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预习指导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
一、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使之学会体味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虽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但仍需熟练掌握,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性的训练,提高驾驭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心灵感受,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
对学生进行按顺序观察的训练,应注意三点:①要使学生熟悉几个基本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相反,由远及近或相反,由上到下或相反,由左到右或相反;②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画面选择合适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明白: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顺序,而不采用另一种顺序);③掌握怎样按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抓特点观察的训练,要注意两点:①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事物的特点;②能观察出具体事物有哪些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对学生进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训练,主要是学会由睹到思、由表及里,使自己进入画面所描绘的境界,产生思想共鸣,从而体味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关于培养学生的三个方面的观察能力(含感受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分层次进行,更要做到使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譬如教学《燕子》,可以这样引导:①这是一幅春景图,你认为应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②画面有些什么景物?哪些是最主要的?③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④观察了这春天美景,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按“由主体事物到时令背景”、“由动态到静态”、“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观察画面;在观察中抓装燕子”这一主要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用具体的语言把燕子的特点(包括外形、动态、静态)描述出来;同时懂得眼看心想,由表入里,拨动心弦,进入图画描绘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春景之美、春燕之可爱,引发为此情此景而赞叹、喜爱之情。
教学《小站》,在指导看图时,可抓住三个问题引导启发:①仔细看图,按方位顺序把小站的景物说出来;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讲出来。③看到这井井有条、美观的月台,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顺序对月台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产生对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崇敬之情。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理解重点词、句,切实提高理解能力。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美文佳作,语言精彩,词汇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
关键词:文学;舞蹈;关系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79-01
作为古老的艺术门类,文学和舞蹈都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学和舞蹈的出现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化到文明的标志。汉代《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舞蹈是在语言表达不易的情况下出现的。事实证明,文学与舞蹈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比翼双飞,一同闪现着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
文学与舞蹈同根而生,血脉相连。当今,越来越多的文学文本改编成了舞蹈作品,如芭蕾舞剧《雷雨》、《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古典舞《谢公屐》、《踏歌》、《绿带当风》也是从文学文本中来的;另一方面,舞蹈的成就也推动着文学的发展,它们互为一体、彼此作用,一起推动艺术发展。从创作来看,二者的不同主要在性质方面:一个是语言的艺术,一个是形体的艺术。文学塑造形象的工具是语言,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舞蹈塑造形象的手段是动作,通过动作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思想。文学语言表达具有间接性,读者不能直接感受艺术形象,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舞蹈的表现非常直观,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直接感受。比如舞蹈诗《藏谜》,舞蹈中的老阿妈非常虔诚,从九寨沟出发,一路奔波到拉萨布达拉宫朝拜,舞蹈通过老阿妈的经历,展现了一路上所见的舞蹈、服装、民族风俗,作品中的“牦牛舞”动作热情奔放,展示了藏族生活的情趣。《藏谜》中“赛装”一段,穿着有不同藏区的各色服装。揭示了藏民族的生活风貌,使人感受到了藏民族“把财富装在身上,把家驮在马上”的特点,舞蹈的艺术特征在这个作品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二
舞蹈和文学皆反映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文学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的诗歌;关汉卿、莎士比亚的戏剧,巴尔扎克、福楼拜的小说。舞蹈作品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舞剧《天鹅湖》,都是因为深刻反映了时代本质而载入史册的。
无论文学或是舞蹈,无一例外都要打上社会意识形态的烙印。以中国当代文学为例,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要求具备社会主义性、民族性、现代性,如余华的《活着》《兄弟》《十八岁出门远行》,贾平凹的散文《秦腔》《静虚村记》,小说《高老庄》《废都》《白夜》,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汪曾祺的《受戒》。中国当代舞蹈作品也同样有此要求。社会主义性,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阶段建设所倡导的英雄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中国当代文学和舞蹈由于受审美意识形态影响,都有体现社会主义性的一面,如舞蹈《红色娘子军》、《中国革命之歌》、《红绸舞》、《春江花月夜》、《东郭先生》、《艰苦岁月》、《第一次站岗之前》、《洗衣歌》、《丰收歌》、《挤奶员舞》、《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白毛女》,不仅在艺术上是经典之作,也在思想性上独树一帜,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三
别林斯基说:“无论如何,在任何意义上,文学都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这是文学的民族性意义,舞蹈亦同样如此。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不同,就产生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与舞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越发展,民族个性才越鲜明。文学和舞蹈要从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营养,努力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只有这样,文学和舞蹈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才能对文明的进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除了社会主义性、民族性之外,文学和舞蹈还应有现代性特征。要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的要求,适合现代人所有的艺术品味,像文学中莫言、张贤亮、余光中的作品,舞蹈中《阿里郎》、《中国结》、《荷花舞》、《孔雀舞》、《舞》等,都是具备现代审美意识的优秀舞蹈作品。
总而言之,无论舞蹈也好,文学也好,都应当与时代同步,着力创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经典作品,努力使中国当代文学和舞蹈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创新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江口隆哉,金秋.舞蹈创作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姬茅.浅论舞蹈和文学之间的关系[J].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关键词:体育舞蹈价值体育运动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2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3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4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1.1研究对象
以吉林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等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省内10所高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情况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出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
(1)实习学校.
实习学校对实习的有效管理,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情况,在实习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布置与安排,并在实习开展的过程中对上述过程做必要的监督与调整,以保证实习顺利进行的活动.因此,做好学生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多数教师认为,实习前的动员和实习计划的完善是影响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调查中发现有近25%的学校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计划中实习时间和次数安排不合理;二是对学生实习前宣传动员力度不够;三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应急预案不当;四是安排教师指导和督促、检查不得力;五是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
(2)指导教师.
由于实习学校的不重视,也导致部分实习指导的教师不重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的带队指导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影响专业实习的质量.调查中发现有36.4%的教师对学生实习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及时下到实习点,即使是到实习点也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指导根本不到位;二是没有针对具体的案例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对学生实习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疏于监督;四是实习过程中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力度不够,没有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
(3)实习学生.
由于就业形势不乐观,直接导致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调查发现,有近40%的学生认为专业实习是可有可无的,对他们的就业没有什么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敢于吃苦、敢于拼搏、敢于争先、勤奋好学的精神,在实习单位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敬业精神;二是实习的思想意识淡漠,认为无所谓,只是在实习之初到实习单位报道后就毫无踪影,无所事事;三是在学校期间准备不足,对工作岗位上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不得力,面对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对的措施不多,甚至是没有办法;四是缺少实际工作的经验,不善于观察与学结等,工作业绩不突出,这样实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用人单位.通过调查发现有40%的单位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到该单位实习的学生往往是本单位职工的子女,或者有其他的社会关系,碍于情面,不得不接收,接收后也不安排具体的工作,只是在实习结束后给盖个章、写个鉴定了事;二是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用而不导”;三是安排与专业无关的人进行指导,往往有失偏颇.即使是安排专人来指导,指导人员或是无指导经验、或是指导不认真,敷衍应付,失去了实习的本来意义.
2.2实习安排的时间和次数
资料显示,英国的一些师范学院的实习分几个阶段,普遍采用的形式是第一年安排四周,第二年安排五周,第三年安排六周,教育实习32周以上;日本等国也有类似的作法,法国初高教师培养(2年)教育实习500课时,中等教师培养(2年)教育实习300课时以上.调查中发现多数的学校采用一次性实习,而且是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时间为12周,除去校内预备实习和实习结束的总结与成绩评定,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只有十周左右.在十周的时间里学生既要在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又要参加各种毕业生就业洽谈会选择用人单位,同时他们还要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查阅资料、论文的写作、答辩等一系列的活动,时间非常紧.此时,毕业论文、实习与择业往往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两者相衡取其重,就业放在了主要地位,实习就被放在了次要地位.加上各个方面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一部分学校将实习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但也是一次性实习.只有2~3所院校安排了两次或多次实习,收到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2.3实习的管理模式
目前全国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模式大多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模式.调查中发现有部分院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也有部分学校采用混合编组和顶岗实习的模式,这些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了保证学生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许多学校普遍采取了“自主分散”的实习形式,从效果看这种形式是灵活有余,监管和指导不足,往往是“放羊式”的实习形式,并没有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并没有实质性地发挥实习的作用.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环节的优化策略
3.1建立健全实习管理规定,加强毕业实习过程控制
建立和健全实习管理规定是保证毕业实习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第一,建立和健全实习管理规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实习的操作和流程,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第二,要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召开全体学生的实习动员大会,详细讲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要求和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要求学生充分认识毕业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其次,做好预备实习工作.此时要多假设一些情境,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方案,指导学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第三,规范实习过程管理,加强教育实习的质量监控.由于实习的整体周期较长,实习点分散,带队教师不可能长期驻点管理,整个实习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实习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因此,要做到严格管理,加强实习的质量监控.除安排1~2名学生干部作为负责人与学校和指导教师沟通外,学校还要派出检查组,采取不定期走访抽查、咨询实习单位等方式来掌握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整体表现.既要检查学生的实习状况,也要检查指导教师深入实习点的指导情况,使整个实习环节达到“监管一体化、信息畅通化”的良好状态,从而确保专业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3.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指导队伍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相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专任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能指导专业实习的教师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同时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不足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指导教师对实习工作同样不重视,走过场、应付了事,学生的实习得不到很好地指导,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我们要挑选一些具有丰富社会体育实践经验、有一定的专业实践水平的教师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其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采用选派2~3名教师到实习单位挂职锻炼的方式,来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经验,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指导水平.
