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文工作意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测绘,工作,问题,模式,创新
1.测绘工作的常见问题分析
在实际的测绘工作当中,笔者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较为常见的测绘工作影响因素:
1)测绘技术和人才力量薄弱。测绘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所以它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来操作。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引进先进测绘技术方法不够,设备工具比较老旧;人才队伍在测绘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人才结构不合理,一线人员不足,技术骨干和测绘队伍不稳定。
2)测绘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中央与地区测绘工作的协作体系,中央注重公益性,而地方则注重经济效益性,两者的目标不一致,无法形成联动机制,导致公益性地质测绘和商业性地质测绘没能清晰的分开来了,而且还出现相互延伸的情况,这严重干扰了测绘工作的效益性。
3)地质结构特征复杂多变。我国资源丰富,分布广,但分布的比较分散,不够集中,大多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地质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多变,这就给地质测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测绘工作模式创新的建议
2.1测绘工作模式创新的原则
首先是统筹规划的原则,在进行地质测绘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测绘区域的地质结构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对整个测绘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做好相关的部署工作;从生态上、技术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分析测绘工作是否具备可行性,测绘成本的投入是否能获得预期的收获。其次是遵循自然规律原则,考虑到测绘地形结构大多复杂多变,而且不少处于自然生态比较薄弱的地带。因此,在开始进行测绘工作的时候,需要对测绘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勘察;在进行测绘时兼顾到当地的生态平衡,在此要求相关单位充分遵循自然的规律,合理布局测绘工作。最后是提高技术创新和工作能力原则,测绘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的一定专业技术和作业能力。在地质测绘过程中要立足于测绘区域地质分布的特点,了解地质结构特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上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勘察,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提高技术手段的深度和精度,以便适应更加复杂地区的测绘工作。
2.2测绘工作创新模式的方法
测绘工作创新模式需要综合多工种多学科,突破传统的地质测绘模式,改变投资大、风险大、机制不适应的现状,加强对测绘作业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规划,以推动测绘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
1)合理规划,重点勘察。测绘工作需要以具体需求为导向,只有立足于具体需求才能使投入能获得预期的收入,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就需要组建调研人员,了解把握测绘需求动向,为测绘工作指明方向;为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防止工作出现重复性和分散性问题,需要对整个测绘活动实施统一的规划,采用国外先进的经验,强化测绘工作规划的研究能力,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规划方案。另外需要根据不同性质的测绘工作要求,对测绘工作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确保测绘工作统一的规划布局,同时根据测绘区域的主客观情况,按照实际需要确定重点进行勘察的项目和地区,并适当进行调整和控制。在进行测绘的时候,要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多挖掘出具有潜在能力的测绘地区,并建立测绘工作管理档案。
2)预测测绘背景和条件。在对测绘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勘察测绘的范围,只有掌握测绘区域的详细信息,才可以预测判断测绘工作的经济性,准确测绘情况的预测,是测绘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工作。目前所采用测绘工具和技术手段已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但是仅仅使用其中某一种工具或技术来进行测绘已经变得不现实,而需要结合多种技术和工具,从不同角度和方位进行测绘,并结合成测绘工作背景和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准确的预测测绘工作的成效,以辅助做出科学合理的测绘决策。
3)采用现代测绘技术。现在用于测绘工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法技术都适用于所有地区的测绘,而是要根据成测绘区域的地质结构特征和物理差异性,考虑使用哪种勘测技术比较适合。譬如某些地区,既要掌握地表情况,也要深入了解深部的情况,这样才能探究清楚地质的形成规律。在测绘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和工具,将测绘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制成分析表,提供给相关的地质测绘人员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测绘的准确性。
3.结束语
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测绘工作的问题,以及测绘工作模式创新的方法,但考虑到测绘工作环境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测绘工作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需要紧扣主客观的测绘工作情况,灵活参考借鉴以上的方法,方可保证这些方法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刘桂生,李明.测绘业务工作流的应用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1):253-254.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文艺“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强化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深受群众欢迎、能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精品,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新贡献。
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文化特色,推进特色文化、惠民文化、精品文化创建工程,打造一批“市内叫得响、全省有影响”的特色文化品牌。以舞台精品工程为龙头,每年创作生产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精品力作,力争获国家主流奖项1个,确保省级主流奖项2—3个,整体实力和成果位居全市前列。
二、工作任务
(一)丰富节庆活动,做精特色文化
1.举办“美丽”群众文艺会演及巡演活动。进一步做大做优一年一度的全县群众文艺会演活动,每年10月份启动,12月份组织会演,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巡演,参加团队不少于30个,参演剧目60个以上;元旦期间在希望广场、双湖公园音乐广场、市民广场分别组织3场大型群众文艺会演获奖节目展演专场;遴选部分优秀节目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镇区及企业进行慰问演出。
2.举办“欢天喜地闹新春”文化系列活动。每年正月初三在县城组织开展大型“欢天喜地闹新春”踩街活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要求驻城单位和部门组团参加,展现各自特色,邀请外地知名特色团队参与,使踩街活动逐步做大,形成特色品牌活动;初一至初五和元宵节在大剧院、江淮戏苑、会展中心和主要广场等场地分别组织综艺、淮剧、杂技、民间文艺团体展演活动;各镇(区)结合本地特色分别组织舞蹈、器乐、书画、体育等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3.举办“中国梦•梦”文化系列活动。“五一”节期间在县城主要广场组织3场“劳动者之歌”大家唱活动;“六一”期间组织校园艺术周和少儿演出专场;“七一”、“国庆”期间组织“颂歌献党”、“歌唱祖国”庆祝活动;重阳节期间举办“幸福”敬老专场演出活动。
