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绿化规划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产业融合中旅游企业规模化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一些行业全面重组资产结构,新涌现了一批成体系的旅游企业。因行业不同,对旅游业的切入点也不同。
1.外贸系统外贸系统拥有高档酒店比较多,如经贸部的国贸中心、五矿公司的香格里拉、福建的外贸酒店、长春国贸、沈阳商贸等。近年来,外贸各大公司实行战略调整,向实业化方向发展。中粮公司在旅游方面的目的性和市场主动性最强。
中粮公司资产总额300亿,其中国内资产180亿,近年来投资40亿在北京、沈阳、青岛、大连、哈尔滨、苏州、三亚等地建设连锁饭店12家,由香港凯莱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起点高,专业化程度高,比较成规模。
2.烟草系统整个烟草行业都在争取以目前的资金优势介入其它产业,把系统内各级公司搞的饭店串起来,如云南省正在实施烟草资金向旅游转移的发展战略。
云南烟草旅游总公司总资产近10亿,集酒店、旅行社、旅游商贸为一体,旗下已有四星饭店1座,三星3座,在建饭店2家,而且饭店业务向广州等地区发展。
3.商业系统大的商业企业纷纷呈现连锁化、集团化、业务多样化发展,其中投资旅游业比较普遍,形成一种突出的产业融合现象。
西安旅游服务集团在股市上称为“西安旅游”,实质是商业系统的企业,拥有金花、钟楼两家星级饭店的中方股权以及解放、西北、胜利、珍珠泉一批中小饭店的全部产权,也有一些照相馆、餐饮企业,还有13口油井。它在市场上主打旅游形象,而且是目前“旅游股”中情况比较好的。
上海新亚总资产18亿,投资管理酒店22座,其中有五星的新亚汤臣和四星的扬子江、海仑、建国、新亚长城、新亚广场等,目前客房拥有量5400间,上海第一。此外,还有配套的酒店管理公司、旅行社、出租汽车公司,连锁快餐业、系列酒楼也具较高水准。新亚是在规模、管理、品牌各方面都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的旅游集团。
石家庄国际大厦资产规模达3.7亿,也是旅游规模、商业规模都比较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正投资兴建河北最高星级的“世贸广场”、“物华大厦”,发展五、四、三星级系列酒店。经营的商场进入本省十大商场,贸易公司做一些商品的大区,综合实力为河北旅游企业第一。
4.房地产业房地产业转向旅游的很多。一是将房产改营为酒店、商住楼;
二是土地开发潜能较大的企业综合发展娱乐、餐饮、休闲业;三是与各地度假区的开发结合。
北京北辰拥有旅行社、酒店、秦皇岛度假中心,以及高档旅游商场和休闲设施,在全国房地产开发中有相当示范作用。该集团已将会议中心、五洲大酒店、康乐宫等优质企业整合为上市公司,1997年5月16日在香港上市。
黑龙江聚兴总资产15.8亿,在结构调整中,改为以旅游业为支柱,投资2.8亿开发太阳岛康乐旅游城,占地20万平方米,内有星级宾馆、婚礼广场、国际会议中心、观光塔、别墅群、水上游乐设施等等,对黑龙江旅游产品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海南寰岛原为“旅游房地产开发总公司”,1992年率先上市,筹资2.6亿,系列开发翠岛温泉度假村、寰金大厦、珍珠海景花园等项目。1997年增资扩股筹资2亿,投资“亚龙湾海底世界”、“寰岛大酒店”等项目,已是海南旅游业开发重头企业之一。
此外,邮电行业组成“邮电集团”,投入8亿,发展以旅行社为主干的旅游综合性集团。铁路部门有意把铁道系统的宾馆串起来,目前“华运集团”已将各地铁路局下属104家旅行社在业务动作上联合起来。
大公司大集团资本介入旅游
一些国家级公司正加紧向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全方位发展。旅游业作为“多元”中的“一元”,由原来在本公司业务中拾遗补缺、散状发展转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
招商集团现在招商旅游总公司的旅行社网络是全国比较好的,也较早探索预订联网等经营手段。近年来以旅游业务为主导,在相关领域投资开发配套产品和独家产品。如苏州到湖州的高速游览船等。目前正在筹划组建招商旅游集团公司,把招商局及下属全资公司在内地投资兴建的旅游企业在资产运作上统起来。
保利集团集团资产总额50%投到旅游领域。一个系列是宾馆、商住楼,如北京保利大厦、哈尔滨保利科技大厦(1亿人民币)、上海证券大厦(1亿人民币)、武汉白玫瑰宾馆(1.4亿美元)、广州花海大厦(2.2亿人民币)、广州中天广场(6亿港币),且拟建九寨沟保利宾馆。另一系列是旅游景点景区,如上海海底世界(2亿)、郑州黄河大观(2亿)、西安临潼旅游项目(2亿)。
另一个系统即王府、泰安东都、黄山翡翠、天津京津等饭店和王府国际旅行社,资产总额也在20亿人民币以上,为扩大整体影响,已成立饭店管理机构。
中信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资产达2000亿人民币。前后在旅游业方面的直接投资约30亿人民币。其中20亿投在饭店,主要项目有西安喜来登(7800万美元)、山东蓬莱阁(8000万人民币)、宁波国际(5亿人民币)、汕头度假村(1.2亿人民币),以及天津喜来登、北京国安、杭州香格里拉、无锡大饭店、石家庄国际大厦、长春国际大厦、湖南华天、沈阳中山、大连海拉尔等地饭店的股份,总计20座。此外,如大型景点河北香河“天下第一城”,投资5亿人民币,郑州高尔夫等休闲设施投入数亿,以及香港美食城等餐饮企业。今年年初,中信提出了组建饭店管理公司,实行网络化连锁经营的方案,将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饭店集团。
