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贫困县计划范文

贫困县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贫困县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贫困县计划

第1篇

关键词:西部;贫困县;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119-03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城乡关系转入了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城乡一体化”,新一届政府将城乡一体化改为“目标,把实现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确定为自己的战略责任和目标,并落实在今后将实施的制度创新与社会进步的综合实践中。近年来,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中国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但不可否认,工农城乡关系不协调仍然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特别是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是中国的资源富集区域,同时也是中国贫困县最集中的地区,资源型工业发达,同时大量的农村积贫积弱,二元结构非常突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农村内部的自我发展能力弱,可挖掘的发展潜力不大,更多的需要借助外力的推拉作用,这种推拉主要体现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带动。西部要和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关键,本文是基于对云南省兰坪县进行的调研,对有条件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贫困县如何实现反哺的路径思考。

一、以工补农是推动兰坪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云南省兰坪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富集型国家级贫困县,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大的县情是贫困,具有“富饶的贫困”的二元经济特征。首先,兰坪是一个资源富集、极具发展潜力的县。有着十分丰富的有色金属、水能、生物、旅游资源,兰坪凤凰山铅锌矿探明储量1 439万金属吨,为亚洲第一大铅锌矿,是亚洲已探明的最大铅锌矿床,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储量上千万吨级的特大型铅锌矿床之一,潜在经济价值约1 000亿元。2005年资源开发以来,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冶炼为主的矿业经济作为全县的经济支柱,对全县生产总值贡献达80%以上,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在60%以上。其次,兰坪高山特色农业资源也特别丰富,具有产业培植基础。同时兰坪又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直以来,虽然地方政府致力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 556元,在全省128个县中排名一百二十二位,处于倒数第六位,城镇和农村收入比达1∶4.9,全县还有贫困人口达12.76万人,占总人口的67%。多年的积贫积弱致使兰坪农业基础非常脆弱,自我发展能力弱,需要大力扶持。

兰坪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面临着如何培育多元化的支柱产业,如何优化现行产业结构,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如何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提升兰坪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化解这些难题的突破口就是创新以工补农机制体制,为兰坪的县域经济二次跨越发展提供初始推动力。

(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兰坪实现以工补农奠定了基础

兰坪县的工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工业、电力工业、水电开发以及农产品加工四个主要方面。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兰坪县把开发矿产、水能和生物资源,矿电相结合,重点发展了以锌冶炼为代表的的有色工业。目前,兰坪县共有选冶企业61家,其中铅锌37家,铜20家,以有色金属采掘和初加工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兰坪县是典型的有色金属财政和有色金属经济。兰坪拥有的丰富的基础性资源,具备了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撬动、带动、拉动社会资本的良好基础条件,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县域经济和矿冶工业的发展为兰坪实现以工补农提供了保障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兰坪的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县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2003年兰坪进行大矿整合以来,随着兰坪县矿产优势资源的开采和冶炼工业的建设和投产,特别是依托于凤凰山铅锌矿的金鼎锌业的规模化开采和冶炼,兰坪县各项指标得到快速增长,GDP、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等指标快速飙升。2005—2011年金鼎锌业累计上缴地方税费101 949万元,占全县总收入的68.4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1.63%。 2006年,在云南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兰坪县名列云南省重点培育的40个工业强县之一,并且正在兴建的兰坪县工业园区也是全省重点培育的30个工业园区之一。这些年,兰坪工业对当地GDP的贡献率迅速超过农业以及服务业,遥遥领先,工业积累也日渐丰硕。

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当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1 000美元时,该地区即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在工业的带动下,兰坪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已达11 230元,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阶段。

(三)作为云南省探索以工补农改革试点县,以工补农成为兰坪县实现县域经济大跨越的突破口

2009年以来,云南省政府将兰坪县作为云南省探索改革试点县和先行先试区。此时,兰坪面对的是过度依赖简单的“采掘式”增长模式发展起来的工业,要靠这样的资源红利的积累很难快速实现兰坪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兰坪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资源储备逐渐走向枯竭,一旦主导产业衰退,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兰坪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可能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如何在资源逐步枯竭之前,提前谋划布局,实现资源型县域经济的转型,是兰坪县域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要做大兰坪的经济总量,切入点就是以工补农:首先,工业反哺农业,建立合理的城乡资源分配格局,可以拓展兰坪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为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创造机遇。其次,反哺农业不仅可以改变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弱势地位,使农业发展有一个较好的条件,以抑制工业化进程中对农业资源过多地转移,而且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由追求经济效率转向追求社会公平和民生为主的转型。再次,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可以更容易摆脱“资源的诅咒” 和“资源陷阱”,有效解决后续可发展的支撑产业问题,从而增强地区资本的竞争能力,增强主动地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实现县域财富长期持续的积累。并通过财政和市场的方式,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在运作形式上实现资源—产业—资本—人才的提升。把对资源的依赖转变为依靠资源产业的积累来积极寻找并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极”,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兰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工补农,实现农工互动,城乡统筹,有利于释放兰坪经济社会发展能量,是兰坪科学发展观的理性选择。

