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时间管理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两者间存在的差异
首先是两者之间管理对象上的差异。知识就是知识管理的对象,除了我们经常接触的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这两种知识在企业中并不是一个很多、一个很少的状态,而是相对平衡的,因此都应该被重视。而实物以及文档则是档案管理的对象,这两个对象都归纳为显性知识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其次是两者使用工具上的差异。档案管理通常是工作人员根据类别进行归档以及提供利用,而知识管理的实用工具则种类更多。再次是两者间IT应用的侧重方面的差异性。IT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为了归档存储更加规范,管理起来更加简便。而IT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突出的则是知识的使用功能,可以说是对知识的信息化进行了更高层次的升华。此外,两者间的管理的特点以及管理的手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的建议
(一)对文件进行标准化与数字化管理。公司运行过程中新出现的文件,比如投资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重要的来往文件等,都要进行分类整理,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归档存到控制平台信息系统里。要注意纠正一些员工以往形成的开展工作时不注意归档文件或者不注意将文件存到文控系统中的做法,做到将所有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进行数字化管理。对于存量文件,比如一些非数字化的文件,这类文件无法通过内容进行检索,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扫描转化成电子文件进行存档。对所有数字化的文件都要进行规范统一的编码储存,将一些重要的属性信息标记好,这样就能够实现文件管理的标准化以及信息化。
(二)创建智能搜索引擎。为了方便企业的领导员工有效利用存储的文件资料,发挥档案的最大价值,我们可以再组织内部建立一个企业领导员工专用的搜索引擎,可以对企业进行“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迅速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知识或者档案。有了搜索引擎功能,就能够实现对组织整理归档的大量数据开展检索,特别是对一些扫描档案以及非结构化文件的内容进行搜索,这些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与经验就可以被更多人重复利用。
(三)建立知识库。一是解决核心知识是什么的问题。通常来说,每个组织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种类的知识,我们将这些知识根据内涵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般类知识与核心类知识。若是根据类型进行区分,则分为三大类,即专门类、文书类以及特种类。若是根据知识形态可以分为两类,若是根据企业层次也有明晰的五种分类。但是我们在实际的知识管理工作中,并不需要对所有种类的知识都进行管理。因此,在构建知识库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认识到要管理的知识类型以及价值是在哪方面,有所侧重。第二是合理控制知识产出,牢牢掌握产出知识结构。若是做不到结合组织中的所有的流程与岗位进行分析,则想实现知识共享是存在很大难度的。做不到这一步,即使是有知识“产出”,这些知识的质量也难以保证。第三是科学组织知识,多方式展示知识。通常来说,工作中产生的知识量很多,但是也非常零散,所以我们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开展知识库构建工作的时候,要对这些知识开展初步的收集、整理,再进行分门别类,紧接着还要将知识入库,由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审核与标准化处理才能成为知识库的资源。第四是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实现知识的合理评估。知识虽然是一种资源,但是从知识自身的属性来分析,它实际上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只有当我们把知识加以利用,这些知识才拥有了使用价值。反观我们现在很多组织虽然建立了知识库,但是知识库的价值却并没有发挥出来,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这些知识和组织具体的业务之间没有关联,我们要做的是从一个知识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展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比如我们要求某些岗位的员工达到某种水平的工作能力,他应当具备什么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对这些知识的表达手段一并考虑。第五是以创新提升知识质量。要更好地管理档案,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知识,不仅需要组织的重视,更需要员工的参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员工参与到知识的整合和提炼活动中,我们要做的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让员工明白共享知识的必要性和意义。有了一个完善的工作机制,在机制运行的过程中会慢慢培养出知识共享的认识和文化形态,如此一来,组织的知识管理就更容易形成常态化。
关键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6)02-0103-08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医学、法学、工程技术学等教学实践性特别强的领域中创造出来的[1]。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在管理学科大学生教学培养过程中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发展,案例教学法在许多高校逐渐受到重视,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报告书,特别推崇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中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3]。中国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引进并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21世纪初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公共管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丰硕成果。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公共管理案例中心,自主建设具有时效性、本土性和典型性的公共管理案例库,致力于公共管理案例开发、案例写作和案例教学方法研讨[4]。2014年,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国200多所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开展教学案例评选,首批入库案例400多个。大量真实、鲜活、典型的案例带来了以问题为导向、突破传统、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公共管理教育的显著特色。然而,在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案例教学法改革不断深化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矛盾仍然很多。加强对案例教育规律和案例教学法的系统性研究,对于提高中国公共管理教学水平、促进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案例教学与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置身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5]。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从与他人的研讨中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大数据弥漫校园生活、网络技术覆盖大学课堂的当今,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大学教室中随处可见“低头族”挑战课堂权威的现象,不仅反映出传统教学方法日渐式微,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大学生对丰富的知识更加渴求、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更加自觉。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创新”,大学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了解知识更加容易,因此实践应用知识技能的获取则显得更加重要,但也非常困难。