南德集团牟其中是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个人资产38亿人民币,近年来多有资金投入旅游领域。主要项目为:(1)建玉门至敦煌铁路,与甘肃省政府共同投资1亿美元,南德集团控股;
(2)建峨眉山“百里杜鹃花廊”,金顶“国际会议签字楼”,收购乐山、峨眉山二、三家饭店;
(3)在四川万县的景区建缆车项目;
(4)河南新郑“炎黄故里”项目;
(5)在满州里对岸的俄罗斯境内5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其中有大型娱乐项目。
中旅集团在传统旅游企业中,中旅的资产运作是比较好的。1994年成立集团之后,投资权集中在集团公司,加强了计划控制能力,也形成了拳头。现在每年有1亿元左右的投资能力(各企业实现的利润),同时掌握一年3个亿的贷款额度,可用作投入的配套资金,还与港中旅在内地的投资有密切协同关系。近三年,投资于张家界、黄山、敦煌、长春等地的饭店开始有了系列化的基础,目前正通过资产动作从景区饭店向沿海、沿江城市饭店转移。
股票上市实现超常规发展
全国已有20多家旅游企业股票上市,在股市上吸收资金30多亿,目前市值达100多亿。20多家企业大致分两种情况,一是在上市过程中,较好地进行了资产重新配置,获得了较多资金,很快壮大了企业规模。石家庄国际大厦、上海新亚、海南寰岛等都是股票上市后迅速发展成长的。另一种情况是上市主要解决了债务问题,轻装上阵,企业进入良性发展,但在超常发展上暂时还没有表现。经过调整,加强管理,这批企业也有发展的潜能。上市的饭店企业半数是这种情况,如新锦江大酒店。
黄山旅游黄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家有旅游景点景区要素的上市企业,社会对其旅游业的综合性很重视,称为“一只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概念股”。这是由黄山旅游发展总公司独家发起。纳入黄山景区的4家三星宾馆、2家二星宾馆、6家经济饭店、2家旅行社(国际、国内),此外带有云谷索道和玉屏索道、饭店管理公司等企业。值得特别重视的是黄山首创以景点门票收入(即景区经营权)入股,形成强大的实力,并具有垄断性。B股、A股两次上市,筹资4.1亿,还清1.9亿负债,开始了加速发展的进程。
华侨城实业作为上市公司,组合了深圳华侨城中旅、世界之窗景点和电力公司等资产,筹资至少2亿。拟再建参与性大项目,利用高架单轨车贯通景区,把华侨城建成“旅游城”。另一个设想是带资输出其人造景观的制作和管理,进军内地市场。
泰山旅游1996年以三条索道为主要资产上市,前后筹资近亿元,股本规模与资产总额属中等。上市机制提供了其扩大索道投资和带资专业管理的机制和能力,目前正在云南等地寻找有关项目实现其专业化发展战略。同时,在泰安及周围地区也拟通过股本扩张等方式,实现其他旅游要素的“借壳上市”。
东方宾馆1993年内部募股3520万,同年底股票上市,募集资金1.26亿用以更新改造,缴付了土地出让金,改善了主营环境,但利润没有明显上升,在股市上压力较大。1997年实行增资配股,募集2.06亿,购买发起人股东东方酒店集团房产物业5.3万平方米及2.3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包括一些开房率不高的客房,一起用于商业经营出租,在物业的运作方面获利较丰;另外投资9600万元控股三亚东方宾馆,企业发展能力大为加强。凡上市旅游饭店在资产重组、并购方面都还有文章可做。
上海国旅作为旅行社产业的首家上市企业,上市以后也获得了全方位发展,几个主要实业项目改变了原企业资产结构,一是兴建国旅大厦,投入1.7亿;二是国旅商务楼;还向旅游汽车、广告、商贸、货运、通讯传呼等相关领域延伸。总资产由1993年的3677万发展到1996年的近2亿,增长4倍。依托自身品牌优势、客源优势,在资本扩张的同时,旅游接待、外联、票务等主业利润也都有较大增长,旅行社年检中排位全国第二。
各地还有一些企业,在上市中迅速发展。如“峨眉山”,采用了与黄山相类似的方式。再如“中国泛旅”,向索道及景区开发等方面跨地区发展。又如成都“蜀都大厦”,资产10亿,在酒店、商业、餐饮娱乐、制造业等领域发展。“棠湖企业发展公司”,资产9亿,主营宾馆、酒店,涵盖房地产。“南京中北”,资产3.2亿。“圣地”,以国际体育旅行社为发起人之一,总资产也有1.4亿。
政府重组资产运作大集团
目前,旅游企业无论上市与否,总体规模与其它行业相比仍偏小。1996年以来,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出面,以上市公司为目标,调动国有资产,筹建大集团。有的已列入国家上市的预选计划。一是在本地区范围内实现了跨行业的组合,形成大手笔“大综合”集团;二是在原旅游系统内各企业联合,搞“小综合”,这样的集团几乎各省都在运作,大同小异。
云南云旅集团主要采用了“资产划拨”的方式进行重组,把云南一部分优势资源,如石林、丽江、民俗村划归其中;另含有省国旅等四家旅行社、数家饭店和旅游汽车公司。这是一个行、游、住诸要素具备、跨行业的全省性的大集团,总资产达10亿。
与“云旅”构思相似的是陕西省,准备把“兵马俑博物馆”经营权或华山经营权组进来,形成省级旅游集团。还有贵州省,通过政府协调把龙宫、黄果树等景区包容进旅游集团。
其他各省的集团设想很大程度上是原有直属企业的合并,因为做起来难度要小一些,没有跨系统、跨行业的障碍,但同时也就很难实现资产格局上的突破,且多数省旅游集团不可能获得上市额度。因此“集”起来以后,资产运作的支持条件不足,有可能陷入原“二级公司”的老套路。当然,社会大环境不同于以前了。浙江、湖北、江苏、北京、山西、江西等省市正在直属企业基础上筹划运作。桂林“桂旅发展总公司”所属企业不仅是旅行社,还有“四大公园”,发起者为五洲旅游股份公司、漓江饭店、漓江游览开发公司、芦笛公园、七星公园、象山公园、滨江公园,总资产2.3亿,已纳入预选计划,B股境外上市预期可筹资4.5亿。运作起来,将成为地方实力性集团。
