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三年行动计划范文

三年行动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三年行动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三年行动计划

第1篇

【关键词】行动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总体规划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是战略性规划,重点在于中长期的发展控制,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详细规划是规划实施的具体依据,但必须根据总体规划进行编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建设项目在物质空间上的定位和落实为手段,偏重于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想状态的描绘,是终极蓝图式的规划[1],规划实施的指导性差,在规划实施中面临着或被违反或需反复修编的境况。

1现有规划体系的缺陷

总体规划的蓝图不可能与城市发展道路完全相符,首先在于城市未来的不可确定性;其次在于总体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终极性定位和静态思维,忽略了实施过程和实施机制;最后,在于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如近年来城市与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市场推动机制还不健全、受政治因素影响大等。根据总体规划而来的详细规划依然无法摆脱这种缺陷。为了突出规划指导作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强化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但近期建设规划更多还是作为总体规划基础上的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的罗列,实施的指导作用仍有不足。

2海盐开展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

2.1工作组织与运作程序

《海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是2004年3月经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通过的,在第一轮近期规划完成后的2009年,由海盐县规划管理部门牵头开展近期建设规划的调研工作,力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把3-5年内城市建设任务在开发重点、方向、时序、空间上进一步落实与明确,并确定重要建设项目的重要举措,提出2009~2011年建设规划及后两年的延续考虑。该调研报告最后经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审议,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海盐县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形式确定为全县性的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2.2重点几项工作

2.2.1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

通过对过去5年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客观评价,认为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海盐县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体规划目标实现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公共投入不足且不集中,影响城市发展的道路框架、土地使用、城中村、城市特色等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

2.2.2确定城市发展策略

基于海盐县在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定位,及交通区位进一步改善、填海围垦工程的实施等,同时正逢国家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形成宽松的货币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城市开发建设的有利机遇,力求加大投入和拆迁、建设力度,实现城市框架形成、功能提升、特色显现的目标,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两路两区”为中心引领城市开发建设新局面,以外接高铁内畅路网提升区位价值,以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城市功能,以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充分融合彰显城市特色、品位。

2.2.3确定重点发展地区与重大建设项目

到2011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主城区的主要道路框架基本建成,建成主干道路约38.7公里,形成五横四纵的交通格局;交通联系启动建设;在25KM2建成区范围内形成设施齐全、建设节约集约的城市功能区;重要区块、路段城中村问题基本解决,完成农房拆迁约3700户 ;通过整理可腾出约1万亩建设用地,力争3年内3000亩经营性用地推出,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不少于1500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建设、房地产开发三年实现100亿的建设投资规模。

为了确保城市规划实施的连续性,2012-2013年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完成滨海新城中央水系景观建设,为区域开发营造环境;城北功能区围绕客运中心项目建设商贸、物流等产业综合区;研究启动东西大道改城市道路。

2.2.4保障规划实施的机制和政策保障措施

将城市规划从法律文件上升为全县性的城市建设行动指南,确保了共同推进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以城市竞争力为导向的、动态、连续和各方参与的规划体系,不断提高规划、经营、管理城市的水平。积极引导推动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加大征迁与安置房建设力度,以“有形改造”与“无形改造”相结合加快改造城中村,确保各类项目的实施。

2.3实施效果

通过首个三年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01亿投资,156个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些薄弱环节得以加强,提升城市功能,带动老区提升、新区开发的旗舰项目纷纷建成,海盐成为浙北海岸线上的璀璨明珠。

3对于行动规划的思考

3.1行动规划的概念

行动规划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被定义为“在地方层次上解决问题的、实施导向的规划过程”,并体现了“规划和行动走到一起并相互融合”[2]。行动规划具有短期性和直接性特点,与传统规划侧重终极蓝图、体现静态思维相比,更注重规划实施过程的动态控制和把握,特别为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实施所需要,成为城乡规划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3.2行动规划的意义

海盐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符合了当前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首先,它维护和促进了总体规划的实施;其次,它的多元化目标促成多赢的局面,对于政府来说,实现了培育和发展城市竞争力、吸引投资、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等政治目标,对于市场来说,给予更加清晰的市场预期(城市发展重点、每年推出土地等信息公开明确),对于市民来说给予更可感知和把握的家园近期建设计划,居住环境和配套功能得到迅速改善;最后,它将平面蓝图增加了时间维度,对于时间节点的把握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3.3行动规划改进方向

回顾海盐县首轮(2009-2011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应该加强公众参与,特别在计划决策和制订阶段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增加实现目标多样性;加强实施机制的研究,保障措施和方式的多元化。在第二轮(2012-2014)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有所改进。

4 结语

加强动态规划研究和编制,有助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同时辨证解决城市规划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战略性、原则性内容,在总体规划中体现;变的是战术性、具体性内容,以不断适应现实环境,最终还是服从于战略规划所确定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晔华,闫旭东,赵旭花.从终极蓝图到滚动规划[J].山西建筑,2007(10).

2 陈玮玮.行动规划:完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方法探索[J].规划师,2007(9).

第2篇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金政教督〔20**〕15号)精神,我市对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本次督查的重点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义乌市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概况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行政区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6个建制镇,及其下属行政村716个、居民委员会(撤村建居)61个和城镇社区(居委会)36个。全市常住人口123万人,2019年义乌地区生产总值726.1亿元,同比增长10.5%,人均98121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分别增长17.2%和18.0%。产业结构合理,2019年,义乌三产比重优化为2.7∶42.8∶54.5,成为全省三产比重最高的城市。

我市现有幼儿园328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幼儿园18所,其他公办幼儿园3所,省三级以上幼儿园148所,一级园9所,二级园23所,三级园116所。幼儿专任教师总数4107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数1250人,具有教师资格证2644人,持证教师比例为64.5%。在园幼儿数69427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65%,学前教育先进(达标)乡镇(街道)数2个。

二、义乌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2019年8月我市下发了《义乌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19年)》。一年多来,我市确立了“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高品质民办幼儿园,致力构建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2019年4月,市政府在大陈镇召开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各镇街、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推动了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

1.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

义乌市委、市政府于2019年下发了《义乌市委市政府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2019〕2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列为重点工作,根据我市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会同财政部门提出骨干园建设项目和资金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财政经费用于国有幼儿园的建设”。2019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又印发了《义乌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19年)》(义政发〔2019〕58号)和《义乌市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试行办法的通知》(义政办发〔2019〕104号),严格保障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2019年学前教育专项2123.9万元(含学前教育奖励123.9万元,三元公司建设资金2019万元),学前教育事业费3197.4万元,学前教育经费合计5321.3万元,全市教育总经费151667.8万元,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为3.51 %。2019年学前教育专项2413.55万元(含2019年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407.62万元,困难学生资助5.93万元,三元公司建设资金2019万元),学前教育经费事业费2793.80万元(预算),学前教育经费合计5207.3万元(预算),全市教育总经费134632.7万元(预算),学前教育经费(预算)占教育总经费(预算)的比例为3.87%,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2.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我市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19年底,十三个镇街都建有一所硬件标准达省一级的国有中心幼儿园。市财政每年投资2019万元,各镇街落实土地,三元教育集团具体建设,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全市十三个镇街,已建成中心幼儿园6所:稠城中心幼儿园、江东中心幼儿园、稠江中心幼儿园、廿三里中心幼儿园、大陈中心中心幼儿园、赤岸中心幼儿园,达到三级以上幼儿园标准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数13所。在建中心幼儿园3所:北苑中心幼儿园、佛堂中心幼儿园、苏溪中心幼儿园。年内开工的中心幼儿园2所:义亭中心幼儿园、城西中心幼儿园。已落实规划的2所:后宅中心幼儿园、上溪中心幼儿园。为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镇街国有中心幼儿园建设奠定了基础。

国有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组织送教下乡、结对帮扶、发展共同体等对口支援活动,通过开展幼儿园半日保教活动评比展示、研讨活动和主题教学活动展示,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3.城市配套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建设

义乌市城市配套幼儿园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学校布局建设规划。在《若干意见》中规定新住宅小区开发配套幼儿园,由开发商建成后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于土地招投标时未设前置条件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开发商建成的配套幼儿园尚无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而由开发商向社会招标落实承办人。最近,经教育局、国土局、住建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协商,市政府将于近日下发《义乌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使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顺利建设和移交有了保障。老住宅区配套幼儿园统一由义乌市三元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国有全资公司)负责建设,建成后实行“园舍国有、园长公派、教师民聘、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有民营模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已建成8所国有民营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已有城市配套幼儿园22所,规划配套幼儿园35所。

4.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若干意见》明确了有关公立幼儿园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养老保险等政策。2019学年我市事业编制幼儿教师为220人,2019年和2019年新补充进编幼儿教师分别为29人和30人,公办幼儿教师派到乡镇中心幼儿园66人,非事业编制的合格幼儿园教师有487人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对学前教育的全体教师开展培训,2019年以来,我市有496名幼儿教师新取得教师资格证,持证教师比例达64.5%。培训教师人数2019年和2019年分别为3926人和4107人。

5.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的政策措施

《若干意见》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形式举办上规模、上档次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和土地使用政策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一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幼儿园做好指导和管理。在经费补助上,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我局下发了《义乌市关于申报发放2019年学前教育扶持资金的通知》(义学前〔2019〕2号)。奖励补助包括升等奖励、低收费补助、社会保险费用补助、基本建设投资补助。升等奖励资金由受奖励幼儿园自行添置设施设备,改善办园条件。低收费补助资金由受补助幼儿园在不降低教师原有工资待遇的条件下,用于提高教师工资或自行添置图书、玩具。社会保险费用补助资金用于下一年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基本建设投资补助用于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近两年来,发放升等奖励、低收费补助、非在编合格教师社会保险补助、困难儿童求助等各项资金530万元。

