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网贷调查报告范文

校园网贷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校园网贷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校园网贷调查报告

第1篇

摘要: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涌现出来很多网络贷款平台。金融业向学生群体扩张,在学生中掀起了网络贷款的热潮。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很高涨,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把大学生当成了抢食目标。大学生利用所贷款项,提前消费商品,进行创业,随后是一个还贷的煎熬和信用问题。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网贷的调查报告及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网贷;调查报告;策略

1网贷的由来

网贷,又称P2P网络借款,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网贷[1]平台)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网贷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到现在为止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

2高校网络贷款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2.1错误的消费观:享乐、攀比、跟风。女生追求时尚,喜欢精致高档的衣服与化妆品,男生喜欢购买高档电子产品,然而,他们主要生活来源依靠父母,校园网贷为其提供了一个便利可行的途径。

2.2网络借贷平台门槛低、易贷。为了抢占市场,扩大业务,贷款程序过于简单,其中一些平台甚至只需要提供身份证与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业务,也不筛选学生是否有偿还能力,从而纵容了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一些不良平台打出“零利息”、“低利率”、“3分钟到账”等广告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

2.3校贷风险难以预见。网络平台贷款容易,但其中隐含的风险太多,包括“个人与家庭信息的泄露”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家庭住址、学号、银行卡号……事实上,这些真实的信息随时存在泄露的可能,给大学生人身与财产带来带来隐患;、“合同陷阱”以及平台贷款过程中所产生各种手续费、利率、滞留金等,往往导致他们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越陷越深,他们不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提起法律诉讼,而是采用威胁、骚扰、跟踪等极端的方式进行催款,给大学生人身与心理带来巨大的恐惧最终,在债主的威逼胁迫下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酿成后果。

2.4导致大学生信用缺失,影响其学业与未来的发展。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信用危机必然会影响大学校园和大学生。”[4]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才会轻易的向网络平台“伸手”;没有按合同的规定的期限还款,产生大额度滞留金导致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的结果;严重的在全国个人征信咨询系统中被记录逾期贷款,影响以后的银行贷款与未来的发展等。

3大学生网贷情况调查问卷的调查问卷

从调查数据(表1)上看出,大学生选择校园网贷,很多都是用于个人消费,而其中绝大部分是跟风消费或攀比消费。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入手一部iPad而选择网贷的,宿舍里的同学都在用,自己没有很丢面子,用iPad看网络视频、上网购物等,非常便利。根据这份问卷调查,有许多学生使用过一些大型网络购物平台推出的分期类网贷产品。“此类网贷产品相对来说比较靠谱。”“但还有一些网贷产品则有高利贷的影子,门槛低、费率高,而不法分子又用种种手段掩盖了真实费率,导致学生中招。”调查显示大学生月均消费1212元,超三成学生生活费不够花,41%的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并有结余。超三成大学生曾入不敷出,其中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8%的学生经常不够用。被调查学生选出消费比重最大的三项支出。男生每月主要消费在社交和娱乐(51%)、饮料、食品(11%)和形象消费(38%)方面;女生每月食品(24%)、化妆品消费(62%)和社交与娱乐(14%)方面消费。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43%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消费,而其他人会选择“向父母求助”(40%)、“先消费后付款”(20%)、“向朋友借钱”(15%)等形式满足消费需求。近年来,不少学生被校园贷“套牢”。39%的被调查学生反映身边有人使用过校园贷类借款。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大学生经济来源为父母供给。父母在子女进入大学前就应该开始指导孩子树立预算观,帮他们明确信用卡、债务、网贷、罚息等概念,培养健康、积极、理性的财富观念,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学校也应加强宣传引导,加大金融与网络安全知识普及,从源头上遏制借贷高消费及“高利贷”现象的发生。

4针对网贷的防范与对策

4.1正面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

新生入学之初,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正面引导,理性消费,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观与消费习惯,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与消费清单,为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石。

4.2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的习惯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法律思维的习惯,比较强调自我,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他们的法律,听专家做专题讲座与报告,针对热点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法律陷阱,防范大学生出现不良贷款等事件造成恶果,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4.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经常召开心理主题班会;开展心理讲座与心理辅导;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及时跟踪观察;特别是对于发生突发、重大事件,如陷入网贷陷阱,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进行家校联系,共同协调,防止极端案例的发生。

4.4鼓励大学生参加校园活动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校园学习与文化氛围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与文化活动场所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讲座、参加社团与志愿者活动等,营造一个充满学术、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理性消费。

4.5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现实生活中,一些坑蒙拐骗的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大学生要以诚信为本,自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总之,我们引导他们理性消费,注重对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增强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避免消费观与人生观的偏差。还需政府、高校、家庭实现多方联动,共同制止乱象。

参考文献:

[1]禹海慧.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弊端及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4(2):121-122.

