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生管理制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尊重个体差异
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管理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他们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教育环境,还有差异性强的成长方式和个性因素,特别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们来说,这样的差距更为突出。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观念较为多元,管理起来也比较难。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在探讨人类情感和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使其在学生内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把构建意识转变为学生自动去做的行为。“人”是实施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聚焦之点,得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做到“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现如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强,那么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并通过创业计划和企业比赛等平台去引导他们,为他们指明方向,创造更多与企业进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有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学生人数众多,有些学生比较内向,有些学生比较开朗,有些学生比较细心,也有些学生容易粗心大意,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管理。
(二)聚焦于学生的细节
尊重学生内心,注重交流和传递爱心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在职业院校的很多学生心目中,职业院校不如某些重点院校有发展前途,大部分学生心理会有芥蒂,很不自信,导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要努力构造一个专业导师制度,塑造一个高层次、高知识、贴近实际的专业教师为主的导师队伍,对学生跟踪训练、引导,理解学生的叛逆张扬,把握学生动态,细心观察,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真正做学生良师益友,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导师。对于学生出现的反叛心理,教师应该理性对待,要静下心来劝导学生。在整个学生管理过程中,班干部是我们开展课堂工作的主要枢纽。
(三)平等民主的师生沟通
科学发展新型师生关系一直以来,在学生管理制度中,教师给的自比较少。要加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地位,发挥其自我教育、科学管理作用。在学校、班级中,学生才是主角。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很多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学生变成了木偶,成了教师控制的玩具。这样一来,学生的自由空间和决定权就很少,这种情况对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工作思路,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总之,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把人本理念全面贯彻到校园建设中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产业文化进入校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人文关怀
就体现在以人为本上,要想以人为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育人机制,这个育人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在全员育人中,职业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要大力开发校内资源,同时,还要利用校外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要注重“过程”二字,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而在全方位育人中,则要把握一个重要的目标,即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结束语
【关键词】学生管理;制度;班主任;学生干部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管理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综合水平、学生素质的一个标准[1]。随着近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并轨后的“双选”就业政策等新形势,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是我们学生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与思考的课题。
一、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形成良好校风
高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和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2,3]。根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法令法规,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和整理《学生管理办法》,并做到学生人手一册,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坚持学生操行考核量化制度和纪律竞赛,全面考核每个学生每天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比,用纪律竞赛量化班级,用操行表现量化个人,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有力地保证正常的教育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二、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扮演四种身份:班级工作的组织管理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学业上的指导者,班级活动的策划者。在这四种身份中,组织管理是基本,班主任代表教育主管部门对班级工作进行管理,后三种身份是班主任的延伸。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推行人文管理,注重感情投资。对班干部的培养既要教给他们管理方面的知识,又要使他们懂得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还要教育他们牢固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这就需要加强情感交流和沟通,利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干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管理班级的压力,而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让学生干部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课堂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课堂内能接受老师准确无误传授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但有的同学自控能力差,上课随意缺课迟到,给其他同学造成不良影响,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引导学生干部做好考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定期公布班上的出勤情况,对经常不上课的学生,通过班干部进行监督,并帮其找到原因,克服缺点,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既有开拓、进取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价值取向多样化,缺乏责任感,怕吃苦等消极的一面,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积极地引导和指导,既要注意学生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要区别不同的学生情况和不同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学业上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创新、科研等指导上。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的发展不是十分适应,存在着人文知识薄弱、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弊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班主任除要求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外,还应主动出击,帮助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改变高等教育所造成的接受知识能力较好,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完成给定任务的能力较好,大胆创新能力一般的怪现象[4]。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策划者,主要体现在班级活动的选择上,在具体的操作中,班主任需通过学生的年级及专业特点来合理地选择活动,通过活动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
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总是少数,而被管理者是多数,少数人要把多数人组织、管理起来,使学生工作有序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寻找得力的助手,培养骨干力量。学生干部是高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作为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骨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在学生管理殊作用,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学生干部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学生干部在校领导、老师和广大学生之间“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其可信度和可亲度是无可替代的,其时效性和真实性也是无法比拟的。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的了解,管理者不可能时刻与每一位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只能通过学生干部掌握信息,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的矛盾及时进行分解和沟通。学生干部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比较容易把广大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学生群体中,由于他们来自于四面八方,思想素质高低不一,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生中间涉及的情况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多种多样,仅仅依靠班主任、任课老师、辅导员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把学生干部吸引到学生管理队伍中来,协助管理、参与管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管理效果。
四、加强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阶段,加强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它是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必要保证。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教育[5]。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85页)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结语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加强自我管理。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江华,李勇.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2).
[2]黎光,兰剑.浅谈学生管理工作[J].职业圈,2007,(13).
[3]谷驰.试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辽宁师专学报,2007,(3).
目 录
一、住(退)宿申请制度
二、住宿生守则
三、住宿生安全责任书
四、住校生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五、宿舍卫生评比细则
六、请、销假制度
七、电池充电登记制度
八、晨检制度
九、晚点名制度
十、住校生奖惩规定
十一、财产管理制度
《住(退)宿申请制度》
1.凡家庭住址在市内六区以外的在校生,可以申请办理住宿相关手续。住宿的学生需自备被褥及其他生活用品。
2.凡因学生家庭住址变更或其他原因需办理退宿手续的,需由学生监护人提出退宿申请,由学生填写退宿申请表,监护人签字,到宿管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搬走个人物品,正式退宿。
3.凡因违犯《住校生守则》等住宿管理规定而被除宿的,由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由学生家长来校办理相关退宿手续。
《住宿生守则》
1.住宿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宿管老师管理。
2.自觉遵守宿舍纪律。早晨按时起床、晚间按时回室。按时熄灯休息,熄灯后要在自己的床位休息,并立即保持安静。严禁用蜡烛、打火机照明,以防发生火灾。生病的住宿生必须填写宿管老师开的请假条,由同宿舍同学交给班主任。
3.住宿生平日不准在校外留宿。离校时应通知宿管老师,填写离校登记并按时返校。有特殊情况应向班主任、宿管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在宿舍一律不准留亲友住宿,不准带非住宿人员进入宿舍。
4.为保证宿舍安全,宿舍实行锁门制度(上午7:50~11:50;下午1:20~3:10;周一下午开门时间为4:05)。不到开门时间一律不准进入宿舍。有特殊原因的需持班主任或年级组长开的假条方可进入。
5.宿舍内要讲文明礼貌,不讲粗话、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抽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凡打架、抽烟、偷窃者一律给纪律处分。同学间要加强团结、互相谅解、互相照顾、互相督促。
6.要爱护公物,不得在床上做运动,不准乱踢门、踹门。不准在墙上乱订钉、贴纸、乱涂、乱画,违者罚款。损坏公物照价赔偿。
7.讲究卫生。各宿舍要安排好值日,每天坚持做好室内及环境卫生,并保持好。按指定地点用水、倒水、倒垃圾和大小便。不准随手乱抛果皮纸屑。楼上宿舍不准从窗口往下倒水、扔脏物。要自觉保持洗漱间的清洁,不得将剩菜饭及脏物扔到水池里。
《住宿生安全责任书》
为了确保学生在校住宿期间的人身安全,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签订本安全责任书。
学生的监护人是学生的父母或依法确定的监护人,其监护权不因学生的入学而转移给学校;学校与学生之间没有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只是教育管理关系;学校和学生的监护人应共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
一、家长(或监护人)应尽的责任
1.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子女要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2.教育子女在住宿期间遵守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严防伤害事故发生。
3.告诫子女不要在宿舍楼内吃零食、喝酒、抽烟,特别是不要携带管制刀具进入宿舍楼。
4.告诫子女放假回家和返校途中注意交通安全,按照学校要求按时返校,因事因病不能返校的,需家长打电话请假。
5.子女在校期间因病要和老师积极配合,必要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6.家长或子女要把自己的病史反映给老师,以便得到老师的帮助。
7.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子女在校的违纪行为的纠正、教育,理解和支持学校对自己子女的批评教育。
8.加强对子女的安全自救、自我保护知识的教育,增强孩子自我防范的能力。
9.要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要多些关爱和鼓励,少一些简单和粗暴。
10.告诫子女在住宿期间,未经许可严禁私自离校。
二、住宿生的责任
1.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校规校纪。
2.遵守住宿生的各种制度要求。特别是《住宿生安全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宿舍楼内的安全。不打架斗殴,不聚众闹事,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带管制刀具进入宿舍楼内、不在楼内追跑打闹、大声喧哗。按教师要求去做,确保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
3.遵守交通法规,按时离校和返校。
4.在日常生活中远离火源,不带任何有火灾隐患的物品进入楼内。
5.保护楼内一切设施,严防搬弄各种开关。不要动用电源插座及电器设备,严防触电。
6.保护好自己的物品,严防丢失,贵重物品不要带进宿舍。
7.住宿生在校期间一律不准私自离校,有事有病必须请假,否则因此引发的不良后果由学生本人承担。
8.夜间去卫生间动作要轻、要慢,以免损伤自己和影响他人。
9.认真学习安全自救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自我解救的能力。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学校签章:
《住校生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1. 早上6:30起床铃响,全体住校生起床。整理内务,做好宿舍卫生,开窗通风。宿管老师负责督促洗漱。
2.7:30宿管老师开始晨检。检查各宿舍卫生、财产,填写《文明宿舍常规检查评比表》。住校生7:45必须离舍去教室上课(计入文明宿舍评比)。
3.7:50宿管老师锁各宿舍门。上课期间没有班主任或年级组长假条,任何人不得到宿管办充、取电池或回宿舍取放物品、换衣服等(计入文明宿舍评比)。
4.中午11:50放学后,各宿舍开门。
5.下午13:10各宿舍学生收拾好个人物品(中午睡觉的学生要将被子叠好),准备下午上课,13:15必须离开宿舍(计入文明宿舍评比)。13:20宿管老师锁各宿舍门。
6. 下午放学后(周一16:05,周二至周五15:10)各宿舍开门。
7. 下午17:00—17:30可以到食堂就餐。
8. 晚20:00---21:30为洗漱时间。
9.晚21:30,宿舍区锁门,全体住校生必须在宿舍内等待点名,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动。点名后准备就寝。
10.晚22:00熄灯铃响,各宿舍必须准时熄灯。宿管老师将水房门锁好,任何人不准再做洗衣、刷鞋等类事情。
11. 宿舍长、当天值日生负责监督、督促本舍成员的作息时间。
注:
水房开放时间早6:00—7:45;中午11:50—13:20;下午15:10—21:50.