值得重视的是城市一级组建“集团”的能力。在城市范围内,政府主导能力更直接,困难相应要少,所以才有黄山、桂林这样的跨系统资产运作。但同时,地方集团以一地为域,自然也有所局限。正在按此模式筹划的还有南京、武夷山、重庆、佛山等城市。其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巨型企业”,综合性极强,已无所谓行业概念,得到强大行政支持,对区域经济也产生明显影响。
潍坊新立克(集团)公司原在旅游商贸企业的基础上发展,下展23个公司包括旅游宾馆以及当地的一些制造业,资产达26亿。最新一次资产重组,把市内几乎所有旅游企业,包括风筝博物馆、鸢飞大酒店、国旅、车队成建制地纳入新立克,甚至准备把潍坊机场、高速公路、电厂等一些重大基础设施移交该公司。
如果计划实现:将成为68亿固定资产、营收52亿、税利8亿元的巨型企业,目标是形成以潍坊为基地,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集团公司。
鄂州凤凰山庄旅游实业总公司地处鄂州,却是湖北最大旅游企业之一。总资产4.4亿,1996年营收2.1亿,大大高于全省其他行业。它的突出之举是把两个旅游风景区包括其开发权组合在内,另有饭店、车队、商城、开发公司等,总占地面积1.38万亩,水面31.8万亩。
关键词:贵州;民族文化;特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7―0083―03
一、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贵州加强了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造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贵州民族文艺品牌。贵州旅游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20多年中,由于没有适合旅游者的晚间娱乐活动,“贵州旅游”这个品牌一直存在文化含量低、旅游活动要素缺失的重大缺陷,来贵州的旅游者只能“日游神奇山水”而多感不够尽兴。没有日常性的旅游文化演出,使贵州旅游业收入体系不完整,损失巨大,并且不能有效地宣传贵州,影响贵州旅游业的整体形象。2005年,被热切盼望多年的《多彩贵州风》这个文化品牌终于诞生了。这台演出一经问世,就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响热烈。
第二,民族文化旅游宣传进一步到位。平塘县的大型音乐情景剧《玉水不夜天》的开演、“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多彩贵州民间能工巧匠大赛”等活动,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注入了新的元素,并且推动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
第三,乡村旅游得到了有效发展。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体目标是把贵州省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屯堡文化旅游景区、岜沙苗族文化旅游景区、肇兴侗族文化旅游景区、兴义万峰林乡村旅游景区等民族文化旅游区域得到进一步支持和发展,尤其是建立了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的生态博物馆,满足当代对古老文化传统既要保护又要发展的要求。
在开展民族村寨旅游活动中,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学艺术得以挖掘利用,如屯堡地戏、布依族的“八音坐唱”等,一方面增加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含量,提高了游客的游兴,另一方面加强了民族艺术的传播。
然而,目前贵州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
虽然目前贵州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有2600多个,并且数量在逐步增加,也树立了一些典范,但开发利用明显不平衡。主要是地区间的不平衡,民族文化旅游仍然集中在黔东南地区的雷山、台江两个县,其次是“后起之秀”黎平、从江、榕江旅游区,其它地方则较少有开展;尽管有关部门设计了六条蕴含民族文化旅游元素的精品旅游线路,但实际上没有一条是能够完整地被广大旅游者采纳,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旅行社和游客为节省旅游成本,选择了部分线路中的部分内容;二是旅游设施不完备,除了交通的原因以外,旅游住宿的分布极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第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仍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贵州省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仍然主要采取的仍然是初级阶段的“农家乐”形式,民族文化演出也基本是简单的歌舞表演,而其它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及纺织、刺绣、蜡染等几乎没有展示;出售的工艺品种类少、质量不高、价格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因此,虽然乡村旅游游客数几乎占了全省游客总数的三成,但旅游收入却只占了全省旅游总收入的8%左右,效能较低。
