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新工作计划范文

创新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新工作计划

第1篇

“十五”以来,在党工委、管委会和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社会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壮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5年内陆续建成了国家火炬计划“三药”科技产业基地和常州软件园,以及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2家,高新技术产品198只,软件企版权所有业34家,软件产品119只;年专利申请从96件增加到429件,年均增长约34.9%;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

今后三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建设创新型高新区为目标,推动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创新,加快形成全区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布局,为顺利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一、突出重点,确定目标,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我们将着重构建技术研发、创业孵化、科技服务三大平台,以软件、“三药”、动漫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工业园、环保产业园、滨江工业园、出口加工区等专题园区及特色乡镇为重要载体,努力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区域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我们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产业和“三药”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龙头骨干企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08年,软件产业销售额达到40亿元,“三药”产业基地企业销售额达到80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

二、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1、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试点工作。一是选择自主创新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进行创新试点工作,提供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技术标准建立、管理体系认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等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加快企业技术升级与改造,将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二是组织一批重大高新技术实施产业化,争取实施jn型高效一体净水器、天然纳米凹凸棒土的工程化制备技术及应用等30项重点科技攻关,培育高效太阳能光电效应玻璃等13项重点新产品开发,组织实施高精度铜带铸轧生产工艺及装备产业化项目等8项重大成果转化。

2、继续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以三井分部为试点,将创业中心的品牌服务向外延伸,建立新的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拓展空间,扩大孵化面积。积极探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和机制,在新兴和主导产业中选取一批最具成长潜力的在孵企业进行资源聚焦,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企业,在“孵小”的同时更注重“扶强”,为孵化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进行深度孵化,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共建、共享、共同受益”的理念,建立“公共数据,公共享有;自有数据,有限共享;专有数据,有偿返还”的利益共享机制,提高单位及个人对提供设备、数据和资料的积极性。以各孵化主体或开发主体为依托,引进和组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不定期交流、及时跟踪等方式,努力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创造多赢局面,为孵化企业和创业企业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商业环境和发展平台。到2008年创业中心孵化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引进科技创业企业150家,其中留学生企业25家,在孵企业总数达300家以上,毕业企业占孵化企业总数的10%以上;引进研发机构10家、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和产品检测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5家。

3、精心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针对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照国家政策,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进行扶持;利用好已出台的对科研机构的扶持政策,采用整体引进、政府扶持、企业投入、多方共建等方式,重点引进和建设好大型“三药”创制研发平台等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研发中心,组建具有区域产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支撑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张、增强高新技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平台。加快“三药”企业孵化器,软件公共测试平台,面向主导产业的产品检测、技术标准和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科技评估与咨询、知识产权服务、技术交易活动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到2008年引进研发机构10家、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和产品检测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5家。

4、努力强化科技交流与合作。以欧美、日本、俄罗斯为重点,广泛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我区与俄罗斯及其它独联体国家在制造业、装备工业等领域的合作优势,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建研版权所有发机构,联合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积极探索与日本、韩国及欧美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合作的新途径,努力开辟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利用好现有的两院两校合作关系、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及其他政府产学研平台,大力吸引国内高新技术成果到我区转化,强化我区自主创新能力。三年累计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0项,组织重大产学研活动10次,签订合作协议80项。

5、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一是推进“三药”专利战略分析平台与重点骨干企业的结合。围绕重点企业的新品开发提供国内外已有专利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并将成功的经验向其它“三药”类企业推广。不断创造条件,在区内其它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专利数据库,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即时跟踪最前沿的技术,规避科技创新的风险,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二是加强乡镇专利试点工作。在科技基础扎实的三井、汽车及零配件和工具等产业特色明显的孟河和西夏墅等乡镇,强化专利申请和保护,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三年内,全区实施专利转化项目500件。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实施高效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加强对我区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重点企业和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转化,争创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们将认真实施《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纲要》,重点加强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科技型企业,推动全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形成一批功能比较齐全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切实使之成为科技与企业的桥梁,政府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助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纽带;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技术、信息的提供渠道,为全区的自主创新提供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形成一批服务全区创新工作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全区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创新机制,建设队伍,提高科技工作整体水平

1、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服务,贯彻落实现有的各级优惠政策。根据《常州高新区党工委、常州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决定》,针对涉及全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科技服务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标准化建设等,适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区的政策体系。

2、创新高效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区外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为区内企业服务,实现联动,提高我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制订软件招商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的考核机制,提高软件招商的效率,降低成本;理顺科技局系统内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加强工作的协调和目标的考核。

第2篇

2014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区“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要求,以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为总目标,以企业和科技园区的创新载体建设为主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将建设成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强、产出水平高、产业特色鲜明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2、工作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达到40亿元,占工业投入的比重力争达到80%;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力争超过60%;

---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达到21.5亿元,同比增长20%;

---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税收达到8亿元,增幅达15%;

---申请专利1500件(其中发明300件),授权专利1000件;

---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技术合作协议金额超过3000万;

---引进领军型创业团队10个,新增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名以上;

---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资研发机构等企业研发平台10个;

---新增国家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企业的比例达到15%;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0只;新认定省、市民营科技企业50家;

---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超过120项。其中“863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0项;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省创新资金计划”和“省外资研发机构”等省级项目30项,“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70项,力争获市级以上科技经费5000万元;

3、主要举措

2014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优化”、五“培育”:

---优化服务企业举措,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计划引导、落实政策、产学研对接等工作,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通过这些企业的辐射带动,打造完整产业链。以行业协会、特色产业基地为纽带,尝试联合攻关,实现设备、人才和技术的共享,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

---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培育拓展自主创新源头。

以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3--5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10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0—15省级科技支撑项目、10项市重点科技发展项目、30项产学研对接项目和50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和实施。

