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基础英语论文范文

基础英语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础英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基础英语论文

第1篇

1.教学内容

《新课标》以分级描述的方式把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但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赖以呈现的载体———教材则多数仅从实用和功利角度出发,工具性特征明显而人文性特征缺失。韩宝成在2009年5月通过对北京市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其所使用教材的评价和对学生进行的以“我眼中的英语课文”为题目的调查中得到大同小异的答案:“现实中的英语教材枯燥乏味、程式化、不鲜活。”[2]

2.教师教学

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自己的教学观念会起到关键作用。《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入地理解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性质;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英语的人文性;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语言素质、文化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营造激发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1]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英语教师一般只看到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工具属性,忽视了语言的认知、社会文化和生物属性”[2],“仅从工具的意义来看语言及其教育是十分狭隘的观念”[2]。

3.教学评价

韩宝成通过调查老师们对现实中英语考试的看法发现,考试“这个指挥棒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折磨,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2],由此可见考试是枷锁,老师和学生在考试的枷锁里适者生存。于是,老师借助于课本、习题把挖空心思总结来的应试技巧传授给学生而忽略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学生积极地把这些技巧应用到如潮水般涌来的习题上也无暇顾及那些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的学习材料本身。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蜕变成分数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学生蜕变成产生分数的机器。这种类似于工业化的育人方式培育出来的人才能有多少人文个性呢?学生学习的过程蜕变成单一应对考试的过程后,语言的魅力荡然无存,语言学习的乐趣也就无从谈起。

二、关于英语考试改革

1.英语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是因问题倒逼而进行的政策调整。政久则弊生,这是规律,过一个时期就该动一动。因时而起,因势而变,不断试错,经常调适”。[7]通过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下提出英语考试改革,是顺应时展的。

2.改革指向

英语考试改革只是高考改革的一个方面,但英语高考改革的宗旨是和整个高考改革的宗旨相契合的。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2014)强调“:高考改革要有助于高等教育选拔人才,要有助于中学培养学生,要有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8]三个有助于中,基础教育学生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前提,高等教育选拔和继续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基础教育就要在引导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能力和素质培养同步跟上。具体到英语基础教育,就是从一开始利用语言使用的需求来拉动语言能力的提升,借助语言本身的魅力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能力和素养。

三、小结

第2篇

我国学习英语的时间较短,从近代开始算起一共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实践,在这一百多年间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基础英语教育均存在一定的历史特征。建国以前,在部分国立学校与外国人办的学校里,很多学生往往在中学毕业的时候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较好的程度。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变化,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大著名英语教育专家杨周翰撰文指出:“以目前北京大学英语系英语水平比较而言,大学三年级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30年代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以当时北京大学的水平比较而言,英语水平尚且如此,其它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可想而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既需要一大批英语人才,在这一时间内我国基础英语教育获得了高速地发展,一大批优秀的英语教师投入岗位,大部分中、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并且,很多从事基础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逐步以辩证地眼光看待基础英语教育改革问题,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2当前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英语教育偏离素质教育轨道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当成为文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英语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损失。通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在以课程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引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教学技巧、教学成果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不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导,英语课程素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英语语感与英语思维能力受到了桎梏。同时,国内很多学校在教学评价体系上过于唯分数论证,基础英语教学不能以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为主,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涌现出一大批“哑巴英语”,这同样也是过于重视英语考试分数、忽视英语技能性的重要体现。基础英语教育在学生英语学习生涯中占据着引导性地位,如果不能再这一时期掌握合适的语言学习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倡素质教育,希望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英语教育工作由于教学技巧的缺失,很多教学成果无法进行推广与实施。此外,基础英语教育在教学实践存在着“重考试,轻实践”的发展趋势,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这一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教育过程中课程设计、教学主体、授课方式等安排的滞后。

2.2过于忽略中西语言文化差距

基础英语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表达的作用只有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得到体现。要想达到这样的标准,不仅要求学习者在发音、语法等纯语言词汇不断进行训练,还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过于忽略中西语言文化差距,单单进行纯语言的训练,这不仅造成基础英语教学者的教学观念偏差,让其仅仅认为基础英语教育的作用在于语言知识的灌输,从而忽视语言文化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部分英语专家对于中西语言与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基础英语教育过于忽视语言的社会环境、得体性等因素,使得学生在掌握语言系统与用法上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并且,部分基础英语教学者由于担心语言文化教学会耽误主体课程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的课程负担,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忽视或放弃这一语言教学环节。其结果导致学生在不了解中西语言文化差距的背景下,形成了很多的“中国式英语”,在网络上这种“中国式英语”(简称Chinglish)不仅造成了跨文化交流的障碍,还使得外国友人形成了许多误解。基础英语教学者需要改变教学过程中的偏差,不仅要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将单词、语法、词汇等知识教授学生,还需要进行语言文化教学工作,特别是对中西语言文化差距需要进行重视。基础英语教育改革中,语言文化教学需要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也是跨文化交流最终获得长足有效发展的关键性步骤。

2.3基础英语教学方式过于滞后

在很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基础英语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粉笔、黑板、书本等教学方式,随着智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英语需要从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向现代的智能教学方式,单单依靠教师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然而,由于师资水平、教学投入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国内很多学习的基础英语教学方式仍然过于滞后,学校在对课程资源的投入力度上缺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资源共享的支持。基础英语教学的教学工具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缺乏师资、财力投入,狭义上缺乏课程资源,尤其是在与基础英语教学息息相关的图片、实物、模具、录像等方面,很多学校仍未进行普及。在课堂资源方面,部分学校虽然拥有价值较高的课程资源,但由于共享体系的缺乏,未能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这也造成了很多学校课堂上虽然拥有先进的教学工具,但课程资源跟不上先进的教学工具,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很多学习对于基础英语教学方式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教学研讨上存在诸多的不便,对这一问题的完善也需要在改革中得以体现。