《宿舍卫生评比细则》
1.地面(含床下):扫净、拖净、干燥(洗漱不要把地面弄潮)。
2.门及门框:无灰尘、无污染。
3.洗漱间、门上窗户及梳妆镜:擦净。
4.屋顶、墙壁:无污染、无灰尘、无蜘蛛网,无乱贴、乱画。
5.牙刷、牙缸:靠边摆成一条线,牙缸柄朝着同一方向,牙刷头朝上且平行。
6.热水瓶:摆放整齐,柄朝一个方向,排成一条线。
7.毛巾:放在脸盆内。
8.鞋子:放在床下,鞋根并拢向外摆成一条线。
9.柜子:①无灰尘、无污染 ②门、锁完好 ③物品放整齐。
10.脸盆:①放在床下。②污水及时倒掉,盆要刷干净。
11.卫生洁具:整齐地放在门后。簸箕、纸篓内无垃圾。墩布、笤帚完好。
12.床铺上:①衣服、书等用品收在橱或包内。②被子:叠成长方体(有角有棱)放在床中间,枕头放在被子上。③床单抹平。④用床单把床垫包好。
13.衣服:及时将干衣服收在衣柜或包内。脏衣服及时洗净。
14. 窗帘:干净、整洁,无破损。
15.爱护公共卫生:
①瓜皮果壳等废物放入垃圾筒,每天清理。
②保持楼道地面卫生干净、墙壁无污迹,不随地乱丢废物。拖地时拖把拧干。
③水房地面、台面保持干净、无水、无杂物,水池无污渍,镜子干净。 ④卫生间地面保持干净,挡板无污渍。
16.爱护公共财产。
《请、销假制度》
1.住校生请假必须填写统一的请假条。因生病不能坚持到教室上课的住校生由宿管老师填写请假条,由同宿舍同学交给该生班主任。因病、事或其他特殊原因需回宿舍的住校生需持班主任或年级组长填写的请假条方可进入宿舍。
2.住校生周末离校回家,需经过班主任批准,到宿管办填写《住校生离(返)校登记表》后方可离校(必须写清返校的具体时间)。返校后到宿管办销假。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校的,必须及时通知班主任,并向宿管老师说明情况。
3.私自离校或夜不归宿的(在外发生任何事情,学校概不负责),并通知家长取消其住宿资格。
4. 没有监护人(父母)请假,任何住校生不得以“到同学家去住”为由请假离校,否则按违纪处理。
《电池充电登记制度》
1.凡需在宿管办为手机电池充电的住校生,应认真填写《充电电源使用登记表》,填写清楚日期、时间、使用的插座号,并签上宿舍、姓名;取走电池时,必须告知宿管老师,同时在《充电电源使用登记表》上填清领取时间,并签名。
2.只能为手机电池充电,不得手机直充,否则丢失不负责,后果自负。
3.充、取电池时间为:早上6:30—7:45 ;中午11:50—13:15; 下午15:10—21:50
4.不能擅自挪动别人的充电位置。
5.不准为走读生在宿管办充电。
《晨检制度》
1.早上6:30起床铃响,全体住校生起床。整理内务,做好宿舍卫生,开窗通风。宿管老师负责督促洗漱、离舍。
2.7:30宿管老师开始晨检。检查各宿舍卫生、财产,填写《文明宿舍常规检查评比表》。
3.生病不能坚持上课的学生由宿管老师填写请假条,由同宿舍学生交由该生班主任。生病学生可以到医院看病或在舍休息,不得随意走动或洗衣、洗头等。病情较重者,由宿管老师或班主任通知家长将学生接回家看病。
《晚点名制度》
1.每天晚上20:00---21:30为住校生洗漱时间。
2.晚上21:30,宿舍区锁门,全体住校生必须在宿舍内等待点名,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动。点名后准备就寝。
3.晚22:00熄灯铃响,各宿舍必须准时熄灯。宿管老师将水房门锁好,任何人不准再做洗衣、刷鞋等类事情。
4.任何人不准留宿非住校人员,否则按违纪处理。
《住校生奖惩规定》
对严格遵守住宿生管理制度的同学或宿舍,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并优先获得下学期住宿资格;凡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赔罚款、停宿、退宿或相应的纪律处分。
1. 对文明宿舍(学生)的评比,每天小结、通报,每月汇总,每学期进行表彰奖励。荣誉有:文明宿舍、模范宿舍、优秀宿舍长、优秀学生、突出进步学生等。
2.无故动用消防器械、设施的;故意破坏公共财物、设施的;故意破坏宿舍及环境卫生等违反住宿生管理规定的,将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理。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住宿资格:
①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
②夜不归宿、私自回家屡教不改者;
③在宿舍内吸烟、喝酒、赌博等经过批评教育,仍不改者;
④在宿舍区内、外,聚众闹事、打架斗殴者;
⑤不服从管理、无理取闹、辱骂宿管老师者;
⑥有偷盗行为的。
《财产管理制度》
1.宿管老师动态管理,除晨检时检查财产外,其余时间随时检查财产使用过程中的情况。
2.宿舍内衣柜、床,根据编号由各人管理,宿舍内公共财产由各宿舍长代为监管。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
当前,高职教育在变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从学校扩大规模到提升内涵所需的一系列师资、经费等问题急需解决。这些挑战也激发了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改革前行的动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变革管理机制、建立现代化的大学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管理模式刚性化
高职院校发展中出现了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校过于强调面子工程建设,没有设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方面来看,面子工程的建设给教师评职称带来便利。教师为通过审核,将心思放在申报课题上,导致教师难以全心投入教学中来。所以,刚性的管理是必需的。
2.管理方法简单化
管理有效是指共性和个性统一、继承和创新统一、外在表现和内在质量和统一, 这是现代学生管理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惯性较大,传统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现代的管理手段与理念难以实施。某些学校为管理方便, 管理中注重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不许学生转专业,不许学生自己排课。这些措施虽然方便了管理,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因为学不到较多的知识而对学习失去动力;那些对所学专业不喜欢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对待学习的情绪。为迎合上级领导只看成绩的喜好,教师在报告中夸大成绩,忽视提升内涵的建设,这值得教育管理者深思。
3.管理制度形式化与管理过程的封闭
管理过程封闭性体现在教学同行之间交流信息的封闭,体现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的封闭。学校与学校之间因为互相是竞争对手,所以资源难以共享。制度执行力低,工作当中某些管理部门凭经验做事,不按规矩来。甚至多数管理人员不知道学校有什么规定,更不用说严格执行制度。学校制度的形式化,对学校的发展没有帮助。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的教育本质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水平。高职院校不仅要考虑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还应该考虑到家长和学生的想法,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全面综合培养学生,使他们在社会中有发展的能力,能不断提升自己生活的水平与质量。
《国务院关于大力地发展高职教育的规定》中提出把就业作为导向和把服务作为宗旨的高职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管理模式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在学校期间不能在僵化的管理制度中生活和学习。学校的各部门要根据自己部门的相关职责与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领导与管理者的观念转变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管理模式需要打破,学校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而不是控制学生的。只有理解教育就是服务的含义,才能使学校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自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意识。
学校是教育单位,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服务与商家给顾客提供的服务是不同的,学校提供的是教育服务,需要严格的管理与纪律的约束。学生缴纳学费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谋求提高自身素质。教育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学生与家长选择的范围扩大,学校只有提供好的教育服务才可能被学生与家长选择。所以,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美国的一位现代管理学专家提出:“变革是管理的最大特点――不断的、迅速的和根本性的变革,而唯一不需要改变的事情是变革。”社会在不断进步,生产力在不断发展,物质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人们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同样在不断改变。因此,管理活动也必须不断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任重道远的,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开放的学生管理制度。但是,任何变革都是曲折和痛苦的,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实践与探索,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特点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期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变革能够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小梅.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第一节德育工作条例
一、总则
(一)小学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基础教育,德育是这项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对我国现在和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加强针对性;坚持正面教育;把提高道德意识和指导行为训练结合起来;把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三)学校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
1、结合本校、本年段、本班实际制订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将《纲要》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进行分解,使之成为适合不同年段,各有侧重的系列,并可补充一些乡土教育内容。
2、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德育处,组织各年段实施德育工作并进行分类指导,确定专人负责,把重点放在端正教育思想,培训骨干,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总结交流经验等方面。
3、列入评估学校、班级、师生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进、教师晋级、评职的重要条件之一。
4、结合德育工作的实施,积极开展德育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努力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5、广辟德育渠道,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共同抓好德育工作。
二、任务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卢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内容
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四、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而这四者对每个学生来说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这就要抓薄弱环节,抓因材施教,兼顾其他方面,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成长。