---优化孵化载体架构,培育完善创新创业平台。

以申报“一室两站三中心”为契机,引导企业搭建创新平台。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对科技创业园建设的扶持,引导新闸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运河5号创意设计产业园加强软硬件建设。引导、扶持、建设好输变电设备、复合新材料和感知信息三个科技产业园。

---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14年,全区专利申请力争在2013年的基础上稳步增长,同时,我们将开展知识产权四大工程,即专利质量提升工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专利质押贷款融资工程,给予企业集成服务,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第3篇

根据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意见等目标要求,2013年,“五险”扩面新增10万人,基金征缴23.5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万人(含退休人员8万人),新增参保2万人,基金征缴14.8亿元,覆盖率97.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含退休人员12万人),新增参保3.6万人,基金征缴6.8亿元,覆盖率97.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万人,新增参保1万人,基金征缴6000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万人,新增参保1万人,基金征缴4800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40万人,覆盖率98%以上;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二、重点工作

1、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以社会保险扩面“幸福行动”为载体,坚持行政推动、宣传引导、法律约束三管齐下,由市政府牵头,多部门配合,县区联动,共同推进开发区企业扩面征缴工作,同时,做好新兴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续保,解决农民工、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对拒不依法参保缴费的用人单位予以处罚,并责令改正。

2、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确保企业参保退休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参保退休职工、城乡居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一全市医疗、生育保险政策,调整统一待遇水平;根据《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推进我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研究实施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展大病委托经办业务;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生育费用落实难问题。

3、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研究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区域社会保障统筹协调。实现老农保和新农保制度间的政策衔接,将老农保资金纳入新农保信息系统管理;将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市洋河新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由宿豫区经办机构经办,划入市中心直接经办,为下一步市区统筹打基础。

4、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推行应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三版功能,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系统并入全市统一应用系统;加强社会保险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四不五有”和企业职工参保、查询、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退休人员社区管理、居民医保筹资等服务功能;开展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联网结算功能;提高社会保险数据质量,为发行“社会保障卡”做好相关工作。

5、开展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推进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实施工作,由原先单一的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分值结算的模式转变。

三、创新工作

1、依托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四不五有”建设。

2、推行“金保工程”核三功能应用。

3、将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系统推广到三县。

4、实现与省医保中心和四市(南京、淮安、徐州、苏州)定点医院的异地联网结算功能。

四、为民办实事项目

1、强化扩面征缴,“五险”基金征缴23.5亿元,企业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分别达14.8亿元、6.8亿元、6000万元、4800万元和8200万元。

2、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四不五有”建设,实现全市全覆盖。

第4篇

2005经理办公室创新活动工作计划

一、创新工作思路: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加强学习为基础,以开展“服务创新工程”活动为动力,努力提高团队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缩短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二、创新工程目标: 进一步搞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发挥组织、协调和督查职能作用,竭力减轻领导的工作压力,让领导满意,研发和生产一线职工满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提升院办对内对外窗口形象。 三、创新活动计划: 1、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使团结、严肃、活泼、高效的工作作风得以明显体现。 2、树立服务意识,使经理办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创新中得以明显增强。 3、加强学习充电,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性开拓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4、再造业务流程,显著提高办事效率。 5、每半月召开一次创新经验交流会。 6、每月出创新活动专刊一期,选编创新活动信息5条。 7、向公司上报创新活动简报至少一次。 8、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查职能作用,加大督办力度。 四、创新工作措施: 1. 勤于动脑,超前工作,当好参谋助手,搞好后勤服务。 2、为提高业务水平和修养素质,每人每月读一本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书。 3、建章立制,按章办事,缩短流程,提高效率。活动期间制定公文、会务、印章和接待等管理制度。 4、深入基层督查年中会贯彻和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5、抓好典型,树好先进,加强宣传,搞好活动服务工作。 6、树立团队意识,既要分工,又要协作。遏止因某方面突击工作人手紧缺,工作不到位而影响院办整体形象的事情发生。 7、以考核为手段,以催办为方式,以把事情办好为最终目的,变机械考核为催促办理和严格考核相结合,提高服务意识。

2005年3月17

2005经理办公室创新活动工作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5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企业主体能动,政府积极推动”的总体思路,引导和推动千家工业企业大力实施创新升级计划,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全市工业企业在研发体系、产品技术、管理方式、品牌创建、标准质量、人才队伍、投融资、信息化、制造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创新,加速升级,做优做强,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新机制,实现全市工业由大变强的新跃升,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三个”建设水平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通过实施千企创新升级行动计划,育成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000家。具体目标如下:

1、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到2015年,千家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8%以上,其中,有400家在3%以上;技术改造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以上,其中,有200家在10%以上;职工教育投入占销售的比重达到0.5%以上,其中,有200家在1%以上。

2、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到2015年,千家企业全部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全部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其中省级320个以上,国家级26个以上,分别占全市90%以上和100%;累计建立产学研紧密型联合体或校企联盟1000个以上,占全市80%以上。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千家企业当年专利申请3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00件以上;当年专利授权15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00件以上;累计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增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600件以上,占全市80%以上。

4、创新成效日益显现。“十二五”期间,千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幅25%以上,其中,有300家在27%以上;利税总额年均增幅26%以上,其中,有300家在27%以上。到2015年,新产品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0%以上,其中,有300家企业在25%以上;产值过百亿企业达到16家以上,过50亿企业36家以上,过10亿元企业125家以上,分别占全市100%、90%以上和85%以上。

5、品牌质量加速提升。到2015年,千家企业全部拥有注册商标、市级以上品牌,拥有省级品牌560个(件)以上,国家级品牌55个(件)以上,分别占全市85%以上和100%;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产值比重达到55%以上;累计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1000个以上;累计建成全国专业技术标准化组织30家以上,累计制定行业以上标准50个以上,均占全市100%。

6、两化融合持续深化。到2015年,千家企业信息化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其中,建成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家以上、试点企业100家以上;实现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分别在50%以上;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在90%以上;创新营销模式展开电子商务的比例在65%以上。

