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教学工作意见范文

体育教学工作意见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教学工作意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体育教学工作意见

第1篇

2012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构建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社会、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市《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确保区级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8%的既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有关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等有关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其相关的各项管理使用制度,确保各项经费的有效利用。

2.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协调开发建设部门及时交付大山宝城小区和湖岛海信小区两处配套幼儿园。交付后,将根据市有关规定新开办为公办幼儿园;完成机关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并进行园舍装修,更新办园设备,改善办园条件,扩大招生名额。

3.落实好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按照市有关要求,从区级财政安排的预算内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中,为我区公办幼儿园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公办幼儿园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建立公办幼儿园奖补资金。对新晋升为省、市十佳园、示范园的单位进行资金奖励;对园所建设投入较大的公办幼儿园,根据实际投入按比例给予奖补,提高其办园积极性。

5.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根据市有关要求和《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扶持民办园发展的具体要求,建立普惠性民办园奖补资金。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对收费低,园所类别达到相应级别标准的园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补。为部分发展良好、规模相对小一点的民办幼儿班配备部分教学设备、玩具、图书等,鼓励其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

6.进一步完善特困家庭子女资助制度。依据省、市有关资助政策,除继续对我区常驻人口特困家庭子女和孤残儿童入园按每生每月300元标准进行资助或减免托幼费外,还将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儿童进行一定数额的资助,确保家庭困难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注重内涵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构建“示范园创特色,民办园上规范”的办园格局

1.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制定下发《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特色幼儿园指导意见》,实行“渐进式开展,阶段化落实,跟进式督查”的管理办法,利用2-3年的时间,通过研讨交流,理清思路;分步实施,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交流推广等系列活动,加强指导和培育,创建一批管理有亮点、课程有特色、教学有创新、社会评价认可度高的品牌幼儿园。各园所通过精细化管理研究,树立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的理念。日常管理中注重细节、注重过程、注重基础、注重质量、注重实效,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年内举行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研讨会。

2.实施创建服务品牌工程,积极培育服务名牌。本着“幼儿受益、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服务原则,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争一流”的办园理念。公办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形式办园的新模式,通过举办半日班、托管班、延伸入托年龄等扩大招生范围,增加招生名额。可以通过输出管理服务,采取承办制、联办制、股份制等形式扩大办园规模,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优质学前教育服务。六一前夕,将在全区举行“区学前教育第一届教育成果展示周”活动,通过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观摩、“我是小能手”、“健康宝贝”展示活动等,引领各园所全方位向社区居民和家长展示教育成果,宣传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年内进行幼儿园优质服务品牌评选活动。

3.巩固示范园带动工程,加快幼儿园均衡发展步伐。按照“资源共享、教科研同步、管理共进”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园所发展共同体,通过输出理念、输出管理、输出人才等方式,促进园际间的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使示范园的管理经验、教学研究成果、优秀教育人才等资源向相对薄弱园辐射,促进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均衡发展。

4.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整体办园水平。新学期开始,各园要对照《省学前教育机构基本办园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高标准解决。对自身解决不了,需要主办单位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向主办单位领导汇报,争取主办单位的全力支持。对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逐一梳理上报,争取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支持。4月份,托幼办、督导室、安全办将联手对各园所的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验收,以迎接省督导室对学前教育的专项督导。

5.加强收费监管,积极倡导普惠。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下发实施细则,细化落实各项措施,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二是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监督检查,将幼儿园收费作为治理教育乱收费和每年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6.加强招生工作监管。对现有各类幼儿园招生政策进行调研并适时做出调整,下发规范的招生指导意见。各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区幼儿园招生工作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公平、公正。

7.加强民办园科学管理,实施民办园星级达标活动。结合我区民办园发展现状,适时出台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指导意见,从园所管理、办园行为、办园条件、师资配备、收费标准等几方面制定评估标准及细则,实施民办园星级达标活动,充分调动民办园的办园积极性,克服固有的不求发展只求生存的经营理念,确保民办园健康持续发展。

三、注重能力建设,实施分层培训,进一步构建开放多样的梯度人才发展平台

1.科学规划。制定《区幼儿园干部教师三年培训规划》,将全员培训工作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12年计划培训干部、教师200人以上,确保到2013年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2.分层培训。举行新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园长(业务园长)培训班、炊事人员培训班、安全管理与保健人员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又将细分为公办园骨干教师培训和民办园骨干教师培训,并建立双向交流制度。即每一所公办园选择1-2名骨干教师与民办园的骨干教师结为合作伙伴,公办园的骨干教师要每2周到民办园送课或活动一次,民办园的骨干教师每周至少一个半天到公办园跟踪半日活动取经。为保证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教体局将把此项活动纳入全区幼儿园的年终量化考核范围之内。

3.多形式培训。通过委托专业院校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集中进行专业培训、到优秀园所交流挂职、与全国知名园所缔结友好合作园所、专业技能比武、外出考察学习、园本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4.学用结合,以评促训。开展丰富多彩的观摩和评选活动,推动各项培训落到实处。拟计划进行的观摩和评选活动有: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研讨会、业务园长指导教研活动观摩、区首批学前教育名师、名园长评选、新教师的幼教新秀评选、骨干教师的优秀教育案例评选、全体教师的优质课评选、炊事人员的专业技能比武等。

5.用阅读提升教育智慧。启动“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活动,为全区幼儿园干部教师从“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的入选书目中选配推荐部分书籍,广泛开展“好书诵读”、“读书沙龙”“园长、教师书友会”等活动,让读书成为干部教师的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干部教师的工作方式,通过读书提升干部教师的精神世界、师德水准、人生品味和教育智慧。

四、注重幼儿发展,关注教育细节和薄弱环节,实现教育质量再提升

1.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不断探索科学有效地教学管理机制,学期末将开展“科学管理,绽放精彩”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二是发挥区片联动作用,全面提升各类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水平。

2.进一步加强幼儿一日活动质量研究。一是依据《市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质量评价指导意见》,注重幼儿学习品质、健康情绪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挖掘总结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二是突出我区研究特色,深入挖掘游戏材料的多重价值,优化活动区活动研究。三是进一步加强幼儿户外阳光体育活动研究。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园要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有效开发与利用小型、简便、易行、有趣、安全的各种户外活动器械,广泛开展幼儿阳光体育活动。努力做到活动内容科学、形式多样、密度合理,进一步增强幼儿体质。五月份将进行幼儿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展示评选。

3.进一步加强新教材的使用研究。以《纲要》为指导,强化对市新教材的使用研究。示范园要进一步完善、丰富课程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民办园要通过对新教材的培训,准确把握新教材。今年将通过开展“区幼儿园优质课评选”、“研读幼儿、研习教材、有效教学”研讨、优秀教育活动案例征集等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家园合作研究。各园要创新幼儿园家长工作机制,建立日常性家园合作、指导性家园合作和参与性家园合作制度,促使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加大幼儿园开放力度,通过组织“开放日”、“开放周”、“教育成果展示”、“亲子运动会”、“节日庆祝活动”、“家长导师”、“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实行园所全面开放,邀请家长、社会各界代表走进幼儿园,了解、关注、支持学前教育。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园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促使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5.进一步加强科研引领工作研究。今年我区有十三处幼儿园承担了全国、省、市、区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托幼办将联手教科室加大对相关园所的指导力度,指导做好课题的开题、研究和总结工作,实现科研与重点难点工作同步,成果与改革实践经验同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推进的有效性。承担研究任务的幼儿园要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协同攻关、协作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学期末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不断扩大研究成果。

