会计学校还应该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对整个实行过程进行强有效的监督,尤其是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应该多次进行监察,以确保资金的落实使用和预算的科学合理性。第三,控制成本,加强成本核算。推行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针对目前会计学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可以推崇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全责发生制的办法。首先,要坚持这一原则,对成本进行核算,其次,权责发生制可以使会计学校的账目更加明了精准,最后,会计学校应该加强这部分的考核,制定相应的奖励惩罚措施。完善成本预算的标准,使高校成本控制的经济责任与财务管理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针对固定资产不合理的现象,会计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形式解决。(1)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结合学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固定资产的类别和损失方式,科学的制定正确的折旧方法,客观真实的体现会计学校的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概率。(2)固定资产来源于多个方面,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来源不同来区分,要有针对性的处理,不能一概而论。固定的资金和资产要有专门的账户,对账入户,明确各方面的资金支出。第四,加强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近年来,随着会计学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这其中很多盲目扩大的项目使会计学校面临财务危机,因此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规定,并且要求各个学校要有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2]。资金的支出与投入要有一个明确的审批和确立流程。选择适合自己的资金来源方向。学校结合自身的财务情况,留出足够的退路,贷款额度范围的把控要在学校财务能力范围之内。提高每个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实现财务管理成本与效益成正比。保证学校能够正常的运行。第五,重视高校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财务管理人员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应该审时度势的人情自己所处的环境,适应当下发展趋势,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强化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会计学校也应该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讲座或者培训课程等形式开展工作。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对风险意识的把控和成本的控制。随着各大会计学校的迅速扩招,会计学校需要面临责任也越来越大,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理素质水平,不仅可以使教育经费更加合理有效的使用,更促进了社会的长治久安。综上所述,面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合理,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会计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会计学校应当快速的改革和创新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对快学校快速的发展和壮大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郎秉花.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商贸,2014,1(6):134-135.

第7篇

关键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学校财务管理 会计工作 建议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1],其指的是将我国政府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外和预算内资金,集中在国库指定的行或者国库开设的账户,与此同时,所有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外和预算内支出,均统一通过此账户进行拨付。通过近几年的试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现已经从上到下在县域经济之中全面展开,并且对公共财政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学校财政作为我国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会计工作伴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也受到了十分显著的影响。

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的影响

1、对学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在之前的分散支付制度下,各级学校可以将自身财政专户中的预算外和其他资金申请调拨至支出账户内,当学校的预算资金余额缺乏时,可以非常方便的用其他资金去垫支费用开支,能够相对比较灵活地调拨使用资金[2]。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按照其要求资金的使用一定要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来执行,每一项费用开支之前,必须要审核预算中是否已经安排了此项支出,并且当有预算项目,但是无资金使用计划时也不能用来调拨使用其他资金。这样就要求各级学校的财务管理要更加规范化,否则会影响到正常经费的运行,必须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对相应的预算资金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

2)学校财务管理职能的改变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各级学校财务管理的任务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工作方式的变化,其具体的表现为财务人员要依据部门预算来申报每月用款计划,在进行申报时要预计财政授权支付和本月财政直接进行支付的金额,每一笔资金的支付都必须要在国库集中支付的操作系统上实现网上实时操作,要时常核对用款额度,学校财务管理从以“管钱”为中心转移到以“管额度”为中心。就我们学校而言,年初编制好年度预算,每月下旬由会计主管编制好下月用款计划表,送交街道财政所的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具体有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和往来款支出五项经费申请数额。这样就要求学校财务人员应当尽快地熟悉相应业务,增强自身责任心,确保每月按时申报用款计划,每项用款计划申请的数额要适当、准确、合理,不能因为不熟悉相应的业务给国库集中支付的正常进行造成不良的影响。

2、对学校会计工作的影响

在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对学校会计工作的首要影响为会计核算科目的增多,虽然当今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坚持了不改变会计核算的主体、不改变预算执行的主体、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的“三不变”原则,但是相应政府部门对各级学校的管理也顺理成章地由间接性管理转化为直接性管理,从而造成各级学校将失去对自身大部分资金的使用权,也降低了各级学校可以支配的利息收入,这对学校办学自也有极大的影响。

二、强化各级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议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国家相应财政部门要增大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宣传,通过各类途径促使各级学校和相关人员,尤其是各级学校领导认识到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并且通过对此项制度的宣讲,让各级学校的财务人员更快更好地熟悉相关程序以及政策[3]。再者,各级学校应当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自觉的理解和支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2、 强化学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由于改革后和改革前,各级学校帐务处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学校要自觉强化学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各级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学校支付方式以及会计核算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就要求各级学校的财务人员不仅应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扎实的财务理论功底,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学校方面要不断地进行学校会计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相应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国库支付工作不断完善、强化学校财政经费的管理、提升资金支付的效率提供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

3、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先进的网络信息化系统是确保整个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高速交换的基本手段,因此应当逐步的提高和完善各级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给予技术方面的支持。

