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bim技术论文范文

bim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bim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bim技术论文

第1篇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实物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它对城市的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城市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维护和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城建档案馆(室)是管理城建档案的机构和场所。主要从事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和利用工作。城建档案管理的主要作用与目的就是保护和利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形成珍贵资料,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利用。过去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实物档案进行管理,整个过程从收集、整理、鉴定到保管、利用,其工作内容繁杂、劳动强度大、查寻利用效率低。近几年许多城建档案机构根据《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和《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的要求开展一系列城建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实行档案数字化管理。把原有的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存储,将原来的实物档案转化成数字信息(电子图片文件)。这些工作减少了库存档案的损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档案的寿命,有利于档案的保护。在城建档案的收集过程中同时收集了部分数字资料(如:CAD数据文件、数码照片、数字影像和扫描后的电子文件等),并建立了专业的数据库,开发了相关城建档案管理系统(MIS)。初步实现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准确、快捷地向社会提供利用。向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迈进了一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许多地方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设想,这不仅需要大量丰富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智能化的科技手段,更好地帮助人们建设和管理好城市。“智慧城市”离不开智能建筑,就是建筑的智能化。智能建筑不是从建筑物的使用开始的,而是在建造过程中和建成以后形成的智慧化、互联化、相互协同化。bim技术是建造事业发展的技术产物,它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的信息模型。BIM作为建设项目信息的整合平台(系统),把来自各方面(包括:设计、预/决算、招投标、构件制造、采购、施工及工艺流程等)汇集的信息实行集成管理。利用BIM技术管理建造的建筑,从开始就连续不断地汇集并形成大量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是应用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是建筑的运营和维护、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在工程项目中形成的所有应保存的资料(包括信息资料),都应移交到城建档案馆,收集后的信息,经过整理向社会提供服务,与社会共享。其中,也包括运用BIM技术管理的工程项目中形成的所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也属于城建档案收集范畴。随着这些数据的逐步积累,城建档案机构也需要建立相应的BIM平台,用于不断地收集、汇集和更新的相关数据。为此,笔者认为,BIM需要纳入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来。

二、城建档案需要BIM实现现代化

管理城建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就是城建档案的价值所在。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的要求,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扩大信息资源的利用为目的,以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宗旨。适应时展的需要,持续、健康地实现城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工作是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目标。对于目前的城建档案的数字管理水平,只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一种技术升级,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替代人工,将实物转换成了数字信息,从档案的收集到最终的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没有变化。在提供利用方面,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查寻、检索,检索途径多种多样,提高了档案信息检索效率,所查找到的信息,大都与纸质原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信息(电子版本)。有许多城建档案馆在开发利用工作中作了很大的努力,如:利用CAD、GIS和RS等技术进行整合,构建了三维信息平台等等。使城建档案信息在开发利用中有新的进展。但是在面对未来的发展,现有这些技术是不够的。作为城建档案管理者需要从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未来。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参与并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去。不能把城建档案馆(室)作为一个信息的“仓库”。尽管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各种城建档案信息,也不能算是现代化管理。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机构和场所不能只是一个提供利用“仓库”,而应该是提供利用的“基地”,它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经过开发“加工”过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仓库”中源始的信息。从建造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实践的成效来看,BIM是一项较为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它具备的可视化,协调,模拟,优化和可出图特点,可使城建档案管理水平从现在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城建档案馆原有CAD和GIS数据也属于BIM数据整合的部分。目前已有大量的工程项目已经应用BIM技术进行建造,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昆明新机场机电设备安装与运维管理、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工程、广州市北京路沿线环境模拟(日照、气象)、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异型曲面幕墙施工等工程项目。BIM技术能够实现建设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工作,同时,进行工程洽商、技术沟通、工作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管理与监控。在利用BIM管理的工程项目,BIM汇集着大量与工程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工程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使业主、设计单位、顾问咨询公司、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等众多参建单位同在一个平台上共享相关数据,为工程建造提供最优方案。这些数据信息都是工程建造中产生的。这些数据信息不当是建造成果的数据,而且还有建造过程的数据,特别是隐蔽工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地基、地下管理线等)。这些数据信息集中收集到城建档案馆中后,利用BIM平台可再现原来建造过程和模拟将来运营、维护过程。例如:模拟一个建筑出现设备故障怎么办?出现危机(灾害、反恐等)怎么办?某个建筑的改建和扩建选用什么方案?隐蔽工程和地下管线也可以通过模拟再现,而不必再进行二次勘察、测绘等等。城建档案管理运用BIM技术后,其管理水平可提升到“智能化”管理。查寻信息不再需要查找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可直接再现建设项目某一阶段的结果。在前后相似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可以借见,以提高建造的效率。随着建造技术发展和更新,原有的建造工艺需要如何调整和改进。只有这样,城建档案工作水平才会得到更高的提升。如此发展,城建档案机构就不再是档案资源信息的“仓库”,可能就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基地”。过去我们说城建档案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将来可能就是提供决策方案了。

三、总结

第2篇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BIM的可视化应用提高了业主对方案的参与度和把控能力,同时由于可施工化分析的引入,施工合理性、经济性问题也会在设计方案阶段更易进行考量,本来在施工阶段才需考虑的问题会被前置到设计方案阶段。各种设想的比选,各种矛盾的解决压力会更集中地展现。原来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的流程关系变成了围绕着BIM模型的递进和穿插关系。这种工作的穿插会增加设计人员工作的难度,如果没有费用的补偿就会影响设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要应对上述诸多的变化,设计管理就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建立配套的责权利对称的管理制度,打造适应于BIM技术的全新的工作流程。

2基于BIM技术的设计管理能实现哪些提升

2.1BIM技术使设计项目的进度管理更准确可控

设计项目的进度管理基本采用节点工期管理的模式,在约定的节点时间交付相应设计阶段的设计成果,即方案阶段交付方案设计图纸,初设阶段交付初步设计图纸,施工图设计阶段交付最终施工图纸。这种传统的节点管控的方式,很难实现过程管控,不到节点时间,无法看到设计人员工作进展程度。到了节点时间,若项目组成员中出现生病、请假的特殊情况,就会造成无法按照约定时间交付的违约现象。BIM技术的应用,构建了协同工作平台,项目组成员每天的工作成果都会同步到统一的模型服务器中。BIM经理具有模型管理的最高权限,他可以时时查看和调出项目组中任何专业、任何一个成员的最新工作成果,为过程管控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2.2BIM技术使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设计企业都有相应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但同样的制度下,不同的项目负责人带出的项目设计质量却相去甚远。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设计工作是脑力活动的集成,设计质量与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经验、责任心和技术能力有极大的关联度,而与管理制度的关联度很有限。尤其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只靠制度建设缺乏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的建设,其结果就是口号式的务虚管理。BIM技术的可视化使设计成果可更直观地检查和核对,碰撞检查可以将各专业设计模型间打架或矛盾的地方显现,提醒设计人员进行修改。软件内设的逻辑关系,可以避免许多低级错误和图纸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效地保证设计质量。总之,应用BIM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使设计质量摆脱完全依赖人脑的现状,变成在过程中可看、可查、可控。

2.3准确快速地形成设计概算

以往的CAD图纸由于信息不够全面,无法自动形成工程量,概算人员需要另行建模统计,因此难以保证设计概算的准确和及时。应用BIM技术,设计人员建立的BIM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富有信息的项目构件和部件的数据库,从中可以准确地获得各种材料、设备的统计数据,因此编制概算可直接从模型中提取所需数据,编制时间可缩短70%以上。设计概算是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也是甲方衡量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可实施性的依据,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的设计工作中,因为设计方案经常修改,设计概算无法及时准确的随方案变动,使得设计概算可信度和指导作用受到各方质疑,没有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相信随着BIM技术的推广,项目各参与方对设计概算及其他设计文件的依赖程度会更高,设计的龙头作用会更加显著。

3结语

第3篇

1、施工质量

工程实体的建设过程需要完成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完成质量是保证最终工程建筑的核心质量保证,因此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运行,确保施工质量才是工程质量的主要工作所在。1.1通过四维模拟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在传统的施工组织过程中,是采用甘特图来进行的,该方法可视化程度低,当遇到大型复杂的项目时很难实现对于施工过程的全面把握,并且对于复杂的施工关系也很难处理得当,不能很好的对工程施工的动态效果进行处理。而采用BIM四维施工模拟能够更清晰、直观、准确的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动态条件的控制也能够良好的满足要求。其主要的特点包括:第一,能够对于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分析,在施工准备阶段,利用四维模拟技术能够将真实的施工场景进行模拟,对于各个施工程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具有提示作用,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工作,而且软件还能对不同的施工过程进行对比,从中选出最优的施工方案来实施。第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可以利用软件的相应功能进行时间轴的模拟,将施工计划和实际工程实现情况进行对比,当出现偏离时及时进行相应的变动,防治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和工程质量问题。1.2对竣工质量进行保证。针对设计人员交付的施工模型,施工单位可以根据相应的设计变更要求和技术审核情况对设计模型进行实时的维护,这样在工程完成时,BIM竣工模型也能够随之完成。BIM竣工模型能够对后期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维护,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于质量管理和工程监督提供极大的便利。

