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阿波罗登月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为了应付在登月前后可能遇到的风险,美国宇航局曾经对宇航员进行了各种“魔鬼训练”。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其中的一些科目。
征服低重力环境
月球和地球有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不论是宇航员的行走方式,还是他们的工作方式,都会与在地球上大不相同。如何在地球上模拟月球上的低重力环境呢?
美国宇航局想到了利用飞机。他们找来了一架飞机,让飞机沿着向下或者向上的抛物线轨道飞行。飞机在空中由上俯冲向下飞行的时候,机内的宇航员就会体会到失重的滋味。此外,美国宇航局还专门制造了一种“浮力模拟器”,这个模拟器内部可以充满水,然后让宇航员穿着宇航服,在里面完成各种动作。由于水的浮力能抵消一部分地球引力,因此宇航员在模拟器里也能体会低重力环境。美国宇航局甚至还把宇航员横着悬挂起来,然后让他们在一堵墙上行走,这种与墙轻度接触的感觉,和低重力条件下在月球行走有相似之处。
这些方式不仅训练了宇航员,还让科学家有机会研究宇航员在低重力环境下的行走方式、肌肉疲劳情况、体力消耗情况,这些研究可以给阿波罗登月计划和未来登陆其他星球提供科学依据。
该死的返程降落
千万别以为危险只存在于遥远的月球,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回到地球的时候,同样充满了未知数,其中的一个大麻烦就是降落地点。
原本按照计划,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宇航员回到地球时,太空舱会降落到海面。于是,阿波罗宇航员将面对海水的考验,他们要在迎接船只和救援直升机赶来前照顾好自己。早在1966年,执行阿波罗1号登月任务的宇航员就被赶入游泳池中,练习降落到水面后如何从太空舱里爬出来,如何展开救生筏。后来,为了更真实地模拟降落环境,美国宇航局把训练地点改在了墨西哥湾的海洋中。
由于登月任务充满了未知,因此美国宇航局不能确定宇航员返程的时候是否真的就会如愿落在海面,万一落在雨林或沙漠中怎么办?为此,美国还曾把阿波罗宇航员送到巴拿马运河区的丛林生存学校里,在那里的的雨林中练习如何用树枝和树叶搭建简易住所,和用随身携带的刀具砍伐树木和采集食物。此外,阿波罗宇航员还曾在美国内华达州和华盛顿州的沙漠地带接受沙漠生存训练,除了在沙漠中露营外,他们还要学习如何把一条沙漠无毒蛇变成美味。
采集样品不简单
虽然美苏登月计划只是冷战中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但科学家还是希望充分利用登月计划,来实现他们的科学梦想。因此,阿波罗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的重要任务,就是采集月球上的岩石、土壤样品,带回地球进行科学研究。
最简单的采集样品训练可以在室内进行,宇航员们穿上厚厚的宇航服,用专用的铲子、钳子一类的工具采集地面上的“月球碎石和土壤”。
一说到月球和登月,大家一定会想到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吧!可是你们知道吗?早在一百多年前,着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就在他的书中演出过精彩的“登月计划”呢!这个登月计划几乎正好比“阿波罗计划”早了一百年!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凡尔纳的登月计划中一探究竟吧!
《从地球到月球》讲述了天真幽默的阿尔当、知错就改的尼切尔船长、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三人组成的探月队,在地球以及太空中发生的种种历险和趣事。这本书情节幽默有趣,许多情节还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出人意料!在这本出版于一百五十多年前写的书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先进的现代元素!我真是有点怀疑作者是不是先穿越到现在才回到以前写书的。
我认为,在这本书中,作者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称赞----文中的“炮弹车厢”并没有登上过月球,而是阴阳差错地落回地球,作者并没有给他们完美登上月球的机会。我认为,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并不是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生并不完美。我们要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乐观地面对生活,不怕困难,执着自己的梦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果你这样做的话,你以后就不会再有人生的遗憾了!你看,书中的主人公面对突发的意外——当得知自己成为月球的卫星后,并没有沮丧,还乐观地做起实验来。
《从地球到月球》这本书的结局更是如此,当他们鬼使神差地落入太平洋后,主人公们并没有感到沮丧绝望,在救援队紧张到来准备救援他们时,他们竟然在一起打着扑克,还乐在其中,一点都没有绝望。
“玉兔”在月亮之上的沉睡与唤醒,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时髦话题,此前很少有科技新闻能像娱乐消息那样在普通百姓中间大面积传播。这归功于“玉兔”的情商过人,用超萌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眼球,把一出本该是正襟危坐观看的主旋律大戏变成了喜羊羊式的卡通片,竟然让收视率一路飚升,达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45年前,另一部美国好莱坞式的英雄史诗大片在月球上演,观看直播的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6亿,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那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成为人类向浩瀚宇宙发出的最经典的台词。美国在向全世界彰显其国力的同时,也赢得了与前苏联太空竞赛的重大胜利,最有意义的是为后来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难怪中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称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探测计划”。