4、 需要进一步推进各级学校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要求了预算的执行,并且明确要求了要按预算支出,不能进行擅自改变相应预算渠道的规定。因此如果学校的预算环节没有完善,集中支付的环节就必定会出现较难适应学校实际需要的状况,这就要求各级学校必须大力改进预算工作,有效预防预算工作不足而带来的相应风险[4]。

总结: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其指的是将我国政府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外和预算内资金,集中在国库指定的行或者国库开设账户,与此同时,所有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外和预算内支出,均统一通过此账户进行拨付。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各级学校的财务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各级学校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任务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且其对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当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学校要自觉强化学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且应当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自觉地理解和支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财政厅国库处.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几个问题的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9):26―28.

[2]叶靖,黄志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7(2).

第8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学校 财务管理 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资金统一纳入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银行单一账户中进行管理,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核准后,再由国库单一账户负责对财政支出进行集中拨付。在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推进学校财务管理改革,提升预算执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过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强化学校预算管理

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使得财政资金的拨付更为规范化、程序化,同时也对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单位不仅要在预算编制的用款计划内区分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还要根据资金使用方式的不同确定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并将用款计划层层分解为季度和月度用款计划。如此一来,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学校既提高了预算编制、执行水平,又增强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计划性。

(二)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政府由原本对学校财政资金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对学校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监督,有效地杜绝了学校私设小金库、多头开设账户、账外设账等腐败现象。财政部门通过对学校用款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对学校的支出行为加以规范,从而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动的全程监控,防止资金闲置,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政府财政资金活动的透明度。

(三)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现阶段,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职能、管理理念、管理范围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财务管理面向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了学校业务支出、会计核算、资金运作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有助于实现学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目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不利影响

(一)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

学校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以后,则需要按月进行用款计划编制,然后再将编制好的计划上报给有关财政部门审批,这就要求学校的财务预算应完整、准确、具体。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部门预算内涵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多个会计主体将预算汇集在一张预算表上,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时有发生,很难保证预算的完整和准确。特别是在进行一些专项预算时,由于未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进行编制,造成实际工作中专项资金经常被混用。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取的基本都是一级财务管理,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为确保预算编制更加准确,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中都要设有专人进行预算管理,这样必然会使各部门的工作量有所增大。

(二)导致学校资金紧张

长久以来,各所学校均十分重视对教学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的投入,从而致使教育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政府给予学校的财政拨款明显不足,致使学校会在一定程度上背负债务,在经费使用方面存在拆东补西的现象。而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过程中,学校的每项支出必须按照预算编制来执行,使得所有财政拨款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导致学校丧失了自主支配使用财政资金的权利,从而造成了学校资金使用紧张。此外,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学校的财政经费通过是按月拨付,并且可以自行掌握使用未动用的财政经费。而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禁止学校使用未上报用款计划的财政资金,使这部分资金只能留存在国库内,致使学校无法对财政经费进行合理调度。

(三)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模式与现行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存在矛盾,致使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学校会计核算既要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又要遵循学校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使得原本简单、易操作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繁琐、复杂,导致会计人员不仅要负责各项业务的正常处理,还要遵守国库支付程序,提高会计信息的传输效率,才能避免财政支付到账不及时的问题发生。

(四)项目经费滞后

学校在未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以前,垫付资金的问题一般可以采用各账户之间划拨资金的方法予以解决。然而,国库集中支付实施以后,不再允许由零余额账户向其他账户进行资金划拨。致使学校大量垫付资金沉淀在零余额账户当中,而实有资金的账户却因垫付过多的财政资金,严重影响了学校其他项目的正常开支,从而造成项目经费严重滞后。

三、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财务预算编制,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就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而言,其主要是以科学规范的财务预算为前提和基础制定的。完善学校财务预算编制,能够有效的将预算支出细化,即按部门及项目进行预算支出,从而为国库集中支付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保障。学校应在传统综合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预算指标体系,借此来区分业务、项目以及人员等支出,并按照不同的支出性质,采取不同的资金支付方式。同时,学校还应服从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采购中相关的要求。此外,学校在巩固部门预算改革成果时,应当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作为其主要的保障机制来贯彻实施。学校可以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对用款计划及预算指标进行控制,进而确保部门预算的严肃性,以此来杜绝各种无预算支出的情况发生。

(二)强化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学校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时,必须使会计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自责,并且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以此来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用款计划的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如录入、审核以及申报等。此外,学校还应根据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及内审制度,同时学校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以此来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三)完善学校会计核算体系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体系、资金支付方式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方面带了巨大影响,所以学校应结合自身财务管理目标和会计核算的特点,合理增设各级会计核算科目,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强化收入、支出核算和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同时,学校还应将责任制落实到国库财政支付审批、执行、记录、审核等各控制环节中,明确各部门所应履行的职责,力求学校在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上,建立科学、细化的预算管理体系,合理安排年度、季度、月度的各项财政支出。

