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工程考察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

第1篇

建筑面积是建设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平方米反映房屋建筑建设规模的实物量指标,是建筑类学生必须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掌握工程建筑面积计算,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有利于进行造价指标的分析,积累工程造价指标经验。

因此“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成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授课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正确计算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一、“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教学现状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课程常用8节课的时间进行讲授和辅导,约占课时数的6%。但由于总课时数较少、教学内容多等客观问题存在,使得教师不得不压缩授课内容、满堂灌地进行讲授。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了解30个以上的建筑部位和名称,26项需要计算和10项不需要计算的项目。这使教师必须以平均6分钟的速度讲授一个项目的计算规范,并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掌握。

可是,处于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专业课的初学阶段,没能清晰建立建筑物中涉及部位和名称的概念,常把楼梯和台阶、阳台和平台、坡道和散水等混淆,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一味按照计算规范进行“填鸭式”的讲授,教学效果肯定是很不理想的。

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教学改善措施

?对上述的教学现状,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我尝试在教学中增加图示教学、参观教学、任务驱动等教法来改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教学效果,同时也重新表述规范中的枯燥条文,以求提高教学效果。

1.图示教学法

图示教学法,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图像、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综合运用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对图像的存储速度要远远高于语言的存储速度。可以想象计算规则由文字组成,教师授课用语言来表述,当教师的语言表述比较单调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不高,因此老师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授课,就会得到如图1与图2的对照效果。

显而易见,在建筑面积计算中有些建筑部位和名称是学生没见过或没接触过的,如果教师按照规范“照读”,只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在“和尚念经”。经过数年的经验累积,我利用PPT的动画功能,首先把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显示出来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这时他们会有成就感,其实他们不知自己的大脑已经被教师引导着,开始接受和准备处理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接着教师再把计算规范显示出来并加以解释。通过这样简单的图片和标记、文字等组合而成的知识点就可得到很好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形象记忆,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有了成就感,自然更爱学习。

2.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通过组织或指导学习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那么,参观教学法是如何有益于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呢?我们知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道理,就是告诫世人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要学以致用。我曾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同学们从小到大都在家里生活,是否有好好看过自己家的房子?在学校读书一年多,是否有好好感受过每天使用的教学楼、宿舍楼?”可以看到有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很迷惘、甚至愧疚的表情。所以,在学习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布置的第一份作业不该是抄规范,不是背诵记忆,更不是进行实例计算,而应该是参观学习,给学生展开一个特别的第二课堂。我要求学生好好参观校园里的建筑物,并要求每位学生在参观时拍下照片,照片必须属于建筑物中的某个部位、局部或整体,并对所拍摄的照片命名。

在学生上交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房屋构造基础知识,能准确地描述所参观的建筑部位和名称。但同时也可发现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比如,把车棚误认为雨棚,把楼梯前过道误认为阳台,把台阶误认为楼梯等。我相信,大部分学生在参观、拍下照片到给照片命名的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迷惘和不自信,但都一定经过了大脑的思考,对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回忆、梳理和巩固,从而加深了对建筑的了解,能更好地指导接下来的学习。

3.任务驱动法

经过上面的参观学习后,从某程度上学生的视野已得到开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建筑面积计算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专业性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分析校内外建筑物涉及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结构和部位,同时初步掌握建筑考察的资料搜集、实地观察、信息记录分析、成果整理的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分工合作、领悟团队协助精神。经过了约半个月的准备,学生们均能按要求提交考察报告书,如图3、图4。

以上是部分学生的建筑面积考察报告,从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团结精神,每个宿舍的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学生去拍照、收集资料,有的去晒照片、写文字,甚至绘画装饰。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后,我就对校内配套工程案例“二层住宅”进行讲解,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建筑面积计算,并讲解正确的计算表格填写方法。

第2篇

[关键词]塑料模板;建筑材料;考察报告

中图分类号:TU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00-02

一、一期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考察塑料建筑模板的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交流与合作,3月中旬,我技术小组先后拜访和考察了陕西秦岭塑业的塑料模板生产车间、模板施工应用现场和河南柏林塑料模板厂。

(一)考察内容

1.施工现场

对西安市与渭南韩城的两处使用该新型建筑模板施工工地进行了参观,了解到施工前已针对工程情况制作出了模板施工详细图纸,配合每一块模板标注细致入微,能够在培训讲解后使工人很快上手操作。现场我们看到很多模板是上一工程使用过的二次模板,外表依然光滑如新,脱模干净,拆模后的墙面光亮平整,效果很好。我们看到的西安工地是支模的第二天,一层几乎竣工,效率较高。现场所用的支撑体系也在原有传统支撑体系上进行了改良,配合新型模板使用进一步加快了工效。

(二)收获与启示

1.技术是重要的生产力。从生产到现场,从产品内外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设备的不断更新、模具的不断完善,不难看出是智慧与实践的结晶创造了新型技术与产品,推动了行业的进步。没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勤思善考的习惯断不会出现此新型模板,没有企业经营的磨砺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很难做到去对机器设备改良,促进生产技艺的不断更新。

2.注重现场管理。生产过程中,在设备的实用性与操作人员的组合分配上作了很多改进,工资报酬的差异化分配等量化细化的制度安排,都事事时时体现出现场管理对企业同样能创造出巨大利润的经营方式。

3.不能忽视的信息技术。民营中小型企业全力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实力不足。为此,可以借鉴现代的信息仿真技术来辅助产品的研发生产,减少损失,提升成功机率。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技术与产品的模仿已不可避免,防范措施往往落后于破坏规则的速度,因此应不断全面了解国际国内行业技术方面信息,即时改进完善技术和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防范竞争者分割市场。

4.多模式营销相结合。考察交流中了解到西安秦塑的销售方式是企业家营销(游击式营销),一人一力一工地逐个销售;焦作柏林是前期发展直接客户,后期把客户转变为商或专利受权生产伙伴。因此,我们将来的营销可以结合上述方式建立营销模式,一,基层销售人员以模板施工人员为主培训热情的“传道士”,学习企业家营销的创造力与激情;二,拓宽营销渠道,经销商以工程公司或施工单位为主要发展对象;商制定相关奖励制度、激励机制;直营店尽量布置在省市级重点建材市场,有目的的参与展销、展会;与设计部门联合推广、与标准部门通力合作向政府工程推广。

二、二期考察报告

4月中旬,建立在前期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技术小组围绕塑料建筑模板的设备、原材料及生产意向合作单位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参观、考察。下面分别对这次考察的对象、考察启发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作详细介绍。

(一)考察记录

1.国际橡塑展。这次到达的首站是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国际橡塑展。我们重点对挤出机械展区进行了参观了解,与前期联系过的苏州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南京杰恩特机电有限公司的两位负责人就设备相关情况进行了交流。随后我们也分别参观了模具与原材料展区,并相应收集到部分资料。

2.设备情况(1)生产线组成:各型号锥形双螺杆挤出机系统+配套模具组+混料机组+破碎机。(2)苏州金纬挤出机械:属上海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下属12个子公司之一,也是这次项目筹备组将要考察的尚久塑料模板企业挤出机的提供厂家。

(二)考察启发

1.国际橡塑展。塑料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塑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塑料行业是“满足内需型、出口导向型、就业支柱型、服务三农型”的产业,对相关的经济刺激政策受益较多。展会中我们看到塑料产品的发展方向不断向基础层面横向广阔开发,向高科技应用层面纵向开拓。建筑塑料制品属基础应用层面,技术、设备、原材料、产品的应用市场和行业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发展地相对成熟。

2.模板厂家。对于模板的生产,无论是前期还是本次的考察来看,该产品属于塑料行业的低端产品,技术、工艺与配方等都处于塑料行业的基础水平,进入门槛低,产品实用性强。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生产出最完美的产品,主要原因是没有专业的人才从事这种基础的研究,因此,这也给我们模板生产提供了可探索与可发展的空间。

考察的厂家目前使用的设备基本都实现半自动化,属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低、工作时间可根据订单情况进行灵活调节,产品生产环境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小,几乎无工业三废排放,产品可回收循环生产利用,适宜我们企业发展起步阶段生产。

3.行业动向。我国塑料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并呈现集聚化态势,行业布局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为我们企业的进入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年初部分城市从建筑模板的使用周转次数、耐水性及资源方面考虑,已开始限制竹、木胶合模板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为塑料及其它新型材料模板提供了市场发展与应用空间。

