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学教学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符合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高素质人才,适应艺术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应该对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其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促进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艺术院校 学生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作为培养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艺术院校,担负着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应根据社会的整体要求和学校的自身特点,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渠道,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对于艺术院校来讲,思政治教育除了必须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要贯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则以外,还体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既具有其他专业学生的共性,又表现出其自身的个性和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只有弄清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性特征多样化。艺术院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除应届高中毕业生外,还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两三年后重返校园的,有从艺术中专考入大学的。年龄的差距和社会经历的不同,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相去甚远的认识,因而个性特征呈现出多样性。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努力塑造自身的个性风格。艺术院校学生比较感性,思维敏捷活跃、情感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此,他们的个性特征具有多样性,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专业素质普遍较高,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艺术院校学生大多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对本专业大都具有极高热情,甚至把专业成绩的高低视为成才的唯一标准,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之中,从而导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相对薄弱。再者艺术院校学生在高考时,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另外,他们的个性也使得他们更喜欢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而讨厌数、理、化和文、史、哲。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公共基础课上,艺术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出现严重不平衡,已成为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3、竞争意识强烈。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艺术院校学生更加追求个性,这是艺术有别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显著特点。在相对狭窄但又新人辈出的艺术界,艺术院校学生比其他院校学生更能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也更加理解竞争对自身未来带来的重要影响。因此,从总体上说,艺术院校学生更清醒地知道竞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对自己艺术专业的学习更加自觉和勤奋。另一方面,艺术教育特有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乃至于教师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个体为本位的,一切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在个体竞争意识趋于突出的同时,原本在艺术院校氛围中就缺乏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加淡化。4、个体道德约束趋于弱化。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往往停留于感情层面,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西方思潮迅速涌入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防线脆弱、道德伦理观念薄弱等问题。尤其是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生活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的虚拟和不可控性,大量不良信息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极易造成负面影响,引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突与迷茫,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艺术专业学生思想行为的特殊性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体现出艺术专业自身不同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作为在校生,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所普遍具有的时代性特点,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又必须遵循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和总体要求;再一方面,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受到所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笔者以为,要切实做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树立全校学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又要注重艺术专业的个体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双赢。其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管理者来说,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构建综合性、开放式的工作模式,将艺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信念教育为核心,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做好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综上所述,搞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在落实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结合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新的方法,把工作做到受教育者的脑海里去、心坎上去、兴奋点上去。
关键词:工作过程;工学结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TG80 文献标识码:A
在技工教育中,主要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的理论教育,在采用工作过程教学中,主要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最终来实现任务目标并且能够按照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整个教学活动。通常在我国技工院校教育体系中,主要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注重实践的操作,通过过程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为例,具体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思路。
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在我国技工院校中,在机械类和近机类等专业中《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并且实践性比较强,在学习中它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将设计类和制造类相连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学的思路,本文具体的介绍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该课程属于机电类,能够在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制造等相关的专业中,该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方法中不断的进行总结,最终取得更适合的教学思路,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实现工作过程教学的前提
在技工院校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将该课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十分重要,在系统中基于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内容,能够在学习中建立小组,并且围绕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进行具体的学习。因此在该课程的学习中首先要建立任务载体,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相合作,在教学中根据机械加工中对工业制品测绘、零件加工、装配调试或者是其他的零件装置。这些都需要实际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的内容,这样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岗位需求来强化专业技能,这就充分的体现了职业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现工作过程的教学中,还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过程教学的重要性,其中这些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更好的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操作技能。
三、在工作过程中实施具体的教学
1 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在教学中,该课程主要是由三个重点部分组成: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测量技术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遵循理论教学并且以应用为主要的原则,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加强。具体的教学是将“工业制品结构分析与测绘、模具设计、零件工艺编制、零件加工、装配调试等工作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要结合岗位的具体要求来组织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要以具体的生产任务为目标,严格的设计教学的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图纸以及具体的测量环境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设计中不断的开发教学的项目。