2、预加工构件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对于建筑的独特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复杂工程开始出现,这样的工程项目采用传统的二维图纸效果很难全面的识别完全。在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某一部分的构件由于设计问题或者加工问题没有全面考虑而不能使用,必须重新返厂进行修改,这样将严重影响工期的正常计划,增加工程成本。采用BIM三维实体模型能够将设计、加工到安装的过程采用电脑进行预拼装,正常安装完成之后才进行加工等操作,极大程度的避免了构件的设计问题的出现。

3、BIM技术利于政府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最近几年兴起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在政府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采用BIM技术更有利于控制行政成本的投入,提升运行效率。在深化政府职能改革过程中,加强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建设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3.1实行三维审批

三维审批能够在规划条件、设计方案设计、设计方案审批以及竣工验收过程中实现。建设单位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需要审查的三维模型,政府部门通过对该模型进行全面的审核之后,提出相应的审核意见。政府在收到竣工模型之后,将竣工模型进行验收,然后做出相应的书面整改意见,将符合验收条件的文件交给相关的部门进行存档,实时对其进行更新。在短期时间内,采用新型的管理模式会增加部门的工作人员投入,对于人力物力成本都会提升,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采用BIM技术能够将政府的行政开支有效降低,对于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3.2加强质量监督

在BIM系统建立的工程项目文件中,政府相关的质量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工作时,随机对工程进行抽查,因为在系统中已经录入了相关的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同时监督人员利用定位系统和系统的模拟技术,快速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将模拟出的工程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对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

4、结束语

第4篇

(1)中标后成本计划:中标单位在中标后根据中标预算及施工组织

设计计划在施工中使用的人材机等用量,但在计划时往往因为预算与实际人工、材料、机械无法很好的结合对比,在材料提计划及测算工程施工步骤工期等方面偏差较大。BIM本身精细到构件级的功能,提供了准备施工人材机的数据量,并且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并且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从而为项目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2)过程成本控制:现阶段项目成本过程控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内部结算:主要控制外包劳务队与材料采购量不超过预算量,即收入不大于支出。二、限额领料:项目对于材料管理采取根据施工预算对劳务队进行限额领料,但因为劳务队繁多,施工时间节点的穿插,材料员、施工员不熟悉预算,限额领料措施往往执行困难。BIM技术根据时间节点准确的预测施工时间节点,并提供海量的数据分析。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资金计划提供有效支撑,为材料员及施工员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及数据支撑。

(3)期中成本核算:现阶段项目期中成本核算,只能做到施工预算

的节点进行分析(正负零、主体封顶等),对于项目成本运营掌控时间跨度过大,经济运行阶段分析占项目总进度的百分比不明确,项目盈亏点较为模糊的缺点。项目而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

2、BIM应用的其他优势

(1)对于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

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和设计的多专业属性,设计图纸的错漏碰缺无法避免,而所有由于设计图纸错误引起的成本增长、工期延误以及质量降低的帐最终都会算到中标方,增加了中标方施工成本。BIM技术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多专业协调综合,通过运行软件可找到安装管线与施工设计上的碰撞,避免了因设计变更拖延工期,为各方节约了时间。

(2)对于施工单位现场的帮助

在BIM模型基础条件上,利用多维模拟、可视化通讯等技术手段对项目的施工计划安排、项目施工难点、模块化生产施工材料、特殊重点和隐蔽工程等在实际施工活动发生以前进行数字化分析、优化工作,降低现场施工的难度及节约成本。

(3)对于后期维护

利用BIM数据化模型,专业维护人员对实际建筑物的运营维护活动可以在虚拟建筑物上进行计划、分析、预演,从而提高维护阶段的效率。

3、展望BIM与建筑行业的发展

第5篇

BIM实现了“模型等于图纸”、“模型比图纸更形象”的目标,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其中可视化即“所有人看到的都相同”的形式,在建筑业中,可视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BIM提到的可视化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还可以使工程设计、建造、运营等全寿命周期中的组织、策划、决策等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而它的协调性是指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开工建设前对各专业各单位的问题提前进行会审协调,为后续工作的一路畅通做好准备。而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例如紧急逃生、紧急疏散模拟等。并且整个工程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国内已经有一些发展得相当成熟的三维算量软件,但是BIM不等同于三维模型。如鲁班算量和广联达算量两款软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造价行业已经步入BIM时代。首先,BIM模型是全生命周期通用的,所有的项目参与方都会用同一个三维模型。而算量软件的三维模型,只是造价工程师自己建立的,与其他专业没有互动。其次,BIM模型是唯一的,是设计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而算量软件里的模型是造价工程师基于图纸自己建立的非正式文件,在进行工程量核对时,得不到谈判对手的承认。再次,在同一个项目中,BIM软件是唯一的。而算量软件有好几款,在同个项目中的不同参与方,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的软件,造成前后环节的不通用、不兼容。

二、BIM技术的优势

BIM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与我们传统的工程造价中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具有极大优势:快速、准确、多方位。

1、提高前期算量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在整个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中,每一个施工过程都涉及大量人材机和各种费用,每一个数据都需要精确的计算,工作量。目前短周期成本如月成本、季度成本在现行的管理方法中,就只能是一种目标,难以实现。随着工程施工的不断进行,应付日常工作尚且自顾不暇,过程成本分析、优化管理就只能暂时搁置。而如果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中来,只要是项目的参与人员,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还是咨询公司或者是业主,所有拿到这个BIM模型的人,得到的工程量都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工程造价咨询中一个老大难问题:工程算量,将成为历史。

2、减少预算外变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建筑企业精准化管理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数量庞大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得来,所以大多数情况只能依靠经验数据。而BIM的出现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所需的大量基础数据,为建筑企业制定更为精准的组织、策划、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从而减少了人力、资金、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计划、消耗量的控制提供精确地数据支持。

3、多算对比,对项目成本实施有效管理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各种工程基本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的工程基础数据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图纸与现场施工的材料消耗量、综合单价、综合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的盈亏,材料的消耗,材料的采购、分包单价有无偏失等等问题,从而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更为有效的管理。

4、项目工期缩短,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立体的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轴的作用,可以模拟施工过程,从而看到真实的效果。可以让人直观快速地将各种计划数据与实际工程数据进行对比,同时保证有效协同合作,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都可以对工程项目的各种数据、问题和解决的进程了如指掌。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整体方案、施工进程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的各种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费用和整改所引起的人材机及工期的浪费。另外,成本核算困难的原因有数据量大、牵涉部门和岗位众多、对应分解困难、消耗量和资金支付情况复杂等原因。BIM技术在进行项目的实际成本核算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使用BIM建立的工程项目的实时成本数据可以及时进入数据库,并做相应的查看对比。

三、BIM技术具体工作情况

项目开始阶段的实际成本在BIM中,成本数据基本以采用合同价格和定额内消耗量为依据。随着施工进度推进,工程的实际消耗量与定额里面的消耗量存在的差异,可以得到及时调整。项目每个月定时对个消耗品进行实际消耗的盘点,从而调整工程项目实际成本。化繁为简,实时的维护BIM中的实际成本,减少繁杂的重复工作量,并且有利于保证数据准确及时性。

1.控制材料的实际成本。主要是以实际进入到工程的消耗量为最终调整依据,不能以财务付款的材料为标准。项目应每月定时的进行一次盘点,将库存材料的具体消耗情况、实际投入施工的消耗量、库存量等数据提交给项目的成本经济师,项目的成本经济师按时调整各种材料的实际消耗量。

2.人工费的实际成本。和控制材料的实际成本一样。按照实际完成的合同中项目和现场签证变更的量进行调整实际的项目成本,一个作业队可能有多个工作,也可能一个工作多个作业队来完成,要按合同的约定和实际用工情况进行分解落实到位。

3.机械以及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这方面主要的是注意每个月的分摊,有时候在计价措施费中包含。

4.项目的管理成本。由财务按时进行月度盘点,将数据提供给项目的成本经济师,据此调整项目的预算成本,做出项目实际成本,实际成本不能精确计算的项目仍可按原由的预算成本计算项目的实际成本。

四、结语

第6篇

BIM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对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技术实现了建筑结构设计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而BIM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不断推动建筑行业新一轮的信息革命,其通过创建并利用数字模型来对建筑工程结构进行设计、建造以及运营管理,帮助企业在设计阶段、生产阶段以及经营管理阶段有效降低整体经营成本,对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2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视化

