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促就业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活动形式
“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主要是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吸纳安置就业的用人单位为服务对象,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部门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实现“三个促进”、“六个对接”。
“三个促进”:主要是指促进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保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力争通过“三促”,使当年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率达到60%以上。
“六个对接”:一是开展陶瓷园区企业用工岗位对接,实现对接1000人;二是开展重点缺工行业用工对接,实现对接550人;三是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见习对接,实现对接50人;四是开展“三支一扶”对接,实现对接30人,村官对接13人,事业单位招募30人;五是开展公益岗位对接,全县帮助20名“双困”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帮助140名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六是开展扶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银企对接。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就业创业宣讲“三进”活动,由县委宣传部和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陶瓷工业园区组织,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全县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社区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及工商、国税、地税、人事劳动等部门专家参加市创业政策宣讲团,并邀请市创业政策宣讲团来我县高校、社区、农村进行宣讲,以典型的事例引导各类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尽快实现就业或创业。通过政策解读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应用好政策。
(二)开展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陶瓷工业园区继续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校园行系列活动,广泛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信息,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平台。特别是要利用校园网和劳动力资源信息网的作用,坚持开展网上招聘活动;创业指导中心要着重收集一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微小型创业项目,供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全县范围内组织青年创业典型参加全市青年创业大赛;选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编印成册供高校毕业生了解掌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推介、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见习、小额贷款等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
(三)结合我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补贴、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就业援助大行动。
1、开展“政策落实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进一步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形势的有关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扩大生产。
2、掌握用人单位特别是陶瓷园区企业和县陶瓷工业基地企业缺工情况及企业用人需求,并结合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需求等信息,积极组织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温暖活动,针对我县陶瓷园区重点企业(乐华、金意陶等)近期需招收600名员工,组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到各乡(镇)村和陶院开展面对面对接招聘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根据陶瓷工业园区、三龙、洪源、湘湖工业小区部分企业需求,针对部分企业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及岗前培训,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满足企业技能岗位用人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实施步骤
“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时间从年5月20日至8月30日。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为5月20日至6月10日)。重点是制定工作计划、成立工作机构、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做好岗位信息收集等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阶段为对接实施阶段(时间为6月10日至8月30日)。一是邀请市就业创业宣讲团来我县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宣传活动,拟定6月中旬—6月下旬,组织一次就业创业宣讲团进行宣讲。组织县内青年创业人员参加全市青年创业大赛。二是举办阶段性的对接工作;(1)6月30日,与省、市政府三级联动开展本区域的对接活动;(2)7月中旬和8月中旬,县本级和陶瓷园区、各乡镇分别开展用工对接、培训对接、银企对接等活动,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千企万岗”就业帮促服务。要一对一地签订合同,一对一地进行对接。三是抓好督促政策落实,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活动进一步检查本部门政策落实情况,使惠民政策真正普惠于民。6月至8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和总结,并对税费减免、“五缓四降三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汇总报省市协调小组。
第三阶段为总结表彰阶段(时间为9月份)。重点是做好对接帮促工作的后续跟踪服务,实施效绩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表彰。
四、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工作协调小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志坚任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益根任副组长,陶瓷工业园区、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公室、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经贸委、县教育局、人民银行浮梁县支行、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县地税局、县国税局、县中小企业局、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县就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具体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和联络人。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岗位信息收集组、政策落实督导组、对接活动组、宣传报道组等五个工作小组:
(1)综合协调组。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陶瓷工业园区、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县地税局、县国税局、县中小企业局、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主要开展以下工作:负责活动期间的组织协调、情况调度、统计分析;指导开展帮促活动,督促落实工作计划和工作进度,县财政部门负责提供本次活动所需的工作经费;负责效果评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开展总结表彰。
(2)岗位信息收集组: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中小企业局牵头,陶瓷工业园区、县发改委、县经贸委、县农业局、县中小企业局、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主要开展就业岗位收集工作: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就业局负责县外用工信息的收集和机关事业单位岗位的收集,陶瓷工业园区负责陶瓷园区企业岗位收集,县发改委负责重大项目和金融服务业岗位的收集,县经贸委负责陶瓷园区之外的工业企业岗位的收集,县中小企业局负责三龙、洪源、湘湖工业小区企业岗位收集,县农业局负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岗位的收集。请上述成员单位于6月8日前将岗位信息收集情况报协调小组办公室。
(3)政策落实督导组。由县财政局牵头,陶瓷工业园区、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工商局、县总工会、县发改委、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主要是督促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具体承担政策落实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税收政策由县地税局和县国税局负责落实到位,规费减免政策由县工商局负责落实到位,“五缓四降三补贴”、“两降三促一优先”政策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到位(陶瓷工业园区内企业由陶瓷工业园区负责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由县发改委、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到位。职工维权由县总工会和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创业的培训、小额贷款、贷款贴息由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落实到位。请上述成员单位在6月20日前对本系统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情况开展一次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县协调小组办公室。
(4)对接活动组。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中小企业局牵头,陶瓷工业园区、县委组织部、人民银行浮梁县支行、县教育局、县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主要开展企业用工对接等工作,同时与相关部门、单位共同承担,送就业岗位、送创业项目、送政策、送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县委组织部负责“村官”计划对接,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三支一扶”和事业单位招录的对接,县教育局负责提供高校毕业生未就业情况,陶瓷工业园区负责提供园区企业单位用工需求,县农业局负责提供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县中小企业局负责提供三龙、洪源、湘湖工业小区企业单位用工需求,人民银行浮梁县支行负责银企对接活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开展高校专场招聘会、创业项目推介会等用工对接活动。
(5)宣传报道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陶瓷工业园区、县中小企业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工商局、县地税局、县国税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主要开展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同时具体承担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广泛宣传“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内容,宣传政府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以及帮助企业招聘用工、减轻企业负担所开展的工作;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就业创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尽早实现就业。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是落实民生工程、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通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办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为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求职就业提供服务,为用人单位特别是陶瓷园区企业招聘员工、减轻负担提供服务。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及时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分管领导,确定承担具体工作的科室和联络员,并于6月6日前报县协调小组办公室。
3、上下互动,左右联动。一是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活动的实施时间、进度安排、工作目标、责任部门等,形成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的机制。二是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各成员单位6月5日前将工作方案和联系人及电话报县协调小组办公室(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
一、活动形式
“千企万岗”就业帮促百日服务活动,主要是以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吸纳安置就业的用人单位为服务对象,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部门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具体采取加强“四个促进”、开展“六个对接”的形式进行。
“四个促进”:一是促进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二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三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促进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
“六个对接”:一是开展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岗位对接,实现对接1100人;二是开展重点缺工行业用工对接,实现对接600人;三是开展青年岗位见习对接,实现对接100人;四是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对接,实现三支一扶对接35人;五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岗位对接,实现困难群体就业60人;六是开展扶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银企对接。
二、活动内容
1、开展政策落实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梳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形势的有关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扩大生产,更多的吸纳城镇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2、开展招工、培训、就业对接活动。摸清用人单位特别是工业园区企业缺工情况,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需求信息,积极组织开展用工对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提升企业竞争力。
3、开展“农家乐”厨师、服务员培训活动。为了更好的帮助农民转移就业,以创业促就业,结合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乡村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服务,决定在我县举办“农家乐”厨师、服务员创业培训班,全县拟在半年内培训千名“农家乐”从业人员(具体方案另行发文通知)。
4、开展事业单位招聘活动。全县拟招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3人。
5、开发基层事业公共岗位。结合我县基层服务工作的需要,拟在我县基层单位设置公共事业岗位,从我县大中专毕业生中通过招聘活动予以落实,岗位设置人数约为30人。
6、开展青年见习基地、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今年计划在全县建3家青年见习基地,结合我县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的总体要求,着力开发青年见习岗位,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广宽的见习舞台。今年全县拟推出青年见习岗位150个。
7、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将农业合作社、商贸创业园、工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园作为我县一产、二产、三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积极引导、重点扶持、共同发展,为全县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为失业、回乡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培训。
8、大力开展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千企万岗”活动要与困难群体,尤其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将困难群体就业纳入“千企万岗”活动中予以重点安排,努力破解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
三、实施步骤
“千企万岗”就业帮促百日服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时间从年5月22日至9月30日。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为5月22日至6月10日)。重点是制定工作计划、成立工作机构、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做好岗位信息收集等各项准备工作,在相关报纸、网站、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千企万岗”就业帮促服务百日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阶段为对接实施阶段(时间为6月11日至8月31日)。一是举办阶段性的对接工作,7月2日,举行大型招聘活动;8月3日和8月31日,开展用工对接、培训对接、银企对接等活动。二是抓好督促政策落实,在6月—7月份,由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带队对规费减免、“五缓四降三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第三阶段为总结表彰阶段(时间为9月份)。重点是做好对接帮促工作的后续跟踪服务,实施效绩评估,总结推广经验,建立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同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表彰。
四、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千企万岗”就业帮促百日服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县中小企业局、县教育局、县经贸委、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部门参加,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饶清华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舒宏光、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光星任副组长,其他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光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方正勇同志、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林峰同志任副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具体责任科室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和联络人。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岗位信息收集组、政策落实督导组、用工对接组、宣传报道组等五个工作小组:
(1)综合协调组。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委宣传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经贸委、县中小企业局、县教育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部门参加,主要开展以下工作:负责活动期间的组织协调、情况调度、统计分析;指导各地开展帮促活动,督促落实工作计划和工作进度;负责建立完善制度和长效机制;负责效果评估和总结表彰。
(2)岗位信息收集组。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发改委、县中小企业局、县国资委、县农业局等部门组成,主要开展就业岗位收集工作;其中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和省外用工信息的收集,县发改委负责重大项目和金融服务业岗位的收集,县中小企业局负责工业园区企业岗位的收集以及工业园区之外的工业企业岗位的收集,县国资委负责国有大中型企业岗位的收集,县农业局负责农业龙头企业岗位的收集。
(3)政策落实督导组。由县财政局牵头,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工商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发改委等部门组成,主要督促各项政策落实: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税收政策由县国税局和县地税局负责落实到位,规费减免政策由县工商局负责落实到位,“五缓四降三补贴”、“两降三促一优先”政策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落实到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由县财政局、县经贸委落实到位,具体承担政策落实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
(4)用工对接组。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委组织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县教育局、县中小企业局、县国资委等部门组成,主要开展以下工作:收集掌握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台帐。征集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微小型项目;组织开展校企对接、企业用工对接等对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创业项目推介会等用工对接活动;具体承担送就业岗位、送创业项目、送政策、送服务进校园活动。
(5)宣传报道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部门参加,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广泛宣传“千企万岗”就业帮促百日服务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内容;宣传政府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以及帮助企业招聘用工,减轻负担所开展的工作;宣传国家以及省有关就业创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千企万岗”就业帮促百日服务活动是落实民生工程,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要高度重视“千企万岗”就业帮促百日服务活动,通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办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求职就业提供服务,为用人单位特别是工业园区企业招聘员工、减轻负担提供服务。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牵头实施、督促本部门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到位;县政府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各项活动,掌握工作进度,加强督促检查;县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宣传和舆论引导,承担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宣讲进校园活动;县财政局主要负责提供本次活动所需资金支持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的落实;县经贸委主要负责提供重大项目吸纳就业人员情况;县国资委、县中小企业局主要负责提供本系统企业用工、缺工情况,优化用工环境,提供用工信息;县教育局主要负责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未就业人员情况,配合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用工对接;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工商局主要负责企业税费减免等政策的落实到位,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及时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明确一名负责本项工作的分管领导。
3、上下互动,左右联动。一是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活动的实施时间、进度安排、工作目标、责任部门等,形成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的机制。二是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信息。
