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物理弹力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习题 拓展教学案例

一、分析习题拓展教学的案例

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习题价值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了解水平都可通过对习题的拓展映射出来。

案例:一个质量为m且带正电的小球由细线悬挂在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小球带正电的电荷量可使小球的重力正好为小球承受电力场力的倍,把小球拉到细线正好水平伸直位置,然后将小球自由释放,求小球下落到竖直向下处时拉力的大小。

教学要求:进一步对题目进行拓展,使原题得到充分的利用,结构化所需掌握的知识。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做出了以下不同拓展。

拓展一 分步设问几个问题,包括:

(1)小球在开始时会做什么运动?

(2)小球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是多少?

(3)小球到达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有多大?

拓展二

(1)小球在过B点以后会做什么运动?

(2)绳子最大压力是小球运动到何处?怎么求出这个结果?

(3)小球运动到最大拉力处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4)对于这样的特点,你会有什么联想 ?

(5)小球过B点以后继续运动会达到A点同等高度的位置吗?以什么依据得出的结论?最高点应该在何处?

(6)假设小球左摆到C点处的速度为0,从C点释放小球,你能否求出小球右摆的最大角度?

拓展三 (1)将电场反向,此时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和之前的相比较,同时比较摆动到最高点时与竖直反向的夹角。

(2)小球初始位置变为水平位置的上方,绳子依然拉直的情况下会有什么结果?

(3)若电场与重力相等情况下有什么结果

拓展四 (1)若小球带负电(根据数据大小小球可分为能到达B点和不能到达B两种情况),讨论结果求出其解。

(2)把板间的电场反向改变,或者给两板电势差。

(3)小球过B后摆动到左侧的最高点,求初高度和末高度的差。

(4)增加垂直平面向里的磁场会有什么结果?

拓展五 (1)电场力与重力相等。

(2)小球电荷改为负电荷。

(3)小球初始位置在水平线上方(绳子松弛)。

(4)电场力于重力满足什么条件可使小球做圆周运动到B。

(5)电场力于重力满足什么条件可使小球刚好能沿B点返回。

拓展一:所表现出的教师认知是:题目有一定难度。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就降低了原题目的难度,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

拓展二:教师对题目价值的认知与拓展一差不多,但分步设问多一点。

拓展五:可以发现拓展四于拓展五要比拓展三充分的多,特别是拓展五的拓展是在习题的拓展方法(情景迁移、条件变化、比较行的拓展、特殊比与一般比)指导下进行拓展的,因此教师对习题的拓展研究水平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如何提高教师习题拓展的能力

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对习题价值的认知水平、教师对学生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了解水平通过以上习题的拓展案例的分析完全得到投射,发现他们在教学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拥有不同教学能力的教师在习题的拓展深度以及广度等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为了能提高教师的习题拓展能力,可总结出三条建议。

(一)习题的研究须加强

教师知识结构中习题掌握的丰富程度以及对习题类型的组织都与习题拓展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习题掌握缺乏,就难以将习题类型的知识结构组织好,就难以对习题的价值作出认知,如果仅靠表面的相似来进行拓展组织,必定也只能得到不完美的知识结构。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习题拓展能力就必须加强教师对习题的研究,也仅以此为途径才能提高教师的习题拓展能力,面对习题,要考虑拓展出的问题会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带来什么样的贡献,以此考虑逐步的形成一个题目组。

(二)学生须深入了解且教学目标须明确

通过拓展习题,老师可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重点是让学生构建出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并不是为了显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目标,须遵照教学大纲,时刻加强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情况,通过重视这些重要因素来加强习题拓展的能力。

(三)习题拓展方法的研究与学习须重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一些教师对习题拓展的方法还没有掌握,但在教学方面还是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多年来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这些教师若是可以正确的运用拓展方法来进行习题的拓展,他们对拓展的数量肯定有保证,对拓展的质量也会有保证。为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须加强他们对习题拓展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学习和掌握习题拓展方法的研究。

第2篇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一种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是灌输──接受式(即填鸭式),教师注重的是把知识和结论准确地教给学生,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感受不到学习探索的乐趣,难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实施呢?下面就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教学,我就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说明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由于学生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印象很深,所以本节课做好实验十分重要。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逐步提出问题(设疑),让学生自己探究(解疑),得出结论。二是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由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纸带分析或频闪照片分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行探究。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对重点一内容教学时,我通过演示一组对比实验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实验一:一个小钢球和一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学生观察的结果:重的物体(小钢球)下落得快;实验二:让一张作业纸(搂成一团)和叠在一起的五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学生观察的结果:轻的物体(搂成一团的一张作业纸)下落得快;当学生观察到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时心中自然就产生疑惑,为了增加学生的疑惑我又演示了实验三:让一张作业纸(搂成一团)和同样的一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此时学生观察到轻重一样的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也不一样。通过这三个实验创设的物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接下来就让学生分组探讨,教师一边巡视一边适时加以引导,五六分钟后让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大部分小组都能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有关。这时我再演示“牛顿管实验”,并播放“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的视频,为的是进一步论证学生的结论,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重点二内容的教学,由于有先前的知识做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够联系到有关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纸带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课外做好铺垫,学生先预习,每个小组上缴一分实验方案;然后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与该组的小组长一起商讨,分析其可行性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把小组长培养成一个“小老师”,再由小组长来指导本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合理的点评并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解释。