BIM技术是基于三维模型技术而成的应用于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新兴技术,其可以利用三维模型技术来将真实的建筑构件展现给用户,由于传统建筑结构设计中都是以CAD软件进行绘图,该种方法很难将建筑结构的详细信息展示给不同用户,而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初期阶段便通过建立建筑结构的三位实体模型,来帮助各层次用户通过直观的角度对建筑构件信息、功能布局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与了解。很多大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可以利用BIM技术来对其整体结构进行动态演示,帮助用户利用直观的角度对建筑结构的各项参数进行观测,从而帮助设计单位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并且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质量缺陷与设计缺陷,对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2BIM技术在建筑结构参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结构信息模型中会有一个包含所有设计信息的数据库,所有建筑结构设计参数都是相关联的,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来对建筑结构形体进行构建,而且在设计过程中会对不同的参数予以一些约束,从而确保BIM系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及时更新数据库。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应用中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高质量、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设计信息输出,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数字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3BIM技术在钢结构建模中的具体应用

现阶段钢结构已成为一个大跨度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其在建模中往往需要面临结构链接和加强件布置等多个方面的难点,钢结构在设计中需要涉及到梁柱连接、梁梁铰接以及梁梁刚接等多种连接形式,所以在设计中往往需要根据梁的高度,来将各个连接件进行专项设计并要将其参数化。BIM系统在应用中可以利用参数共享,来对螺栓的数量与间距来进行控制,设计人员只需要对参数进行调节便可以形成新的连接件,而在加强件、连接件设计中设计人员只需要画出大样,而在钢结构施工中技术人员只需要对相应位置设计进行参考,便可以来确定加强件、连接件的准确位置,这对进一步提高钢结构设计质量及施工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3BIM技术在建筑机构设计中的难点

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在运用BIM系统中需要将模型发送到分析软件,结构分析软件利用算法来将建筑结构的设计信息反馈出来,并根据用户指令来形成动态的施工图与结构模型,所以设计人员在使用BIM技术中要考虑模型空间的整体真实性,并要对BIM系统的物理模型能否自动生成施工图纸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但是由于建筑施工材料自身力学特征、荷载组合、荷载以及单元截面特性等多种因素会对结构性能产生影响,所以设计人员在使用BIM模型进行分析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各项复杂参数。再者,BIM模型在本质上是物理模型、建筑结构分析模型以及施工图文档的完全数据模型,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只有采用完全符合标准或比较简单的结构构件,才能实现上述多种数据模型之间的双向无缝连接,如果建筑结构构件的整体设计没有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或建筑结构构件的高度复杂化会导致其在运行中丢失大量数据。因此,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力求可以有效实现物理模型与结构分析模型之间的双向无缝连接。

4结语

第7篇

1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

目前与BIM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聚焦于基础应用、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等三个主要方向,如图1所示。1.1BIM基础应用方向。BIM基础应用多数是基于BIM软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是目前毕业设计的主流课题方向。如采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深化、碰撞监测、进度模拟、工程量统计、造价分析和三维动画展示等工作。早期的研究对象以房屋建筑为主,目前已拓展至桥梁、隧道、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在BIM应用软件方面,建模软件以Revit最为常用,碰撞检查和动画模拟多数采用Revisworks软件,工程算量和造价分析则常采用广联达和鲁班等国内软件。总体来看,该方向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应用为主,课题的完成情况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早期以多高层房屋为对象的“建模+动画+算量”的毕业设计课题已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该类课题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拓展至超高层建筑、大跨空间建筑、钢木结构建筑、地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研究内容也延伸至进度控制、成本管理乃至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同时,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实际工程,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已成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1.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普及,其应用和研究正在从传统的辅助设计施工向多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BIM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BIM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BIM与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BIM与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BIM与三维激光扫描、BIM与结构健康监测等前沿技术融合方向。以BIM与RFID技术融合为例,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大批量地进行构件验收、安装时,主要通过人工方式填写报告、录入数据,信息延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人员常常无法判断构件的真实状况,很容易发生错误,导致各类问题频发。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监控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和运维状态,并以无线网络即时传递信息到BIM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构件的实时追踪,解决信息错误和丢失等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该类毕业设计课题通常要求指导教师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有时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方式,由企业导师制定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由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1.3BIM软件研发方向。BIM的核心思想是信息的集成、交互与共享,模型是载体,软件是工具。在BIM软件平台研发方面,国内外各大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了各类适用于建筑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功能的商业BIM软件。如,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Revit、Navisworks、Civil3D等BIM软件;美国Bentley公司推出的ABD(AECOsimBuildingDesigner)软件;此外还有Tekla公司开发的专用于钢结构设计的Xsteel软件,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等。国内也有广联达、鲁班、PKPM、3D3S等公司开发的相关BIM软件。虽然商用BIM软件已较为成熟,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功能、不同企业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定制研发。相比于BIM应用方向,软件研发类课题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有前期研究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更重要的是对软件编程有兴趣。此外,也有部分研发类课题不需要编写代码,只需要设计软件功能和操作界面等,具体编程工作由他人或企业来完成。

2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案例

2.1BIM基础应用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超高层建筑模架装备模块化仿真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为案例。该论文以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A5地块项目1号办公楼为实际工程背景,借助BIM工具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开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系统组成和工艺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对超高层结构核心筒使用钢平台模架装备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模架的现场安装、标准层施工、桁架层施工和墙体收分层施工等技术;(2)分析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初步确定模架标准构件库,根据模架装备标准构件创建Revit参数化族库,对标准构件和非标准构件进行组合,并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虚拟预拼装;(3)根据二维设计图纸建立该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模型,采用Navisworks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模型和核心筒模型的合模,对钢平台模架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可视化施工模拟。毕业设计成果提出了一种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方案,借助BIM软件建立了模架标准模块构件族以及核心筒模型,完成了模架模块的组合与拼装,实现了模架装备和核心筒的合模,并对钢平台安装、标准层施工、收分层施工等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该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对模架装备的模块化和BIM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2.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毕业设计案例。目前,BIM与GIS、VR、RFID、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融合交叉应用已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例,该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坐标、反射率、颜色等信息,基于这些大量、密集的点信息可快速复建出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该技术具有快速性、非接触性、穿透性、高密度、高精度、实时性强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颈瓶。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BIM技术对既有建筑快速建模方法的研究”为案例,该论文针对目前既有建筑建模时面临的竣工图纸无迹可寻、空间几何信息难以采集、建筑物细部特征难以捕捉、测量所需时间及金钱成本过高等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上海某演艺场所进行扫描,利用JRC3DReconstructio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与配准,再采用ICP算法进行平滑操作,最后对该建筑进行整体建模,生成的三维模型见图3所示。该模型已用于其改造工程的后期设计与研究工作中。2.3BIM软件研发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研发”为案例,该论文从研究国内外钢结构BIM建造管理平台入手,分析了构件信息追踪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将BIM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和界面,基于B/S架构,采用Html、JavaScript和Neo4j等语言初步实现了构件追踪和进度管理等基本功能。构件追踪界面见图4所示,软件对每一根构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支持单独或批量下载功能。二维码存储构件的编号、安装位置、尺寸、长度和质量等基础信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构件的报验和质量检验等详细信息。通过二维码功能,可追踪构件的生产、制作、运输和安装等全过程信息,实现对构件加工和安装中的质量监控信息以及构件安装进度信息的实时掌控,而这些信息直接反映到构件的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安装进度管理中,为这些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追溯到最上层则实现了加工制作计划的实时调整,而加工制作的调整又决定了现场施工情况。此外,通过二维码信息能够直观快速地发现现场质量问题,解决现场管理人员携带图纸及查询资料不方便等问题,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本软件的开发涉及BIM模型的解析、上传和显示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很难由一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因此,软件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由指导教师团队完成,本论文主要是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3提升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效果建议

3.1增加前沿课题数量。目前,BIM方向的毕业设计仍然以“建模+动画+算量”的软件应用型课题为主导,虽然该类课题的实用性强,但往往工作量大而难度不大,特别是对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学生,该类课题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提高了学生的BIM软件使用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增加BIM与物联网、大数据、VR、AR等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现有的主流BIM平台均被国外垄断,亟须发现和培养一批专注于软件研发的学科交叉类学生,可以通过增加平台研发类课题,锻炼学生的研发能力,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3.2加强校企合作。BIM技术无论是软件使用、平台研发,还是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很多土木建筑类大型企业均配备了BIM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BIM应用、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能力,而在国内高校中专职从事BIM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非常欠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BIM实践能力的不足,促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BIM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6]。针对于此,同济大学与上海建工、华东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已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与BIM技术有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来自于企业,部分毕业设计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3重构现有课程体系。近十年来,虽然BIM技术和软件已有长足的进步,正向设计已开始应用,但逆向建模仍是主流,在毕业设计中也最为常见,即学生根据二维CAD图纸创建其建筑、结构及机电等三维BIM模型。从已有的毕业设计效果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弱,特别是机电图纸的识图能力非常欠缺,需占用大量的毕业设计时间来提高识图能力;二是学生的BIM软件操作能力不足,很多时间被用于软件学习中,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被大量挤占。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单独设置BIM课程,或者虽然单独设置但将其作为选修课,普及面不广,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完善和重构。考虑到BIM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笔者建议将BIM技术的教学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如:将BIM技术引入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中,特别在课程设计中,将其作为一项必修内容。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BIM技术已被广泛视为改造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的战略手段,正在导致建筑业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从高校的实践课程教学来看,BIM技术相关课题已成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归纳总结了与BIM技术相关的三大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基础应用、前沿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以同济大学为例展示了各方向的毕业设计案例,最后提出了增加前沿课题数量、加强校企合作、重构现有课程体系等用于提升毕业设计效果的建议,可以为BIM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东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学课程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343):51-52.