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置身案例场景,师生互动,以案说理、以案说规(规程)、以案说效,将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生的包括管理原则与原理、操作规程或方法、管理效果和效率在内的真实“故事”,用案例陈述或演示的方法生动地反映出来。教师采用案例教学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疑难、困惑的解决明了化、可操作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公共管理兴趣,使学生深刻理会公共管理知识,增强公共管理实际技能,这便是案例教学的好处。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真实、典型、矛盾突出的事件提炼。真实性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首要特征。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不能杜撰,也不能用从抽象、概括化的理论演绎出的事实来替代。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或经常进行案例模拟,但对基本案例事实却是不可“假设”的。典型性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案例教学是通过对教学案例的个别解析,从具体到抽象概括提炼出案例故事中所包含的公共管理原理、原则或方法等,是一种归纳思维方式。由于受教学课时计划所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采用大量案例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因此,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案例特别强调其典型性。实践中,我们往往要求教师制作、选择那些能够“一案明理”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公共管理原理、原则或方法产生强烈印象和深刻理解。矛盾性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技巧要诀,更是案例教学的魅力所在。案例教学与传统的举例教学不同,举例教学中的“例子”往往可以对照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进行仿照叙说讲解,举例教学清晰地反映出演绎推理的逻辑过程。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教学案例中的故事事实是清晰的,但故事的结果却充满想象空间。更具体地讲,一个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描述,案例故事的结局往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虽然源自公共管理实践,案例故事中的难题在现实中已有解决结果,但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效果等却非众口一词,人们仍然可以广泛深入地加以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矛盾冲突、重在解难之道,充分体现出其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效果的工具价值。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学案例的类型、表现形式及其来源十分丰富。按照案例使用对象来说,教学案例可分为面对本科生的案例和面对研究生的案例两类。按照教学案例的形式其又可分为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通常情况下,视频案例中也有一定的文字叙述,但其展现主要案例故事以视频表达为主。按照教学中使用的方式,教学案例一般可分为评述型教学案例和讨论型教学案例。讨论型教学案例并不在案例材料中直接给出故事结果。按照案例的知识容量和撰写规模大小,案例可分为微案例、小型案例和大型案例。按照案例的来源,教学案例可分为原创案例、改写案例和引用案例三类。原创案例通常由案例教学者根据实际调研材料创制而成。2014年在“黄浦江浮猪”事件调研基础上撰写的“黄浦江浮猪事件的痛与思”案例,即属于此类案例。该案例被收入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首批优秀案例库。改写案例是在收集大量二手资料的基础上,整理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故事、提炼案例教学知识点。引用案例为直接将他人在相关教材和著作中的优秀案例、经典案例使用于课程教学之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我们应当选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才能保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把握案例教学重点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改革总体设想是围绕提升学生能力这一根本目标,编选精彩教学案例,设计教学互动场景,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因此,编选教学案例、设计互动课堂、准备教学场景是实施案例教学计划的三大重点。
(一)编选教学案例
编选教学案例重在编,难在选。一个优秀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应当具备“4个1+”的基本元素,即一个主题、一个故事、一个道理、一个冲突,所谓“+”就是在故事结局里应包含一系列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的案例拓展应提出至少一个或多个思考作业题。每个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都要把主题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如果一个案例出现多个主题,案例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与一般教材、学术论文或著作所不同,案例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因此,在编写教学案例时,不宜过度直白地对案例主题“点题”,也不宜过分地渲染案例编写者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不论属于何种类型的案例,哪怕是一个微案例,都应当有一个完整的事件描述,我们称之为故事。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背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演变、结果;要对事件发生的情景进行必要描述,包括影响事件进程的人物心理、社会环境、物质条件、历史因素及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等。需要指出的是,编写教学案例时,对事件结果的描述可以不直接编进案例材料而放在教师的教学手册中,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是用案例事件的模拟再现或叙述回顾,吸引学生置身案例情景并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模拟处理的教学互动过程。因此,每个教学案例都应具有以案说理、以案说规、以案说效的功能。通过一个案例的教学实践,教师要使学生懂得一个公共管理原理或原则,或掌握某种公共事务处理的规程或规则,或明白不同的管理决策与操作方法所获得的不同管理效果。实践中,教师通过一个教学案例的教学,也许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我们在编写教学案例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说,一个教学案例必须讲清楚一个主要的道理。教学案例中包含的矛盾冲突是案例的“灵魂”,没有矛盾冲突的案例不能算一个真正的案例,当然更谈不上是一个好的案例。案例事件呈现的故事演变一定会使你既然如此入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境地,至少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可能有多种,而每个途径、每种方法都各有千秋。案例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事件的处理总能使你感到有能力决断但又不很熟悉。如果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学生完全没有相关知识支撑,对案例事件的处理束手无策,案例教学就无法深入。相反,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一眼看透”解决之道,并且都有相同的处理结果,那么,这样的案例就失去了讨论价值,也没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直接讲述更有效果。正是基于上述要求,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在故事结局里就应当提出思考的问题,案例拓展就应当提出思考作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自我学习、知识内化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公共管理教师除了自己编写教学案例外,选用别人编写的案例也很重要。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并不要求教师采用的全部教学案例都由自己编写完成。事实上,我们应当鼓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精选他人撰写的优秀教学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如果对某些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掌握丰富的案例事件资料,就不能匆忙撰写教学案例。教师在选用他人教学案例时,应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特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需要指出的是,即使选用他人撰写的教学案例授课,也应当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这是一种基本的教学规范。