五、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强化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构建安全、卫生、健康的幼儿发展保障体系

1.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有序的幼儿成长环境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各园要高度重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十项制度,严格责任,强化措施,建立适宜本园的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做到人防到位、物防坚固、技防可靠,筑牢安全屏障。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幼应对能力。有校车的单位,要严格遵守有关要求,保证车辆和司乘人员有合法的营运资质,并定期检测,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交警部门的检查监督。要建立健全严格、周密的管理和交接班制度,确保万无一失。

2.强化幼儿膳食管理。各园要认真对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常规制度科学、考核机制严格的卫生保健管理模式。特别要认真做好幼儿的膳食管理,从幼儿膳食的行政管理、账务管理、营养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索证制度,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建立规范食品台帐,并主动接受管理部门的指导,确保幼儿饮食安全。区教体局将协同有关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并适时对安全和保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安全卫生保健意识。

第2篇

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构建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社会、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市《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确保区级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8%的既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有关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等有关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其相关的各项管理使用制度,确保各项经费的有效利用。

2.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协调开发建设部门及时交付小区和小区两处配套幼儿园。交付后,将根据市有关规定新开办为公办幼儿园;完成机关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并进行园舍装修,更新办园设备,改善办园条件,扩大招生名额。

3.落实好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按照市有关要求,从区级财政安排的预算内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中,为我区公办幼儿园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公办幼儿园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建立公办幼儿园奖补资金。对新晋升为省、市十佳园、示范园的单位进行资金奖励;对园所建设投入较大的公办幼儿园,根据实际投入按比例给予奖补,提高其办园积极性。

5.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根据市有关要求和《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扶持民办园发展的具体要求,建立普惠性民办园奖补资金。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对收费低,园所类别达到相应级别标准的园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补。为部分发展良好、规模相对小一点的民办幼儿班配备部分教学设备、玩具、图书等,鼓励其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

6.进一步完善特困家庭子女资助制度。依据省、市有关资助政策,除继续对我区常驻人口特困家庭子女和孤残儿童入园按每生每月300元标准进行资助或减免托幼费外,还将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儿童进行一定数额的资助,确保家庭困难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注重内涵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构建“示范园创特色,民办园上规范”的办园格局

1.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制定下发《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特色幼儿园指导意见》,实行“渐进式开展,阶段化落实,跟进式督查”的管理办法,利用2-3年的时间,通过研讨交流,理清思路;分步实施,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交流推广等系列活动,加强指导和培育,创建一批管理有亮点、课程有特色、教学有创新、社会评价认可度高的品牌幼儿园。各园所通过精细化管理研究,树立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的理念。日常管理中注重细节、注重过程、注重基础、注重质量、注重实效,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年内举行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研讨会。

2.实施创建服务品牌工程,积极培育服务名牌。本着“幼儿受益、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服务原则,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争一流”的办园理念。公办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形式办园的新模式,通过举办半日班、托管班、延伸入托年龄等扩大招生范围,增加招生名额。可以通过输出管理服务,采取承办制、联办制、股份制等形式扩大办园规模,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优质学前教育服务。六一前夕,将在全区举行“区学前教育第一届教育成果展示周”活动,通过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观摩、“我是小能手”、“健康宝贝”展示活动等,引领各园所全方位向社区居民和家长展示教育成果,宣传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年内进行幼儿园优质服务品牌评选活动。

3.巩固示范园带动工程,加快幼儿园均衡发展步伐。按照“资源共享、教科研同步、管理共进”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园所发展共同体,通过输出理念、输出管理、输出人才等方式,促进园际间的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使示范园的管理经验、教学研究成果、优秀教育人才等资源向相对薄弱园辐射,促进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均衡发展。

4.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整体办园水平。新学期开始,各园要对照《省学前教育机构基本办园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高标准解决。对自身解决不了,需要主办单位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向主办单位领导汇报,争取主办单位的全力支持。对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逐一梳理上报,争取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支持。4月份,托幼办、督导室、安全办将联手对各园所的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验收,以迎接省督导室对学前教育的专项督导。

5.加强收费监管,积极倡导普惠。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下发实施细则,细化落实各项措施,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二是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监督检查,将幼儿园收费作为治理教育乱收费和每年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6.加强招生工作监管。对现有各类幼儿园招生政策进行调研并适时做出调整,下发规范的招生指导意见。各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区幼儿园招生工作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公平、公正。

7.加强民办园科学管理,实施民办园星级达标活动。结合我区民办园发展现状,适时出台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指导意见,从园所管理、办园行为、办园条件、师资配备、收费标准等几方面制定评估标准及细则,实施民办园星级达标活动,充分调动民办园的办园积极性,克服固有的不求发展只求生存的经营理念,确保民办园健康持续发展。

三、注重能力建设,实施分层培训,进一步构建开放多样的梯度人才发展平台

1.科学规划。制定《区幼儿园干部教师三年培训规划》,将全员培训工作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年计划培训干部、教师200人以上,确保到年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2.分层培训。举行新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园长(业务园长)培训班、炊事人员培训班、安全管理与保健人员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又将细分为公办园骨干教师培训和民办园骨干教师培训,并建立双向交流制度。即每一所公办园选择1-2名骨干教师与民办园的骨干教师结为合作伙伴,公办园的骨干教师要每2周到民办园送课或活动一次,民办园的骨干教师每周至少一个半天到公办园跟踪半日活动取经。为保证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教体局将把此项活动纳入全区幼儿园的年终量化考核范围之内。

3.多形式培训。通过委托专业院校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集中进行专业培训、到优秀园所交流挂职、与全国知名园所缔结友好合作园所、专业技能比武、外出考察学习、园本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4.学用结合,以评促训。开展丰富多彩的观摩和评选活动,推动各项培训落到实处。拟计划进行的观摩和评选活动有: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研讨会、业务园长指导教研活动观摩、区首批学前教育名师、名园长评选、新教师的幼教新秀评选、骨干教师的优秀教育案例评选、全体教师的优质课评选、炊事人员的专业技能比武等。

5.用阅读提升教育智慧。启动“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活动,为全区幼儿园干部教师从“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的入选书目中选配推荐部分书籍,广泛开展“好书诵读”、“读书沙龙”“园长、教师书友会”等活动,让读书成为干部教师的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干部教师的工作方式,通过读书提升干部教师的精神世界、师德水准、人生品味和教育智慧。

四、注重幼儿发展,关注教育细节和薄弱环节,实现教育质量再提升

1.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不断探索科学有效地教学管理机制,学期末将开展“科学管理,绽放精彩”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二是发挥区片联动作用,全面提升各类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水平。