二、工业反哺农业长效机制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化解多年来兰坪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城镇化发展滞后,不利于兰坪实现县域经济的财富积累

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城镇化。县域经济的发展,无外乎三个环节:财富的创造、财富的积累、财富的分配,其对应的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高效创造财富,是投资的产出效应;城镇化有效积累财富,是消费的产出效应;市场化优化配置财富,是投资和消费的产出效应;而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工业化,抓住了“三化”就抓住了区域经济的动力机制,而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就是以“三化”转化三农、带动三农、服务三农。因此,省里提出来“三化同步”,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兰坪县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常年维持在87%左右,城镇化率为27%,比全省平均水平36.8%低9.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50%低23个百分点。县域是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与农业、农村、农民的交汇点,更是三农的载体、平台和龙头。在宏观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方式。滞后的城镇化不利于兰坪县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是兰坪经济实现财富积累的重要平台,扩大城镇化平台,可以打开通道,富集要素、提升人气,可以形成体系,城乡一体、促进县域经济大跨越发展。

(二)经济结构单一,增长模式过分依赖于资源型产业的特征,凸显兰坪县域发展的局限性

有研究表明兰坪县历年GDP、工业总产值与金鼎锌业销售收入三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金鼎锌业销售收入与兰坪县GDP的相关度为0.989,与兰坪县工业总产值的相关度为0.997。兰坪县的GDP增长轨迹与金鼎锌业的增长轨迹基相同,反映了兰坪县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一个金鼎锌业,并且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资源型产业。并未摆脱高投资、高能耗、低质量、低效益、低附加值的资源采掘型经济增长模式。这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兰坪经济下滑的脆弱性。

仅仅一个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就占据全县工业经济80%以上,凸显工业结构的不合理,县域经济发展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这种以自然资源为单一指向的产业,资源利用面窄,产业链较短,产品深加工不够,自我调整能力低下,后续替代产业弱小,有一定规模的配套产业群难以形成。同时,资源型产业是典型的上游产品,不管是产品的价格还是对产品的需求,都与宏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任何一次经济波动,资源型产业都会受到波及,规避风险的能力低,从而给地方经济带来重创,因此兰坪需要构筑多支柱产业支撑体系。

(三)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

首先,目前兰坪县的主导产业大多集中在矿产开采和初级冶炼业,产品加工层次低,表现在工业总产值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的比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0%以上。采掘业需要的是廉价的低技术劳动力,对科技人才需求少。而资源部门是靠天吃饭靠山吃山,长期看边际效益递减。资源主导的产业结构制约着制造业的发展,也制约着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科技能力的提升,资源采掘业的短期红利的代价是牺牲长期性的增长和自我革新的动力。其次,资源开采型主导产业没有与农业形成带动和互惠共生关系,甚至在资源分配上,还体现出一定的挤出效应。另外,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开采业,造成第三产业及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滞后。

(四)贫困问题仍旧突出,农业还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弱势的农业与兰坪县工业强县的地位形成强烈反差

2007年,兰坪县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6∶78∶16,2011年,兰坪县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1∶57∶32,虽然五年来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是深层次的矛盾却隐藏其中。2011年兰坪县的第一产业2.96亿,位列全省一百二十位,而第二产业增加值15.31亿,却位居全省59位,资源型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工业指标反映的富裕却掩盖不了贫困状况,资源红利的背后埋藏着资源的诅咒。农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兰坪县是全国扶贫重点县,大部分人民生活依旧贫困。2011年底,全县还有12.76万人处于贫困状况,绝对贫困人口达4.7万人,按新的贫困人口衡量标准,预计贫困人口将达到15.6万人,并且主要分布在农村,占全县总人口20万人的近64%。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人为农民人均收人的3.6倍,2011年,这个数据扩大到14.4倍。2011年兰坪县的第一产业2.96亿,位列全省一百二十位,农民均纯收入2 556元,全省排名一百二十二位,列倒数第六位,仅为全省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4 722元的55%,全国的37.46%。由此看来,兰坪县的三农问题突出,农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农村已经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使得农村这种低生存水平的收入具有一种制度决定的稳定性,农民处于一种贫困的恶性循环状态,甚至将进一步恶化。

