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

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宗旨,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统编教材语文必修下册的学习,教学时以新课标为准绳,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以语文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推进。

3、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为下学期的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打好基础。

5、在第17周前完成必修下册的教学任务,留有一到两周时间进行期末复习。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是根据必修下册教学内容来展开。

必修下册共八个单元,以文言文、古诗词、小说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课标和高考诗歌鉴赏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诗词、现代文鉴赏能力;教法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重视学生自主吟诵、探究、感悟。另外,作文教学以读书笔记和每两周的作文写作展开教学。

三、教学进度

2021年春期高一语文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所需课时

备注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

5

中心发言:

2

《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

6

中心发言: 复习文言实词虚词

3

《鸿门宴》、作文讲评

6

中心发言:

4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言句式讲习

6

中心发言:

5

《阿房宫赋》

中心发言:

6

《六国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6

中心发言:

7

复习、月考

中心发言:

8

评卷、《祝福》

6

中心发言:

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

6

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文体

10

《促织》、《变形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6

复习诗歌鉴赏技巧

11

《窦娥冤》、《雷雨》

6

12

《哈姆莱特》戏剧文本阅读

6

戏剧文本阅读技巧

13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6

中心发言:

14

复习、月考

中心发言:

15

试卷讲评、《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

6

中心发言:

16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6

中心发言:

17

《谏逐客书》、《与妻书》

6

中心发言:

18

讲解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6

中心发言:

19

第2篇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二、工作要求

(一)课程安排

高中语文课程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各10周),每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高中语文课程至少开设两年半,高一年级每周4学时。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与鉴赏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6)应在继续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7)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8)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9)在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运用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和理解作品。

(10)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1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2)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

(13)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14)每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50万字。

2、表达与交流

(1)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

(3)表达能够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6)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内作文不少于7-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3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9)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10)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1)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三、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 阅读与鉴赏

(1)教学中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精神,依据文本内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恰当设计教学目标,并以此引领和实施教学。

(2)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能够熟练驾驭教材。

(4)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正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观点,并能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5)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6)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表达与交流

根据读写结合的原则,借助典范文本,引导学生掌握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并用于指导写作实践。

(1)重视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自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表达需要搜集素材,为表达与交流提供信息支撑。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想象和表达,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4)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针对学生写作中暴露的不足,可采取学生独立修改、相互修改等方式,使学生逐渐提高修改能力。

(6)重视指导学生在交际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

(二)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山东省高中语文课程评价主要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模块学分认定和学业水平考试等方式。 (1)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1.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保证,具体操作可参考下表: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内容项目

评   价   指   标

 

 

教学观念

1.体现“课标”精神,重视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2.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科学合理,体现“三维”要求。

 

  2.教学目标有层次性,便于落实。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把握教材准确。

 

  2.注重双基落实。

 

  3.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理得当。

 

  4.紧扣文本,合理预设,适当拓展。

 

5.注重学生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2.恰当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恰当地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管理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融洽,具有较好的课堂教学机制。

 

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得体,板书规范。

 

  2.专业知识扎实。

 

3.恰当、熟练地运用教学资源。

 

教学效果

1.双基落实好。

 

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学习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经验等。

 

3.学生兴趣浓厚,学习信心增强,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4.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收获。

 

2.过程性评价

实行过程性评价,要注意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目标,即“三维”目标,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分别进行评价。

(1)学生课堂活动评价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是语文课程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课堂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行为,调控学习状态,改进参与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参与活动的能力与水平。学生课堂活动评价可从课堂准备、发言情况、合作意识、注意力、思维质量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

(2)课外语文学习评价

课外语文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外语文学习,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举行或参加作文比赛、改编排练课本剧、编辑文学刊物,等等。

课外语文学习情况评价可从学生课外学习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完成课外作业的态度、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方式、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语文活动等方面进行。

3.模块学分认定

模块学分认定由学校组织实施。

高中语文每个模块学习时间约为36学时,修完一个模块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获得2学分。模块学分认定属于学业成绩测试,由三部分组成:档案袋评价占20%,单元测试占30%,模块考试占50%。

四、具体实施

(一)教材问题

1、以讲读教材为主;

2、“自读文本”确实要让学生自读、自学、自练。当然有些自读文本,也可以变成讲读。

3、可以进行增、删。

4、反对光教文言文,不学现代文。

(二)语文基本要求

1、语文积累、错题本

2、优秀语段抄写本(每周2段,背诵1段)

3、部分学生建立背诵抄写练字本(人人过关)

4、语文练笔本(周记、随笔)

(三)学案问题

1、课课有学案

(主要是教材的主观题。文言文强调实词与虚词句式;现代文按高考形式)

2、快餐与学案

(在市《学案》的基础上添加、改造、挖掘、延伸)

3、学案分课前、课中、课后学案。可以是一份学案,早发下去,供学生思考。

4、讲读学案要详细,自读3-5题即可。

5、每份学案都要有语音、字形、病句、语用、鉴赏、作文审题或写语段等教材之外的内容。要渗透高考内容。

6、学案要备课组统一讨论,整体印刷。学案一定要检查,批改。

(四)加强网络教研

1、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要给“济宁育才教科研网”上传资源,每周2个教学资源,或者是教案、学案,或者是教材见解、作文设计等。

2、养成日日看“济宁育才教科研网”的习惯。

3、现在高中语文已经很多教案、学案、作文案例,以及高考资源、国学诵读资源等。

(2)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查看更多

高一年级组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品德教研工作计划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3篇

论文摘要: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构成高级英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识文化构成英语篇章理解的主要障碍,是高级英语教学的重点。交际文化构成中英文化的根本差异,是高级英语教学的难点。完成文化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差异对比、课堂讨论和必要阐释等。

高级英语课不仅仅涉及语言知识,还要传达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为跨文化交际做准备。教育部在2000年3月重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就要求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但我们不能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完全混为一谈,外语教学的重点仍然是语言本身,文化教学将一直处于外语教学活动的从属地位。那么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本文将从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前提、内容和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文化教学的前提:教师的文化知识

英语文化教学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但要做好这一点,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然而,由于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以及旧有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条件的局限,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文化功底较为薄弱。在高级英语教学中仍然沿用基础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只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而忽视语言文字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忽视或无力进行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也很少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高级英语所用教材语言难度较大,题材广泛,文化因素普遍而繁杂,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功底,还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高级英语教材含有大量繁杂的文化现象。为便于讨论,本文将高级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大类,这样对文化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知识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知识,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大量存在,往往成为理解英语篇章的主要障碍,因此知识文化的教学是高级英语阶段文化教学的重点。交际文化包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实际行为等,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最难以驾驭的内容。