3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主要完善措施

3.1加大素质教育应用力度

针对基础英语教育费时较多,但收效较低的问题,在改革中必须要坚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学成果、教学方式加大素质教育的应用力度。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事关教育教学工作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基础英语教育改革需要将素质教育改革方式作为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在素质教育观下,基础英语教育改革需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主导思想,要进一步打破常规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将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进一步转变为以技能、语感以及思维的教学理念。同时,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传统课堂上的知识点,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基础英语的综合语言技能与掌控技能。具体教学理念改革措施可以分为先以教学思想改革,突出学生中心为第一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为第二步,加强知识掌控能力,提升综合语言技能为第三步,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此外,还需要对语言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要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改革中不断注重“过程教学”与“情景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兼顾知识与技能,要对道德观念、综合素质、学习方法、学习理念、文化底蕴等进行正确地引导。总而言之,加大素质教育理念应用力度就是要全面突破传统课程构建的思维体系,进行全面的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创新实践。

3.2重视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在基础英语教育改革思路中,重视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不仅要从教学思想中得以体现,还要通过实际的应用途径进行完善,具体的改革应用举措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宏观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基础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方向,也是教学检查的重要依据。当前,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中阶段测试、学期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但为了进一步体现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特点,需要从根本上制定出语言技能检测方式。在教学大纲中可以进一步明确与细化文化教学理念,同时细化对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对于英语交际能力要进行突出体现。第二方面要不断加强英语文化教学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要以适用性与实际性为主要准则,需要体现出丰富的思想性与教学性,严禁出现中文思想与英文形式的基础英语教学形式。教材改革中还需要对难度进行细化,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教材规划,避免因教材难度过大造成教学成果的损失。此外,第三方面要在基础英语考试中加入检测语言运用能力与语言文化知识内容,成绩标准需要与跨文化交际进行深层次的契合。第四方面要在改革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基础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英语的基本教学方式,还需要深入了解西方文化,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第五方面可以在改革中尝试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开设英美文化选修课,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跨文化意识,这些选修课可以以交际文化为主,知识文化为辅,在专业、课程、课时上不进行大纲限制。

3.3增强教育课程资源效率

新世纪以来,教育部对于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重写划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关注,进一步将学科发展定位与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在改革中,积极开发和利用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实现基础英语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教育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与针对性、实效性与经济性、整合性与共享性等原则。其中,必要性与针对性主要是指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自主创新,并不一定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以实际的课程目标与课程资源利用为主。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课题及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制定出针对性不同的课程资源。对于基础英语教育低年级阶段,可以以图片、TPR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兴趣、营造英语学习气氛,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应当以提升语言能力、语言文化素养等课程资源运用为主。实效性与经济性原则主要是指在促进教与学资源利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思路,对于课程资源可以进行改编利用。我国现阶段的基础英语教材体系需要进一步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体系优势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整合、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在这一方面可以进行大胆的教学尝试。整合性与共享性原则需要教师按照具体的图片、文字、活动等标准,根据实际的教学课题与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其中优秀部分进行针对性地丰富创新。共享性则体现出优秀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基础英语教育的教学质量,对基础英语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改革意义。

4小结

第3篇

基础英语教学任务繁重,但又很关键。然而,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专业水平跨度太大。由于招生标准的地区差异和高中阶段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呈现地区化的差异。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专业四级的水平,而个别学生的英语程度依然停留在基础阶段,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麻烦。教师在备课时不得不特意照顾这两类学生,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某些学生认为教师教授内容太难,不适合自己的英语水平;而又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讲授知识太简单,不能从中受益。基础差的学生逐渐产生厌恶情绪,不再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基础好的学生认为没有来上课的必要,逐渐养成旷课的恶习,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严重后果。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其次,教师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不能因材施教。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现行《大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学生是课堂运行的主体、课堂活动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者,指引着整个课堂的方向。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课堂上不能积极引导学生,如课堂讨论、课堂活动期间教师没有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组织,学生处于无组织讨论状态,达不到讨论学习的效果。因材施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笔者走访了大多数教师的基础英语课堂发现,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师不多,大部分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量大,所以,教师上课时一课件多用的现象很普遍。这就不能保证课堂效果,因为每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有差别的,不能一刀切,教学课件需要随着班级、学生的变化而做出相应修改。不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提高。最后,教学方法单一。方法是成功的钥匙。教学方法的提高是基础英语教学成功的金钥匙,只要方法对,学生的成绩提高就有保障。然而,实际的基础英语教学课堂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未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得到改变。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尤其是90后的学生,个性张扬,不拘束,对课堂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而传统的讲解词汇、语法和阅读、翻译、写作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的英语文化知识,而不是这种应试考试式的课堂灌输方式。从认知功能角度讲,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解决学生认知差异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对英语文化知识的认知也存在个体差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加快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全面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基础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在高校谋求发展、面临转型的新时期,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无疑为之提供了新思路,也成为高校转型改革的突破口,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结合高校转型的新要求,设计了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首先,试行分级管理、授课制度。针对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建议尝试进行分级管理和授课。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或专门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到不同级别的班级。当然,这并不是终极目的,这些级别班也不是长期有效的,只是临时性的。这样分级的目的是让水平相当的学生能够集中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需要对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训练: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实施专门的课堂教学,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最终达到这些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英语程度基本一致,从而进行统一化的教育教学。这样既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利益,也能保证教学任务快速较好地完成。在进行分级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的有效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基础英语资料室和图书馆的资料,以及实训基地和同声传译室等,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做全方位的准备和培训。其次,教师演好领头羊的角色,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好指导和建议工作,不能让课堂讨论成为一种形式,更不能使课堂活动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发表个人看法;同时,要对学生灌输积极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生活。只有带着这种积极的态度,学生才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作为教师,因材施教是必须的。教育学生不能一刀切,教师需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英文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传授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再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该适当地运用在教学中,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中,它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能全方位呈现每一个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努力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模式,根据每节课所教授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混合使用。总之,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学、认真学、学到真本事。最后,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间接催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评价、上级的评价,也包括同行教师的评价。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结论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媒介,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为了进一步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正视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虽说国家一直提倡教育改革,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改革落实到实处,教学观念固化,教学模式一直保持着陈旧的教学方法,即“填鸭式”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师不管学生听没听进去,也不管听懂没听懂,在课堂上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导致很多学生被动无奈地听教师授课,他们有时候感到厌烦。