(四)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效率

学校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支付环节必然会有所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这样才能确保学校运作正常。各环节间的协调及沟通可从以下两方着手:其一,参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部门之间应做好及时协调和沟通工作,这些部门相互之间应尽可能密切配合,借此来简化实际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国库集中支付能够顺利开展;其二,对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学校而言,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并积极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用款计划编制及时准确,账务处理、项目实施以及新款支付等及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政府加强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增强学校使用财政资金的透明度,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预算执行水平。学校应当正确认识到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并积极制定应对之策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新要求和新变化。

参考文献:

[1]张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6

[2]陈红玲.学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状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3]覃丽.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论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

[4]卿文洁.进一步完善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1]报.2010

第9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财务制度; 结转结余; 解读

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于2012年12月19日以财政部、教育部财教〔2012〕488号文正式颁布,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次修订在保持现有的高校财务制度体系框架前提下,体现了财政改革的相关成果,突出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于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六章《结转和结余管理》共有四条,主要对结转结余的概念、分类管理等进行规定,与原制度相比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使新制度能更好地满足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和解决高校结转结余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结转结余管理规定的修订背景

原高校财务制度已经实施十五年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健全、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领域重大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原制度中的结转结余管理规定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难以完全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在本次修订中,对高校的结转结余管理规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突出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包括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公共财政改革措施的实施,高校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政府预算体系的健全完善和综合预算编制的深入推进以及财政绩效管理的进一步要求,对高校的收支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原有的高校财务制度中的结转结余管理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一些高校预算资金在当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形成实际支出,造成当年较多的剩余资金,由于原高校财务制度的设置,这些资金并没有进行分类管理而是全部归入到结余中去。随着年复一年的积累,使得剩余资金数额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管理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严格执行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需要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并根据不同资金的不同性质和特征,采取不同的具体管理措施。因此,有必要在原“结余”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具体拆分为“结转”和“结余”两个概念。

(二)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

按照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部门预算的编制在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下要做到科学、准确和细化。对于高校在年终形成的剩余资金,虽然有一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因此,在管理上一方面要细化预算编制,做好项目资金论证,为预算执行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对已经形成的剩余资金,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对剩余资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结转的进行结转,该结余的进行结余。将“结余”拆分为“结转”和“结余”,就体现了这样的要求。

(三)符合高校规范财务管理的要求

近年来,财政部门大力推进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强化财务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工作,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中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的结转结余资金,作为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其金额大小及各年度之间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学校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等诸多情况。对结转结余分别进行管理,对高校规范自身的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二、结转结余管理规定的主要修订内容和解读

(一)结转结余管理规定的主要修订内容

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第六章《结转和结余管理》的规定共有四条,主要是对结转结余的概念、分类管理和可用于分配的结余资金基数以及事业基金的使用等内容进行规定。与原《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相比,主要的修订如表1。

(二)结转结余管理规定修订内容解读

新制度对高校结转结余管理规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适当调整了高校结转结余的概念以及可用于分配的结余资金基数,新增了两条规定,具体修订变化如下。

1.重新调整了高校结转结余的概念

新制度第三十一条将原制度中第二十四条“结余是指高等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中的“结余”分拆为“结转和结余”,修订为“结转和结余是指高等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这是由于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是高校年度预算执行结果中产生的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虽然在直观上都表现为高校年度预算的剩余资金,但由于其形成的原因不同和管理的要求不同,需要分别进行定义和管理。新制度对“结转和结余”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这就要求高校要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对学校年度的剩余资金分别进行结转和结余。

2.实行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与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分类管理的原则

新制度第三十二条是新增加的一条,规定“高等学校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财政拨款的结转结余要实行单独管理,以规范和加强高校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体现财政分级管理原则,新制度考虑到各地方的情况各异,因此规定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作出具体规定,并没有强制作统一规定。实行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与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分类管理的原则,是由于近年来随着多项财政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高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规模较大的问题逐渐显现,许多高校的财政预算资金在当年没有形成实际支出,有的甚至长期沉淀,使得财政资金剩余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级财政部门先后研究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在中央层面上,从2005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印发了《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财预〔2005〕46号)、《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06〕489号)、《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10〕7号)等文件,不断加强和规范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管理;在地方层面上,许多地方根据财政部2010年下发的《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383号),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本地区加强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这次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再次明确了高校必须实行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与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分类管理的原则,将其作为正式条文写入制度内,从而规范了高校结转结余的管理和使用。

3.调整了可用于分配的结余资金的基数

新制度第三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高等学校以后年度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原制度第二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可见,原制度规定可用于结余分配的资金,是扣除了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和专项资金结存后的结余资金,这部分结余资金实际上包括了部分的财政资金。而新制度规定的可用于结余分配的资金,只能是非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明确了可用于分配的结余资金基数。新制度同时规定了高校非财政拨款结转是需要在下年度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因此是不能进行分配的。