1 知识文化

知识文化的积累是理解和欣赏高级英语课文的必要条件。对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以及社会制度的了解有利于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下的英语语言,并能更加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如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第一课“Where Do We Gof rom Here?”。学生需要了解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反文化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等时代背景,才能理解马丁路德为何呼吁黑人放弃与白人的冲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来争取权利。第五册的“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这篇课文,描述的是一位现代的美洲印第安人对故土的热爱、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其文化的纪念。只有我们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与风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从作者那似乎是纯粹的景物描写中,真正体会到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这个勇敢民族命运的深深叹息。

在高级英语课文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其主要来源是《圣经》、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故事。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第一课“Where Do We Go from Here?”中的“lion”,“lamb”,“vine”和“figtree”等名称便来自《圣经》,表示一种和谐和睦的理想生活状态。此类文化现象在高级英语教材中比比皆是,因此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种知识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 交际文化

交际文化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它们并不直接表现出来,成为可感可视的文北成分,而是隐藏在文化表象之下,构成文化教学的难点。交际文化的核心应是价值观,它可以“主宰或影响人权观、劳动观、婚姻观、发展观、平等观、宗教观、法制观、道德观、个体与群体观等。”Michael Presser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它们是最深层次的文化,我们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价值观。”外语学习中。思维方式也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与目的语思维方式直接联系。才能真正达到。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使用同一文化的思维模式及语言表达方式,则能传递正确的信息;否则,很可能传递错误信息。英语教学就是引领学生养成跨文化意识。认识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而高级英语阶段的教学更加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

高级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能否有效地进行英语文化的教学决定着高级英语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进而对英语人才的文化素质产生直接影响,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1 差异对比

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本国文化与语言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比如,由于文化差异,在荚汉语言中存在不少看似相同实则相异的表达。相对来讲,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如果与源语相同或相近,外语学习的难度就小一些:如果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与源语有差异,差异越大,困难就越大。对比法是克服这种问题的有效办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一些表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的英汉表达,让学生找出这些表达的异同,从而对英汉文化差异。特别是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2 课堂讨论

若课文内容涉及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等文化内容时,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文化议题,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搜集资料,对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进行对比,并归纳英语文化特征。课堂讨论力求脱稿,各抒己见,时间可长可短,讨论进程由教师主导。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课文“Two Kinds”反映了两代人、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引导学生对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做一番对比和讨论。将极大地加深对课文内涵,特别是对这对母女关系的理解。这种方法能促进主动学习,符合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的培养要求。

3 必要阐释

在教材中的有些文化内容完全超出学生现有知识结构,教师应尽可能用简捷明了的语言对教材中的这些有特定含义、难以理解的文化内容进行直接阐释。把艰涩深奥之处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学习《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四课“Professions for Women”时。有这样一句:“She was utterly unselfish,If there is a chicken,she took the leg;if there is a draught she sat in it,”学生可能会颇感费解:既然无私,为什么还专吃美味的鸡腿:穿堂风让人凉爽而惬意。有什么牺牲可言?其实,英国人的最喜欢吃的是比鸡腿更嫩的鸡胸脯肉:而在较高维度的岛国,坐在有穿堂风的地方并不惬意。靠近壁炉的地方才最舒适。这样的解释会令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结束语

高级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但我们须“从文化的角度教语言,而不是从语言角度教文化。”英语文化的教学贯穿于高级英语教学始终。通过对比、讨论以及教师的讲解,语言文字所反映出的外国文化。将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分析批判的能力。而且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这不仅为阅读教学撑起了一个新支架,也为终身教育指明了方向,它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其中,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氛围民主自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抛开高考压力,哪个学生不喜欢?

有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完全可以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所以,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应运而生,“以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出也水到渠成。观点的核心就是“优化”,即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改变以往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预期取得学习过程科学合理化、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探究合作系统化,学习观念自主化的最终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起步较晚,新兴事物总引来不少关注的目光,跃跃欲试者不少,但真正实践的人不多,经验和成功的示例较之更少。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只重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发展

对学生的部分能力发展漠然。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只为了高考,而忽视学生应该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进入高校或社会,不懂得如何自学。所以功利地将信息技术拒之门外,这是不付责任的应试教育。

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系统规划,网络教学零星点点,未成系统。高一、高二、高三在阅读教学上的要求基本一致,差别化教学不明显。个人、教研组在学期与学年教学计划中对网络教学的要求是可有可无,不够重视,更没有系统性。适合学生网络学习的网站太少,搜索网络上关于高中语文阅读的资料,绝大部分是教师用的教案,且使用有限制,没有适合学生用的学案。网络上很难找到一个平台能够真正系统而全面地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式学习。这说明教师没有想到如何让学生学,而关心的只是如何教。

(二)工具优势先行,学科目标置后

整合课沦为形式的奴隶。设计课件时,首先考虑的是体现网络的优势,而非课程完成的目标。实践中,表现为呈现了丰富的资源,却只是呈现,利用率不高。为显示民主自由的氛围,交互讨论看似热闹,却有放任自流之嫌;网络有利于合作探究,但合作探究的内容却和语文课程的目标相去甚远;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注重“阅”,但忽略了“读”的重要性,语文味不够浓。

(三)个人素养薄弱,影响范围较小

计算机素养突出者不多。在网络风靡时代,能与时俱进,又有锐意进取的,在老中青三代教师梯队中,也只有少数的年青人了。语文功底与计算机素养兼具者更是凤毛麟角。

眼明手快、应变灵敏者不多。网络的全民参与,交互的快捷及时,使课堂生成的多样性远比传统课堂复杂,所以对课堂生成的内容,教师有时无暇顾及所有学生的回答,及时思考出其中的共性,更何况要及时作出反馈,所以指导针对性不够强。

以上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反映出来的意识比较明确: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过程,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上;应该以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为主,网络优势应该服务于学科。而要实现这些,就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优化?本文就个人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尝试策略。

(一)全面系统,分步分层,分类设计高中阅读教学中的网络版学习课件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选择网络的优势。学生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培养速读能力,可借助资源优势;如激发学生个性鉴赏,可借助交互等;如专题式学习,可借助相关搜索等。

