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练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今年是游泳运动项目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要对照学校“游泳运动项目三年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多种途径,狠抓运动训练,立志多出人材,贯彻“联合共建、推出品牌、做大做强、全面提高”的原则,狠抓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培养全面型运动员。为此,特制定年度游泳训练训练工作计划。
二、队伍现状
我校游泳全面丰收和一年,游泳队伍不断壮大,尖子人材有所涌现,竞赛成绩有所突破。我们有喜爱运动、管理能力强、刻苦训练和志向远大的运动员队伍;我们看到了我校游泳队的希望,也给学校运动队长期建设增加了信心。这给我们制定球队年度目标带来了自信,只要强化对运动员的管理,通过系统、正规的训练,一定能培养出优秀运动人材,取得竞赛佳绩。
三、年度竞赛
竞赛任务:上海市中小学游泳比赛;上海市中学生游泳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上海市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
四、预期目标
1、年度目标
(1)继续与区运动学校及联办三校的加强沟通,进一步搞好“联合共建”工作,形成选拔人才的良性机制。
(2)狠抓训练,强化管理。抓好“统、分、合”训练体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训练工作。
(3)拓展优秀运动员的准入途径和输送渠道。
(4)形成年级游泳运动队,确保每队运动员不少于15名。
2、人才输送
年内力争向高一级运动队、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输送5~8名优秀游泳人才。
3、竞赛成绩
确保我校游泳运动队在区级比赛中稳居中学组第一的地位;努力争取在市级比赛中挤身前三名;寻求在全国性比赛中的突破点。
五、制度建设
1、优化游泳队领导小组,强化训练管理工作。成立学校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各行政部门及体育组游泳教师参加的“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游泳项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游泳队伍的教学、训练、管理和发展工作。包括目标与规划、招生工作、指挥和协调以及日常训练工作。
2、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开展科学训练研讨。通过与运动学校联办,聘请游泳专职教练加盟,充实教练员队伍。设想由区游泳专职教练任组长,带领教练共同研讨和负责游泳队的训练和竞赛工作。
3、齐抓共管办队伍,努力开拓新局面。由学校政教主任牵头、校团委、及班主任参与组成政教组,具体负责游泳队队员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等工作,保证运动员思想健康,品质优良;由学校总务处主任及相关人员组成后勤组,负责运动员的住宿、膳食、卫生等后勤保障工作,兼管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由主教练和校办相关老师组成的对外联络组,负责对外接待和比赛安排与协调等具体工作。
六、训练工作
训练工作由主教练牵头,形成年度总体训练规划和初步训练方案;明确教研组负责制,由各教研组完善训练方案;各教练员再根据运动员特点和总体训练计划要求,确定各项训练工作上目标,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各校每周训练5次,每次不少于120分钟 。各队均实行统一组织与管理、相对集中训练、统一训练、计划多元、水平有别的训练组织形式;并对学生的文化学习跟踪管理。
一、建设县教育城域网专网。利用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网络宽带百兆进校园,学校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搭建教育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全县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三通工程。努力实现政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督导管理、公共课堂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图书馆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为师生及教育机构提供一个基本的学习空间、交流空间、教研应用空间、教育管理空间,突破现有教学、教研、管理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师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促进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云服务的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统一用户认证与管理,统一管理资源的上传、审核、、浏览、推送、检索、下载、覆盖小学、初中各学段课程的同步教材教学资源、视频资源。资源包括覆盖小学、初中各学段课程的同步教材教学素材资源、视频资源库、教学动画库、微课资源库等在线资源。实现网络备课、网络教研。基于网络资源和本地资源建立开放交互的动态教研平台,搭建学科教研、区域教研、名师工作室等活动空间;实现教研工作信息功能,提供课程资源服务;实现区域教师有目的、有选择的教研活动主题视频资源,供其他教师浏览、点评、交流。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延伸,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三、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建设我县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全过程信息化。探索京津高等院校与我校合作开办网络教育。
四、加强应用能力培训。依托我县职教中心、科研机构、企业的研究平台,建立一批与规模企业产业相关的实训基地,举办企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班。
五、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设置“互联网+”学校相关专业,在专业教学中积极引入先进研究成果。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电脑针织、数控技术等专业技术培养,聘请互联网领域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加强“互联网+”学科实验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一、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训练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基本功训练内容
(一)钻研教学基本功
1、每位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领会好新课程、新教材的精神,做到科学,准确地备课。
2、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1-2篇的关于教学反思的文章,经常写教学反思。
(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基本功
1、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创新,有自己的特色,依据学科特点写出自己的教案。要求一定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突出个性备课。
2、课堂教学中,教帅要主动、积极地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
教学模式,保证并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3、每位教师每期选几课,与出有创新的典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4、以教研组为单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每期不得少于8次校本教研活动。
(三)语言表达基本功
1、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上课一律使用普通话。
2、三笔字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自行练习。
3、在写作方面,希望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四)使用教具基本功
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电教设备和其它教具。
(五)电脑操作基本功
1、要求青年教师会进行文字处理、会网上查阅资料。
2、会安装和正确使用现成的课件。
四、训练措施
按照上级的要求,经过认真筹备,我县成立了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局际联席会议,并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和目标。我们今天这个会,既是正式宣布成立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局际联席会议,也是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局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下面,就进一步抓好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特别是20__年国务院“1.15”会议以来,公安交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按照“五整顿、三加强”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一是县内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取得较好成效。通过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对城镇中心路、为民路、繁华路三条主干道加大整治力度,使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酒后驾车、争道抢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抢行猛拐等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安全的行为明显减少。同时,加强了对镇内出租车的有效管理,严查了乱停乱放、违章驾驶、堵塞交通的问题,有效地规范了县内道路行车秩序。二是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行动取得较好成效。集中开展了专项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行动,对注册登记的车辆,逐车进行检查,并及时与抢盗信息库进行对比。专项行动共检查车辆591台。三是治理超载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自开展治超以来,交通、公安等部门共检查车辆500多台次,处罚超限超载100多台次,主要道路的超限超载行为明显减少。四是重要时期的交通安全取得较好成效。在“两节”和“春运”期间,公安、交通、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了路面交通秩序良好,道路交通安全态势平稳。
虽然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基本平稳,但影响交通安全的各种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是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态势。年初以来,我县境内虽然没有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但其它小事故还很频繁。据统计,截止到7月末,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66起,同比上升8,伤50人,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万元。二是群众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种交通陋习普遍存在,致使交通行为随意性大,交通违法发生率居高不下。据交警部门调查,全县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违法率分别达到15、26和30。三是道路交通安全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是路况不好,警示标志不足。四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动态违法行为的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超速、超载行为的治理还需加大力度。所有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二、突出重点,全面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突出重点,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实、落靠、落到位。具体就是要提高一个意识,突出三个监管。