(二)设计教学互动场景
如何教好案例是摆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的一道难题。除了要有一批优秀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一支优秀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师资队伍、一个优秀的案例教学计划并严格实施之外,合理而巧妙地设计案例教学互动场景则是打开案例教学这扇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可以说,教学互动是实现案例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的根本措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重在互动、难在互动、妙在互动。作者通过长达十年的案例教学实践发现,有三种互动演绎模式常见于案例教学课堂。不同的互动演绎模式其教学目的有一定差别,教学实践中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程序、要求都有所不同。第一种互动演绎模式是分组辩论型。这是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互动模式。案例教学分组辩论课堂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下。第一步,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前将教学案例资料分发给学生们认真阅读。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第二步,教师在课堂上对案例故事进行简要陈述后布置案例模拟进程。教师陈述案例故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讲清概念、点明问题、介绍政策背景,但对处理结果不作提示、不亮观点。第三步,学生们在课堂上随机分组后对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并形成案例资料提出的公共事务处理(决策)意见。通过随机分组,使得同一小组内部本身就有多种意见冲突,经过民主集中过程,最终形成小组内占主导观点的意见。第四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阐述小组意见。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主要讲解小组的主导观点,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非主导观点进行必要的介绍。发言完毕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亦可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第五步,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论辩。教师在学生论辩中可根据情况适时归纳出集中的问题以引导讨论方向。学生们在各种观点碰撞中逐步认清分歧所在,力求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第六步,教师进行点评。教师在案例教学最后阶段进行点评,既可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又可对同学们的讨论结果给出新的讨论空间,教师的评价要为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通过点评达到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提升实际处理能力的目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案例教学实际效果进行测评,并对教学案例做进一步完善,为今后继续使用该案例提供宝贵经验。第二种互动演绎模式是教师主导型。这种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师生互动讨论为辅。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案例资料,对案例故事中公共事务的处理提出多种决策方案,并且采取提问方式征询学生们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意见,然后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些决策意见进行质疑、评价或修改,从而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和提高处理问题能力的目的。这种模式虽然强调教师主导,但是“互动设计”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要求。本科教学受课时计划所限,适合于采用教师主导型模式,许多微案例也适合采用这种互动演绎模式。第三种互动演绎模式是学生表演型。学生通过表演方式将公共管理案例故事搬上讲堂,教师主要是组织案例演示实施,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知识的理解。采用这种互动教学模式必须有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将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而且还要组织学生在自愿分组的基础上,对案例资料进行充分阅读理解,并根据兴趣选择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学生们事先并不了解其他小组同学的“相应对策”,学生们只能在各小组集中表演过程中根据公共管理案例故事的实际演变做出相关决策,并从中学习和研究相关的公共管理知识与处理公共事务的管理技能。多元化结果是学生表演型案例教学的显著特点。这种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风险型管理决策,也有利于对学生所掌握的综合管理能力进行评估。但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至关重要。学生必须在课堂表演之前对教学案例有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上愿意并且能够分析案例,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否则,就会大大降低案例教学的效果且容易使其变成极少数同学的个人表演。
(三)准备教学场景
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要学生如何做”,而案例教学的课堂则着力于培养“学生要如何做”的兴趣与能力。案例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将学生融入案例之中,定格于案例故事中的角色之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模拟知识应用,从而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因此,布置好吸引学生融入案例的教学场景显得特别重要。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没有基本的课堂场景布置必然导致案例教学失败。首先是案例故事背景的场景准备。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故事背景不仅需要交代清楚案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而且需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案例故事背景介绍虽然不需要面面俱到,但对引发故事发生的特殊原因或条件环境等要做必要的介绍。教学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该故事涉案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文件决议等,还可以有有关报表、台账、照片、曲线、资料、图纸、录音录像等与案例分析有关的图文资料。对于案例故事背景的场景准备。我们可以将其制作成场景剧的背景布局,也可以用电影、MTV、投影、幻灯片等形式进行影像演示,还可以用画外音进行介绍,课前应做好相应的教学场地和教学仪器设施准备工作。其次是案例矛盾冲突的场景准备。虽然案例教学强调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情境,扮演案例故事中的角色,但案例教学毕竟不同于话剧,我们无法将整个案例故事的全部情节一一展现于课堂之上。一个优秀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中一定包含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案例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可以围绕某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的不同见解,从而形成波澜起伏的矛盾冲突过程。充分做好教学案例的中心矛盾冲突场景准备,既有助于案例故事在课堂上的演示,也是教师向学生传达教学案例所包含的基本问题的一种教学暗示,有助于保证教学效果。再次是案例讨论的场景准备。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对案例故事的叙述,也不在于对故事中的矛盾做简单交代,而在于吸引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们以一个亲历者身份参与故事中矛盾的处理。