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便利店调查报告范文

便利店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便利店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便利店调查报告

第1篇

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订单供货是当前烟草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理解这项工作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对市场真实需求的准确预测和采集,充分暴露出现有卷烟商品总供给、总需求之间的矛盾,品牌体系内部供给结构之间的矛盾,从而完成烟草行业从现有自上而下“生产—销售”运行模式向在坚持专卖法基础之上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的转变。

显然,需求预测是这场变革的逻辑起点,也是这场大变革的关键环节,因此,能否对当前市场真实需求作出准确判断,是这场“战役”成败之关键。

本文以西安市场不同业态零售客户研究为基础,结合经济学理论、预测理论,探索适合卷烟市场特点的普遍预测思想和方法。

二、各业态的市场特征分析

(一)各经营业态销售数量和销售结构分析

本次我们对西安市卷烟零售户总体经营情况进行了统计,所得数据如下表(表1)所示:

以上数据表明,西安市辖区内商场、超市、便利店、烟酒专营店等较新型业态占零售户总量的17.3%,“五度”(注:“五度”评价是指将零售客户对烟草公司的贡献度、依存度、合作度、成长度、诚信度作为对零售客户进行评价的依据。通过“五度”评价,目的是找到客户的“需求点”,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得分较高,主要分布于城区和乡镇市场;食杂店、娱乐服务类等传统业态占零售商户总量的82.7%,“五度”得分较低,客户遍布全市。专营店和小型超市已在城区和乡镇市场中迅速发展,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总体来说,食杂店仍然是烟草最主要零售方式,占卷烟零售户总量的76.5%,因此,如何准确预测这类客户需求量,应为“订单供货”工作之重点。

各种经营业态的销售结构分析可由“各种业态条均值对比分析表”看出:

从卷烟销售结构看,商场、超市、便利店、烟酒专营店等较新型业态销售高档卷烟产品的优势明显好于食杂店等传统业态,一、二类烟大大超出全区域平均水平,因此,在制定品牌营销策略时,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及特殊场所可作为高档和高端品牌的重点培育对象;专营烟酒商店作为进一步提升高档烟的重点客户,同时也可作为高端产品的培育对象;小型超市、便利店和城市食杂店可作为中档烟的培育户;农村食杂店和其他业态作为中低档烟的重点培育户。

总之,大型商场、超市、便利店、烟酒专营店等较新型的业态虽然销量比重低于传统业态,但销售结构、档次明显高于传统业态,其销售潜力不可忽视。传统业态客户作为卷烟销售网络的核心客户,是我们提升网络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各种业态主要经营方式分析

从各种经营业态《卷烟经营方式抽样调查汇总表》经营卷烟方式的抽样结果可以看出,我市除专营烟酒店和其他业态的客户以卷烟业务为主业外,有75%以上的客户是以卷烟业务为辅助经营项目,这些客户经营卷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方便顾客购买,从而吸引或留住更多的顾客。从主要销售形式抽样结果得出,新型业态凭借其环境服务好、品牌信誉高和规模优势等吸引了以条消费的大部分群体。

(三)各种经营业态的主要客户结构分析

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其消费群体结构较为复杂,分布于各个消费阶层,还有机关事业单位及外来旅游经商人员,顾客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流动性较强。特殊场所其消费群体结构单一,局限于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者及高收入、高消费群体。食杂店其消费群体结构主要是附近居民、过往行人、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群体中各消费层次均存在,城区食杂店表现为中高收入群体比重较大,顾客相对稳定,农村食杂店表现为中等和中低收入消费群体比重较大。在烟酒专营店,其消费群体主要以机关事业单位、商务群体为主,及附近居民,整体消费层次较高,顾客多数为固定客户,其对卷烟经营业务重视程度较高,品牌意识强。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消费群体主要是附近居民、过往行人,农村小超市、便利店以服务外来人口为主(特别是在春节等节日中)其消费群体参差不齐,但顾客群相对稳定。其他业态主要是方便附近居民购买和满足过往行人随意购买,客户也相对稳定。

第2篇

商业调查报告范本一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芗城区旧城改造、城市扩容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变化,社区服务 功能大幅提升,社区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断增加,经营 业态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调查看,目前,芗城区共有社区69个。各类社区商业网点近1000个,经营方式有餐饮、超市、各类中介、便利店、物流、食杂店、洗衣店、维修店、回收站、书店、冲印店、药店、家庭 服务站、大众浴池等。社区商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商业网点发展迅速,双进工程服务对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社区商业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仅面向广大居民,更侧重于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等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以及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提供再就业 服务。

2、社区商业网点呈多业态发展趋势。社区商业过去以商业零售业网点为主,仅限于食品、日用百货、美容美发等行业,近年来,一批新兴业态的社区商业网点应运而生,现已发展到几十个服务项目,如保姆、清洁维修、物业绿化、家教、技能培训、网络服务、婚庆礼仪、餐饮、保健、社区医疗、 、中介服务等多个门类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3、新社区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功能较为齐全。随着中心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新社区的建设,新社区的建设又带动了社区商业的发展以及周边商业中心的发展,其商业设施、网点分布、商品结构与服务功能均较为齐全,明显优于老社区。