提高一个意识,就是强化宣传,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学校、进工厂、进农村、进家庭、进社区)工作,充分利用广告牌、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努力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播电视部门要设置专栏,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常识,倡导文明交通行为,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依法参与和监督道路交通活动,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交通违法行为。
突出三个监管:一要突出重点路段监管。要以近年来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为重点,加强督导和检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为民路、繁华路等人多车杂的路段,要加强调度指挥,配齐警示标志,治理超限超载,严查违章行为。对绥北路、绥庆路等交通主干线,要加强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绥四路封闭施工后,对绕行线路,交通部门要加强维修养护,保证车辆畅通。二要突出重点行业监管。要以驾驶员培训、旅客运输、汽车维修、车辆检验等行业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解决驾驶员素质不高、交通违法严重,企业交通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车辆技术状况不良、交通安全设施缺乏等问题。三要突出重点人监管。要以酒后驾车、无证驾驶和行人违章为重点,强化监管措施,严管严罚,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三、加强协调,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
2011年,交通面对“四大挑战”:
1、国际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衰落,交通产业、交通行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经济萎缩,公共财政支撑力减弱,对交通投资乏力,运输业萎缩,市场竞争激烈,黑车、非法运营队伍扩大,导致运输行业、出租车业的不稳定。
2、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交通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对交通队伍能力水平带来了挑战,对我们抢抓机遇的力度、应战工作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国家燃油税的开征,直接影响到交通内部的体制、人事、经济来源,调整和改革将是2011年的重大课题,交通系统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4、内部外部的双重压力,将对交通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行政执法能力,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机关部门运作机制带来全方位的挑战。
三、主要目标:
1、全面完成当年确定的交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2011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15个,总投资约4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约21亿元,其中建安费14亿元,征拆迁费用6.9亿元。
2、积极对上争取,尽快启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3、建立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全覆盖体系,认真完成市人大1号议案。
4、建立公交城乡一体化体系。
5、规范客运市场。
6、完善中心所体制改革,实现职能转移。
7、无重大安全、廉政事故发生。
四、重点任务:
(一)及早启动轨道交通建设。
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抓紧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及早启动轨道交通建设。重新构筑常熟交通优势,由“1小时都市圈”发展为实现与上海的同城效应。
(二)加快骨干路网建设。
1、高质量完成结转工程续建工程项目有8个,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约13.364亿元。204国道常熟新线段及四环路连接线(绕城一级公路),确保9月底前竣工,向国庆60周年献礼。常昆~锡太公路连接线工程,总投资1900万元,计划今年年底竣工。沿江开发高等级公路(338省道)常熟改建段工程(张家港交界~通港路),总投资7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3.2亿元左右;224省道建设工程,总投资1.05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4200万元;通港二通道(董浜~港区段),总投资3.3亿元,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1.79亿元。以上3个工程项目,计划2011年底竣工通车。任蒋公路二期工程(任阳环镇段)、绕城一级公路绿化工程确保年内完工。
2、抓紧实施新开工工程
新开工项目有7个,2011年计划完成投资约8亿元。s227常熟南段改线项目,全长14.9公里,总投资约7亿元,计划2011年5月开工,2011年9月竣工。海虞北路延伸段改建工程,全长5.4公里,总投资1.65亿元,计划2011年2月开工,力争当年完工,其中下穿四环路立交主体工程今年9月底完成。支梅线改建工程,全长16.2公里,工程总概算9亿元,计划今年4月开工,2011年12月竣工。
支何东线环镇段工程,全长1.5公里,工程概算6500万元,计划2011年2月底开工,2011年底竣工。压顾线(无锡交界~苏虞张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全长约3公里,总投资约5300万元,计划今年年底竣工。县道白改黑工程,计划对全市无需扩建的约93公里县道进行黑色化改造,等级达到二级公路以上,工程概算4亿元,计划2011年5月开工,2011年底完成。
县道路灯安装工程,对15公里县道进行路灯安装,工程概算1400万元,年内完工。
(三)全面推进公路养护改善和养护管理工程。
1、全面推进镇、村道路的管养全覆盖工作,以市人大1号议案为契机,借势推进,狠抓落实。
2、完成全市列养的公路路灯维修,并拟订全市路灯管理规范性文件。
3、完成好204国道新线段、闭合段绿化工程项目,对全市道路中分带绿化进行补植,当年完成。
(四)加快推进公交城乡一体化进程。
1、建立公交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
2、制订公交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及计划。
3、完善城乡公交线网规划,推进城乡公交网格化运行模式
4、试运行镇域公交,计划新辟辛庄镇、支塘镇2个镇的镇域公交各2条。
5、充分利用目前的gps等科技手段,加强公交管理、考核,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5、基本建立较为完备的公交场站设施,基本建立公交场站新的经营模式。2011年计划建设虞山高新产业园、建材市场2座公交枢纽站,新建及改造公交候车亭120只,工程总概算4728万元。
(五)强化运输市场管理。
1、以场站建设为载体,全面构筑客运市场新秩序,实现“车进站、人归点”。
2、探索公交新的运营模式。计划实施工业园区职工客运配载和点到点直达快速大容量公交;着手规划城乡客运与轨道交通的场站衔接。
3、规范、建立商城新的货运配载秩序;
4、继续推行维修行业企业信誉业绩考核,评选20强;
(六)抢抓机遇,深化改革。
1、中心交管所改革。转变工作职能,调整内设机构,争取恢复一镇一所,站到服务乡镇、服务农村的前沿。
2、确立机遇意识。燃油税的开征,既是对我们交通的压力,又是一次机遇,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因素,争取人事、财政供给的新途径。细化有关调整方案,确保平稳过渡。
3、深化企业改革。调整管理体制;深化与绩效挂钩的分配体制,全面推行岗位工资制、成本目标制。
为落实以上“六项任务”,我们系统上下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五项措施”,实现全面提升。
一、狠抓党风、作风建设
1、加强交通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行政能力。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
(2)班子队伍建设。坚持把团结干事作为增强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扬团结一心干大事的优良传统,努力维护团结和谐的发展局面。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深入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3)职工队伍建设。树立三种意识:大局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系统上下想问题、办事情都从大局出发、从大局着眼,营造心齐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责任意识,提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意识,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和动力;服务意识,由“重管理、轻服务”向“以管理促服务”转变,切实加强职工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2、创造和谐交通氛围
树立团队精神。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形成向心力、凝聚力,确立和衷共济、同心合力的思想。系统内部保持和谐稳定的关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保持高度的集中。系统内加强纵向、横向联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协调。
树立荣誉感、成就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员工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荣誉感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宣传教育,让每位干部职工认识到交通的地位和作用,主动承担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使命,由荣誉感唤起责任去创造新的成就,由成就感激发动力去谱写新的荣誉。树立纪律观念。纪律是执行力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就不会有良好的工作机制;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会有严谨的作风;没有纪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我们要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创新机制,形成一套完善、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舆论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交通的良好形象。
二、扎实开展勤政廉政建设
1、建立完备的惩防体系。
一是抓教育,用政治思想引导人。用学习来引导党员干部从政行为。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宣传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
