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自主设计论文范文

自主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自主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自主设计论文

第1篇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伴随人的一生,一个学习者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其自主学习能力。最早引入“自主学习”的Holec将其定义为“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1]。通俗讲,自主学习能力是由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2]。自主学习需要做到“四学”,即“想学”“能学”“会学”“恒学”。基于信息化条件的自主学习是指借助现代化技术及工具完成自主学习。信息化条件包括互联网、电子图书馆、学习软件(如Multisim,EWB,CAD)、音频视频、Flash等。信息化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学习模式,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员主要以问题引导、知识顾问、技术支持、效果评价为主要任务,引导学员充分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资源,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学习过程优化整合,开展自主性学习,提高教育的质和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2信息化条件

2.1互联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互联网具有信息资源海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因此它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条件。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搜索学习内容、疑难问题、模拟考题等。计算机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友好的交互界面,图文并茂,静动结合,生动有趣。由于院校的特殊性,我院学员除了可以在特定地点及方便时间上互联网外,还可以查阅军网内部丰富资源。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加强,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2电子图书馆

电子图书馆以互联网为平台,主要由实地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两部分构成。实地图书馆是与传统图书馆具有一样的馆藏图书功能,资源归本单位共享;虚拟图书馆是指本馆没有收藏但是从网络系统、数据库中可以获得信息的图书馆,例如维普、万方、CNKI等电子期刊,超星、国图、阿帕比、中国军事等数字图书以及硕博论文、外文数据库等等。学习者在相应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下载需要的论文、书籍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深化,多角度、多维度的学习理论,广范围、广视角的了解应用。我院电子图书馆馆藏丰富,既有实地图书馆又有虚拟数据库,为学员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

2.3软件工具

软件工具是指能够辅助学习的工具软件,例如绘图工具AutoCAD,ProE,3DMAX等,仿真工具simulink,EWB,Multisim,ansys等,不同领域选择不同的软件工具。以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的Multisim和EWB为例(如图1和2所示),它具有丰富的元器件库和仪表库,当学完电路理论之后,学员大部分直观认识不深入,对电路是否能够实现所讲述的功能持怀疑态度,仿真软件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仿真软件构建虚拟的电路,通过仪表及指示装置,直观形象地看到电路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在实际搭建电路时,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及烦琐的调试,可利用仿真软件先验证设计电路的正确性,之后再去实际搭建。目前学员具有电脑使用条件,只需安装软件即可使用,软件工具的出现为自学提供了又一个有力的条件。

2.4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可以是远程教育学习平台,也可以是根据不同科目搭建的学习平台。其作用是学员在教员的辅导和帮助下,自主使用网络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学习资源,调整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过程,以达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平台具有辅、开放性、自主性、重复性、交互性的特点[3]。为方便学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教研室设计了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如图3所示)。主要包含教案、视频、教案、习题、作业、答疑、测验以及参考资料等内容。

3以组合电路设计为例,借助信息化条件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3.1组织流程

组合电路设计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课本中讲述多以分立元件设计为例讲述,为拓展学员思路,本课程安排时笔者并未加以限定,只布置了任务,学员自行完成。教员布置任务,学员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针对任务组织学员讨论、确定方案,针对不同的方案安排组员提前查阅互联网、电子图书馆、网络课程等资料;课上分工协作,不同学员按照不同方案设计实现;学员自学仿真软件Multisim或者EWB,并借助软件仿真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设计报告由专人撰写,汇总各种方案及方法并进行描述;由于时间限制,并非所有奇思妙想都能一一设计实现,因此附加了拓展环节,集思广益,学员只需描述出新思路新创意即可;最后为检验学习效果,加入答辩环节,从小组中任意抽取一名组员,回答其他学员和教员提出的问题。

3.1.1设计任务

1个主评委和3个副评委共4人鉴定某项目,当主评委不赞同,但3个副评委全部赞同项目时,裁定项目通过鉴定;当主评委赞同并且3个副评委中多数赞同项目时,也裁定项目通过鉴定。试设计满足要求的逻辑电路。你还能想到哪些器件设计方法?

3.1.2小组分配

本教学班次共计43人,4~5人为一小组。组长负责分工,一般2人设计方案,1人学习仿真软件,1人撰写设计报告,最终集思广益,拓展创新方法。

3.1.3丰富的设计方案,多样化的仿真实现

借助分立元件实现电路设计组合电路是课本中主要讲述的方法,其他方法课本中并没有专门提及。另外,仿真软件使用方法,如何仿真电路都需要学员自行摸索。但从效果分析,学员都能够通过自学或者小组互助学习方式解决上述问题。现列举几种学员的设计方案及仿真电路。

3.1.4答辩环节

为保障学习效果,笔者设计了答辩形式的督促机制。要求在设计完成后,小组内每位成员都要掌握本组设计的电路方案,随机抽取某位学员上台讲解,一旦答辩不顺利,将会影响本组学员的整体成绩。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每位学员都参与其中,组内互助,使得方案形成时,每位学员也都掌握了知识。本次课程笔者提问了第一组的一位学员,答辩过程中每当出现思路断档,整组学员的精神都跟着紧张起来,但经过思考他顺利完成此环节,并且将创新性的设计思路也一同与大家分享。从答辩过程可以看出,第一组学员的团结与协作,看到了传统课堂上无法发现的闪光点。

3.1.5设计报告

第一项设计任务,第二项设计方案,第三项拓展及心得体会。前两项旨在对整个知识的梳理,第三项作用有两点,一是学员方面,总结收获及不足,创新新思路,例如第九组写到“电路设计注意布局,图纸与虚拟实验有着本质差距”,第一组写到“一个好的团队不光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还要有一群踏实肯干认真听话、积极进言的成员”。二是教员方面,便于发现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学员对教学实施的满意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例如第五组写到”开关的选择开始由单刀开关接入不工作,后经小组讨论和教员指导换为单刀双掷开关完成电路仿真”。第二组写到“课程使我们认识到数电并非纯粹的理论学习,而是课堂发挥、试验动手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我们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4效果分析

按照传统讲授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方法,一般学员比较容易想到教员或者课本上讲述的方法,思路禁锢到此无法跳出。时序电路设计与组合电路设计课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序电路设计任务是课后习题,教员只讲授了一种设计方法,因此学员在设计过程中多数应用了这种方法,很难扩展思路,开拓创新。而此次组合电路设计是学员没有见过的任务,教员对其没有过多的限制,因此设计方案多种多样,学员自学的潜力此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网络、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条件下,学员顺利完成了本讲内容的学习。学员不仅掌握了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多种方法和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从期末考试成绩上分析,平均分79.44,其中良好及以上24人。通过设计报告的心得体会及期末成绩分析采取自主学习模式学员多数比较赞同,收获颇丰。上述事实证明只要给予适合的条件,学员有能力并且能够出色完成自主学习,同时锻炼了学员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强化了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了创新思维。

5结束语

第2篇

在自主可控计算机系统中,设置有种类较多的EMI信号,其信号敏感性较强,确保高速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直接关系着整个计算机系统作业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影响计算机信号完整度的因素较多,如系统布局、叠层设计、内存信号布线、高速差分信号布线等。为此,在进行系统布局时,需要依托模块化设计理念,依据电路功能进行模块划分,明确元器件布置区域,让信号传输线尽量短,降低信号反射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还应确保传输线路其阻抗匹配良好,复位电路与时钟电路设置,应尽量与芯片位置距离较短,降低电磁辐射影响。在叠层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系统布置状况,采取PCB叠层设计方法,合理设置其层数,降低电路电磁所产生的干扰问题,为电路系统运行提供保障。在内存信号布线时,应将同组信号于相同布线层中视线中走线,加强长度匹配控制,采取蛇形线进行布置;在差分信号布线中,应尽量将其传输线等长设置,其布线形式采取平行布线方式,综合考虑耦合原则,确保信号完整度。

2自主可控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

为实现自主可控计算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系统在设计中,其软件均采取国产化软件,具体而言,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固件系统等。针对操作系统而言,为确保操作系统运行能力,对系统底层硬件驱动进行分析,确保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对底层硬件机构执行有效驱动,确保系统可以运行稳定可靠。因我国国产的软件其时间较短,实践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其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有待深入研究,需要在实际运行应用中及时发现软件系统中存在问题,并予以解决。

3自主可控计算机设计成果测试分析

通过对自主可控计算机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通过研制组装,最终实现了国产自主可控计算机研制。在样机设计完成后,采取针对性测试软件,分别对自主可控计算机的CPU、内容、硬盘及其他数据接口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其高低温环境下运行状况进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证明,该自主可控计算机U盘读速度正常,硬盘读速度正常,计算机主板与3A主板性能相当,该计算机在零下40℃-50℃环境中,均可以正常作业,此外,还对自主可控计算机进行了连续拷机检测,充分证实了该自主可控计算机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工作能力,其可控性高,安全性好,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4结语