(二)德育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要注意长善救失,因势利导,重视和发挥学生自身在德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五、方法:
(一)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班会、校会和日常教育活动,少先队的组织活动以及科技、文娱、体育、公益劳动等课外、校外活动和家庭、社会教育,都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学校建立制度,统筹安排,切实保证上述活动的有效开展,防止互相冲击、争时间、抢阵地的现象发生。各科教学活动应严格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进行,不要挤占学生德育活动的时间和阵地。
(二)德育工作必须讲究方法,并注意在实践中加以改革和创新。
第二节学习管理条例
一、学生计划管理
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制定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2、复习考试阶段尤其要妥善安排,做到考前不过份紧张,考后不马虎放松。
3、学期学习计划必须在开学的第二周制订好,并抄写一式二份,一份交班主任检查与督促,一份留给自己执行与自查。
二、课外复习管理
1、在认真复习当天功课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应根据老师教学进度的安排,提前一天或数天预习新课,遇有疑难问题,应先思考,并作出标记,然后带问题去听课,以提高听课效率。
2、当天的功课和作业,如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向老师或别人请教。
3、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或进行观察、调查、实验。
4、期末考试前,应根据课本、笔记本、作业本进行系统复习,使所学知识得到整理、巩固和灵活运用,尚未掌握的内容,要主动请老师辅导。
5、当天复习完功课和写完作业后,应清理好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
三、课堂学习管理
1、学生进入教室,要求服装整洁,仪表端庄,不准穿背心、内短裤、胸衣、拖鞋等。
2、预备铃响后,必须迅速、安静地进教室入座,做好思想上、学习用具上的准备。
3、上课铃响,班长喊起立后,必须静、齐、快地起立向老师问好致敬,待老师还礼毕,才能坐下。
4、如迟到,须在教室门外立正报告,待老师允许后,方可进教室。
5、保持正确的坐姿,用心听课,开动脑筋,积极参加老师组强的听、说、读、写等活动,不看非本节课的书籍,努力掌握教师的讲课内容。
6、多质疑、勤研讨,敢于提总题,勇于开拓思路,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时要起立,老师不叫议论时不议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7、做好听课笔记,内容要点,典型例题,思考提示及疑难问题等,都要做简明的记录。
8、自习课必须保持教室安静,不得擅自下位,随便进出,不得谈笑或大声讨论问题,更不允许进行文娱活动。
9、下一步课铃响,须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如有老师听课,须待听课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
四、课内外作业管理
1、各科作业本,必须保持整洁美观,不得在作业本上乱涂画或写与作业无关的文字。
2、各科作业,必须在题前和第一行正中写明“第×课××或练习×。”方格本一字一格,一个标点符号一格(省略号、破折号应占两格)。横行簿标点符号也应占一定的位置。字迹必须端正、清楚、整齐,注意不用错别字,不用不规范的字。
3、作业书写靠边空出半厘米,做到节、款、项分明。分段时,空两格书写。每次作业之间,应留出一定的空隙,以便分清眉目,但在换页时可不留空行。
4、及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会做的要向别人请教,不抄袭作业,不请人作业,因病、事假而拖欠的作业要补做,抄袭和书写马虎的作业要重做。
5、作业量符合上级规定的标准。
6、及时订正作业中的差错,找出原因,避免重犯。
五、考试管理
1、改革考试形式,实行考试考查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2、听从监考老师的指导,严肃认真参加考试。
3、考前准备充分,按时进入试场,按规定入座,迟到半小时者取消考试资格。
4、进入试场只准携带必需的文具用品。不准携带任何书籍、笔记、纸条。
5、答卷前,必须先在试卷指定的地方正确清楚地写上班级、姓名等。
6、签卷字迹要清楚,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书写,也可用蓝油或黑油圆珠笔书写。
7、卷面不清,可举手询问,不得私下谈论、喧哗。
8、考试进行半小时后方可交卷,交卷后应远离试场,不得在试场周围逗留和交谈。考试终场时间一到,应立即停止答卷,并有秩序地离开试场,一律不得将试卷带出试场。
9、端正考试态度,诚实、守纪,不搞任何形式的舞弊,努力考出最佳水平。
10、如有违反考试规则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口头批评,扣分、取消考试成绩等处理,直至纪律处分。
11、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即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
12、考试后要认真进行自我分析,总结学习中的经验与不足,并修订好下阶段的学习计划。
第三节学生管理办法
一、入学
(一)一年级,招收年满六周岁半以上,户口在本学区的儿童入学。
(二)新生一律凭本学区户口和房证、接种卡报到,由学校填写学籍登记表,建立学籍档案或学籍卡片。
(三)依法招生。对符合条件未入学的学生,学校尽力做好其家长工作,及时让家长送孩子入学;对无正当理由又不送孩子上学者,学校有权依法向上反映。
(四)凡无本学区户口和房产证的新生,作借读生处理,具体入学条件按上级有关精神办。
二、休学、复学
(一)学生在校期间,因严格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请假达三个月以上的准予休学。休学期限为一年。一年后,仍不能到学校学习的可再延期休学一年。
(二)学生休学,须持医院或有关单位证明,由学生家长申请并经班主任签署意见,或教导处审批,校长同意后,记入学生学籍卡片或登记表中,再发给休学证书。
(三)学生复学,须由学生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缴验休学证明书,因病休学的还要持医院证明,经学校审查,准予复学。复学时,原则上编入学时相衔接的年级学习。
三、转学
(一)因父母调动工作而需转入本学区的,事先必须本校办理接收证。学校不得擅自接受转学手续不齐全的学生入学。
(二)凡要求转到外校学习的本校学生,必须向教导处提出局面申请,说明缘由,经批准后才能到外校办理接收证。待学生持有外校的接收证后,学校方可签发转学证明,并将学籍卡交给该生。要求保留学籍处出借读的学生,由家长申请,教务处备案,每年交纳政府部门规定的集资款。
(三)转学工作一般在学期结束后或开学前办理。毕业班的学生,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转学。
(四)本学区邻近学校一般不存在转学问题,情况十分特殊的,可酌情考虑。
(五)转入的学生在办理注册手续时,必须持我校接收证和原校开出的转学证及发放的成绩通知单;如持有原校交纳杂费的收据,学校不再收取其杂费。
(六)凡无正当理由要求转入我校学习的学生,视校情由校长决定是否接收;一旦接收作借读生处理,具体转学条件按上级有关精神办。
四、退学
(一)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不准退学,对少数确有下列原因之一的,可以考虑办理退学手续;
1、因病休学两年以上,经医院证明,短期内治疗不能痊愈者。
2、因生理发育不全,或因患各种疾病,致有显著痴、呆、傻、丧失学习能力者。此条一般指下述三种情况:一是身体发育畸形,年龄在16周岁以上,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要求退学者;二是因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乙型脑炎及明显痴呆、傻者,严重的癫痫病者,麻疯病者;三是高度近视(1200度)者,严重红斑狼疮病者等。
3、因家庭情况突然变化,出现严重的特殊的困难而需要负担家庭生活,无法坚持学习者。此一般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父母双方一方因故病残长期不能工作,致使全家生活水平极低者;二是无依无靠者。
4、因家庭生活极端困难,劳动部门同意安排就业者。
(二)学生退学必须办理下列手续:
学生要求退学时,提出书面报告,索取家长单位或街道居委会的证明及县团单位以上的医院诊断证明,班主任签署意见,教导处调查核实、校长签署意见,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由学校发给退学证书。退学证书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盖章后才能有效。
五、升级、留级
(一)学校取消留级
(二)跳级从严掌握。少数学生成绩确实优秀而要求跳级,经过考试,达到上一年水平的,准予跳级。跳级一个学年的,由学校批准。
六、毕业
学生学习期满,从德智体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举行毕业考试,并根据学生各科综合评定的成绩和参加补后的成绩发给毕业证书。
七、考勤制度
(一)学生必须遵守《学生守则》,必须遵守学校订立的《校规》,病事假必须持医院或家长及家长工作单位的证明;事前应办理请假手续,征得班主任同意后,方能离开。学生请假期满,因故不能返校者,应当续假,不办理续假手续而超假者,作旷课论处。
(二)每个教学班要设立学生考勤簿,由教师或值勤学生逐日填写。每周公布一次出勤情况,对出勤好的班级和学生,要给予表扬;对违犯考勤制度的,要进行批语教育。对经常旷课,屡教不改的学生应给予纪律处分。
(三)学生上课、自习、劳动(包括打扫卫生等公益劳动)集会、“两操”以及学校和各班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参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四)批假权限:一周以内班主任批准,一周以上一月以内由教导处批准。一月以上由校长批准。学生干部一律无权批假。
八、学习成绩考核和品评定及管理办法
学生成绩考核和品德评定及管理办法参照区教委有关规定执行。
九、奖惩制度
(一)奖励
1、奖励对象。凡属本校在籍学生,符合条件者,均予以奖励。
2、奖励类别。校内奖励类别分为等级将和名次奖。等级将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鼓励奖;名次奖一般分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必要时可迁当顺延)。上级及有关单位的奖励类别以奖励者规定为准。
按获将级别等级的高低、获奖名次的先后分别给予不同规格的物资鼓励。具体办法学校另行规定。
(二)处分
1、凡违反《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章制度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
2、处分方式
(1)通报批评;(2)警告;(3)严重警告;(4)记过。
3、凡受处分的学生一律记入档案并通知家长。
4、构成违法犯罪行为者,报请执法机关论处。
5、受处分的学生若能改过,即应及时取消处分。尤其对毕业班的学生,在其毕业前夕,应做出结论。
十、学生档案管理
(一)建立全校学生学籍档案(分班装订成册)。
(二)制订并保存历届学生升学成绩登记表。
(三)备有历年全校学生花名册(按班编排并有班主任的姓名。)
(四)学生转学、休学、退学、肄业等多种证件的存根(包括转、休、退学申请书及有关材料。)
(五)毕业生姓名及其去向。
(六)按规定的手续及时给新转来的插班生建立学籍卡。
(七)各班学生的评语应及时抄写在学籍卡上。
(八)历届毕业生操行评语记载表(装订成册,便于保存和查找)。
(九)全校学生干部名单。
(十)对学生奖励和处分,以及撤消处分的决定都必须随时登记在学籍卡上并备有附件。
(十一)学生的体检资料。
(十二)学生学籍和学科学习档案由教导处负责,德育档案由德育处负责。
