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实习老师指导意见范文

实习老师指导意见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实习老师指导意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习老师指导意见

第1篇

关于职工参加学习后有关工龄计算和劳动保险待遇问题,经与有关部门研究并经中央劳动部和国务院人事局同意,提出处理意见如下:

一、职工(包括学徒工和转入企业工作的革命军人)经组织上调到上级机关举办的(包括本厂矿企业和受上级机关委托举办的)党校、干部学校、技工学校或政治、文化、业务训练班,作为在职学习时,在学习期间由原企业支付工资的,除了病伤医疗待遇按学校规定处理外,其本人及其供养直系亲属可继续享受本企业的劳动保险待遇;学习期间计算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如果是离职学习时,在学习期间不由原企业领取工资,而按本人工资百分比例领取助学金的,有关他们的劳动保险待遇事项按学校规定处理,学习期间可作一般工龄计算。其学习前后的本企业工龄可合并计算。

二、职工离开企业参加中等技术学校或一般大、中学校学习时,在学习期间有关他们的劳动保险待遇事项按学校规定处理。学习期间不作工龄计算,其学习前后的工龄可合并计算为本企业工龄和一般工龄(在工农速成中学学习期间的工龄计算问题按有关规定办理)。

三、凡经劳动部门介绍或调配到技工学校学习的职工或复员革命军人,其学习期间不计算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但学习前后的工龄可合并计算为本企业工龄和一般工龄。有关他们的劳动保险待遇事项按学校规定处理。

四、各技工学校在社会上招来的工人、青年、学生或经劳动部门介绍来的失业工人,其学习期间不计算工龄。在学习前如曾从事过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可作为一般工龄计算。他们在学习期间的劳动保险待遇事项,按学校规定处理。

第2篇

〔论文摘要〕按资本、技术、管理、劳动等要素分配,为家庭企业改革分配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了依据。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缺乏人才是家族企业最大的软肋。作为股权主要为单纯家族成员所有,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大多结合在一起的家族企业,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机制,才能做大、做强、做长久。因此,必须以改革单一按资分配方式为按资分配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相结合方式为突破口,促进家族企业实现股权结构与企业管理的社会化,以实现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诞生最早的企业形式就是家族企业。现代社会虽然以社会企业为主流形式,但是,因家族企业很容易建立和家族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而可以做到精诚团结、不斤斤计较,使管理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处在生产力层次复杂、总水平还比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家族企业只要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吸引并且留住人才,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开门办企业、诚信办企业,主动融入社会并利用社会资源,那么中国家族企业同样可以做大、做强、做长久。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的家族企业难以做大而且普遍短命。据甘德安等研究,中国的家族企业拥有千万元规模以下者平均寿命仅3-5年,亿元以下者不过10年,众多家族企业在其鼎盛时期即为其破产之时(2002年)。笔者以为,中国家族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是因为缺乏各类专业人才,必须实施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一整套人才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则要以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为突破口。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按资本、技术、管理、劳动等要素分配的思想不仅为国有企业建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崭新分配制度提出了指导思想,而且也为家族企业改革分配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

一、家族企业实施按资分配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相结合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是创造利润的经济实体,无论谁投资企业都要获得利润。在有多个投资者哪怕仅为家族成员的企业里,“亲兄弟明算账”的传统文化思想必然促使每个出资人都要求公平地获得企业利润,如果某出资人感觉利益以及与利益相关的权利分配不公,那么他的投资或者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挫伤,甚至会抽出资金另起炉灶。中国的家族企业由于分配制度缺陷引起普遍寿命不长的现象十分普遍。浙江省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7年,该省1988年前注册的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共7260家,到2006年仅剩1078家;该省1989年注册的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1035家,到2006年仅剩351家;该省拥有18年以上历史的民营企业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0.355%,有20年以上历史者几乎找不到。在市场环境远不如东南沿海省份的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家族企业的发展则更为艰难。

研究者大都认为家族企业短命的主要原因:一是家族企业所涉及的领域以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的劣势。由于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即使在拥有一定技术优势的浙江家族企业中,研发投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到0.3 %。二是许多家族企业赶时髦地走上了改制的道路。浙江省的家族企业就有75%以上挂上了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牌子,甚至有少数企业改制上市。但是这些企业压根儿不想放弃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不愿意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旧的企业运行机制,所以企业即使做大了也做不强、做不长久。在这些企业里从董事长到总经理,直至管人事、营销、财务等所有要害部门都由家族人员把持着,难以获得股权的非家族成员的经理人和企业职工必然缺乏积极性,劳资矛盾还会加剧。如果当初创业时的几个人到股份公司成立后还是由他们控制着管理权,其管理方式依然是集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于一体的高度集中方式,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纽带还是血缘关系而非契约关系,那么企业短命的结局则是必然的。因此家族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然的途径是加大技术投人和加快实质性改制步伐。

笔者十分赞同研究者们已有的分析,笔者的新认识是股份公司也不能固守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变,其各种管理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应该与时俱进地改革。今天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是资本而且是技术、管理、劳动以及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创造的,家族企业必须改革单一的按资分配为按资分配与按其他要素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其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经营管理者的劳动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得利润的决定因素,因此当代西方的许多大公司的经理人员不仅拥有高额工资而且享有数以百万股计的被称为“金手铐”的股权激励,许多总经理或者CEO最终成了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公司还实施了职工持股制度。显然西方现代大公司已经不再实施单一的按资分配制度了,而是将按资分配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正是由于与时俱进地改革了分配制度与其他管理制度,洛克菲勒、松下电器等家族公司才能做成为大型跨国公司而且长盛不衰。中国的家族企业虽然多为中小公司,但是要想做大、做强、做长久,也必须从建立按资分配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崭新分配制度做起。其必要性在于:

其一,家族成员一般都在企业里担任着不同的决策、经营、管理等职务,他们承担的责任不相同,不仅应该有工资水平的差别,而且应该根据各人的不同贡献分配企业的利润,充分尊重人力资本的价值。按不同贡献公平地分配才能把大家长久地团结在一起,再加上有血缘纽带,这样的企业能够办得兴旺发达。如果因分配不公平而使部分家族成员消极怠工,大家会因为血缘关系,碍于情面而不能重罚他,撤他的职;罚重了他则会闹分裂。因此单一的按资分配是不可能明确家族企业成员不同的物质利益的。为了让能够长久对企业做出最大贡献的家族成员成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该在家族成员中也建立股权激励机制。

其二,家族企业非家族成员的经理人以及技术、管理骨干需要通过股权激励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这些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手中握有的权力不足导致难以有效履行职责或者不能心情舒畅地履行职责,致使他们因受到的激励程度不大而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甚至另谋高就;少数获得了机密信息和资源,包括一些客户资料而且与这些客户建立了个人关系的经理人则会带走这些信息和资源,另立门户,与原老板竞争。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外公司普遍实施了主要给这部分人戴上“金手铐”的股权激励制度。虽然国内某些研究者从授权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是不让他们分割最大的权利股权,他们始终会有二心的。

其三,受雇于家族企业的职工是企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他们在生产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外股份制企业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普通职工身上,某些公司通过工会或者直接针对职工推行了职工持股制度。在这些企业老板所分得的利润比例虽然大大减少,但是企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却大大增强,老板赚取的利润绝对量会相应增多,赚取利润的时间会拉长。中国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家族企业虽然不必要也不可能实施职工持股制度,但是对于少数忠诚度高、贡献大、工龄长的骨干职工给以股权激励应该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好办法。

二、家族企业实施按资分配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相结合制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家族企业改革单一按资分配为按资分配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型分配制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十分强调劳动的伟大,指出劳动是人类一切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和一切财富产生的源泉,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和劳动力是有区别的:“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隐蔽形式”。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则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或消费过程,劳动力商品使用后能够创造一个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劳动力价值即工资是在市场被敲定的并“由契约确定下来,虽然它要在以后才能实现”,而“劳动力的消费像其他任何商品的消费一样,是在市场以外,或者说在流通领域以外进行的”。二者不能同时表现,必然使劳动者看不清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特别是看不清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不仅创造了工资而且同时创造了剩余价值的特殊性。因此资本家能够顺利地从市场上“公平的”购买到劳动力并且理所当然的剥夺了包括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劳动者参与利润分配的权利。当然资本是利润产生的条件,资本如果不能带来利润,资本所有者是不会有出资行为的。但是出资者占有全部利润则是不公平的。

在家族企业里,不公平的利润分配不仅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而且会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因为单一的按资分配只能使企业利润在家族成员小集团中封闭运行,参与利润创造的非家族成员和其他职工只能产生“身在异乡受歧视”的感觉。因而既不利于他们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又不利于企业广泛吸收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针对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按要素分配这一崭新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强调“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分配的对象就是企业所得税后利润。笔者以为按要素分配的最大受益者是劳动者,因为资本与管理只是要素之一而不是唯一,按要素分配理论破天荒地将劳动作为要素之一并且要求劳动也应该有按贡献参与利润分配的权利,第一次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确立了用股权增强劳动者主人翁责任感的激励手段,实际上是为企业引人“共同治理”新概念。企业创造的新价值是由v+m构成的,v是工资,m是利润。按劳分配理论强调将v按劳动的贡献有差别地分配给劳动者,m则全部归企业与国家;按要素分配理论则在重申v归劳动者所得的同时强调部分m也应该直接分配给劳动者,因而这一理论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按要素分配理论也应该成为家族企业改革分配制度的指导思想。家族企业主应该认识到工资不等于利润,本企业包括技术与管理人员在内的没有出资的职工,仅仅以雇佣劳动者身份领取工资是不够的,他们作为技术、管理和劳动的所有者也应该按各种要素的付出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分得一定的利润。这样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企业的活力在于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职工的“三性”只能来自于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让他们参与利润分配既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公平又能够让他们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主人。整个企业上上下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会有不能解决的困难么!家族企业主应该借分配制度改革之机将企业改造成为家族公司,期望保持家族企业性质的企业主完全可以在保证绝对控股权的条件下建立期权激励机制和职工持股制度,让每个职工都享受做主人的权利。然而即使在已经改制的某些家族公司,家族企业主只看到了受雇的经理人员的积极性是不可或缺的,因而仅仅推行了期权激励,而且拿出的期权比重很小,激励效果很差。享受股权激励的经理人员也无意促成企业建立职工持股制度。这些企业的以农民工为主的职工群体不仅得不到企业分给的红利,缺少劳动保障,工资水平低,而且工资不能按月足额拿到手。这些家族企业应该懂得企业的利润正是农民工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不尊重他们的权利,把他们看成利润的创造者而采取措施加以挽留,他们迟早会离你而去的。近两年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出现的民工荒使得大量家族企业初步尝到了不善待农民工的恶果。因此家族企业应该将认真推行股权激励与职工持股制度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突破口。 另外还要告诫家族企业主:社会环境也是支持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而且企业的人才来自社会,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尊重社会环境要素的利润索取权,老老实实照章纳税,举办职工技术与文化教育,搞好环境保护,真心实意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没有政府鼓励私人企业发展的大好政策,没有社会提供的大量农民工以及教育、金融、通信、水电、交通等公共资源,包括家族企业在内的大量企业是不能够生存下去的。家族企业有了利润以后必须考虑如何回报社会以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问题,这也是家族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必须追求的社会效益,仅仅只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千方百计推卸社会责任的企业最终是办不下去的。