虽然我在课外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时间分配教师难以掌控;对老师创设的物理情景学生不会综合分析,提出相关的问题或假设;学生不会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所需要的实验方案或设计的方案不科学;在播放“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的视频时,学生就提出两个物体也受到空气阻力等问题。

由此看来要上好一节探究课绝非易事,在我看来作为教师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不同物理知识的教学要灵活选取教学方式,不要盲目追求某一种单纯的教学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对的。”探究式教学的确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及学校设备等情况灵活选取教学方式,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节优秀的物理课,肯定不是只有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是有几种教学方法同时存在,相辅相成。

二、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角,教师是这一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尽量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讨论,突出学生的亲自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时刻关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做恰当的引导,而不能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而应是整个探究活动在我们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中。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设计、组织、协调和点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要切忌回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即“板书+讲授”式,剥夺学生主动思考发问的权利,抑制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必把什么问题都讲深讲透,要及时放手;教师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不做的尽量不做,把机会尽可能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谈心式”的交流中学习知识和方法,在严密而又轻松的思考中锻炼思维,培养能力。

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一定要突出探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把时间重点花在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环节上。为此教师除了利用课外时间作准备以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不仅能使课上时间更加充裕,还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第3篇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实践性教学更加普遍,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富有创造力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大大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求。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高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依旧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实践性缺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

2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不断发挥质疑精神,积极地开展探究以及调查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有机地结合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形成对案例表象更深层次的认识,并通过观察、探讨等过程不断地将理论与实际、知识和经验等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也能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其更好地发现、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通过适当的案例为学生模拟出生动、具体以及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以及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十分有利。另外,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将物理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体现出现实情境中物理知识的运用。形象生动的案例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物理理论,能够通过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物理原理和知识,对于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以及物理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3 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弊端

3.1教学理念落后

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对高考物理题型以及考题都相当了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现象依旧存在且屡禁不止,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关系相当疏远,教师过于注重在课堂中讲解经典题型,同时题海战术的运用也比较频繁,学生即使成绩优异,但对物理规律缺乏亲身的体验,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严重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3.2教学技能单一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点,教师要常常运用不同的教学技能,改变枯燥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物理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丰富性,难以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难以使学生学习集中注意力。

4 利用案例教学法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4.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应该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实现物理理论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在设置情境时,教师还应对物理知识的特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构建物理知识以及情境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另外,情境背景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解析要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应该具有阶梯性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探究摩擦力规律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由摩擦力引起的现象,使学生深入思考摩擦力形成的原理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而展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对摩擦力有着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理论知识。

4.2明确学生地位,开展习题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地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其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全面的提升,更加投入地进行物理问题的探讨活动。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关系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通过有关的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同时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让学生直接测出加速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主人翁意识,不断地增强学习信心。

4.3构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性物理教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构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自身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相当突出。例如,在探究匀速直线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小车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状态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5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细节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加强对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除了讲解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以物理知识依据开展案例教学。另外,教师还应精心准备并选择适当的案例,立足于实际生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特点。最后,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第4篇

一、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

1、导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研究案和练习案。预习案的设计主要体现引导和激发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研究案主要用于课堂探究,其对学生提出课堂教学中将要探究的问题,要求学生提前进行有效分组,课堂上相互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练习案主要用于课堂练习巩固,练习题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能够实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2、导学案编写遵从的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在于能够以导促学,构建高效课堂,所以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首先,对于“量”的要求。除了每课时内容对应一份导学案的基本要求外,“量”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完成上。教师一定要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拖延和知识点遗漏问题的出现。例如《几种常见的磁场》的导学案设计时,由于本节内容抽象性高,内容杂,易混易错问题多,将会造成学生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为了保“量”,教师就要合理进行课时安排,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可以设计为一课时,也可以设计为两课时,保证对本节内容能够探究全面。

其次,对于“质”的要求。保质主要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技能的提高上。保“质”要求教师对导学案内容设计讲究一定的技巧,怎么样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就怎么样去设计。完成教学任务体现在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牢、想得通,而不是知识点机械的罗列。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做”上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若能通过导学案设计,使学生将物理实验“做”出来,将问题“提”出来,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将问题“解”出来,也就达到了“质”的要求了。比如在进行高一物理必修《摩擦力》的教学时,导学案可以设计成问题式:在超市乘坐扶梯由一楼到二楼,你认为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是不是有力作用在你的身上?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你发现这个力的特点了吗?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觉得,想要完成这样的一份导学案,不认真看教材不行,看了教材但没有太用心体会教材的深意,也不行,看明白教材但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猜想还不行,猜想以后没有论据支持也不行。这样让学生在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中,不断地设疑、解疑,使学生真正的乐学、会学、学会,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

二、导学案在物理课堂上的使用

1、导学案在教学中使用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都具有主动提升自己、发展能力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事实上,学生有了导学案,也可以自己充当“小老师”,将自己对导学案中问题的独特见解拿出来在全班范围内探讨。这一功能的实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要给予学生适度的赞扬和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罗杰斯提出的“学习者为中心”也正体现在这里。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伽利略却能够提出理想实验来说明物体具有“惯性”这一固有属性,学生头脑中充满了怀疑,这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将各自想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检验前辈们的观点。既然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总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可不可以将摩擦力改变?如果小球运动轨道很光滑,那摩擦力变的很小,是不是就会接近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结论呢?于是学生们便自己准备实验器材:选择毛巾、校服和桌面等多种随手可得的接触面完成自己的实验,最终将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简单可行的实验,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相互合作的意识。