[2]许娟,鲁子良,侯超平,等.基于BIM平台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教学实践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186:42-43.

[3]白泉,边晶梅,于贺.土木工程专业BIM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9(5):90-93.

[4]王婉,李怀健,刘匀.BIM技术在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61-166.

[5]张静晓,赵陈影,李慧,等.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学习效果测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71-176+183.

第8篇

我们在写作论文当中引用的他人文献内容要忠实原文,不能望文生义的为所欲为,文中引用的内容只是在描述他人的观点,不管引用的内容是不是公开出版,都要表明文献的出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建筑节能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建筑节能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维昌.建筑节能的现状.对策和意义[J].科技资讯,2008(04).

[2]王春霞.浅谈建筑节能的技术政策及途径[J].中国工程咨询,2012(08):61-62.

[3]韩建新,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4]刘加平.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的利用[J].能源工程,2001(02).

[5]陆成.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资源与环境,2013,3(25):145-147

[6]刘毅.浅析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10):232-233

建筑节能论文参考文献:

[1]冯一曼.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与建筑节能效果分析研究[J].厦门大学,2012,24(3):16-18.

[2]肖.建筑节能材料和建筑节能效果的分析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2013,12(2):10-12.

[3]和小伟.浅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与建筑节能效果分析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12(1):14-15.

[4]王.浅议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与建筑节能效果分析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13(2):12-13.

[5]张楚易.浅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与建筑节能效果分析[J].山东政法学院学报,2013,12(2):10-12.

[6]任章奇.建筑工程的节能施工新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12,04:7-8.

[7]刘志恩.节能施工新技术在工民建建筑工程的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405.

[8]周峰.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探究[J].门窗,2014(09):70.

建筑节能论文参考文献:

[1]陈华明.浅析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19.

[2]张美良.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实践性初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03:180-182+190+14.

[3]譚献良,管昌生,曹文,张海华.建筑节能设计BIM技术应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35-38.

第9篇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的“三大控制”中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一大难题。本文从理论出发,将成本控制和BIM技术相结合,分析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不同作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BIM技术创造利润调查问卷》,结合实际项目,从业主单位和和承包单位两个角度,系统研究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势,论文最后阐述了BIM技术在成本控制以及建筑行业的前景。

[

关键词 ]BIM;成本控制;工程管理

1.项目研究背景

如果问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改变,这一定是快速更新迭代的信息技术。从上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各个产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建筑业是信息化产业中是相对落后的。据研究,全球建筑业与制造业每年的产值相仿,但在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上,制造业是建筑业的五倍多。IT投入不足导致建筑业信息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也难以快速提高。BIM技术的出现,也许是扭转这一问题的契机。BIM是上世纪末出现的一种信息技术,它的应用将对工程施工设计和项目管理产生重大影响。2011年5月住建部下发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已经把BIM作为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和施工类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

2.项目研究意义

成本控制关乎低碳、环保、绿色建筑、自然生态、社会责任、福利等宏大叙事。众所周知,有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成本控制除了实现初级目标财务意义上实现利润最大化,终极目标是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自然资源消耗最少。施工消耗大量的钢材、木材和水泥,最终必然会造成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其次,优胜劣汰,企业想占得优势必须要做好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不力的企业必将会被市场所淘汰。BIM本身是一种可视化程度比较高的工具,它可以提供一种更高程度的可视化表现。通过研究BIM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中各方、各软件之间信息结构化组织管理和信息交换共享,以及使各参与方之间做到有效沟通,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顺利高效。

3.项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方法搜集论文、期刊、书籍、网站等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施工成本控制的现状以及技术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优势。定性研究法。论文通过分析研究,对现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定性描述,同时定性分析了BIM的优越性,以及对传统成本管控的改良方法。调查研究法,走访时下应用BIM技术的企业和单位,向从事BIM技术的人士发放调查问卷,了解BIM技术为施工和设计阶段为成本控制带来的价值。案例分析法。论文通过研究国内部分应用BIM技术的案例,例证了BIM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优越性,从而支撑了文章的研究结论。

4.BIM技术简介

4.1BIM技术概念

BIM是近十年在原有CAD(英文名称:Computer Aided Design,中文名称:计算机辅设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维(三维空间、四维时间、五维成本、N维更多应用)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可以使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运营管理、项目用户等)在项目从概念产生到完全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从业人员依靠符号文字形式图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方式,实现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错误和风险的目标。BIM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BIM 把建筑业业务流程和表达建筑物本身的信息更好地集成起来,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

4.2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建筑信息化建造的核心思想是Chuck Easterman在1975年提出的,其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进步,1997年欧洲学者提出BIM,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的能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在2002 年,建筑信息化模型的设计理念首次被Autodesk 公司提出,BIM 一词正式诞生。在一些政府公共工程项目的实践下,2007年,美国了国家BIM实施标准,随后,北欧四国、英国、韩国、澳洲、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地区均了相应的BIM实施标准。由于Autodesk公司在中国对其BIM产品——Revit系列软件的推广,BIM新势力开始在国内兴起,国内一些大型设计院CCDI、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率先开始引进BIM软件,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逐渐尝试将BIM 应用于实际项目。

5.成本控制

5.1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对成本的投入。对于业主单位而言,成本控制是指对工程项目进行筹划安排,制定合理的相关计划,实现投资目标,控制工程项目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成本控制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控制工程项目本身的建筑成本,控制一系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它包括: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成本消耗,周转摊销费,机械费,工资,奖金,津贴,以及施工组织和管理费用。

5.2成本控制的特点

(1)优先性。因为工程项目有着一次性的特点,所以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工程事故,在项目开工时就要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接着以成本目标为目的,釆用各种经济、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成本目标。(2)优化性。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除了做到进度控制之外,还要做到质量控制,不能把成本控制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只有将成本控制与所有的控制职能、控制对象和控制要素合为一体,项目才能做到成本最低、效益做大的目标。(3)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因为施工项目其自身特点,成本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在市场经济的不定性环境中,会不定时出现各种突发因素,它们会对项目成本产生影响。需要及时地应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实施有效的手段,对成本目标实时地控制调整和监督并修正。

6.结论

6.1结论

要达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合理有效的目的,必然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彻底解决工程项目基础数据信息保存不完善、各单位之间工程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本文经过对成本控制和BIM技术的研究,指出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研究成果如下:(1)建筑行业使用BIM技术之后,将发生行业技术革新。BIM技术为工程项目不同参与单位和不同参与人员在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中提供了一个工程项目数据信息交流沟通共享协同的数据平台,并以自身参数化和协同化的特点,将工程项目BIM模型中各构件与建筑实体实现全方位全种类数据共享协同关联,通过对工程项目BIM模型的检查核对,能方便高效快捷地进行整个工程项目的控制管理。(2)与国外成模式成体系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由于自身的观念、人员、体系、制度、技术等缺乏和不完善,造成成本控制人员与工程项目脱节、工程信息更新不及时、控制手段单一等现象,直接导致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失效,极大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3)在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与管理的互动,不是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模式,而是技术不断对项目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提出新的要求,确切的说BIM技术能够改变项目管理模式。作为建筑信息化的新的发展方向,BIM已从一个纯粹的理论变成了如今现实的应用工具。给建筑行业从设计、施工、管理、乃至于运营,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设计师可以通过BIM的模型更好的进行方案的优化比选,施工方可以从模型中获得比以往更多、更可靠的技术细节信息支持,项目管理者可以透过BIM的思想结合4D模拟建筑技术更有效率的展开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物竣工之后,成熟的BIM模型还可以帮助物业管理者开展设施维护与大修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一凡.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014.

[2]李贯峰.基于BIM的造价控制在施工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

[3]马志亮.BIM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应用问题和对策.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

[4]阎善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6.

[5]黄华.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新方式.内江师范学院,2010.

[6]邓雪原,张之勇,刘西拉.基于IFC标准的建筑结构模型的自动生成.土木工程学报,2007,40(2).