第3篇

常规岛及电站辅助设施(BOP)设计自主化的主要目标是要通过技贸结合,以若干台大型商用核电站的建设为载体,逐步全面建立大型商用核电站常规岛和BOP的自主设计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包括建立并完善整套规程、规范及程序文件,配套合适的设计/计算手段和方法,培育建立起一支合格的设计队伍,最终能由国内工程公司或设计部门向建设单位提交合乎规程规范要求、质量要求和进度要求的整套设计文件和相关工程服务。

实现上述设计自主化的步骤是:

a)在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首两台机组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外方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完成包括设计管理、设计规范、适用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系统的拟定、计算与优化、施工图设计技术以及各类工程文件编制在内的全面技术转让;

b)3、4号机组的大部分设计责任转移到中方,仅少量关键性技术责任仍由外方承担;

c)5、6号机组由中方承担全部设计责任。

考虑到我国核电站建设将走上系列化、标准化建设的道路,除少量改进项目之外,后4台机组的重新设计工作量将大大减少。因此,1、2号机组设计技术转让的成功与否是设计自主化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

2设计自主化的现状

2.1常规岛工程设计自主化现状

从技术角度而言,核电站常规岛与常规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岛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我国几个主要的电力设计院已经具备了600MW级火力发电厂的设计资格,在工程设计实践方面,也已有了相当的积累。

在核电工程方面,国内电力设计部门自主承担完成了秦山一期300MW机组常规岛设计任务,目前正开展秦山二期600MW级常规岛工程设计工作。而岭澳核电项目则在大型商业核电站常规岛设计自主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通过与常规岛供货商的合作,国内电力设计院具体承担了常规岛部分土建、工艺设计任务并完全承担了相应的技术责任。整个设计工作按国际标准和惯例组织进行,目前工作已接近完成。

与国际标准的工程公司(A/E公司)相比,我们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国际合作,从技术转让中获取相应的能力,才能真正谈得上设计的自主化。

a)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项目管理队伍的组成和工作程序的建立等;

b)适当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以及配套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其中工程数据库系统是问题的关键;

c)接口控制能力,包括接口的预见性和确立、控制等;

d)系统的计算拟定和优化(指工艺、电气、仪控等主要系统);

e)设备采购规范书的编制能力;

f)施工、安装、调试和运行文件的编制能力;

g)国际通用的标准、规范的理解和比较。

国际标准的A/E公司与国内设计单位(CDI)能力差异比较见表1和表2。

2.2BOP设计自主化

国内设计院已基本具备了BOP设计自主化的能力。特别是在岭澳核电站项目中,国内设计院与业主的经验和能力相结合,除个别系统由于商务、系统小成套等因素导致工艺设计由外方承担外,已全面实现了包括工程管理、采购、设计(工艺设计和土建设计)等各个环节的自主化。

表1工程管理能力差异表

项目A/E公司CDI

项目经理能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有职、责、权,对外代表公司对项目进行质量、工期和费用三大控制,拥有项目组内部人力调度和收入分配的权力。主要从技术协调角度组织管理项目设计,基本没有人员调配、费用控制和收入分配的权力。项目三大控制职责主要由生产处室实现,导致项目技术、工期、费用职责不清。

项目管理队伍有专责的项目经理工作班子,职能包括项目的计划,设计管理协调,商务、会计、质保、预算、采购、合同等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各个方面。不健全的项目工作班子,依靠生产处室实现管理的职能。

工作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并按程序办事,工作人员的个人表现基本能与公司体系运作的有效性进行适度的分离。以工作经验和工作惯例为基础,工作程序不健全或不受重视,行政命令仍为主要工作手段之一。

工程数据库系统庞大适用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包括工程设计数据库、参考文档数据库等,有利于建立快速报价体系,电站优化设计和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工程数据库系统正在建立和积累,但适用于国际标准的工程数据库基本是空白。

质保体系正常运作的质保体系和较强的质保意识。体系类似,运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正常。

接口控制有丰富的接口控制经验,专门的管理程序和管理人员对接口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表2工程设计能力差异表

项目A/E公司CDI

标准规范对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并运用于工程实践。对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的了解和使用有待加强。

系统设计

(SystemDesign)有较强的系统计算、分析、设计、选型和优化的能力,有丰富的计算机软件。有一定的系统设计和分析计算能力,但仍以经验设计和引进设计为主,应变能力不强,适用计算机软件不够。

安装设计

(设备、管道、

电缆等)有较强的设计布置、力学分析、支吊系统设计、材料和型号选择的经验和能力,有适用的参考数据库支持,具备了3D模型设计能力。有丰富的设备、管道、电缆等设计布置的经验和能力,掌握了3D模型设计能力,但缺乏适用的数据库,所采用的设计计算软件也仅适用于国内工程。

土建设计成熟的结构计算与设计。与国外设计能力大致相当,但大型动力设备基础的力学分析计算有待加强。

设备采购

规范书由专门的部门、人员和程序来完成,对各主要发电设备主、辅机供货商比较了解,所编设备采购规格书内容比较全面(包括商务、技术、材料、质保、包装、运输安装、服务等各方面内容)。无专门的采购部门,以过往工作经验为主,以编写技术规格书为主,内容相对较简单。

安装、调试、

运行文件有较强的文件编写能力。基本无经验,能力有待提高。

3工程设计模式

3.1常规岛工程设计模式

为了要实现设计自主化,必须最大限度地参与核电站的设计和管理实践活动,只有参与才能掌握,只有干才能学会,只有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取得胜利。

由于国内设计单位的资源、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选择一家国际著名的工程公司进行合作设计可更有效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设计技术以及信息财富,有利于国内设计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在选择国外合作伙伴时要注意在电站工程设计方面,国际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工程公司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3.1.1美国模式

a)设备制造商仅负责设计和提供直接由其制造的产品,国内俗称主机供应商;

b)工程公司在电站的成套设计、工程管理、采购、工程服务(土建、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有丰富的经验。

3.1.2欧、日模式

a)设备制造商不但能负责设计和提供直接由其制造的产品,对主厂房内的工艺系统也有较强的设计和成套能力;

b)一般不请独立的工程公司协助其进行辅助系统的成套设计;

c)其工程设计力量是属于设备制造商的一部分,所提供的工程设计总是与公司的设备紧密联系在一起,属专门化的设计。

3.1.3选择美国模式的优势

笔者认为,如创建合资的工程公司,则采取美国模式更为有利,主要因为:

a)从工程的观点看,美国模式无论是设备制造还是电站设计均十分接近我国传统的、成熟的火力发电项目建设实践,双方合作容易找到共同一致的基础。

b)美国的工程公司总是独立于设备制造之外,具有和多家厂商合作的经验,因而在电站设计方面,增强了灵活性,减少了局限性,可增强国内设计院的应变能力。

c)在主设备的招标评标过程中,唯有美国模式的工程公司才能公允地同参与竞争的各供货商进行评判。若选择了欧洲某设备货商合作,将使自己陷入“唯一性”,而失去了“灵活性”和“公允性”。

d)美国工程公司由于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积累了非常丰富和广泛灵活的经验,对提高国内设计单位的水平有利。

e)一般而言,美国公司在提供技术转让方面,持相对比较开放的态度。

3.2BOP工程设计模式

可按岭澳核电项目现有的模式,继续扩大国内设计的份额,把设计自主化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4篇

本项目为纯办公用房辅以配套商业餐饮用房,以办公空间为核心,合理组织功能分区及流线设计。地下1~3层布置停车库、设备用房;地上1层为挑高三层的主入口大堂、食堂、商业用房,2层为餐厅、厨房,3层为餐饮包房,4~20层为出租办公层面,21~25层为自用办公层面。

标准层平面设计

1.标准层平面形状及规模

根据基地高层退界要求,布置主楼在场地上最大和有效使用率最高的雏形平面,尺寸为35mx56m的矩形。结合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控制标准层面积在1800m2左右,该面积处在主流甲级写字楼标准层面积1500~2000m2的范围内。标准层由办公空间及核心筒公共空间(交通、设备机房及管道、使用房间)两个区域组成。

2.核心筒位置及面积

核心筒的布置方式根据平面形式和面积尺度等因素采用了中央核心筒类型,该类型具有办公空间完整开敞、灵活可变性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景观条件、有利于结构布置的特点。核心筒的面积对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影响很大,为了在经济效益及使用系数上得到高值,核心筒部分需要简洁紧凑的布置,同时应避免不合理的设计带来功能上的不适合进而影响舒适性。设计初始阶段,核心筒需要初步摆出容纳设备机房及管道垂直系统的空间,完善建筑和结构布局并尽早予以协调,落实核心筒的尺寸后确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写字楼的等级标准、标准层面积、层数等因素结合电梯组群布置原则,提出所需电梯体系和梯井数量:客梯分为高低区分区运行,共设置有八台双侧排列电梯(载重量1350kg),其中高区电梯速度4米/秒,低区电梯速度3米/秒。电梯系统的两个效率控制指标:“平均间隔时间”小于30秒、“五分钟载客率”16%都满足甲级写字楼多租户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影响使用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和组织,优化了核心筒内的交通空间和机电设备用房,核心筒尺寸减少为27.4mx11.8m(不含联系办公空间的公共走道),标准层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接近80%,平面效率高。公共走道宽度通常在1.5~1.8米,根据设备管线在走道中的布置宽度及办公需求确定为1.6米。