4.要求高校加强对事业基金的管理

新制度第三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这一方面要求高校要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事业基金平衡预算和弥补收支差额的功能,真正起到支持高校事业发展的“蓄水池”作用;另一方面规范了事业基金的使用,杜绝将事业基金用于对外投资等经营性项目的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新制度要求高校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事业基金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事业基金的管理使用必须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三、修订后结转结余管理规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

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结转结余管理规定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对高校的结转结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明确口径,及时入账

各高校应当根据新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按照制度中关于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口径划分和管理要求,对学校全年的收支活动进行全面的清查、核对、整理和结算,属于本年的收入都要及时入账,属于本年的支出都要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及时列支,不得遗漏。

(二)分类管理,分别计算

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对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事业收支、科研收支、经营收支等不同性质的资金结转结余进行分类管理,分别计算,避免互相混淆。对于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来说,就是要做到正确计算,真实反映学校全年各项收入的收支结转结余情况。

(三)规范使用,合理分配

高校要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使用与年初预算编制工作紧密结合,在正确计算的前提下,按规定对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进行管理。非财政拨款结转要按原规定用途继续结转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要严格遵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并合理使用,事业基金的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细化了高校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如此区别对待并作分别处理的规定,可以提高政府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监督和管理财政资金的结转结余,清晰地反映出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的基本支出资金和项目支出资金的使用和结转结余情况,同时对高校财务管理满足为政府预算管理与监督服务,并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看齐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财务管理制度间的关系复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基础教育也得到很大的改观。旧有的财务管理状况已有较大改变财务管理的内容愈加丰富、财务管理制度愈加复杂、制度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因此,优化财务管理,理清财务管理制度间的关系也显得尤为必要。

学校作为事业单位,享受财政拨款。但同时也要按照要求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履行相关文件的规定。在执行预算的时候,为了尽量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进行,就涉及到了成本控制。而谈及成本控制,就免不了要考虑具体的措施以及相关的监督制度。除此之外,还少不了相关财务核算系统及财务信息系统的保障。各项财务制度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相互关联、相互交叉。因此,理清复杂的财务制度间的关系,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

(二)内部控制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扮演的角色

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财务管理治理结构的建立,还可以在执行的过程中降低财务风险,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捷径,起到增速提效的作用。一方面,内部控制在协助构建财务管理治理结构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内部控制对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决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控制,同时也反作用于财务管理诚信环境的建立。帮助学校的财务人员、采购人员乃至整个学校的教职工树立忠诚的工作理念,为学校的财务管理构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了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等,这些内部控制活动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在中小学不断发展、财务环境不断复杂化的今天,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内部控制的应用可以较大程度地使整个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加速器。

二、基于内部控制论看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都是其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而对于以教书育人为主要工作目标的中小学校来说,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有些中小学工作人员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造成按要求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而更有一部分学校从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将财务管理制度简单的视为会计核算。同时,财务部门在中小学校中被视为后勤部门,其管理经费的重要职能并没有根植于工作人员的意识中,导致资金重复审批发放、票据管理混乱、采购条件审核不足等情况频发,影响教学资金的利用效率。内部控制制度的混乱使用和缺位,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制度的运行效果。

(二)预算制度不合理,执行效果不理想

中小学校在每年度初,都要根据上一年的资金使用情况和下一年度的计划安排,制定新一年的财政预算。这是本单位在新年度的资金计划目标和财政工作任务。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大多数中小学的做法是有沿用历史数据,或者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做少量改动。这样的预算编制工作严重偏离了实际财务需求,并不具有实际执行的价值。造成这样的局面,首先,学校的行政部门脱不了干系。其对预算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其行政决策偏离学校实际资金运转需求。其次,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没有秉承预算编制的原则,依据上一年度学校的资金使用状况估算预计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导致预算编制执行结果并不理想。

( 三) 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管力度不强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的中小学校的数目也较为稳定而繁多。对于属于外部监督力量的上级主管部门来说,对其监管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很多中小学校还存在乱收学杂费、滥用财政经费等情况,财务账目处理混乱。这些问题都因为外部监管机制不完善而迟迟不能被杜绝。另一方面,学校内部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管机制,无法及时有效地查处资金使用超规格、超标准和资产侵占等问题。外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与内部监管机制的缺失,根本无法形成联动效应,阻碍中小学财政制度改革的进行,影响其教学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其自身的发展。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

中小学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教学资金的安全,都要依靠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并不符合相关的标准缺乏对出纳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给违法犯罪活动留了空子;缺乏对原始凭证的有效审核,导致违规滥用票据、侵吞国家财产的情况存在;会计岗位设置模糊,相关职务分工不清晰,职能混乱,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核算程序过于简单,不符合财务管理对会计核算的要求等。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遏制这些违法违规的行为,有效保证教学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中小学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进行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决定的,更是中小学校寻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摒弃旧有观念,打开怀抱迎接新形势、新思维、新观念。首先,要重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认识到其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强化对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的认识,培养内部控制意识。其次,财务责任主体及相关负责领导应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财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效果负责,带动全校教职工强化财务责任意识、遵守制度规定。第三,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并重视后期培训工作,丰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强化制度运行的效果。