一、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劳保所工作高度重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我们从上到下建立责任制,强化了工作领导,明确了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各社区劳动保障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各方协调联动的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劳动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二、宣传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再就业氛围
建国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发放宣传单、入户面对面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转变了各类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理念,为推动我辖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我所积极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分别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1)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我们开展了“上门走访、送就业政策、送就业岗位、送职业指导、送培训信息、送困难帮助”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针对辖区内一户就业特困援助对象的实际困难,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帮助其上岗参加公益岗位,在活动月期间,我们共提供就业岗位36个,通过帮助解决就业的困难,让就业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爱心。
2)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活动,服务农村劳动者。我们组织开展了以“保障民工权益、促进城乡和谐”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宣传月”活动,在市政府广场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本辖区农村富余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建国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其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培训服务。活动期间,发放“春风卡”320份,“宣传单”、“务工手册”数余张,为350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询。同时,我所组织了50名农村劳动者参加了市就业局组织的“春风行动”劳务交流招聘会,其中24人达成意向性协议。
3)5月下旬,我所积极宣传并组织人员参加了民营企业大型招聘会,现场有多家民营企业前来招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搭桥,为民营企业招聘人才服务。在本次活动中,为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及民营企业提供“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就业服务”,达成意向性协议50人。同时,此次活动为本辖区的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以及辖区内企业单位中有培训意向的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共有高校毕业生12人,复转军人2人,农村劳动人员13人,企业31人报名参加培训。
4)为了使辖区内的城镇失业人员能尽快的换发和办理全国统一《就业失业登记证》。8~9月份,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秉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为要求换证和办证的居民耐心、细致、周到、真诚地服务,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和国家政府的关爱。截止目前,办证和换证工作已进行近两个月,已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1800多个,办证和换证工作仍在继续,工作人员将仍以“微笑服务”的理念继续为广大公民服务。
三、稳中求发展,积极完成既定工作指标
建国劳动保障所全体人员一年来努力工作,扎实落实年初既定工作任务和目标,截止目前,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50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15%,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人数446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1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13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95.5%,失业率控制在4.5%内;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人数260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4%;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数229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4%;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数量14个,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0%,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
2)全面开展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2014年共举办计算机培训三期,中式面点培训二期,共计368人参加培训,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23%,新生劳动力培训20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0%。开办创业培训二期,共计125人参加培训,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4%。同时,为农民组织种植养殖及病虫害防治培训班一期,有农民36人参加,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20%。
四、开拓进取,继往开来,积极备战新一年工作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所积极准备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1)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一是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申报、发放工作;二是进一步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专项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的直接宣传。
2)推进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在原有2个星级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争取全部创建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就业信息网络化水平,为本辖区各类失业人员就业提供统一、高效的服务平台。
3)增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创业能力。继续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短期性”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结合各企业用工岗位的需求,把培训和劳务输出有机结合,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使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项简单的专业技能。同时辅以维权内容,搞好外出人员的劳务输出前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4)充分发挥职业介绍的“纽带”作用。我所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窗口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劳动力资源信息、培训信息和用工信息的快速传递,为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及时、高效的服务。凡是有劳动能力且登记求职的人员,将为其免费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供其选择。
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完成了签状指标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打造浑河商务城和临空国际城”的战略构想,优化发展环境,为“一轴一线两带三区”服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为我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思路
20__年我们将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为企业改革发展出主意、解难题,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为苏家屯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20__年工作目标
(一)实现实名制就业1.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人员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力争实现双就业。
(二)就业技能培训操作规范,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60人;
(三)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带动就业3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当年到期回收率不低于95%
(四)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年内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换发工作,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享受“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全部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适应《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就业、失业登记全省范围内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确保统一软件的应用和本地区相关硬件设备的配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达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乡镇、村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率达到100%。
(六)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按照人社部关于建立就业失业监测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传规定的数据信息和空岗信息。
(七)启动开展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
(八)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98%以上,不发生新的拖欠,全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的长效机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九)企业职工综合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十)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4030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38062人;工伤保险人数不低于6770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不低于15800人。
(十一)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10432万元;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征缴达到6468万元。
(十二)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人数(包含所在市中央企业退休人数)达到41446人,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达到15200份。
(十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3万人,个人缴费记录见帐率达到100%。
(十四)调节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1、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做到统一样式上墙悬挂。健全平台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要求、办事时限、承办人、负责人、咨询电话等。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处理群众投诉。进一步完善社区平台基础数据,整合辖区人力资源、农业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参保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等现有台帐和数据库,研究制定统一的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2、以大项目为依托,扩大就业渠道。
依托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继续盯住我区新项目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库与岗位信息库、企业招用工与劳动部门兑现优惠政策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在项目立项、开工、竣工的同时,签订用工协议、上岗培训协议和劳动合同。提供优惠用工政策和跟进服务,有序引导高校
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求职就业,主动为重大项目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和就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拉动就业的效应。预计一季度实现实名制就业完成2900人,其中城镇实名制就业1550人,农村转移输出1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3、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围绕新生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政策带动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补助、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继续延伸就业载体扶持政策等多种措施,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带动更多人就业。一季度预计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0人,带动就业60人。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对新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深挖现有资源,不断拓宽再就业培训人员覆盖面。加强与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联合,增加培训种类,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定单式培训服务,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按照项目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有的开展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适合专业的人力资源前期培养和储备,提升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层次。一季度预计开办培训班2个,培训9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436人。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1、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我们将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各项措施,特别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扩面工作的重点,对有扩面可能的单位进行集中扩面,继续深挖潜力。充分利用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对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帐,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动扩面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适时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政策,使此项工作更加完善规范。一季度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800万元。按照区政府指标提出的任务指标不断扩大医保范围,预计一季度全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46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不低于38062人。
2、做好被征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目前我区被征地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造成就业率低,没有收入来源。我们将针对他们开展实用的技能培训,适时组织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和紧密衔接,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实现“网格化网络化”建设。
抓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重点做好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做到网格内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参保缴费及工资支付等情况“五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2、劳动争议仲裁全面推进“实体化”建设。
以实体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提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能力,尤其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开放式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按照“以调为主,以裁为辅”的原则,努力谋求和谐仲裁的社会效果。调解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3、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
加强农民工维权中心建设,与各部门联动,加大对欠薪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环境。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善待、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实现电算化管理。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
四、下阶段工作举措
20__年的我局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在努力完成好一季度目标过程中,要积极规划二季度重点工作,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平稳的发展。
一是围绕今年中心工作,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严格执行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坚决取缔私自招用工行为,主动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沟通联系,及时做好区内大项目用工的信息收集,搞好用工对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建立专业性招聘会与综合性招聘会相结合、城镇安置就业与农村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完成了签状指标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打造浑河商务城和临空国际城”的战略构想,优化发展环境,为“一轴一线两带
三区”服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为我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思路
2011年我们将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为企业改革发展出主意、解难题,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为苏家屯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2011年工作目标
(二)就业技能培训操作规范,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60人;
(三)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带动就业3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当年到期回收率不低于95%
(四)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年内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换发工作,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享受“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全部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适应《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就业、失业登记全省范围内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确保统一软件的应用和本地区相关硬件设备的配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达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乡镇、村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率达到100%。
(六)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按照人社部关于建立就业失业监测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传规定的数据信息和空岗信息。
(七)启动开展劳动监察“两网化”
管理工作
(八)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98%以上,不发生新的拖欠,全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的长效机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九)企业职工综合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十)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4030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38062人;工伤保险人数不低于6770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不低于15800人。
(十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3万人,个人缴费记录见帐率达到100%。
(十四)调节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1、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做到统一样式上墙悬挂。健全平台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要求、办事时限、承办人、负责人、咨询电话等。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处理群众投诉。进一步完善社区平台基础数据,整合辖区人力资源、农业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参保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等现有台帐和数据库,研究制定统一的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2、以大项目为依托,扩大就业渠道。
依托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继续盯住我区新项目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库与岗位信息库、企业招用工与劳动部门兑现优惠政策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在项目立项、开工、竣工的同时,签订用工协议、上岗培训协议和劳动合同。提供优惠用工政策和跟进服务,有序引导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求职就业,主动为重大项目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和就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拉动就业的效应。预计一季度实现实名制就业完成2900人,其中城镇实名制就业1550人,农村转移输出1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
3、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围绕新生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政策带动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补助、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继续延伸就业载体扶持政策等多种措施,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带动更多
