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临床实习鉴定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输血医学检验;实习课程;设计
1检验专业实习现况
医学生实习阶段承前启后,至关重要。通过临床实践,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加深理解,完善吸收,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1]。输血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输血方向)学生毕业实习的重点科室。近年来,国内各级医院血库纷纷从检验科中独立出来,成立输血科,临床输血检验专业飞速发展;全自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分析仪的普及进一步推进了专业的进步。以往昂贵的血型试剂越来越平价,更多的供货渠道使试剂更易于得到。因此,目前几乎所有输血相关血型血清学检测实验都能在基层的医院开展。以往由于条件所限,检验专业学生在输血科实习内容匮乏,现今,学生在输血科的学习充实且有成就感,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
2实习带教课程
通常,医学院校的实习手册规定的医学检验专业在输血科轮转实习时间为4周,为了让短暂的实习期充实而有计划,我校设计了输血医学检验实习带教课程。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共23个内容,第一部分为自学部分,3个内容,第二部分为带教部分,20个内容。2.1自学部分自学部分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只有熟练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验带教过程中灵活运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结果。血型血清学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免疫学基础知识、血型理论和主要血型系统。
(1)输血相关免疫学基础。了解血液免疫学基础知识,能较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2)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和其它主要血型系统。熟悉血型理论和主要血型系统,才能针对检测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选择需要的试剂和仪器。
(3)血型血清学检测理论。提前熟悉各项实验标准操作规程,熟悉血型血清学检测原理和步骤也是必要的,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入带教实习。
2.2带教部分
带教部分共20项内容:
(1)ABO血型鉴定(平板法、试管法、卡式法)。
(2)Rh血型鉴定(平板法、试管法、卡式法)。
(3)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法、凝聚胺介质法、抗人球介质试管法及卡式法)。
(4)不规则抗体筛检(盐水介质法、凝聚胺介质法、抗人球介质试管法及卡式法)。
(5)不规则抗体鉴定。
(6)抗人球蛋白试验(DAT、IAT)。
(7)血型抗体效价测定。
(8)吸收放散试验(冷吸收、热放散、酸放散)。
(9)疑难ABO血型鉴定。
(10)疑难Rh血型鉴定(WeakD)。
(11)新生儿溶血病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
(12)血液标本接收与处理。
(13)血液制剂的接收、处理、入库、出库。
(14)临床合理用血。
(15)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
(16)输血不良反应实验室处理。
(17)临床用血质量控制。
(18)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19)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输血科部分。
(20)输血科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3实习带教内容
带教20项内容可分7大类。
(1)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最基本的血型血清学实验是输血科主要的日常工作。掌握常见几种血型的各种鉴定方法,熟练不同介质的交叉配血实验。
(2)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临床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受到患者年龄、免疫、疾病、药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个别患者会出现血型鉴定和或交叉配血困难的问题。学生应熟悉常见疑难血型和疑难交叉配血现象,掌握正确的鉴别和处理技术,确保输血安全。
(3)抗体筛查与抗体鉴定。不规则抗体的出现,会影响到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造成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情况。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文献报道0.2%~2%[2],属于比较常见,交叉配血困难时,需进行抗体鉴定,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供应,学生应掌握基本方法。
(4)临床合理用血与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临床输血治疗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用血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3],医院等级越低,不合理用血比率越高;各种血液成分中以血浆不合理用血比率最高,甚至高达70%以上。学生应了解合理用血的重要性,掌握《输血技术规范》中内外科输血适应证的界定。熟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的输血程序,掌握输血相容性输注的原则。
(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文献报道[4],目前国内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8%,其中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有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有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可造成患者死亡。临床科室有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学生应掌握实验室的处理程序和检测内容,及时反馈临床,抢救患者生命。
(6)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检测。国内ABO-HDN的发病率为每140个新生儿中约有l个[5],Rh-HDN的发病率较低但更严重。重度HDN,可致新生儿核黄胆,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学生应掌握相应检测技术,积极宣传新生儿溶血病产前筛查的必要性。
(7)输血科实验室质量控制。广义上,输血科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覆盖临床用血全过程每一个要素的质量控制,狭义上,输血科实验室质量控制主要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做好质量控制,才能保障输血安全。学生应该领会质量控制的要点,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综上所述,输血科实习时间有限,设计好的实习带教课程,会让实习学生的实习过程充实而不紧张,充分感受到输血医学的意义所在,培养对输血医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愿意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文献,高加蓉,邹利光,等.临床实习在医科生教育中的重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1398-1400.
[2]葛云萍,于冠秀,李晓雪,等.反复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207-1208.
[3]刘慧南,林振平,胡文静,等.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的状况及管理措施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2):138-140.
[4]滕方,张燕,孙桂香,等.我国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3):282-289.
一、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一)方法与内容。
结合医学院校自身实际,采取调研法、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文献,分类整理、比较分析,依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建立学生能力训练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完善实习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3]。鼓励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医学生全员参与,开展实习教学改革。
(二)实习教学研究成果。
1.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制定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加强对实习教学、中期检查、出科考核等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成立由教务处、附属医院(实习单位)、临床检验科室组成的三级管理模式,并在每个层级指派专人负责具体的实习教学管理,在学校层面建立实习教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安排、落实任务,加强对各附属医院(教学单位)的实习教学检查力度,对存在问题和管理漏洞的单位限期整改。
2.建立实习管理指标。(1)修订实习计划:根据教务部门修订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增加实习学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习成绩评定项目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实习中期考核(30%)、出科鉴定考核(50%)、实结报告(20%)。这种比例分配增加了中期考核的权重,体现了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思想,降低了原有单一的出科鉴定成绩权重,增设了/实结报告0环节,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2)增加能力测试:在实习结束前,组织学生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理论和技能测试。对学生实习应掌握的各科目知识点作详尽考查,同时在临床检验实验室由学生随机抽签、任选一道题目进行能力测试。测试结束后,将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化分数,使测试更具有客观性、可比性。理论和技能测试成绩均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从各教学医院检验科室中临时抽调考官,现场随机抽签决定监考人员,每个考站由2名中级以上职称考官负责监督和评分,理论与技能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各占50%。
3.制定量化考核指标。(1)印发实习考核表:在完成修订实习计划、建立实习管理指标的基础上,学校综合考虑各实习单位的实习教学特点,广泛听取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和专家意见,制定并印发校内统一的实习考核表,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量化考核,便于各有关单位对该专业实习学生进行标准化客观评价。(2)考核表内容及指标:¹明确规定一系列量化指标,包含检验工作理论知识(如实习记录、学术会议、科研方法)及检验仪器设备操作记录、操作时间、指导教师等。º涵盖出科鉴定记录、指导教师意见等教师填写内容,同时要求给予评价的教师必须亲笔签名和盖章。»从日常表现、实习科目两方面制定出科鉴定指标,并赋予各指标相应的分值,形成量化的出科鉴定评分标准,每方面各占50%权重。如附表所示。