教育行政部门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帮助指导民办幼儿园提高质量,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定等级标准和评估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使达标升等成为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的有力抓手,促进了全市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具体做法是:①资金奖励,正面激励。去年以来,在省厅升等奖励政策的基础,加大了奖励力度,即“凡民办幼儿园升等成为省一级、二级、三级幼儿园的财政分别按每班2万、1.5万、1万元标准予以奖励”。2019-2019年共发放升等奖励资金800余万元。资金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民办幼儿园达标升等的积极性,目前,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园条件,配齐配好教师,提高保教水平,实现达标升等目标已成为广大民办幼儿园的实际行动。2019年,我市有35个准办园通过努力,基本达到省三级的标准,进一步扩大了省等级幼儿园覆盖面。②提高准入,竞争推动。为推动民办园争创等级,严把审批关,提高准入标准,凡新批办的幼儿园都要达到省三级及以上的标准,使那些不思进取的准办园感受到“不进则退”的形势,主动要求达标升等,积极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求得生存发展。而公办国有幼儿园的不断增多,又推动着那些二级、三级民办幼儿园的进一步提高。③过程充分,程序规范。为真正促进幼儿园通过升等得到提高,我们改变过去在6月份开始等级申报的做法,将申报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月份,在长达9个月的过程中,通过“宣传发动、自查申报、中心校初报、局组织逐个察看、督促整改、6月初评、暑期整改、正式评估、局里复查、最后认定”等10个环节,使这些幼儿园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许多幼儿园室外铺设了塑胶跑道,按每班6件配足桌面玩具,改善午睡条件,达到一人一床一被的标准。评估工作从申报、初评、正式评估到公示、认定、复评等环节,程序规范,公开透明。④结对帮扶,切实指导。在整个申报评估过程中,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帮助指导申报幼儿园提高。一是组成发展共同体,结对帮扶。全市21个公办国有部门办的骨干园与申报园分别结成共同体,通过开展各种工作活动,在环境布置、园务管理以及保教工作等方面帮助申报园改进提高。二是举办申报园园长培训班,2019年初50名申报省三级的园长参加了近一个月的培训,通过24个专题和12节课堂教学的专题培训,参观12所优质幼儿园,园长们在课程理念、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家长工作、卫生健康等方面受到很大启发和提高,为升等提高提供了思路方法。三是开展教师培训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公民骨干园优质师资资源,成立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讲师团,以镇街为单位,根据幼儿园的需求,免费为民办园教师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近100期,受益教师达10000多人次,取得明显效果。

6.科学保教提高办学质量

近年来,我们把幼儿园内涵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指导管理的重点,全面落实《新课程纲要》、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幼儿园一日保教工作的提升和主题课程实施与推进为主线,强化一日常规管理的规范化、丰富化,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教学,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一是积极开展公民办幼儿园半日保教评比和展示活动,开展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讨,每年举办全市性教学研讨10多次,加强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引导幼儿园科学施教。二是全面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鼓励幼儿园举办各具特色的体育、艺术和幼儿园文化活动,创建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让孩童在快乐、多彩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涌现了宾王幼儿园丫丫文化、稠州幼儿园“灵动个性培养”、胜利幼儿园“画话”活动等特色文化项目。三是加强纠正“小学化”工作。推广正确的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禁止幼儿园开展写字教学,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研究,开展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课堂对比观摩活动;加强对纠正“小学化”工作的督导和评价,组织纠正“小学化”工作专项督导(两年来共开展三次专项检查),检查幼儿园设备配备、活动组织、教学设计等,以多种形式规范幼儿园教育行为。

7.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

2019年《若干意见》明确:“合理设置新设立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标准,严格审批制度。”我局现设有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下设教育监察大队,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申批,加强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进改进提高。加强等级评估、管理工作。对申报省等级的幼儿园通过申报初评、帮助整改、镇街评估、市组织复评等程序进行认真评估,以评估为手段促进幼儿园投入、改进,达到提高的目的。对已评的省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2019年秋季起我市全面禁止幼儿园车辆接送幼儿,消除了安全隐患和恶性竞争,取得了预期效果。2019以来,立案查处了非法举办的稠江杨帆幼儿园;稠江育深儿童发展中心;廿三里何店幼儿园;廿三里华溪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持证上岗问题:目前我市幼儿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共有2644人,持证率为64.5%,离我市制订三年行动计划80%的比例还差15.5%,今年起又提高了学前教育教师资格的准入门槛,学历由原来的中专提高到大专,使得获取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的难度加大。

2.等级幼儿园建设问题:目前我市幼儿园328所,其中一级园9所,二级园23所,三级园116所,三级园以上在园儿童数48000多名,比例为69.6%,离三年行动计划85%比例还差15.4%。

(二)下一步打算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①合理确定公办、国有民营幼儿园的教职工编制。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义乌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探索支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②加大招考录用幼儿教师、保健人员的力度。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幼儿园保教人员编制标准,满足公办、国有民营幼儿园用人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需求。拓宽视野,引进省内外优秀幼教人才来我市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加强与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合作,提升我市职校幼师专业办学水平,为幼儿园提供合格人才。卫生部门要继续负责认真做好幼儿园保健和保育人员的培训和任职资格认定发证工作。③严格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根据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幼儿教师由幼儿园自主聘用,教育局给予注册登记。把幼儿教师持教师资格证情况作为幼儿园办园审批、等级评定、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指标,实行与财政经费补助直接挂钩。新进专任教师必须符合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不符合任职资格的在职园长和保教人员限期202019年底内80%取得任职资格。④全面实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把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规划,市财政按民办幼儿园现任在职教师每人每年100元安排培训经费。逐步建立起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三年内对全部在职幼儿教师开展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全部在职幼儿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72学时,培训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聘任、续聘、职称评定、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实施“名师名园长”工程,通过特级教师培养、名师名园长培养、教坛新秀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园长和教师。

第3篇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加快我县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学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XX年底,我县共有幼儿园XXX所,其中登记注册幼儿园103所,暂缓注册幼儿园XX所;省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一类幼儿园XXX所;在园幼儿1XXX人,入园率63%;幼儿园教职工XXXX人,其中,专任教师XXX人。

(二)存在的问题。从全县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二是县乡两级用于改善办园条件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公办幼儿园数量极少,多数乡镇没有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

三是学前教育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办园质量差;四是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数量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规范发展城区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学前教育规模与内涵同步发展,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办园条件基本均衡、入园机会基本均等的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切实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注重保基本、全覆盖,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从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并确保学前教育质量。

2、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就近入园、扩大规模、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合理确定幼儿园布局。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步伐,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3、坚持规模发展与质量提升并重。坚持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接收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资助具有公办性质的幼儿园等措施,不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为重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激发办园活力,提高办园效益,努力提升保教质量。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20XX年底前,建成1处县实验幼儿园、14处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定办园标准,通过省级认定,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95处,新增XXXX个公办幼儿学位,全县公办和公办性质的幼儿园达81%以上,学前三年幼儿园入园率达到84%以上。

(二)年度发展目标

--20XX年,新建公办幼儿园XX所(含1处县实验幼儿园、14处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建16所,全县新增幼儿学位7470个,入园率达到76%。

--20xx年,新建公办幼儿园18所,改建18所,全县新增幼儿学位5910个,入园率达到79%。

--20xx年,新建公办幼儿园13所,改建XX所,全县新增幼儿学位4230个,入园率达到84%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

1、统筹规划学前教育机构布局。把学前教育规划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将学前教育规划布局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各乡镇要充分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优先举办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全县学前教育机构按服务人口5000人以上、规模不少于6个班的标准进行规划布局。

2、加快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不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的居住小区规划将不予审批。

(二)多措并举,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1、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坚持政府拨款、举办者筹措、社会广泛捐助和家长交费等多种渠道解决学前教育经费。切实履行政府责任,按照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的五有要求,把学前教育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新建公办幼儿园建立以奖代补制度,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性幼儿园给予积极补助扶持。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和残疾幼儿给予减免保教费。

2、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20XX年底前,全县新建46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学位,提高公办幼儿园学生数比例。以县机关幼儿园为依托,异地新建县实验幼儿园,20XX年完成建设任务,20xx年申报省示范幼儿园。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20XX年完成全县14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到20XX年,14处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通过省级认定。

3、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和园长、优先土地出让、减免建设规费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三)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1、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从20XX年开始,有计划地公开招聘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全日制幼儿师范专业专科毕业生,重点用于补充乡镇中心幼儿园师资。小学附设幼儿园由所在小学在富余学科教师中选择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合格后从事幼教工作。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根据实际需要实行编外聘用管理。

2、加强师资培训。制订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规划,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幼儿教师培训,建立每三年一周期的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强园长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建成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秀、年龄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严格执行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幼儿教师须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3、保障幼儿教师待遇。公办幼儿教师纳入我县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可参照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保障教师工资按标准及时发放,逐步实现与公办幼儿教师同工同酬。切实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保障合格非公办教师待遇和合法权益。

(四)规范管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规范办园行为。严格执行幼儿园审批,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幼儿园资源信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治理无证办园。加强安防措施,全面落实100%配备安保人员和安防设施设备。规范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收取的费用纳入教育集中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使用。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审核的办园成本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部门备案。

2、坚持科学保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保教结合,为学前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学前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开展学前教育研究,建立健全教研网络,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五)健全机制,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1、建立县乡共管、县级为主的管理机制。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财政、物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卫生、住建、民政、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管理全县的学前教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前教育建设、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本辖区学前教育发展和管理责任,对本区域幼儿园布局和发展提出意见,负责筹措经费,建设并办好幼儿园,扶持和管理辖区内社区幼儿园、村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由县教育体育局任命。

2、完善督导评估机制。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将学前教育纳入乡镇政府工作考核指标和教育督导评估。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等进行专项督导,督导评估结果纳入对乡镇政府考核内容,并向社会公示。建立表彰机制,定期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拓展阅读: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定介绍各省(区、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明确了未来三年学前教育发展目标,逐年落实了建设任务;

二是围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等内容安排了一批工程项目,纳入了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予以保障;

第4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按照“不能等事故发生再倒查是谁的责任;不能等隐患变成事故再倒查整改隐患;不能等事故救援不力再倒查应急准备;不能等吸取教训再倒查政策机制;不能等事故问责再倒查履职尽责”的五个不能要求,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坚决整治制约安全发展的突出矛盾,坚决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除隐患、防风险。切实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较大事故有效遏制,全区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安全生产保障。

二、主要任务

推动各生产经营单位坚持以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切实解决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红线意识不强、安全责任缺位、隐患排查不扎实和抓落实存在很大差距等突出问题;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重点分2个专题和危险化学品领域深入推动实施。

(一)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一是组织观看专题片。全区各生产经营单位要集中组织观看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学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二是集中开展学习教育。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轮训,推进学习教育全覆盖。三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压紧压实安全责任。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40条刚性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四是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修订完善安全设防标准。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一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深入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等若干规定,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的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加强安全考核,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021年底前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二是企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三是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用足用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支持安全技术设备设施改造等有关财税政策,重点用于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各重点行业领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通过实施安责险,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分行业领域明确3年建设任务,突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日常化、显性化,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规范化。五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举报奖励和教育培训等制度,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一是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2022年底前所有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装置的上下游配套装置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二是完善落实城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关停并转、退城入园等支持政策措施,2022年底前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工程,并持续推进其他有关企业搬迁改造。

