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村委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xx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一)为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促使我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素质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现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我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素质,努力实现我村整体面貌有大的改观。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针对目前我村环境卫生状况普遍不理想、群众的卫生意识不强等现象,围绕“村容整洁”这个目标,将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提高我村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具体做法有:
1、出一期关于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标语;
2、在宣传栏张贴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
3、向广大农民群众派发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资料;
4、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发动学校学生清洗墟镇乱张贴的广告,营造爱国卫生的氛围;
5、发放致居民商户的一封信,宣传环境卫生和健康方面知识;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工作机构。
1、为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2、明确职责,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村环境卫生,垃圾清运,监管全村卫生环境,将全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去抓,积极协调、加大监督力度,力促我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大改观。。
3、要做好村容整治的长远规划,特别是宅基地、电网、电视线路、供排水设施等要统一规划,对违反规划乱建乱搭的建筑物,报上级政府将依法进行拆除。
(三)加大环境卫生监管力度
要加强督查,务求实效。我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历时多年,任务繁重,为使整治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在不断完善自查机制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每月逢农历九日组织专人进行全村环境卫生大检查,发现未清扫的,将对负责该责任区的保洁员予以通报批评,并在年终实行工资考核制度,以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积极主动、进展迅速、完成任务好的,要给予通报表扬;对推诿扯皮、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给以通报批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组既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认真抓好指导,又要组织力量加强对整治活动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加强舆论监督。为维护我村环境卫生,保持村容整洁共同努力。
20xx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二)20xx年全县农村卫生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任务,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基层卫生工作水平。
一、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
抓住投入补偿、采购供应、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等关键环节,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开展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资金考核结算。分析解决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充实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
(二)促进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拓展
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没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确保每个社区都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
(三)完善基本药物采购供应机制
全面实施20xx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坚持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协调机制,对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从供应、使用、结算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定期了解基本药物采购供应情况,建立药品采购供应责任约谈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保障基本药物及时供应和资金支付。
(四)加强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监管
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合理用药培训、《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推进处方点评工作,定期公示处方点评结果,将基本药物学习培训和规范使用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内容,促进基本药物合理应用。
(五)扎实推进基本诊疗路径管理
继续落实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增加基本诊疗路径管理病种,扩大路径实施范围,开展路径知识培训,开展以路径管理质量和数量为对象的绩效考核,建立路径管理质量监测和绩效评估体系。
(六)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
落实医疗机构入网登记,扫码器和数字证书的配置,完成系统联调联试和操作培训,实现扫码药品(疫苗)信息数据上传到国家药品监管网。依托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使药品(疫苗)信息能够及时流转,并能与药品采购使用、阳光医药网上监管等现有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药品(疫苗)生产、供应及使用全程电子监管。
(七)加强药政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推动贯彻“xx”药师人才发展规划,落实药学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注重执业素质培养,提升药学人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八)统筹协调做好其他药政工作
按照医改工作要求,对全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评价考核,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协助有关部门和股室贯彻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政策信息,沟通交流经验做法。
二、着力推进基层卫生改革发展
(九)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法人设置。开展全省乡镇卫生院名单重新确认工作。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开展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十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0xx年3月—11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及信息共享化活动,不断提升全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四化一提升”活动。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对20xx、20xx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三、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十二)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
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发放时间节点和发放比例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经费交付给乡村医生。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由每人次6元提高到每人次9元的补助政策。确保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十三)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按照国债资金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要求,对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设备购置进行标准化建设,努力消灭“空白村”。
(十四)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在“行政业务统一管理、技术流程统一规范、药品器械统一采购、绩效考核统一执行”基本型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向人员、财产、财务统一管理的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鼓励各地村卫生室由政府或集体举办,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实行聘用制管理,乡村医生社会保障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十五)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
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并按要求做好注册信息备案工作。
四、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十六)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继续健康档案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工作,并由当前以个人为单位的电子档案逐步过度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为规范纸质档案管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康档案室,购置档案柜,由卫生局统一印制健康档案盒,对健康档案装盒进行管理。
(十七)做好重点人群的管理工作
一是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二是将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与孕产妇信息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与专业机构信息共享结合起来;四是将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筛查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五是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落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体检、巡诊、健教”三方面10项防治措施;六是做好重点人群的动态管理与服务。
(十八)继续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到20xx年底,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达到50%,以县为单位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
(十九)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机构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职责、任务。加强日常监管,做到县级综合督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县级业务主管单位指导每季不少于一次;乡镇卫生院督查村卫生室每月不少于一次的“111”督查机制。同时继续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展监测、月度报告和月通报制度。
一、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
抓住投入补偿、采购供应、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等关键环节,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开展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资金考核结算。分析解决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充实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
(二)促进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拓展
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没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确保每个社区都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
(三)完善基本药物采购供应机制
全面实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坚持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协调机制,对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从供应、使用、结算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定期了解基本药物采购供应情况,建立药品采购供应责任约谈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保障基本药物及时供应和资金支付。
(四)加强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监管
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合理用药培训、《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推进处方点评工作,定期公示处方点评结果,将基本药物学习培训和规范使用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内容,促进基本药物合理应用。
(五)扎实推进基本诊疗路径管理
继续落实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增加基本诊疗路径管理病种,扩大路径实施范围,开展路径知识培训,开展以路径管理质量和数量为对象的绩效考核,建立路径管理质量监测和绩效评估体系。
(六)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
落实医疗机构入网登记,扫码器和数字证书的配置,完成系统联调联试和操作培训,实现扫码药品(疫苗)信息数据上传到国家药品监管网。依托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使药品(疫苗)信息能够及时流转,并能与药品采购使用、阳光医药网上监管等现有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药品(疫苗)生产、供应及使用全程电子监管。
(七)加强药政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推动贯彻“十二五”药师人才发展规划,落实药学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注重执业素质培养,提升药学人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八)统筹协调做好其他药政工作
按照医改工作要求,对全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评价考核,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协助有关部门和股室贯彻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政策信息,沟通交流经验做法。
二、着力推进基层卫生改革发展
(九)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法人设置。开展全省乡镇卫生院名单重新确认工作。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开展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十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014年3月—11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及信息共享化活动,不断提升全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四化一提升”活动。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对2011、2012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三、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十二)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