3.3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是完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工作的重要条件.由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成立较晚,许多高校在对待专业实习方面还没有脱离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的桎梏,缺乏创新性和开拓精神.同时,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检查、督促和指导不到位,经费紧缺等原因,造成了当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足够实习基地.只好采取分散的实习方式,这种实习方式是在实习前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地点,实习的地点和人员都较为分散,实习学校无法派出更多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从而导致实习效果较差.其解决办法是:由高校牵头与体育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健身俱乐部等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社会体育实习基地.学校选派教师与实习基地的专业人员联合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共同制订实习的指导计划和实施步骤,协作指导实习生的专业实习.
3.4丰富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延长实习时间
在国家大力提倡体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重点强调专业实习不仅仅为学生就业作准备,也不仅仅为了演练和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实际职业技能水平,应该向提升国家国民经济转移而设计,将着眼点放在自己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和人生发展奠定一个稳固的良好的基础.因此,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多数高校在实习形式上仍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方式,或者是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针对上述情况,一些高校规范了管理模式,对教育实习的形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实行开放式实习或顶岗实习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都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要丰富实习的内容和形式,采用分阶段实习或者延长实习时间,加强对毕业生的实习和教师指导工作的检查等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5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一、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的一课《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舞蹈与幼儿爱心教育
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这是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的形式,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泥娃娃》,描述了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它呢?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在表演中可以看到孩子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大家,在得到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回报,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舞蹈与幼儿美育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诸如手臂波浪、脚尖步等动作,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使他们对肌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幼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是舞蹈对幼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另外舞蹈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
(一)指导教师选拔
如何选拔指导教师,古德里奇、费曼南瑟、克拉克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标准[9],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方面,指导教师必须掌握卓越的课堂教学技能,拥有充足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科知识,能够成为实习生效仿的榜样。2.指导过程与方法方面,指导教师应该和实习生在教学年级或学科领域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实习生专业知识掌握的水平和需要哪些方面的援助;指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交流技能,擅长同实习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当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时,不用担心这些问题的探究会影响他们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指导教师必须自愿参加实习生的指导工作,愿意同实习生分享教学经验,对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感兴趣。此外,奥德斯基等研究者还指出,要尽量避免选择学校的领导承担指导实习生的工作,因为学校领导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实习生,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实习生会感到拘束,从而影响实践活动的开展[10]。我国教师教育资源紧张,中小学实习学校课业压力大,教学工作繁忙,目前基本没有正式的实习指导教师选拔标准,大学指导教师通常由大学从事课程教育专业的教师甚至是研究生来承担,中小学指导教师也通常是由中小学校长随机指定某些教师担任,通常假定所有拥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都具备指导教师的资格[11],但是,好教师不一定是好的指导教师,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胜任指导教师的工作。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些指导教师并不情愿承担这份工作,他们担心实习生打乱已经建立起来的明确的、潜在的课堂规则[12];因为学生的升学压力,一些指导教师不愿意让实习生承担教学工作,担心实习生的教学会影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不善于同实习生交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实习生解决遇到的难题;指导教师工作繁忙、负担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上述因素都影响实习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育实习初期,要对指导教师进行选拔,挑选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的教师承担指导教师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培训
指导教师岗位培训除了能够促进实习生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外,还有助于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技能训练能力,恢复教师工作的活力。恰当的指导教师岗位培训课程能帮助指导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增强指导教师的工作技巧,提高指导工作的效果,接受过正式培训的指导教师比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指导教师更加擅长鼓励实习生的教学活动,而实习生指导工作的失败通常是因为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充分[13]。指导教师培训活动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围绕实习生指导活动开展研讨会活动,来自大学和中小学的指导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通过会话,增强工作技能;大学开设专门的指导教师培训课程,挑选经验丰富的大学和中小学指导教师担任培训教师,还可以开设指导教师技能培训课程,鼓励指导教师学习指导技能和指导方法;倡导指导教师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知识和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尽管学者们普遍认同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指导教师更好地引导实习生,但是指导教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的研究还不确切。目前,我国一些师范院校已经开展了指导教师培训课程,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培训对象单一。我国指导教师培训课程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指导教师,培训课程主要由师范类高校教师教育部门承担,而大学指导教师通常被默认为实习生指导的专家,能够承担实习生指导工作。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以D师范大学为例,该大学每年会为实习基地的中小学教师开设教师短期培训课程,目的是提高基地教师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指导实习生的水平。然而在实际培训中,由于实习基地的现实条件、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和参与培训教师的特点,培训内容多倾向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指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无法顺利开展。3.指导教师间缺乏沟通。我国教育实习工作中,一名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几名甚至十几名实习生,此外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工作时间紧,压力大,一些教育实习基地,尤其是师资条件相对较弱的学校,对教育实习重视程度不够,很少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指导教师缺少沟通、反思的机会。
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
教学实践同教学理论学习不同,教学实践的对象———实习生以及教学实践的情境不断变化,新的教学问题不断涌现,指导教师只有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才会降低不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促进实习生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个人能力。1.弗雷德•科萨根认为,教师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构建个体教学角色,即格式塔、模式和理论[14]。教师的个人体验与感知是出发点,通过经验和感知,教师形成最初的教学格式,该格式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验证,形成某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进一步反思,形成个人教学理论。教育实习中需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指导教师要尊重实习生的个人体验,学会处理实习生由于个人经历、个性差异、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而体现出的差异性,换句话说,每个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实习生各自的教育以及生活经历构建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2.帕杰克认为,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个体性差异[15]。教育实习中,指导教师同实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呈现各自的特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指导效果,指导教师同实习教师呈现的角色应该具有相似性。指导教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和实习教师的教学角色特征,分析二者的相似性;其次,如果指导教师同实习教师的差异较大,为了提高实习生教学活动的效果,指导教师应当调节自身的教学角色或者考虑重新对实习教师和指导教师分组。3.格尔克认为保证实习指导效果的诸多策略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为实习生、大学和中小学指导教师提供充足的自由空间。格尔克提出如果想要取得良好教学指导效果,指导教师和实习生需要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可以开展对话、协商;互相尊重,承认各自的差异,在大学指导教师同中小学教师的关系方面,中小学指导教师传统的“帮助实习生摆脱大学教师们教导的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观点会妨碍教师间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观念的沟通,建立合作、信任的教师关系会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丰富指导教师的工作方法[16]。