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库管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保证业务、工作流程的顺利开展
1.对于客户的退货产品回仓,以对应的采购退货单为收据收货,仓库核对货单无误后开具标准的退货单,注明原采购单号,并经办事处主管审核生效后返回总部调换或退货,保持客户能在第一时间里收到新的产品。
2.仓库会根据产品性质和仓储条件,对储存的产品安排适宜的场所,合理堆码,妥善苫垫,易碎品轻拿轻放。注意操作安全,保证产品在仓库全年无事故,对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3.产品入库会把好验收关,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包装进行验收,如发现本次入库产品不符,仓库人员会迅速反映给总部,采取相应措施。
4.产品出库会把好复核关,对于出库产品,仓库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凭证发货,对客户要所发货逐项复核,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定好,标志清楚,并向送货员移清交货,以免造成客户收到货物不相符的损害。
5.年仓库会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合理化利用备货计划、进出库计划、编制客户畅销产品的储存计划,保证客户第一时间里拿到货物,有个满意的服务发货工作。
6.仓库会按照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合理利用仓容、库房,货物有必要的道路和产品适当的墙距、垛距、分层。产品出库按照先进库的先出,有效期在前的先出的原则办理。
二、发货和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
1.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业务水平及加深对产品各型号的认识,争取做到成为优秀的管理队伍成员之一。
2.提点小意见:希望公司能在包装上有所改装,还有公司生产比较大的产品,把纸箱包装改成木箱包装,好对产品没有损害。
3.协调好客户定货所发货的时间控制,与柳市仓库协调好所发货物的周期。
4.仓库严格管理火种、火源、电源、水源。安全工作实行分区管理,分级负责的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负责人对所在区域的仓库安全,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
5.加强对产品的进出库验收及清洁,安全工作,确保准确无误,加深对公司所生产产品的了解,对客户所咨询的问题所提必答。
一、转变思维,主动融入,落实抓好分管工作
该同志注重对自身承担的分管工作任务和主要领导交办的事项进行系统思考和谋划,及时确定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工作方向,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投入..万元完成盐山、六一冲、峡口肚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此外,我县今年已列为国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县,可获连续三年..万元的投资;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直接奖励..万元。 二是大力推进水库移民项目建设,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XX年库区项目建设投资合计..万元,远远超过了年初计划的..万元。 三是水文、气象发挥部门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积极参与防汛抗旱、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水情雨情预报准确率100%,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受损失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心系群众,改善民生,努力办好实事好事
该同志始终把解决干部群众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昭平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今年新农村建设实施“合力工程”这一工作思路,大力整合人力、政策、项目等资源,重点解决了一批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引进或协调项目..个,资金达..万元,为民办实事好事..件。
三、创新方法,统筹协调,合理处置难点问题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关于“重视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精神,春节前夕,市民管局在*区召开全市民管系统工作会议。会议分析总结了2008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部署了2009年重点工作任务。各区(市)民政局分管领导、民管局有关人员以及市民管局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市民管局局长张志勤在会上总结了2008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指出主要在五个方面有新突破:一是突出培育重点,在推进行业协会能力建设、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环境改善和自律诚信建设、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基础工作创新方面有突破;二是加强工作规范,提高工作效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有新突破;三是坚持创新执法监察理念,行政执法工作有新的突破;四是加强登记与管理的基础工作;五是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保持领先地位。同时指出2008年民管工作有长处、有基础、有特点,但与其它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整体工作思路不清晰、缺乏创新思路、工作标准偏低等问题。
张志勤局长对2009年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作了部署,提出要按照“发展是前提,建设是核心,培育与监管是基本手段,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是根本目的”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大力践行“亲民躬政,播撒爱心”服务理念,把“整合发展”与“政策推进”作为2009年工作的主题,扎扎实实地完成六项重点工作任务:一要以整合管理资源为目标,积极发挥领导小组协调机制。要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密切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合作,争取上半年召开全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二要以发挥积极作用为目的,突出抓好培育发展的重点工作,包括深入推进行业协会改革,深化基层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建设,调整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三要以规范行政审批为重点,努力提高注册登记工作水平。四要以“积极、规范、和谐”为原则,不断增强执法监察工作力度。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规范执法工作,做实四级监督网络体系,加强执法培训工作。五要以日常管理为重心,着力提高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改进年检工作,做好专项检查工作,抓好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加强数据库和网站管理。六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要抓好重点课题的调研,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张志勤局长最后*,要完成2009年工作任务,必须把握五个原则,即利用优势,坚定信心,善于学习,保持激情,真抓实干。
市民政局副局长张中东出席了会议,对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认为民管工作思路明晰、方向准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并就进一步做好我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谈了三点意见:一是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不断增强做好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围绕中心,整合资源,迅速提高社会组织管理水平;三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新局面。
会上,市民管局王永奎副局长围绕如何做好基础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及管理工作,讲解了什么是社区和社区的发展,介绍了*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基层社会组织观察点建设情况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双百”、“双千”活动,指出每一名民管工作人员都要提高和具备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制定和落实政策的能力、培养扑捉典型的能力。市民管局副局长潘浙敏通报了全国、省社会组织管理暨执法监察工作会议精神,介绍了我市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的优势和特点,分析了当前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做好执法监察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完善四级监管网络体系建设,发挥其作用。第三要建立完善行政指导方式,形成刚柔相济的监管手段。第四要加强学习和交流。结合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和上海市社团管理局执法监察工作安排,潘浙敏副局长对我市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会议还邀请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庞承伟介绍德国和英国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现状,特邀市南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陈建慧讲授行政处罚法有关知识,*亿城通公众信息传媒有限公司工程师针对改版升级后的*社会组织网站管理进行培训。
一、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关注民生的高度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内容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坚持以政府主导、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全力推进为工作机制,以“两网”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互依存、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为工作方针,以坚持城乡和谐发展,建立诚实守信、规范顺畅的农村药品供应主渠道网络和体系完备、反应快捷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为工作目标,不断开创我市农村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工作目标