一、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管理制度的缺失和分割。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缺乏统一的、科学的、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保障。虽然高校为了推进校企合作而调整了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若干制度,但是,高校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对校企合作的大规模开展采取了小心的态度,使得校企合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全面布局,这就造成学生管理制度混乱无序,各行其是,缺乏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的指导。2.顶岗实习中“用”与“教”的不协调。“用”是指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习工作给企业和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过程。“教”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所获得的除了经济效益以外的东西。这两者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校企合作中,基本上是买方市场,学校千方百计地寻求机会,而不是企业努力寻找被顶岗的机会,这种不平衡使得高校不得不迎合企业的需要来改变学生管理制度和方法,这就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教”的机会。3.学生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管理事务的规范化程度比较低。高校内部缺乏规范的、有效的校企合作促进机制和确保校企合作开展的有效行为。在高校内部,校企合作是以系为单位来开展的,有的系已经初步建立了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使得学生实习的岗位和学习的专业内容相一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的系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事先的调查调研,不能代表学生的利益来与企业进行事先约定。在出现矛盾和问题之后,学生的利益受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收到压抑。
二、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校深化学生管理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人为本;以法治校
1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意义
1.1 高校作为学生文化知识、品德素质建设的基地,强化其学生管理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对学生成才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以往高校的管理模式中,高校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经常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在管理工作中就会忽略了学生的作用,习惯上就是授之以教,言听计从,墨守成规的形势。这样不仅仅会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处理事务的经验匮乏,同时也会造成高校管理工作的固化,负担过重致使并不能贯穿教学体系的工作领域。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化,管理模式的科学化,教学中人性化,工作中的平等化,促使我们可以直视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与不足之处得以改善,营造一个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1.2 秉承落实了高校培养人才根本任务的需要
如今的时代,“90后、00后”逐渐成了频率更高的词汇,自然被委以重任,从某一方面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国社会未来的希望。然而他们身上挂着的是“叛逆”、“轻狂”、“富二代”的标签,被挂上了“不学无术”的烙印,被众人熟识的同时,几乎淹没了在他们身上所寄予的厚望。在这个时展,潮流涌进的社会,需要一种力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认知上做更正确的引导。从高校自身而言,本身肩负着孕育社会主义新青年的使命,是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根本任务,不是义务,亦非权利。高校教育人才能够体现时代要求,与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在如今学生思想状态活跃,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策略,进行个性化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研究
2.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普遍落后,未能与时代同步。
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往往就是以教学为中心,所有的工作围绕此来进行划分,将最终的目的过于纸面化,而忽视了过程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教学科研是硬任务,容易量化,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相对滞后,难以量化,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许多高校形成了重教学、重科研、重业务、轻学生工作的倾向。导致的后果易于显现,无外乎是教师和学生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上下级的阶级划分尤其明显。在学生的思想中,习惯性地将老师视为权威者,普遍的认为所给的任务,要求便是硬性的,固定的,在过程中已经缺失了自主性和积极性。另外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因人而异,面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的日新月异,硬性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味地用标准的理论束缚大学生思维的拓展,不仅仅造成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局限,往往会使其思想道德的陈旧,政治修养的固化。
2.2 管理工作团队的建设规范化,职业性有待完善,知识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现如今很多高校的管理工作人员与高校学生队伍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衡,学生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比例由原来的150:1上升到300:1,甚至更高,这往往会造成高校管理体系的过于简单,相反是事务上的繁琐,高校辅导员的负担过重,工作效率低,导致不能在生活和精神上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中的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亟需提高。由于对选聘辅导员专业水准的门槛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学历、岗位的认知、整体的素质上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核,导致部分院校的辅导员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感认识不强。总是习惯上重视学生的纪律、出勤率等,因为自身专业性知识的匮乏,未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辅导员团队建设不仅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关键环节,亦是学生中所信任,所依赖的导师。所以在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应对现时代人才观、质量观要求的核心。
3 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3.1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规范职能体系,明确角色定位
建设辅导员队伍,健全管理制度,努力培训塑造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需要严格把控辅导员队伍的引入与建设,做到宁缺毋滥,强加专业性考核,道德标准的衡量,争取引进适应岗位需求的全能型人才。岗位培训中,加强辅导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全方位能力的提高,适应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的差异性,引导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感悟、生活态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3.2 塑造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高校管理工作面向的主要对象,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建设中,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辅导员或教师切勿扮演“指挥官”的角色,而是辅助学生的工作,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以及在管理工作运行中,需要明确学生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让他们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去,发挥自己的能力献计献策。同时应对学生给予信任以及尊重学生的自益,培养及锻炼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的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高校寻求改善管理的趋势,在坚持以人为本,法制道德结合寻求创新管理模式的原则下,高校学生管理建设会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为高校学生的成才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时长江,黄玉霞.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内涵、途径及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1、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集中精力抓好高三学习。
2、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在校风校纪检查评比中,任何人不得特殊。凡被连续五次扣分者,给予班内警告处分,并告知家长共同教育;累计扣30分以上者,勒令其转学或退学。
3、按时上课,不得无故迟到或者缺勤,早读、早操、晚修与上课同等对待。凡累计旷课10节以上者(迟到早退3次按1节旷课计),请家长协助教育;累计旷课达到30节,作自动退学处理,学校不办理任何证件册籍。
4、遵守宿舍纪律,杜绝偷窃行为。有偷窃行为者,一经发现,给予记过处分,屡教不改者,勒令其转学或退学。内宿生一律不得在校外留宿,凡不请假在外留宿或晚上超过11点才回校者,一经发现,给予班内警告处分,并告知家长共同教育。屡教不改者,勒令其转学或退学。
5、完善请假纪律,有事要向班主任请假。凡未向班主任办理请假手续而外出或缺课者,做书面检讨,并给予班内警告和告知家长。
6、要团结友爱,不搞争斗,避免磨擦,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凡参与打架斗殴者,即对其自动退学或转学。
7、不准谈恋爱。谈恋爱或行为不检点者,告知家长共同教育,仍不听劝告者,一律请家长。
8、要有安全意识,遵守安全条例。不按条例办事者,出了安全问题自己负责。
希望全体同学自觉遵守,共建良好的班风、学风,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以优异的高考成绩为自己的青春写下亮丽的一笔。
坚持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从学校实际出发,本学期以精细化管理为支点,使德育工作实效性进一步得到提升,建立一套长效的德育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我校的德育工作特色。
二、工作目标及思路:
1、抓好德育队伍建设,要求全体教师本着全身心投入、全过程负责的育人心态共同创建出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突出安全、法制、心理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
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及班主任论坛、班主任读书及交流活动,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
深入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每月布置的行为规范训练重点,将中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
