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第1篇

关键词:一师一课 晒课 资源整合

初中数学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76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教育信息网搭建了全国教师精心打造的优质课相关资源的平台。因而课堂教学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迫在眉睫,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这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课件、教学设计、随堂练习与课程整体结构、课程基本内容、课程应用资源以及课程具体实施等相互结合,是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备课过程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从晒课平台精选一些与当前教学有关的初中数学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一课时,我先在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课展示”栏目九年级上对应晒课课题下,把被评为市级优课的辽宁省沈阳市邵爱平老师的课件下载到自己的资料库,并对教学实录中菱形性质归纳的精彩视频用绘声绘影软件重新录制为一段微课。 从而,教师的备课方式也从传统的单一书写教案转变为综合借鉴创作教案,把教学制作的教案保存入自己的电子教案库,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补充一些新内容就可以循环使用了,还何以与其他教师做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准备充分的资源材料,就可以自如应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探究的需要。

二、教学过程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借助“一师一课”晒课资源教学,是创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达到教师、学生、教材、网络之间的相互流通,最终起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如,在教学《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时,我从资源平台优课展示对应课题中,认真观看了河源市源城区曹友文老师、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付雨龙老师、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王金平的三堂优课,最终选择视频清晰度好、语言规范、课堂设计合理的曹友文老师的实录课,换了“新”老师上课,学生新鲜、好奇、有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观看“一师一课”晒课视频资源,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可以指导部分学生对课堂“消化”不了的知识选择晒课教师的讲解,最终达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当然这其中,教师的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轻松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就必须不仅要“吃透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更应该“熟悉优秀的晒课资源”,才能把握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单单是通过课堂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通过课外利用有关资源自主学习的创新的过程。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一师一课”晒课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把“一师一课”晒课平台教师上传的资源认真阅读,把学生能够用于自学的内容分课节、分类型超链接对应网址,学生在自学过程只有点击相关内容标题就可以打开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为初中学生提供数学自学的材料,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好多的好的条件和具体指导,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教学的检测、反馈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检测、反馈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达到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的效果。教师通过“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中的当堂检测题、单元检测试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快速地反应在教学检测中。在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一章,把获县级优质课的青岛平度市穆秋芳老师的专题复习中设计题型编撰为试题,让学生自测后观看晒课视频掌握复习的所有内容。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即优化了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丰富了数学课程的内涵,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整合“一师一课”晒课资源应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对“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高效、准确选择

在对“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在短时间内正确选择有用资源尤为关键,因为每节课所晒得课都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一一筛选显然不切合实际。我们首先考虑获奖资源,毕竟那是经过各地专家认真筛选过的优质资源;其次考虑选择有晒视频的资源,不容置疑的是教师在录课之前一定对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学生学案做了精心准备,因而晒课资源也一定有参考价值;再次选择晒课环节完整,教学设计精美的有关资源,才能达到有致。

(二)学生对“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绝大多数“一师一课”资源都是老师精心打造的优质资源,但也不乏有一些资源(特别一部分没有课堂实录的资源)准确性、实用性还不足,甚至有些信息出现一些不够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问题,这些资源对于老师、学生而言,不仅浪费大量时间甚至会造成误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提前认真阅读“一师一课”资源,适当地修改,有效地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指导学生有合理地采用,以达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有效利用国家教育公共平台“一师一优课”晒课资源,并整合“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拓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共同开发,以便最大化的利用优质资源,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2014.

[2]杨正群.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5).

[4]袁婷婷,王轩.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3).

第2篇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要巧设问题

在过去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实施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自身对于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就不能够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所具有的实效性进行实现,伴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不仅仅要对教师自身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情况进行掌握,更加要注重初中学生自身在课堂上面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在自身课堂教育教学中设置相应问题的情境,对初中学生思维进行启发,使得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提升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掌握,在问题设置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教育教学提问的方式进行改变,尽量将叙述式提问以及判断式提问等等缺少启发性的问题减少,他提高课内探讨式问题以及发散性问题的分量。进而保证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要实施分层教学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指初中数学教师在自身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中学生掌握知识基础,自学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等将初中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对于不同等级初中学生来采取不同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最终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所进步,每一名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高。这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提出全新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具体教学,进而将学生整体的水平提升。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教育教学就是要应用一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工作,将教育任务完成,初中数学一直都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的学科,能够对学生智慧进行启迪,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以及严谨,数学同样是一门对学生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学科,数学对符号以及数字进行充分运用进而对定理进行诠释,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以及严密性,通过实施数学推理进而使人们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在数学教育教学课堂中,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要将学生学习数学所具有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中所具有的乐趣。初中数学的内容比初中数学内容复杂,初中学生形成了十分独特的性格,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数学教学所具有的实效性进行充分发挥。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前导学工作;教学改革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能力,形成逻辑思维模式,开发学生智力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和责任。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如何实施教学活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教学进步,这是摆在初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毫无疑问,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冲击,但同时也是挑战,它促使教师从教学环节上不断进行改革,以期适应教学新要求。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导学工作?