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够诱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深入观察事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做出判断。案例教学现场需要为学生们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以及详细过程提供场景支持。因此,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多种解决办法。如果一个问题只有一种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在这种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事先强调哪种解决方法是最合理的,因为那样的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有多种可能的场景中参与讨论、深入探究,才能通过案例教学得到内化了的知识积累,并可在更大程度上整合以往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理解公共管理实务中出现的两难问题,从而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管理实践情境的差距。最后是案例结果的显示场景准备。虽然说案例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对案例故事结局做引申拓展,或者说,案例故事可能有多种结局,但是,任何一堂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案例讨论结果,因此,必须做好案例结果的显示场景准备。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简便方式展现案例讨论结果,但案例教学并不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简单罗列。教学案例的真实固然是前提,案例结果显示中可以将案例故事真实结果做简要介绍,但对案例讨论中得出的重要假设性结果,仍然应当通过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等形式尽量生动地加以再现,甚至可以加些议论和对比,以加重气氛,充分展现学生们参与案例的实际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场景布置十分重要,它是案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案例教学场景布置也是案例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科专业可以加强案例演示教室建设,如果能够积极推动地区性案例教学资源共享,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捷径。
三、积极实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推广
十多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十分重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不少高校把案例教学改革纳入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总体实施计划之中,展开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法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五个方面的突出成效。一是坚持开展公共管理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公共管理教学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调查研究中搜集了大量公共管理案例故事,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公共管理教学团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二是积极开展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收集入库的案例既有本校教师编写、修改的原创教学案例,也有采用同行编写的优秀教学案例。一些高校还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建立了案例教学网络,网上案例面向其他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生开放[6]。三是加强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建设。目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编辑出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材有数十种之多,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初步形成体系,“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扩大与完善。四是逐步建立完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案例教学制度。有些高校的公共管理学院建立了教学案例采用制度、案例教学评价制度、教学案例网络管理制度、案例教学方法推广制度等基本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有的还建立了案例教学实施与推广计划,在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中全面开展案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五是广泛交流与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3年在全国220多所公共管理硕士培养单位推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首批入库的400多个案例被各培养单位广泛采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也在全国开展了优秀案例评比。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还举办过多次案例教学师资培训,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湖南农业大学也于2015年上半年举办了湖南省首届高校公共管理硕士案例大赛,使得地区性的案例教学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推广。案例教学有助于达到激发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该专业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效果。然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毕竟是一种只有十几年实践经历的教学方法创新,全面理解案例教学规律、娴熟把握案例教学规程、有效组织案例教学课堂,仍然是摆在广大公共管理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7]。当前,我们要加快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首位,坚持把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建设,广泛采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方法并大力推广。在公共管理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充分认识案例教学地位、提高案例编写水平、掌握案例教学技巧,积极推进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一)充分认识案例教学地位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需要事前做大量准备,包括案例教材和教学场景等。案例教学过程花费的时间较多,合理处理个别案例的“专”与学科专业知识的“通”之间的矛盾经常成为两难命题。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课堂讨论方式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其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案例教学往往不得不延伸到课后,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内化时间,让学生们去反思、反问。这样,其更增大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难度。这些理由都使得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受到一些限制。有人甚至认为,在大学教学体系中,案例教学方法更适用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适用案例教学方法的空间十分狭窄[8]。