2.过于重视读写能力,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

培养英语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他们是英语本身具有的四种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但是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过分注重读写能力,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英语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1.适当改变教学模式,改善相应的教学设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抛弃,如果教师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依赖现代教学设备,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馈。但是也要适当地改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对于重点多加讲解,对于一些非重点一笔带过,这样,多媒体教学能节省很多没必要的时间。总之,要把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结合起来使用,不能顾此失彼。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是整个学生时代教学的关键时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增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授课时用全英文授课,完全是英语教英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此外,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讨论环节,让学生用英语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各个环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正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城市的相关经验,为发展中城市制订相应的应急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引言

地铁一旦遭遇不可抗力,正常运营受到影响或中断时,必将对于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产生影响。健全和完善的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机制与模式,有助于降低地铁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外的一些城市,对此都日益重视,并陆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

一、国内大城市地铁应急经验概述

国内对于地铁应急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如广东广州成立了城市轨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行首长负责制。还下发了一系列应急方案,增强地铁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这些模式的优点:能够实现应急接驳运力的集中投放,迅速疏散滞留乘客。存在的问题是:应急车辆完全依靠从既有的公交线路中抽调,高峰期的操作性和响应速度可能难以保证;应急接驳车辆只沿地铁故障段开行,乘客可能需要经过多次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只实现了滞留乘客的疏散,而忽视了公交对地铁的功能补充;方案实施至地铁滞留乘客疏散完毕,而没有考虑滞留乘客疏散完毕,地铁可能尚未恢复正常,居民的出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或解决;只对运力进行了重新分配,而总量供应没有增加。

二、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研究简介

在总结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各城市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基本策咯

从以上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中可以总结出相关的应急预案所必须涵盖的构成要素包括协调机制和处理模式。

2.地铁应急协调机制

清晰明确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以及上下畅达的响应机制,是地铁应急协调机制高效的保障和支持。

①构成要素。一套完整的应急协调机制应包含“责任主体”、“责任分工”、“应急方案”、“启动条件”、“协调机制”等五大基本要素。

②协调模式地铁应急响应模式有三种基本类型:

a水平响应型:政府中没有常设的应急机构。地铁发生紧急事件后,一般情况下,地铁公司是应急处置的主体,地铁与其他相关应急单位或机构采取一对一的联系模式。2000年以前的北京地铁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形式;

b垂直响应型:政府设立有专门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专业常设应急指挥机构,作为紧急事态下的处理中枢,担负着指挥协调的任务,运用政府强制力保障应急措施的到位。上海地铁和广州地铁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形式;超级秘书网

c混合响应型:有常设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由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下达命令,并协调工作,但是地铁突发事件下的地面交通紧急接驳,由地铁公司与公交公司自行联系,或交由自营巴士进行。北京地铁、香港地铁目前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方式。

③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

⑴轨道交通应急机构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成立独立的常设机构,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b应急机构的成员,应涵盖紧急事态或突发事件下可能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和单位;

c由市一级的行政领导出任该应急机构的指挥,必要时以强力的行政手段保障应急措施的执行效力。

⑵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的主要职能:

a制订、审核和完善地铁突发事件专项预案;

b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指定现场总指挥统一指挥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防止事故和事件蔓延和扩大;

c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等善后处理的工作;

d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每年组织领导重点防范单位进行一次应急救援的演练;

e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向社会公众信息,平息误传或谣言,保持社会安定。④地铁应急响应机制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地铁突发事件的事故现场(或灾害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以及应急处理单位三者之间,在既定信息通道上的信息发送与反馈机制,具体包括:预测预警机制、预案启动机制、指挥协调机制、信息机制等。

⑴预测预警机制。一套完整的预测预警机制包括:预警、报警、接警、通报和响应五个部分。

⑵事件报告机制。

当地铁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地铁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故详细信息、已经采取控制措施和控制效果等,通过专线电话,迅速上报至市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具体上报程序、上报形式、上报内容等,参照市应急指挥中心要求和《运营分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执行;

当达到需要启动地面交通应急保障方案的条件时,地铁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应将如下内容通过电话,迅速上报至市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

a中断的开始时间,影响区段、方向

b预计影响的客运量;

c预计影响持续时间;

d需公交接驳的两端车站的站名、接驳地点;

e其他有必要报告的信息。

市地铁总公司在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必须按要求写出书面快报,分别报送市委、市人民政府,抄送市相关部门,并根据要求,续报有关情况。

3.3应急处理模式

应急处理模式包括地面交通应急和站内乘客疏散两个层面。站内乘客疏散的应急预案一般由地铁公司自行制订并完成,主要涵盖的要素有:站内监控、事态报告、信息、客流引导、进出站控制、地铁运营调整。

制订紧急情况下的交通保障方案,主要目的是快速、安全地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及时疏散地铁滞留乘客和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公共客运体系的负面影响,减少地铁停运对居民出行产生的干扰,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制订不同等级突发事件情况下的交通保障方案;②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建议。

目前采用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主要有三大类:①疏运巴士;②出租车;③公交线路调整。其中,公交线路调整具体又分为:加密并行线路、开辟应急专线、线路延伸调整三种。

三、结束语

国内各个城市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各有优势,但是所采用解决方案单一,并且没有产生新的运力,只是实现了运力转移,缺口依然存在,平衡没有恢复。因此,实际采用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应针对不同的故障情况和事态发展,组合搭配三组分项方案使用。