我国教育实习中,一些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也会积极地为实习生搭建深层次思考和反思的平台;还有一些指导教师能够将正式引导和非正式引导两种工作方法相结合,帮助实习生融入质疑、假设、调查、想象、辩论的情境中,鼓励实习生分析、评价、反思教学经历,构建教学法和行为准则;积极参与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会对实习生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前,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要确定观察的目标,观察后,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下,针对教学,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进行建设性的会谈,共同探讨实习生教学的优、缺点以及影响教学的因素,并提出帮助实习生克服缺点和问题的方法。然而,目前还有绝大多数指导教师不明白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实习生开展教学实践,他们常采用的指导方法包括:(1)个人经验型。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指导教师完全忽视实习生的个人体验,把自己的个人经验作为指导实习生活的核心,认为实习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模仿;(2)无微不至型。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是关心实习生的发展,实质上却完全剥夺了实习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指导教师工作的重点也不突出,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容易导致实习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缺陷认识不清。(3)放任自流型。这种指导方法在办学基础较差的实习基地较为普遍,在这种模式下,虽然实习生能够承担大量的教学实习工作,但是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实践基地学校教学情境的限制,实习生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获得帮助和解决。上述几种指导方式都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实习生的专业成长。
夏尊先生认为,语感的心理构成应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心理学认为,感知的对象是既有多种属性又有整体性的事物,感知的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具有整体性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属性,既可以同时地被反映也可以相继地被反映;既可以作用于同一种感觉器官,也可以作用于不同的感觉器官。这样就为科学的语感训练提供了心理学依据。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诗的形式的凭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一是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二是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写出空间的形象与彩色。”“纸上的字迹”,可以“表现空间、时间中极复杂繁富的‘美’”。宗白华先生这话正道出了语感训练的另一依据——语言的内在规律性。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就语感的训练途径和方法试作以下的探讨:
一、诵读涵泳。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忽视大量阅读,语文水平或者语感水平是很难提高的。而其关键则是过好诵读关。任何口语交际都得借助语音负荷着语文去充当思想表达和信息传输的工具。书面交际虽然没有声音,但无论写或读,人的发音器官都在参加活动,更不要说是念出声来了。因此,作家老舍先生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我们不要叫文字老趴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老舍先生讲的是文学创作,然而同理,我们阅读作品时也要进行音韵美的赏析。在朗读训练中则首先要抓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变化等技巧的培养。如儿化韵在韵尾附加一点儿卷舌音,以增加表示轻微、蔑视、喜爱、温婉的语感,迭音形容词,借音节的重迭以表示加强以及喜爱、宁静、深沉、悠长、绵延等语感。
“强调多读多写,重视语言感受,固然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语感教学法’,从教学研究科学化的角度来看,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朱作仁语)因此,在语感训练中,既要能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又要能遵循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来加以指导。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综合感受法”,就是一种科学方法。所谓“综合感受”,就是诵读时,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逐步地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五官”的感觉综合功能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的优势。
在诵读涵泳中,教师的成功范读也很重要。如特级教师于漪讲她的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岳飞的《满江红》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摇摆着,读得出神入化,音调十分感人,一室寂静无声,我们全班同学都深深感动了。他教完,我们也都能流畅地背诵了”。
二、形象再现。克罗齐说:“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对小学生来讲,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而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矗形象再现即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词是有概括力的,只有把词的概念所代表的状态、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出来,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这个词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形象感。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因此,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进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也就是说,想象力是阅读的重要能力。
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实现的。课堂教学中,应把形象再现与诵读涵泳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一边让学生吟诵诗句,一边观看彩图或录像,想象出:一片油菜花金灿灿的,阳光下更耀眼,满目金黄,令人眼花;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花枝上,花瓣儿微微扌扇动,香味扑鼻,令人心醉。通过形象再现,把自己带入诗句所描绘的审美境界。
特级教师李吉林所倡导的“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形象再现作用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字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电视、幻灯、朗读等教学手段,创造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感受中,得到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想情操的陶冶。
三、生活补充。宗白华先生说:“只有到了徽州,登临黄山,方可领悟中国之诗、山水、艺术的韵味和意境。”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越见深切。因为,感受力包括“物感”和语感,“物感”是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会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理解能力。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物感”与语感的协调发展。茅盾先生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可见,语感训练中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人物的神态,推测人物的内心,设想人物的语言,让作品的人物形象完整地立起来。如果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也可以采用间接的生活体验。如教《颐和园》一课,学生没有游览园景的生活体验,可以通过放《颐和园》的录像,让学生观赏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得到间接的生活体验。
也可用比照法。即拿学生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同类事物来与课文中描写的未曾见过的事物作比照,以引发学生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如教《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的情景,学生一般难以见到。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拿在生活中常能见到的猫或狗要扑向小鸡时,老母鸡保护小鸡的情形来作比照。这样,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就会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
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能自觉地把经验与语言紧密地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
四、情感共鸣。阅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杜勃洛留波夫说:“我们的感情总是被生动的对象所引起的,而不是被一般的概念所引起的。”同时,是一个不断开发与深化的过程。因此,在语感训练中,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正像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产生共振一样,要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就必须找出二者之间相通之处来。因为“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费尔巴哈语)
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诗文,课后都安排有表情地朗读的练习,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它来作语感训练的材料。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使形象与感情融合,读出气势、韵味,乃至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学生的表情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为,表情朗读,须能深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双向移情活动,把自我转化为课文人物,与其同爱恨,再把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我的思想感情
五、理法分析。语感是学生语言基储生活经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是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叶圣陶语)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曾说:“弹琴不能徒恃感觉、敏感。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变。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须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地化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他讲的虽然是乐感,其道理同样适合于语感。可见,语感也是一种心智技能。它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而理解主要是通过分析思维把握语文,获取语言所反映的内容。这是因为,根据信息论,图像可以通过编码而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储藏起来,语言、符号再通过译码恢复为图像。这种互译的能力,均是以人类大脑的复杂理性为基础的。
如果说,当一个人已具备了相当水平的语感能力时,它可以充分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即不需要逐步推理验证,迅速地“猜度”语言文字的意蕴。不管语感的发生如何迅速,一听到、一眼看到就能获得语言文字的深刻感受,尽管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被浓缩于一瞬间,然而,在语感的训练过程中,则表现为一种由浅层直觉不断向深层直觉发展的渐进过程。也就是说离不开运用心智对语言文字作理法分析。
理法分析首先应与吟诵结合起来,“对于讨究所觉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叶圣陶语)
语感不仅指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还包括把握文章的形式。如句式、结构、风格、气势、音韵、节奏等。如歌德所说的,“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传授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和运用规律,使学生有了理法基础,能对语言技巧和文章理法作出分析,以准确地把握分寸感。