中国人虽然是探月的后来者,时隔几十年后才开始自己的登月表演,但对于一个贫穷落后了上百年的国家来说毕竟是迈出了一大步,有此国力者在全球来说还屈指可数。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来说,我们从来不缺乏对月球的渴望与想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随手翻翻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传说,月亮几乎是中国文化中被描述最多的对象,以月亮为主角的中秋节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重要民俗活动。
我们在此选取了2007年度公共生活中3个最吸引眼球的事件和现象,作为对过去一年公共生活的记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升空、环保热议、奥运期待,每一样都承载着公众的梦想与现实。很凑巧的,这三个现象,似乎也暗合了国人“天时、地利、人和”的传统理想。时代在进步,思维在更新,科技在创新,我们期待有朝一日,所有梦想都能照进现实,世界和谐大同。
2007年,中国人的公共生活中最令人兴奋的话题也许是“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升空。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吸收和解读是多方面的,从政治上看,它符合了渴望中国崛起的梦想:从科技上看,“嫦娥登月”有望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那样,带动本国各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从经济等方面看,这是一次中国对太空领域开发和保护的举措。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公众在此事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发回的第一张照片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认为存在造假嫌疑,网友的非议激起了专家们的强烈反弹,称“希望国人,正直的国人尊重我们的劳动,尊重中国人的成果”。尽管出现了这样小小的插曲,但由此体现出来的国人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和官方的开放态度,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许。
什么叫做项目化管理?我们首先要从项目的概念上理解,项目的应用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秦始皇的兵马俑等,都是一次性的任务,从近代的语言上来讲,他们都可以称之为项目,但是在古代没有形成明确的项目概念,真正可以称之为现代项目的应该使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近代对于项目的定义有很多范本,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每一个连续的过程都是若干个项目组成。从个人的角度讲,我们更倾向于创新大师汤姆彼得的说法“一切都是项目”。
理论界通常把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古代项目管理”时期、“传统项目管理“时期和”现代项目管理“时期。
从古代人类产生潜意识的项目管理活动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称为“古代项目管理“时期,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等杰作都是古代人类成功进行项目管理实践的结晶。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这段时间被成为“传统项目管理”时期。该时期的项目管理强调方法的运用,项目成功的标准处理完成任务外,还要考虑能否满足三重约束,即时间最短、费用最低和质量最好。20世纪30年代,在军事和工程项目领域出现了甘特图和里程碑系统等;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技术,在由42万人参加、耗资400亿美元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段时间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时期。该时期的项目除了执行任务外还包括了开发项目、经营项目以及项目完成后形成的设施、产品和其它成果创造必要的条件等含义,而项目成功的标准除了完成任务和满足三重约束外,还包括令项目利益的相关者满意。而在当今信息经济环境下,原本重复性的过程已经称为独特性的过程,灵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词。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项目管理的思想也应用到日常的管理中,而非只单纯的运用到项目中,由此便引出了项目化管理的概念。
但是项目化管理并不同于项目管理,企业中的项目管理是运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项目进行管理,侧重于管理常规的典型项目;而项目化管理是对企业中所有一次性和复杂性工作的统筹和全面规划,协调组织企业内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将组织成员纳入统一的项目化管理体系。
在“十二五”的有利契机下,选择一个更优的方式进行采购业务管理,来满足公司对采购业务日益扩大的需求。同时,作为零部件采购业务管理的先行者,通过采用合理的项目化管理方式,在采购业务中进行改进和研究,使得交付的产品时间最短、费用最低和质量最好。
本课题是立足于 “十二五”规划对采购业务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下,顺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寻求一种与公司发展相结合的采购业务管理方式,通过管理方法的创新,找到一条更适合采购管理的道路,为公司的管理的发展增添新的色彩。
(一)主要做法
1、为了更好的进行项目运营,三个职能部门(项目运营、供应商管理和商务管理)按专业并结合产品特点进行分类,以项目运营为牵引,结合产品采购的工作量及特点形成项目团队。
(1)外协项目团队结构图:
2、项目团队的组建很好的发挥了各科室员工的优势,尤其在零部件采购计划制定的初期,外协项目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团队的优势。
由项目室负责数据的搜集和协调数据的修改,同时结合其它两个科室的需求,由供应商管理科负责基础数据库的建立,综合商务科根据项目清单制定审批表手续,形成了外协项目团队。
项目化管理打破了公司部门内容较单一的管理模式,项目化管理更能减少项目管理与职能部门的冲突,采购部内部根据业务的不同,分成两种项目团队模式,经过实践,项目团队A/B角色转换、内部协调、沟通及信息共享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转变,在项目推动方面,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太空相机传之尼康