2.进一步加强幼儿一日活动质量研究。一是依据《市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质量评价指导意见》,注重幼儿学习品质、健康情绪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挖掘总结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二是突出我区研究特色,深入挖掘游戏材料的多重价值,优化活动区活动研究。三是进一步加强幼儿户外阳光体育活动研究。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各园要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有效开发与利用小型、简便、易行、有趣、安全的各种户外活动器械,广泛开展幼儿阳光体育活动。努力做到活动内容科学、形式多样、密度合理,进一步增强幼儿体质。五月份将进行幼儿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展示评选。

3.进一步加强新教材的使用研究。以《纲要》为指导,强化对市新教材的使用研究。示范园要进一步完善、丰富课程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民办园要通过对新教材的培训,准确把握新教材。今年将通过开展“区幼儿园优质课评选”、“研读幼儿、研习教材、有效教学”研讨、优秀教育活动案例征集等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家园合作研究。各园要创新幼儿园家长工作机制,建立日常性家园合作、指导性家园合作和参与性家园合作制度,促使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加大幼儿园开放力度,通过组织“开放日”、“开放周”、“教育成果展示”、“亲子运动会”、“节日庆祝活动”、“家长导师”、“家长志愿者”等活动,实行园所全面开放,邀请家长、社会各界代表走进幼儿园,了解、关注、支持学前教育。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园网络交流平台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促使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5.进一步加强科研引领工作研究。今年我区有十三处幼儿园承担了全国、省、市、区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托幼办将联手教科室加大对相关园所的指导力度,指导做好课题的开题、研究和总结工作,实现科研与重点难点工作同步,成果与改革实践经验同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推进的有效性。承担研究任务的幼儿园要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协同攻关、协作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学期末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不断扩大研究成果。

五、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强化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构建安全、卫生、健康的幼儿发展保障体系

1.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有序的幼儿成长环境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各园要高度重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十项制度,严格责任,强化措施,建立适宜本园的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做到人防到位、物防坚固、技防可靠,筑牢安全屏障。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幼应对能力。有校车的单位,要严格遵守有关要求,保证车辆和司乘人员有合法的营运资质,并定期检测,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交警部门的检查监督。要建立健全严格、周密的管理和交接班制度,确保万无一失。

2.强化幼儿膳食管理。各园要认真对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常规制度科学、考核机制严格的卫生保健管理模式。特别要认真做好幼儿的膳食管理,从幼儿膳食的行政管理、账务管理、营养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索证制度,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建立规范食品台帐,并主动接受管理部门的指导,确保幼儿饮食安全。区教体局将协同有关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并适时对安全和保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安全卫生保健意识。

第3篇

一、我市高等教育的现状

我市现有本科院校四所、专科院校五所,对于一个地级市来说,这一数量不算少,但就办学水平而言,我市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并不高。不仅赶不上石家庄市、保定市,就连秦皇岛市也不如。经济总量全省第一,但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在河北省只是中间偏上,这就是目前我市高等教育的现状。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办学经费问题。当前制约我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费问题,前些年,各学校为了通过升格评估,有的易地重建,有的贷款搞建设。其结果是虽然学校升格了,但经济状况恶化了,一些学校被贷款这一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学校主要领导不得不用相当多的精力为钱而奔波。仅我市现有的两所本科院校——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所欠银行贷款和基建工程款就达3.83亿元,两校2009年偿还银行贷款利息也达2300万元。基于经费等原因,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扩大招生现象,伴随而来的是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特别是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除个别项目外),不是改善了,而是恶化了。主要表现是:班容量扩大、实验实训实习的仪器设备组数不足、同时共用同一台(套)仪器设备的学生人数增多、实验实训实习的实际学时数减少等。

教学资源管理问题。高等教育的管理问题也不少,不该管的管了许多,该管的却不管。如市属学校专业重复设置现象比较严重(在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管理类、社科类等专业尤甚),造成了办学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市里斗”,但这一现象却长期得不到解决。

学校自身管理问题。“从严治校、从严执教”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以教学为中心”时紧时松;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不扎实。致使学校在教风、学风和校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产学研联系松散问题。由于学校为行业企业科技服务的能力薄弱等原因,一些企业对学生的实习并不欢迎。学生校外实习困难重重。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一些学生的实习成了“放羊”,其结果可想而知。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关领导对高等教育事业重视还不够、指导还不够有力、投入还不足。

三、今后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一是市委、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将其作为提升我市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要使全市各级领导认识到:只有把高等教育搞好,才算全面建设了新唐山,才是全面提高了我市的软实力。

二是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使学校摆脱目前经济窘境,以便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教育建设、改革和管理中来。具体讲就是将各校的基本建设资金列入市政府财政预算,由市里统一解决。如有困难,可将各校所欠(缺)基建工程款列入市政府财政预算。对各校的银行贷款,由市政府给予贴息。

三是加强对全市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监控,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合并现有重复设置专业,杜绝专业重复设置现象再次发生。至于院校合并问题,特别是市直同类院校合并问题,也应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先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

第4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课程 教、学、做一体 教学改革

旧式的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工程,学生在接受教学内容时,很容易出现怠惰、懒散的情况,致使学生难以掌握课程的精髓,在毕业之后,其中的部分学生依旧无法掌握工程造价专业的技能,这一情形,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会在就业时出现迷茫的状态,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对专业课程水平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且也会为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带来阻碍作用。

所以,要想解决这一现象,就要针对性的予以科学的措施,在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改革,这样,不仅可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践过程中总结课程内容,归纳课程精髓,这样不仅会使造价课程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还会对学校的整体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教学改革着手,从“教、学、做”三方面为一体的策略进行了分析,而后针对性的探究了它的实践应用措施。

一、对于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方式的建议

在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优势很容易体现在教学实践中,而且,这三方面的应用并未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传授工程造价知识时,学生也要具备自发性,做到边学、边做,学生在学习时,遇到某些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当予以分析,而后再解决。可见,“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不具备固定的形式和顺序,更多的是注重实际的操作效率。

(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要想提升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效率,就要充分的发挥课程改革的优势,从教学结构和内容上双管齐下,落实课程教学改革。而最为重要的、具备可行性的实践方式是通过校企合作来转变传统的偏理论型的教学模式,在落实校企合作之前,就应当针对院校本身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此为基准,剖析、解读教材内容,而后再与企业洽谈,将工程造价的教学内容与实践中整体性的企业需求相契合,而且教学内容也要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这样的开放式的教学范式,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还会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实际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解读和探究,而后再将其反馈给学生,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兴趣。

(二)提升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质量

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的将“教”“学”和“做”融为一体,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教学素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聘请工程造价教师时,就应当聘请专业性较强的,技术能力过硬的教师,另外,教师还应当对工程造价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都熟练的掌握,这样在进行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如果遇到实际问题时,教师也会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完美的解答学生的提问。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自身的专业性和高超的业务水准发挥出来,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真正的落实“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教学还应该通过举例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课程内容的积极性,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落实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工作,从而达到丰富自身业务经验和锻炼自己的目的。

二、对于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践应用分析

从上述笔者的分析可知,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工程造价课程中,具备可行性,还会体现诸多的教学优势。“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很好的转化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逐渐的将“教师是教学主体”的思维转变为了“学生为教学中的主体”,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很好的印证了我国新课标的要求和热荩另外,新式的教学方式,还很好的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灌输式”方法,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前提下,还开始关注学生的课程实践应用能力,偏重学生对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的培养。可见,“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与现阶段的造价工程课程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内在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对于教学实践中“教”的应用分析