4.举办淮杂艺术周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淮杂艺术周活动,或结合县经贸活动每2-3年举办一届中国•淮杂艺术节。期间组织淮剧票友大赛、上海淮剧故乡行、经典杂技展演、淮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等活动;国庆长假期间组织全县淮剧业余团队在县城各主题文化场所开展票友比赛或专场演出5场;组织淮杂专业团体赴各镇(区)开展城乡联动的文化活动,活动场次不少于30场;举办全县(职工、中小学生等)书法、美术、摄影等比赛。
(二)实施四进工程,做实惠民文化
1.实施文化“进农村”工程。继续实施“四送”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即送戏100场,送电影2400场,送图书3万册,送展览20次以上;注重提升演出质量和效果,“送电影”实施远程监控,确保每个行政村一月一场电影。
2.实施文化“进社区”工程。每年在县城16个社区组织文艺表演活动30场以上;组织进敬老院文艺专场演出30场、电影30场以上;辅导社区文艺骨干60名以上;培训书法、美术爱好者100名以上;组织辅导社区演出队伍20场(次)以上。
3.实施文化“进校园”工程。继续举办“世纪之星”中小学生书法、美术大赛活动并逐年扩大规模,参赛作品不少于2000件;大力开展“三个一”读书活动和“淮剧进课堂、杂技上操场”活动;每年各学校举办一次“校园文化周”活动,县集中组织一次展示活动,努力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格局,不断提升全县学校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
4.实施文化“进企业”工程。每年配合各类经贸活动演出50场(次)以上,组织举办企业文化活动20场(次)以上,指导、服务20个企业自办文化活动40场(次)以上,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政民企合作,政府牵头、民间艺术团参加、企业支持,利用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多功能厅举办周末剧场活动。
(三)繁荣舞台艺术,打造精品文化
1.努力打造走向世界的杂技精品。切实做好杂技传承和保护工作,全力打造杂技舞台精品剧目,冲刺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每年编排新节目3-4个,力争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奖。
2.积极编排现代题材的淮剧精品。每年新排1-2台大型淮剧舞台剧目,5—8个小品、折子戏,力争在省以上大赛中获奖。
3.繁荣新剧(节)本创作生产。每年新创作大戏剧本1—2部,小戏、小品10个以上参加市以上新剧本评奖,争取较高层次奖项。
4.鼓励各艺术门类齐头并进。加强县电视台优秀节目、栏目创作,提高收视效果。鼓励文学、广播、影视、曲艺、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文学艺术门类的精品创作生产,获市以上奖项不少于30件,省以上奖项不少于10件。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工程的组织领导。
成立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教育局、财政局、广电台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文化惠民创精品、创特色工程的组织推进,鼓励支持民间文化团体参与文化惠民工程。
(二)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力度。
设立文化惠民工程专项资金。县财政安排700万元,主要用于节庆活动、文化“四进”工程和文化精品、特色项目的补助和奖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扶持县淮剧团、杂技团,同时大力引导民间文艺团体参与,对文化“四送”工程、“淮杂进校园”等活动支出财政实行定额补贴。鼓励演艺团体出新品、出精品,县财政对获得国家、省级表彰的文化精品节目,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获国家级舞台类、影视类大型作品金奖、银奖和铜奖分别奖励100万、80万和60万;获省级舞台类、影视类大型作品金奖、银奖和铜奖分别奖励50万、40万和30万(奖补为综合定额,不分单项;同一项目同时获不同级别奖项的,按最高级别奖项计算)。对在国家大剧院或世界知名艺术殿堂展演的节目参照国家级金奖标准予以补助。其他门类获奖的文艺作品给予一定奖励。
我院中医药文化创建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创建实施方案,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创建的领导组织,以中医药文化创建促进科室创建、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中医药文化创建,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开展医院文化创建
(一)价值观念体系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1、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确定了“科技兴院,树立品牌,患者之上,关爱生命”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充分体现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
2、确立了“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的服务。
3、医院宗旨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创建,行风创建,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4、医院精神弘扬医院“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
5、院歌:集中集体智慧,编写了院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医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希望,要团结自强,拼搏向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用爱心点燃生命的太阳。
(二)行为规范体系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我们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守则》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创建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1、诊疗行为规范,是开展诊察疾病、处方用药等技术服务的行为准则。明确了在诊疗服务中做什么、不做什么,应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运用,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主要是在“望、闻、问、切”等诊疗过程中体现中医药特色。
2、言语仪表规范。我院开展了服务礼仪培训,我院多次开展服务窗口岗位技能竞赛及考核,制定了《员工守则》,在全体员工中开展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亲情服务等活动,立标杆,树典型,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要求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和家属时,必须遵循文明服务用语规范,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配合”等文明词语,做到一要有称呼,二要有礼貌,三要用亲切的语言,提倡文明敬语,禁止使用忌语等等。
3、教学传承规范。规范了教学传承行为,有利于我院中医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养和医院的长期发展。教学传承规范,是传道授业、学医习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弘扬中医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老师应为人师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乐育英才,乐教敬业、口传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规矩不示人以巧;学生应尊师重道、谦逊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贵专一、思贵沉潜,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三)环境形象体系在优化医院环境形象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1、建筑外观和庭院创建目前我院正在进行环境改造工作,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习惯,选用黄、米、灰、褐色等,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等装饰方面将充分展示中医文化丰富内涵,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2、我们要在施工完成后,制作一些中医知识宣传栏、展板,图文并茂刊载中医典故、中药知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中医趣闻等等,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
3、院报通过院报弘扬中医药历史文化,宣传医院办院方向和宗旨,宣传普及中医知识,宣传医院服务特色和品牌,展示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