(三)结合主题班会活动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四)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用好心理咨询室,发挥教师的咨询作用;要加强制度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和研讨;要鼓励班主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提高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五)增强科研力度,推进德育科研创新。
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学习生活为素材,注意挖掘学校德育的有利资源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组建德育教研队伍,加强德育课题探索与研究,力争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队会、校园文化建设、校外教育、学生自主教育和大型德育活动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建自己的德育品牌;
(六)、加强校园卫生环境建设,创造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
开展学校寝室文化建设、美丽教室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空间,精心设计,突出人文主题,彰显育人和熏陶功能。
(七)、抓好学生社团组织,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
1、“校园之声”正常广播,及时报道学校发展动态和好人好事,活跃学生课余生活。
2、配合学校,办好艺术节,通过开展书法、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比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每位学生特长,发展每位学生个性。
3、组织学生会、校园文明志愿者定期对校园环境、学生文明礼仪、黑板报等加以检查督促。
4、组建学生社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的结构
1.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主要构成
(1)招生制度。(2)学生学习活动管理制度。(3)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4)就业制度。(5)权益保障制度。
1.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层次
1.2.1 国家管理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至四十四条的规定,涉及内容是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及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至五十九条的规定,涉及内容是学生学习活动管理、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权益保障等方面。
(3) 2005年9月1日新颁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全面论述学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4)《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是为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管理,制订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5)《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是为做好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制订的就业制度。
(6)《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是为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制订相关的考核、考试制度以及申述制度。
1.2.2 学校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制度。属于这一内容的制度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高职院校学分实施细则》、《高职院校学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等。
(2)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涉及的范围很广,具体而言,包括:《高职院校教室文明守则》、《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条例》、《高职院校学生评优评先和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处理规定》、《高职院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高职院校学生证、校徽管理规定》、《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高职院校学生申诉处理办法》、《高职院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婚育管理若干规定》等。
2 新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特点
2005年9月1日起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规定》和《准则》)正式实施。新的《规定》和《准则》,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现代大学管理理念,特别是法制和人性化管理理念,它的出台,关系着千万学子的切身利益,标志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新起点。
(1)新《规定》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了高校育人功能,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规范在高校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作用。在具体规定中增写了学生要“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成为遵守公民道德的模范,不得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活动”等道德行为方面的具体要求。
(2)新《规定》固化了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鼓励和引导高校建立并实施学分制、主辅修制等新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管理制度。如针对学分制等更加灵活的管理改革经验,新《规定》取消原来升、留、降级等具体规定。
(3)新《规定》确立了一系列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新规则。①明确学生权利与义务。学生是公民,学校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申诉权,但也不允许违法乱纪行为通过诉讼得到变相的张扬。依法治校的不仅仅是学生,更应该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②对学生处理和违纪处分标准更加明确清晰,对学生违纪处理程序更加规范。③取消了与目前国家基本法律不一致的特殊规定。
(4)新《规定》进一步扩大了高校依法办学的自。新《规定》在明确学校的管理职能、职责和自基础上,给予高校以教学管理自为核心的多项自,给予高校根据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创新管理制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活力,扩大学校的管理空间。总括全文,有五处直接明确为“由学校规定”,有十三处要求明确为“按学校规定”执行。
(5)新《规定》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相关管理。针对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问题,增写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等规定,并细化了作弊开除学籍的种类。
3 学校制度:学校的制度建设体现高职学生管理的特殊性
新《规定》实施至今已有五年时间,它的适用范围广,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和原则性。为便于实施,有必要进行必要的细化和具体化,即制订实施细则。新《规定》将制订实施细则的权力授予各高等学校,同时要求,实施细则应当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及时向学生公布,接受学生、社会和政府的监督。
(1)对条例内容的扩展。如在新《规定》第三章第十六条中规定:“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各高职院校均制订了本校的《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处理规定》,并且做了详细的处分规定,如:“发现夹带与该课程内容有关的文字材料,但未实施偷看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该课程作零分计,不得参加补考。”“偷看夹带资料的,给予记过处分,该课程作零分计,不得参加补考。”
(2)对时间、条件、程序等具体规定。新《规定》的许多提法是原则性的,需要可操作化。如:“学生因故不能按时入学与注册,应当向学校请假。”在高职学生管理制度中作了补充:“请假一般不得超过两周。”另外还对请假条件作出补充说明:“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须凭原单位或街道、乡镇证明,向学校请假。”补充规定以后,使制度条例更加明确,同时减少了制度实施的随意性。
(3)在“自由裁量权”的领域自己订规章。新《规定》有许多“由学校规定”的授权性条款,授权高校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订相应的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校内规范性文件,并依此进行管理,以适应学校教育管理自身的需要。因此在部分规定中,我们就看到各高职院校的区别。如在新《规定》第三章第十二条中规定:“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者补考,由学校规定。”某高职院制订的具体规定是:“ 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必须参加该课程的重修。试验课、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不及格者,必须随下一年级或由系安排时间重修。”而另一高职院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则是:“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参加该课程的重修。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不及格者,允许现场补考一次。”再如新《规定》第三章第三十二条中规定:“学生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某高职院制订的具体规定是:“因未获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者,结业后一年内可向学校申请重修或重考(单独开设的试验、设计、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为重修)一次,及格者可换发毕业证书。经重修仍有不及格的课程,以后不再重修,不再换发毕业证书。”另一高职院的规定是:“学科课程不及格者,结业后半年内可向学校申请重修,经重修仍不及格者,以后不再重修,不再换发毕业证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不及格者,不单独安排重修,直接随下一年级学生的考核要求同时安排重修,仍不及格者,不再换发毕业证书。”关于在校学习年限问题,新《规定》第三章第二十二条也授权由学校规定,因此各高职院校就把学生在校的最长年限(含休学)规定为“五年”或“六年”。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不违反上位法(包括原则、精神、规定)的前提下,对某些具体规定作出一些调整和变通。
虽然高职院校在落实新《规定》的过程中对它进行了部分修改,但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规定还是照搬照套普通高等学校那一套,这显然不能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和普通高等院校不一样的,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一套学生管理制度,这需要我们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新规定出台. ,2005-03-30.