2012年6月16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印在脑海里的日子,神舟九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实现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的第三个拥有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我国将正式跨入国际空间站俱乐部,实现中国宇航员利用自己的宇宙飞船,完成太空漫步的梦想。
而跟随着三名宇航员一起遨游太空的正是尼康公司具有3600万有效像素的最新机型D800。事实上,尼康一直在为美国和俄罗斯宇航部门提供摄影设备。近几年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照片基本都是尼康相机所摄。
NASA与尼康的合作是从1976年开始的,最初一批登上太空的尼康相机是NIKON F Photomic FTN,这款特别改装过的相机曾经出现在2012年日本CP+器材展上。
NASA与尼康的初次合作非常低调,后来尼康相机得到了NASA的高度认可,于是在1978年底,NASA再度要求尼康定制一批太空相机,此时,尼康F3xE在开发中,尼康也顺理成章地为NASA提供了一批特制版F3及配套镜头,这款相机加固了机身和电路,同时采用了适宜太空环境的特殊油,具备250张及70张两种大容量胶片后背,同时镜头也做出了改良,最明显的特征是镜身上增加了辅助调节光圈和对焦的小圆棍。1980年5月,尼康正式交付了这批机器,11月之后,这批机器与哥伦比亚号一起开始了太空任务。
有了NASA的带头作用,包括日本和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在太空中广泛使用了尼康相机,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任何长枪短炮都轻如鸿毛,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宇航员单手持长焦或者各种重型器材自由来去的景象。
NASA与尼康合作年表:
1971年:Nikon Photomic FTN(NASA特制版)用于阿波罗15号。
1980年:体型缩小版本的Nikon F3(绰号:小相机),用于哥伦比亚号,正常版本Nikon F3(绰号:大相机),用于NASA太空总署。
1991年:NikonF4、F4S交件给NASA。(用途未公开)
1999年:Nikon F5与AI AF Nikkor镜头,用于航天飞机任务中的舱外记录。
2008年:Nikon D2X交件给NASA,其中八台仍在外太空服役中,并用于侦查和维修过程记录。
除此之外,约有15款Nikon镜头,数量总计超过35支,正活跃于太空站舱内与舱外的活动拍摄。
下面这些照片,都是来自尼康相机的精彩太空画面——
太空相机传之佳能
任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转播画面中,我们可以发现红圈镜头和机身人转盘,这是明显的佳能单反特征,实际上,在宇航员刘伯明手中的正是佳能EOS 5D全画幅单反与16-35mm F2.8L镜头。另外,佳能在空间的摄像设备中也占据着很大的份额。
太空相机传之宾得
除了佳能和尼康之外,中国航天员还曾在太空中使用过宾得数码相机,神舟五、六号中,杨利伟和聂海胜所使用的相机可以基本确定为宾得的istD*,虽然它并非一款高端产品,但是却具有同级别产品中最高的可靠度与轻量化特征。
太空相机传之奥林巴斯
2009年,奥林巴斯启动了一个太空项目,用以纪念公司成立90周年和人类观测宇宙400周年,作为项目的一部分,宇航员若田光一携带E-3数码单反相机和两支Zuiko镜头(11-22mm、50-200nml),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弩上了太空,并留下太空纪念。
太空中太空飞船,太空机器人,激光通信,合成生物学,太空舱等高科技。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9千米)、平流层(9~45千米)、中间层(45~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40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400千米以上)。
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礼炮1号,此后到1983年又发射了礼炮2到7号。1986年前苏联又发射了更大的太空站和平号。美国1973年利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剩余物资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太空站。
太空旅游太空旅游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为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第二位太空游客为南非富翁马克 沙特尔沃思,第三位太空游客为美国人格雷戈里 奥尔森。聂海胜就是其中的一位。
太空行走太空行走(Walking in space)又称为出舱活动,即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之外或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它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
(来源:文章屋网 )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称,俄2013年~2020年将在国家航天工业发展计划下投入2.1万亿卢布(约700亿美元)。他说,该经费总额相当之大,其中包括来自预算外渠道的资金。他表示,该计划旨在确保俄保持其全球领先航天大国的地位,同时支持国防能力,并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梅德韦杰夫说,该计划将使俄能有效参与一些前瞻性项目,比如国际空间站以及月球、火星和太阳系其它天体研究。据介绍,整个计划由联邦航天计划、联邦格罗纳斯系统发展特别计划、航天发射中心建设计划和航天工业技术现代化计划的不保密部分构成。(江山)
印在轨转发器数2017年将翻番
近日,印度国家发展委员会批准了印2012年4月到2017年3月的第12个五年规划。规划为6个科研部门拨款1.2万亿卢比,其中航天部所获经费最多,为3975亿卢比(72亿美元)。规划提出要使在轨转发器数量翻番,增加对地观测卫星数量,并部署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印航天部“十一五”预算为3080亿卢比,但实际开支只有1583亿卢比。
按“十二五”规划,从现在起到2017年3月,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共将发射14颗通信卫星,使在轨转发器数量从195路增至400路。印空间研究组织还计划建设一个由7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构成的区域导航系统,将实现对印度洋的连续覆盖。其中4颗卫星将采用静地轨道,其余3颗将采用沿一个南北轴线来回移动的轨道。另外,印将在“十二五”期间发射8颗对地观测卫星,包括分辨率可达0.25米的一颗卫星和用于支持灾害管理的“静地成像卫星”。