理法分析一般可以采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综合感受法”,即阅读时,首先应当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继而“用自己的眼光通读下去”,以把握全篇文章的语脉文思,并进而对局部的标点、词语、句子,乃至段落产生正确的感知。这种方法,正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它既符合语言规律,又符合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因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课文中有许多精美的诗文,它们形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思想内涵深刻,教学这些作品,可采用“欣赏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首先打动学生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像傅雷先生谈到欣赏《长恨歌》那样:“看的时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字韵的变化。”理法分析还可以采用“动态分析法”。即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究为什么要这样写?除了这一种写法外,是否还有别的写法?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高效能的阅读过程。由于能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原文进行比较,学生能更好地领悟作者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匠心,甚至读懂书上没有的东西。如作者由于种种原因表达时采用隐晦、幽默、含蓄、影射等“障眼”手法。
人一接触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得到语感的训练。语感能力,只是部分地而非全部地来自于阅读实践,还可来自于写作实践。因此,把“吸收——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或听说结合,或读写结合,或多项交叉结合,是语感训练的最佳模式。如特级教师丁有宽提出的“读写结合”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地训练语感的教学方法(丁氏总结为7条读写对应规律和50个基本功)。
关键词:粉碎稻壳;基质;旱育苗
水稻是桦川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到2009年全县水稻面积达4.8万公顷,由于桦川县已全面采用水稻旱育苗技术,春季育苗用土量大,造成了旱田耕层土壤及山地植被破坏比较严重。另外,有的农户把旱田除草剂的残留随土运到水田,使水稻植株遭受药害;水稻苗床使用化学药剂封闭除草,处理不当,也易产生药害。2006~2008年,参照《北方水稻》关于稻壳育苗的先进技术,3年来,不断进行试验。2008年,育出了同土育苗一样的壮苗,25d就可以盘好根,根长苗壮,深受广大稻农欢迎。
1粉碎稻壳旱育苗的好处
1.1解决取土难问题
桦川县春季气温较低,回暖晚,土壤解冻慢,受雪水和雨水的影响,土壤温度低,造成水稻育苗取土、运土、筛土困难;且土地法管理规定,不准许乱取土。纯水田的创业、星火等乡镇,取育苗土难已经成为广大稻农的一块心病。采用稻壳育苗,用20%的过筛细土,80%的稻壳粉,能解决大量拉土或花钱买育苗土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旱田耕层土壤和山地植被破坏问题。
1.2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长年堆积或焚烧稻壳易造成环境污染。据资料介绍,稻壳中含硫93.4%、钾0.74%、氮0.24%,通过转化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
1.3解决苗床杂草和药害问题
近年来,大豆田连年用豆磺隆、乙草胺等化学农药进行封闭灭草,使化学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量增加。这样的土壤用来育苗,水稻秧苗常受到残毒危害,抑制幼苗根系生长,严重的可致枯死,插后低节位分蘖减少。同时苗床用化学药剂封闭灭草,常因覆土不匀,床面高低不平,药液向低洼处渗透,造成局部药害,影响秧苗素质。而稻壳中不含草籽、不用封闭灭草,所以用稻壳育苗不存在产生药害问题。
1.4根多苗壮
2008年,在桦川县悦来镇悦强村高玉文大棚及敬夫村李登有大棚用稻育苗试验成功,可以提早育苗5~7d,稻壳比土壤的保暖性强,可使床温平均比土育苗提高1.5~2.0℃。粉碎稻壳育苗的根系多于土育苗,可达15条根,地上部及地下部鲜重之和达20g以上,能培育出壮苗,盘根又快又好,25d就可盘好根。稻壳育苗运苗轻便,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均可,只要秧盘拍平压实的营养基质有2.5cm厚,就不会发生散苗现象。
2粉碎稻壳育苗技术标准
2.1秧田选择
采用稻壳育苗,秧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能建造大中棚的地方。秧田与本田比例在1∶120左右。
2.2整地做床
(1)提倡采用高标准大中棚育苗,做大中棚苗床。北方早春气温低,地温凉,提倡采用酿热物育苗技术,即将苗床土下挖25~30cm,土分放四周,清平床底,呈方槽状;然后将稻壳或稻草或其他作物秸秆等铺放在底部,厚度10~20cm,铺平压实后,将挖出的表土回填床内,表土厚度25cm,床面整平,步道踩实略低于床面,这样的苗床可用2年。酿热物育苗可有效解决早春由于地温低影响秧苗生长发育问题。
(2)苗床要翻深5cm,高标准整平耙细,并在苗床四周修筑5~8cm高的土埂。如果苗床整地差,含水不均,就会影响稻苗对水分的吸收。
(3)置床施肥。床面上均匀撒施尿素20g/hm2、磷酸二铵50g/hm2、硫酸钾25g/hm2,并用镐等工具将其反复掺混在3~5cm深的土层内;或施优质过筛农肥10~15kg/m2,与10cm深床土混拌均匀,确保床面平整,土壤细碎,育秧盘能与床面充分吻合,不悬空。
2.3稻壳处理及铺放
准备5kg/m2稻壳粉,浇透水后堆积存放半年为好。用饲料粉碎机将无杂质的新稻壳中度粉碎,稻壳粉3~4mm。桦川县的桦糠米业、付士米业、三绿源米业等大型米厂,在磨米机上安装了粉碎稻壳机具,可直接接收稻壳粉。稻壳不能粉碎过细,否则吸水和扩散能力差,易造成夹干层现象,导致水分不均,使出苗率下降。因此,一定要中度粉碎为好。在播种前1~2d再用水浸泡,边拌边浇水,保证稻壳吸足水分,做到尽量减少出苗期用水量。育秧前1d晚上控去多余水分,准备拌壮秧剂。壮秧剂用量同土育苗相同,按标准用量使用。在拌壮秧剂时,用少量细土先拌匀,再混拌于浸好的稻壳粉中,一定要混拌均匀,然后闷2~3d时间,等待铺放。秧盘铺放稻壳时,一定要压实,达到标准密度,才能提高吸水和保水能力。苗床浇透底水,第2天把纸盘上面铺放经过拍平压实后厚2.5cm以上的营养基质。
2.4播种及覆土
手插软盘育苗,每盘播芽种100g;机插软盘育苗,每盘播芽种125g;钵盘育苗,每盘播芽种45~55g,达到培育壮秧的标准。如果育苗期气温偏高,芽长2mm即可;如果育苗时气温偏低,稻种要求催大芽,芽长5mm左右。播种后,及时用细土均匀把稻籽盖上,再用稻壳粉把这层土盖上即可,总覆盖厚度不超过1cm,太厚顶盖现象严重,保温和保水性能差。覆籽后用细眼喷壶浇水,不用苗床除草剂,直接用地膜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压严,避免温度和水分散失。
2.5苗床管理
(1)水分管理。在秧苗立针期揭地膜,掌握好浇水时机,减少浇水次数,浇水量过大,容易徒长,降低肥效。早上浇水为好,有落干现象就用喷壶补水,整床落干,再全床浇透水。浇水时尽量采用细喷、微喷技术,以免浇灌“猛头水”冲掉稻壳的表层营养元素。
(2)温度管理。在秧棚内放1支温度计,秧苗1叶1心温度控制在28~30℃;2叶1心温度控制在25℃;3叶以后温度在22~25℃,以后随着秧苗长大,加强通风炼苗,3叶期以后,如果夜间气温在10℃以上时,可昼夜炼苗。但要注意天气预报,如果有霜冻,夜间要闭棚。提早整地,及时插秧,以免秧苗徒长或青枯。
(3)追肥。如果2.5叶时秧苗黄绿,可在2叶时追施硫酸铵50g/m2,或在插前3d追施磷酸二铵150g/m2,追肥后用清水浇苗。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3注意事项
(1)采用稻壳育苗,拌壮秧剂和覆盖稻籽用土量占20%,壮秧剂必须与稻壳粉充分混匀,稻壳粉占80%比例。
(2)每天浇水时,最好浇温水,在大棚内放上装水容器使水增温,而且要勤浇少量。浇水过多,容易徒长、缺肥,插秧前应补肥。
随着转化理论影响的日益深入,对它讨论和批判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不难看出,麦基罗的转化学习理论带有明显的认知取向,强调以“理性”的方式实现“转化”,重视从理性的角度对人们关于自身、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或者对歪曲的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与质疑,从而希望实现认知重建和“转化”,这是一个觉察内的理性学习过程,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转化学习的必要条件。梅里安(SharanB.Merriam)在对麦基罗转化学习理论中的认知发展的角色研究一文中,提出“尽管认知发展可能被看做是转化学习的一个结果,但成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进行转化学习所必需的批判性反思与理性讲述的基础。”[11]当然,也有许多研究者批评麦基罗过分强调认知与理性,而其他认识形式则处于次要地位,他们认为其实非理性、超理性也是促成转化的有效方式:布鲁克斯提出了直觉的意义;沃盖尔桑(Vogelsang)提出了超理性影响;德克斯(Dirks)把对灵魂的滋养作为教育目标,提出心灵学习,认为情感和想象力是促进转化学习的重要因素,有意义的学习根植于成人与自我及外部更广阔的交往世界的情感与想象的关系,而人们赋予情感的意义则反映了意义所生成的社会文化和精神背景,这一过程是想象与超理性的;而近期的一项对转化学习的研究中更是提到了“全人学习”中可以利用的包括“认知、情感、肉体、直觉和精神”的维度。此外,还有研究者指出麦基罗的理论缺少情境性,没有探究个体与社会文化、政治和历史情境等之间的关系;也有人批评他的理论过多地关注个人的质变而忽略了社会变革的力量;还有研究者从伦理的角度质疑成人教育者在成人“转化”学习中的地位与角色。对转化学习理论中的探讨与批评,麦基罗一直努力回应,致力于该理论的修正与完善,如在对待批判性反思的作用问题上,他也承认批判性反思可能不是转化学习发生所必需的条件,“转化可以是全神贯注的,涉及批判性反思,也可以是反复的情感交互作用的结果,或者是不知不觉同化的结果———正如进入一个不同的文化氛围,未加批判地同化该文化的规范、标准和思维方式”。[12]转化学习理论内部正趋于融合,各方观点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必要的补充,超理性和理性可以并存于转化学习的过程。
二、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及指导
(一)对学习者经验的高度认可与积极运用转化学习理论指出成人经验和认知水平是重要前提,经验对于转化学习的触发意义已经非常明显,在具体的、可见的事实中找到支持与促进认知改变的信息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发现并运用自己的经验,成人的参照框架往往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成人高等教育中,教育者尤其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发学习者曾经的经历、情绪体验等,引导学习者对已有经验重新体验,通过相互交谈的方法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从而获得学习。坦南特曾经描述了在学习中成人教育者引导成人使用建构经验的几种用法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教育者可以将他们的解释和说明和成人学习者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接下来,教育者可以将学习活动同学习者目前的生活、工作经验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教育者还可以创造学习者可以参与的、产生学习的经验;最后教育者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解构自己的经验,激起他们对已有经验的质疑。
(二)促进学习者的批判性反思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培养模式下长大的成人,更加习惯于接受教育者的安排,当教育者试图让成人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参与自我评价活动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沉默寡言,这种根植于一直以来所生活的社会文化中产生的思维和行动模式,给成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普拉特研究认为文化和意识形态造成的东西方对“自我”定义的差异,应该在成人学习指导中给予充分的考虑。首先应该培养其反思的意识,促进他们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反思,不断地审视周围的事物、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判别能力;其次,应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通过分享获得反思的心得,从而提高反思的效果;最后,应鼓励学习者将反思的结果运用到实践中,获得转化学习的最终结果。成人教师应该教授有关批判性反思的方法策略,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技巧方面的支持。通过组建成人学习者学习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讨论,进而根据不同成人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判断性反思建议,促进他们主动进行批判性反思,最终达到观念转化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批判性反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是持续性的、多元化的和全面性的反思。
(三)重新审视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在转化学习研究中,教师的作用一直受到关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成人学习者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业已形成的学习风格和经验,对于教育者而言,学习者的需要、风格、经验和动机可能是外显的,这些是决定成人教育教师如何帮助成人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因素,并决定他们的角色和教的方法。在面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者时,教育者尤其需要以新的视角去转变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角色界定,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平等和相互关怀的关系。为此,成人教师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多地建立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平等的教与学互助关系的动力机制,使成人发挥自主学习意识,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学习。