[2]卢丽君.高校管理求变:给学生更大空间.中国教育报,2004.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纪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245-01
我国高职院校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的职业大学,并在90年代得到兴起。相比于其他高校模式,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都比较短。高职院校较为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然而伴随着我国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也渐渐轻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态度的教育,因此当下的高职院校管理便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任何一个制度的创新都要从发现旧有制度的缺陷开始。高职院校自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开始,也在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管理制度,然而终究是走的太多、停的太少,原有的管理制度显然只是发展过程中的小修小补。面对急速发展的经济,高职学校一度成为输送技能工人的标准车间。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学生成为高职学校普遍的追求,这期间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已然不是学校管理者首要考虑的方面。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虽然得到不断完善,但是许多工作仍旧未能做到很好协调,学生工作时常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以人为本理念实施的同时出现了放任自由的管理现象,素质教育未能从本质上改善如今的教育质量。
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在05年9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高职院校可以在此大框架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应当具有趋时性,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念,都在时代的发展中发生变化。作为教育资源的消费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都越来越意识到对优质教育服务的诉求,对自由民主、平等参与的诉求。
一、管理制度的创新
整合机构,推动教育、管理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效率。高职院校面临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尤为严重,不少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也欠缺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没有目标。还有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组织纪律性不强。传统的学生处只负责学生的生活方面,而院系工作处只负责学生的学习事项,这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很难协调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就需要各部门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比如可以建立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学工部”,既有分工负责,又有统一筹划、合理调配资源。
学分制度的引进并优化。参照大学学分制度的教学方法,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教育管理的学分制度,以此解决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高职学校要帮助学生设定发展目标,以学分为计量手段,在学生圆满完成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分制规定了学生的最低学分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有一定范围内的自主选择权利。学生只要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这种教育方式可以紧密地和如今的职业教育市场化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以后的发展方向选择有助自己的课程,既能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多样化培养目的。
二、“以人为本”深化学生管理制度创新
学校管理实施时需要时刻做到尊重并理解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才兼备。“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要突出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主人翁”的意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生管理的基础为班级管理,再归根到底是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管理。给予学生个人“主人翁”意识,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密切学生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让每位学生得到锻炼,做有担当的年轻人,也会增强他们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班主任应当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否则学生的消极会给整个班级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不是要求管理者放松对学生的束缚,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校管理需要松紧有度,建立合理公正的纪律制度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好办法。在全社会法治氛围愈加浓厚的今天,学校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是必不可缺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应当注意赏罚分明、赏罚有度,也要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经历的发展时间只有不到20年时间,如果未能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将会落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拖延我国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契机。只有经过管理制度的创新,高职院校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 盖晓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 8.
1.1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在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二,这种状况在文理科学生交叉学习的时候比较常见,即文科生学习理科知识,会显得很吃力,不知所措。学生面对这种状况,学习动力会明显有所减退,上课心不在焉,根本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学生为了通过考试,选择作弊手段。
1.2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有一部分学生与学校的相关要求相悖,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大部分学生都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政治立场也比较坚定,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思想意识模糊,学习态度不端。第二,站在社会意识这个角度来讲,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落实相关社会义务方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道德行为与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应的道德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大部分学生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但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因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树立的价值观有待端正。
1.3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较强的进取意识是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具备的,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较强的表现欲。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展示自己所具备的才艺,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第二,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诸如学校组织的各种协会、社团、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学生都会积极参加。第三,积极要求入党。上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很多,学生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自己在大学的成长。
2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策略
2.1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相关学生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整个社会教育行业发展的节奏,对此,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管理制度,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化管理。例如,学校内部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要以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出发点,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除此之外,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网络社会,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敦促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端正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同时,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也要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外校的制度建立理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就业观和创业观的树立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项任务。
2.2加强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弹性操作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对此,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弹性操作,构建弹性目标管理体系和考核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第二,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相对宽松、快乐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更有利于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自由发展自己,但是这些都要建立在遵守学校的基本制度基础之上,实现对学生的自主培养,体现对学生的科学化管理。第三,要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诸如关心体贴、形象影响、心理沟通、说服教育、激励尊重等管理方式都可以贯穿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使得学生从根本上认可这种管理制度,从而达到相应的管理目标。
2.3采用多样化的学生评价管理制度形式
多样化的学生评价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但这些多样化的管理评价制度前提必须是正确的,这样才可以发挥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影响到管理效果。实践技能和能力考核指标的特殊性是高职院校实施多样化学生评价管理制度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要根据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注重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多元化的动态评价制度。就评价主体来讲,不能单独以教师评价作为主体,应该将教师评价和实习单位评价结合作为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就评价对象来讲,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就评价标准来讲,单一的标准已经不符合现代评价体系的要求,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进行相关的评价;就评价方法来讲,要逐渐以综合评价方法取代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方法。
2.4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院校相关教务人员应该积极敦促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即以同行评教、专家评教、学生评教为主,学生座谈会信息反馈为辅。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根本依据就是学生座谈会信息反馈制度。学生信息联络员是在学生管理群体中主要的负责人,学生信息联络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所组织会议的形式和时间及时告知学生管理成员,督促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信息反馈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通过联络员更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基本动态。学生信息联络员一般都由每个班的学习委员兼任,也就是说联络员一方面要将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及时汇报给教师,同时还要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动态及时汇报给教师,以便教师做出相应的补充措施,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率。每一位信息联络员如果能各负其责,坚持不懈,做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班级的整体学习状况一定会有所改善,同时也将加快管理制度的实施。
2.5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生管理网络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元化的信息和资讯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这对高职院校也不例外,网络时代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但是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方面还没有凸显出其作用,对此,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充分挖掘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构建网络共享型资源库,通过网络实施对学生更全面、更科学的管理,搭建适合学生沟通的信息化平台,也可以将数字化的管理理念贯穿到实际管理中,实现创新型的管理,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
3结束语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基于该需求,实现对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性建设。当代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相关管理工作,勤奋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型思维,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美好的未来打好基础。
作者:钟炼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鹏.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初探[J].考试周刊,2015,(18):141-142.