(一)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目标。
各区(县)政府应遵循“政府引导,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场运作”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络资源,建立健全以大型药品批发企业为主渠道,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的乡村一体化药品供应网络。积极鼓励和引导药品零售连锁和集中配送向农村发展和延伸,以连锁和集中配送手段来统一和规范农村药品的购进渠道,逐步建立“主体清晰、相对集中、满足需求、效用稳定”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加强农村药房规范化建设,力争到20**年底,全市90%以上的乡(镇)、村实现药品供应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药品配送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08年,所有乡(镇)实现药品连锁、配送,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药品供应配送。
(二)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目标。
各区(县)政府要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乡不漏村、村不漏点、统一指挥、不留死角”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机制灵活、快速高效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在全市农村建立和完善专业执法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机制,形成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以药品协管员、信息员为辅的“一主二辅”的覆盖区(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监管网络。20**年底,全市要实现90%以上的区(县)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络,200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
三、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确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和行之有效的工作考核机制。
各区(县)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20**〕18号)精神,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照“依靠政府、依靠相关部门、依靠涉药单位”的工作思路,把“两网”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机结合,与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有机结合,与促进现代药品物流发展有机结合,与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有机结合,努力形成地方统一领导、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协调、企业积极参与、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的“两网”建设新机制。同时,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要积极配合区(县)政府建章立制,逐步完善“两网”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考核评估办法、标准。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要求逐级抓落实,切实提高“两网”建设、管理和运行水平。
(二)建立规范的药品供应主渠道。
各区(县)政府要大力支持和引导我市规模较大、信誉度高、价格竞争有优势的药品批发企业向农牧区统一配送药品,真正使这些企业成为全面覆盖农村药品市场的主力军、主渠道。同时,要下大力气整治农村药品经营市场,加强对外埠药品、医疗器械销售人员的监管,依法将无信誉、信誉等级差的药品经营者,尤其是非法药商(贩)、兜售假劣药品者清除出药品市场,不断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三)确保“两网”建设投入,充分发挥协管效能。
各区(县)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两网”电子数据库和“两网”建设工作电子网络平台,实时动态监管,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建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监管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在提高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监管效能上下功夫,分清层次、划定区域、明确责任,全力构建覆盖面广、功效显著的药品监管网络,杜绝供应网与监督网“两张皮”问题。要进一步拓宽监管渠道,将专业执法和群众参与结合起来,形成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人员分片挂钩,乡(镇)协管员属地负责,村信息员具体实施,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药品协管员、信息员为辅的覆盖区(县)、乡(镇)、村的监督网络格局。要加强与协管员、信息员的沟通和交流,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加大对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宣传力度。
各区(县)政府要把多形式、多渠道、覆盖面广的宣传工作贯穿于“两网”建设进程之中,努力做到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直观化、宣传范围广泛化。要结合工作实际,每年不少于两次组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深入农牧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药品宣传咨询活动,大力营造群众参与药品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两网”建设的认知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全民支持“两网”建设的良好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负责、各方联动”的创建工作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食品药品科学监管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责任,完善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规范餐饮企业和药品、医疗器械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创建目标
(一)食品安全方面:以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为重点,以创新监管机制为举措,以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和风险分类管理为手段,深入分析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形势,认真研究监管工作思路,紧盯群众关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不断提升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二)药品安全方面:以构建扎实的药品监管体系和供应保障体系为中心,以电子监管为支撑,以提升科学监管水平为关键,以提高执法队伍、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素质为基础,以药品稽查和市场规范为保障,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通过两年努力,把全县建设成为药品质量安全化、体系建设完善化、部门协作常规化、宣传教育常态化、企业监管动态化、“两网”建设标准化、不良监测制度化的药品安全示范县。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3月)。成立县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县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根据创建工作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进度,确保各项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
(三)迎接考评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按照创建标准,认真做好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完善各项工作档案。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组织对全县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并向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提出考核评价申请。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将按照《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标准》对创建单位进行考评,考评总分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授予“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二)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简报、黑板报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全民饮食用药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个个参与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要大力宣传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报道重质量、保安全、讲信誉的典型餐饮服务企业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报道创建工作进展,努力提高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和药品安全社会信誉度,促进医药产业和餐饮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各乡镇及县政府有关部门要确定1名负责人专门负责信息收集报告工作,每季度末向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报送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及时总结、推广创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促进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切实提高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我市中小乡镇企业的质量状况
