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苗木调查报告范文

苗木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苗木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苗木调查报告

第1篇

一、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苗圃1829处,育苗总面积9.94万亩。其中今年新育6.97万亩,可供今冬明春造林用苗7132.1万株。按所有制划分:国有苗圃12处,育苗面积2264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2%,产苗量659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2.7%;集体苗圃28处,育苗面积3135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3.2%,产苗量811.4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3.3%;个体苗圃1789 处,育苗面积94075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94.6%,产苗量22932万株,占全市产苗量的93.6%。

二、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呈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趋势。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加之西北及京津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有力地拉动了廊坊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各地紧紧抓住苗木紧缺、种苗价格上扬的契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全市苗木生产呈现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百亩以上苗圃205 个,50亩以上苗圃380个,20亩以上苗圃1283个。其中,个体私营育苗已成为廊坊市育苗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安次区葛渔城镇村成立了苗木公司,实行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产、供、销一条龙,在6688亩土地上发展林地面积达5800亩,其中苗圃面积2000亩,不但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用材林苗木生产基地。永清县个体茶庄老板王刚今春投资150多万元承包曹家务乡沙荒土地1000亩,采用先进的喷灌技术,聘请有育苗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发展速生杨新品种,成为全市个体育苗的排头兵。

(二)高标准组织生产。一是各大苗圃水电基本配套,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中。二是通讯设备被普遍利用,育苗户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少数育苗大户还购买了计算机,自费上网,及时掌握了各类苗木购销信息和先进的育苗技术,站在了市场的前沿。三是高科技育苗手段得到应用,组培育苗、容器育苗、全光雾扦插育苗等育苗新技术已在重点苗圃引进应用。市农林局中韩示范农场投资400万元人民币,初步建成了河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实现了苗木生产自动化、规模化。

(三)育苗品种良种化。去冬今春以来,廊坊市大部分苗农认识到林木良种的市场优势,并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到科研院所及种源基地采购种条(苗)。特别是随着去冬今春杨树第四代良种的问世,种条的采购战、价格战到了白热化程度。由于种源紧张,原来几角钱一根的种条到育苗季节竟达到了几元,甚至十几元一根。在廊坊杨持续几年“火爆”的基础上,欧美杨107、108、84K、中林2000系列杨再度为苗木市场加温。今春苗圃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发展欧美107杨11823亩,欧美108杨1785亩,84K杨735亩,廊坊杨、中林46杨共38878亩。全市名特优新良种率达到了95%以上,创历史最高记录,基本形成了以欧美杨107、108、84K杨等第四代速生杨品种为新秀,乡土品种为主力的良性苗木市场结构。

(四)经营形式灵活多样。我市苗圃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国有育苗。国有苗圃依然起着龙头示范作用,它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②乡村集体苗圃。这部分苗圃主要是村集体育苗,所占比例不大。其主要经营方式是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出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优点是充分发挥了集体优势,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壮大集体经济。缺点是责、权、利不明确,成本高,浪费大,效益较低。③个体育苗。个体育苗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人独资育苗,通过投标竞买、开发沙荒、租赁土地等形式,利用兴办其它产业盈利资金投入育苗生产。二是股份制育苗。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按照股份制形式育苗。这种方式弥补了个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不足,集中力量,共同兴办,收益按股分红。从经营体制看,廊坊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龙头,乡村集体苗圃为骨干,个体育苗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合营一齐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县、乡、村四级育苗网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相适应。最突出的问题是产种(条)率高于产苗率。由于良种种条价格较高,群众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造成大部分苗圃的育苗方式是以产种条为主,一二级良种壮苗供不应求,径苗木紧缺。

(二)种苗质量监督管理与种苗市场不相适应,乱引、滥繁现象严重。由于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不健全,一些良种没有经过鉴定就流入了市场,造成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严重,给未来的苗木销售造成困难,同时也会影响到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三)国有苗圃示范带动作用差。由于国有苗圃管理体制僵化,加之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带动作用。

(四)苗木品种缺乏竞争力。由于用材林、防护林苗木育苗方法相对简单,苗木成活率高,见效快,成为了农村大部分群众繁育的首选品种。但用材林苗木的应用对象主要是本地农村和周边地区,不适宜大批量长途运输,给苗木的销售带来了很大局限性。同时,由于树种单纯,也容易导致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

(五)育苗常规技术普及率低,苗圃集约化程度不高。今年新发展的私营苗圃,经营人员原来从事的行业较杂,大部分没有育苗经验,加上又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出苗率及好苗率均较低。

四、我市苗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布局。

针对全市种苗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市种苗工作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种苗质量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布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种子法》,强化种苗市场管理,搞好良繁体系、市场信息体系、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推进苗木生产的现代化、基地化和产业化,为全市及京津市场林业建设和绿化要求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种苗。

(二)发展目标。到2005年,苗圃种植面积达到1.3万公顷,年产苗木9000万株,基地供种率达到90%以上,苗木合格率达到95%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100%,商品苗率达到80%以上,出圃苗木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年创产值2亿元以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苗木繁育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

(三)总体布局。根据全市各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绿化美化的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苗木生产,将全市划分为三大种苗生产区:北部三河、大厂、香河三个市县,土质比较好,毗邻京津,应建立名优苗木基地、高效设施林业苗圃基地,满足当地及京津绿化需求;中部广阳、安次、永清、固安四个区县,由于沙荒地和沙质土壤比较多,土壤较薄,本区域绿化任务较大,应以发展用材绿化苗木和经济林苗木基地为主;南部霸州、文安、大城三个市县,该地区地势比较低洼,偏盐碱土壤较多,应大力加强用材林、牧草、紫穗槐等苗木基地建设。

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搞好行业服务。各级林业部门要站在市场前沿,学习和掌握先进育苗技术,广泛收集各类种苗信息,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或电视讲座,将新信息、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家中。市县两级林业部门要积极搞好林木种苗业的宏观管理和行业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中、长期育苗规划实施方案,做好苗木的宏观调控,为造林绿化工作把好第一道关。

(二)以国有苗圃带动辐射为动力,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高。面对种苗市场“千帆竞发”的局面,国有苗圃要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龙头”作用,与粗放性生产的育苗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走“公司+农户”的联合路子,实现集团式发展和低成本扩张。

(三)搞好良繁和信息体系建设。一是尽快确立市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并为其挂市里统一印制的“市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标志牌,在新品种引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二是各区市县也要在市级评选的基础上,确定县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从而形成市县两级林木良种繁育体系,以加快全市林木良种繁育步伐,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在抓好安次区葛渔城、固安南王起营、香河农业开发区、三河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同时,全面提升我市育苗的总体水平。四是建立种苗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配合省种苗站建成上下一体信息畅通的网络体系,做到种苗生产和造林绿化的有机结合。

第2篇

一、种苗建设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省不断加大种苗工作力度,取得了显着成效。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了一批林果良种繁育基地

七十年代以来,我省采取自筹和部省联营等多种形式,先后建设了油松、落叶松、毛白杨、刺槐、板栗和金丝小枣等良种基地10处,共13889.5亩。其中优树采穗圃365.5亩、母树林7403.9亩、种子园2866.5亩,年产种子园种子600公斤以上。其中:油松良种基地三处,面积5297亩。其中,优树收集圃(兼采穗圃)55亩,收集优树资源662个。种子园2019.18亩,母树林2404.3亩,对比试验林819.49亩。通过子代测定评选出21个优良无性系,年产油松种子园种子100公斤以上;落叶松良种基地一处,面积6598.5亩。其中,优树资源收集圃100.5亩,收集800个无性系(家系)。种子园847.5亩,母树林4999.9亩,&127;试验林651亩。通过子代测定评选出40个优良家系和37个优良无性系,年产落叶松种子园种子500公斤以上;毛白杨良繁基地两处,面积844亩。其中,收集圃50亩,收集毛白杨优良无性系265个。采穗圃50亩,繁殖圃694亩,测定林250亩。

已选育出毛白杨优良无性系14个,杂交培育出三倍体毛白杨7个系号。年产良种苗木100万株,种条、接穗等300万根以上;白榆良繁基地一处,面积200亩。其中,收集圃30亩,收集优良无性系131个。测定林150亩。已选育出白榆优良无性系9个,并育出抗虫榆1个;刺槐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300亩。其中,收集圃50亩,收集271个无性系。采穗圃50亩,&127;种子园100亩,测定林100亩。选育出25个优良无性系;板栗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750亩。其中,收集圃50亩,收集板栗品种(优系)136个。良种示范园150亩,繁殖圃100亩,试验林450亩。已选育出6个优良品种。可年产良种接穗15万根,良种苗木10万株;金丝小枣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600亩。其中,收集圃30亩,收集枣树品种203个。采穗圃261.2亩,示范园50亩,良繁圃90亩,决选圃100亩。已初选出30个优良品种,可年产良种接穗300-400万条,良种苗木10万株。这些基地的建立,为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林果良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3篇

一、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苗圃1829处,育苗总面积9.94万亩。其中今年新育6.97万亩,可供今冬明春造林用苗7132.1万株。按所有制划分:国有苗圃12处,育苗面积2264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2%,产苗量659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2.7%;集体苗圃28处,育苗面积3135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3.2%,产苗量811.4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3.3%;个体苗圃1789处,育苗面积94075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94.6%,产苗量22932万株,占全市产苗量的93.6%。

二、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呈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趋势。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加之西北及京津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有力地拉动了廊坊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各地紧紧抓住苗木紧缺、种苗价格上扬的契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全市苗木生产呈现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百亩以上苗圃2*个,50亩以上苗圃380个,20亩以上苗圃1283个。其中,个体私营育苗已成为廊坊市育苗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安次区葛渔城镇村成立了苗木公司,实行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产、供、销一条龙,在6688亩土地上发展林地面积达5800亩,其中苗圃面积2000亩,不但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用材林苗木生产基地。永清县个体茶庄老板王刚今春投资150多万元承包曹家务乡沙荒土地1000亩,采用先进的喷灌技术,聘请有育苗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发展速生杨新品种,成为全市个体育苗的排头兵。

(二)高标准组织生产。一是各大苗圃水电基本配套,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中。二是通讯设备被普遍利用,育苗户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少数育苗大户还购买了计算机,自费上网,及时掌握了各类苗木购销信息和先进的育苗技术,站在了市场的前沿。三是高科技育苗手段得到应用,组培育苗、容器育苗、全光雾扦插育苗等育苗新技术已在重点苗圃引进应用。市农林局中韩示范农场投资400万元人民币,初步建成了河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实现了苗木生产自动化、规模化。

(三)育苗品种良种化。去冬今春以来,廊坊市大部分苗农认识到林木良种的市场优势,并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到科研院所及种源基地采购种条(苗)。特别是随着去冬今春杨树第四代良种的问世,种条的采购战、价格战到了白热化程度。由于种源紧张,原来几角钱一根的种条到育苗季节竟达到了几元,甚至十几元一根。在廊坊杨持续几年“火爆”的基础上,欧美杨107、108、84K、中林2000系列杨再度为苗木市场加温。今春苗圃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发展欧美107杨11823亩,欧美108杨1785亩,84K杨735亩,廊坊杨、中林46杨共38878亩。全市名特优新良种率达到了95%以上,创历史最高记录,基本形成了以欧美杨107、108、84K杨等第四代速生杨品种为新秀,乡土品种为主力的良性苗木市场结构。