第6篇

现代社会多青睐于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人才能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对跨学科、跨专业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软实力,沟通表达能力较强,具有团队精神。以上都非常贴合开放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策略的目的,因为通过自主学习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进行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不仅是要求知识、信息上的综合,也是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的综合。

2.开放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用性原则

开放教育和一般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不同,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的教学更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合理设置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该课程是以计算机基本原理和计算机基础应用为主的课程设置特点,设置合适的课时以保证讲述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时应当集中注意力等。还有,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实施自主学习策略应当注意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极其不合理,有的甚至还是以讲授传统的OFFICE的3大软件为主,忽略了网络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应用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当对专业口径进行适当拓宽,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对课程和实验进行合理设置,注重实用课程的开设和实验实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其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2)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使信息资源得以全面调动,进而调动起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在对较为混乱无序的信息进行处理时能明确其性质、范围,进而实现对其的分析、管理分类,之后再对信息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新问题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由于开放教育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开放教育中具有充分的自,能够自由地进行思维的创新和发散。另一方面,要重视在开放教育中同伴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以组成小组,使得各组员之间开展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等,也便于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分配,随着组员之间交流沟通能力的加强,学生自学实践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4)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的探索性学习,然后让学生对每一章节的个人心得体会进行总结,由教师进行学习评价,将形成性练习和论坛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知识容量,提高课程效率,还梳理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3.总结

第7篇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情景。随着教学媒体的不断普及和完善,多媒体走进了每个班级。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英文小故事、英语教学短片、英语歌曲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用英语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良好习惯。比如,在进行“Where’syourpenpalfrom?”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视频短片,里边出现本节课的生词和语法知识,还有“WhereisJohnfrom?IamfromJapan.”的句式训练。学生通过对视频短片的理解,深刻感悟了英语学习需要开口说话,不能学“哑巴英语”。同时,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时,利用英文和学生进行交流,比如打招呼,和学生交流“Howdoyoucometoschool?”等信息,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环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

二、通过智能语音教具系统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听读素材,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提高实践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教学媒体走进初中英语课堂。其中智能语音教具系统以其独特的语言功能优先走进了英语课堂教学。我们知道英语发音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发音的规范性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为规范学生发音的行为,提高学生科学发音的能力,教师选用了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对教材上的单词、短语、句子等进行标准的范读,有效培养学生的拼写能力和听读能力,在泛读、跟读、对比矫正的训练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实践技能。比如,在进行ATriptoBeijing的教学时,教师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软件平台进行生词如“kilometer”的认读和拼写训练,学生通过的听读、跟读、矫正等方法,提高发音水平,规范发音行为。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制作有声教具,训练“this,that,these,those”的用法,训练“HowfarisitfromChinatoCanada?It’sabouteightthousandfivehundredkilometer.”等句式。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旅行,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说一段话,或写一短篇文章,有效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途径,提高英语学科素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尤其是英语教学资源,更是百家争鸣,各大学习网站为初中英语学习提供了直观生动、丰富趣味的课程资源。为提高学生的筛选能力,高效率地运用网络英语信息,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最优秀的网站,如习网(/),可可英语(/),题谷(/course.htm)等网站,学生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学习英语知识,进行听读训练,学习语法常识,短文阅读理解,短语训练等。这样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了学习途径,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比如,在进行七年级“冠词”的复习教学时,教师利用题谷(/course.htm)网站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提高,网站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信息、例句和视频讲解。尤其是对那些视频资源,学生的点击率很高。对一些相对比较模糊的知识点,网站为学生提供了视频讲解的微课资源,学生通过在线观看视频教程,深刻理解了定冠词、不定冠词的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同时进行了在线习题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四、结语

第8篇

(一)网络交流的扁平化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互联网平台极大地缩短了不同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障碍,做到信息的及时传递,使全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极为简单快捷。尤其,网络交流由最初的邮件发展到即时通讯,再到视频通话,使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极大的飞跃,人与人的交流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并能够实时看到交流双方的真实情景。

(二)丰富的网络信息与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全球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资源和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因此,网络教育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使得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跨越时空的限制,成为一种广泛的、辐射性的、开放性的教育。

(三)即时化的网络信息与网络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网络平台信息传递的快捷使得全球各个角落的信息都能够非常迅速地呈现在浏览者的面前,即时资讯使得学习者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前沿动态,做到及时跟踪和反馈,从而吸收最新的知识,更新视野。

(四)高端的网络技术与自主化、个性化的网络教育网络技术应用于网络教育中,使学习者不再受时间、地点、课程进度的影响,在学习模式上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学习者现代教育的需求。此外,在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互动功能,系统可以记录每个学习者的个性资料,并对其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做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亦或是对不同学习者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五)强大的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与网络教学媒介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强大的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使得网络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网络教育不再单以文字材料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传输的优秀教育资源融文字、声音、图形、视频等形式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

二、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网络教育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矛盾。如,在大量的网络资源中,如何甄别出适合学习者的教学资源?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由于无法进行面对面的师生交流,导致的交流情景体验的缺失又该如何处理?网络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习者形成直观的教育效果评估等。此外,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网络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学仍正处于摸索状态。据调查,高校英语专业依赖网络教育的主要为听力课程和口语课程。而这两门课程对于网络的应用并不充分,其课程的网络教育仍局限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电子教案、或听力、口语训练两个方面,而缺少对其课堂网络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尤其,网络广泛、即时的信息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地使用。

(二)师资队伍中,能有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并与现实口语、听力课有机结合,需要教师成为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育要求教育者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具备较强的信息甄别、评价、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基础课程的网络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既懂IT技术,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师综合素质较低导致教师在实施基础课程网络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网络教育意识不强,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身知识建构能力较差。从目前的调查资料来看,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重视度不够,总觉得在传统课堂上,他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倾向依赖教师获得新信息与新知识,而对于自身利用网路教学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以及自身的知识建构并不是非常重视。