事实上,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浪潮冲击下,大众教育的“能力本位”变革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现代大学教育愈来愈重视教学方法改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作者曾经在37所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中对超过一千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讲课有八个不满意:一是不满意课堂讲授的知识旧;二是不满意讲课进度慢;三是不满意讲课内容知识面窄;四是不满意讲课内容知识浅;五是不满意课堂讲课的内容“空”,理论与实际脱节不接地气;六是不满意教师传授的方法“虚”,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实际操作;七是不满意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僵”,缺乏生动性;八是不满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死”,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只看考试分数。如何消解这些“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依赖现代网络技术自行消解前四个“不满意”,网络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全面、深入地掌握许多新知识,解答许多疑惑难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许多大学课堂会大面积出现“低头族”现象的原因。但是,后四个“不满意”则是大学生渴望解决而无能为力的。案例教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八个“不满意”带来了新机遇。案例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故事而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所潜在的一切优势功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操控感,并且在模拟实训中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水平,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和灵活。
(二)积极提高案例编写水平
每一个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编写教学案例一定要考虑案例教学的具体教学目的。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强调发挥课堂教学的综合功能,教学案例不局限于对单个概念、原理或方法进行讲授,而是通过一个案例的教学,让学生们综合掌握一系列相关知识与理论,培养一系列相关能力与技巧。在编写教学案例时,案例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的规定宜放宽些。有的案例则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故事情节,有的案例着眼于方案选择,不同的着眼点反映编写者以案说理、以案说规、以案说效的不同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加强公共管理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是教师编写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提高案例编写水平的重要途径。从日常繁多的公共管理事例中发现典型,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案例故事需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必须将案例故事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加强对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大大提高这种观察能力。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发展较晚,师资队伍建设至今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先天不足。与发达国家公共管理教育师资队伍不同,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具有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比重非常低。我们要重视公共管理教学中的理论教育,发挥教师队伍在理论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完全没有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确也是一件非常困难之事。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无疑是解决这道难题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公共管理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观察与分析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矛盾的能力,增强教师将公共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具有很强典型意义的事例,撰写教学案例。提高案例编写水平还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案例编写技巧。一个优秀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必定体现出三大特点,即问题意识、矛盾冲突多元解决方案。把握好这三点就奠定了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突出问题导向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问题不应浮在案例故事的表面,它不是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中一般表象的罗列,而是公共管理实践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带规律性的本质反映。因此,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都要以一定的理论背景为支撑。不同主题的教学案例强调不同的理论背景,也体现不同的理论方面要求,有的可能旨在应用理论观点进行决策判断,有的旨在阐发理论的应用价值,有的则旨在理论质疑并引导学生发散性反思,以给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展开思考空间。写好教学案例中的故事矛盾冲突,是编写教学案例的又一个亮点。公共管理教学案例中所富涵的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是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的焦点。多元解决方案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每种方案都有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可能性。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要有相应的理论背景,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熟练掌握案例教学技巧
编写出好的教学案例之后,如何灵活地把握课堂案例教学技巧,则是上好案例教学课的成败关键。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全局上把握一门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加以控制,充分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与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考虑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必要的平衡。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学会在课堂上当好配角。案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诠释理论、解释政策,发挥好老师对学生“教”的作用,更重要的还要着眼于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的“学”的功能。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社会经验、实践能力及学习需求,有效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自己却要尽力回避直接置身于案例故事之中。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充分把握教学案例内容,对教学案例的理论与现实背景、案例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案例故事的发展对案例涉及知识的连贯性要求,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教学案例前置知识的回顾或预习,夯实案例教学课堂“活起来”的基础。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特长,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背景,在课堂讨论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帮助每一个学生积极融进案例故事的角色当中,使整个案例教学课堂“动起来”。