根据班级、年级水平,统筹兼顾。设计问题应以班级学生整体水平为主,同时兼顾两头。整个高中阶段,年级不同,信息资源的处理利用能力要求也不同,从基本素养到应试能力,需要全面地把握。如高一可借网络对某些单元拓宽视野,深入探讨主题、艺术形式等;高二在高一的基础上侧重激励学生个性表达,深刻理解;高三复习阅读散文、小说方面的技巧,可以建立资源库,关于体裁知识、解题方法指导等。

根据体裁、内容、单元,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对不同文学体裁有初步鉴赏的能力。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应有不同的学习模式。选择典型的内容,针对不同的体裁,建立不同的网络教学范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根据学习需要,建立一个纯粹的学习乐园。随着江苏省教育厅提出的“五严”规定的实施,学生每天、每周都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还有完整的寒暑假。应该建立一个学习网站,弥补课堂上的空白,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健康学习,终身学习。

(二)精细预设,关注生成,灵活整合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

预设周到、精细是前提。计算学生浏览与精读的速度;估算资源的数量、质量、呈现形式、利用率,酌情选取,讨论的问题应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一般3个为宜;计算讨论每个问题可能占用的时间,不拘交互渠道,但必须固定反馈形式,以确保探究集中、持续、有效;设置奖惩机制,以激发探究的热情。

关注生成,促成有效教学。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态度,注意调整节奏;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发现其中的真知灼见,给予表扬;挖掘影响学生探究的障碍,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灵活整合,确保语文滋味。因此增加“阅”量时,还要确保“读”量、“思”量。因为“读”能读出语文的文字之韵、文章之美、情感之真。如诗歌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在线讨论朗读技巧,这关系到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炼字的妙处,然后实施朗读,以促进理解。讨论时,给予充足“思”,不加思考、肤浅思考,对提高语文素养作用都不大。

(三)充分发挥师生之间、教研组的合作精神以及相关部门的组织效应

师生合建博客团队。博客是极具个性化的空间,学生主动积极反映阅读感受,教师更多地明白教学得与失,你来我往的交流,使教学有效性得以延伸,也引导吸引学生将网络学习不断更新,促使学习观念的转变。

教研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制作精细科学的网络学习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要在三年内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需要教师间的合作,需要依靠教研组的力量。可根据年级的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样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扩大。

教育部门多开展交流活动。小到一个组、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市区、一个省份,一个学期开展一次,大家评评议议,取长补短,扩大影响。

第5篇

论文摘 要:高级英语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强化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文化图式的构建对提升高级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级英语教学,指出了在词汇,句子和语篇方面英汉语的文化图式差异,并提出认识差异,构建图式,改进高级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高级英语课程有着明确的规定:“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要求“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 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 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1]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主干课程,为学生,教师等各方面所重视。目前采用的教材是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所选文章的词汇多,篇幅长,涉及丰富的文化背景。经过基础阶段的语言知识培训之后,高级英语的学习不能还是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而应将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重点,从片面注重语言,转移到对加深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方面,通过构建相关的文化图式来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实践的综合能力。[2]

一、文化图式理论综述

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的著作, 他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时, 只有把它们同脑海里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后经皮亚杰(J. Piajet)和巴特利特(Bartlett)等人发展成为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巴雷特(F. C. 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3]中提出了图式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inehart)才把图式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 这时图式理论才受到重视。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 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图式理论认为, 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 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Decoding)、编码(encoding)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Schema)相匹配, 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也可以说是图式具体实现过程。[4] Widdowson 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人脑中的知识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当人们处理新知时,总会把它与已知相连接,从而给新知提供依据[5]。胡壮麟指出“图式—意为储存知识的信息包—在语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通俗地讲,图式就是一种知识结构,一种认知的方式或手段。

文化图式(Cultural schemata)是指是以文化背景知识为基础形成的图式,它通过一种知识组织模式把人类先前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之中,是储存文化知识的信息包。文化图式也可以理解为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它在理解语言和文本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以常见的动物词汇“狗”为例,按照英语国家的传统文化图式,狗是深受人们宠爱的朋友,反映在语言表达中,就有lucky dog ; Love me,love my dog; top dog; Every dog has its day 等用法, 狗在这些成语中都是褒义的。而在汉语中,“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猪狗不如”、“狗腿子”、“声色犬马”等等,无一不是贬义。在这样相互冲突的文化图式指导下进行的交际行为,必然会导致误解。因而,学习英语就必须要学习西方的语言表达、习俗、交际关系、思维方式等,了解其文化图式,认识到与本土语言文化图式的异同之处,这样有助于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可以大大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高级英语教学的文化图式

1、词汇的文化图式

姚汉铭认为:“语言中与一般文化联系最密切、最带有一般文化性质的是词汇。”[8]。词汇是最明显的文化信息承载,最能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两种语言都拥有非常丰富的词汇,并且两种语言都有它们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历史轨迹、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因而两种词汇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完全对等是极为少见的,甚至出现词汇以及相应文化图式的空缺。以汉语中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关系”为例,就不可以简单地以英语中的relationship来与之对应,这两个词汇在英汉两种文化图式中的对等所指非常有限。在更多情况下,这两个词是不能用来相互替代的。比如说‘拉关系’更符合looking for powerful connections, 而不是finding relationship。又如, 《新编英语教程》(第7册)[9]第十单元FEAR OF DEARTH里出现一系列与宗教传统相关的词汇:hair shirt, bed of nails, penance, 初步接触这些词汇时恐怕会与汉语文化中的负荆请罪,滚钉板等联系起来,但认真查证过之后会发现,这些是西方文化中的宗教人士为了忏悔罪行而进行的自我折磨与惩罚,从而实现自我的救赎与良心的解脱,以便在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而这些所谓的罪恶(sins),比如嫉妒,懒惰,贪食,浪费等也与汉语中的罪恶意义不尽相同。所以,掌握词汇的文化内涵,了解词汇的文化图式,是掌握一门外语,并运用该语言进行成功交际的基础。在英语语言能力拔高阶段的高级英语教学也应该注重相应的词汇文化图式的构建。

2、句子的文化图示

句子是词汇的有机组合,是获得语言完整信息的基本单位。如果不了解句子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只能停留在字面层次,是不能真正理解句子要表达的内涵的。学生们经常会表达这样的疑问,一个句子里没有一个生词,却不明白它的意思。这就是句子的文化图式缺失造成的理解障碍。比如还是上面提到的FEAR OF DEARTH中,作者提到人们拼命健身的一个哲学方面的原因是现代社会责任的削弱,提到“Weekend worship is less compulsory.” 对该句的理解进行提问时,把weekend worship理解成“周末崇拜”的学生不在少数,再继续追问的话学生们也无法对整句意思自圆其说。这是因为在汉语的文化传统中没有相应的宗教文化图式。西方的基督教人士在教堂影响较大较有势力的时代周末都要去教堂做礼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的影响减弱,越来越少的人会继续在周末去教堂。而汉文化中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佛教,信佛的人们拜佛是不会专门挑周末的。这样的一个文化图式的差异造成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句子在理解上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高英科教学时一定需要重视句子背后体现的文化图式。