三、西部资源富集贫困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拉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深化工业反哺农业财税体制改革,加大工业反哺农业资金的保障力度。首先是调整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增值税及所得税税收返还比例。增加返还地方比例小,强化地方财力,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财政投入能力。其次,及时调整利益分配机制,改革资源税的征收方式。兰坪县资源富集但财政困难现象突出,资源税应由“从量计征”改革为“从价计证”,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利于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促进资源富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全额返还县级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现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返还比例过低,返还的补偿费难以解决资源开发中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大量失地农民的生产发展问题。

2.建立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引导机制。一是建立金融保险对农业的投入机制。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抵御风险能力低下、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状况,在政府直接投入资金是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政策杠杆引导非农资金对农业产业。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探索建立或内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建立和完善补农扶农机制。一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实现途径,鼓励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实现土地的连片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建立征地补偿制度。要按照征地使用的不同性质,制定不同的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对征地的进行分类补偿就业,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三是建立企村帮扶机制。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应把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挂钩,把生态环保意识,植入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中。

(二)充分挖掘高原特色农业潜力,推动农村发展

1.因地制宜,优化高原特色优势农业的空间布局。首先在农产业的空间布局上,适应兰坪县高原立体气候的特征,进行立体农业分类布局,综合开发。在种植业上,形成以优势食用豆、高山优质杂粮、中药材、蔬菜、水果为主的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建立生产基地,保障产品的产值和品质;在畜牧业上,围绕建设百万头商品畜基地的目标,调整和优化畜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肉禽蛋奶的产量和质量,重点开发兰坪县特有的乌骨绵羊产业和绒毛鸡产业,建设养殖示范基地,带动农户扩大养殖。其次,在科技扶持上,加大优势特色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广机制,大力扶持科技示范户,推广主导品种、实用技术。

2.实施重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兰坪县围绕2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重点推进黄木水库、弥勒坝水库建设、6个病险水库的加固和骨干水利设施的防渗改造,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3.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围绕兰坪县的优势特色农产业,选择一批符合区域布局、能发挥产业优势,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强化政策落实,提升龙头企业发展能力;强化机制创新,提升龙头企业带农增收能力;在政策扶持上,要认真落实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人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扶持上,要定期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技术设备,建立稳定的生产基础,通过多种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发展多种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系机制。在产业扶持上,加大对涉及畜牧、蔬菜、水果、中草药四大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的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品牌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计划纲要文件汇编[G].2011.

[2] 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统计年鉴[K].2001—2011.

[3] 云南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2011.

第2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的新方式,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有效途径。

一、现状分析

贫困地区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经历了接触、认识、尝试等几个孕育积累的过程。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工程尚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主要表现为:

(一)结合本地实际,以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为基础,创建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龙头企业

以靖西县(国家贫困县)为例,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发展形成的山楂、桑蚕、烤烟厂等作为优势产业项目来加大开发,先后建成了茶叶加工、糖厂、大果山楂厂、生姜加工厂、烤烟厂等企业,如今大果山楂系列产品成为靖西乃至广西有名的土特产品,烤烟形成了广西具有较大影响的烟草科技园区,成为国家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内重要的原料烤烟生产基地之一。这些项目的开发和加工企业的建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初具规模

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方针,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借鉴了发达地区的经验后,开发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经营模式,从靖西县的情况来看,当前主要的经营模式有:

1、企业+基地+农户型。这种模式主要是龙头企业派出生多家子企业,形成基地生产,再通过利益纽带把农户联系起来,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如该县的茶叶生产、甘蔗生产、水果生产均以加工企业消化吸收原始产品,保证了产品销路,农民直接参与第一生产环节的分配,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2、公司+农户型。这种模式主要是龙头企业通过利益纽带直接把农户、生产、市场等要素联系起来组织生产。如烤烟生产,即由烟草公司负责收购-调运-销售,农民负责生产、烘烤,烟草公司负责产前、产中、产后及收购服务。

3、市场带农户型。这种模式主要是当地农户根据某种产品在上一个生产周期的市场供求关系,自订计划和生产、销售。这种模式对农户和市场特别是区域市场的影响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而且能够由市场带动农户形成一定的商品生产和投放规模。