(四)推进理谈的意义成人学习者在与他人的理谈中,互相交流观点,产生新的观点假设,继而通过批判性反思,才能产生转化学习。教育者应该尽可能创造理谈的理想条件,如引导学习者搜集、掌握尽可能全面的相关的信息,然后摆脱自欺,能够客观地评价各种主张、争论,并尽可能地让成人学习者都拥有参与对话、交谈的均等机会等等,目的就在形成一种更加敏锐、礼貌、不受支配和不被扭曲的沟通。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是促进这种学习形式,即把差异视为一种机会,一种对我们交流、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挑战。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内科实习时间为12周,需在4个三级亚科的不同病房中进行轮转,更换至少4名以上指导教师。这种轮转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内科不同亚科的相关疾病,但同时也带来了指导教师更换频繁的问题,由此导致师生之间难以充分沟通达到深入了解;而不同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方式,深入了解的缺乏使指导教师难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这时的学习就更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学效果容易受到影响。由于参与教学的教师人数众多,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就难免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少数教师责任感和教学意识不强,使教学效果相差较大。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下,1名主治医师需要同时管理5~8名学生,加上繁重的临床工作,就造成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可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同时也更难以对学生的科研、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关心和指导。
2在八年制医学生内科实习中实施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2.1实习生导师的选择
内科实习阶段导师全部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教研室,要求至少具备主治医师3年以上工作经验,医德高尚、医疗作风严谨、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热爱教学工作,同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导师选聘以个人申请和专科推荐相结合,择优录用,最终经医院教育处审核批准。
2.2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习生导师制由教学院长直接牵头负责、内科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实习开始前,组织导师进行统一培训,明确教学计划、导师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召开导师经验交流会,使导师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导师和学生分别进行总结,评比教学效果。每名实习生导师在每个实习轮次负责指导1名实习医师;而每名学生在内科实习阶段始终由一名导师进行指导。学生每周书写大病历1份,由导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修改。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导师与学生每周至少见面2小时,由导师带学生在床边诊查患者、分析病情。导师着重对学生的临床能力、沟通技能、学习方法、科研能力和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辅导,尤其注重对学生临床基本功的培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实施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导师制的意义
与本科生不同,八年制医学生有专门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其科研工作。虽然导师制的核心内容都是“因材施教”、“个体化”教学,但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施行的导师制与其在研究生阶段所施行的导师制存在明显不同,实习生导师制并不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主要目标。八年制医学生的实习生导师制的主要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导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在导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中到达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实习生导师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医疗作风;(2)对刚进入内科实习阶段的学生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重点加强对学生临床基本功的培训,如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基本临床操作等;(4)训练学生规范的临床思维方式,做好从书本到临床、从学生到医生的思维模式转换;(5)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技巧;(6)使学生初步接触科研,培训其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能力;(7)可为学生今后选择专业方向提供一定的建议;(8)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不良心理状况及时予以疏导。与传统的八年制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模式相比,导师制具有明显的优势。与传统实习方式的松散的管理模式不同,在实施实习生导师制后,学生虽然仍分散在各个不同临床科室、跟随不同的带教老师实习,但导师可与不同科室带教老师互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全程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并对每名学生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每周固定时间的师生接触,使导师能够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式的个体化指导,这种方式尤其有利于强化对学生临床基本功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相比起八年制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实习生导师与学生年龄上的差距较小且交流时间较多,因此能够更顺畅地沟通、交流,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实习生导师更容易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加以干预。对导师而言,固定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导师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并能够激励导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对学生而言,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带来的是更强学习主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导师制源于国外的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2-3],但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中的实施目前还是一项新事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未成熟。实习生导师的临床和教学能力如何、教学态度和理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师生之间是否能够真正有效沟通、如何对导师进行奖优罚劣等问题都会明显影响实习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实行导师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充分重视下制定合理完备的导师选拔、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及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从而使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个体化”教学的有益作用。
5总结
只要我们认真考察一下现实的道德生活实践,便可以发现道德自律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道德主体的意志是自由的,他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和权利。罗尔斯指出:“自律的行为是根据我们作为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将会同意的、我们现在应当这样去理解的原则而做出的行为。”(注: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03页。)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总是个体出于明确的理性意识而自觉自愿选择的行为。道德行为要求自觉,即要遵循理性的原则,按照理性认识来办事;同时又要求自愿,即要出于意志的自由,如果意志不是自由的,那就谈不上道德责任。
在西方伦理史上,康德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自律概念,并把它确立为伦理学的基础。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拱心石。康德的自律概念正是以自由意志为前提的。在康德看来,人作为理性存在物,其意志应当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一种天赋权利,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原生的、与生俱来的权利。一个人只有作为纯粹的意志存在物而不是作为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他才是自我决定的,才能“自己为自己立法”,才能在立法时不服从异己意志。(注:参见《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6页。)由此,康德把意志自由看成是阐明道德自律性的关键,从而高扬了道德的主体性,在伦理学上实现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康德的自律概念对道德的宗教基础的消解,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5页。)但马克思对自由自律的完整理解并不限于形式,还涉及其丰富的、现实的内容。在马克思看来,自由作为“人的类的特性”,是人类与动物界揖别和分野的根本所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但一个人的意志自由能否得到发展和发挥,在多大的程度和什么方向上得到发展和发挥,总是要受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个人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才有可能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意志自由,实现自己的目的。因为人“是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1页。)“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其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因而,自由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从总体上看,从原始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诞生前夕,由于自然的因素在人的生存、生活中占居着支配地位,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要直接依赖外部世界,因而,尽管人们也崇尚自由,但人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处在比较幼稚、笼统的阶段,并且逐渐形成了以“他律”为基本点的命运观。西方从古希腊神话直到16世纪的宗教改革,人们对自己命运的主流性看法是神学命运观,把人的命运看作是他主、他律;一些具有无神论或泛神论思想的人们以自然法则、自然规律来解释人的命运,其基本倾向也仍然是他主、他律。只有到了近代,人们关于人的命运的看法才逐渐摆脱了神学命运观,提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自由律。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思想家们在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时,高唱自由的赞歌,用人性来反对神性,认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历次资产阶级革命中,自由始终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如果说把自由视为一种崇高价值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那么把自由视为个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则是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所确立的。
把自由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础。“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交换以其持有的方式抹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等级意识,客观上要求交换各方权利是平等的。同时,市场主体自由地进出市场,并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各种选择,无疑意味着他的活动是自由意志的体现。(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2、103页。)据此,马克思指出:“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这种基础而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97页。)“交换价值,或者更确切地说,货币制度,事实上是平等和自由的制度。”(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01页。)只有当资产阶级无情地斩断束缚人的各种“封建羁绊”,将“温情脉脉”变成“冷酷无情”的交换价值和现金交易时,人才从他人情感与权力的束缚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人才获得了对于他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在客观普遍的物面前,人与人才首次获得了平等。因此,马克思把商品交换领域称为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认为在这个乐园中占充分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99页。)