4.工作计划。结合以上考察对象和启发,为使我们的项目能够顺利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安排。

(1)切实掌握产品的性能,对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一切可能都要做全面详细的了解,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通过小面积实验来解决,物理性能在施工现场参与施工将可得到初步结论,化学性能可在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验即可得出结果。

(2)在产品自身性能得到认可的情况下,对产品的实用性能作比较,针对本产品与老产品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分析,得出产品的实用性。

(3)实用性认可的情况下,进行产品生产的成本分析,能否达到或低于行业生产本产品的最低成本。

(4)若以上条件都符合要求,与产品厂家谈合作事宜,进行投产准备。

第3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 25岁(1986年1月2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8个月]

公 司:XX建筑有限公司

行 业:建筑/建材/工程

职 位:工程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土木工程

学 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自我评价

本人土木工程本科毕业,非常热爱建筑工程这一行业,对房屋建筑中的现场管理,施工以及放样等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年来参与现场施工过程,使自己掌握了不少现场实际的管理和工作经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乐于助人。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勤于实践,善于创新。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建筑/建材/工程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工程经理

工作经验

2011/8—至今:XX建筑有限公司 [ 1年8个月 ]

所属行业: 建筑/建材/工程

工程部 工程经理

1、负责前期工程相关报建工作;

2、负责相关参建单位的协调工作;

3、负责项目的综合管理工作;

4、负责相关配套工程的协调工作;

5、负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规划、绿化、人 防、环保、环卫、消防、白蚁、安质监、档案馆等)的沟通协调工作;

6、负责决算的审计工作;负责工程竣工验收相关工作;负责物业进场交接工作。---------------------------------------------------------------------

2009 /7—2011 /7: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2年]

所属行业: 房地产开发

工程部 结构/土木/土建工程师

1、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部的周报、月报、季报的PPT汇报工作,及项目部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实时控制与监督,主要负责土建施工的监督与管理;

3、协调与施工总包、各分包、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对参与工程项目各方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与协调、督促工作,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目标的实现;

4、负责土建图纸的审核,督促设计单位按要求对图纸进行修改和完善;

5、负责招标工作,配合集团成本部、材料部等进行标底和投标邀请书的编制,整理招标工程图纸答疑,审核投标文件,参与施工、监理单位等供方考察,负责整理考察报告,提出合理建议。负责整理评标、决标报告。草拟土建专业相关合同条款;

6、审核施工单位的相关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交底等,并编制甲供材料、设备采购清单及进场计划,并跟踪计划执行情况;

7、审核土建专业的工程变更,处理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联系单的签证工作,并按程序进行批审落实。经办施工进度款,出具工程结算核定意见,办理结算单和竣工结算等。

教育经历

2005 /9--2009 /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本科

证书

2007/6 大学英语六级

2006/12 大学英语四级

第4篇

针对当前形势下弱电系统工程存在上述问题,不能让弱电系统智能化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优化弱电系统工程实施管理势在必行。作为弱电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充分发挥其市场主导地位的优势,强化对弱电工程的优化管理。建立一套自我完善的企业工程管理规程,制定一套约束相关各方的管理程序,一套让参与各方都预先承认的规则。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果、减少施工过程的困难,保障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最终品质。为了加强优化对弱电系统工程的实施管理,必须对弱电工程的各实施过程(步骤)进行指导、控制,确保项目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建设单位应对整个建设项目弱电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优化管理。

(1)在弱电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优化管理。根据工程项目规划及相关功能的需求,编制工程项目的《弱电系统设计要求》。然后,选择优秀的专业设计院,根据《弱电系统设计要求》委托设计弱电系统。建设单位工程部门应负责组织对弱电工程设计的评审工作,并对设计进程及具体的设计事项进行监控,定期、及时与设计公司沟通,并及时整理形成纪要,为下一步优化设计调整提供依据。

(2)规划、设计阶段,弱电系统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①可靠性原则,将安全防范系统的可靠性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小区的实际情况,选用质量可靠耐用的设备,在系统投入使用后长期有效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方便用户使用,保障小区内住户的安全。②安全性原则,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住户人身及财产的安全。③实用性原则,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生活需求及使用的方便性。④合理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能满足用户需要的设备;系统便于施工,尽量减少对建筑、装饰等的损害。⑤适用性原则,系统应具有高度的适用性,不会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干扰影响。⑥先进性原则,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趋势,应用较先进技术,保证小区建成具有先进性的智能小区。⑦经济性原则,在考虑整个系统先进、可靠的同时,着重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保证产品的经济性。在实现建设单位对系统的要求的情况下降低系统的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耗,让建设单位投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建立完善的智能化体系。⑧科学性原则,系统的设计、施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⑨兼容扩展性原则,保证智能化小区内部的各个子系统的集成、兼容和信息共享,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设计完成后,应重点审查确认弱电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是否与《弱电系统设计要求》相一致,相关功能性要求是否设计到位。特别地,对于通讯、数据网络、电视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多家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架构,对各建筑单体内的路由、桥架、管道、设备间(箱)及户内弱电箱进行配置,便于今后住户所选的运营商能予以接入;根据各地实施数字电视的具体情况,须考虑有线电视各段路由的扩充空间;无线移动通讯信号不能覆盖的区域(如地下车库、电梯轿厢等),还须设计无线通讯信号增益系统。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的实施管理,是为下一步施工过程,做好实用性的优质工程打下牢靠的基础。真正做到为实用而设计,避免出现“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的后果。因此,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的实施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在弱电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优化管理。建设单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和招标文件进行招标,对初选的弱电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实地考察。编写考察报告,且确定入围名单。从中选择有最佳实力的、优秀的施工单位,签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合同》及《弱电系统工程及设备维保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利。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深化设计,其内容及图纸须经原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相关技术负责人员进行优化评审。建设单位项目工程部弱电管理人员须协助、督促各相关施工单位,根据深化后的图纸,限期对弱电及相关系统的预埋预设进行检查确认,由检查单位提交检查报告,对其不符合或不合格处须进行及时调整;须根据整体计划和合同要求,全面把握控制工程的品质和进度,其间出现品质问题,经项目工程部协调仍不能解决,须立即将情况汇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由其协助予以解决。

(4)在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及交接过程进行优化管理。根据国家、地方关于智能建筑及住宅建筑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再进一步优化规范项目弱电系统验收标准。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为提高工作效率,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弱电系统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五方共同参加验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现场验收前7个工作日,分别把所需验收的设备设施系统技术资料移交物业管理单位,并列出所有移交资料的清单,由三方签字认可各持一份;建设单位应根据设备安装调试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验收计划,做好相关的验收准备,并通知物业管理单位做好相应的接管验收准备工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技术问题和需要整改的项目,须做好统计工作并写入验收会议纪要,责令限期整改,进行复验,直至验收通过。

(5)建筑弱电工程的检验与移交使用。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完成,建设单位须将本项目《弱电系统工程及设备维保服务协议》及相关工程竣工资料等事宜移交该项目物业管理公司,由该公司监督执行。移交资料应包括:①产品资料:各系统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产品检测证书、检验报告、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等。进口产品还须提供原产地、报关单及商检证明。②技术资料:系统结构图、各子系统工程原理图、施工平面图、弱电机房设备布置图、设备电气端子接线图等;各系统的产品说明书、操作及维护手册等。③工程资料:招标文件、阶段验收资料、材料保证书、材质验收报告、工程监测数据、设备及系统自检检测记录、系统试运行记录、第三方测试记录、培训资料及考核记录、其它按规定应提交的资料等。只有充分作好物业管理部门的交接工作,才能较好地保证各相关弱电系统设施的正常运行,为今后的日常维护工作,提供有理有据的保障。

2结语

第5篇

针对当前形势下弱电系统工程存在上述问题,不能让弱电系统智能化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优化弱电系统工程实施管理势在必行。作为弱电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充分发挥其市场主导地位的优势,强化对弱电工程的优化管理。建立一套自我完善的企业工程管理规程,制定一套约束相关各方的管理程序,一套让参与各方都预先承认的规则。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果、减少施工过程的困难,保障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最终品质。为了加强优化对弱电系统工程的实施管理,必须对弱电工程的各实施过程(步骤)进行指导、控制,确保项目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建设单位应对整个建设项目弱电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优化管理。