3、语篇的文化图式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常常体现在整个语篇当中。在进行语篇学习时,学生如果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也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有时还可能谬以千里。比如《新编英语教程》(第8册)第一单元HAPPINESS中,作者指出幸福会受到一定的道德纬度的影响,在解读happiness与content关系时,举了一个黑人小女孩的例子。“‘Sometimes I think I’m happiest when I’ve forgotten myself for a long,long time,’ a mere eight-year-old black child told me,……many of us, so much better in our lives, may still be waiting for our ‘big chance’.”八岁的黑人小女孩说当她忘却自己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候。学生们读到这里时多半不知所云,如果对美国的黑人种族歧视问题,种族隔离制度,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这些相关文化背景不了解的话,的确体会不到这个黑人小女孩怎样面对着巨大的种族敌意进入全白人的学校就读,变压力为动力,变挫折为机遇,忘却自我,体味自我挑战的幸福。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进行必要的语篇文化图式建构。

三、文化图式的建构方法

1. 教师介绍与学生自学结合。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作家作品, 作家生平及主要贡献可由教师在课前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掌握。同时对这些知识的传授要注意由此及彼,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掌握。

2. 文化对比。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必要的知识性介绍以外, 还应该有针对性地与自身文化进行对比。例如:教材内容涉及英语文化某些特有的图式时,一方面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图式信息介绍,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英语文化图式与母语文化图式进行对比,认识到其中的异同,从而对彼此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有更深刻的了解,减少交际中文化错误的发生。而涉及交际活动的一些具体内容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课堂活动。例如, 对于见面寒暄这个话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分别依据不同的文化习俗进行演练, 既加深了理解, 也是对学生实际跨文化操作能力的一种锻炼。

3. 专题讲座。 对于一些复杂庞大的文化图式, 教师可采取随堂为学生补充相关主题讲座的方法, 并在讲解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互动, 进行双向交流, 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加强。

4. 直接体验。 除上面提到过的课堂讲解与专题讲座之外, 还应该引导学生大量接触来自目标语国家文化的直接材料。当今的时代是个开放程度相当高的时代, 仅仅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得大量种类丰富、内容新颖、富有时效性的原文材料。既有文字的, 也有音频、视频, 还有各种网络即时交流功能可用来与目标语国家的人们进行直接交流。只要加以恰当地利用, 网络就如同富有目标语文化的宝库,是寓教于乐的良好形式。教师既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鼓励,也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 必要时进行分析解释, 深化学生对这些深层文化的理解,建立相对全面的文化图式, 最大限度消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四、结论

高级英语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强化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文化图式的构建对提升高级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级英语教学,指出了在词汇,句子和语篇方面英汉语的文化图式差异,并提出认识差异,构建图式,改进高级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3.

[2]肖新英.语篇分析指导下的高级英语教学[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3).

[3]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32:201.

[4]胡元惠,宋丽.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启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5]Widdowso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0:102.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64.

[7]尹波,何木英.文化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第6篇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内容中以文字居多,在情境化教学中具有先天的优势。有效创设情境,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理解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的联想、创新思维,可以说好处很多。但是,出于对情境化教学的不理解或者误用,导致一些高中语文课堂的情境化教学空有其形而无其神,使得情境化教学并没有落到实处,只起到了“可有可无、似有若无”的作用。情境化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所呈现的误区很多,笔者结合教学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概括。

一、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误区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情境化教学误区主要表现在内容不协、重点不合、情境隔离几种。

1.情境创设与内容不协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其创设情境的目标是不明确的,往往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结果情境对于教学而言,缺乏应有的意义。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现代诗《相信未来》时,结合诗歌: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他制作的课件,就是滴答着水珠的紫葡萄、鲜花、枯藤。试问,这样的图片,创设的是什么情境?与诗歌背后深层次的内涵有关系吗?诗歌意象的象征意味能通过这样的图片展示出来吗?显然是不能的。图片所表现的只是浅层次的物象,远没有达到营造意象和氛围的效果,这样的情境可以说是无效的。

2.情境创设与重点不合

也有不少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到了情境创设与内容相结合,但遗憾的是将太多精力花在对教学次要内容或者简单内容的情境创设上,相反,教学重难点需要情境教学的却忽视了,这就是典型的不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导致的。如有老师在教学梭罗《神的一滴》时,利用多媒体,运用图片、数据等展现了生态危机下的自然资源的破坏,营造了自然正处于破坏毁灭中的紧急氛围。应该说这位老师的角度是有道理的,但其教学重点却没有抓住,或者说主要教学目标没抓好,绕道太远了。这篇课文重点是为了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其原生态,虽然也有对生态破坏的表述,但主要还是为了呈现瓦尔登湖的宁静、深邃神秘。而关于生态破坏的情境创设与这个意境是不合的,其实完全可以放在文中讲述“工业文明侵蚀”这一问题时,简单设置分析一笔带过即可,毕竟这不是教学的重点。

3.情境创设与教学隔离

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和教师的提问与引导分析、探究相结合,仅仅是情境本身,其实并不能帮助学生进行完全的理解。情境创设与教学相隔离就会导致情境失去效用。如有老师在教授老舍的《想北平》时,先自我创设情境,说道:同学们,我是外地人。每当午夜梦回,我常会想起我的家乡,那个遥远而宁静的小镇子,悠悠流水,轻轻拂柳,妈妈亲切的呼喊声常常让我从流泪的梦中醒来,映湿了脸颊,打湿了枕头,惆怅莫名,思绪万千。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老舍的《想北平》,看看老舍是如何思念故乡的。应该说这段情境创设是成功的,个人体验很动人,氛围起来了,可惜这位老师没有立马切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导致了情境与教学的脱节。如此时问一句,同学们有这样的体验吗?让学生来说,就能最大限度地情境化教学了。

二、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原则

结合上述分析,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避免走进语文情境化教学的误区,坚持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目标既定原则