把自由视作一种个人权利看待,除非有强有力的理由和根据,否则它不容许被任何人或政府侵犯的思想,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也为人类道德由他律走向自律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道德力量与行政力量高度融合、渗透,共同作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因此,传统的似乎井然有序的道德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全是道德发生自律作用的结果,不是道德独立作用的结果,而是道德与政治原则、政治手段合而为一作用于经济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的结果。虽然在政治、伦理互动的体制下,也形成了一整套有关道德修养的理论,但道德自律的实际作用很小。与传统社会以政治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相适应,道德依靠良心、舆论发挥作用的“软约束”功能通常凸显为一种必须如此的“硬约束”原则。在特权、等级制度下,个人没有自由意志可言,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只有当人的自由权利得到法律保证、人们有了一定自由的社会背景下,普遍的道德自律才有可能。
因而,自由是自律的前提,没有自由也就无所谓自律。同时自律也是自由权利得到保障的理性基础,没有自律也不可能有普遍的自由。普遍的自律只有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现代社会才有可能,同时普遍的自律也是市场经济的理性运行对于个体理性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性的秩序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必须是理性的自律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市场主体的自律,就不能保障市场秩序,就不可能有效率,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王权是一种任性”(马克思语),社会的运行很难是理性的,从而使自律行为成为一种个别的偶然的行为;那么,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性的秩序经济,它所要求的自律是一种普遍的自律。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由自觉的选择,而不是盲从;是理性对欲望的引导,而不是“存天理灭人欲式”的压抑;是道德主体作为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迫遵循。这种自律是需要制度安排来保障的,是需要制度安排给人以普遍的预期来养成的。
二
当代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建立市场制度。伴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形成,人们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体意识、独立意识、法制意识正在增强,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已有不同程度的加深,道德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由权利正逐步得到确立。一句话,我们正在初睹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道德曙光。然而,在我国市场化的进程迅速推进、市场制度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道德秩序混乱的严重局面。一方面个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行为,对非法谋利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和个人普遍地“陷入”不道德的经济行为之网,对应当遵从的道德规则失去信任,以不道德手段谋取利益作为普遍的行为准则,信用问题几乎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切无疑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产生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首先,这跟我国历史传统中缺乏社会理性的土壤有关。我国是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在两千多年的集权型的封建大一统的统治下,皇权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人民没有任何自己的权利可言,人的个性和自觉意识受到压抑、禁锢与扼杀,人的精神与思想总是处于顺应、依赖和甘心被奴役的潜意识状态之中,根本没有自由权利可言。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人们成了失却“人类之尊严”与“个性之价值”的驯服工具。
早在时期,五四新文化的主将们就把矛头对准封建专制主义,他们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注:《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5页。)只有彻底破除专制主义、永绝其萌,中国民主政治才能成功。只有切实保障人的言论自由,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个人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实现民主国家。五四无论是在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文化的冲击方面,还是在唤醒人们的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方面,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方面,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军阀的混战,中华民族面临着亡种灭国的危机,到了五四的后期,许多运动的中坚力量都主张用革命救中国,并纷纷投入民众运动,使五四很快与民众的救亡运动相结合,其结果是五四的启蒙主义锋芒被削弱了。
马克思指出:“某一观点是否在整个民族中占优势,……这自然是由该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来决定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52页。)由于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专制主义和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建国以后,我们在清除封建意识和等级观念,促进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又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障碍;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有碍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旧思想、旧观念,还时时困扰着我们。在一些单位和一部分领导干部中,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家长制、一言堂等压制民主的情况,至今还严重存在;在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中,至今对自身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等鲜有所知。一句话,国民的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社会运行的理性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其次,这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逻辑有关。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存在过两种发展逻辑:一种是发达国家的逻辑;一种是发展中国家的逻辑。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具有自然自发的特点,经历了一个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伦理思想的发展也有一个在充分肯定个人自由意志的基础上,逐渐地加以伦理“矫正”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大力为个人权利作伦理辩护,承认经济行为的道德中性,承认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承认经济交往中个人的自由意志,等等。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由于市场本身的不平衡,人们又从社会整体福利公平分配原则出发,相应地建立了一套诸如“公平”、“公正”等新的伦理原则,对个人权利进行限制与规定。由于这些“公平”、“公正”原则是在个人自由选择的伦理原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在逻辑上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逻辑不同,中国所经历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逻辑。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追赶”发展的目的,我们在现代化的早期就人为地中断了市场经济“自然”成长的过程,并且建立了“指令性计划经济”的体制,直接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强制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在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积累的任务后,在进一步发展的压力下,又将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样的发展逻辑,在伦理观念上就造成了一种错位现象:一方面我们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培育一系列对现代市场经济有根本意义的观念前提,如承认经济行为的道德中性、个人权利不受侵犯、经济交往的自由意志等等;另一方面又机械地引入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后期的伦理观念,如“公平”、“平等”等等。但由于没有市场经济早期对个人权利和利益观念的培育和维护,没有对个人的自由意志的肯定,往往会形成一套在逻辑上缺乏内在依据的伦理观念,比如强调否定个人利益的共同利益、取消个人自由的平等主义等等,这些伦理观念先天地具有外在的强制性,缺乏内在的依据,往往在民众思想上没有接受的基础。尤其是当我们用这种“公平”和“平等”等观念来压制个人的利益动机和自由权利时,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就会处于一种被悬置的状态,对市场经济的伦理辩护就会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伦理观念不能得到真正的确立。
第三,这也跟我国现阶段伦理建设的定位和方向不明确有关。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按照这个观点,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状况和可能的道德拓展空间,是由他们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整个社会的重心从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转变为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成为整个社会建立其上的基础。市场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也与计划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也必然会有与传统社会和计划经济不同的道德目标和道德追求。从根本上讲,传统道德是一种贤人道德观,它是以“人人皆可为尧舜”为前提的;其道德追求和道德目标是为人利人,舍己取义。这种道德只能是少数人实行,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行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是一种秩序道德观,与传统的贤人道德观不同,市场经济的起点是一种“底线道德”,或曰“道德基准线”,肯定所有的人在不损害他人的条件下有权利追求自己生活意愿的满足,并在权利义务平等的基础上规定个人的应尽义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道德理想不再是被强制推行的和被动接受的,而是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现阶段伦理建设的方向还不甚清楚,对于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和道德要求还不甚了解,在我们的思想和意识中还存在着与市场经济道德要求相悖的东西,我们的很多政策和行为也在阻碍着这一进程的推进。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和限制,我们仍然把传统社会和计划经济时代的道德要求作为重建的目标,政府总是以道德建设为己任,极力和倡导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为通过广泛的宣传和道德说教,就可以建立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因而常常事与愿违。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空洞的道德说教和极端的利己主义同时存在的局面,道德宣传一方面成为企业与个人的“包装”,另一方面成为大众鄙夷的对象。人们一方面主张毫不宽容的个人道德完善,另一方面则以一种投机姿态对待市场交易活动,对契约毫无尊重,甚至玩弄社会公正观念……这一切无疑阻碍着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的形成和道德主体自律的养成。
三
中国社会正在走向市场经济,传统道德和计划经济道德的基础正在改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基础尚未完全形成和真正确立。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自律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其作用显得尤为明显。如何培育理性自律的经济主体、促使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尽快形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我觉得,在当前加强道德建设中,既要加强人们的道德自律意识,更要致力于培育理性的社会运行机制。