3.办公空间进深

开发商从商业租赁角度出发,要求办公空间效率高、适应性好,并对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从外墙到核心筒的距离)提出了大于10m的控制指标。对于以上需求,标准层平面设计着重考虑灵活可变性和模块化,开间尺寸以8.5m为模数单位,进深尺寸为10~14.2m,楼层沿外墙周边设置单排柱,无柱的办公空间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和灵活性。在保证较高的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的前提下,需兼顾整层出租及分块出租,因此充分考量办公部分和公共服务部分的平面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层净高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及相关规范,甲级写字楼办公空间净高一般要求在2.6m以上。本项目综合考虑结构构件和设备管道所占空间等因素,设计标准层层高3.85m,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最终落实标准层净高2.7m。

1.优化结构尺寸

设计中对结构平板体系与梁板体系进行比较,通过结构整体性能、经济因素及设备管道布置等多方面的考虑,最终确定了梁板体系结构。同时在此基础上,综合其他专业的设计进行调整:主楼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及核心筒体结构体系,与核心筒连接的框架梁采用宽扁梁(1000mm宽x550mm高),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形式控制其挠度和裂缝。这种结构形式既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又节省了板的折算厚度(梁板式为180mm,厚板式为300mm)。

2.合理布置设备管道

标准层机电管线根据管道体积通常以风管为主,其次为电母线槽、水管等。机电专业提出管线的大致走向及标高,在深化阶段把主要管线的平面及标高汇总在平面中,以“次管让主管”、“小管让大管”的原则,针对空间瓶颈的节点给予重点考虑并解决问题。空调按内外区分别设变风量空调系统,办公区靠公共走道及外墙两侧分别设置两根尺寸800mmx320mm(含保温层及支架)的回风管,中间一根尺寸800mmx320mm(含保温层及支架)的新风管。由于空调机房的主风管需通往办公区,机房分设在核心筒的两端,并利用机房一侧的辅助房间分散风管数量,有效降低风管高度缩短管线长度。剖面设计中把空调机房靠走道一侧的框架梁局部做翻梁处理,提高了风管的布置高度。

立面设计

项目地处浦东新区,周围标新立异之作比比皆是,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此碰撞融合。基地北面、西面为已建写字楼,东侧隔福山路为已建酒店式公寓,南侧隔浦电路为竹园公园。主楼共25层楼面,建筑屋面高度99.7m,玻璃幕墙最高点120m,建筑体量采用简洁、规则的长方体。

主楼以突出玻璃的竖向金属肋条划分墙面,肋条在顶层收分增强仰视透视效果,从而在北面、西面及局部的东面、南面形成竖向线条为主的金属质感立面。建筑以高耸纯净的玻璃幕墙体量作为东南转角焦点,强化竖直体量,既映射周边建筑,又与金属质感形成强烈对比。向外挑出的玻璃面使建筑获得最大限度的景观面,既提升办公空间的品位和商业价值,又形成建筑对城市风景的迎合,明亮通透的玻璃体成为远近众人瞩目的地域标志。为强化视觉挺拔感,玻璃体直通底层,突出三层挑高大堂空间的敞亮和流动性,结合室外的广场绿化,在开放与封闭、自然与人文、公务与休闲之间营造一座沟通的桥梁,体现高尚品位和舒适宜人的特征。为强化福山路街景,塔楼东立面在金属质感和玻璃体的表面外增加第三个层次:艺术装饰玻璃面,在不影响室内视线的条件下,在幕墙内表面附加固定透光装饰膜,通过巨幅彩像活跃街道气氛。

三层高的裙楼布置在较为隐蔽的塔楼西侧,横向舒展的造型与上升的竖线条形成对比,尺度上也与相邻高层的基座呼应,体现富有传统意味的人行街道空间。大堂底层的北侧和西侧为商业功能,裙楼西北角底层架空,增加地面停车位,形成服务区。西南角裙楼向绿地伸出2层高的休息厅,将绿色引入室内,休息厅的屋顶是供露天休闲的观景平台。

第5篇

竹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在继承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民族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和现代游憩生活内容的统一。就山水创作而言,竹子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北京紫竹院公园筠石苑原为公园花圃,地势平坦,造园者并没有一味地挖湖堆山,简单模仿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自然山水园林形式,而是基于引水入园和造景的需要,将地形作成缓坡和山丘,以竹、石、水面和轻巧的建筑穿插于起伏的地形之中,形成一组优雅的园林。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2、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为突出竹文化主题,建筑装修材料亦应多采用竹制品精心设计,如墙饰、灯具。门心板、落地花罩、漏窗花纹等都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栏杆、驳岸、台阶等构筑物亦做成仿竹竿形。获得既与环境相呼应、又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应借助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景名,匾额、楹联等形式着力渲染、弘扬竹文化,营造定出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3、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特殊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之间,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3.3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作为配景,与建筑、山石、水体、其它植物等造园要素的配置要相互因借、扬长避短。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常用的有孝顺竹(ambusamultiplex)、紫竹(Phllostachysnigra)、斑竹(Phllostachysbambusoides)等等。倘若园林建筑的抱角、蹲配等置石相结合,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加强建筑的基础种植,一般选用小型丛生竹作矮绿篱,如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菲白竹(Arundinariaargenteostriata)、铺地竹(Arundinariafortunei)、阔叶竹(IndocalamusIatifoliu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等。

假山石和雕塑一般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地被衬托雕塑的线条和质感。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阔叶箬竹、大明竹(Arundinariagramineus)等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协调统一,同时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对比大大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适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盆景园等各种“园中园”,此类园林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式布局,粉墙青瓦,花街铺地,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在服从空间环境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借鉴“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竹石小品”等造景手法,竹子景观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

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等。

4、小结

4.1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强调突出竹文化氛围。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年,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4.2竹子地被和竹子绿篱在竹子公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竹子地被常绿阔叶,景观效果优于一般地被和草坪,可设计成大面积图案式景观应用于水边缓坡等视野开阔的园林空间,突出表现竹子的群体美。竹子绿篱以自然式为主,其独特的姿态和质感给人以崭新的感受,亦可按特定主题做成整形式绿篱。

第6篇

(一)在进行施工之前要提前付款由于建筑工程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并且其所需的建设工期也很长。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在施工期间,建筑企业要对建设资金进行妥善的管理,目的在于能够缓解建筑企业所承受的资金压力。

(二)建筑企业具有较弱的筹集资金能力建筑施工工程的工期较长,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源源不断地注入资金,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如期保质完工,所以,如果建筑企业没有筹集资金的能力,就会致使在建筑整体的过程中出现环节脱节的现象,没有办法如期保质的完工,进而会使建筑企业本该有的经济效益受损。由于受到国家有关部门政策的制约要求,使得我国国内多数建筑企业都很难在规定期限内筹集到巨额建设资金。因此,这些建筑企业很难管理好内部的建设资金。

(三)对建筑经济进行管理的模式较为落后由于受到很多限制因素,我国建筑经济所具有的管理模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建筑企业进行管理。其模式的落后同时还体现在建筑企业对其内部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安排,致使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人员缺少专业化的知识培养。要知道资金的管理不仅会制约整体建筑工程的经济利润,同时还会对企业的发展前景造成影响。目前在建筑企业中常会出现重复以及浪费的现象,这些都间接地降低了建筑企业的工作进程安排,同时还加大了企业的压力。

(四)建筑企业无目的地扩大建筑规模以及建筑数量企业管理人员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在建筑施工时无目的地扩大建筑规模以及建筑的数量,这样会直接致使出现两种结果:首先,建筑数量的增加会加大建筑企业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往往没有能力去负担并且支付巨额的建设资金。其次,在施工期间,建筑企业会忽略实际环境水平,致使资金建设处于局限状态中而不能正常发挥该有的作用效果。

二、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及控制

(一)建筑工程在成本方面的管理所谓建筑工程所需成本是指:在建筑工程实施的整体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资金总金额。在建筑企业进行施工的整体过程中的成本不仅包括施工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人以外的直接消耗资金,还需要一定的巨额资金作为储备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成本的管理则主要表现在合理地控制运用资金使成本降低,在此基础之上来取得建筑的经济效益,达成建筑企业追求的利益目标。