(二)强化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完整,预算管理体系是否可行,不仅影响预算编制工作的效果,更是衡量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应重视预算编制工作,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应要求各个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编制部门预算。其次,预算编制工作具体化,管理部门需要对每个部门的具体方法和评价方式都进行规范,使预算编制工作尽可能周密详尽,增加预算指标的可操作性。第三,实行预算跟踪管理,化年底决算检查为不定期检查,使检查工作常态化,才能及时调整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来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效果。

(三)加大监督控制力度,优化风险防范能力

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双管齐下,是增强中小学校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抓手。首先,在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中,应注重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做到根据不同的财务项目类型进行对应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对大额资金的使用进行风险评估和可行性分析,以达到监督控制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的目的。其次,应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财务内部管理,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应注意化事后审计为常规审计,形成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的联动效应,全方位对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内部监管,并注重加强监督控制的力度,不能让监管制度落成一纸空文。第三,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校财务审计监管工作的力度,解决中小学校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协助其内部审计机制的运行,优化其风险防范能力。

第11篇

摘 要 中小学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响应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 财务 管理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来讲,尽管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中小学均有财务机构,但是我国的中小学校大部分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大部分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也并不完善,而且很多学校没有积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现有控制制度还缺乏操作性,结果就是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无章可循。许多学校只是建立简单的会计账簿,采用单向直线式的管理方式记录收入支出,这种方法不利于资金的使用监督。个别学校不相容职务缺乏分工控制,一个人负责会计、出纳,如果这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那么就会存在很多财务漏洞问题,执行不强,会计监督不利,规章制度不系统不合理等等,还有就是很多的学校尚未实现资金统一管理,如此作法,存在着失控现象。学校里的各项资金使用缺少标淮化程序控制,购物无验收手续,开支项目审批制度不完善,会计审核流于形式等等问题都会存在。

2.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乱收费现象

虽然国家对此曾多次明令禁止乱收费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多的学校都不同程度的乱收费现象,比如有部分学校扩大收费范围,自立收费项目。例如赞助费、补课费、滞纳金、补考费等;还会组织学生统一订购教辅材料并收费等。另外,超标准收费现象也普遍存在。调查显示,许多学校自定标准,不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进行收取,有的还超过了物价部门核定的上限。重复收费现象主要是让学生多次、重复缴纳相关费用。

3.个别学校存在会计账目管理不规范的现象

个别学校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如不按照怀集制度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和会计科目。甚至有的学校会计未设总账,只有一本流水账,有的学校会计科目自行取名,并不按教育事业单位统一规定设置。比如下账不及时、票据核销经手人少,白条入账,财务档案资料不健全等等。还有的财会人员设立账外账,挪用公款、行贿,最终导致了国家和学校资金大量流失。有的中小学校里会计资产账目记录不完整,账务处理,调拨、报废和出售时没有记账,账实不符。

4.中小学还存在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不健全的现象

学校管理者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能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只要按照规定进行统一算账和记账就达到了要求,却是忽视了监督、服务、部门预算执行等各项财务职能。财务部门对其它部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增加不应有的财政行政成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后,预算单位的会计人员就省略了,各单位的财务工作都由会计审核中心负责,使得核算中心的工作量加大。

二、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对策

1.中小学校应该加强部门预算全过程管理

要想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质量,就必须切实强化预算的全过程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对于收入预算一定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预算要包括进去学校的各项收入,支出预算也应该坚持统筹兼顾,一般而言,坚持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勤俭节约的原则。中小学财务管理应贯彻执行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预算管理办法,在预算中细化预算指标,采取“零基预算”法编制单位预算,学校必须注重对预算执行过程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顺利完成任务。中小学在进行年终预算考核、评估的时候,应该编制预算执行报告,分析预算收入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等等,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2.中小学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中小学要想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该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监督工作,财务部门一定要做好资产、实物管理,并且要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核对,目的是为了确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真实性,这样可以让财务部门及时准确地把握各项资产增减变化等。其次是中小学还应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实物保管员,做好各项验收、入库、保管、分发、登记工作,做好账务核对工作,保证学校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再次是中小学还应该不断建立资产采购、移交、入库、保管、使用、报废管理制度,保证固定资产购置按需适时购进,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中小学应该不断加强常规收支管理

学校应依据预算积极稳定组织收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中小学里的经费收支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对于学校里的重大项目的支出,一定要做到手续齐全,实行集体签批制度。

4.中小学还应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监督、约束、奖惩机制

为了积极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法》的规定,不断建立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中小学还应该积极建立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增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发扬民主,实现民主监督形成全方位监督机制。还应该在中小学积极建立奖惩机制,目的是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校长要不断改革创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大胆改革加大科技投人,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规范化程度。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学校;财务;管理