人就业。一季度预计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0人,带动就业60人。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对新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深挖现有资源,不断拓宽再就业培训人员覆盖面。加强与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联合,增加培训种类,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定单式培训服务,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按照项目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有的开展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适合专业的人力资源前期培养和储备,提升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层次。一季度预计开办培训班2个,培训9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436人。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1、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我们将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各项措施,特别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扩面工作的重点,对有扩面可能的单位进行集中扩面,继续深挖潜力。充分利用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对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帐,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动扩面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适时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政策,使此项工作更加完善规范。一季度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800万元。按照区政府指标提出的任务指标不断扩大医保范围,预计一季度全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46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不低于38062人。
2、做好被征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目前我区被征地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造成就业率低,没有收入来源。我们将针对他们开展实用的技能培训,适时组织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和紧密衔接,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三)、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实现“网格化网络化”建设。
抓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重点做好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做到网格内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参保缴费及工资支付等情况“五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2、劳动争议仲裁全面推进“实体化”建设。
以实体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提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能力,尤其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开放式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按照“以调为主,以裁为辅”的原则,努力谋求和谐仲裁的社会效果。调解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3、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
加强农民工维权中心建设,与各部门联动,加大对欠薪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环境。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善待、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实现电算化管理。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
四、下阶段工作举措
2011年的我局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在努力完成好一季度目标过程中,要积极规划二季度重点工作,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平稳的发展。
一是围绕今年中心工作,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严格执行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坚决取缔私自招用工行为,主动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沟通联系,及时做好区内大项目用工的信息收集,搞好用工对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建立专业性招聘会与综合性招聘会相结合、城镇安置就业与农村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完成了签状指标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打造浑河商务城和临空国际城”的战略构想,优化发展环境,为“一轴一线两带
三区”服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为我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思路
2011年我们将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为企业改革发展出主意、解难题,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为苏家屯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2011年工作目标
(二)就业技能培训操作规范,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60人;
(三)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带动就业3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当年到期回收率不低于95%
(四)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年内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换发工作,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享受“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全部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适应《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就业、失业登记全省范围内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确保统一软件的应用和本地区相关硬件设备的配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达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乡镇、村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率达到100%。
(六)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按照人社部关于建立就业失业监测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传规定的数据信息和空岗信息。
(七)启动开展劳动监察“两网化”
管理工作
(八)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98%以上,不发生新的拖欠,全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的长效机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九)企业职工综合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十)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4030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38062人;工伤保险人数不低于6770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不低于15800人。
(十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3万人,个人缴费记录见帐率达到100%。
(十四)调节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1、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做到统一样式上墙悬挂。健全平台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要求、办事时限、承办人、负责人、咨询电话等。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处理群众投诉。进一步完善社区平台基础数据,整合辖区人力资源、农业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参保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等现有台帐和数据库,研究制定统一的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2、以大项目为依托,扩大就业渠道。
依托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继续盯住我区新项目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库与岗位信息库、企业招用工与劳动部门兑现优惠政策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在项目立项、开工、竣工的同时,签订用工协议、上岗培训协议和劳动合同。提供优惠用工政策和跟进服务,有序引导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求职就业,主动为重大项目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和就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拉动就业的效应。预计一季度实现实名制就业完成2900人,其中城镇实名制就业1550人,农村转移输出1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
3、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围绕新生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政策带动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补助、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继续延伸就业载体扶持政策等多种措施,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带动更多
人就业。一季度预计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0人,带动就业60人。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对新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深挖现有资源,不断拓宽再就业培训人员覆盖面。加强与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联合,增加培训种类,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定单式培训服务,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按照项目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有的开展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适合专业的人力资源前期培养和储备,提升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层次。一季度预计开办培训班2个,培训9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436人。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1、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我们将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各项措施,特别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扩面工作的重点,对有扩面可能的单位进行集中扩面,继续深挖潜力。充分利用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对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帐,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动扩面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适时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政策,使此项工作更加完善规范。一季度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800万元。按照区政府指标提出的任务指标不断扩大医保范围,预计一季度全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46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不低于38062人。
2、做好被征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目前我区被征地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造成就业率低,没有收入来源。我们将针对他们开展实用的技能培训,适时组织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和紧密衔接,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三)、构建和谐劳动
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实现“网格化网络化”建设。
抓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重点做好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做到网格内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参保缴费及工资支付等情况“五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2、劳动争议仲裁全面推进“实体化”建设。
以实体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提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能力,尤其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开放式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按照“以调为主,以裁为辅”的原则,努力谋求和谐仲裁的社会效果。调解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3、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
加强农民工维权中心建设,与各部门联动,加大对欠薪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环境。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善待、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实现电算化管理。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
四、下阶段工作举措
2011年的我局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在努力完成好一季度目标过程中,要积极规划二季度重点工作,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平稳的发展。
一是围绕今年中心工作,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严格执行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坚决取缔私自招用工行为,主动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沟通联系,及时做好区内大项目用工的信息收集,搞好用工对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建立专业性招聘会与综合性招聘会相结合、城镇安置就业与农村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导师制 “前移-延展”型 本科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7-01
毕业设计是工科类高校本科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反映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因此,做好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1.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校在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问题上,作了许多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对目前高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有一些共性认识:毕业设计题目质量不高,且题目全部由教师制定,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态度不积极、时间安排不合理;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以保证指导时间和实际效果;毕业设计放在第八学期,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大,论文拼凑现象严重,等等。
虽然各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但针对我校的毕业设计,仍然有以下问题没有解决:
(1)全部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在第八学期,与考研和就业冲突,学生无心思做毕业设计。
(2)时间短,任务重。真正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3个月,增加了学生的困难;同时,由于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以保证指导质量。
(3)导师定题,学生自少,难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导致学生消极对待。
另外,根据近两年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会熟练应用行业专业软件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而我们现行的培养方案中,学生只会简单的二维作图软件,情况稍好一点的会一点三维作图软件(例如UG)。但是,更专业的软件,例如机械方面的hyperworks软件,发动机方向fire、boost等专业软件,一些学生可能听也没听说过,更不用讲熟练应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工程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必要在毕业设计环节加强相关能力的实践。
为了解决高校“扩招”大环境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情况,本文提出基于导师制的“前移-延展”型运行模式。
2.“前移-延展”模式的理念
(1)“前移”,是指将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向前延伸至大三下学期,解决毕业设计时间仓促的问题。我校现行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学生真正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3个月,大部分学生匆忙上阵,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流于形式,毕业设计质量严重下滑。
(2)“延展”,是指大三下学期建立导师制,教师与学生“双选”,全面展开对学生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提高查找文献能力、外文翻译能力、文献综述写作能力、设计能力和专业软件运用能力,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准备。
3.“前移-延展”模式执行方案
大三下学期开始确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双选关系”,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前期能力训练:大三下学期,培养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各种能力。
(2)中期工作进展:大四上学期,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提前进入开题、文献综述和英文翻译环节,甚至可以将毕业设计一部分工作提前到该学期。
(3)后期设计攻坚:大四下学期,完成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和答辩。
4.“前移-延展”模式下学生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提出该模式,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毕业设计,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五大方面:
(1)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例如,给一个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图书馆文献和电子数据库(包括中文和外文资料),从中给予指导,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从学生所查资料中,选择质量高的科技文献为写作范例,指导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根据以往情况,很多学生就连“文献综述”是什么都不清楚,更不要提写好“文献综述”。在该项能力训练中,针对学生所查资料,指导学生写“文献综述”。
(3)专业英文翻译能力:专业英语翻译能力包括“英译中”和“中译英”。针对学生普遍不会翻译中文摘要的情况,以文献资料为教学资料,指导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4)专业软件运用能力:专业软件(例如FLUENT, GT-POWER,FIRE, BOOST,HYPERWORKS等)的应用在现行大纲中是没有的,而企业越来越需要会使用专业软件的毕业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趋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学习专业软件。既培养学生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又为将来学生就业增加了有力条件。
(5)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工程设计中的三大问题: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从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分离出一些适合本科生做的题目,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论
本文提出基于导师制的“前移-延展”型本科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将毕业设计工作提前到大三下学期,避免了时间短、与学生考研冲突等问题。导师与学生共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提高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加强学生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仇中柱,陈小江,改革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2.4
[2]汪强,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3]彭熙伟, 王向周, 郑戌华. 关于提高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1.4
关键词:教学评估;档案资料;PDCA;档案分类
2002年6月,教育部将本科教学工 作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 合并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4年 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正式 成立。此后,各高等院校每五年都要接受 一次教学工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 会公布。实践证明,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 保证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教 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 线。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 都十分重视教学评估工作,加大教学基 本建设投入,建立建全教学管理制度,深 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等。为了 做好迎评工作,学校将工作重心下移,并 将责、权、利更多地下放到院系,为此,院 系要管理的教学资料将越来越多。从近 几年的新建本科院校自评情况看,各院 系在资料的准备上,经常发生这样的情 况,即需要的资料找不到,无关资料却不 少。如何收集和保存好日常教学资料,如 何让教学资料的管理更合理、更规范,让 教学工作评估在规范、齐全的教学档案 支持下井然有序?笔者从院系教学管理 特点入手,结合评估指标,引入了一套适 合院系教学档案收集整理的新方法,即 “过程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院系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管理理论中,过程方法是相对于 目标管理的方法而言的。目标管理的方 法只作宏观目标的制约,不求微观过程 的管理。而过程方法既要宏观目标的制 约(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又要微观过 程的管理[1]。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 工作重心的下移,根据学校和院系教学 工作特点,很多高校对院系采取了目标 管理的模式,而院系是教学的基层单位, 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当紧密,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系部的专业设计与教学过 程,所以院系的内部管理采用的往往是 过程方法的管理.