(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谓成本的控制指的是在施工进行时,对施工的所有环节做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工作,进而做到全面地掌控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施工项目成本。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创建一套完整的关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消耗成本的管理以及控制体系,制定出相应的建筑规章条例,为建筑成本的管理以及控制提供可运作的依据。要知道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建筑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施工的总成本,因而控制和管理施工的成本可以通过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施工的功能、成本等几方面着手操作。有效对施工质量进行提高,可以达到降低重建和返修的几率。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避免建筑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过来的现象。采购合理标价,并且具有较好质量的建筑所需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重建几率,进而达到降低成本消耗的目的。在建筑企业中维护好部门间的关系也很重要,要做好必要的部门间协调工作。可以通过对建筑施工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方面的培训来减少人力以及物力的消耗和浪费,同时还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建筑企业中,依据自身企业的经济情况创建出合理的控制成本计划是首要工作,这是为建筑企业提高所得利润的主要保障。

(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成本的主要原则要知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投入资金较大、周期较长等几项特征,因此在对建筑成本进行控制时,要遵守几项原则。首先,要使开源同节流保持一致。对施工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节制可以控制成本的支出,而且运用节约的方法还可以控制和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进而提髙施工建筑企业的利润效益。做到对施工成本的节约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它需要同开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其次,对施工工作人员进行成本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成本体现的更具综合性质,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将全体施工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调动起来,对他们进行成本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共同参加到对成本进行控制的工作之中,最终达成降低成本的目标。第三,将成本的风险进行必要的分担。在整体施工控制成本的过程中,要使工作人员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且要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担负一份责任,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将成本风险降低。第四,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安排实施成本的控制工作。在施工幵展时会有早期准备工作,并且还存在施工中期和后期不同的任务项目,在每一阶段都会产生巨额的资金消费。因此,要将施工的成本控制运用在整体施工的所有环节之中,发挥其监督作用,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减少建筑企业的损失。

三、优化资金建设的方法

(一)培养施工工作人员的控制成本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所以,优化资金建设的方法首先是要培养施工工作人员的控制成本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让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认知到控制成本的核心重要性。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给施工工作人员安排同控制成本有关联的培训课程,这样便可以为企业资金的正确合理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建合理且科学的建筑施工方案合理且科学的建筑施工方案是资金建设工作能够做好的必要前提因素。由于在建筑企业开展施工期间会在建筑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必备物资和人力方面加大工作量,而若想合理有效地对工作进行管理,必须釆用科学的施工方案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这份施工方案的产生是在施工企业中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得出的结果,它不仅做到了对施工环节的合理部署,同时还能够对施工中资金的花费情况做到细致的了解,这样的结果使得建筑方案的设定显得更加科学化。

(三)要加强在建筑施工中成本的管理力度要知道成本的管理在整体建筑经济中是占有核心重要地位的,建筑企业发展的好坏同成本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建筑企业应加大对资金建设的管理强度。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建筑企业应把握好每个环节,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进而便会缩短工期达到降低成本支出的效果。若想做到优化资金建设,便要改善施工工作人员所具有的管理理念,同时还要重视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建筑材料的选择,通过这几方面的注意来提高建筑整体施工过程的效率。

四、结语

第7篇

该自动切换系统主要在一个机箱内实现,在机箱内有一个主控模块作为主要控制电路,有三个转换开关可以自动切换调频。主板上设置了一些通信接口,包括RS485网络通信接口、RS232串行通信接口、F头无线信号接口。还有多种类型的电源接口,主要包括220V主板供电输入口、220V发射机供电输入口、主备机电源供电接口等。另外还包括主机RF信号输入接口、备机RF信号输入接口、负载输入输出接口、合路输入输出接口等。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到主控模块,通过主控模块的控制电路,然后得到控制电源输出和发射机电源输出。主控模块通过控制电路给主机和备用机进行供电,通过供电接口进行连接。F头天线接收信号后,通过接口模块,把信号传送给主控模块。三路转换开关在主控模块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了调频信号的双向通讯开关,网络通讯接口、串行通信接口和网口主要是用来和主控模块进行通讯,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通信通道,实现双向实时通讯。根据具体主机频率和自动切换通道,三个转换开关的接口分别和3个主机RF信号输入接口、3个备机RF信号输入接口进行连接,实现主备机自动切换连接。最后把3个转化开关电路的两个输出接口分别和3个合路器、3个假负载连接,完成转换功能电路连接。以上是系统的主要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2主备机自动切换系统设计

单片控制模块是系统的主要控制模块,系统有两个电源、电流开关检测模块,有两个电源、电流控制模块。另外两个模块是调频调制接收模块和音频滤波检测模块。220V的供电电源接口连接到开关电源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受单片机控制模块控制。220V的控制电源接口连接到其中一个电压电流检测回路后,电路经过电源开关控制器,然后又连接到第二个电压电流检测回路,作为并联输出。这两路输入信号,通过两路检测回路后,分别并联到主、备机供电电源接口上。这样,通过电压电流检测回路模块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电路的连接,实现了双向的冗余通信。三个转换开关,控制着通信回路的自动切换。三个不同通信接口,RS485网络接口、RS232串行通信接口及网口在单片机控制电路下,实现了不同通信方式的自动切换,并且保证是双向通信方式。F头天线接收到音频信号后,传输给FM接收模块,然后FM接收模块给出两路信号,这两路并联信号经过音频模块的检波处理后,送给单片机控制回路,单片机处理模块得到要处理的通信信号。STM32F103芯片作为主要控制芯片来完成控制工作。发射机的状态信号通过网口和通信电路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判断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大小,如果小于一定的阀值,就判断为该信息为故障原因。初始默认状态是,主备机都能正常工作,信号传输正常。三路主机信号传输到调频多功能器后,传送给天线发射出去,而三路备机则连接到假负载上。如果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意味着发射的信号功率就会低于规定值,信号传输给交换机,通过网口把故障信息传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就会切断相应开关,并进行频点自动切换和故障发射主机标记。如果单片机控制模块,在发现故障信号后,备用机如果没有被标记为故障信息,则可自动切换到备用机。如果备用机有故障标记,则不进行自动切换工作,并发出警告信息,提醒故障的发生。本自动切换系统的供电是12V直流供电,由开关电源模块进行把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所需的12V直流供电。主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继电器,从而实现对电源控制模块的通断电。具体的就是控制弹片的吸附和松开,分别控制主机和备机的电源供电问题。电压和电流检测模块主要是用来检测电压和电流是否达到标注需要值。当220V交流电通过电源控制模块供电后,得到的直流电压要经过电压检测模块,检测供电电压是否正常。电流检测模块主要是通过可变电阻转化电压后,检测传输到单片机控制模块的电流是否是正常的。F接收调频信号模块,在接受到信号后,传送给音频检测模块进行滤波检波。检波电路实现交流信号到直流信号的转换,最后传送给单片机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所得信号判断是否正常,从而控制电路自动切换和主备机自动切换。通过网络接口通信把相关信息状态回馈给本地监控服务器,实现故障信息的监控和记录工作。

3结束语

第8篇

数字动画技术是基于数字技术生成的动画艺术系统。数字动画的互动性以及特有的虚拟现实性使得动画成为一种典型的数字艺术形式。数字动画的创作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得各个领域中展现了一片新的光彩。

1.现代化的设计方式

设计师的思维能够利用动画技术来加以呈现。例如,在大型的建筑项目设计中,首先就应该对建筑的功能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建筑的剖面以及立面等,再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对建筑的内部、外部、视觉效果等进行设计,以实现建筑的构思。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设计者思维的一种实际体现,以直观的动画方式,方便于设计者创作和构思,这就建立了现代化的建筑方式。

2.良好的展示平台

数字动画技术直观的反映了建筑空间的整体效果,体现了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对建筑中的各个功能设计联系加以明确,为设计师的设计提供了基础。通过数字动画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建立了灵活、方便的建筑设计以及平台。

3.现代化的营销模式的建立

在销售建筑的过程中,传统的销售是以制作大型建筑沙盘模型展示给客户看的,但是这种销售模式的成本较高,而且占据的空间也很大。相比之下,建筑动画可以真实的模拟建筑环境,从动画中体会到建筑的空间环境,推动客户快速做出决定。建筑动画其实也是一种广告的形式,能够以电视和网络的形式进行宣传。数字动画技术尽管通过3Dstudio软件完成以上功能,但是还应该掌握其关键技术:第一,在三维动画建模时,有的物体的形状较为特色,需要钻孔、削边等处理,这样就要对这些物体进行粘贴和做交集运算。因为使用的CAD软件中是由点组成线和线组成面的,在运算交集时,就会可能出现切割失败等问题。因此,在建模时就要特别重视刀子和切割物体的位置。第二,材质的制作和选择。3DS给予了丰富的材质库,不过在具体的配色中还要对一些具体的颜色进行额外的制作。在选择材质时,要从物体的透明性上来选择,不然就会导致着色后会看得清楚里面物体的轮廓,影响效果。第三,动画的编辑。对于已经生成的动画片,应该把动画分解成一张张的图片,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对这些图片进行编辑和修改。反之,也可以把图片合成动画片段。第四,画中画的实现:为了实现动画中的一些动作,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在同一个屏幕上显示多个画面。例如,在设置场面时使用投影机再配合文字说明把动画投影到模建筑模型表面,实现画中画的效果。