2、有效增加“教具”在“以导促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对于一些抽象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导学案设计时可以增加教具的使用。教师在具体设计时,可以结合学校条件,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来配合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进行“安培定则”的教学时,由于电流、磁场方向的画法是规定的,这要求学生进行记忆,而学生对于“圆点表示穿出来的电流,叉号表示穿进去的电流”这样的解释,虽然听得懂,但记不住,怎么办?让教具来帮忙。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小的飞镖,用一支铅笔做主干、两个交叉的纸片作为飞镖的尾翼,用一根大头钉做飞镖的头,这样形象的教具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起学生的兴致,还能形象地解释电流的方向:飞镖飞向我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头”,也就是一个圆点;而当它飞离我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尾翼”,也就是“叉号”,飞镖飞的方向正是我们电流的方向!如此形象的解释,学生还能记不牢吗?

3、导学案设计中,语言使用要通俗易懂,不能含混不清

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化无疑是一种美,但使用时却不能失掉语言的基本功能:表达。教学中一定要将话说透、说懂、说通。比如讲到“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线圈周围磁场方向时,可以要求学生一同参与教学活动:请将我们的右手伸出来,四指环绕的方向表示电流方向,电流沿着我们的手跟――手掌心――手指尖的方向,拇指所指的就是线圈轴线上磁场的方向,这样讲的话,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自己右手的每一部分与“右手螺旋定则”的关系了。

总之,导学案的使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点评、讲解不到位,学生完成导学案质量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较差学生完成导学案困难等,从教师的角度讲,部分教师仍不习惯导学案教学模式,仍会有被学生“抢风头”的错误观念,导致导学案教学实施困难。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决不能向导学案模式不完善所造成的问题低头,任何一个新事物、一项新成果的取得都要经历漫长的日趋完善的过程,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仍“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王艳艳. 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6-4

[2] 郅武强. 浅谈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效果. 教学研究, 2011. 056300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应用

引言

比较之前的学习,高中物理为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显得极为突出, 这使很多高中学生对物理抱有认真学习的心态,但是苦于找不到学习的法门,更有些学生甚至对高中物理持有一种放弃的心态,不会主动学习。在此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作相应的教学引导。导学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导学疏通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1.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是每个学生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通过多年的刻苦学习进而考进名牌大学是每个学生及家长老师的切实心愿。当前我国的教育还是以分数衡量每个学生能力的好与坏。物理在高考中作为除语文、数学、外语三大主科之外的所占分值最高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也正是由于物理的重要性及我国现阶段的考核模式,致使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背弃教学最本质的概念,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过于追求分数,以历年高考试题为标准,着重围绕考试重点进行讲解。忽略了新课改情况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增进能力而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除教师的教学目的存在误区以外,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部分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缺乏新的教学模式的融入,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使抽象的物理更加难以理解,并且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先进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的使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恰当的掌握与调控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致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进而掩盖了教学目的,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虽然提高,但是忽略了本节课教师讲解的重难点,从而导致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2.将导学案融入物理教学的优点

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将导学案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有助于教师改善教学情况。 首先,导学案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去。导学案的应用可以为学生物理学习进行一个较为系统有效地设计,使学生复习较为枯燥无味且抽象的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确立,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 但是导学案的应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正确的物理知识的学习结构与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高中物理学习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更好的掌握。并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入导学案,一定程度上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进高中物理课堂趣味性,使本来烦闷的物理教学充满活力,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的应用

3.1突出教学细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应注重教材中学习重难点的突出,准确寻找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注意教材中的细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高中光的粒子性教学中,教师的导学案设计应结合本节课重点,设计过程中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对光的粒子性M行逐步深入的探究。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3.2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新课标要求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例如在自由落体的导学案设计中,教师介绍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等生平,并且阐述其相关观点,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动手演示相关实验,证明先关观点的正确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探索性思维。

3.3导学案分层指导,增加导学案作用

将导学案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后,还应进一步加深导学案与教学的融合。因为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学习情况,在导学案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中同学可以互相帮助,在分层教学的同时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落实。

4.总结

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使得很多地区的高中物理教学已经进入新的教学模式, 将传统教学的优点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但是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进行摸索。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的融入,正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的结果。它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立体化、可视化,并且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完成新课改下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庞海龙.“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12

第6篇

关键词:物理;探究;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案例一,精心创设教学情景。

在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就要采用问题讨论式探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摸索,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电磁效应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师说明:在奥斯特研究的最初,他受到力总是沿着物体连线方向这个观念的影响,总是在沿电流的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延长线上,均以失败告终。1820年4月,在一次讲课中,他偶然把导线沿南北放置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转动了

提问:既然电流对磁铁有力的作用,那么磁铁是否也应该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应该有。但可能有部分学生因没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知如何进行逻辑推理。

演示实验:安培在此三个月后发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提问:综上所述,磁铁与磁铁的力,磁铁和电流的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是通过什么去实现这力的作用呢?