二是抓防范,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来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坚持用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
三是抓治理,用长效机制监督人。用监督来约束党员干部从政行为。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认真执行离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
2、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完善双月会制度。利用双月会议这一形式,将年度工作任务分阶段落实,会前上报汇总,会上分析部署,会后分解落实,使工作目标更加明朗化,工作措施更有针对性,监督检查更有据可依。
加强监督考核。重点工作目标以形象化进度形式上墙公示,使各项工作推进情况一目了然。严格奖惩考核。继续实行交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对将双月考核、年度考核情况与各单位奖惩直接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对措施落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部门给予奖励和表彰,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3、弘扬开拓创新精神。
不断创新,是行业管理发展形势的要求,也是交通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国家交通部已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交通建设、运输、管理、服务各领域的创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使交通行业成为富有创新活力、具有创新动力和拥有创新实力的行业。因此,我们要把努力弘扬创新精神,把创新贯穿到交通工作的各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激发全行业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走以创新促发展的道路。
三、着力推进强基工程建设
切实做好各类基础性工作,才能使我们交通事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续航力、科学发展的助推力、跨越式发展的爆发力。
1、建立机关部门自动化办公网络平台。运用好办公自动化网络,将有效简化工作手续,提高办公效率,促进行风转变。今年,我们要在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进一步采集、整理基础数据,完善交通内部信息平台,实现各种公文、阅批件、通知通过网络起草、上报、流转和签批,使信息流通畅通无阻。
2、梳理各类规范性文件。将近年来我局制订的各类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作一次全面的收集整理,形成汇编,使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更明确、内容更全面、文字更精炼、分类更科学。
3、规范各类台帐资料。在去年公路信息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全市客运、货运的量、类别、流向以及运输企业、运力的普查,使交通基础数据更全面、更准确、更统一,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交通运输产业的统计管理平台、交通运输服务平台,建立公路、桥梁档案室,使各类台帐资料更趋科学规范。
四、继续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
结合作风建设,着力处理好依法行政与优质服务之间的关系,要求广大执法人员进一步树立大服务理念,增强公仆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效能。着力解决服务质量问题,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建立一支热情服务、作风严明、素质过硬、严格执法的行政执法队伍。
1、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培训制度,健全培训机制,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要使业务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才能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创新培训形式,要在内容上力求实效,在形式上力求突破,根据具体执法实践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适时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2、规范执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规范执法程序是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改变行政机关和相对人之间单纯的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将管理改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程序依法意识,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树立程序依法的意识,任何违反法定程序实施的行政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和破坏公正性;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梳理执法依据,依法确定执法标准、明确执法程序、强化执法责任,切实做到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创新层级监督方式,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受理,坚决纠正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加强窗口建设。一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和窗口服务意识,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强化“一站式”服务。二是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三是完善基础建设。重点加强硬、软件建设,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开展微笑服务,争创文明窗口。四是创新服务模式。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出发,公开办事程序、规章制度、咨询电话,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4、优化执法资源。随着形势的发展,体制对执法工作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划地为界、孤军作战、低效运作等严重制约行政监管职能的落实到位。我们要努力建立联查联管机制,优化执法资源配置。依法引导跨区执法,改变划地为界局面;实施资源优化组合,改变孤军作战做法;奉行公平、公正原则,改变尺度不一现象;突出行政执法效能,改变低效运作状况。全力维护运输市场及路产路权、维护航运安全。
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职责明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2、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现场管理。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监督落实。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现场管理力度,提高职工特别是现场施工人员的隐患意识,做足预防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形成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和长效管理体制,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3、强化安全生产监督考核。
一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拓展工作阵地
为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妇干的作用,区妇联从实际出发,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工作网络和工作领域。
一是完善社区妇联组织机构。目前,全区7个街道,38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了妇联组织,为开展妇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组织社区妇联干部进行全面系统培训。培训内容有妇联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以及两纲知识,同时邀请区法院法官进行妇女维权知识讲座。通过学习培训,使不少刚上任的新妇联干部提高了认识,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方法。
三是积极组织妇女干部参加各种培训班。组织社区妇联主席和乡镇村妇干参加由市妇联举办的妇联创新工作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本领。组织部分农村妇联干部参加市妇联举办的农村女致富能手培训班,进行为其两天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现状分析及一些法律法规,增强了农村妇联干部的能力。
今年上半年,区妇联大力表彰了2007年度基层妇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激发妇联干部的创造力和获利,提升了妇联工作水平。
二创新工作机制,开展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发挥妇联组织的积极作用
品牌就是形象,特色就是优势。在全区开展创建示范活动中,区妇联创新工作机制,结合妇联本身工作实际,努力把具有妇联工作特色的内容融入全区创建示范工作之中,创建了12个各具特色的示范社区,推动了和谐社区环境的形成。
一:积极创建示范社区。区妇联结合社区各自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首批被命名的示范社区有:#社区为“平安家庭”示范社区、#社区为“妇女健康教育”示范社区、¥社区为“无家暴”示范社区、&社区为“无毒”示范社区、!社区为“学习型”示范社区、@社区为“妇女创业”社区。
二:在示范社区开展创新服务。区妇联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上述社区各自的特点,突出服务职能,把社区里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紧紧抓在手里,放在心上,在社区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目前,区已经成立12个示范社区,每个社区都开展特色服务。如@社区开展的“无毒社区”,成立了社区妇联禁毒小组和禁毒志愿者队伍,通过组织女性课堂各类知识讲座、座谈会、禁毒知识有奖问答等方式,把相关禁毒知识传播到每一个家庭。
三:积极发挥示范社区的示范效应。在创建示范社区活动中,区妇联组织加大宣传力度,使社区群众了解创建示范社区的意义以及吸引群众主动参与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在示范社区正式命名后,其良好效应立即显现,社区的风气明显改善。其他社区纷纷争创示范社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持续开展。
三:扎实开展工作,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职能。
一:推动帮助社区下岗妇女再就业和创业,为下岗妇女撑起一片天空。
区妇联围绕市妇联下达的工作任务,把带领下岗失业妇女创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区妇联的积极协调,在区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街道和区行政执法局的通力协助下,区“天桥织女”服务点正式上路营业。在华盛街路上,专门开辟织补衣服一条街,划定12个标准摊位,并帮“织女”们统一制作了标有“天桥织女”字样的活动平台。下岗女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每人每天可挣30-50元,区妇联帮她们打出“天桥织女”品牌后,顾客明显增多,生意非常红火。“织女”们说,这真感谢区妇联,还是妇联娘家人为我们着想啊!
