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结业论文范文

工程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程结业论文

第1篇

1.1改良流体输送设备

1.1.1采用汽轮机驱动提供合成氨动力源我国电力大部分以煤为原料制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汽—电转化与电力输送、电—动力转化是能源消耗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转化效率不足70%,而汽轮机直接驱动离心透平压缩机、合成循环机及大型泵类提供动力源省去这一能耗过程,转化效率高达90%以上,是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1.2运用变频器节能为了达到电机的调速而采用改变电机定子供电频率的办法,以这为主要原理的调速方法叫变频调速,它主要作用是增加和减少动平滑轮的速度,采用的方法是改变电机负载。异步电动机原有的特性变频调速差不多相同,转差率小是这两种调速的主要特点,因而保持特别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调整范围宽、精度高、无极调速都属于它的优势,节点效率也很出色,一般范围都可以保持在20%-30%之间。3.1.3内馈斩波调速内馈调速电机和斩波控制装置共同的装置,这种装置能够进行内馈斩波调速。高效节能是它的主要优点,高压大、中容量交流电机的调速等调速几乎都会使用这种调速方法,这也使最新型的一种交流调速技术。

1.2设备与技术的节能

1.2.1改良设备将换热器与反应器结合,利用等温反应技术提高热能利用,如天然气换热式转化、等温CO变换等,另通过利用新型换热器的类别如板式换热器等,提高换热的效率是节能方法之一。采用径向反应器降低阻力减少动力消耗也是节能的有效方法。

1.2.2改造节能技术合成氨工业是一个工序十分复杂的行业,进行全程性、综合治理的节能降耗是这个行业所必须注重的,选取合适的节能器械的设备和应用和推广节能技术必须是同时存在的。就目前来看,特别多的节能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运用。将余热的充分的利用是控制合成氨工业节能的重要环节,废气废水的余热利用制冷、冷却介质的余热利用与空冷降温、高温烟气的热管余热回收、化学反应余热利用等温技术直接产生蒸汽、都属于可以再利用的余热项目。另在气体净化方面采用低温甲醇洗、液氮洗技术降低合成气中惰性气(CH4+Ar)含量,使氨合成工序在低压下(12.0-14.0MPa)操作减少动力消耗、氨合成工序自产过热中压蒸汽提高热能利用率成为现实。

1.2.3原料节能由于我国能源物质贮量煤多油气少,合成氨原料线路的改变对于合成氨工业很重要,运用“油改气”、“油改煤”、“气改煤”技术改变原料线路是节能控制有效方法。煤资源在我国不缺少而且供给充足,新型煤气化技术如加压水煤浆气化技术、加压粉煤气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原料线路,改变能源格局的利用是节能措施之一。

2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宏观调控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布非常重要,根据我国能源分布可以了解到,低能源被高能源所牵制的现像将会是很常见的,我们为了防止何种情况发生而作准备。首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政府必须做到的目标。进行科学的开发新能源包括考察各个地方的情况。最后是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第一位,在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进行项目建设,研究完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然后才能够进行项目建设,哪怕是重大项目建设,如果对周边环境影响过大,则不予审批,全面鼓励和支持改善恶劣环境的建设。

3结语

第2篇

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一些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许多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仅以高学历学位招人,大学教师多为直接从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读上来,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本身工程技术能力较弱[1];对汽车生产企业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技术要求标准等缺乏了解,教学中很难与工程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变成了照本宣科,过于死板和程式化。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人才。

焊接专业所用教材多为20世纪90年代编写,如《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和《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两部主要教材为1993年编写。这两部教材在培养焊接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焊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教材内容已不能满足对焊接知识的需求,存在着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不够等问题。因此,急需在内容上既包含现代焊接冶金基础理论,又紧密联系企业工程应用的教材。在例题和习题安排设计方面,应该多反映实际工程问题。比如,讲解焊接热裂纹和冷裂纹形成机理方面,让学生理解裂纹产生的原因很重要,但教材习题过于理论化,与工程实例相关较少,没有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焊接专业课学时逐渐减少,如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和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两门课程,2007年总学时为72,到2013年总学时降为64。上课时采用PPT课件,由于内容多、课时少,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做笔记,更不用说参与课堂讨论;缺乏师生间交流,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

课堂教学内容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时(如工程实例分析),遇到学时减少,学生记录、理解跟不上的问题。考核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既是检查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2-5]。目前,本校焊接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仍普遍采用静态、单一的试卷考试形式,主要弊端是轻过程、重结果。有的学生平时上课出勤较少,而仅通过考前突击复习就可以在考试中得到较高分数。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准确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对专业知识纵深方向的检验,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这种单一、僵化的考核措施不能适应面向工程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实践

(一)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鉴于新毕业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在专业课讲授上的短板,且短期内无法有效提高其工程应用能力,从焊接生产企业高级工程师中引入兼职教师。理论方面可由具有一定理论研究深度的博士生讲授,面向工程教育方面可由引进企业高工讲授,实现了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特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地处湖北十堰,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车基地———东风商用车公司,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焊接生产企业和焊接技术人员。因此,可聘请相关企业焊接高级工程师来校做工程应用实例方面的讲授。同时,促进新毕业教师与企业高工之间的交流,以达到对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引入国际经典教材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教材

针对焊接专业教材普遍更新较慢的问题,考虑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国际经典焊接冶金方面教材,如《WeldingMetallurgy》。该教材为美国焊接专业通用教材,内容较新。该教材中文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闫久春教授翻译,并于2012年出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是国际焊接学会(简称IIW)针对焊接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目的是通过学习国际通用标准和规范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6]。该培训针对正规工科院校焊接专业本科生,培训内容涉及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规程及先进焊接技术。引入该培训资料教学既可使学生学习到国际焊接相关标准知识,又可帮助学生在参加该认证时获得通过,从学生本身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方面考虑是非常有利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率先对焊接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融入本科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的本科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7]。由此证明,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融入到焊接专业本科教学是可行的。

(三)实施工程案例和CAE教学

改进焊接教学授课方式,使授课更贴近工程实践是较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到焊接化学冶金和焊接裂纹等内容时,聘请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焊接高工,针对型钢车轮焊接当中普遍存在的裂纹进行分析。由于分析中必然用到碳当量、裂纹起裂规则、拘束条件等焊接知识,而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涉及,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各个焊接企业生产实习当中可再次对所学内容加以利用,从而更好地把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这些学生毕业进入相关企业,能很快适应企业生产对焊接技术的需求,增强了毕业生的竞争力。由于工程实际中的焊接结构件大多结构复杂,工艺制定难度较大,单凭经验已不能完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焊接残余应力引起的焊接变形等。焊接CAE仿真技术可实现对复杂结构件在焊接当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变形准确分析,从而预测变形,优化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大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能力较强,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采用CAE教学,弥补在工程经验方面的不足。

(四)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首先,试卷考核评价方式仍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在继承的同时加以改进。比如,在命题上适当增加工程应用题,答题属于开放式,无统一标准答案,考核重点不仅仅放在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上,更应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

其次,增加焊接企业实际工程问题分析,由来自企业的高工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焊接成本核算、焊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质量保证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时能够从工程实际出发。

第3篇

(一)学生选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不够由于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课题开设时间较短,学生对此课题难易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学生更易于选择常规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毕业设计课题。为提高学生选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对多届毕业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现总结出学生不愿选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主要原因如下:(1)与传统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相比,学生直观地认为大跨空间结构的建筑造型新颖、奇特,但其结构形式复杂、多样,简化力学分析模型困难,结构受力分析难度大,难以应用所学知识顺利完成此类型的毕业设计。(2)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钢屋盖需应用有限元设计软件进行受力分析,此部分工作量难以在计算书和图纸中反映出来,学生担心最终计算书没有完全反映出自己的工作量,影响最终答辩成绩。(3)部分学生认为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钢屋盖设计,而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得到有效训练。(4)学生认为大跨空间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少,对以后工程实践帮助不大。