工程造价教学中应用“教”这一教学要点,更多的责任应当体现在教师的身上,教师首先在履行这一教学任务时,应当充分的理解“教”的意义,并针对性的予以分析,在落实职责之前,就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认知规律以及学习水平进行分析,而后再设计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设计方案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教师角色以及学生地位的分配,再通过先进的教学途径和模式对其分析、探究。比如,讨论教学、演示教学法、分组训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讲解教学法等等方式,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督促学生履行“做”和“学”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教”的工作效率。

(二)对于教学实践中“学”的应用分析

“学”的任务更多的则落实在学生的身上,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工程造价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教师在落实“学”这一教学任务时,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合适的途径督促学生通过讲解、演示以及谈等方式,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趣味性,还能明确工程中所涵盖的施工程序,掌握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策略,并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定额的具体应用,费率的选用以及费用的计算方法等,另外,在探讨和分析之后,还要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方向,从而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对于教学实践中“做”的应用分析

在完成了“教”和“学”这两大教学任务之后,而(下转229页)

(上接230页)后要完成的就是“做”,“做”的任务不仅要落实到教师的肩上,教师在造价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进行模拟操作,比如,可以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把事件描述清楚,而后再将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的数据阐述完整,讲述完毕之后,就可以将教学知识融入到解题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所肩负的教学职责,体现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最终通过专业的计算和课程知识应用,让学生明确教学知识和内容的应用方法。

在此之后,还要充分的发挥“做”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一情况下,应当针对教学任务,布置切合实际的问题,安排学生依据教学内容予以解决,将预算文件上交。如果这一过程中,学生出现疑问时,教师应当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与此同时,学生还要积极的思考。将难题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这样不仅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还会逐渐的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工程造价是一个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的课程,它的学习通常包括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视功能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制图以及工程结构原理等等,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时代脚步的不断发展,致使我国的土木行业也得以迅猛的发展,所以,工程造价课程有关院校,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应用能力,就要充分的意识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逐渐的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⒖嘉南祝

[1]章锦艳.浅谈《建筑工程清单计价》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J].江西建材,2015,21(11):269.

[2]罗丹霞,丁岩.高职《钢筋计算与翻样》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J].四川建材,2014,41(4):286-287,290.

[3]徐婧,祁丽丽,王巍等.高职《园林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12)156-156.

[4]韦武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索――以《建筑制图与识图》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42 (4):448-449.

[5]刘春花."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6):61-62.

[6]王乾蕴.关于工程造价专业房建课程的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28):248-248.

[7]王添.独立学院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12(50):12.

第5篇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课程内容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利学科是具有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双重性的学科,水利事业是具有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双重性的事业。而水利工程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此来带动课程建设、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水害的威力之大也为人们所见识,水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为国家基础产业,水利业必须以优质的水利成果和劳务才能保障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优质的水利成果和劳务最终需要技能人才的操作,才能变为现实。加快推动水利技能人才培养,提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其紧迫性已显得十分突出。

水工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强调必须在学生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上有所突破,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从被动地接受学习到主动动手创造,在愉快的气氛中去获取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在做的过程中能真正学到知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指导别的同学操作;动手能力差的同学,通过实际操作找出自己与别的同学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情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钻研,更刻苦地学习,这也就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走出一条具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以水工专业为例,在我国传统高职教育中,教学模式依然采取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的居多。这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上有一个时间差。采取边教边学边做模式,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仅在时间上融为一体,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地也融为一体。在教学内容上,把重点放在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上,专业理论教学突出应用性原则,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成为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够用为原则,对实际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内容、新设备,必须在实际操作和实训中有所反映。要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决定了专业理论教学要突出适用性。教学内容是以问题展开的,按照“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形成技能所需的理论知识”而选择,也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做,做的程度等知识。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适合水工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水工专业人才的需要。

因此,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水工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第6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79-02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这次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职业院校中普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其特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教师范类本科院校,肩负着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的历史重任。为适应新形势下职教院校对职教师资培养的要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理念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原先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课+技能训练”,即理论课在理论教室进行,相关的实践项目在专门的技能训练中进行。该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理论课程由于看不到实物,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技能训练时学生大部分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实训教师还要重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另外,技能训练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与实际工作任务关联度很低。

基于上述情况,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进行了重新开发。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一般包括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这六个要素随工作过程的不同而不同。不管什么样的工作过程,都可以抽象出普适性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知识架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课程的内容不再是“章、节”结构,而是学习情境结构。学习情境的设计参照系是行动体系,知识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进行重新序化。教学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教学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构建于《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维护》、《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和方法能力。通过《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具备与客户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能对燃油供给不良故障、点火异常故障、进气不良故障、排放超标故障、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综合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能检查修复后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及损坏零部件

社会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方法能力 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能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在对维修企业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共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5个学习情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排序。前面4个学习情境以发动机“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主要解决各个系统存在故障时诊断、检测与维修的问题。最后一个学习情境以“综合故障现象”为载体,主要训练学生如何根据综合故障现象判断故障所发生的系统,重点培养学生制定故障诊断计划、形成严密的诊断思维能力。为便于实施教学,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还设计了若干个学习单元。例如,学习情境5中设计了4个学习单元,如表2所示。

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决定了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的成败。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学生手册、任务工单、维修资料等。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每个学习单元教学组织过程的整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任务的目的、学时、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客户任务描述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教学课件是教师在学生资讯阶段针对任务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理论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与任务相关的重点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教学录像是教师采用教学课件进行理论讲授或进行的任务实操演示录像;学生手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文字材料,学生手册的内容是与某个学习单元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集合;维修资料是与任务相关车辆的真实维修资料,以便学生在资讯阶段查阅;任务工单是引导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引导性文字材料,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文件。通过任务工单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制定计划、书写、记录数据、绘制图形、分析结果等多种岗位工作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室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在一体化教室中进行。在一体化教室中要体现“工作情境”、“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一体化教室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要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和讲解;要具有学生用来讨论和制定计划的区域;要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具有实际操作的仪器和设备;要具有教师工作的区域,方便对一体化教室进行日常管理;要有充足的学生活动场所;要具备消防设施和通风设备。根据上述原则,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一体化教室设计了5个功能区域:多媒体教学区、讨论区、操作区、仪器设备区和教师工作区,如图1所示。

课程实施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按照“行动导向教学六步法”组织教学,其实施步骤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整个班级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组长。

资讯阶段: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工作任务并发放工单。学生在操作区实际体验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启动发动机、观察故障现象等。之后,教师根据实际任务需要,在多媒体教学区对学生进行重点内容讲解,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查阅各种资料,完成工单资讯部分的内容。

计划阶段: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工作计划。之后,4个小组分别选取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计划,教师对4个工作计划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决策阶段:学生根据计划汇报情况和教师点评情况,选择比较合理的计划,并进行仪器、设备选择和小组成员分工。

实施阶段:各小组到操作区以小组的方式完成预定工作任务,记录维修过程中检测的相关数据、波形,综合分析后形成诊断结果,并根据诊断结果对故障部位进行修复。教师监控学生的操作,必要时给予指导。

检查阶段:故障排除后,小组成员检查修复质量,确保故障完全排除。

评估阶段: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教师对各小组工作进行点评。

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具体考核的方式如表3所示。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及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单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工单情况进行考核;实操考试是在期末单独组织的实际操作考核,其特点是学生单独操作,主要考核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基础理论考核是在期末进行的针对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综合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平时学习行为,注重能力的养成,避免以往“终结性”考试带来的种种弊端。

课程教学效果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在我校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三届学生中进行了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查找信息的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制定计划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教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申荣卫,台晓虹,黄炳义.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6]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7]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8]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职教论坛,2008(1).