二、实习教学改革反馈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4.2%的被调查者认为考核指标能明确反映医学检验专业特点,96.5%的被调查者认为考核内容符合医学检验专业要求、可操作性强,88.7%的被调查者认为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兴趣,66.7%的被调查者对该考核指标及医学检验实习教学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在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及医疗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维权意识及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导致医疗纠纷事件层出不穷。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由于对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医疗后果及其原因认识不一致,患者要求追究责任或(和)给予民事赔偿,而向卫生行政部门提请行政处理或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而发生的纠纷。医疗司法鉴定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鉴定,来确认医疗单位在进行医治以及护理行为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差错并造成医疗事故,从而为最终的裁判提供一份客观公正的鉴定报告,来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尽快解决医疗纠纷。医疗纠纷鉴定作为法医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要求法医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及熟悉相应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随着医患关系日渐紧张,加强医疗纠纷鉴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法医学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法医在医疗纠纷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法医参与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50到60年代,医疗事故由检查机关管辖,鉴定工作由法医负责。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法院开始委托法医鉴定医疗纠纷,法医重新参与医疗纠纷至今。当前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基本流程为:医患双方委托―法医审阅文案资料―召开听证会―专科医生会诊―鉴定报告书写等。在该过程中,作为医疗纠纷鉴定的主体,法医的鉴定地位指的是:首先,法医是医疗事故鉴定小组的核心组成成员,通过使用自身权威的医疗鉴定知识对医疗鉴定做出权威性的指导;其次,法医充分熟悉相应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并从法律的角度看待医疗纠纷中出现的分歧以此做出评判,为医疗责任判定及医疗赔偿提供客观的标准;最后,法医是具备丰富医疗知识和医疗护理经验的专业医师,法医通过突破传统的医疗护理思维,谨慎分析诊疗过程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二、当前教育模式下的法医学毕业生应对医疗纠纷案件能力不足
现阶段法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多为:一、二、三年级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四年级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并进行3个月的临床实习;五年级开始学习法医学专业课程,然后进入公安机关实习,实习时间一般为4~6个月,在校学习理论课程期间,学生课业繁多,平时较少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法医学专业课程包括了法医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鉴定仅在《临床法医学》和《法医学》教材中有一节或一章的课程教授,并且内容设置简单,未详细解说医疗纠纷鉴定内容、要求等,使得学生较难学习到正确、全面、系统的医疗纠纷鉴定基本知识,同时大多数专业实习并没有涉及医疗纠纷鉴定实习内容,以致学生对医疗纠纷知之甚少,难以在毕业后较快地熟悉并处理医疗纠纷鉴定工作。
同时作为一门为法律服务的学科,法医学专业学生应该对法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当前多数学校法医学课程设置仅仅将法律概论作为一门选修课,仅部分高校注重法学与法医学的结合教学,然而这并不能满足法制建设的需求,以至于培养出的学生在解决需要法律知识的专业难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特别是对于与卫生法律法规息息相关的医疗纠纷鉴定工作而言,法律知识的缺乏将导致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出现偏差。法医在履行出席庭审现场、解说鉴定报告细节等义务时,法医法学知识的支撑有利于其提供具备法律效力的证词,发表个人意见,行使表决权。
当前具备医疗纠纷法医鉴定资质的高素质法医人才缺口仍然较大,必须对当前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从教学管理、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实习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创建创新型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的法医学专业人才。
三、较强法医学本科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具备医疗纠纷鉴定能力法医学毕业生
(一)改革现行课程设置,增加法学教育及医疗纠纷鉴定内容
开设《法医法学》、《法学理论》必修课,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特别是卫生法规等。同时学生可选修法学专业课程,参与考试,取得法医学与法学双学位。开设《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选修课,教学内容包含: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和医疗损害的发生现状、发生的原因、法律处理途径、鉴定原理等较为全面的内容。
(二)改革培养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1.法医学本科生双向导师制模式。学生分别由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共同指导,理论导师为法医学系专业教授或副教授,主要负责理论专业知识、学术理论的培养;专业导师为鉴定中心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法医工作者,负责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临床基础课程时利用课余时间进入鉴定中心见习、实习,初步了解医疗纠纷鉴定工作;之后在理论导师的指导下,在学习法医学专业课程时开始参与案件鉴定工作,着重培养法医实践工作能力。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实行PBL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作为一种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并广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老师可在备课中设置问题,并在授课时让学生互动讨论,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医疗纠纷原因分析教学中,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医疗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过错参与度。参与听证会前,让学生了解案件过程,思考患方将提出哪些诉求、诉求理由和合理性,以及医方将如何回答患者所提问题等;在学生参与听证会、听取医患双方意见并记录后要求学生讨论医患双方陈述词并进行合理性与真实性分析。在文案资料审阅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如病历的真实性,诊疗措施的合理性等。PBL教学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这种问题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专业新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法医学教学质量。(2)增加实践及实习机会。医疗鉴定是指法医对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而为医疗责任判定和医疗赔偿提供公正而科学的参考。这就决定了法医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未学习法医学专业课程时即进入鉴定中心见习,熟悉鉴定工作流程及内容;学习了专业课程后,在老师协助下全程参与鉴定,如案件审核、参加听证会、报告书书写等。例如涉及到死亡、需要进行尸体检验的医疗纠纷,组织学生参与尸体解剖、病理切片观察等,了解死亡原因,在后续进行医疗纠纷鉴定工作时,参加医患双方听证会,听取双方意见;并尝试审阅文案资料,书写鉴定报告。这样既能让理论指导实践,又能逆向利用实际案例巩固课本知识。因此,仅增加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法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其重点教学还是在于实践应用。实践教学是法医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法医系本科生实习基地大多数为公安局,学生接触到的刑事案件较多,要熟悉掌握医疗纠纷鉴定工作还是要进入司法鉴定中心实习。因此学生在学习医疗纠纷理论课程时利用课余时间在鉴定中心见习,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开始实习,全程参与鉴定,巩固已学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处理案件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系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更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我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来的不足,制作了一套供学生实验时学习和实习时参考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收到良好的成效。
1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一样,一般是先通过任课教师对以下内容的讲解,如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的观察、实验注意事项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接下来由学生操作,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多次实验课程的综合,使学生学会微生物从分离、培养、观察、测定到菌种选育、分类鉴定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在目前教学形式下成在的不足和我们的改进方法
大家都知道,由于微生物生长缓慢,一般需要24—48小时,实验慢长,教师的示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示教实验的全过程,这就给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难度。我们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摄像、摄影的结合,制作了一系列示教视频短片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方法,提前预知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与学生实验所得结果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内容、主要特色和解决的问题
3.1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 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制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图片和图象资料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三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性认识,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巩固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
3.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内容 我们制作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细菌形态学检查法,包括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压滴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法、墨汁负染色法、荚膜染色法、潘本汉氏抗酸染色法、芽胞染色法和异柒颗粒染色法等)。第二部分是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包括①各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②细菌接种方法(分区划线法、连续划线法、斜面接种法、倾注培养法、穿刺接种法、液体接种法等)。③细菌编码鉴定法(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非发酵菌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等)。④革兰阳性球菌鉴定的重要试验方法(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Optochin和杆菌肽敏感试验、CAMP试验、胆汁—七叶苷和高盐试验等)。⑤革兰阴性球菌鉴定(氧化酶试验、DNA酶试验等)。⑥血清学鉴定在细菌鉴定和分型中的应用。⑦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计数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⑧用于细菌鉴定的动物试验方法。⑨用于真菌检查的芽管形成试验。⑩用于嗜血杆菌鉴定的“卫星”试验。11用于药敏试验的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β—内酰胺酶检测法等。