三、家族企业实施按资分配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相结合制度的对策

我国的家族企业管理水平相当落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治理水平,特建议以建立能够全面调动出资人、技术人员、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工积极性的科学的分配制度为突破口,特别要重视劳动以及技术、管理等因素对企业利润形成过程中的不同贡献,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降低家族成员持股比例,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与职工持股制度。家族企业最大特色就是“家”,有家就有凝聚力。但是家族企业都存在大量非家族的技术与管理骨干以及广大职工,要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而且拥有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让他们在企业找到家的感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家族成员让出部分股权以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与职工持股制度。在确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比例,保证出资人利益的前提下,股权激励就应该对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给予重奖,家族成员拿出的股权不能太少,如果家族成员持股一股独大,名正言顺地搞一言堂,非家族成员持股比例很小,没有说话的权利,那么家族成员让出部分股权也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改制比例达到3/4的浙江省的家族企业家族成员的持股比例在改制后普遍达到75%以上,非家族成员持股比例很少,只能在企业管理中做个陪衬,因而不会有积极性。其实拥有更多股权的实质是为了得到更多利润,只要企业发展了,企业股权的含金量能够成倍提高,家族成员就能够得到更大的实惠,那么放弃部分股权就是可以接受的小问题了。

其次,改革工资制度。家族企业的工资制度一般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雇员的积极性。工资是给雇员一定劳动付出的回报,同时也是企业科学管理的手段,但是工资表现这种功能的前提是能够准确地反映雇员的劳动付出。家族企业工资是在雇员进企业之前就定下来的,工资水平的根据一般是当地同类企业同类工种的平均工资等因素经过讨价还价后敲定下来的。这样的工资水平很难准确地反映雇员的劳动付出。因此家族企业多规定了劳动试用期,至少三个月,一般为半年或更长时间,试用期给的工资很少。家族企业这样做是为了防范用人风险,但是这样做一开始就使雇员感受到自己是被雇佣的打工怠,不是企业的主人,而且在试用期有受到剥削的感觉,因此上班初始就没有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何况个别家族企业借试用名义不断地廉价“轮换”试用劳动者,永远支付低工资,使家族企业名声不太好,许多劳动者是找不到好工作无可奈何才进人家族企业的。因此笔者建议家族企业缩短甚至取消试用期,在试用期间不得扣减工资;招聘时应该按规定科学考察受聘者,减少辞退率;试用期间按条例严格考核试用者,试用期满及时给他们确定级别,要让每个人有受到重视的感觉。另外还要有定期调职调级制度,给予每个人有发展的机会。这样做能够使工资成为重大的激励手段,并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了稳定管理者队伍,激励管理者树立战略眼光,对于企业高级管理者适宜实行年薪制。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带教;实习教学;情景模拟带教

急诊实习是每个护理实习生必不可少的一步,但由于实习生临床思维不足,理论和实际无法有效进行结合,导致出现实习生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应用差强人意的现象,进而导致实习生产生挫败感,降低实习积极性,影响实习效果。我科从2008年起在实习生带教中引入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再现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让实习生在模拟中进行各种角色扮演,从专科专业操作到与家属沟通,再到群体突发事件的应急配合处理。使护理实习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急诊护理思维,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科实习的80名实习护士,其中,男性6名,女性74名;年龄16~2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48名,本科22名。学生对其教学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学生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设置模拟场景及经典案例 将急诊科常见且经典的真实案例如中毒、创伤性休克、急性心衰以及患者及家属投诉、突发等典型案例进行加工,设置成适合护理实习生的案例。每个案例设计成2~3个护理情景,内容主要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由带教老师预先排练,力争体现“四性”:真实性、典型性、病史完整性、教学性[1]。

1.2.2情景模拟训练

1.2.2.1模拟前培训 在实施情景教学前告知实习生模拟训练的场景及主要内容,并通过小讲课的方式预先对实习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实习生能得到充分的理论知识准备,以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1.2.2.2实施方法 由带教老师扮演医生,护理实习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与家属及相关人员,在预定的情景下进行模拟培训。根据预先编排好的案例情景,让护理实习生自行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确定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在模拟过程中带教老师仔细观察实习生的表现情况,待模拟训练完毕之后先让实习生自评和互评,然后由带教老师指出优点及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1.2.2.3模拟训练后的点评 情景模拟带教的关键是模拟完成之后带教老师的点评和指导[2]。带教老师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实习生的一举一动,不要轻易打断模拟训练,待模拟训练完成后再对实习生进行点评和指导,并且在点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语气和措辞,不能以指责和说教的口吻点评,要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和实习生进行沟通,积极发现实习生的优点并予以鼓励,对不足之处应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并在以后的模拟带教中加强锻炼。