(四)危险废物等安全整治。要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对属性不明的固体废物进行鉴别鉴定,重点整治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单位等可能存在的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等问题,确保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安全。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由产生到处置各环节联单制度。加快处置设施建设,消除处置能力瓶颈。督促企业对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组织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相应的安全责任措施落实,确保人身安全。

三、时间步骤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按程序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和2个专题实施方案、2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具体安排。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各单位要深入分析一些地方和行业领域复工复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主客观原因,对单位重点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动态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深刻认识做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性,强化领导责任,勇于担当作为,层层抓好组织实施,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

为确保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开展,区应急管理局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部署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危化科,具体负责综合协调、沟通联络、组织调度等日常工作。各单位要制定本行业领域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安全督查手册,推动企业每个岗位都要制定安全岗位手册。

(二)提升保障能力。企业要不断增加安全投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管理。高危行业领域全面实施安责险制度,推动保险机构落实事故预防技术规范,切实发挥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巩固我区“奋起、崛起苏中”战略成果,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规模显著扩张、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支撑体系显著完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全区主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良好态势,打造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二、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全区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比2014年翻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0%以上;形成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培育产销超5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6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企业1家;特色园区提档升级,省级智能电网器件特色产业基地、省级油气装备出口基地品牌效应进一步凸现,产业集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发区、装备园区分别创成国家级开发区、省特色产业集聚区。

三、发展方向

㈠先进装备制造

重点发展油气装备、汽车农机装备、船舶配套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智能装备等主要产业板块。

1、油气装备板块,以曙光、格兰特、五行科技、中裕消防等企业为主体,推动石油钻杆、钻铤、接头、页岩气管道等产品提质增量、扩大市场,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由陆地井下钻采工具向海洋钻采井下工具提升,由工具类产品向装置类产品转型,由钻采类装备制造向炼化类、输送装置等领域发展。

2、汽车农机装备板块,以太平洋精锻科技、飞船齿轮、一拖动力、鑫宇铸造等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农机内燃机总成及配件、汽车传动齿轮、汽车精密铸造件等零配件产品,提升内燃机研发、制造能力,着力推动汽车零配件向部件发展,部件向总成集成,产品从汽车配件向油电混合、纯电动车、高端农机方向延伸,进而向高铁、航空零部件方向拓展。

3、船舶配套装备板块,以振华泵业、通达阀门、船舶舾装件、远望仪器等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舰船用泵阀、舾装件、电机、甲板机械、船用仪器仪表等基础配套产品,提升船舶甲板机械、船艇泵阀的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水平。

4、节能环保装备板块,以泰怡热工、康洁环保、腾天工业炉等企业为主体,发展以热处理为主的节能装备、以除尘及水处理为主的环保装备、以换热器为主的换热节能设备等系列产品,研发高可靠性、低消耗除尘和工业有机气体净化设备,研发生产与高铁相配套节能环保产品。

5、智能装备板块,培育扶持和发展“壹仟零壹号”、博尚工业装备等3D、机器人企业,大力发展机器本体和整机,推动装备制造实现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着力依靠神王、环球、菁茂等企业,发展智能立体车库、智能物流货架等智能化装备产品。

㈡新能源

重点发展储能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电池、燃料电池、能源电力装备、风电核电等系列产品,积极发展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

以双登集团等企业为主体,重点支持企业突破大规模储能技术,开发大容量超级电池和电容器,由传统铅电池向锂离子电池、三元电池、燃料电池方向发展,由独立电池向微电网系统发展、由通信领域向电力、高铁、汽车、军工、航天领域拓展。着力培育大唐燃机热电公司、顶好光伏太阳能发电公司、中电能源公司、源怡能源公司等一批企业加快发展,推进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生物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

以扬动电气、南洋电缆等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超节能变压器、智能型变压器、特高压变压器、高压特高压电缆、橡套电缆、矿物绝缘电缆、高温特种电缆、智能化开关设备及其电力控制设备等能源电力系列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层次和品质,努力创造能源电力装备领域新优势。

四、主要举措

㈠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1、编制产业规划。突出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优势,加快构筑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驱动、人才支撑的发展机制,建成为我省区域内重要的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结构优、配套功能全、核心竞争力强的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制造基地。

2、借智科学发展。成立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发挥好专家、学者的参谋咨询论证和指导作用;借助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外脑”和产业智慧,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3、发展重点产业。围绕“做精、做深、做强、做特”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展提升两大主导产业内优势重点板块,加大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引进高端产品生产技术,放大产业比较优势。

㈡推进产业创新创优

1、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内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需求,继续深化“双百行”(百家企业院校行、百名专家行)活动,引导企业带着难题进院所,组织专家教授入企提供现场服务,加速高校、科研院所优质创新资源向我区汇集。

2、加快重大研发载体建设。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快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有效推动高端技术创新突破。力争到2018年底,创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企业技术中心12个、重点实验室3个。

3、实施企业品牌提升计划。出台相关激励扶持措施,引导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企业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推进质量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8年年底,1家企业获国家质量奖,2家企业获省质量奖,创成省品牌产品20个。

㈢强化项目招引建设

1、紧扣“产业链”招商。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优化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体系完善、配套完备的全产业链体系;加大对科技含量高,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前十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的招引力度,全力打造两大“百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

2、推进产业整合招商。鼓励重点产业骨干企业按照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实现与相关配套企业联合兼并,扩大配套规模和能力;鼓励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嫁接改造,实现企业产业规模、产品技术、品牌知名度的迅速提升。

3、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对在建和三年内计划实施的项目,加大督查指导和矛盾协调、要素保障力度,推进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2016年-2018年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共计划实施投资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7项以上,计划总投资46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共计划实施投资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3项以上,计划总投资70亿元以上。(具体项目情况详见附表)

㈣做强产业平台载体

1、突出“一区两园”载体建设。推进开发区与科技园区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昆山高新区工业园、智能电网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智谷软件园四大特色园区,修订完善“飞地经济”政策,促进重大项目向“一区两园”集聚,力争到2018年底,培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个100亿级产业集群,到“十三五”期末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园区坚持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实施晨光亿元企业孵化园、晨光中小企业创业园两个10亿级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板块雏形。

2、加快培育发展主题园区。深度挖掘华港汽车零部件、张甸工业热处理装备、俞垛金属材料等镇级产业的比较优势,以“一镇一品”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园内企业兼并重组、与园外企业嫁接合作,竭力推进培育特色产业与建设特色园区有机结合,推动现行镇级综合园区向特色园区、专业园区转变。

3、改造提升一般工业园区。对规模小、产业基础薄弱的镇级工业集中区在填平补齐、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以扶持壮大现有企业为重点,通过腾笼换鸟、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大闲置土地清理以及低贡献率企业的盘活力度,努力提高园区的运行质态和入园企业的贡献份额。

㈤实施产业智能改造

1、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广实施ERP等高效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生产管理、能源管理、物流管理、智能决策水平;加快推进太平洋精锻科技、太平洋齿轮传动、双登集团等3个企业智能车间建设,推进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智能装置的集成应用,引导企业从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系统到智能工厂,实现从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应用服务的智能化改造。

2、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加大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成套设备等工业装备的应用,支持企业有规模地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和自动化流水线,提高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将推进“机器换人”重点专项作为强化工业有效投入的重要内容。

3、积极推进“互联网+工业”。实施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工程,推进互联网技术融入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企业新的工业产品开发,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㈥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1、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广泛宣传与沟通交流相结合、专题培训与外出考察相结合、业务指导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引领两大主导产业企业学习资本市场、了解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每年举办2期规模较大的企业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业务培训活动,邀请证监部门领导、业内专家和中介机构专业人士授课,帮助企业答疑解惑。

2、加强分类指导。定期对两大主导产业内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完善全区上市后备资源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综合考评情况淘汰一批、吸收一批;对已签约、已股改等处于上市不同阶段企业,实施分类指导,推进企业上市进程。积极利用“新三板”等场外市场,引导企业做好产品研发、市场开拓、项目储备、财务管理,为上市打好基础工作。

3、加强服务帮办。建立由区经信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专业团体支持的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企业上市协调服务机制,定期组织专业团队对拟上市企业逐家上门会诊,帮助出谋划策,避免企业走弯路。对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权证过户、项目立项、用地保障、安全消防等问题,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上门指导,帮助办理相关手续,缩短企业改制上市时间,节约企业改制上市成本。力争到2018年底,两大产业上市公司超过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超过4家,其他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公司数超过10家。

㈦强化技术人才支撑

1、强化政策宣传。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和网站等媒体,印发小册子、开辟政策咨询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市和区“人才强企”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汇聚。

2、加快人才招引。定期对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梳理,建立紧缺人才需求台帐;帮助企业梳理人才发展思路,引导并服务企业自主开展人才招聘、产学研合作等,破解企业人才招引难题。

3、做好人才培育。加大对企业现有人才和高管的培训,组织开展岗位能手评比、技术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以企业经营管理技术骨干和新生代企业家为主体定期开展集中培训、交流活动,3年内确保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轮训一次,参培学员150人以上。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区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区经信委牵头负责主导产业发展组织推进工作。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挂联服务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制度,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各类矛盾问题。建立部门例会制度,定期交流工作情况,研究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举措。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量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推动主导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第6篇

一、社会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和预算内财政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较快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15%左右。到2007年,恩格尔系数小于40%,贫困人口比例小于0.2%。

责任部门:农工办、财政局、劳动社保局、统计局、民政局

2、扩大充分就业,减少收入差距。每年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实现就业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3—0.4之间。

责任部门:农工办、劳动社保局

3、控制人口增长,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到90%以上,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责任部门:计生局

4、巩固提高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初中教育普及率达99%以上,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三年内每年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2所、无锡市级“绿色学校”4—5所、××市级“绿色学校”20所。到2007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建成“绿色学校”。

责任部门:教育局

二、农业环境保护

1、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建成无公害食品基地40个(面积8万亩)、45个(面积10万亩)、50个(面积12万亩),到200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版权所有!产品比重达到2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005、2006、2007年分别完成3个、5个、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试点。到2007年,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环保局

3、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使用,2005、2006、2007年分别新增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5个、6个、7个。到200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农林局

4、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素等。到2007年,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50千克/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

5、加强农用薄膜回收,2005、2006、2007年分别有5个、5个、6个镇设立农用薄膜回收点,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6、推广农村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使用。到2007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责任部门:农工办、发展计划局、农林局

7、加大防洪抗旱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系统抗灾能力。

任部门:水利局、农林局

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1、完善定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到2007年,全市“一园四区”(指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15%以上。