(四)经营形式灵活多样。我市苗圃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国有育苗。国有苗圃依然起着龙头示范作用,它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②乡村集体苗圃。这部分苗圃主要是村集体育苗,所占比例不大。其主要经营方式是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出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优点是充分发挥了集体优势,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壮大集体经济。缺点是责、权、利不明确,成本高,浪费大,效益较低。③个体育苗。个体育苗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人独资育苗,通过投标竞买、开发沙荒、租赁土地等形式,利用兴办其它产业盈利资金投入育苗生产。二是股份制育苗。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按照股份制形式育苗。这种方式弥补了个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不足,集中力量,共同兴办,收益按股分红。从经营体制看,廊坊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龙头,乡村集体苗圃为骨干,个体育苗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合营一齐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县、乡、村四级育苗网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相适应。最突出的问题是产种(条)率高于产苗率。由于良种种条价格较高,群众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造成大部分苗圃的育苗方式是以产种条为主,一二级良种壮苗供不应求,径苗木紧缺。

(二)种苗质量监督管理与种苗市场不相适应,乱引、滥繁现象严重。由于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不健全,一些良种没有经过鉴定就流入了市场,造成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严重,给未来的苗木销售造成困难,同时也会影响到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三)国有苗圃示范带动作用差。由于国有苗圃管理体制僵化,加之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带动作用。

(四)苗木品种缺乏竞争力。由于用材林、防护林苗木育苗方法相对简单,苗木成活率高,见效快,成为了农村大部分群众繁育的首选品种。但用材林苗木的应用对象主要是本地农村和周边地区,不适宜大批量长途运输,给苗木的销售带来了很大局限性。同时,由于树种单纯,也容易导致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

(五)育苗常规技术普及率低,苗圃集约化程度不高。今年新发展的私营苗圃,经营人员原来从事的行业较杂,大部分没有育苗经验,加上又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出苗率及好苗率均较低。

四、我市苗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布局。

针对全市种苗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市种苗工作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种苗质量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布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种子法》,强化种苗市场管理,搞好良繁体系、市场信息体系、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推进苗木生产的现代化、基地化和产业化,为全市及京津市场林业建设和绿化要求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种苗。

(二)发展目标。到20*年,苗圃种植面积达到1.3万公顷,年产苗木9000万株,基地供种率达到90%以上,苗木合格率达到95%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100%,商品苗率达到80%以上,出圃苗木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年创产值2亿元以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苗木繁育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

(三)总体布局。根据全市各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绿化美化的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苗木生产,将全市划分为三大种苗生产区:北部三河、大厂、香河三个市县,土质比较好,毗邻京津,应建立名优苗木基地、高效设施林业苗圃基地,满足当地及京津绿化需求;中部广阳、安次、永清、固安四个区县,由于沙荒地和沙质土壤比较多,土壤较薄,本区域绿化任务较大,应以发展用材绿化苗木和经济林苗木基地为主;南部霸州、文安、大城三个市县,该地区地势比较低洼,偏盐碱土壤较多,应大力加强用材林、牧草、紫穗槐等苗木基地建设。

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搞好行业服务。各级林业部门要站在市场前沿,学习和掌握先进育苗技术,广泛收集各类种苗信息,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或电视讲座,将新信息、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家中。市县两级林业部门要积极搞好林木种苗业的宏观管理和行业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中、长期育苗规划实施方案,做好苗木的宏观调控,为造林绿化工作把好第一道关。

(二)以国有苗圃带动辐射为动力,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高。面对种苗市场“千帆竞发”的局面,国有苗圃要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龙头”作用,与粗放性生产的育苗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走“公司+农户”的联合路子,实现集团式发展和低成本扩张。

第4篇

调整充实了镇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

二、管辖区域: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本着本村处理的原则。镇共有40个行政村(居)和4个经济管理区、2个镇办林场,一旦发生火情,由各包村领导负责组织各所包村干部和计生包村工作队(女同志、老同志除外)和本村主干、一般干部、护林员、半专业扑火队指挥进行扑救,力量不足应请求支援,由指挥部指挥长调其它村力量支援,管理区、村委、林场结合部发森林火灾,毗邻各村都要组织力量扑救,必要时再调动其它村力量支援。

三、值班制度:镇政府、各管理区、村(居)委和林场都要坚持24小时值班且有领导带班制度。其职责是坚守岗位,及时报告火情,做好上传下达。

四、组织领导: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村(居)、场护林员应立即向村(居)、场值班人员报告,由村(居)、场带班领导向包村领导、镇值班室和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包村领导应立即组织包村工作队,计生包村工作队,本村各村主干,半专业扑火队进行扑救,力量不足就要请求由指挥部指挥长调动其它村(居)支援扑救。

五、火灾报告: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向镇值班室和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镇值班室或镇森林防火办公室应立即向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县森林防火办公室报告。

六、扑火力量:包村工作队,各村(居)两委干部、护林员、半专业扑火队,统一由包村领导指挥,其他村、镇扑火队由镇主要领导调度。分管领导、林业站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到位指导扑救工作,请求部队支援由镇指挥部指挥长决定,扑救森林火灾应遵循“三不打”、“二严禁”、“一报备”原则。

七、火场清理:火灾未彻底扑火之前,扑火人员不准撤离火场。明火扑灭后,村级责任单位必须带领清场人员留守火场,做好暗火火场清理工作,避免死灰复燃。

八、后勤保障:由卞春山主任科员总负责,森林扑火车辆由镇党政办负责调配。发生火灾的单位对扑火所需的食品,矿泉水等物资要派专人负责,做好供应工作。医院部门必须做好扑救人员意外情况救护工作。电信部门要确保通讯畅通,以确保顺利救灾。

九、火情查处

1、案件查处:火灾案件查处由县森林公安分局负责调查,依法处理肇事者,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请求县森林公安分局赶到现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要积极协助,主动配合,并提供证据、证人和肇事者,以便尽快破案。

2、林木鉴定:火灾林木损失情况由林业局派林业工程师进行鉴定。镇森林防火办公室在火灾发生后三天内向县防火办呈报火灾初步调查报告和面积小班勾绘图。火场跨乡界限由县防火办牵头,组织林业局的工程师和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共同调查鉴定。火场跨县、市,由县防火办上报市、省防火办公室,由市、省组织有关县乡镇林业干部共同鉴定。

3、面积统计:火场起火点明确,过火面积按起火点所在管理区、村(居)、林场统计,起火点不明确的,按相邻单位分别统计。

十、灾后处理

1、森林火灾发生后三天内所在管理区、村(居)、林场应向镇森林防火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说明起火原因、地点、林木损失情况和森林防火整改措施,村干部包山头情况,护林员到位情况,处理意见。

2、善后处理:对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由镇政府、林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决定。

3、扑火经费:扑火误工补贴及其它费用由火灾肇事者个人支付,不明原因的,本村的扑火队由村负责发放扑火误工补贴及其它费用。其他村支援参加扑救的由镇政府支付。有调动部队的由火灾所在单位出资,慰问部队官兵。

4、林木处理:火烧林木未经审批不准采伐,火灾单位必须派员看守山场,防止群众进山乱砍林木。火烧木材采伐程序:由林权单位三天内向林业站提交申请采伐报告,由镇分管领导核签后,镇林业站向县林业局提交简易伐区设计书,再由县林业局派员调查设计,经林业局审批,核发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属生态林需上级有关部门批复)。

第5篇

然而,电子时代的来临,显然让这个行业猝不及防。互联网的出现,直接拷问了行业内业已成型的营销模式。

当网络不由分说地席卷着整个社会的时候,先进的苗木经营者开始不断尝试网络营销的方式,苗商们试图乘着这股强势之风破浪前进。

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苗木业所惯用的网络营销手段是否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网络怎样才能转化为苗木业发展的利器?

环境:技术革新规模大

在我国,互联网产业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产业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使得互联网媒体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

在2010中国网络营销高峰论坛上,电众数码北京广告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灵燕女士称,以媒体创造信息为主的1.0网络与以网民来制造信息为主的2.0网络,发展越来越均衡,甚至2.0类型的媒体正在超越1.0类型的使用习惯。这些包围在我们周边的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类型,除了传统的门户类网站以外,还有包括像垂直网站、搜索网站、社交网站。

当这些新兴媒体正以不可预计的速度革新着网络环境的时候,我国网民规模也迅速庞大起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4.2亿。这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了印度的5倍,几乎是美国的2倍。

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在最新的2010年度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中称,当下互联网已成为消费者搜寻想买的商品并寻求最佳性价比交易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的影响力日趋强盛之时,25%的中国网民会在上网搜索商品后才作出最终的购买决定,这一比例已远远高出于2008年的16%。

现状:“守株待兔”等收成

当互联网发展势头如此强劲之时,各地有条件的苗企踊跃投入其中,纷纷建起自己的企业网站,利用行业网站信息、投放广告。然而,积极的态度并没有改变苗木业浅尝辄止的网络营销现状。相比起其他行业,苗木业的网络营销更像是一场守株待兔的行为,购买和投放后就坐等收成。

苗企本身发展的参差不齐,使得网络营销无法在行业内得到普及。发展形成规模的大型苗木企业能较好地运用网络媒介为企业营销;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与技术的限制,大多不善于运用网络。

记者在搜索各大苗木企业网站和行业网站时发现,苗木行业本身所显现出的同质化现象,成为苗企一个难以攻破的桎梏。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的相似性,让苗企在开展网络营销时很难找到与竞争对手的差别。

各地苗商所采用的网络营销手段停留在自说自话的产品展示阶段,各大苗企网站,在内容和形式上极为相似,主要内容集中在公司介绍和产品展示。在中国苗木网、青青花木网等苗木行业网站内,虽然客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各种苗木供求信息、推荐企业信息、企业链接以及企业广告等相关内容,但缺乏直接的交流。

在各行业网站内,记者发现,网站已经开设了论坛、社区这类以网民制造信息为主的新兴媒介,但是,苗企并没有十分有效地利用起这一新兴环节。在青青花木网的论坛上,交流信息多是技术探讨,产品宣传并不多见,相比起其他行业社区的火热,苗木业的社区未免有些冷清,在这里甚至有人抱怨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交流。

出路:主动出击谋发展

对于苗商来说,有一个根本性的误区需要扭转过来:网络不是一个购买和投放后就能坐等收成的载体,企业家需要花费更大的心血去开发利用网络这一有利的营销平台。

当自说自话式的单一营销模式已经在互联网上失去效用的时候,企业就应该思考如何利用网络新兴媒介,比如:博客、论坛、QQ聊天工具等。这一类媒介,既能缩短一对一营销的空间限制,又比自说自话式的营销显得更具说服力,并且,相比起那些通过关键字搜索进入企业网站的客户,这一类通过沟通了解进入企业网站的客户有着更高的忠诚度。

企业可以在自己的网站内设置沟通交流专区,利用典型案例和客户评价去影响潜在客户的决策;同时利用博客这一平台增加曝光率,随时专业性知识,用知识营销的办法将产品介绍给潜在客户,这样既能增强客户群心目中企业的可信度,又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推广。

对于大多数苗企来说,他们意识到了网络营销的优势,却忽略了其背后流动数据的深刻意义。及时有效地统计分析这些数据,不仅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分布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以及潜在消费群,还能适应网络多变、创新速度快的特性,及时更新营销策略、网站内容、服务项目,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第6篇

关键词:大旱;森林;损失

大旱之年,森林生长、生存情况调查报告

红河州石岩寨林场隶属红河州林业局的下属事业单位,管护面积14.6万亩,包括个旧市、开远市、建水县三市县。设置石岩寨、攀枝花、老黑地、坡头、松子树5个林区,现职工86人。

一、石岩寨林场自然环境状况

1、地理位置、石岩寨林场所处位置:

位于北纬2.26′-24.25′;东经101.46′-104.46′之间;

2、土壤类型:黄壤、红壤、黄棕壤和紫色土,还有燥红土;

其中,红壤分布最广,黄壤、黄棕壤三县市都有。

紫色土包括建水县、开远市;

燥土仅分布在个旧市。

海拔(1500-2400)米,最低为个旧的石岩寨林区1500米,最高为普雄松子树林区2400米。

3、气候:为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左右,为少雨区,春早几乎年年都发生,干燥地为1.69-1.81,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温度为9.9℃-24.2℃。