二: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留守、流动儿童是新形势下出现的弱势群体。这些儿童由于缺少父爱母爱,得不到家庭及时正确的指导教育,导致大多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自卑、自闭、有的生活困难,对学习和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帮助这一弱势群体的儿童,今年区妇联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把救助留守、流动儿童纳入全年工作的总体目标,从组织机制到任务分解,一起布置,一起检查验收。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经调查,目前全区共有流动儿童941人,留守儿童494人,全登记在册,建立了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开展了为流动、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六一”儿童节前夕区妇儿工委组织了一些爱心大使、深入农村看望留守儿童,送去了5000多元的生活学习用品,还表演了节目,使他们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为满足留守儿童求知欲望,区妇联还在各社区建起儿童图书阅览室,共存图书200多册,每年为900多人次流动儿童免费提供阅读服务。区教育局设立流动儿童学校,使流动儿童一样能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区卫生部门主动为流动(留守)儿童做好免疫接种服务工作;区民政局、工会、团委积极为流动特困儿童献爱心、送温暖。在省、市召开的流动儿童工作会议上,区关爱流动儿童工作得到很好评价。燕山乡有近百名失学儿童,区妇联及时组织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以及有关部门共同捐资12400元,帮助这些儿童重返课堂。
三: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弘扬道德新风尚,扩大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一:积极弘扬全国到道德模范李玉兰的先进事迹。我市杰出的妇女代表李玉兰因长期从事慈善视野而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称号,为了让她的事迹感动更多的人,同时也是为了大力弘扬文明新凤,在省文明办的安排下,李玉兰与其他5位先进人物一起历时16天,在全省10个文明城市进行巡回报告,李玉兰克勤克俭、扶贫济困、爱心助学、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和感人事迹感动了各文明城市的广大市民,他们纷纷表示,要向道德模范学习,努力创建和谐社会。今年8月8日,李玉兰代表蚌埠、代表安徽走进鸟巢,观看奥运会开幕式。为了弘扬奥运精神,区妇联举办6场“与李玉兰共享奥运荣耀报告会”,受教育人数达5000余人。在李玉兰精神的鼓舞下,区15中学率先成立了李玉兰爱心书屋,特邀李玉兰奶奶位学校名誉辅导员,未成年人教育添砖加瓦。
此前,为了大力弘扬李玉兰的精神,区妇联参与完成了《平凡的人,博大的爱》的光盘制作、出版了《大爱无痕》书籍,使她的事迹更加家喻户晓。
二:开展各种评选工作,挖掘先进典型。2007年,为了弘扬传统美德,扩大妇联影响,区妇联召开了庆三八共创和谐表彰大会,会上对10户好婆婆、10户好媳妇、10户平安家庭、10户和谐家庭和21名优秀妇干进行表彰。由市妇联举办的“优秀母亲”和好军嫂表彰,区共有30位妇女代表获奖、她们是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代表,是“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的代表”,在创建和谐社区中构建和谐蚌山中创造了新业绩。
【关键词】高炉冶炼;焦炭;化学组成;作用;喷煤工艺
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变化是复杂的,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一一原料在低温烘干阶段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排除水分),基本上是属于物理变化:而在挥发分的排出阶段,卞要是化学变化,既完成原料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义完成某些化合物的缩聚。焦炭在煅烧中发生一定的氢化作用,可提高体系的活动性,从而加速在各温度范围内进行有序化和深度有序化过程。但是,在炭化阶段焦炭氧化,将导致横向键的形成,而妨碍石墨化的进行。
1.焦炭的化学组成
焦炭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固定碳、挥发分、水分、灰分、硫分和磷分。
1.1固定碳和挥发分
固定碳是焦炭的主要成分。将焦炭再次隔绝空气加热到850℃以上,从中析出挥发物,剩余部分系固定碳和灰分。挥发物含量是焦炭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挥发物含量过高表示焦炭不成熟(生焦),挥发物含量过低表示焦炭过烧 (过火焦)。生焦耐磨性差,使高炉透气性不好,并能引起挂料、增加吹损,破坏高炉操作制度。过火焦易碎,容易落人熔渣中,造成排渣困难、风口烧坏等现象。
1.2灰分
焦炭燃烧后的残余物是灰分,它是焦炭中的有害杂质,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还有氧化钙、氧化镁等氧化物。灰分含量增高,固定碳减少。高炉冶炼过程中,为造渣所消耗的石灰石和热量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比增加。因煤在炼焦过程中灰分全部转入焦炭,故焦炭灰分高低决定于煤的灰分,焦炭灰分越低越好,对高炉操作越有利。
1.3水分
焦炭在102-105℃的烘箱内干燥到恒重后的损失量为水分。冶金焦水分一般为3%-5%。焦炭水分力求稳定,因高炉生产一般以湿焦计量,焦炭水分波动,对高炉操作不利,造成炉况波动。
1.4硫分
焦炭含硫占高炉配料中硫来源的80%以上,硫进入生铁造成生铁含硫量高,为除去这部分硫,需增加熔剂脱硫,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在炼焦过程中,煤中含硫量的70%-90%转入焦炭,故焦炭硫分高低,决定于煤的硫分,一般冶金焦硫分不大于0.9%。
1.5磷分
焦炭中的磷分在炼铁时大部分转入铁中,尘铁含磷使其冷脆性变大,用于转炉炼钢时,磷难以除掉,因此生铁中磷分越低越好。煤炼焦时磷分全部转入焦炭。故焦炭磷分高低决定于煤的磷分。
2.焦炭在高炉冶炼中的作用
焦炭在高炉冶炼中主要作为发热剂、还原剂和料柱骨架。焦炭在风口前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并产生煤气,煤气在上升过程中将热量传给炉料,使高炉内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得以进行。
2.1作发热剂
高炉冶炼所消耗的热量70%-80%是由焦炭燃烧来提供的。
2.2作还原剂
焦炭中的固定碳、它燃烧后产生的CO、H2可与铁石中的各价位铁氧化物反应,将铁还原出来。铁矿石还原所需要的还原剂几乎全部由燃料所供给。
2.3作料柱骨架
高炉内的铁矿石和熔剂下降到高温区时,全部软化并熔化成液体,而焦炭则既不软化也不熔化,所以它可以作为高炉内料柱的骨架来支承上部的炉料。焦炭在高炉料柱中约占整个体积的1/3~1/2,它又是多孔的固体,同时起着改善料柱透气性的作用。
2.4作渗碳剂
焦炭中的碳渗人命属铁中,可降低铁的熔点,保证生铁在高炉内熔化。
3.高炉冶炼对焦炭的质量要求
焦炭质量的奸坏直接影响高炉冶炼过程的进行及能否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对入炉焦炭有一定的质量要求。
3.1焦炭的化学成分
焦炭的化学成分常以焦炭的工业分析来表示。工业分析项目包括固定碳、灰分、硫分、挥发分和水分的含量。
3.2焦炭的物理性质
3.2.1机械强度
焦炭的机械强度是指焦炭的耐磨性和抗撞击能力。它是焦炭的重要质量指标。高沪冶炼要求焦炭的机械强度要高。否则,机械强度差的焦炭会在转运过程中和高炉内下降过程中破裂,产生大量的粉末进入初渣,使炉渣的黏度增加,煤气阻力增加,造成炉况不顺。
3.2.2粒度均匀、粉末少
对于焦炭粒度,既要求块度大小合适,又要求粒度均匀。大型高炉焦炭粒度范围为20-60mm,中小高炉用焦炭粒度分别以20-40mm和大于15mm为宜。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高炉实用大量熔剂性烧结矿以来,矿石粒度普遍降低,焦炭利矿石间的粒度差别扩大,这不利于改善料柱透气性,因此,有必要适当降低焦炭粒度,使焦炭粒度与矿石粒度相适应。
3.2.3焦炭抗压强度
焦炭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与断裂的特性,即焦炭的力学性质可用焦炭抗压强度、焦炭抗拉强度、焦炭显微强度和焦炭杨氏模量等宋表述。焦炭抗压强度即是焦炭在压力作用下断裂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室温下焦炭抗压强度大约为12-30Mpa,在1500℃高温下测量时,抗压强度将增大20%左右。抗压强度的高低与气孔率大小有关,焦炭抗压强度比焦炭抗拉强度大一个数量级,它比焦炭在高炉内实际承受的压应力(约0.2MPa)大两个数量级,即焦炭的抗压强度远大于焦炭在高炉内承受的料柱压力,故压应力不是焦炭破坏的主要原因。
3.3焦炭的化学性质
焦炭的化学性质包括焦炭的燃烧性和反应性两方面。
燃烧性是指焦炭在一定温度卜与氧反应生成CO:的速度,即燃烧速度。其反应式为:C+02=CO2
反应性是指焦炭在一定温度下和CO:作用生成CO的速度。反应式为:C+CO2=2CO
若这些反应速度快,则表明燃烧性利反应性好。—般认为,为厂提高炉顶煤气中的CO2含量,改善煤气利用程度。在较低温度下,希望焦炭的反应性差些为好:为厂扩大燃烧带,使炉缸温度及煤气流分布更为合理,使炉料顺利下降,也希望焦炭的燃烧性差一些为好。
4.高炉冶炼喷煤工艺简述
第一步:
希望工作坊的成员们以年级为单位,完成以下几个问卷调查和访谈。
1、使用《关于初中几何问题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关于初中生对几何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几何概念课的感受。
2、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问题链”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使用现状的认识。
第二步:
从几何概念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本研究将“问题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概念引入“问题链”,是教师为引入课题所创设的情境,是为了使知识间平滑转接,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等目的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
2、概念形成“问题链”,是教师为帮助学生体验发现新知识的本质属性或规律的过程,基于已有经验得到新经验等目的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
3、概念巩固“问题链”,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概念,避免与其他概念发生混淆,开扩学生思维的广度,加深理解概念等目的而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
本研究将“问题链”的设计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阶梯递进式“问题链”,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梯度、不同层次的问题组,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将难题迎刃而解。所提问题难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有明确的目的,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是学生解决下一个问题的阶梯。
2、类比迁移式“问题链”,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3、变式探究式“问题链”,注重以知识变式为抓手,让学生在转化中进入“最近发展区”,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层次。
4、总结归纳式“问题链”,总结链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单元小结或复习时,为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结构网络而设计的“问题链”。
希望工作坊的成员们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下表梳理出的概念课的范围,从概念引入、形成、巩固三种类型问题链中选择一到两种,完成相应的教学案例写作。
年级
内容
人员安排
六年级上
圆周、圆弧、扇形等概念
李亚琼
六年级下
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的概念
七年级上
图形平移、旋转、翻折的有关概念
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
周晓旭、金少珍
七年级下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相交直线的有关概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八年级上
命题、定理、证明、逆命题、逆定理的有关概念
沈安晴、程小婷
八年级下
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
梯形的有关概念
向量的有关概念
九年级上
相似形的概念
比例线段相关概念、黄金分割、三角形的重心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
金伟杰、于晓玲
九年级下
圆有关的概念
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有关概念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相关概念
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注:上表是通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六—九年级课本,根据《2020年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里规定的图形与几何部分,梳理出初中阶段几何概念课的教学内容。