(二)题目设置不当,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为使毕业设计选题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院鼓励毕业设计题目直接来源于设计院的工程实际,拿来“真题真做”。但是大跨空间结构类型的工程实践一般为奥运场馆、大型会展中心、剧院、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复杂建筑工程,若直接“真题真做”,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其难度及工作量过大。因此,实际的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没有从设计院拿来就“真题真做”,而是选择性地删掉一些设计内容,在此过程中若控制不当,将导致此类毕业设计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目前,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内容多为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建筑选型、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这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内容新、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但是局限于结构设计、知识结构考察不够全面、系统综合性不强,且主要计算工作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工作量难以在计算书和图纸中反映出来。实际中,另一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删掉的设计内容较少,接近于“真题真做”,但学生普遍反映此类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过大。通过调查分析,得知:(1)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建筑造型新颖、奇特,学生在建筑选型时耗费大量时间,且后期结构设计方案很难满足前期选择的建筑造型,因此,学生返工现象较为普遍,增大了毕业设计的工作量。(2)为满足大跨空间结构建筑要求,学生偏向选用玻璃幕墙体系作为维护结构,但是学生对玻璃幕墙及其支撑钢结构体系的设计较为陌生,此部分设计难度较大。(3)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受力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很难简化出合理的力学分析模型。(4)学生普遍认为钢柱脚的设计难度较大,尤其是对底板上加劲肋的计算方法理解困难。

(三)参考资料缺乏,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能力有限由于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是近几年新增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相对较少。目前,学校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中关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较多,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匮乏。学院图书馆的规范及标准图更新速度太慢,尽管学院加大了对图书和资料的投入力度,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总觉得可利用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较少,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刚颁布的规范和规程。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查阅各种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及其他工具书等。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想到询问指导教师某个系数的取值,而不是系统地查阅相关规范条例的具体内容,也不深究其使用条件、使用范围是否满足设计题目的要求。在标准构件的选型上更是不问出处,拿来就用。大跨空间钢结构的构造节点较多,其节点形式要和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相一致,学生在这方面的结合能力也较差。

(四)学生软件应用能力欠缺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学院提倡学生在手算基础上利用计算软件进行电算,鼓励学生利用C语言或FORTRAN语言对部分计算进行编程,在计算中采用表格Excel进行重复计算以简化计算过程。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学生平时虽有接触常用的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绘图软件AutoCAD、工程设计软件3D3S等,但是没有经过实际锻炼,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Office简单认为就是打字,而Word中的排版、长文档处理、公式符号输入等都不熟悉,对Office中其他几个软件的了解更少。工程设计软件采用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与手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但学生对此理解并不深刻。

(五)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等工作。由于大跨空间构的屋盖结构形态呈三维状态,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性,且构件呈空间工作状态,在屋盖结构计算部分需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如3D3S软件)。因此,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还要求指导教师具有熟练应用工程设计软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并扩大教师队伍,许多硕士、博士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了一线教学岗位,没有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和系统的岗前培训,许多青年教师因缺少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在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题目设置、难度及工作量的控制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六)研究生复试、找工作等占用毕业设计时间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受到研究生复试或找工作的影响较为严重。部分优秀学生虽然重视,但精力有限,尤其是达到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学生,整日忙于面试、调剂等事情。部分学习认真成绩良好的学生,到5月份才开始应付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毫无思路,且不熟悉办公软件、绘图软件、工程设计软件,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参加求职面试、公务员考试等,频繁往返与学校、家和各用人单位。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就不得不罗列的大量数据,绘制不算规范的设计图纸,计算书表达也不够完全和规范,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

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一)大跨空间结构理论教学方面为提高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质量,学院现已开设《空间结构》等相关课程,但课时有限,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熟悉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一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安排学生参观典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实地讲解钢屋架(网架或网壳)、钢柱、钢梁、钢支撑以及节点、柱脚、预埋件的连接构造形式,使学生对大跨空间结构的结构体系、构件类型、受力特征、截面形式、尺寸、材料等有进一步理解,对钢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跨空间结构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设置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为了保证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设置的题目应该是内容新颖、知识结构全面、工作任务圆满、系统综合性强、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此类题目的任务书开始便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经过不懈探索,实践出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此类毕业设计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网架或网壳结构选型、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此部分设计工作主要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并辅以相应的手算校核,包括钢构件强度及稳定验算、螺栓球节点和支座节点设计复核。(2)钢刚架的设计,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钢柱、钢梁、柱脚、梁柱节点设计。(3)混凝土框架设计。实际大跨空间结构下部多设置两、三层的框架结构作为办公区域,框架顶部设置钢柱支撑上部网架、网壳结构,既能满足建筑功能,又能节省建筑成本。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框架梁、框架柱、楼板、楼梯、基础、雨篷、预埋件设计。

(三)加强毕业设计资料库的建设高校普遍存在设计资料陈旧和数量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大跨空间结构方面的设计资料更少。学校应增加投入力度,尽快更新规范和规程及标准图集。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普及,资料库的建设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可以尝试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毕业设计网站,收录各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实例,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结构计算手册和构造图集等。此毕业设计网站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信息更新速度快,查阅方式比传统方式便捷。

(四)完善指导教师分组制度根据专业方向、新老教师搭配、自愿组合等原则,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小组,每组推荐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对年轻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拓宽年轻教师的思路,提高其指导水平,适时地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举行讲座。定期考核年轻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处理机制。

(五)强化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效果、质量与指导教师采取的管理、指导密切相关。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特别要做好开题报告、中期进度检查和答辩前的检查工作。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路,采取讨论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面对问题时,提倡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多种结构方案的比较,建立优化设计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第4篇

1.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模式

地上灌溉输水渠道是指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业灌溉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按灌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将灌溉渠道分成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共4级。德州市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是德州市传统的输水渠系建设方式,其主要特点为:①依托中科院技术支撑,研发了末级渠系远程计量和灌溉管理决策支持两大系统;②探索实施了U形槽滑膜技术;③改进了传统给水栓;④改进了传统伸缩缝切割工艺。

2.地下低压输水管网型节水工程模式

地下低压管道水网节水工程模式是在对传统的灌溉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泵一网一卡两表一带畦田”的灌溉模式。“一泵”是指泵站,“一网”是指输配水管网,“一卡”是指同时具有站首系统的IC智能充值电卡和支管首部的智能水表卡功能的射频卡,“两表”是指系统中的固定水表和移动水表,“一带”是指田间出水口及移动水表以下连接的小白龙输水带,“畦田”是指以农户为单元的田间畦块。

二、工程节水模式的建设及应用特点

1.在灌溉水利用系数方面

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是传统的节水工程建设模式在以往的基础上对地上输水渠系的建设进行了改进,其中禹城市的地上渠系建设成绩最为显著,井渠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是在以往节水工程基础上的一个创新型的尝试,在当地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很好的节水效果,项目中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水网节水工程中水利用系数可达0.95,可有效避免输水和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

2.在施工技术和材料方面

德州市在地上输水渠系建设过程中应用了U形槽滑膜技术,施工过程中省时、省工、省料,渠系使用糙率小、输水和抗地基冻涨变形能力强、质量好;工程切割时改进了传统伸缩缝切割工艺,针对U形槽特殊形状研发了新型切割设备,取得了切割效率高、整齐划一、一次成型、对U形槽无损伤的效果;在伸缩缝填充材料上推广应用了双组分聚硫胶,该材料具有耐高温、弹性好、密封性好、黏接力强的特点,有效解决了输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渗漏问题,提高了输水效率。地下输水管道水网节水工程施工中,输水管道采用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材料为PVC和玻璃钢,管道接口处采用特殊材料处理,杜绝了输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渗漏和蒸发,提高了管道的输水系数。

3.在安全性方面

地上输水渠系建设中,材料主要为泥沙和水泥,施工过程中存在切割等程序,尽管伸缩缝用特殊的材料处理,输水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渗漏,而且主要构筑物主要建在地上,很容易被人为破坏。地下低压管道主要材料为PVC和玻璃钢等,耐腐蚀性和耐老化性比较强,对接缝隙经过特殊处理,解决了水的渗漏问题,并且主要建在地下,不易被破坏。