二、数字动画对建筑设计的意义

实现建筑动画是数字动画技术的一个表现方向,即建筑三维动画。通过使用动画虚拟数码技术结合电影的方式,根据房地产的建筑、园林等设计图纸把建筑的外观和室内的结构等今后建成的场景提前展示给人们看,拓宽了人们的事业,而且能提前享受美好的家园生活。通过数字动画技术实现建筑设计的动画化,以全方位的镜头观察,逼真的展现了建筑整体的形象,能够拍到相机所不能拍到的镜头,把设计者的思想和艺术形象展现出来。建筑设计中利用动画技术时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建筑物动画,在其设计的最初阶段就能够通过可视和动态的方式来展示建筑物的地理环境、外貌、附属设施等,让人们提前感受这美妙的情境。因此,数字动画技术也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方案的效果展示、投标以及论证的有力工具,在建设设计业、房地产等利于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由数字动画技术制作的建筑物三维动画画面,压缩比高,能够以真彩色和大幅面细腻的展现出建筑物的造型和内部效果、材料质感、光照环境等等。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市场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各种局面越来越丰富多彩。建筑设计市场作为一个持续发展且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地产市场,凭借着其高含量的技术不断增值。传统的建筑设计通常都是通过平面和静态效果图展现的。而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则使得建筑设计以三维图动画的形态立体和动态的表现了建筑设计。同平面设计相比,建筑动画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不仅仅是基于平面设计法则,更多的是依据艺术的规律拓展了更广阔的表现天地。建筑动画能够从多个角度反映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建筑动画艺术氛围中实现观众和设计者的心灵上的共鸣。对于那么还没有实现甚至是没有准备的项目,客户能够提前领略到精彩实施后的结果。当今,通过多媒体传播的数字时代,数字动画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是平面建筑设计无法比拟的。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技术,数字动画技术对建筑设计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数字动画技术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1.制作模型建筑

一般使用AutoCAD来制作建筑模型,首先要把不同的图层进行分离,然后绘制建筑的平面文件,再把结果导入到3DSMAX的软件中去,在经过挤压以及放样等处理后建立建筑的三维模型,最后进行整合成为完整的场景。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还要对灯光加以布置,灯光的布置要能够使得亮度均匀,而且要去除阴影,去掉动态的光线反射,减少环境因素对于建筑的影响,以提供清晰明亮的建筑整体效果。

2.动画设置

在完成建筑的模型的制作后,就可以到动画模型的制作中。在不同的关键帧中使用变形、位移等工具实现爬模模型的建立。单个建筑模型的动画制作要规范,要和实际的施工情况相符合,而且多个模型动画要保持位置准确,根据先后顺序排列。在摄像机动画制作之前,应该先了解摄像机体现的重点,提前设计好摄像机的路线、镜头的拉伸和移动等等,表现动画的主题。在制作摄像机动画时,切不可出现抖动和镜头中断的现象,要进行自然地过渡。图四是某建筑动画的静帧效果图。

3.动画输出

在建筑动画设计中的输出动画阶段其实际就是摄像机拍摄的视图进行渲染的过程。建筑的最终效果图是展现建筑成果的方式,同虚拟现实技术相比,渲染技术的更为的精细,而且还能够对建筑的最终结果进行再现,更具有真实感。在渲染前要对建设好的模型进行环境的温完善和布置,调整相关的参数,实现渲染的最佳效果。对于建筑动画的输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光源:在建筑动画设计的光源问题上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以及建筑的角度选择不同角度的光源,并且对光源的位置加以调整,以达到光源位置的最佳设置。

材质:在选择建筑的材质时可通过设置坐标的方法,对建筑环境的光源、透明度、折射等的参数加以设置,给予建筑材质纹理。在这个过程中,设置的材质也可以利用修改工具进行后期的修改或者调整。

视点和相机:在数字动画设计和渲染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展示的效果,利于设计师进行修改以及相关人员的观察,在制作和渲染动画的过程中,可设置动画的观察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在最佳的地点设置视点,提出要渲染的建筑主体,通过关注环境场景和整体的效果来为最后的动画效果典型构图基础。

配景:完成建筑的渲染图后,要加入一些配景,诸如人、车辆以及标志牌等等,以更好的达到逼真的效果。数字动画技术软件中的配景图片可以根据实际的比例进行缩放,插入到渲染图中去,实现仿真效果。

四、结论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创新观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筑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在得到收益的同时,也为建筑事业对人类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

建筑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这三方面内容必然有对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1.系统观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外,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年代,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一个个孤立的、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而是要居住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的绿色建筑体系内。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诸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筑师只有解决好各阶段的问题,才能设计出一个健康、安全、高效、节能、方便、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在当今建筑设计系统观主要体现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也就是指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即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使建筑物不仅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其中好的范例是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的设计。该楼位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建筑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2930m2.该楼的设计尽可能减少一次性消耗能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该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围护结构强调开放性,过滤性;室内环境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能源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和谐的工作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与生态建筑有关的研究,示范先进的生态建筑技术。

2.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帮助人类不断创造出光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给建筑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现代建筑设计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在当前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的设计思想。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但其核心思想是系统集成设计[3].它包括有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缩写OA)系统,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Automation,缩写CA)系统,即在智能建筑中可以迅速进行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通信;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Automation,缩写BA)系统,即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筑节能技术,这是自能源危机出现后在建筑领域内出现的设计大趋势,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和自控测量等系统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使建筑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处于一种超低耗能的状态。以上三个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由系统集成中心(SystemIntegratedCenter,缩写SCI)统一综合管理。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同样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技术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为科研基地,该楼汇集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仅以该楼的自控测量方案设计为例来说,它在设计中考虑了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建筑物各部位的状态,实现建筑智能化控制和实时测量的效果。该楼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各室外测点的日照情况,根据不同的朝向方位调节遮阳板百叶的状态以减少热负荷;采集室外气象参数,决定外窗的开启状态和热压通风竖井的开启状态;另外还可以控制建筑中采光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通风系统等工作状态。

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体现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变化莫大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较早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建筑设计,三维制作软件的发展无疑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当前的建筑设计早已不只是要求画出平面图的时代,而是要求有直观的效果图,甚至要求有虚拟现实的出现。建筑效果图是建筑师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意图、空间环境、色彩效果与材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使用户能够在吸收多种信息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计算机技术以其简单易用、易修改,可重用、准确真实和易存储传输的特点已经成了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3.创新观

创新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同志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志也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超级秘书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给建筑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并取得了宏大的成绩,但是在“全球化”思想的影响下,给人一种千街一调、百城一色的感觉,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创新,需要营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新的过程,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思考的艺术》中指出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即收集资料的过程,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设计思想以及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一个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建筑设计是一件艰辛而复杂的智力劳动,一项优秀的建筑作品的诞生要求建筑师有全面的设计知识、扎实的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决非直接搬用国外的设计作品,而是一个不断要否定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往往就建立在巧妙地解决了许多难点的基础上,而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即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往往就会得到大家的欣赏。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在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廊子;灰空间;交通组织

Abstract:Dozensofporchesbuiltindifferentstage,stylesandpatternsareinvestigatedwhichlocateinnorthandsouthofChina.Thefunctionsofporcharesummarizedastrafficareaofbuilding,trafficpassage,theshareroomandcertainfunctionofornament.Then,theexistingproblemsinporchdesignareanalyzedbasedonpracticalcases,suchaswrongorientation,inadequateverticalpatterandsoon.Finally,somesuggestionsaregiventoimprovethedesignofporches.

Keywords:architecture;architecturedesign;porch;transitionroom;trafficorganization

廊子不仅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建筑设计中增强设计效果的重要符号与手法,精品的廊子甚至成为建筑的标志之一。

1廊子的作用

廊子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究,不过,廊子与建筑自身一样,早已被赋予太多的内涵和等级。中国古建筑中出廊的多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周围廊等级最高,不出廊最低。于是给我们留下了故宫大殿,也留下了杜甫草堂。希腊的三柱式、罗马的五柱式根据不同的内涵,或列于神庙门前,或建于教堂之中,或肃穆或优雅地构成各式各样的廊子,渲染着建筑的主题……。岁月淡化了等级的色彩,留下的是廊子实际存在的作用。

1.1廊子的联系作用

1.1.1作为建筑自身的交通空间

廊子的联系作用中,最原始的自然是其作为建筑自身的交通空间。这一点,我国传统民居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湘西、云南等地的吊脚楼(图1),虽然在风格上存在着各自独特的地域特点,但是它们共同之处是,插入水中或石岩的柱子上面,总承载着或宽或窄的廊子,这些廊子几乎纵贯吊脚楼的两层,成为两层各房间彼此相联的唯一通道。同样,纵观遍布漳州南靖、华安、平和、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漳州土楼(图2),虽然造型迥异、规模不同,然而其共同的特征之一是,土楼的各层均是依靠廊子作为其必要的交通要道,从而成为这庞大家族建筑的联系纽带。廊子这种作为建筑自身交通空间的原始作用,一直延续并影响着古代及近现代建筑的方方面面。目前,它在教学楼、小型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中应用最为普遍。