第三步:
从完成的教学案例中选一到两个比较优秀的案例,开展实验研究。
前测:在授课前,学生在自行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有关本节课概念的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在授课后,学生再次完成上一张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将两次成绩的差值作为本实验的前测。
后测:在授课前,学生在自行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前测使用的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第一次授课后,将问题链进行改进,进行再一次授课。在授课后,学生再次完成上一张试题,记录其中概念题目的成绩。将两次成绩的差值作为本实验的后测。
将前测和后测的试卷结果进行对照。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手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人际传播手段;现代传播手段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8-2-0070-02
手机作为现代人沟通和交流必备的设备,已经是最近十年来互联网科技对人们工作和生活影响最深刻的事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代表,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形成的手机文化也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潮流文化。这种文化冲击和影响着高校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手机文化特点分析
手机文化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了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高速变化,还体现了现代人对高质量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智能手机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使用、操作便捷,与人几乎形成了形影不离的关系,是带着温度的媒体。[1]“手机文化已经成为改变和影响人类生活和意识形态的一种新兴文化”。[2]它使人们使用互联网变得更加便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用户的体验和自主参与性越来越强,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符合青年人猎奇的心态和娱乐化的生活态度。作为手机文化的承载者,手机自然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得信息、体验成就感的第一途径,智能手机完全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APP、需要的信息、交流对象、喜欢的游戏、做微商、甚至设计推广自己和自己的特色产品,给人们创造了表达和交流的空间。同时这种空间不受时空限制,让手机持有者有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青年大学生更是趋之若鹜。手机文化把个人的自主性发挥到了极致,契合了现代年轻人的社会心态,成为不可忽视的潮流文化。
当代大学生具有的优点,如:思维活跃、善于交流、有亲和力、活力四射、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也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具有多样性的价值观和冒险意识,这些特点对于求知若渴的大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手机文化的影响下,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点,例如:大学生日常的关注点越来越宽泛化、碎片化,精力难以集中,大学生的钻研精神逐渐缺失;具有自主选择、高速传播的手机文化使学生们的思想更加不稳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甚至学生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大学生群体的好奇心强、控制力差,尤其缺少新媒体时代学生应有的媒介素养教育等特点。
二、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手机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模式的考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文化是通过大学生自主选择的一种潮流文化,手机具有强大的娱乐、消费、沟通、媒体、搜索、商用等功能,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据调查,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更多的是用于消费和娱乐,很少有同学利用手机带来的便利进行学习,同时移动互联网使多样的价值观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这些信息,涉世未深的学生很难理性面对、客观分析,导致他们更容易盲目地相信和不加证实地传播,容易使虚假消息在网络世界呈几何级数的爆炸性传播。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以人际传播为主要手段的灌输、课堂讲解、面对面谈话这些纯粹以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等单一的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已经很难让学生信服。手机文化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使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这种变革对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手机文化之所以成为当下的流行文化,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受到影响,正因其借助现代传播手段,适应了当代青年人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所以在校园中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长期受到手机文化的影响,会使大学生丧失精神追求,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人甚至失去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冲击,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倾向、行为准则和是非判断能力欠缺,[3]手机文化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据调查95%以上的同学都有上课被手机打扰或者期间看手机的经历。手机带给大学生的是内心的孤独和虚拟的成就感,其必然导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沟通越来越少,虚拟世界成为多数学生的心理安慰。不少学生精神世界空虚。手机文化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文化,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成为扰乱高校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罪魁祸首,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带来挑战。
(三)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介素养的挑战
互联网带来了资源占有的公平性,这种公平的获得信息资源的形式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设备获得知识和信息,他们对于网络的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他们熟练运用手机互联网、APP的使用能力也很高,但却对一些迷惑性较强的信息缺乏提防意识,容易接受误导而出现错误的认识和价值判断,使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和多元化,[4]这就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挑战,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素养水平还不是很均衡,很多年龄偏大的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低,还难以适应青年人的网络化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对移动智能设备的使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移动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手机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一)高校教师要具备移动互联网思维,成为校园先进手机文化的引导者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变成了人与外部世界连接的超级终端,可以想象,防范能力不强、媒介素养不高的学生随时在线、随时分享传播信息,如果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适应这种快速的传播和分享模式,提高自身应用移动互联网设备的能力,还是单一地依赖传统的人际传播手段,其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高校在加强教师运用网络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分析判断能力,教育学生理性对待敏感事件或没有依据的信息,杜绝不加分析地分享和盲目传播引发突发性事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要具备移动互联思维,坚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在手机互联网条件下针对学生思想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力图使自己成为校园先进手机文化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还要从传统的说教者变成符合时代潮流的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会通过网上、网下、网言、网语和学生互动,学会在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平等沟通,达到帮助学生突破思想困境的目的,最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先进校园手机文化的引导者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的思想政治引领者。
(二)高校教师要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利用手机文化搭起思政教育的新平台
移动互联网准确快速且便捷地展现出来的资源,其特点就是传递迅速、数量巨大、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声音视频共享、不受时空限制等多重优势,与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潮流文化特点,把手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新的互动平台。国内一些具有先进理念院校已经敏感地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认识到手机文化对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划时代的变革,并通过学校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多数院校发展缓慢,虽然进行了一些革新,但基本都流于形式。高校必须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手机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者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建立与手机文化相适应的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整合多方面网络传播的资源,改进单一的人际传播的教育方式,利用现代即时沟通工具与现代传播手段,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1]这样才能应对高速发展的手机文化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高效地利用手机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手机文化的多元性和大学生的思想不稳定性,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适时给予大学生合理地引导,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通过培养大学生独立判断信息价值能力,引导他们对纷繁复杂的手机媒介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和表达,实现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汲取优秀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同时培养他们坚持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拒绝作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让自己在手机信息传播过程中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时时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手机文化严重挑战大学学风建设的情况下,必须建立相关制度,对课堂、集会、学习等时间,建立有针对性的手机使用的约束机制和规范,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对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手机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2]黎志强,汪一伦.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导刊,2014(12).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根据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完善学校艺术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与活动成效,扎实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学生为本坚持教研教改;以教育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普及力度,提高普及质量.根据学校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符合实际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类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以及学校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