4.在农业灌溉模式方面

地上输水渠系中,水网建设采用了末级渠系远程计量和灌溉管理决策支持两大系统。通过在支渠和斗渠量水建筑物上安装超声探测仪,自动采集渠道水位,并采用远程遥感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用水户协会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灌溉远程计量。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分析,进行科学配水,对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实现了科学灌溉,有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水网型节水工程,在灌溉决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泵一网一卡两表一带畦田”的灌溉模式,采取泵站加管道的模式,由泵站提水加压输入管道,管网输水到地头,每50m设1个出水口配水到畦田,出水口处安装给水栓,可有效减少水资源在田间地头的浪费,同时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进行适时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工程节水模式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在两种节水工程模式的使用过程中,节水效果都比较显著;同时农民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在节水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工程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几点不足,例如大多数工程设施建在地面以上,特别是斗、农渠等田间输水渠道及取水设施,对作物的耕作和收获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工程的主要构筑物主要修建在地面,灌溉间歇期间容易出现人为破损的现象等。地下低压输水管道型水网节水工程不论是灌溉过程还是增产、增收效果都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同时节水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水资源利用系数可达到0.95。存在的问题是工程各部件的有效使用寿命不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损坏等,而这些问题是工程本身不可避免的。项目区建立了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

四、新型给水栓的应用

给水栓———俗称出水口,是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向农田输水配水的重要设施。传统型的给水栓存在着止水不严、开启方式烦琐、不便于田间耕作等致命缺陷,为解决灌溉过程中灌溉水量无法测量到户和田间配水设施容易毁坏及水源配置无序等问题,开展了“多功能给水栓装配式混凝土保护井”成套产品开发与研究,目前已获得两项国家使用新型专利、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传

1.功能特点

①隐藏式安装:采用分体式结构,下栓体安装于地下,并以装配式混凝土管保护,实现了隐藏式安装,不影响农机耕作,收割作业时碰不到、碾不坏。②自动进排气:下栓体采用浮体式止水结构,相当于等同口径规格的排气阀,可有效防止水锤冲击、回水负压等因素破坏管网。③自动关闭:止水阀板为浮体结构,在水流浮力作用下可实现自动关闭,此功能省去了灌溉前管理人员逐一检查是否关紧的繁杂工作,防止无序开启、乱开盗水。④移动上体:上栓体为专用开启工具,一般一条支管上只配一个上体,由专职水管员保管和使用,彻底解决了系统中给水栓乱开启问题,确保按轮灌制度灌溉。⑤多向出水和用水量:上下栓体采用快速接头连接方便快捷,同时可实现4个方向出水;计量式移动上栓体安装了灌溉专用水表,实现了分户分田块用水计量。

2.农业灌溉使用流程

①打开混凝土盖板。②安装上栓体,顺时针旋转开关开启放水。③开启放水前先记录水表起码,每户灌溉结束后记录水表止码,并由用水户签字确认,作为水量计量到户、水费收缴的依据。④灌溉结束后逆时针摇动开关把手,至浮体上浮到位不漏水为止。再逆时针转动上栓体使上下栓体分离,盖好混凝土盖板,进行下一个出水口灌溉。

五、实施效果分析

1.地上输水渠系型水网节水工程效果分析

地上渠系型水网节水工程实施后,井渠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项目区年增产粮食362.7万kg,年节水215万m3,年省工18万个,年增灌溉效益1830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4%,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32元,受益人口达到1.44万人,有效促进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地下低压输水管道型水网节水工程效果分析

第5篇

1固定成本的控制

(1)理解固定成本的含义,从其定义中挖掘降低加工成本的方法。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的工程量范围内,其发生的成本额不受工程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相对固定的成本。从其定义不难看出固定成本的摊销在一定的工程量范围内和工程量成反比例的。假设某一钢结构加工企业的月平均固定成本摊销量为10万元(固定成本),再假设该企业加工钢结构产品月平均产量为1000吨(工程量),那么每吨的固定成本摊销量为:100000元/1000吨=100元/吨,如果该企业加工钢结构产品月平均量为2000吨(工程量),那么每吨的固定成本摊销量为:100000元/2000吨=50元/吨。从固定成本的定义和所列举的数据说明钢结构加工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使生产量(工程量)加大,这样固定成本的摊销量就会变小,从而也就降低了钢结构产品的制造成本。

(2)从固定成本的组成入手,优化固定成本的组成,让其充分利用。

固定成本包括折旧费、大修理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照明费等。

折旧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厂房土地费、厂房建设费及其配套建设费、机械设备购置费、车辆购置费等费用所组成的。在建厂初期要充分考虑土地、厂房及配套设施的使用率、合理性,购置设备时要考虑到“性”“价”比,优先选用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其生产成本低廉且先进实用的设备。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厂房的设计、机械设备、吊车的布置一定要合理,使其尽可能组成流水作业线,因为钢结构的生产也有许多工序组成,各个工序间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关系,流水作业使生产井然有序,避免构件往返倒运、堆放混乱等局面,从而提高了有效的工作时间,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管理人员的配置要精益求精,避免机构臃肿,多培养些一专多能人才,以便哪里需要哪里用,避免了设置过多的管理人员,使工作比较连贯,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从而可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2变动成本的控制

由于变动成本发生总额是随着工程量的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费用,所以我们应从变动成本的组成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控制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主要是由用于工程的材料所发生的费用、实行计划工资制的人工费等组成。计划工资的控制,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内部使用的企业定额来加以限制,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个人的收入与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安全等挂钩。

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如何控制工程的材料成本。其实我们每个企业都希望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个利润就是由“购”、“销”及“中间成本”所产生的。由于钢结构加工企业产品的“销售”价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投标竞价所定的价格,随着钢结构加工企业逐渐增多,这种“销售”价被压得越来越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利润从哪里来。现在我们不妨用一个数学式来表示“最大利润”、“购”、“销”及“中间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利润=销售价-购买价-中间成本(制造成本)。

从上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当销售价降低时,为了求得更大的利润,我们只有让购买价、中间成本变得更低才可以,而中间成本(制造成本)与企业的性质以及已有的组成都有很大的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会有太大的空间可以寻找。而购买价是比较“弹性”的,它与市场行情以及人为因素都有很大关系,控制得与否、收益与否是比较容易看得出来的,并且购买价的控制需要很少的成本或者不需要成本就可以对成本的控制起着很大的作用。购买价对于钢结构加工企业来说主要还是用于工程的材料价,而材料价对于绝大部分钢结构加工企业来说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占工程造价的70%左右),材料价控制得与否会对钢结构加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这里也就涉及到材料管理。材料管理细分可分为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和材料的发放管理。材料的采购管理现在许多企业只是靠某个部门或某几个人去决定这个事,这样我觉得还是有局限性的,我认为应该成立一个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材料的副经理为副组长、各个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采用整个小组联动管理,使材料的采购阳光化,当然还是以某个科(材料科)来主抓材料采购。如果有必要可以成立一个材料采购监督科,用来监督材料的采购情况并制定材料采购的相关程序和规章制度。制定相关程序时尽量使“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程序公开化”。入库管理和材料的发放管理要有完整的记录,要明确为什么要购买这些材料,而这些材料又用于什么地方,如果入库材料与所发放相应的材料有误差时应向相关的备料部门反映,由备料部门查询原因,使整个用料过程是个可控的过程,不要造成浪费。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

1陕西加工贸易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1)外商投资、私营企业加工贸易增速较快。外商投资、私营企业进出口总值达到8.7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达到了52.95%,首超国企占比,其中中外合资、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速均超过50%,分别为95.44%和54.53%;

(2)重点企业进出口增速较快。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共9家,进出口总值11.53亿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70%,企业进出口增速最低在30%,最高达850%;

(3)对新兴市场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较快。全年陕西省共计对82个国家(地区)开展了加工贸易,其中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长最为明显,达到了458.37%,其次为大洋洲,进出口增长为303.07%,非洲排第三位,增幅136.12%。