1.1.2室内外空间的联系

廊子在作为建筑自身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又或间接或直接地发展成为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这一点,在中国民居中已有很多应用,例如江南水乡常见的建筑形式——廊棚,这些廊棚的应用除了给行人带来通行上的方便外,还连接了室内外,充分与自然沟通,便于行人交流。云南丽江纳西族传统的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外廊,当地人称其为“厦子”。当地气候宜人,纳西族人常在“厦子”中吃饭、会客,“厦子”成了建筑由室内到室外的一个延续。而福建境内的商铺建筑(图3),则借鉴了吊脚楼的特点,在纵贯建筑沿街一面的一楼,全部设以密集的柱廊,这样浩荡的廊子,可以使一层的商铺门脸基本免受风雨的侵袭,同时,对于购物者而言,在或晒或雨的日子里也可从容、轻松地浏览,好不惬意!而这长长的廊子,又无形中规范了行人的行进路线,保证了中间道路的畅通。福建境内商铺建筑中廊子的运用,于微小之处真正体现了建筑的以人为本,确实值得各地借鉴。

廊子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它的特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的界限,使室内与室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性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这种感觉一直被民间或专业的建筑师们“意会”着,在建筑中延续上千年,从简朴的民居到恢宏的皇宫大殿,均发挥得淋漓尽致。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从“意会”转为“言传”,并贯以“建筑灰空间”的名称,即现代建筑中“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黑川纪章语)。黑川纪章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中,将红色的钢质柱廊沿展览中心临如意湖一侧长长排开,绵延行进,有效地化解了展览中心的直线长度,与大面积的遮阳多孔板一起成为展览中心的点睛之笔。钢质柱廊的运用,同样承载着“灰空间”的理念。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它可以在风雨天自如地接纳大型展览活动中大量的等候人流,同时,也有利于疏散不同方向行进的客流。当然,黑川的“灰空间”理念已不仅限于用廊子来表达,也不再仅限于是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它在园林空间以及城市大空间中都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1.1.3建筑之间的联系

随着建筑院落化的形成,人们对建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视。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例,廊子将院内所有的正房、厢房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围合出独属于院内的小世界。雨天,人们不必撑伞,自可在这小世界内自如地交往、穿梭。这里的孩子们也不会似高楼大厦中的孩子忍受孤独、甚至对风雨埋下厌恶的种子,长长的联廊是他们风雨天开心嬉戏、任意挥洒的空间。也许正是由此感悟,现代住宅越来越重视交往空间的运用,于是联系各个门洞单元的长长外走廊应运而生,短时间内风靡大江南北。这种外走廊在南方某些地区可以尽显其长处,但是暴雨后的积水、雪天的冰冻路面,却也让北方地区的居民尝尽了苦头。建筑上的东施效颦,结果总是华而不实、劳民伤财(图4)

作为建筑之间的联系,廊子不仅在现代住宅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在公共建筑中也多有出现,在现代学校建筑组团中应用居多。廊子作为现代学校建筑组团的联系纽带,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包豪斯,由格罗皮乌斯首开先河,将教学楼、教师办公、学生宿舍以及食堂等建筑组团由廊子联系成一个整体,既协调了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又用来作为整个建筑组团的交通和交往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立面的层次感,使整个建筑组团完美统一,做到了功能与造型的有机结合。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我国大中院校新校区教学组团的“联廊化”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至今,十几座建筑单体的组团已较常见,廊子成为穿梭其间不可或缺的元素。.2建筑中的共享空间

廊子在承载着自身与建筑之间联系作用的同时,其功能性也逐渐凸显多元化。位于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处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大量的侗族传统民居群。这里的民居多为三层,楼下放杂物、养牲畜,二楼前半部便是宽敞的外廊,后半部为内屋。民居一家一栋,而外廊却互相连通、廊檐也彼此相接,仿佛空中街巷一般。因而侗家有了“侗屋高高上云头,走遍全寨不下楼”的美誉。侗家人在这空中街巷中栖息、劳作、娱乐,外廊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从吊脚楼的对歌到四合院的闲聊,从廊棚下的交易到古罗马广场柱廊中或欢腾或激昂的人潮,从教学楼中三三两两热烈讨论的师生到博物馆、航站楼、会展中心等门廊前踯躅的人流,廊子已经成了建筑中重要的共享空间,不知不觉中成为建筑中人们交流的平台、休闲的场所、直至文化的载体。

1.3装饰

廊子在完成着各项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成为立面造型的重要元素,它既可以是建筑主体的点缀,成为锦上添花的一笔,也能成为建筑立面的主导,影响甚至引领着建筑的风格与造型。

位于大连市区的现代博物馆(图5),这座建筑占地面积不大,周边高楼林立,本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而该建筑的设计却是匠心独运!该建筑主体是框架结构,白色的框架柱构成建筑临街的两面,框架柱之间饰以反射玻璃幕墙,有很好的通透感。框架柱由建筑主体向一端延伸,围合,构成一个小型广场,广场廊子的柱截面与框架柱截面一致。远远望去,整个基地上便是白色的柱廊,体量本不大的现代博物馆,显得简洁、清爽、挺拔,成为繁华市井中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

2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廊子在建筑中运用越来越广泛,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里仅从出现问题较多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2.1朝向

廊子与建筑主体一样,在设计中同样也需要根据地域特点来考虑朝向问题。图6为郑州某中学教学楼组团中东西向联廊。郑州地区秋冬季北风较多,正对主入口的这排东西向廊子正处于风口之中,风洞效应很强。冬季风雪天及雨天,从此廊通过时避寒、防雨雪便成了问题。立面处理时,若是能将廊子采用玻璃幕墙或玻璃砖墙等围合,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不足,立面造型上也会较为丰富些。

2.2立面处理

廊子在建筑立面的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不过,在追求立面效果的同时,应注意不要忽略了廊子的使用功能。图7为郑州某高校教学楼组团的联廊,该联廊在造型上有效地呼应了两建筑主体的风格,在自身造型上也很好地完成了三层联廊的虚-实-虚的对比,成为该处建筑造型的点晴之笔。然而,该联廊在使用功能上却存在着不足。该校区位于郑州北郊,开敞的一、三层在风、雨、雪天不便于使用,而与其相对应的二层联廊的处理则较为实用。在不良天气中,原来分布在一至三层的人流会集中到二层,这会使二层造成拥堵。立面处理时,若是能将三层采用玻璃幕墙围合,在保证立面虚实对比造型的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实际功能要求。图8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的一处联廊,该联廊利用巨型桁架与玻璃幕墙相组合,既有效避免了“风霜雨雪严相逼”,又在造型上显得通透,与周边主体建筑相协调,切实做到了功能与造型的统一。

从上面一系列工程实例可见,位于北方地区的联廊在设计上以相对封闭为宜,考虑到造型的虚实对比需要,可以分别采用玻璃幕墙和实体墙,注意墙体适当开窗以利通风。

2.3联廊功能的多样化

作为建筑之间的联系纽带,联廊在沿袭完善着“包豪斯”空中走廊的同时,创新却显得底气不足,联廊在这里只是一个点缀和附庸,缺少了它应该赋予建筑的灵动和生气,这一点在校园建筑中显得尤为突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抱怨休闲空间的缩减之时,却忘了将其在空间中的延续!作为寸土寸金的各类现代建筑组团,它的共享空间最经济又实际的发展空间应是在地面上、在楼裙间。设想将建筑间狭长的联廊打开,在楼与楼之间联系的是一处处造型多样的空中花园式联廊:休闲的座椅、芬芳的花草、亲和的石板路或木板路、精巧而富有个性的小造型小景致……。无论是在联廊的柱影间留连、穿行,抑或是在楼宇中偷闲、眺望,那一处处亲和的联廊、花园都是最养眼最润心的佳处了。

3结束语

古今中外的廊子,纷繁绚目,萦绕心间,在各自的建筑中挥洒着神韵,传承着、衍生着、繁荣着……。只有把握它的文脉与精髓,捕捉着它的神气与灵性,才能使它在未来的建筑中更添生机、更显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彦杰、仲德昆.解读现代建筑中的廊空间[J].华中建筑,2004(2),42~43.