以上3种模式只是某一贫困山区县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探索性模式的静态描述,难以涵盖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瞬息万变的市场导向也将使农业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扩张、优化组合,不断改变其运动方向和形式,从而必然出现和形成具有不同内容结构的动态模式。

二、贫困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出现某些偏离实质方向的误差

农业产业化,从其构成的要件和实际操作所涉及的问题来看,它具备农业经济和社会系统工作的特征,体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贫困地区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常常简单化地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硬性推行产业化,结果出现违背农民意愿,最终导致项目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失败的教训。

(二)农业产业化基础体系亟待完善和健全

1、经营主体结构松散,缺乏系统的组织和约束。靖西县的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还存在着相互脱节的情况,农户这一主要的经营主体权限于农副产品的生产,要进入产品加工增值阶段还需具备相当的条件。企业、基础、农户等产业链所呈现联结方式比较简单,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和内在相互依存的紧密需求。

2、形成龙头企业的基础薄弱,带动能力差。龙头企业还比较少,缺乏能够带动本地区某一产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目前,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大多为生产设备落后、老化的、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型,而科技含量较高的市场型、科技型企业还不多见。龙头企业缺少必要的经营资本,一些企业的产品由于缺少足够的经营资本,产品无法向高、精、新方面开发,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贫困地区大多数龙头企业未能真正实现集信息、科研、加工、运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调控阶段,缺乏有力的带动作用。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贫困地区现有的丰富的农业资源还难以实现深度开发和多次转化增值,资源优势未能实现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企业缺乏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无法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3、缺乏真正的主导产业。目前,贫困地区的不少地方所谓的主导产业,并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特征,某些贫困山区县,还存在着县里有几个所谓的主导产业,乡里、村里又各有自己的主导产业的混乱局面。这些地方由于重点不突出,技术指导不能全面到位,出现了县与乡、乡与村项目争地争人争钱以及盲目重建的矛盾,反而使一些真正具有优势的项目开发无法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影响了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不够健全,不配套

抓单个环节服务和零星服务的多,抓产、供、加、销一条龙全程服务的少。就整个农业生产包括流通环节来说,提供收购、加工、运输、机耕、灌溉、信息服务等仍是薄弱环节,不能真正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此外,还存在一些相当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运行机制尚需不断完善,特别是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内部利益调节等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是产业化的体系和相应的组织机构还没有真正得到健全;经营主体条件在法律意识,科技素质、经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探讨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扭转农业长期低效弱质局面的根本出路,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紧迫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当地农业的经济素质,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贫困地区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针对存在问题,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本质和内涵的正确理解,要克服那种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只简单地理解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或“公司+农户”的片面认识。所谓农业产业化,按照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提法,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为中心,以本地资源为基础,按照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用这一理论作为参照系来衡量当前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难发现,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多数还处于发展雏形,处于起步的阶段,发展形态还不具备应有的特点,组织和机制还未具备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条件。当前,贫困地区要在正确把握它的本质的基础上,明确指导思想,真正把农业产业化当作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整体推进农村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抓出实效来。

(二)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切实抓好基础体系建设工作

1、要做好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发展工作。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广大农民群众,由于种种原因,综合素质比较差,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量的实践证明,单靠农户独家闯市场比较困难。为了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及减少风险,目前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由龙头企业带着农民闯市场,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能够凭借其优势实现信息、销售、生产、运输诸关键环节的紧密联系,较好地解决带农民按经济规律进行生产和投资组织的问题,更好地实现与大市场的对接。

2、因地制宜,精心培育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内容,贫困地区要发展和培育主导产业,应特别注意在保证有效的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立足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名特优产品为开发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小而全,大而全的趋同结构,抓住特殊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做文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997年靖西县在地州乡实施优质烤烟生产产业化经营,当年全乡连片种植春烟2550亩,总产值213,70万元,到2007年平均亩产值已达3500元。

3、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抓好区域性商品基地的建设。农产品的商品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这就决定了这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要实行优惠的产业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要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确保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得的实惠。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农户与公司之间的供求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体制和机制。

4、努力加快区域性市场体系的建设步伐。一是抓市场主体的培育;二是抓市场体系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各类要素市场;三是要抓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保证市场渠道畅通和正常运行;四是要抓好市场的管理,维持市场的稳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平等竞争的条件。

(三)努力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化服务体系发育程度的制约,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要把农村社会化服务延展到产前、产中、产后,对整个农村经济活动提供全方位的系列化服务。应从信息、科技、经营、销售、信贷等服务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现有的服务组织的功能,利用龙头企业及其他产业组织,抓好科技培训、信息服务、物资流通、金融信贷等工作。