一、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的好坏直接关系上课质量的高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教师做好课前导学工作时首先应该备好课。

备学生,以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而是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备学生,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思考模式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方式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不论是教案的制定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为前提和目的,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主,在课堂设置上,积极引导和带领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圆这节知识点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生活实例来导入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导学时引入学生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的实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出数学的实用之处,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备教材。教师在备教材中需要钻研教材,做到“懂、透、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将教材内容吃透,同时将教材的知识结构,知识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内容,形成自身的教学能力,在知识整合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再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若想做好课前导学工作就必须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预设教学目标。以前的初中数学内容注重“繁、难、偏、旧”知识的学习。事实上,偏难、偏繁、偏旧的知识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在内容的掌握上浪费了学生很多宝贵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将过去“繁、难、偏、旧”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删除,并且在培养目标上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结构和体系,综合整理教学内容,在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依据学生自身发展和教育培养方案和目标来设定的,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与教学大纲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

优化备课方法。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或者经验的不丰富,难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新教师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于此,新教师就要学会与老教师进行沟通和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备课经验,然后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进行教案的调整。每一位老师对于教学都具独特的见解,因此,教案的设置和课前教学活动的准备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教学活动毫无共性。教学活动有着规律可循,同样,优秀的教案也存在着共性。善于借鉴他人经验对于新老师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在数学的教学中,新老师的解题办法和解题能力略胜老教师,但是只有解题办法和教学能力,没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活动依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案的制定和课前导学的准备上亦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课前导学的准备工作中要善于同其他同事进行交流,将他人成功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此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会采取讲授法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到较多的知识,但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容易造成学生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教师在导学研究中可以适度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教师可以采取谈话法的方式来进行导学,通过与学生对话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对话的内容上,与此同时,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或调整对初中生而言就有新鲜感,因此容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在紧张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为教学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导学的顺利进行,为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三、重视情景教学

第4篇

关键词:新教育;初中数学;教育;兴趣;

G633.6

一、引言

什么是好的教育?有的人说“能让学生学的好的教育”,有人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还有人说“能够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成年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的问题。我倒认为好的教育及时有意义的课本教育,又是有意思实践教育。新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掌握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学生。如何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趣味课堂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升级创新,初中数学课堂也深受其益,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资源为课本教育服务值得我们教师去探索。新媒体的发展,课堂教育方法的创新,比我在讲解几何体的章节时,针对性的提问那种几何稳定性最好?“正方形”,“L方形”,“三角形”,“圆形”…各种答案出现在课堂之上,这时我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把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的受力结构通过图像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具体的了解几何图形的受力变形情况,改变了以往的抽象的想象教育。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原来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和繁杂的空间想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其中关于新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的发展进行的相关论述。他认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参加更加抽象的教学活动。在其“经验之塔”中,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由此可见,新媒体对于课堂的重要性所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把抽象的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通过新媒体的展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打造趣味课堂。

三、深刻把握新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做合格“领路人”。

新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要转变主体模式,深化“双主”原则,即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改变以往课堂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作为数学教师,要全面领悟新课标要求下关于数学大纲的教育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数学化,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度。比如学生观察到自己坐扶手电梯时,跑着上去和逆电梯运行方向跑下去,看似相同的距离但是花费的时间却相差甚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个问题在于电梯的运行方向和跑步的方向,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其中存在的差别在哪里,举一反三,通过电梯的案例,我让学生联想到了生活其他的案例,比如坐船时,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却别,走路时顺风和逆风的案例,通过不一样的案例情况分析,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数学的模型化展示,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奥秘所在,结合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去学习数学。教师在其中的主动作用不言而喻。

教师在领悟新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资源优势,优化教案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中“标准件”的教育模式,在理论知识的讲授方面,注重课堂与课后并举,充分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教学行为和教育效果要进行一个反思过程,通过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研判符合当今时代课堂发展的新教育,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成果。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似一句玩笑的话,其中包含的是对教师作为领路人的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全面的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课堂,培养出有着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四、结语

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育尤其是基层学校尤为重要。笔者学校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研究。如2014年平秋民族中学数学教研组校际交流活动,与黄门中学一起交流教学模式,参与黄门中学课程讲学,面对面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总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面面俱到,在新教育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出符合现实教育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 方艳溪.重视加强职前数学教师数学语言教学[J]. 教育与职业. 2011(23)

[2] 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培优 教学策略 教学案例

数学不仅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更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发展各项能力的工具,学生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学好其他科目,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知识面得到快速拓展,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抽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习难度的加大会使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教师为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只能在课堂上讲授中等难度的知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班级培优工作,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数学培优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师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在应试观的影响下,教师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作为课堂目标,从而忽略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虽然偶尔做一定的课堂拓展或者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加以深入,但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明确的目标、策略。优秀学生的余力难以使用、潜力得不到挖掘,学习欲望得不到满足,因此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淡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不适用。