4、传统商业和服务业在社区商业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发展。近年来,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商业应市场需求得到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商业网点渗透到社区的大街小巷,并在社区内及其周边形成一定规模。同时,社区沿街各类小型商品市场得到发展,有蔬菜市场、干果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为社区居民消费购物提供了便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商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和有效指导。目前,社区商业在发展中较多的商业网点与社区住宅混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并造成安全 隐患和环境污染。其中建在居民楼底层或楼内的餐馆、酒店以及各类服务机构影响较大,形成的民企纠纷较多。社区商业与区域性商业中心在功能定位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和有效监督。

2、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老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慢、基础差。在这次调查中看到,一些老社区商业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一般是利用自有房屋,或者临时搭建,甚至是违章建筑开办的。这些小店小铺以经营副食为主,商品单一、质量低劣,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社区居民购物不便,许多日常消费需要跑较远的路,且社区的服务功能不健全,与建设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提出的社区商业发展目标差距较大。

3、社区商业基础设施较差,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普遍提高,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消费特点,社区商业低水平、低层次的服务状况与之不相适应,亟待改善。在调查中,有的反应社区没有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反应社区没有蔬菜市场,居民买菜不方便。有的反应家政服务业没有形成,居民寻求家政服务很不方便。有的反应社区商业网点不能仅依靠小店小辅、小商小贩提供商品和服务,要提高档次,保证质量等等。从反应的情况看,社区商业的服务功能普遍滞后于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强社区商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社区双进工程的重点工作。

三、推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设想

1、应合理规划,完善社区商业业态。应由政府牵头,会同商务、规划、建设、房管、财政、城区、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网点改造规划。如: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及标准、分类等做出明确规定。业态业种10种左右,建议包括配送餐饮连锁店、小型超市、菜市场、食杂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洗染店、照相馆、旧货废弃物回收站、家庭服务、书籍音像店、药店等。

2、应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确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一是选择、培育有实力的配送餐饮企业(由中心厨房统一配送至社区连锁店)进入社区商业示范区,实施包括早餐工程在内的大众化餐饮,保证居民在社区内就能够方便地吃到有保障、质量较好的早餐、快餐。二是鼓励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在社区新建和改造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无公害蔬菜瓜果连锁店,建设生活保障型的商品配送中心,解决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费不放心、不安全的问题。三是支持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新建或改造便民家庭服务网点,搭载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四是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进入社区,形成以社区、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五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3、应鼓励和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补充现有网点的不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客户需求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储存客户信息,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大力提倡社区骨干企业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的三上门服务,延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提倡和鼓励社区商业企业组建专职的便民综合服务小分队入户服务,同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畅通的联系渠道,开展以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为宗旨的便民有偿服务。

商业调查报告范本二

北京街道和社区里的商业服务,从街边夫妻店的1.0版本到大型商业综合体的2.0版本,再到现在深入社区组合形态的3.0版本。未来随着电子商务 的深度运用,社区商业的4.0版本已渐现雏形。那么2013年北京的社区商业是什么样的,存在着哪些问题?

品牌化服务稀缺

社区商业,这一原本以自发式生长存在的商业模式,在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下,正在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最优选项之一。

为探寻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社区商业呈现的热点和尚存空白,日前,北商商业研究院从北京东 、西、南、北和中部选取了和平里社区、芍药居社区、望京社区、通州社区、房山长阳社区、大红门社区等12个有代表性的大型社区做调查。这12个样本中,既有老牌社区,又有通州、房山等新城社区。

根据问卷调查,随着购物习惯的改变,92%的受访对象表示,在家门口购物消费的频次增加,同时会定期到繁华商圈购物消费。在电子商务的迅速渗透下,北京的社区商业,已从功能单一的日杂百货为主,逐步发展为传统的餐饮、超市便利店 、生活服务业与新兴的网络购物融合的服务体系。一些小区的夫妻店、传达室或者警卫室都主动或被动地兼职帮小区住户代收快件。

北商商业研究院通过对12个社区居民的调查采访发现,9个社区对连锁餐饮的需求最大,7个社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较高,其次是菜店这代表了社区商业整体面临的品牌化程度低的现状,美容美发、洗染、家政、便利店等都存在杂牌军的问题。

其实,北京市一直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向社区发展,鼓励品牌连锁经营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通过采取收购、兼并、直营连锁或特许加盟 等方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早在20**年,物美 、京客隆 等百余家企业入选市商务委推荐进社区的连锁企业。

调查中发现,在高成本压力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在拥抱电商和下沉社区中找到了两种发展路径。调查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7-11 、吉野家 、肯德基 等知名传统商业企业的身影开始出现在社区。不过,社区商业的市场培育期会比繁华商圈长,销售规模短期也难与区域中心媲美。但是,社区周边消费频次高,更注重便捷和性价比。

餐饮居社区商业之首

在选取的采访样本中,餐饮在社区商业各业态中占比最高,平均占比达到32%;其次是生活服务类(包含家政、洗染等行业),占比为27.5%;位居第三的是美容美发行业,占比为13.33%。