目前,我市乡镇工业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多数较小,年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的仅仅有65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更是区区只有2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不足2;市级名牌只有6家,省级名牌寥寥无几。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产品档次低、竞争力差;抽查合格率低、质量差;产品科技含量低、效益差;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优不胜、劣不汰现象较为普遍,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经营者多数文化层次较低,政策和法律意识薄弱,质量概念模糊,开展质量工作胸中无数、无从下手。二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乡镇企业设备简陋,装备陈旧、落后,技术人才缺乏,有些甚至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及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家庭作坊式企业的质量工作如同“空中楼阁”;三是大量的中小乡镇企业管理粗放,没有将质量工作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把标准文本束之高阁,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执行淘汰标准,甚至无标生产,缺少产品质量检验和控制,造成质量随着感觉走,我说合格就合格;四是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利益,抛弃产品质量,偷工减料,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这种不计后果、恶意竞争的短期行为,使不合格、低劣产品充斥市场,更有甚者恶意造假,谋取不义之财。
中小乡镇企业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围绕各地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适时地调整工作思路,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做出了不少贡献。但随着我省“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的开展,应清醒地看到,按照“三个代表”和总局的“强化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基础建设,强化队伍建设,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做贡献”的要求,我们在中小乡镇企业的质量监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是今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
一、底数不清,目标不确定。对辖区内的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内部标准化、计量、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情况和采标情况,什么样企业和产品需要许可、有多少企业和产品已经取得了许可,产品质量问题和问题企业情况等底数不清。正是这种底数不清导致了质量监管工作不能有的放矢,不知该管谁、去管什么、怎么来管、何时去管,使辖区内的质量监管工作目标不确定,无法做到质量问题的早发现、早控制、早查处。
二、思路不清,重点不突出。自20__年职能调整以来,一些同志对从源头抓质量缺乏全面的理解,没有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或思路不清,分不清质量监管工作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工作跟着文件走,眉毛胡子一起抓,往往是舍本求末,偏离了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重心。
三、目的不清,职能不明确。部分同志对“两抓两提高”新动向理解不足、研究不够、反应不快,仍然热衷于蜻蜓点水式的市场大检查,工作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声势虽大,效果并不明显。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上,只收不罚或只罚不管现象时有发生。质量监管目的不清,导致了职能的错位,丧失了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的宗旨。
四、作风不实,措施不到位。有的同志工作作风不实、责任意识不强,缺少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不能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基层搞研究,工作推着干,随意性大,更谈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任务落实在口头上、会议中,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致使监督不得力,服务不到位。
中小乡镇企业质量监管的对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全面落实从源头抓质量,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有效性和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做好中小乡镇企业的质量监管工作,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把从源头抓质量摆在部门职责的首要位置,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创造性的监管对策和措施,以实际行动树立质量技术监督“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一、突出服务职能,增强企业自身“造血”机能,从源头防假。
就是要转变观念,变“事后监督”为主为“事前服务”为主,突出服务职能,大力推广“全程代办制”,抓好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机能,从源头防假。
1、要加速推进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开展。在消灭无标生产成果的基础上,质监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及时将标准信息反馈给企业,提供快捷服务,提升企业产品标准水平;要根据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制定地方标准,推行原产地域保护,保护传统产业和优势市场;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2、要下大力气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建立计量咨询服务机制,完善计量检测手段,严格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鉴定和检测,引导企业自觉加强工业计量工作,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基础性的技术保障。
3、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产品、管理等标准资料的收集、检验检测设备的配置、质检人员的培训和生产工艺控制以及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等实施全方位咨询服务,大力推行“全程代办制”,积极推进企业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提高产品质量夯实基础。
二、灵活监督手段,强化外部监督机制,从源头打假。
逐步建立企业质量 档案和质量信息网络。就是在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质量信息基础上,通过灵活的监督手段,强化外部监督机制,提高质量监管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源头治理的目标。
1、加强生产过程的现场管理。尽快建立企业监管档案,依据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监管方式的分类指导原则。抓住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对原材料进厂、工序质量控制、产成品入库、出厂的检验检测和产品包装进行现场监管,做到不合格原材料不入厂,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入下道工序,产品不检验不入库、成品不合格不出厂。尝试对重点监控企业派驻专职质量监督员。
2、强化许可证、市场准入及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的条件审查,把发证后的质量监管作为重点。对于发证后疏于管理的,产品质量达不到发证时水平的,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或发证时弄虚作假的企业,坚决吊销已发证。通过行政许可的实施,扶持提高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培训和规范一批中小企业,淘汰一批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使区域性质量问题转变为区域性产业优势。
3、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不断探索和完善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等后处理制度,并以此对涉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群众关心的重点产品以及薄弱的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治理整顿,真正从源头上杜绝和遏制假冒伪劣的出笼。
4、深化打假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打假”与“帮扶”相结合,把监督与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源头治理由以“打”为主向以“防”为主的转变。由“被动监督”为主向“主动服务”为主的转变。
三、注重舆论宣传,抓监管保障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产品质量根本动力在于企业,质量监管是外因。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督促企业自律,寻求建立产品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1、加大对本地优势产业和产品扶优扶强力度。引导和督促企