3.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主要特色 通过视频短片的教学,使学生对自己从未做个的实验步骤、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已的实验结果充满着期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3.4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解决的问题 制作视屏短片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外,还可解决一些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中一时难以找到的稀有菌种的教学问题,弥补资源不足的遗憾。同时已可作为青年教师上课经验不足的补充。
4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的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关键词:法医学;本科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56-02
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形成的前提下,在中国特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在国内高校逐年扩大招生的背景下,经过调查研究于2002年开始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经过10年建设,我院的法医学本科专业已经建成,到2011年已有5届法医学专业225名本科生毕业,就业率100%,是立足温州、遍布浙江、面向全国的浙江省唯一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的本科专业。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法医学专业本科生招生背景
我国颁布《刑法》《刑法诉讼法》以来,随着法制的建立和加强,我国法医学专业教育学生迅速发展起来。早在1979年,中国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开始招收了法医学专业本科生。1983年,教育部、卫生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山西太原晋祠召开了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此后,我国法医学教育事业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目前,已有华西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法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我国法医学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培养教育体系。这些是我国高等法医学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1,2]
随着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司法鉴定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众法制意识的唤醒,案件当事人迫切需要科学公正的司法鉴定结论,因此法医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增。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事业也相应在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正值此时,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著名法医学家陈世贤教授访问温州医学院,学校领导对国内法医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咨询调查。2002年3月学校又派教师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学院(系)学习取经法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教育模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招收首届本科学生,省内28名,省外2名,到目前已招收9届学生,2004年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开始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到目前已招收8届学生。温州医学院现有在校法医专业本科学生262名,省内207名,省外55名,生源良好,录取分高,分别来自天津、重庆、陕西、云南、海南、湖北、湖南、安徽、河北、福建、山东、甘肃等省市。
2学校领导重视
温州医学院法医专业建设得到学校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在2001年,温州医学院前任院长就布置任务,准备创办法医专业,卸任后,自始至终关心着法医专业的建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现任院长高度重视,多次表示要把法医专业建设好,希望成立法医学研究所,加强法医学科学研究。原温州医学院副院长,病理学老教授,已有88岁高龄,自始至终关心法医学专业建设,手把手培养法医专业师资,无数次电话联络、面对面交谈工作,在年终茶话会、教代会上为法医专业建设呼吁呐喊,助威助力。学校领导重视是法医专业建设的前提。
我国当代著名法医病理学家和法医学教育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黄光照教授,无数次来电、来信,从专业建设、教材编写、师资推荐、制度管理、尸体解剖室建设、尸检个人防护等方面作全面系统指导。
我国当代著名法医学家、中国公安部陈世贤教授先后五次来温州医学院,为我院领导提供咨询,为法医专业教师和法医专业学生提供帮助和开设讲座,赠送《中国首法医――陈世贤》[4]和《法医学手册》等书。
我国当代著名的法医学家,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四川大学吴家教授,吴梅筠教授多次电话指导、写信鼓励、新年祝贺,指明创业艰难,要用毅力和智慧逐个解决出现的问题。赠送吴梅筠教授主编的《法庭生物学》、《吴家、吴梅筠教授从教五十年》[5]等书籍,祝我院法医学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2007年8月,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第九次会议暨教育部法医学教指委第二次会议在温州医学院召开。来自教育部和全国23所高等院校的40多名常务理事、理事和教指委委员以及顾问吴梅筠教授出席会议。医学院云集全国法医学教育界知名专家教授,来指导我校法医学专业建设,法医学界专家学者围绕我国高校法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交流,推动我校的法医学专业建设更快发展,决心再创现代法医学专业教育新局面。
3法医学专业课程开设
法医学专业有专任教师8名,包括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名,教授、硕士生导师1名,副高级职称教师3名,中级职称教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学位教师6名。教材统一使用国家规划教材,自编实验指导,开设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理学、法医学概论、法医人类学、刑事科学技术等法医专业课。专业实验室有法医物证实验室、法医病理实验室、尸体解剖室、硅藻实验室等,法医法学、法医毒物分析和法医精神病聘外院或外校师资,师资基本是正高级职称。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实际案例引导的CBL、PBL方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考试成绩优良。2010年法医病理学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4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2002年10月温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经浙江省司法厅核准登记并正式挂牌成立,依法独立进行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法医精神病等鉴定活动。中心拥有一大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队伍,并与基础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院、分子生物示范中心等共享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司法鉴定技术及设备。司法鉴定中心的成立和鉴定工作为校外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打下基础,并成为校内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
2006年和2007年,基础医学院院长、书记、法医学系主任到杭州、嘉兴、宁波、台州、金华、绍兴、温州、丽水、衢州等地联系校外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根据1994年公安部、教育部、卫生部的有关通知《关于加强全国公安机关法医教育培训的意见》,强调建立法医教学实习基地的重要性,保证学生放到公安机关实习,温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上述各公安局签订实习协议,创立校外法医专业实习基地。
2007年和2008年,基础医学院对实习基地进行教学检查,新增湖州、舟山等地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领导亲自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带教老师们尽职尽责,帮助学生结合理论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逐字逐句地修改学生的检验鉴定报告。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骨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理论知识扎实而丰富,运用知识灵活而实际。反馈情况表明,我院法医学专业学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普遍受到各实习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5法医学司法鉴定工作
2002年10月,温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经浙江省司法厅核准登记并正式挂牌成立,依法独立进行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法医精神病等鉴定活动,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法医类司法鉴定中心。中心拥有一大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队伍,并与基础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院、分子生物示范中心等共享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司法鉴定技术及设备,每年鉴定案件近两千件,是目前我省鉴定技术力量最雄厚,鉴定公信力最强的鉴定机构之一,为温州及浙东南地区的司法诉讼提供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服务。法医学教师作为司法鉴定人,参加司法鉴定工作,提高法医鉴定实际水平。受理2003年SARS疑似案、2008年奥运会上访案、2010年五姐弟集体失踪案等重大、复杂案件的法医病理检验鉴定,提高了社会公信度。接受2007年至2011年5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能力验证,获满意、合格评定。2009年,司法部首次组织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共表彰100个先进集体,我校司法鉴定中心获司法部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温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通过国家级CNAS认证认可,成为我省率先通过国家级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这不仅表明中心质量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也是我省司法鉴定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今后,中心出具的法医病理、法医物证、法医临床、法医毒物分析鉴定/检测报告将得到51个国家的认可。
6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
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有五条道路可以选择。1.传统法医之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检法系统,从事法医专业工作,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法医工作者。2.新兴之路,根据国家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号召,进入司法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工作。3.深造之路,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出国深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4.从政之路,到医院医务科、保险公司、行政机关等单位从事行政工作。5.从医之路,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中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是医学的分支学科。其教学计划参照临床医学专业,再加法医学专业课程,法医学专业毕业生胜任临床医学工作。