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之前,一定要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围绕目标来创设情境,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笔者在教学《老王》一课时,结合这一专题板块的内涵“底层的光芒”,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并感知作者愧怍的原因,挖掘并欣赏老王群体的光芒”。于是在课文分析的环节中,我设置了一个“课本内外”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将网络上一些底层人的图片集中播放,配以文字说明。这些图片中的人无一不是在底层中默默奋斗,拥有善良、纯洁心灵的人们。在播放完毕后,我问道:“同学们,你们能感知到他们的光芒吗?请找出来,说说他们和文中的老王有何相似之处。”这样就将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合理地联结在一起,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情境合拍原则

语文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合拍,这种合拍主要是指意境上、氛围上、内容上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情境。如在教学《听听那冷雨》时,我就结合课文中的诵读,辅以淡雅的古典音乐,营造诵读的氛围;在讲解文中淅淅沥沥的细雨时,就辅以滴滴答答的水滴音乐;在讲解文中暴雨的片段时,又辅以急促的音乐,营造画面的美感。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得学生对文中雨、音乐的理解加深了层次。

第7篇

第一,在当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其背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学生只有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将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跨文化语境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对国外的历史和文化等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使其语言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第三,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并且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不都是完美无缺的。正是由于缺陷的存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跨文化语境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应用,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国外的文化,发现其优点和缺点,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各国文化,引导学生在进行各国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将其中优秀的部分转变为自己的积累,但要剔除其缺点。

第四,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跨文化语境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应用,不只能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将英语语言学习的方法传达给学生。教师要通过跨语境教学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进行英语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语境的学习,同时,将一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提供给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跨文化语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第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对跨文化语境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应用,就要重点分析国外文化语境中的词汇,从而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语言现象和交际用语进行相应的比较和分析,应让学生对国外的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让学生对跨文化语境有更深的了解。

第二,不同种类的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所以,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将汉语和英语中含义相同的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方式进行相应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总结,@对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汉语和英语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基于这样的特性,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共性和差异性的比较和分析,对其中的规律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归纳,将这些内容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其中的规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第三,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运用已经非常普遍,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通过多媒体将国外的优秀影片进行播放,让学生从中了解国外的文化和历史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运用这种方式,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带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了解这些内容,从而对跨文化语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结束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对语言教学和跨文化语境教学都要足够重视,将跨文化语境学习的方式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对国外的文化和历史等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掌握英语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必须突出跨文化语境教学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作文教学 优化途径 实践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对学生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新课程改革工作逐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教育教学都有了一定的优化和改善。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创新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始终是基础且关键的一部分,是一种能够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想认知能力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作文教学活动能够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个人情感,使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作文是学生利用书面语言进行思想表达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学生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策略、兴趣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以及生活化教学策略等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训练活动中。

一、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优化作文教学不仅能够促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其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作,进而通过运用文字表情达意来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使其书面表达更加规范、富有内涵[1]。

(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升

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身感悟、感情、思想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途径,是作者思维与思想观点的重要体现。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其在不断地观察和思考中对生活和生命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感悟,进而使其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将这些情感和感悟表达出来。

(三)有利于学生思想认知能力的增强

通过作文不仅能够看出作者的文学水平,也能看出其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可以说,作文是作者思想和学识形象化的体现,是其思想意识传播的重要媒介。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其思想脉络,进而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作文教学,促使其思想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其学习成绩和为人处世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2]。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作文教学,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究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属于辅助教学内容,没有将其视作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没有将其纳入到语文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中[3]。同时,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文本,这种方式是前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导致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的丧失,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造成了较大阻碍。教师需要明确文本背诵并不是开展作文教学的唯一方式。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作文创作本质进行分析得知,写作是作者对实际生活的反映以及对真实情感的表达。然而,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常常难以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和真实情感进行创作。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一些经典词句生硬地融入作文中,使创作出来的文章缺乏灵动性和生命力,不能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4]。同时,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基础较为薄弱,掌握的词汇量较少,作品较为空洞乏味。尤其是在对场景描写或事物描述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较为苍白,文章整体呈现出“假大空”的现象。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优化途径

(一)提高高年级学生对写作的主观意识,激发其创作动机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学科教育教学逐步向着多元化、高效化、个性化、成熟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明确作文创作不是简单还原文本或将多个文本组合到一起的过程,而是应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自身的真实情感进行充分表达[5]。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作文训练,促使学生能够对作文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进而能够结合不同的生活体验创作出饱含不同情感的作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感悟、身边的人或事记录下来,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二)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素材,进而丰富作文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抓住人物的鲜明特点,体会令人感动的瞬间,进而在作文中可以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抒感的习惯,其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另外,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全体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其经验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通过直接的参与引感的共鸣。例如,在学生每次参加完比赛等集体活动后,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完成赛后感想等写作。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学氛围,结合阅读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作文阅读课。由于作文与阅读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作文阅读课来阅读一些文摘、报刊、故事等,以此来丰富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在其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全体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通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来提升其书面表达能力,以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可持续的培养,促使其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6]。

(四)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提高其写作技能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表达习惯是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写作习惯的培养。可以围绕文章内容为学生讲解写作技巧,使其能够准确、快速地掌握写作手法,促进其对行文布局形成一定的认识。在作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比喻、拟人等不同修辞手法来写作,提高文章的灵动性。例如:让他们准备一个空白记事本,将自己喜欢的诗句和语句抄录下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不断积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知识,丰富其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为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可知,为了有效解决写作的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需要采用多种策略,促使作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策略和生活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促进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让他们强化作文素材的积累,逐渐扩展文学视野,提高文学素养。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使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得到全面增强,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50(9):54-55.

[2]蔡春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1(29):70-71.

[3]陈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9):87.