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发放时间节点和发放比例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经费交付给乡村医生。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由每人次6元提高到每人次9元的补助政策。确保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十三)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按照国债资金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要求,对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设备购置进行标准化建设,努力消灭“空白村”。
(十四)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在“行政业务统一管理、技术流程统一规范、药品器械统一采购、绩效考核统一执行”基本型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向人员、财产、财务统一管理的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鼓励各地村卫生室由政府或集体举办,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实行聘用制管理,乡村医生社会保障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十五)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
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并按要求做好注册信息备案工作。
四、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十六)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继续健康档案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工作,并由当前以个人为单位的电子档案逐步过度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为规范纸质档案管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康档案室,购置档案柜,由卫生局统一印制健康档案盒,对健康档案装盒进行管理。
(十七)做好重点人群的管理工作
一是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二是将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与孕产妇信息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与专业机构信息共享结合起来;四是将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筛查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五是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落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体检、巡诊、健教”三方面10项防治措施;六是做好重点人群的动态管理与服务。
(十八)继续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到2014年底,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达到50%,以县为单位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
(十九)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机构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职责、任务。加强日常监管,做到县级综合督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县级业务主管单位指导每季不少于一次;乡镇卫生院督查村卫生室每月不少于一次的“111”督查机制。同时继续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展监测、月度报告和月通报制度。
(一)发展思路继续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目标,紧紧围绕马铃薯、蔬菜、畜牧、林果农业四个主导产业,抓住环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着力实施“调整种植业、强攻畜牧业、发展林果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战略,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节水设施、乡村道路硬化、生态建设、科技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实施久旱条件下农业增长方式和农民增收模式,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构筑农业区域特色经济新格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
(二)主攻方向及重点工作
1、蔬菜产业。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错季错期菜8.2万亩,棚室菜1.8万亩,总产2.2亿公斤,纯收入11000万元。前川以头百户、怀安城为中心,辐射带动王虎屯、第三堡、太平庄等乡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和错季、错期蔬菜5.4万亩;后川以柴沟堡、左卫为中心,辐射带动渡口堡、西湾堡、西沙城、第六屯等乡村,加快无公害设施蔬菜建设步伐,实现总量扩张,发展完善1.4万亩设施蔬菜基地,种植错季、错期蔬菜4.6万亩。四大镇要逐步建成高标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各2000亩,因势利导,巩固完善四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2、马铃薯产业。稳定种植面积20万亩,单产提高到1700公斤,总产量达到34020万公斤。要以提高产量为中心,大力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着力推广以机播机收为重点的多种增产技术,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怀安城、第三堡、王虎屯、太平庄四个乡镇为主,建立全县优质脱毒薯繁种基地,增加种薯数量。马铃薯淀粉加工要注重质的提高,积极寻求多品种开发,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兴建销售市场和储存设施,发展农村各种销售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实现产业化经营。
3、林果产业。稳定发展优质经济林面积5万亩,新增经济林育苗2000亩,经济林嫁接改造1万亩。要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大力发展柠条、紫穗槐、金银花、红柳等生态林,一方面发展以杏扁为主的经济林。水利条件好的地方优先发展金红苹果和怀安李子等;坡梁旱地栽植仁用、肉用杏,采取节水抗旱措施,确保成活。要有效利用“四荒”,坚持典型引路,政策扶持,多种机制多元化投入,大力发展民营林业,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聚集,把发展设施林业列入林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快发展步伐。育苗基地建设,继续坚持以国营苗圃为主,个体、股份制育苗为辅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全年育苗任务。同时,要做好引种、试验优质新品种工作。
4、畜牧产业。猪饲养量34万口,出栏24万口,羊饲养量44万只,出栏3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7500吨、4840吨和2520吨,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8%,同时强攻饲草的发展与开发,大力推广种植粮草兼用型玉米和优质牧草,年内牧草种植达到8万亩。重点发展瘦肉型猪和小尾寒羊,要加大对本地羊改良的工作力度,大面积实施舍饲圈养;要抓一批舍饲种草增收的适度规模养殖典型户并予以推广;要抓住一退双还机遇,组织引导农民退耕还草,加快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
二、重点工作及保证措施
(一)狠抓项目带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年,全县农业生产紧紧围绕四个主导产业,扎实有效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454”农业综合工程。“454”综合工程是:实现四大突破,实施五大工程,抓好四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四大突破是:①久旱条件下农业增长方式的突破。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实施好在久旱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和农民增收模式,对四大主导产业在久旱条件下的不适应环节,在不同区域、条件各异的乡村户集中精力重点予以攻坚和突破。②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方面的突破。面对新形势,县直农口部门、各乡镇要抓住机遇,加大跑动力度,多上项目,多引资金、人才、技术,使怀安农业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③精品工程建设上取得突破。在窗口地带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建设一批精品工程,以起到示范带动和宣传引导的功效,进一步强化怀安形象建设。④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取得突破。蔬菜产业,着重解决鲜贮问题,筹建净菜加工中心,同时,依托现有的脱水菜加工厂和专业市场,搞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马铃薯产业要着力解决好储窖、市场、加工、包装等重要环节。林果产业,在扶持发展现有的果脯加工、杏扁加工等企业的同时,积极筹建杏扁综合加工厂。畜牧产业,年重点要抓好现有的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真正把企业、基地农户形成产业链,并且不断把规模做大,产业做强。五大工程是:①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②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③一退双还工程;④旱作农业工程;⑤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四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柴沟堡镇、左卫镇设施蔬菜种植园区、头百户镇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和怀安城——第三堡马铃薯种植、贮销、加工园区的建设。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按照“调整种植业、强攻畜牧业、发展林果业”的发展战略,要着力研究探索用“模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即用科技组装丰产模式,用市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带动营销模式,用多元化投入形式组装农建模式。要大力推进农业内部品种、品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档次。强力实施品牌战略,对当地生产的马铃薯、水稻、架豆、葱头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推行注册商标,发展品牌产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的带动作用;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力争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姻,建立农产品基地,逐步完善经纪人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河川区要加快发展特用玉米、粮草兼用型玉米,丘陵山区发展贡米、杂豆、巴西糜王等小杂粮。通过强抓草产业,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农民逐步走上“立草为业、舍饲圈养、增加收入”的轨道上来。通过强抓杏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2、强化以集雨节灌、节水防渗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以增加和改善水浇地为重点,以发展“人均1亩保浇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各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紧紧抓住环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一退双还三大机遇,切实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做好“水”字文章,强化节水意识。从今年开始,要坚持不懈地搞好防渗渠等节水节灌工程建设,进一步搞好土地整理工作,不断扩大喷灌、微灌、滴灌面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常年抓,经常抓。要进一步加快“四荒”拍卖和水利改制工作步伐,坚持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所有,采用不同措施,将经营权落实到位,使荒废的土地、水利工程等资源发挥效益。
3、加速推进以“种”为核心的农业科技进步,切实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一是要继续抓好“粮、菜、林、畜、草、药”六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搞好系列化服务;三是切实抓好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四是以推广无公害化技术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量;五是开展农村科技培训,年内农技入户率达到90%,重点项目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一、**年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粮食。全年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效益增”的“四增”特点。在国家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拉动下,粮食生产种植基础较好,管理措施得当。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77.9万亩,增长2.3%,粮食单产415.3公斤,增长2.7%;粮食总产量281.5万吨,比上年增产13.5万吨,增长5%。粮食总产连续6年实现增产,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棉花。面积、总产略减。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全市棉花播种面积44.8万亩,比上年减少1.8万亩,减3.9%。棉花总产量3.5万吨,比上年减少0.7%。
油料。面积、总产略增。全市油料播种面积24.4万亩,比上年增长0.5万亩,增2.2%;总产5.9万吨,增长2.2%。
瓜菜生产稳定发展。全市瓜菜总播种面积159.5万亩,其中蔬菜面积136.8万亩,瓜类面积22.7万亩。全年瓜菜总产量达到639.5万吨,增长3.5%,其中蔬菜总产量548.4万吨,增长5%。其中精细菜产量不断提高,大路菜产量有所下降。
林业。以建设“生态**,绿色泉城”为目标,积极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坚持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荒山绿化、退耕还林(果)、平原绿化、绿色通道四大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8.6万亩,比上年增加2.8万亩。全年林地面积达到2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果品产量达52.3万吨,比上年增长1.6%。
畜牧水产业。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做强畜牧产业”的目标,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加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力度,努力化解奶粉、禽蛋安全事件对畜牧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转变畜禽饲养方式,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6.2万吨,增长9.5%;禽蛋总产量35.3万吨,增长1%;奶类总产量28.2万吨,增长9.6%。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类饲养小区(场)达911处,存养各类畜禽1800万头(只),畜禽集中饲养程度达43%。全年淡水养殖面积达到10.1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淡水产品产量4.1万吨,增长2.8%。其中高效特色渔业增长6.7%,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2.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较好
全年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达3.8亿元;生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奶牛良种补贴、后备母牛补贴达3450万元;继续推进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粮食增产和促进生猪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切实加大地方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全年财政“三农”资金支出1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3.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年内市以上水利建设投资3.98亿元。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446项,完成2573项。其中,东联供水一期工程提前实现通水,腊山分洪工程建设完成玉符河左堤加固工程、腊山河至宋庄桥段河道疏浚工程等。开工建设商河县清源湖水库,完成水库围坝工程。大中型病险水库章丘垛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全市开工建设的4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任务。灌区改造与节水灌溉步伐加快,邢家渡等四大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全面实施。河道整治成效显著,治理完成了锦水河、大辛河、商中河钱铺段等,提高了防洪排涝和蓄水灌溉能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共实施治理小流域1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76平方公里。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方面,完成8处规模化供水和29处联片供水工程,新增自来水受益村536个、人口31.7万人,全市自来水入村率达到94.8%,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新增灌溉面积1.1万亩,发展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7万亩。