我院法医学专业5届225名毕业生,就业率100%。到2011年12月为止的不完全统计,(1)传统法医之路,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陕西、湖北等省市公务员、人民警察(法医)68名。(2)新兴之路,进入浙江、上海、云南、海南等省市司法鉴定机构105名。(3)深造之路,考上硕士研究生12名,1名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名是外科专业,2名是妇产科专业,1名是心理专业,2名基础医学。(4)从政之路,保险公司35名,工商局1名。(5)从医之路,4名。
7思考与对策
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从2002年开始[6],经历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浙江省高等学校新专业检查评估,2004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 2007年首届法医专业实习完成并顺利毕业,2007年教育部高校法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2009年司法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转岗培训单位(法医学系),2011年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法医学)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通过国家级实验室/检查机构(CNAS)认证认可,法医学专业已经成为立足温州、遍布浙江、面向全国的浙江省唯一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的本科专业。但是,法医学专业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赶上国内重点高校法医学院(系)水平,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师资问题:法医学专业教师年资较轻,缺乏实际工作锻炼。要积极引进法医学大师和法医学博士,充实法医学专业师资队伍。此外,聘请校内司法鉴定中心有关专家和校外实习基地(公安局)有关法医专家参与法医学专业教学。同时,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实际检案工作,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医学院和实习基地联合办学,加强教学、科研、检案全方位合作,以“互利互惠”为原则,组建优秀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
(2)体制问题:法医学专业隶属于基础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挂靠在医院管理处,两个部门分离管理不利于法医学科发展,应跟国内其他院校法医学院(系)管理体制模式一致,实行统一管理,与国内接轨。鉴于目前的体制现状,应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发展法医学科。
(3)就业问题:法医专业招生纳入临床医学专业大类招生,高年级时分流为法医专业方向,并且与卫生行政部门沟通,允许法医专业毕业生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同时鼓励法医专业学生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争取临床医师执业考试资格,拓宽就业途径,从而形成招生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4)国际化:21世纪需要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法医专业人才,法制建设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涉外案件日益增多,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显突出,国内、外司法实践对法医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国外刑警组织和法医局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法医专业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侯一平.我国法医学高等教育的特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
超声科实习鉴定范文
回顾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虽然说不上激情澎湃,但毕竟我为此付出了,虽然收获不大,但远远超过了预想。如今,要离开带领我们踏入超声行列的老师们,心中的确有万分的不舍,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此次分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
刚进入超声科时,有很多的不适应,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对我来说还是那么陌生,在学校学习的那些东西被一点一点的抽取,这时才知道,在学校学习的东西是那么的稀少。
在这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让我明白超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诊断,然而在临床上,所见的并非都是标准的声像图表现,不同的患者即使是正常的结构,形态都各有千秋。还记得刚来的超声科的那一天,图像都还不认识,老师也很陌生,那个时候的我,几乎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带教老师很快带着我融入了里面。一个星期后,环境等也熟悉的差不多了,老师开始安排着我们学习打报告。不要误以为打报告——无非就是在键盘上敲打、记录着老师的描述,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每天科室会有上百名患者就诊,平均每个患者在五分钟左右,一百名患者就是500分钟,而每天的上班时间其实只有450分钟,由而可想,打报告的准确性与速度的重要性。除了学习打报告之外,每周四下午,科室老师会安排时间给我们讲解一些关于超声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典型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以此来巩固和丰富我们的知识。
此外,我还掌握了腹部、泌尿、妇科、以及浅表等的检查技术,并且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诊断,进一步了解了心脏、外周血管、以及胎儿的二、三维的检查方法,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超声造影技术和利用超声进行引导的一系列穿刺活检技术。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对实际操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专业知识的感性面及认识面,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从这次实习中,
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短短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这一个半月的实习仿佛让我在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享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优秀超声实习生自我鉴定
回顾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虽然说不上激情澎湃,但毕竟我为此付出了,虽然收获不大,但远远超过了预想。如今,要离开带领我们踏入超声行列的老师们,心中的确有万分的不舍,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此次分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
刚进入超声科时,有很多的不适应,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对我来说还是那么陌生,在学校学习的那些东西被一点一点的抽取,这时才知道,在学校学习的东西是那么的稀少。
在这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让我明白超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诊断,然而在临床上,所见的并非都是标准的声像图表现,不同的患者即使是正常的结构,形态都各有千秋。还记得刚来的超声科的那一天,图像都还不认识,老师也很陌生,那个时候的我,几乎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带教老师很快带着我融入了里面。一个星期后,环境等也熟悉的差不多了,老师开始安排着我们学习打报告。不要误以为打报告——无非就是在键盘上敲打、记录着老师的描述,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每天科室会有上百名患者就诊,平均每个患者在五分钟左右,一百名患者就是500分钟,而每天的上班时间其实只有450分钟,由而可想,打报告的准确性与速度的重要性。除了学习打报告之外,每周四下午,科室老师会安排时间给我们讲解一些关于超声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典型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以此来巩固和丰富我们的知识。
此外,我还掌握了腹部、泌尿、妇科、以及浅表等的检查技术,并且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诊断,进一步了解了心脏、外周血管、以及胎儿的二、三维的检查方法,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超声造影技术和利用超声进行引导的一系列穿刺活检技术。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对实际操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专业知识的感性面及认识面,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从这次实习中,
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短短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这一个半月的实习仿佛让我在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享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超声实习生个人自我鉴定
实习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他让我们能更好的学到东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在B超室的实习,让我收益匪浅。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中药材认识实习教学方法问题
《中药材认识实习》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学完《中兽医学》、《中药学》课程后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由于该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掌握中药学识药、采药的方法,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因此中药材认识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提高实习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我们多年来要探索解决的问题。现将我们进行中药材认识实习的教学方法简介如下。
1.采药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掌握中草药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药用价值、入药部位、采集时节和自然分布;并制作成浸泡标本和原色腊叶标本,供教学及科研使用。
2.采药方案及采药步骤
2.1实习时间及地点。
实习时间综合考虑课程安排时间和植被生长情况定于每年的6月中旬,地点选择植物资源丰富,生长较繁茂,品种多样化的崂山北九水地区。
2.2实习前技术培训。
2.2.1实习前动员。出发前召开全体学生动员大会,强调必带物品、相互协作、安全及保护药源等注意事项;编排小组,分发采药工具,落实负责人员,要求学生们在本组成员间、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2.2.2采药方法。为便于鉴别分类,采集带有花、果的标本。草本植物标本连根挖出(珍稀品种特殊对待),木本植物选取花、果及完整枝条剪下,雌雄异株者分开采集。
2.3标本制作。
标本采集之后,就地压制,先修剪理平,夹入吸水纸中,外用标本夹子捆好,同时对标本进行记录并挂好牌号标签。回校后要登记整理,换纸,保护叶子形态,适当整平,不使其折叠,过多叶子可稀疏摘去。及时换纸,以免标本闷热变色霉烂,做到一天换1—2次。4—5天之后将标本上台纸,装订并予以展览、保存。
3.采药实习教学方法
3.1教师讲解阶段。
每位指导老师带领30—40名学生,根据不同中药的生长环境兵分三路,分头行动,沿途采集,边鉴定边讲解、采集。按规定时间返回事先商定的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把采集的样本进行集中归类,讲解方法如下。