法治理念的普及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高校改革带来的学生与学校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价值矛盾和权利冲突。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经历一场适应整个国家法治发展进程的深刻变革。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用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的理性,通过建立和完善必要的程序和制度,构筑起化解学校纠纷的有效系统,规范学校秩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实现法治状态下的学生管理。
一、形势发展呼唤着依法管理学生
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公众维权意识日益觉醒和增强的法制环境,面临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成倍增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后勤管理逐步社会化的高校大发展背景。形势的发展更加凸显高校学生管理依法而行的迫切性。
1、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要求高校加快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和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现有高校管理所依据的是1991)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十几年来,国家政治、经济、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靠这一规定显然不足以规范高校学生管理,迫切需要在立法上予以适当补充和支持,增强其内容的可操作性。实践过程中,一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例如高等学校的组织属性与法律地位问题,高校管理权力的来源及其合法性问题,高校部分学生管理制度、尤其是对学生的处罚(分)的合法性问题等等。这些都要求做出符合新形势的制度回应。
2.大学生不断增强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呼唤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制度设计。随着人权时代的到来,权利主张和要求平等对话在大学生中的呼声日益提高。权利观念的强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学生告老师、学生告学校的法律纠纷,正在冲破以往某些约定俗成的禁忌;学生与学校关系中长期形成的传统的单方制约关系,正在受到法治原则所引导的公民基本权利理念的强烈冲击,学生对学校管理过程中认为侵犯自己权利的诉讼明显增多。新的时代下,学校环境中呈现出更加明显的法治状态。
3.高等教育改革促使管理法制化。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大学生的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大学不再是交不交学费的问题,而变成了一种投资,相当一部分学生必须付出一定的、甚至昂贵的成本才能进人大学。大学毕业后,国家不再统一分配,就业竞争越来越大。自费就学、自主择业使得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当自己觉得权利受到侵害时也就更多地利用法律去寻求保护。
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学分制的实行,学生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加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依法强化和规范管理。后勤管理社会化打破了原有较为封闭的象牙塔式的校园管理模式,公寓这种新型的社区生活,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教育客体,变为一种主动关系,由原来只有义务和服从的个体变为有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个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事主体,双方关系的协调要通过法律来调整规范。学分制增大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由度,打破了原来的班集体界限,原有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教育功能弱化,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法德相济。
二、高校现有学生管理制度的非法治表现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注重的是完成国家的任务,对学生的管理上强调意志的统一,强调学生的服从,较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对法治原则与精神重视和遵从不足。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倾向是,重视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忽略学生公民权的完整性,对高校学生公民权完整性的关注很不平衡。
表现之一:学生义务为本位的教育管理制度。由于受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的管理总是重义务,轻权利。在高校管理也表现为以学生义务为本位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以道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行为,用学生应当或不应当等限制或禁止的义务性规范来设计学生管理制度,并以道德规范为基础构筑学生管理规则—即德治。当然,在高校的特殊环境中,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学校传统的道德文化,也保证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但这种教育管理理念对法治原则与精神重视和遵从不够,主观随意性大,特别是在从严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在制定或执行一些规章制度时,片面强调学校的权力而忽视学生的权利,从而与依法治校和“教育法治化”的理念在有关学生权益的保护方面发生冲突,导致学校不能及时区分道德和法的界限,以至于现行高校管理规范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表现之二:某些制度不符合法治精神。近年来的一些典型案例中可窥见一斑,田永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以学校侵权为由将北京科技大学推上法庭,高校学生管理行为接受法院司法审查的事实,终结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由来已久的特殊内部权力关系;武雅诉暨南大学拒绝颁发学位案件,进一步证实高校的规章制度绝对不能背离法律保留原则,否则学校依此作出的具体管理行为不受法律的保护;重庆某高校因学生恋爱怀孕而勒令退学的处理决定,引发在校大学生公民权的争论,呈现出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及公民权的冲突。天津师范大学一女生的婚礼冲破了高校传统的管理制度底线,引发全社会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审视。这些都是现有学生管理制度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发生冲突而引发的诉讼,凸显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非法治成分。
再自审一下高校内部的规定,我们也能发现一些与法治精神不符的内容,如各项评优制度中限定名额的做法,既违背了“凡符合条件者皆优秀”的法治要求,剥夺了部分符合条件学生的评优权利,又与高校自身制定的评优制度背道则驰;又如对学生的处罚(分)制度公开不够,规定欠详细,人为因素太重;再如侵犯学生的名誉权(将学生考试成绩公之于众,把对学生的处分决定公开张贴)、财产权(乱收费)、隐私权,侵犯学生公正评价权,等等。
在程序方面,尤其是涉及处罚(分)学生的程序上,也显得不规范。程序保证公正,公正依赖程序牙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最为缺乏的是没有明示李空.申辩的权利、途径和期限,对学生的异议权没脊蛤: 予足够的保障,造成学生第一不敢申辩,害怕存在学校以自己认错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的风险,第二学生不知道怎样申辩,学校没有设立由学生代表、专家组成的专门接受和负责处理学生申辩的组织,没有健全的申辩处理答复机制。
三、以法治要求改革完善现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法治作为一种制度性文化包含着“公平”(Fair)“分享”(S})和“关怀”(c})等“公正原则”,这应成为学校文化的背景和支撑。“公平”强调的是公平的竞争和公平的参与;“分享”是指全体成员分享公共资源,每一个人都享有获得平等对待的权利;“关怀”则主要是指照顾弱势群体,“正义的法律制度就应该给予那些困难的人以特殊的关注”。学校制度文化的存续和再造是整个国家法律文化发展变化的一部分。
t.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设计学生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学生权利本位是指在肯定学生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的前提下,以学生的权利为起点、轴心和重心的学生管理。大学生处于“边际公民”和“准成年人”的状态,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定时期,他既是一个“社会人”,又是一个“学校人”,换言之,大学生有双重身份,其一,他们是国家公民,其二,他们是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公民。因此,他们既享有作为公民享有的一般的法定权利,又享有作为受教育应享有的特殊法定权利。作为受教育者,大学有受教育的权利,如学习权、听课权、结社权、勤工助学权、毕业权、获取学位权等;作为公民,大学生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如人格权、人身权、结婚权、选举权、财产权、司法救济权等。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制度设计时,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公民权,保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主的合法行为。
从行政法学角度看,高校学生管理属于学校管理的抽象行为规范,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所作出的学校管理行为规则。这种管理行为规则一般包括二个方面的具体制度:一是实现学生合法权利的制度,如教育救助制度、教学公开制度、生活保障制度;二是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制度,如学生处分等级、处分决定、处分告之等程序制度;三是学生合法权益的救济制度,如校内申诉制度、听证制度、司法救济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重点应放在规范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与受教育权密切相关的公民权方面,而对他们的公民权则由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直接调整。在程序规范上,要做到学校处理程序不越权,遵守处理决定的层级程序;学校的处理决定以书面形式作出,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告之和送达学生本人;尊重和保障学生的陈述权、申辩权;保障学生的救济权。
2.实现从行政管理为主导向法治化为主导的转变,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法律意义上包含着两重内容:一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即学校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权。这种法律关系强调的是管理与服从,是一种纵向关系,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二是一种具有服务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在法理上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主要属于民法、合同法等法律的调整范围。有鉴于此,高校学生管理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法律,如行政许可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针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按照“育人为本、依法建章、规范管理”的基本精神进行改革。并且在这过程中始终贯穿“法治”观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首先做到依法治校,高校的管理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其次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学生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必须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需要承担哪些义务,明白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该管什么,如何去管。另一方面,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如对学生的处分,要做到程度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
[关键词]高等技职院校学生管理学生社团管理体制
[作者简介]张德发(1962-),男,安徽定远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浙江台州318000)林夏萍(1973-),女,台湾高雄人,台湾科技大学国际事务处经理,硕士,主要从事国际交流事务工作。(台北10566)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66-02
台湾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对大陆高职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台湾高等技职院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更是值得大陆的高职院校去思考和研究。
一、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体制
台湾高校管理的发展仿照美国的管理模式,以“个人本位”为指导思想,强调自由、平等、个性,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各种选择。由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的影响,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事务工作也体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传统和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其学生管理理念既体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又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思想,形成了一套结合中国教育传统与美国学生事务工作模式的学生工作体系,这是一个更适合高等技职院校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管理方式。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目标为先,方法为要”“服务重于管理,奖励优于惩罚”“关怀先于要求,耐心多于忧心”等学生管理特点。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组织结构呈单一型,具有扁平型组织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是由学生事务处负责,教学是由学务处负责,学生事务处下设若干工作组,校一级一般通过校务会议来指导学生工作。学生事务处对上向分管的副校长负责,对下直接面对学生社团和学生个人开展工作。
二、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机构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学生事务机构设置在校一级,负责学生除学业以外的所有事务,学生事务处处长(简称学务长),学生事务处内部根据职能和事务的不同,分为若干专职分支机构,直接面对学生,多头并进,条状运行。
台湾科技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是由“学生事务处”部门承担的,该部门由“学生活动组”“生活辅导组”“卫生保健组”“咨商辅导组”及“就业辅导组”等工作小组组成,这些工作组负责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各方面工作,如心理辅导、团体组织、医务室、军训、就业等。台湾科技大学的学生事务处,综合了大陆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及“医务室”的职能。
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管理,也是由“学生事务处”负责,该校学务处,除了具备学生日常管理,还专门成立“校外赁居服务”组,该组主要为学生提供“租房信息”“租房技巧”“防租房欺骗”等方面的服务。台湾明志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处,专门设立“品德教育专区”,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人际、道德批判、组织企划、拓展兴趣与终身学习等能力,其品德教育的做法是,透过全体住校制度及明志书院制度,以一个核心价值、四点目标及七项具备做法,有效及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学生成为具备M(有品有德)、I(诚信正直)、N(领导才能)、G(温文有礼)、C(关怀感恩)、H(健全身心)、I(刻苦耐劳)的明志青年,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