运载方面,印“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将是实现卫星发射的自给自足。印拥有低地和静地轨道发射用的火箭,但其最大的通信卫星还需依靠国外火箭发射,到2017年,印希望使其采用国产低温上面级的“静地卫星运载器”全面投入使用,该火箭将具备4吨的静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规划还涉及载人航天和可复用运载器研制方面的技术开发和验证工作,并包括两项行星探测任务,即“月船”2探月任务和印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印火星探测器拟在2013年发射。
(阳光)
“亚马尔”402卫星抢救成功
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2012年12月15日凌晨对“亚马尔”402卫星成功实施了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轨道提升机动,将卫星送入了预定的静地轨道。泰阿空间公司是这颗卫星的制造方。该卫星2012年12月8日由质子M/和风M火箭发射时因上面级在最后一次点火工作时过早关机而被留在一条偏低轨道上。抢救工作需利用卫星自身的远地点发动机和燃料储备实施4次提轨机动,而正常情况下只需3次。“亚马尔”402配备46路Ku波段转发器,拟用于为俄罗斯、独联体国家、欧洲、中东和非洲提供通信服务。据称,虽抢救成功,但由于多消耗了星上燃料,卫星使用寿命将从原定的15年缩短到11年。
(阳光)
太空探索公司“蝗虫”火箭第三次试飞
2012年12月1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于试验垂直起降技术的“蝗虫”火箭在得克萨斯州麦格雷戈的试验场进行了第三次试飞。试飞持续了29秒,试验箭飞到发射台上空40米高度,并做短暂悬浮,尔后利用火箭的单台“灰背隼”1D发动机安全降落。“蝗虫”在9月份的首次试飞中飞到了1.8米高度,11月份的第二次试飞高度达到5.4米,并做了短暂悬浮。(江山)
你是否尝试过从太空观察我们的地球?在卫星相片上寻找和观察你家的屋顶和你所在学校的操场?只要在谷歌地球的网站上下载一个客户端软件安装到自己电脑上,你将会发现全世界的海量地理信息都触手可及。通过客户端软件你可以免费浏览全球各地的高清晰度卫星图片、飞往世界上的任意地方、查看 3D 建筑、图像和地形,也可以查找城市和当地商家。
大家可能都看过3D电影,在谷歌地球上用户同样可以通过“3D 建筑”图层来查看 3D 形式的高楼大厦、纪念碑、喷泉、桥梁、高塔、博物馆、住宅等建筑和结构。你甚至可以制作自己的 3D 模型,将你家或你所在的学校添加到谷歌 地球中。谷歌地球可以让你做到足不出户即可浏览哈佛大学的整个校园、英国大本钟,你也可以“漫步于”法国香榭丽舍大街,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清晰可见。你甚至可以“进入”到某些建筑物的内部去欣赏。阳台上的妙龄女子,河流中来往的船只,正在通行的火车等等都让这一切显得真实而梦幻。
谷歌地球是一款功能十分强大的软件,它所包含的地理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地球,还扩展到了整个太空。对天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使用谷歌地球中的“星空”功能来观看太空中星系照片,星座以及行星的运动。当星空中的无数星星闪着微光呈现在你的眼前时,你将会对浩淼的星空感到深深的震撼!
谷歌地球还综合了海量的月球表面卫星遥感影像。选择谷歌地球中提供的“月球”功能,一个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就会出现在用户的眼前。随着视角的不断深入与移动,用户可以游览探月飞船的陆地点,由阿波罗宇航员亲自讲解;查看着陆航天器的三维模型;查看着陆地区的放大的360度全景照片;查看宇航员的脚印;观看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珍贵影像片段等。
许多人都曾幻想过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通过谷歌地球你虽然不能在时空上“回到过去”,但你可以查看你所在的社区、家乡和其他熟悉的地方在过去若干时间段的样子,了解它们随时间的变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1935年的华沙,1945年的伦敦的航拍照片以及它们今天的样子。借助谷歌地球中的历史图像功能,用户可以查看往昔的图像并且很容易发现可用的历史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可以借助谷歌地球6中的新街景视图功能从外太空飞向街道。街景视图功能已经无缝集成到3D环境中,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街道。这些街景全部是实际拍摄的图片,而不是预先渲染的画面。街景图片是由一批在车顶安装多镜头摄像机的街景小车拍摄而成的,街景小车往往会拍摄到一些有趣的图片,比如它曾拍到街边正在分娩的孕妇,车祸现场等。如果你在国外的话,小心它会拍到你的隐私哦。
谷歌地球的数据来自卫星影像与航拍的数据整合。针对大城市、著名风景区、建筑物区域谷歌地球才会提供分辨率为1米和0.5米左右的高精度影像,视角高度分别约为500米和350米。目前提供高精度影像的城市多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其他地区往往是首都或极重要城市才提供。另外大坝、油田、桥梁、高速公路、港口码头与军用机场等也是谷歌 地球重点关照的对象。
4月3日下午,“异域行旅――傅抱石东欧写生专题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据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研究院万新华介绍,此次共展出34幅傅抱石先生于1957年在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执行交流计划时所创作的写生作品,集中展示中国画家表现域外题材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从笔墨表现到形式构成,都显示了傅抱石对传统笔墨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他自觉地从根本上探索中国画的一个发端。
1980年5元错版人民币现身 要价3万元
“错版币”因为稀少,一直被收藏人士所喜爱,据了解,在一些大型拍卖行,个别“错版币”甚至叫价百万以上。近日,有人卖一张1980年的旧版5元人民币,要价3万元,这张人民币,被收藏人士认为是“错版”人民币。
达・芬奇《救世主》被曝以4.6亿人民币成交
近日,达・芬奇作品《救世主》被以私人洽购的方式卖出,成交价为7500万美元(约合4.6亿人民币)。据悉,这幅《救世主》(又名《世界的救世主》)是在一宗美国房产买卖中被商人意外发现的。起初这幅画仅被当做达・芬奇原作的复制品,后经收藏者清洗研究,方才确定是达・芬奇真迹。此画高26英寸,画面中耶稣左手托举着一枚水晶球,看上去十分特别。
