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范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物理弹力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习题 拓展教学案例

一、分析习题拓展教学的案例

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习题价值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了解水平都可通过对习题的拓展映射出来。

案例:一个质量为m且带正电的小球由细线悬挂在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小球带正电的电荷量可使小球的重力正好为小球承受电力场力的倍,把小球拉到细线正好水平伸直位置,然后将小球自由释放,求小球下落到竖直向下处时拉力的大小。

教学要求:进一步对题目进行拓展,使原题得到充分的利用,结构化所需掌握的知识。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做出了以下不同拓展。

拓展一 分步设问几个问题,包括:

(1)小球在开始时会做什么运动?

(2)小球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是多少?

(3)小球到达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有多大?

拓展二

(1)小球在过B点以后会做什么运动?

(2)绳子最大压力是小球运动到何处?怎么求出这个结果?

(3)小球运动到最大拉力处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4)对于这样的特点,你会有什么联想 ?

(5)小球过B点以后继续运动会达到A点同等高度的位置吗?以什么依据得出的结论?最高点应该在何处?

(6)假设小球左摆到C点处的速度为0,从C点释放小球,你能否求出小球右摆的最大角度?

拓展三 (1)将电场反向,此时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和之前的相比较,同时比较摆动到最高点时与竖直反向的夹角。

(2)小球初始位置变为水平位置的上方,绳子依然拉直的情况下会有什么结果?

(3)若电场与重力相等情况下有什么结果

拓展四 (1)若小球带负电(根据数据大小小球可分为能到达B点和不能到达B两种情况),讨论结果求出其解。

(2)把板间的电场反向改变,或者给两板电势差。

(3)小球过B后摆动到左侧的最高点,求初高度和末高度的差。

(4)增加垂直平面向里的磁场会有什么结果?

拓展五 (1)电场力与重力相等。

(2)小球电荷改为负电荷。

(3)小球初始位置在水平线上方(绳子松弛)。

(4)电场力于重力满足什么条件可使小球做圆周运动到B。

(5)电场力于重力满足什么条件可使小球刚好能沿B点返回。

拓展一:所表现出的教师认知是:题目有一定难度。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就降低了原题目的难度,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

拓展二:教师对题目价值的认知与拓展一差不多,但分步设问多一点。

拓展五:可以发现拓展四于拓展五要比拓展三充分的多,特别是拓展五的拓展是在习题的拓展方法(情景迁移、条件变化、比较行的拓展、特殊比与一般比)指导下进行拓展的,因此教师对习题的拓展研究水平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如何提高教师习题拓展的能力

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对习题价值的认知水平、教师对学生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了解水平通过以上习题的拓展案例的分析完全得到投射,发现他们在教学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拥有不同教学能力的教师在习题的拓展深度以及广度等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为了能提高教师的习题拓展能力,可总结出三条建议。

(一)习题的研究须加强

教师知识结构中习题掌握的丰富程度以及对习题类型的组织都与习题拓展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习题掌握缺乏,就难以将习题类型的知识结构组织好,就难以对习题的价值作出认知,如果仅靠表面的相似来进行拓展组织,必定也只能得到不完美的知识结构。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习题拓展能力就必须加强教师对习题的研究,也仅以此为途径才能提高教师的习题拓展能力,面对习题,要考虑拓展出的问题会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带来什么样的贡献,以此考虑逐步的形成一个题目组。

(二)学生须深入了解且教学目标须明确

通过拓展习题,老师可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重点是让学生构建出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并不是为了显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目标,须遵照教学大纲,时刻加强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情况,通过重视这些重要因素来加强习题拓展的能力。

(三)习题拓展方法的研究与学习须重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一些教师对习题拓展的方法还没有掌握,但在教学方面还是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多年来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这些教师若是可以正确的运用拓展方法来进行习题的拓展,他们对拓展的数量肯定有保证,对拓展的质量也会有保证。为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须加强他们对习题拓展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学习和掌握习题拓展方法的研究。