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案例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所在,帮助学生尽可能对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并为学生课后深化学习和开展验证性实践提供引导,让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后“忙起来”。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还要不断增强公共管理实务经验。完全没有公共管理实务经验的教师,很难想象其教学活动能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佳管理能力的效果。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活动中,从编写教学案例到组织课堂案例教学,教师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作为行动者,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丰富而生动的教学语言也会相伴而生。作为研究者,教师经过大量的实践观察后,对公共事务管理现象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刻分析,从而加深对科学管理规律的认识,在课堂上运用公共管理基本理论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大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道永远难解的方程式。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是一个新兴学科专业,案例教学在我国高校更是一种崭新教学方法的实践。我们虽然历经十余年努力探索,但是,实践经验仍然非常不足,理论认识更有待于不断深化。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案例教学这样一个重大命题,理论研究博大精深,实践研究方兴未艾,只要我们坚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毅力,努力克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重困难,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认识并把握公共管理案例教育教学规律,成功实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伟大飞跃。
参考文献
[1]邱选兵,齐美山,魏计林,等.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类创新型研究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04(18):135137.
[2]薛澜,彭宗超.国外MPA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Z1):4651.
[3]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3641.
[4]薛澜,刘军仪.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5):18.
[5]吴高臣,刘爽.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181.
[6]李变兰,田琳,肖荣,等.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案例库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08-109.
[7]李庆钧,崔金云.公共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2):6770.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法自被哈佛商学院首先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运用之后,就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管理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研究开发部主任、案例协会主席John Borhrer教授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控索过程。”案例教学具有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等优点。因此,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在国内的一些高校中开始得到推广。
一、案例教学法溯源
哈佛商学院是管理学方面推行案例教学法的先驱。1910年,它开始实行案例教学法。到1923年,它已有三分之二的课程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哈佛商学院用于教学的案例,由该校教授、毕业生以及有关的研究者组织编写。这些案例旨在解决新问题,目前用于教学的案例有数千个,取自世界各国经济和企业的管理实践,每年都要更新四、五百个案例。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在把它用于正式教学之前,教师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一个案例通常讲两、三节课,每一节课80分钟。案例分析课开始,任课教授首先要指定一个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定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所用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然后,其他同学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和采取的措施,以及指出自己在什么地方比前一个发言者更好。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需要任课教授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学生发言。
案例教学和我国传统教学的明显区别在于: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哈佛商学院认为,一个案例的正确答案绝对不是唯一的,虽然有些久经推敲的案例,总会隐含着教授和企业家们所共同认可的一些行动或对策,但这些行动或对策只对学生们起某种提示或引导作用。答案的非固定化可以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妨碍答案的多元化,这样可以让学生针对环境变化寻找出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具体看来,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以下的优点。
第一,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满堂灌”,学生做笔记,教师管讲,学生管听。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管理的实践,因此,他们对管理的理论知识只是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由于不能给学生提供管理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学生对组织如何管理,学习管理学的作用是非常茫然的,而学生对单纯的灌输教育模式存在抵制和消极情绪。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如何进行管理。他们对管理理论不再停留在表面化的想象之中,而是知道了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管理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行不悖。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反面寻找答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乐意上案例讨论课,积极主动地阅读案例的背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准备讨论发言稿。
第三,综合性强,弥补了以往灌输知识教学方法的缺陷。以往老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考试前学生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授课方式,学生是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考完试后,学生都说知识又全部还给老师了。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不提供正确答案,并且一个案例的正确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学生在上案例讨论课之前广泛阅读参考书,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锻炼、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对所学过的知识能记得更牢。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一般步骤