4、森林结构

我场由1956年建成至今,初期种植为华山松、云南松、杉木,至80年代后期,开始种植桉树、墨西哥柏、加勒比松等,至今树种组成为60%桉树,20%墨西哥柏,15%松树,其余为杉木竹子等土生树种组成。

二、社会经济概括

石岩寨林场乡镇所在辖区总人口5.12万,其中农业人口为5.07万,乡镇农民收入为8152元。

三、大旱之年森林所遭受的损失

自2010年以来,云南大旱,我场已身受其害,在我们经营面积所处的乡镇,农民青壮年大量往外省打工,尽管全国人民已捐款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想尽一切办法抗旱救灾,可是在自然灾害面前,尤其是森林,所遭受的灾害是人为因素难以抗拒的,本地区本就是干热河谷。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没有水渠、水库可以灌溉,完全就是靠天降雨,如果旱年,森林生长、生存受到严峻的挑战。造成了防火工作的难度和强度,由于持续久旱,造成了灌木林和植被较早干枯,使原本要发生火灾,一般3-5月的规律被打破,1-2月就会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提前了两三个月,使林场提前投入了人力和物力,增加了防火经费,这还是其次,火灾毁林直接成国家财产损失。

2007年12月-2009年4月 13次 2150亩

2009年12月-2012年4月 33次 52165亩

2、造林保存率低

由于石岩寨林场为半干旱的地区,且为干热河谷,所以造林规律3-4月打好塘,待6-7月份雨透地,马上植树,基本苗木成活率为95%以上,但由连年大旱,苗木成活率为85%,过几个月仍会零星死亡,过一年后苗木保存率仅为75%以上。

3、现有林木枯死

由于接连三年大旱,原本已成林的树木因为缺水而死亡,死亡率最高的为松树,其次为墨西哥柏,最后为桉树,并且形成恶性循环,死亡树使森林郁闭度降低。使干躁的林地暴露在烈日十,更不保水,在此情况下,又形成林木更缺水而死亡。

4、林木生长缓慢

林木由于干旱而使机体缺水,严重影响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在除缺水枯死的外,林木也是相对不干旱时,明显生长放缓,尤其正处于生长高峰区的适龄树,使树呈现树叶黄等特征。如果再继续干旱,形式更进一步加剧了,还会有更多的树死亡。

5、存在问题

越旱越死和林火频发,且不易扑灭,而造林更困难,不易成活。这一系列条件制约着森林的生存和发展,导致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但同时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林业工作者,无计可施,望“天”兴叹,我一再思考,怎么才能干好本职工作,使国家财产尽量减少损失。

第7篇

通过研究美人松引种后的生长规律及影响因子,探索出美人松在引种地的生长规律,以及与温度、降雨量、光照等主要气候因子的密切关系,探索出美人松更好的培育途径,提高生产力和它可观的经济价值,从而为美人松的人工林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美人松;播种;移植技术

美人松学名长白松,是渐危种,自然分布范围狭窄,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面积和蓄积都不大,是宝贵的物种资源,鉴于美人松日渐减少的趋势,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美人松的引种栽培力度,合理经营,扩大和发展美人松人工林的面积。

1引种区概况

引种区位于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四海店林场,在绥棱县东北部,距县城48公里,四海店镇内,林场地处小兴安岭南坡,以丘陵地貌为主,平均海拔高度271米,平均坡度3度,属丘陵漫岗,地势较平坦。林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降水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天气多变,年平均气温1℃,无霜期110-120天,早霜期在9月中旬,晚霜期在次年5月下旬,年积温2200℃,年降水量550毫米。主风向为西北风,四季变化明显。土壤主要类型为暗棕壤及少部分草甸沼泽土,黑土层平均厚度26厘米,土壤肥沃。

2研究内容

2.1在引种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美人松在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的引种栽培及应用技术研究,包括生长表现、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等。

2.2美人松的繁殖及田间管理技术研究,繁殖技术包括播种技术、移栽技术等,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整地、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2.3美人松应用技术研究,包括造林及城镇绿化,构建多种栽培模式及利用方式

3材料与研究方法

3.1材料。试验圃地位于四海店林场施业区内,供试树种为美人松种子和二年生苗木。还有苗圃常用器具及药剂等。

3.2方法:

3.2.1该研究利用气候相似性原理,通过对研究区和引种区本地资料的调查分析,通过引种区与种源区的气候特点对比以及引种区的气候特点与美人松的适生范围相契合的程度,尤其是从影响美人松生长的温度和降水量来分析引种美人松的可行性。

3.2.2选择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验,采用种子直播和苗木移栽两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下美人松生长表现,来判定美人松在本地的适应性,取得经验后,在其他林场推广应用。

3.2.3通过种子繁殖发芽试验、苗木移栽试验等研究提出引种美人松的最佳繁育技术体系。

4结果与分析

4.1美人松对气候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美人松幼苗对引种区的温度耐受能力较强,未发现高温和低温危害,同时,美人松的耐湿能力也较强,饱和含水量对美人松的株高生长影响不显著,其它水分胁迫均明显抑制美人松幼苗株高生长,且水淹胁迫抑制程度要大于干旱胁迫。

4.2美人松对土壤的适应性。美人松对土壤的选择要求不十分严格,抵抗土壤的某些不良性状的能力较强。在土壤pH值5.5~8.9之间都能适应。

4.3美人松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

4.3.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通气好,富含腐殖质,pH值4.7~6.2的砂质壤土地或轻粘壤土地,均匀泼撒敌百虫50公斤/公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7.5公斤/公顷、硫酸亚铁稀释液300公斤/公顷;翻地25厘米,施入基肥;作床;床高15~20厘米,床宽1.2~1.5米,床间留步道0.4米;用消毒后的河沙与土壤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后平铺于床面上,10厘米厚,并压实。

4.3.2种子处理。

4.3.2.1常温堆积,在温度16-20℃,将精选的野生美人松种子用多菌灵拌种,闷24小时,然后用清水浸泡野生长白松种子24小时~48小时,将种子与河沙按体积比1:2-4的比例均匀混拌后堆积室内,种堆高度小于25厘米,种堆湿度为60%;每天翻动种堆1次,10天后减少翻动次数;地表结冻前,将种堆移于地窖中,种堆离开墙身,窖内温度控制在2℃~13℃;到第二年春天,温度在6-15℃,进行催芽处理。

4.3.2.2种子催芽,将前述经常温堆积处理后的种子放入45℃~50℃的水中浸泡并搅拌,至水温降到25℃时涝出,再放入30℃的水中浸泡24小时,换水,再浸泡24小时,连续4次;捞出阴干,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种子裂口率达80%~90%时即可播种。

4.3.3播种及苗期管理。

4.3.3.1播种。播种前要将催芽处理后的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几分钟后再进行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用木磙镇压;盖上一层河沙,厚度为0.4~0.6厘米,再镇压;表面用果尔除草剂封闭处理,在河沙上覆盖4厘米厚稻草,用水浇透苗床;以后每天用细眼喷壶喷水1~2次为宜,保持床面湿润。

4.3.3.2苗期管理。a.苗床管理,播种后3-5天,幼苗开始陆续出土,15天左右基本出齐,幼苗出土达70%~80%时撤除覆盖的稻草;立即用30%恶霉灵800倍~1000倍稀释液喷苗,每隔10天喷药1次,共施药4~5次;幼苗生出1~2个侧根时施磷酸二铵或腐熟的畜禽粪便,施肥量为375~450千克/公顷,施肥后立即适量浇水;每隔10~15天追肥1次,距播种3个月后结束追肥;前期浇水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到了雨季要看降水量多少,来断定是否浇水;苗木生长后期,应浇水降低土壤温度,以免苗木发生徒长现象,影响越冬。b.留床苗管理,2年生长白松留苗400株/平方米;3~4年生长白松保留85~90株/平方米,株行距8厘米×15厘米;撤膜后立即追施有机肥,共追肥2~3次,追肥量600公斤/公顷。

4.3.3.3幼苗越冬处理。在秋后土壤将要结冻前,将苗床间步道土用铁锹挖起覆盖苗床.每床按一个方向把小苗轻轻压倒将土覆上,翌年春4月中下旬化冻后即可撤除,也可上冻前用塑料薄膜直接覆盖苗床,薄膜周围压实封严;春季平均气温在5℃时撤膜。

4.3.4苗木移植。美人松在苗床上培育两年后,第三年春季起出培育容器苗,容器袋规格20cm-25cm,厚度0.04mm的聚乙烯塑料袋,春季起苗,随起随用,不伤苗根,容器育苗2年,第一年即当年装袋的美人松苗到秋季封冻前要灌“封冻”水,待水渗下不粘锹后,盖土防寒.第二年春季4月下旬土壤化冻后撤除覆盖的防寒土,然后正常进行浇水除草等管理。

4.3.5引进的容器苗栽植株行距2mx2m,造林坑规格为直径30cm,深30cm的圆筒坑.栽植时把容器袋用小刀片从一侧轻轻划开,脱去塑料袋,把带土坨的美人松苗轻轻放入坑中摆正,然后培土,踩实,注意土坨不要弄散,否则会影响栽植成活率。

5结论

5.1从美人松在四海店林场的生长发育情况看,引种区完全适宜美人松的生长。

5.2美人松在引种区的适宜播种期为4-5月份,生长期为4-10月,播种时种子处理方法以温水浸泡1天效果最好。

5.3美人松的引种和栽植完全可以由人为控制,种子繁殖需进行人工处理,对周围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5.4种子自繁的幼苗抗逆性要优于直接引进的幼苗。

作者:裴艳春 单位:国营明水县明水林场

参考文献

[1]杨金龙,范宗泉,王立刚,高野,长白松引种育苗及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7(3).

第8篇

关键词:园林;苗木栽植;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园林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而园林苗木作为园林产业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着该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对城市的绿化与城市结构的改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园林苗木的栽植成活率,加快绿色植物在城市绿地的落地生根,实现“一次成园,短期成景”的目标始终是绿化工作者的一道难题。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压迫提高植树成活率,必须缩小苗木原生态环境和植树地生态环境的差异,比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的差异,这些差异越小,树木的成活率越高,后期生长也越好,同时起苗、栽植、后期管理也必须按照树木的生长特性和生理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新的环境与苗木的适应能力相配比。

1、园林苗木栽植原则

1.1、苗木选择的原则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苗木的选择要符合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抗性强的树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1.2、苗木规划的原则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苗木的具体规划主要是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切实的做好对本地原有的树种苗木的生态习性的相关调出,还有对对其苗木的环境适应性以及抗污染性,还包括有园林苗木的具体生长状况,以此来更好的使之发挥其效益。与此同时,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具体的了解外地引进树种苗木的生态习性,在通过广泛的调查之后,再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然后针对本地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对园林苗木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还有就是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要制定主要的树种比例,包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草坪的比例等等。

2、园林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

2.1、生理因素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规格较大,尤其是一些大树而言,移植阶段其根系已达最大根幅,骨干根基部的吸收根容易离心死亡,而存在真正意义的吸收根则位于树冠投影附近,移栽后的苗木一般只保留了主根,缺少吸收根,因此容易导致其水分失衡,脱水现象严重。此外,对于处于生长阶段的苗木而言,苗木被移栽之后不仅吸收根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同时,新根与枝叶的再生也将受到约束;尤其是随着树龄的增大,树木细胞的分裂能力降低,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导致了移植苗木成活率的降低。

2.2、环境因素

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新移植到城市园林的苗木,尤其是规格较大的苗木,其所面临的生长环境出现了一定变化,甚至对有些苗木来说可以说是大相径庭,适应能力不够的苗木的成活率就有可能大大降低,以往经验表明,苗木在栽种于园林之后大多会表现出对新环境土壤性质、酸碱度、土壤疏松程度、排水情况等表现出不适应,随着这种不利因素的持续将影响到它们的生长,最终可能导致它们大片死亡,虽然土壤可以改良,但园林的气候、降雨量、光照等都源于自然,苗木无法适应最终难以因为人工的努力而发生转机。