(四)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育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网络教学不同于现实课堂教学。利用网络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教学可以对学生成绩进行记录,而其只能为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业进步提供参考,而不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三、开展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育的建议

第9篇

(一)朗读地点和时间具有局限性和单一性当前我国的七年级英语朗读教学中,存在着最主要的一个问题,也是首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朗读地点和时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的七年级学生朗读的时间都是利用早读的时间来进行的,而地点也是在教室。实际上这就造成了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本身就不够,所以教师总是在课堂上安排较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的朗读时间就少之又少。同时学生也不会在课下的时间进行英语的朗读和训练,这就造成七年级学生英语朗读时间较短,地点局限性较大,因此对于英语学习基本上没有效果。

(二)学生朗读的主观能动性比较欠缺大多数的学生在晨读时间的朗读,效果都是不太明显的。很多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可是学生们却是“无心念经”,以凑热闹为主,实际上起到的学习效果和朗读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没有目的性的阅读,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和朗读的时候心不在焉,这也就必然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三)朗读材料单一,局限一般而言,七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候阅读的内容都是教学的课本,这就使得朗读的材料相对比较单一,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生朗读的枯燥和乏味。假如我们可以在朗读材料方面有较多的选择,那么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兴趣。另外如果只是比较单一的朗读材料,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接受的知识也是局限的,所以只有不断的拓展阅读和朗读的材料,才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和阅读面,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和朗读的兴趣。

二、朗读对七年级英语初学者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和举措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朗读教学对于七年级英语初学者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和认识更多的英语单词,对于一些词组的掌握和句型的理解也可以更有帮助,其次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对英语的独特感受,对学生未来的英语阅读和表达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与效果。而要想更好的提升朗读在七年级英语初学者教学当中的作用,我们就必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供大家思考和选择。

(一)教师为学生进行必要的朗读示范我们应该明确,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英语的熟悉和掌握程度都是浅层次的,因为是初学者,所以对于英语单词的熟悉和句型的把握都比较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帮助和标准的示范。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对于初步学习新的语言的学生来说,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标准的示范,既包括语音语调,也包括情感的投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模仿和朗读,进而获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10篇

凸现技术能够以新的、更具成效的方式来支持内容的表征和操作,并常常对学科本质带来基础性的变革。

2.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

是体现用具体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来改变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率。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使得TPK变得越来越重要!从技术层面看,要求技术为教育教学的目的而设计和应用,其操作和应用流程又必须符合教学法的原理;体现教与学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符合教与学的规律。从教学层面看,要求教育教学专家和教师了解并能深刻理解技术在教学功能上的可供性和限制性,并生成整合技术运用的学科教与学的境脉和方式,从而指导帮助技术能根据具体的教学途径更具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从广大教师和学生看,则要求树立现代信息化教与学的意识,彻底转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应用技术去教学与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3.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

是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基础。它超越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三个要素的形式,存在于三个要素间的动态交互(transactional)关系中。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改变,另两个要素就需要同步进行改变来予以整合。例如:剑桥语音识别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课内课外随时随处可进行朗读和说的实践机会,教学就能把课堂上T—S和T—Ss的交互方式更多地让位于技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开口实践的机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无法逾越的教学限制,同时,这样的改变又给教师带来“怎么才能了解每个学生读和说的情况呢?”这一问题。于是技术又得改变和完善评价反馈方式,让教师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与分析。这就是技术和学科教与学的整合过程。从该例子还可见,在现代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通常是新的技术出现会迫使大家去改变基础教育教学并共同重建三个要素的动态平衡。所以美国在“2010~2020变革美国教育”战略中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技术增强学习”。TPCK知识框架能引领学科课程内容及其资源、教学与学习的途径或方式、数字化教育技术开发及其应用等三者有机的整合,并在整合过程中不停顿地、动态地相互促进、发展和变革,从而使得教育教学能充分使用数字化技术;能以丰富、多元的技术更有效地呈现学科课程及实践内容,以及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操作;能用符合现代学习特征的教学途径和方式践行即满足多元化群体,又满足每位个性需要的教与学,实现教学与学习的高效性。同时也使技术能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目的性、体现现代教育教学途径、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性;能有更多教育技术的创新。在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中,TPCK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研修并努力在教学中去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站在现代教师专业化的维度,以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视野。

第11篇

【关键词】:豌豆;预处理剂;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

Abstract:Theeffectsofdifferentpretreatmentagentstomitosisofpease’sroottipcellswereanalyzedwithpeaseastherawmaterial,anddifferentcolchicinesdensities(0,0.1,0.5,1.0,1.5,2.0g/L)anddifferent8-HQdensities(0,0.002,0.004,0.006,0.008,0.010mol/L)aspretreatmentagentswithinthetreatmentperiodsof3.0h.Theresultsshowedthatthehighestpercentageofmetaphasemitoticisinthedensityof1.0g/Lcolchicinesandinthedensityof0.004mol/L8-HQ.

Keywords:pease;pretreatmentagent;8-HQ;colchicine

前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最主要的载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表现出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尤其是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收缩程度良好,适于进行染色体形态的识别和研究。但是在整个细胞分裂周期中,中期细胞数较少,且染色体因纺锤丝的牵引而紧密排列在赤道板上,造成计数及识别染色体形态、结构的困难。为了获得较多的染色体分散好的中期细胞,常使用某些化学试剂,对材料进行预处理,使细胞同步分裂,提高细胞的分裂指数。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用预处理剂处理各种材料的细胞分裂的报告,梁镇林等以大豆为材料,用0.002mol/L的8-羟基喹啉为预处理剂;张杏辉等以蚕豆为材料,用10.0g/L/的秋水仙素为预处理剂;秦素平等以大蒜为材料,用8-羟基喹啉和秋水仙素为预处理剂,都获得了同步化较好的分裂细胞。这些研究表明,要想得到较多、较好的有丝分裂细胞,选择合适浓度的预处理剂及处理时间是很关键的。但不同植物对不同的预处理剂的反应是不同的。