[2]张跣.大学生网贷多维反思笔谈[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5):86.

[3]桂媛媛,陈彦华.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2):79.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非理性网贷;原因探究

一、背景

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在校大学生。其中,过半的学生需要进行借贷来填补生活费的不足,潜在的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可达上千亿元。在曾经风靡一时的校园信用卡业务被叫停后,许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都想在这个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自产生之初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校园贷只是其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从2014年起,以大学生橹饕服务对象的多家网络借贷公司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获得了多轮投资。这些校园网贷产品的共同点是,只要是学生身份,就可以申请信用贷款,通过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进行先消费,后还款。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概述

笔者分别于2016年5月和2017年1月先后在线上和线下对华中地区多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1100份,回收问卷1095份,有效问卷923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4.3%,符合统计要求。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422人,占比45.72%,女生501人,占比54.28%,男女比例为1:1.19,使用网络借贷平台的262人,占比28.38%,没有使用过的人为561人,占比71.26%。

(二)对比分析

为了减小调查数据的误差,将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分成两类人群,一类是具有非理性网贷行为的人,另一类是行为理性的同学,将这两类人群的特征进行对比,归纳出有非理性网贷行为人群的特质。在查阅网上各大机构的大学生网贷使用现状调查报告后,我们主要根据以下5类情形筛选出有非理性网贷行为的人:平均每月使用网贷数次,并且每次网贷数额超过100元的人;平均每月使用网贷一次,并且每次网贷数额超过500元的人;平均每学期使用网贷1-2次甚至更少,并且每次网贷数额超过1000元的人;使用网贷用来购买超出负担能力的商品的人;还款时选择向朋友借钱或者再次网贷的人。符合以上5种情形的共有56人,是具有非理性网贷行为的(以下简称“非理性”);另一类行为理性的共867人(以下简称“理性”)。我们主要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消费习惯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基本信息

性别比例上,在非理性网贷行为人群中,女生有19人,男生有37人,女生占比66%;在其他行为理性的同学中,女生有465人,男生402人,男女比例为1:1.16,接近1:1。年级分布上,“非理性”的人群绝大多数来源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占所有学生的比重为82%,其中大二学生人数最多有36人,占比64%;“理性”人群中各年级比例分布与“非理性”较为相似,但大二、大三学生在非理性人群中占比66%,“非理性”人群中这一数值较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女生更易进行为理性网贷行为。多数女生相较男生更喜欢购物,当欲望太多而又无法满足这些欲望时只有借助于网贷,女性天生比较感性,更容易产生不理智的行为。此外,处在大二大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非理性网贷行为的可能性较高。从一名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大一主要还在适应大学的生活,忙于社团活动等;大四时心态已经比较成熟,忙于为以后的“出路”做准备。而大二大三这一阶段处于大学时期比较“尴尬”的时期,对未来较为迷茫并且时间较为宽裕,这个时候很有可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结果落入“网贷”的陷阱,因此学校方面应加强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监督教育。

2消费习惯

从影响消费的因素来看,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选项,分别记为5、4、3、2、1。“非理性”人群消费时会受广告宣传的程度得分为2.57分,而“理性”人群此项得分为2.43分。“非理性”人群对广告的接受度略高于“不理性”人群。从消费时考虑因素来看,“非理性”人群消费时看重价格的程度得分为4.22分(满分为6),而“理性”人群此项得分为3.89分,两类人群此题得分都高于平均分3,但“非理性”人群对价格更加敏感。此外,“非理性”人群对品牌看重程度为2.24分,高于“理性”人群,说明“非理性”人群消费时较为注重品牌。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易受广告影响、价格敏感、虚荣心强的人进行非理性网贷行为的可能性较高。一方面,“非理性”人群的自制力相对较弱,因此更易受到外界影响,当某些不良网贷平台抛出“低利率”、“放款快”等噱头时,他们更易落入陷阱;另一方面,这类人群可能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在广告的作用下乐于尝试新的产品或服务,对校园网贷这一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可能会导致他们受不良网贷所害。