2 结果

通过带教老师的带教和情景训练,护理实习生的应变能力、协作能力、专科知识及操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了实习生的主动学习和实习积极性,改善了实习效果。

3 讨论

情景模拟训练为护理实习生提供了学习和练习的空间[3]使护理实习生在练习中提升了自信心,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避免因紧张而造成认知和智力下降从而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4],为今后遇到类似场景能沉着冷静地进行处理奠定了基础,达到了实习的目的。并且带教老师也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的实践温故知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技能和教学水平,其具体作用如下: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交互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医疗发展现状,感慨医疗技术的发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树立自豪感,不断提高责任感、紧迫感,增强自身奉献精神;②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交互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的强调融合以及各类知识的交叉,要让学生了解临床教学目的,对临床能够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自我表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增强了团队协作。通过开展人文关怀更能够适应现实中的需要,在这中教学模式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临床是一门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科,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这个实践过程中需要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宣教能力、沟通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李联群.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211-1212.

[2]葛学娣,凌霞,黄莹,等.情景模拟法在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13):38-39.

第4篇

在实习中,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外,还必须积极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成功。针对我实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必须尽量使课堂生动活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与学生互动,比如尽量多抽取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尽管有些问题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另外,在试教过程中,要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否则,教师就不可能成为指导者和助学者。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以后,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爱上数学课,让学生自愿去学。

在真正课堂教学中,毕竟是第一次站在真正的讲台上面对那么学生,总免不了紧张,差点连话也讲不出,而且经常在讲课过程中忘记下一步该说什么。我也想过把大学所有学过的知识,所有平生知道的知识都用上,但真正上了讲台以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如此缺乏,除了本身的怯场以外,也跟自身知识储备有限有关。尽管在课下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准备,认真写教案,查资料,讲课以后,我才发现,教案与课堂的差异那么大,教案毕竟是死的,课堂上,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可能一样,你也不可能说谁对谁不对。在教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影响你,改变你的观点。很幸运的是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都非常配合,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感觉并不是实习老师在给他们上课,而就像他们自己的老师给他们上课一样专心,我也慢慢克服了紧张的情绪,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技巧,上网查阅资料,冷静地投入到教学中,一步一步进步,真正去面对这些如饥似渴的眼睛。

我的每节课指导老师都会非常负责地坚持去听,做出全面细致地评价,细心地指出我上课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及有效的实际教学建议,并且肯定了我的亮点,鼓励我形成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认为自己也还存在不少缺陷,如课堂时间掌控得不是很好,语速稍快,有时希望多给学生讲点,忽略了给学生思考得时间。

上课之余,我还积极去听学校其他老师的课,基本本年级所有数学老师的课都听过,并做好听课记录,和老师交流,学习老师们的长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请其他老师,学校领导去听我的课,他们也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第5篇

我于20xx年xx月在xx市xx学校进行了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我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五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下面是我对这段时间实习个人鉴定:

这次实习我的主要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班会《诚信在我心中》及组织班级友谊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教案数为四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六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查找语文学科的资料及参与制作网络环境下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教育调查:选题,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指导: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初一班部分学生完成班级主页的制作。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信息化发展添砖加瓦。从这这几项专业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比如网站的制作及帮老师做一些课件时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门的基础,而且理论学习方面根本没有应用到实践中。这次实践是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四、建议我希望我们学院以后能多和中学联系并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基地关系,并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包括课题的研究开发,教学设计,学科资源网站的建设等等,并把这些任务都布置给我们。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教育技术做一个很好的宣传。

第6篇

实习

我的主要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班会《诚信在我心中》及组织班级友谊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教案数为四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六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查找语文学科的资料及参与制作网络环境下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教育调查:选题,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指导: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初一班部分学生完成班级主页的制作。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信息化发展添砖加瓦。从这这几项专业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比如网站的制作及帮老师做一些课件时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门的基础,而且理论学习方面根本没有应用到实践中。这次实践是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建议

第7篇

关键词: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干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35-02

在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同时需注意许多问题,一是明确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的要求;二是保持医德医风教育的连续性;三是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实习医学生开展医德教育干预模式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目前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现状

1.医德医风理论的相对抽象和价值观的多元化。①医德医风理论相对抽象。医德概念较为抽象是医德教育干预较为主要的一个干扰因素。医德是指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其对调节医务人员之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医德可反映医务人员的思想与品质,但由于其概念较为抽象,通常让实习医学生理解困难,不能参透医德的主干思想。②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医院内部通常发生医师通过药物销售来增加自身收入的事件,长期的耳濡目染,将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一定的改变,对医德教育产生一定的质疑。

2.学校及医院对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重视不够。①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将医学教育放在首位,而缺乏医德教育的课程。即使有部分高校增设了医德教育课程,因其课时少,教师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往往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与医德教育相关的知识。且学校多将医德课程作为考察课,不用作学生考核成绩的评价,因此医德教育开展并不理想。②医院对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不够。医院对于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不少医院认为实习生在院实习只是一种形式,只要其不引起医学事故,则多处于置之不管的状态。且卫生行政部门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医院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因此医院不会主动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干预。同时因医院认为在院重点是学会临床技巧及相关的医学技术,因此并不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太过重视。③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就业难、学习压力大、时间不够用是现代医学生最主要的感受。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及在院内的各种不良事件的耳濡目染,使得学生对于医德的衡量标准产生一定的质疑。且在医学生眼中,就业问题及学校考核成绩往往比医德教育重要的多。只有先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才能再去思考医德教育。因此不少医学生对于医德教育的重视性就不够。