在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 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因此这就要结合任务驱动法来实施。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公差知识的同时,要了解测量的具体要求,在测量的过程中如何使用三坐标测量机、三维影像测量仪等先进光电精密的测量仪器,最终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终在教学中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2 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
当代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变革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创造力的影响下,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其中在学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主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对轴类零件进行端点确定,并且对槽类零件进行侧面确定,还有将盘类零件进行孔中心线的确定,在具体的教学方法革新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针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该课程来说: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在教学中是先理论后实践,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的思路,最终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从零散到系统。其中在注重配合的教学思路中是:从一个案例入手―分析实际需要―配合种类的选择―配合概念的阐述。这样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多的实际操作,提高了专业的技能。在改变教学方法中不断的革新教学思路,推行形象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探讨式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相融合,能够在整个教学中将教师作为学习的示范为学生提供指导。这种教与学相结合,最终提高学习的效果。
3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改变教学思路的同时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这就需要在学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能够在学生具体的实践中将这门抽象、枯燥的课程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过程中逐渐的去发现真理,开拓学习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创新。在学习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的真实性,为机电专业提供更有保障的技术人才。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来为企业提供应用性人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结语
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进行具体的研究,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选择、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中逐渐的探索,为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做出的进一步的探索,能够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采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教学思路,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操作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对机械专业中 工件、内孔、中心高、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角度、螺纹、齿轮、轴承配合件、精密测量以及量规设计等具体的项目进行测量和检测,在采用新的教学思路中提高技工院校中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更多的就业岗位需求,能够按照工作过程的环节来设计教学思路,在理论教学中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加强了我国技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工作过程是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虽然结构相对稳定但是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工作过程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所具有的优势,现阶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法,它不是技能和理论的简单相加,是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任务反思,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改革模式。
1 课程定位及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1.1 课程定位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制造类专业,培养学生专业工作岗位专业职业技能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运用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工艺装备及加工参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及涉及团队合作,组织能力、参与能力的社会能力。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时不仅具有专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更加轻松地融入社会集体。
1.2 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开发的责任在于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课程开发的目标在于企业的岗
位能力要求,程开发的关键在于企业内部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程度,课程开发的标准在于企业对课程实际内容的评估。在以上标准的知道下,我们认为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岗位的导向能力,产品的承载能力,将项目教学贯穿于整个整个过程之中,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目标。充分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
1.3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目前的反馈情况,在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专业很多学校仍存在虚拟情景教学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实际实践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等而言都是损害极大的。只有将理论知识至于真实的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工程过程的完整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应采用班级制的课堂方式,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消化理论知识,获取实践能力。
以课程内容为例,课采用一个平台、三方服务课程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工厂与企业的真实产品,对具有典型性的产品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总结。同时对于企业中实用性较小的过程项目为核心,将其做为教学的主要学习情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
2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方法
2.1 教学设计模式
其一,基于制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以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为切入点。在制作零件过程中解剖工作任务,由确定的工作任务构建教学情境,从而进行知识点、技能要求和人才素质的培养。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把课程分成3个不同的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下分成3个不同的教学情境,为每个特定的教学情境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不同教学情境的任务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其二,实践教学环节
在这一课程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任务分为两项,即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前者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指导为辅助,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采用教、学、练、做的教学模式。后者则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工作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零件制造的过程中,根据零件的工艺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综合技能的训练项目。
其三,生产性教学设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生产育人。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有利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于此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体验职业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2.2 教学设计方法
其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教师在收集大量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深度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把握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今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其二,工学结合法
所谓工学结合法即一体化教学。也就是将课堂完全设在校外的实习基地,校外的实践基地不仅是实训的场所同时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地点。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引入课堂,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有利于将理论知识感性化,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其三,项目教学法职业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于项目的定义采用狭义的定义,即生产中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将项目的完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
其四,引导文法
引导文法以教学文件为主要切入点,学生以教学文件为依据,自行设计工作计划和工作进程。这一课程方法常常与其他课程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律精神。
其五,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主要由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组成。在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作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价计划”,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