第10篇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本论文分析了BIM的四大特点,探讨了BIM的核心理念以及IFC标准与BIM的关系,对BIM定义给出了个人看法。逐一分析了BIM在成本控制方面,精细化程度不高;在进度方面,BIM缺乏深入应用;在质量控制方面,BIM并不能适应现有的管理模式;在协同管理方面,信息传递受到各方关系的限制。最后展望了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BIM;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77-03

1 前言

AEC行业设计理念从建筑信息单一化到信息多元化、复杂化,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二维设计理念,单一可视化三维设计理念,综合建筑参数信息的BIM模型,加入时间和成本估算的协同工作理念(5D设计理念)。[1]协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最佳管理模式,是扁平化的,减少了沟通的障碍。

2 BIM的定义与特点

BIM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BIM是以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项目各阶段、多专业之间协同工作的一种信息集成的管理模式。

在众多BIM的介绍中,我将BIM的特征归纳如下:

(1)信息的最大化共享,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项目参与方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解决了两个突出问题即“信息孤岛”与各方协调困难。项目参与各方的协同工作,可以通过图1表示出来

(2)文件整合统一,信息都由建筑模型管理。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所有信息都将在建筑模型中存储,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数据库。

(3)面向对象化的信息模型。BIM采用三维方式来传递信息,利用IFC标准确定几何参数和约束,完成面向对象化的模型搭建。在模型中,我们将用数字化对象来代表建筑构件的基本元素,在这些建筑构件中可以完全反应出相应的物理属性和功能特性,同时具有互动能力。

(4)真实的建筑元素构件,并且在修改中可以不断优化,达到最佳性能。在BIM建筑模型中我们可以直观地获取建筑元素构件的全部信息,元素构件中包含了诸如建筑材料特性(例如PE管道的拉伸性能、玻璃幕墙的水密性能等)、数量、体积、价格以及特定元素的专有值(钢筋的屈服强度、混凝土的水灰比等)。

BIM建模的核心理念即参数化的思想。就传统的设计而言,BIM参数化设计避免了概念性建模语言,而是对构件设置相应的参数,生成所需要的构件,并且此构件是智能化的,当你对构件的参数进行调节时,将会驱动构件的形体和性能改变。参数化设计可以对模型进行结构、经济、节能快速统计和对建造过程、运营、人流疏散进行模拟计算,实现虚拟建造。

3 BIM在项目建造阶段的应用分析

3.1 BIM在成本、资源控制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BIM建造阶段软件可以准确计算工程的定额量,但是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并不是仅仅控制工程量,目前软件在实际损耗量方面还无法准确计算,需要考虑更多的实际因素。通过软件进行预算并不能控制成本,只有明白资金流的路径才能知道如何控制成本,节约费用。

BIM 5D软件系统想要更好的控制成本,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调配、工程材料的采购、大型机械的进场等工作资源分配,必须做到自动计算任意 WBS 节点的日、周、月各项施工资源计划用量。动态计算任意 WBS 节点任意时间段内的人力、材料、机械资源对于计划进度的预算用量、对于实际进度的预算用量以及实际消耗量,并对 3 项用量进行对比和计算,才可以知道任意时间段各项工作量,可以核算该时间段的造价,可以更加准确地制定派工计划和资金计划。

3.2 BIM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将BIM 技术与进度管理相结合是通过在3D模型中加入时间信息与空间信息,实现4D 虚拟施工,具体步骤如图2

目前的BIM进度控制软件大部分是在按照上述方法引入进度,但是这样简单应用并不能达到控制进度目的,多数软件系统都还是依靠简单的计划和实际进度横道图进行对比分析,只能反映出当前的项目进展状况。车谦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模型结合navisworks API建立进度预警系统软件,根据既有的项目资料,采用CBR(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分析当前项目存在的风险,预测未来项目进展的延误并提出改进方法。[4]但是目前,在合理选用预测模型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认可,清华大学开发的4D-GCPSU 2006的系统中采用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5]在未来的BIM进度管理方面,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根据项目进行定制的软件系统出现.开发合适的BIM项目管理软件系统更有利于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

3.3 BIM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BIM并不能直接提高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仍然在于人的管理,BIM只能做为辅助人员管理的手段,创新的、符合BIM技术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承包模式才能从根本提高项目质量。BIM是一个技术手段更是一个管理手段。

目前的BIM质量控制多是从技术手段出发,开发出新的软件功能,利用互联网促进工程信息的传递,例如鲁班的IBan软件,蓝色星球的BIM公共平台等等。BIM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对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运用4D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提前演示,通过反复多次模拟,能够查找出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改善,以解决实际施工时的问题。在事后控制方面,BIM技术可以将已出现问题的部位标注,采取补救措施。BIM技术应用于项目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一味追求生产力的提高而忽视生产关系的改善,无法真正实现BIM的价值,相反,现有的生产关系将会阻碍BIM的发展。国内,上海建工采用了EPC(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对BIM技术的发展有着很大帮助作用,同样国外广泛采用的IPD模式应通过改善引进国内。[6]

3.4 BIM实现工程项目的协同管理

国内BIM协同管理,目前还只限于全生命周期的两三个阶段,还没有达到从纵、横向阶段的全面协同管理。更多的是团队内部的协同管理,蓝色星球BIM公共平台的建立将有利于协同管理的发展。目前国内以上海交通大学为首,对基于BIM技术建筑协同平台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为(1)对基于 BIM 技术建筑协同平台所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对基于 BIM 技术建筑协同平台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设计。(3)对基于 BIM 技术建筑协同平台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7]

目前协同管理在软件方面还存在着数据信息标准不统一,IFC标准并没有被所有BIM软件商采用,在多软件数据转换之间还存在着问题,或是数据转换发生丢失。

由于国内的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是扁平化的模式,信息传递不能畅通无阻,虽然现在的互联网能够促进信息传递,但是层级阻碍仍然会导致协同工作无法进展,各方转变思想,突破传统管理思维是很关键的。

参考文献:

[1] 徐韫玺,王要武,姚 兵.基于BIM的建设项目IPD协同管理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12):138-143.

第11篇

【关键词】BIM;项目建设;作用

1、BIM简介

BIM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全程各种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工程建设项目实体和功能要素的数字化表现。BIM是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整合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它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工程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广泛使用。

2、BIM的优点

BIM是一种可应用于工程设计、工程建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显著提高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工作效率,并大大减少管理风险。

BIM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工程信息的完备性:BIM不仅包含了对建设工程的3D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描述,还对完整的工程信息进行了综合记录及跟踪。如工程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建筑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

工程信息的关联性:信息模型中的各个对象都是可识别且相互关联的,系统能够统计和分析模型的信息,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图形和文档。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对象发生变化,与之关联的所有对象都会随之更新,以保持模型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工程信息的一致性:在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一致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而且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模型对象在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地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无需重新创建,避免了信息不一致的错误。

3、BIM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3.1 BIM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作用

实现了建设工程复杂形态的空间三维表现。并且能够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和模型存在着逻辑关系。当工程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之间均存在着相应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与它相关联的其他对象也会自动更新。

实现了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结构、建筑、水电、暖通等各专业的CAD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余、歧义和错误。

实现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当某个专业的设计对象被修改时,其他专业设计中的对应对象会随之更新。

实现了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可以进行多种分析。如:利用工具软件创建3D 模型,完成结构条件图,对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构施工图;运用“零库存”的生产管理方式,限额领料施工,有效地进行造价控制;通过与进度计划软件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实时调整现场情况,有效调整施工工序。此外,还可进行碰撞检测分析、能耗分析、机电分析、可持续性分析等。

3.2 BIM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作用

实现了集成项目交付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管理。系统把项目建设的各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着眼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利用BIM 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建造、运营及管理。

实现了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 施工管理。将施工现场和建筑物的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相比照,并与场地布置和施工资源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 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进度、人力、设备、材料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实现了项目建设各参与方协同工作。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件、图纸和视频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实现了模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及施工方案优化等。

3.3 BIM在工程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的作用

综合应用GIS技术,将BIM与维护管理计划相链接,实现建筑物业管理与楼宇设备的实时监控相集成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对建筑进行运营阶段的能耗分析,进而对其进行节能控制。结合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和灾害破坏,针对结构损伤、材料劣化及灾害破坏,进行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分析与预测等。