3、提高园林苗木栽植成活率措施

3.1、优树选择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首先要优选树种。而适地适树更是苗木移植成功的重要前提,环境因素不仅影响栽植成活率,而且对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都有明显的影响,根据栽植地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树种是首要的问题,比如华北的落叶松,它就适合在水肥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生长,而一些油松等植物则适合在阳光比较充足的自然环境中生长。

3.2、严谨起苗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树木起挖前要一周浇一次透水,让其补足水分,以避免起苗后过早脱水,起挖苗木一般要带土球,落叶树种也可用裸根苗,起挖时沿规定的根幅外圈垂直向下挖。起挖过程中,遇粗根时用手锯锯断,以免根部劈裂,尽量不伤根皮和须根,保留原土,为了缩小起苗与栽植的间隔时间。在具体的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需要挖坑栽植的,要记住预先整好坑,在工作中做到随时到就能随时栽。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园林苗木的栽种,如过当天不能及时的运输到位,或者在苗木运输到位之后当天不能栽植的,就要保证其要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挖沟假植。还有,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苗木的运输,在之前对于根部要进行蘸泥浆处理。而在具体的运输过程中,注意要严禁裸根运输,在苗木装车之后,要用苫布进行加盖,对于那些比较大的苗木,要实行单株的包装运输,注意可以用沾湿的草袋包装根系。

3.3、运输苗木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苗木的运输要保证根系完好,符合绿化运输相关规定,装运苗木时,要排放整齐,在车厢底应垫草包或蒲包以免磨伤,装运苗木应用苫布或湿草袋盖好,以免曝晒风吹影响成活率,苗木运到工地后卸苗时要从上往下顺序卸车,不得从下乱抽,卸时应轻拿轻放,不许整车推下,以免砸断根系和枝条。

3.4、苗木存放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具体苗木的存放工作,要保证,对于那些不能立即进行栽植的苗木,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将其实现假植。通常情况下,要对相关的苗木事先挖好假植沟,用充分湿润的土壤对其根部进行掩埋,然后将其整齐的进行存放,保证将其根部实现埋严。与此同时,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还要对存放的一些苗木进行适量的浇水,以此来保持土壤的湿润。对于苗木的存放要尽量的选择庇荫处,并且注意严禁将其毫无遮挡的曝晒在太阳下。还要对存放的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以减少苗木的水分蒸发,保持苗木栽植前具有充足的水分。

3.5、具体栽植

3.5.1、植前保湿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在苗木运至栽植现场前进行浸水处理,保证栽合格苗木,生产实践中成活率的高低与植前苗木是否保湿有着密切关系。苗木出圃后,如不栽植要及时进行假植,以保证相关苗木体内水分的平衡。如果苗木需长途运输,就要注意对苗木根部进行保湿护理,避免风吹日晒将根抽干。

3.5.2、苗木处理

在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还按实际情况对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苗木栽植前要对其进行根干的修剪工作,可以用剪子把烂根剪掉,把好根也要稍剪掉一部分,以此来防止病害的传播,同时刺激萌发新根。有条件的工地树木栽前根系可浸水,使苗木充分吸水,这也是保证成活的有效措施之一。

3.5.3、实际栽植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裸根苗栽植,要将相应的苗木按照原来的阴阳面放入坑中扶直,然后用坑边的表土填入,当使其填入到一半的时候,要将苗木轻轻提起,使根茎部与地表相平,再将其根自然地向下,使其呈舒展的状态,然后用脚踏实土壤,接着继续给其填土、踩实。最后,要盖上一层土与原根颈痕相平,用剩下的底土在穴外缘培起灌水堰。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对于带土球苗的栽植,要先量好坑的深度以及土球高度是否一致,再按苗木原来的阴阳面放苗入穴,在土球四周下部垫入少量土,使苗木保持稳定,然后将相关的包装材料剪开,将不易腐烂的材料一律取出,再填入好的表土至坑的一半,用木棍于土球四周夯实,注意不要弄碎土球,最后做好灌水堰。

3.6、后期管护

在园林苗木栽植工作中,俗言说:“三分种,七分养”,所以对苗木的后期养护是苗木的生长规律和基本要求,是园林苗木成活的有力保证。栽后的管护是管理园林苗木植树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延续时间较长的一个阶段。首先,树木应在栽植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一般浇水不少于3遍,补植苗木处在缓苗期,在以后两年时间内应重点养护,特别是不能缺水,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补水,为提高成活率,造林结束后应组织专人进行管护.

在施工单位计算出自己所栽植树木的实际成活率后,分析树木生长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按树种统计成活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清属技术原因、责任原因还是不可抗力等原因,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措施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敖胜利,孙鹏程.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几点建议[J].中国林业,2011,13:44.

[2]何成林.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几点建议[J].甘肃林业,2012,03:35-36.

[3]徐忠民.提高园林树木栽植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4:34.

第9篇

摘 要:红松是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天然林的主要树种。近年来,东北林区为探索新经济增长点,红松坚果产业发展迅速。本文针对黑龙江西部以樟子松作砧木进行异砧嫁接红松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供林业生产单位借鉴。

关键词:黑龙江省西部;异砧嫁接;红松坚果林;对策

1 嫁接红松主要问题

1.1 异体排斥

樟子松嫁接红松的亲和力在嫁接多数表现还可以,5~10年后有的樟子松嫁接红松这种不亲合现象表现出来,表现为嫁接口处流脂、“大小脚”、梳状分离等异体排斥作用,严重的使接穗生长部分被砧木树体挤出而枯死。高枝嫁接树体高大还存在风折问题。

1.2生长速度不同

樟子松和红松,不论在早期还是在中、晚期,它们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嫁接成活的植株生物量大于同期本砧嫁接植株的生物量的1至几倍,营养生长旺盛影响繁殖生长,这也是普遍公认的事实。现象之一:樟子松嫁接红松,由于春季是红松生长旺盛时期,红松主枝生长过快,而根部的樟子松供应的水份和养份满足不了红松生长需求,加之,春季风大气躁,致使主生长枝侧倒或枯萎。现象之二:“大小脚”问题。

1.3寿命不一致

天然红松寿命长达300~400年,在生长条件适宜的地方,寿命长达500年左右,人工林红松主伐年龄81年;天然樟子松寿命一般年龄达 150~200 年,有的可达 250 年,人工林樟子松主伐年龄41年。

樟子松寿命是红松的一半,人工营造的樟子松树龄到50年就进入过熟林,其根、枝、干部早已开始老化,甚至枯死。不难看出,对樟子松嫁接红松的红松成活、成材、结实影响非常大。

1.4 异砧嫁接红松个别年份成活率、保存率不高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异砧嫁接红松林。采用樟子松容器苗圃地嫁接和原地樟子松高枝嫁接芍址椒ā

黑龙江省龙江县错海林场和龙兴林场从2004年开始进行异砧嫁接红松,每年在圃地利用4~6年生的樟子松容器苗嫁接红松达上万株,当年成活率均较高,经过越冬,嫁接的红松死亡严重。尤其秋天和翌年春天较干旱的年份更严重。嫁接平均成活率40%~50%,好的年份达70%~80%。移栽大地异砧嫁接红松苗,在自然条件较差的环境有逐年死亡现象。

龙江县鲁河乡从2004年开始试验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多数采用高枝嫁接。到2008年末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1240多hm2,虽然经过几次嫁接,平均嫁接成活保存率仅在30%~40%之间,好的仅有70%左右,且仅在涡风向阳的几个地方,面积和数量很小,绝大部分都未嫁接成活。

1.5异砧嫁接红松栽培面积小,时间短

《异砧嫁接红松国材针叶用材林研究》成果成果于1980年开始,历经14的时间,由黑龙江省牡丹江林科所主持完成的。于1993年9月,黑龙江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1999年科学技术部关于下达《“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六)》“异砧嫁接培育红松速生用材林”列入推广项目。研究和推广项目重点在东部山区牡丹江地区开展。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红松异砧嫁接最早从1991开始,试验地在龙江县错海林场。当时砧木选择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嫁接红松2000穗,成活达60%。

从2004年开始,龙江县鲁河乡大面积开展异砧嫁接红松建立果、材兼用林,多采用樟子松的幼林高枝嫁接红松的方法,面积近1333hm2,保存率达30%~40%。目前已开花结果,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同时,大庆红旗林场、甘南县甘南林场和黑河市西岗子林场等地也开展了以樟子松为砧木的红松嫁接试验。数量不大,嫁接年龄较小,多在圃地内嫁接,高枝嫁接的不多,嫁接成活都不错,但后期成林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2对策与建议

2.1稳妥发展樟子松嫁接红松造林

樟子松嫁接红松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尚未得出实验结论之前,应在各个地类、各个区域继续进行小面积试验研究,不能盲目发展,大面积发展。通过小面积栽植,全面探索、总结经验、解决技术难题,逐步扩大规模,才能使樟子松嫁接红松成材、成林、成功。

樟子松嫁接红松应选择水肥条件较好的土壤、山的阳坡和沙地进行发展,最好选择有森林环境地域发展,并营造红松和其他树种的混交林。环境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小规模地发展异砧嫁接红松坚果林,采取集约化经营管理,尽可能满足红松生长的环境条件。另外,为了增加地区的园林绿化树种和旅游度假场所的游艺项目(采摘园),也可适当发展异砧嫁接的红松。土壤瘠薄,土壤为石质土、风沙土、白浆土等土壤类型区域严禁栽植。

2.2积极稳健发展异砧嫁接红松苗木

树木嫁接技术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嫁接技术较易掌握,易于普及。应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国有苗圃、林场苗圃和其他有实力的实体单位培育异砧嫁接红松苗木,降低苗木成本,但也不能盲目的大发展,要靠政府调控,要靠市场调节。目前单株异砧嫁接红松苗木价格在5.50元左右,而牡丹江地区单株异砧嫁接红松苗木价格在3.50元左右。

在培育异砧嫁接红松苗木过程中,抓好砧木培育,把好采集接穗的采集和保管关口,在天然林优树(树龄120~160年)上采的接穗,人工红松林(树龄25~40年)中选穗。

2.3切实做好异砧嫁接红松林营建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

营建红松果林最主要的是异砧嫁接红松造林的成活问题,其次是红松结实。红松对立地条件要求很严格,如果在其自然分布区之外进行规模生产,使红松成活、成材、结实,必须进行科学试验,精心培育,规范经营,扎扎实实做好后期营林管理工作。

2.4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的系统研究工作。

目前看,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实施时间短,规模小,开展的研究工作零散,不系统,随机性大,虽然进行了试验和生产栽培,得出的结论是初步的,仅凭几个点、少量的红松嫁接苗及嫁接幼树还不能足以说明该地区是否真正可以发展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实事求是的、客观的、科学的来讲,樟子松嫁接红松的一些问题还未弄清楚。因此,在东北半干旱地区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的系统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建议有关部门立项开展专题研究工作。重点开展异砧嫁接后的红松适应性,抗逆性,嫁接技术,栽培技术等,为该项目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1]曹明全,毕广有,王福森,黑龙江省地方林业发展红松坚果林的调查报告[J],防护林科技,2010(4):93-95

[2]舒凤梅,应用嫁接法建立红松坚果园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2(4):9-10