学生:磁场

因磁场是一种抽象的物质,学生对其了解较少,故可能有一些疑问。

多媒体演示磁场是力发生的媒介,让学生对磁场的作用有更形象的理解。

师问:司南、信鸽传书等都是利用了地磁场对它们的受力作用,那么的磁场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同学们对此的了解有多少?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此的认识,可分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发言)

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后通过视频说明:

案例分析: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案例二,精心设计物理实验。

如在探究“多普勒效应”实验时,先简单介绍多普勒效应源于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带着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听到火车汽笛声音调变化的偶然发现,启迪学生应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或许伟大的发现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预习并自学本节的知识,使学生对该节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介绍一课外小制作民间玩具──叫蝉。启迪学生能不能通过设计方案来探究多普勒效应呢?

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带着学生列队到学校操场完成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先旋转自己制作的叫蝉,使其发出“知知……”的声音。对于不发声的叫蝉,教师指导学生改进,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索设计方案。然后,确定探究方案(学生兴奋不已)。

将学生分成10组,选出叫声较响的10个叫蝉做实验。指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探究,研究在哪些条件下会发生多普勒效应?(或者让学生做实验并设计方案自主探索研究。)

第一种情况:一人在水平面内匀速率快速旋转细线,使叫蝉发声,该组的其他同学站在原地仔细听,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

第二种情况:一人在水平面内匀速快速旋转细线,使叫蝉发声,该组的其他同学靠近或远离叫蝉,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效果比第一种情况更明显。

第三种情况:一人在水平面内旋转细线,使声源(叫蝉)绕着人做匀速圆周运动,此人在转动轴心处倾听,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

第四种情况:学生甲在水平面内旋转较长的细线,使叫蝉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另一学生乙随着叫蝉一起运动,学生乙、叫蝉和圆心始终三点共线,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

第7篇

    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本作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提高基础较差的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

    2介绍科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物理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成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3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如有一次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什么时候揭膜的目的。

第8篇

新课改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案例教学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与新课改要求相符。下面针对高中生物,探究提出若干案例教学实践策略,以促进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环节将学生作为主体,合理应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注重通过让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它比传统应试教育下的生物教学更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因此,新课改下如何加强高中生物案例教学实践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导入新知识点,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知识与能力之间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而应将知识及时转化成能力。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本身就是注重实践与效益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只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那么学生的发展将遭遇巨大阻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慎重把握对新知识点的导入,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例如,当教师准备讲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知识点时,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完成课堂的新知识点导入过程。首先,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为很多学生认为生物不仅会不断消耗能量,还会不断消耗物质,于是教师提问:生态系统凭借太阳持续提供能量,但其物质却都来自地球,为什么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大量水、氧、碳、氮等物质经过了亿万年也没有被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消耗殆尽?该探究型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提出诸多问题,如难道煤炭、石油、矿石等资源也不会被耗尽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煤炭、石油、矿石等物质是人类从事工业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它们不是生态系统中维持生命活动的必备物质资源;煤炭、石油、矿石等资源非常有限,它们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消耗它们所需的时间却非常短。在案例讨论实践中,学生纷纷参与对新知识点的学习,并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实际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二、应用案例模拟实践,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案例模拟实践指的是教师实现按照案例编写一个剧本,让学生在了解剧情后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通过案例真实的情境来详细体现生物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凭借自身的体验探究案例,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蛋白质的内容时,由于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是主要的承担者,很多例题都涉及到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的计算,但学生刚接触这些问题,生物知识基础还相对薄弱,极易产生抽象之感,很难透彻地理解这些问题与知识。因此,教师选择应用案例模拟实践教学策略,先邀请一名学生走上讲台为其他学生示范讲解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接着用人的结构来类比蛋白质的结构,即人的头部类似R集团;身体类似一个中心碳原子;伸开两条胳膊,右手类似羧基,左手类似氨基;合并的两腿类似氢基。当学生理解了该问题之后,再找十名学生走上讲台站成一排,并左右手相连,这种直观的展示使学生明白这就是模拟的一个由十个氨基酸连接的一条肽链,相连的左右手就是由羧基、氨基结合成的肽键。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一条肽链上的肽键有几个?这十名学生中空闲的手有几只?当分开中间两名学生的左右手之后,教师继续提问:这十名学生模拟的氨基酸所组成的链有几条?肽键有多少个?这十名学生中空闲的手有几只?通过这种对案例真实情境的模拟实践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观察、分析,很容易就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并将结论总结出来,最终得到了计算氨基酸的规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实施辩论教学,提升学生生物修养

辩论教学的方法在高中生物含义模棱两可、有正反两面、主张不够鲜明的案例实践中较适用。由于这类案例中的很多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此时教师就可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一方都要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批判,教师与其他学生就可组成评判小组,评判争辩各方在辩论中的表现。例如,高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模块中涉及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等知识及其应用,很好地阐释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它与高考要求相去甚远,不愿花费太多时间,然而人类基因组计划本来就是一个争论的焦点,高中生学习的目的不是针对其利与弊下结论,而是在学习中敢于思考、分析、判断、创新,学会辩证看待新的事物、技术,从而关心生物学的发展,提高生物修养。教师可事先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密切联系教材知识的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利与弊两方开展一场辩论赛。正方可从人体健康的改善、医药行业与基因产业发展的推动等方面搜集材料,反方可从基因歧视、生存权、物种平等、生物进化、生物武器等方面搜集材料来反驳正方的观点。辩论赛还可合理设计观众提问环节,促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四、结语

高中是学生智力发育趋于完善的时期,教师应重视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实践策略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成功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勇敢接受新课改的挑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实践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周生钟 单位:德兴市一中

[参考文献]

[1]李佩云.浅析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J].学周刊,2016(08):88.