第7篇

(东营市技师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摘 要】焊工技能操作培训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将传统课堂变成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针对技能动作形成的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选用合理的指导方法,提高学员学习电焊技能的兴趣,从而提升操作技能。

关键词 工学结合;一体化;典型工作任务;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各职业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职教改革,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始终没有能够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电焊工的技能操作技术性和技巧性要求很强,要熟练掌握其操作要领成为一名合格的电焊工,就要运用焊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独力地完成电弧焊实际操作中的各项课题。2013年以来,我院焊工实习车间承担了11级焊接班的实习教学,以及相关专业第二工种培训任务。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将传统课堂变成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

1 工学一体化

“工学一体化”教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为大家普遍认识。为了满足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适应学习者个性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的职业学习,培养“高素质”、具备良好“职业能力”的劳动者,积极探索科学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和国情实际的新型课程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工学结合一体化” 教学是目前机电专业最适宜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包括教材、大纲、计划的一体化,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的一体化,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多门课程的综合化,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经验的一体化。我院焊工专业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将传统课堂变成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这样一来,枯燥的理论不再是抽象的,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边学边干,在做中学、学中干,教学结合实物,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 实习+生产一体化

学员学习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方面,学员要初步了解和认识其掌握技能的相关知识,设备的功用及使用方法,操作过程的变化,了解操作动作的难度及要点,注意事项和安全事项。从指导教师的角度上看,认知过程包括讲解和演示两个环节,从学员角度上看则包括观察、记忆、实践三个环节。传统的焊工教学,实习和产品生产是分开的,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焊工实习消耗非常的巨大,这也是很多培训学校不愿开设焊接班级的原因,为了既能够培训好学生,又能够获得效益,故而我们采用实习+生产一体化方式来进行学员的培养,即结合制作学生用高低床制作、放鞋架、花架、垃圾收子等,?焊接专业在学生进行了钳工、焊工基本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引入典型工作任务“学生用高低床”制作。让学生4~6人为一组,在老师指导下,利用4周60学时 ,完成20套学生用高低床的制作。学生从下料、连接件制作(包括划线、弯曲成型、钻孔等工序)、折边、焊接、油漆(参与),甚至加橡胶脚套等各环节进行实践,以期进行最直接的“工学结合”。

从而使学生们在实习中参与了实际产品的生产,加工制作的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整个生产过程从接到订单、制作计划、现场施工、项目验收、工作总结及评价,把产品加工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实习+生产一体化为学员的培养确定好了很好的一种方式,但是仍然是需要相应的实际任务来作为载体,故而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来设计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在对学生进行焊接结构生产及焊接工艺教学时我们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如下:

工作情景描述:新校学生宿舍投入使用后,急需大批量的学生用高低床。

结合制作学生用高低床制作,基本流程为:了解客户的要求初步设计与客户沟通确定方案设计图纸放样加工制作表面处理涂装包装安装。

1)工作步骤一:明确工作任务

能够根据基本流程确定工时、工作内容、工艺要求,并在老师指导下分小组进行。

2)工作步骤二:生产现场布置

熟悉焊机、焊材、切割机、气瓶、气割、焊接辅助工具等,布置生产现场。

3)工作步骤三:制作工作计划

各组能根据图纸,布置施工现场,制定工作计划,领取材料,工具等。

4)工作步骤四:加工制作

让学生4~6人为一组,在老师指导下,利用4周60学时 ,完成20套学生用高低床的制作。学生从下料、连接件制作(包括划线、弯曲、钻孔等工序)、折边、焊接、油漆(参与),甚至加橡胶脚套等各环节进行实践。

5)工作步骤五:工作项目验收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套学生用高低床的制作。对床体结构、承重能力,安装等进行逐项验收,包括刷漆、所加的橡胶脚套等进行验收,保证坚固耐用,美观大方。

6)工作步骤六:总结与评价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学会客观评价,总结自己;通过互评、自评、教师评价,使学生建立自信,能够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展现自我。随着“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尽管尚未毕业,但学生已经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工作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高就业率,近年来,学生的取证率一直是100%,不少学生还获得了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使他们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同类院校的前茅,去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今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明年才能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被用人单位所“预订”。

4 结束语

总之,我院焊工专业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将传统课堂变成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这样一来,枯燥的理论不再是抽象的,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边学边干,在做中学、学中干,教学结合实物,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充分营造了企业工作生产的环境,紧紧围绕典型任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使学生从学校走出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变电设备异常故障处理办法[M].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

[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质量,促进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及内涵建设,我校于2012年6月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便是其中之一,在该课程建设工程中,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条件,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准,在培养技能复合型人才、创新性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出现的若干问题教学探讨和分析。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课程建设应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从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两个方面说起:

1.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适应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施工监理、工程造价等职业岗位群要求以及吃苦耐劳、良好的沟通协调等综合素养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主要面向建筑施工、监理、房地产开发等企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技术问题、组织、协调施工现场,具有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等岗位和具有建造师执业资格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培养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利用校企合作,以企业用人为依据,重在实用、重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照“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做、学、教一体”进行设计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内容。

(2)设计思路

深入企业调研、校企合作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应针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为建筑工程行业培养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从事施工现场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

要经过调研、论证、研讨,选取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开发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进展情况,科学、合理地随时、随堂进行各种实习实践课程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吸收知识和技能,已达到理实一体、做学教一体,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应以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操作为主,以任务为驱动,力争做到“做、学、教”一体化,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习过程应按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过程进行设计,形成做、学、教合一的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采用启发互动,精讲多练,,学中做,学中教,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小组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模拟仿真等适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校内外的实验条件、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做兼职实践教师,利用课堂技能训练、技能鉴定与考证、课程综合实训、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实践经验,满足毕业就能胜任工作的企业要求。

使用PPT课件、收集大量施工现场资料、制作成施工现场照片和图像、录像、平面动画和视频等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

联合有关技术单位,制作虚拟仿真软件,通过演示再现施工过程,让学生能够模拟施工情景,能够加深理解,并且能够降低成本,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中比较合适。

利用QQ群、网络教学平台,有关专业教师在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学、答疑、解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队伍

精品课程教学队伍应以校内优秀教师、企业优秀兼职教师为主,主讲教师最好有企业施工经历和实践经验,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为主,且要求教师有执(职)业资格证;企业兼职教师应有优秀的企业经历和实践经验,且有执(职)业资格证或高级职称,以便建设优秀精品课程。