(4)在西部地区优势明显。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16.48亿美元,在西部12省(区、市)位于第二位,比去年增加3.88亿美元。国有企业在以航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加工领域优势明显,处于加工贸易首要地位;私营企业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果业自然资源优势,在以浓缩苹果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易方面取得突飞猛进发展;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则依托我省的科教及电子产业优势,在我省电子加工制造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5)出口加工区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自2004年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以来,已有32家企业入区,24家进入投产阶段,2007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一批航空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投入生产运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且围绕现有加工环节,开始向两头延伸。加之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的试点,当年实现保税货物进出口6000多万美元,将成为拉动出口加工区新的增长点。

2陕西在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上存在的问题

(1)加工贸易的规模小。加工贸易以中小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居多,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偏小,缺少完整的产业集群,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造成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上不去。

(2)政策环境因素的制约。加工贸易管理的环节多,政府不同部门之间政策还存在不协调,因而影响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应对国外市场变化的灵敏度。

(3)内陆地区运输成本较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与国内主要产品市场相比较远,物流成本比较高。由于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具有较高的运输成本,在生产成本相同的前提下,从事加工贸易出口就获利较少。

3陕西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对策

3.1利用陕西优势特色产业,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1)资源优势。我们的矿产、电力比较丰富,资源优势明显,煤、天然气、水的供应,都有优势。比如,陕西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资源、能源的优势,为工业生产和工业的再加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如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原材料就不需要运输。所以说我们有劣势,也有优势。

(2)科技优势。利用陕西科研优势,发展服务业的加工贸易。当前,软件服务外包业务需求很大,欧、美、日都有大量软件外包业务向我国转移,承接软件外包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承接这种业务受运输条件、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资源条件的约束比较小,主要依靠一定的人力资本条件,而人力资本条件恰是我省的优势所在。所以积极发展服务业的加工贸易,不仅是合理利用资源,发展陕西加工贸易的一个方向,也是在吸收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基础上的正确举措。

(3)产业优势。在工业门类方面,陕西有几个支柱产业比较占优势。一个是机械装配制造业,如汽车零部件、机床、高压输变电、鼓风机等等。这些产业国有企业比较多,我们将重点扶持产能比较好的,比较容易做大做强的企业,同时发展非公企业为之配套,形成以国有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链。第二个产业优势是电子及连接器,这些产业中的很多企业,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产品出口到世界上许多地方。第三个产业优势是能源化工。这是我们具有后发优势的产业。比如说,我们的煤、油,是我们做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链的最大优势。

同时,陕西还有农产品方面的优势。陕西的农产品主要在陕南,主要有茶叶、蚕丝、药材等,这些将有利于绿色食品和中药材的开发和加工。

3.2围绕产业转移,为转移企业创造发展条件

大力发展加工区和各产业园区,弥补内陆省份发展加工贸易的功能缺失。我们要进一步加快现有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同时把开发区建设、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使三者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孵化创业、资产置换等方式,使这些园区成为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地。西安——咸阳都市圈将重点发展以软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生物和新型医药产业及环保科技产业,将作为“十一五”期间承接制造业外包和服务业外包的载体;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速聚集涉农产品加工和出口龙头企业;宝鸡高新区和宝鸡城区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及自动化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电子、机械、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渭南市要发展化工、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加工;铜川市发展能源、建材、有色产业。通过发展各类园区的作用,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聚集,使其成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基地。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重要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

3.3制定引导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配套政策

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除了市场规律作用外,还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推动。国家应该制定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贸易启用相应的鼓励政策,将有力地加强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及境外资本及加工贸易产业的吸引,有效地实现产业结构的梯度扩散。为引导加工贸易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转移,出台优惠政策。对西部利用自然资源、人力优势发展一些资源性产品的加工贸易有控制地鼓励发展。设立“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扶持基金”,用于鼓励沿海地区企业向西部的产业转移,扶持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尤其是对加工贸易产业链重要环节的企业给予支持。在出口退税上,对东西部地区产品出口退税目录区别对待,对使用国产或地产原材料的加工贸易出口予以减免部分税收。按照西部地区的地域,设立经济圈范围并赋予国家现有特殊功能的政策,如目前提出的“关中经济圈”,应选择某一市区享有保税物流功能、保税区等优惠政策,减少企业运行环节和成本。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2.

第7篇

会议收到论文报告58篇并印发了文集,有140人参加会议,在第一天的大会和第二天的分组会上分别有17位和26位专家作了报告,另外还安排了半天时间进行自由发言和讨论。会议气氛热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不同观点之间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

鉴于这一会议的论坛性质,以下仅就会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及建议作一归纳,提交与会专家考虑并审议。

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

1.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

对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与结构的耐久性等几个方面。我国建筑物和桥梁等土建结构的设计规范在这些方面的安全设置水准,总体上要比国外同类规范低得多。

1.1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

与结构构件安全水准关系最大的二个因素是:1)规范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载(荷载标准值),比如同样是办公楼,我国规范自1959年以来均规定楼板承受的活荷载是每平方米150公斤(现已确定在新的规范里将改回到200公斤),而美、英则为240和250公斤;2)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前者是计算确定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确定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数体现了结构构件在给定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度,在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公路桥涵结构设计规范)中称为安全系数,体现了安全储备的需要;而在可靠度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称为分项系数,体现了一定的名义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安全系数或分项系数越大,表明安全度越高。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活荷载与恒载(如结构自重)的分项系数分别为1.4和1.2,而美国则分别为1.7和1.4,英国1.6和1.4;这样根据我国规范设计办公楼时,所依据的楼层设计荷载(荷载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值大约只有英美的52%(考虑人员和设施等活载)和85%(对结构自重等恒载),而设计时?菀匀范ü辜芄怀惺芎稍氐哪芰Γㄓ氩牧锨慷确窒钕凳泄兀┤匆扔⒚拦娣陡叱龅?0~15%,二者都使构件承载力的安全水准下降。日本与德国的设计规范在某些方面比英美还要保守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设计多根据发达国家的规范,就如我国解放前和建国初期的结构设计方法参照美国规范一样。至于中国的香港和台湾,至今仍分别以英国和参考美国规范为依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建筑物的活荷载标准值上,与国外的差别并没有象办公楼、公寓、宿舍中这样大。不同材料、不同类型的结构在安全设置水准上与国际间的差距并不相同,比如钢结构的差距可能相对小些。

公路桥梁结构的情况也与房屋建筑结构类似,除车载标准外,荷载分项安全系数(我国规范对车载取1.4,比国际著名的美国AASHTO规范的1.75约低25%)与材料强度分项安全系数均规定较低。

尽管我国设计规范所设定的安全贮备较低,但是某些工程的材料用量反而有高于国外同类工程的,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设计墨守陈规,在结构方案、材料选用、分析计算、结构构造上缺乏创新。

1.2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除了结构构件要有足够承载能力外,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牢固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是结构出现某处的局部破坏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的能力,或者说是结构不应出现与其原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主要依靠结构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来对付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或因人为差错导致的灾难后果,可以减轻灾害损失。唐山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与当地房屋结构缺乏整体牢固性有很大关系。2001年石家庄发生故意破坏的恶性爆炸事件,一栋住宅楼因土炸药爆炸造成的墙体局部破坏,竟导致整栋楼的连续倒塌,也是房屋设计牢固性不足的表现。

1.3结构的耐久安全性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

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过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我国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有关的一些要求,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都显著低于国外规范。损害结构承载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提高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利于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使用寿命。

2.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的不同见解

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与我国建国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历史条件有关。但是,能够对土建结构取用较低的安全水准并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需求,而且业已历经了较长时间的考验,这是国内土建科技人员经过巨大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储备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对不足。如果适当提高安全设置水准将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灾害的能力。国内发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败和不善以及严重的人为错误所致。现在提出要重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主要是基于客观形势的变化,是由于我们现在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结构如商品房屋则更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商品属性的需要。国内近几年来已对建筑结构安全度的设置水准组织过几次讨论,在如何调整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次科技论坛上同样反映了这些不同的见解:

1)认为我国现行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是足够的,并已为长期实践所证明,而国外就没有这种经验。我国取得的这一成功经验决不能轻易丢掉,在安全度上不能跟着英美的高标准走;安全度高了是浪费,除个别需调整外,总体上不必变动。

2)认为我国规范的安全度设置水准尽管不高,但在全面遵守标准规范有关规定,即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三正常”条件下,据此建成的上百亿平米的建筑物绝大多数至今仍在安全使用,表明这些规范规定的水准仍然适用;但是理想的“三正常”很难做到,同时为了缩小与先进国际标准的差距以及鉴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耐久性的需要,在物质供应条件业已改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应适当提高。这种提高只能适度,因为我国目前尚属发展中国家。

3)认为我国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应该大体与国际水准接近,需要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曾经发生过的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规范的这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为“三正常”的提法所掩盖。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第8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创新能力;企业实践;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张建斌(1966-),男,陕西岐山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屠远(1981-),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刘维平(1965-),男,江西吉安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周全法(1966-),男,江苏溧阳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编号:2016-ZX-424),主持人:周全法;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ZZ16_08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B-a/2016/01/2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57-0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以下简称“特需项目”)工作。开展此“特需项目”的目的是“服务需求、创新模式、突出特色”,主要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紧扣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一批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高等学校,依托其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优势学科,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特需项目”的实施,激发了试点高校办学活力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有关行业领域在特殊人才需求上的矛盾,适应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m应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5年多来,全国63家试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论文改革等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为我国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典型案例。

作为首批“特需项目”试点高校的江苏理工学院之一,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主动契合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再生”、“绿色装备制造”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和科研格局,在资源再生利用、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再制造、循环经济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色,为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领域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特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江苏理工学院在开展“特需项目”以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紧密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和相关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硕士,以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

在“特需项目”中设立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背景是国家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考量。从2010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提升硕士和本科层次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特需项目”设立并实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硕士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愈显紧迫。然而,由于大学的行业属性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弱化,企业与高校之间原先存在的行业纽带已经不复存在,硕士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壤逐渐消失,即使是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也已经出现严重困难,因而在“特需项目”的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工程硕士的工程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大问题。

江苏理工学院在30多年的本科人才培养中,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证书”毕业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所有的工科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应知”和“应会”考试取得劳动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工、高级工),工科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行业性一直未弱化。借此基础,江苏理工学院提出在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必须把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工程硕士培养的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专业(领域)的行业属性定位、与行业产业和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打折扣的工程领域实践和工程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基于这样的工程硕士培养理念,江苏理工学院在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尝试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四结合”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以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将工程硕士的企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科技创新和就业进行有机整合,企业为每个选题提供一定的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到该企业就业,继续从事企业实践与论文阶段未完成的科技创新活动。

图1 “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

(一)课程学习阶段

在课程学习阶段,相关课程的设置原则是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强化应用,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打好理论基础。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实验操作以及技能培训等环节,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2]。在此阶段,每位工程硕士的企业导师必须给研究生开设专业领域相关专题,介绍专业领域新动态、新技术、发展趋势,强化工程硕士的工程概念和创新意识。此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是研究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确定未来的企业实践单位、工程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内容、毕业论文(含设计等)选题以及职业规划和就业计划。

(二)企业实践阶段

在“四结合”培养模式的实际运行中,企业实践、学位论文和毕业就业环节都在相关企业进行。在企业实践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围绕本领域的工程实际开展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通过岗位实习、工程体验、综合训练、技术研发等环节,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运用领域专业知识,开展企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3]。

(三)学位论文阶段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在企业实践之前的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位论文必须在企业实践时完成,学位论文还要与企业实践、科技创新和未来的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论文选题必须结合企业、产业和行业实际,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第一导向,注重技术性、工程性,兼顾学术性。通过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领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和工程创新等能力。

(四)毕业就业阶段

从就业角度来看,工程硕士的企业实践以及在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和学位论文工作,是工程硕士和企业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过程。学校通过对毕业研究生、实践企业和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审视、反思学校对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过程及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同时获取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需求信息,进而反馈予学校,优化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完善管理服务。

实践表明,“四结合”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热烈欢迎,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人才招聘易、留住人才难”的难题,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阶段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找工作、影响论文质量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优质就业的难题。

二、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一)进一步健全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运行机制

江苏理工学院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优化的《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紧贴服务需求、培养过程体现能力要求”的培养思路,据此修订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高标准制订了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完善出台了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导师聘任管理办法、研究生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毕业质量跟踪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同时,专设了研究生企业实践管理办公室和项目实施经费,从而为“四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企业实践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围绕特定的专业领域,以研究生为主体,以企业实践基地为载体,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过程。工程硕士企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制不同,实践时间理论设计为半年到1年不等。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其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实际运行中,研究生实践、论文和就业环节都在相关企业进行,实践的时间得到有效延伸。在“四结合”培养模式的企业实践过程中,研究生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不再因为课程、实践以及论文等环节而分段,而是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进行有机整合,连贯、深入地进行实践与研究,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进行无缝对接。由于企业实践项目能大大激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探索能力,其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能很好结合在一起,学生更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胆尝试。同时,双导师共同引导研究生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设计解决方案,学会通过观察、实验、调研等活动对问题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鼓励研究生将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从实践成果来看,以江苏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科研成果丰硕,参与申请专利30余项,参与技术研发项目20余项,参编著作2本,50余篇,在上海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的赵洁同学被全国工程教指委评为第三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共100名)。近年来,“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和企业基地参与的项目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三)学位论文质量和毕业质量明显提升

“四结合”培养模式中,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是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为学生选定的,一般是行业或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保证了学位论文与企业实践具有很好的延续性、融合性。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的应用课题、工程实际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工程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形式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技术改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论文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突出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位论文实行双指导和双盲审,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1〕11号《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要求进行评审。

从学位论文质量来看,以江苏理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共计44人,其中,21人选题与实践内容选题直接相关,17人在实践企业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其中,毕业论文盲审优秀率29.5%,而按“四结合”培养模式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论文盲审优秀率高达52.9%,占全校优秀率的69.2%。不难看出,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实践成果丰硕,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优于其他研究生。

(四)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四结合”培养模式中的校企深度协同,让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有很高的质量和效率。因为企业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中实践、论文、科技创新和就业等环节,实现了几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将校企深度合作和协同育人贯穿于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让研究生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与实践活动中去。毕业生就业时,由于对实践企业比较熟悉,不用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研究课题,所学的内容也与工作内容高度一致,研究生乐于到所实习企业就业,同时企业也需要这样一个对企业文化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工作,这就形成了企业与毕业研究生就业双赢的局面。

从就业情况来看,江苏理工学院两届工程硕士毕业生70多人中,有23人留在原实践单位就业,通过举办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返校交流等活动,学校得到了双方关于“四结合”培养模式毕业生的反馈。其中,用人单位高度评价了这部分毕业生,认为采用“四结合”模式的研究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更加明显,在企业中更有干劲、取得的成果更多;而毕业生们在返校交流中也提到,“四结合”培养模式已成为助推自己全面成长成才的“加速器”,在这种模式下的毕业生一到单位便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五)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导师水平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关键因素,实施“双导师制”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必然要求。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中,一方面,校内导师的遴选除了对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外,还要考察其实践能力以及与行业、企业联络和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聘请行业内的领军人物、技术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并以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与校内导师交流工程硕士指导经验。此外,设立导师组,由领域内学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的导师担任组长,负责小组内其他导师的日常培训与管理,使导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学校实施导师“能力提升计划”,定期组织校内导师到行业内知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进行进企、进站工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升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根据“四结合”模式的需要,学校加大工程硕士培养经费,增加企业导师的辅导报酬,为工程硕士培养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导师考核制度,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专业领域的产业和行业属性得到显著强化

加强研究生企业实践是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学校陆续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联合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电梯学院、机械研究总院江苏分院等行业学院,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行业等主体和人才培养培训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升学校行业知名度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行业背景。

在此过程中,学校以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互惠互利樵则,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多途径建设实践基地,有效拓宽了研究生选择实践企业的渠道。目前,学校已与5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包括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常州市润源经编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无锡市派克重型铸锻有限公司等。其中,已有28家单位成功获批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导师和研究生可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在众多实践基地中选定实践企业,进入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和论文阶段。2016年,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江苏省优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该公司每年可容纳5-10名研究生进行企业实践,并可根据学生意愿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

江苏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自2012年以来的四年多探索实践中,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以环境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企业实践、学位论文、预就业、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有机衔接,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生实践创新课题和毕业论文选题,企业为每个选题提供一定的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指导下从事企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工作,并在此过程中签订就业意向。从已毕业的两届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跟踪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和企业均对此模式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四结合”培养模式提出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解决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研究什么”、“培养什么能力”、“毕业后如何服务特需”和“如何高质量对口就业”等问题,为培养行业和企业急需的硕士层次的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余国江,杨冰玉.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路径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9-13.