本实验以豌豆根尖为材料,用秋水仙素和8-羟基喹啉作为预处理剂,在不同浓度下处理豌豆根尖,目的在于寻找合适的秋水仙素浓度和8-羟基喹啉浓度。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材料:豌豆:市售。

试剂: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

1.2方法

1.2.1根尖培养方法选择大小均匀无损伤的豌豆置于培养皿中,在室温条件下用蒸馏水培养。每天换水1次。待根尖长至1.5~2.0cm时于上午9:00~10:00取材。

1.2.2材料处理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0.1,0.5,1.0,1.5,2.0g/L的秋水仙素和0,0.002,0.004,0.006,0.008,0.010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处理豌豆根尖3.0/h,之后分别用卡诺氏固定液于4℃冰箱中固定10h,固定后的材料用1mol/LHCl在60℃恒温下酸解15min,用改良品红染色;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选择有代表性的制片,每张制片统计4-5个视野,从中统计分裂细胞数及分裂中期细胞数。

有丝分裂指数=Σd/N×100

Σd:为各观察视野内分裂细胞数总和;

N:为各观察视野内细胞总数。

2.实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豌豆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g/L的秋水仙素处理的豌豆,其分裂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的数目最多。但是此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数目反而下降(表1),这说明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只有适当的浓度才能达到使纺锤丝形成受阻率最高的目的。

不同浓度的8-羟基喹啉处理豌豆,其根尖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的数目各不相同,结果表明,0.004mol/L8-羟基喹啉处理的豌豆中期细胞所占的比率最高,为58.97%。与其它处理浓度有比较明显的差异。8-羟基喹啉的作用机制是引起细胞质黏度的改变,结果导致纺锤丝的活动受阻。从表2可以看出,8-羟基喹啉对豌豆根尖有丝分裂有一定的影响,但当浓度超过0.004mol/L时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百分率反而降低,因此只有适当的浓度才有利于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分裂细胞更多地处于细胞分裂中期。

本次实验取材的方法会影响到实验结果,因为只有根尖才会有细胞处于分裂期,如果取材时切得稍微高一点,就会使得有丝分裂指数降低。数细胞时因为是取不同的视野进行数数,由于人为的原因会挑选一些比较理想化的视野,这也有可能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真实性,还有由于细胞数目太多,数数时也存在人为的误差。

表1.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豌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处理剂浓度/(g/L)细胞总数分裂相中期细胞

数目指数%数目比率%

0546366.5938.30

0.1538417.62717.07

0.5567346.001235.29

1.0598437.192967.44

1.5572305.251136.67

2.0541397.21615.38

处理剂浓度/(mol/L)细胞总数分裂细胞数中期细胞

数目指数%数目百分率%

0528356.63514.29

0.002547315.671135.48

0.004589396.622358.97

0.006571366.311644.44

0.008562376.581232.43

0.010538295.39724.14

表2.不同浓度的8-羟基喹啉对豌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3.讨论

一般来说,凡是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器官甚至单个细胞,都可用于染色体观察。但也不是随意取来上述材料都可以获得期望的结果。因此,适当取材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要研究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染色体最好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应准确可辨;(2)染色体纵向浓缩均匀一致;(3)缢痕显示清晰。本研究就是以豌豆根尖为材料,经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8-羟基喹啉预处理,结果表明,经预处理的材料能较多地积累中期细胞,且染色体分散性好,易于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另外,取材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在一昼夜的时间里,以上午8:00~10:00时取材最好,此时豌豆根尖正处于分裂高峰期。

实际上,细胞分裂是不同步的。使用某些理化因素,对材料进行预处理可使细胞同步分裂,提高细胞分裂指数。良好的预处理方法能够积累较多的中期细胞,并能使中期染色体适当凝缩、分散。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autumnale)中提取出来,故名。分子式C22H25O6N。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剧毒。秋水仙素作为预处理剂,其主要作用有两方面,其一是抑制微管蛋白组装成纺锤丝,但并不抑制前期的细胞分裂,因此凡进入中期的染色体均被阻而不能进入分裂后期,这样便可以积累大量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其二是它可以使染色体缩短变直,便于染色体分散和计数。8-羟基喹啉分子式C9H7NO,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结晶粉末),几乎不溶于水和乙醚,而溶于乙醇或稀酸。所以配制8-羟基喹啉溶液时可以先将粉末溶于少量乙醇。8-羟基喹啉作为预处理剂的最大优点是显示缢痕清晰,染色体分散,适于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或显带技术等。

4.参考文献

1.梁镇林,潘世元,梁幕勤.用时间梯度法确定大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高峰期[J].贵州农业科学,1987,83(1):13-17.

2.彭永康,赵建,陈瑞阳.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同步化诱导与中期染色体分离[J].植物研究,1997,9(3):30-34.

3.张杏辉,祝爱琼.显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一种理想方法[J].生物技术,1996,6(5):40-41.

4.姚世鸿,王景佑,程光中.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高峰期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12(2):7-9.

5.秦素平,陈于和,董洪平,靳海燕,马亚静.预处理剂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2,16(4):21-25.

6.齐志广,秘彩莉.不同预处理对有丝分裂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88-91.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对策

自2005年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教师普遍感觉英语课越来越不好上,农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低,成绩与城里学生差距也越来越大。是什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该如何去克服它们?笔者根据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观察及思考,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并加以探讨其相应对策。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编的外研版教材相对较深。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从小学一到六年级他们从未接触过英语,一上初中,拿到这套外研版的英语新教材,面对每个模块大量的词汇和生涩难懂的课文及书后配套的大量习题,他们首先感到的是一个字:难!这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反应。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开学第一课,就要在英语学习的目的及方法上花费很大的工夫。

2.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均衡。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受过专业英语教学培训。而农村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师明显不足,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相对陈旧,跟不上当今新课改的新理念。

另外,现在的农村学校,由于环境比较艰苦,很难吸引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来乡村支教。

3.学生知识面狭窄,课外资源较少。我在教学中发现,虽然每个班级也都专门有一个供学生开阔知识面的图书角,可没有专职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因此对于学生知识面拓展方面来说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农村学校由于教师少,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重,因此,就没有多少时间再去组织什么英语课外活动或者校园英语兴趣小组之类的。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该采用怎样的对策呢?