7、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累计分别创成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和示范企业、信用管理贯标企业、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35家、500家、6家以上,分别占全市100%、90%以上和100%。

8、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15年,千家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10%以上,其中,有400家在20%以上。“十二五”期间,千家企业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名、优秀博士人才250名,均占全市50%以上。

三、重点任务

1、着力推进企业加快健全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加强对创新发展的战略谋划,引导企业制定科技创新短、中、长期相衔接的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途径。围绕重大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增强,按照“机构健全、队伍合理、设备精良、制度完善、项目前沿、成果丰富”要求,推动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等的建设,并不断进行升级;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方式,推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孵化器”、实验室和科技实体,建立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采取“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科研资源富集地或外海建立研发机构,大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着力推进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与创新投入。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投入主体意识,每年的研发经费支出增幅要高于生产增幅,确保研发投入力度适应企业持续发展、转型升级需要。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节能降耗减排、提速增效提质、产业链延伸和企业信息化等重点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设施、工艺装备和企业管理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运行质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融资、租赁融资、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3、着力推进企业加速产品技术创新升级。鼓励和促进企业努力向产业链、产品链、技术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引导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良性循环。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自主攻关和联合攻关,着力攻克技术瓶颈,形成核心技术。促进企业积极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实施转化,大力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企业加强先进设计技术、工艺技术、材料技术、装备技术的研究应用,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应用知识产权,努力创造知识产权,积极保护知识产权,在产品、技术和外观设计等方面形成知识产权比较优势。

4、着力推进企业切实加强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全面增强企业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打造自主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乃至国际级品牌。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技术标准化机构建设,努力掌握行业技术的话语权。引导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5S管理、六西格玛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模式,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降废减损等活动,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储运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和绩效管理。

5、着力推进企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协同应用和集成创新,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加快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联动”;在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工艺优化、产品设备监控管理、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领域应用推广物联网技术,打造一批“智慧企业”。鼓励企业把内部的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剥离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促进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发展。

6、着力推进企业大力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以电力、化工、冶金、纺织、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推动高耗能企业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强化能源计量、统计、评价工作,组织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加强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和产业生态链技术,依法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清洁生产型企业。

7、着力推进企业进一步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实现“两量并举”。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面向海内外招揽人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学历人才比重,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博士人才,优化提升人才结构。引导企业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着力培养高级技术才人、高级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具有国际化开拓能力的人才,促进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营造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新环境,建立健全竞争性的报酬体系,推行股权、期权激励,给人才提供足够的用武之地,增强人才归宿感和责任感。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深入开展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家。

8、着力推进企业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以推进企业现代化、国际化为切入点,以增强企业软实力为目标,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弘企业创新文化,倡导以创新为荣的价值导向,营造敢冒风险、尊重创造、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管理机构、完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守法经营,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社会责任。

四、保障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励企业创新。全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省扶持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对创新升级企业的扶持力度,认真研究政策资金投入的最佳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创新投融资服务渠道和方式,健全投融资保障体系。大力推进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创新升级企业倾斜,特别是在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和行政审批、规费征收上给予优先优惠。

2、积极培育示范典型,引领企业创新。整合创新型企业和千企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千企创新升级评价管理办法,开展千企创新升级示范试点,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建、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等领域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3、精心打造载体平台,集聚企业创新。加快建设“9+1”创新载体和“一核五园多点”的软件服务业综合体,着力加强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工业设计、成果孵化、人才交流、技术交易、投融资、评估咨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外包等公共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功能,形成集聚效应,加速企业创新。

第6篇

审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本部门审计工作和每个审计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能力,适应行政理念调整的要求,从理念、思路、方法等各方面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特别是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发挥好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和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审计创新时指出的:要统筹安排好各方面的工作,使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协调,审计管理创新与业务创新相适应,审计内容创新与审计方法创新相配套,审计与审计调查相配合,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相促进。同时,要提高执行厅党组提出的推进审计转型执行力,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必须走创新之路。

一、创新审计理念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确定的外延,需要我们在审计中逐步稳定巩固,不断探索深化。要从理论上完善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总结以往经验,将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系统化、体系化是进一步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根本要求。要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内容,“从大处着眼,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总量、规模、支出重点和支出方向,从小处着眼、由表及里对全部政府性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审计和规范”。

二、完善预算管理审计,促进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根据党的**报告“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的精神,和吕省长提出的“三个子”的预算管理目标,作为改变旧的政府性资金管理理念、模式的三个关键环节,也是加强和规范全部政府性资金预算管理的必经程序,推进预算民主化进程。

三、深化政府负债审计,规避和防范政府财政风险。适度的政府负债是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但政府负债过多过重,则会制约地方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财政审计工作,仍然把审计重点之一集中于《**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尤其关注了负债计划是否统一归口管理,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指标有无突破的警戒线标准以及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偿债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和偿债准备金的足额计提等内容,更好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第7篇

××回到父亲创建的××化工建材有限公司,正值公司和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洽谈合作开发“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及其资源化”的研究项目,他和南京大学的教授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了测试实际数据,并保持数据的连续性,他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经常从早上开始做试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全身心的投入忘却了饥饿和困乏,辛勤的劳动换来成功的喜悦。在企业放大试生产中,他不离车间,与各位技术人员及生产工人仔细观察反应过程,坚持掌握第一手资料,很快便投入批量生产。该专用树脂的成功生产,提高了公司的声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年,此项目被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

××公司的橡塑发泡保温材料在市场上有较大影响,但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过仔细观察分析,认为要想使自己的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于是,××和公司的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大胆提出适当改变工艺条件,把两次炼焦改成一次性炼焦。经过反复改变投料顺序,改造控制条件,终于获得了成功,使工作效率提高了20%。