但是,从调查的各类商业业态看,社区商业发展的自发性特点明显。餐饮业虽然成为社区商业主力军,但是,这些餐饮主要是不知名的小店,不仅更换频率高,服务质量也不稳定。

在对长阳、天通苑等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的新社区调查发现,幼儿教育正在快速扎根社区,最高占比达到9%,成为社区商业业态的新成员。此前很多幼儿教育品牌会选择区域商业中心地带,但是,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新兴社区的很多年轻住户已经升级为三口之家。巨大的儿童消费市场成为商家掘金的新发力点。可以预测,单独二胎政策落地实施后,幼儿教育将迎来更大市场。另外,随着老龄人口增加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社区送货上门、家政、代收代缴等服务需求增大。

此外,社区商业的物业主要来源于小区底商,受限于当初开发商的规划设置。这也造成了社区商业缺少规划的问题。

菜店覆盖面有待提升

针对社区商业调查发现的问题,北京商报官方微博面向近50万粉丝进行了帮社区商业出新招的调查活动。在参加调查的微博网友中,42%的网友对自己居住社区的农产品市场不够满意,其中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社区菜市场距离太远,不能满足日常的需求。还有近30%的网友对社区菜市场提供的水果蔬菜品质和价格不满意。

30%的网友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社区便利店。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集中在通州、天通苑以及长阳等远郊区县的网友。部分网友反映,社区周围的小便利店和夫妻店商品数量有限,更新不及时。

第3篇

5月的一天,向来以先行者身份自居的7—11蓦然发现,在这片被开垦已久的麦田里,突然闯进了众多新的拓荒者:无论是扎根广州已满5年的7—11,还是背靠BP大树有凉荫可乘的am/pm;无论是台资王永庆的727,还是流着美资血液由港人带队的OK,再到占据中国零售业头把交椅的上海联华,这些有着不同血缘背景的突击小分队正在以各自的方式从四面杀将而来! 7-11大举入穗

3月,香港牛奶公司欲在华南发展300家7—11便利店的论证终获通过,其多年来进军广东零售业终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明眼人会发现,从3月份开始,广州的各个7—11便利店内开始推出了一项代收国信台传呼机月租费的服务,该公司行政主任郭小姐透露,今年在广州将增开50家分店;而在深圳,7—11正欲将联通的收费点设在7—11便利店,且今后这样的服务还会越来越多,因为,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正是7—11在国外最为擅长也是最大的优势。

而作为香港牛奶公司的强劲竞争对手,已经在台湾成功经营7—11便利店的统一集团今年也有动作。到目前为止,其已连续三年向美国7—11积极争取在中国内地的特许经营授权,统一超商很有可能在年内拿到美国7—11在中国内地的特许经营权。

当7—11的300家华南分店意欲猛虎下山之时,以台资王永庆为实力后盾的台湾宏丽公司727便利店却提前打开了扩张的闸门,抢先一步在广州跑马圈地。该公司副总经理萧潮声明确表示,727便利店的预期目标是50—100家,每月以开业2家的速度推进,每家的投资标准约在100万左右,投资总额约为1个亿。另外,“超市+便利店”是其拓展的新概念。即通过新建的大型超市为中心,辐射分布在其周围10公里以内的10家727便利店,为其提供配送任务。从而更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赢利能力。 新旧势力大比拼

面对台湾727在广州便利店市场的强劲攻势,隶属于BP集团———从1998年就开始到广州布网便利店的am/pm表现出的却是一种谋定而后动前的平静。其负责人称,扩店只是时间问题!作为BP的一员,am/pm轻盈相伴,可以说,有BP的地方就有am/pm。这样捆绑所具有的综合竞争力,是别的便利店无法具有的。

另外,有着3年历史的联华便利店不久前放出风声:便利店在广东还是空白,联华将以低成本进驻!三年的时光,联华便利店已在上海布下300多个网点,且兵进杭州,成功布下57个旗子,实现在长三角的异地扩张。在这万马奔腾般的扩张版图中,联华坦言,华南是首选。在未来的几年中,华南计划是发展1000家。此外,其他如广东零售企业“一哥”深圳万佳已经完成一项广东便利店网点调查报告;深圳华润万方由深圳涉足便利店,已经开出5家门店。

尽管有专家提出,降低成本会使联华陷入市场定位与消费对象偏离的矛盾,有导致业态转型的危险;而727的大小搭配则会增加管理的难度,重心在超市与便利店之间游走,也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7—11过分依赖数量上的扩张,难免造成更大的亏损。但不管怎样,“再过三年,广州将进入便利店的丰收期。”这已经成为闯入这一领地的各路英豪的共识。

鉴于便利店的特征及零售业态发展规律,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沙振权认为便利店在中国开花结果必须具备以下的市场基础:市民收入有相当水平,可以“不计其价,只求其便”;生活节奏较快,有较多习惯过夜生活的年轻消费者,而这些条件正好与广州的现状不谋而合。因而,各路英豪纷沓而至,占山为王,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并非所有的投入都有回报,并非所有的激情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