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转变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方式,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合,走集约化的道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争创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和名牌产品,走品牌之路,向品牌要效益。
2、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宣传优势产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逐步建立企业及产品质量的信用等级制,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建立自律机制。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示范模式,促进全社会重视质量工作,营造“重质量、讲诚信”的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四、端正思想,抓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和监管水平。
质量监管的好坏,关键在人。要提高质量监管的有效性,就必须端正思想,加强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1、必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保国安民”的大局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质量监管工作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一、出台试行办法,明确工作内容
××工商所为县工商局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试点单位,先行启动此项工作。按照县工商局《××县工商系统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试行)》,逐项细化各项制度,明确了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内容:一是信用评级。根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评估计分标准》,对辖区内的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价,按照评出的不同分值由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个类别,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等风险度较高的经营主体划分为t类风险监管对象,分别计为a(t)、b(t)、c(t)、d(t)类。二是汇总备案。工商所把信用评价情况摘要录入电脑,建立《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台帐》,由县局市场合同股汇总备案,建立全县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库。三是日常巡查。××工商所根据不同的信用类别确定食品经营主体的监(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管频率,拟定巡查计划,对不同类的食品经营主体按不同频率开展巡查监管。四是分类监管。对a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激励,予以重点扶持;对b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预警,予以引导规范;对c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惩诫,予以重点跟踪;对d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淘汰,予以严格责令整改或取消经营资格。
二、着力建章立制,明确工作规范。
××工商所全面实施县工商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和《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评估计分标准》,落实《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评估计分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审核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类别调整审核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汇总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台账》、《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巡查评估记录》等各项配套措施,确保监管工作流程规范,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工作上,通过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2015年4月份被任命办公室副主任一职。这一年我认真工作,切实负责,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党务建设。根据机关工委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管理。根据要求,对十名党员信息库更新统计,规范党费收缴程序,发放党费证,并进行公示,加强公开透明共同监督的力度。对现有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发展程序备案,信息入档。顺利完成了2名预备党员转正,1名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工作。
二是完成国检内业整理。结合全国养护大检查,在我分管范围内的收费安全、业务培训、军训的资料一一梳理,根据要求将2011年至2015年的工作资料理顺成册,确保内业完整不丢分。
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一直是全站的工作重点,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站领导安排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同时组织开展了全国第14个“安全生产月”,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开展了一期安全生产培训教育;针对夏季安全生产特点,开展了《收费车道车辆起火应急演练》。并以应急演练活动为契机,宣传讲解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锤的使用方法、夏季防雷电安全知识、讲述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同时中队长现场学习并演示发电机操作流程,经过实战操练,普及了职工的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实保证收费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变及处置能力。
一、基本情况
(一)全市事故总体情况
死亡123人,年共发生各类事故785起。同比增加120起,少死亡23人,分别上升18.05%和下降15.75%
(二)各行业和领域事故情况
1道路交通共发生事故215起。同比减少59起,少死亡19人,分别下降21.53%和14.39%
2火灾共发生事故564起。起数上升48.42%;
3工矿商贸共发生事故6起。少死亡4人,分别下降45.45%和28.57%
(三)平安生产目标落实情况
年全市平安事故死亡人数为考核指标的86.62%。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为考核指标的10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考核指标的85.61%火灾事故死亡人数考核指标未下达到市级。
二、主要特点及工作成效
(一)工作思路新。局党组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认真总结归纳每年的工作特点,并深入基层展开全面调研,充分调研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下一年有所创新又贴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思路。年我市在平安文化建设领域形成了12136系统工程,烟花爆竹整治领域形成了分批推出逐渐过渡政策”执法工作中形成了一次不罚、二次必罚、三次重罚”执法思路,应急救援领域形成了预案评审机制,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形成了戴帽挂牌督办”机制等一系列传承而又有所创新的工作思路。
(二)宣传声势大。局始终把强化平安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防范事故。大力宣传平安生产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扎实推进平安文化建设“12136工程。即“1兴办了杂志;2出版了一切事故都可避免”论文集》和《平安知识读本》1建设好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报道;3抓好信息简报、公益广告、电视、报纸三个方面的宣传工作;6以平安文化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等“六进”活动。增强全民平安意识,进一步营造“关爱生命、平安发展”浓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平安意识。二是扎实开展“平安生产月”宣传活动。以组织“平安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围绕“关爱生命、平安发展”主题,大力宣传平安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6月14日上午由市安委会组织,市安监局牵头,市交警、供电、气象、交通、建设等十多个部门在羊城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这次咨询活动设立宣传图板50余块,向市民发放平安生产宣传环保袋和围裙1000余个、宣传资料3000多份、宣传知识手册15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10余条,接待咨询群众10000多人次。6月16日组织了平安伴我行”演讲竞赛,7月7日组织2名选手参与全省组织的平安伴我行”演讲决赛,获得第一名。三是制作大型平安生产户外广告。全市共制作大型平安生产户外公益广告牌100多块,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平安发展”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强化全社会的平安意识。四是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实质平安工业园区”创建活动。五是定期发送手机短信息。利用发送平安生产公益短信这一途径,大力宣传平安生产知识、政策、措施等。1-11月份,共向全市市民发送平安生产公益短信28次,共计2800多万人次。六是强化了平安生产培训教育。1-10月份,共举办各类平安生产培训班53期,培训员工6393人次。尤其是今年7月26日至7月31日,市分两期对全市178个乡镇长(街办主任、场长)进行平安生产培训,进一步强化了乡镇长抓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