乌鲁木齐惊现2.6吨巨型玉石
此2.6吨的玛纳斯碧玉石乃一乌鲁木齐池姓收藏家所有,玉石正面呈“山”型,背面呈“牛”型。在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作为镇展之宝供国内外宾客观赏。
24位中国籍画家在马航失联名单中
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2000型客机在执行MH370航班吉隆坡至北京的飞行任务时,在起飞40分钟后失去通讯联络。记者从吉隆坡新闻会现场了解到,目前已获悉机上有一个由24位中国画家组成的艺术代表团也在其中,包括画家亲属在内共计30余人。据悉,这个艺术团5日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中国梦・丹青颂”书画交流笔会,24位画家分别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四川和新疆等地。艺术团团长、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蒙高生、王林诗、刘如生和维吾尔族画家买买提江・阿布拉等的名字出现在马航官方的失联航班乘客名单上。
香港苏富比上拍估价最贵鸡缸杯:逾2亿港元
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加入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阵容。此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该鸡缸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伦敦收藏家 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此后被玫茵堂珍藏。
全球唯一登月相机55万欧元被拍卖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堪称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曾随航天员登上过月球的全球唯一“登月相机”日前也被作为“珍贵文物”在奥地利维也纳拍卖,并以55万欧元的天价成交。据悉,美国太空总署(NASA)在1969年至1972年成功登月7次,其间航天员曾携带14部相机拍摄月球景象,但为腾出空间让宇宙飞船把珍贵的月球石带回地球,航天员把另外13部相机都留在了月球,只带回了这一部。
意名画家卡拉瓦乔名作现身香港 投保6亿港元
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名作《以马忤斯的晚餐》,近日亮相香港举办的“光・影――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大师・卡拉瓦乔”展。据悉,这是该画作首次亮相香港,投保额高达6亿港元。据了解,卡拉瓦乔以《以马忤斯的晚餐》为题材的作品共有两幅,此次展出的为第二幅。第一幅创作于1598年,在当时的作品中,桌上还摆着很多食物。本次展出的作品为1606年创作,当时画家的生活突变,画面上只剩下简单的面包和水。
蓝珀价格涨幅百倍 每克已超万元
蓝珀是琥珀中非常罕见的品种,是珠宝业界公认的“琥珀之王”。几年前,百余元一克且质量上乘的蓝珀,如今每克已超万元,涨幅达百倍。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珠宝鉴定师师俊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众多琥珀中,蓝珀因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从去年底至今,价格已经上涨了30%,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收藏投资价值还将不断得到提升。”同时他还预测,与其他珠宝玉器相比目前蓝珀的价格适中,未来消费群体还会不断地壮大,有潜力成为继和田玉、翡翠之后的又一市场主力,蓝珀的收藏可谓渐入佳境。
AR的第一步会是扩展一AR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覆盖范围,把现实的物理世界数据化,把和虚拟世界的数据现实化,即通过建立一个方便、智能、开放的物联网平台,把物理世界搬到互联网上去。这正如smartThings创始人兼CTOJeff Hagins描述的“物理世界图谱”:“我们相信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正在合二为一……这种情况一旦形成,整个物理世界都可以用程序控制……当我们改变数字世界的映射状态时,物理世界的对象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当我们和物理世界的对象进行交互时,虚拟世界也会发生变化。”
把现实的物理世界完整地搬到互联网上,并与虚拟世界实现融合,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继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最伟大的人类工程。但是,如果只是这样,那这仅是复制我们的现实世界和控制我们的现实世界而已,人类最伟岸的力量——创新,将在这时候显示出如同魔法一样的威力。这种震撼人心的工程必将通过众包的模式(即“维基百科模式”)来实现,通过把整个世界划分为一个个小的零碎的生活区块,由生活在这个生活区块中的人或者相关人士来设计创造这个生活区块的新面貌.最后再把分散的生活区块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人类现实的完整的梦幻世界了。
AR的第二步会是帮助产品设计者开发出连接机器和人的新途径.这些机器包括我们所使用的电脑、手机及一切我们喜欢的常用工具,这些工具可以让我们方便地实现人与生活的无缝对接,这种对接可让生活随心而转。人的七情六欲可以随意地、自然地反应到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比如开心时,整个房间的天花板是蓝天白云的飘渺境界,窗户是山花烂漫的美丽景象,房间内是香飘四溢的喜爱味道……
整个生活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而由自己设计的理想生活模式,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整个世界,而是可以自主地设计自己的生活,人的一切心理都可以及时地传递给系统,系统也要能准确地感知、理解并执行相应反应,从而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人那里呈现出的是自己设计的喜爱模样,也就是个性化的生活。境随心转将不再只是一个哲学词汇,而会成为一个实际现象,只是这一技术依赖于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人体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是对人的本性乃至人的本源的进一步了解。这一步相对于第一步,还是很难的。毕竟,实物容易复制,但是人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技术本身。