与此同时,××时刻注意着保温材料发展的新动向,当他听说××、××市场开始使用导热系数小,强度大,易于施工,不吸水的挤塑式聚苯乙烯发泡保温材料(xps)代替颗粒发泡聚苯乙烯(eps)保温材料时,他极力说服公司领导上该项目。经公司领导商议决定成立××美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并任命××为总经理。在筹建过程中,他认真考查产品市场及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周密细致的谈判,并亲手规划厂区布局,车间设置,人员分配,把整个的精力投入于该项目。从征地到基建,订购设备到安装调试,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正式生产出合格产品。在挤塑板投产之初,××连续50个小时没离开车间,专心致志地观看生产过程。时值寒冬季节,车间内滴水成冰,××紧裹大衣,和工人们一起奋战在生产一线。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的右脚一不小心踩到了机器的三角支架上,造成了脚底骨裂,到现在右脚一用力还隐隐作痛。为了满足市场对聚苯乙烯保温板越来越大的需求,××通过改造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招聘一批又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增强企业研究开发力量,不断扩大生产能力。

××始终把诚信建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平台。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公司把诚信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之中,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与日常管理之中,确立诚信经营准则,明确目标,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企业诚信建设。有一次,东北沈阳的客户打来电话,说所用的挤塑板薄了0·2毫米。××查对存样,厚度没问题。为了查明原因,他不远千里,到了沈阳,经查看挤塑板确实是薄了。××分析原因,原来是两地的温差引起了挤塑板的变化。出于诚信,公司根据热胀冷缩原理,重新制作了加厚的挤塑板,保证了产品质量。诚信建设的开展,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零距离”同时也为企业积累了更多的无形资产。

“员工是企业的生命线”。××把员工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处处为员工着想。他主动提出改善员工的伙食,为员工修建新餐厅、聘请高级厨师,降低员工就餐费用。他还经常和员工一起进餐,询问员工对伙食是否满意,告诉食堂经常变换菜样,直到员工满意为止。他关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投资7万元为员工开办了乒乓球、台球室,兴建了灯光篮球场,购买了多种运动器材,让员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8篇

一、创新创业课程教育

(一)完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改革

2020年,完成《创业指导》课程系列改革,自19级开始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系列纳入教学计划,配合学校多媒体教室,全体专职教师使用在线智能化教案进行备课,投入使用就业职规、创新创业翻转课堂资源;创新创业实训室运行规范,同时将创新创业MOOC资源与《创业总动员》内容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实训课内容。

至2022年,形成《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精品课程一门。

(二)逐步推广创新创业线上选修课程

2020年,选拔部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创业之星》线上训练营活动,组建小班型,通过在线演练、参与竞赛等方式小范围推广线上课程。

至2022年,建设1到2门线上选修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并使用。

(三)全校范围内开设专创融合课程

2020年,建设创客工坊综合实验室,计划选拔具备较高专创融合水平的教师和学生入驻实验室,为我校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土壤。

至2022年,各专业至少形成2门专创融合类课程。

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一)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

2020年,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拟举办三次实践教学活动,在传统实践教学基础上,深入开展“5+3+2+1”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将课程实践教学与孵化基地创业活动相结合,提高我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至2022年,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系列活动中,选拔出15-20名优秀的学生参与到技能小组、创业竞赛中,使实践教学活动成为输送创新创业竞赛选手的主要途径。

(二)建成省级一流的创新创业技能小组

2020年,组织4次技能小组活动,继续带领创业技能小组走出校园,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技大赛,服务我校创新创业活动。

至2022年,创新创业技能小组逐步成为我校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的先锋力量,技能小组成员至少获得省级三等奖或以上奖项三项。

三、创新创业竞赛培训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我校竞赛成绩

2020年,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全力筹备辽宁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力争校赛突围,在省赛中取得成绩;以辽宁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同时积极参与各项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在参赛项目数量、质量上有进步,力争突破铜奖记录,冲击省赛银奖。

至2022年,我校创新创业竞赛水平显著提高,至少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六项。

(二)增加项目指导数量,提升项目指导教师水平

第9篇

为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分析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为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富民创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推动力。会议结束前,市委高纪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第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紧扣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科技“五大工程”,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得到加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博士后工作站个。某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发泰州市级以上新产品近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项科技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省部版权所有级项,泰州市级项;组织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项、星火计划项。知识产权工作进展加快,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局,被列为全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市;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某年首次突破百件大关,某年达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不断加大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力度,目前,我市有省级以上“突贡专家”人,泰州市级“突贡专家”人。近两年共引进本科以上高层次人才多名,大学本科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左右,为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是载体建设取得进展。坚持以企业主题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培育有姜堰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重点扶持双登科工园、苏中药业园、曙光工业园、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和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化学分析仪器产业基地、省医药农药兽药科技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创业中心,注册项目个,毕业项目个,去年实现销售多万元。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知名度提高,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基地内企业增加到家,其中家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家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某年,基地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是贡献份额逐年提高。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年来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了飞跃,而且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开发实施年销售万元以上重点新产品个,累计实现销售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列统企业产值比重达%。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及利润分别为亿元、亿元,产销利增幅均在以上,均高于列统企业个百分点以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新进展,某年以来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项、省攻关项目项、省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项,新增绿色食品个。

四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不断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中小企业和基层干部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项目包装和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科普活动常办常新,每年组织千余人次科技人员参与“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和现场咨询。城区各小区普遍设立科普画廊、科普橱窗,成为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全社会科技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教兴市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在寻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思考不深,钻研不透,办法不多。二是科技创新后劲乏力,企业投入意识不够浓;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不突出,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拉动能力不强;科技中介组织和技术市场发育尚未健全,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三是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人才闲置并存,科技人才占比不高,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现有科技人员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上述问题,严重制约我市科技事业的进步,制约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是第一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增长点的观念,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姜堰的产业现状看,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工业以加工型、配套型产品为主,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实现姜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突破发展。同时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也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以科技创新来化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从区域竞争的要求看,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姜堰要在苏中地区后来居上,必须倚重科技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区域率先崛起,科技工作必须率先突破;发展目标倍增,科技工作必须强力支撑;经济后来居上,科技工作必须超人一筹”的工作导向,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在科技招商上求突破,在高新技术上求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新跨越。