1.必须切实保障人的自由权利。市场制度是建立在个人的自由独立和平等权利得以明确确立和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对权利的约束和矫正机制。只有当个人权利有了合法保障,并且有了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道德理想才真正有了发展和升华的可能。为此必须健全法制,明确一个人的基本自由空间,这个空间以不得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为边界,其衡量的标准就是一个人的自由能够与其他人的相同自由共存。自由是人作为社会主体在社会中从事各种活动以及发展自己的基础,法律对它的确认,对于保证人们的主体性,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必须从民主的性质出发,对国家的权力作出合理的安排。在社会管理中,国家权力是最强大和最具普遍性的,它一旦得到正确运用,就将有效地和普遍地造福于社会成员。而一旦不能得以正确运用,则将大力度和大面积地损害社会成员利益。在这一方面,任何社会个体的善举或恶行都不能与之相比。正因为国家权力在运用上有这一特殊性,所以,法律对于国家以保护个人自由为由而干预个人自由的授权应附有严格的限制性条件或原则。对国家干预和限制个人自由的授权,以及国家对于这种干预权的运用,应当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及伴有有效的监督。由此才能保证授权的正当性和权力不被滥用。
3.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推进有利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创设自由。这是我国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真理。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存在着影响人的自由和权利的种种因素,根本原因在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传统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还处于退出和进入的交叉状态。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基本和基础性的工作就是深化改革,推进市场化进程,在市场化过程中逐渐收缩行政主导的领域,同时扩大社会主导(如社会保障体系)的领域。惟有如此,社会体制运作制度才能走向规范化、理性化,才能使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获得充分的体制性保障,并促使社会道德伦理关系格局趋向有序化,进而建立一个主体之间相互平等、自由竞争、公平竞争的经济和社会伦理秩序。
刀与叉除了将料理切开送入口中之外,还有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摆置方式传达出“用餐中”或是“结束用餐”之讯息。
而服务生是利用这种方式,判断客人的用餐情形,以及是否收拾餐具准备接下来的服务等等,所以希望积闰能够记住正的的餐具摆置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刀刃侧必须面向自己。用餐结束的摆置方式有两种:用餐结束后中,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
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接下来的摆置方式又分为英国式与法国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国式。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这样可以避免因碰触而掉落,服务生也较容易收拾。
出席结婚餐宴时,不论怎么将餐具摆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宾客用餐结束,就应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会时,切记皆以主要宾客为中心进行。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中途需是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没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内的餐会或是与朋友之间的轻松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饭之类较软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的进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给人较为优雅利落的感觉。另外,在欧洲等地,常可看见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则拿着面包用餐。不管吃得怎么利落优雅,这样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众化的店中,在高级餐厅内是绝对行不通的。
没用过的刀子,就这样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它收走。
虽说将刀与叉放在餐盘上并拢是代表结束用餐的讯息,但是没有必要把干净刀子特地放入弄脏的餐盘内。
没有用过的餐具保持原状放在原处即可,硬要追求形式的规则反而显得奇怪。随机应变,依当时的状况处理事物才是最正确的。
关键词:道路桥梁;质量;道路检测;城市交通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的状况
1.1城市道路与道路施工前的现状。随着生活的提高,在路基沉陷裂缝或半刚性基层,裂缝处会出现断裂的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沿纵向开裂的道路,方向,长度和宽度与一般平面是不同的;沿道路横向开裂是横向裂缝,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整个长度的部分路段和部分路段整个。裂缝纵横交错,然后出现在水平和垂直斜缝连接缝,形成联合网络。有许多道路附属设施,有很多水井位于在车道上,有很多排水管和干井也位于检查车道,当井的宽度小,回填土压实是非常困难的,真正的学位考试压力也比较困难。建设经常监管不严或监控,势必道路施工时会造成变形等质量问题,导致出现一个共同的水井和沙井和路面接缝低迷缺陷,导致公路桥头断裂现象的出现。从而在中期修复。1.2道路桥梁建设时地形因素及应对策略。崎岖的山谷是山区施工的主要瓶颈,长度比砂轮接触面少,表面上看来疙瘩坑,铺装层的密度和强度的不统一。雨季结束后,再次在冬季和春季水分囤积在软土基到大量的水,将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的雨水和雪的渗透,结构无法容纳的道路,通往变形和失败。有如下损伤的早期建设的现象:沉陷,沥青骨料表面解吸。岩浆是由于沥青面层和透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较差,路面降水或地表水通过路面,并长期停留的空隙,浸泡和清洗基料粘结剂形成砂浆,挤进路面交通负荷下通过沥青面层空洞的影响砂浆的,形成了大面积白色的现象。沉降由于喷射药水达到一定程度的地表沉降现象发生,那么道路将变得凹凸不平,造成车辆通行不便。
2 施工时混凝土浇筑需要注意的问题
浇筑混凝土和钢模板的大小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嵌入式组件的位置,而且要检查模板表面清洁,模板的密封性。浇注方法可分为:一个浇筑,浇筑分层(分层和倾斜分层级)两个。混凝土施工方法直接影响混凝土和稳定的密度,这是质量的具体关系很大,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系统的容量,密度和稳定,这是伟大之间的具体关系的质量因此,系统必须是混凝土的能力,距离和输液速度,温度,振动等因素的基础上,慎重发展的具体浇筑过程中。
2.1建设厚度(高度)越大,能够确保混凝土振捣,风铸造方法应采用。层的厚度和混凝土浇筑的一致性和振捣的方式,在正常情况下,如使用插件振动器振动棒振捣层厚度的一些适当长度的1.25倍,如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浇筑的作用时浇筑层厚度不能超过20厘米,当使用一侧的振动器,浇筑层厚度为30~40cm适当的。中小跨度T型桥梁一般水平分层,长的高大的混凝土梁,如果供给水平跟不上,分层浇筑铸造方法的进度。
2.2空心板梁,顶栏焊接钢管。然后灌注肋骨和混凝土板,等到混凝土初凝后,可抽卸芯棒。分层浇筑,凝结应该开始前的第一层混凝土,约子层和混凝土振捣浇筑完毕。上下两层之间的间隔不能浇1个多小时(温度在30度以上)或1.5小时(温度30度或以下),也可以允许以确定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
2.3如果混凝土浇筑前子层,第一层混凝土已凝结,混凝土强度大于1200kPa的要求,综合治疗后可缝2500kPa浇筑时间,可在混凝土浇筑。
2.4与新老混凝土的接缝处理应注意以下特点。除老混凝土表面应切割泥和水的薄弱层,使缝边,凿毛,冲洗干净;如关节应刷的水泥浆层,如果是在店内的横向接缝一个相同水灰比和混凝土地面和略小的1~2cm厚的水泥砂浆;斜角接缝应阶梯状斜坡关节面凿毛;或地震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联合,浇筑前应加锚筋;访问接缝应离开振动器振捣,浇筑时混凝土表面5~10cm。
3、那么,针对混凝土夏季施工特点和诸多不利因素,在混凝土搅拌和浇筑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和人员应该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呢?
注意水泥的选择及温度控制
水泥的水化热主要为水泥中含有的 C3S、C3A与水反应产生,并受水灰比,水泥细度,养护温度的影响。水泥水化热随以上影响因素的增大而增高,在搅拌过程中应该选择各项指标都达标的水泥。美国标准 ACI 305R中,为水泥温度规定了一个最高极限温度为 77℃。所以将水泥温度在混凝土拌和时,必须控制在 70℃以下。 考试大论坛
3.1、注意骨料的选择及温度控制
砂石骨料携带的热量占混凝 土拌和物总热量的46%左右,是影响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项目施工时,混凝土粗骨料温度控制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入手:
粗骨料从石料场运到商混搅拌站,其受气温影响较大,尽管在粗骨料上加装遮阳棚 ,骨料表层温度仍为32℃左右,需采取其他降温措施。 采集者退散
②在浇筑混凝土前1小时,用搅拌站自备地下水井抽取地下水(22℃)冲洗粗骨料,使骨料能够散发部分热量。采用这一措施,使骨料温度从 32℃降至 28℃。同时抽取的地下水喷淋混凝土搅拌机、料斗、水泥存储仓,混凝土罐车等,使设备降温。
3.2、注意水的温度控制
水的温度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很大。水温过高会使混凝土温度增高,坍落度损失增大,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泌水性降低。由于水的温度比水泥或骨料的温度更易控制,因此,通过控制水温 (15℃以下)的方法降低混凝土温度更有效。 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冰在融化时,可吸收的热量为 335 J/g,采取水中加冰的方法降低混凝土温度效果更佳。按通常情况扣除砂石骨料的游离水 35 kg/m3 ,外加剂中的水,按40~50 kg/m3冰屑来替代水
3.3、注意外加剂的选用
按选择混凝土外加剂的原则,尽可能选择减水率高的外加剂,以便降低水泥用量,达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目的。
4、 道路桥梁施工结束的检测
只有经过这个环节,才可以达到对事故的预防。切实履行好安全检测职责,是确保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实现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工程检测是指检测单位根据有关法规和监理合同以及其他相关工程建设合同,对道路或桥梁工程的施工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即对所监理工程项目进行三控制(质量、进度、投资)、两管理(合同、信息)、一协调(对工程项目参与各方进行组织协调)。目的是力求使道路和桥梁工程项目能在计划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内建成使用。以下是检测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4.1在基础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承包商的施工队伍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符合有关规定,不准开工。版本的正确按设计图纸。个人监理工程师应该去现场检查工作有关问题的结构与连接线的项目可能不会有丝毫的马虎,错误,应当允许在规范范围内。
4.2在基础设施建设,监理工程师,专注于地质结构的变化。由于钻探调查和设计工作,在未知的,因为其他自然条件或可能会导致在现场条件和设计图纸不匹配给定的地质信息,代表必须及时和设计(或设计单位),使设计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否则该项目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将难以补救。
4.3是一个隐藏的基础工程项目,所以一定要坚持严格的旁站监理原则。由专业工程师到现场识别更多的嵌入式条件的基础上事先监督,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和工程缺陷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建设程序的每一部分,它的照片,准备数据突发事件的基础上予以处罚责任的事件。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有时工作与铺设钢,因此,从开挖基坑,设置围堰,排水,竖立模板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现场监理工程师应在各个层面的认可,并为混凝土振捣工作的各个部分(如边缘)目前,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钢铁零件,钢铁的大小和间距是做了检查。
5 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桥梁土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土基路面的耐久性。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做得更好、我们应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工程质量将会逐步走上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电脑技术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施工人员的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除此之外,每一个检测工程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的工作,以满足中国桥梁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许长青,杨平.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专家系统[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3).