——在航天领域方面,神七上天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神舟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中的第一步,是为我国建立宇宙空间站打好前哨战,在我国航天事业三部曲中属于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神舟七号首次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并且在轨运行中要实现一名航天员出舱行走,并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如果一切都成功,我国将真正意义上的在太空中留下中华民族的脚印,也为今后的载人航天后续工程及其以后的探月工程和远地外太空探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
——在国防领域方面,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具有进行太空防卫战的能力。神州七号和神舟六号飞船一样,具有太空变轨能力,这对突破敌方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释放伴飞小卫星,则预示着中国已经具有了在太空猎星的能力。对于神七的发射,美国及其盟国担忧其军事用途,从而增加中国在上面对外来干涉势力的威慑力。
——在经济领域方面,神舟七号飞船产业价值惊人。据粗略估算,目前,通过“神五”、“神六”带来的产业价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航天经济的产业链堪称各个经济类别中最长的,几乎无所不包。这个说法并不夸张。从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机械、通信等行业,到航天服装、航天食品涉及的纺织、服装加工、农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一次航天活动所涉及的产业,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实际上,关于航天活动的产业价值,国际上早有数据论证。据欧美多家研究机构评估,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美国耗资240亿美元进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产业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神七”升空代表着中国火箭等技术的成熟,以及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船、太空行走等技术上的突破。“神七”不仅将带动航天产业的发展,未来还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动力。
——在政治领域方面,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对于增强国民凝聚力和自豪感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521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各地不断的矿难事故,波及全行业的毒奶粉事件,一系列特大交通事故,让国人的眼中充满伤感的泪水,伤感这个国家的国民所遭受难以想象的灾难。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健儿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为过争光,亦令国人眼中饱含热泪,为这个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多难兴邦,这是温总理写在北川黑板上的一句话。的确,中华民族是个坚强不屈的伟大民族,灾难只会让国人的心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凤凰要在涅盘中得到永生,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得到永生。终于,神舟七号就要上天了,再大的灾难并没有吓坏我们,我们反而以一个个奇迹来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在外交领域方面,神七的上天和太空漫步的成功,对于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增强世界影响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虽然与美俄两国还就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追赶的步伐,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在未来的航天领域与美俄鼎足而立。一直以来,美俄两国长期垄断国际航天事业。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上天,杨利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器上天的中国人,打破了美俄长达半个世纪的航天垄断,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神七成功发射,出舱活动顺利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世界影响力。目前,欧洲、日本、印度等国也在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可见,航天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project schedule methods have overlooked the random factors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n the random network Graphic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GERT)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GERT control problems were studied. West Group Dadu River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 Dispatch Center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ERT network model, and solved, the project finally come to a reasonable duration.