(三)措施落得实。一是扎实开展平安生产三项行动。迅速召开了会议,专题进行动员和部署。制订下发了市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市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实施方案》全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平安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开展平安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全面加强平安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证能力、监管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平安隐患排查治理方面,1-10月份,全市共排查出各类事故隐患7902余处,已整改落实7757处,整改率为98.16%其中重大隐患84处,已整改80处,整改率为95.23%对排查出重大隐患,一律统一实行挂牌督办,明确了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平安生产基层建设方面,全市所有乡(镇、场)均成立了安监站,做到人员、牌子、经费、场所四落实,完善了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资料台帐,特别是烟花爆竹产区、危化品、非煤矿山企业多、县城所在地等重点乡镇安监站建设更加规范。南城、东乡等县局部乡镇还为安监站配备了平安监管执法专用车辆。等县将平安生产监管工作向村委会延伸。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庆期间平安生产稳定。一是深入开展百日平安隐患大排查活动。从7月上旬到10月上旬,全市开展百日平安隐患大排查活动。二是认真布置开展平安生产大检查活动。依照国务院、省政府要求在9月份和国庆节期间全面开展平安生产大检查。市平安生产检查组于9月9日至11日对11个县(区)和金巢经济开发区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督查。市安监局组织3个由局领导带队科室负责人参与平安生产专项检查组于9月份和国庆节期间对县(区)进行分片检查。三是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执行高危行业企业停产检修、整改隐患。从9月11日起至10月8日,全市烟花爆竹带药工序和花炮库存超设计能力,隐患严重的非煤矿山、尾矿库以及“一面墙”无台阶开采的采石场,隐患严重的歌舞厅和其他公众聚集场所,存在重大隐患且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医药化工、冶金有色、建筑施工、重点工程施工、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四是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平安生产信息疏通。
(四)执法非常严。今年以来。共检查企业单位3739家,下达责令整改指令2087份,关闭不符合平安生产条件生产企业68家(共中烟花爆竹67家,非煤矿山1家)依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今年发生的5起工矿商贸事故认真进行查处,已结案5起,结案率100%党纪政纪奖励22人。
(五)建设力度大。一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建设力度大。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已落实了机构编制。购置了应急救援指挥车辆和办公大楼。各县(区)也加快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速度,协调解决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用房,南城县正在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大楼。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二是规范化建设力度大。积极开展烟花爆竹、危化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行业平安质量规范化建设,指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平安行为,保证平安生产。三是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关闭力度大。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分批退出”决策,加大烟花爆竹产业整顿关闭工作力度。9月25日前,关闭了67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比原定计划超额完成2家,圆满完成了第一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退出关闭工作任务。
三、存在问题
市的平安生产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今年以来。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少数干部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够高。
二是隐患治理力度不够。
三是平安科技水平低。
四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局部企业主平安生产意识不强。存在先上车后买票、上了车不想买票、叫买票想买廉价票等现象。
五是平安生产基础依然单薄。装备落后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今后工作加以解决。
四、年工作思路
坚持平安发展观念,工作思路: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安生产工作的若干意见》把防范重特大生产事故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日常监督,狠抓平安管理,促进全市平安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杜绝重特大事故,工作目标: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全力减少一般伤亡事故,确保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目标的完成。
工作举措: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教育力度。一是继续做好平安文化“12136系统工程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全国第九个平安生产月活动。三是继续搞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民平安意识。
二是深入开展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牢牢抓住隐患排查治理这个主线、主抓手。狠抓督促整改,严格落实防范措施。
三是围绕以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为重点的平安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全市平安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和好转。
四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活动,坚决纠正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违章行为,确保平安生产。
五是全面开展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要将职业卫生平安监管工作做为重中之重。
六是加大科技兴安力度。全市危化品、大型烟花爆竹企业统一装置远程监控设备。确保企业平安生产。
关键词:农机补贴;资金;购机手续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57—1
自2004年起,国家连续九年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逐年加大了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力度。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
几年来,蛟河市在省、吉林市等相关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国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以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典型示范、组织创新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农机购置补贴监管长效机制,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采取的措施是:
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蛟河市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组织领导,并下设联合审批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组长,纪委、监察、财政、农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组织实施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2 实行阳光公开办事
一是在蛟河市农业信息网上及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具体操作方法、操作流程等有关农机购置补贴信息。
二是随时将购置农机具的农户向社会进行公开,增加透明度。
3 严格审批操作程序
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认真研究制定《蛟河市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程序》,将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确定补贴对象、公示、办理购机手续、交款购机、机具验收、补贴资金结算、机具管理等9个程序以农业局文件形式下发全市,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明确规定补贴指标不足时“当年购置拖拉机及农机具补贴资金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上者2年内不再享受补贴政策”;所有购置农机具的农户需要有由本村村书记及二户农民联名担保;“购置农机具补贴资金超过1.5万元者,还需要有本市财政全额拨款开支人员为其提供担保”。必将有效地遏制农机购置补贴过程中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4 建立购机约办制度
为方便群众办事,确保购机者办理农机购置补贴审批业务一次成,农业、财政部门实行农机购置补贴审批约办制度。即:根据购机者在乡镇(街)报名的先后顺序,于每个审批工作日之前,事先用电话通知报名审查手续完备的购机者,分批有秩序地办理农机购置补贴审批业务。有效地杜绝了购机者扎堆办事,浪费时间,跑冤枉路等现象发生。
截止2012年国家、省共安排我市农机购机补贴资金5545万元,补贴大中拖拉机及各类农机具9924台(件),拉动农民投入资金近18500万元,受益农户达8000户。
在认真做好购补贴工作的同时,我们始终不放松对国补机具的监管工作,我们一直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1 明确监督职责
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全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操作方案,明确规定市各乡镇(街)农机站和财政所负责对补贴机具的监管,市、乡、村三级都要成立补贴机具监督管理领导机构,乡镇(街)农机站、财政所具体负责定期对补贴机具实施检查。监管责任细化落实到人。
4.2 创新考核模式
从2011年起将补贴机具监管工作纳入市政府年终考核乡镇(街)农机工作内容,强化了监管职责。
4.3 创新监管模式
从农业、财政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农机检查工作组,加强协调,严厉查处倒买、倒卖国家补贴机具行为。