学校的财务工作为教育教学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与学校老师、学生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的财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虽然近几年实行了部门预算、设立财政专户、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让学校财务管理进一步得到了规范,但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还是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管理不科学、资产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不够民主,经费支出监督不严,财务收支随意大等问题,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值得我们重视,本文拟从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财务管理观念普遍落后,由于我国中小学校长期属于公益性质且普遍认为只要把教学指标完成好就行了,财务管理可有可无。大部分学校领导与教师对财会与报销制度认识不足,造成很多不合理的开销。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很多中小学无法配备专业的财会人员,就抽调学校的任教老师兼任,认为财会就是记记账、报报账,任免时随意性大,导致了记账科目随意,手续不清,会计资料失散等现象发生,且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又不够,因面难以适应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

2.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在起作用

虽然近几年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但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在一些学校起作用,深入分析学校财会工作就会发现,很多学校存在巧立名目违规发放各种补助奖金,实施大宗采购物品的程序手续不健全,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学校业务招待控制不严,以招待某领导为名,违规招待,招待标准过高。

3.对学校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学校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的现象。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理的有效管理机制。对购置教学设备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往往不能及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或账存实亡现象;对购置教学设备形成账外资产部分,管理更是流于形式,且物品发放数量控制不严,致使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资产严重流失,浪费很大。部分师生没有安全、节约用水电意识,以致水电故障信息反馈迟,影响及时维修,造成大量浪费。

4.预算管理制度不建全,随意性大

在预算管理中,由于学校收支受政策性影响较大,很多是学校不可控因素,导致预算编制不实,形同虚设,难以有效执行。且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开支随意性大,认为只要不超支,“一个大饼,随便分”这样就造成了资金占用、移用现象严重。

5.学校分配制度不合理,会计人员工作不积极

分配制度的制订偏向教学人员,忽视后勤财务人员,兼职的会计人员任务重,工作杂,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关系到教育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教育教学能否正常开展,所以强化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是教育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需要。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谈几点改进措施。

1.建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学校应根据《会计法》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2.学校领导对财务管理加强重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校长虽然具有一定的签字权利,但也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学校领导的一项主要工作,应引起其足够的重视,要树立节约办学的思想,增强审批的责任感,严格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

3.强化财会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配备专业的财会人员进入学校,如没有条件,也要选择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担任会计工作,以确保财务管理能全面落实到位。加大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要对财务人员进行轮流培训,更新知识,学习经验,提高技能和业务水平,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较系统的会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和一般使用方法,能更好的驾御财务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利用教育经费,为中小学校理好财、管好财,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4.强化预算编制制度

财政部门要切实落实支出责任,调整支出结构,将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和本级财政应承担资金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中小学各项收支要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实行部门预算,细化支出项目,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

教育部门按照统一性、完整性和公平性的原则和规范程序,逐校编制和汇总中小学预算,报区财政部门审核、批复。中小学预算要清晰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项目,做到完整准确,提高透明度。

5.加强资产管理

规定购买有请购申请,避免盲目购买,造成浪费,对购入资产,要健全登记手续。确保存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台账登记不遗漏。全面反映学校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存情况。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确保账实相符。增强师生的节约意识,不随意损坏学校的教学设施。

第1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管理制度 管理人员 监督管理

一、引言

学校财务管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为了促进资金的有效运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章立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但由于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运行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给资金的合理有效运用带来不利影响。对于这些不利因素,从内部控制视角下,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

二、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中小学校财务人员配备有限,部分学校只设置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财务管理,制约工作水平的提高。开票和收款合并为一处的现象十分普遍,现金收入岗与汇总岗没有分离,收费复核和稽查岗位缺乏,不能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一些中小学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方面,对财务管理不重视,或者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一些工作人员在开票、收款之后,往往存在不做帐的情况,或者没有及时将款汇总到财务部门。不仅影响学校财务管理效率,还容易导致学校资金流失。在票据管理方面,存在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滥用票据、违规收费等现象的出现,给学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财务核算水平较低

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收支管理不规范,资金资产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财务进行核算,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和应对,或者是管理与核算部门的信息交流不畅,不仅加大了对账的工作量,还对增加了对账和内部控制的难度,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对策

新沂市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成立教育用品服务中心、新沂市金色阳光商贸有限公司,以服务学校为宗旨,负责全市中小学教育办公用品、学生洒扫工具以及全市广告、宣传制件,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相应财务管理制度,促进财务工作水平的提高。下面将结合该项工作的需要,从内部控制视角下,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对策。

(一)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完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体系,同时根据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需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并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还要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不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权责分明,尽量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还要做好收费复核和稽查工作,实现对收费的监控与管理。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财务工作人员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各项制度

中小学校主管部门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仅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还要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票据审批与管理制度,使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票据管理工作,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工作