1.对于教材较深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应该考虑到地区的差异,重新根据地方特点整编一套适合农村中小学生用的英语教材。

2.加强农村教师岗位培训,合理分配教师资源。首先要让英语教师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彻底改变农村英语教师重知识轻能力的陈旧观念,让他们树立教师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而不是教有关英语的知识的新理念。英语老师在课下也要多加强自己英语口语方面的训练,从而达到自觉养成为学习进行英语授课的习惯,为农村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氛围,促进他们听说能力的提高。

第13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逐步形成了“自主参与,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讲授字母ɑ的发音时,笔者课前让学生分组准备学过的含有字母ɑ的单词并注上它的发音。上课时,安排各组代表展示准备的单词,让全体学生朗读、体会和设疑。其中,学生最大的疑问便是:为什么在cake,face,game等单词中ɑ的发音为[ei],在cɑp,mɑn,mɑp等单词中ɑ的发音就成了[覸],在Chinɑ中它读成[藿],在what中它又读成[蘅]。部分学生经过观察发现了cake,face,game等单词中“元音字母+辅音字母+不发音的e结尾”的结构,也注意到cap,man,map等单词的共性。笔者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出:ɑ在重读开音节中读[ei],在重读闭音节中读[覸],在非重读音节中读[藿],在wh字母组合后面读[藿]等规律,同时呈现部分含有字母ɑ的新单词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和朗读以巩固学习效果,并安排学生分组寻找ɑ的其他发音,如:[i][蘅:][ɑ:]等,让他们了解和接触更多的含有ɑ的单词。

二、改进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教学中若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而不厌。在学习12个单元音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区分[e]和[覸],示范[e]的发音时,笔者便伸出食指横放于口中;示范[藿]的发音时,笔者便伸出食指和中指横放于口中,形象地描述出两者发音时嘴巴咧开的程度,学生个个都跟着起劲地比划。再如,学习极易混淆的双元音[ai][藿u]和[au]时,笔者把其中的[a]比作有着小尾巴和大肚子的小企鹅,学生们立刻掌握并且牢记了[ai]和[au]。在课堂中,我们需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而不仅仅是老师朗读、学生跟读、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只有让学生的心理愉悦,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14篇

一节好的初中英语课堂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从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入手,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并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逐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工作。教学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只有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科学、合理,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教学目标要细化、具体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课标中涉及的语言基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课标中描述的英语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枯燥地要求学生掌握单词、背课文,而是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使学生掌握语言的技巧和策略,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立不宜空、大、假。针对某一课时或者某一单元,哪些知识只是做一般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并能运用;在练习听、说、读、写的能力时,哪一项技能是本课的训练重点、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要在教学目标中有明确的预测。只有细化教学目标,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容易操作,更加有效。例如,在进行鲁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Doyouhaveasoccerball?的教学设计时,笔者确立的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熟练使用have对物品所属进行提问和回答;学会用Let’s…句型提建议。

(2)能力目标:能够谈论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并表述喜欢的原因;能够谈论怎样和朋友度过美好的时光。

(3)文化目标:了解各种球类运动的规则以及中西方国家人们对球类运动的不同爱好。

(4)情感目标:通过谈论球类运动,倡导人们热爱运动并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操练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热情。同时,在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要有体现该课时教学重点的更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笔者将该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soccer,basketball,tennis,ping-pongball等单词;掌握I/We/They/Youhave…和He/She/It/Tomhas…句型;用Let’s…句型提建议。

(2)能力目标:能够用Doyouhave…?Doeshe/shehave…?进行提问并能进行肯定和否定回答。

(3)情感目标:培养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习惯。这样,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每个课时再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就使教学重点明确突出,更有针对性,教学过程就更加顺畅清晰。

2.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规律,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所处年级不同,学习目标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在进行单词教学时,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是以音标指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认识的单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高年级的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词缀构词法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或由已知词汇拓展和掌握更多新的单词。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指的就是预习中的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和作业布置的分层等。在布置课前的预习作业时,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预设问题的分层教学。有效的问题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应尽量避免那些“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之类的问题以及只需学生回答“是、好、行、对”的问题。有些过多、过小、过浅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被问题牵着走,忙于应付回答,根本就无暇思考,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把何时(when)、何人(who)、何地(where)、何事(what)这样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把为什么(why)、怎样(how)以及类似Whatdoyouthinkof…?等开放性、有深度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教师还应研究作业布置的问题,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分层。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熟练背诵本课的全部单词、词组、句型和课文,还要能利用句型造句、做扩展课外阅读和练习;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本节课的全部单词、词组、句型及课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仅要求他们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单词、词组。这样的作业布置既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也能避免学生敷衍以及抄袭等不良习惯。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是顺利实施教学设计的基本条件。新课程理念强调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英语教学要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在每一节课上的发展。

1.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领导者

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也在不断地创造着学习的情境和氛围,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则是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关系和作用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转变成导演、观众,在教学中起引导、指导以及欣赏的作用。教师不能满足于给学生灌输和讲解教材的现成知识,而是要有效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知识并且自主处理和应用已知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创造性。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之中,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在教学中要注意控制情绪和言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尽量热情地鼓励,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不怕出错,学习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合作者