[4]祝志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上),2016(7):111.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 模块教学

2004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宁夏作为实验区已是第九年。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学方式由重“教”转变为重“学”,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在新课程“一个课程标准,多个教材版本”的情况下,许多中学遵循教学需要和课标要求,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逐步实施高中地理模块教学。

一、课程开设

(一)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共包含10个模块。其中地理1、地理2、地理3为必修模块;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7个模块为选修模块。

(二)高一必修课程安排。

按照宁夏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必修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在高一开设,依据整个高中地理必修内容来看,首先要开设必修1,必修1为自然地理,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和原理,才能解释必修2和必修3中的许多问题,学习了必修1和必修2才能应用于必修3区域地理中。

(三)新课程教学工作。

高一第一学期以高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的少部分为教学内容,主要是自然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然规律、原理的推理、验证和应用,这些课程重点、难点内容较多、教和学的节奏需放慢些,给学生留有理解和想象的空间。

高一第二学期以高中地理必修2的大部分和必修3为教学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教学主要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还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等,通过活动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教和学的节奏要稍快些。

二、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必修1。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课时不够:通过对必修1与必修上册(人教社2003年12月第1版)实际需要课时的对比分析,发现每周2课时不能满足高中地理必修1对教学时间的要求。必修1新授课至少需要30个课时,必修上册新授课需40个课时,两者之比为0.75:1,而必修1实际课时数与必修上册课时数之比约为0.67:1(按必修上册每周3个课时,必修1每周2个课时计算)。按比例计算,必修1至少应增加10个左右的课时才能达到原必修上册的教学要求。

2.针对学生:基础差,困难多,兴趣不浓,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教学内容:空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呈现方式多,理解较难。

4.教学效益:课时紧,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输理、轻学习能力培养。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必修1的规定周课时数是2,仅是原必修上册规定周课时数3的三分之二。

2.必修1的内容与必修上册相比只少了一些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原教材中所占的课时数并不多,必修1又增加了许多“活动”、“问题研究”和“案例”,看上去必修1的章节是少了,但不少内容是原来许多节内容的压缩,给学生理解带来了较大困难。

3.学习进度超前于其他学科教学进度。如大气运动中的受力分析,经纬线的知识等在地理学习时,物理、数学等学科还未讲到,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补充,否则学生理解困难。

4.对课标理解的偏差。课标只对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作了比较笼统的规定,导致教材的知识点、教师把握知识点与课标编制人员所默认的知识点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们在教学时受老教材的影响都会补充相关知识,因此教学时间显得不足。

三、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适当增加周课时数。每两周增加1个课时。

(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至少可以将必修1的教学时间安排得更长些,因为必修2和必修3内容易理解,教与学的节奏可以快一些。

(三)适当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如果以上前两点要求均不能满足,就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1.深入钻研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抓住核心知识。

课程标准只是对学科能力进行了比较宏观的阐述,因此通过集体备课,在时间紧张的背景下应该选择最核心的知识和最重要的能力,而不面面俱到。并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结合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参考教研室的相关建议,将核心知识点列出来,要求每一位老师都掌握深度要求。

2.灵活处理教材中一些设计不合理的活动和案例。

(1)大胆舍去教材中一些设计较难的案例。

教材中有些活动设计明显较难,对教学内容的帮助不大,可以大胆舍去这些活动或者活动的一部分。

(2)将一些活动内容进行推后处理。

教材中的有些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调查、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来完成的,并运用所学内容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但有的设计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现有水平,无法深入开展,应推后进行学习。

(3)淡化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

课本中有些活动设计较难,对高一学生处理时应淡化,如厄尔尼诺现象只能作为阅读内容去了解。还有些活动开放性太强,主要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完成。

3.重视学情分析,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较低,学生应该能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自主学习、案例等去获得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是在“做”中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方法。二是在“图”中学,建立空间位置关系。三是在“思维”中学,培养地理思维方法。通过分析成因、比较异同、说明关系、评价影响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采用多媒体手段,化解难点,增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10篇

本学年我担任泉州九中高一语文的教学工作。虽然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就特别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能够传授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给我以帮助和指导。

阴智强老师是我校一位优秀教师,较高的教学素质和水平,希望与他的合作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传帮带”作用,为了使我能在教学能力、水平和质量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更丰富,在教研和组织教学上能有一个快速的成长,经过学校的帮助、教研组的肯定,阴智强老师的同意,我与阴智强老师进行拜师结队,签订“一帮一”的合同,互相学习双方在教育教学方面优秀的经验和育人方法。

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尊重指导老师,谦虚谨慎,接受批评,对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我虚心请教,以期得到了及时帮助解决。

二、在帮教活动中,我对阴智强老师进行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等方面的检查和指导。

三、每学期认真听取阴老师的课5节以上,做好听课记录,并在每次听课以后虚心请教,交流意见,吸取值得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认真写好课后评语,及时写好了学习笔记和一些学习论文和杂记。

四、虚心请教李少玲老师指导自己公开课的教学,共同讨论教案方案的设计,教法的拟定,学生情况活动的安排,课件的制作等工作。积极阅读学习指导老师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心得。

五、利用教研组活动及其他课余时间与李少玲老师共同探讨、交流教学的心得体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等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真正落实做好教材解读、有效备课、掌控课堂、师生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对一些上课过程出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调动,板书的设计,讲课的速度,以及难易程度的掌握多向李少玲老师指教。

六、在出试卷的题型内容的主要方向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上如何长远的把握,使学生更有条理的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等方面多向李少玲老师请教。

第11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指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差别的人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指在掌握基本目的语言之外,还需要知道语言之内细微的文化含义。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时,应注重“交际”,由微观到宏观,从称呼、礼节、风俗习惯等角度树立学生的交际意识。

交际能力涉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区别,说到底仍然是文化上的问题。

中西方在称呼方面就有很大差异。中文中称呼对方,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比自己资深,经常用姓氏+头衔/职业,如“王经理”,表示尊重。但是在英语国家里,大多数情况下使用Mr/Ms+姓氏即可。很多时候可以直接称呼名字。这也体现出西方文化中,人在交流中看中的不是他们所代表的权威,而是交流双方本人。

掌握恰当的风俗和理解也能显示出高超的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影音资料向学生展示尊重对方风俗传统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在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时,教师就可以趁学生表现好或踩到“地雷”时,及时提醒,教授正确的交际注意事项,并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

除了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影视赏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中西方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所谓教学,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总之,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刺激。教师应时刻记住他们所培养的不是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而是需要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大任。

参考文献:

[1]陈亚娟.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教育艺术,2011(08).