2:积极配合学校教研工作,完成电子教案等教研任务.认真履行学校教务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提前备课.
3:落实好学校艺术类的各项活动,加强对音乐各训练小组的管理和指导,使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有所得,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有所获.
4:健全完善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好五条措施
1)每月一次的备课检查,要求每位老师课后要有课后反思记录(即教学后记),每单元后综合思考小结(即教学随笔).
2)组内教师间加强彼此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2节,其中同学科教师间不少与10节.
3)每位教学人员每学期上校级教研课1节.
4)各学科要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5)各学科本学期落实好一项基本功的培训.
5:组织落实好"庆国庆迎奥运"演讲比赛.
6:重组校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争创学校品牌.
7:积极组织好学生元旦文艺庆祝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争取良好的成绩.
9: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10:落实好本组音乐研究课.
三: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1:九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提前两周备课;
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2:十月份
履行教学进度,落实研究课,组建学校的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
3:十一月份
研究课交流,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进入常规训;筹备校园元旦庆祝活动.
4:十二月份
开展校园元旦庆祝活动.(计划方案另出)
在全市教育系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今天,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我主要讲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好全市教育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也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正风肃纪、反腐倡廉的具体体现。上级纪委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问题明察暗访期间,也发现我系统存在一些问题。这说明我们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过程上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预防体系不完善、机制建设不健全等问题。为进一步增强系统内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希望各单位一把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主动排查、制定措施,建章立制、抵御风险。特别是重要岗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作为排点,切实加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建立健全权责明晰、流程规范、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各单位要按照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廉政风险点排查摸底工作,认真梳理查找思想道德方面、职责方面、业务流程方面、制度机制方面、外部环境方面“五类风险”,认真排查、汇总、上报相关材料,做到传达落实到位、精准排查到位、防控措施到位,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和敏感岗位人员抵御风险能力。
二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业从教行为方面。这两个问题,学校领导对上级高压惩处此类问题的态度和决心没有传达到位,警示教育成效不明显;学校领导对规范办学和教师从业从教行为的正面教育引导还不到位、不深入,听之任之,视而不见,还存在灯下黑、盲区等问题。希望存在问题的单位能认真反思、以案促改、对症下药,深入剖析问题原因,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增强广大教职员工遵规守纪意识。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实践中的现状和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职业院校,对于如何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培养模式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制约,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功能还是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虽然我国的体制转轨和产业转型亟须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培育新式技能作为支持,以及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的匮乏,要求职业教育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职业教育还远远未能满足现实需求。目前各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实践中,仍处于百花齐放的探索阶段,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各职业院校也遇到了下面的普遍问题:
1.1 政府出台的法律政策不配套,校企合作缺少良好的合作环境。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从政府的职能、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和其特殊的地位来看,政府在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推行中应当起到主导、领航作用,从而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不断完善。但是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又不成熟,所以政府无论是在政策法律的支持,还是在财政、科研支持,远远没有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模式的发展要求。
1.2 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职业教育传统主体――职业院校和新兴主体――企业的积极性,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方联动,共同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交替时期,统一协调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还未形成,造成“校企合作”这个职业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没有形成,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合作运行机制。
1.3 利益考量和合作热情不同,导致合作水平不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事关职业院校的生存和毕业学生的出路,学校往往热情较高,主动寻找合作企业;而企业出于经营成本和管理压力的考虑,对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加上校企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法律和制度的刚性约束,无法形成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因此这种培训模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企业没积极性。事实上现在大多数地区企业和学校仍然是“两张皮”,学校“孤军奋战”,难以实现培训目标。李栋学先生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根据结合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结合方式即紧密结合型,部分结合型和结而不合型,根据我国目前“校企合作”水平来看,应是处于部分结合型或结而不合型。由于利益考量不同,合作热情不同,导致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合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2 比较成熟完善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是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德国制造的产品以其性能优异,质量上乘而闻名,小到手表刀具,大到贵重精密仪器,机器设备都享有盛誉。这不仅因为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还要归功于它特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即“双元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双元制”模式成功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训的整合,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学校借机得到了发展,而企业也借机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化进程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各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锤炼也各有了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由于我国的国情与德国不同,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但是通过与成熟的“双元制”进行对比,找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努力方向,缩短我国职业教育与先进国家的距离,依然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2.1 德国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产物,是通过几百年的职业教育实践逐步形成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企业培训,其雏形可追溯到中世纪的同业工会对师傅的培养,后来工业革命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工业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于是1938年7月6日公布了“帝国学校义务教育法”。该法强制规定了职业学校的教育要作为企业培训的必修课,从而第一次在全德国范围内从法律上规定了企业和学校合作的这种双元制培训模式,正式实行普遍的义务职业教育制度。