五、教学条件

1.实验实训教学条件

(1)成立校外实训基地:应选择技术、管理均先进、文明的多家施工相关企业单位建立多所校外实训基地,且其在学生实训时真正起到指导、监督、管理学生的作用。

(2)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在校内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满足“做中学,学中教”―― 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环境

建设校园宽带网,向学生开放,为学生上网学习,获得更多的专业信息提供条件和保证。精品课程的电子课件、教学资源、视频资源等应全部上网,满足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独立进行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学习的平台。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关专业教师在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学、答疑、解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效果

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教学效果,应将考核分为教学评价和课程考核,改变旧的评价模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1.教学评价

应充分利用职教专家、行业专家和学生教学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效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利用职教专家先进的职教理念,对精品课程和教学效果教学评价。

(2)行业企业评价

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企业需求、对学生的要求对精品课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进行对精品课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课程考核

(1)任务评价见表

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制定任务评价见表,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纪律、组织协调、创新等科学评价学生成绩。

(2)课程考核

根据学生完成工作页、职业活动训练任务、作业、期末考试等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注重过程,有注重结果,既注重理论考试,还注重实训技能的考核,以过程、技能训练促进知识的掌握。

七、特色与创新

第9篇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是我国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P键词:中学;德育工作;教学效益

新的教育改革浪潮给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能否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益,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个关键。下面就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探索与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更新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主要通过培养学生来实现这个使命。其一,学生不是一个符号或名称,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生命特征的人,要从制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面向每一个学生。其二,教育公平应该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个体得到最适宜的发展,需要给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教师教也不是单一的教教材,而是我们常说的“教书育人”。我们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思想修养、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对学科的认识、感悟和体会,注重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养成,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需要信心、态度、责任与方法

一些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把握不好德育工作,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情绪。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学生对德育不重视,不感兴趣,把德育当成说教。加之德育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有厌倦情绪;造成这样的局面的主观原因是少数教师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学习、钻研,责任意识差。因此要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前提是教师要有信心、有态度、讲责任、用方法。信心就是要有当一个好教师的职业信心,能把德育搞好的信心。态度,就是要端正做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热爱这一职业,热爱你的专业,热爱你的学生。责任,就是做人做事的责任心。方法,要顺应德育的科学性,也要摸索学生成长的规律性。总之,教师要充分调整心态,增强责任心,认真钻研,研究理论、研究学生、研究方法,多学习、多观察、多动脑筋,用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搞好德育工作。

三、把德育寓于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如何上好第一节德育课。首先,幽默风趣地介绍自己,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你和他们是平等的。一开始,我们就要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将来德育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从家庭、社会的角度给学生摆事实,说真话,说学生身边的事,树立学生的“四个感”,即意识感、紧迫感、危机感、竞争感。意识感,就是要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中学生了,意识到从小学升入中学,其间饱含着父母的心血,自己的辛勤汗水,老师的期望。紧迫感,不是让学生紧张,是要学生抓紧时间,立足于课堂,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不要课堂上不认真,下来又下工夫,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或补课。危机感,就是要有忧患意识,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竞争感,就是要敢于竞争,在学习上敢于下工夫和优秀的学生竞争,告诉学生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才能进步,竞争才能发展。

四、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科学管理领导组织德育

培养一支数量充足、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德育骨干队伍,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根本保证。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及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的作用,发挥老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高尚的师德,以感染带动青年教师。

学校工作要做到以德育为首,还得按照德育工作的计划、执行、评估、总结四个基本环节的运行规律,实行科学的过程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计划,务必目标清楚,方向明确;要严格执行,把对目标的指向变为实施的行动;要加强检查评估,拟定科学的评估和考核目标体系,及时反馈,推进管理过程;要分析总结一定阶段的德育工作成果,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改进管理,不断提高德育效果。

平时建立起校长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把德育工作真正纳入议事日程;健全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各组织、各职能部门及校外教育机构,要发挥协同作用,齐抓共管,不能让德育工作出现空白;取得学校与家庭、社会的配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德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形象,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得到更加适合、更加健康的个性化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第10篇

石油化工产业是国家、广东省的支柱产业,根据《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计划“十三五”期间石化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决定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将是人才的质量和行业的人力资源队伍素质”。截至2013年底,我国石化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72万家,从业人员707.5万人。近年来,来自各类院校的毕业生约占行业新增从业人员总量的77%。“十二五”期间,石化行业仍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全行业技能劳动者每年需要增加27.4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需要增加10.4万人。广东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技能人才需求紧缺更加突出。为服务地区经济、培养符合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我院联合企业对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以“教学做”一体化理念的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我院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以石化行业职业标准为参考,分析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员核心岗位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石化人才的要求以及高职教育的特点,依据“技能达到化工检修钳工高级工水平、理论达到技师水平”的标准,确定了“重安全、守规程、会操作、善沟通、能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育人目标。

本专业就业主要在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化工装置建设企业、化工设备制造企业和其它机械类制造企业工作,可从事设备维护、检修、制造、安装及设备管理、销售岗位,考取化工检修钳工中(高)级证(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必考);电工上岗资格证(安监局,选考)。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设置

依据本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有关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根据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培养需求,以典型化工机械设备为载体,构建、实施基于“化工机械设备安装检修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与技能、专业课与基础课、课程与技能鉴定、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的高度融合,遵循“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的理念,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如图1所示。

本专业根据工作岗位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将国家、石化行业主要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化工检修钳工职业资格标准等融入课程体系中,并开发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工学结合院本教材。单门课程结构图如下图2,其中《离心泵维护检修技术》课程内容编排和教学设计如图3。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

1.实践教学体系要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内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课内单元实训主要是强化基本操作,综合实训是安排学生在实训室和仿真工厂中进行某一完整项目实训,以实际生产的过程作为驱动,学生分组协作完成,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是学生在企业进行的实践学习,社会实践是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锻炼。本着“精讲多练,边学边练,学练结合”的原则,本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60%,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校内实践以生产性实训为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

建成钳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化工设备检修实训室、机泵拆装实训室、管道拆装运行实训室、常减压蒸馏实训室、化工装备安装与检修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项目教学内容全部采用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学生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真正学到了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真正感受到生产岗位的工作状态,为社会实践以及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机泵拆装与运行实训项目中,校内实训项目完成按照化工企业工作要求为模拟,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完成工作任务,老师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在实操训练中必须做到企业生产工作过程中对系统使用、维护、拆卸、安装和故障处理的要求,做到按规范施工、按技术要求完成任务。

3.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参与生产工作,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发挥背靠石油化工行业优势,我校与中国石化集团、南方石化集团、珠海宝塔石化集团、中冠安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广东金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第三学年根据企业人才质量需求,制订适合的顶岗实习方案,集中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共育的‘2+1’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严格执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工作、同考核。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为每位同学配备1名指导教师,并签订了师徒协议,约束双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配备1名校内指导教师,双师实施对学生顶岗过程的指导,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做中学”、企业师傅和老师在“做中教”,践行“教学做“”一体,弥补了学校如汽轮机等大型设备不足和化工装置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特点真实任务场景的不足,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真正实现“零距离”的上岗。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所学理论知识,在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到位,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高超的技能水平,使学生信服,实现“做中教”,教?W团队需要提高“ 双师型” 教师的综合能力。具体措施有:

1.请进来:加大外聘教师的引进力度,请企业第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校内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和前沿技术,为今后走上岗位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2.走出去:通过选送教师到国内外职教先进学校进行培训进修、赴企业顶岗工作、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参与企业技术人员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五、创新评价模式,加强行程性综合考核

融合了行业标准和技能鉴定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与控制为核心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如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知识涵养、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客观的评价。我们主要从理论知识环节、专业技能环节、综合素质环节的考核三方面入手。通过每一个环节的考核,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信息。

第11篇

论文摘要:《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版本繁多、涉及内容丰富。尤其作为高校师范教育类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让不同专业、学习风格各异的学生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无疑成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即使有合适的教材,但教学内容的把握又成为保障教学效果的难题。本文对公共课应如何筛选教学内容提出一些见解。

为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邢台学院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及时开设了“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公共课。笔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有很多急需改进之处,比如师范教育涉及文、理科不同专业,各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相差悬殊,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教学中教学进度难以把控,重、难点内容难以及时巩固与深化,高水平学生“吃不饱”、低水平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严重。如何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需要。通过学习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都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原则

目前,《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内容丰富,版本较多。作为公共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专业方向多样性的要求,又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内容设置首先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课程目标一致的原则。作为高校师范教育方向学生公共的必修课程,教学目标相对统一,是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后的提高。通过学习能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和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设计和制作多媒体。

2.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更新的原则。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版本更新迅速,教学中应依据最新版本更新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的操作技巧。

3.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尽管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界面设置有一些共性,如都有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等设置,但仍有自身独特的制作思路。学习不同的软件要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思路与学习技巧,内容设置应依据各专业学生不同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4.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创新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本课程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内容设置必须为不同兴趣、不同潜力水平的学生创设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知识系统性的原则。课程内容在组织中要避免零散与无序状况;要遵循课件设计制作的整体思路,前后协调一致,目标明确。

6.整合原则。注意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协调性及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致性。

7.可扩展性原则。为各专业学生的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与超链接。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把本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前期准备知识、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软件介绍及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后期处理三部分。

1.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前期准备知识。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趋势,多媒体课件成为课件制作者的追求,它以丰富多彩的静态或动态图像、悦耳的音乐、动听的解说辅助教学,极大地改善教学的信息交流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者必修的内容之一;多媒体课件不仅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发展,而且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用传统的思想制作出来的课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人员必须进行多媒体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编辑是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采集素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质量。如何进行素材采集与编辑同样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课件设计制作准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媒体元素,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了解多媒体课件的类型与应用,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内涵,能够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规划化与设计;能够对主要包括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获取、编辑与处理;教会学生课件设计制作的基本思路与整体理念,激发他们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欲望与激情,培养他们课件设计制作中的创新精神,为课件制作实战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2.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软件介绍。目前,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软件多种多样,设计思路各不相同,按照对多媒体素材的安排与组织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基于页面、基于图标和基于时间的工具三种类型。基于页面的工具从简单实用的Powerpoint、大众化的方正奥思到基于网页的Frongtpage和Dreamweaver等多种创作工具;基于时间的工具最典型的当属Flash动画创作工具;基于图标的创作软件的典型例子是Authorware,它是将各种素材编辑整理并集成为交互式软件。

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与偏爱。哪种软件既符合教学需求,又能达到培养学生课件制作能力的教学目标。选用的软件能否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公共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公共课学时要求,在不可能对所有软件统筹兼顾的情况下,对这部分内容采取选修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学习课件制作思路、了解课件制作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各种软件的特征及制作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自身的需求与兴趣选择一种软件深入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本专业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方能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种课件制作工具的操作技巧,并能依据课件制作理论与制作规划脚本形成课件作品。

3.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后期处理。课件的制作过程包含了很多方面,不仅要在初期进行课件结构设计、脚本编写、编程,还需要对课件的外观进行统一设计,对课件的运行调试和优化,以得到高质量的课件产品。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后,需要对所制作的课件进行后期处理。

多媒体课件后期处理的主要任务是美化和优化课件,美化课件的核心内容是定位课件的风格。决定课件风格的主要因素有课件的界面布局、颜色的搭配、课件的特色标志、导航与目录的添加、声音特效等。任何课件都需要根据演示内容决定其风格与形式,因为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和演示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中引入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声音、视频资料,对用户的输入也进行了较多的处理,这些无疑会影响课件的运行速度。因此,需要对课件的性能进行优化。课件性能的优化包括课件的运行速度优化、课件在网络上运行时的优化、增强与用户的交互、课件表现艺术的优化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课件的外观设计、运行调试和优化等方面有所掌握,以及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另外,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在灌输理论的同时,相应的实验必不可少。如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加工实践,各种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训练,课件形成作品后的后期处理实训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意义与实质。在实践中,不但增强了学生课件设计制作的信心和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发挥其自身潜力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 技能教学 高效课堂

技工院校电工电子技能一体化教学中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高效课堂其主要表现为讲究教法和师生课堂互动,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广泛参与度,并通过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进行电工电子课堂技能学习的时候感到愉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感觉轻松;同时高效课堂还是一种融合了学生情景创设、认知建构、情感激活以及教学控制的教学形态。

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体现了学生质疑――析疑――释疑的思维训练过程,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模式重点突破学生知识结构的生成和学习方法的提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以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真正做到“谋个性之发展”,法国哲学家弗洛娜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本人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情作出的反应。”根据弗洛娜的说法,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责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喜欢的课程,创建个性化的学习氛围,最终培养学生学习责任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我们倡导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下,专业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对创设技能性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的方向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在面向全体,针对个体的执教理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还要严格考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再次,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除了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六个度能够更好地帮我们解读课堂,驾驭课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课堂关系,达成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

二、适时设问答疑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用引导文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是当前一体化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太多或太少的两种倾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注重开放性问题的预设。开放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提问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三、课堂节奏合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做好有效提问外,还有就是要学会倾听。比如,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要求其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还有的教师一味让学生讨论交流,却无任何要求,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也黯然失色。因此,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凸显教师主动、学生主体的作用。有效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益。

四、以学生为中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训练必须先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去做,只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参加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说,创新地想,自由地思,快乐地练。在一体化课堂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迁移运用的能力。例:在练习照明电路安装的过程当中,一名学生进行通电试验时,出现灯管两头发红,中间不亮的情况,问他们是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学生都说有,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把启辉器中的小电容去掉,日光灯又亮起来了,从此之后,学生学习技能课热情高涨,有些还主动要求参加电工兴趣小组。因此高效课堂应该是基于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课堂。

五、掌握教学过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样对于技能的掌握也是一个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专业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充满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魅力和向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从一定程度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因此成功的导语,也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此外高效课堂教学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任务的拓展、教学评估及教学效果的反馈。