三、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行的是“民主法治式管理”。台湾地区法律制度健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高等技职院校极为重视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做到了有章可循,遵章办事。管理者主要依照台湾本地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各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学生事务管理采取学校主动服务和学生自愿参与的工作原则,尊重学生的需求,注重保障学生的权益,互动性强,学生的自主性较大、可选择性强,管理比较人性化、精细化;强调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和超前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分工详细,各项制度健全,如台湾科技大学导师(相当于大陆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辅导学生实施办法规定,每班每周应至少安排两小时之导师时间、或班级活动时间,并列入课程表送教务处课务组公告实施。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强调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和超前意识,如台湾科技大学等许多职业类的大学,专门设置“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性别平等教育活动及倡导”“校园害及性骚扰之防治”及“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相关课程开设”等。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以服务学生理念为先,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学校设立的“学生申诉委员会”及“学生申诉制度”,体现了学校维护保障学生权利的思想。
四、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对大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启发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学生的指导部门其多数工作是为学生的各类活动提供一些相关的服务,诸如场地、器材、资金等;学生指导单位对学生中开展的活动多采用前期引导、期中辅助、后期督促形式进行;学生指导单位所管理的学生活动范围与专业教学基本无关,学生的课余活动多与积分挂钩,从而保证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大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法制观念淡漠,一切都是学校说了算,如学生评奖学金,要考虑平衡,有的虽然成绩很好,但由于上一年得过了,今年就要让其他同学,殊不知,这样已经侵犯了学生的基本权益。而学生不知道也不敢和学校理论,学生家长更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陆高职院校一般都聘请法制院长,他们的作用主要是为学校做法律咨询的,极少或根本没有为学生去进行法律服务。就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来看,大陆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学生管理的法治观念,依法办事,健全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这一管理理念。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社团,面广人多、运营良性、发展多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不仅数量少,而且类型也单一。另外,社团活动开展少,开展较多的一般是学习方面的,如网页设计比赛、机器人大赛、计算机编程大赛等,像音乐、舞蹈、戏剧等社团,要么没有,要么一年只有一两次活动,很多学生没有事做,只能整天躲在寝室上网聊天、打游戏,久而久之,他们对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感兴趣,和同学交流越来越少,性格也发生了改变,学习更是一落千丈,有的最终走向歧途。大陆高职院校要学习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管理经验,增加学校社团数量、制定社团考核制度,优胜劣汰,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学生处理好社团与第一课堂的关系。通过提高社团学生干部的素质,对社团的引导,对社团指导教师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真正成为校园建设的载体,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能力的途径。
总之,大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的管理思想,应学习借鉴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发展服务,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主体,体现在教育观念上,就是要转变对教育主客体的固有认识,学生既是受教育者、被管理者,更是教育的消费权益者、学校教育的主体;落实在行动上,就是要在各项工作措施上多为学生考虑,一切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教育方法上,要多尊重学生,关注个性;在活动组织上,要针对学生的兴趣与特点开展活动,把学生引导到管理过程中来,同时要将对学生管理变为对学生的指导,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宗伟.试论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以台北科技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管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45-02
[作者简介]李益忆(1990―),女,河南灵宝人,硕士,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助教。
自1978年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湖南中山进修学校成立以来,民办高校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国一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它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中,学生的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民办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理论还不是很系统,而且也没有形成一套特别成功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本文将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思想落后
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管理制度和方式等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一代的大学生的思想、性格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现在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保留着原来的管理思想,未免有些难以适应现实中的状况。
学生管理工作本应该是随着管理对象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的,但是,在现实中却是学生管理工作一味地追求无过便是功的思想,重社会本位,而轻个人本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轻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以统一的风格来规范和教导学生,主张学生在思想上要统一,在行为上要规范。[1]这种思想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只有管与被管的关系,让学生感觉缺少关怀,而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学生管理手段落后
现在的时代已进入到了一个大数据时代,据国际数据公司研究表明,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且大部分以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形式存在,大数据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从思维到行为上的巨大变革。[2]但是,在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到位、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系统程度不高、信息处理效率低下、数据结构化程度低、挖掘及处理难度大、信息交换系统化程度低、传输效率差、系统开放性、包容性差、管理系统间信息共享不畅、数据整合度低、无效信息量大、汇总过程困难等问题,使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搭上信息化社会的便车,从而也不能使信息化为学生更好地服务。同时,随着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的管理工作会更加繁琐与繁重,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非常必要与急切的。
(三)以管理为主,缺少服务精神
学校是为培养学生为目的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各项工作、部门的设置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因此,学校在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重视、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在现实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却是本末倒置,一味地要求学生要符合学校的规定与要求,却并不考虑这样的规定与要求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利益。此外,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忽视了学校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教书育人,而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学校一味地讲求规模的扩大与外表的光鲜,却不把发展重心放在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诉求上,使很多学生感觉在付出了高昂的学费之后,却并没有得到自己在知识、物质、关怀等方面的回报,使学生对于学校的忠诚度非常低。
(四)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引导作用”
在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多采用的是禁止的方法,多告诉的是学生不能做什么,在管理制度中多告诉的是学生禁止的行为,使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被制度限制得较多,也使得学生比较反感。而在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却多是鼓励学生应该干什么,学生管理制度中引导性的条款较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相关的规章制度,根据制度的引导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使学生感觉在校园里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自由。[3]虽然,我国的管理制度在维护学校秩序的稳定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制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展开,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改变管理思想,以学生为本
新一代的大学生,普遍具有个性强、思想较早成熟等特点,这一代学生也出现了更多的心理问题,比如缺少理想、过于现实、过于追求个性等问题。[4]而在民办高校中,因其学生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所以,需要学校在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改变管理的重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学习观、生活观,使其大学四年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重视信息化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从而带领世界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将信息化的手段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质量,并有助于学校进行各项决策活动,提高决策质量,也会使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此外,随着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必然会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的更多繁琐与繁重,因此,民办高校要保持一个快速健康的发展速度,就必须要重视信息化的建设。
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学校要保障有一支现代化的学生管理团队,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对学生进行管理;其次,学校要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例如:要有一个完善的网上系统,能够保证在较高流量时仍保持顺畅地运行,不致瘫痪;再次,要学会挖掘数据,有效利用数据,以支撑学校的决策活动;最后,要不断地完善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使其符合环境的变化。
(三)树立服务精神
学校本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才是主动的一方,而学校的名声以及社会地位是由学生的质量以及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来决定的。但在现实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总是被动的一方,感受不到学校管理对于自己的关怀,反而总是感到束缚。所以,学校要树立起服务意识,时时刻刻要以学生为主,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怎样做是对学生最好的,满足学生在学校期间对于知识、物质、关怀等各方面的需求,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
因此,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应立足于学校的根本使命:教书育人,要不断地加大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质量,使其培育的学生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也才能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名气及地位。此外,在平时的学生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要以学生为本,在及时地听取学生对于学校建设中的意见,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同时,在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教学计划等的制定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切身利益,使学生在方方面面感受到学校对于他们的关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以使学生对学校进行良好地宣传。
(四)重视学生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
在我国的学生管理制度中,多是禁止学生做什么以及对很多行为的处罚措施,而引导性的规定和奖励性的制度较少,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美国,大学对于学生的管理多是主动性的管理,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制定的有《学生活动委员会拨款政策及学生社团指导》《保护学生发起科研课题指南》等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些指导性的规定来指引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有需求产生的时候,能够有很好的指引。[5]在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该进行这样的制度改革,以引导性的制度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光琪.浅谈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创新教育,2014(8):113-114.
[2]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管理,2014(23):27-28.
[3]李明科,张华春.中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为对比[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4(4):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