二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经济崩溃,人民失业,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急需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大批失业工人,因不具备基本技能和知识而难以找到工作,转换工作和残障人员就业也需要进行岗位培训,从而促使“双元制”长足发展,形成具有德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教育,企业和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人共同培训学生,学生同时具有双重身份,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条件和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解决职业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双元制”具有以下几个要素:①两个培训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②两种教学内容:在企业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在职业学校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③两种实施方式:企业遵循联邦职教所制定的培训条例来培训,职业学校遵循所在文教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④两种教师:企业培训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⑤两类考试:针对企业培训的技能考试和针对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的资格考试;⑥两类证书:考试证书、培训证和毕业证;⑦两种经费来源:在企业的培训费完全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经费则由国家和州政府负担。可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整体的培养目标上是合二为一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又是一分为二的,表现出明显的双元属性的特征。正是因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符合德国的国情,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为德国经济恢复和迅速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双元制”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秘密武器”
2.2 德国政府积极介入,发挥了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二战后,德国政府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规,如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以及适用全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律:《职业教育促进法》、《劳动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还有370多种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的培训条例,使得整个经济界的各行各业都有法可依,实现了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职业教育;②实行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如职业义务教育政策,职业教训促进政策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用政策手段来推进职业教育;③制定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制度,如企业雇佣制度,企业用工制度和企业工资制度,用制度的手段促进职业教育;④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每项职业教育方针政策都是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每次重大改革都建立在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用科学的手段来发展职业教育。90年代以后,“双元制”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是德国政府一方面不动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支持,强调要继承那些在职业教育的管理运行以及教学理论与方法上已被多年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不拒绝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批评,改革过于僵化的教育观念,过时的管理模式和规定,使“双元制”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能不归功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德国“双元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又不能不归功于德国政府的坚定不移的支持!
2.3 成功调动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在德国“双元制”中,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职业学校。企业把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也即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企业根据自身岗位的需要向社会招录学生,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的企业或岗位,在面试和笔试合格的条件下,这些人就成为“双元制”学生。企业将这些学生派送到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学校,学校既成了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可享受企业员工的相应待遇,又要接受企业的监督。企业培训中有实训教师,有专门的实训设备,如一些汽车维修企业,把最新的宝马、奔驰汽车作为学生实习材料。企业还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处于“双元制”主体的企业积极参与了招生、培训、考核和就业,才使“双元制”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2.4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形成了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合作机制。“双元制”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秘密武器”。其核心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双元制”是一种面向社会两极需求的职业教育机制,也就是“一极”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引导,一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从而形成很好的两极信息的均衡对称,大大缩短了用人单位与育人单位之间的差距”;第二,政府、企业、学校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双元制”。政府给予立法保障和财政支持,企业能够把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训条件视为企业伦理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企业自身行为”,而学校则坚定地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教育目标,以实践教育为主体,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正由于德国的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促进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造就了德国经济的辉煌。
3 德国职业培训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3.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尽管这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少,其中一条就是没有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制度,没有把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制度作为根本的改革方向。我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德国“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日本的“产学合作”,虽然称谓上不尽相同,但都属于合作教育的范畴,合作教育这一概念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而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次教育政策或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是符合时展要求的选择,也是我国多年探索的最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落实,对于解决职业教育的招生问题、教学质量问题以及就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对于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竞争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实有必要尽快加以完善推广。
3.2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动力。政府所拥有的职能和行政权力,决定了它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德国“双元制”的成功,离不开德国政府的行政力量来启动和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诸多矛盾也需要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处理和协调。没有相应的教育法律、政策,没有相应的制度、科学研究作为支撑,这种模式是根本运作不起来的。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政府的积极介入密不可分:政府是部分职业教育的举办者;政府是职业教育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政府是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者;政府是职业教育资金提供者。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介入发挥职业教育主导作用,职业教育是发展不起来。我国政府为加快职业教育的步伐加快,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在体制改革、政策研究、法律支持和财政经费拨款等方面都做出巨大努力,使得职业教育不断发展:1997年颁布《职业教育法》;2005年3月教育部首次强调“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当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006年3月,教育部专门下发《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7个月后决定在107所中等职业学校先期试点等等。虽然如此,政府在法律政策的配套,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义务,财政资金的鼓励性支持,校企合作具体运行模式的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政府只有这样深层介入,发挥主导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才能真正为振兴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
3.3 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是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关键因素。让现代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双元制”的成功,关键在于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处于“双元制”主体的企业积极参与了招生、培训、考核和就业,才使“双元制”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职业学校,但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推动下,企业越来越广泛地参与了职业教育的过程,成为职业教育新的主体。当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还不完善:法律政策不配套,没有形成完备的工种准入制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如减免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也没有出台相关法律让企业承担职教义务。虽然我国国情与德国不同,在原有的模式下,职业教育主体还是职业学校,但必须设法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其中各个环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才可能取得成功。