3.4 BIM在工程项目信息收集及共享中的作用

系统建立了单一的工程数据源。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使用的是同一信息来源,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效的实现了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各参与方采用纸介质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而形成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4、BIM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BIM核心建模软件(BIM Authoring Software)是BIM得以存在和应用的基础。其他应用软件都是通过与BIM核心软件在不同层次上的信息交换,为项目不同参与方利用BIM提高各自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服务。但是,国内目前在BIM核心建模软件这个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除了BIM核心建模软件以外,与BIM相关的软件共有12种,分别是BIM方案设计软件、与BIM接口的几何造型软件、可持续分析软件、机电分析软件、结构分析软件、可视化软件、模型检查软件、深化设计软件、模型综合碰撞检查软件、造价管理软件、运营管理软件、和审核软件等。在这12类相关软件中,国内目前处于空白状态的共有7类之多,需要说明的是,这12类软件只是目前能够和BIM核心建模软件通过信息交换进行联合工作的软件,与BIM相融合互通的软件种类随时可能会有增减,但整体格局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2D的CAD过度到基于BIM技术的多种建筑的3D设计,是未来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施工的发展趋势。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软件的综合应用可以给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带来极大的便利,更对加强工程造价控制、节能环保等多方面带来综合效益。这种现状应该引起我们行业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商业软件公司以及整个工程建设行业所有参与方的高度重视,并且研究和实施相应的战略和措施。

5、影响BIM推广的因素

首先,工程建设行业缺乏统一的BIM标准,政府对BIM的推动不够积极,行业协会缺乏引导,这严重限制了BIM的应用推广。其次,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现阶段多数BIM软件存在着本地化不够彻底,工种配合不够完善,细节不到位等缺陷,特别是缺乏本土第三方软件的支持。我国目前在建的或已建成的许多高端建筑的设计任务多数都由国外的设计事务所完成,该领域很少有国内同行发出的声音。再次,设计单位作为BIM技术的推动者投入和收益不对等,BIM体系的推广受益方众多,最大的受益者是业主,但业主的推动作用不足。对企业来说,BIM的应用成本投入过大,缺乏熟练使用三维模型的技术人员,培养员工的意识及规范企业内部运作体系均需要大量投入,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6、结语

BIM是建设项目信息化历史上的一个革新。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建设项目的所有信息均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才能得以真正实现。系统可以实现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的整合。随着BIM的发展,不仅仅能大大推动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也将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并将长远影响人们对于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BIM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D]吉林建工学院城建学院管理工程系毕业论文

[2]何关培 BIM和BIM相关软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0年12月 第2卷 第4期110~117

[3]翟超 贺灵童 BIM技术助力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1年9月 第3卷 第3期74~80

[4]王友群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三大目标管理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何清华 钱丽丽 段运峰 李永奎 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 2012年第1期12~16

第12篇

关键词:BIM,协同设计,点云,构件库,碰撞检查,渲染

0 前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近年来在基础设施行业迅速发展并应用的信息化技术,通过BIM技术创建三维基础设施全信息模型,并应用于工程全生命周期,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确保施工质量,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并形成数字化资产模型,为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01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列为十二五重点推广技术[1]; 2014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关于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 国家和各地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BIM技术的落地实施,BIM技术的优势将推动设计理念和设计流程的更新发展,本文在山区互通立交设计中引进BIM技术,探讨BIM互通立交设计的要点及流程。

纬二十五路互通立交位于吕梁新城金融组团,是吕梁新城的重要交通节点,为两条主干路相交的苜蓿叶全互通立交,主干路红线宽40米。本立交紧靠吕梁新城东侧山体,立交方案涉及大量土方计算,传统的“带帽”工程量计量较为复杂且准确性不够。纬二十五路互通立交设计中引进BIM技术,通过多专业协同作业,提出BIM设计立交的方法流程,同时建立BIM构件库,初步实现山区道路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转化。

1 设计软件及流程

本文采用Bentley公司的BIM系列软件,软件以MicroStation作为信息建模的支撑平台,以ProjectWise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及协同设计平台,可以同时工作并实现信息同步。Bentley 软件涵盖地理、土木、工厂和建筑四大领域,并覆盖了基础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土木方面以PowerCivil和GEOPAK为主,实现道路桥梁设计、管线设计、城市规划和垃圾填埋场等场地设计;地理方面以Bentley Map为主,为三维测绘、地质勘察、规划设计搭建三维GIS基础平台;工厂方面以AutoPlant为主,实现电力、化工、泵站等工厂三维设计;建筑方面以AECOsim为主,实现建筑、结构、设备和电气三维协同设计,同时为BIM构件库建设提供设计平台。

图1 Bentley软件及其功能

BIM 技术提供了统一的数字化模型表达方式,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规范构BIM 模型的标准,从而充分利用 BIM 模型所含信息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各设计阶段间信息的有效传递。BIM 技术可以真正意义上支持多专业团队协同工作,共享信息的并行工作模式[2]。

在互通立交设计中,设计师创建的虚拟道路桥梁模型,模型包含大量的设计参数(包括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通过修改输入参数可轻松修改整个道路桥梁模型,可更加直观形象地表达竣工后的工程状态,能够向业主提供信息更加精确、丰富的设计成果。本文主要从协同设计入手,介绍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方法和流程。

Bentley三维协同设计的流程为:以Microstation和ProjectWise为平台,进行地形、道路、桥梁、管线和设备三维模型建模,模型总装后进行设计校审和渲染动画。

图2 BIM三维协同设计流程图

2 协同平台搭建

搭建基于 BIM 的协同平台成为 BIM 技术应用的重要条件。BIM协同平台,可以在BIM项目实施中有效控制和管理各种数据,并通过 BIM 设计中各专业、各相关参与方的协同工作,实现相关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和传递的准确性。同时,BIM 协同平台还可以为工程项目的业主、设计、施工、顾问、供应商提供协同工作环境,保证相关方数据和信息的准确、统一。BIM 协同平台可以采用信息化平台方式或共享文件夹的方式实现[2]。BIM 协同平台为各专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工作环境,通过将各种设计标准与流程的内置,可以提高各专业的配合效率,实现设计对接准确化。

本项目运用软件ProjectWise搭建本项目协同设计平台,项目的全部图纸存在协同平台服务器上,各专业可以互相参考引用,信息传递实时更新;同时在平台上建立共享库,主要为规范标准、标准图框、项目构件库等,协同平台上实现规范标准检查,实现标准化设计,如图3为协同平台目录和项目共享库。

图3 协同平台目录及共享库

3 BIM设计应用

BIM技术是工程项目从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直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内生产和管理工程数据信息共享的平台,其中I(Information)是核心,M(Modeling)是载体。信息包括信息的输入、传输和使用,模型主要以3D模型为基础[3],信息和模型最初都是由设计来建立,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是整个应用阶段的基础。

3.1三维数模设计

本项目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三维点云,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过滤点云数据,主要剔除植被和构筑物等附属物;同时运用航测获取正射影像图,最后运用PowerCivil软件建立三维地模,为BIM设计提供精确的现场地形地貌,如图4。

图4 三维数字地面模型

3.2道路模型设计

PowerCivil软件可以直接进行互通立交线位定线,其线型设计主要为积木法和导线法,基本满足道路路线设计要求。BIM道路设计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5 道路BIM设计流程图

BIM道路设计的核心是路廊设计,主要通过横断面模板沿道路中心线扫掠建模。本次立交设计主线纬二十五路及四条匝道均为路基段落,路基横断面模板设计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其设置要根据路基路面结构和边坡形式,定义横断面里各结构层材质,同时建立模板各特征点及约束关系,后期可通过定义约束点的轨迹来实现道路的加宽和超高。

图6 横断面模板设计

3.3桥梁模型设计

(1)下部结构单元设计

本项目对桥梁的下部结构进行构件库建设,可直接调用构件库里的桥墩、承台和防撞岛等设施,可以准确进行工程量统计。本次立交设计金融路和两条匝道设置桥梁,构件直接从库中调用;同时从道路路线设计模型和三维地模中分别提取三维道路中线和地面线,并绘制平面分跨线。依据中线、地面线和分跨线直接插入下部结构构件。

图7 插入桥梁下部结构

(2)桥梁路廊设计

根据横断面模板,沿道路中线设计桥梁路廊,并利用点控制实现桥梁变宽。本次立交设计采用现浇箱梁,主线标准桥梁宽度16.5m,匝道桥梁宽度9m。BIM的标准现浇箱梁断面中设置了左、右护栏脚点与梁底中点,做为道路设计中线上的点、控制桥梁宽度和超高的点,以及调整箱梁梁高的控制点。

图8 桥宽16.5m标准现浇箱梁BIM断面

图9 现浇箱梁三维模型

(3)桥梁上下部结构组装:本项目在协同平台上组装桥梁下部结构和路廊,建立完整的桥梁模型。

图10 BIM桥梁模型

3.4设计校审

本项目设计校审Navigator软件,通过静态碰撞检查和动态碰撞检查来实现。设计校审的步骤为:由设计完成的BIM总装文件校审的Imodel文件,协同平台上校审人进行校审,标注并生产overlay文件,返给设计人修改。

静态碰撞检查的方法按照层、参考关系和分组集合的方式进行,主要用于管线综合、各交通设施的静态碰撞;动态碰撞检查可用于道路桥梁净空检查,净空实体沿轨迹线运动可检查沿线各设施净空,如图为下穿主线道路的动态净空检查,净空实体可沿下穿主线运动,软件自动计算其与上跨桥梁、交通标志及路灯的净空,形象生动。