第9篇

 

1.收获方面

 

我院首届学术论文大赛活动让师生收获颇丰、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收获。①知识方面:让学生们加深了对营销理论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梳理了曾经学过的书本上的营销理论知识;自学了一些新的学界与业界营销理论知识;初步学习了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学习了摘要、关键词等内容的英文翻译知识,学习了WORD软件排版的相关知识;学习了市场调研相关的系列知识等。②能力方面:使学生们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提升了发现学界与业界营销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际的市场调查能力,提高了论文撰写各环节、各方面的系列能力等。

 

(2)其他深层方面收获。学生们敢于突破自己、敢于接受挑战,发现了任何人事物(或其成分)皆有意义与价值,明白了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与导师的交流与沟通;认识到了再复杂的事物最终都可以分解为一件件简单的小事,而认真干好任何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至少作为一种训练),同时认认真真、保质保量的干好任何一件小事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也认识到了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干好任何一件小事,也只有在潜心静气中才能收获真切的感受。

 

(3)教师的收获。首先,作为评委身份教师们要更进一步要求自己,必须要快速掌握一套评价人事物价值体系、指标体系的方法技巧,最终确保自己所下的评价结论客观、科学、合理、公正、高效。其次,教师们对于自己要评阅的文章,必然会发现一些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那就必须设法充电并迅速弥补。最后,就研究与论文写作方面,教师们还得要下苦功夫,尽快掌握和精通营销论文写作的一系列方法、技巧。

 

2.不足方面

 

如前所述,我院首届营销专业学术论文大赛,对于向有关领导、社会各方展示我们的办学能力、办学风格与特色,对于参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而言,其价值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具有跨时代的标志意义。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此笔者也客观分析了本次活动存在的一些瑕疵,力争在下一届该类活动举行时更富成效、更能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本次活动的瑕疵有如下三个方面。

 

(1)学生参与的热情尚未广泛、深入地激发出来。本次活动只有少部分同学参与,大部分的同学不热心、不关心或不知晓,就是参与的同学也有部分纯属敷衍了事,没有对该项活动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认识,导致在各环节的工作方面大打折扣,没有真正实现本学术论文大赛良好的初衷。

 

(2)教师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我专业任课教师平时的教学科研任务较重,而参与本活动的学生论文篇数又多,因此教师们指导、评阅参赛论文的任务较重,大家不得不牺牲周末时间,平时的空余时间也几乎用尽,纵然大家也深知本活动是最能体现我院省级营销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也深知其意义的深远和要害。

 

(3)活动安排的时间不太合理,需进一步优化。本次活动与我专业另一个综合案例分析大赛活动安排的时间有交集冲突,且都安排得相当紧凑,使得大部分同学都深感时间紧张不够用,尤其是两大活动都参与的同学们更是苦不堪言,这无疑会极大影响到他们最终成果的完成质量。

 

3.建议方面

 

就上述三方面的主要问题,笔者设想的简要建议如下。

 

(1)做足宣传、加大奖励面与奖励力度,全方位深层次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宣传方面可请专业建设负责人、活动主办组织者(如院学生会、辅导员团队等)展开形式多样的诸如讲座、海报、条幅、QQ群通知、学院学校网站宣传等工作,力争把本活动的重要性意义价值、操作方法、论文的质量数量格式要求等讲清楚、讲明白,消除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力争让更多的营销专业同学或相关专业(如工管、甚至工科等)的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奖金、学分绩点等方面下足功夫,力争得到学院、学校相关领导与部门或社会企业单位等的大力赞助与支持。

 

(2)对于教师积极性提高的问题。对于教师们积极参与的本活动的工作,建议学院、学校承认将我们的工作量,进入教师们大家平时的业绩档案,作为年末考核或今后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或专门为之进行立项,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以专业负责人作为项目管理者,本着精干、高效、优质等原则展开项目具体的管理工作,在不影响总体公平与和谐的前提下,重奖贡献重大的项目组成员,并以之激励大家开展此类工作的积极性,并切实产生出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3)关于活动安排的时间优化问题。建议将两大活动按学期分开举行:春季学期举办论文大赛,1个月的周期稳定不变;秋季学期进行案例分析大赛,时间延长为1个月并稳定不变。

第10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②技术攻关研究专题;

③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企业目前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二、工程硕士在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后,要写出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两部分。文献阅读和选题工作一般从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三、写“文献综述”以前,要大量阅读与论文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通过阅读文献,要掌握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沿。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内容包括: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要对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述评。所阅读的文献目录要在附录中一一列出。

“文献综述”完成后,交导师评阅。导师要写出评语,导师认为综述报告不合格,要继续阅读文献,重新撰写。

四、在文献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3、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4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期达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费概算;

五、工程硕士完成“开题报告”后,交给导师审阅通过后,确定开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邀请的专家名单。

第11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②技术攻关研究专题;

③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企业目前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二、工程硕士在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后,要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两部分。文献阅读和选题工作一般从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三、写“文献综述”以前,要大量阅读与论文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

通过阅读文献,要掌握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沿。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内容包括: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要对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述评。所阅读的文献目录要在附录中一一列出。

“文献综述”完成后,交导师评阅。导师要写出评语,导师认为综述报告不合格,要继续阅读文献,重新撰写。

四、在文献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3、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4、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期达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费概算;

五、工程硕士完成“开题报告”后,交给导师审阅通过后,确定开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邀请的专家名单。

第12篇

甲方:_______省_______水电开发公司

乙方:_______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化是目前我国的重要基础建设。企业需要开拓市场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事故灾害等,最需要的就是有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迎来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显得更加迫切。当前人才成为主要矛盾,为此,甲、乙双方经过协商,就各种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达成如下协议:

1、甲乙双方确认,在今后的三年内,合作培养甲方急需的如下几个层次的人才:

(1)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职工程硕士、在职工学硕士

(2)培训计算机应用系统操作人员

(3)培训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人员

2、乙方对甲方的本科学历人员进行在职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培养,每年可承担10-15人的数额;对甲方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每年可根据甲方的需求举办1-2期培训班,每期20-30人。

3、乙方负责对甲方的在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承担硕士课程教学及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并按照国家对在职人员进修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国家承认的工程硕士或工学硕士学位,并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

甲方负责遴选到乙方培养的在职研究生,为他们的业余学习时间作好妥当的安排,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生产实际,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程应用研究或者技术改造项目,既解决本单位的实际问题,又为他们的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必要的条件。

4、乙方负责对甲方派出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承担甲方需要的课程教学及结业考核工作,并颁发相应的结业证书。

5、本协议如有未尽之处,须由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解决。

6、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持二份。

7、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_______省_______水力开发公司乙方:_______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第13篇

1、规范管理制度

家长学校是宣传家教重要意义,普及家教常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渠道。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教指导工作的质量,因此,必,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须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

首先,必须同步认真办好起始年级家长学校。学生新生入学、家长同步进入家长学校学习,参加8-10讲的系列讲座听讲,学习中学各学龄段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其次,严格流程管理。