[2]王恩奎.桥梁结构混凝土质量验评的几点体会[J].路桥信息,2006(1).
[3]王伟.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研究和分析[J].学术论坛,2007.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Abstract: the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Often happened up some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In this kind of a common phenomeno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on the road bridg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division mainly analyses the quality of the component project, and puts forward appropriate monitoring measures,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be in control.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Bridge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ques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对外扩张和郊区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城市间与区域城镇的联系枢纽——市政道路和桥梁必然加速建设和发展,在这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本文通过对其分析,并采取适当的监控措施,从而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
1 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在该层的施工时,特别要抓好各材料的规格、级配及配合比,确保该层的有效宽度内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是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基础。
(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土工布等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3)在基层施工中,有条件时最好能通过试验段取得有关数据。严格抓好松铺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人工锤和振动夯,分层夯实,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
(4)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且大的路段应进行整平。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面层铺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时,应予及时清除,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5)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6)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7)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有时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以上因素极易造成平整度和表面密实度差等现象。
2施工质量处理
在工程施工中,虽然做好了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但也会因某种因素,造成质量上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2.1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发生,又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结构承载力不足时,则可采取结构补强、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2)重视分析消除事故的原因。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由路基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则应消除水浸入原因,制定排水清淤措施,尽快达到固化稳定。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通车要求和施工方更经济合理的目的。
(3)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问题后一般均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的处理都是越早越好。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分析比较择优选定。
(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及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处理范围。如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进行加固时,往往形成从板、梁、墩、柱或墙到基础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5)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事故现场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应事先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并严格检查执行。
(6)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7)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若发现事故情况与调查报告中所述内容差异较大时,应停止施工。待查清问题的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2.2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应具备的资料。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应必备以下资料:首先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其次与事故有关的资料如:原材料检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施工记录等;再次,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包括:
(1)事故情况:出现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已经稳定等。
(2)事故的性质:应区分属于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3)事故原因: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力不足所造成的。
(4)事故评估:阐明事故对结构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5)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最后,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
2.3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应急措施。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等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倒塌。在拟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危险性较大的质量事故,首先应予以封闭或设立警戒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进行可靠支护后,方准许进入现场处理,以免人员的伤亡。
(2)对需要进行部分拆除的部位,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且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措施,要严防对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
(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工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5)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体现,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效果。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做得更好、 更完美,我们应该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素质,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 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 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 引入责任到人的竞争机制, 从制度上保证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关键词】道路;桥梁;质量;混凝土;道路检测
一、混凝土的灌筑
(一)当构建厚度(高度)较大时,为保证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就应采用风曾浇注法。分层浇筑厚度与混凝土的稠度及振捣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如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时分层浇筑厚度以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为宜,如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分层浇筑厚度不能超过20cm,薄腹T型梁或箱梁或梁肋,当用侧向着式振捣器时,分层浇筑厚度一般30—40cm为宜。
(二)中小跨径的T型梁一般均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对于又高又长的梁体如果混凝土供应跟不上水平分层浇筑的进度时可采用斜层浇筑方法,可由梁一端浇向另一端。
(三)空心板梁,一般先浇筑底板,再立芯模,扎焊顶面钢筋。然后灌注肋板和面板的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抽卸芯模。
(四)分层浇筑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即将次层混凝土灌注并振捣完毕。上下两层灌筑时间相隔不能超过1小时(气温30度以上时)或1.5小时(气温30度以下)也可以通过试验确定允许的相隔时间。
(五)如果灌筑次层混凝之前,前层混凝土已经凝结,混凝土强度大于1200KPa的要求后,经过结合缝处理才能浇筑次到2500KPa后,再可灌筑次层的混凝土。
(六)新老混凝土结合缝处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应凿除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和较弱层,使接缝面凿毛,用水洗干净;如接缝为应刷一层净水泥浆,如果是水平接缝可在接缝面上铺一层与混凝土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1—2cm厚的水泥砂浆;斜面接缝应将斜面凿毛呈台阶状;重要部位接缝或地震区的构造物,灌筑前应加锚固钢筋;接缝处振捣时振捣器应离开先浇混凝土表面5—10cm。
二、混凝土的浇筑
(一)振捣方式
混凝土的振捣有人互振捣和机械振捣两种。人工振捣指用铁钎进行振捣,只适用于坍落度大,混凝土数量少或钢筋过密机械振捣不太合适的一些部位的振捣体,大体积的混凝土必须用机械振捣。
混凝土振捣设备种类较多,有插入人式振捣器,附着式振捣器,平板式振捣器,振动台等。
(二)基本要求
混凝土振捣应当注意振捣器选用,对于石料粒径较大混凝土应选用频率较低的,振幅较大的振捣器效率跟好,反之应该选用频率较高而振幅较小的振捣器材为宜。混凝土振捣中,每次振捣时间要很好掌握,振捣时不宜超过长不能过短,两者均不好。一般振捣至混凝土不在不深,无显著汽泡上升,混凝土表面出现薄层水泥浆,表面达到平整为适度。如用附着式振捣器,因其效率差,一般要约两分钟左右即可,当用插入式振捣器因它效果好一般振捣时间15---30秒为宜。用平板式振捣式器,每个位置上停留振捣时间约25----40秒钟为宜。
三、桥梁工程中关键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1、承台及系梁
首先要对有可能出现断桩情况的桩进行重点监测,对于进行过故障处理的桩也要重点监测,对于所有桩都要进行无破坏检测,使所有桩最终都要达到无断层、无夹层,并且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桩 头混凝土要凿出密实的层面,并进行大面平整,要求达到无残留混凝土以及其他杂物,另外标高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需嵌入承台或系梁内的桩头及锚固钢筋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在验收钢筋时,要注意重点验收钢筋骨架以及桩柱钢筋的焊接质量,桩顶锚固筋要与设计角度保持一致,并采用螺旋筋进行缠绕固定。砂浆垫层在平整度方面以及标高方面要符合要求,其尺寸必须满足支立承台、系梁模板的要求,模板板面之间要求不漏浆、接缝严密、支撑牢靠,其各项指标比如位置、几何尺寸、保护层厚度等数据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该为模板涂刷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在涂刷过程中不能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这样才能够保证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2、墩柱与台帽
墩柱的质量控制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检查柱中心位置施工放样,验收墩柱钢筋笼,使其符合设计标准;然后对支模前接触面的松散混凝土进行凿除处理,如果有其他杂物则一并冲洗干净;接下来对立柱模板进行质量检查,要求接缝处必须圆滑平整,拼接严密,模板的定位精度、竖直度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指标。脱模剂的涂刷一定要均匀,并且定位钢丝绳要求拉紧,以达到受力一致的要求;对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与承台或系梁施工要求相同,要求用串筒下料,串筒底部距浇筑的混凝土面不超过2米,浇筑完毕将柱顶混凝土面拉毛。台帽的质量控制重点有两个方面,分别是立模工序质量控制和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控制,在检验模板时,要对模板的平整性、刚度、尺寸和角度进行重点检测,同时要看模板的支撑是否符合要求,另外还要观察模板接头处的处理情况。混凝土浇筑要求控制好混凝土的制作质量,主要包括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等,另外还要控制好振捣施工工艺,如果振捣时间太长则有可能出现混凝土分层与走模,而振捣时间不足则会出现混凝土的气泡不能完全排出,从而导致形成蜂窝、麻面等病害。
3、盖梁与箱梁
盖梁要检查柱顶中心及盖梁轴线,以及钢筋骨架放样,盖梁钢筋骨架在成型后要进行验收,验收时要特别注意检查焊缝质量及弯起筋位置,在安装盖梁钢筋后要对骨架定位进行检查,按设计角度调整柱顶锚固筋,好箍筋。另外还要检查查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埋件、预埋筋位置是否正确,模板是否采取措施已加固牢靠,箱梁要检查底板是否清洗干净,接缝处是否用腻子打平,采用塑料板时,要求粘贴紧密、无破洞、无鼓包以及无皱折,伸缩缝梁端要注意设置楔形块,预埋支座钢板,腹板、底板钢筋重点检查正弯矩波纹管定位,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钢绞线须事先进行编束,整束穿过波纹管,并保证在管内不缠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桥梁土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土基路面的耐久性。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做得更好、我们应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