(1)在弱电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优化管理。根据工程项目规划及相关功能的需求,编制工程项目的《弱电系统设计要求》。然后,选择优秀的专业设计院,根据《弱电系统设计要求》委托设计弱电系统。建设单位工程部门应负责组织对弱电工程设计的评审工作,并对设计进程及具体的设计事项进行监控,定期、及时与设计公司沟通,并及时整理形成纪要,为下一步优化设计调整提供依据。

(2)规划、设计阶段,弱电系统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①可靠性原则,将安全防范系统的可靠性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小区的实际情况,选用质量可靠耐用的设备,在系统投入使用后长期有效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方便用户使用,保障小区内住户的安全。②安全性原则,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住户人身及财产的安全。③实用性原则,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生活需求及使用的方便性。④合理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能满足用户需要的设备;系统便于施工,尽量减少对建筑、装饰等的损害。⑤适用性原则,系统应具有高度的适用性,不会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干扰影响。⑥先进性原则,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趋势,应用较先进技术,保证小区建成具有先进性的智能小区。⑦经济性原则,在考虑整个系统先进、可靠的同时,着重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保证产品的经济性。在实现建设单位对系统的要求的情况下降低系统的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耗,让建设单位投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建立完善的智能化体系。⑧科学性原则,系统的设计、施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⑨兼容扩展性原则,保证智能化小区内部的各个子系统的集成、兼容和信息共享,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设计完成后,应重点审查确认弱电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是否与《弱电系统设计要求》相一致,相关功能性要求是否设计到位。特别地,对于通讯、数据网络、电视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多家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架构,对各建筑单体内的路由、桥架、管道、设备间(箱)及户内弱电箱进行配置,便于今后住户所选的运营商能予以接入;根据各地实施数字电视的具体情况,须考虑有线电视各段路由的扩充空间;无线移动通讯信号不能覆盖的区域(如地下车库、电梯轿厢等),还须设计无线通讯信号增益系统。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的实施管理,是为下一步施工过程,做好实用性的优质工程打下牢靠的基础。真正做到为实用而设计,避免出现“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的后果。因此,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的实施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在弱电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优化管理。建设单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和招标文件进行招标,对初选的弱电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实地考察。编写考察报告,且确定入围名单。从中选择有最佳实力的、优秀的施工单位,签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合同》及《弱电系统工程及设备维保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利。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深化设计,其内容及图纸须经原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相关技术负责人员进行优化评审。建设单位项目工程部弱电管理人员须协助、督促各相关施工单位,根据深化后的图纸,限期对弱电及相关系统的预埋预设进行检查确认,由检查单位提交检查报告,对其不符合或不合格处须进行及时调整;须根据整体计划和合同要求,全面把握控制工程的品质和进度,其间出现品质问题,经项目工程部协调仍不能解决,须立即将情况汇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由其协助予以解决。

(4)在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及交接过程进行优化管理。根据国家、地方关于智能建筑及住宅建筑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再进一步优化规范项目弱电系统验收标准。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为提高工作效率,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弱电系统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五方共同参加验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现场验收前7个工作日,分别把所需验收的设备设施系统技术资料移交物业管理单位,并列出所有移交资料的清单,由三方签字认可各持一份;建设单位应根据设备安装调试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验收计划,做好相关的验收准备,并通知物业管理单位做好相应的接管验收准备工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技术问题和需要整改的项目,须做好统计工作并写入验收会议纪要,责令限期整改,进行复验,直至验收通过。

(5)建筑弱电工程的检验与移交使用。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完成,建设单位须将本项目《弱电系统工程及设备维保服务协议》及相关工程竣工资料等事宜移交该项目物业管理公司,由该公司监督执行。移交资料应包括:①产品资料:各系统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产品检测证书、检验报告、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等。进口产品还须提供原产地、报关单及商检证明。②技术资料:系统结构图、各子系统工程原理图、施工平面图、弱电机房设备布置图、设备电气端子接线图等;各系统的产品说明书、操作及维护手册等。③工程资料:招标文件、阶段验收资料、材料保证书、材质验收报告、工程监测数据、设备及系统自检检测记录、系统试运行记录、第三方测试记录、培训资料及考核记录、其它按规定应提交的资料等。只有充分作好物业管理部门的交接工作,才能较好地保证各相关弱电系统设施的正常运行,为今后的日常维护工作,提供有理有据的保障。

2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招标;资格审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目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使得建筑工程招标行业应运而生,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行为——工程招标,建筑工程招标不仅仅能够为招标者节省经济成本,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招标的质量管理,提升工程招标服务质量,对提高招投标质量以及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业主沟通

招标合同签订后,招标公告应及时发出。但在招标公告发出前,应征求业主意见,了解业主对所委托招标工程的期望与具体的倾向性意见。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委托人(业主)对招标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要求以及委托人资金安排的想法。

(2)作为机构有责任对涉及工作的法规、流程与酌情而定的建设性意见告诉业主,以便在法规与程序许可的范围内使机构与业主的意见达成一致,而且力求作到最大程度地满足业主的要求。

(3)招标机构应对当前承包市场的状况有深入调查了解,如价格、质量、潜在承包人情况等,适时向业主提出推荐性意见。可以这么说,一个项目招标公告的发出,也就确定了该项目招标工作的方向,因此,对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环节必须要设专人负责把关。

二、资格预审

在招标公告发出并通过监管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确认符合报名条件的投标申请人后,依据资格审查方式(通常采取资格预审方式),对投标申请人填报的资格审查表及相关资料进一步审查、筛选,最终确定潜在投标人是质量控制的第二重要环节。资格预审阶段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对投标人填报的资格预审表进行复核性审查、验证,以确保真实性,可与政府监管部门建立一定形式的信息共享机制。

(2)组织人员对投标申请人类似的竣工工程或在建工程,均针对投标人拟派项目经理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事先拟定的考评指标项目实事求是地写出考察报告,作为资格预审的重要依据。

资格审查的结果一旦与预审文件不符,必须实事求是,慎之又慎,从严把关。资格审查一旦完毕,立即整理资审报告,并及时通知潜在投标人,同时,也通知未通过预审的投标申请人与通过资格审查但未被邀请的投标申请人,并视情况说明原因。

三、招标文件编制

招标文件不仅要规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要求,而且应得到业主的理解与认可,在通过监管部门的备案审查后,即可发给潜在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审查要点:符合法规(特别是各个时期新颁规定),其中,有关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答疑补充文件要尽可能完整、准确、不留盲区,且适应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业主在工程施工及竣工结算时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具体来说,在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拟订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对于涉及业主指定分包工程合同时,招标机构的造价人员应及时介入。对交叉工作界面一定要划清,列出彼此详细的工作量清单,尽量避免以后出现界面工作的交叉或空缺,同时有利承包商准确报价和业主日后管理。

(2)对于业主指定分包合同,应明确约定总分包之间的现场配合、进度衔接、成品保护,垂直运输、脚手架、临时供水、供电的利用等相互间责权利。

(3)在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策划中,应结合个案实际,加强对风险责任条款和特别条款的审查,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与转移风险。如包干范围,调价、调量范围与办法,工程窝工(停工)状况下工效下降的计算方式及损失赔偿范围(包括机械停滞台班费的测定与计取基准),工程进度款支付办法,进度款拖欠情况下工期处理,工程中间交验或建设单位提前、滞后使用工程部分的成品保护、保修处理,合同外工程量的计价原则和支付办法,工程中零星计工处理和违约责任的量化问题等。总之,合同条款应尽量细化详实,减少不确定因素,防止合同漏洞与争议。

(4)针对当前工程结算中材料价款结算方面问题突出的情况,根据个案实际事先明确材料结算方式,如供料方式、规格、数量与价格确认、价差调整方式或算式。一份高质量的招标文件应当满足四个基本要求:一是招标文件条款清晰完整。二是符合现行法规条例并充分反映业主的意图。三是能够选择“质量优,价格合理”的承包商。四是能够最大幅度地减少工程实施与结算阶段的纠纷和扯皮。同时,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也会影响到投标文件的质量,最终可能影响到评标质量与业主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因此,把握招标文件的编制这一中心环节,是体现公司水平与信誉的关键。