3.带教教师行为失范对实习医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带教教师是在实习期间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其个人思想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带教老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临床技能,带领学生对临床各方面事件进行观察等。由此可见,带教老师任务繁重。其不仅需要向学介绍相关的临床知识,帮助学生适应繁重的临床工作,同时还是学生价值观、思想的传递者。一名优秀的带教教师,需先以身作则,从思想上及医德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实习期,医学生思想较为单纯,且因临务不熟,因此常常对带教老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若带教教师自身作风不正,或常常出现失范行为,则将直接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

4.医德考评的标准难以确定。卫生部曾印发相关的《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用以加强医德建设,进而对医务人员的思想与行为进行一定的制约。虽然在该项指导意见中对医德考评范围进行了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医德考评的作用甚微。

二、在实习医学生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是最为特殊的服务单位,医务人员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其职业道德与风貌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满意率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通过医务人员的服务形象,可直接反映整个医院的档次。因此,必须注重医德建设,以医德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与思想,使得医护人员在医学工作中可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使得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提高对院方的满意程度。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要求。近年来,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使得医患关系紧张,并不断地发生医患纠纷事件。据统计,在2008年期间,我国共发生医患纠纷17243起。而医患纠纷发生的一项主要原因即为医务人员医德约束力不够。

3.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是医疗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的不断注入,但目前,对于医生自身而言,其多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再从事医生这一行业。这一调查结果可明显显示出不少医师并不为这一职业感到自豪,并将对其子女的就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将对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证。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服务水平将对医疗质量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医德建设将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约束,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并为自身的行业感到骄傲,使得其在工作中产生一定的积极性,更乐于去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以提高医师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性。

5.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将感受到自身角色的改变。其不再是学校里受他人呵护的群体,而将走向工作岗位,为他人服务。实习期的临床实践,可以让医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职业内容,感受职业的深层意义。若此时能对其进行医德教育,可帮助学生不断地以医德去衡量自我工作的好坏,在医德的约束下不断地规范自身的实习期行为,增强自身的医德意识,维护正常的医患关系,为学生后期工作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引。

三、加强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策略

1.明确对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的要求。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第二章规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八条基本行为规范:以人为本,践行宗旨;遵纪守法,依法执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优质服务,医患和谐;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这不仅在内容上指出了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而且也使医德医风教育有章可循。

2.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要保持连续性。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实习生还保留着校园内的纯真,其思想也相对较单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此时,医学院及医院两方面不能松懈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甚至应将医学教育作为学生进入实习期的第一课。并能够以医学教育贯穿整个实习期,让学生时刻铭记医德教育对其产生的约束。为了提高医德教育的效果,医院及学校首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视频、常用的社交工具及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医德教育内容,并帮助学生记忆与感受。其次,需使得医德教育不断地完善与充实。在教育过程中,可开展一定的推选活动,对理解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挑选出在实际工作中的代表性人物,让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育与监督,不断以自身的行为去渲染学生。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需进行警示教育,并通过批评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同时可以播放某些反面教材,让学生感受到不遵守医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抵制不良的思想风气。

3.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要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实习阶段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即为带教老师,因此必须对带教教师进行认真的挑选。选择带教老师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医德医风较好;②专业技能丰富,思想素质过硬;③可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培训;④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鼓励。

4.医德医风考核制度要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①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构建行业新规则。药品采购中,不少医师可以从中抽取一定的利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药品采购制度进行完善,对药品流通进行严格的监管。需改变以往“以药养医”的思想,完善院方的医药采购制度,对设备器材进行购买时,需由多人进行负责,加强彼此之间的监督。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人员进行警告,若警告无用,则直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建立起健全的药品采购制度及惩处措施,完善工作流程。②完善医德医风考评体系,构建医疗服务信用体系。严格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促进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不断完善,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医疗服务的信用体系,通过政府、社会、患者之间的监督而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医德教育的根本。

5.明确医德医风考评的奖惩机制。①充分利用法律制度进行约束。对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让每一位医务人员能够了解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一旦出现违法行为,则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对违法者进行处理,对于情节严重者,需依法暂停其在院内所从事的所有活动,取消其从业资格,使得实习医学生深深感受到法律的作用,进而不但在医德的约束下完善自我,避免发生违法违规行为。②合理利用医德医风考评结果。通过医德考评结果决定实习生的去留(对于有留院想法者),并以考评结果作为其以后评优、晋升的参考标准,给予其鼓励,这样既能帮助实习生减少就业压力,又能保障医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撰写指导意见参考

一、选题

毕业生撰写论文首先要选题,题目的选择可以是指导老师出的题目,也可以自选与老师指导题目相关的题目,亦可另拟题目,但要要求:

1、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必须选择在校学习过的课程有关联的题目;

3、必须理论联系工作,实习实际;

4、应选择有新意,有价值意义的题目。

二、论文提纲

撰写论文选题后要写论文提纲,提纲至少应有三部分:标题、然后是子标题。列出参考书目、文献。请指导老师就提纲进行指导。

三、论文撰写

首部:应提出论点,也就是你要论述某个问题的基本观点,观点要明确,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然后阐述论述此题目的价值、意义、作用。