数年课堂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上好一堂案例分析课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课前准备。分为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课前准备。课程所涉案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要求任课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学生课堂讨论。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选择案例,熟悉需要讨论的材料,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要发言人,因此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认真准备。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案例进行阅读,熟悉案例的主要内容,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2.案例教学课的启动。有的教师会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样有充分准备的学生往往争先发言,没有准备的学生只能听其演讲。有的教师喜欢任意抽选发言,这样可以迫使每一个学生都做好课前准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般一个班级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不按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不主动学习,采取第二种方法就可以有目的地迫使这部分学生改变学习态度。
3.对案例进行讨论。案例讨论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全班一起讨论,一种是划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全班一起讨论可以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才;小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在目前各个学校都普遍推行上大课的情况下,教室里学生人数较多,减少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可以先把学生小规模划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取得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然后每个小组派出1至2名代表在全班讨论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作补充发言。
4.教师总结发言。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一简短总结。总结内容如下: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作强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作重点讲解。对于案例讨论的评价,要以正面激励为主,对不参加发言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后续的讨论。
四、案例教学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传统教育体制与文化背景使案例教学法推行受到阻力。案例教学在国外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提倡的通才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案例式培训方法强调个人主义、推理的力量、论辩和自我表现,鼓励质疑权威,这与西方社会推崇民主、自由和个性张扬、鼓励竞争、喜欢坦率直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相一致。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崇尊长、和谐、礼貌、忠诚等等,在公众场合对另一人的观点提出怀疑或质疑被认为是不适宜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观和教育观,使人们更愿意、更习惯于接受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培训方法。
2.有限的课时限制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教学计划中,《管理学》一学期大概在70学时左右,主要给学生讲授管理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按照一般上课的进度,这个课时刚够讲完管理学的内容。如果在讲授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那么很可能在学期结束时,课程的主要内容还不能讲授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往往变成在讲授中举例,与真正的案例教学法相去甚远。
3.案例教学法不是对课堂讲授教学的替代。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管理学知识。课堂讲授的好处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知识。针对低年级大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的现象,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尝试较为稳妥,对低年级学生更适合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有助于他们掌握《管理学》的基础。
4.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相当的水平。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互动。要保证这种互动的效果,互动的双方都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对教师而言,一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案例;二要在课堂讨论中,发挥好“导演”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这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但对刚进大学的新生而言,他们往往是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对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课堂讨论往往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关于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看法
1.注重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案例教学虽然强调学员的积极参与和主体地位,但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采用案例教学时,教师在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问题,要有驾驭课堂讨论秩序的能力。
2.建立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了保证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有必要对学生施以有效的激励。比如: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重视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讨论和课后总结的撰写。
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方式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虽然有其独到之处,但不能完全替代课堂讲授教学方式,因为只有通过讲授才能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如果没有基本理论和知识,单纯进行案例分析无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课堂讲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则是对课本知识的升华。
4.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传统书本上的信息、如用电影和录像的形式展现给学员,一方面可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可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书面案例相比,多媒体形式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获得对管理者所处环境的真实感知,使其加深对管理原则与概念的理解,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杨杜,等.哈佛学得到[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1.
[2]欧阳云,等.哈佛商学院MBA最新案例训练[M].经济日报出版社,1977. 11.
[3]郑敏.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21.
[4]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