4.4 细化监管内容
对于跨区作业的补贴机具,必须经本村委会、乡镇(街)农机站及财政所初审,领取跨区作业证经市农业及财政部门审批并签订《跨区作业协议》后方可跨区作业。并确保在当年12月底前机具入库,不能按期返回入库的,按流失处理。
5 严格责任追究
违反规定倒买、倒卖机具,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购机者,取消其五年享受农机补贴政策的资格,并追缴补贴资金,对拒不上缴补贴资金的,移交司法机关严肃处理,本村村书记及二户联保人将承担连带责任。实行问责制,并追究其责任。
组织倒买倒卖补贴机具的,追缴非法所得,涉及党员干部,由市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
经销商套取补贴资金的,取消其经营补贴产品的资格,由司法机关依法严肃处理。
检查中出现且购机者联系不上并且看不到机具的,应由联保人负责联系或说明机具去向,同时联保人承担与购机者同等责任。
6 创新工作方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坚持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原则,从研究房地产估价技术手段入手,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机制,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探索房地产税制改革新思路及税收征管新模式。
二、工作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所依据的数据和资料必须合法有效;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公平性原则。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的标准及评税时点要一致,评估的结果要客观公正。
(三)效率性原则。将该项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使其标准化、批量化、科学化,能够简便、快捷地进行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及批量评税。
(四)适用性原则。该项工作应以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状况为基础,从我市房地产现状及特点出发,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的工作方法、技术标准及征管手段。
三、工作目标
2012年月评估系统上线试运行,2012年月实现对存量房交易环节税收征管。同时,创建新型房地产税收管理机制,在评估技术、数据资料和人才储备等方面为新税制实施做好准备。
四、工作内容
(一)完成房地产价值评估工作。利用房产、土地管理部门的产权产籍、地籍资料,获取评估所需要的房地产基础数据,建立我市标准房基准价格数据库。
(二)建立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机制。运用评税技术,建立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机制,结合房地产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契税为重点,加强存量房流转环节税收管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三)规范存量房交易环节税收管理。在存量房交易环节税收征管中,用评估值与申报值进行比对,对申报值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以评估值为计税依据,征收存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
(四)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制定适合我市情况的争议处理办法,建立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系统争议解决机制。
(五)实现对税源的严密控管。利用房产、土地管理部门及中介机构采集的信息资料,建立房地产税征管数据库。通过纳税人申报数据与房地产基础数据的自动比对,实现对税源的严密控管,加强现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
五、工作区域、对象和方法
(一)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范围为市所辖行政区。
(二)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的对象以住宅为主,同时探索对其他类房地产进行评估。
(三)评估方法以间接比较法为主,兼顾其他方法。评估以计算机批量评估为主、个案评估为辅。
六、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10月9日—10月25日)
1.对全市房地产基础数据和资料进行初步调查。
2.与专家沟通,探讨合作合同,明确工作重点和时间要求。
3.确定前期技术标准,根据估价方法确定前期数据收集的项目,按类别编制表格,制定数据采集方案。
4.对相关人员进行存量房相关知识和数据采集方案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年10月26日—12月31日)
1.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房地产数据信息库。市地税局成立招投标小组,邀请相关中介机构参与投标,确定协作单位。中标中介机构组织按照数据采集方案的要求开展普查,收集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所需各项有效基础数据。地税部门向住房城乡建设、国土等部门提出数据需求,获取个案房地产的基础数据,满足存量房交易申报价格评估的需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提供近年来相关房地产数据信息。国土部门负责提供工业、商业、住宅及其他土地基准地价等。
2.制定技术细则(分区制作技术标准)。确定我市的数据项和数据采集标准,并建立评估技术细则。地税、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获取本地存量房产信息数据;选定评估机构,对评估模型涉及的调整参数等进行本地化设置,全面采集全市住宅小区房产信息,由税务机关审核确认标准房价格;在评估区位划分、标准存量房设立、可比实例库建立、修正系数确定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技术细则。
3.开展数据审核、录入、评税结果分析及上线前培训工作。对采集数据进行集中审核、录入,将评估结果与存量房实际交易价格进行比对,找出价格差异原因,进一步修订技术标准和业务需求。对前台操作人员进行系统上线前的操作培训。
4.建立统一的评估信息库。按照有关要求,建立统一的评估信息库,实行一窗式管理、一站式征收,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三)验收阶段(2012年月1日—月31日)
1.开展评估结果检验。3月实行正式上线前试运行,保障评估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2.上线运行。将评估系统与税收征管系统进行有条件的对接。
3.建立评税结果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各项评估运行机制,包括价格争议处理办法、系统信息缺失处理办法等。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存量房交易价格申报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市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领导小组要总体把握工作进展,做好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统筹协调,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要求,明确分工,细化责任,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认真分析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形势,明确了新的工作思路、重点、要求。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形势
从现实财源税源和收支情况看,从现在起至年底我县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一是今年我县财政收入虽安排6.25亿元,但其中非税收入比重大,可用财力增加有限。下半年要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由于往年欠省市往来款较多,欠省周转金、基金会转贷款多,增加了争取资金的难度;三是今年各项奖励数额加大,收支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这些都加大了预算执行的难度。
二、工作思路
针对下步工作形势,结合预算股工作范围、特点,下步我股的工作思路是:立足自身,找准位置,放眼全局,当好参谋,以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做到五个确保:一是严格支出预算管理,规范日常拨款程序,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二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自身负责收入任务并力争超收;三是及时汇总各类收支资料,加强调查研究,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向领导提供各类资料和文字材料。四是认真、全面、细致地清理确定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划转基数,确保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三、工作重点
针对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新要求,我股将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及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程序、规范及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把握重点工作,确保预算顺利执行。一是确保收入任务完成。股内人员分工负责,加强平时的调度检查,和财监等有关股室配合,按季对罚没票据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以查促收,以查促管,确保罚设收入和纳入预算内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应收尽收,足额及时入库。在抓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与国、地税、金库协调沟通,分析问题,及时汇报,努力保证丰县财税收人征管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灵活调度资金。把紧支出预算总盘子,抓好县镇工资统发工作,确保人员工资及时发放,确保社保等重点支出需要。三是规范支出管理。按照保工资、保社保、保运转的总体目标,日常工作中,严格按下达的预算、支出的经重缓急和收入的进度安排支出;对追加经费,坚持按县政府和局内规定程序办理。切实做到:没安排预算不拨款,没领导签批意见不拨款,程序不合规定不拨款。四是做好明年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争取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五是配合局领导积极向省市汇报丰县财政困难情况,在欠市大量资金的基础上,争取当年各项补助及时到位,尽力争取体制外的各项补助和政策,在收入淡季尽量多争取资金。