3.1.1准确描述每种中草药的植物形态。教师必须能够准确无误地、通俗易懂地讲解每种中草药的生长环境、识别特征、入药部位、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同学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的感官作用,快速地记住许多中草药的典型识别特征。如蕨菜,别名拳头菜;三桠乌药刮破根皮后让学生闻闻,有很浓的生姜味,然后讲解,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紫参,别名山虾,因其根部似虾而得名。又如马尾莲等一尝便知其味很苦,蛇莓是甜的,酢浆草是酸的,鱼腥草有鱼腥味,等等。这些植物都有典型的识别特征,同学们按老师的指导去实践,就能够很快地记住它们。
3.1.2把植物形态相似的进行对比讲解。中草药种类繁多,很多植物形态非常相似,我就把易混淆的几种植物放在一起对比起来讲解,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各种植物的识别特征。如玉竹、黄精和鹿药的鉴别,三种中药放在一起的确较难辨认,玉竹叶互生,一般向一侧生长;黄精叶轮生,直立生长;鹿药在顶端开花。又如车前草与平车前,一个是直根,一个是须根。这样一比较,同学们就不会弄错了。再让同学们观察其他方面的差异,他们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植物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3.2学生独立采集、制作标本阶段。
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标本采集,就地压制标本,并做好标签以备考核。对于一些一时不能确定其品种者,特殊对待,返回集中地后,再通过核查资料,进一步鉴定疑难品种,力求保证质量。当晚及第二天,翻动标本,晾晒吸水纸,教师轮换督促,强调其利害,勤翻勤换,做好善后工作,若不然,则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精选标本,修剪植株,讲究造型,固定于台纸之上。并进行绿叶标本形态鉴定考试,叙述其科属、名称、药用部位及其功用。
4.实习考核
4.1考核内容。
4.1.1中药材的识别。在学生进行独立标本采集的同时,指导老师尽可能多地采集中草药样本并做好标号,集中放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对学生进行随机抽签考核,要求对所抽到的中草药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入药部位、采集时节、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逐一写在答题纸上。
4.1.2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记录全面,对中草药的识别特征描述准确,书写整齐认真。
4.2考核标准。
4.2.1识别中药材的评分标准。能识别中草药的名称、入药部位及采集时节;生活习性及植物识别特征;功效主治;临床应用。每个指标各占10分,共计40分。评分依据:凡能熟练地识别10种中草药,并正确地回答四个指标的内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4.2.2压制标本的数量与质量的评分标准。能熟练应用采药工具,掌握原色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压制的标本植物识别特征完整、清晰,品种数量每人10种以上。考查压制标本的质量及数量,每个指标10分,共计20分。
4.2.3实习报告的评分标准。内容的全面性、翔实性、准确性、见解的独特性。每个指标各占10分,共计40分。评分依据撰写调查报告的格式规范、内容真实完整(应附实习点的中药资源名录),具有较强的分析、整理能力,并能提出较独特的见解,均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5.存在问题探讨
5.1由于是野外实习,边走边讲,同学们求知欲强,随时会采集身边的枝条树叶来问老师,这就要求老师认识更多的植物,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5.2由于采药实习需要在植被丰富的地域进行,加上实习学生人员太多,肯定会对生态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林业局一般不接受这样的实习队伍。这就造成实习地点的局限化。建议学校和学院加大投资,建立一处比较完善的中草药品种标本园,以满足教学实习的需要。
5.3实习时间较短,给学生预留独立采药的时间较少,讲解中草药的品种较多,学生不独立实地采集较多品种,难以保证实习效果。
通过中药材认识野外实习,学生对药用植物及其科属、植物分类能深入了解,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到对植物的判断中。另外,野外实习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晓平.中兽医临床教学方法探讨.中兽医学杂志,2002,(2):33-35.
[2]李孝兰.藏医药教学采药实践课之我见.青海师专学报,2002,(5):96-97.
转眼间实习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进行教育社会实践学习,回想起实习的日子,收获丰富,特别感受到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实习鉴定。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医生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
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医学生内科实习个人自我鉴定2
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掌握了洗胃、心肺复苏、除颤等急诊专业技术和xx急救仪器的操作、维护
在急诊的这一个月实习中,无论是在前急诊,还是在后急诊,所学的知识是受益匪浅的,急诊科的工作是悠关病人生命的第一线,尤其是在抢救室的工作。当病人被从120的车上送往抢救室时,这时提高十二万分精神是万倍的,高度的出国留学网投入对病人的抢救之中,在此,我亲眼目睹了在抢救室里抢救过好多个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如心脏骤停,室颤,脑出血等患者,总之,总结一句,急诊科的工作是千钧一发的事情,你速度的敏捷意味着病人的一条生命呐! 同样,在预检台的工作,初步学会了对何种病人进行何种分诊,在监护室的时候,跟着陈老师学会了如何抽血气,并实践的了解了静脉血与动脉血的区分,在急诊科的工作中,也使我掌握了最基本的抢救病人措施以及洗胃技术的流程,拉心电图等。各种仪器的使用,如除颤仪、呼吸机的使用、吸痰技术及人工呼吸机的使用,胸外按压等。
离实习结束还有短暂的四个月,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各位老师及病人们留下更好的印象,希望我能达我所愿。
医学生内科实习个人自我鉴定3
我在内科工作了2个多月,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肿囊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掌握各临床病的起因,但是缺少实际操作,能够知道基本的病理过程,但是缺少更多的学习。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自己填了),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拥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带着满腔的热情,我来到了实习单位——武汉市第五医院实习。在五医院各个科室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教学规定的临床实习任务。
在工作上,我坚持按时到岗,及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个别科室的带教老师要求特别严格,各项书写内容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书写,容不得半点错误,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决不能拖到明天。在他们的指导和影响下,我在工作中也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了细心谨慎、尽职尽责、力争做到最好的品质。
在学习上,我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刚到呼吸内科(呼吸内科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的时候,我对临床知识、临床技能操作了解甚少。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向科室其他医生求教、与其他实习同学交流以及参阅相关书籍资料等等,我对病历书写基本要求、各项记录及申请单的书写、住院病历排序、化验单的粘贴、医嘱要求、内科全身体格检查、胸水穿刺等各方面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之后其他科室的轮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在手术科室,我积极争取手术上台机会,争取能够当第二助手、第一助手甚至亲自操作,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无菌观念,同时训练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此外,五医院还经常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和报告会,科室内组织病例讨论等,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各种临床疾病的相关知识。在骨科实习的时候,我还曾跟随带教老师听过一场武汉市骨科协会学术讲座,对骨科的医疗进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进岗后,要求他们首先了解所在专业组开展什么项目,有什么仪器设备,项目的临床意义是什么,采用何种方法学检测等问题。工作中强调要尊重老师和爱护仪器设备,在征得老师的同意方能操作仪器设备,对手工操作的项目必须亲自动手,务必熟练掌握,提倡多提问,让他们知道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求学生规范操作,上机和操作前先阅览各个项目和仪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再进行操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要求学生不能擅自签发报告,签发报告必须征得老师同意并有老师盖章签字;要求学生做好日记和读书笔记,以便自己懂得哪些是学了与未学、掌握与未掌握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与医护、患者的关系,如何避免医疗纠纷,沟通和服务的技巧等等,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艾滋病、结核病实验室诊断能力的培养
1.全面掌握HIV抗体的工作流程
HIV抗体初筛试验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尽可能把所有受到HIV病毒感染的患者检测出来,这要求实验室对该筛查试验必须具备高度的敏感性,以防发生一些不确定或假阳性的实验结果。根据2009年卫生部出台的《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颁布了新的HIV抗体筛查工作流程[8-10]。规范要求首先用一种试剂对标本进行抗体筛查试验,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报告阴性;检测结果为阳性者,重新采集一份新鲜标本使用之前的试剂和另外一种试剂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均为阴性,则报告阴性;若结果均呈阳性或“一阴一阳”者则进一步做确证实验,确证实验主要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是终裁实验。
2.正确判读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
一般来说,HIV病毒感染人体后,HIV抗原的相关特异性抗体将会在1~3个月内产生,而HIV病毒抗体产生之前的则称为感染窗口期。值得说明的是,部分AIDS晚期的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极度缺陷导致HIV抗体浓度极低或缺失[11],可能出现HIV抗体检测发生阴性反应。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异常结果需慎重报告。必须结合患者病史、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及功能、HIV病毒载量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解释阴性结果。对为可疑窗口期而HIV抗体筛查阴性结果的患者,建议在最后一次可能发生的暴露时间之后,3、6个月分别筛查1次,如6个月以后HIV抗体筛查结果仍为阴性的,HIV感染的可能性不大。对于HIV感染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血中检测到的HIV抗体阳性并不能证明新生儿已受到HIV病毒感染,因为新生儿的IgG抗体是被动通过胎盘或乳汁获得,新生儿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只有到出生18个月后从自身免疫系统中产生[12-13]。
3.流式细胞仪和病毒载量仪检测标本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2mL规格内含ED-TA2K或EDTA3K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mL,采血后立即握住试管两端,垂直颠倒混匀数次,防止血液凝固。采血管上注明样本编号、采集日期等信息。保存温度要求在18~25℃,采集后48h内检测。溶血、凝血或结冰的样品应视为不合格样品,超过检测时限的样品不可检测;病毒载量检测采用10mL规格内含EDTA-2K或EDTA-3K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10mL,采血后的处理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标本一样,但要求采血后6h之内分离血细胞和血浆,因为HIV在全血中快速降解,6h之内降解速率为9%(0.04log),最大的降解速率是在采血后的6~8h,采血30h后可能减少0.5log(约3倍)。分离好的血浆置于-70℃保存。如果无-70℃冰箱,可短时间保存于-20℃以下冰箱,保存期勿超过30d。