第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创业的关键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强化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建立起符合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到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达到,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去年主要任务: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列统工业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以上。

──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其中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项目项,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产品项;新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家。

──滚动开发能形成产销万元以上重点新产品项,其中当年投产达产的项。

──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进步奖项,其中省级项,泰州市级项,组织各级科技成果、新产品鉴定验收项;申请专利件。

──申报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家,泰州市工程技术中心家,与高等院所挂靠共建研发机构家,境外共建研发机构家,新建企业研发机构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个。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三个重点,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提速增效

⒈围绕产业升级,重点在新型工业化上求突破。新型工业化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层次低的现状而言,显得尤为迫切。

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制造业是我市优势产业,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步伐,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积极启动和实施以骨干企业信息化为支撑,面向相关中小企业的区域性网络化制造体系。汽车关键零部件、机械等行业要深入推广计算机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深入开展快速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打响品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纺织服装行业要围绕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开发应用纺织品整理先进工艺技术;开发附加值高的功能性、生态型纤维、织物及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其他各行各业都要在压缩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广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智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结合我市产业、资源和人才基础,依托骨干企业整合科技资源,重点抓好生物技术与新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仪器仪表及环保等产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苏中药业要以成立医药研究所为契机,利用现代生化技术,大力发展以新剂型中药为特色的新医药;康鹏公司和江苏动物药品厂要积极开发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加快动物专用抗生素、新剂型兽药、中药兽药等新品开发,使我市“三药”产品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双登公司和华美液晶显示器,要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上有所突破。仪器仪表和环保产业我市也具有一定基础,要加强科技攻关,力争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尽快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要切实抓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尽管我市企业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对照科技创新的任务和要求,仍然远远不够,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各列统企业都要把研发机构的设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确定机构规模,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重点骨干企业和科技密集型企业的研发目标要定位在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以及各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和技术的开发上;一般企业的研发工作应以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消化吸收,以及技术革新为主,在研发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引导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注意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少、机制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加快新品开发和产品创新,努力形成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有定影响的科技“小巨人”。要进一步加强对研发机构的考核,对成果较多、效益明显的有功人员,加大奖励力度;对迟迟不出成果的要实行黄牌警告,直至淘汰,通过动态管理保证开发工作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⒉围绕农民增收,重点在农业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农业爬坡,需要科技助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加快科技向农村经济渗透步伐。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生态农业技术,有计划地实施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项目。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注重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引进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加大对河横牌大米、金力乳业、溱湖水产、五叶香丝瓜等农产品的扶持力度,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要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吸引更多的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参与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使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要不断拓宽为农服务领域。从注重为农业产中服务,转向注重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从注重传统农业技术创新,转向一、二、三产业统筹互动和整体集成;从注重资源开发技术,转向注重产业开发和市场拓展,努力加速农业的市场化进程。

⒊围绕富民创业,重点在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上求突破。富民创业工程是全市各级工作的一条主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活力渐显。上半年,全市新增注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为家和家,同比分别增长%和%。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科技型企业是民营经济的精华,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柱和骨干。抓住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关键环节。目前,从总体情况看,我市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较弱。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措施,扶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

要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一是领办创办一批。大力鼓励机关、企业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毕业生领办创办各类民营科技型企业。二是改造提升一批。我市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将科技融入传统产业,催生一批科技型企业。三是积极引进一批。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产业基础和环境优势,着力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或高新技术企业来我市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或设立研发机构。四是做大做强一批。加快规模化发展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选择。要引导民营科技型企业在注重新品开发的同时,重视研究市场环境,研究企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学会运用资本运作和其他有效形式,驾驭更多的市场资源,走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之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专、精、特、新的“小型巨人”。

要努力增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文章,是我市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最现实、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要大力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强技术力量,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不断提升引进、消化和吸收能力,嫁接成熟科研成果和技术,加快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相关部门要在科技计划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工业结构调整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予以倾斜,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高的企业。同时,要积极帮助民营科技型企业申报各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完善担保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加大信贷支持,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

二、构建三个平台,健全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⒈打造园区平台。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建设好科技园区,对于整合资源、提升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切实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目前我市已形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两大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我市经济的品牌和亮点。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要尽快细化产业发展规划,将配套领域向中重型卡车、中高档轿车转移,从零件制造向部件制造发展。各企业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确保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优势,把相关项目的引进作为科技招商的重要内容,拉长产业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到年,力争把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业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关联度最紧、组织协作水平最高的产业基地,成为国内汽车关键零部件重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亿元。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是省“十五”农业重点园区,要放大亮点和优势,始终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食品开发,切实抓好特种种养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同时,借助溱湖风景区初具规模、人气渐旺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建设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通过年的努力,真正把河横园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的示范区、绿色食品的产业带和旅游观光的风景线,使“全球佳”金字招牌叫得更响。二要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双登科工园、苏中药业园、曙光工业园、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起步较早,已初具规模,但总体来看,还是醒得早,起得迟,与周边地区的企业园区相比,差距渐显。“二次创业”是这些园区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战略选择。要按照规划,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以引进项目、资金、人才为重点,盘强实力,做大“蛋糕”,大力吸引国际及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企业、项目、资本向园区集聚。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要借助搬迁契机,瞄准创建国家级创业中心,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完成规划和建设工作,确保按时搬迁。要把科技含量高、经济版权所有体量大、与我市产业关联度紧密,特别是与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有关的科技项目的引进作为中心的主攻方向,健全项目入选机制和入驻标准,与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互动发展,使之成为与基地配套的专业孵化器。认真研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管理体制,制定产业化项目管理细则,形成有利于项目不断成长,做大做强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和政府共同运作等多种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大力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努力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新品种的转化基地、新技术的培训基地、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的示范基地。

