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信息技术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其与化学学科的高度整合,逐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了一线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宰者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制订学习计划,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构建有利的资源环境,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信息,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浏览工具及广阔的空间。为了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然后,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网页课件、信息检索等方式搜集有关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元素周期律”这节课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1)结合数学或物理学中的相关概念,举例说明元素的周期性及其特点。(2)从“三元素组”“六元素组”“八音律”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科学家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仍然没有合理的解释?(3)通过阅读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4)元素周期律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任意举三例。先由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通过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自主学习,学生在通过网络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元素周期表的各种编排形式。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拓宽了学习视野,更有利于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二、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做学习的探究者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众多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分析、解决问题。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这节课时,在上新课前先让学生通过指定网络下载老师录制好的微视频进行预习。上课时给出以下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几种离子?(2)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3)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4)试写出CH3COONa的水解方程式和水解的离子方程式。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从而将知识理解、消化、活用。
三、由“个人分散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做学习的合作者
合作学习是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有明确分工任务的互学习。在网络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创建网络合作小组,可以通过论坛进行交流和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实时进行合作交流。如在讲授“原电池”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网络下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动画,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学习小组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教师指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
总之,信息素养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情景的创设工具。使学生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变革。
参考文献:
[1]孙芳.浅谈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理论依据[J].改革与开放,2011(6):156-158.
[2]徐学福.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J].教育科学,2002,18(3):33-36.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多元化教学 教学模式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未来的栋梁,每个学生都拥有无限潜能,有待挖掘。信息技术多元化,学生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它逐渐成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办公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初中信息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主考科目,但是,它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没有复杂的内容,但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好的,要想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维持兴趣,教师就需要不断探索,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新教材下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
1.教学内容项目化
新课改下,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是围绕软件展开的,主要内容是开展项目学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软件知识。所以,通过项目学习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融入项目中,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相关内容。
2.教学模式小组化
在学习过程中,项目学习是关键。选择教学模式时,一些教师选择了分组学习,把几个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共同制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他们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共同进步。
3.培养目标全面化
在以项目教学为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软件的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制订学习计划,通过团队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交流。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分析
1.评价方式多元化
进行教学评价,首先就是鉴定功能。相比较传统的考试评价,这种评价更有优势。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思维也不同,仅仅通过一次考试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盲目性。例如,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他们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低于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仅仅想到进行分层教学,却没有考虑到分层的评价。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多层次的教学和测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进行考查。对于学生的考试,如果达不到理想效果就可以再次考试,使得学生获得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增强求知欲望,在成功中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教学评价实际上就是一个向导,通过教学评价巩固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可以促使评价主体不断向思想和目标靠拢。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从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通过恰当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身不仅是获取知识,还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全面人才。
2.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3.1自我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教学反馈,师生可以在教与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要想发挥教学优势,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认识的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自我评价表等,对学生进行逐一了解不仅可以使学生自我剖析,还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2.3.2他人评价
在进行他人评价时,学生逐渐接受参与评价,改变了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时,同学以互相评价,既可以帮助他人,又可以在发掘他人亮点和不足的同时,弥补自身不足。
2.3.3教师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可以清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该重视整体学习过程,对于那些成绩不好、但是学习积极性很高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教师可以针对一个小组进行评价,也可以针对一个学生。总之,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制定不同目标,采用有效方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提高综合素质。在新课改中,一定要以新课程为理念,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学。
参考文献:
[1]陈丹丹.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2011.
一、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
计算机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化复杂为简单,可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利用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创造了新模式。
(一)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的预习和复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做好实验的预习和复习是较难的。多媒体创造了虚拟实验的空间,用于实验的预习和复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云教学中,用flash设计好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示电子运动,对学生理解电子云的概念帮助很大。
(二)利用虚拟实验演示很快、很慢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
如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氯气的制法、浓硫酸的性质;各种分子的空间结构、金属的电化腐蚀。常规教学受时空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向学生直观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深。但运用多媒体就可突破时空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化学情景,从而将这些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可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又能使学生深化理解。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的整合
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最直接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对激发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
在讲《元素周期表》时,让学生上网找关于元素周期表被人类发现的故事,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将搜索到的故事进行交流并补充,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因为故事中会提及门捷列夫是根据何种规律发现并组织成元素周期表的,还会提及到其他科学家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的补充。这样,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主体性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尝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此外,在制作化学课件时,设置形式多样的板书,如设置多样的字体、字号,对重点语句进行字体变形、变色,配置背景音乐、设置文字出现形式等。
三、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自由探索、尝试创造了条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调用网上资源自学,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讨论。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OICQ技术、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邮箱、班级论坛等,甚至可用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心得体会,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朋友。另外,研究人员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同步测试题库,有基础题和提高题,学生课后、节假日学化学时可使用该题库。
四、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研究性学习”是为进行某项专题学习而互助协作、共同探索,并在任务解决中达成课程目标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可方便地搜寻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加工处理;还可自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多边交流和成果评价。这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表达能力非常有效,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制订周密的计划和进行规范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而过程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和信息素养交互作用、协调提高的学习成果。
为此,研究人员在高一年级开展了《硅胶吸附性》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附:
高一化学《硅胶吸附性》研究性学习方案
第一周 明确任务,教师向学生做有关化学问题调查,介绍从书本中及生活中提取相关的化学兴趣知识点,让学生确立硅胶吸附性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周 分工。制定小组计划和行动方案,明确个人任务,教师布置本次学习计划和任务,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计划和任务告诉学生。
第三、四周 搜集资料。学生分组查找资料或开展小组讨论,可上网搜集有关信息和图片资料,也可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参考书目并汇总、整理,填写报告表(附后)。
第五周 组织汇报。允许学生共享其他小组的发现,教师对学生已进行的研究做分析,提出不足,对已有成果的小组提出更高要求。
第六、七周 制作成果。小组协作,设计实验计划,填写“实验设计方案表”,将研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
第八周 交流评价。学生做学习小结,交流体会,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小组成员之间的研究内容可以有共同的地方,但是每人要有自己的特点。
五、信息技术促进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