三、原因分析

第3篇

一、校园网贷现状

根据“网贷之家”网站显示,截止到2017年2月,我国网络贷款运营平台达到2335家,其中问题平台数量59家。而目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的网贷平台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爱学贷、分期乐等大学生专属的分期购物平台;第二类是P2P贷款平台,如人人贷、名校贷等民间借贷平台;第三类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如支付宝旗下的蚂蚁花呗、京东旗下的京东白条等,主要提供在其购物平台中的分期付款。

银监会在2009年叫停给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业务,校园网贷以门槛低、无需抵押、办理便捷、可分期还款等特点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笔者对本校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95.3%的学生知道网络贷款,17.2%的学生使用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大型在线购物平台的分期付款,1.4%的学生使用过针对大学生的校园网贷平台,而22.9%的学生表示急需资金时会考虑使用网贷平台。由此可见,校园网贷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并且已经打开了一定的市场。

二、不良校园网贷的危害

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贷款都用于超前的高消费,本来就是可以预见的无法偿还。有些贷款数额不大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省吃俭用或打工兼职赚取报酬归还贷款,但是一部分大学生无力按期定额的归还贷款,因而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形式,从不同的校园贷款公司借贷,更有甚者冒用同学的名义向校园贷款公司借款归还贷款和继续消费,产生更多的贷款。

不良的校园网贷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无力偿还贷款的时候,不但经常接到校园贷款公司的电话、短信威胁等,而且可能会遭受关押,逼迫甚至毒打。轻者则是依赖家人的偿还,大学生的家庭往往成为了校园贷款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造成了许多本来就辛苦供养大学生的家庭陷入了经济深渊。严重的例子则是对大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例如河南某大学大二学生在欠下50多万校园贷款之后无力偿还,选择跳楼自杀,引起舆论哗然,更让社会各界陷入沉思。

三、基于网络新媒介开展抵制校园网贷的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需要拓展思路,基于网络媒介的便捷性与实时性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至今日,?W络新媒介普及面非常之大,特别在高校大学生的年轻群体中,可谓人人使用。传统的通话、短信几乎都被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所替代,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借此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与教育。

高校辅导员可以使用即时通信软件组建群组,例如家长群、班干群,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更书面化,有证可查。这类软件还可以发送视频、图片诸多包含不良校园贷款的事例的内容,还可以借助微博传达一些被校园贷款坑害的学生的事例,直观传达相关的思想教育。

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主要在消费水平上与年纪成正比关系,随着年级升高,消费水平往往越高。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毕业后的规划开始有了思考。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炫富行为以及攀比之风,有些学生价值观会随之发生改变,进而改变为不符合自身定位的消费习惯。在这些高消费面前,满足基本生活的生活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种类繁多的校园贷款公司见缝插针的向学生进行了贷款。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学生进行合理消费,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为准则

努力学习才是学生时期最重要的事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毕业后的生活也至关重要。充分了解校园贷款公司的贷款原则,认识不良贷款的漏洞与猫腻,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知道不良校园贷款是如何通过不公平的合同诱导学生进行贷款而“骗取”高额的利息、滞纳金与服务费。

2、培养学生的诚信观,认识社会的诚信体系

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诚信,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教育学生不良的信用度给自己将来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借助新媒介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实时直观的教育

积极开展“抵制不良校园贷款”的主题班会、活动,模拟各种情况让学生们亲身计算校园贷款的利息、滞纳金与服务费,计算在无法按期归还贷款的情况下,需要偿还的金额,用直观的数字教育他们不良校园贷款给他们带来的不是肆意消费而无后顾之忧的贷款。

4、利用新媒介对学生进行管理

首先利用家长群组督促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观察学生的消费习惯是否发生改变,例如突然消费水平提高,找家长要钱等情况。要求家长定期反馈学生情况,便于早期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处理。其次,利用班干部群组分配班干部定量观察同学消费习惯变化,例如短时间内大量购物,经常出入饭店等消费场所,以及借取其他同学的身份证等身份证明文件等,要求班干部对此类情况及时汇报,并将这些学生纳入重点观察名单。再次,定期走访学生宿舍,观察学生的生活情况,与他们交流思想并进行相关教育。尤其对重点观察名单上的学生进行特别的留意与观察,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让他们了解到其中的危害,从而自发地拒绝不良校园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