责任部门:规划局、园林旅游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2、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到2005年,全面完成地下水禁采封井任务。

责任部门:水利局

3、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到2007年,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大于90%。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

4、大力开展城乡植树造林活动,三年内每年新增林地面积1.5万亩。到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园林旅游局

5、制订并实施砖瓦窑关停计划。三年内全市关停45只砖瓦窑。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经贸局、工商局

6、整理土地和利用废弃石宕。三年内,每年完成800亩废弃石宕的复垦、利用。到2007年,全市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农林局

7、加强废弃石宕复绿。到2007年,全市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废弃石宕基本完成复绿任务。

责任部门: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四、工业污染防治

1、继续实施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加强“红色”、“黑色”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到2007年,“红色”、“黑色”企业在参评企业中所占比例低于10%。

责任部门:环保局

2、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严重超过排污总量和无环境容量地区的严重污染企业,实行关停。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贸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

3、加快废水治理,提高废水达标排放标准。2005年,印染、造纸、化工、制革、洗毛等主要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2007年全市所有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4、全市乡镇污水厂处理厂正常运行,工业废水实行集中处理。三年内每年建设排污管道100公里,每年削减排污口50-70个。到2007年,全市保留100个工业企业排污口。

责任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5、排污口规范化整治。2004年底前,完成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2005年底前,完成年内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的安装;2006年底前,完成所有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

责任部门:环保局

6、加快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到2007年,基本完成电厂、钢厂废水(循环冷却水)回用等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7、加快电厂二氧化硫和烟尘治理,所有电厂必须建设静电除尘和高效脱硫系统。2005、2006、2007年分别完成30%、40%、30%电厂除尘脱硫工程建设。到2007年底,全部电厂完成脱硫除尘治理。

责任部门:环保局

8、加快集中供热和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2005年,淘汰全市具集中供热条件的0.5吨以下燃煤手烧锅炉。到2007年底,全面淘汰集中供热范围的燃煤锅炉,燃煤窑炉(特种行业窑炉除外)全部改为燃油或燃气等清洁能源方式。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9、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开发区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年内每年完成循环经济试点10个、清洁生产审计25家、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0家以上。到2007年,全市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的制革、印染、化工等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审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

10、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三年内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每年削减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每年削减2-3%。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11、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05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余镇工业集中区完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2006年,6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7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12、加快电镀加工企业、铝氧化企业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步伐。到2007年,全市各镇、开发区只保留一个电镀加工、铝氧化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点,关停分散小电镀加工、小铝氧化企业。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工商局、各镇人民政府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责任部门:卫生局、城管执法局

2、健全完善全市调水方案,2006年底前完成相关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水利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加快实施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截流率和处理率。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07年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加快制订并实施中水回用规划,实现中水回用。

责任部门:规划局、建设局、建司、各镇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4、加快制订并组织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或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方案。2005年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投运。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建设局

5、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责任部门: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

6、加强城市绿化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150万平方米、2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达到12平方米以上。

责任部门:园林旅游局

7、巩固、扩大城市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划分城市清洁能源区,2007年底前全部淘汰区域内燃煤锅炉,实行集中供热或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城管执法局等

8、巩固、扩大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等

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建设。2004、2005、2006年分别建成3个、9个、3个环境优美乡镇(澄江镇不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2、加快生态村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建成8个、10个、12个生态村。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开展河道清淤整治。2005年,完成长寿河等整治,实现水质达标;2006、2007年,完成张家港河、锡澄运河及应天河、青祝运河、富贝河等河道整治,实现水质达标。到2007年,全市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类别标准。

责任部门: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4、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到2007年,镇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卫生局、建设局

七、生态文化建设

开展绿色社区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建成5个、8个、12个绿色社区。到2007年底,50%的社区建成绿色社区。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民政局、环保局、澄江镇人民政府

八、环境专项整治

1、开展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

责任部门:卫生局、环保局

2、开展全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危险废物全部处置利用,无危险废物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

3、开展核与辐射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环保局、公安局、卫生局

4、开展“白色污染”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经济贸易局、环保局

5、开展城区燃煤大灶专项整治,改用燃油、燃气等清洁能源。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

6、开展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整治。

第7篇

(2021-2023年)

 

一、工作目标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行业对标、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载体培育等行动,支持企业加速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流程,加大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扩大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工业迈向产业链高端、价值链顶端、技术链尖端。到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5%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工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步构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技术改造年度目标

——2021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0%以上。

——2022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2%以上。

——2023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3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重点项目引领行动。

时间节点:每年滚动实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工业投资稳步回升,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

实施重点:《自治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进一步明确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纺织等行业领域的技术改造重点和方向。建立重点技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发挥技改贴息和综合奖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自治区层面重点推动投资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各地市重点推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200个左右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各县(市、区)重点推动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二)对标提升行动。

时间节点:到2023年树立10家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行业标杆企业。

实施重点:推动对标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展开。修改完善《自治区对标奖励管理办法》,围绕自治区确定的重点特色产业,推动对标工作由普遍覆盖向重点深化转变,组织开展对标能力提升示范工程,引导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等领域企业找准对标对象、对标要素和对标方法,每年树立5家左右国内领先的行业标杆企业并给予奖励,示范带动更多企业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三)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时间节点:2021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培育1家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5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到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00家以上,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个以上,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50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3-5家,各类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20个。

实施重点: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每年培育3-5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知名院校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在各工业园区布局建设若干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支持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单位,组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每年培育1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四)关键技术攻关行动。

时间节点: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卡脖子”技术,开发一批具有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到2023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5项以上,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40项以上,争取20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列入国家目录,一批产业创新短板和难点得到突破,并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重点:聚焦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每年实施5项左右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和15项左右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攻关。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在高端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提升我区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工业强基工程。(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银保监局,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五)行业标准提升行动。

时间节点:到2023年,新增主导制(修)订3个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重点领域打造3个左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准化试点示范区(项目)。

实施重点:围绕制造业基础、智能制造、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新兴产业、制造安全与服务、绿色制造、现代煤化工七个方面,构建系统协调、需求导向、创新引领的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提升企业产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构建宁夏煤化工产业标准体系。建立宁夏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智能刮板输送机、焊接机器人等一批具有智能化要素产品的团体标准,在高端轴承、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制定若干“领跑者”标准。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争创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国家级质量标杆。(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市场监管厅,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六)服务型制造转型行动。

时间节点:2021年培育和认定国家、自治区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5个、工业设计中心3个。到2023年,培育和认定国家、自治区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50个,工业设计中心10个。

实施重点:推动创新设计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对设计的投入和应用,重点强化创新设计对绿色食品、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服务支撑,鼓励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设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引导工业企业以价值链延伸与再造为重点,从提品向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增强咨询设计、项目承接等系统解决能力,面向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承揽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EPC)和交钥匙工程。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中小制造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金融等各环节有机融合,推广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响应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稳定性。(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市场监管厅,宁东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优惠政策落实。认真贯彻执行进口设备免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强基等政策。 落实自治区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各项政策,确保“要素跟着项目走”,协调解决重点项目用水、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问题。发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主要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有力撬动企业扩大投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第8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昆明五华区;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1-0016-03

组织体系健全 心育成果丰硕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局长您好!2012年,五华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请您大致介绍一下五华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李劲局长(以下简称李):我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下。

1.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较高

五华辖区内小学35所,初中及普通高中11所,共计46所,其中农村学校9所,均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了心理辅导室。辖区内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9人,兼职146人,覆盖所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与学生总数之比(师生比)为1.65:1000。

2.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五华区成立了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有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各中小学基本建立了由校长或分管校长牵头、有关职能处室密切配合、学校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在五华区青少年宫建立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

3.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及评价体系

2006年五华区教育局制定并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五教发〔2006〕34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予以明确规定。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74号),要求各校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颁发《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151号),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予以指导和规范,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档案也统一了标准;在《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及其要求。

4.投入了一定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经费

建立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购置相关设备及《五华区师生心理档案系统》;划拨了93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经费及心理健康教师师训经费;划拨了10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经费。

5.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较为丰硕

与省内其他县区相比,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高。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昆明市学科带头人全部在五华区,五华区有8人次获“健康杯”十佳心理健康教师、十佳心理健康教育校长、十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五华区的心理教师群体中有7位骨干教师已成为云南省较为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昆八中、昆二中、昆二十八中、龙翔小学被认定为“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以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专家团队为主的骨干教师团队与云南省教科院、昆明市教科院共同开发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生命、生存、生活》《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读本》;与其他机构共同编写了青少年课外读本《七彩心桥》、教师培训教材《搭建农村青少年通向现代社会的桥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活动课操作指南》;开发了远程教育课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编制了《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问卷》量表,完成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2012年五华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行动计划领航 积极应对困难

记:在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中,五华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机构和专业师资队伍亟待强化

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只有一位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难以引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成果。心理教师中专职比例低,师生比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低。根据2010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我区选拔了93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但由于考试难度较大,仅有20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部分原有的专职心理教师由于多种原因不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职业资格的教师在学校也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故心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区教师缺员严重(全区4000余名教师,缺员近400名,近10%),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难以以专职心理教师身份进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2.工作制度有待完善和创新

2006年颁发的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力度不够,且文件依据是教育部2002版《纲要》,需修订完善方能适应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实际。《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制性不够,《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权重较轻,五华区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的运行也缺乏有效制度。

3.心理辅导室建设和规范管理有待加强

各中小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离《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徒有虚名。目前还缺乏相关管理规定对各中小学已建立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规范管理。

4.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均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补助经费、心理教师持续培训经费、心理教育研究经费、校外心理辅导中心运行维持经费等都需要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5.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亟需构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属于系统工程,不可单靠学校一方之力,还需家庭、社区全力支持配合,只有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才能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6.横向纵向交流合作和示范引领作用还需保持和扩大

从目前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看,玉溪、红河等州市,盘龙、西山、安宁等昆明市其他县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迅速崛起,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优势正在不断缩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拟定了《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报请政府发文,举全区之力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推动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不断向前。

推进六大项目 突出心育重点

记:今年6月25日,五华区教育局就《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讨论稿)召开了听证会,请您谈谈这份行动计划方案的主要设想。

李:本行动计划拟经过三年行动,建成1个区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48个校级心理辅导站、11个校外心理辅导站,形成五华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资源配置,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辅导员)相结合的、能胜任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开展各类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健康行为方式;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构建三级危机干预体系;加强以家庭教育方法为主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培训,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家庭辅助支持系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社区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创适合五华区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新局面,发挥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省、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三年,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将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重点,推进六大项目来实现本计划的各项目标。这六大项目是:“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项目;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项目。

“三位一体”工程 编织心育网络

记:这份方案中提到要进行“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请问“三位一体”是指哪三个方面?这项工程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李:“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是指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建设目标为:建立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其在规划制定、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内实现100%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验收,已成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三所中小学保持省内示范领先,20%的中小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所有学校完善校内心理健康辅导站,青少年宫及街道办建立并不断完善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三年内实现10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达标、8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达标。

提高师资水平 完善队伍建设

记:目前社会、政府、学校包括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五华区有什么新的举措?