[3]李强,嫁接技术培育红松坚果林的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8):18

第10篇

我们不能无视人类无尽需求所引发的技术替代、产品升级以及专业服务的细化,这个进程也不会存在终点,我们只是对这类业态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而追根溯源,投资应当着眼于未来,但投资的本质却没有一定的标准和限制,对投资成败的判断目前只能用收益率来衡量。因此,当大家热衷于高技术、新应用、新名词的同时,不妨冷静审视一下我们的周边,也许就会发现身边也有很多极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只是我们没有去关注和深入了解,园林绿化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去过发达国家的朋友对国外的园林绿化念念不忘,并以此为标准来展望中国城市的未来。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开始加足马力。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一定对周围园林绿化的变化颇为感触,特别是对比五年前、十年前乃至更久时,这种感触更为明显。尤其是那些新建的城区,更是宛如一个大花园。再观察最近几年新建的高速公路、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时也是如此。而我们在感受这些变化时其实已经触及到了一个市场容量在千亿级以上、具有蓝海特征的行业。

广义上讲,园林绿化是指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条件、地貌特点和基础种植,将城市按国家标准规划设计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性的园林植物最大限度地覆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加以组织和联系,使其构成有机的系统。园林绿化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维护与提高,是人工重建生态系统的系列措施和模拟自然的园林设计手段,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

园林绿化行业是具有多种产业特性的综合性行业,包括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养护四个方面。以上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园林绿化一般先由设计师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好后再由施工方进行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则进入养护期。园林绿化苗木种植主要为园林工程施工服务,同时绿化苗木的品种和资源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也产生一定影响。

发展现状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起步于计划经济时期,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始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使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对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使得各级政府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全社会广泛参与城市绿化的热潮开始形成,园林绿化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园林绿化产业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63.2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526.6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6%。

进入到新世纪后,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建设呈现出繁荣景象,而与之配套的园林绿化的支出也逐年增高。根据以往数据粗略统计,地产项目配套园林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4%,其中高层、小高层住宅投资比例为1%-3%,别墅类或类别墅为2%-4%。按保守估计,假设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近似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以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2%用于配套园林支出测算,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地产园林设计和工程的市场容量约为724.63亿元人民币,并且随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市场容量还将变大。

巨大的园林市场催生出大批园林企业,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园林企业发展最快、数量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些国有制性质的园林绿化企业纷纷改制,组建成立公司制的园林企业。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数量总计已达1.6万家左右,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国共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1200余家,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2000余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整理,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共250家。

行业特征

由于园林项目从前期项目招标、景观设计、工程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项目维修质保等各个业务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发包方对园林工程结算和园林企业对材料供应商及分包商结算存在时间差异,导致园林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占用了大量运营资金。另外,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园林行业的发展,资金实力已成为国内园林企业承揽项目和实施运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上述客观情况决定了园林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

园林项目的营建主要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园林项目中的软质景观(植物配置)的使用材料主要是花卉苗木。从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看,符合使用规格的苗木供应量远低于市场需求,特别是适销的大规格苗木和特色苗木储备量严重不足,致使园林绿化材料价格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园林项目中的硬质景观部分(园林建筑、亭廊花架、园路小桥、园林水电等)与建筑业相似,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性原材料(如木材、钢铁)的价格波动风险。由于上游原材料配套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园林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国内园林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和苗圃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提升了行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但目前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与运用依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乏、研究资金不足、社会关注度不高是目前国内园林企业的短板,行业内所涉及的先进技术与新型材料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与材料等问题普遍存在。例如风景园林中使用到的花卉苗木,其育种研究严重滞后,野生植物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致使园林用花卉苗木种类单调,品种单一。此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弱,综合生产技术不配套也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工程技术工艺和其他原材料方面同样也存在技术不配套,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

风景园林行业的下游企业为园林景观的需求者,包括政府部门及相关基础投资建设主体、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由于政府公共园林以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行政区域划分决定了政府公共园林项目的市场集中度不高。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总量已超过1.6万家,但是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占比依然很小。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园林行业调查报告》显示,144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中的102家参与了调查,这102家公司资产规模总计达到92.17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资产规模为9036万元人民币,其中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的企业仅有6家,其资产合计占102家企业资产总和的比例为15.74%;102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09.38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营业收入1.07亿元人民币,其中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共有5家,5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19.7亿元人民币,占102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的比例为18.01%。由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园林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风景园林行业相应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发展速度远超过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加快城市化建设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高能耗、高污染、不断地索取自然资源俨然已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而在“十”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要实现生态化,绿化是基础,但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的覆盖面积和占地面积,更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因此,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为园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及更为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对园林行业的设计、建设、管理与科研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房地产业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园林行业发展。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规模巨大,增长趋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例须达30%以上。这一规定在房地产用地报建审批环节中保证了园林绿化的投入,为这一领域的园林环境建设提供了法制保证。

毋庸置疑,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重点。城市化对房地产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现有城镇居民6.07亿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在此期间,约有近2.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5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7平方米。根据建设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5平方米,以2020年中国8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将增加住房面积80亿平方米,因此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以及国家投资的机场、铁路、港口等,将大力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风景园林企业在参与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在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新技术和新品种运用等方面实现长足进步。

风景园林旅游经济的蓬勃兴起将继续扩大园林行业的发展空间。风景园林旅游经济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旅游在追求精神需求上是共通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游览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而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也是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目前,国内旅游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加大,这对风景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重点景区景点的园林绿化工程呈加速发展态势。

竞争格局

园林绿化行业在中国属于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来说,国内的园林绿化行业集中度较低,任何一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内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大型企业;但在各区域市场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地区性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从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的规模来看,园林绿化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有所差异。根据建设部的规定,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均可进行工程施工;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竞争,其中合同金额在800万-2000万元人民币的小型项目,竞争较为激烈;合同金额在2000万元-5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型项目,竞争程度次之;合同金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项目受企业综合实力的限制,参与竞争的园林绿化企业很少。

园林绿化行业作为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的工程施工企业亦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大多数企业缺乏跨区域经营的实力。因此,目前中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领域仍以区域性竞争为主,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竞争。

中国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中国园林之美主要反映在“诗情画意”上。园林的艺术性是园林绿化的精髓所在。随着社会大众鉴赏能力的提高,园林绿化项目对园林景观艺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政府大型园林景观项目,被视为城市的名片,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品位和底蕴,项目的艺术成就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因此,园林绿化企业的艺术造园能力将成为园林绿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公众对环境美化日益重视和改善的意愿,使得行业的发展极大地迎合了社会需要,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最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之中。该行业市场容量也在快速增加,目前,市场容量已经由5年前的5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6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近年来,陆续有行业内企业成功上市,包括以市政业务为主的东方园林、地产业务为主的棕榈园林以及以生态修复为主的铁汉生态。岭南园林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通过,也说明该行业本身、发展前景和经营模式完全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

投资建议

园林绿化行业主要包括市政园林、地产园林和生态修复等子行业,其中以市政园林、地产园林为主。市政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种政府投资平台和建设单位,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比较大,但是账期相对较长,近期更是出现了BT模式的市政园林项目,但毛利率较高。

地产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产公司,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有限,但基本都能及时回款,受近来国家地产调控影响比较大,毛利率相对不高。

园林企业的经营模式基本相同,通过招投标形式进行工程承揽,施工后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保养才能移交给建设方。另外,由于国内园林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并且市场容量巨大,国内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企业经营的地域特征明显,因此各个地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园林企业都具有潜在的成长性空间。

就具体企业来看,是否具备一级施工资质和较高级别的设计资质、拥有对应规模的自建苗木基地、能够为客户提供苗木-设计-施工-养护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跨区域发展,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树木;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常见园林树木的种类

1、乔木。乔木分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包括雪松、湿地松、龙柏、广玉兰、枇杷、石楠、桂花、女贞、棕榈等;落叶乔木包括银杏、水杉、玉兰、红叶李、梅花、桃、樱花、合欢、龙爪槐、栾树、垂柳、榆树等。

2、灌木。灌木一般分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常绿灌木包括千头柏、铺地柏、含笑、山茶、茶梅、夹竹桃、凤尾兰、南天竹、火棘、海桐、黄杨、杜鹃、金丝桃、月季等;落叶灌木包括榆叶梅、棣棠、中华绣线菊、紫荆、木槿、结香、迎春花、紫丁香、绣球花、紫玉兰、腊梅、八仙花、红瑞木、紫薇、石榴等。

3、藤本植物和竹类。藤本植物有常春藤、紫藤、爬山虎、凌霄等;竹类包括刚竹、紫竹、矢竹、孝顺竹、尾凤竹、箬竹、鹅毛竹等。

二、园林树木养护管理要点

1、土壤管理。第一,深翻。深翻不仅能改良土壤,且能促进树木生长发育。对园林土壤进行深翻,可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增加孔隙度,增加含水量。深翻后土壤水分和空气条件能得到改善,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强,加速土壤熟化,使难溶性营养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养分,可相应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深翻、树木断根后还可刺激发生大量的新根,提高吸收能力,促使树体健壮,叶片浓绿,花芽形成良好。第二,中耕除草。中耕可促使土壤表层松动,从而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以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还可切断土壤表层毛细,增加孔隙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加透水性。尤其是街头绿地、小游园等,游人多,根部土壤过多受踩踏导致板结,久之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应及时松土,促进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中耕深度依栽植植物及树龄而定,一般为5cm以上,如结合施肥则可加大浓度。在蒸腾旺盛季节需每月松土1次,中耕深度为10~20cm,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中耕宜在晴天,或雨后2~3d进行。夏季中耕同时结合除草进行,宜浅些;秋后中耕宜深些,可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时应及时清除土壤中的瓦砾、石块等。在植物生长季节要不间断地进行除草,避免杂草与树木争肥水,减少病虫滋生条件,除草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春夏季要进行2~3次,切勿让杂草结籽,否则翌年又会大量滋生。杂草要集中处理,并及时运走堆制肥料。对影响树木生长的各类野生藤蔓植物,应及时清除。除草一般用手拔除或用小铲、锄头除去。若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时,必须慎重,应做试验,再应用。此外,除草剂应在晴天喷洒。

2、灌溉管理。(1)浇水。对树木浇水时,应做到:①浇水之前应对天气情况进行了解,防止浇水后出现风雨,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对树木造成倒伏的影响。②浇水之前要对土壤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假如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至凋萎时,必须实施浇水,有些绿地的土层下面是水泥地或是硬土层,更要保证时常浇水,确保土壤的湿润程度。(2)排水。树木保持正常的生长就不能离开大量的水,但是浇水过多就会减少土壤中的空气,对树木的生长产生阻碍,因此需要做好树木排水工作,尽可能的做到旱时能够及时进行浇水,涝时能够及时组织排水。

3、施肥管理。(1)肥料种类。施肥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树木种类、年龄、生育期的不同施用不同性质的肥料,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肥料通常分速效肥和迟效肥两大类(也可称作无机肥和有机肥),前者一般作追肥用,后者多作基肥用。(2)施肥方法。①环状沟施肥法:秋冬季树木休眠期,依树冠投影地面的外缘,挖30~40厘米的环状沟,深度20~50厘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然后填平。②放射状开沟施肥法:以根部为中心,向外缘由浅至深,每株树开5-6条分布均匀的放射物,施入肥料后填平。③穴施法:以根系为中心,挖一圆形树盘施入肥料后填土。也有在这个圆盘内隔一定距离挖,一个大树盘挖5-6个,施入肥料后填平。④全面施肥法:即整个绿地秋后翻地普通施肥。

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1)适地适树,并对外来的树苗进行必要的检疫,病虫害较轻者可用氢橄酸及二氧化碳熏蒸。(2)改善树体卫生环境条件,清除枯枝落叶,修剪枝叶,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3)除草施肥,注意不要在肥料中带来病虫源。(4)保护益虫、益鸟。病虫害的治理方法主要有:(1)治虫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捕打诱杀及喷药,使用药剂时应根据病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对症下药。(2)治病的方法:首先必须弄清病原、病史,然后采用相应的药剂。树木的病害一般有白粉病、花叶病、溃疡病、锈病等。喷药时应设立警戒区,以免人畜中毒。