4.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
坚持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做大做强。**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65家,比上年新增20家,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24家,市级164家。全市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60个,基本形成每个农业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或合作社参与助推的新格局。全市53%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范畴。通过推进农超对接,200多种优质农产品在全市6家大型超市设立专柜销售,对强化绿色观念、推进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5.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围绕改善民生、农村基础设施,以实施“十大行动”为重点,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完成第一批试点小城镇建设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第二批试点镇建设,并开始第三批建设小城镇的遴选工作;全年实现通水泥路建制村19个、建制村主干街道水泥路面硬化230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43万个,累计达11.9万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2万户;完成荒山绿化面积8.9万亩,退耕还果3.7万亩,基本实现当年任务目标;全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1380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对农村中小学校拨付公用经费共计1.55亿元,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费424万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不低于960元提高到1080元,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不低于2600元和16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80%;建设改造农家店600个,市级配送中心基本完成,建成3处县级配送中心、6处乡镇驻地综合超市及提升改造3处农产品批发市场。
总体看,**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主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出现比较大的波动。粮食三季度开始进入下降区间,10月粮食总体价格比6月末下降5.3%;猪肉价格从5月中下旬一路向下,10月份比5月末下降24%,牛肉下降3.3%,羊肉下降3.1%,鲜蛋下降4.2%;鲜菜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资料10月份价格略有下降;豆粕、小麦麸、育肥猪配合饲料10月份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上涨18.2%、下降2%。国家粮食直补、农业综合补贴和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折合约100元/亩,而化肥、柴油、耕地种植浇水收割等人力、机械费用成本折合400-500元/亩,农业生产成本上涨,部分抵消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是农业和农产品结构性矛盾仍突出。突出表现在传统大路产品多,新特名优产品少,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程度低,高附加值、优质高效专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还不能适应省会城市消费增长的需求。同时,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尚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加工环节薄弱。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差,产加销联接机制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全省中等偏下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适应农业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三是农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受自然、市场制约较大。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户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仍较突出,优先解决土地指标等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还有待完善,综合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动物疫病、外来生物入侵形势不容乐观。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也面临严峻挑战。受气侯异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一些过去危害较小的病虫害,像灰飞虱、作物线虫病、玉米粗缩病等呈现逐年扩大趋势,但目前防治技术还没有过关,防治成本高,并且费时费力,农民防治难度较大。“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农产品质量信誉和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四是农业被“边缘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从事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一些农业主产区青壮年农民,特别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大多已进城就业,而日常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约占7成左右),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仅会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实现和农村社会发展。
五是从建设新农村角度,由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快,导致工业反哺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尤其是道路、水、电、生态建设方面,以及农村文化、医疗、卫生事业等建设相对落后,许多水利工程老化、退化严重,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较重。由于县乡资金配套压力大,部分工程进展较慢。
二、**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分析**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有利因素较多。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解决农村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带来难得机遇、国家**年及明后两年将继续加大用于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并带动地方和社会向农业、农村投资,有利于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摆在首位,各级政府各种支农措施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为加快新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必将拉动现代农业、特色优质农业加快发展。
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国内外经济减速放缓的制约,国内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增收将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受消费市场低迷的影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对农业增产增收带来难度。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尚未打破,支农投入受财力制约仍显不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科技手段相对薄弱,各种保障体系不健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四是**年我市降雨比常年偏少,蓄水不足,**年抗灾保丰收的任务较重。
三、**年农村经济计划安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重点
**年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水平;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村经济。
**年农村经济主要发展目标:
——农业增加值增长4%;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粮食播种面积65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60万吨以上;
——棉花播种面积40万亩,总产量3.5万吨;
——油料总产量6万吨;
——肉类总产量38万吨,增长5%;
——淡水产品产量4.2万吨,增长2.4%;
——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2万亩;
——农村劳动力转移净增5万人。
**年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和措施:
(一)强化支农政策的落实,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国家要求,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粮食、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等“四项补贴”标准,加强能繁母猪、良种奶牛补贴政策。坚持粮食“三条底线”,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推进农业良种工程,抓好国家优质粮食基地项目建设,提高优质粮食生产比重,开展优质粮食高产攻关,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按照市场需求,进一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基地建设,稳定棉花、油料生产。积极促进农牧、林果基地建设,重点扩大优质、无公害、高效益农产品的生产,不断增加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保障市场供给。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实施“双三六”工程,不断提高我市现代农业整体水平。
(二)发挥优势,进一步做好农业结构调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搞好农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促进形成优势突出、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业区域。以逐步改善机场周边环境,加强南部山区林果、旅游等生态保护性开发为重点,扩大蔬菜、“三鲜”作物、花卉苗木、优势果品的种植面积,进而带动我市农业整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郊型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实施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建成生态、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生产,加强生猪、奶牛标准化改造和渔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扶持力度,继续改造提升以“十有”为标准的农林牧特色品牌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一批区域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农产品产业带,实现生产规模化。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建立企业、农户有效利益连接机制,筛选确定100家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辐射作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在标准化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以及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抓好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积极搞好县级食品安全监督站、乡镇兽医站建设改造,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健全完善动植物产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抓好国家畜禽养殖场(区)标准化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按照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部署,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加强水利、生态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水利工程,重点抓好腊山分洪工程、垛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续建,开工建设第二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争取卧虎山、杏林、钓鱼台等大中型水库列入国家建设计划;继续抓好邢家渡、胡家岸等四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实施好葫芦套、法家峪等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配合做好南水北调**段工程。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搞好河道治理及小型水毁修复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入村入户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入村率达98%,提高村内管网入户率和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继续抓好封山育林、平原绿化、绿色通道和退耕还林四大生态建设工程,明年完成荒山造林6万亩,新建农田林网5万亩,新育苗1.5万亩,加快生态环境改善。
(一)坚持长效管理,积极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1、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资金的科学收缴和支出报销办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简化程序,方便农民报销,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各定点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20*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关意见》文件精神,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方便群众就医,简化就诊手续。二是提高服务水平,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执业行为。三是控制医疗费用,要严格掌握诊疗原则,严格执行文件规定,合理用药,减轻农民负担。
2、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巩固社区卫生服务省级先进县创建成果,以创建示范中心、示范站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城镇社区卫生站建设,促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建立考核机制,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主动、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推进农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社区责任医生业务培训、乡村医生法制业务培训、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等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技能。
3、全面完成农民健康体检任务。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员两年一次免费体检工作,以切实改变部分群众有病不知情,有病没法治的情况,力求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治。建立健全健康档案,重点对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配备社区责任医生,定期走访,跟踪服务。
4、深化农村医疗机构管理一体化。实行“统一药品、统一财务、统一制度、统一工作任务、统一业务考核”,做到“人员互动、工作互通、资源互补”,组成整体,形成合力。建立乡村医生补充机制,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充实乡村医生新生力量,逐步解决乡村医生队伍老化的问题。
(二)巩固公共卫生网络,全面提升公共卫生质量。