四、开标与评标

机构工作人员应把握投标截止时间的准确,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按既定程序与办法有条不紊地开展开标和评标工作,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其间重要环节就是阻止无效投标文件进入评标,在公开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质量等级、日历工期等主要内容后,并在各投标人无异议的情况下让投标人退场,评标随即开始。评标过程机构人员一般不参与意见,但在业主委托时可由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员参与评标。在评标结果确定后工作人员及时汇总填表,请在场各位专家评委签字,予以确认。评标报告应及时整理完毕,由专人负责审定。

评标报告是机构行将结束某项业务的成果性文件,是必须上报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监督的重要资料,是一份完整齐全的招标投标情况报告。其内容包括:该项目招标投标基础情况,资格预审报告,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等,报告应文字真实、简明扼要、数据准确,专业性和档案性强,切忌表达不确定性或隐含不应有的倾向性。总之,一项业务的圆满完成,必须有一份经得起任何挑剔与复查、备案齐全的资料,它应体现中介服务的独立、公正、公平、公开和诚实信用。

五、工程回访与反馈

本着对业主或客户负责的原则,为了不断提高招标业务水平,招标工作应适当地延伸到工程实施与结算阶段。

(1)定期跟踪工程实施动态,及时发现招标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不失时机地进行更新、完善并反馈到以后业务中。

(2)招标文件作为有效的法律文书,根据工程纠纷实际情况,积极地为纠纷双方解释招标文件相应条款内涵,并尽量做出对业主有利的解释。

(3)根据中标承包人程实施状况,适时完善、弥补招标文件中评标标准(办法)的不足与漏洞,为下一轮成功打下基础。

六、建设工程招标可持续发展对策

(1)提高招标机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面对多头监管、市场缩小等不利环境,需要招标机构从业人员更高的综合素质予以应对。招标机构中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砝码。一是要加强对工程招标机构从业人员不定期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重点培训《招标投标法》和配套法规的实质性条款,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形成良好的依法实施招标工作的氛围;二是要注重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结合招标投标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扎扎实实实地推进业务学习和探讨;三是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严格按程序办事,为业主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2)推行中标人付费制度。推行中标人付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程招标企业的独立性问题,减少各方对招标工作的人为干扰。同时向中标人收费往往能比向招标人收费能收到更多,收益也能更及时兑现。

(3)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从作业标准、程序、方法到检验与考核形成一整套制度规范,把质量管理覆盖到招标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向综合业务方向发展。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单一从事工程招标业务将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一要建立招标业务面广、招标资质齐全的综合性招标企业。便于开展各种类型的招标业务,从而保证招标业务的市场份额。二向货物招标、监理、造价咨询等业务发展,增加企业自身实力,做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结束语

要发展建设工程招标行业,必须做到提高招标机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推行中标人付费制度,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向综合业务方向发展。机构内部逐步建立与工程招标有关的信息资料库,如建筑承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信用档案、设备材料市场价格等;逐步实现招标工作与计算机信息网络结合,建立与招标咨询决策相关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同时把握好每一环节,保证整个程序的成功运作。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水平,提供优质中介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多项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不论是从工作内容、管理手段都有了新的内涵。目前,我国的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还属于探讨、实验、改进的阶段,与其他先进国家的管理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建设筑项目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工程造价和项目管理的预决算人员的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原来单纯的完工结算被动的反映已完工工程项目的造价、设计、施工所发生的费用,提升到了主动的介入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前期的投资决策、设计、招标、合同、施工过程及后期工程决算,项目实际总投资的全过程,从被动控制造价到主动的控制造价,从事后到事前全程监控,从而真实、有效的控制了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投资效果。

1 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项目决策是否正确决定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它是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后续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只有事先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才能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1.1 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阶段是对建设项目的初步设想,一般要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得效益的可能性,是投资者和建设管理部门决策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的依据。

1.2 可行性研究阶段

建议书批准后还要对拟建项目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论证和研究,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如工程所在地的资源勘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地形测量、气象、环境保护资料的收集,在此基础上,论证建设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1.3 方案比选

方案比选应该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用动态方法进行多方案比选,既满足生产的需要,又降低工程造价。

1.4 科学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工程投资估算编制一般控制在±30%,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不利因素及市场情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都应该受到足够重视,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

1.5 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通过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编写具有较强的说服性和可行性的立项申请,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此阶段是对拟建工程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全面和详尽的安排,是对建设计划的具体化,是建设实施的依据。设计单位应通过招投标选择确定。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重要的阶段,为使造价构成更合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就要认真编制设计概算。建设单位一定要把设计阶段作为控制造价的重点,应积极参与设计的全过程,抓住管理与控制的关口。

2.1 优化设计方案

在建设项目一般初步设计方案完成之后,组织有关专家利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设计优化,最终确定最优方案。最优方案应该既符合安全、环境、功能、标准和经济等标准,又科学、经济。

2.2 实行限额设计

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不同专业按照设计程序分阶段层层控制总造价,使其贯穿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形成纵向控制;同时,各专业进行投资分解,形成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相结合,抓住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从而控制“三超”的发生。

2.3 设计概算审核

编制设计概算要力求不漏项、不留缺口,全面准确,并充分考虑各种市场价格浮动因素。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入设计招标及监理更是控制工程质量和造价的一种有效手段。

3 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与控制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竞争的公开化、透明化,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合同价款的确定方式,对标书符合性要求、技术性要求、商务标的格式、主要合同条款、施工答疑内容、工程量清单格式、主要材料设备采购等实质性的详细工作内容,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下,倡导诚信竞争、理性竞争,选择一个工程造价成本低,而且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确定合同价款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固定单价。即工程量允许调整,综合单价在约定的条件内不予调整;在约定的条件外,综合单价(包括措施项目费、总承包服务费、零星工作项目单价)允许调整,调整方式、方法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或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②可调价格。即工程量、综合单价和措施项目费等允许调整。调整方式、方法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或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③固定总价。即承包人针对发包人在招标文件中确定的拟建工程项目实施范围、工程量清单、相关报价要求、风险范围及幅度进行的报价不予调整。当工程项目实施范围发生变化、工程量清单发生偏差、超过约定的风险范围及幅度时应予以调整。调整方式、方法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或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合同工期较短且工程合同总价较低的工程,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方式。

4 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4.1 加强监理工作力度

监理单位是受甲方的委托代表甲方行使一定的职能,是协调解决甲乙双方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工期、成本。加强监理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监理的职能,最好要求监理单位有专职造价人员驻现场进行造价一审工作,把好造价关,同时在合同中约定奖罚制度。

4.2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从技术、组织、人员、机械配备等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合理安排,注意进度安排上的均衡,保证建设按计划、推行流水作业。用定性、定量、价值工程方法进行施工方案比选,正确处理工期、质量、造价三者关系。

4.3 选材用材,集体考察

在材料设备考察过程中,必须保证 2 人以上参加并有详细考察报告,坚持公平公正,确保选材的主动性和材料的质量。在工程建设中材料费大约占工程造价的 60%~70%,同一种材料不同厂家价格就不同,甚至相差很多。其质量是肉眼难于分辨出来的。

因此建设单位造价人员及现场采购人员应掌握材料信息价格,密切注意市场行情,对一般建筑材料的采购,施工单位需提前 30 个工作日申报业主认可,对加工周期较长的设备或材料,需提前 90 个工作日申报,材料报审表一般在 14 d 内进行审核确定,施工单位提供材料报审表的同时,需提供厂家、品牌合格证、质保书、准用证等资料。采购时应坚持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 ISO9002 等资质、生产场地有规模、质量上乘的企业优先原则,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后,要及时督促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收集材料的质保书、送货、收货单、合格证、准用证。检测报告要保管好。最好在合同里约定价格变化的调整幅度范围。

4.4 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及时做好隐蔽签证,不得事后补办签证手续

变更洽商对于一项工程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尽量少发生变更,把风险前移,在招标前就要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把一切不确定因素都考虑到。做到有备无患,杜绝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采用集体商议先做出工程造价的预测,经甲方同意,对设计变更还需征得设计部门同意,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若遇有重大设计变更,突破原投资估算或设计总概算时,还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或单位批准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

5 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工程结算是在工程验收合格后由施工单位根据竣工图纸、变更洽商、图纸会审记录等资料编制,为很好的把握造价,建设单位可同时委托两家造价咨询公司背靠背完成,双方进行逐条核对工程量,之后其中一方再与施工单位逐项审查,防止重算漏算。套价时应熟练掌握定额书中的说明、工作内容及单价组成,公正合理地确定符合施工实际的单价。最终根据合同确定正确工程造价,或采用跟踪审计方法控制造价。

6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竣工决算是指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从筹建到建设投产或使用的全部实际成本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建设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项目财务总结,银行对其实行监督的必要手段。是分析和检查设计概算的执行情况,考核投资效果的依据,通过完成竣工决算对项目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制定基建计划,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果提供必要的资料。

7 结语

市场经济变化多端,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贯穿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这就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既全面又有侧重点。把造价管理与控制前移,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由被动变主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时时要有控制造价的意识,做到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

参考文献:

第8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project bidding business case analysis to the tender control points are explained.