2、做好调查研究,主动当好领导参谋。一是按月及时向领导提供各类资料和汇报材料,针对收支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各月专款和报告及时提出办理意见。二是积极应对新一轮体制调整,对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并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有关这方面的政策信息,准确掌握县镇各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确保我县在体制调整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三是加大国库集中支付的力度,大宗财政支出凡是能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都要由国库集中支付,尽量减少资金拨转中间环节,提高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四是做好信息上报工作,确保超额完成局下达任务。
3、注重协调配合,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预算股工作牵涉方方面面,我们将努力树立大局观、服务观,努力协调好与国地税、国库、各股室、各预算单位、上级相关部门的关系。具体做到:一是对财政工作多做宣传解释工作,不把矛盾上交;二是平时多联系、多沟通,加强相互理解和支持;三是立足自身,摆正位置,寓服务与管理之中,寓管理与服务之中。
一、2013年工作亮点
(一)、超额完成主要经济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4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57%;招商引资完成500万元,占任务的100%。
(二)、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现代种植业发展。以九叶青花椒、速生林、花卉为重点,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在落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230亩的基础上,集中成片新发展600亩青花椒产业示范片和500亩杨树速生林产业。
2、加快推进特色生态养殖业发展。
在发展传统养殖业的同时,我们进一步突出元足庵村的野猪,金台山村的跑山鸡、黑山羊,村的PIC生猪,雷堂村的肉牛。目前,野猪存栏67头、跑山鸡存栏8000余只,发展养殖专业大户31户。
3、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1)在元足村、新公路沿线打造千亩青花椒示范带;(2)在五柏树村建立杨树栽植示范带;(3)在村建立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发展山羊、剑鸭、土鸡、PIC生猪养殖示范带。培育一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建立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三)、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水利项目扶持,充分用好、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兴建通村水泥路1.6公里,整治通村水渠4.5公里,维修分水岭提灌站2处,基本解决全乡7个村6500余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继续做好武引船灌区白鹤林水库建设前期的控管工作,做好库区百姓的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完成场镇安全饮水工程。
(四)、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
加快场镇旧房改造,已完成第一期7套旧房改造,今年底完成场镇安全饮水171户工程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规范车辆停放,完善场镇街道绿化,种植四季桂50多株,新安装路灯14盏,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精品场镇。
(五)、努力发掘民间特色文化
培植书法爱好者群体,弘扬书法文化,今年选送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得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深入发掘民间特色文化,组织开展“送蜞蚂、迎春祈福”民俗民间文艺表演活动,被东方卫视台和电视台在全国播送。
二、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快场镇建设,全力推进场镇上档升级。
加快场镇旧房改造,明年初要全面完成第一批场镇旧房改造工程,彻底改善场镇容貌。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增强污水处理和排内涝能力;抓紧实施场镇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场镇街道绿化;启动农贸市场建设,增强市场配套功能;提高场镇资源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
(二)、加快农业产业示范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土地流转,突出发展青花椒主导产业,巩固建设千亩青花椒产业示范片;集中成片种植核桃,着力建设千亩核桃产业示范园,加快发展现代特色林产业。培植养殖大户,突出发展以PIC生猪、野猪、山羊、肉牛、土鸡、箭鸭为主的绿色、生态、高效的现代特色养殖业,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养殖示范片。同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三、2014年对县政府工作的建议
2011年,考虑到各级安全监管队伍和监管执法装备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莆田市荔城区为进一步加强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提高镇街安全监管和执法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在稳定安监队伍的基础上,要求各镇街安办和安全执法中队至少要配备2名专职的安全监管人员,2部摩托车,配备电脑、照相机、传真机,并落实举报奖励基金5万元……
“组织保障、人力保障、物质保障的到位,悔改善安监部门现场安全监管的困难局面,提高安全监管监察能力,调动安全执法人员积极性,真正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莆田市荔城区安监局局长林金海表示。
而这,只是莆田市荔城区安监局近年来加强基层基础监管工作的一个缩影。
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近年来,莆田市荔城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但辖区内众多的化工企业、星罗棋布的建筑工地,加上部分企业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不规范,伤亡、伤害事故随时可能发生;社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各类机动车数量骤增,部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还是让荔城区安全生产形势颇为严峻。
“当前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说到底仍然是基层薄弱、基础脆弱。”荔城区副区长邹志成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做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必须打好基层薄弱、基础脆弱攻坚战。
诸多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让荔城区安监人强烈意识到,单纯依靠安监系统已无法解决。“村(居)、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生在基层,发生在村(居)、社区。基层安全是生产和生活安全的基石,是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基础。最熟悉基层的是居委会、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之所以要痛下决心狠抓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主要还是基于两点考虑。”林金海坦言:
一是对过去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总结。自荔城区安监局成立后,荔城区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一定改观。究其原因在于狠抓了基层基础工作。“区安监局成立后,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加强荔城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专项整治工作。”不懈的努力,换未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二是基层基础薄弱是安全生产突出矛盾的集中反映。一方面,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安全保障能力差;另一方面,安监执法力量不足,装备和经费缺乏,安全监管能力还很弱。
“安全村(居)建设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关系到社会各方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在对荔城区安全形势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后,荔城区安监人的思路愈发清晰――抓安全工作必须重基层。荔城区探索监管工作新机制的“破冰之旅”由此拉开序幕。
从村居建设探索监管工作新机制
“安全监管工作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时间长,必须理清思路。”林金海感慨道,“在村里,三合一企业、小作坊、基础建设等都非常迫切需要懂安全的人来管安全。村里如果有监管专员,负责日常管理、综合协调、布置工作,村居社区安全隐患会减少很多。”
不久,荔城区关于加强村(居)安全监管工作的总的指导原则出台了:一是确定争创目标,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分阶段、分等级、分步骤的争创目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二是构筑创建体系,建立政府部门多方位指导、多角色参与及社会各界多领域支持的创建体系,使安全创建工作有一个稳定的运作平台;三是细化创建方案,既要制定总体方案,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对创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心中有数。
于是,在2009年3月,借荔城区换届选举之机,荔城区安委会提出配备村级安全员提案。而后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区安办下发了《关于规范全区村(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全区各村(居)要以支部书记负总责,成立由村(居)主干任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组员的村级安全领导小组,每村(居)配备一名以上专兼职安全监管员;各村(居)制定村级安全生产管理例会、宣传、检查、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奖惩等工作制度;各村(居)与各社(组)、学校、规模以下企业、商店、人员密集场所、船主等签订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各村(居)对辖区内的规模以下企业、学校、桥梁、车辆、船舶、水利(含塘、库、坝),经营店铺与住宿合用场所、三合一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或非法违法行为进行排查摸底,建立各类安全管理基础台账;各村(居)应开展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并上报安全隐患;村级安全管理工作资料必须统一建档,按照“一册一档、一台账一报表一预案及三簿”去规范资料:各镇(街)将村级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镇(街)政府(办事处)安全目标管理,年终对村(居)进行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破冰之旅”正式出发。