⒉完善政策平台。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今天会上又印发了《姜堰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实施意见(-年)》、《姜堰市市级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级相关文件的宣传、贯彻和落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的监察评价机制,努力在实践中落实政策,在落实中完善政策。科技要发展,投入是关键。要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意识,督促企业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提足用足研发费用,加大科技投入。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各重点企业要按照不低于销售额的比例,其他中小型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要按照不低于的比例,提足科技开发经费。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确保科技三项费用逐步增长、足额到位。各镇也要按照与财力同步增长的原则,提取科技经费。同时,要加强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集中有限资金,突出重点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加大包装上争力度,争取更多科技项目进入省级以上“笼子”,获取各类贴息和专项资金扶持。充分发挥信贷扶持作用,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各金融机构要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加大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⒊培育智力平台。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姜堰的科技工作急需一批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要把人才工程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工程,抓紧制订和组织实施人才资源开发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引进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切实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舞台、创造空间,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大力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挥其在吸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大胆采用“年薪制”、“项目招标制”、“专家组阁制”、“技术岗位薪金制”等形式,构筑企业的专业性人才高地。要把蓝领工程放到与金领工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对那些要求较高的技术岗位,要加大培训力度,掌握要领,提高效率,避免因失误造成损失。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基层农技人员参与农业项目建设,拓宽为农服务渠道,激发创业热情。认真研究解决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确保稳得住、用得好。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挂靠联合,借脑开发。挂靠的层次要高,把一些重点实验室和课题组,以及国家级首席专家作为主攻方向,以求创新层次和水平的提高。挂靠的形式要活,可以采取技术难题委托攻关,或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也可以资助研发或共建研发机构,实现低成本开发。要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开展科普文明镇村创建活动,组织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带头参加科技素质培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农民的免费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种养业水平。充分发挥各类职校、业务党校作用,举办科技讲座和短期培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继续抓好科普阵地建设,通过新建科普画廊等途径,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夯实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

三、营造服务环境,凝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科技创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科技工作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

一要改进方法,转变观念。各级干部必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学习研究,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定位,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要研究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掌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学习用市场的机制、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着力在谋划思路、完善机制和服务上下功夫,增强总揽经济和科技工作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倍增目标,落实倍增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求真务实的作风,少说空话,多办实事,集中精力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10篇

一、建立统计人员网络,搞好统计队伍素质工程

化工部根据各车间和部室的职责范围和装置统计工作的复杂程度,对统计队伍和统计工作状况,以及统计的要素、结果、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既能满足上级需要,又适合我部实际的组织机构模型和管理过程模型。所建的组织机构模型,纵向形成主管经理、综合统计、计量、专业管理部室统计和车间(班组)统计与财务核算连成一体的纵横交错的统计网。制定了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对各层次的任务、职责、职权等均作出明确的规定。

化工部一贯推行“以人为本”,在统计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代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一切管理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各车间各部室兼职统计人员占多数,工作中以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工作并不作为衡量其工作能力、水平、成绩的唯一标准,由此造成对统计工作认识淡薄,把统计工作简单化。针对这种现状,部领导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抓好统计队伍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使统计人员责权明确、激励得当,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考试,充分调动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工作中积极参与企业管理。

从公司到部室均实行统计人员上岗要有上岗证制度,每年组织统计人员上岗证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化工部的统计人员都具备了最基本的统计人员素质。同时,化工部要求从事统计的人员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这也提高了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综合统计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熟知化工部工艺流程和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

二、完善统计工作的规范管理,保证统计数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调整,统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加宽。为保证统计质量,需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中的统计责任,认真抓好统计数字的源头工作。做到原始记录规范化、统计台帐系统化、统计数据标准化、指标体系科学化、统计方法多样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拓宽统计服务的内容,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关注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技术指标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关注反映产品品种、结构、质量指标的统计,捕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异常波动,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及时进行调整和预测分析,制定统计监测方法。拓宽统计分析的领域,逐步向企业难点、热点问题靠拢,准确、及时、完整、有效地提供统计信息,为不同的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在工作中把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数出一门”,对外提供的统计数据口径一致,这样既避免了统计数据的失实与差错,又提高了统计信息的权威性和数据质量。坚持“定期检查”结合各种审计进行抽查或不定期抽查,把好统计数据关,使统计监督职能不断得到增强。

根据各种统计数据的使用年限,我们对统计台帐进行规范化管理、档案化管理,做到使用方便。化工部的统计资料分电子版和纸版两类保管。电子版文件定期刻录成光盘,并做好标识和检索目录。将纸版文件分年代、分数据类别存放,做到资料真实、完整、查看方便。

三、注重统计分析工作,发挥统计的服务与监督作用

统计分析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装置产量完成进度等;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如按照目前的生产状况、产品市场行情等预测本季度的效益情况。

化工部建立物料平衡例会制度和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制度。每月上、中旬对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后,组织召开物料平衡会,根据统计结果跟踪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对化工部物料走向做整体平衡,根据统计数据汇报、分析、研究本月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每月根据月结数据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分析上月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并与上年同期及历史最好水平做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找出超标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调整生产、抓好管理,堵塞漏洞。

统计部门还针对日常统计监督中发现的异常数据进行专题分析,查找原因。有时候因为一种物料出现亏量,组织各部门对各装置的几十个罐进行检尺,查找问题的所在。有时候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进行每小时数据跟踪,根据数据变化曲线查找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为领导决策提供可信赖的依据。