二、院系教学工作资料收集 PDCA方法 1.过程方法与“PDCA” 在ISO9001:2000的2.4中有这样的 定义:“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 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之为‘过程方法’。”它是ISO9001的精 髓之一,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 的活动,分清各过程的职责,找出过程的 输入和输出(不能重叠)管理质量。GB/T1 9001-2000中提出“‘PDCA’的方法可适 用于所有过程”[2]。何为“PDCA”方法?简 略说,“PDCA”包含四个环节:P—策划: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 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 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 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 改进过程业绩[3]。PDCA是一个循环,在不 断的循环中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把 ISO9000引入教育,目前存有争议[4],本 文避开ISO9000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问 题,专对教学工作资料的收集、归类作进 一步的探讨.
院系的教学质量管理就是一个以教 学工作为中心,管理众多与教学相互关 联的活动的过程方法管理,其教学资料 的收集、整理工作便是一个寻找各过程间输入与输出的相关性问题,并对每个 过程产生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的过程.
借用过程方法来整理、归类零散的教学 资料,借用PDCA方法对教学过程资料进 行分类收集,这就是笔者进行院系教学 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的思路.
2.院系教学工作过程划分 院系教学工作可视为一个大过程, 大过程中又包含着小过程,而每一个小 过程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过程划分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过程太大了,资 料的查找困难;过程太小了,档案编码太 繁,难记、难归类。因此,找准“过程”,是 院系教学工作资料管理的关键。根据教 学工作的特点,院系教学工作可分为: (P—策划)学科、专业办学规划;(D—实 施)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生资源;(C— 检查)教学工作检查及结果;(A—处置) 表彰、处分及改进措施。策划,是质量目 标环节,是院系办学的指导性规划;实 施,分出三个子过程,涵盖了院系所有的 日常教学工作内容,是教学工作资料收 集的重点;检查,是质量监控机制的重要 一环,也是支撑教学质量的关键资料;处 置,是改进教学工作业绩的重要环节;表 彰和处分是为了引导制定改进措施,持 续改善过程业绩。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四个环节,包揽了所有的与教学工作有 关的各过程.
3.院系教学工作档案分类 由于评估,档案资料显得更为重要[5], 因为院系教学工作相关资料是学校教学 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支撑之一,更是专 业办学水平评估支撑,资料收集整理的 好坏,直接影响学校评估结论。有关高校教学档案分类的文章不少[6],但笔者认为, 这些归类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以评 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 在建设”的思路。系部的建设过程,是一 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PDCA循 环的过程,在院系档案的分类上也应该 能较好地体现这一个过程。按照PDCA 环节来收集、整理教学工作档案,体现了 一种动态的循环,有利于资料的利用和 动态了解院系的教学工作状况。结合评 估指标对教学资料的要求,笔者用PDCA 方法对院系教学工作资料进行归类、编 号,并说明档案立卷办法,以利院系教学 资料完整收集,合理归类.
类目说明:一级类目:P策划、D实 施、C检查、A处置;二级类目:以1位阿 拉伯数标识(如1,2,3……);三级类目: 以2位阿拉伯数标识(如01,02,03……).
具体如下: P:策划 1规划学科办学规划、专业培养 方案、系部发展规划等 2实施实现方案的各种教学管理 制度、措施和办法、院系教学工作年度计 划、会议记录等 3检查各种检查、评价制度、措施 等 4处置各种奖励、处罚办法、修 订、完善各种方案、制度的记录、会议记 录等 立卷说明:所有的策划除修订、完善 方案记录、会议记录外,装订成册(册内 按四个环节排序),并保留一份不装订, 作为下面的“实施”过程中的“策划”.
D:实施 1师资队伍 01资格年度培养计划、师资结构 (含实验教学队伍)、培训情况、年度总 结、学历学位复印件等.
02科研年度科研(含教研、教改) 计划、各种项目批复及立项书、专业科研 进校经费、各种教学改革资料等.
03授课教学任务及工作量统计、 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开出率、停课、调课 情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评课、评教 结果等.
04师德履行岗位情况材料、教书 育人典型材料、教师的年终考核、社会、 学生对教师师德方面的反映等。2办学条件 01专业与课程专业建设、课程建 设、教研室建设、课程教学大纲等,相关 会议记录.
02实验与实践实验室建设、实验 项目建设、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实验设 备管理(申购、建账、使用、维修、报废等) 及设备资料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 设备情况等.
03教材与使用选用教材情况及分 析,自编教材情况,专业文献资料统计 等. 3学生资源 01生源学生来源及统计及分析 02成绩考试考核办法、课程成绩 相关资料(试卷审核、试卷分析、成绩册、 参考问案)、计算机过级、英语统考.
03能力与素质各种竞赛、论文发 表、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等.
04毕业与就业毕业论文、学位获 得、就业情况统计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 生的评价等,毕业生获得的荣誉.
立卷说明:实施过程以事件为主线, 查找该事件的政策性文件,分年度(师 资、科研、设备)或学年(实验项目、实习 实训、学生成绩、毕业论文)收集实施过 程中的所有资料.
C:检查 学校的各种教学检查、评估的反馈 意见和结果、院系的各种检查、评价记录 及结果,相关会议记录.
立卷
说明:检查,一般为综合检查, 检查的内容涵盖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 生资源三个内容,按事件立卷时,可将检 查资料中相关内容复印装入卷中.
A:处置 各种表彰和处分记录,总结、改进材 料.
1师资教师获得的各种奖励或处 分情况,对年度师资培养计划的总结分 析及改进说明.
2办学专业、课程、教研室、实验 室、实验项目、自编教材等的获奖统计及 证明材料。对年度各种计划的总结分析 及改进说明.
3学生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励或处 分情况,对年度学生工作计划的总结分 析及改进说明.
立卷说明:表彰、获奖及处分原件资料采用分类装袋,不宜装订,留有一套复 印件,分别装入事件卷中。总结分析及改 进材料按事件分别立薄卷,便于对照查 阅.
以上的分类一级类目四个,为PDCA 四个环节;二级类目中只包含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学生资源三个内容;三级类目 在D环节中出现,每个二级类目中不多 于4个三级类目,三级类目的内容是二 级类目的细目,简洁,易记。立卷时应特 别注意事件的PDCA环节,如发现事件缺 少环节,则应分析是工作中出现遗漏还 是事件归类太细,遵照这一原则,配合学 校的档案立卷办法,教学工作档案收集 整理将会完整而无遗漏.
三、结语 教学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的目的是为 了更好地利用资料,院系教学资料收集 归档工作不管是否评估,都应该做实、做 好。引入PDCA方法归类院系教学工作 档案,只要将教学工作中的PDCA环节资 料收集完整,必定是科学、合理、规范的 档案材料。在日常教学中,院领导可以根 据环节查阅资料,及时了解院系建设状 态;在各种教学评估中,只需按照相应的 评估要求,归类装盒,方便快捷,评估完 成,资料归位。这样,院系的管理者会有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院系教育教学改 革和发展问题,更好地制定各种激励机 制,实现院系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笔者相信,PDCA方法引入高校院系 教学资料管理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周明圣主编.教育系统质量管理体系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4.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理管理体系 标准[S].2000:13-29.
[3]中国标准研究中心.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S].
[4]张伟远,等.开放大学:课 程质量保证之比较研究[J].现代远程 教育研究,2004(2):9-15.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一
20xx年,镇安农商行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面向三农,服务城乡”为己任,在全市首创了金融扶贫工作模式,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该行主要采取五项措施着力“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着力搭建扶贫架构。为切实做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镇安农商行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创新了“1234”金融扶贫模式,即制定一个规划——《镇安农商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六年规划》;开发两种产品——金融扶贫富民农户贷和产业贷;探索三种模式——“基金+贴息”保障模式、“公司+农户”担保模式、“服务+技术”支撑模式;完善四项机制——完善金融扶贫联动协调机制、贷款风险补偿担保机制、金融服务监测考核机制、政银联席定期磋商机制。为扶贫工作搭建了架构,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扶持,着力增加群众收入。至2015年12月末,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0450万元,其中精准扶贫金融富民农户贷1466笔,金额 6199.3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精准扶贫金融富民产业贷157笔,金额4250万元,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
三是捐助民生工程,着力做好面上大扶贫。2015年,向包扶的丰收村捐资3万元修建公厕,捐电脑6台、太阳伞45把、石桌石凳5套、宫灯60对,制作旅游标识牌、宣传牌8个,增设助农取款点1处、安装无线POS机具1部、配备点钞机1台、灯箱1个,分发雨伞、水杯等宣传品1000余份;争取资金33万元支持丰收村饮水净化工程。支持民生工程,做好面上大扶贫。
四是驻村联户扶贫,着力增强群众致富信心。首先是制定规划及措施。2015年组建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制定《包扶村2014-2016年三年发展规划》、《贫困户调查及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驻村工作队职责及任务》等;其次是建档立卡开展结对帮扶。向包扶的腰庄河村25户“亲戚”捐赠价值14万元的铡草机、粉碎机等农用机具44台;再次是创新模式开展信贷扶贫。农商行以丰收村为试点,为该村36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84.7万元。为丰收村汪和春服装加工厂贷款25万元,增设备扩规模,解决5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最后是确定产业开展项目扶贫。工作队帮助成立“丰收乡村旅游公司”,引导村民刘长卫等15户移民户办起了农家乐和乡村旅馆,解决贫困户就业30余人,人均增收9000多元。通过该行的政策宣讲、资金扶持、项目带动、捐赠物资等多种途径帮扶,解决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群众致富信息进一步增强。
五是职工自发奉献爱心,着力帮助弱势群体。2015年8月23日为丰收村16名小学生捐赠学费、学习用品价值1.28万元。后期计划对因病无法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职工捐款,对他们实施爱心捐助,帮助弱势群体。
镇安农商行倾情致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省市领导关注、县委政府通报表彰和群众好评。这是镇安农商行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2015年,镇安农商行要持续推进金融支持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银行发展”为目标,将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从“献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赣南苏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统领,全面做好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初步建成全方位覆盖贫困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
(一)金融扶贫开发体系日趋完善。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持续下沉,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着力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
(二)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逐步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全市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三)融资结构日益优化。通过加强对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市培育,鼓励引导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拓展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实现直接融资规模同比增长。
(四)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创新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特色农业保险、医疗、养老等保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健全贫困群众的风险保险保障体系。
(五)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贫困群众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努力推进贫困群体金融知识普及,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使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基本原则
(一)着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支撑,促进贫困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根据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创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方式。
三、政策措施
(一)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金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尽快完成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工作目标,推动涉农银行业机构开展类似于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模式改革,引导邮储银行加快乡村营业网点布设步伐,鼓励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向乡镇延伸;纵深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工作,切实满足偏远农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鼓励在重点或大型乡镇设立专业支农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保险机构完善乡镇营销服务部的布局,创新保险机构在乡镇行政村的服务方式。
(二)引导信贷投放向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倾斜。以我市油茶、脐橙、花卉苗木、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业产业等为扶持重点,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发行、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快扶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度,扩大贫困农户贷款覆盖面,大力实施产业金融扶贫;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等扶贫开发贷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针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加大对其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就业金融扶贫;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信贷扶持政策,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加大对农村校舍改造等项目贷款的支持力度,开展教育金融扶贫;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改扩建等项目贷款,开展保障金融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运用,在全市推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适当扩大对林权、果园证抵押贷款的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适时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赣州银行、农信社每年要新增不少于3亿元的扶贫专项贷款额度。涉农金融机构要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发放工作,各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满足扶贫对象的信贷需求,加快扶贫贷款的审批流程,充分保障扶贫对象合理续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水平。适当提高对扶贫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配合“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就业扶贫措施,加大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对贫困家庭成员的信贷支持力度,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相关贴息政策。
(三)借力资本市场推动扶贫开发。建立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融资后备库,支持符合条件的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筹建覆盖四省九市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油茶、脐橙等我市优势农产品设立期货品种开展研究论证。探索筹建扶贫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四)建立保险行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户的特点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开拓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产品,推动实现农民小额贷款“手续简便、无抵押、无担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工作,推进油茶、茶叶、花卉苗木、水稻、生猪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力争加快将柑橘(脐橙)、烟叶、油茶、白莲等农业保险纳入中央、省级财政补贴范围;创新发展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兴产品。关注特殊人群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推广低保、五保、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的意外保障制度;探索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新模式。鼓励保险机构降低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由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等保障保险。
(五)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方式。将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列入“小微信贷通”的重点支持范围。由市县财政统筹资金,组建赣州市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为扶贫对象等提供贷款担保,免收担保费用;提高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容忍度,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由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扶贫开发担保公司、协作银行按比例共同承担。