李:《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中将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的工作作为一个专门项目提出来,我们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目标是:优化配备与准入,强化培养与管理,基本完成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水平的认证工作,逐步建立教师考核激励和分层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和校外心理健康辅导队伍。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优化心理教师的配备

提高专职心理教师的比例,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形成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心理教师为辅的教师结构。三年内全区学校心理教师与在校生师生比不高于1:1000,心理教师中专职率力争达到50%以上。

中学(含一职中专和新萌学校):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心理教师,少于1000人的学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

小学: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生少于1000人的学校可以兼职心理教师为主,但城区示范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城区普通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50%以上,城郊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也要力争达到20%以上,农村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10%以上。

2.强化心理教师的准入

进入中小学从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教师应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专业的学历。

专职心理教师:须具备全日制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注:不含自考、函授、夜校),并取得相关学位,同时要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非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教师要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三年以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取得心理学相关专业硕士(含教育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

兼职心理教师:有班主任、德育教师、校医的相关工作经验两年,取得省市区任一级岗位技能培训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3.规范心理教师工作量与待遇

学校要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安排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课时量等同,开设讲座按10课时/天计算工作量,团体辅导以及个别咨询按时间长短以45分钟/课时进行工作量核算。心理教师工作要有记录,根据记录折算为课时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迎检备查、相关宣传活动(宣传栏、网站建设、广播、宣讲等)、心理健康活动周(月)也可根据投入的时间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心理教师的待遇标准不低于班主任教师。对心理教师的工作情况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奖励、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获奖心理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优秀的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予以加分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4.改进职称及业务荣誉评定机制

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可以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教学能力考核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能力,鉴定论文限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研究内容。兼职心理教师在评定职称时,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其参与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及成效可作为重要参评依据和条件之一。专兼职心理教师均可申报参评“五华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三年内拟评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学科带头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骨干教师”。

第9篇

一、发展现状

市学前教育一期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实施以来,我市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办园条件显著改善,管理明显加强,保教质量显著提升,彰显了普惠性特色,取得可喜成就。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5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5所,比2011年增加6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全市在园幼儿9269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6%。

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我市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部分幼儿园“大班额”现象亟待改善;幼儿园运转保障水平普遍偏低,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相对滞后;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总体数量和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保教质量和办园行为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发展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到2017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以上。

(二)具体目标。

1、扩总量。着力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好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2015-2017年,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基本实现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9%、91%和92%以上。

2、调结构。着力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率。到2017年,全市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其中乡镇及以下入园幼儿基本享受普惠。

3、建机制。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制定公办园生均经费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建立公办园教师编制核定与补充制度,完善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政策等。到2017年秋季开学时,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及以上公办园编制内园长和专业教师的数量占本园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乡镇以下公办幼儿园该比例不低于20%。

4、提质量。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立健全政府牵头、教育为主、多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监管体系,不断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基本消除无证办园和“小学化”现象。提高办园水平,各类幼儿园的师资、班额、玩教具、园舍等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创新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加强保教研究与指导。全市幼儿园园长、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财会人员、安保人员、炊管人员等持证上岗率达100%,专业教师的幼儿教师资格证持证率达80%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资源总量,提高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率。

1、优化学前教育规划布局。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要求,明确定点幼儿园,确定办园规模。乡镇以下有小学的地方,或者常住居民有3000人以上的较大集镇都应布点建设幼儿园。将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2、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学前教育扶持基金,有计划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到2017年底,每个乡镇至少有2所公办幼儿园。适龄幼儿较多、地域较大的集镇,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乡镇中心幼儿园分园;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实行乡镇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确保乡镇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3、补足配齐城镇住宅小区幼儿园。研究出台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对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回收、补建等作出具体规定,不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住宅小区规划不予审批。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移交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将承建单位落实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情况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并向社会公示。

4、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建立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扶持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做出具体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划拨土地使用权、安排贴息贷款、减免租金、补贴运行经费、派驻公办教师、培训和业务指导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

5、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园。充分发挥省、市级示范园的办园优势,通过城乡共同体、连锁办园、强弱结对帮扶等模式,推广实施“五统一”(即统一工作部署,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目标标准,统一设施配置,统一保教规范)等有效工作机制,以加快薄弱园的提档升级。新建公办幼儿园要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由教育行政部门派驻公办园长和适量公办教师,实行集团化管理,并逐年增加公办教师比重。

(二)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以县(市)为主、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等投入政策。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2、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结合实际测算核定本地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制定普惠性民办园奖补办法和家庭经济贫困幼儿资助标准等,完善家庭经济贫困幼儿入园资助制度。建立和完善财政、社会、家长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3、规范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对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的项目资金支持。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确保学前教育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对中央和省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不得截留、挪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等。对利用各级财政资金修建的幼儿园,应确保其公办性质,确保提供普惠。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资金的使用监管和效益评估。

(三)加强科学保教指导,全面提升办园水平。

1、提升科学保教水平。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幼儿玩教具及教师指导用书的配备与指导,2017年秋季开学前,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玩教具配备达到省定标准。严格控制幼儿入园年龄,不招收3岁以下幼儿。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小学招生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类考试。严禁给幼儿统一配备人手一册的教材(资源包)。

2、加快提档升级。依据国家、省有关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标准,制定本地幼儿园办园水平督导评估标准,定期组织办园水平评估工作,实行办园水平动态认定机制。引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幼儿园加快升等晋级步伐,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到2017年,全市省级、市级示范园比例要达到15%。

3、推进“家园共建”。大力推进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严格执行“家长代表入园制度”,形成“家园共建、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

4、健全学前教育教研网络。配备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建立专兼职专家团队,为开展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与经费。根据幼儿园数量和布局,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分区域、包片到园、指导到人等方式开展教科研工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1、严格幼儿园教职工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落实幼儿园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和保育员、卫生保健员、炊管人员和安保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市级备案制度,凡不符合相关从业规定要求的,不允许进入幼儿园工作。

2、完善幼儿教师补充机制。按照“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有计划招录公办幼儿园教师,不断提高公办园教师在编比例,同时配齐配足保健人员等各类教职工。

3、加强业务管理,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建立学前教育师资库,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统筹考试,不断加大本市一级幼儿园教师培训力度;支持幼儿教师在职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加强园本培训,推动园改教研、园本研修深入开展,全面提升队伍理论素养和岗位工作能力;建立技能考核制度,激发保教人员积极性。

4、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按要求落实公办园教职工工资待遇,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以薪养岗等方式,解决好公办园在编职工和非在编教师待遇问题,实现公办园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园教师按有关规定在工资待遇上予以倾斜,积极开展公办园教师县管园用工作。引导和督促民办幼儿园依法与其所聘教职工签定劳动聘用合同,落实其社保、住房公积金、工资等待遇;在资格认定、业务培训、职称评审、考核评价、评先评优等方面,保障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五)健全学前教育监管体系,保证学前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前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办园体制、投入机制和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制订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对规划的编制实施情况适时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纠正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严格幼儿园准入。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举办幼儿园必须按规定办理设立审批及相关登记注册手续,未取得办园许可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办幼儿园。对于无证办园行为,由镇(街道)政府组织教育、综治、公安、住建、卫计、食药监、物价等部门联合整治和依法取缔。

3、加强幼儿园年检。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幼儿园年检和结果公示制度,督促幼儿园进行问题整改。要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在政府网站上定期公布各类幼儿园资质、办园条件、师资状况、收费标准等基本信息。组建由政府督导部门牵头,由政府职能部门、家长委员会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专业人士等组成的幼儿园评估小组,对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定期进行监控评估,评估结果对社会公布,作为幼儿园年检、评级的重要依据。

4、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由市人民政府确定,报市物价部门备案。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由幼儿园自主确定,报物价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幼儿园要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严禁自立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和其他名义另外收取费用。

第10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思路,将助力脱贫攻坚与团的各领域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瞄准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体现共青团工作特色、纳入党政扶贫开发工作盘子的原则,创新工作载体,完善支持机制,组织动员全州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自觉投身脱贫攻坚实践,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二、目标任务

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全州2018年1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以智力扶贫为重点,实施助力生产脱贫、教育脱贫、人才脱贫和开展公益扶贫、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等具体行动,通过2016-2018年三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贫困地区青少年整体素质明显提升;贫困乡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比例大幅增加;共青团组织挂钩的贫困村以及团干部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地区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得到有效帮扶;共青团组织及广大团员青年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共青团自身建设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得到切实加强。

三、工作内容

按照《大理州贫困乡村出列和贫困人口减贫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一)助力生产脱贫

1.强化团属资源支持。整合并深入实施“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等团属扶贫项目,三年累计投入扶贫信贷资金不少于2亿元,并重点向300个贫困村倾斜。依托大理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年创业帮扶项目,至2018年,累计直接投入资金不少于500万元,采取项目补助、产业覆盖、技能培训、资金互助等形式,2016年起,每年扶持不少于300名农村青年、“直过民族”青年创业发展。充分激发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鼓励青联委员到贫困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推动青年种养殖大户与贫困群众开展合作种植、合作养殖,动员青年企业家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提升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吸纳贫困青年就地就业。

2.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就业、见习信息机制,依托青联委员联系点、“青年创业州长奖”获奖企业、“青年文明号”等组织机构,募集一批岗位定向优先解决贫困村青年就业。探索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至2018年,累计建立“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50个,提供就业见习岗位500个,帮助不少于1000名农村青年提升素质转移就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实用技能创业培训,开设“青年脱贫致富分享课堂”,重点提高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对象、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能人等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探索建立县级“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2016年完成大理、祥云、宾川、永平、洱源、剑川等县市的“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建设,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提供金融知识培训、政策咨询和服务支持。

3.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完善创业“资金+导师+政策”链条,着眼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青年,从资金、技术、电商培育等方面入手,加强导师和骨干队伍培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青年开设网店。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技术指导和小额信贷支持,帮助解决青年电商创业的资金问题。2017年,组织青年电商创业大赛,促进青年电商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电商与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对接,促进青年电商与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二)助力教育脱贫