树立综合管理型统计的观念。综合管理型统计就是强化统计的管理职能,将统计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使企业统计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化工部强化统计的管理职能,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生产经营型统计”,统计人员及时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静态与动态的变化,尤其是生产经营过程中薄弱环节,把真实统计数据生成为有效的经济信息。使数据的搜集、使用、管理形成一种有机结合,为企业发展服务。加强预测统计,结合市场变化,及时通报生产经营总体水平和进度,预测生产经营完成趋势,方便领导及相关部门掌握生产经营动态,使统计工作起到分析预测、提供信息、实施调控的作用。化工部充分发挥统计部门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基础资料全、外界信息灵活的优势,并重视各级资料的反馈,使统计工作贯穿于人、财、物、产、供 、销全过程。统计人员还将本企业情况与同行业企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企业微观信息与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进行相关研究分析等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四、应用现代化方法完善统计工作,强化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化工部实现了信息传递网络化,统计信息都是从局域网上传递,做到了快速、准确、节约纸张,化工部还对统计数据的处理力求自动化,对各种报表进行了自动链接,建立了精确、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使统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上来。

以科技为手段,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统计信息决策功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工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使统计信息为领导和各部门提供及时、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我们还建立了适合化工部特点的数据库与多种内部报表,及时反映化工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并建立科学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第11篇

二、创新工程目标:进一步搞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发挥组织、协调和督查职能作用,竭力减轻领导的工作压力,让领导满意,研发和生产一线职工满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提升院办对内对外窗口形象。

三、创新活动计划:

1、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使团结、严肃、活泼、高效的工作作风得以明显体现。

2、树立服务意识,使经理办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创新中得以明显增强。

3、加强学习充电,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性开拓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4、再造业务流程,显着提高办事效率。

5、每半月召开一次创新经验交流会。

6、每月出创新活动专刊一期,选编创新活动信息5条。

7、向公司上报创新活动简报至少一次。

8、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查职能作用,加大督办力度。

四、创新工作措施:

1.勤于动脑,超前工作,当好参谋助手,搞好后勤服务。

2、为提高业务水平和修养素质,每人每月读一本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书。

3、建章立制,按章办事,缩短流程,提高效率。活动期间制定公文、会务、印章和接待等管理制度。

4、深入基层督查年中会贯彻和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5、抓好典型,树好先进,加强宣传,搞好活动服务工作。

6、树立团队意识,既要分工,又要协作。遏止因某方面突击工作人手紧缺,工作不到位而影响院办整体形象的事情发生。

第12篇

据介绍,“十五”期间,本市轻工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狠抓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三件大事不放松,轻工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研制开发出高档机械手表、高速卷烟成套机械、白色家电、复合实木地板、智能卡机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了11件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产品。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50亿元,实现利润41.4亿元。

轻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中担负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职工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决不能单纯依靠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实现增长,必须要走一条集约型、节约型和生态型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轻工行业具有耗材少、耗能低、污染小、就业容纳能力强的特点。推进轻工行业科学发展,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再就业的重大措施。全市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轻工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轻工行业的规模和水平,推动轻工行业又快又好发展。

认真落实《轻工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着力推进现代食品生物、白色家电、日化(塑料)、手表精密机械、磁卡精密传感制造、自行车等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形成轻工专业化生产和研发转化基地。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等多种资本要素参与轻工中小企业改制,发展一批体制优、机制活的小巨人企业。要大力推进轻工行业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利益机制。继续建设一批市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搭建企业自身科技研发转化平台。加大轻工行业科技投入,加快研制开发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把实施品牌战略与推进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一批传统轻工产业,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拳头产品,要认真做好品牌、专利、商标工作,加大对轻工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让现有知名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要加快建设与轻工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十一五”末,全市轻重行业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70%,高级工以上人员占技术工人队伍的比例提高到20%。要发挥轻工行业联合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努力为企业搞好服务,推动轻工行业科学发展。

第13篇

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的要求,这不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因此,要探索和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都有明显的作用。因此,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十分重要。

一、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创新与发展的新途径

1、在推广与科研衔接方面推进创新。近年来,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得到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越来越多的关注。课题研究和成果评价越来越看重推广的效果,科研资源出现向推广倾斜的趋势。农机推广机构要积极参与行业科技和成果转化类的科研项目,提前学习、提前介入,增加技术推广的超前储备和技术含量。实践证明,推广与科研衔接方面推进创新既能提升推广的技术水平又能培养锻炼推广技术队伍,一举数得,事半功倍。

2、在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方面推进创新。试验示范是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的重要前提,是农机化技术推广最核心的业务。因此,加强试验示范成为当务之急。应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确定若干项示范推广机具和技术,组织技术骨干加以实施。向农民推广前,尤其要坚持试验先行,取得第一手数据,再组织大范围示范推广。技术推广不仅推广新机具,更要推广新技术。通过建立试验田,先行摸索,积累经验,尔后推而广之。要充分利用推广人员本土化、专业化、熟悉试验示范程序与方法等优势,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逐步探索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作业效果综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提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试验示范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能,促进技术进步,为政府决策和农民选购农机具提供依据和参考。

3、在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方面推进创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为农机农艺一体的机械化作业模式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先进的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应用,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融合,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既要推广工程技术,还要推广生物技术。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是推广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今后推广工作的着力点和“亮点”。农机推广机构要加强与农业推广机构的沟通联系,并发挥引领作用,以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为重点,从作物品种、农艺模式、种植模式入手,研究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出工作方案,联合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各项活动,共同探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措施。

4、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方面推进创新。机制创新是推广工作发展的原动力。要把创新变为一种常态,进而打造成推广工作的理念和价值观。机制创新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例如近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机合作组织已逐渐成为技术推广的新型主体之一,在解决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到位率不高的问题方面有独特优势,要挖掘服务组织在基层推广站的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的经验,加大宣传引导,促进农机服务和推广事业的共同发展。

二、弘扬推广“四种精神”,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1、弘扬敬慕农机推广的精神。这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敬业的精神。所谓的“敬”,就是强烈的事业心。我们农机化推广系统中的很多同志把农机化事业,特别是推广事业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系推广,心甘情愿地为之奋斗,几十年如一日在推广岗位上认真工作,这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软资源。