第11篇

竹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在继承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民族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和现代游憩生活内容的统一。就山水创作而言,竹子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北京紫竹院公园筠石苑原为公园花圃,地势平坦,造园者并没有一味地挖湖堆山,简单模仿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自然山水园林形式,而是基于引水入园和造景的需要,将地形作成缓坡和山丘,以竹、石、水面和轻巧的建筑穿插于起伏的地形之中,形成一组优雅的园林。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2、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为突出竹文化主题,建筑装修材料亦应多采用竹制品精心设计,如墙饰、灯具。门心板、落地花罩、漏窗花纹等都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栏杆、驳岸、台阶等构筑物亦做成仿竹竿形。获得既与环境相呼应、又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应借助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景名,匾额、楹联等形式着力渲染、弘扬竹文化,营造定出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3、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特殊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之间,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3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作为配景,与建筑、山石、水体、其它植物等造园要素的配置要相互因借、扬长避短。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常用的有孝顺竹(ambusamultiplex)、紫竹(Phllostachysnigra)、斑竹(Phllostachysbambusoides)等等。倘若园林建筑的抱角、蹲配等置石相结合,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加强建筑的基础种植,一般选用小型丛生竹作矮绿篱,如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菲白竹(Arundinariaargenteostriata)、铺地竹(Arundinariafortunei)、阔叶竹(IndocalamusIatifoliu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等。

假山石和雕塑一般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地被衬托雕塑的线条和质感。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阔叶箬竹、大明竹(Arundinariagramineus)等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协调统一,同时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对比大大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适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盆景园等各种“园中园”,此类园林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式布局,粉墙青瓦,花街铺地,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在服从空间环境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借鉴“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竹石小品”等造景手法,竹子景观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

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等。

4、小结

4.1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强调突出竹文化氛围。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年,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4.2竹子地被和竹子绿篱在竹子公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竹子地被常绿阔叶,景观效果优于一般地被和草坪,可设计成大面积图案式景观应用于水边缓坡等视野开阔的园林空间,突出表现竹子的群体美。竹子绿篱以自然式为主,其独特的姿态和质感给人以崭新的感受,亦可按特定主题做成整形式绿篱。

第12篇

竹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在继承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民族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和现代游憩生活内容的统一。就山水创作而言,竹子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北京紫竹院公园筠石苑原为公园花圃,地势平坦,造园者并没有一味地挖湖堆山,简单模仿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自然山水园林形式,而是基于引水入园和造景的需要,将地形作成缓坡和山丘,以竹、石、水面和轻巧的建筑穿插于起伏的地形之中,形成一组优雅的园林。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二、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为突出竹文化主题,建筑装修材料亦应多采用竹制品精心设计,如墙饰、灯具。门心板、落地花罩、漏窗花纹等都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栏杆、驳岸、台阶等构筑物亦做成仿竹竿形。获得既与环境相呼应、又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应借助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景名,匾额、楹联等形式着力渲染、弘扬竹文化,营造定出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三、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特殊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之间,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

3.3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作为配景,与建筑、山石、水体、其它植物等造园要素的配置要相互因借、扬长避短。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常用的有孝顺竹(ambusamultiplex)、紫竹(Phllostachysnigra)、斑竹(Phllostachysbambusoides)等等。倘若园林建筑的抱角、蹲配等置石相结合,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加强建筑的基础种植,一般选用小型丛生竹作矮绿篱,如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菲白竹(Arundinariaargenteostriata)、铺地竹(Arundinariafortunei)、阔叶竹(IndocalamusIatifoliu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等。

假山石和雕塑一般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地被衬托雕塑的线条和质感。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阔叶箬竹、大明竹(Arundinariagramineus)等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协调统一,同时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对比大大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适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盆景园等各种“园中园”,此类园林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式布局,粉墙青瓦,花街铺地,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在服从空间环境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借鉴“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竹石小品”等造景手法,竹子景观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等。

四、小结

4.1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强调突出竹文化氛围。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年,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4.2竹子地被和竹子绿篱在竹子公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竹子地被常绿阔叶,景观效果优于一般地被和草坪,可设计成大面积图案式景观应用于水边缓坡等视野开阔的园林空间,突出表现竹子的群体美。竹子绿篱以自然式为主,其独特的姿态和质感给人以崭新的感受,亦可按特定主题做成整形式绿篱。

第13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自然通风;效益;布局

在能源消耗日益剧增和世界能源问题日益匮乏的今天,风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目前的工作中,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优势为基础进行新型建筑暖通设计已成为人们重视的热点话题。这种暖通设计是一项符合人类低碳节能发展观念要求,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设计新思路、新理念。

一、自然通风概述

风是人类最为古老的朋友之一,在远古时期就深受先民们的青睐。在当时,人类通过生活实践摸索出了各种风力的应用方法,从而使得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的舒适,又避免了由风带来的不利影响。长此以往,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积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其中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都有着一套与此相应的通风措施,利用风作为室内暖通措施已成为保证室内舒适、凉爽的必要条件。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通风的应用被人们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机械通风设施的引用。这些设施的应用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室内舒适度提供了良好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直至今日,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人类才开始重视生态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对于建筑设计流程也越来越重视。

1.自然通风原理

自然通风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一项极为普遍的通风措施,是有别于传统机械通风装置的一种新型的、节能的、环保的通风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内部通风条件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人们身体健康、生活的舒适度,也关系到建筑结构的能耗问题。而通风则是通过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更新、变更室内气流而对人们身体、生理产生一定的作用,并对室内的气温、湿度以及建筑表层温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自然通风的原理在于在工程设计中,有目的的开口,从而产生空气流动,生成与之相关的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的压力分布、开口位置、工作流程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自然通风主要表现在通风口设置、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建筑物朝向等方面。

2、自然通风的优势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工程项目中采用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暖通措施,是一项改革原有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新技术。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采用自然通风的主要目的在于替代传统的空调制冷、空调通风系统,从而形成一个生态、节能、环保的通风系统。在自然通风系统中,最基本的动力是以热压和风压为主的,通常做法都是以建筑物表面的风压和建筑物内部的热压更或者是两者相结合进行工作的一个系统流程。截至目前,人们在工程项目中常说的生态技术就是将建筑结构中昂贵的机械通风系统替换成为自然通风系统,这是一个综合、新颖、个性的通风体系。在目前工程中,设置自然通风的主要意义首先,在于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这主要是根据室内外空气梯度、温度变化来采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实现的室内温度调节、湿度控制,以达到人体最佳湿度、温度要求,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稳定度。这种通风系统的采用有利于减少各种能耗、降低环境污染,是一个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工作流程。其次,可以为室内提供大量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保证室内空气品质。这种通风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统空调系统采用中存在的室内空气不清新现象,避免了空调病的发生。

二、夏季住宅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分析

自然通风系统是一种不消耗合作和消耗很少能源而实现室内温度控制、湿度调节、空气更换需要的一种通风系统。此外,这种通风系统的应用不仅有效的改善了室内居住舒适度,还有效的提高了住宅环境的空气品质。但是,在设计工作中,其中也存在着极大的影响和不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的进行总结和归纳,针对设计中存在的各种相关问题加以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处理措施。我们在设计工作中,常见的住宅建筑自然通风问题主要包含有建筑物朝向、建筑物距离、建筑物的布局等方面。

1.建筑物的朝向

要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不但要了解当地日照量较多的方向,还要了解当地风的相关特性,包括夏季主导风的方向、速度以及风的温度。每一个地区有自己风的特点,由于建筑物迎风面最大的压力是在与风向垂直的面上,因此,在选择建筑物朝向时,应尽量使建筑主立面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南向是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方向,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都是南或南偏东,故无论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调节房间热环境,还是从减少夏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的角度来讲,南向都是建筑物朝向最好的选择。而且选择南向这样的朝向也有利于避免东、西晒,两者都可以兼顾。对于那些朝向不够理想的建筑,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

2.建筑物的间距

建筑物南北向日照间距较小时,前排建筑遮挡后排建筑,风压小,通风效果差;反之,建筑日照间距较大时,后排建筑的风压较强,自然通风效果愈好。所以在住宅组团设计中,加大部分住宅楼的间距,形成组团绿地,对改善绿地下风侧住宅的自然通风,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尽量加大山墙的间距。因为室外气流吹过呈行列式布局的建筑群时,在建筑物的山墙之间将形成一条空气射流。当采用错列式布置方式,可以利用住宅山墙间的空气射流,改善下风方向住宅和自然通风,效果显著。

3.建筑群的布局

从平面规划的角度来分析,建筑群的布局有行列式、周边式和散点式。行列式是最基本的建筑群布局,是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其布局包含并列式,错列式和斜列式;并列式布局发生错动,从而形成错列式和斜列式以及周边式的布局。 并列式的建筑布局虽然由于建筑群内部的流场因风向投射角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但总体说来受风面较小;错列和斜列可使风从斜向导入建筑群内部,下风向的建筑受风面大一些,风场分布较合理,所以通风好。

三、小结

自然通风是一种廉价的生态节能技术,建筑设计者应该从建筑物的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到构造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对自然通风的可应用性和效果仔细考虑,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金旭,王莹. 建筑节能中的住宅通风方案设计策略[J]. 科技资讯. 2008(23)

[2] 黄厚华. 住宅通风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08(32)

第14篇

关键词:小区景观文化内涵水景绿化设施生态小区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小区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居住者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满足于有一个仅仅能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小区的景观设计和附属设施。一个成功的住宅小区也必然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而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味,渲染扩张其独特个性,强化楼盘的卖点,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房地产市场上让人眼前一亮、脱颖而出,给楼盘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增量和源源不绝的客流,这一点已经是勿庸置疑的。