(四)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

农业产业化,客观上要求参与产业化的广大农民群众,具备较高的文化科技素质。贫困地区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比较低,生产技能比较差,这是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主要因子。为此,应抓住实施农业产业化这一契机,积极培训农民技术人员,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文化基础。

(五)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为市场经济产物之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个特殊时期的烙印,因此,要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提高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明确各自的责、权、利,自觉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农业产业化顺利进行。

(六)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积聚扩张和优化组合的产业体系,这必然对区域的市场供求关系和消费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宏观调控。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原则和投资原则,使农业产业化合理地利用经济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有利条件,促进经济潜力和特长的充分发挥,保证农业产业化健康稳步发展。

(七)要正确把握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速度和效益关系

实施农业产业化需要有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从区域内的经济整体出发,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其他可能影响产业化发展诸多因素的情况下,确定合理的产业发展速度和相应的生产规模。

(八)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

第3篇

笔者从繁杂的工作中跳离出来,悉心分析,冷静思考这个问题,把观察与感受拿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专业线化妆品困境根源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专业线化妆品行业刚刚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专业线美容化妆品行业开始飞速发展,化妆品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行业竞争激烈,这为很多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困境埋下了根源。由于上市初期依靠各种营销模式和产品概念将品牌从一种空白挤进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并取得了一部分客户的认可,但市场竞争激烈,几年过后,营销模式还是在前几年的模式上进行简单的翻新,厂家疲倦了,美容院麻木了,没有创新的模式刺激市场,市场处于停顿状态,产品出货量少的可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似乎缺少了什么?其实是缺少了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即品牌建设。品牌是一个企业屹立市场的招牌,她融合了企业的“智慧与精神,主张与观念,品质与情感”,缺少了一个让消费者真正认可的品牌,则缺少了号召客户的能力,难能保持客户忠诚度,也难能突破狭小的客户圈子。于是企业开始寻医问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长期规划,每年都在重复的靠营销手段让客户短暂信任,下一年重新再来,企业老总也满足与当时的业绩,因此,品牌做了很多年也没有形成让客户信赖的优势,在客户眼中,那只是个牌子而非品牌,可以随时抛弃。

二、业绩难能突破的恶性循环

在中国市场,专业线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很快,也很乱,真正以战略高度规划市场的企业寥寥无几。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品牌支撑,营销手段用尽之后业绩将出现下滑,归根结底,企业的业绩上不去是品牌的弱势所造成的,品牌建设是专业线化妆今后长期发展的唯一出路,这个道理很多企业都知道,然而大手笔的建设品牌又是企业老总们不敢轻易决定的。一方面品牌弱,导致业绩差,一方面想推品牌,却没有足够的预算和整体的推广案,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品牌推不起来,业绩也难能突破,市场运营举步维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盲目局面。

三、对顾客利益与需求的漠视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往往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凭经验和感觉做市场的现象,盲目的以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去开发生产产品,然后强势的要求市场人员在有限的范围推广,灌输给客户,然后期待市场的火爆。事实上企业确实赢得了一部分客户,因为中国市场范围很大(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不管怎样,只要有产品(无论好坏)总能吸引到一部分客户,这些客户似乎可以养活企业在原有的规模上生存,企业老总则以为这样的决策似乎对了,只是时机和运气或者执行的不够好,所以等待下一次的好运。其实,这样的企业因为缺少科学的市场调研,和以客户需求角度研制产品,企业只抓住了少部分客户,而失去了广阔的市场,这样只会使企业越来越陷入困境,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四、对常规营销行为过分期待

1、对于专业线化妆品来说,每年都要进行市场人员的培训,终端美容师的教育,企业往往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提升业绩,其实专业线化妆品发展多年,人员培训和美容师教育已经是非常平常的营销行为,需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把培训和教育做好,让员工和美容师杂杂实实的掌握产品,而不能期望把教育和培训转换成一种销售行为,否则将失去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

2、每个品牌都会有促销行为,结果的好坏要看对促销的设计。有些企业依然以过去式的眼光设计促销,因为过去成功过,结果将整个销售任务全部压在促销上,期望带来火爆的销售,然而促销期过后,赠品剩了一堆,海报剩了一堆,这就是过分单纯依赖促销,而没有对促销和助销进行整合,使得经销商只看到了促销的方式,而没找到合适顾客接受的销售方式。

五、渠道失控,厂家无力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