着力做好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工作质量这篇文章,开展公共卫生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预警、处置能力。
1、建立一支功能比较完善的应急组织。在原有应急组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将应急组织集诊断、控制、监督于一体。加强对应急队伍的培训,举办应急培训班,进行实地模拟演练,真正将这支队伍锻炼成“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
2、加强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的管理。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保院要探索新形势下公共卫生队伍管理的新模式,继续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大对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的刚性、量化及质量控制管理,改革现行的考核模式,善于抓典型,以点带面;善于抓重点,以重带面;善于抓亮点,以亮带面。
3、加强村级公共卫生队伍的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考核、奖惩、报酬兑现制度,使网底建设真正发挥作用。
(三)夯实工作基础,全力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疾病控制中心配齐配强检验设备,以确保疾病控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力量,重点是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专业队伍建设。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重点做好查灭螺、查治病工作,确保我县行政区域内无新感染病人、病畜和阳性钉螺,继续做好碘缺乏病、丝虫病、疟疾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出现因控制措施不力而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加强对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管理,做好计划免疫接种,有效控制各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同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疫情,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分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网络,加强卫生监督的力度和效率,增加卫生监督的覆盖率。切实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为规范,不断提高监督执法人员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加强综合执法,进一步树立卫生执法新形象。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学校、工地、餐饮单位、南北湖风景区的监督管理,推行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加强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监管、医疗市场整顿,做好饮用水监管工作,加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查处力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的执法能力。抓好采供血机构的调整,进一步巩固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成果,各项工作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3、强化妇幼保健工作。健全妇幼保健工作网络,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范管理。加强婚前保健服务,鼓励引导婚前检查。加强妇女生殖保健和妇女病防治,全面实施产前筛查、听力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产前诊断,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4、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结合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和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改厕工作新途径,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认真总结除四害市场化操作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除四害效果。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进一步增强农民健康意识,促进农民健康行为的形成。
(四)加强卫生规划工作,努力卫生统筹发展。
抓紧出台并认真实施《*县区域卫生规划》、《*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1、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县级医院要更好地发挥硬件设备和专业人才等优势,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创牌子,强管理,增效益,更好地满足不同对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发挥好对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医疗业务技术的帮助指导和龙头带动作用。镇卫生院建设重点努力实现运行机制的“五个转变”,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从单纯的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服务模式从被动的服务向主动服务为主转变;服务人员知识要从掌握单科医学知识转向全科医学知识;实现用人分配管理方式的转变;转变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巩固二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安全和费用三个重点开展工作。完善质控组织,在原有9个质控分中心基础上增加急救、口腔两个分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各质控分中心的指导监督作用,开展专项建设和质控考评。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防范处置预案,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狠抓制度落实,杜绝重大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科教兴医战略,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3、加快医疗队伍建设步伐。鼓励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对口支援,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为医务人员的学习进修创造更好条件,县卫生进修学校要在培养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发挥更好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4、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作用。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条例》,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突出中医药发展重点。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认真总结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诊疗思想、方法和技术,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加强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采取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制定具体措施办法,鼓励中医中药进农村,不断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
5、推进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迁建工程、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二项重点项目按工作计划进度开展,按照省“示范卫生院”建设标准,积极推进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深化行风建设,着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教育,努力做到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行人文服务。
一、明确一个任务。对全乡仍居住土坯房的农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初步掌握2014年有意愿改造农户名单。力争在2014年全面完成上级分配的土坯房改造任务。
二、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抓好地质灾害户和居住在偏远山区农户的危房改造。二是重点抓好集中建设点建设。2014年全乡的集中建房点定在村小车和圩镇安置点。并力争完善集中改造点的基础配套设施。
三、做到三个严格。一是严格对象认定。严格按照“三审三公示”要求,深入调查、详细核对,按照村级初步确定、乡镇审核、县级批准的程序,准确认定改造对象,实行三榜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严格建房标准。严格按照省、市、县要求控制农改户建房的占地面积应、建筑面积和楼层。明确超面积、超楼层的改造户,不得享受建材优惠价、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更不能享受政策补助。三是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分账核算要求,加强补助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验收标准,通过“一卡通”下拨补助资金。
一、开展村级建档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
琼海市开展村级建档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重视、支持。市里成立了村级建档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常委和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乡镇、村也相应成立建档领导小组,使村级建档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市委市政府于1999年3月26日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村委会一级开展建档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任务,提出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村级建档工作任务,建档率要达到100%。
(二)抓好宣传发动,提高建档认识
在开展村级建档过程中,琼海市档案局始终注意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车、横幅、黑板报、大小会议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吸收热心档案工作的老支书、老干部、老党员、离退休人员作义务宣传员,增强了大家的建档意识,使村级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三)抓好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和村级建档的实际,编写了《琼海市村级档案归档文件材料收集范围》、《琼海市村级档案室档案保管期限表》、《村级档案卷宗归档方法和步骤》、《建档说明的拟写》、《建档说明范例》等规定、标准和制度。此外,还层层举办培训班,对乡(镇)、村文书(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建档方法。
(四)监督检查指导,促进建档落实
在检查指导过程中,琼海市档案局主要采取两个做法,一是分片指导,把局的全体干部分成四个组,把各乡镇分成四大片,每组负责一片,一包到底。遇到特殊情况,集体讨论,共同解决。二是定期召开会议,如建档工作会、情况通报会、讨论交流会、总结表彰会等,及时了解村级建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指导、解决问题。
二、开展村级建档工作初见成效
(一)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规范村务管理
嘉积镇下寨村委会由于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地影响了干群关系,群众怀疑村支书贪污集体征地款,举报到市检察机关。在开展村级建档工作中,琼海市档案局积极协助指导镇工作组清理财务,按照规范要求建立起村级财务档案,为检察机关查处案件提供了帮助,对稳定该村的干群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促进农业生产和科技进步
阳江镇棉坡村委会以种植胡椒闻名,在开展村级建档工作中,不但帮助他们建立文书档案的同时,还重点帮助他们建立胡椒栽培、防治病等技术种植档案,为胡椒种植户提供服务。几年来,除了本村胡椒种植户外,不少市内的胡椒种植户都到该村查阅档案资料,解决胡椒种植中的疑难问题,直接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三)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民利益
一是土地承包档案给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二是档案凭证在为解决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房屋、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00年,嘉积镇南堀村准备将村里的30亩地承包给客商建砖瓦厂,邻近的南中村对该地提出权属争议,南堀村找出本村的档案资料,证明该地是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发包给本村村民耕作的土地,一
场一触即发的土地权属纠纷通过利用档案而化解,保证了价值近20万元的经济收入。
三、开展村级建档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关键
要做好村级建档工作,首先必须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几年来,琼海市档案局积极主动地去请示、沟通、宣传、说服,取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村级建档任务提供了一个先决的条件。
(二)抓好业务培训,是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重要基础
村级建档工作,地域广大,档案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业务基础薄弱,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相对机关档案工作来说,难度也就更大,而抓好乡村档案人员的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几年来,琼海市档案局采取边培训理论学习,边进行实际组卷操作,并选点让学员现场学习观摩等方法,使他们不仅迅速掌握到整理归档的相关技能,而且通过现场观摩,从中得到启发,焕发出建好本村档案室的激情和动力。
(三)深入检查,监督指导,是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保证
检查促进度,指导带上路,帮助割尾巴,一环扣一环,紧紧地贯穿于整个村级建档工作的始终。实践证明,开展村级建档工作,检查、监督指导必不可少。在村级建档工作中,有时候好话说千遍,道理讲万遍,不如亲自帮一帮。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等原因,能不能建档,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求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必须因地制宜、切合实际。有些村委会经济基础较好,早就萌发了开展档案工作的愿望,但对档案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针对这种类型,档案部门就派员上门指导,手把手教会他们方法。有些村委会经济发展不很富裕,想建档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这种情况,档案部门就不辞劳苦,加班加点,无偿提供装具、人力服务。有的村委会因为原来管理不到位,文件材料损坏、散失现象严重;有的有能力、有条件建档,但没有人愿意承担建档任务,总想无事一身轻;有的发动建档时,满口答应,过后无动于衷;有的得过且过,没有按规定、标准建档;有的谎报进度。凡此种种,档案部门都通过加强检查监督的力度,做到勤检查、勤帮助,逐一加以解决,取得明显效果。
(四)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是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有效手段
常言道,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嘉积镇南堀村委会是省档案局亲自抓的点,是海南省第一家行政村建档示范点单位。在建档工作全面铺开的过程中,琼海市档案局注意发挥这个试点村的典型示范作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村级建档工作期间,全市到南堀村参观学习的村委会达到95%以上。