1.开展贫困青少年助学行动。建立大理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其希望工程共同体(县市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公益体系,2016年启动并完成全州贫困青少年群体现状调查试点工作,全面推广运用“大理州贫困青少年救助管理系统”,对贫困青少年群体建档立卡、精准对接。深化希望工程、希望之星、“圆梦行动”等品牌工作,三年累计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每年资助不少于1000名贫困学生,对“贫困读书郎”这一群体提供切实有效的助学帮扶。

2.着力发展校外教育。2016年起,联合农业、人社等政府职能部门,与职业技工学校、专业培训机构、企业合作开展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到2018年底将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和农村贫困青年劳动力培训一遍,确保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至少1门致富技能。

3.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分类帮扶。2016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建立完善全州青少年“大维权”工作体系,将社会闲散青年纳入就业培训工作计划,优先安排有就业意愿的社会闲散青年参加职业培训;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建立“帮教档案”,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和方法开展帮教活动;建立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机制,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参与帮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返乡、复学、就业;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寄养、生活照料等安置工作,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及时给予临时性生活救助;实施“春暖人间――关爱贫困留守儿童专项行动”,开展贫困留守儿童调查,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救助;帮助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解决生活、学习、就医方面的困难,最大限度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能上学,能就医,能融入社会正常生活。

(三)助力人才脱贫

1.组建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分级组建以团干部、团员、青年技术能手为骨干的“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志愿者宣讲团”,覆盖全州11个贫困县33个建档立卡的贫困乡镇和300个贫困村,其中,2016年覆盖出列计划的4个县、16个乡镇、172个村;2017年覆盖出列计划的4个县、13个乡镇、101个村;2018年覆盖出列计划的3个县、4个乡镇、27个村,从政策宣讲、脱贫宣传、项目对接、智力支持等方面强化对口脱贫工作,在落实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和项目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积极为贫困乡村、贫困群众脱贫贡献力量。

2.培育贫困地区本土青年领头人。深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优先选拔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青年典型参与各级党政、共青团系统组织的评选活动,用青年身边的优秀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加强对乡镇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村团(总)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工作指导和创业帮扶,优先推荐申请小额贷款或扶贫贴息、优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外出研修、优先给予项目和政策扶持、优先推优入党,引导其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

3.实施基层志愿扶贫项目。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服务岗位,至2018年累计招募不少于150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地区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青年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的项目和载体,发挥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作用,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贫困地区参与调查访问、政策宣传、科技服务等工作。

(四)加强公益扶贫

1.发挥“希望工程”品牌优势。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扩大资金募集规模,在继续向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持续做好 “圆梦行动”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大力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并探索开展希望厨房、希望书屋、希望卫生室、希望音乐教室、希望体育场等希望工程项目,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的寄宿条件,促进农村基层基础教育条件不断改善。

2.创新公益扶贫手段。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众筹、众扶、众帮的扶贫模式,引导公益扶贫重心下移。利用“青年之声”网络平台,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广泛开展微捐赠、微公益活动,建立“人人可公益”的扶贫渠道。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争取项目、资金多方位进入扶贫领域,并把募集的资金、项目精准对接到村到户到人,让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切实落到贫困群众的身上。

3.加强医疗公益扶贫。2016年起,将先天性心脏病救助、“微笑列车”唇腭裂患者矫治项目等免费医疗资源优先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发动医疗爱心企业和爱心医院积极参与精准医疗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家庭患者减轻医疗费用。动员有专业技能的医疗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对重大疾病、特殊疾病、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定期医疗关怀。

(五)着力强基固本

1.加强贫困地区团建。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党的工作、活动阵地为依托,以脱贫攻坚项目为载体,全面活跃乡村两级团组织。加强对贫困地区基层团组织的关心、指导和扶持,针对贫困地区农村青年区域聚集特点,以2016年村级团组织集中换届为契机,将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吸纳到村、合作组织团组织班子中来,夯实贫困地区团的工作基础和工作力量。

第11篇

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吸引两岸青年在小镇投资创业,小镇已建立科技创业园、软件产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园和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众创平台,赛伯乐创社、凤麓企业孵化器、两岸城曦文创生态园、智创产业园、红帮288创意产业园等新一批众创平台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加快奉化融入宁波市主城区的步伐,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全面推动功能、发展、品质、开放、效率、民生“同城加速”六大行动,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众创资源优势,促进甬台众创小镇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高小镇品质形象,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打造奉化经济发展新引擎,结合《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甬台众创小镇的意见(试行)》相关要求,小镇全面推进“三年行动计划”。

一、建设思路、总体定位与行动目标

(一)建设思路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融入主城区,实现新跨越”发展机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两岸特色、坚持创新创造、坚持自主建设的原则,积极构建“互联网+”应用新体系,通过实施品质形象提升、众创平台搭建、两岸文化创建、人才保障建设、智慧低碳应用的“五大工程”,着力提升小镇品质形象,改善创业投资环境,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海峡两岸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创客+投资+孵化+人才+产业化”的“众创链”,推动小镇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二)总体定位

1.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新样板

依托已有的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园、电商产业园等,改造提升一批创客平台;通过盘活闲置办公楼、商业设施、老旧厂房等,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服务机构,共建共享一批创客平台;通过引导小镇企业向创意设计、科技研发等2.5产业或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小镇产业提档升级。

2.特色创新创业发展的新平台

加快推进原唐鹰公司闲置厂房提升改造,建成两岸城曦文创生态园核心平台;沿中山东路两侧构建一批产业类双创平台,沿岳林东路构建一批服务类双创平台;依托东部片区推进中试基地建设,为小微企业产业化提供发展空间。

3.海峡两岸青年宜居宜业的新地标

通过大力搭建“双创”平台,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强化青年创业的内在环境建设;积极引入台湾元素,建设一批富含特色韵味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主题街区,强化创业的外在环境建设;通过品质形象提升,人才保障工程建设等,为青年创业打造“家”园,强化心灵归属感。最终为青年提供快乐创业、快乐生活、收获快乐的品质环境,树立海峡两岸青年宜居宜业的新地标。

(三)行动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小镇品质形象迈向新台阶,海峡两岸技术转移及合作取得明显进展,开放型创新平台数量和运行质量明显提升,智能制造、文创设计、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老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初显成效,初步建成长三角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峡两岸创新创业中心,成为奉化融入宁波城市发展的标杆性节点和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二、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小镇三年建设的目标,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实现“五力合一”。

(一)加快实施品质形象提升工程,塑造小镇魅力

1.实施街景美化工程。着力打造中山东路、岳林东路两条城市主干道,采取局部改建和全面整治等方式,拆除对沿线景观影响较大的简易厂棚、违章建筑,加快重点地块企业改造升级,统一两侧建筑立面改造,美化绿化景观,形成小镇东西向核心景观带。加快实施东环线、天峰路、东峰路、宝峰路、园峰路、瑞峰路等6条南北向道路两侧立面、绿化改造,融入台湾景观元素,合理布局景观色彩,打造具有台湾韵味的南北向景观带。开展中山东路、岳林东路、金钟路3条道路夜景灯光工程,采用建筑立面装饰LED灯管,绿化带彩灯,夜景灯光墙等方式,配置安全完善的电力供应系统,丰富小镇夜间形象和夜间生活,研究老工业区绿环工程,增设一条涵盖绿化、小品、步道、开敞空间的绿环廊道,增强地块内部活力,引导企业“退二进三”。

2.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加快推进中山东路贯通工程、岳林东路改扩建工程、岳林东路东侧延伸段建设工程及东峰路与天峰路改造提升工程,实现小镇交通路网全面畅通。谋划小镇静态交通体系,研究实施东峰路、宝峰路、园峰路单向交通工程,统一设置标准化路边停车位,优化标志标线,增设交通诱导设施和配套管理服务,结合部分拆迁地块、吴墩河两侧、林街道办事中心南侧广场改建一批社会公共停车场,进一步提高小镇交通出行顺畅指数。调整奉化至宁波公交线路,设立小镇停车站,加强小镇与宁波交通联系。

3.门户亮点工程。加快小镇客厅建设工程、小镇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工程两个核心门户选址工作,探索两大核心门户与梅里达台湾商业街集聚效应,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塑造中山东路、岳林东路与金钟路、东环路交叉口的景观节点,充分利用交叉口绿岛、建筑红线退让等空间,融入小品、人文等元素,统一协调两侧建筑风貌,提高小镇识别性和认知度。

4.河道生态工程。实施舒家门前河、吴墩河、斯张河、中心河、陡门河等5条河道及一些水渠的生态整治工程,加强驳岸类型的设计研究,侧重亲水、生态功能,引入台湾元素设计两侧景观绿化。

(二)重点推进众创平台搭建工程,强化小镇动力

1.两岸重点工程。通过对原唐鹰公司闲置厂房提升改造,建成两岸城曦文创生态园。先期建设常橙文化总部,重点引进台资文化创意设计企业,逐步建立两岸文化交流中心和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根据企业入驻需要,建设文化创意设计、孵化、中试、产业化基地和展示中心,配备相应的人才公寓、健身、休闲、商贸等生活配套设施,打造一个综合性ART艺文空间。

2.绿色智慧产孵工程。以中山东路为主轴线,实施新材料科技园、文化交流中心、红帮288创意产业园、赛伯乐社创等工程,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新材料、服装设计等产业类双创平台,形成小镇绿色智慧产孵街区。

3.活力激情青创工程。以岳林东路为主轴线,实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传感器研发基地、海峡两岸物联网产业育成中心、甬台跨境贸易服务中心等工程项目,重点发展服务类双创平台,形成小镇活力激情青创街区。

4.中试提升工程。以东环路以东地块为基础,实施新材料加速区、智创产业基地两大工程。合理利用现有闲置厂房,统一规划空地利用,侧重为小微企业产业化提供发展空间。

(三)着力开展两岸文化创建工程,激发小镇潜力

1.台湾文化主题工程。充分利用梅里达闲置空间,引入台湾美食、特色服装、电器、百货、娱乐等产业,打造台湾风情商业街。积极谋划台湾风情主题广场、台湾漫画主题广场、音乐喷泉广场等业态,形成台湾文化主题街区,营造集商业、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满足创客以及青年工作者的生活娱乐需求。

2.两岸文化融合工程。实施力邦广场建设工程,推进一批甬台融合的商业服务功能区建设,打造体现本地元素的慢生活休憩中心,为两岸创业人员提供文化、生活等交流空间。

(四)认真落实人才保障建设工程,增添小镇活力

1.居住服务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居住社区,重点实施东隆沁园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金海路北侧商住地块开发建设,形成现代居住、青年公寓等多层次、多选择的居住体系,为小镇创新创业人员提供舒适的居住服务。