(六)加快推动精准扶贫金融知识普及。搭建市、县、乡三级金融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市金融研究院以及驻市高校的平台作用,面向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面向基层干部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小额信贷、农业保险、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运用金融杠杆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县、乡两级平台(如,农民培训学校),对贫困群体开展专项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群体的诚信意识,使农民学会用金融致富,当好诚信客户。
四、组织保障
(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部门与银证保等金融机构联合,进一步完善横向协作机制。由市金融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扶贫办、赣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驻市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有效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合力。
一、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以化工专业为例
长期以来,我院化工专业坚持以服务地方精细化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发展为宗旨,凝聚优势科技资源,积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升级、成果转化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和依靠化工研究所的智力资源,与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站,与西安户县地区小企业紧密合作,完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服务体系,健全以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科研机制,以校内外技术骨干、技术专家为研发人员,共同研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广泛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重点进行化工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效———以化工专业为例
建设期间,通过整合化工专业优势资源,以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工作站为平台,与西安户县地区小企业加强合作,全面完成了建设目标。
(一)强化服务意识,开展科研服务工作。
骨干院校建设期间,学院科研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意识、营造科研氛围、出台激励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教师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目标,把理论用于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积极开展科研服务工作,创新思路,科研工作取得了优秀成绩,扩大了我院技术服务的范围、提高了技术服务的质量。建设期内,化工专业教科研立项30余项,其中省科技厅火炬计划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省职教学会教学改革课题3项。公开共发表学术论文66篇。出版教材13本,授权专利11项。获学院、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创造学会等学术团体等科研成果奖励4项。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产教结合。
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学院与社会、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学院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受益的机制,促进化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结构的客观需求,成立了化工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编制产教结合工作计划与方案。构建校企合作工作组织,建设化工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依靠公共服务实训平台,开展技能培训。
建设期间,通过整合、扩建形成了由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中心、分析检测中心、军工特种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和仿真车间组成的“三中心、两基地、一车间”的多功能化工公共服务实训平台。依靠实训平台,化工专业共面向社会开展了分析检验工、油品化验工、化工工艺试验工、化工总控工等4种工种的技能培训,接受培训人员1,293人,获得中级工证书的1,074人。
(四)组建“陕西联合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推动校企合作。
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应更好的合作,互相支持,共同促进。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共同研究制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计划,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充分运用企业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紧密有效的校企合作。学校按计划为企业提供员工技术培训、继续教育,优先解决合作企业的用工需求;将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学校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依靠学校教师的优势智力资源进行联合科研攻关,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为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帮助。通过学院牵头,以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陕西联合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协作开展《高温转相乳化制备零VOC排放包装用胶粘剂》、《脂肪酸加氢工艺研究》、《UV光固化涂料在石油管道中的应用》、《水性热反射隔热涂料》、《高固体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等课题研究,推动校企双方长期合作发展。
(五)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技术服务。
学院先后与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共建了“校企合作工作站”,在校企合作工作站下设企业联络部、技术研发部、化工技术培训部、职工培训部、教师培训部、学生培训部,共同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渭南海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了学院与合作企业“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学院教师组建技术服务与创新团队,开展项目研发,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建设期内,完成了西安奕元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委托的“聚烯烃薄膜表面粘合剂”研发等企业技术咨询与开发服务项目5项;将“一种油田钻井堵漏用高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接枝了螺噁嗪基团的硝化纤维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转让”等5项专利技术分别转让与西安凯洁精细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技术成果转让(转化)项目5项。
三、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
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是要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要研究新技术、开发新课程、传播新技能,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广泛、及时、实用、超前的服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理应肩负辐射示范的神圣职责。我院的技术服务建设项目顺利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但从整体看来,还存在各专业服务能力和示范作用发挥不平衡,相应的机制建设还有待完成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展示后示范效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还尚待加强:
(一)加快理念创新。
将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在全体教职员工中贯彻落实,将技术服务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来完成,在为企业、为社会进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的技能培养。
(二)整合优势资源。
努力为企业免费提供研发场所、实验室,吸引企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建在学校,使学院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提升内涵。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以提升全面普法教育水平、公民权益维护水平、公共安全水平、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等四大提升行动为载体,全力确保广德县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进入安徽省前三,倾力打造共建共治的平安和谐幸福广德。
一、工作开展情况
1、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水平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工会组织品牌服务活动。以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加强帮扶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行困难职工动态管理,及时做好困难职工信息分析,适时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加强帮扶中心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成联系和服务职工的窗口。县总工会搬迁后,帮扶中心窗口实行值班制度,确保及时认真的做好接待困难职工和发放帮扶资金工作。积极开展困难职工就业帮扶行动。加强对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职工家庭、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做好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工作。深化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进一步强化“党政主导、三方协作、工会力推、企业和职工参与”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格局,推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劳动关系领域重大问题。扎实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开展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专项行动,推行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进一步提高建制率。深入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加强规范化建设,着力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运行标准和工作程序,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做好维权维稳工作。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加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测预警、应急处理等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切实防止和有效化解职工群体性事件,以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稳定。
2、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三级网络建设,市县企事业单位工会及所属分厂、车间工会要全部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人数少的企业、车间可组成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小组),设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
3、持续开展“安康杯”竞赛等活动。把“安康杯”竞赛活动作为工会组织参加“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载体,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以高危行业为重点,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广泛发动企业和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安康杯”竞赛活动,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岗位安全知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积极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大行动”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作用,建立身边安全隐患(职业病危害因素)报告制度,强化企业职工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开展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和技能培训,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4、加大职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采取集中授课、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职工岗位安全培训,着力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纠正生产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探索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推进高危、粉尘等危害行(企)业普遍建立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职能,推动用人单位落实劳动安全卫生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为接触尘毒等有毒有害因素职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6、积极推进各地企业兑现高温津贴政策,同时要加大投入,在发挥好现有“爱心驿站”作用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力,多层次、广覆盖、规范化建设户外职工“爱心驿站”。
7、开展安全生产文化活动。各级工会要组织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以新《安全生产法》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知识有奖答题活动,结合实际举办“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主题竞赛活动,开展有奖征文、知识竞赛、安全知识图片展、公益广告展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在企业工会中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达到以月促年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学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负责统筹、指导、服务、考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了包括对在校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监督及检查等方面,还要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大力加强和推进学风建设,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学习、自觉成才、树立以学为本的思想,构建集教育、管理、活动于一体的学风建设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该在这中间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
一是按照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学管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示范校建设;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配合党委、团委等部门构建具有政法特色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宗旨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观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素质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二是配合教务部门抓好学风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结合政法特色,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加强科学规范的学生工作制度化建设
学校要把提高工作质量作为重点,坚持以爱为核心,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职业为切入点的学生工作理念,进一步落实学生工作两级管理和流程管理。继续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继续抓好大学生素质拓展和职业能力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踏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要从自身做出努力,即坚持“一个原则”、实现“两个转变”、抓好“四项工作”。
1.“一个原则”
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上为领导分忧、下为师生服务”的原则。学生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涉及到学校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很多具体的事情涉及到师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把服务广大师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管理人员要把“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三大职能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工作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
2.“两个转变”
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角色的转变,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二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原来的“领导交办,办就办好”的思维方式向“怎样去办,怎样办好”的方式转变,围绕学生工作制订工作计划,有安排、有检查,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3.“四项工作”
抓好“四项工作”,就是抓好学习强素质,抓好调研摸实情,抓好制度促管理,抓好勤政树形象。
四、合理化建议
在继承原有良好工作作风和工作模式及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根据《“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应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突出学生管理服务的人性化、规范化,有效发挥管理服务的育人功能。实行“纵向、横向”管理:“纵向”管理即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指导各级学生工作者,按照业务类型,与各职能部门对接;“横向”管理即按照各专业、年级,由班主任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学风建设、专业意识教育、学生管理日常工作上起到引航人的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复制别人的做法不是一个好办法,参考别人的成功经验时,还得考虑到自己的教育风格、理念是否能与学生合拍,这样才会真正有效。
五、结语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不仅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还要有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对学生进行“育”。高校现在需要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适应新形势,不断为加快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学校重点工作计划2021”,欢迎阅读与借鉴!