(五)建章立制,是村级建档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许多行政村建立了档案室,如何使村级建档工作延伸下去,使之成为各个行政村正常工作的一部分,是档案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琼海市档案局在村级建档工作全面铺开的后期,花大力气帮助各个行政村开展建章立制工作,从制度上为村级建档工作继续延伸、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认清形势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和卫生事业的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全市中医药产业及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我市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射洪、蓬溪、大英三县都建立了中医医疗机构,具有较完善的设施和一定的技术力量。市中医院被评为全省“十佳中医院”并确定为全省“精品中医院”建设单位,射洪中医院已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我市的中医药产业初具规模。依托银发、绿康药业发展的白芷基地通过国家GAP验收认证,连翘基地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并成功研发十多种新产品,提升了中药材的附加值,完成的“川白芷规范化种植研究与开发”是我市建市以来获得的两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的一项。引进十多家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在我市发展中药材基地3万余亩。中医药企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市中药企业共拥有总资产2.56亿元,而且今年全市中药企业的业绩还在提升。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医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农村、社区卫生设施薄弱;三是医疗保障覆盖面低,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很远,群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矛盾仍然突出;四是中药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低,新产品研发能力弱。面对这些情况,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39号文件,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个文件的要求抓好落实。
二、狠抓落实
(一)大力实施“利民工程”,健全和完善城乡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要完善城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城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结合“精品中医院”建设项目的开展,把市中医院建设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闻名的高水平中医院。各综合性医院必须设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病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设中必须将中医药服务能力纳入规划,配备中医中医药人员、质优价廉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为市民提供方便的、高水平的中医服务。
同时要加快县、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希望各县(区)政府要把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纳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加大对中医院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的投入。
还要加强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各区县要以开展创建全国、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重点,把县(区)中医院建设成为辖区内集科、教、研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中心。
(二)大力实施“名药战略”,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开发进程
要继续打造“中国白芷之乡”。充分发挥我市“川白芷”的品种、资源和品牌优势,搞好川白芷深加工及综合开发,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把遂宁建成全国最大的“川白芷”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要抓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发展企业要按照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基地协会带种植大户,依托科研单位搞开发的中药材产业化运行新模式,搞好白芷、连翘、黄姜等主要品种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要加强中药新药开发。各中药材基地要依托中医药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攻关力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中药研究开发体系,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和新产品。
(三)大力实施“名企战略”,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积极培育中医药龙头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推进中药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培育以银发、绿康、润生、回春堂等企业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以明星药业、沱牌药业、泰乐制药等企业为重点的中药制药龙头企业,培育以全泰堂、陈善堂、华通药业等企业为重点的中药流通龙头企业。
要切实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医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中药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中药流通企业采用现代营销理念,开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集中配送,根据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建设金家沟中药材和中药物流配送中心,真正构建区域药品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
(四)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不断提高中医服务水平和质量
要建设一批知名医院,要培育一批特色名专科,同时要要造就一批知名中医专家。建立激励机制,筛选中青年中医临床骨干,采取结对、拜师方式传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优势重点学科为载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造诣深、同行公认的知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带头人。整理、出版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治经验集,抢救民间中医中药名方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方法。
从今年起,每5年开展一次“遂宁市十大名中医”评选活动,在全市形成争当名中医、全社会尊重名中医的良好氛围。:
(五)大力实施人才强医工程,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要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大力开展中医继续医学教育,逐步建立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终身教育制度。要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选拔政治业务素质好、中医理论功底深的青年技术骨干到省内外著名的中医医疗、科研机构进行重点培养,力争在两、三年内有一批学科带头人进入省级名医行列。大力开展全科医师中医知识和技术培训,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同时也要鼓励中医学习西医。
要加大培养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力度。要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中药高级技工、中药材种植基层管理人员、中药高级研究人员等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中医药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创新人才,加快人才聚集,造就一批中医药优势学科拔尖人才。
要强化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结合基层“天使计划”的实施,选拔一批中医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项目,到2010年,培养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300名、中医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500名。依托县及县以上中医院定期对乡村和社区医生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责任到位
要强化政府职责。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把刚才保华书记的讲话要求落实到位,把卫生事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高度重视,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要健全发展卫生事业和中医药工作的投入机制。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各项卫生投入政策,构建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 农村财务工作 存在问题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42-01
财务工作规范化是现阶段农村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对于推动整个农村地区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村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可以有效的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农村各级财务工作的透明化和时效性。进而进一步充分调动起群众的民主监督意识,有效的对农村集体财产进行监管,防止集体资产出现严重流失。
1 现阶段农村财务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1 财务工作不规范
在很多农村地区,很多村集体的财务工作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其中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报账不及时,会计在对账目的原始凭证管理过程中存在混乱的现象,这样十分不利于农村财务工作的开展,财务账目就会存在公开不及时、不规范和不透明。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很多村集体中,依然存在着计划性收入,或者账目无法在短时间内开据正式的收据等原因,导致了村集体的账目出现了错收和错支的现象,这就为农村,挪用公款埋下了隐患。同时有的村集体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上级部门的财政转移,导致了报账等工作出现延迟,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1.2 工作队伍不稳定,会计人员报酬不稳定
在实行了会计委托制度之后,有的村集体的干部就认为报账人员设置是多余的,因此与,对工作人员的选择和相应的报酬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一些新的财务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村集体会计委托制度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十分不利于农村财务工作的开展。
1.3 缺乏有效地监督
对农村财务工作来说,长期以来都缺乏必要监督,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镇的会计委托中心不能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负责,还没有将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对农村的财务票据进行审计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开据的票据真实性和规范性不强;其次,县级和乡镇两级农村财务审计部门没有进行科学的编制,乡镇的审计费用严重不足,对于农村财务工作出现违规的行为缺少有效的处理措施和依据;最后,村集体中的民主理财小组在成立和运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很多成员都是村民干部的家属和亲戚,并不是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意识不足,很难达到预想的监督管理效果。
2 在会计委托制度下加强财务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工作的具体流程
要想充分发挥会计委托制度的重要作用,实现会计中心预定的财务工作目的,农村财务经营和管理部门就需要持续强化对基层财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事务处理过程中,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农村财务工作的具体流程不断进行完善和规范。在涉及到村集体经济利益和经济组织发生财务事项及业务时,经办人必须获得有效的原始会计凭证,并说明注册的用途,并获得签字之后,由农村的村集体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认可之后,最后由会计进行审核和记账。这样做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2 积极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
在实施会计委托制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乡镇组织不管是从思想意识还是行动方面都显示出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没有深入将财务清理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核算和清理,导致财务工作在交接过程中交接手续不清晰,村集体的会计档案不完善,财务账目核算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因此,对于村集体的会计来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其结合当地财务工作的现实情况,全面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不断对村级财务和账目进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完整的做好各个村集体财务账目的核算、审计和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对所辖村落中的财务状况全面了解透彻,避免集体资产出现不必要的流失,促进村集体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强化对村集体财务的审计和监督
在农村中实行了会计委托制度之后,应该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村集体对村集体资金仍然具有支配权,而乡镇的会计中心主要承担了对村级财务经济审计和会计的相关职能,对此,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一定做好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协同合作,找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联合专项审计、上下审计、定期审计方式和方法,切实做好村集体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同时,还要深入贯彻财务审计公开制度,保护村民的知情权,全面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工作模式评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1(10)
刚才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__同志对我市20__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进行了总结,就20__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并表彰了先进,在此,我向受表彰的先进后盾单位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以及向受__市表彰的先进后盾单位__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__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进个人__和向自治区推荐表彰的先进后盾单位__市委统战部,先进个人__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部门各单位及全体新农村建设指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前段时间深入农村第一线“宣讲政策闹春耕、强基惠农促增收”春季大行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同时,利用这个机会,我就今年全市新农村指导员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学习,转换角色,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今年是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第四年,全市选派61名干部到行政村任职。在座的各位,都是市直、乡镇单位的干部,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责任心、事业心都比较强,能够到基层任新农村指导员,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信任,希望大家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之中,把个人的成长同新农村的发展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在原有指导员工作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有更大作为,取得更大的成绩。农村是个“大课堂”,基层是个“大熔炉”,做好农村工作,不仅要有知识,更需要实际工作能力。这里,我给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提几点要求: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指导员来讲,能有一年的时间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基层,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这是增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真挚感情、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大好机会。指导员一定要珍惜机遇,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党委、政府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三农”工作的法律、法规,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把握农村工作的办事程序和要求,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第二,深入调研,制定计划。没有调查研究,就没发言权,要开展工作,打开工作局面,就必须要求各指导员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村情、体察民情,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工作的根本依据。要在驻村开展工作的第一个月内,熟悉掌握情况,并拿出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帮扶措施,并将工作计划上报工作队和市基层办。