5、树木修剪管理。修剪是树木养护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修剪,能调节和均衡树势,使树木生长健壮、树形整齐、树姿美观,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新移植树木的成活率。修剪的方法包括:(1)抹芽:树木移植后,经过较大强度的修剪,树干、树枝上会萌发很多嫩芽、幼芽,影响树木生长,对此,在春季萌发时可用手摘除多余嫩芽。冬季修剪后,第二年春季,在枝干切口处又会萌发嫩芽,摘除后,以免主枝无力,树枝丛生交错。在定干以下的枝芽尚未木质化之前应全部摘除,定干以上的无用芽也应摘除。(2)修剪:修剪是指对苗木枝条或主干进行的短截。修剪时要根据苗木树形及生长发育的需要而进行。要剪去病虫枝、内膛枝、竞争枝、过密枝及萌蘖枝,剪口必须平滑,不劈不裂,过粗枝剪口必须涂抹油漆。(3)整形:对于偏冠或树形不整齐的树木,对一侧生长太强的主枝或侧枝,可去大留小,或者截去强的领导枝,以向外的侧枝代替。如果因一面的枝条缺少造成偏冠,可以用绳索牵引两侧枝补其缺陷。

6、成活率调查与树木补植。对树木进行成活率和生长情况调查的目的在于评定养护效果,分析成活与死亡的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最好在秋末以后进行。树木的调查方法可以分地段对不同树种进行系统抽样或全部调查。已成话的植株应测定新梢生长量,确定其生长势的等级;死亡的植株仔细观察,分析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状况,找出树木生长不良或死亡的主要原因。调查之后应建立相应树木的档案,按树木统计成活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写出调查报告,确定补植任务,提出进一步提高树木成活率的措施。同时,树木死亡或缺株应尽早补植,以弥补时间上的损失。落叶树的补植,一般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发芽以前或在秋季落叶后、土壤冰冻以前进行;针叶树、常绿阔叶树的补植,一般应在春季土壤解冻以后、发芽以前或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降霜前进行。补植的树木应选用原来树种,规格也应相近;若改变树种或规格,应与原来的景观相协调。补植行道树树种及规格必须与原树种一致。

总之,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对提高栽植成活率、恢复树体正常生长发育、及早表现景观生态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养护管理工作应根据园林树木的生长特性和栽植环境,妥善进行安排。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林学专业;产学研合作;培养

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1]。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与有关企业、科研院所等的不同学术环境和不同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的,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2-4]。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书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辩证统一,有利于高校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突破了在相对固定的校园课堂授课为主的人才培养的单一的模式,是企业参与办学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对于企业和学校都是有利的。

黄山学院林学专业起源于安徽省黄山林业学校,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一大批林业行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林学专业设置2个培养方向即森林资源培育与经营管理方向和城市林业方向,其中森林资源培育与经营管理方向毕业的学生主要进入林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调查和编制经营管理措施;城市林业方向毕业的学生主要进入苗圃、园林公司,从事园林苗木培育、城市绿化施工和养护。

1 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黄山学院构建相对完善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训教学、生产实践、社会服务贯穿到教育全过程,对林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我院林业类专业设立以来,非常重视院内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近几年来,根据林业类专业行业的特点,与林业类专业生产单位合作,构建了集教学、职业培训、技术推广、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在校外建立起紧密合作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感受职业环境,熟悉职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为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2 产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

①参与林区技术服务,为现代林业做出贡献

A、帮助林业部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受绩溪县林业局的委托,林学专业师生分赴绩溪县所辖的林场和自然保护区,完成全县森林资源调查任务。

歙县坑口乡人民政府委托林学专业师生对枇杷品种改良进行研究,为该地枇杷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B、参与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我院林学专业师生完成了休宁县林权发证的前期工作,为林权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②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受歙县建设局和小川乡小川村村委会委托,生环学院多次组织林学专业学生深入小川村,在实地调查、测绘、广泛征求村民及当地党政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小川村的实际情况、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的建设基本思路,对小川村的村居建设和山地综合开发进行详细规划。

3 学研结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因此,林业类专业通过吸收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务,锻炼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通过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加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论文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确保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黄山学院林学专业学生结合林学专业老师主持和参与的“微生物防治黄山松红蜘蛛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废水利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安徽省山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阔叶箬叶无性繁殖生产技术标准”等课题进行技术研发,完成力所能及的外业调查、数据资料整理、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林学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红豆杉种子育苗、扦插繁殖等技术实践,培育的红豆杉形成了5000株的规模,后续将进行盆景制作等进一步学习。林学专业学生还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黄山绿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参与进行香榧嫁接快繁,油茶苗木繁育等技术研究,现已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黄山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林学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了创新人才,增强了学生创业能力,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了条件。林学专业学生,在参与森林资源清查及其它大量的专业技能实践、林业类行业技术研发、社会技术服务,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林学专业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得到了广泛的好评。经过几年建设黄山学院林学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也成为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也是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点专业。

【参考文献】

[1]左健民,张丽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2(5):115-117.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5.

第13篇

关键词 封山育林;封育类型;封禁措施;补植;祁连山天保工程

中图分类号 S7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95-01

截至2014年底,祁连山天保工程已完成封山育林计划3.35万hm2。根据监测资料显示:乔木型封山育林区乔木3年高生长量平均为35 cm,如大黄山保护站高坡封育区青海云杉3年高生长最高可达60 cm,相当于封育前15年的高生长量总和。灌木型封山育林区封育3年的灌木覆盖度年平均增加1%~6%,灌草综合盖度最高可达95%,封育3年灌草综合覆盖度增加15%~90%。大黄山、大河口、东大山、东大河、昌岭山、上房寺保护站的围栏基本沿保护区界线拉设,杜绝了放牧、蚕食林地等人为破坏天然林资源的行为,不仅封育区植被恢复明显,而且封育区内有林地、灌木林、野生动物及其他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封禁保护。

封山育林作业设计是外业施工的执行文件,是实施单位自查验收、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核查工程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经批复的作业设计,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得擅自变更。必须依据《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 /T15163-2004)》编制[1],并且应当按照程序报批。

1 封育区选择

连片面积≥133 hm2、郁闭度

2 封育类型确定

祁连山天保工程封育类型可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乔木型。郁闭度

3 封育期限确定

根据祁连山保护区植被生长期短、年生长量小、恢复困难的实际情况,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封育年限以作业区为单元确定,具体是乔木型10年,灌木型和灌草型均为8年。如果封育区内同时有几种封育类型时,封育期限以面积最大的封育类型为主确定。

4 封育方式确定

4.1 全封

林牧矛盾突出的封育区或已经由地方政府实行了封山禁牧的实行全封,即在封育期内,封育区不允许有放牧、樵采等任何人为活动的封育方式。

4.2 半封

因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在冬春植物休眠季节,按照作业设计可适当进行割草的封育方式。

5 封禁措施设置

5.1 设置标志碑

在封育区主要山口、沟口、交通路口等醒目位置树立固定的封育标志碑。标志碑正面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封育区四至范围、面积、封育方式、责任人、起始年度、封育年限、任务下达单位、实施单位等内容;标志牌背面对封育的有关制度进行公示。标志碑的主要作用是宣传警示,一方面让封育区周边群众知道封育区的具置及管护要求,使群众配合封育实施单位管理封育区,促进植被恢复;另一方面便于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封育面积133 hm2以上至少应设立1块标志碑,人烟稀少的区域可相对减少。

5.2 设置围栏或界桩

5.2.1 围栏设置。围栏设置以有效阻挡人畜进入封育区为原则,人畜活动频繁地区、封育区与农田交界地段必须设置机械围栏(如刺丝围栏)。也可利用山脊、高崖等有利地形,通过修筑土石墙进行封堵。在遇到沟壑、河流等封禁难度大的地段时,通过修筑石墙、拉设辅助围栏进行封堵。围栏设置要坚固耐用,要达到长期封禁的目的。

10余年的封育工作实践表明,围栏的确能有效阻止人畜对封育区植被破坏或干扰,但对野生动物的生境造成了人为分割,闭合的围栏甚至使封育区形成“孤岛”[2],不利于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在日常巡护中,资源管护人员常常遇见撞死在围栏上的马鹿。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和农牧民群众对生态建设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封育区的围栏拉设措施也逐步发生变化。在编制作业设计时,在确保人工巡护切实有效、植被恢复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围栏或不设围栏,或以界桩代替围栏。

5.2.2 界桩埋设。在没有人畜活动的禁牧区,通过人工巡护能达到全封要求,则可用界桩代替围栏。封育区无明显边界或无区分标志物时,可设置界桩以示界线,或在没有设置围栏的地段可沿封育区边界埋设水泥界桩以示界线。具体规格为水泥结构,正方柱体,长50 cm,截面边长12 cm,地下埋设25 cm,地上部分用红白油漆相间涂刷,并统一编号(封育No:××)[3]。

5.3 设置宣传牌

有机械围栏的地段可在围栏上悬挂小型铁皮宣传牌,对封育区周围的人为活动进行警示宣传教育。宣传牌设置应根据人为活动程度确定,宣传牌内容以封山育林警示宣传为主。宣传牌规格为25 cm×35 cm,底色白色,字体为红色或绿色。在人为活动频繁地段每100 m左右设置1块,其他地段则可适当放大间距。

5.4 落实管护责任

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封禁范围大小和人畜危害程度,落实管护责任。一般不单独设立机构,封育区的管护责任由本辖区的资源管护站负责,管护任务按照相邻就近的原则落实到相应的天保工程管护责任区的管护人员头上。

封禁项目中的标志碑、围栏、界桩、宣传牌、管护站(卡)等封禁设施必须在封育的当年一次性完成。在封育期限内,项目实施单位要经常维护设施,如发现封禁设施损坏和丢失,要及时按照原作业设计进行维修和补设,确保设施完好。

6 人工辅助育林

对封育区内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的间隙地块和林中空地,必须进行补植造林。补植一般要在封育第1年完成,由于干旱等特殊原因无法进行时,可在第2年完成。补植施工要严格按造林技术规程进行。

6.1 树种选择

根据封育区立地条件和原有植被的优势树种,补植树种选择以耐干旱、耐瘠薄的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如青海云杉、柠条等。

6.2 补植密度

根据国家封山育林成效标准和祁连山天保工程区的气候特点,祁连山天保工程封育补植密度,乔木型≥300株/hm2;灌木型和灌草型≥150株/hm2(不含原有林木)。

6.3 造林技术

采用祁连山天保工程区节水保墒造林技术补植苗木,即:造林时开挖植树穴-放入苗木(灌木苗根蘸泥浆,针叶苗带土球)-回填土壤(深度至苗木主根下部2/3处)-浇水-回填土壤(填满)-踏实-覆盖少量虚土。其中第3、4、5环节中回填土壤的数量和浇水的顺序至关重要,浇水量只需1 000~1 500 g便能满足要求。

7 灾害防护

灾害防护主要是预防森林火灾和防治鼠害。森林火灾是封山育林的大敌,封育管护防火是关键,在防火期必须死看硬守,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或草原荒火。鼠害是封育区较常发生的灾害,管护人员要经常观察鼠害发生动态,并且将危害情况及时报告项目实施单位,以便及时采取灭鼠措施。

8 封育成效调查

8.1 调查方法

采用小班调查法调查封山育林成效,调查结果汇总参照《国家封山育林技术规程》附录D。覆盖度和郁闭度可采用小班目测法或样地调查法。株树调查采用样圆(方)调查法,在小班内机械或随机布设面积为10 m2[样圆(方)半径1.97 m]样圆(方)进行小班因子调查,样圆(方)数量按小班面积确定[4]。

8.2 合格标准

以小班为单位分别封育类型进行成效调查。

8.2.1 疏林地。郁闭度≥0.2或有乔木1 05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的小班。

8.2.2 有林地封育。小班郁闭度≥0.60,林木分布均匀并且林下有分布较均匀的幼苗3 000株(丛)/hm2以上。

8.2.3 灌木型。灌木覆盖度≥30%或有灌木9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

8.2.4 灌草型。灌草综合覆盖度≥50%,其中灌木覆盖度≥15%或有灌木750株(丛)/hm2以上,且分布均匀。

8.3 编制成效调查报告

报告的内容包括成效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组织工作情况、调查方法、样地数量、调查结果、结果分析与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

9 档案管理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在外业工作结束后建立封育档案,将项目下达文件、作业设计、主管部门批复、招投标文件、外业施工记录、检查验收文件按项目实施顺序收集归档,并建立电子介质档案,实行专人专柜管理。

10 参考文献

[1] GB /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 张银龙.环境生态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243.