关键词: 项目;进度控制;随机网络技术;解析法
Key words: project;schedule control;GERT;analytica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00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工程项目建设发展迅速,一大批项目(如奥运工程、世博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这些工程项目常常具有工程量大、施工环节多、周期长、投资多、工期紧、技术复杂、相关方多及一次性完成等特点,而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不确定因素干扰以致工期延误,如何在这么多的偶然因素下,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是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问题[1]。在科研项目、试制工程和生产与服务过程中,随机因素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面对多种随机因素共同作用于同一过程的问题,PERT/CPM则无法适应这种需要[2]。图示评审技术GERT可以较好处理项目过程中随机因素,扩大了网络计划的应用范围[3]。
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作为传统的网络计划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之中。但CPM/PERT是一种肯定型的网络模型,它的运用隐含着以下事实[4]:①CPM/PERT网络结构是肯定型,不存在概率分支的可能性,每一工作完成之后,只能进行下一项计划中的工作;②每个事件恰好完成一次,网络中不能出现回环。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无疑限制了CPM/PERT的应用,图形评审GERT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GERT网络中可包含具有不同逻辑特征的节点,节点的输出端允许有多个概率分支,网络中允许回路和自环存在等。这样使GERT不仅扩大了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使用GERT网络技术计算得到的工期更加地合理[5]。因此,研究GERT在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1962年Eisner提出GERT后,Elmaghraby和Pritsker等人对其进行逐步改进,并完善而成[6]。国外研究GERT的思想原理和处理过程较多,并已成功应用到许多大型项目管理中,如1969年将GERT成功地应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80年代初期,NASA又将GERT成功地用于航天飞机发射及回收过程的网络计划中[7]。Siedersleben和Karlsruhe对GERT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研究了GERT网络结构的有关问题[8]。Zimmermann研究了GERT网络在多个约束条件下优先约束的调度问题[9]。GERT网络在国内应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应用于项目管理、交通运输及路径选择、维修和可靠性研究、时间费用分析等方面,如吴艳霞等人运用系统论思想和GERT网络理论,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主流模式中各项目之间的组合规律,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群的风险与周期评估的组合GERT网络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10]。方志耕等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构建了公路军事交通运输勤务系统运行过程的GERT网络模型,提出了演习(或战争)时,公路军事交通运输保障的“失败”概率与“转移”概率的概念,并对其因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11]。
本文在简述GERT网络理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解析解的求法,最后给出一个工程实例,利用该方法对工程项目进程控制进行了应用研究。
1 某集团企业工程项目概述
1.1 项目概述 某公司的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模板工程,其中涉及到许多工序,在加工、安装、加固的过程中都存在随机因素的影响。根据施工方案规定,主体结构模板工程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③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④便于模板的安拆。
所以,为了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在工作进行中,要对工程关键的施工过程进行检查,使其质量得到保证,工程的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1.2 基本参数 根据以往实施同类的工序所需要的时间经验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时间的概率分布、分布参数及工作执行成功的概率(如表1)。
喂!不要为了满足科幻迷的幻想就造出来个这么恐怖的东西,核武器还不够让人类头疼吗?!
研究建造死星这么大的工程,可以显著地促进建筑材料、工程设计、太空探索等很多领域的发展,说不定还会引发新的科技发展浪潮呢!讨论一下有何不可?
让我们暂时搁置争议,一起脑洞大开建死星吧
在设定上,直径120千米的死星并不是大得难以想象,与月球(直径为3400多千米)相比要小多了!即使是开着普通的汽车横穿死星内部,开快点儿、不堵车的话大约只需要一个小时。那么,既然死星的大小算不上什么天文数字,想必建造它的材料用量应该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吧?嗯……还得算一算才能确定。
电影中的死星几乎完全由金属材料建造而成,我们假设这些金属材料都是钢铁(没办法,钢铁是目前最便宜的金属材料,要知道,真正用于制造太空设施的那些合金材料可是贵得吓人啊),同时,假定死星上单位体积的用钢量与现代大型军舰(比如航母)相仿,那么就能得出建造一颗直径120千米、体积90多万立方千米的死星所需钢材的大致用量是
死星撞脸土卫一?
从某些角度看,死星的外形和土卫一极其相似,就连星球上的那个“大坑”也几乎一样。但这只是有趣的巧合而已,因为早在土卫一的第一张照片传回地球的3年前,《星球大战IV:新希望》(正传第一部)就已经上映了。所以,大家不用担心那是银河帝国的真家伙,哈哈。
让我们把这个拖着眩晕感零尾巴的数字与另一组数字对比一下。据资料显示,2015年全世界的钢铁总产量约为16亿吨,即使不考虑各种钢材的质量差异,按照这个产量来算,我们想要生产出足够建造一座死星的钢材,至少需要―
670000年!
电影中的死星是由银河帝国支配的许多星球和文明共同建造的,而现在只由我们地球人一家单搞……果然还是太难了。不过,好在地球的铁含量还是十分充足的,仅地核(直径6000多千米)内的铁含量就在80%以上,粗略估计地核中的铁足以建造20亿颗死星!虽然目前钢铁的产量还无法满足死星建造的需要,但如果我们不计时间,且有能力开采地球深处的铁资源,1080万亿吨的钢我们使劲儿地攒攒攒攒攒攒攒攒……总能攒够的!