4.流式细胞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术是目前常用来评价T淋巴细胞功能的方法,利用荧光染色技术对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计数,测定各种T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从而用于评价集体的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CD4、CD8绝对数的和与CD3计数绝对值的水平相当,当CD4与CD8绝对数比值发生异常时,机体免疫力发生较大的变化,而CD4T淋巴细胞亚群在维持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通常情况下,HIV病毒主要以体内CD4细胞作为感染的靶细胞。HIV病毒感染人体后,CD4细胞的数量逐渐受到破坏,其免疫功能的逐步下降,各种病毒、病原菌侵袭机体,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发生免疫缺陷综合症。由此可知,CD4细胞的计数在疾病诊断、治疗用药、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等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HIV感染者疾病发生发展、疗效观察、转归判断较为良好的检测指标。
5.结核分枝杆菌
了解MTB的生物学特性,全面掌握结核菌的抗酸染色技术和原理、显微镜下观察抗酸杆菌的形态学特性及常规结核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熟悉MTB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的工作流程及判断标准。MTB抗酸染色是实习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把握好染色的技巧对染色质量以致鉴别起很大作用,好的技巧需要反复练习。
6.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意义及检测结果的正确判读
掌握结核病的诊断金标准即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出MTB[14],结核病常规的固体培养大多需要8周才能得到培养出完整的菌落,而快速培养法即液体培养最早只需5d就能提示有MTB生长,在液体培养中生长的结核菌需转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鉴定。而痰液、肺泡灌洗液的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却能准确快速鉴定MTB,前后仅需6h,但不能区分是否为活菌。
三、基础理论和新知识教育
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医院或科室组织的各种专题讲座、业务学习和三基培训,同时按教学医院要求,科室还专门安排业务骨干给实习生进行授课,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很好地践行了从理论到实践,又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的过程。
四、总结
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认识到,“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是新时期下的医生所应具备的素质。校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时刻提醒我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理论学习中,我克己求严,勤奋认真,顺利完成了必修课程。在良师益友的指导帮助下,系统掌握了医学知识,为日后进入临床打下了扎实基础。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初到药店工作,老同事向我说明了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的不同,医院药房的药师只需凭医师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认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时,要尽可能的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我所在的药店经营的有中药、中成药、西药、非药及一部分器械,现将实习学习情况作一个总结报告。
一、严守劳动纪律,以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自觉以医学生规范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并在上下班之余主动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义务解答关于科室位置就诊步骤等方面的问答,积极维护了药学院的良好形象;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处方方面的问题,进行处方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心得,由于我的主动积极,勤快认真以及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各科室给予的好评。
二、如何做好药品知识及医学知识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意义重要。大部分情况我们根本不用理化鉴别的方法,只用植物形态学的鉴别方法就可以鉴定。因为大多植物有其特有的遗传基因,于是能表现出基本稳定的形态特征,这样们我们在中药材鉴定中“努力寻找不同因子”就可以鉴定植物类中药材的真伪。例如:小品种中的石楠藤是蔷薇科的植物,而有时采购来的药材表现出:节膨大、有扁节,这是胡椒科的石南藤的特征,这样就很明确了只要石楠藤中出以上两种特征就可以断定药材掺伪。
这次,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我来到**人民医院外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充实而紧张的实习转眼间就结束了,这次经历可谓收获颇丰,使自己对医学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下面就是对实习的个人鉴定。
在进入icu前带教师向我讲解icu内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并介绍icu环境,使我对监护室有所了解,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特别安排专科疾病知识讲座,即对胸心外科常见病的介绍,使我对胸心外科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术后监护。使我了解中心静脉测压的意义和重要性,它是直接反应左心功能和衡量血容量的客观标准,指导补液速度和评估血容量。
在进入临床实习后,我往往把学习重心放在了操作上,实习而对理论学习和临床思维的训练有所放松,在胸心外科尤其如此。胸心外科病种多、手术多,我极易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手术操作上。所以我把多上手术、多练手作为实习的主要目的,手术后的病理生理会发生很大改变,我必须全面准确的综合病史、体征、病情程度、手术方式等多方面考虑,方能准确掌握要害所在,看清本质,理解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制定正确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ABO血型,血型鉴定,玻片法,试管法
血型是人类血液以血型抗原为表现形式的遗传性状,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的两大血型抗原抗体系统,在临床输血和血液遗传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血型鉴定(blood typing)是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临床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有盐水凝集法和凝胶微柱法。盐水凝集法因简单易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通过对418份血液标本的玻片法和试管法的血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ABO血型鉴定中的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对象:418份血液标本,每份标本同时用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
标本采集:抽取EDTA抗凝血,在2小时内完成ABO血型鉴定操作。
ABO血型鉴定方法:① 玻片法:正定型法:将抗A试剂、抗B试剂各1滴分别滴于玻片上A、B处。分别取等体积待检血样(5%红细胞悬液或全血)于抗A试剂和抗B试剂。用不同的竹签将分型试剂与待检血样调匀,同时不停的摇动玻片(或瓷盘)并观察血型凝集(或溶血)反应,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反定型法:另取洁净推片1张,标明A细胞、B细胞和O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方法同上。②试管法:正定型法: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2支,分别标上抗A、B字样,分别加入抗A、抗B标准血清各1滴于相应标记的试管;然后分别加入被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l滴于各试管充分混匀;以1000转/分的速度离心1分钟判定结果。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反定型法:首先将待检血离心(2500r/min,3min)分离血清;取小试管3支,分别标记A、B、O,各管加被检者血清1滴,然后按标记分别加入5% 的A、B、O型标准红细胞生理盐水1滴,混匀;以1000r/m离心lmin后取出试管,轻摇管底,观察凝集。
结果判断:凝集判断标准红细胞均匀分布,无凝集颗粒,显微镜下红细胞分散存在,无凝集靠拢现象为阴性,红细胞出现凝集为阳性。
2 结果
玻片法结果A型71例,B型73例,AB型28例,O型246例。A型68例,B型78例,AB型28例,O型244例。玻片法和试管法的血型鉴定结果可见不论是玻片法还是试管法,418份血液标本的血型分布是一致的,即O型最多,之后依次为B、A、AB,即O>B>A>AB。玻片法和试管法的鉴定结果显示AB型人数相同,而A型、B型和O型人数不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的问题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时,没有做血型检测,单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自诉血型而造成血型错误;临床护士在抽取血标本时,未校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仅凭印象;检验科人员没有对报告核对正确,造成血型鉴定错误。
3.2 被检红细胞
①血型测定的错误血型:检测时,因患者红细胞悬液浓度过低,又只用肉眼观察结果,使之在血型抗原较弱的情况下,微弱、细小的凝集未看到,而造成定型报告错误。② 标本不新鲜,严防污染。细菌污染的标本,红细胞上T抗原被激活,与标准血清中的抗T抗体结合,出现全凝集现象,干扰血型鉴定。当疑有血浆成分干扰血型鉴定时,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以除去干扰。③ 冷凝集素属于冷反应性的自身抗体,4℃ 条件下,正常人血清中的冷凝集素效价低于1:16,冷凝集素效价增高是导致献血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常见原因 。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冷凝集素能够与标准红细胞和自身红细胞产生凝集现象,凝集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低效价的冷凝集素在37℃不能凝集标准RBC和自身RBC,因此不会造成血型误判,但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在37℃仍可产生较强凝集,容易造成血型误判。如果献血者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在血型鉴定试验中应使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或45%热放散,以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肝硬化等疾病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很高,严重干扰血型鉴定。④ABO亚型在血型血清学试验中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型属于同一血型抗原,是由基因所决定的抗原结构和位点数改变导致的弱表现型。在A抗原中主要为A1和A2,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通常比A亚型更少。
3.3实验器材
① 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试管、滴管要专用,标记清楚。②用试管法定型时,应同时进行正向和反向定型。每批测定均须设置对照。③红细胞浓度按要求配制,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的比例适当。④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离心时间是血型鉴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按操作规程严格控制。
3.4 其它因素
① 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献血者中常见的不规则抗体是抗一M、抗一N等。在反定型试验中,不规则抗体可以和标准红细胞上相应的抗原发生凝集反应,而这种反定型结果与A或B抗原无关,所以导致ABO血型鉴定时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②类B抗原某些受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病人,红细胞获得了类B抗原,A型病人可误定为AB型,O型误定为B型。因此,感染体征病人配血不合时,应考虑类B。