第三,摆正位置,讲究方法。善于从大局着想,从小处着手,做到先易后难;先调查研究,后提出建议,做到谨慎从事;多出谋划策,少指手划脚,甘当“幕后英雄”,做到帮助不包办、到位不越位,在内尽力出谋献计,在外当好桥梁纽带。要正确处理好工作组、指导员与各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关系。要自觉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妥善处理好与村“两委”的关系,上靠组织、靠班子,下靠党员、干部和群众,多沟通、多融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同时,在工作中还要注意自身安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善于自我保护。
第四,开拓创新,扎实进取。要善于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与驻村(来源:文秘站 )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把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转化为班子的集体决定,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做好驻村指导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为今后的指导员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打牢基础。
第五,严守纪律,恪尽职守。要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指导员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在村工作时间每月不少于15天。对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驻村日记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等等要铭记在心,严守于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驻村期间,要坚持写《驻村日记》,详实记录自己在基层工作的情况和收获及感悟。《驻村日记》列入新农村指导员年度考核、评先的内容,并作为确定新农村指导员驻村时间的主要依据。
二、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做好指导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一要严格管理。市基层办、指导员工作组要进一步探索指导员队伍管理的有效新途径,进一步激发指导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对我市指导员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要组织广大指导员认真学习、讨论,形成共识,自觉遵守。特别是新年伊始,新选派的指导员多,对有关要求不熟悉,市基层办及各工作组回去后要及时认真组织学习,加强跟踪管理,严格考勤。要不断补充完善学习、例会交流、巡视督查、考勤、激励约束和考评推优等制度,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指导员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要优化服务。各乡(镇)党委要关心支持指导员的生活、工作,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实事。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指导员工作情况,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掌握指导员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疏导和沟通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对指导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想办法帮助解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要抓好 宣传。各乡(镇)党委、各工作组要继续组织人员抓好宣传工作,组织广大指导员积极向各级新闻媒体投稿,对指导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要通过典型推广,努力在指导员之间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营造做好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舆论氛围,扩大我市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影响力。
三、严于律己,努力树立新农村指导员的良好形象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认真总结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2011年项目申报工作,对今后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出意见。
1.正确评价五年来新农村专项资金投入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成立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过去五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全面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据统计,五年时间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达到10.77亿元,乡镇投入达到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财政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到目前,全省有近1/3的市(州)、1/2的县(市、区)、3/4的乡镇都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调动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亿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和杠杆撬动作用。
三是有力地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补贴是省级专项投入的重点。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建设农村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建设农村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支持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13个。省级专项资金投入促进形成了新的农村投入机制,构建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渠道,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实现了市带县、城帮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全省共同努力下,有6类项目建设呈现了快速推进的大好局面:第一类是在产业发展上,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屯4205个,工业集中区72个,各类专业合作社978个,实现产业立村230个,市场活村75个,人才强村36个,旅游兴村58个,城镇带村63个,第二类是在农村道路建设上,全省1000个示范村,累计修水泥路11132公里,柏油路47公里,巷道铺砖466公里,修边沟1251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和户户通达到70%以上,第三类是在农村房屋改造上,新建砖瓦房16.4万户,改造旧砖瓦房15.4万户,新建和改造面积2449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达到80平方米,重点推广了新式农居和暖房子,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第四类是在农村环境整治上,改围墙8.3万延长米,修铁大门21.6万个,建公共厕所14443个,建室内水冲厕所32151个,建户外卫生厕所33.9万个,建垃圾站18180个,建垃圾填埋点15117个,栽树15098万株,安装路灯50547盏,第五类是在办公健身活动场所上,新建和改造村部2240个、卫生所2342个、农民夜校1213个,建乡村文化站599个、村图书室2150个,建文体健身广场1093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600套,第六类是在便民服务上,新建农村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通过新农村建设,全省打造了一大批产业发达、环境整洁、院落整齐、设施完备、美化绿化的魅力村庄。
四是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到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来。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加大规划编制的资金支持,是启动规划、做好规划的重要保证。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累计投入规划编制资金5500万元,其中投入省级专项资金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五是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五年来,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新农村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两年已完成培训任务4000名。省里还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近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
总之,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这一成绩的取得与省和各级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专项资金的设立已经成为凝聚各级各方面力量,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原动力和活化剂。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规范,积累了一定经验。一是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扭住关键,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两项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强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抓纲带目、纲举目张,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才能加快农村面貌的改变。二是尊重民愿,切实发挥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还权于民,建什么、怎么建都由农民自主决策,不包办代替,不行政命令,不搞暗箱操作,实行公开公示,接受农民群众监督,这是搞好新农村项目建设、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的有效办法和重要保障。三是激励约束,注重发挥专项资金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充分体现专项资金的补、引领性和带动性,对于项目捆绑多、自主投入大、干的效果好的,坚持多补助、多奖励,调动积极性;对于具有创新的、方向性强、起点高的项目,比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这类项目等,给于重点倾斜和大力支持;对于那些无所作为、工作推进慢、建设效果不明显的,适当削减支持规模。四是立制规范,把各项制度建设贯穿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注重项目审批程序,坚持村申报,乡镇、县、市和省逐级审核审定的办法;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公示制、建设合同制、工程招标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等,严格履行各种手续;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检查,每年春秋各集中检查一次,既检查项目,又检查资金,确保项目建设扎扎实实,资金使用管理安全规范。五是协调配合,努力做到部门之间工作衔接有序、上下工作拧成一股绳。多年来,与省财政、省发改部门工作协调顺畅,保障了专项资金的规模和及时审批下拨;加强了与市(州)、县(市、区)和村镇工作的有序衔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真实性、可行性,保证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地发挥了专项资金的支持作用。可以说,这些工作经验是上下共同努力、共同实践的结果,要倍加珍惜,积极运用,以利工作,切实把今后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做的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效。
2.全力做好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申报工作
2011年是全省新农村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第二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省里继续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补助。前段时间,经过与省财政厅沟通协调,省农委党组研究确定,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吉林省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以吉农综字[2011]56号文件下发到各地组织实施。2011年项目申报工作与历年比较,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一是时间紧。按照计划,在2月底前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下发工作,3月15日前完成项目申报,3月31日前完成项目考核,4月15日前完成项目调整,4月30日前审定项目上报省专项资金委员会,争取5月份第一次例会审核通过,6月底前将资金拨付到市、县。从整个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上看,可以说是步步紧逼、环环紧扣,时效性很强,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二是任务重。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和审核审定工作,无论是从示范村数量来说,还是从工作环节来讲,都存在着点多面广、程序多项目多、数据量大工作量大、检查任务重和复核任务重的特点,需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合力攻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三是责任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示范村建设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工作上要细上加细,做到申报无纰漏、无遗落,一次申报、一次成功。四是关注程度高。尽管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新农村办公室以及各个示范村对此非常重视,不仅关注能批多少资金,还关注今年干什么项目,我们一定要引导好,把好事办好,切实让各个方面和各个层级满意高兴。
根据2011年面临的新形势,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文件精神要求,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申报范围、补助原则和支持重点项目。项目申报范围主要是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补助原则主要有5条: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并根据示范村大小、建设成效和原有条件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重点支持,主要是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相对集中,申报项目要具备一定规模,避免出现项目投资过小、数量过多。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尊重民意,按照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奖优罚懒,对于地方投入大、乡村集体和农民主动投入、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的,给予适当倾斜。相反,则适当削减支持规模。