2.创客社区工程。利用现有厂房、大楼改建一批创客社区,购买一批商品楼并完善家居装修等工程,为初创企业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居住服务。加强公共空间打造,满足创业者运动、休闲、交友等活动需求。

(五)积极建设智慧低碳应用工程,迸发小镇实力

1.智慧工程。实施智能云工程、智慧城管工程、智慧诱导工程,加快小镇智能管理,实现全镇区免费WiFi,开发建设小镇智能APP和网络地图,提升小镇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2.低碳工程。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工程、智慧环保工程、东郊园区地下管网改建工程、小镇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充电桩网络工程、加油站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从而打造低碳生态小镇。

三、行动保障

(一)加强组织管理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站在争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先行区域的高度来推进小镇建设,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坚持创新,加快发展。

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甬台众创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建设(规划)局、岳林街道办事处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岳林街道办事处,负责甬台众创小镇建设各项工作。注册成立甬台众创小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指挥部下属常设工作机构,承办小镇建设具体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协力抓,街道班子成员合力抓,工作机构专门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三是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把甬台众创小镇建设工作提到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安排,争取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列入实事工程。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分任务,明确责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项目建设责任制和目标考核等制度,切实落实一系列奖惩措施。

(二)落实要素保障

一是落实人才保障措施。实施顶级人才引进计划。依托高等院校、重特大项目,引进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工程项目首席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以及相当层级的国外高端人才;实施两岸人才交流计划。提供小镇内优秀人才与台湾杰出青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与机会,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对引进的高校优质学生和台湾等人才,落实产业指导、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政策,确保其享受户籍、子女教育等优惠待遇。

二是落实资金保障措施。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小镇开发建设和企业改造发展的资金支持,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创新融资机制,建立健全保险投资等机构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投资机制,进一步推动众创空间的建设。推广PPP模式,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小镇建设。

三是落实土地保障措施。鼓励规划范围内工业企业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前提下自主建设众创空间,实际用于众创空间的建筑部分,可免缴土地收益金;鼓励规划范围内工业企业通过收储再出让方式建设众创空间;鼓励规划范围内工业企业以“退二进三”方式,建设众创空间或发展其它商贸服务业,保障甬台众创小镇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全覆盖。

(三)加强政策支持

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和招商引资等专项扶持政策。对符合政策要求企业的新增测试仪器、设备和软件投入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对小微企业发展成规上企业的,按销售收入增长额度给予梯度奖励,以降低发展成本,激发创造活力。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除对企业采取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外,增设对人才、专利、房租装修等一系列奖励政策,营造发展浓厚氛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

第12篇

实施“四化”与绿色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和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战略举措,坚持以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重点,坚持生产业和生活业并重,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完善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全面发展。

__-2017年,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高效生产服务体系、优质生活服务体系、均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__-2017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以上,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0%以上。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3.集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建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 家,其中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家。

4.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服务业龙头企业3家。

5.贡献份额明显加大。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力争达到21.2%。

——构筑三大高地。即充分发挥__旅游、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构筑生态旅游休闲、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三大高地。

——激活三大板块。一是以温泉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武功山景区旅游板块,依托武功山金顶景区、羊狮幕景区和文家温泉以及“福文化”特色,深入实施全市“三山一江”战略,全面融入“大武功”开发格局,努力形成“山上云中草原、山下水上乐园、山脚舒适温泉”的旅游特色,着力将__武功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东方自然文化福山、中国慢生活基地”。二是以市场商贸流通为主题的武功山大道商业板块,以城市综合体、金岸广场、心连心购物广场、城南国际商贸城为重点,加强商业设施改造,强化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形成业态丰富、功能互补、环境优美的有机整体,共同构建__的现代商贸中心。三是以生产业为主题的城东物流板块,发挥我县接壤宜春、萍乡、新余三市的区位优势,以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同时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努力为工业园区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强化中心城镇服务业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农村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服务网络,实现城乡服务一体化。

——服务四化,融合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以“互联网+”催生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服务业城市经济发展活力,以产城融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调整结构,升级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生产业,加快发展生活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整合要素,集聚发展。集中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土地等资源要素,创新集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扩大集聚规模,发挥集聚效益。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领域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清理进入壁垒,加快推行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模式,实现基础和公共服务业的提供由政府为主向政府和市场并重转变。

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突出重点,一产一策,分类指导,加快构建具有__特色和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一)突破发展生产业

重点发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使之成为支撑生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积极培育信息、科技、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加大政策扶持,催生一批企业,促进有关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做大做强。

1.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17年,全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突破3.52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2%。

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机构引进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机构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县农村合作银行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

二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科技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发展股权和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小额贷款、创业投资”融资服务型投资基金和对接平台。

三是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实施适合本地金融发展的信贷服务方式,探索建立差异化信贷策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信用度的企业在信贷审批、信贷方式、结算服务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进一步简化贸易收结

汇和售付汇等业务操作,积极申请在我县设立外汇服务中心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县试点工作。四是加快推动市场融资。整合财政资金,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财政电商信贷通”等模式,建立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融资信贷产品。加快海能实业上市进程,充分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推动唯冠油压、天锦食品等企业上“新三板”融资。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通过集合票据、区域集优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工具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票、短融、超短融、私募债等票据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建立基础设施、保障房、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建设等企业债发行项目库,不断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牵头单位:县金融办。配合单位: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工信委、县商务局等)

2.物流业。加快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态提升。到2017年,全县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物流平均成本逐年下降。

一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在建好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把新、改建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物流中心。在赤谷矿区、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有针对性地建设矿产、建材、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中心;在县城周边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各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便捷迅速的物流运营网络。规范快递业发展,促进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制造业、仓储物流融合,协同发展,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农副产品快递配送服务网。

二是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县物流信息平台与万吉物流信息平台对接,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在全国各地布局网点,积极在县物流信息平台上共享资源信息。完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三是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大力扶持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重点培育或引进一至两家集仓储、配送、拣选、流通加工等功能于一身,拥有现代化装卸设施、示范作用显著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态提升。

(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委、县财政局、县邮政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3.电子商务业。以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培育电子商务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在全县的应用和普及,促进电子商务跨越发展。到2017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 亿元。

一是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工作,根据自身产业和产品特色,建设一批农村“淘宝村”,促进全县电子商务集聚发展。

二是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特色工艺品、旅游等优势行业为重点,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广大企业依托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网络销售终端,支持传统商贸企业依托自身在流通体系的丰富经验和品牌、渠道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建设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电子商城,实现线上、线下相互结合,优势互补,促进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竞争力。

三是发展壮大网商队伍。优化网商发展环境,支持大学毕业生、个体商户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壮大我县网商队伍。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指导网商提升整体运营水平,由“创业团队”、“家庭网商”向管理先进、设施完备、制度完善的现代电子商务企业转型。大力培育、挖掘和树立一批网商成功案例,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网商奖评活动。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委、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4.信息科技服务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充分挖掘信息消费潜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作、功能完备的科技服务体系。到2017年,全县信息消费规模能力力争达到2.6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03%。

一是完善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深入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基础通信、互联网、广播电视“三网融合”步伐,大力发展第四代等移动通信(4G)网络,提高光纤入户普及率,实施城市核心区域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引进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和数字内容服务。

二是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推动教育、医疗卫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领域资源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重点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推动城市管理运营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和精准化,实现城市管理资源共建共享。三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电子信息、液压机电、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服务公共平台,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或工业设计中心,扶持企业发展专业研发服务,积极发展分析测试、检验认证、计量校准等技术服务,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引进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促进技术产权交易。

(牵头单位:县工信委、县科技局。配合单位:县电子政务办、县发改委、县住建局等)

(二)突破发展生活业

重点发展旅游、文化创意、商贸等行业,打造全省旅游强县和中国福文化生态名城,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为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和文化产业大市等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行业,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推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1.文化旅游业。突出“文化、生态、休闲”三大主题,坚持点、线、面一体化建设,构建以武功山为龙头、山上山下多极支撑的景区景点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以“福文化、乡村休闲、山地观光”为核心的多元化文化旅游体系服务功能。到2017年,全县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总人次分别达到28.4亿元和330万人次;全县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一是进一步加快武功山旅游开发。依托“云中草原”、“温泉之都”特色自然资源和丰厚的福文化人文景观,加快温泉小镇建设,着力开发观光祈福、康养避暑度假、运动休闲三大核心产品,提升改造九龙山景区、发云界景区,完善景区交通、宾招、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功能,把武功山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东方自然文化福山”、“中国慢生活基地”、“名山秀水康养型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森林生态型国家公园”。争取成为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文化旅游名山”,力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行列。

二是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加快__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开发建设好枫田车田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和石溪生态旅游村,将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塘边景区、车田景区积极建设并申报国家四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加紧打造楼下村、石溪村两个4A级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创新发展文化旅游。打造“福文化”系列娱乐休闲活动,在塘边、柘溪、武功山、武功湖等旅游景区等推出一批游客互动体验表演项目,重点以__表嫂茶、吃新节、中秋烧塔、__火腿节等展示__风俗文化传统。

三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改善旅游外部交通条件。争取旅游公路建设省级支持力度,尽快开工建设泰山至__环武功山旅游公路,做好宜春—__—__高速公路、分文铁路升级改造、咸宜吉铁路规划前期工作,提高__大旅游可入性。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加快旅游精品景区景点、特色旅游村镇的供水、供电、金融、网络、通信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__县旅游服务中心,提供旅游信息和旅游咨询服务,发展BTC及BTB等电子商务。

四是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大力开发旅游系列商品。以绿色食品、名优土特产、手工艺品为突破口,重点打造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三大系列,重点开发__火腿、古黑陶、带皮牛肉、__小鱼干、竹木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加大旅游营销和宣传力度,围绕开发客源市场目标,紧扣“古樟神韵,休闲__”品牌理念,整合各级各类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多范围、多渠道、多场合加强__旅游形象宣传。建立旅游客源地营销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周边省会城市、全国重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宣传营销力度。

五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壮大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为主导, 推进文化创意与旅游、科技、制造、贸易等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庐陵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加快乡、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四大”品牌,带动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扎实开展农村文化“五项活动”,力争每年完成戏曲全创作1个、半创作2个、移植3个的戏曲“123”目标。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新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局等)

2.商贸业。按照“拓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市场”的要求,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到201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6.96亿元,年均增长 14%以上。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布局规划。深入实施《__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__-2020)》,有序引导城市商业网点建设,促进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城南国际商贸城、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蔬菜直销店、家政服务、快递服务等便民商业网点,完善社区商贸服务体系。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在洲湖、__等重点镇规划建设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改造提升乡镇农贸市场和农家店。