要办好家长学校,很棘手一个问题就是难于管理。有的家长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束,来了想走就走,有的家长来了不认真听讲,影响课堂纪律,除了家长学校讲要提高讲课质量吸引家长听课兴趣外,必须加强流程管理。一是查看家长每次听课的出形答名。二是查看家长参加测试的试卷份好三是查看家长结业证书的存根。

2、社区参与制度

家长学校能否办好,家教指导工作的好坏,有否社区的参与支持,关系甚大。因此,要搞好家教指导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制度社会参与支持家教指导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支持家长参加学习;二是为家长学校输选讲师,三是协助教师家访,配合教师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

3、考检、评估制度

考检评估制度是推动我校家教指导工作的有力杠杆。我校每学期初抓好家长学校的计划、期中对教师及家长进行了解抽查计划实施情况。期末进行考核评估。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家教指导工作开展。

4、表彰奖励制度

为激励大家千方百计办好家长学校,表彰结业家教指导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同志和认真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学习致用教学有方的好家长,每年我校将评选出优秀的家教指导工作者,优秀家长、将表彰奖励工作成为常规工作。

5、研究提高制度

“科研出效益”要提高家教指导质量,必须加强研究。我校家教指导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教材教语的研究

二是每年举办一次研讨交流会

三是编写家长学校课本教案选编

四是撰写课题论文专集进行系统

沈阳市第三十中学家长学校制度

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在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家校结合、教育与社会结合,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必要打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坚持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时间:每月第一周上午

地点:家长学校办公室

内容:总结汇报前段工作,研究布置下段工作

第14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实施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92-02

根据课程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机械(工程)制图》课程应定位为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专业工具课。它是使学员在建立维度转换思维的基础上,能够识读与实际工程机械相关的各种图样并获取所需信息;能够运用图形工具表达对机械零部件形状结构、装配连接关系等进行设计或维修的想法和意见;能够在图形工具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后续的专业课程,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机械,并能结合不同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掌握和实践相应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等专业技能。

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传统制图课程一般包括画法几何(投影法原理、空间几何要素的正投影规律、空间解析基础等)和机械制图(机件表达方法、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和阅读等)两个部分。其中,画法几何部分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过强,要求较高,所占学时也较多,一直是教师授课的难点和学员学习的难点。而事实上,无论是在后续知识和课程的学习中,还是在应用实践当中,画法几何部分的很多理论性知识的实用性并不强。但传统教学一直认为画法几何部分的理论知识是学好制图的基础,是学员建立维度转换思维唯一可采用的方法。其实不然,在计算机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借助于计算机三维实体建模软件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工具的直观效果,完全可以更快捷、更有效地帮助学员建立维度转换思维,从而更形象直接地认识和理解形体及其对应的二维图形表达。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及构建学员知识体系思想的转变,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体系也在不断变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制图课程的学时不断被缩减,课程内容不断被压缩。由于传统观念对画法几何部分理论知识的庇护,实际上,被压缩内容最多的是实用性、应用性更强的机械制图部分和实践环节,如零部件的测绘、草图绘制等。学员真正动手绘制图样和思考分析实例图纸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同时,先进的现代绘图工具(计算机二维绘图和三维造型软件)也很难在教学中渗透和展开。这样就形成了学员学习难、掌握慢、遗忘快、实践差的状况,给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科目甚至毕业设计造成很大障碍,更谈不上满足学员将来的岗位任职需要了。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做法

(一)以部队任职需求为牵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内容的实用性

整体教学内容压缩了抽象性强、难度大且实际应用性不大的理论知识部分,如表1所示,由原来占总学时60%下降为25%左右。在内容的编排设置上,打破原来严格且分割明确的先讲授理论(投影理论和表达方法等),后应用实践(机械工程图样)的模式。克服理论知识部分抽象枯燥、难讲、难理解的缺点,融理论于实践当中。设置内容主线,以任务为导引,使整个课程始终围绕实践展开。使学员直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既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又使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始终。改革后,具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绘图工具使用:手工绘图工具尺、规、笔等的使用,计算机辅助绘图工具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SolidWorks的使用;(2)机械工程图样规范:《技术制图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部分国际及国外绘图标准等的应知;(3)读、绘图原理和方法:投影原理,形体和图样分析方法,机械图样绘制和信息的识读;(4)综合实践环节:零部件的测绘。

此外,为适应学科基础课程各平台的实际需要,课程具体内容还应依据深度和广度进行小模块设计,以提高适用性和灵活性。

(二)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指导,强化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加大学员参与教学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课后、课内课外的空间和资源,努力体现学员是“主体”的教学思想。具体能力培养内容包括:(1)识读图样获取信息、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绘制图样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查阅标准和手册等资料的研究能力;(4)使用测量和绘图工具的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为适应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基础课程各平台的实际需要,能力培养面向专业,具有方向性和进行能力梯度设置,即能力培养指标因专业和实际应用需要的不同而设定。

(三)适应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的变化,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实效性

(1)增加课程教学过程开始之前的引导和兴趣激发。如开课前,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趣味性题目,提前给学员,使学员对课程有一个预热的过程;(2)提高联教联训意识,加强与相关专业和装备课程的联系,充分利用后续课程资源,延长教学的实践过程,帮助学员提高结合专业和装备实际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注意信息的反馈收集和整理,及时增添新的教学案例资料;(3)注重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装备课程和实践科目的衔接,提前有针对性地引用相关专业和装备实际图例进行实例分析教学,提高学员对知识和工具的运用能力,变“为学而学”为“为用而学”;(4)引入竞争和合作机制,建立“研学”小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采用知识竞赛和命题自学等方式,克服基本理论知识部分和规则规范部分教学的枯燥,增强学员学习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学”、“研学”能力;(6)采用设题研讨等方式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培养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7)采用选题论文的方式引导学员了解课程背景和相关技术、工具的发展等,从而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培养查阅、整理和运用资料的研究能力;(8)采用不同形式的阶段性考察方式,改变“一考定乾坤”的模式,引导和督促学员重视学习过程和过程实践;(9)创造机会,提高学员学习动力,如鼓励和选拔学员参加“全国大学生图学技能比赛”和各种创新设计竞赛等活动;(10)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增强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正面效应,从工程专业角度体现教书育人的根本。

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均以增强教学实效性为目的,以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了课上课下、课内课外、课前课后的联系,搭建了多形式立体化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同时,极力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固定模式,打破师生之间上“教”下“学”的关系,建立以“导”为主的平等研讨关系。

此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与运用除了要适应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需求的变化,还应适应教学对象的变化,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不同背景、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等因素,“因材施教”的古训仍有指导意义。

(四)建立成绩综合评定体系,提高成绩评定的合理性和对教学过程的正面影响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求、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决定了成绩评定不能再沿用“一考定乾坤”的传统模式,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考察。具体实施办法:综合成绩(总成绩)100%=过程成绩(平时成绩)60%+结业成绩(期末成绩)40%。

过程成绩的评定主要以能力考察为主,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又包括课堂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工具和方法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获取、整理、筛选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专业表达能力等)。具体内容是:(1)基础知识的阶段性考察(占10%),按教学内容划分为制图规范学习阶段、原理学习阶段、零件表达阶段和装配体表达阶段,采用命题的方式考查;(2)日常养成(占10%),指每节(次)课后所布置的检验性和预习性作业;(3)实践能力考察(占10%),主要指手工仪器绘图作业和使用计算机软件完成的作业;(4)课堂表现(占10%),主要指课堂出勤、听课状态等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解题、提问发言、研讨表达等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5)自学效果(占10%),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员的学习状态等,在教学过程中安排3次课后自学,可以采用命题查阅资料、自学等方式进行;(6)选题论文(占10%)。资料充分,立意明确,言之有物,此项成绩为满分。论文优秀,被推荐发表,平时成绩记为满分。

在实施过程中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具体量化,建立公平的奖惩机制(包括教员和学员双方),以便促成和谐平等关系和氛围的形成。结业成绩的评定仍采用闭卷命题试卷的形式,试卷内容以考察对基本教学内容的掌握为主。结业成绩应视为对过程成绩的必要补充和对其有效性的有力加强。

通过教学实践,使学员达到见多识广,会用工具,会查资料的水平,在专业及装备课程学习中,把图样作为工具和手段,培养学员在实践科目操作和岗位任职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识广”,即认识与专业、装备和岗位工作相关的各种图样;“工具”,即绘图工具,包括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工具以及零部件测量工具;“资料”,包括制图国家及国际标准、机械设计手册、装备图册等;“能力”,指运用图形进行思想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图形、图样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焦永和,等.第七次普通高等学校图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09,(3):168-172.