2011年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分别是: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五是清洁能源建设。兴建集中供气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六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七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八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九是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支持示范村改造农户围墙,统一格式,美观实用。十是太阳能路灯。这10类项目是省里综合考虑全省情况确定的,既照顾了建设好的地区,又考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项目申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对于省里没有支持的项目,各地可通过本级专项资金、乡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予以扶持。
(二)申报程序及时间要求。申报程序基本是与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规划建设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州)、县两级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按照早申报、早批复、早实施的要求,省里已将《项目申报管理指南》通过网络进行了转发。要求各地在3月15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到省里,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省里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集中审核、专家论证,上报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审批。这样,2011年的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最晚不迟于6月底前完成。因为,省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规定,2011年同2010年一样,凡是6月底前没有下拨专项资金的,每逾期1个月削减10%,并在第二年预算安排时扣减。11月份起不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结转下年使用。这次会议结束后,大家就要立即着手组织抓好本地项目申报工作,尤其是部分县(市、区)示范村数量较多,市县两级要加快项目审核进度,在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出现贻误时间,影响省里项目批复,责任自负。
(三)项目核查。为确保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省里要对各地的申报项目进行检查。3月15日以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会同财政部门组成9个组,对全省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实地考核,对所有示范村2010年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查阅账目,对2011年申报项目进行逐村现场对接,根据实地与可能确定建设项目,同时对部分示范村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核和检查。要坚决杜绝和防止利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偿还历史积累的债务。发现哪个地方出现这类问题,不仅要追缴今年的专项资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专项资金分配办法。在申请补助额度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申请额度要实事求是。一般来说,每个村申报资金规模在20万元左右,工作开展好的村可以多报一些。另一个是注意项目捆绑。省专项资金委员会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不撒‘芝麻盐’,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这是硬性要求。各县(市、区)要继续按照2010年的做法,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捆绑立项,以申报指南的10类项目进行捆绑整合,如,道路建设项目就是将各个示范村申报的道路建设项目捆绑为一个以县(市)为单位的项目,一般一类项目申报示范村个数要在3个村以上,申报补助资金超过50万元。各(县、市)在申报时一定注意,没有达到这个规模就协调各村进行项目调整。
(五)需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坚持以规划为指导进行项目申报。做好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这1000个示范村,要进行连续三年的投入建设,必须要制定科学建设指导规划。去年,在省里的要求和督促下,各地、各示范村都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一些县(市、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本级拿出很大一块资金,推进省级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已有近70%示范村规划编制任务已经完成。2011年还没有完成的,要抓紧完成,避免盲目建设和无序建设。在项目核查中,是否是按照规划进行申报将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二是突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面貌。经过省里积极协调,农户的院墙、大门建设和安装太阳能路灯纳入了2011年省里支持项目,这是一个突破。同时,市县两级也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主要投入方向,建立起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2011年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面铺开的有利时机,把省里专项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其它政策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立项和批复会充分考虑对其它方面投入带动情况,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优先立项,凡是其它投入较大的就给予多一些的支持。几年来,省里一直督促市、县两级要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践看,凡是设立的,工作就主动,工作成果就大,就能形成多渠道投入、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社会广泛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这次会议后,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的市(州)、县(市、区)还要继续积极争取,这不仅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单位职能、树立部门形象的重要方面。四是切实尊重农民群众建设意愿。项目申报要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重点解决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路、水、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要坚持民主程序,项目申报要进行民主决策,申报项目要在村里公示7天。五是做好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申报。2011年继续以试点性质安排一部分秸秆气化站建设项目,总体考虑数量控制在15个以内,力求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由于秸秆气化项目投入较大,省里只解决项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要求申报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所在的县(市、区)财政投入要达到30万元以上。同时考虑项目长久运营,在项目检查中,凡是申报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省里将对村班子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自筹能力和县级财政匹配资金情况也要进行考核。对于不具备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不得申报秸秆气化站项目。
3.切实抓好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从全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看,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但个别县(市、区)仍然存在着缓拨、滞拨、串项使用等倾向性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出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当年省里批复的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专项。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乡镇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拔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时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付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实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经得起检查和审查。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不准暗箱操作。四是建档立卷。对于开展各类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加强存在问题的整改。从前段时间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调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县(市、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是严肃规范的,专项资金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但也存在着有的地方资金挂帐、项目无法实施问题。对于过去擅自串项的要妥善处理,抓紧解决。对于去年和今后批复的项目,无论是因灾还是其他原因,省里要求一律不准串项。各地要坚决杜绝这类问题,哪个地方再出现这样问题,就取消哪个示范村资格,同时对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提出批评,并取消年终省级先进的资格。
“我国农业的发展已从过去的数量矛盾转化为现在的结构矛盾。”陈锡文指出,过去12年,国内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从2003年的8654亿斤增长到2015年的12429亿斤,年均增长300多亿斤。即便如此,和13.7亿人相比,还有不足。现在国内粮食大概还有500多亿斤的缺口,所以必须要进口。
缺口有500亿斤,但是去年的进口量接近2500亿斤,为什么呢?陈锡文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供给结构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中最突出的品种就是大豆。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但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豆进口量第一的国家。国内去年只生产了240亿斤的大豆,但是进口量超过了1600亿斤,大豆严重供不应求。
小麦、玉米和稻谷等品种国内基本能自给,但是也进口了1000亿斤左右。原因在于国内生产成本高,价格也高,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这几年,我们在粮食生产上出现了“三量齐增”的复杂局面,即国内的产量、进口量、库存量均增加。这就是品种结构的矛盾和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导致的。陈锡文指出,所谓农业供给不足,不是短期内根据市场需求,在品种和数量上做一些生产方面的调整,根本问题在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重点在于调结构。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加快体制创新。
四大原因导致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当前国内粮食和其他一些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有复杂的原因。
第一,价格管控不到位。随着经济发展,土地、资金、劳动力成本都在上涨,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尤其在粮食产业上,过去几年,小麦价格上涨了66.6%,水稻价格上涨了119%,国内粮价比国际市场价格高出40-50%。
第二,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经济复苏缓慢,消费品、工业品的价格越降越低,引起国际粮价下跌。
第三,能源价格下降使得粮食贸易中的海运价格明显下降。
第四,人民币持续贬值。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都是按美元结算,人民币持续贬值不利于国内农产品出口。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农产品和粮食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陈锡文对当前一些坊间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去年有人提出中国生产粮食经济上不划算,财政上要补贴,农民种粮入不敷出。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低,不如从国际进口。从经济上分析似乎有道理,实际上并非如此。”陈锡文算了一笔账,到目前为止,全球每年生产的小麦、大米和玉米这三大谷物最高产量是7000亿斤左右,而国内的粮食总需求大概接近13000亿斤。从国外进口,不现实、不可靠、不安全,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依靠国外的话,中国的农业不会安全,中国农民的就业和生计不会稳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要确保粮食安全,就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实现谷物基本自给。
多方发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陈锡文认为,改革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下一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见效、真正落地。
第一,要使市场在价格形成机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对东北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机制。今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玉米播种面积减少了2300万亩,比去年减少了4.5%。现在新玉米已经上市,辽宁的玉米收购价大概在0.75元,黑龙江最低价大概是0.6元,农民遭受很大损失。但还有价补分离,价格定下去了,政府会给农民补贴。当然,农民实际交售的价格加上政府补贴,也不可能超过过去的收购价格。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东北玉米临储制度改革成功,对其他粮食品种将会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很多地方鼓励农民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成效明显。要通过有效的改革和有序的市场价格来引导农民生产。
第二,要加大风险管控。国内去年的风险率超过了56%,问题很严重。以大豆为例,大豆产量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大豆的科技投入太少。所以必须要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才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第三,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过去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现在在粮食价格下降的背景下,规模经营的效果受到了很大损害。因为很多农民发现,用这么高的价格租来的地种出来的农产品,没有多少利润。但是规模经营毕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很多地方的农民发现,用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去成立当地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避开了土地租金问题。这样统一起来,更重要的是推出了土地托管和社会化服务。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省东、西两片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从2016年开始,将全省15个贫困县和1500个贫困村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扶贫工作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推进贫困村新农村项目建设。从2016年开始,按照每2年开展一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到2019年开展2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工作计划的要求,每轮支持贫困村40个,2轮支持80个,约占支持15个贫困县重点村的40%,每个贫困村年支持额度40万元左右,2年累计支持80万元左右,总计支持资金6400万元左右,其中每年支持额度1600万元左右。
全省按照东、西两片划分,东片重点支持靖宇、长白、柳河、龙井、和龙、汪清、安图、图们8个县市,两轮支持36个贫困村,支持资金额度为2880万元左右;西片重点支持镇赉、通榆、大安、洮南、洮北、长岭、双辽7个县市,两轮支持44个贫困村,支持额度3520万元左右。支持项目主要有5类:道路建设、排水沟建设、村部建设、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和围墙大门改造项目,具体以当年项目申报指南为准。