Keywords: project bidding case; bidding by company; control points

关键词:工程招标案例;企业自行招标;管控要点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经对招标文件初审,因三项因产品类型性质不同,且因塑钢窗工程供货安装工程涉及到施工资质及成活要求,同时能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投标人较少,故建议拆分成三个分项,通过一次招标采购活动办理。该项目单位经过修改招标文件有关要求,本项综合采购招标更改为仅塑钢窗供货安装招标。

该招标文件中对塑钢窗的材质采购要求标准及报价要求为“塑钢窗为蓝灰色塑钢框料,明框,玻璃型号为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门窗产品要求(海螺)品牌。塑钢为88系列。门窗拦标价均为307元/m2(含制作、安装、运输、成品货到达工地、含配件、锁具等成活价)”,择日开标,经百分制综合评审,某报价306元/m2的投标人被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1 案例分析

经调查研究,该招标案例工程存在以下缺陷或弊端:

1.1 招标前期策划不合理。综合采购选中一家中标的意向不合理,没有考虑资质资格要求的匹配性,主要是混淆专业分包工程的性质和材料采购的性质,不确定选择的是供货商还是专业承包队伍。

1.2 招标工作安排整体计划性欠缺。没有根据整体工程施工计划节点要求提前准备,导致本次招标活动时间安排紧迫(工程在等待),自报审时间至开标时间仅3日,且从发标到开标时间没有严格遵守招投标法相关不少于20天规定,有关标的技术标准和价格标准没有匹配性复审。

1.3 采用的是邀请招标非公开招标,没有在指定媒体上公开公告,消息的广度不够,投标单位数量太少不具有竞争性。项目单位称本项目曾邀请过有关单位,但投标人因价格低,不愿参加,本次为调整价格后第二次邀请。

1.4 招标文件审核中米组价未经专业人员比较测算审定。招标控制价依据为上报的考察价格报告中批复的内部预算综合平米控制价,而非相关预算编制依据和规定做完整预算结合市场考察分项报价资料综合测算确定的。

1.5 对投标文件报表格式没有设置固定表格样式,造成投标结果以综合平米单价的形式报的模糊,无详细的相应分项报价。将对后期施工过程中的退换或尾留单项核价、质保零星物件价格参考确定等工作带来不利。

1.6 招标图纸表达的技术标准没有事先复核。中标后,招标图纸中对塑钢窗玻璃的标准两处表达不一致,经复审关键材料标准“玻璃型号为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为设计错误项。此时投标人认为如做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需要增加相关的镀膜费用大约40-70元/平米,否则不能应标,招标人陷入被动。

1.7 考察行为计划完备性欠佳和目标实施有偏差。一般情况下招标人对投标人应做详细调查了解,对其生产、供货等履约能力及同期业绩参考价格等情况调查了解后方可进行邀请。但本次对投标三家均未进行考察,曾经提供的考察报告仅为对塑钢窗专营实体店面考察确定307元/平米控制价的报批报告。在对塑钢窗专营实体店面进行考察材料之前,缺少完整详细计划和考察调研格式书面文件。店面零星工程制安和批量工程采购没有体现报价优势区别。

2 对策和建议

以上案例虽然具有个例特点,但招标运作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故建议企业自行招标中,应重视以下管控要点:

2.1 招标前期策划。应充分考虑资质资格要求的匹配性,不应混淆专业分包工程的性质和材料采购的性质,明确选择的是供货商还是专业承包队伍。策划中应根据标的所需资质资格要求不同,合理拟定和构想中标单位个数结果,是否能够兼投兼中等问题。

2.2 招标工作应有计划有组织有序进行。主要根据总体工程施工计划节点要求提前准备,避免招标活动时间安排紧迫(工程在等待),适当放宽报审复核准备时间,有关标的技术标准和价格标准对应匹配性复审,从发标到开标时间应严格遵守招投标法相关不少于20天规定。避免中标后有异议和发生变更。

2.3 采用公开招标,在指定媒体上公告,增加竞争性。如公开公告后,投标人参与愿望低,不够3家时,可考虑延长一次报名时间,仍缺少投标人参加的,凭有关信息报名资料登记情况报请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调价或变更材料标准,进行第二次招标活动。但前提是有关书面来往答复的相关资料能证明曾做过类似邀请。企业自行招标有关管理实施细则中应予以明确要求规定竞标力不足时须提供有关书面资料或信息平台来往资料证明。

2.4 招标文件审核中米控制价须经专业人员比较测算审定。不能将综合测算的内部预算价,作为招标控制价格。招标控制价应按照相关预算编制依据和规定做完整预算结合市场考察分项报价资料综合测算确定,才可。

2.5 对投标文件报表格式应设置固定投标表格样式,引导投标结果详细的相应分项报价。方便将对后期施工过程中的退换或尾留单项核价、质保零星物件价格参考确定等工作管理使用。

2.6 招标图纸表达的技术标准应先复核,准确表达,以免造成招标结果因标准变化大产生纠纷,招标人陷入被动。

2.7 考察应制定完备的计划,设定固定的表格格式,对不同材料标准有不同的表列明示区别,并对数量大的工程材料采购安装区别零星材料采购安装应有价格优势与否做出表格让考察对象给予填报,并注意被考察对象的签章。无论对塑钢窗专营实体店面进行考察还是对参加的投标单位考察,都需要形成有考察人签字的报告材料,供评标参考。

2.8 企业(公司)层面应明确不同类别招标管理部门或设立招标委员会,配备相应专业管理人员。建议“有关部门或招标委员会”应该明确。为避免招标委员会形同虚设,应有相应的运作流程和审批细则要求。避免报审无门。

2.9 企业制定的招标细则,对不同类型如工程施工类、服务咨询类、设备材料采购类,应做到分工合理,标准明确,分合有致。即对一个建设项目应设有统一汇总登记管理的单位或部门台账,自项目之初至项目结束,及时登记管理各类招标项目,关注项目投资预算分项招标工作执行情况。

2.10 加强对招标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并注意对多种招标方式研讨和运用。比如竞争性谈判方式在招标中的应用。即不集中投标人到场开标,而采用一对一逐家进行谈判,另一家不知道上家的谈判报价让利幅度和原则。此种方式建议应适用于国家有关采购要求规定。非国有资金独资或控股的招标人可采用。但应注意谈判前事先进行详细的调研测算和了解市场行情的底限和高限,熟知合理的幅度区间,并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参加谈判组成员专业性高,并有一定的谈判技巧,对商议确定的原则性的要求心中有数。

3 结束语

经过对某工程项目自行招标组织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弊端分析,不断总结并提出相应解决的策略和办法,对规范招标采购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对国有投资项目的运作更应注意合法合规性,并同时招标能真正的满足项目需要,带来积极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志生,付冬云.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ISBN:9787111316466).