图11 动态碰撞检查(净空)

4 BIM构件库的建立

BIM构件组建的过程是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操作、编辑、定位后进行组合。BIM的标准构件库的建立是积累的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相对全面、完善、适用性强的的构件库可加速BIM模型的建立速度。BIM构件库的建设一般分为资源规划、构件分类、构件制作与入库、构件库管理四大步骤[4]。依据工程特点,本项目利用Microstation和AECOsim软件,主要进行了道路、桥梁部分构件的建模,并进行应用。

(1)横断面模板构件库:横断面模板设计是道路桥梁BIM设计的核心。横断面中各构件的材料统计通过定义构件材料实现,小箱梁、铺装、护栏等均可通过此方法进行材料统计。

道路中点作为横断面模板的插入点,与路线中心线重合,是整个横断面构件的原点。行车道的左右脚点可作为控制道路宽度和横坡的点。在非标准横断面路段,通过对左右脚点的点控制达到道路变宽以及横坡变化的目的。

图12 路基段横断面模板

图13 现浇箱梁横断面模板

(2)桥梁工程构件库:桥梁的下部结构种类较多,桩基、承台、系梁、墩柱、盖梁、桥台等等较多构件会根据不同工程的需要调整尺寸、高度并互相组合。因此,桥梁下部结构构件应具有良好的组合性和可编辑性。采用Microstation提供的特征实体功能建立下部结构构件的实体建模,可快速改变构件的尺寸、个数、坡度等参数。

图14 桥梁花瓶墩构件

图15 防撞岛及中央隔离墩构件

5 场景渲染及动画

BIM设计具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功能,将以往的二维线条图纸模式提升到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可以很直观的对工程总体方案有更清楚的认识。可视化的BIM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还可以在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过程提供一个三维的可视化沟通、讨论、决策平台。

本项目结合现状地形地模,进行细部构造效果展示和行车模拟的动画渲染,提供更加真实的竣工场景。BIM设计项目依据总装Imodel文件采用软件Microstation、Navigator完成动画渲染。步骤具体为:

(1) 模型附材质:统一模型各部件图层,制作模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质以及贴图。

(2) 设计车流:根据行车面和道路标线绘制行车轨迹线,以此为基础编排车流。

(3) 设计动画路径:根据模型特点和设计内容,设计相机路径以及视点路径。

(4) 调整渲染设置及灯光:以设计文件的类型调整渲染设置和灯光、环境光。

(5) 渲染输出及合成视频:渲染输出动画文件,以图片形式输出,并合成视频。

图16 立交BIM总装模型

图16 立交匝道出入口渲染效果图

图17 行车模拟渲染效果图

6 结语

本文运用三维点云数据实现了山区互通立交和三维地形的有效结合;采用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初步实现山区道路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转化。并初步建立BIM构件库和进行了项目细部构造效果渲染和行车模拟,初步实现了BIM在互通立交设计中的应用,为以后相关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1

[2] 卢琬玫.BIM技术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郭鑫.革命与转型―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4

[4] 李伟伟.设计企业BIM构件库建设方法[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

作者:

第13篇

【关键词】BIM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

1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座城市对外连接,对内服务的重要工程项目,其工程质量、施工工期都对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如此繁重的施工任务,传统的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工程施工要求。因此,科学合理地采用BIM技术,用数据化方式进行管理,为当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BIM技术的应用优势

BIM技术的应用优势包括:1)BIM技术基于建筑信息建模,将工程项目中的数据信息整合,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构建建筑模型,为工程项目提供管理依据。同时将BIM技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能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效率,能及时对工程中错误信息进行修改,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2)BIM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有效结合,既能提高工程信息的准确性,又能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尤其是在交通车站的建设中,能保证多个车站同时施工。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BIM技术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适用于工程建筑中的一种数据化管理工具。在工程建设施工前,通过项目信息参数,构筑三维建筑模型,搭建信息数据库,以立体化的方式预先呈现施工流程。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1]五大特点。在现实应用中,BIM技术通过构建三维建筑模型,可以对工程现场进行合理规划,以直观且可预见的方式,便于施工人员合理分析建筑现场。

4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实践

4.1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的运用

在工程建设前期,通过可视化三维模拟模型,在设计阶段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施工人员通过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实地调研,采集相关数据,运用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现场实地仿真模拟。施工人员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可以加强对轨道交通本身及周边版块建设的可控力度,甚至可以对已有的施工设计进行碰撞检测,有效避免了工程图纸设计中出现临时添加站点,或者更改停靠线路设计等严重设计问题,有效减少了因图纸问题引发的停工和返工现象,达到提高施工效率的作用。

4.2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阶段的运用

有机整合BIM三维模型、工程量成本信息、时间信息,即可实现施工过程的5D虚拟构造[2]。在5D虚拟构造中,可以清晰地展现施工计划、进度、工程量等内容,通过与实际施工现场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达到优化施工流程的效果。在具体施工阶段,施工进度可以通过BIM技术实现合理控制。在构筑工程建筑模型的基础上,工程施工方、设计方、建设方可以在BIM技术平台上实现信息全面共享。在透明化的施工信息展示下,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把控。同时,对施工顺序的合理衔接也有很大帮助。BIM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在具体施工阶段,可以详细规划每个施工步骤,合理规避工期浪费现象,实现施工顺序的完美衔接。

4.3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维阶段的运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建设后期需要进行试运行和定期维护工作。BIM技术可以对设备资产实行综合管理。通过BIM技术搭建的模型,可以清晰展示每个工程步骤的资产使用状况,甚至可以打通并引入互联网相关数据。在设备运维管理中,BIM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安装、拆除等管理的可视化记录,以便不同的运维人员进行记录翻看。

5BIM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在工程项目中的建筑模型,也是一项数据工具,服务于建筑工程。在建筑全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能简化工程施工,保证工程施工效率,以此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由此来看,BIM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式更趋向于智能化与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轨道交通项目管理存在较大的内在联系,BIM技术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建设主要的应用技术。与一般建筑工程相比,轨道交通工程风险性更大,且具有更大的规模,构建周期更长。因此,在施工时,难度系数更大。为促使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中更好地发展,首先,应根据城市轨道的实际情况,轨道工程的特点制定BIM技术应用标准,对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开展管理,才能保证工程建设中的数据准确。同时能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确保工程建设环节准确。其次,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开发适合的软件,只有保证BIM技术有相适应的应用软件,才能提高工程效率,增强经济效益。为此建筑行业应重视BIM技术相适用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最后,数据协同管理平台的搭建。BIM技术基于数据信息构建模型,只有信息数据之间的相通性,才能高效率应用BIM技术构建工程模型。基于管理平台能确保数据传输速度加快,施工人员能及时将数据信息上传或者获取,对工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正确信息,获取更具有准确性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提高建设效率。

6结语

BIM技术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三维模拟模型,实现了对施工设计、施工过程以及工程运维方面的合理管控。可视化的施工模型,协同化的办公平台,数据化的监测管控,推动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合理建设。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BIM技术、绿色建筑、多维化、数据整合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BIM技术以其多维模拟和数据整合的优势逐渐在国内工程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工程人员选择使用BIM作为新型项目管理工具,加之与其相关的工具软件的不断完善,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施工中的多维化应用也将为建筑领域带来一次绿色革命

1 BIM 建筑信息模型

1.1研究背景

BIM 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工程信息化协同管理方式,它颠覆了传统的设计、造价、施工管理等模式。通过多维模拟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全方位、整体化的土建设计及管网控制、工程量预算等工作。BIM 设计软件包含极广,一切可用于工程需要的软件都可以算为BIM 技术,不但有AutodeskRevit、CAD、3Dmax、SketchUp、Navisworks、MAYA 等工程与三维软件,EXCEL 等办公类软件也可以运用在BIM 技术中。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进行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和设施管理。

BIM 技术是集多元化技术为一体的综合项目管理平台,各相关工具软件各显其能,提供整体建筑的信息数据,进而实现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多维管理,并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管理效率、大量减少浪费。

2 BIM 多维管理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一座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应当包括建筑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安装,建筑系统的建造、运行、维护以及最后的拆除等全过程。所以,要想使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更富活力,就要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四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一全生命周期,充分利用BIM的多维模拟优势,不断推进整体行业向绿色方向行进。

2.1节地与施工用地合理规划

2.1.1结合GIS系统进行节地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是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和外观、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联系的过程。BIM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对现场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分析,结合场地使用条件和特点,做出最理想的现场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利用计算机可分析出不同坡度的分布及场地坡向,使现场交通方案中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优化组合,减少道路占地面积,从而在前期场地设计中做到节约用地。