[2]谭建荣,等.图学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赵永东,等.机械制图(试用版)[M].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2008.

[4]林其耀,高振仓.《机械制图》教学的五大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2005,(3):71.

[5]宋晓英.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结合提高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8,(8):155-156.

[6]杜,宋丽华.在制图教学中引入三维建模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9,(8):26.

[7]车威,李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07-108.

第15篇

感谢张建同主任对我和风细雨般地鼓励。您教我如何修改每一页文字、每一句措辞、每一个标点;您每一次文稿的严格审阅都让我重新体验了“高度”、“深度”这两个词的含义;是您告诉我工作应该精益求精。

感谢邓主任对我如长兄般地关爱。您教会了我许多说话的方法;您的耐心培养了我的恒心;您对各种教育现象提出的积极而又有益的说法,常常点燃我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勤于我思索思辨的好习惯。

感谢曹局长。您刻苦的学习精神、卓越的领导才能、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高超的工作艺术和处事谋略给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您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刻的影响着我。我母亲在医院住院期间,您给予我的关怀,时至今日想来也是激动不已。

感谢高守广校长。是您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协调关系。我个人最大的缺点是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你的鼓励和关心让我逐步克服了自卑心理。你多次纠正我在工作的错误,忘不了您对我的三次“严厉批评”。

我还要感谢高校长。感谢我的领导现罗集中学高明文校长,热心为我创造条件,让我在教育局安心学习,并一直鼓励支持关心我的学习。

感谢我的同学,是你们“零缺陷”的工作表现鞭策着我,让我逐渐走近成熟。如李方桂严谨周密,领导能力;刘刚善于学习,说话艺术;王恒富有激情,不拘小节;李支文威武而细腻,才华横溢;周建廷组织协调,稳重大气;郁茂的学者风范,律师口才;丁胜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凝聚人气的本领等等都让我羡慕不已。

从昨天至今,我共拜读了25位同学的三份作业,希望能给今天的发言有所启发。面对每位同学一万多字的丰硕果实,我想用两个词概括:第一是感激,此时此刻我没有能向关心我们的所有领导一一道谢,请同学们原谅我!

第二个是收获。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每个人都学会了思考。

XX年6月怀着“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各种先进思想驰骋的跑马场”的想法来到这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许多思考的方法,领会了荀局长 “协调就是生产力,学会弹钢琴”的理念、曹局长“做人、做事、做官”的理念、魏局长 “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善待自己”的理念、张局长 “学校发展要有规划”的理念、张涛主任“学会用纪律处理保护自己”的理念、教育局领导职工之间“分工不分家”的理念等教育局先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理念。马上就要回到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去了,惟有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才能不辱六个月的学习使命。

最后,让我们重温XX年9月21日例会上荀局长说的那句话:“学会感恩,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谢谢大家!

结业典礼上的讲话(2):

同志们:

第十六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学习,今天就要结业了。两个月来,大家都能珍惜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积极投入,刻苦钻研,勇于实践,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取得了优良成绩。在此,我代表县委和县委组织部,对各位学员顺利完成学业表示衷心的祝贺!

近年来,中央、省、市都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我县也在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高素质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今年9月,我县通过竞争性选拔的形式吸收了17名优秀干部进入副科级领导岗位,其中“80后”5名,占29%。同时采取挂职锻炼、教育培训等有力措施,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正是我县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一个重要抓手。据了解这期中青班还采取了模拟面试、论文答辩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大家对这次培训普遍反映较好,学员们在培训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磨炼,增进了友情,提高了能力,培训班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尽管集中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大家还是系统学习了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干部必备的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了知识结构,夯实了理论功底,为今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奋发有为地开拓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各位学员在调研撰写论文阶段,都能运用新学的知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结合本单位和本岗位的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对实际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是党性修养得到加强。党校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这次中青班学习,党校专门安排了《加强党内廉政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课程,通过两个月的学习交流和耳濡目染,对于增强宗旨观念和党性修养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理论的熏陶和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同志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了思想境界,强化了服务意识,增强了进取精神,改进了学风和思想作风,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是干部素质得到检验。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都是各单位比较优秀的青年干部。在培训中,学员们都能够严守校纪校规,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师长,虚心求教,显示出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范;这期培训班的班委成员,工作认真负责,把班务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显示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这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的闪光之处。

结业典礼之后,大家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借此机会,我想对在座的各位再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

对一个人来说,没有学习的岁月是虚度的岁月,忽视学习的人生是平淡的人生,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这是每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学习,该学些什么?首先,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是提升思想和工作水平的根本。许多年轻干部一提到理论学习,就感到乏味,缺少兴趣。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学习与工作的结合点。因此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在学习之中有工作,工作之中有学习,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领悟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精神和实质。其次,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业务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一个人要做好本职工作,既要掌握本职业务知识,也要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专业之内要精学,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在专业之外要博学,要兴趣广泛,有所涉猎,这样工作起来才能统筹兼顾,才能更有成效。最后,要善于向其他同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宝贵经验是避免我们走弯路的重要法宝。无论你具有多么高的学历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向周围同事学习,集思广益,不断提高。

学习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大家都是单位的工作骨干,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因而,就更要有一股“挤”劲和“钻”劲,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挤出时间来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要善于钻研,勤学勤思,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今天,大家从中青班结业,只是意味着在党校学习这一特定阶段的结束,而决不是学习任务的完结。今后,大家要坚持把学习作为自己一生的必修课,树立起学习只有开始,没有终结的思想,把学习当作一种境界,当作一种需求,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修养,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第二、要勤奋敬业地工作

中青年干部要想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勤奋工作。勤奋工作体现的不仅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方法、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更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事业心和责任感。

关于勤奋工作,我在这里想说这么几点: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近期市委推出的“互看互学”活动,就是要让大家彼此互相找差距、找不足,找准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只有客观地看到差距,才能确定我们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我们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更是要在这样的压力下鞭策自己扎扎实实的推进工作,勤奋敬业的干事,带头营造出人顺气足的发展环境,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发展资源,加快平阳的发展。

同时,中青年干部还要勇于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磨砺品行,增长才干。近年来,我县不断下移选人用人重心,引导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重点工程一线锻炼成长。我们的中青年干部更应该自觉地参与到本单位、本地区的工作实践中去,要敢于把自己置身于最艰苦、最困难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才会有质变和飞跃。

第三、要堂堂正正地做人胸怀开阔,豁达大度,是一种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是一种智慧、气度和风范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涵养达到高层次的心理状态。

首先要正确对待权力。不满足于现状是人进步的根本动力,对于中青年干部来说,有上进心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前提,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承认,职务得到提升,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职务升迁并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有许多同志已经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他们同样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和赞誉。所以中青年干部要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把个人进步与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论英雄。对于这次培训,大家要把它当作“加油”和“充电”,当成鼓励和鞭策,回去后,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加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而不能把培训当作是镀金,更不能当成个人职务升迁的资本。

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通过中青班的学习,通过与同学们的相处,大家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思想修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现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通过评价找准不足,正确认识自我,激励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最后要正确对待他人。中青年干部要有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要有容人、容事、容言的雅量,宽容别人的傲慢,宽容别人的狭隘,不计较个人利益和得失。要学会欣赏别人,真诚地为别人取得的成绩、取得的进步、取得的荣誉喝彩,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能力,不断拥有成就事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