第14篇

关键词 优良乡土树种;城乡园林绿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 S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069-4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一般来说,园林的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包括着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四种基本要素,士地和水体是园林的地貌基础[1],而植物要素已成为现代园林的主体,因而植物材料在园林中的地位作用尤显突出和重要。

作为园林中一个有生命的要素,植物有着严格的自然规律来遵行,运用时只有遵行它们的自然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研究一个地方的优良乡土树种在园林上的应用,对于丰富当地的园林植物材料,增加园林景观的季相性和丰富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创造优美的城市自然环境和游憩场所,满足生态园林城市培育中植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游息、观赏的新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本情况

1.1寻甸县自然气候概况

寻甸县位于云南省东部,东经102°42"-103°33",北纬25°20",--26°01",,地处滇东高原中部,乌蒙山贯穿全县,受构造、断层及侵蚀、剥蚀作用的控制,山脉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具有比较典型的高原湖盆地貌特征,高原面貌保持较完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东南部受断层、侵蚀、剥蚀及溶蚀影响,低中山匠原及宽窄不等的各类湖盆交错展布。北部地形破碎,断块抬升隆起。多高山峡谷,泥石流活动较频繁。中部褶皱发育山峰隆起,抬升后的高原面呈较大的块状分布,构成县境高山、中山、低中山、高原湖盆及岩溶地貌景观[2]。境内大部分地域海拔在1800―2600m之间,县城所在地海拔1886m。

寻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受地形、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小区域气候比较复杂,立体气候极为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冷雨成冬”“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便是寻甸县气候的缩影,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区,终年太阳辐射强,因此光照充足,热量热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088.612,日照百分率为47%,年均温14.5℃,极端最高温度34.6℃,极端最低温-13.9℃,≥10℃的活动积温4356.6℃,全年无霜期229天,降水充沛,年降雨量1045mm,干湿季节分明,冬春少雨,夏秋多雨。[2]

1.2寻甸县主要优良乡土树种概况

寻甸县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初拟《寻甸县植物名录》全县载有种子植物153科416属800余种[3]。根据其用途,结合其观赏性、美学性、适应性及习性,初步评价筛选,全县具有城乡园林开发应用潜力的优良乡土树种大约有36科60余种,其中:

1.2.1 乔木树种有

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化香、黄连木、滇朴、清香木:滇青冈、麻栎、栓皮栎、滇楸、红果树、滇合欢、君迁子、构树、滇山楂、四照花、旱冬瓜、香椿、盐肤木、马樱花、银叶木荷、云南樟、滇润楠、多花素馨花、红素馨、紫薇、棕榈、石楠、大叶女贞、山樱花、无患子、 垂丝海棠。

1.2.2 灌木树种有

山茶、云南含笑、厚皮香、金丝桃、碎米花杜鹃、爆仗花杜鹃、小雀花、火棘、小叶苟子、金花小檗、荚谜、马桑、老鸦泡、矮杨梅、胡秃子(羊)、马挂木、小铁子、野八角、小金竹、大白花杜鹃、杭子稍、芒种花、雀舌黄杨、厚叶旬子等。

2 优良乡土树种在园林上的应用意义

不同的气候,士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优良乡土树种是经当地长年累月气候的滋润和土壤不断变化逐渐适宜而生长的[4]树种,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作为城乡生态园林的建设,绿化设计只有以乔木、灌木作为主材,林下配以小灌木及地被植物、草坪,才能形成多层次葱茏馥郁的生态环境。而乔灌木的选择只有遵循实地适树的原则,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乡土树种以适应性强、抗性好、投资少、绿化效果好等优点必然成为城乡园林的首选树种。它在丰富城镇自然景观、维护生态、体现城镇个性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乡土树种文化底蕴丰富,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要素。

我国园林充分发挥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许多传统手法的独到之处。历代园林都很注意使用乡土植物营造景观,寓意造景,选用植物常寓意深刻。如竹“未曾出土先有节,纵使凌云也虚心,被喻为有节气的君子”。松柏,孔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把松柏耐寒的精神特征,比喻于君子的坚强性格[5]。还常常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感情或形容意境,如“夜雨芭蕉,刻画一片宁静的气氛[6]。中国园林植物造景还深受历代山水诗、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而且还力求要有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内秀’。情景交融,寓意于景,以景抒情,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精巧玲珑的景点布置,偏爱“曲径通幽”[7]。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因而一个地方的乡土植物就具有该地方的地域性,乡土树种的使用,就可借助植物的地域性来展示景观的地域性。

2.2乡土树种适应性、抗逆性强,能满足城镇脆弱生态环境的需要。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气候带,不同的土质、水质上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是地方环境特色的有机组成成分之一。适地适树是园林造景中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优良乡土树种是随当地长年累月气候的滋润和土壤不断变化逐渐适应而生长的,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乡士树种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所以它理所当然成为城镇绿化的主要来源,乡土树种还能维持城市的长久稳定,免遭自然气候变化及病虫害的严重损害,另外由于城市生态立地环境相对较差,生态脆弱,这就要求造景植物抗性强,适应性强,便于管理,而乡土树种本身就具有这些特性。

2.3优良乡土树种栽培经验丰富,能更好地体现园林景观作用。

城镇经多次改建破坏了土壤自然良好的结构,限制了树木的生长发育,增加了植物管养的难度。“三分栽,七分管”,说明了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园林植物栽植后能否存活,成活后能否枝繁叶茂,形态优美,关系到植物造景的艺术效果,好的植物景观的形成,既靠园林设计又靠养护管理,因栽植管护原因而造成植物死亡,必将导致设计的失败,因此园林植物的栽植技术,后期管理也是决定园林创意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乡土树种适生性好、抗性强,栽培经验丰富,栽后的后期管理相对容易。

2.4乡土树种价格便宜,生态效益高。

大部分优良树种是经过长期的栽培得以肯定的,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单,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只要通过科学的配置,适当的养护,就能营造出繁花似锦的美化效果。乡土树种育苗技术成熟,苗木价格和管理成本都较低[6],大量运用可以降低绿化成本。所以乡土树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大部分优良乡土树种成活后生长快,枝繁叶茂,生态效益高。

3.优良乡土树种在寻甸城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

3.1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重点调查方法,在重点绿化地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寻甸县城区文苑路、过境公路、中轴大街、市民休闲广场,街心花园、县委机关的绿化树种,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调查从我县绿化最早的街道(文苑路)到现在中轴大街,包括了我县的主要绿化类型―公共绿地、街道(人行道)、庭院绿化,涵盖了县城区70%的绿化面积。

3.2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

3.2.1目前在我县城乡园林绿化使用的优良乡土树种

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我县城市绿化目前使用的树种有54种,具体树种使用情况见(寻甸县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统计表),其中乔木41种,灌木13种。乡土树种有23种,其中乔木21种,主要是华山松、栎、黄连木、清香木、山樱桃、山楂、柳、柳杉、圆柏、桂花、香樟、滇润楠、石楠、四照花、马樱花(大树杜鹃)、女贞、棕榈、滇合欢、石榴、茶花:灌木6种,主要是杜鹃,迎春、小叶女贞、紫叶小蘖、金丝桃、金竹。

3.2.2优良乡土树种在寻甸城乡园林绿化中使用方式

根据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园林上的不同应用,目前主要有:

行道树类:干形挺拔、枝叶繁茂、树冠浓密扩展,可形成较大面积的绿荫[8]的树种如香樟、大叶女贞,大量应用于我县县城街道人行道绿化。

园景树类:具有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树冠,不同姿态的树形(如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雅等)或具有美丽的花朵与果实。在园林配置中可创造出美丽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9],如寻甸市民休闲广场种植的滇朴、四照花、清香木、山楂、棕榈等。

树丛:由2一10株乔木或灌术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10]。如:中轴大街中间绿化带,用3―7株石榴与3―7株紫叶李组合种植,构成不同的景观。

花灌木类:用花灌木种植在道路两边、公园等,用于美化装饰道路、车带、分割空间,配置不同色块、色带,起点缀装饰作用。如:文苑路中间段用紫叶小蘖、小叶女贞交替绿化,县委机关用金丝桃、杜鹃组成不同形状的绿化形式,给人以新奇的感觉。

绿篱类:用具有丛生密集的茎,耐修剪,萌生性强的树种,栽植使之形成墙垣,以分隔空间、范围场地,遮挡视线,衬托景物,美化环境及防护作用。如过境公路快车道与慢车道之间的迎春柳、小叶女贞栽植成绿篱。

3.3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城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特点

3.3.1乡土树种使用品种单一,数量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使用就更少。

目前,在我县园林绿化中使用的树种有54种,而乡土树种仅有27种,仅占50%,而在调查的3201株树种中,真正为乡土树种的有1857株占59%,且大部分为最近3年以来种植的,有的树种仅使用1株,如华山松、滇合欢。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四照花、滇朴、云南松、野八角等应用较少或几乎没有使用。

3.3.2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绿化中使用频率不高

针对所调查的8个地点中优良乡土树种进行应用频率的分析。乡土树种使用频率较低,除常用树种香樟、女贞类外大部分树种仅使用1次,有的还是改造剩下的,如柳。而使用频率较高的树种则较少,仅有四照花、大叶女贞,这反映出我县目前优良乡土树种常用数量较少,部分树种出现率高,易造成园林绿化树种景观单调的现象。

3.3.3优良乡土树种在园林上使用较晚,在新的园林绿化工程中有增加趋势。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县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绿化中应用起步较晚,大部分树种的应用是最近5年才开始使用,即在修建寻甸县市民休闲广场时开始使用,在以后的绿化工程中逐渐应用如滇朴、四照花、山楂、清香木、黄连木等。据调查,在河滨公园绿化中,乡土树种的使用,不论从品种和数量上都有较大的增加,在河滨公园绿化中规划的树种有66个,乡土树种就有29个,占44%,乡土树种株数6283株占总树种株数10869的58%。

3.4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城乡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4.1使用品种单一

目前,在城乡园林绿化中使用的优良乡士树种较少,而且大部分为阔叶树及高大乔木,而针叶树、花灌木应用较少,许多优良野生品种还未开发利用,如:云南松、野八角、小雀花、金丝桃等,因而造成乡土树种使用缺少丰富的组合和变化,季相性差,景观单调的现象,难以满足人们游憩观光需要。

3.4.2苗木准备不足,造成乱挖现象严重。

我县培育园林绿化用苗木的苗圃较少,培育大规格乡土树种苗木苗圃更是几乎没有,因而近几年使用的乡土树种,苗木不是从外地调入,就是到野外山林或乡村乱挖,后者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林业部门屡禁不止,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4.3乡土树种的栽植成活率低

目前,由于县内缺苗,园林上使用苗木外调的运距较远,取苗后不能及时栽植,水分损失多,且外调苗木对我县土壤气候不一定适适应,野外乱挖的,由于缺少相关手续及技术指导,挖苗者大都悄悄进行,仓促抢挖,准备不充分,对苗木根系伤害过大,运输中损伤严重。因而,栽植成活率低,如:街心花园使用的四照花,栽4株死3株,中轴大街从蒙白调入的石榴大苗,死亡的株数也较多,成活率还不到70%。