对于财务管理的配套制度,例如票据管理等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尤其是要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对与具体收费业务密切相联系的业务,应该采取措施进行完善。设立票据专管员岗位,重视对各种票据的检查和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收费票据的领用和核销制度。在核销票据的时候,要对票款进行严格的审查,看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收费,从而提高票据管理水平。此外,还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中小学校应该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在编制的时候,考虑中小学校的具体情况,包括结构设置、人员、经费标准、未来发展、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同时要强化预算计划的落实,对经费支出进行全面的审核,提高经费支出控制水平。对于物资采购,例如,办公用品、学生洒扫工具等的采购支出,应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费用支出的合理。财务部门还应该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以节约资金,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重视财务的核对与稽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主要是对财务管理的账务进行核对,并做好稽查工作,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能,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对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加强约束和监督,避免出现贪污腐化现象。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财务部门要定期接受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审计与监督,确保中小学校财务工作得到落实,促进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确保中小学校财务工作的健康、正常运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赛玉.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财经,2013(12)

[2]陈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0)

第14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策略探析

近年来,虽然财政对中小学校的拨款逐年增加,但不少中小学校仍感到经费紧张。因此如何使用学校的有限资金,使之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是摆在各学校面前的首要问题之一。遗憾的是,大部分中小学校领导一方面感到钱不够用;另一方面就是只把精力投入到教务及人事管理中,而忽视了财务管理这一环节,使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在学校整体管理中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尽管我国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探讨财务管理策略,为我国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小学校财务工作存在问题

1.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合理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部分学校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才设立制定了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以致制度本身就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此外控制制度的审批授权权限和相关责任不明确,可操作性差,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时,又没有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致使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的相关职责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究责任到人。而对那些学校规模较大、学生人数多的大型学校来说,如果无法做到很好的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学校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实时的了解和掌握学校的运行状况,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缺乏相应的学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科学的工作,加强对学校财务管理的监督对于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学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导致在实际的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存在盲目性、缺乏协调性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漏洞百出,进而影响整个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另外,财务管理控制力以及执行力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执行力度不够,仍是目前学校财务管理的顽疾。在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权责相离的问题,权责管理不是很明晰,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分工不细致,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个别财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的,还有些是由教师兼任的,因此基础知识就会比较薄弱,对于相关制度理解不透彻,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错误、偏差。还有些财会人员的理财意识不强,因此有些学校领导将教学作为首位工作,虽然积极的争取上级拨款,但是却没有重视资金使用效率。有些财会人员在处理财务管理问题的时候,积极性不够高,从而为开展工作带来不便。现在有很多学校财务都有着少拨少用、多拨多用、上拨下用的经费管理习惯,这就会对学校管理、会计工作产生影响。

4.财务收入支出管理不规范

财务收入支出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在财务收入支出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影响着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收入管理上,很多的学校不按照财务部门以及物价控制部门的要求进行项目收费,存在着乱收费的问题,甚至有些学校设置小金库,财务收入支出管理极其不规范。

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策略探析

1.提高学校财务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特征,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甚至直接影响到学校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如果财务审计部门以及人员独立性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财务审计部门以及人员自身存在着问题,都会导致其独立性受到威胁。为此,加强财务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做好财务审计独立性的重要环节。首先,建立财务付费新模式,在我国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里面,审计工作往往由学校管理当局来进行审查,但是一旦出现财务审计争议,审计工作就很难开展。改变这种财务审计委托模式,建立付费新模式,是提高财务审计独立性的重要举措。再次,转变学校角色。转变学校角色,增强学校的引导和监督职能,减少对于学校财务审计工作的干涉,推动学校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前进。

2.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尽管我国教育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在学校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很多漏洞仍然存在。为此,学校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学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对于学校财务管理的制度约束,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提高学校财务部门对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执行力才是学校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执行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为此,对于早已经建立的学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部门以及人员应该做到认真执行,提高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3.加大学校财务管理监督力度

有效地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是做好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为此,中小学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做好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中小学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建立有效地财务监督机制,成立财务管理监督小组,将中小学财务管理监督同日常的工作相结合,着实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其次,落实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对于财务公开时间、公开形式、公开内容以及公开范围都必须有一定的规定。最后,提高财务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于中小学财务管理进行有效提升,逐步实现中小学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精细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

4.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深入宣传财务管理意识,尤其是学校主要的管理者,要不断提高其管理意识,要让职工们明白,财务管理会对教育水平造成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教育事业发展是需要资金的保证,如果没有合理使用资金,没有将资金真正用于教育中,那么就算资金进入了学校,那么就会被他用,从而浪费资金,对此,首先就要提高全校教职工的财务意识,从而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5.加强对学校收入支出的管理