学校重点工作计划1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安全问题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今天我们将在这里做出安全计划,以下是此次计划的具体内容。
1、制度建设方面。检查各室、各班安全工作制度是否健全。
2、校舍安全方面。每周对教室、宿舍、食堂、微机室、供电线路、消防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学校周边环境方面。与派出所干警协作,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检查清理。对发生交通安全隐患可能性大的路口,报请交警部门协助管理,确保学生的上学、放学安全。
4、安全教育方面。定期检查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定期检查板报的安全教育落实情况。
5、食品卫生方面。定期对食堂、商店进行检查,禁止“三无”、过期变质的食品进入校园。定期督促炊事人员进行身体检查,杜绝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1、发生一般安全事故或了解有与安全有关信息的,第一现场的责任人或知情人要及时将情况报告给该学生的班主任、学校值班领导,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
2、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学校在了解情况后,按照安全信息报送程序将安全信息报教育局。发生食物中毒或传染病疫情,还要报卫生防疫部门。
3、发生安全事故的,班主任要及时通知家长到校,主动协助解决,不迟延。
4、发生安全事故,为了保证学校稳定,作好安全教育工作,可以将情况向全体学生通报。
5、班主任应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勤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6、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班主任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学校大型活动申报制度
1、组织大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损害学校、社会或他人的利益。
2、举办大型活动应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除内容活动外,还有安全措施、人员责任等。校长享有审批权,校长有事委托人全权负责,获得批准后方可举行。
3、根据“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活动的主办者及其负责人对活动全过程及人员安全负有全面责任。
4、学校负责对班主任及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班主任和全体同学的法制观念、交通安全意识、消防常识等宣传教育,提高班主任老师和全体学生自觉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爱校护校的责任感。
5、组织外出活动和大型活动必须有负责领导和教师带队,勘查活动场所,弄清情况,消除事故隐患。
6、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要严格遵守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做到确定责任人,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发放家长信要严格执行事先向校领导申报制度,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如需租用车辆必须用公交公司或旅游公司的车辆。
7、在校内组织大型学生活动要做好活动场地的规划工作,疏通疏散通道,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管理。
学校重大事件报告制度
1、重大事件信息报告的内容范围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与学生利害、学校声誉相关的各种正面和负面的重大事件。
2、报告程序:事件发生后,事件单位的班主任要及时向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主任、副校长报告,主任或副校长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尽快向校长和学校行政会报告。对于涉及学生人身安全、危重(或传染性)疾病、打架斗殴、聚众闹事、败坏声誉等紧急事件,班主任要在第一时间内将第一信息分别同时报告教导处和分管校领导,然后再对情况进一步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并将结果上报。
3、依照学校值周制度,凡参加值日、值周的领导和教师在值班期间遇到的`学生突发事件均要在最短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学校教导处分管德育的主任、分管副校长和校长,同时要做好记录。
4、报告形式:分当面报告、电话报告和书面报告三种。凡重大事件均要求报告人要有书面报告。对于涉及学生人身安全、危重疾病、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紧急事件要求要在第一时间内用最快的方式报告。
5、报告时限:对于涉及学生人身安全、危重疾病、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紧急事件,班主任和其他知情人要在知晓情况时立即上报,其它情况要求在2小时内上报。无论是何种事件,一日内均要求出具书面报告。
6、报告内容:负面事件要报告清楚时间、地点、事件主要人物、事件经过、应急措施、初步原因、联系人及有效联系电话;正面事件要报告清楚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主要内容及拟采取的奖励措施。
7、责任追究:凡对学生中发生的各类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故意隐瞒不报、谎报、少报、漏报或在规定时间内不上报的,一切后果均由事件单位和相关人员承担。
希望全体的师生能够在新的学期里认真落实安全计划,确保本学期没有任何的安全隐患,为我校更加和平稳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重点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_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油田教育中心工作会要求为目标,扎实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优秀团队,推进学校走上“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升学为突破口;创新德育工作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内涵发展之路,为社会和大庆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学习学校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开展“快乐生活,快乐学习,规范行为,服务社会”主题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全体教职工基本素质和道德修养。
2. 以“入轨、成型、定型教育”模式为框架,运用企业管理模式,突出“四个机制”管理方法,提高常规德育工作水平。
3. 以《中职学校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为平台,融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内容,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一步结合,形成外事职高校园文化特色,培养学生企业人的素质。
4. 以常规教学要求为标准,注重环节规范,严格文化课、理论课和操作课的过程管理,逐步完善教学常规管理。
5. 以“项目教学”方法为核心,引入微课程教学手段,坚持理论课进操作室的思想,实行技能课考核标准,打破学科界限,以赛促训、以赛促练,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6. 以名师团队和优秀班主任团队打造为目标,运用竞赛、评比、选模、树模、学模等多种方法,培养学校教学精英团队和职业人教育(班主任)团队。
三、主要措施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化管理
全体教职工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求,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进一步落实20__版制度汇编的学习,严格执行各类规章制度,以杜绝违规违纪现象,提升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快乐生活、快乐学习、规范行为、服务社会”主题活动,落实党员干部服务社区活动,丰富教职工文体活动,营造宽松有序的工作环境,优化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提高集体凝聚力。
(二)推行和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
1. “入轨-成型-定型教育”模式化。一是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标准,建立一整套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构成完整有序的程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而且要通过集中与日常的反复宣传、教育,深入学生脑海,认真落实到行动,每学期开学要集中一周时间与军训结合,进行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的系统教育;二是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重培养、促养成。在宣传教育上不能怕重复,但形式方法要有创新,要生动活泼;三是促养成,重要的是落实践行,督促检查,切忌言而不行,行而不果。通过反复培养训练,经常的督促检查,定时的评比表彰,全员互动塑造,驱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定势和巩固,形成严格有序的品行秩序。
2. “四个机制”管理精细化。精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这项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
(1)日常管理和节点管理。日常管理方面,要落实到五个统一即内务的整齐统一(物品摆放、卫生标准一致);衣服的整齐统一(统一的床上用品、统一的校服);上课、就寝、就餐、参加集会等的统一要求;学生奖惩制度的统一执行;节点管理方面,每月一次专题节点会议,逐层、逐岗位整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对相关学生进行重点了解,重点管理,重点教育。畅通与家长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避免发生心理问题学生的过激行为。避免出现问题找家长-处理教育-再犯再找的恶性循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或初始阶段。
(2)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竞争管理。一是德育主题选取(比如:自信心教育、成功教育、诚信教育等等)确立十个目标,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即按照德育目标启动教育工作。每一个德目标在过程中反复,按照“目标不变,侧重点发生变化”的要求操作。把十个德育目标变成学生两年或者三年需要训练的内容;二是德育主题的学年规划,要具体到每月一个目标,每个目标一个主题,一个月的教育时间一般分为四周,每周安排一个德育活动项目,使每周的德育主题明朗起来,集中起来;三是制定主题教育活动的方案,及组织实施;四是活动的反馈和实效性的评价。
(3)班级管理实施企业化联动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化管理制度;二是健全和拓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网络;三是落实值日制度,真正做到定岗、定人、定时、定职、定责;四是树立文明示范班,让文明示范班既成为学生的一次道德体验,又成为全校学生的文明示范;五是培养学生干部,特别是学生会干部参与管理。
(4)不同年级分层管理。建立德育序列,内容序列、时间序列、活动序列构建的一个德育全程。按照学生的心理年龄,以学年为主线,以活动为主体,构建线性德育程序,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三)构建和创新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职业化管理
1. 企业化理念进行职业思想教育。在《中职学校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核心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即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充分利用大庆地区企业精神的实质,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进行职业人的教育,进一步打造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特色。
2. 开展主题活动,培养职业情操。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快乐生活,快乐学习,规范行为,服务社会”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本管理”放在首位,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通过企业文化激励教职工和学生奋发上进,实现自身价值。
3. 根据班级专业实际,形成职业化的班级制度。通过制定符合本班专业实际的班规,根据专业岗位制定具体班级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在学校各种纪律的基础上,通过具有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班级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职业化的制度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就业环境。
4. 建立有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搭建好“家校教育平台“。一是利用“家校”、“家班”教育平台,使我们的教育思想影响并推动家长和社会对特殊学生的再认识,把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可能地整合为有益的教育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二是加大学校与家长沟通渠道,确保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每学期至少对外开放活动一次,及时把学生在校情况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成绩展现给家长,有利于在校学生的管理。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危机干预预警制度。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着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机制。一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建立班级、学校、心理辅导网络,全面开展学生心理辅导,预防学生发生心理偏差。做好个案分析并建立跟踪档案。二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预防于未然。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学校重点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_大、十_届_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有效德育;坚持教育创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建设高效课堂;坚持规范办学,强化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坚持以校为本,开发校本课程,彰显校本特色。旗帜鲜明抓质量,一心一意促发展,实实在在创品牌,创建负责任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任务目标
1、六年级在全县教学质量检测中在城区小学名列前茅。
2、“双创”工作(创模及语言文规范化学校)顺利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3、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满意度不低于95%。
4、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幸福校园。
5、教学改革有重大突破,新模式教学常态化,在县域范围具有示范水平。
6、考试科目超过对比学校教师为60%,不出现10分以上差距,彻底消除薄弱年级。
7、规范和加强薄弱学科管理,化提高学科育人效益。
8、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独特优势,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9、夯实艺术体育工作,使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项目学校。
10、师生无违规、违纪现象,校园无安全伤害事故。
11、尽努力加速学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三、重点工作
(一)立德树人,全面推进有效德育。
我校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以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全面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塑造师德形象
(1)坚持依法治校。用健全严格的制度关爱和管理教师,做到凡事有章可依,保证制度的公平和落实。
(2)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解读、宣传、主题教育,帮助教师深刻领会其真正内涵,提高师德水平。
(3)进行教辅资料专项治理。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聘请监督员、发放承诺书、进行满意度测评、实行电话调查等形式,实现乱推荐资料零发生。
(4)实行月主题教育制度。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礼仪教育”、“荣辱观教育”、“敬业才有尊严”、“和谐就是幸福”主题教育。
(5)严格考勤管理。建立宽松严格的考勤管理制度;实行不定期分组签到签退制度;严格会议、公开课考勤管理。
2、推进有效德育
(1)进行“八礼四仪”主题教育。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一是形成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实施;
二是将主题教育列入“少队课”及升旗演讲教育内容;
三是通过印发学习资料、开展手抄报展评等形式追求教育的有效性;
四是作为“美德课堂”课程资源进行专题教育。
(2)继续实施月主题教育制度。本学期学生的五个教育主题是“安全教育”、“红色革命教育”、“八礼四仪教育”、“规范语言文教育”、“合作意识教育”。
(3)加强校园常规管理。加强晨练、卫生、两到校、两放学、课间活动管理与评价,成立“护卫队”,保证靓丽、有序、文明的校园氛围,让全校师生在校园里感受到一种幸福感。
(4)重视发挥合作小组日常管理捆绑式评价的突出作用。召开合作小组捆绑式评价研讨会和总结会,做好评价资料的检查和运行情况调研。
(5)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突出作用。组织班主任进行集体交流,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执行力;做好第四届班主任节的庆祝活动,让班主任在尊重中体会到尊严。
(6)实行随机检查制度。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性检查评估活动,随机矫正存在的突出问题。值月校长实行走动式管理,做好每天的常规管理工作,做好一周工作总结。
(7)发挥《美德课堂》的独特功能。由少队部负责,第16周将组织“美德课堂”系列活动,届时安排课堂展示验收、开展讲美德故事、唱美德童谣、评选美德少年等系列活动。
(二)教学创新,倾心建设高效课堂。
学校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学常规落实为抓手,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积极推进教学创新行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深化教学改革
(1)在三至六年级分学科构建教学模式。品德、科学、英语紧紧围绕“学”—“展”—“讲”—“练”四个环节进行备课上课。
(2)提高合作小组的学习力。进行小组长集中性培训,发展健康向上的小组文化,进行合作小组建设专门研讨,将合作小组捆绑式评价的作用化。
(3)实行“135”高效课堂推进策略。即每人一堂公开课,向教师印发三次高质量的学习资料,每一教研组组织5次专题研讨。
本学期研修主题:“小组文化的构建”、“师生角色的转化”、“学案与教科书的关系”、“提高课堂展示有效性”、“有效的课前预习”、“让课堂检测更有效”。