中部:提出论据,分为几个部分论据,用以支撑你的论点,论据应在3各以上。论据必须充实,可以用某种理论、基本原理为论据;也可以依客观实践事实为论据;也可以依你自己工作实践体会为论据。但必须有翔实的资料,用以证实你的论点。

论据与论点联结的是论证,论证是论文的逻辑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你怎样用论据支持你的论点。论文的阐述过程是在论证过程完成

的。论证过程要层次清楚,运用资料翔实充分,语言要精练,有逻辑性。

尾部:总结回顾,通过以上论证过程证明了你的观点的正确性,或有什么样的价值意义,或收获、体会、启示。

四、论文的格式

1、题目

2、目录(即论文中的小标题)

3、摘要(200-400字)

4、关键词

5、正文

6、致谢(对指导老师)

7、参考文献

其他要求参考西安交通大学论文实施细则。

五、注意事项

1、论文撰写可以互相讨论,但必须独立完成,不允许抄袭,网上下载,别人。

2、时间安排中要求,接到通知时,首先选好题目立即报告出题的指导老师,教务处进行调节。

3、论文撰写中随时同指导老师联系,按时交稿。

4、四月中旬答辩。

5、论文指导及答辩费每生80元,交论文时一次性收缴。

第9篇

实习期间,我一共备了六个课时的教案,真正上课是《钠的化合物》、《碱金属元素》四个课时。我的课是属于实验型课,课堂上都有2至3个实验要做。在上第一节课时,我是非常紧张的,手心都会出汗,后来经过自己的自我调节,心情稍有舒缓,上了讲台后紧张感不复存在了,上课都很流畅。我知道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很大部分在于实验,所以课前我都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演练,反复练习,直至操作步骤准确以及结果成功。并让学生与自己配合做演示实验。例如“吹气生火”实验,我让一位学生上台用玻璃管往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里吹气,每一个小细节我都强调,并强调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我认真对待每一个课,每一次课堂的产生都是非非常不易得,都是试讲多次,经带队老师、指导老师同意后才上讲台。由于准备充分,上课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与要求。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稳重有序。每一个知识点我都详细地讲解,针对学生薄弱的地方,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些内容重点复习一下。在上完课后,我会认真听取指导老师和小组成员的点评,也会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上课的不足之处。

(1)还不能很好的控制时间,在某些环节用的时间过多。

(2)在课堂知识拓展程度上还需努力。

(3)怎么样把知识点衔接好也是需要我注意的。这些情况反映出自己还需要更多的磨练,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在为人师的这条路上,我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但不管怎样,我都会以人为本,把实习中学到的一切加以融会带到今后的事业中去,我会以我的真心去呵护学生,因为我面对的是一颗颗纯真的心。尽管听了无数次老师好,但每每回应的时候我依然带着欣喜的笑容。每当站在讲台上,被一双双纯净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望着时,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并没有做到一名好老师,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但只要有一名学生记住我,那么我的实习生涯就有了难以泯灭的闪光点。在实习中,我还发现了,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10篇

教学方面:

教学成绩是衡量我们顶岗得重要标准,在11月中旬学校组织了一次期中考试,付出总有回报,经过的我们的不懈努力,六个人所带班级均名列班级前茅,校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各充分的肯定,我们也针对这次考试开了总结反思会议。11月底第二次听评课也顺利结束了,两轮听评课使我们收获颇多,在第二轮听评课中明显能看到进步,不论是在教态、课堂组织还是与学生互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师大老师点评后,我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会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使我们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原任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以及一些管理方法上也增长了经验,管理班级事务得心应手。我们依旧中休督促学生睡觉,监督他们的个人卫生,纪律以及学习。上午、下午上课前学生都要打扫固定地方的卫生以及教室卫生。由于是去得早的同学先打扫,所以有许多同学就故意来推延偷懒,使得迟到现象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我们专门制定了一些奖惩条例,是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在监督的同时,不忘给他们灌输一些做人道理,能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生活方面:

第11篇

(1)班主任工作: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班会《诚信在我心中》及组织班级友谊赛。

(2)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教案数为四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六节。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查找语文学科的资料及参与制作网络环境下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

(4)教育调查:选题,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5)研究性学习指导: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初一(5)班部分学生完成班级主页的制作。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 和 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记得刚开始见习时,我和丽萍就急着找班主 任潭 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们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潭老师并没有做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们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

其次,我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学生。

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通过指导老师先熟悉实习班级的信息技术上课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了解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思路。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试讲——上课——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第12篇

(1)班主任工作: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班会《诚信在我心中》及组织班级友谊赛。

(2)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教案数为四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六节。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查找语文学科的资料及参与制作网络环境下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

(4)教育调查:选题,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5)研究性学习指导: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初一(5)班部分学生完成班级主页的制作。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记得刚开始见习时,我和丽萍就急着找班主任潭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们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潭老师并没有做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们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

其次,我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学生。

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通过指导老师先熟悉实习班级的信息技术上课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了解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思路。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试讲——上课——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存在不少缺陷。

(1)、个人在讲授知识点时,没有突出重点、难点,过于追求学生的自主探索。

(2)、课堂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还有欠缺,有待加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己往往还不够清醒,不能很好的处理。我认为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基本功还是体现在课堂的控制上,我应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第13篇