第9篇

由于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目前案例教学已经在我国高等学校各个学科中的教学环节中广为采纳。生动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共识,基于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多是一些代表性强、目的性强、实践性强的案例。因此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要取决于选择一些来自实践的生动案例或设计一些切合实际的优秀案例。本着上述精神,本文对目前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中案例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该案例是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一个综合性案例,本案例存在的问题在目前高级财务会计教材版本中比较普遍。案例的有关资料如下:

该案例有关交易事项如下:

(1)2000年1月初,北电公司用银行存款560000元购入南晶公司55%的表决资本(股本投资差额按10年摊消)。南晶公司当时的股东权益为1050000元,其中:股本为1000000元,资本溢价为50000元。

(2)北电公司商品销售中有一部分是向南晶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2000年、2001年,北电公司销售收入中分别有30%、10%来自于向南晶公司销货,该商品的销售毛利率为20%。

(3)南晶公司来自北电公司的外购配套商品中,2000年有40%包括在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2001年期末存货成本中有140000元是购自北电公司的配套商品。

(4)-(7)略

本案例是一个合并会计报表的综合案例,笔者仅对内部交易产生的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进行探讨。按照内部存货交易有关合并理论,2001年案例的有关抵销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4000000×10%)400000

贷:营业成本 400000

借:营业成本(140000×20%)28000

贷:存货28000

以后年度有关抵销分录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3000000×30%×20%×40%) 72000

贷:营业成本72000

本案例,北电公司2000年1月初购入南晶公司55%的股权,并自2000年开始向南晶公司销售产品,作为南晶公司的配套商品。2000年北电公司向南晶公司销售的配套商品占全年销售的30%,即全年销售收入300万元的30%为90万元。毛利率为20%,毛利则为18万元。南晶公司2000年期末库存中有40%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即期末库存80万元的40%为32万元。由于2000年北电公司向南晶公司销售配套商品是90万元,南晶公司年末库存剩余32万元,这说明南晶公司本期使用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为58万元(90-32)。

假定南晶公司本期使用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58万元所形成的产品,当年全部销售。因此,北电公司向南晶公司销售的配套商品的毛利为18万元,其中未动用部分的未实现利润为6.3万元(32/90×18);内部交易实现的利润为11.7万元(58/90×18)。

2000年末按照内部存货交易有关合并理论,交易当年有关的抵销分录为:

借:产品销售收入900000

贷:产品销售成本837000

存货63000

而本案例2000年未作账务处理,只是在2001年抵销上年未实现利润72000万元。有关抵销分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72000

贷:营业成本 72000

该抵销分录所确认的上年未实现利润72000元,是根据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形成的全部利润18万元与南晶公司2000年期末库存中有40%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的乘积。显然该抵销分录所确认的上年未实现利润是不正确的。而且本案例,南晶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80万元、销售成本57万元,该期销售的产品使用北电公司的配套商品却大于南晶公司当年的销售成本,这显然也是不对的。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本案例不是选自企业集团的会计实务,而是从事会计研究的人员设计的一个案例。本案例的错误之处是没有充分考虑南晶公司使用北电公司的配套商品占当年销售成本中的比重可能接近、但不能大于南晶公司当年的销售成本。因此,本案例需要按上述原则重新设计。若将南晶公司2000年末库存中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的比重由40%改为75%,期末库存中有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就是60万元(80万元×75%)。这样,本期南晶公司从北电公司购入90万元的配套商品,没有动用部分为60万元,动用部分为30万元。同时南晶公司动用部分所形成的产品全部销售。那么,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为12万元(60/90×18)。

2000年末按照内部存货交易有关合并理论,交易当年有关的抵销分录为:

借:产品销售收入900000

贷:产品销售成本780000

存货120000

若2001年北电公司没有提供新的配套商品,期末库存中仍然保存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60万元,按照内部存货交易有关合并理论,,2001年有关的抵销分录为: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20000

贷:存货120000

本案例,2001年南晶公司销售收入90.5万元,销售成本66.5万元。本案例的第三项业务2001年期末库存中有14万元是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按此条件来推算2001年南晶公司销售成本中使用了多少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呢?南晶公司上年期末库存80万元中还剩余60万元是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本期南晶公司又购入北电公司的配套商品40万元,(即北电公司全年销售收入400万元的10%。)两者之和扣除期末库存14万元,则2001年南晶公司销售成本中应当使用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为86万元。这样,又出现上述错误―― 南晶公司使用北电公司的配套商品86万元大于南晶公司当年的销售成本66.5万元。

那么,如何确定2001年南晶公司期末库存中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仍按上期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占南晶公司期末库存的75%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确定2001年南晶公司期末库存中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要取决于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占南晶公司销售成本的比重。无论该比重是否稳定,只有确认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占南晶公司销售成本的比重才能合理地确认南晶公司期末库存中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在企业集团的会计实务中2001年南晶公司期末库存中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是确定的,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占南晶公司销售成本的比重也是确定的,而且确认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占南晶公司销售成本的比重也是正确计算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的关键。因此,为了保证案例设计的合理性必须先确认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占南晶公司销售成本的比重。目前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及有关会计文献中仅仅在一些基本理论上指导如何确认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而没有对具体如何确认进行规范。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人员的随意性,严重地影响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质量。

按照上述思路,笔者利用上年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占南晶公司销售成本的比重52.6%计算,本年南晶公司销售成本中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商品为34.98万元(66.5×52.6%)。由于期初未动用部分60万元,加上本期购入40万元,减去本年南晶公司销售成本中来自北电公司提供的配套产品34.98万元。因此南晶公司期末库存中还有65.02万元来自北电公司配套商品。

对上面企业集团比较实际的经济业务,2001年企业集团如何运用合并会计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呢?