(4)鼓励教师使用电子学案进行导学上课,电子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提纲、课堂检测三部分。其他教学准备在课本中体现。
(5)规范导学案管理,数学导学案每学期不低于50次,语文及其他学科导学案进行分课时备课。
(6)重视课改调研及成果征集,积累典型经验,发现突出问题,群策群力推进课改工作。
2、加强课程管理
(1)加强计划管理。实行教学计划审核管理制度,坚决客服教学计划“假大空旧”形式化问题,形成目标明确、达成度高、措施得力的工作计划。
(2)重视过程管理。确实保证各学科的开课率,没有特殊情况任何课程不得挤占,不得在教室截留学生。
(3)做好非考试科目的验收工作。依据工作计划、教师案头资料、课堂展示、组织活动等形式,考核各学科的教学情况。
(4)加强校本课程管理。
一是提高育人效益;
二是丰富课程资源;
三是拓展育人空间;
四是保存完整的文档;
五是进行课程评估。
(5)重视学前教育工作。重视幼儿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加强幼儿课程管理,重视教室文化设计及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
(6)加强课堂调研及听课管理。校长、教导主任每年听课100节以上,校委会成为听课50节以上,其他教师听课40节以上。
(7)建立规范的校本教研制度。
一是实行公开课、教研会考勤制度;
二是实行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制度;
三是实行公开课首席评课人制度;
四是实行主题研讨中心发言人制度;
五是年级教学视导制度。
(三)健体健美,传承艺术体育风采。
1、规范课堂管理。体育艺术课程需要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严格规范过程管理,合理有效的课程评价。
2、提高晨练效益。每天早晨安排25分钟的集体锻炼时间,把晨练质量作为班级评价的重要方面。
3、完善社团组织。发展足球队、组建围棋队、象棋队、舞蹈队、书法小组,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协调好关系,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拓展教育空间。
4、举办体育节。学校将举办体育节,安排教师开展游艺体育竞赛活动、进行分班眼保健操展示、组织队列队形及广播体操竞赛活动、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5、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展示竞赛活动:组织学生现场绘画、书法、手抄报竞赛、汉听写比赛,评选一定数量优秀作品。
(四)齐心协力,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作用,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2、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课间管理轮流值班制度,严格车辆、人员来校签名登记制度,将不确定性危害因素拒之门外。印制学生准出单,上学期间学生凭此单子方可离校。
3、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加强校园电路、消防、通道、功能室、体育器材等设施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隐患;定期进行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记录好《安全工作日志》。
4、加强疾病预防与防疫。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各种传染疾病的防疫工作,建立完整的台账,确实保证学校不发生较大面积的疾病传染。
5、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放学期间安排护导学生,维护校门外学生出行秩序,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工作氛围,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6、落实家长的监护人责任。签订学生家长安全责任书,明确界定学校与家长的安全管理和监护责任,形成教育合力,避免不必要的家校纠纷。
(五)以人为本,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1、奉行“引领、示范、服务”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人员应勤于学习、身体力行、勤勉工作,在思想上给教师引领,在行动上给教师示范,在反思中提高服务水平。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教师不乱推荐教辅资料的同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每一学生每科不超过两册教辅资料,尝试零作业奖励学生的办法。
3、实行座位轮换制度。坚持每月轮换一次学生座位,实行围坐班级在保持小组成员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小组整体座位调换。
4、用心打造靓丽校园。加强卫生管理,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保持干净靓丽的环境卫生,打造温馨舒适校园。
5、实行分层弹性管理。一是六年级考试科目老师实行课本教案;二是凡家人在县内住院期间,教师只考勤会议、课堂。三是孩子属高考对象的每天可以提前一节回家。
6、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为教师购买大病保险,开放舞蹈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游艺竞赛活动,购置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
7、加速青年教师成长。重视教坛新秀的培养,通过外出培训、任务驱动、课堂诊断、表彰激励等形式,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六)全力以赴,达成三大目标任务。
1、创建语言文规范化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动员会,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专项论文征集,安排学生书法比赛,规范课堂语言文。
2、创建绥德县模范机关。做好“创模”工作总结,加强政治学习,校委会成员每人完成2万的学习笔记,其他教师每人完成1万的学习任务。
关键词:泛北部湾 高职英语 实训 改革
课 题:本文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泛北部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专业实训模式改革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泛北部湾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日益密切,泛北部湾地区受到各方关注。在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泛北部湾地区迎来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迫切要求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根据《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广西将深化实施“外向型人才培养计划”“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此外,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若干意见》,现代服务产业基地和物流产业基地均属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未来需要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基地之一。这两大基地的发展需要大量外语人才,而这些人才将活跃在旅游业、会展业和贸易业等商务领域。
虽然目前广西绝大多数普通高校都已针对北部湾经济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开设了相关的专业以及课程,如应用英语专业开设的酒店管理、旅游英语、会展英语等课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短缺。但是,随着泛北部湾的大力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势头将更加迅猛,现今的广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还不能充分满足北部湾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英语专业实训教学的不足
1.实训课程设置落后,应用性不强
许多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沿用了传统的课程,如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视听、外贸函电、英语写作等,缺乏有针对性的、以企业需求为主的实训课程。此外,高职英语实训课程过分强调理论性,应用性不强;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实际用人要求,行业指导介入效果不明显,培育出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2.高职英语类专业学生实训活动缺乏实时市场信息和企业参与
职业教育着力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强调的是生产、实践以及实用性训练,因此实践教学的比例往往较大。然而,高职实训过程中往往缺乏与市场的同步更新以及企业的参与,从而使得高职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达到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地区的企业挂钩,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专业培养人才的整体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3.实训基地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
高职的实训基地承担着主要的实训教学任务,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实训基地后,仅供本校学生使用,导致很多设备闲置、利用率低。还有部分职业院校由于缺乏资金,本身并不具备实训条件,仅仅为了吸引学生而开设相关专业,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实训机会,而是通过课堂模拟来进行实训,影响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形成。
4.实训教材版本繁多、内容陈旧,教材忽视行业应用,课程资源单一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迅速,然而高职院校实训教材较多,且缺乏有针对性、与市场和岗位相结合的专门教材。这样的实训教材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进行实训的兴趣,弱化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巩固和加强,限制了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口头交际能力和实际使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5.实训教师缺乏专业性
实训缺乏既掌握教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教师,实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没有跟上产业发展和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
此外,实训缺乏明确目标,实训内容不具有连续性,考核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等,都是高职英语专业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三、高职英语专业实训建设改革
1.以现代学徒制为引领,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为更好地进行实训,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高职英语人才,需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引入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重置或优化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形成包含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递进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应以职业活动的基本技能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在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职场情景中,通过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实训课程内容的整合应突出“英语+岗位+技能”的特色,强调高职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确保培养出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岗位业务能力的高职英语应用型人才。此外,岗位能力的培养也要立足于学生就业实际以及泛北部湾人才的需求,要促进英语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基于泛北部湾对商务、旅游以及物流人才的需求,应在开设相关理论课程及相应实训环节的基础上,如商务英语谈判、模拟英语导游等,引入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实训教学,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并通过实训基地的真实工作环境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检验。
2.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1)实现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改进实训考核手段,需开发多元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项考核项目的设定和评估。此外,就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也可成为实训考核的一部分。如旅游英语实训课程,可以由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和酒店、景区、旅行社的管理人员等组成专家组,以酒店、景区或者旅行社的真实环境为背景,对学生进行考核,实现实训过程与企业标准零对接。
(2)采用“课岗证”融通的考核方式。“课岗证”融通即实训课程上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大体与工作岗位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一致,使实训一方面与毕业生就业岗位密切结合,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完成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之后,可以参加国家的职业技能或资格鉴定考试,增强职业能力。
3.组织、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实现课赛结合
职业技能大赛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训中引入英语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机制改革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增设与学生技能大赛相关的课程,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又可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校企合作的目的,使高职英语教学的机制环境以及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都得到稳步提升。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英文导游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以及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等,都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职业技能的重要赛事。
4.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革
(1)引入现代学徒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北部湾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应充分利用泛北部湾发展的良好势头,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切入点,与地区酒店、旅游公司、外贸公司和物流企业等签订合作协议,加强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同时具有在校生以及合作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实行校企共同负责人才培养,育人成果共享,以及学校发展、企业壮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三赢局面。
(2)建设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所谓共享,除了场地、设备这些硬件设施之外,还应包括实训课程、培训课程以及资料库的共享等,使学校实训基地甚至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泛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5.编写“课岗证赛单”融通的一体化实训教材
“课岗证赛单”一体化指课程、就业岗位、考证、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就业单位相互融会贯通。具体而言,实训教材要从课程面向的行业特点出发,与市场实际和就业单位的工作岗位相结合。实训教材的编写应该以英语语言使用为载体,以活动流程为主体,既要描述实训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也要对如何制订工作计划,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对工作任务完成评价做出指导,并列举完成此工作任务所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掌握工作任务流程、获得工作技能等。此外,实训教材还应与学生考证相联系,与职业技能证书知识相衔接,如(涉外)秘书、导游、商务英语证书等,将技术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整合到实训教材的建设中,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竞赛,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可以成为实训教材的重要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赢得比赛,提高英语自学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6.促进师生协同发展
积极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和实训锻炼的同时,应组织实训教师开展“双师型”教师实习培训,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或到相关的企业挂职培训,如酒店,外贸公司、海关等,培养以课程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质量好、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最终实现师生协同发展。
四、小结
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实训是融合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促进职业技能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泛北部湾背景下的广西高职英语专业实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及职业性,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明确实训目标,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怿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的实训项目效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欧阳玲利.面向泛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4(31).