长期以来,作为本科录取的“后备”“剩余”产物,职业教育被认为是非高分考生的“收容站”。与本科相比,职业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层次更低的教育,而非彻底不同的教育类型。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后面才是制度和管理问题。国家现在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包括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也出台了相关战略,但社会上还存在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态度。他指出,一般来说,在中学阶段,由于成绩不太好,学生万不得已才报考职业学校。一直以来,我们把职业教育当作一种教育层次,觉得它低于本科教育,而不是把职业教育当成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无论在教育管理还是在教育评价中,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不把职业教育学生当成高级人才对待,结果导致了职业教育陷入很大的困境。

国内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招来旅游专业的学生过来实习,发现用不上,学生态度、理念、技能都跟不上,怎么招待外国人都不懂,企业还要再花时间培训。这一情况并不少见,最重要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缺位。导致这一缺位现象,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应相应专业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以一所职业院校的厨艺管理专业为例,一年级学生至少每人配备一套锅炉餐具,这可以让学生在结束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可以动手实践,但是并非每所学校都能达到类似的水平。

二是人才的缺乏。在国外职业院校的很多老师是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是有很丰富的从业经验,转聘为学校老师,这些具备职场实战经验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职业教育的缺失。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此类人才资源仍是相对匮乏。

再者,课程设置非常重要,有目的性、不同形式的实习加上理论课程两者的结合最理想的。而国内高校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一种是一边倒地设置很多理论课程,用学分绑架学生;另一种是漫无目的地设计多个实习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培养并没有起到作用。

此前有研报称,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职业教育目前仍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但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技工荒”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改革仍处在投入效率相对较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的状态。

第14篇

关键词:高职生 顶岗实习社会实践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29-02

200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是对社会实践在总体要求、工作原则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2012年2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总参谋部、中国人民总政治部、青年团中央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这两份文件的出台,对当代大学生的通过社会提高综合能力指明了方向,也为各高校不断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协调、社会责任感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探索与经验积累,顶岗社会实践不仅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

一、用好顶岗实习平台,设计实践教育目标

为了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学校坚持动手能力要求强的专业实行“2+1”培养模式,每年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保证顶岗社会实践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比例。所谓的“2+1”模式是指前两年在校内完成必修的理论课程及技能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此阶段,不能因为步入社会而成为教育的盲点,要拟定教育目标并加以有效实施是极为重要的。

1.学会共同生活

在企业的实践中,需要不断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共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工作上、个性上、生活习惯上的矛盾冲突,要避开、缓解与化解矛盾,就需要学生学会宽容、理解与幽默,学会内心向“善”。我们也要利用共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的精神境界。当然这中间,需要老师的点拨也需要学生在共同生活中的感悟与总结。

2.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对社会漠不关心,缺乏爱心的现象。通过步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职业实践,深入接触社会,锻炼了社会参与能力,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能真切地面对,并试着思考与理解,用这种隐性教育的手段来渗透德育理念,端正人生态度,强化社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巩固专业技能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抽象的,缺乏亲身体验,加之社会阅历少,常会导致理解力不强,似乎是学懂了,到了具体岗位却发现“用的”与“学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顶岗实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促进对课堂学习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尽快掌握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与专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学有所用”。

4.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部分,肩负着向社会传播良好风范的使命,也承载着个人就业的压力,仅有课堂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全面培养及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和管理,并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打交道,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顶岗实习是巩固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就业的起跑点,更是学生发现不足与完善自我的又一个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使学生完成从“技能到能力”的内化与升华。

二、调动起三方积极性,明确共同育人职责

学生人手一本“顶岗实习指导手册”,这其中包括四部分内容:社会认知、职业思考、专业能力、沟通协作。学生每周进行一个方面的自我总结,一个月四次一个循环。针对专业能力部分,有其更为具体的指导说明,以手册为导向,教会学生思考与总结,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1.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要适应身份的转换,要以双重身份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发现自身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综合能力。

2.对学校的要求

每个专业每年执行顶岗社会实践前,都要出具分院文件,成立“XX专业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职责。由教研室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技能目标;学生管理办公室会同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管理;就业指导专干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社会交往和技能掌握等方面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每方最终形成过程记载文本,由领导小组秘书处收回,作为学生顶岗成绩考核的依据。

3.对企业的要求

一是顶岗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多个对口专业或专业延伸岗位;二是由人力资源部门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准员工”档案,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管理方式管理,档案记录学生的从业态度、劳动纪律、协作沟通等方面的表现,为企业择优录用提供主要依据;三是派专业技术过硬的员工作为学生的顶岗指导教师,由校方发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聘书,就学生的“做人与做事”进行指导;四是排除不安全因素质,保证学生的顶岗期间的安全事项;五是对实习合格学生发放企业经历证书;六是对学生的表现,在学生离开企业时,就企业适应能力,专业处理能力、同事合作精神,职业敬业态度四个方面给予评价,实习结束后的优秀实习学生予以表杨,并颁发荣誉证书。

无论是企业的评价还是学校的评价,设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正向的引导。要充分利用这个积极作用。

三、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巩固实践教育成果

在学生顶岗社会实践的一年当中,有半年的时间是在学院规定的企业完成的,这段时间是学生从校门跨入社会的转折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两年在校静默中的成长,在一年的顶岗社会实践中难免磕磕绊绊,但校方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他们化蛹为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换,褪变为准职业人。