总之,在患者ABO血型鉴定试验中,如果出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符,不能轻易发报告,否则,可致ABO血型的误判。因此,在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积累丰富的血型鉴定经验,对异常结果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查明原因,以获得ABO血型的准确定型,确保安全输血。
参考文献
1,张悦,袁利洁,构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规划与实设计思路[p].现代医学进展,2006,6(9);127.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沟通能力;科研创新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将实验室科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主要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者也在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和临床细菌耐药监测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各种抗菌药物推陈出新的今天,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且细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细菌耐药率已成为全球抗感染治疗关注的热点[1-2],因而也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改进临床微生物实习带教方法,以及不断规范实习带教体系,是提升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本院检验科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较好地实现了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现将实习带教的关键点总结如下。
1重视实验室安全培训是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针对各种病原体检测分析的特定场所,是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地方,因此,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是微生物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首先,利用岗前培训对实习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讲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规,重庆市的相关政策,《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应用,菌(毒)种及标本的储藏、转运和管理等法律法规,并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进行深入阐述,强调不恰当的实验操作将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初步树立“有菌操作,无菌观念”的意识;其次介绍实验室的概况及日常工作流程,并对实习生进行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用具如何使用的培训,熟知消防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和科室的紧急逃生通道;最后,通过模拟日常工作可能出现的实验室突发事件深入阐述个人防护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使人人掌握意外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完成培训后,每位实习生必须通过考核方可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学习。
2加深实习生临床实践的参与度,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灵活应用对分课堂的方式,加深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对分课堂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创立的一种教学方式;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交由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实习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实习生对讲授的内容吸收之后有准备地参与讨论[3]。尽管临床实习不能完全实现学校一样的固定课堂时间,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小讲座及疑难病例讨论的方式强化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必拘泥形式、地点,利用有限的时间及资源完成教学任务[4]。临床微生物待测标本完成检测涉及多个岗位环节,包括标本核收、涂片、接种、分离培养、药敏鉴定等,每个环节严格遵照相应的操作规程才能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带教教师在示教过程中讲授实验操作的规范流程及相关的原理,实习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始独自练习或者组队练习,然后带教教师根据讲授的内容设计实践操作题目,实习生完成标本检测及报告分析。实验的结果不由教师判断,而是由参与实验操作的全部人员构成评价小组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评价,相互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及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教师根据评价小组的结论,强调实验中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并指出实习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出错后的补救措施等,以实习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为主导,不断调整实习带教的侧重点。具体带教流程见图1。微生物实习期一般为8周,但对于某些细菌的学习极可能在实习期内无法获取相应标本,导致实习生对某些少见菌及苛氧菌缺少直观认识。几乎每家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经过多年的积累都存有种类繁多的细菌,带教教师可通过细菌库目录挑选出需要教学的细菌,并且指导实习生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细菌库。在每年实习生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实习前,首先由带教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挑选出此实习阶段较少出现的菌株混入各种类型的标本中,然后由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实习的实习生对这些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的变化,根据各种生化反应特点确定细菌的种类,分析细菌的耐药特点,引导实习生复习理论知识;最后由实习生将这些有意义的细菌存放到实习细菌库里,并详细记录这些细菌的属性,方便接下来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实习的另一批实习生学习。细菌经过不断传代培养,其菌落形态和耐药水平都可能出现变化,根据前一批实习生的记录,发现细菌经过传代后发生的变化并展开讨论,可使实习生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出启发性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实习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临床诊断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以制订科学的用药方案,这就要求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加强与临床沟通。因此,在带教过程中,非常重视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以1例尿路感染的患者为例,本院检验科报告其临床尿液培养>3种细菌生长,细菌量>105CFU/mL,建议重新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带教教师发现通过这样的典型临床病例设计,可以培养实习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实习生们需参考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分析在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向临床科室咨询患者留取标本的时间、方式及用药情况等,指导临床留取合格的标本送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测结果,判断结果报告是否妥当;判断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并建议临床可以做哪些进一步检查。实习生们通过类似典型病例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各类标本培养鉴定的要点,也提高了实习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传染病是一类社会危害大,防治复杂以及对未来发展不可预测的特殊疾病。公众对传染病易产生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某些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与同性恋、静脉吸毒及等密切相关,由此,传染患者通常受到社会的歧视。其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其家属受歧视最突出,因为歧视伴随耻辱,使有感染危险的人拒绝接受抗体检测和采取阻断HIV传播的安全措施,尽可能地隐瞒自己的感染状况,不能获得及时、正规的治疗,导致HIV流行扩大化。为此,HIV感染的隐私保护引发全球高度重视,我国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由于本院定位的特殊性,因此把“患者信息保护”列入医学检验实习生教育的第二部分内容。
1.1学生进入岗位之前,首先学习关于“患者信息”的基本内容,并从国家立法、社会稳定性、医患纠纷等多角度阐述“患者信息保护”的重要意义。
1.2介绍本实验室相关的规章制度:患者的所有信息不得泄漏;传染病相关检测报告单(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双球菌等)由专人送病区或门诊护士工作站统一管理,其中门诊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淋病双球菌及疟原虫阳性报告单另造册登记患者一般信息、送检科室及医生姓名,送达后由接收者签字进行交接。
2HIV及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能力培养
本实验室在HIV和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实验室诊断方面设备配置最优,HIV相关检测包括抗体筛查、免疫细胞(CD4/CD8)及病毒核酸载量分析;MTB相关检测包括抗体检测、涂片镜检、分离培养鉴定、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等。鉴于此,将这两种疾病的相关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为本基地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
2.1要求学生知晓HIV抗体检测程序并掌握HIV抗体筛查技术HIV抗体筛查的目的是检出所有的阳性患者,要求试验必须具有高度敏感性,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假阳性和不确定的检测结果。为此《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规定了HIV抗体检测程序:首先使用一种HIV抗体筛查试剂对标本进行检测,无反应则报告阴性;对有阳性反应的样本,应重新采集一份新鲜样本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试剂进行复检,复检均阴性则报告阴性,均阳性或“一阴一阳”应进行确认。确认试验一般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
2.2了解HIV流行病学基础知识根据血清学反应和基因序列的差异,HIV可分为HIV-1和HIV-2,HIV-1可分M、N、O、P四个群,M群又可A、B、C、D、E、F、G、H、I、J和K11个亚型。除了亚型外,M组还包括45个流行重组型(CRF)和大量的唯一重组型(URF)[9]。M群呈全球流行,在亚洲主要有A、B、C、D、E和F亚型流行,而O群和HIV-2局限在欧洲某些地区流行。
2.3正确解读HIV抗体检测结果人体感染HIV后1~3个月将产生针对HIV主要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产生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感染后的窗口期。部分AIDS晚期患者当免疫极度缺陷时抗体浓度极低或缺失[11],这两个时期患者抗体检测可出现阴性反应。因此,对于HIV抗体阴性反应的结果解释需结合病史、HIV病毒核酸载量、免疫细胞水平、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对于抗体筛查阴性而可疑窗口期的患者,一般推荐最后一次可能的暴露时间后3、6个月各检测一次,6个月以后检测HIV抗体阴性基本可以排除HIV感染。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检出HIV抗体不一定表明受到HIV感染,因为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获得母体的IgG,出生18个月以后免疫系统才能够产生自己的抗体。