第2篇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一种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是灌输──接受式(即填鸭式),教师注重的是把知识和结论准确地教给学生,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感受不到学习探索的乐趣,难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实施呢?下面就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教学,我就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说明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由于学生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印象很深,所以本节课做好实验十分重要。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逐步提出问题(设疑),让学生自己探究(解疑),得出结论。二是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由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纸带分析或频闪照片分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行探究。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对重点一内容教学时,我通过演示一组对比实验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实验一:一个小钢球和一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学生观察的结果:重的物体(小钢球)下落得快;实验二:让一张作业纸(搂成一团)和叠在一起的五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学生观察的结果:轻的物体(搂成一团的一张作业纸)下落得快;当学生观察到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时心中自然就产生疑惑,为了增加学生的疑惑我又演示了实验三:让一张作业纸(搂成一团)和同样的一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此时学生观察到轻重一样的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也不一样。通过这三个实验创设的物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接下来就让学生分组探讨,教师一边巡视一边适时加以引导,五六分钟后让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大部分小组都能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有关。这时我再演示“牛顿管实验”,并播放“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的视频,为的是进一步论证学生的结论,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重点二内容的教学,由于有先前的知识做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够联系到有关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纸带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课外做好铺垫,学生先预习,每个小组上缴一分实验方案;然后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与该组的小组长一起商讨,分析其可行性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把小组长培养成一个“小老师”,再由小组长来指导本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合理的点评并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解释。

虽然我在课外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时间分配教师难以掌控;对老师创设的物理情景学生不会综合分析,提出相关的问题或假设;学生不会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所需要的实验方案或设计的方案不科学;在播放“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的视频时,学生就提出两个物体也受到空气阻力等问题。

由此看来要上好一节探究课绝非易事,在我看来作为教师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不同物理知识的教学要灵活选取教学方式,不要盲目追求某一种单纯的教学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对的。”探究式教学的确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及学校设备等情况灵活选取教学方式,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节优秀的物理课,肯定不是只有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是有几种教学方法同时存在,相辅相成。

二、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角,教师是这一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尽量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讨论,突出学生的亲自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时刻关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做恰当的引导,而不能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而应是整个探究活动在我们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中。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设计、组织、协调和点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要切忌回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即“板书+讲授”式,剥夺学生主动思考发问的权利,抑制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必把什么问题都讲深讲透,要及时放手;教师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不做的尽量不做,把机会尽可能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谈心式”的交流中学习知识和方法,在严密而又轻松的思考中锻炼思维,培养能力。

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一定要突出探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把时间重点花在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环节上。为此教师除了利用课外时间作准备以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不仅能使课上时间更加充裕,还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第3篇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实践性教学更加普遍,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富有创造力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大大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求。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高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依旧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实践性缺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意义。

2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不断发挥质疑精神,积极地开展探究以及调查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有机地结合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形成对案例表象更深层次的认识,并通过观察、探讨等过程不断地将理论与实际、知识和经验等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也能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其更好地发现、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通过适当的案例为学生模拟出生动、具体以及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以及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十分有利。另外,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将物理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体现出现实情境中物理知识的运用。形象生动的案例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物理理论,能够通过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物理原理和知识,对于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以及物理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3 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弊端

3.1教学理念落后

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对高考物理题型以及考题都相当了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现象依旧存在且屡禁不止,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关系相当疏远,教师过于注重在课堂中讲解经典题型,同时题海战术的运用也比较频繁,学生即使成绩优异,但对物理规律缺乏亲身的体验,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严重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3.2教学技能单一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点,教师要常常运用不同的教学技能,改变枯燥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物理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丰富性,难以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难以使学生学习集中注意力。

4 利用案例教学法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4.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应该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实现物理理论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在设置情境时,教师还应对物理知识的特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构建物理知识以及情境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另外,情境背景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解析要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应该具有阶梯性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探究摩擦力规律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由摩擦力引起的现象,使学生深入思考摩擦力形成的原理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而展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对摩擦力有着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理论知识。

4.2明确学生地位,开展习题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地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其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全面的提升,更加投入地进行物理问题的探讨活动。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关系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通过有关的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同时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让学生直接测出加速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主人翁意识,不断地增强学习信心。

4.3构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性物理教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构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自身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相当突出。例如,在探究匀速直线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小车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状态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5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细节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加强对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除了讲解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以物理知识依据开展案例教学。另外,教师还应精心准备并选择适当的案例,立足于实际生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特点。最后,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