1.顶岗前的教育到位

学生在第四学期的最后约十周内,校方就有意安排以下方面的教育,并以“每周一讲座”的形式完成,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劳动法》、创业教育等方面内容。

2.顶岗中的疏导到位

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无论是环境还是身份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中的学生我们划分为四个“期”,即跟岗期、试岗期、缓冲期、顶岗期,针对每个“期”,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使他们顺利度过四“期”,从“角色”意识的觉醒,到进入“半角色”,为“全角色”提供充分的技能及知识、心理准备。“递进式角色转换”一直是我们努力为学生实现职场热身的必要准备。

跟岗期,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对社会的陌生,与企业的摩擦均较多,让学生在“稳定”中逐渐树立起“职业角色”的意识至关重要,不比在学校,这需要校企双方花心思花精力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完成这个情绪期。有些企业因岗位需要或是学生能力达到了标准,有一定的独立承担岗位工作或是岗位的部分工作,企业会同意这部分学生试岗,这是对学生独立工作的挑战,也是对学校两年来教学工作的一种检验,在此阶段,不仅要求企业对具体操作技能做出指导,学生也会不断地就专业问题向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求助,我们要细致耐心,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到做的转变。

前3个月的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留在原单位,也可更换预就业单位。这个时候,就业辅导员会同班主任积极收集各方就业信息,并及时在毕业班群里面。但此阶段,学生寻找岗位会有一个缓冲期,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变得模糊,有些无所适从,会有一个短暂的无业期,也会有一个频繁的工作更换期,在老师与家长的协助下,学生们都会寻找到一个顶岗的机会。这个时期的老师主要是与他们多沟通,多给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

作为班主任与顶岗指导教师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与学生、与企业、与企业指导老师和与学院做好四方面沟通,及时处理学生日常问题,专业技术问题,校企合作问题等,链接好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纽带。

3.顶岗后的总结到位。

实习结束后,每位指导老师需要上交“实习检查手册”,班主任需要上交“师生交流手册”,学生需要上交“顶岗社会实践总结”及“顶岗实习手册”。要分专业收集“顶岗社会实践意见”,并进行汇总分析,促进下届顶岗工作的改进与帮助。及时召开“顶岗社会实践总结会”,对在实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校企双方指导老师予以表彰。

为了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应主动和用人单位共商合作培养机制,校企相互支持,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活动,使顶岗实习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袁国平、方小斌 《“双元式”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4月.

第1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ommon colleges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major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practicality, so the author takes the Pearl River Colleg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resp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the major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的重要性

1.1 本科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

力[1]。”

基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的指导思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对现代物流实践技能的掌握,了解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相关岗位职责,通过本科教育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可以为物流行业所接收和吸纳。

1.2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管理、经济、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和能力,从事物流经营、运输、仓储、管理、决策、系统设计及教学科研的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2]。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更要对现代物流环节的基本流程有所了解,对物流相关岗位的职责有所认识。

本文结合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一些思考。

2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管理实训教学软件更新慢

为了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模拟教学,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一般都建有专门物流实验(实训)室。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有“机房+物流软件”,实验室一般是物流管理专业(或方向)设立初的1~2年购置的,如本院物流实验室的供应链管理软件是2008年购置的,3D物流仿真软件是2011年购置的。软件购买时该类软件已开发1~2年,也就是说供应链的软件从开发到现在使用已经有10年的时间,10年时间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发展,但实验室的软件却少有升级或更新。

2.2 实习基地“重建设,轻使用”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是目前考核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重建设,轻使用”,学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考核主要看某专业已有或新增了几个实践教学基地,对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缺乏考核。许多企业不太愿意接纳学生的实习,特别是课程实习[3]。课程实习时联系企业进行参观,一般是用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地对企业物流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2.3 对毕业实习缺乏有效监督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取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4]。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由于校企合作单位有限,学生的毕业实习以自己投递简历,应聘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实习岗位也并非均为物流相关职位。加之缺乏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对毕业实习的监管也流于形式,以电话或查看学生上交的实习周记为主。没有真正发挥毕业实习对学生业务技能训练的目标。

3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转型发展的任务中指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突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首先从实践学时上保证课程实践教学。

3.1.1 物流主干课程增加实践学时

物流的主干课程主要有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技术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等。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物流相关理论学习时的技能培养。物流主干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物流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训软件模拟完成的,物流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参观或者参与式的学习,掌握物流相关的作业流程。

《物流管理》的实训课主要是进行物流认知学习,通过每年的广州物流设备展(每年的5月或6月),了解现代物流设备的发展前沿。《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实训软件进行以企业模拟形式为主的推动式、拉动式两种运作模式的推演练习。《运输技术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这三门课程在相关理论学习后,利用实验室的3D运输管理系统、3D仓储与配送管理系统、3D国际物流管理系统进行分岗位角色的模拟训练,并到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和港口企业等进行参观学习。

3.1.2 开设专门的物流实践课程

物流相关理论课程完成后,第7W期安排32学时的《物流沙盘》课程,这是一门专门的物流实验课程。该课程以具体物流任务为导向,采用小组对抗的形式,在模拟物流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通过运输、仓储等物流功能环节的优化,实现物流合理化。各组同学利用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相配合,研究运输配送路线,根据物流信息进行备货和库存控制,等等。真正将所学的物流相关理论知识在沙盘模拟中得以综合运用。

3.2 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提出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