第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异化现象”。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一些“假民俗”表演和假冒伪劣民族旅游商品的出现。民俗活动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之上,适当进行艺术加工是可以并且必要的,但一些“民俗表演”的编排、演出中,由于业者不懂得这些民族文化真正的审美价值,错误迎合旅游者的庸俗需求,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异化,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成为失去自我甚至媚俗的“大杂烩”式的“假民俗”。
二、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打造贵州民族文化旅游
如何使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体系更加健全,从而保证贵州特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适度开发与适当“反哺”并举。
首先,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必须坚持“细水长流”的原则。民族村寨既不能完全封闭起来,也不能完全一下子放开,政府在这方面的引导、控制作用非常重要。对旅游资源的评价要以空间容量、经济容量、社会容量、生态容量为标准,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态容量。与之相关联的旅游环境应以同样的标准评判。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却忽视了它的脆弱性,更极少顾及旅游环境的承载力。现在,文化旅游者人数已大大超过少数民族旅游村寨的接待能力,一些村民疲于应付,对旅游者越来越麻木,甚至厌倦;在一些地方,商品意识被空前放大;思想状态的改变还导致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现象。应对这样的危机,除了制定合理承载量,采取限量办法外,对游客应当进行适当引导、教育,要使他们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的特点。
其次,对于民族文化,旅游业必须补偿性地利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实践中要有意识、有组织地搞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论是“博物馆”内,还是“博物馆”之外,对民族文化,应有专人研究、整理、培训、传授,使之不致失传。这决定了旅游业对民族文化生态必须尽到“反哺”的义务,要有必要的投入。只有适度的“反哺”,才能实现民族文化旅游的长久发展。
(二)尽快提高民族文化旅游水平。提高民族文化旅游水平,一是使开发利用的结构趋于平衡合理。做到这一点,不仅可以实现共同富裕,并且可以降低大众旅游热潮对于部分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冲击力。目前出现的冷热不均现象,除了交通、住宿等条件制约外,一些旅行社不了解、不推介或推介不力也是重要原因。二是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深度开发,使民族文化旅游真正打文化牌,提高旅游品质,满足游客越来越高的旅游需求,并且实现开发利用效能的提高,增加旅游收入,实现政府、游客、旅游目的地群众的共赢。三是对于民族文化演出和旅游纪念商品两个市场,政府应当严格控制。对于纯粹的假民俗表演应当坚决取缔,并且重罚;对于一些有瑕疵的民俗表演,应当加以监管,促其改正。旅游纪念商品是满足游客审美需求的重要物质,其对于游客旅游满足感的重要性往往超过民族文化演出,需求量大于民族文化演出,影响力也高于民族文化演出,因此更应重视。
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各级政府空前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旅游发展,规划先行”,随之在全国出现了旅游规划热潮,形成了一个供不应求的旅游规划市场。中国要在2020年左右真正营造成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迫切需要有一大批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要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都要有高水平旅游规划。面对旅游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形势,规划实践面临许多新问题,本文对旅游规划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
1中国旅游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旅游规划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如旅游规划进入新一轮、“诸侯规划”、洋专家的大规模介入,及出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旅游规划、旅游营销规划和概念性旅游规划等新形式。从学术上而言,对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其理论、形式和最有效的方法在国内外都仍旧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就国内旅游规划工作而言,旅游规划编制的总体指导思想、内容、程序、方法等都缺乏深入的研究。不少学者和专家,如刘德谦、石建国等都论述了旅游规划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完善的技术体系、成熟的操作体系、严密的实施监管体系以及专业化的规划人才。