第12篇

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教学策略语言传承着文化,而文化更是学好语言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如果缺乏了对相关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势必会影响到这种跨文化的语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当前的高职外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还必须传递给学生相应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要抓好课堂基本教学,还必须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也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专门人才。

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

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习语言就必然会涉及到相应的文化。学习外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交际,因此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涉及到跨文化的交际。社会语言学家Nessa Wolfson曾经说道:“几乎每一种语言都有着其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法则、准则与模式,若是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规则,就很可能导致交际失败。”所以说,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需要熟练地掌握该语言的法则、准则与模式,还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交际的社会语言准则。美国一个社会语言学家曾提出,在语言交际中需要具备四要素:一是可以根据语言分辨和组织句子;二是可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语言;三是可以对形式的可接受性作出判断;四是判断出现语言形式的或然率。在这四要素中,第一个要素属于语言能力,而后三者则都和交际有着密切的关系,亦即要求使用语言的人能够面对不同的对象、场合、话题等,恰当得体的使用语言。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然不能离开文化的传输。张占一教授是这样来定义交际文化的,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若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分析文化背景,可以划分成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而交际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流时会受到其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这种文化背景知识就是所谓的交际文化。当前的高职外语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外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对某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了相当了解的墓础上所进行的语言学习将有着事半功倍的成效。那么,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有必要树立起跨文化教学意识,融人跨文化教育理念,尤其要重点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及社会文化背景的认知和学习,增强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职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分析

(一)在外语教学导入和渗透跨文化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进行语言教学,还必须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一下相关的文化特异性内容,否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或讲解文化因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社会语境的观察与理解,让学生明白在哪种场合应该使用哪种语体,这样的语言交际才更容易成功。如欧美国家的人对他人的隐私( privacy)都特别的尊重,一般情况下,他们除了问候对方的家人外,不会去问对方的婚姻和家庭情况,尤其是不会问对方的收入、财产、信仰、宗教和私生活等问题,更不能打听女性的年龄。若是在交际中触及这些问题,就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甚至是粗俗等。所以,在外语的口语教学中,一定要把隐私范畴和禁忌事项等介绍清楚,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产生。

(二)运用文化比较培养跨文化意识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他的《语言、文化与翻译》中是这样说的,“语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非常普遍,如果对语言的文化背景不认真考虑,就无法正确的理解每一个文体。”他认为,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错误严重常常不是因为词语运用不当,而是因为文化假设的错误。例如:

“Wild horse could not dragmedown to Cape Horn and that sinister Southern Ocean again…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drink.”还有“work like a horse”,“as healthy as a horse”,“talkhorse”等,文中出现的所有“horse”都和习惯用语有非常大的关系。远古时期,英国的耕种主要是靠“马”,所以在英国文化中,“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则不然,中国的耕种主要依靠“牛”。因为生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所以在表达时就会使用不一样的形象。因此,英语中若是使用“horse”,那么汉语中则大多使用“牛”。再如,东方与西方的节日也着较大的差异,学习外语就需要了解异国的文化特点。如西方在Christmas(圣诞节)这一天,人们除了会互相赠送贺卡,购买礼物等,还有一些传统习俗,如在壁炉上挂长筒袜,期待圣诞老人的礼物等。这一节日和中国的春节都一样充满着喜庆,可是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

(三)强化文化背景知识的植入

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文化背景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宗教、文艺、历史、道德、心理、习俗、伦理以及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文化背景就蕴含在日常用语、成语、谚语、典故等,以及包括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之中。所以,在语言教学材料中植入文化内容,或者在教材编写时就把外国文化中的独特内容编入其中,让学习者了解诸如国外的历史、风情、习俗和典故等文化背景知识,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语言的教学效率。

(四)通过语言实践理解不同文化

我们进行语言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基础就是语言能力,可是语言能力强,并不等于交际能力强。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交际能力包含五方面的内容,即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和社会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文化知识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是完成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语言的实践来进一步理解不同的文化,如可以通过和外国人交流、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外国电影、听外国歌曲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文化。学习外语,不但要学习语言,还必须学习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多接触各类文化,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跨文化意识。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日益增多的涉外日常交际与业务交流中,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具备跨文化交流与涉事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高等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师要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在不断强化与英语有关的文化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适时的导入和渗透跨文化意识,通过语言的实践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运用文化比较策略来培养学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只有切实有效地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融入到当前高职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新时期我国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 学生 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英语交际能力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那么,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何在呢?

1.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的地球越来越小,小得犹如一个村落。我们既是中国国民,也是地球村村民。随着各种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除了迅速提高外语水平之外,增强世界意识和全球观念、了解整个世界、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已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种群体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

2.改革我国英语教学的需要

我国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比较大,在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上走向知识传授的极端,在英语教学中把语法的传授摆在首位,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导致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低下。这与我们一直把英语教学作为一门知识传授的课程而忽视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英语知识向交际能力的转化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中,初中阶段提出了“了解文化差异”,高中阶段提出“增进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来弥补对异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缺乏了解而导致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低下的这一结果。

3.语言本质的必然要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和传授必须借助语言。因此,英语教学中应渗透文化思想。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通过文化丰富语言,通过语言反映文化特色,将二者贯穿始终,才能教好英语,学好英语。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正是语言本质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能让学生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障碍,而且也能使学生利用英语这一工具,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将来也成为我国外来文化交流的使者。

4.人的生存及发展的必然需要

英语已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据统计,国际上85%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的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它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促进其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就是在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生存发展的平台和机会。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课堂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现代英语教学在课堂上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交际能力;二是重视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教材的切入点,以利于学生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来展开活动。

2.课堂交际,使交际运用与文化学习相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好的方法当然应该让他们沉浸于英国语言文化的氛围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理性上的认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同本国文化进行感性比较的同时,学习并理解西方文化。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交际环境。

3.大力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能力的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从语言训练来说,教师可以从四项基本技能入手,把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1) 阅读练习

让学生阅读一些简装本的外国名著,比如说:JaneEyre, GonewiththeWine,ThreeMeninaBoat等,给学生直观的感受。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待人接物的习俗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词汇量,又培养了文化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2)听力练习

现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网上有许多可供教师利用的资料,而且很多资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听力材料(比如美国总统竞选演讲,美国人怎样纪念9.11中丧生的亲人等。)或者买一些英语原声录音带给学生听,这既练习了听力,又可以了解异国的风情。

(3)写作练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练习时,应有意识的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通过这一训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4)口语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排练英语小短剧等,创设形式多样的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加强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用性

在英语教学中,应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只讲花架子,做绣花枕头,而应教会学生如何对别人的事用英语表示关心,如何拜访别人,如何应答别人的夸奖等,解决实际的问题。

2.注意阶段性

在起始阶段,学生的词汇不多,表达水平不高,在教学中应侧重教会他们一些既简单又常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如:在教学生如何进行拜访时,应教会学生在英美文化中,如想拜访某人,一般要通过某种方式,如打电话、当面约定等事先给所要拜访的人打个招呼,双方约好会面的时间和地点。而在中国,通常情况下,熟人和朋友之间走动互访一般不事先打招呼。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到了中高级阶段,在教学中就应该侧重教会学生一些更深层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如价值观念、等。