一般来讲,学校的收入主要指的是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或者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获得的资金收入,因此,对于这些资金收入,学校财务部门对于这些财务收入应该做好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合法性的规划。同时,明确学校科学的收费项目,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从根源上杜绝学校乱收费现象,保证学校财务收入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对于学校财务支出,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经费支出管理条例,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制度进行财务支出,从而进一步确保学校财务支出的严肃性,保证学校财务支出的顺利进展。对于那些学校同其他单位以及学校之间的财务问题,学校领导应该对于他们的财务状况进行清晰地界定,避免出现由于财务划分不清晰而导致学校收入支出管理出现问题。

6.学校财务管理的其他经济措施

学校财务管理的其他经济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人工费用,教师人工费用也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要想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加强教师人员的纪律性,严格控制非教师人员的比例,加大技术型人才的引进,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其次,教学材料费用控制,中小学教学对于教学材料的要求很高,其费用主要包括教学材料保管、收发、运输、采购等,减少各个环节的教学费用损耗,合理利用教学材料,建立完善的教学材料验收以及管理制度,强化对于教学材料的管理。

三、总结

财务管理是中小学校后勤的重要内容,是有关资金获得和有效使用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财务管理体制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财政改革和学校财务工作的要求。只有从观念上重视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做好预算管理和各项资产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为教育事业后勤保障工作奠定物质基础。我国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小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小学校财务部门应该深入研究财务管理现状,创新财务管理策略,为我国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 财务管理 措施

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中小学校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会对学校的其他项目管理产生影响。在中小学校快速发展进步的今天,加强财务管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能够使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下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财政资金,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一、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当前,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中小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觉得财务管理无非就是结算账目、发工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财务管理并不是工作的重点,结果使得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不高,基础不够扎实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学校领导财务管理的观念之所以落后主要是中小学校的校长以及管理者一般是教师出身,他们的管理意识、方法等并不完善,将教学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有些中小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

与此同时,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当前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等逐步发生,财务管理以及内部工作等制度却没有及时建立和完善,主要是学校财务报销审批不到位,报销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文件公示给教职工,教师报账时通常是将发票交给报账员,给报账员的工作增加了严重的负担。在增添办公工具,设备时,申报、审批、报销等流程不够规范,很多时候购买的资产并没有做好物资登记工作。还有些中小学校没有固定资产、消耗物资的登记薄,固定资产及消耗物资的清查、评估不到位,使得资产的利用效率比较低,浪费现象严重。通常情况下,中小学校的财务信息公示内容比较简单,对于一些敏感性的内容并不公开,经济负责人的考核不到位,财务管理的随意性比较大。学校内部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科学依据,一些报账员兼职采购、物资保管、票据开具等工作,容易出现小金库的现象,不利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中小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是国家全额拨款的,学校日常工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财政对学校资金使用的评价很难开展,预算编制不能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不利于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要促进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顺利途径,必须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校领导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理念,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础。对中小学校校长、财务管理人员等加强财务管理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教育,强化他们的财务管理意识,明确财务的科学管理与监督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转变重视教育、忽视财务管理的观念。中小学校内部应强化经济责任的落实,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明确分工,使所有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的开展工作。对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的通报,及时、严肃的处理违规问题。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控制度

完善学校的收入管理,中小学校的收入需要纳入到财务管理部门中,并进行财务管理和核算,特别是预算外的收入,要及时上缴到财政专户中,并开具票据,不能隐瞒这部分收入,避免出现小金库的现象。中小学校应严格落实和执行教育、物价等部门颁布的教育收费管理政策,将收费的标准进行公示,避免出现违规收费的现象。同时,中小学校的支出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将支出进行列出,避免不合理的支出,严格按照支出审批程序进行执行,费用应按照实际的情况列出,不能弄虚作假。根据“重点突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安排各项支出;树立勤俭办学的观念,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规范使用,合理支出。实现专项资金的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避免资金被挪用。积极配合学校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保证学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公开。

(三)加强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

中小学校应认识到预算编制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严谨,根据教育以及财政部门的定额标准进行预算编制和执行,完善财务信息数据库,对中小学校班级、人员的相关信息,资产信息以及基期月在职人员人员支出信息等进行录入。根据教育发展的目标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积极收取各方面资料,听取意见和建议,实现收支的进一步细化。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按照项目、时间以及相关进度等进行支出,避免随意变更预算内容。保证年度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赤字[4]。如果存在特殊情况要增加支出或调整预算,应上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核,保证决算的科学合理,数据真实、科学,为今后的预算提供依据。

(四)完善财产物资的管理

加强中小学校财产物资的管理,所有财产物资均按请购、验收、领用、保管、登记、使用、维修、处置等制度执行,每学期由财产保管员向学校领导汇报一次执行情况。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使用过程中杜绝浪费,对于盈、亏的资产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解决。

三、结束语

中小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前,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提升,中小学校应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促进中小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学校目前财务管理的现状,提高财务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和财产物资的管理,减少不必要资金的支出,减少教育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顺利推进,为学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珊.陆美娟.高校槁细化财务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2(12上).

[2]陈秋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