第9篇

关键词:施工阶段问题 质量控制 方法

一、建筑土建工程常见的问题

1.1设计方面的问题

有些在建筑结构上设计不足的设计人员的设计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就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出现。还有就是设计人员一味的强调美观忽略了实际用途。所以也没有详细的为质量进行设计。

1.2原材料的问题

原材料是建筑施工启动的根本,千万不能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建筑事故是很严重的。不得不说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谋取利益对原材料的过度节省,这样施工过后得到的建筑的质量真的不敢有保证。虽然我国对施工中的钢筋这样的原材料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用途,对原材料要求自然不一样,针对这样的不合理性,企业会从中找漏洞,千方百计钻空子。还有部分比较小的建筑公司在使用的原材料上是有很大的问题的,比如采用的钢筋是那种强度大但是抗性韧度都不够的钢筋,这样的钢筋在防震上达不到要求。建筑使用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对原材料没有管理好的话,还是可能引起建筑的质量不佳。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混合比例达不到标准要求质量还是会不好,要使用合格强度的砂石、水泥,控制好它们混合的比例,就能达到耐久的要求。只有一些都按照规定的要求,工作就能顺利的进行,后面的验收才能通过。现在的建筑施工对混凝土的管理不能做到一环扣一环,其中的某一到工序出问题就会降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进度。

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原理

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工程实体的形成和工程项目最后的质量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施工质量的控制了。众所周知,一个工程的完成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所以对质量的控制必须要与工程的进度跟近,通常都要将工程进行分解,大致的分解步骤是施工准备质量、施工过程质量与竣工验收,对于这些过程是要进行全面监控的。

三、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施工阶段对质量进行控制的方法有很多,主要的就是审核相关的文件、报表、去到现场进行检查和试验。

3.1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是一种不仅可以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还能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 施工单位进场前要先审查分包单位的文件,确保他们的质量能够过关。

② 承包施工的单位的开工申请书要先审批,还要检查并且核实他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好,方便控制工作质量。

③ 或施工方案,或施工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这之中施工单位要提交上来审批,这样一来控制施工质量就有了技术保障。

④ 承包单位提供的半成品、构配件质量证明(质量检测报告类文件)这一类的东西要认真审批,要确保工程的物质基础可靠。

⑤ 施工单位要有能反映施工程序质量的统计或者是管理方面的图表提交上来。

⑥ 施工单位的关于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部分分项工程质量的质检报告等的有关文件、资料提交到有关部门,这样就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

⑦ 要肯定设计图纸的质量,施工单位的关于设计更变、修改的设计会跟着审核。

⑧ 当有新技术等要加入其中的时候,为了保证新技术的质量,要审核相关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的在技术方面的鉴定书。

3.2现场质量监督与检查

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

① 开工前进行的检查。主要检查开工前的工作是否做好,能否保证工程的质量,正常的施工。

② 开工过后要进行跟踪监督、检查、控制。工序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是主要的方式,观察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或工艺等所有的因素是否都是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有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修整并且控制。

③ 预应力等在工程质量中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特别要在现场施工的时候在旁监督,保证材料和技术过程都是规范的。

④ 检查产品、检查隐蔽工程。不仅施工单位要自己对自己进行检查,还要请专业的监理人员来检查。

⑤ 工程如果出现了质量上的问题的时候,监理人员下达停工指令,在复工以前要先得到监理人员的检查合格,方可下达复工指令。

3.3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点进行监督控制:

① 旁站监督

在施工的过程中,负责由监理工程师指派监理人员去到施工的现场,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现场的旁站监督检查,对施工人员、施工环境、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如果有问题马上想施工单位反映并且要求其纠正,让工程保持在可控制范围内。旁站监督时记录监督过程和内容。

② 现场巡视

现场巡视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来回巡视,更加明确的了解现场的情况,如果发现了不正确的地方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现场巡查也要写巡查报告。

③ 抽样检验

顾名思义抽样调查就是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或一定数量的检测点来检查测试,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检查、试验与量测是抽样调查是常常使用的三种检验方法。

检查指的是在确定的检查点用视觉检查去检查,对照质量要求一步一步的去检查,最后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一个总结性的评价,看其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试验就是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试验,或者是用无损的方法对确定的检测点在现场进行当场检测,取得第一手实测数据,然后将实测数据与标准规范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断质量当下的一个状态。

量测就要用到量测仪器、工具、仪表等工具,对要检测的检测点进行量测,得到的数据与规定的标准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数据的对照确定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

3.4规定质量控制制度或工作程序

在施工阶段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都要遵循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或者工作程序。这个制度或者说工作程序也是监理人员进行质量控制的根据。比如,施工单位需要对原材料和设备进行采购,就要先向监理工程申请,监理工程师认可过后才能进行订购;工序完成后还要经过,监理人员检验,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单,这一系列的检查过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四、结语

工程项目的质量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国家利益,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施工建设就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施工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波动,质量的控制就能找出出现异常波动的原因,方便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让功能处于控制之中的状态。监管人员对于质量的控制会在一定的情况下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出现不足的时候,及时的用专业的眼光给出建议,使得不仅保证了施工的进度,还保证了施工质量。不仅是监理人员,还有设计原材料方面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毛鹤琴等.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王文德.控制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中国三峡建设.2000(7)

[3] 徐波,燕平.工程项目管理学习考察团赴美考察报告.建设监理.2001 年.2001 年 第3期(总第 64 期).

第10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第11篇

特别是弱电系统工程,在出了保修期之后,维护费用要由物业来承担。目前大部分小区的物管费的水平,都不足以支撑该弱电系统智能化设备的维护费用。有的项目完工后,建设单位与物管公司的交接不充分,造成建设与运营管理脱轨。

2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

针对当前形势下弱电系统工程存在上述问题,不能让弱电系统智能化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优化弱电系统工程实施管理势在必行。作为弱电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充分发挥其市场主导地位的优势,强化对弱电工程的优化管理。建立一套自我完善的企业工程管理规程,制定一套约束相关各方的管理程序,一套让参与各方都预先承认的规则。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果、减少施工过程的困难,保障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最终品质。为了加强优化对弱电系统工程的实施管理,必须对弱电工程的各实施过程(步骤)进行指导、控制,确保项目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建设单位应对整个建设项目弱电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优化管理。

(1)在弱电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优化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规划及相关功能的需求,编制工程项目的《弱电系统设计要求》。然后,选择优秀的专业设计院,根据《弱电系统设计要求》委托设计弱电系统。建设单位工程部门应负责组织对弱电工程设计的评审工作,并对设计进程及具体的设计事项进行监控,定期、及时与设计公司沟通,并及时整理形成纪要,为下一步优化设计调整提供依据。

(2)规划、设计阶段,弱电系统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①可靠性原则,将安全防范系统的可靠性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小区的实际情况,选用质量可靠耐用的设备,在系统投入使用后长期有效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方便用户使用,保障小区内住户的安全。

②安全性原则,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住户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③实用性原则,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生活需求及使用的方便性。

④合理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能满足用户需要的设备;系统便于施工,尽量减少对建筑、装饰等的损害。

⑤适用性原则,系统应具有高度的适用性,不会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干扰影响。

⑥先进性原则,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趋势,应用较先进技术,保证小区建成具有先进性的智能小区。

⑦经济性原则,在考虑整个系统先进、可靠的同时,着重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保证产品的经济性。在实现建设单位对系统的要求的情况下降低系统的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耗,让建设单位投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建立完善的智能化体系。

⑧科学性原则,系统的设计、施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⑨兼容扩展性原则,保证智能化小区内部的各个子系统的集成、兼容和信息共享,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设计完成后,应重点审查确认弱电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是否与《弱电系统设计要求》相一致,相关功能性要求是否设计到位。特别地,对于通讯、数据网络、电视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多家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架构,对各建筑单体内的路由、桥架、管道、设备间(箱)及户内弱电箱进行配置,便于今后住户所选的运营商能予以接入;根据各地实施数字电视的具体情况,须考虑有线电视各段路由的扩充空间;无线移动通讯信号不能覆盖的区域(如地下车库、电梯轿厢等),还须设计无线通讯信号增益系统。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的实施管理,是为下一步施工过程,做好实用性的优质工程打下牢靠的基础。真正做到为实用而设计,避免出现“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的后果。因此,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的实施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在弱电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优化管理

建设单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和招标文件进行招标,对初选的弱电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实地考察。编写考察报告,且确定入围名单。从中选择有最佳实力的、优秀的施工单位,签订《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合同》及《弱电系统工程及设备维保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利。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深化设计,其内容及图纸须经原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相关技术负责人员进行优化评审。建设单位项目工程部弱电管理人员须协助、督促各相关施工单位,根据深化后的图纸,限期对弱电及相关系统的预埋预设进行检查确认,由检查单位提交检查报告,对其不符合或不合格处须进行及时调整;须根据整体计划和合同要求,全面把握控制工程的品质和进度,其间出现品质问题,经项目工程部协调仍不能解决,须立即将情况汇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由其协助予以解决。