[3]许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的研究和实践[J].北方经贸,2008(2).
关键词:中职学生技能竞赛 教学改革 技能竞赛实效性
职业技能竞赛是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培训制度的产物。
但是,鉴于竞赛的设备、场地、师资等原因,国家、省、市级的职业技能竞赛设置的项目、参赛人员毕竟是有限的,能参与的只有少数的教师和学生。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校内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节。竞赛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代检”以及“ 与省市技能竞赛接轨,通过校内竞赛为参加省、市相关项目的竞赛挑选、储备选手”。
机械教研室对每年的技能竞赛节十分重视,发动所有的教师参与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为机械专业的师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沟通、学习提高的舞台,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研究对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次受到学校的奖励。以下就校内学生参与竞赛的实践做一些归纳。
一、竞赛项目的设置
(一)优先考虑在专业学习中的导向作用并与省、市技能竞赛设置的项目相衔接
技能竞赛的专业比赛项目设置,其导向作用较强。实践表明,在技能竞赛的推动下,与比赛项目相关的专业将得到强化建设,并有可能建设成为重点专业、强势专业。首先,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引导专业课教学的加强。技能竞赛内容和标准,往往注重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切实突出技能性,使技能竞赛具有较强的选优功能。这些都具体表现在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之中,并将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及时改革教学内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促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技能竞赛的举办,正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强大推动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首先大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不然就不能指导学生,也不能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由于高级别的技能竞赛有以上重要的作用,所以校内学生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首先要考虑省、市技能竞赛设置的项目。另一方面,校内技能竞赛的目的之一是“与省市技能竞赛接轨,通过竞赛为参加省、市相关项目的竞赛挑选、储备选手”,为达到这一目的,竞赛项目的设置也优先要考虑省、市技能竞赛设置的项目。
(二)考虑实用性、先进性、可操作性,还必须低成本
我校开设的机械方面的专业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生产实际中最常见的机械技能工种有: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编程员、模具工(制作模具或维修模具)、模具设计员、计算机辅助绘图员、产品检验员。由于高级别的技能竞赛(市级以上)有着上述那么重要的作用,在校内的学生技能竞赛中,市级以上的技能竞赛项目是要优先考虑的,比如说数控车、数控铣、计算机绘图,钳工,其中数控车、数控铣、计算机绘图三种工种既实用、又具备机械行业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学生就业上有广阔的前景。
但是,如果完全照搬省、市的数控车、数控铣、计算机绘图的竞赛方式,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举办技能竞赛的成本高昂,因为校级技能竞赛参与人数较多,而学校的师资、设备都是要维持日常教学,尤其是数控机床的实操练习,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因为还没有学习专业课程,也无法参加这些专业技能竞赛。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也能参与技能竞赛,必须设置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参加的专业基础技能竞赛项目。
综述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决定校内学生技能竞赛项目是:对机械类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手工机
械制图竞赛,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学机械制图,还未学计算机绘图,而手工制图对学生后续学习计算机绘图和学习专业课程时的识图作用非常大。对机械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数控仿真加工(数控车、铣)、计算机绘图等项目。
二、竞赛方案的设计
技能竞赛宗旨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机械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开阔机械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视野,更好掌握机械专业技能;检验机械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对于参加市级或省级竞赛的学生也起到备赛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制订竞赛方案时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学校给出的激励机制赛前进行全面动员,要求机械专业的学生全员参与一项以上(最好是多项)已学过课程的竞赛项目,通过技能竞赛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掌握专业技能。(2)竞赛分预赛、决赛,赛前安排一定时间的辅导,利于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复习、巩固、提高。(3)预赛、决赛尽量利用课余时间,不影响日常教学。
三、竞赛内容的拟定
竞赛形式均为实操技能检验,命题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相应的中级职业等级技能标准,同时参照我校教学计划、大纲要求进行命题。
四、竞赛辅导的策略
各个竞赛项目参赛的学生均学过相关的课程,赛前辅导的作用是对竞赛项目相关理论和技能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辅导内容以综合技能的学习为中心内容。比如说数控铣仿真加工,是以一个零件的三维建模、加工作为学习任务,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结构为: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种课型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以及三维建模和加工的技能,还起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等。其特征是:重视方法、重视过程、重视能力、重视创新。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教师、学生都要做好准备:相关的工具、指导书、分组;教师明确任务:零件仿真加工的要求(学习目标),组织各小组学生自学、获取信息;小组研讨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讲解零件建模和加工的原理、方法并进行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方案,由教师检查、评价并让学生修改;当小组完成仿真加工任务后,最后由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将每位同学的建模和加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五、技能竞赛后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引发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审视、自我评价的过程,对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教学方式的改进意义重大,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使教学更有效。在技能竞赛的工作中,教同一门课的教师在出题、辅导学生、监考、评卷等工作中通力合作,可以一睹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对自身而言,也是一次查漏补缺的契机,在竞赛中寻找与同行之间的差距。教师可以博采他人之长,借鉴别人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未来的教学设计与创新做出规划。
(二)明确专业教学目标,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竞赛形式均为实操技能,命题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相应的中级职业等级技能标准,促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改革应更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促使教师在现有的实训条件下努力营造实用教学环境,从课堂讲解到课下思考,将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融入其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生产实用性和实践操作性。
(三)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性
机械教研室注重在各个场合宣传技能竞赛项目,教师在讲授竞赛项目相关课程时会向学生讲明该课程有参加技能竞赛机会以及该课程在就业上的广阔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技能竞赛包括预赛和决赛环节,学生为了参加竞赛做准备,必须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复习,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非常重要,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找实习单位,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助于他们通过实习单位的考试,更有利于学生走上实习工作单位后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这是许多学生对技能竞赛的反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手工绘图技能竞赛也有助于他们更扎实的掌握机械制图的理论和技巧,为学习计算机绘图和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提高校内学生技能竞赛的实效性?学校的学分奖励机制对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有很大的吸引力,有不少学生就是冲着有学分奖励而参加竞赛的,这一点必须坚持下去。但是,不能让学生轻易就能拿到学分,要让学生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成果——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拿到学分。比如,在竞赛题目上,可以出一些“基础题”(要求掌握最基本的专业技能,难度小)和“提高题”(有一定难度的专业技能),做出“基础题”的学生就可以拿到学分,做出“提高题”的学生可以拿到更多的学分、甚至拿到一、二、三等奖。连“基础题”都做不出的学生不能拿到学分。“基础题”的难度小,平时学习一般的学生也能做出。因此,技能竞赛对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吸引力,“以赛促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存在的不足
在竞赛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不足的地方。有些学生对参加技能竞赛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自己水平比不上别的同学,参赛只是别人的陪衬,不愿参加,但学校对每一位参赛学生都有一定的学分奖励,有些学生能参加的项目都参加,但是不认真准备,马马虎虎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机械教研室初步作了如下规定:(1)计算机绘图和数控仿真加工竞赛项目不带必备工具的学生不准进入赛场;进入赛场但什么也不做的学生当作不参赛处理。(2)手工机械绘图项目不带绘图工具不准进入赛场,带了绘图工具入场但什么也不做的学生当作不参赛处理。这种做法基本上打消了一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混学分”的念头,迫使大多数的学生老老实实去做准备工作,但还是有少数学生是在“混学分”的。
我校开展技能竞赛的时间并不长,机械专业方面,竞赛项目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不足,如何开展更多的竞赛项目,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予热情,如何使学生享受比赛的乐趣并在比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是我们今后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第三届学生技能竞赛方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