上年未实现利润12万元,在南晶公司的本年期初库存中,本期使用了34.98万元,南晶公司本年期末的库存中包括北电公司上年提供的配套商品还剩余25.02万元。上年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12万元,本期实现了6.1万元 (12×34.98/60),还有未实现利润5.9万元。另外,2001年本期发生的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8万元(40×20%)。这样,2001年末企业集团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利润是由上年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在本期还未实现的利润5.9万元以及本期发生的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8万元两部分构成,共计13.9万元。

按照内部存货交易有关合并理论,本年内部交易未实现的利润,抵销会计分录如下:

借:产品销售收入400000

贷:产品销售成本320000

存货80000

上年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12万元,本期实现了6.1万元以及上年还未实现的利润5.9万元。按内部交易有关合并理论,抵销会计分录如下: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20000

贷:产品销售成本61000

存货59000

若2001年南晶公司销售收入为181万元(即本案例销售收入90.5万元的1倍),销售成本为133万元。那么本期南晶公司的销售成本中使用北电公司的配套商品则是69.96万元(即本案例34.98万元的1倍)。2001年北电公司向南晶公司销售配套商品40万元的条件不变,那么2001年南晶公司的期末库存中包括北电公司的配套商品为:

60万元+40万元-69.96万元=30.04万元

南晶公司本期购入北电公司的配套商品40万元,使用了69.96万元,剩余30.04万元。企业集团本期未实现利润60280元,(即本期销售利润8万元×30.14/40)本期内部存货交易实现利润19720元。

如果企业集团发生了上述经济业务,2001年末,按照内部存货交易有关合并理论,先抵销上年全部未实现利润,抵销会计分录: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20000

贷:产品销售成本120000

然后再抵销本年未实现利润,抵销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收入400000

贷:产品销售成本 339720

存货 60280

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生物 教学模式

所谓案例教学法,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研习案例,确保学生在研习中理解知识、交流知识和吸收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调动起来。当前国内很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会选择案例教学法教学,从而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1.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知识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都会选择灌输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运用该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统一特性,而且学生在知识掌握方法上具有静态性,无法将学生学习潜力挖掘出来。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则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动态掌握与理解,学生间可采用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取长补短。

例如,高中生物《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中,生物教师可让学生对一个案例进行观察:长跑时,人类的身体所消耗的血糖能够及时获得弥补,而且人体血糖上升后,并不会持续上升,该案例中所含原理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小组方式探讨该问题,一个小组最初提出人体血糖控制系统是:人体存在较高血糖水平-胰岛B细胞-胰岛素-细胞利用与提取血糖加速-降低人体血糖水平-胰岛A细胞-胰岛血糖素-转化糖原分解-提升人体血糖水平。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不会设置学习边界,学生能够依照学习现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有效控制,在学习成果发生差异状态下,能够通过交流方法实现取长补短,运用该教学方法对学生互动性的增强极为有利。

2.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迁移知识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些生物教师会形成一种错误认知,这些教师表示,学生没有学习前就是一张白纸。该教学思路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丧失,往往会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对待相关生物学习问题。学生掌握新生物知识点之前其实就已经掌握了以往的生物生活经验与知识点,而且具备学习技能,生物教师只需要调动学生生物学习主动性,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教学中,若教师将新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就会丧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该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迁移旧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吸收。比方说,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了解与搜寻关于酸雨形成因素的相关资料,并思考酸雨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酸雨形成因素的相关知识,此为学生学过的旧知识。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生物学视角考虑酸雨的危害,这样学生就可将生物学规律和旧知识结合起来,对酸雨危害性加深了解:动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酸碱度,酸雨会影响到生态环境酸碱平衡,阻碍生物生长。生物繁殖和环境酸碱度关系极为密切,环境酸碱度会导致植物生长畸形,影响动物繁殖,在学生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无限乐趣。本研究所提出的案例教学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迁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生物教师可采用案例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旧知识了解与掌握新知识。

3.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往往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在培养高中生方面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若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将问题提出来,对新知识进行不断吸收,以此找到生物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

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的稳定》教学中,生物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个案例:以往的澳大利亚有很少的生物,并未有效利用植物与草木,当地政府部门先后引入羊、牛等食草动物,这些食草动物不断破坏与消耗绿色植物,动物所产生的粪便导致蚊虫的滋生。生物教师可让学生与新知识结合思考澳大利亚国家引入食草动物的主要目的,过多的食草动物会导致哪些生物平衡危机,自然生物循环系统如何才能恢复平衡,人类社会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自然生物循环系统有何种自动调节能力。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引导高中生采用案例问题解决的方式对新生物知识点进行吸收,应该运用定向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学案导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2(S)-0077-4

1 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1.1 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或物理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1.2 猜想与假设

1.3 制定计划

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验证猜想或假设的活动方案。

1.4 进行实验

按照制定的计划正确地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1.5 收集证据、数据处理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

1.6 解释和结论

对事实、证据或数据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断事实、证据是肯定了假设或否定了假设,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1.7 反思与评价