(二)推进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培训。结合省里新一轮万名村干部培训,每年对500名贫困村党组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农”政策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提高基层干部和职业农民创业、带富和致富能力,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每期培训10天,到2018年,按照每村培训1名的标准,全面完成1500个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任务。
(三)推进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各美其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贫困村打造新农村升级版,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是推进部分贫困地区整县美化、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到2019年,在15个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名村50个。
三、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科学推进,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任务。
(二)整合资金投入。以新农村支持贫困村为平台,按照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户企业三帮一的要求,加大新农村帮扶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集中向贫困村倾斜,切实解决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滞后问题,全面整治好农村环境。
(三)加强督导检查。将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纳入督点,重点督查贫困村规划制定情况、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情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美丽乡村创建情况,坚持标准,不打折扣,加强监管,保证项目建设平稳运行,发挥应有效益。
(四)创新机制模式。在推进新农村支持脱贫工作中,要积极创新能人治村、民主管理、整合投入、整村推进、产业兴村、商贸活村等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切实增强新农村帮扶工作的力度和成效。
四、责任分工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工作由省农委负责,按照“省级规划引导、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
一是省新农村办负责制定全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主要措施等,抓好工作指导和工作考核。
大家好!自从上届得到大家的信任任职以来已经有两年了,回顾这两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村老少爷门的支持下,自己本着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紧紧围绕全村的中心工作,真抓实干,较好地为我们村集体做了些工作。今天 站在连任竞选的讲台上,竞职报告如下:
一、结合本村实际和工作计划,对村民兑现承诺1、行路难。多年来,我们村内主干土路破旧狭窄、坑洼不平,车辆出入困难,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俗话说,道路通,百业兴,道路建设不仅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也是一个村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新村委班子按照组建时的承诺在征得全体党员和部分村民的意见后,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努力寻求多方帮助,千百年来,我们村的祖祖辈辈老少爷们每逢遇雨天,人们无法出行,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的铺设竣工,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使我们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应该说是修了一条富裕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我认为路面的修建竣工,对咱们村的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所有这一切见规模、上水平的建设项目,也是,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壮乡爷们的积极配合不开的。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的是:
一是修路牵扯的房屋拆除户,房屋被拆除,院墙被拆除,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可他们没有怨言,自觉自愿积极配合,为我村的道路建设付出了无私贡献;二是村委会委员和各队队长以及修路领导小组的每一位成员,他们在施工当中为修路不辞辛苦、不顾酷暑,尽心尽力,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坚持战斗在施工第一线,从而保障了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三是许多老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踊跃出谋划策,积极带头集资捐助,率先拆除自己家妨碍修路的房屋,他们的行动让群众感动!大家都也以他们为榜样,慷慨解囊踊跃捐资,为村里的修路;四是得到了身在外地工作的村民与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积极主动为我们村修路出谋献策、集资、筹款。捐款修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1 2 3 4在这里,我再次向在修路过程中付出贡献的老少爷门们以及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说声谢谢,谢谢大家啦!
二、争先创优,重在行动一是创先争优活动部署以来,村委一班人不等靠,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在认真学习、理解消化上级有关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段性的工作安排,主要是立足实际,狠抓落实。首先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致 力构建和谐农村。为了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村委会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使用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给村内新生儿童调整分上了土地,;二是挖掘了两条蓄水沟,共计110.00米、3.5万土方,使农田能够及时得到浇灌;三是铺设了村外围两条生产路,方便了村民收割季节出行难的问题;四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带支持下,投资修建了村委办公室、老年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得到了县、市、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好评。
三是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支持我县小黑牛养殖场的建设,坚决拥护,把工作落到了实处,小黑牛养殖场房建设早已初具规模,目前,我们正在协调办理交接遗留的后续问题。
四是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并加大回访调查摸底工作,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积极认真摸清底数,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搞好该项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目前我村形势良好;五是是搞好全国人口普查,成立了班子,摸清底数,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工作;五是千方百计惠民生,使我村村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居民养老金保险工作,已完成村民养老金保险交存工作,参加了社会养老金保险,60周岁以上已领取养老金,使我村由传统的养儿防老向社会保障转变。年终,村委还对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和困难户给予适当发放补助。
1 2 3 4六是加强团结,全面提升基层村委班子建设的工作水平,达到领导班子好、队伍建设好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先进集体。
七是加强村集体领导班子建设。根据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把争先创优与村级组织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由老干部、老党员发挥其余热,监督村务,服务发展。同时,不断加强村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优秀村青年的培养,提高服务能力和群众认可度,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组织保证。
各位领导,壮乡爷门们:
三年来,我和村委班子一班人所作的一切,虽未辉煌,更没有为王坡村立下丰碑,但是我们觉得过得实在,这三年来我们把多方筹措来的资金都用在了刀刃上。现将近三年来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向大家逐一说明:
今天这个选举会,给我一个对过去工作总结检讨的机会。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本人的个性特点和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仍有欠妥之处,在这里向各位领导,父老乡亲们道声“对不起”。我恳请大家体谅我的苦衷,请再赋于我一个机会,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赴汤蹈火地把王坡村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过去”是成功的经验,是失败者的教训,我将总结上一届的经验,吸取前三年工作的教训,努力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三、当选后的工作计划(一)针对自身不足之处,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与我们村经济建设的需要;(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立养殖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更多养鸡户、养鸭户、养牛户,种植蔬菜大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进无污染企业;完善农田浇灌用的沟渠挖掘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整体素质,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促进整体和谐;(三)学习其他村的各种工作和生产的先进经验及优点,总结经验,不断改变自身的不足观念,推陈出新,搞好此项活动;(四)建立村财镇管,建立健全村务管理制度,接受监督;建立村干部管理制度督促工作; 进一步完善村的基础设施保养与维修建设( 五)继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按照上级领导提出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和进程,扎实实施,有序推进,为构建和谐农村、生态农村、迈向富裕农村!做出我应有的努力。
结合这6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我认为村委会主任助理应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有:
1、以日常村务工作为中心,走访摸底,找准定位,详细了解我村的经济、民生情况,了解我村的产业发展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村民的收入等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培养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为日后创业,搞好创新,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协助搞好党建工作,同时协助村委会搞好村行政工作及村镇建设,推进*村的民主进程,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这半年来我参加了两次村民公开民主质询议事会,并做好了会议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把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都及时做到了及时上报。
3、积极参与本村康居示范村建设。今年我村正式启动康居示范村建设,我正好赶上拆迁工作,这段时间我经常和村建、国土的前辈们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并动员尽快拆迁。
4、努力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本村作为本乡第一大村,人口众多,计划生育工作的困难度可想而知。乡里每季度都要进行计划生育尾数的兑现,在这期间,我都会和计生专干一道去走访一些重点尾数,具体了解情况,进一步宣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进而解决问题。
5、做好本村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完善村级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利用宣传单、宣传横幅等方式积极进行平安创建的宣传工作。
6、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在乡里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乡里成立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我们办公室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我们在村里进行大力的宣传发动,村里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座谈会、收看电视节目,制作版面、条幅等积极进行学习和宣传,同时我们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村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积极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
二、切实深入农村,全面掌握本村基本情况
在村两委的帮助和平时的工作中,逐渐了解了全村的基本情况。*村,地处*乡东部,距*乡4公里,由*、桑庄、高圩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567户,人口6157人。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包括玉米、大豆和小麦),部分养殖业和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村组干部的指导和带领下,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了解村里的经济、民生情况。很快熟悉了村里的各项工作,尽快的地进入了工作角色。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对于农村出身的我,不仅深深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充实和荣誉,更学习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相信这也将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生经验。村里对我这个新来的年轻人非常照顾,不但在工作上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而且在生活中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
三、多看多听多学,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本人出生于农村,作为刚刚走出校门进入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虽然对农村基层这个特殊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着社会工作经验欠缺、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学习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
1、积极地向村两委干部学习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积极地向乡各机关单位同事们学习相关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2、拓宽知识面,提高服务能力。每天坚持看新闻读报纸,不断拓展知识面;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学习支农惠农政策,阅读有关“三农”问题的报刊、书籍,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提高自己服务三农的能力。
四、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来到*村的这段时间里,基层业务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多角度地学习是增强业务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与村干部的沟通,让我学会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进一步加强与村干部以及村民的沟通,提高我的业务水平。
五、2010年工作计划
半年的农村工作,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村官角色的转变,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自身的不足,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创业问题上动脑筋,多观察,善思考,多请教,全面促进我村村民增收致富。
(2)要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积极走访农户,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与村民交朋友谈生产,进一步掌握本村情况。
(3)要继续向村两委干部虚心学习,积极协助我村“四大员”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自己处理农村基层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