2旅游规划的标准问题
旅游规划是一个旅游产业规划,而不同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以及各种保护规划。它必须反映该产业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及要求和原则,否则对旅游业的发展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六大体系,即资源体系、市场体系、生产力布局体系、产品体系、战略体系和科研(包括教育)体系。旅游产业规划就是要充分反映六大体系的内容以及六大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域旅游规划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是旅游规划的“纲”和“魂”,决定了规划的指导思想、理念方法、操作程序、体例结构。北方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王衍用教授,根据大量的旅游规划实践和多年的旅游规划研究,设计出了“4162”结构的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
3旅游规划创新
当前必须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从中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规划理论和方法。
3.1理论创新
“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应成为旅游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也是规划创新的根本和哲学理论基础。规划应“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为目标,注重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并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使游人在亲近自然、欣赏山水、接触社会、感受人文、体验风情、享受休闲、美食购物的旅游过程与服务过程中感到身心愉悦!此旅游规划是要为游客需求而设计服务,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是产品设计时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在使用量上以满足现代人的最大需求量来设计,应秉承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精神从事规划工作。因此,旅游规划注重自然优先、设计融于自然的准则贯穿至终。
旅游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知己(资源调查)知彼(市场调查)”、富有创造性的策划创意的基础上,为旅游主体创造一个产业运营——产品系列——景观品质——游憩活动——空间条件——时间序列——信息引导——市场营销的有机整体,从而为旅游者提供舒适满意、优质优价的旅游体验经历,一种完整的“全景规划”。
3.2内容创新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生态化的大背景下,规划中的社会因素、信息要素、资本运营与生态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创新规划应是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供需关系以及系统诸因子的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高适应性、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其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系统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从而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3人才创新
中国旅游规划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规划师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素质全面、知识渊博、崇高责任感、倡导交流、良好的审美观、富有激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创新需要具备很多要素,如创新环境的营造、个人知识程度、合作精神等,然而其关键仍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旅游规划要在广博的知识的基础,建立网络型、发散式、创新性的立体思维,要有创新精神,没有高明的创意也难以搞好旅游规划。规划师还要是“善于综合协调的专家”。一个理想的规划师应能够把这种综合的技能专门用于发现公众利益而非个人或小集团利益、整体利益而非局部或小范围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