3.4.4乡土树种配置体现四季如春特色不明显

我县是一个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但在城区绿化中,乡士树种的配置季相变化却未充分体现四季如春的景色,一些既有很高观赏价值义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可增添不同季节景色的夏花植物,冬花树种应用较少。

总之,目前,我县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绿化上应用数量较少,品种单一,很多优良的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乡土树种还未开发利用。

4.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城乡园林绿化应用较少的成因

4.1寻甸县城园林绿化工程启动较晚

我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又是一个农业大县,县财力差,难以承担城区绿化费用,因而我县的城乡园林绿化工程启动较晚,真正的城区街道绿化从94年才开始起步,94年首先绿化了新大街(文苑路)、街心花园后,开始有了过境公路、风梧路等的绿化,市民休闲广场这种公共绿地的建设则使于2004年。小区、庭院绿化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只有效益较好的单位如供销社等绿化好一点。由于没有园林绿化的需要,也就没有了乡土树种在园林上的应用。

4.2 种苗供应不足,制约了使用。

由于我县没有乡土树种的(园林用)大苗苗木的培育,仅有常规造林用苗(苗木小)的培育,从而使园林绿化乡土树种大苗无货供应,使工程施工部门难以找到苗木,而制约了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上的使用。

4.3现阶段移植成活率偏低,障碍了优良乡土树种的使用。

目前,由于县内园林绿化用大苗准备(贮备)不足,所需乡土树种苗木大多外调或乱挖、偷运,苗木损伤严重,水分损失较多,造成成活率较差,因而,阻碍了乡土树种的使用。

5提高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园林中应用的建议

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园林绿地的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就越稳定。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减少因城镇的拥挤及建筑物的高大、单调所带来的压抑感,也才能构筑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1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命资源的总体。近年来,城乡园林绿化的兴起,将城乡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12]为城镇生物多样性的创造迎来了机会。同时城镇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城镇环境质量的标准。乡土树种在园林上的大量应用是丰富城镇物种多样性,维护园林绿地系统的稳定和加强景观地域特色的有效途径。如提高优良乡十树种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是城镇园林建设者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县实际谈点个人浅见。

5.1以科研为纽带,以项目为龙头,做好引种驯化和应用栽培试验。

寻甸县优良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分布面广,是巨大的自然财富,开发培育新的栽培观赏植物种类的重要来源。应以科研为纽带,以项目为龙头,做好引种驯化和园林应用栽培试验及推广使用工作,带动乡土树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仅可丰富城乡园林植物资源,而且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2 加大宣传,调动人们在绿化工程中应用乡土树种的积极性

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园林上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加强优良乡土树种使用的宣传,只有让人们充分了解其重要意义,才能自觉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加以运用。

5.3 规划设计部门,合理规划使用。

城乡园林绿化作为项目施工管理,讲究的是按设计施工和验收。因此,只有设计部门因地制宜的设计使用优良乡土树种,施工部门也才会使用,才能促进优良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上的应用。

5.4 培育充足的大规格乡土树种苗木,满足城乡园林绿化之需。

苗木是绿化的物质基础,没有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园林绿化用乡土树种就不能满足其在城乡园林绿化应用上的需要。因此,苗木培育经营单位应多培育乡土树种的大规格苗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乡士树种在园林绿化应用上的需要而且也是改变我县目前在苗木生产中小规格苗木过剩,大规格苗术不足的现状,增加苗木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6 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县园林应用中应加以注意的问题。

寻甸优良乡土树种能在园林上应用的树种资源丰富,有的已成为栽培品种,有的仍为野生树种,且我县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因此,乡土树种在园林应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6.1以生态学为基础,适地适树。

园林树种选择是园林景观构建的基本工作。在园林建设中应将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放在首要位置。首先,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当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调查为基础,从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的特性出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不同立地类型选择能够与功能区相适应的绿化乡土树种,除了应达到景观要求和色彩效果外,尤其应考虑其生态习性是否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13],不能为提高乡土树种使用率而盲目乱用。

6.2 科学地引种栽培。

虽说优良乡土树种适应性强,但由于我县立体气候明显,树种的区域特征显著,因此,野生植物引种到园林绿化中,必须尊重科学。首先要调查了解该植物的生态习性及生物学特性,特别是主导生态因子满足原则及其对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的要求;其次是引种栽培到有不同生态因子的试验地,观察该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再次是选择适应性强的种类在部分园林中试种,然后是对引种成功的树种进行推广使用。

6.3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

乡土树种对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易于管护,还可体现地方特色,此外,适当引进外来景观树种,可以满足不同空间,不同立地条件的需要,但数量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以实现地带性景观与异域景观的和谐统一[14]。

6.4 营造优美景观,兼顾生态效益。

城乡园林绿化为公众提供优美的景观,因此,树种选择时还需从森林美学角度出发,着重优美树形、冠形、花型、花色等指标,强调树种的可观赏性。树种合理配置是形成优美景观的关键,在实际应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乔、灌、草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群落多样性树种和特色基调树种相结合;短期景观树种与长期群落景观树种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与季相景观相结合[15]。通过这些原则,体现园林绿化的景观美,并可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

6.5 防止滥挖乱采现象的发生。

优良乡土树种在今后的应用中,应高度重视,防止滥挖乱采现象发生。我们都知道,近儿年悄然新起的大树进城现象,一度形成乡村、山区乡土树种滥挖偷运情况,由于采挖移植措施不力,造成移进城里的树木大部分死亡,而乡村,山区的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今后应用中应引起重视,尽量使用林场、苗圃培育的乡土树种大苗造园。如有特殊需要必须到野外或乡村移植乡土树种,应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通过工程技术人员规划设计后,在不影响当地景观,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移植,制定移植树木保护措施,确保移植树木成活。做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

后记

本篇论文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得到了寻甸县城乡园林绿化委员会、县林业局及其他部门和本单位同事大力支持,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和指导。在此深表感激。寻甸县适宜园林应用的优良乡土树种资源丰富,其种类仅根据现有资料统计,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树栋,马晓燕.园林建筑学气象出版社2004年8月

[2]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报告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总体设计专业调查报告 1991年

[4]江桂湘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1(1):11―11、14

[5]秦庆秀唐岱.建水文庙植物景观探讨 林业调查规划2006.3 1(2):24―26

[6]周旱弘乡土树种造景的优势、困境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5(2):24--26

[7]程利霞浅谈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安宁科普网

[8]侯碧清刘克旺王海峰著.湖南野生观赏植物及其园林应用林业调查规划2006.31 (2):140―145

[9]孙晓佳,唐岱,杨秋,等.昆明市岩溶地貌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评价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3 1(6):47―5 1

[10]许桂芳吴铁明张朝阳.抗污染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31・(2)146―148

[11]陆杰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园林建设[J]安徽林业2001(1):25

[12]刘扬建设国家园林城市走生态园林之路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31(2):132―134

[13]韩铁,高润宏,刘子龙,等.北方城市森林绿地植物群落的树种选择与配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4.25(3):9―13

第15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泉州市

中图分类号:X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0-0024-02

1 引 言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法定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证生物遗传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景观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为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等提供基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的兴起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和地质遗迹,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2 泉州市自然保护区情况

2.1 基本情况

泉州市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84年,至今共建省级以上森林、野生动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24753.88hm2,分别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045.88hm2)、永春牛姆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50hm2)、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986hm2)和德化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472hm2),自然保护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4%。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地保护了该市的野生生物物种,保护了极为重要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森林生态和湿地生态系统。68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21种珍贵树木的主要栖息地、分布地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自然保护区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以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及促进泉州市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2 保护管理措施

2.2.1 合理区划 科学管理

各自然保护区认真制定《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对于不同的区划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对核心区的生物多样性实施绝对保护;在缓冲区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允许实验区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使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严格保护使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高度统一,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协调。

2.2.2 依法治区 促进保护管理规范化

泉州市各级政府根据《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分别制定了《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泉政[2004]8号)、《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德政[2002]444号)、《安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云中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通知》等规章制度,规范了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科研和社区发展等各方面的工作,使保护区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林业主管部门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包括上下班、学习、护林防火等责任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

2.2.3 合理利用资源 促进经济发展

针对保护区周边群众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该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社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依赖。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力推广沼气,建立沼气综合利用体系,减少资源消耗,形成良性循环,减轻了当地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改善了环境,提高了社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还建立了黄花远志繁殖和栽培示范片50亩,鼓励群众种植中草药,并免费向群众提供苗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保护了野生黄花远志野外资源。

2.2.4 发展生态旅游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自然保护区大都地处偏僻林区,地上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地下有宝贵的矿产资源,为进一步保护好地上和地下资源,促进社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永春县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封禁了牛姆林保护区及周边危及生态安全的100多个煤矿,并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区,积极引导居民转变观念,拓展其他产业发展,逐步向服务业、种、养殖业转变,从而带动社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完成了撰写《安溪云中山生态旅游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介绍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

3 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建设管理资金缺口大

保护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日常管护费用无固定来源,国家资金投入也十分有限, 资金缺口大,导致一些保护项目无法正常开展,大多数保护区的管理仅维持在简单的看护水平,有的保护区甚至连最基本的保护界桩、界碑及标志性的大门也没有建设,个别哨所、t望塔、防火林带长期失修,巡护交通工具缺少、监测工具不足,失去了防火功能。更严重地制约了科研、宣传力度,自然保护区职责难以履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统一,造成了目前自然保护区建而不管、管而无力的尴尬局面。

3.2 保护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生态保护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保护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对管理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机构、设施及技术力量越来越显得薄弱,再加上保护区一般地处偏僻林区,高素质的人才引不进来、留不住,导致很多的科研项目无法开展,管理手段、管理技术比较单一。保护、管理技术与手段方面也比较落后,在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等方面都缺乏现代技术和手段。

3.3 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矛盾突出

一方面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偏远贫穷地区,有不少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当地政府按《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把社区居民的具有保护价值的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划入保护区后,限制了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长期以来,一些群众包括林农、渔农“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居民的生产生活来源被 “切断”,国家又不能及时给予合理的补偿,保护区居民误认为是自然保护区所为,导致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加剧。另一方面,保护区的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政府的知名度和形象,但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因保护区的严格管理,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的需要,忽视保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建立自然保护区会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当地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存在为难和消极抵触情绪。

3.4 管理体制不顺

一些保护区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和管理部门, 不同地区和部门在湿地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各行其是、各取所需的现象,矛盾非常突出。如对于保护区的水域、土地和违法破坏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等现象,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主管部门难以协调监管,形成条块分离、多头管理的格局,管理目标的冲突和利益上的矛盾导致政策规划多样、多变,建设管理混乱。

4 自然保护区保护发展对策

4.1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深入调查,进一步制订和完善保护政策,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应加大投入,确保管理有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努力使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保护区能够建成示范样板,与国际接轨。同时,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吸引国内捐助,鼓励社会投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泉州市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4.2 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国家林业局要求,每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须要有一个管理法规、一本科考报告、一本规划、一套影像资料、一套制度、一套班子(简称六个一工程),省级自然保护区也要逐步达到上述要求。同时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要积极认真地组织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3S技术等现代技术,改善野外巡护、观测、科研、信息输送等,实现信息化管理。

4.3 搞好社区共管

在处理自然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上,要不断探索, 社区共管,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找出最佳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双赢”。

4.4 理顺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一些保护区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和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状和弊端,建议理顺管理体制,严格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各个相关管理部门都是由多种环境要素和资源组成的有机综合体。林业部门作为森林、野生动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更应真正承担起政府对这些保护性区域的统一监管职责。统一协调好各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努力把保护区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

参考文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