2、弘扬奉献农机推广的精神。这是一种老黄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彰显正义和善良,忠诚和实干,与敬业精神一脉相承。依靠这种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农机推广和普及应用速度才不断加快,我们农机推广工作才越来越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社会公认。

3、弘扬专注农机推广的精神。这是一种钉子精神,就是专心一点,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干到底的精神。钉子精神不仅仅表现为挤和钻,更在深层次上阐释了成功的奥秘。过去几十年里在技术落后、资金匮乏、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打破困境完成许多难度大的推广任务,推动农机化的发展,靠的就是勇于进取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这种精神仍然是我们今后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4、弘扬归属农机推广的精神。这是一种主人翁精神,她不仅仅是把自己当成事业中的主人,更是一种与推广事业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身在其中的感情。农机推广系统的同志要具有这种对事业的感情。和农民群众同甘共苦,不计个人得失,倾心事业发展。这种精神是农机推广事业发展的支柱。

第14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为目标,把科技招商放在创新载体建设的第一优先位置,不断强化“项目为王”的理念,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创新科技招商方式,加快集聚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创造和转化更多的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和推动“三个”建设。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经过3-5年努力,每个创新载体在集聚知名院校所、研发机构、公共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上取得明显突破,成为区域内最重要的在省内外具有较高水平和知名度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输出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

2、各创新载体年度目标:

(1)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在创新载体内建设教育、科研或科技服务机构2家以上;

(2)引进并建成市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以及各类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10家以上;

(3)引进并建成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风投、创投等公共服务机构2个以上;

(4)引进高新技术孵化企业20家以上;

(5)引进各类人才1000名以上,其中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优秀博士人才4名以上。

三、招商重点

1、突出本地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导入。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载体良好的平台环境、宜业宜居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把本地重点企业建立的“三站三中心”导入创新载体内,率先实现本地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本地研发机构做强做高,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域外科技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2、突出知名大校大所引进。大力引进与本地产业创新需求相衔接的国内外知名院校所,在创新载体内新办符合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研究生院、分校、学院、继续教育机构、科研和科技服务机构,设立相关分支机构或建立产学研联合体。

3、突出高端研发机构创建。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招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设一批对接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引进一批科研院校所在创新载体内设立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特色产业研究院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来我市创新载体设立研发总部或分中心。对已建或在建的公共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要围绕行业一流水平,高起点定位,强化改造提升,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突出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各地围绕自身产业定位,积极吸引国家检验检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入驻创新载体设立分中心或分支机构。加快建设技术交易、专利、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网络信息及人力资源开发等中介服务机构。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风投、创投机构在创新载体内创办公司或设立办事机构。积极引进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和科技担保等金融机构。

5、突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引进重要产业关键环节项目、关键共性技术项目和产业前沿技术项目,大力招引院校所高新技术科研成果、最新国际科研成果和企业高端研发成果,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突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围绕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强化人才招引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溢得出。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县领导挂钩联系、督查推进创新载体重大项目招引机制。“创新”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全市创新载体招商工作的组织推进,各地政府和各园区管委会是创新载体招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招商行动方案,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项目规划,建立专业招商队伍,确保招商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目标考核。结合“创新”建设工作小组成员季度例会,分阶段交流和点评创新载体科技招商进度,确保各创新载体招商和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每年由市创新办组织对各创新载体的招商和建设情况开展一次星级考核认定,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市“创新”建设和创新型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得分。

第15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为目标,把科技招商放在创新载体建设的第一优先位置,不断强化“项目为王”的理念,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创新科技招商方式,加快集聚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创造和转化更多的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和推动“三个”建设。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经过3-5年努力,每个创新载体在集聚知名院校所、研发机构、公共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上取得明显突破,成为区域内最重要的在省内外具有较高水平和知名度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输出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

2、各创新载体年度目标:

(1)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在创新载体内建设教育、科研或科技服务机构2家以上;

(2)引进并建成市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以及各类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10家以上;

(3)引进并建成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风投、创投等公共服务机构2个以上;

(4)引进高新技术孵化企业20家以上;

(5)引进各类人才1000名以上,其中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优秀博士人才4名以上。

三、招商重点

1、突出本地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导入。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载体良好的平台环境、宜业宜居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把本地重点企业建立的“三站三中心”导入创新载体内,率先实现本地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本地研发机构做强做高,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域外科技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2、突出知名大校大所引进。大力引进与本地产业创新需求相衔接的国内外知名院校所,在创新载体内新办符合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研究生院、分校、学院、继续教育机构、科研和科技服务机构,设立相关分支机构或建立产学研联合体。

3、突出高端研发机构创建。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招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设一批对接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引进一批科研院校所在创新载体内设立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特色产业研究院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来我市创新载体设立研发总部或分中心。对已建或在建的公共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要围绕行业一流水平,高起点定位,强化改造提升,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突出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各地围绕自身产业定位,积极吸引国家检验检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入驻创新载体设立分中心或分支机构。加快建设技术交易、专利、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网络信息及人力资源开发等中介服务机构。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风投、创投机构在创新载体内创办公司或设立办事机构。积极引进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和科技担保等金融机构。

5、突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引进重要产业关键环节项目、关键共性技术项目和产业前沿技术项目,大力招引院校所高新技术科研成果、最新国际科研成果和企业高端研发成果,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突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围绕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强化人才招引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溢得出。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县领导挂钩联系、督查推进创新载体重大项目招引机制。“创新”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全市创新载体招商工作的组织推进,各地政府和各园区管委会是创新载体招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招商行动方案,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项目规划,建立专业招商队伍,确保招商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目标考核。结合“创新”建设工作小组成员季度例会,分阶段交流和点评创新载体科技招商进度,确保各创新载体招商和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每年由市创新办组织对各创新载体的招商和建设情况开展一次星级考核认定,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市“创新”建设和创新型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