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1.8 表达与交流

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具体的探究中,探究步骤可多可少。根据需要可以是全程式的探究,也可以对部分要素进行探究。

2 学案导学的教学现状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另一方面又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它有一定的弊端,体现在:学案是老师自己设计的,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预习作业,不一定适合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思维发展过程。

3 探究式学案导学

探究式学案导学教学的重点是在学案的制定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制定学案。

3.1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这是不能由其他人来替代的,只有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的知识,印象才最深刻,理解才最透彻,记忆也最牢。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把要教的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可以使自己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起辅导作用。因此,真正的“教”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或助手,即教学的引导者,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有监控的责任,要在关键的时候对学生的方向性错误提出自己的意见。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3.2 与传统学案导学的区别

探究式学案导学与传统学案导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学案的制定过程。

(1)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进行详细的预习。

(2)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提出探究的问题。

(3)教师收集学生的问题,与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制定学案的目标。

(4)教师制定学案中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可以减少学生课后负担。 3.3 教学实例

课题:电磁铁

学生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教材的预习,学生提出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有影响;线圈匝数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电磁铁的体积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导线的粗细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教师提出意见并与学生讨论、确定问题: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有影响;线圈匝数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教师继续补充:学习过程要了解电磁铁的结构、电磁铁的优点、电磁铁的应用。

通过探究活动,制定学案如下表1: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探究、理解物理学规律的过程和环境。让学生尽可能的能亲身感受物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便能进一步促进物理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第12篇

关键词:学案 导学 应用

一、前言

学案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借助学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导学为方法,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案导学的优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

什么是“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学案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导学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学案导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方式。传统教学大多沿用“教材―教师―学生”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学案导学则建立起“教材―教师―学案―学生”的新型传递过程,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案导学有利于弥补教材的不足。多数学生面对教材时,往往只满足于看懂内容,记住知识,很少关注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领会其中的思维方法。学案导学不仅能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而且有助于启发思维,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方法。最后,学案导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案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平台,而教师从繁重的讲解中解脱出来后,不仅可以集中释疑解惑,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了和谐统一。

二、学案的编写

学案导学的优势在于高质量的学案。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自主练习、背景材料等环节。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参资料,确定教学目标;要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漏的知识点;要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认知水平,提高学案的针对性。

三、物理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实践与运用

物理教学中学案导学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案导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学生依案自学。对于课前自学,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以便为学生进一步的自学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自学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抓住重点,把握本质,总结规律。

(二)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教师应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器量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让该同学组织该小组进行讨论、互动、积极思考。教师应通过巡视,有选择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方面对讨论给与必要地指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发现和汇总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以便在精讲释疑集中解决。

(三)精讲释疑。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题,习题的设计既要侧重于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在运用学案导学的同时还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也不可放任自流变成“无序式”教学。第二,正确处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没有知识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的讲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要讲解透彻。尤其是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第三,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

四、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体会

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体会到这一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这是因为,第一,该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来设计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第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第三,学习目标的认定、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可见,此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活动的主动权。

第13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案

一、引言

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生物学科相比,更侧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性掌握能力。这是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的最大特点,因此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领域中,教师们对实践性教学并不陌生,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但是,许多需要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内容都在我国应试教育形势下变成了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根本没有达到实践性的目的。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该如何进行实践性教学呢?

二、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案

制订条理清晰的教学方案是高中物理中实施实践性教学的第一步。方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根据高中物理知识点较为深奥,而课堂时间较短,学生课业较繁重的情况,发现要切实可行地实施实践性教学并不简单。笔者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以下两个实用方案。

1.以实验教学为主。

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相连是高中物理学科的主要特点,由于条件限制,因此许多具有实践特点的知识是无法实现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也没有经常带学生到室外观察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所以最大限度让学生有实践机会的教学方法就是做实验。实验教学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可在每周物理课中安排一到两节实验课,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或者把实验器材带到课堂上,这两种实验教学法都能增强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性。

2.将物理融入生活,把知识形象化。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学科,教材中所学的物理定律、公式都是由众多物理学家从生活或者实验中研究所得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让学生进行物理实践的方式除了实验,还有生活。实际生活中能找到许多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是检验物理定律和公式正确与否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实例引进课堂,或者让学生带着物理问题体验生活,将物理融入生活,从而使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知识素养。如教师在讲授摩擦力这一章节时,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关于摩擦力的例子,如抹墙的磨砂纸,轮胎上的纹路,结冰公路上撒盐,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利用摩擦力解决问题的实践案例。通过教师的点拨,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搜集几种运用摩擦力知识制作的产品,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锻炼学生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模式。

三、在高中物理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分析

有了实践性教学实施构想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下面通过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案例,对实施实践性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高中物理课本中,力学是课程的重点。而冲量这一概念是力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点。一开始接触冲量时,学生都有点懵懂,不知道究竟什么叫冲量,也不知道冲量到底是什么物理现象。这一现象无法通过言语描述表达清楚,图文也不能帮学生理解清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法,给同学们展示冲量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首先,教师准备两根粉笔,一根白色的,一根红色的。让它们在同样高度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只是两根粉笔的落地点不一样。白色粉笔的下面是一块海绵,红色粉笔的下面则是水泥地。结果可想而知,落在水泥地上的粉笔肯定会断,而落在海绵上的粉笔则安然无事。一般思维认为这是两根粉笔掉落地点的硬度不一样造成的结果。而学习冲量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另一种解释方法。从做功时间长短角度分析,当粉笔与水泥地发生触碰时,粉笔和水泥地之间做功,但是时间太短,所以瞬间压力大,导致粉笔断开;而当粉笔与海绵碰撞的时候,粉笔挤压海绵,海绵反弹粉笔,做功时间长,所以没有造成太大压力,也就不会造成粉笔断裂。通过这种形象实验,学生不仅有兴趣深度挖掘物理的奥秘,还对冲量有形象理解。