3.4 形成政府、职校、企业联动合作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成功运行的决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必须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职业教育传统主体--职业院校和新兴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合作机制,才能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运行,因而是推动这种教育模式成功运行的决定因素。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者的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图形表示:
政府:处于职业教育的主导地位。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利益和行动;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领导和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的专项基金制度;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供适宜、宽松的政策、资金和社会环境;对有利于“校企合作”深化发展的法律政策进行科学研究。政府不参与具体的校企合作过程,但是对规范市场行为、明确职业培训旧主体――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新主体――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目的、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职业教育发展的科学研究要起到主导作用。
学校:以市场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操作,操作的核心是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模式类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课程编排、评价考核、体现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结合,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资的结合,课堂与现场双场所的结合,课堂学习和现场学习双过程的结合。按企业要求培养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劳动者。
企业:以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对人才需求,积极参与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评价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招生工作;为职业学生工作实习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培养合格的企业职业教师;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未来人力资本的投资,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行业协会: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有益参与者,由它来制定与行业、岗位有关的工种准入标准、岗位技术标准等,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教学质量提供检测标准。
4 结束语
总之,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还是从我国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来看,发展职业教育只有从国情出发,紧紧围绕市场需要这个中心,发挥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方各自职责和积极性,构建政府、职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才能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深化发展。
相信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定会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钱民辉.职业与教育社会发展研究[M].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63-67
[2] 郑向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 [J]. 理工高教研究,2003,(6 )
[3] 朱保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3 )
[4] 黄日强,何小明 .德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J].世界之窗,2006(10)
[5] 李栋学.工学结合的动因分析及其有效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6] 马连华.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J].教育与职业,2006,(35)
今年是游泳运动项目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要对照学校“游泳运动项目三年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多种途径,狠抓运动训练,立志多出人材,贯彻“联合共建、推出品牌、做大做强、全面提高”的原则,狠抓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培养全面型运动员。为此,特制定年度游泳训练训练工作计划。
二、队伍现状
我校游泳全面丰收和一年,游泳队伍不断壮大,尖子人材有所涌现,竞赛成绩有所突破。我们有喜爱运动、管理能力强、刻苦训练和志向远大的运动员队伍;我们看到了我校游泳队的希望,也给学校运动队长期建设增加了信心。这给我们制定球队年度目标带来了自信,只要强化对运动员的管理,通过系统、正规的训练,一定能培养出优秀运动人材,取得竞赛佳绩。
三、年度竞赛
竞赛任务:上海市中小学游泳比赛;上海市中学生游泳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上海市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
四、预期目标
1、年度目标
(1)继续与区运动学校及联办三校的加强沟通,进一步搞好“联合共建”工作,形成选拔人才的良性机制。
(2)狠抓训练,强化管理。抓好“统、分、合”训练体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训练工作。
(3)拓展优秀运动员的准入途径和输送渠道。
(4)形成年级游泳运动队,确保每队运动员不少于15名。
2、人才输送
年内力争向高一级运动队、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输送5~8名优秀游泳人才。
3、竞赛成绩
确保我校游泳运动队在区级比赛中稳居中学组第一的地位;努力争取在市级比赛中挤身前三名;寻求在全国性比赛中的突破点。
二、制度建设
1、优化游泳队领导小组,强化训练管理工作。成立学校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各行政部门及体育组游泳教师参加的“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游泳项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游泳队伍的教学、训练、管理和发展工作。包括目标与规划、招生工作、指挥和协调以及日常训练工作。
2、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开展科学训练研讨。通过与运动学校联办,聘请游泳专职教练加盟,充实教练员队伍。设想由区游泳专职教练任组长,带领教练共同研讨和负责游泳队的训练和竞赛工作。
3、齐抓共管办队伍,努力开拓新局面。由学校政教主任牵头、校团委、及班主任参与组成政教组,具体负责游泳队队员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等工作,保证运动员思想健康,品质优良;由学校总务处主任及相关人员组成后勤组,负责运动员的住宿、膳食、卫生等后勤保障工作,兼管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由主教练和校办相关老师组成的对外联络组,负责对外接待和比赛安排与协调等具体工作。
三、训练工作
训练工作由主教练牵头,形成年度总体训练规划和初步训练方案;明确教研组负责制,由各教研组完善训练方案;各教练员再根据运动员特点和总体训练计划要求,确定各项训练工作上目标,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各校每周训练5次,每次不少于120分钟。各队均实行统一组织与管理、相对集中训练、统一训练、计划多元、水平有别的训练组织形式;并对学生的文化学习跟踪管理。
一、组织领导
1.所有材料要从学校创建特色学校那年开始准备。
2.未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纳入学校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及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3.校园足球各项制度不要汇编,将校园足球各项制度单列。
二、条件保障
1.足球器材数量需要增加。
2.缺少体育教师评优、工资待遇、职称评审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材料。
三、教育教学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要从学校创建特色学校那年开始准备,2019年创建学校要准备2018-2019两年的数据。
2.每班一节足球教学课,个别班级没有体现在课程表上。复核组现场到班级查看课程表,并询问学生上课情况。同时,要保留足球课上课的教学图片。
3.缺少校园足球文化。
四、训练与竞赛
1.未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2.没有和已聘请的足球教练签订协议书,外聘教练要有合同或协议书。
3.缺少足球队员文化学习成绩不低于同年级平均水平材料。
创建企业是一回事,管理企业又是另一回事。要想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要想从打天下转变为坐天下,企业家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管理技巧,实现从创业者向管理者的转变。
创业时期的企业家都是无拘无束、勇往直前的人,他们随心所欲、独断专行,他们天马行空、不断创新。他们不愿意学习管理,更不愿意被管理束缚手脚。
但是,正如管理学家戴明先生所说,管理是竞争中生死攸关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逃避管理。尤其是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更需要企业的掌舵人自己勇于挑战自我,超越极限。
中国引入企业教练概念时间还不长,我们需要明白,企业教练完全不同于我们常说的企业顾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顾问只是某个范畴的专家,当事人聘用顾问服务时其实就是购买他的专业知识,顾问会为当事人的问题寻找答案,提供解决方案;而教练是没有既定答案的,所做的是引导当事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想摆脱繁忙的事务性工作,让自己免于陷入“越忙碌越容易失败”的怪圈,如果你想通过自我分析和塑造为自己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可以读下这本《超越极限》。
本书没有条条框框的理论性讲解,而是通过托马斯和拉迪斯的多次见面及对话来引领读者共同体会企业家奋斗过程的中起起伏伏。正因为如此,本书常年雄踞德国亚马逊经管类图书畅销书榜首位,被中小企业管理人士奉为《圣经》。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超越极限》书中这位“企业教练”拉迪斯是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帮助托马斯超越极限,并使得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获得重生。
软件程序师托马斯·威尔曼曾经在那紧张而又殚精竭虑的4年中协同15位合作伙伴创建了一家小型公司。之后他因为工作过度劳累而病倒,并最终住进了医院。
住院期间,好友为其约见了一位“企业教练”——拉迪斯。为了尽快扭转公司目前的复杂局面,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公司“死马当作活马医”,毕竟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精力去收拾残局了。
企业教练拉迪斯首先帮他找出公司之所以出现目前这一瘫痪状态的关键性瓶颈——“信条”。托马斯一直坚信延长工作时间可以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公司所有的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直至躺到病床之上。这两条信条正是导致托马斯的公司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
拉迪斯并不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按照以往企业顾问的形式直指问题的根源,而是层分缕析地引导托马斯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因为作为企业教练的拉迪斯相信,最好的答案早已潜藏在当事人的心中,只是托马斯先生当局者迷,暂时尚未发现而已。
在拉迪斯的引导和启发下,托马斯开始重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并借助拉迪斯提出的“企业家体系”让自己逐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出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为企业量身打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和愿景规划。
但是,作为企业掌舵人的托马斯自身并未完成对自我的极限超越。公司几经改革还是尚未脱离即将破产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