六、把握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渠道

关注学生课堂生存状态是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基础。要从课堂入手,让课堂形成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首先要架通几座桥梁,即架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其次,要关注学生课堂的思维状态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的技能性是实现技能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方面要避免以往片面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方法和社会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结合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认识阐述自己对职业教学的认识。课堂的效益意识是技能课堂有效性的保障。要提高技能课堂的效率,就要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即教学之初,不要急于讲新课,应用足够的时间交待新的教学活动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课堂上要做到朴实、扎实,要简化课堂教学步骤,让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制定计划、做出决策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须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上,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要做好课堂总结;还要多关注学生,多掌握关注学生的学情、心理、接受状况,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在课堂中如鱼得水。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一轮一体化教改的牵引与推动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构建一切以学生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使教学内容流程化、教学形式民主化、教学手段实战化、教学环境情境化,从而构建一种让技工院校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高效技能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新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职教通讯,2004,(10)。

第13篇

报告给我们历数了开平教育的光荣、开平教育的新实践、开平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开平教师我感到自豪,同时感到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荣誉属于过去,而开平教育新辉煌掌握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手中。胡书记在此次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如何“让人民满意”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崇高,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认为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把好每堂课45分钟的质量关。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老师们要时刻以学生为本,把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是紧密地联系起来,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把职业事业化,把职业延伸到对事业的追求。

教师是人类文化创造历史中的重要角色,牵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左右着社会的今天明天。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好一些;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

教师素养的提高重要,学生素质的提高更重要。在讨论中,我们认识到,我校在挫折教育和对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上还要加大力度,敢为人先。

大家都知道,农民会遇到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工人会因为企业经营困难而下岗;机关干部也会面临精简机构而裁员,我们的学生也可能会存在学习成绩、升学考试、同学关系、身体健康、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可在这方面的教育我们还是很欠缺的。学生虽然能从课本中学到孔子从小生活贫寒,但他孜孜不倦,最终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蒲松龄文采过人,满腹经纶,但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第。面对打击,他并未悲观,怨天尤人,而是立志写一部“孤愤之书“,遂有《聊斋志异》问世;海伦凯勒虽又盲又聋,但战胜了磨难,不但学会了说话,且毕业于哈福大学,成为了一位残障教育家。可这些离我们太远了,学生在面临具体的困难时,总会显得束手无措,孤助无援。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可真正前来咨询的却不多。如果我们能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解决他们的困难,学生就会更加集中精力学习了。

第14篇

一、开放教育学生构成及需求的概况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目前,开放教育学生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大部分学生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与普通教育相比,开放教育学生年龄相对较大,如:其本科学生年龄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均偏大5岁左右,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为学生较早步入社会,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开放教育学生的来源具有广泛性,而来自于不同省份的学生,其学习基础、生活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再者,开放教育学生均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学习欲望强烈,其内部动机主要为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从而满足工作实践的需求。但开放教育学生也存在不足,其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并且其学习时间难以得到保障。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受学习条件及学习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学习缺少系统性与规范性,特别是受工作因素的制约,其学习成效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满足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各学校应创新自身教学及管理方式[1]。

二、以学生为本开放教育学生思政导师工作体系构建的对策

对于开放教育而言,在构建思政导师工作体系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满足学生成长与学习的需求,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此促进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在实际构建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一)在工作理念方面。在构建思政导师工作体系中,开放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了使学生实现全方位、可持续发展,应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管理与服务,在工作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其工作与学习中的热点、焦点与难点等,并为其提供适合、有效的方案,同时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从学生视角出发,深入了解其需求,遵循其成长与工作规律,倾听学生的诉求,通过与学生的主动沟通与交流,逐渐调整自身工作的理念,并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均围绕学生的需求。

同时,开放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年轻化的开放教育学生而言,在其成长过程中,渴望被尊重与重视,在其潜能被不断挖掘的基础上,学会的自我价值将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开放教育西政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其创造力、想象力不断提高基础上,其学习与工作生活将更加丰富,进而利于其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利于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2]。

(二)在组织架构方面。开放教育构建学生思政导师工作体系,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组建领导小组,建设学生思政导师队伍,明确各个教师的工作职责,同时要逐步完善思政导师的工作流程等。开放教育应注重学生思政导师工作体系构建工作,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基础上,选用高素质的人才,保证各教师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与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而将为教学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再者,在建立组织架构过程中,应为其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如:人力、时间、经费与设备等,应合理配置各个教师,充分发挥有限的师资力量,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与设备等支持。

第1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

《工程建设定额与预算》课程,也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我校原课程名称为《工程建设定额》,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也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及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原有的教学目标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能力培养列为课程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建设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根据我院“办学以市场为导向服务社会、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学生”为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重新构建,改变过去以传授定额计价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加强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能力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提高显著。

一、按照行业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构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1.改传统式教学体系为模块式教学体系

《工程建设定额与预算》课程定位于培养“知识理论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对应的专业技能岗位是造价员。通过行业专业调研造价员的岗位职责是:能够熟悉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工程造价的管理规定,熟悉工程图纸,掌握工程预算定额及有关政策规定;能够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量清单和进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及标底等计价文件。根据造价员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造价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我们从新修正了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前按章节划分课程内容,按完整的课程体系组织教学的传统做法,设计出该课程的四个模块体系,模块1:工程造价基础认知;模块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模块3:定额计价的编制;模块4:预算软件的应用。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及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新定额、新规范、新软件,围绕工程造价的计算能力这个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内容,调整和删除了部分与实际岗位链接不是很紧密的内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工学相结合性,充分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为造价员岗位证书的应用技能认证做好充分的准备。

2.依据行业技术标准组织教学,使教学与行业标准接轨

在教学内容中,以现行的工程造价行业规范(2008天津市预算基价)为基础,突出职业技能,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实和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使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实现了教学体系与行业职业标准无间隙对接。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尝试

1.按项目驱动模式构建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四大模块的课程培养体系内,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把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利用现有的校内外实训资源,按项目驱动模式构建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要点贯穿于各个子项目中,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如在模块2中,将教学内容设定为2个项目,6个教学任务(见下表1),其中任务1按照计价文件要求又分解为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装饰装修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2项子任务。每个任务都设定了具体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逐一完成任务,学会并掌握了造价员岗位职责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

表1

教学模块 教学项目 教学任务

模块2:

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任务1: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任务2:措施项目清单的编制

任务3:其他项目清单的编制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 任务4: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

任务5:装饰装修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

任务6:措施项目清单计价及其他项目清单计价的编制

2.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我们用编制2个真实的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与报价作为两道平行主线,按照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围绕着土方开挖、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等施工内容,科学的设立各项工作任务,把专业理论知识点融入到各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围绕着完成各项任务为目的展开教学,项目一是教师讲解、示范;项目二由学生独立操作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分阶段“做”完不同的任务,充分体现了在“教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一体化教学体系设计,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由原来该门课程学生普遍存在的“一听就会,发工程图一做就不会”现象,转变为 “听了会做,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的局面, 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及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实现无见习期上岗奠定了基础。

3。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结合现场进行实训教学、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改革以往的传统的期末一次性理论考核评价方法和手段,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工作任务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出勤、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将造价员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纳入课程考核中,实施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课程考核办法。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岗位标准和技能要求作为考核学生专业能力的指标,实施以证代考,即:考取的造价员证等同于课内考试成绩,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