对于英语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搭建了师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进行心灵沟通和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密切关注学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善于表现,显现出积极、热情、踊跃的状态,教师要适时地肯定,让他们继续保持;有的学生则比较内向,显示出胆小、腼腆、回避的状态,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教师要发挥杠杆作用,关注不同学生的状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避免视域盲区;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智慧的语言激励学生。以笔者参加的一次省优质课评选为例,课前笔者在与学生简单打过招呼之后,就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其能安静地阅读文本,预习新授课的内容。由于有了有目的的预习,该阅读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在语言输出环节,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笔者不时地停留在学生的身边,认真地参与他们的讨论,及时地给予肯定、点拨、鼓励和帮助……整节课虽然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语和哗众取宠的游戏,但是师生关系融洽默契,学习过程自然流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除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更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妥善处理语言实践中出现的错误,避免课堂上出现教师在“呐喊”,学生在“彷徨”的局面,使初中英语课堂真实、高效。

(三)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在教授鲁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时,笔者没有直接讲解定语从句的用法,而是先与学生谈论音乐。在给学生播放了几种欧美盛行的音乐形式及代表作,如爵士(jazz)、古典音乐(classicalmusic)、乡村音乐(countrymusic)、摇滚(rock)、说唱(rap)等后,顺势询问学生听到不同种类音乐后的感受、他们喜欢的音乐形式以及喜欢的原因,启发并引导他们尽量用定语从句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很快就掌握了定语从句的用法。课后作业也是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音乐及歌手,并在下节课用定语从句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以便进一步夯实课上学习的内容。事实证明,用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乐学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练习方面,都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有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导课设计要基于学情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课堂,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师往往绞尽脑汁地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有的教师把导课等同于活跃课堂气氛,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学习内容脱节,这直接导致了导课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的意义。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前做各种游戏,学生兴高采烈地“热身”之后,却发现上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之毫不相干,这就是失败的导课设计。设计导课时首先不能脱离教材,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比如,有位教师在讲授鲁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8Loudmusicmakesmetense.时,在导课中就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QQ表情符号。这种在学生看来非常流行和时尚的QQ表情符号在课堂中一出现,学生就表现得异常兴奋和关注,很快理解了表示情绪的英语单词。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比较轻松地学习了新知,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好活动的监督者和指导者。例如听说课,教师经常会设计小组活动,有二人组、四人组等,使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语言操练和练习。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任务,并在学生身边加以指导,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活动的效能。所以,在设计对话活动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有信心自始至终地参与活动。在设计阅读后的练习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考虑整体理解文章和研读文章细节的关系,设计一些填空、连线、填表格、判断正误等活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宜太宽泛,要求要明确,指向性要强;要合理、有效,做到贯穿全文,让学生生成有效的思维导图,从而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

(四)指导学习策略,积极评价学生

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还取决于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是否给学生渗透了各种学习策略,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能激活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1.有效指导学习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教材内容给学生渗透有效的学习策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育部,2012)。这些学习策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例如,使用英汉字典、联系现实生活学习和运用语言、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良好的书写习惯等,都是必须具备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在学生打基础的起始阶段,必须指导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又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圈画重点句和中心句、联系上下文猜词、利用英语交流、总结和归纳已有知识等,都是必备的学习策略。英语教学不能拘泥于短期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及时、积极、有效地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对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既关注知识、能力,又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评价,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也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传统的评价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言语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如wonderful,good,great,smart,terrific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育部,2012)。一方面,教师要延续传统意义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方式要比以前更多样和开放,如使用击掌、微笑、拥抱、奖励小礼物等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合作精神等都要给予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有调查问卷、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习小测试等。形成性评价不同于终结性评价,它更能阶段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评价方案,不仅能对监控教学过程起到促进作用,还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学生的持续进步提供反馈。

二、结语

第15篇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67-02

摘 要 激活学生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扎下良好的基础,来激活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温故知新; 师生关系

随着我国加入WTO ,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对于培养新一代外语水平、开展国际交往、促进交流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共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更应该重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在多年英语教学中认识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创新,实现师生互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而教学互动又在于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主要是老师如何激活教材,老师如何激活学生。

1 在字母教学中运用三位一体教学法,扩展新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来激活教材,激活学生

在字母教学中,为便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字母,使字母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扩展各类与现时生活密切相关的缩写词,特别是生活中的热点如KFC,CCTV,PRC,Am,Pm,WTO,IC,KTV,DIY等等,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练习了字母的发音,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了思维,课下积极搜寻自己身边的英语缩略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为增强。

2 情感性原则

这就是要求坚持认知与情感互动的原则,既要立足认知,又要体现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乐学的情感,使学生汲取、内渗并生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的一是以民主性把学生看成是真正平等的伙伴、朋友和知心人,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语言对话的材料;三是给学生恰当的、有效的对话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材料主要帮助学生克服无话可说的被动状态,提高大多数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提供充足的词汇及句型,如初一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Who cooks for you ? Do you have a dictionary ? How to use it ? … 初二句型:Do you learn English all by yourself ? Which kinds of sport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sports meeting ?…从而使学生在对话中提高了听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 温故知新让学生复述课文,同时引入对关键词语的练习运用

在这一步中,完全用双人活动,学生参与,只需老师发出指令;第二步,帮助学生对关键词语进行运用,并运用于重点的句型中,做替换练习。在这一步中,首先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重点,通过前面的复述,学生很容易找到重、难点。然后老师引导,创设处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语境。再把第二种活动形式中的(老师+学生)中的"老师"改为(学生+学生),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回答,从而扩大学生的活动机率。通过自己创设丰富多彩的语境来进行语言运用,学生不仅学会了难点的肯定形式,也掌握了它的否定式和疑问式。第三步,在一定的交际场合进行综合运用。我首先给学生设计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对话,让学生在这些交际语境中进行较为容易的练习(把词填入合适的空白),然后根据这些交际场合,进行创造性运用。交际运用场合是本节课的难点,我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这样首先使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其次遇到难点时,学生间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在这一步中,为避免小组活动出现死角,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小组发言,一个学生只能表达整个对话的一个部分,大家协同活动,使本小组大的发言成为连贯的表达。此后引入竞争机制,大家都想参与竞争,并想在竞争中获胜,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

4 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