二是积极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促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商贸业发展,引进新型商贸业态、经营模式和新兴消费方式,拓展品牌、总经销和特许经营。鼓励零售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知名商号、著名商标, 支持培育品牌建设。积极推动心连心、爱心等大型零售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委、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3.健康养老家庭服务业。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到2017年,全县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达到28.5张左右;全县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

医院床位数达到3.5张、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合格全科医生2名。每年培训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500人。一是促进社会办医多元化。坚持公立医疗机构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每个行政村重点办好1所标准化卫生室,在__城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设置1所卫生服务站,每个乡镇重点办好1所卫生院,县级重点办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加快推进县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鼓励社会资本以出资新建形式投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二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全覆盖。到2017年,全县城乡社区基本建立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巩固发展机构养老服务,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保障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要,缓解机构养老供需矛盾。

三是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加强城乡居民多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培养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以及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

四是大力发展家庭服务。推广“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发展模式,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规范、标准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家庭服务业,促进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发展。推进发展残疾人服务业,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残疾人居家服务和日间照料服务。政府向具有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开展购买服务试点。到2017年,全县家庭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牵头单位:县卫计委、县民政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残联等)

4.房地产业。以保持全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主线,健全商品住宅供应市场,初步构建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力度,推进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三房合一”,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模式,未来三年,全县计划新建1200套保障性住房 。加快推进新一轮棚户区改造,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早部署、早落实,通过促进城市棚户区改造为房地产市场助力。未来三年,县中心城区计划改造城市棚户区 788户。

二是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结合城南旧城改造、城东新区建设和城市服务业发展,优化商业地产区域布局,合理引导商业地产投资需求。鼓励房地产企业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活跃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贯彻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发展各项政策意见,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确保符合条件的职工应贷尽贷。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住房自住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落实契税补贴政策,实施二手房交易优惠政策。

(牵头单位:县房产局。配合单位: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金融办、住房公积金__办事处等)

(一)加大有效投入,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工程。盯紧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大力引进金融、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立完善重点服务业项目库,做好项目跟踪和监测分析,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加强服务业重大项目谋划,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加大全县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项目对稳增长的作用。

(二)增强服务创新,实施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到2017年,培育形成3家市级服务龙头企业,2家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中大型服务企业。

(三)提高支撑能力,实施集聚发展提升工程。加快武功山旅游休闲度假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配套完善,增强要素吸附力、产业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编制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快推进商贸、商务生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体,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加快联动发展,实施产业融合突破工程。依托县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鼓励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区中园”建设,合理布局生产业集聚中心,为制造企业提供科技研发、设计咨询、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品牌推广等专业服务。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五)构筑竞争优势,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打造工程。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品牌创建,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服务业品牌企业。积极发挥我县“老字号”品牌优势,加快保护开发,实施品牌提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制定一批服务业地方标准,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

(六)夯实发展基础,实施服务业人才培训工程。落实人才强县战略,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引进国内优秀的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励机制。结合农民转移,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积极与省内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服务业紧缺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服务业人员素质。

(一)健全组织体系,凝聚发展合力。完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职责及人员编制,统筹实施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定期研究服务业发展,完善年度考核和工作督查,协调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二)完善

第13篇

(2021-2023年)

 

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必须始终坚持把规上工业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壮大我市规上工业企业队伍,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奋力打造智造名城,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强化政策引导、深化梯度培育、优化服务举措、加大考核激励,全面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三年递增行动计划,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到2023年底,累计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00家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40家,总数达到2000家以上。(详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年递增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标任务分解表)

二、重点任务

(一)千方百计“双招双引”。立足芜湖产业特色,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促升级、增动能的重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项目落地开工,建立完善的项目协调、推进和落实机制。市与县级统计、经信部门和投促中心(局)加强沟通,超前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升规工作。(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投促中心、市统计局、市经信局)

(二)建立升规企业培育库。梯度培育规上企业后备力量,各县(市)区、开发区重点摸排招商引资工业项目、规下高新技术企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2000万的规下工业企业、“分改子”企业以及基础好、成长性强、有望升规的“个转企”,建立升规企业培育库,加快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规上企业培育梯队。各县(市)区、开发区探索“升规企业”包保联系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帮扶、指导、服务,助推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规模以上,并升规入统。(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经信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促进新项目投产升规。各县(市)区、开发区全面梳理近3年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和在建工业项目,分类指导,专人服务,确保每年竣工的重点工业项目“早投产、早升规”。对已签约项目,加快推动落地转化、开工建设;对于在建项目,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成投产升规;积极盘活现有厂房等存量工业资源,下大力气招引一批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优质项目。(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投促中心)

(四)加大临退企业帮扶力度。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建立规上工业企业退库预警机制,全面分析临退企业近3年指标变化情况,每半年报告规上工业企业临退帮扶情况。加强对当年预计营业收入跌破2000万元,以及停产半停产和经营异常企业监测,一企一策,专人帮扶,靶向施策。(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指导企业依法入统。市与县级统计、经信部门要采取“大班培训、小班辅导、上门指导”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升规企业业务知识培训,指导企业熟悉升规入统的程序、要求、时间节点等,助力企业增强统计意识,夯实工作基础,规范报表流程,做到成熟一家、审核一家、申报一家。(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六)探索设立“个转企”绿色通道。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协调市场监管、税务、社保、不动产登记以及其他各类行政审批部门为个转企简化审批流程,落实国家税费相关政策,并进行全流程跟踪、协调、督办,为推进“个转企”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数据局、市各相关行政审批部门)

(七)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对“升规企业培育库”的企业统一纳入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根据升规培育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培训,帮助企业增强管理能力,降本增效,促进培育企业快速成长。(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八)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当年首次升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企业管理团队20万元奖补;对2021年(含)以后升规且连续三年在规的工业企业再给予10万元“稳规”激励。对当年首次升规且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及以上的,给予企业管理团队30万元奖励。奖补资金由市与县(市)区、开发区两级按现行财政体制分级承担。其中,市与县(含无为市、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湾沚区、繁昌区)按2:8比例、市与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按4:6比例承担。(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九)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加大产融合作政策扶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与“升规企业培育库”在库企业进行对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升规企业培育库”在库企业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加大对新升规企业信贷支持。积极推介芜湖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帮助拟升规企业与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对接,提高融资获得率。推动小额担保贷款优先向“个转企”和“小升规”企业倾斜。(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芜湖市中心支行、芜湖银保监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工业经济运行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递增行动计划,相关责任单位依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定期调度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听取各县(市)区、开发区、各相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升规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制定规上工业企业递增行动计划,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切实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投促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加大调度监测。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月度监测制度,全面掌握重点培育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市与县级经信、统计、税务、科技、财政、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和投促中心(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确保重点培育企业按照要求做好升规入统等工作。(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投促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大数据中心)

(三)完善激励机制。将年度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指标任务,作为市对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业经济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将“当年新上、当年投产、当年升规”的项目同步纳入招商引资考核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建立小升规工作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投促中心)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深入宣传国家、省、市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让小微企业广泛知晓、用足用活政策。要加强典型宣传报道,树立一批“小升规”的先进典型,增强小升规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局)

 

附件:规上工业企业三年递增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标任务分解表

 

附件

 

规上工业企业三年递增行动计划(2021-2023)

目标任务分解表

 

县区

2021年净增数

2022年净增数

2023年净增数

全市

240

260

300

镜湖区

弋江区

32

34

39

鸠江区

34

37

43

湾沚区

41

42

49

繁昌区

33

36

41

无为市

27

29

34

南陵县

19

21

24

经济技术开发区

39

45

52

三山经济开发区

15

16

18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中级法院、检察院,芜湖军分区。

第14篇

3月4日,北京市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据悉,北京市将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这项计划将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统筹今后三年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开设德育骨干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北京精神》三门地方课程。今年,北京将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在三年内推出500所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校。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3月5日)

上海:学科德育引爆课堂革命

自2005年以来,上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实践。德育主阵地开始从课外转向课堂,融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育回归本源”的理念指导下,上海根据中小学各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编制了涵盖中小学全部21门学科54个学段的学科德育实施意见,为每一学段、每一门课程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

“学科德育”在上海的中小学课堂引爆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注重“以情育人”“以史育人”;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注重“以理育人”;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注重“以美育人”,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被挖掘出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无缝对接,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头。老师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上海许多学校还建立了各学科综合教研的机制,教师共同研究和开发教案。

(来源:新华网2012年2月28日)

中山:启动“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

2月13日,中山市教育局在石岐中心小学隆重举行“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动的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在全市各镇区教办,市直属学校还各设立了1个分会场。

第15篇

一、高度重视,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目标思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前教育工作。2010年12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目标。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2011年年初,省、市、县各级政府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省教育厅专设基础教育三处,部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设立了学前教育管理科室。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省委、省政府把学前教育纳入市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分季度督办。省教育厅与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11年3月和5月,连续两次开展调研督查。

二、统筹规划,构建广覆盖的服务体系

本着“立足省情、适度超前、尽力而为、逐步推进”的原则,我省普及学前教育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年至2013年,每个县城建1所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1 000所,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第二步,到2015年,每个县城建2所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城市居民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建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第三步,到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011年2月至3月,省政府及各市制订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至2013年,省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6亿元,其中2011年2亿元;各市、县安排专项经费52亿元,其中2011年23.2亿元,西安、延安、咸阳、榆林4市2011年计划投入都超过了4亿元。2011年,全省规划建设幼儿园441所,任务全部分解到县,计划2012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2011年5月,省教育厅召开现场会督促各地加快规划建设进度。

三、多措并举,完善保基本的入园条件

一是制定基本标准。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陕西省幼儿园办园标准》,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综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的指导意见》,要求闲置校舍主要用于举办幼儿园。商洛市洛南县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为贫困山区普及学前教育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近期,我们制定了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幼儿园收费标准,力争秋季学期前实施。

二是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6月,我们起草了《陕西省人民政府解决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若干问题的意见》,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兴办幼儿园,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村集体或个人举办幼儿园。西安市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奖励民办和企事业幼儿园。

三是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7月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从2011年秋季起免除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按每生每年700元测算,省财政按需求总量的80%设立奖补资金,资金分配与市县人均财力、在园人数、毛入园率挂钩。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残疾幼儿、孤儿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3元,所需资金50%由省财政承担。

四、科学保教,实施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通过“省考县选”公开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经专业培训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实施全员培训,今年培训幼儿教师5000名,省上培训骨干教师800名、园长2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