2.4了解MTB的生物学特性,掌握临床标本MTB抗酸染色技术、形态学特点及培养鉴定方法,了解MTB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方法。
2.5知晓本实验室MTB相关检测方法的流程、实验所需时间及临床意义,能正确解读检测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出MTB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普通培养法(固体培养)通常需要8周时间,快速培养法(液体培养)最早5d即可提示有菌生长,但需要转种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MTB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当天可以获取结果,但不能区分是否为活菌。
3小结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于推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带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实验教学改革的“辐射源、示范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7]。基于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我校实验室建设中的重中之重。2007年,我校在2000年通过整合学校中药学、药学实验教学方面原有的人员、设备、实验室等资源成立的“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过近4年的建设,中心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建设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创新,凝练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8],构建了“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9],搭建了“统一化、网络式、综合型”的实验教学平台,并积累了“理念优先、捆绑集成、创新为重”的建设经验,已将中心建成为教学理念明确、仪器设备先进、师资队伍过硬、管理规范科学、资源网络共享、辐射示范显著的高水平实验教学基地,满足了新时期中药学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凝练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在“系统中药”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形成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中药实验教学理念。
1.1医药结合
中药实验教学以中药药性和效用为核心,以服务临床为宗旨,在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等方面始终坚持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倡导中医与中药密不可分。根据该理念,创制了脾气虚、肝气郁结等中医证候模型,开展了中医方药对中医证候治疗作用的实验项目;结合我校的中药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条件,开展了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原则、流程、方式等实验项目;借助我校国家中药GCP中心的优势,开展了中药临床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案等的培训;充分利用我校模拟医院的条件,开展了临床选方用药的临床模拟培训。此外又将教学研究成果及时地归纳总结,提供给临床医师用药参考。
1.2系统中药
依循著名中药学家凌一揆教授“系统中药”思想,认为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品种、产地、采集、泡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综合学科,其涵盖了中药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中药品种品质与鉴定、中药药理毒理、中药物质基础与质量标准、中药泡制与制剂等内容的系统知识。根据该理念,实验项目的设置紧紧围绕中药鉴定、中药泡制、中药制剂、中药药理、中药化学等方面展开,并注重各学科专业技能之间的交叉融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系统的中药知识。
1.3实践创新
围绕我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药学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根据该理念,采取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行导师制、推行毕业专题、设立本科学生科技基金等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等,加强创新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心对中药本科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适应了新形势对中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校从事中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构建了“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针对现阶段中药学术、学科、产业、事业等发展的需要,积极进行了新形势下中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构建出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1一中心
“一中心”是指从实质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通过逐渐压缩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心联合了全国33家单位、121位专家共同编写1套《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践教学创新系列教材》(共7本),构筑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中药实践教材新体系,在兄弟院校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应用效果[10-11]。
2.2两阶段
“两阶段”是指从时间上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专业技能培训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以系统中药学为主线,以独立开展实验课的方式,将化学、药理、药植与鉴定、泡制与制剂等基础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系统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引入导师制,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为依托,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纵向课题及校企合作项目等为支撑,进行科研训练,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3三层次
“三层次”是指从内容上由课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科研实践3个层次构成。课堂实验教学由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3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性实验含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内容[12];专业性实验包含中药鉴定实验、中药泡制与制剂实验、中药药理实验、中药化学实验等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融中药方药分析、中药品种品质与鉴定、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质量评价、中药泡制与制剂技术、中药药效与毒理等为一体的实验。实习实训由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医院实习3部分组成,目前共有实习基地29个。其中野外实习主要包括药用植物高山实习、道地药材产地实习、中药鉴定标本馆实习等组成;生产实习包括中药泡制、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工厂实习;医院实习包括医院药房实习、模拟医院实习、ADR及GCP的参观实习等。科研实践由学生科技基金、参加教师科研、毕业专题实习三部分组成。学生科技基金由学生自主申请课题,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实验研究;教师科研项目实行导师制,鼓励学生从大二、大三就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毕业专题实习实行1人1题,导师全程指导,中心中期检查,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以此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13]。“一中心两阶段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多元化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3搭建了“统一化、网络式、综合型”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目前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搭建统一化实验平台、网络式信息平台、综合型技术平台,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14]。
3.1统一化实验平台
通过整合人力资源、设备条件,加强了理论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的互通,加强了实验平台、技术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的互补,加强了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的互融。
3.2网络式信息平台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一方面不断改进网上选课系统,使学生真正做到网上预约实验、网上模拟实验、网上师生互动;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强化网络监督、考核评估[15-16]。
3.3综合型技术平台
充分利用我校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发挥科研技术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多元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大众化培养与精英教育相结合,打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综合型技术平台。
4积累了“理念优先、捆绑集成、创新为重”的建设经验
4.1理念优先
理念是先导,理念要与时俱进。在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校历来重视对实验教学理念的凝练,把实验教学理念放在优先的位置,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创办之初的“早实践、多实践”到现在的“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无不都适应了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为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4.2捆绑集成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捆绑集成的方式进行建设,具体来讲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将教改项目研究与中心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思路理清;二是将学科建设与中心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经费能捆绑投入,综合集成进行建设,形成了高显示度、规模效益明显的教学实验大平台。
4.3创新为重
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创新为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中心建设的目标。为此我们对原有的实验教学方面原有的人员、设备、实验室等资源进行了整合,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大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比重,增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建设以创新为主的实验室———图书馆式的实验室等。通过这些举措,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