3.注重增加背景知识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增加相关的背景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比如课文涉及手势的内容,我们可以就此介绍一些体态语言的知识,像中国人跺脚表示生气,而美国人则认为这是不耐烦;中国人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我,而美国人却是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我。美国的男人在交谈时总保持45――80厘米的距离,男人们之间除了短暂的握手之外,彼此很少接触,他们从不拉手,也不互相搂着坐。而中国人却从不讲究这个,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只要是朋友或者关系亲密的人都会手拉着手,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甚至会被认为是同性恋。

4.改变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影响。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时代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当好主导,把握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为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 医学类高职高专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Vocational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Education

LI Yan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people to learn and work. For medical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time in school only two years, the task is heavy and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skills is essential. Therefore, how to make students a good learning the basics of a good professional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efficient use of mastering computer skills are basic computer literacy educators should be actively thinking and conduct exploratio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to illustrate some effective ways to carry out this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vocational; computer foundation;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1 计算机文化基础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意义

(1)学生特点和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情况介绍。调查对象为2011级入学的专科6个专业961名学生,少数民族数占27.05%,女生比例77.21%,农村学生比例88.76%。由于学生中实际组成特点,学生中在高中阶段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学生比例占8.12%;课后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学生比例占63.68%。

(2)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的现状。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高校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总体来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但方法较为传统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较少。同时,没有很好引导学生利用可以接触的各种通信终端设备来进行实践,也没有很好地将学生今后的从事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升学需求等方面相结合。所以实际的教育情况和学生的期望之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学生觉得想学的东西没有学到,或者找不到很好的方法来巩固和熟练学到的知识。学生对教育教学和自己的学习掌握满意度不够。

(3)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首先,它关系着学生求职就业。比如:现在很多医院等用人单位已将该项能力作为学生面试过程中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对学生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的现场测试和打字能的要求――每分钟能打字40~50字左右等。其次,现在专科类医学生对继续到本科医学类院校进行深造(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近三年平均报名比例24.59%,实际的升学比例为13.7%)的需求较大,根据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收的要求,报名学生必须通过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B类一级考试。出于学生的组成特点、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现在学生均对该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比较重视,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1 建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的科学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办法

制定教学考核和激励方法,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的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比例占80%,理论考核占20%。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内容从开课时就向学生提供根――根据教学任务来设计题库,在从题库中进行抽查。同时,向学生介绍考核的方式、时间、标准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目的性、积极性能得到很好地调动。改变以往老师怎么教,学生怎样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的积极性,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表彰。第一,建立教学上岗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培训结合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来开展,让教师了解各专业学生中开展教学工作的一般性规律和差别。再进行培训工作考核――如试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教育实践知识的储备和教学资格认定,进而为教师有效完成好教学任务作保障。第二,在教学考核中实行教考分离的办法,改变“讲什么,考什么,谁讲课,谁出题”的模式,建立教学监督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并杜绝考试中出现的营私舞弊的现象。最后,对教育工作教师要及时提供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材料包含教学工作的办法、发现的问题和教师对学生课后的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以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主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教学过程有很好的总结,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

2.2 用人单位对相关技能水平需求和学生需求融入教学环节

首先,学校的工作开展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的。而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针对各专业不同的研究方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选用或修编更加适合医学专业学生的配套教材,有区别地来完成好基础教学任务是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了解有研究,教学部门,就业工作部门提供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将教学理论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其次,对于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范围也应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求职要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能本末倒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和等级考试的对象和目的均存在差别,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人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水平考试,面向社会全体人员,注重培养人们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对刚入学的新生,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文化和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要帮助学生树立只有很好地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动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3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实效性的教学形式探索

(1)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来解决学习上的疑问,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而使用网络的途径也更多,如:计算机、手机等通信终端来连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科知识的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技能,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深度、复杂度。如,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对于如何发送电子邮件等一些基本操作上还存在问题,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来发送附件。而对如何提高打字水平则让很多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实这就是一个熟练的过程,除了多上机练习外,手机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而且是一种更加便捷的练习方式。

4 小结

计算机基础文化的教育是高职高专医学生必备的意向技能,更是学校要重视和值得研究的教学任务。只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此项课程,才能促进学生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中成人成才,完成社会赋予医学高专院校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职英语 途径

1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sapir说过“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也曾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想成功地交际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渗透文化教学,增强学生对东西文化差异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2l世纪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2跨文化交际的含义及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通常我们认为跨文化是一种文化的社会成员和另一种文化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更确切地说,跨文化交际指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的沟通。

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一般人的关注。在中国,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外语教学领域中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及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课文讲授中受传统外语教育观的影响,过分强调语言规则,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学习和利用英语交际中频繁出现歧义误解,无法正常与外国人交流。这是因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体,其背后渗透了大量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3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其基本特征之一。交际法理论指出: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形式的功能,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语言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表达文化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必须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因素,教授语言若不触及到文化,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传统的英语教学常把重点放在“纯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注重语言本身的教授,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中的应用,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严重脱节。

我们学一种语言,交际是目的,语言是方法,文化是背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者应综合考虑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因素,这三者是彼此相关联并不能分割的,只有当我们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才能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

4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制较短,所学的课程涉及面较广,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通常只能被列为选修课,这样,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普及面及实际教学效果通常被打了折扣。高职院校开设的英语课,虽然在教材编写上已经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训练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但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首先,文化知识的传输方式大多是讲授法,这种忽视语言社会环境,完全采用讲授式,灌输式的文化导入方式,使得学生在交际中用书本上的那些条条纲纲来生搬硬套,势必遭遇交际的挫折或失败。

其次,文化知识的信息量太少,只是笼统地、零星地散见于教材中,并没有形成一套文化知识体系。这样就很难让学生系统地,具体地学习,了解其文化知识,而且这些文化知识认识往往是对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一些总体概括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只能简单地介绍,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来具体讲解,使得学生吸收这些文化知识过于简单化和片面性,在交际中难免要遭受挫折。

5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途径

5.1加强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英语知识结构和提高英语文化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教学和一切英语语言活动中,在讲授课文,口语训练,语法学习等中进行跨文化教育,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意识和能力。

5.2丰富课堂内容。改良教学方法

首先,注重情景教学。在课堂内创设一些情景,灵活选择和运用group discussion,pair—work,role--play等方法,鼓励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大胆地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音像等。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配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比如放英文原声电影,这是了解西方社会最直观的手段之一,还有专门介绍社会风情的纪录影片,这些对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十分有益。

5.3创造文化丰富的学习环境

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多渠道获取文化知识。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设法帮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外,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英文报刊和原版的文学作品。其次,还可以设立英语广播电台,开展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渠道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和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得体的语言,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