(4)在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及交接过程进行优化管理

根据国家、地方关于智能建筑及住宅建筑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再进一步优化规范项目弱电系统验收标准。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为提高工作效率,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弱电系统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五方共同参加验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现场验收前7个工作日,分别把所需验收的设备设施系统技术资料移交物业管理单位,并列出所有移交资料的清单,由三方签字认可各持一份;建设单位应根据设备安装调试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验收计划,做好相关的验收准备,并通知物业管理单位做好相应的接管验收准备工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技术问题和需要整改的项目,须做好统计工作并写入验收会议纪要,责令限期整改,进行复验,直至验收通过。

(5)建筑弱电工程的检验与移交使用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完成,建设单位须将本项目《弱电系统工程及设备维保服务协议》及相关工程竣工资料等事宜移交该项目物业管理公司,由该公司监督执行。移交资料应包括:

①产品资料:各系统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产品检测证书、检验报告、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等。进口产品还须提供原产地、报关单及商检证明。

②技术资料:系统结构图、各子系统工程原理图、施工平面图、弱电机房设备布置图、设备电气端子接线图等;各系统的产品说明书、操作及维护手册等。

③工程资料:招标文件、阶段验收资料、材料保证书、材质验收报告、工程监测数据、设备及系统自检检测记录、系统试运行记录、第三方测试记录、培训资料及考核记录、其它按规定应提交的资料等。只有充分作好物业管理部门的交接工作,才能较好地保证各相关弱电系统设施的正常运行,为今后的日常维护工作,提供有理有据的保障。

3结语

第12篇

关键字:城市火灾 风险 评估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38-02

1 火灾风险评估概述

一般,人们对于自己的前期工作经验或直观感觉非常依赖,会通过这些来对火灾风险作出评估与系统性的决策。伴随着计算机容量的增大及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逐渐演变为解决重大事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过去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火灾风险评估在分析决策、科学管理、系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站在系统分析的层面进行分析:风险具备系统性与动态性两大显著特征。火灾风险本质上并不是以单一的个体或事物存在的,其属于一个系统性的范畴。如果整个系统产生明显的改变,那么就会出现显著的改变。较为常见的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对火灾风险系统进行风险防御;风险估算-设定火灾发生频率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整个计量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具体计算;风险评估-对于规定标准作出详细的计算,确定特定的风险值或计算出风险发生后的实际权重。

2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重要作用及发展现状

站在消防的层面进行分析,在全人类安全思想观念显著性提高的今天,建筑设计性能出现突飞猛进的进步,在此,很多人对建筑工程安全评估重视起来。譬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这是一部与火灾安全工作者息息相关的法律,它跟“NFPA101A”的性质是相同的,都是与医疗场合、监禁场合、办公场所等息息相关的一系列内容,对此制定出明确的安全评估方式,在建筑工程安全性评估工作中得到了广泛性的运用。

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估体系方面的研究重点把握在对某一企业或某一建筑方面,譬如:将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与德菲尔专家调查法作为重要前提,针对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作出科学合理性的规划,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道化指数法针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最终的判定。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到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类似这种把某建筑作为评估目标的火灾风险评价是较为常见的,就像我国中国矿业大学周新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出现原因的基础上,建立起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进行消防安全的客观性评价。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是以火灾风险等级为基础,对消防救援力量作出系统性的分配与安排,针对城市消防体系作出合理化的改造,对于城市消防规划作出科学的指导。针对已经全部建成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一定要对各方面作出综合性的考虑,在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系统中,包含了所有城市建筑区域中有可能危及到人类生命安全的危险性要素、火灾发生概率、气候条件等,对于城市区域的消防部署、现有消防能力在奉献防御方面的能力做出系统性的评价。此外,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当中,注重建筑物区域内财政及其他方面因素作为消防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伴随着各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综合性能的进一步加强,整个城市区域内的学校、医院及护理场合开始逐渐地增多,为此,在对城市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科学调整。

3 运用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目的

3.1 用于保险目的

火灾风险评估在火灾保险方面的运用成效最为明显的尤数美国保险管理部对城市火灾的分级方法。到现在为止,美国对社区政府部门在火灾的预防性能与实际状况方面作出类别划分、现实状况的自行评估。ISO方法将城市区域的消防情况划分为十大级别,其中,1级最好,10级最差。

ISO是遵循统一的标准针对各个建筑物区域内的现有的灭火性能所作出的客观性评估,确定了城市区域公共消防等级,这一标准最初的时候来源于美国消防协会与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共同制定的国家性规范当中。在ISO中,将城市消防分级方法具体地展现在其“市政消防分级表(CFRS)”当中。市政消防分级表将整个建筑物的具体用途、结构、防火距离、公共消防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对相关数据做出统计分析,最终确定火险费用。ISO级别被保险公司在确定火灾费用的时候作为重要的参考,其纵使未展现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性能,但是经常会应用在各建筑区域内公共灭火性能的具体确定上。

1974年起,市政消防分级表便开始进行运用,其通常是对各城区区域的7大指标状况进行考察,其中详细包含了:消防部门、火灾报警、消防法律规章制度、建筑法律规章机制、气候条件等方面。1980年,针对市政消防分级表当中的公共消防分级法作出了明确的选择,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此标准仅仅包含了前三项内容。同时,1974表格当中涵盖了很多评估标准,这些只是是具体的规定,若某一区域的情况未能达到相关方面的基本准求,那么就属于差额分,规定降低的表格可运用弹性区域,并不能对相关火灾风险评估状况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对相关技术情况作出评估。所以,ISO分级表被看做是一种性能化的评估方式。

3.2 用于消防力量部署的目的

我们的消防组织、地方政府部门背负着保护人们消防安全的重大责任。在面临广大公众对火灾风险抵御能力寄予无限期望的情况下,需对消防机构人员、消防设施及各方面预算作出科学性的合理调整,对该区域内的火灾风险情况与对风险级别的准确定位。

具体而言,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促使广大民众与消防工作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保障,使得火灾风险预期标准、各消防安全设备、城市火灾应急救援能力等处于最佳的预备状态。

在美国地区,国家对于火灾风险、火灾救援能力是非常重视的。为此,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作出了很多的工作与研究。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创建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CFAI),其一共由150名专业人士构成,通过9年的努力,最终制定《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与标准化的社区消防安全体系。此外,美国NFPA分别制定了NFPA1710、NEPA172标准,对消防力量作出明确化的指导,针对职业消防团队与消防志愿者提供一定的消防救援帮助,在对NFPA进行的近期调查当中笔者了解到,NFPA170于美国的30 500个消防部门中的3 300~3 600个消防机构得以投入使用,同时将其广泛运用到加拿大等其他国家。

1995年,美国审计委员会“消防方针”的具体考察报告,其中对于此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指出并未综合性地兼顾到各类建筑设施的实际占用现状、城市区域人口统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但并没有把建筑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加入其中。为此,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小组、内政部消防机构对风险级别作出了明确性的划分,针对涵盖灭火范围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做出了综合性的战略部署,充分地做好火灾消防安全设计方案,望能够促使很多风险评估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针对使用的评估方法进行跟踪性的测试。最后,由Entec公司研发计算机软件,1999年4月份,“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由内政部正式出台。

参考文献

[1] 张一先.苏州古城区火灾危险性分级初探[J].消防科技与产品信息,2003(2):10-12.

[2] 李华军.城市火灾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J].火灾科学,1995(1):44-50.