模仿之风盛行。成百上千年以来,我们的前辈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设计,因此有了让后人引以为荣的中国古典园林。但自从我们开始接触到一些外来的设计方式和理念后,便盲目地、不加选择地跟着跑。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于是,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全中国的小区到处都是“欧陆风格”“美洲风格”式的设计,连小区的名字都变成了外文版,如“加州阳光”“巴黎春天”等。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不应该去学习别人先进的设计方式和理念。恰恰相反,只有多了解别人的作品,理解他们设计的背景、初衷和过程,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殖民主义”和“洋为中用”毕竟存在很大的差别。

从古至今的世界园林景观基本上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类,各有典型的传统风格和特色。

西方园林是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式,景观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均衡,常以轴线作引导的几何形图案美为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包括树木也都作规则式造型。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形式,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以曲线作为引导的自然式山水园,成为著称于世界的独特风格。形成东西方园林形式各异的原因,都受各自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的影响。西方园林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它还左右着雕塑、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东方园林源出于我国五千年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三家崇尚自然的“天人和一”观,把美学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并因借于文学、绘画和建筑诸艺术。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所谓“意境”,意是寄情,境是遇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景情交融而产生意境。古人又说:“情与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所以“意境”赋予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对景观产生意象含蓄,情致深邃,具有飘然于物外之情,玄外之音,画外之境,味外之致的特殊魅力。在审美活动中,高度发挥了意想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创造出比之于实际的景物远为丰富的艺术情趣。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提高到深层性崇高的精神世界,这是中国园林艺术传统中的审美心理结构,都是建立在内心境界的基础上的“心物感应”和“兴到神会”的审美价值,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境”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纵观中西环境艺术的发展历程,水、绿化、雕塑等环境元素自古就是构筑环境,提升意境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中国传统的园林理水艺术就是研究水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和水在造景中的作用。《古兰经》中用十字形水渠表现天堂的梦境,这一思想曾对西方造园的理水思想产生过深远影响。

一、水景

水是生态景观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有水才会有生命。人类自古择水而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依赖水、爱水甚至崇拜水。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现代人也越来越意识到真正高品质的生活在于融入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正如著名建筑设计师陈跃中所言:未来的居住条件,特别是高档居住条件将趋于清新与质朴。水景住宅以其独有的慑人魅力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亲近自然的向往。风水之法、得水为尚,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莫过于符合自然规律,水在起到美化作用的同时,其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净化空气、改善住宅区的小气候。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和不同的组合方式,如静水、动水、落水、喷水等不同的设计,把水的精神做出来,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达到丰富变化的效果。

二、绿化

绿化具有调节光、温度、湿度,改善气候,美化环境,消除身心疲惫,有益居者身心健康的功能。尤其是在当前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呼声日益高涨,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更应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化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空间与设施融合在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的公共空间。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色彩、质感等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同时充分考虑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以植物造景为主题,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

在植物的选择上应注重配置组合,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尽量选用叶面积系数大,释放有益离子强的植物,构****工生态植物群落。如: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松柏林、银杏林、槐树林等;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月季灌丛、松、竹、梅三友林、丁香树丛、合欢丛林等;有益招引鸟类的鸟语林植物群落海棠林、松柏林等。

植物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出主题化的景观原则:从主题体现出园林景观中系列植物主题及时分、气象系统所显现的“时景美”,从而为整个园区营造幽雅、宜人、舒适的组团景观。做到主次分明和疏朗有序,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要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要合理应用植物围合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相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休憩场所,要特别强调人性化设计,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要善于运用**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充分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提倡“林荫型”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的效果,从而提高生态效应。

三、环境设施

环境设施设计是环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是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服务系统,它为满足人的生活需求,方便人的行动,调节人、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个系统中,包含有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内容。

硬件设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基础设施,包含五个系统:信息交流系统(如小区示意图、公共标识、留言板、阅报栏、街头钟等)、交通安全系统(照明灯具、交通信号、停车场、消防栓等),休闲娱乐系统(饮水装置、公共厕所、垃圾箱、健身设施、游乐设施、景观小品等),商品服务系统(售货亭、自动售货机、银行自动存取点等),无障碍系统(建筑、交通、通讯系统中供残疾人或行动不便者使用的有关设施或工具)。软件设施主要是指为了使硬件设施能够协调工作,为社区居民更好的服务而与之配套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如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可视对讲、出入口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抄收与管理、公共设备监控、紧急广播、背景音乐等),信息网络系统(电话与闭路电视、宽带数据网及宽带光纤接入网等)。任何环境设施都是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安全、舒适、识别、和谐、文化是住宅环境设施的共性。但由于环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功能、技术、材料等因素的不同,环境设施的设计更应体现多样化的个性,例如,不同地域之间气候的差异性也会影响环境设施的设计。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多雨,环境设施在造型上不宜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可以多用木材以增加亲切感,另外北方常年下雪,考虑到一年中很长时间的灰白背景,设施不宜采用浅色,而应该多采用色彩较鲜艳的玻璃钢材质;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少雨,但阳光充足,这为环境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条件。此外,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使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地方资源,比如竹子一类的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环境设施中,而不是一味只追求材料的科技含量。又如,江南、岭南、西南地区充足的水资源,各地不同的风力、地热等自然资源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合理利用,成为环境设施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指示系统要统一于视觉识别,每一个规划的小区都有自己的识别标志,尽管指示系统有区别性,但在表现形式上应具有广泛的统一性,载体之间应用材料与造型的统一性、载体颜色与企业VI的一致性;产品尺度上的呼应性。设计中还应考虑景观设计的风格理念,分析设计中自然环境与人文建筑对指示系统的影响,在统一的设计风格中寻求变化,产生独具魅力的文化个性。

未来的小区将会是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朝着生态小区的方向发展。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整体性的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现代住宅区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设计艺术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提倡多元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空间艺术,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环境,不断将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身居其中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参考文献:

1.《的基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生态基础评价》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著

2.《中国园林景观》姚永正著

第15篇

根据我国房屋建筑的室内装修情况来看,在房屋建筑的室内装修过程中,应将所需要的材料、人工等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然而,就目前的资源配置现状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因此,产生了投资比率偏高、能源高消耗等诸多问题。一方面,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给室内设计带来很多不应有的难度,室内设计面对着已经成型的房型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室内建筑资源的配置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例如,室内装修的木材消耗量达到了总量的50%;传统室内外墙体的装修材料采用实心黏土砖等等,大面积的农村良田被征收,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使农村土地遭到了严重破坏。按照国家的标准,室内甲醛浓度不得高于0.08mg/m3,如果室内材料的质量差,将影响室内的环境,同时也浪费了资源的配置。例如产生甲醛等有毒气体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建筑室内装修质量,采用绿色设计,使建筑室内空间得到有效利用,成为当前和未来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绿色建筑室内设计的内容

(一)节约能源消耗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要节约能源耗量,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用以供水和取暖,从而减少其他能源的耗量。因此,要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与房屋建筑材料结合在一起,采用特殊材料和施工工艺,使房屋建筑的门窗、屋顶等变成光伏组件,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

(二)结构空间绿色设计

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绿色建筑的室内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自然通风,同时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避免绿色建设室内装修给环境带来污染。

(三)注重利用自然资源

在进行室内综合设计时,在房屋建筑的外部设置遮阳板,选用节能玻璃、安装双层落地窗帘等,都可以有效减少空调运行时的能源耗量,从而满足绿色建筑室内的照明、取暖等生活所需。由于空调制冷会污染环境,因此在空调设计中添加自然风功能,使能源消耗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使用绿色材料

合理利用资源下的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在绿色材料上的使用是室内设计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由于建筑材料的成本较高、绿色建筑投入较大,因此,想要普遍推广使用绿色材料,必须增强人们的绿色建筑意识,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降低绿色建筑材料的技术成本,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三、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对策

(一)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在绿色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中,想要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就必须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使资源合理利用得到不断推广。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园区、生态优秀区和生态绿色城市,增强人们的绿色建筑意识,对生态绿色建筑的相关问题给以高度重视,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

(二)完善资源有效利用相关政策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加强资源再生利用研究力度;分析相关法律问题和政策,健全副产品和废物等物品的回收利用机制和绿色经济核算机制,使资源有效利用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将资源有效利用存在的问题,纳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中,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对绿色建筑的认识问题,给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加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

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企业、个人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支持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相关政策,对绿色材料带来的亏损税收问题给予相应的补贴等,使资源综合利用得到有力支持,如设立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研发基金、资源合理利用投资资金等,从而使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发不断深入。

(四)充分利用经济关系

现代化建设中,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只是在绿色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上,还需要其他行业的支持,共同参与到资源综合利用的实际行动中,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例如调整工业结构,减低污染排放量,注重机械维修和保养,采用新技术降低能源耗量,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