紧接着,2010年,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按照“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的工作思路,荔城区安委会决定把企事业单位比较集中的村(居),如西天尾镇的北大村、龙山村,新度镇的港利村、港西村等30个村作为全区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村(居)来抓,加强重点监管。荔城区分管领导、区安办多次到重点村居进行检查指导,加强安全生产重点整治。
一、抓建章立制,着力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粮油库存监管,制度规范是基础。近年来,我们从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入手,狠抓各项监管制度、机制建设,逐步建立了与粮油监管职责任务相适应的监管制度体系。
(一)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制定出台了《湖北省粮食流通管理办法》、《湖北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程序规范》、《湖北省粮食流通检查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湖北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省粮食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为依法管粮、规范执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完善粮食库存基础管理制度。我们制定下发了加强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库存管理的办法、《粮食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地方储备粮油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军粮质量管理办法》和《关于粮食销售出库检验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我省地方储备粮油计划全面落实后,我们及时与省财政厅、发改委和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湖北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暂行办法》。准备纳入2011年省人大的地方性立法。
(三)建立内外联动长效机制。针对我省中央权属粮油库存数量多、比重高、监管难度大的实际,我们联合中储粮湖北分公司、省农发行建立了政策性粮食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半年1次例会、每年1至2次联合检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省粮食局对全省政策性粮食的监管职能。省局机关各职能处室对粮油库存监管既有明确分工,又有整体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
二、抓基础建设,着力改善储粮条件
我们把加强库存监管和改善储粮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一手抓粮油库存监管,一手抓储粮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一)推进全省中心骨干粮库建设。针对我省粮食仓储设施总体上存在“既多又少”,即仓容总量多、达标仓容少的矛盾,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全面测算摸底基础上,拟订了《全省中心骨干粮库建设改造规划》,经省政府批准,从2009年开始实施中心骨干粮库建设改造规划。粮库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筹措,省里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项目给予投资补助,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一县一企”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储粮问题。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全省共安排建设项目87个,总投资21.68亿元。已建成仓容27亿多斤、油罐罐容2.7万吨,完成投资14亿多元。新建成的仓房质量良好,并按要求配备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和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全省储粮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
(二)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按照“以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为中心,以市州区域站为骨干,粮食主产县粮食质检机构为支撑”的原则,制订并实施了湖北省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规划。2010年,争取省财政378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重点对全省41个省、市、县级粮油质检机构进行武装和设备更新。目前,全省现有省、市、县粮油质检机构49个,其中,已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机构42个,国家粮食局授权挂牌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及区域站16个,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三)提高补贴费用标准。积极争取省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提高省级储备粮利息费用补贴,重新核定并提高省级储备粮入库成本,妥善解决了山区储备粮的入库成本和调运费问题,解决了储备企业的后顾之忧,消除了政策性粮食的储粮安全隐患。
三、抓重点环节,着力增强监管效果
为了增强库存监管效果,我们紧紧抓住三个重点环节开展监管工作。
(一)加强粮油库存监管。坚持例行检查与专项检查并重,县级自查、市级普查、省级复查抽查并行。每年粮油库存检查都做到有领导小组、有工作专班、有责任落实和具体操作方案。各级粮食部门上下联动,共同对粮油库存数量、质量等情况开展检查。2009年我省抓住国家明确“在地检查”原则的契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和中储粮企业的配合,将中央权属粮食全部纳入了地方粮食部门的监管范围。2010年,我省承担全国食用植物油库存检查试点任务,积极探索食用植物油库存检查、质量检验、差率试验的方式方法,为在全国开展食用油库存检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省连续四年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先进单位。
(二)加强粮食购销出库监管。每年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省粮食局、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和省农行都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协商有关预案执行事宜,并联合物价等部门开展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2010年小麦、油菜籽和秋粮收购期间,省粮食局和财政厅、物价局、农发行组成联合检查组,分赴9个粮食主产市对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认真开展销售出库专项检查,加大对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出库的检查力度,对于拒不出库的企业,及时调查处理,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
(三)加强粮食质量卫生监管。充分发挥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的优势,把库存监管工作向两头延伸。每年开展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掌握全省粮食质量情况,保证粮食收购质量。严把地方储备粮的入库关和粮食轮换、销售的出库关,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出库检验率达100%。连续五年对收获及库存粮食进行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监测,每年监测粮食样品700多份,对卫生指标超标的粮食单收单存定向处理。2010年,按照国家粮食局安排,对我省收获及新入库小麦进行真菌毒素污染监测抽查,扦取样品300多份,为国家整治粮食污染、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抓案件查办,着力维护监管权威
我们坚持正面引导和案件查办并重,全省建立了有5000多家粮食经营者基本信息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行信用评级、分类监管和动态管理。组织粮油承储企业签订库存监管承诺书,扎实开展“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促进粮食经营者遵纪守法、严格自律、诚信经营。与此同时,各级粮食部门层层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监督投诉邮箱,并成立粮油库存案件核查组,专门负责受理有关案件的举报投诉和核查处理。2010年,全省粮食部门共查处涉粮案件560例,其中涉及粮油库存43例。省局共收到各类涉粮投诉举报12起。对其中5例涉及粮油库存的案件,省局及时联合省财政厅、省农发行等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全省,有力维护了监管工作的权威,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效果。
五、抓组织保障,着力提升监管能力
近年来,我们在机构队伍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努力和尝试。
(一)完善监管执法机构。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把市、州、县粮食局的监督检查机构建立起来了,部分县市还配套成立了粮食执法大队,率先在全国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粮食行政执法体系。
(二)壮大监管人才队伍。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各类粮食业务培训班,重点开展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仓储保管、质量检验等业务知识培训,全省共有1000多人取得了粮食行政执法资格,2400多人取得了粮油保管、质量检验资格。2010年,配合国家粮食局完成了700名食用植物油库存检查人员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