建造材料的问题勉强还能解决,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材料运到太空的问题了。死星的体积虽然没大到天文数字的级别,但也绝非算小,如果我们像建造常规太空设施那样在地球的近地轨道开工,其巨大的质量搞不好会在海上引发潮汐,淹没沿海地区,所以还是将死星的建造位置选在更高一些的地球同步轨道吧(距离地表大约3.6万千米)。
把钢材运上地球同步轨道
将1080万亿吨钢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运到地球同步轨道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人类目前使用过的体积最大、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运载火箭(就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的火箭),能将大约140吨重的货物送到近地轨道,将50吨的货物送到月球。但即便性能如此强劲,要完成往地球同步轨道(介于近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间)运输1080万亿吨的运载任务(一次大约运100吨),至少也要发射土星5号火箭……
100000000000000次。
发射10万亿次火箭?咳咳!这下我们又得考虑有没有那么多的材料来造火箭了。
让我们从烧钱的死循环里跳出来,换个思路吧
显然,从地球上输送资源到太空建造死星对目前的人类来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建造仅仅419吨的国际空间站就花费了数十个国家近18年的时间(目前仍在建设之中),更何况质量是其2.6万多亿倍的死星呢?所以,与其费劲在太空中凭空造个大钢球,不如就地取材,把一颗小行星改造为死星,如何?哦,我们的设想实在是太宏大了!
具体计划是这样的:选定一颗小行星,用火箭推进器修改它的运行轨道,再依照死星的模样,对其从内到外进行全面改造。这个方法可不是纯粹的幻想,NASA已经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因为,如果能将小行星改造成用来提供补给、维修的太空中转基地,人类将来登陆火星或是进行更遥远的深空探索就方便多了。而将小行星改造成太空基地,本质上与将小行星改造成死星是一致的。
真不敢相信,讨论到这里,我们的结论竟然是―造一座死星虽然困难重重,但却是可行的?天哪,一想到我们人类有朝一日能站在死星上遥望宇宙,我就激动得血脉偾张……
等等,冷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管理是人类实践的操作过程,凡有人群协同劳动的地方,均需要管理。当代管理覆盖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
一、管理是科学技术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管理对于人类实践,犹如时间对于物质运动。不存在脱离时间的物质运动,亦不存在脱离管理的人类实践。
设备选型、质量控制是管理,成本设计、经营销售是管理,审时度势、制定战略是管理,环境保护、社会发展是管理,国体政体、国际交往、军事武装、国家安全还是管理。一切社会事务的实现均要通过管理。一切决策意图、决策过程、决策实施均是管理过程。国家政府机关的主要职能是管理。 “ 干部 ” 一词的涵义, “ 干部 ” 的工作内容,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就是 “ 管理者 ” 和 “ 管理 ” 。管理是生产力要素组合的粘接剂,没有当代管理就没有当代生产力。
有学者论断,企业兴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便是管理对生产力作用的一个侧面的描绘。管理可以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管理是科学发达,是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可以归结为主要由于管理落后。任何体制,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运转;任何机制,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实现。所谓事在人为,即成也管理,败也管理。
资金、资源、技术造成的劣势,通过适当的管理可以转化,摆脱劣势,重组优势;没有适当的管理,任何优势都很容易丧失,很容易转化为劣势。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的是科学的组织管理,同样的技术装备,不同的管理,显现出不同的研究成果、不同的科技水平、不同的生产力。科学研究纳入管理才能进行,技术开发通过管理方可实现。科学技术只有经过管理的作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包涵管理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有些学者把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增长归功于管理科学的成熟和发展。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负责人莱伯博士说: “ 我们没有使用一项别人没有的技术,我们的技术是科学的组织管理。 ”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管理的主体,管理是人的行为。管理是科学技术因素中活跃的因素。
二、不同的事物要求不同的管理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内涵 —— 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科技含量,不同的文化基础。
不同的管理只能由相应素质的人来实现;适当的管理需要素质适当的人来操作。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科学技术时代要求不同于自然经济时代的管理。
时代变化,激发观念变化;观念变化,决定管理变化。管理与时代和观念的关系,雷同于社会生活中政策措施和组织措施的关系。政策决定组织,组织为政策服务,组织措施使政策稳固,保证政策实现。时代和观念决定管理,管理为时代和观念服务,管理使时代和观念稳固,保证时代和观念进步。
三、当代管理是系统工程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实践空前广阔,相互交往空前密切。几乎一切活动都形成系统。国内统一市场、国际区域统一市场、世界经济一体化、科技经济一体化,使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已从链条式,发展到系统化和网络化。
一种科学的突破,会推动其它科学的发展,这是科学技术全身发展的规律。一个行业或部门管理科学和技术的突破,必将推动其它行业或部门管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这是管理的外溢效应。一个管理过程的总体成果,不是由过程中强大的环节决定,而是由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决定,这是管理的管道效应。
一些部门机关的体系构架基础,领导运作模式,虽经党的以来多次改革,但仍未摆脱五十年代沿袭苏联模式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远未清除,链条式思维方式的产物,比比皆是。由于这种构架和运作与现代科技、经济的矛盾,产生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许多临时的机构、各式各样的办公室,组建了撤销、撤销了组建。因为当代科技、经济决定的社会现象需要系统化、网络化管理,只得成立一些临时机构,以适应这个需要;又因为这些临时机构和固有的构架和运作不融合,难免又被撤销,以迁就固有的构架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