第13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 招投标 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大多数人都认为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是控制的重点,但由于施工招投标是确定工程施工合同价款的一个重要阶段,而施工合同又是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在建设单位主要负责招投标、合同管理和预结算工作,对于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整个项目投资的影响有着深刻的体会。现笔者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谈谈建设单位如何在施工招投标阶段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

1. 择优选择招标公司

建设单位应结合各自项目的特点,择优选择招标公司,应综合考虑资质等级高、信誉良好、有类似业绩、拟派工作人员资历业绩佳的招标公司。可采取的步骤:(1)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完成考察报告;(2)制定比选方案,组织人员进行量化评分;(3)得出结论并经审批;(4)形成合格的招标公司名录;(5)工作结束后进行评价、考核,以备后续工作参考。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时间要求、允许误差范围、处罚条款及主要工作人员的资质及业绩证明。

2. 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

2.1 明确界定招标范围,合理选择合同价款形式。

招标范围规定了投标人投标报价的范围,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界定,特别是多标段的工程招标。根据招标意图,整体策划各标段的工作范围,并明确各标段投标单位的责任与义务,避免出现遗漏、工作内容重复,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签证及各专业间的交叉扯皮,为的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

根据不同项目特点,确定符合要求的合同价款形式,非常重要。一般常见的三种合同价款方式(固定总价、固定单价、可调合同价)的不同应用论述如下:(1)如果施工图纸和技术说明书详尽,市场上材料价格相对稳定,工程造价的计算相对精准,则适宜采用固定总价的发包方式;(2)如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不够详尽且未知因素较多,或遇到市场上材料价格涨幅大,针对这种情况,可在固定总价合同中增加一些必要条款,控制造价;(3)如遇“三边”工程,或虽有施工图但不能准确计算工程量,适宜采用固定单价合同;(4)如遇到可预计的市场物价涨跌,则采用可调合同价形式。

2.2 合理制定评标办法。

评标办法对选择中标单位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建设单位应根据各自项目特点,合理制定评标办法。当工程项目较小、工期短、通用技术、或建设单位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最低评标价法,简化评标过程,降低工程造价。当工程项目较大、工期较长、工程技术比较复杂时,建议采用综合评估法。

采用综合评估法,应严格审核技术标部分对商务标的影响,同时要突出工程造价的比重,拉开评分差距。对于商务标的评审:(1)应详细分析综合单价,对有争议材料的价格进行质询,并要求投标方做以详细明确;(2)对于投标单位的优惠报价,应质询其在哪项上做了优惠;(3)对成套设备的价格,应要求投标单位对设备配置情况详细说明。综合考虑各项报价,为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杜绝漏洞,并为竣工结算避免争议打好基础。

笔者在实践中对于工程量清单招标所采用的一种综合评估法如下:

(1)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其中:技术标评审30分,投标总报价30分,投标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30分,投标措施项目费总价10分。

(2) 技术标的评标:对投标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评审。主要的内容应包括:施工方案和方法,进度计划,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的可能性,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与措施,现场平面布置和文明施工的合理性、科学性,主要机具、设备和劳动力的配置,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

(3)商务标评审:满分70分.

a.投标总报价评审:30分。以入评投标单位的投标总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乘以K%(K值在开标现场由投标单位代表抽取确定,为【92,100】之间任意一个整数)作为评审项基准价,当投标人大于5个时,去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后取算术平均值;少于或等于5个时,完全平均。各项投标报价等于评审项基准价的投标人得满分30分;其余投标报价与该基准价比较,每增加1%扣1分,每减少1%扣0.5分,扣完为止。

b.投标措施项目费总价评审:10分。以入评投标单位的措施项目费总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乘以K%作为该评审项基准价,当投标人大于5个时,去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少于或等于5个时,完全平均。各项措施项目费报价等于评审项基准价的投标人得满分10分;其余措施项目费投标报价与该基准价比较,每增加1%扣0.5分,每减少1%扣0.25分,扣完为止。

c.投标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评审:30分。由投标单位代表随机抽取30项进行综合单价评审。每个单项满分为1分。以入评单位所有投标人的该项综合单价的算术平均值乘以K%为该项综合单价的基准价。该项综合单价报价等于该项基准价的投标人此单项得满分;其余该项综合单价的报价与该项基准价比较,每增加1%扣0.05分,每减少1%扣0.025分,单项分值扣完为止。

(4)汇总上述投标人各项综合有效得分,按由高到低排序。前三名为中标候选人。招标人依法从中确定中标人。中标人的最终投标总价为中标价,合同总价由发、承包人双方依据中标总价和综合单价在合同中约定。

2.3 主要建筑材料价格风险约定或暂定品牌。

对于施工图中所选用的主要材料进行审查,充分考虑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涨落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招标文件中约定其种类、风险范围、幅度和超出风险范围、幅度调整办法。对于一些高档的装饰材料,因其产地、品质及品牌等不同,价格差异幅度大,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约定其品牌、品质等,或以暂定价形式约定,待后期进行认质认价,从而避免投标单位进行不平衡报价影响工程造价。

2.4 规定主要合同条款。

在招标文件中应对主要合同价款的规定,尽可能做到周密、严谨,特别是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包括:合同文件的组成与解释顺序,具体、明确的工程实施范围,计费方式及费率,浮动率,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工程变更、签证、工程结算等规定,索赔、风险范围、调整办法,保险,甲供材料和设备,分包工程等。以上各项内容如稍有不明确或确定不合理,即可对造价造成很大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明确约定“执行相关调价政策”的项目,应具体明确执行调价文件的起至时间,防止后期结算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两个案例:A、B两个工程的合同专用条款中都约定了“投标截止日以后颁发的调整清单价格水平的政策文件,按相关规定执行”,当时正值新定额取代旧定额,A、B两工程均按照就定额招标,但因开标时间不同,新定额取代旧定额政策文件的颁布日期恰在A工程投标截止日之后却在B工程投标截止日之前,因此A工程执行新定额结算,B工程不执行,对工程造价产生很大影响。

3. 加强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审核

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也是工程施工和结算阶段合同实施和办理结算的重要依据。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保证图纸设计深度和清单描述准确

在招标前,建设单位必须保证施工图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的要求,应详细、准确地描述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如果招标图纸深度不够,工程量清单不能准确描述工作内容,就容易产生漏项,而投标单位无法准确报价或报价内容与实际做法不符,从而给合同签订、结算办理带来困难,造成工程造价增加。如在土石方工程中,编制“挖基础土方”清单项,必须详细描述基础类型、挖土深度、弃土运距等工作内容,投标单位应根据全部工作内容综合报价,避免漏项。

3.2 加强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往往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对工程量的审核可以采取重点审核法,即选择工程量大且造价高的项目重点审核。审核时需注意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分清计算规则中计算范围和限制范围、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相符,防止产生计算错误。对于影响造价大的项目工程量如果与实际偏差过大,且会导致相关措施项目费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工程造价。

4. 合理编制招标最高限价

对于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项目,应编制招标最高限价。因为建设工程的材料及设备费一般要占工程造价的60%以上,因此建设单位做好市场材料及设备的询价,完善询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单位应系统关注机构公布的价格,及时准确的把握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信息,保证建设单位工程造价人员可有效调用并及时核查招标最高限价中的材料价。同时,加强审核综合单价的准确度,包括:定额套用是否准确、是否重复套用、定额单价换算的方法是否准确、采用的系数是否准确、执行的取费标准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计算的取费基础是否准确等。

5. 重视现场勘察及招标答疑

对于招投标双方,都应结合施工图纸的情况仔细勘察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特别要考虑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施工现场的综合概况,包括地下管线及地上建筑物对施工的影响等,从而将有可能发生的费用尽量考虑详尽,避免施工过程中变更费用的增加。在招标文件中可规定投标方应将可能发生的费用在投标报价中考虑,避免施工或结算时出现扯皮现象。建设单位应重视招标答疑,因为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招标文件的修改、询标纪要、补遗、书面答疑、各种协议等均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加强事前控制,远比事中、事后控制效果好。

6. 做好合同签订工作

在工程建设合同签订时,应严格按照文件的约定明确协议条款,特别是合同中涉及费用的如价款的变更、调整、结算方式等。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如遇招标文件或设计图纸不明确的内容,应通过谈判争取得到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合同条款。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因索赔引起工程造价变更的事件进行预测,有效避免。如对于大型工程,因其工期较长、施工难度较大,势必在不利的自然天气中或因其它原因而增加必要的施工措施或以赶工的方式来弥补工期损失,由此造成的工程费用增加的风险要在合同中加以明确。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上承设计阶段下启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既实现了设计阶段概算实施控制的目的,又是施工阶段实施投资控制的依据,是建设项目确定合理的预期价格的关键阶段,对今后工程施工以至于工程的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在加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同时,也应注重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建设资金投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钰红,吴利玉,浅谈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的管理,城市建设,2009年总第30期

[2] 赵丽霞,汪欢欢,做好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途径,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2010年

第14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第15篇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国家指南确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评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在国家规划要求范围内,对当地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灭火力量进行相应的部署。该项目要求针对以下四类事故制定风险评估工具:住宅火灾;商场、工厂、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楼这样人员比较密集的建筑的火灾;道路交通事故一类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种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飞机坠落这样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个阶段是对使用上述评估工具的区域进行考查,估算其风险水平,与国家风险规划指南对比,并推荐应具备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刘义祥,韩冬.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安全与环境学报,第3期,2003年

8、李志宪,杨漫红,周心权.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技术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14、MichaelSWright,DwellingRiskAssessmentToolkit: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