四、结语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优化物理教学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尽量搜集实践资源,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验课和生活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贯彻落实实践性策略,达到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88-02

[作者简介]陈敏(1978―),女,浙江海盐人,本科,浙江省嘉兴市嘉兴一中实验学校教师,中教一级。

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重视教师的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与案例教学,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一)生物实验探究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通过调查研究与实验来实现相关探究的。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能够通过实验辅助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实现动手实践和实验的尝试,并且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实验探究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的主题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操作时,需要有生物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从而进行探究活动。虽然教材上的实验结论已得前人的证实,但是还需要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进行不断的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来得出结论,该教学模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通过深入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探究模式教学中,通常是以小组形式教学进行的,通过问题的提出、自主探究、讨论以及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探究活动。

(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强化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的体验与调查。在探究教学模式中,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能够进行体验,并且不断地对探究活动进行感悟,从而能够有效地巩固生物知识。例如,在进行“酶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生物的奇妙,并不断地实验探究,从而得出准确的探究结果。与此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体验、调查和现实中的差异,不能仅依靠实验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应该在更大的空间中不断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来进一步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运用生物模型展示来强化探究式教学

生物模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通常情况下,生物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将生物知识的特点描述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强化探究教学模式,就需要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来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生物模型已经发展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生物膜构造”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由于生物膜自身的特点,学生无法依靠肉眼来进行详细的观察,所以就必须通过生物模型来进行生物膜的展示,从而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生物膜的构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能

够有效地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

(四)自述的收集知识展开探究教学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遍布了全球,这就使得信息遍布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可用的信息却非常少,或者是一些有用的信息被隐藏了起来,这就对生物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在这庞大的信息中寻找到对学生生物探究有用的知识,就需要学生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收集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收集的技巧,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二、高中生物课堂的案例教学分析

(一)依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需要生物教师对案例进行合理选择,该步骤对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应该遵循案例形式灵活性及教学法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启发性以及案例教学的适应性及递进性的原则,同时还应该紧密结合生物教材。所选择的生物案例必须和高中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还应该结合生物发展的情况。例如,在进行《细胞》这章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选择克隆技术的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设计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在克隆技术中,是细胞学中的哪些内容为其提供依据的?案例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必须对其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组建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生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不断的谈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学习小组在生物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爱好及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划分,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的分析,并且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学习小组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分析讨论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分析讨论中应该让学生先自己学习和分析,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明确案例中的问题。最后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这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情况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第15篇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期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有效的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即“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 .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它是一个随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变化和学生发展变化影响的动态概念.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

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2.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涵义

“学案导学”,即以自学为主并得到恰当的指导、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学导结合、学以致用、优化智能、尝试创新的有效教学课堂模式.学案导学遵循“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既关注教师的“导”,又注重学生的“学”,尤其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得到了实验、推广和发展,它提高了教师教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2.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原则

2.2.1自主活动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他们从事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去感知,观察和思考问题,使其处于一种能动的学习状态中,增强其学习的主体意识,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对某学校高二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60.60%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够自主合作学习,不愿意的仅占6.50%.

[LL][TP11GW01.TIF,BP#]

2.2.2 过程发展原则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强调 “过程与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而协调的发展.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2.2.3 教与学最优化原则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环境是和谐融洽的,教学过程是真正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与学最优化主要体现在确定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与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程序设计为最优;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传递为最佳.

2.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

2.3.1 课前预习导读

设计内容应包括课题名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阅读提示、诊断补偿等.我们高二物理集备组将编写好的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对教材进行预习,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困惑,完成第一次教学.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学习目标的制定

①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不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会运用 ××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② 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过高,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③目标的呈现.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可采取课前投放式、分段投放式、总结投放式等三种投放方式.

(2)诊断补偿

①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学生对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的掌握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可以以问题即思考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出现,比如填空题等.

2.3.2 课堂探究导学

设计内容应包括导学问题、学法指导、知识梳理等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1)导学问题

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设计导学问题,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合理巧妙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③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体验,个个有收获.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不讲,学生没问题不讲,学生有问题在讨论之前不讲.

(2)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3)知识梳理

①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

②应由学生自我总结,教师辅助完善.

2.3.3 知识应用导练

(1)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教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给出评价.

(2)作业设置要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注意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和拓展探究等层次性内容的落实,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发挥部分学生的个性优势.

2.3.4 体系拓展导思

下课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法进行及时课后反思.将收齐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的落实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严密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另外,对本课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同学帮肋、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

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评价

3.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对某学校学生不同年级各9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全校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效果极高的同学站比89.3%.分年级来看,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效果极高的同学各年级都很高,高一年级达到92.2%.由此可见,“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实现课堂导学、以导促学方面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3.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

对上述270名学生调查还发现,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认为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占到91.80%,认为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的占到80.10%,认为通过“学案导学”获得了好的学习方法占到87.10%,认为通过“学案导学” 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占到89.60%.由此可见,“学案导学”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问题,而且在强调系统性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了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