2.1.2运用3D模拟进行节地

利用场地合并模型,可在三维场景中直观预览场地挖填方情况,对比原始地形图与规划地形图得出各区块原始平均高程、设计高程、平均开挖高程。然后计算出各区块挖、填方量,使现场总平面布置做到科学合理、紧凑,在满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废弃地和死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进而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见图1)

图1三维模拟土方开挖

2.1.3运用4D合理规划施工用地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动态化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施工项目管理变得极为复杂。施工用地、材料加工区、堆场均随工程进度的变换而调整。通过进行4D模拟分析,即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

2.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BIM 技术在节水方面的应用体现在协助土方量的计算,模拟土地沉降、场地排水设计。以及分析建筑的消防作业面,设置最经济合理的消防器材。设计规划每层排水地漏位置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收集,循环利用。

2.3节材与物料优化

2.3.1管线设计中的节材

目前功能复杂、大体量的建筑、超高层等机电管网错综复杂,在大量的设计面前很容易出现管网交错、相撞及施工不合理等问题,以往人工检查图纸比较单一不能同时检测平面和剖面的位置。而BIM软件中的管网检测功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检测功能可生成管网三维模型,于建筑模型中自动检查出“碰撞”部位并标注。BIM信息模型还可以对建筑内不同功能区域的设计高度进行分析,检测空间净高,查找不符合设计规划的缺失,将情况反馈给施工人员,以此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管线设计中错、漏、碰、缺的出现,减少施工中管线铺设不合理造成的浪费。(见图2、图3)

图2 管线综合3D模型

图3 碰撞检测

2.3.2 复杂工程的节材

BIM 技术可针对复杂形体进行数据整合和验证,使得多维曲面的设计得以实现。技术人员可利用BIM技术对复杂的建筑形体,如曲面幕墙及复杂钢结构,进行拆分后,利用三维信息模型进行解析,并在电脑中进行预拼装,分成网格块编号,进行模块设计,然后送至工厂按模块加工,再送到现场拼装。大大减少了传统加工、拼装过中产生的材料浪费。(见图4)

图4幕墙曲面分析

2.3.3物料跟踪5D优化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化、工厂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建筑使用设备复杂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及设备构件通过工厂加工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高效的组装。根据BIM 中得出的进度计划,提前计算出合理的物料进场数目。BIM 结合施工计划和工程量造价,可以实现5D(三维模型+成本)优化,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做到“零库存”施工。(见表1)

表1 结构柱材质明细表

2.4节能与能源利用

以BIM 技术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发展的方向和目的,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节能在绿色环保方面具体有两种体现:一是通过方案论证和系统的分析等手段,帮助建筑形成资源的循环使用,其中包括水能循环、风能流动、自然光能的照射等,科学地根据不同功能、朝向和位置选择最适合的构造形式;二是通过模拟运营维护实现建筑自身的减排,构建时以信息化手段减少工程建设周期,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保证最低的资源消耗。

3 结论

综合上述应用,可以看出BIM 技术的多维应用不仅是模拟出设计建筑物的三维模型,还可以模拟在实际施工中不能够进行操作的事物。如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 模拟,同时还可以进行5D 模拟(基于3D 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来实现成本控制;同时还能够对空间维度的光照、日光阴影、太阳辐射、遮阳、热舒适度、可视度等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BIM多维管理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以建筑为主体,赋予其“绿色生命”。广大技术人员应当以绿色施工为目的、以BIM 技术为手段,用绿色的观念和方式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利用BIM 技术满足施工各环节的绿色指标要求,以促进整个行业的进一步资源优化整合。相信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会被逐渐淘汰,而以BIM的多维项目管理方式为开端的绿色施工革命已经悄然开始。

参考文献

[1]高俊勇.关于BIM技术和绿色施工实践性的思考.科技致富向导,2012 年24 期,134页

[2]刘晓妹,付凌云.绿色施工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广场,2009年08期,192页

[3]王琳,王成国.面向可持续性设计的建筑信息模型.第二届工程建筑设计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2009,33页。

[4]易军,官庆,肖绪文,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第15篇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BIM的概念

三维数字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主要方案是建筑信息模型 (BIM)。BIM技术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构建“可视化”数字建筑模型,为设计师、建筑师、等各环节人员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未来建筑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是BIM技术,应用BIM技术也是我国房地产行业中设计施工从二维CAD向三维模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BIM的特点

1. 可视化

可视化就是指“所见即所得”,BIM中可视化的运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建筑中用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将施工工程数据在图纸上绘制出来,但建筑物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人们去凭空想象了。随着近几年建筑业建筑风格的多变各异,复杂造型越来越多,光靠简单的想象不太可能。而BIM提供的可视化,恰巧能让人们把图纸变成立体的三维实物展示出来。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建筑建立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像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等等都需要在进行BIM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

协调性是建筑业中的重点,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过程中,都在做着相互配合的协调工作。一旦某个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各相关人员就要集合开协调会,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并及时解决。在建筑前期设计时,因为各专业设计师之间没有合理沟通,常常会出现各专业问题的碰撞。而BIM的协调能够合理完善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说BIM能够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一些碰撞问题进行相互协调,生成提供相应的协调数据。

3.模拟性

BIM的模拟性不但能够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能模拟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虚拟事物。在前期设计过程中,BIM可以对设计中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像节能、日照、热能传导、紧急疏散模拟等一系列模拟。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还能够进行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即4D模拟,也就是根据项目设计进行模拟实际施工,以此来建立合理的施工指导方案。甚至还可以更深一步的进行5D模拟。

4.优化性

其实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在BIM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进行优化。设计、施工的优化受: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的制约。信息不正确就做不出合理的优化,而BIM模型不仅提供了建筑物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等实际存在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在变化以后实际存在信息。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技术极限,使得参与人建筑物设计、施工的人员无法掌握所有信息,从而必须借助相应的科学技术和配套设备。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BIM的优化主要体现在项目方案优化和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这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优化效果。

5.可出图性

BIM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可以出像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了解BIM的相关信息。BIM标准或者制度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如果中国建筑市场BIM要顺利发展,必须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用到BIM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飞跃性的改革。

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质的改变,而在建设施工中我们的设计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设计: "图纸"让我们的设计变得更加的合理有序;而在现如今这样的信息时代,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将更加自主,感受并定制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空间,因为未来是一个充满个性化元素的设计时代。

BIM平台下的最具代表性的设计软件之一Revit Architecture是一种新型的三维参数化设计工具,该软件的主要特征是参数化设计、构件关联性设计、参数驱动形体设计和协作设计,众多建筑设计师的首选工具正逐渐成为Revit设计软件。Revit参数化建筑设计(Revit Parametric Architectural Design),是一种建筑设计方法。把建筑设计的全要素都变成某个函数的变量是Revit设计软件的核心思想,在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改变函数或者说改变算法获得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设计方案的软件。

我们还可以通过BIM实现开工前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的虚拟施工。并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预测,随时随地清楚的知道在建造时计划和实际进展是怎么样的。通过BIM将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进行技术结合,有效的减少建筑过程中的返工和整改,降低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使得在建造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方、监理方、甚至是业主领导都对能对个工程项目了如指掌。而且使用BIM的三维动画渲染和漫游进行相关销售或者宣传展示的时候,另人感觉强烈的真实感和明显的视觉冲击。

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进行一些整个、返工相关各方需要付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代价。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避免这种无谓的浪费。同时在进行施工模拟的时候也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实现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将工程施工的实体实况通过施工模型形象的反应出来,结合工作面情况和资源供应情况分析对各步工作工程量进行分析统计,对施工资源进行实体的修建。施工管理人员也能通过BIM快速统计出需要的工程材料数量,实现真正的定额领料并合理按排运输。采用BIM技术还可以现场的已安装的钢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后在计算机中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模型,根据BIM将施工所需固件进行虚拟预拼装。然后在到现实施工过程中进行组装,这样使得施工所需材料精准度高,失误率低。BIM技术还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月度产值审核,对进度款的拨付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其能够对三维图形分楼层、区域、构件类型、时间节点等进行“框图出价”。不仅如此BIM模型还拥有工程文档管理功能,将文档等通过手工操作和BIM模型中相应部位进行链接。该管理系统集成了对文档的搜索、查阅、定位功能,在四维BIM可视化模型的界面中,充分提高数据检索的直观性和工程相关资料的利用率。结束施工的同时为工程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快速完整的信息数据库查询定位。

结语:目前国际工程管理的潮流就是BIM工程管理技术,BIM工程管理技术在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已被普遍应用于工程管理。而国内较大的建设行业公司也在逐步推广和使用BIM工程管理技术,BIM工程管理技术使项目主要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利用BIM 技术给参建各方带来较大的经济益,让建筑设计和施工变得轻松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曾旭东,谭洁.基于参数化智能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

2006,29

[2]吴吉明_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本土化策略研究_博士论文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