优秀的学生往往拥有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强的逻辑性,因此数学培优的教学内容要基于教材更要高于教材。有些教师盲目地认为培优就是加大难度,因此往往教给学生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程度低但是难度高的内容。有的教师则受到教材的限制,没有做出相应的拓展。学生学不会难度大的内容,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或者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易失去学习兴趣。

(三)缺乏学习方法的教授。

优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非常好,数学培优应当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传授,使学生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独有的思想和策略,提高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更多的是对学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机械地使用,无法体会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逻辑美和思想美,在数学方面难以取得较高的成就。

二、提高数学培优的方法策略

(一)利用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知识迁移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运用后来的知识对前面的学习产生影响,另一种是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影响后面的学习,即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知识迁移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能够帮助学生整体地把握所学知识,将前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而形成知识系统,对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方法。知识迁移主要通过相同题型的举一反三实现。

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七年级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方程式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和运算方法的迁移进行教学。如教师先向学生呈现一元一次方程“3-x=2x+6”,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地解方程,并且说一说每一步的原理或者规则(移项要变号、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然后教师呈现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求学生说一说不等式和等式的区别,它们的运算规则是否相同?然后在带领学生一同运用解决等式的运算规则解不等式。最后,将两个式子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所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广,但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运用知识迁移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新的发现,通过简单理论的结合和交叉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迁移的运用,而且要注意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更要建立知识系统。

(二)基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内容。

数学培优不是简单基础知识的强化,而是数学思想的传输和数学方法的教导,是基于基础的拓展和延伸;数学培优不是无关知识的强硬灌输,而是对教材内容的统筹把握,是对教学大纲的深化。因此,数学培优的教学内容应当做到基于教材,高于教材。

例如在教学完一元方程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此题进行拓展训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BC=24,点P从点A向点B以1/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从点B沿着BC以2/s的速度移动,问几秒后三角形PBQ的面积等于8?”这个题目是一元一次方程与图形面积计算的巧妙结合。学生不仅要使用到学习过的三角形面积求解公式,还要将此公式与方程思想相结合,找出相应的未知数,利用公式建立方程,这就使这个题目的解答有了一定的难度。

难度适宜的拓展题目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尝试和挑战,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注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传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所新的发现和尝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总结和讲授。例如教师可以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形结合方法。如:已知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如图所示,若关于x的方程ax+bx+c-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如果使用b-4ac解答问题,那么这道题就解不出来。但是,可以通过变形将原方程变为两个方程:y=ax+bx+cy=k,则此题就变成两个函数的交点问题。通过观察图像可以非常容易地判断出只要y=k

三、结语

初中数学培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设计,使初中数学培优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在先学的基础上,师生就学生在先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的互动过程。学在教之前,教在学之后。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什么?以学定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解决。在后教中,教师不凭自己的经验确定教什么,也不刻板的按照教案确定教的内容;因为,教案是经验的总结,它可能落后于课堂,而课堂是新的、动态的。教师教的内容应该完全依据学生在自学过后的情况来确定的;注意学生是表面会还是实质会?是只会做题,还是按规律做题?

初中数学课堂上怎么教?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尽可能的交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只有这样,学生的认识才深刻。而老师应在学生都不能解决问题的状况下才出现。老师的出现也不是大包大揽的讲,也是“兵教兵”,“老兵教新兵”,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讲对了,教师肯定;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也延伸到课后。在安排学生座位时,都是让后进生和优秀生搭配在一起,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优秀生要想帮助别人,自己就要理解充分,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的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当然,为保证“一帮一”落到实处,他们还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理解。是为了达成目标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的过程。当堂训练,像考试一样训练。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做到“堂堂清”。当堂训练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堂堂清”的内容清的就是必做题。

初中数学先学结构:A.激学;包括激态和激趣。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学生状态和教学内容设法调动学生。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的激发。B.导学:教师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以引导学生自学。C.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巡视,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

在先学环节中,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方式有:事先印好材料人手一份、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

初中数学后教的三个层次; A.互教:会者教不会者;教师尽可能的调动已经掌握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B.班教:即全班教。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达到在相互讨论中掌握知识。C.导教:即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对于学生通过以上环节任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这个环节教师教的时间依学生疑难多少来定,多则多讲,少则少讲。但讲授时间宜限制于15分钟以内。

初中数学当堂训练:A.自练:要求学生通过先学后教环节的学习后,能够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自我总结、自我提问、自我质疑,自我探究,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B.互练: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进行的互检互测得教学活动。C.导教:教师出题引导学生练习。洋思中学特别重视学生练习的校本化,即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每位教师编写的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符合实际,层次分明,针对性强,避免了外购资料的一些弊端,达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以上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基本模式,在这三个环节、九个步骤中,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第7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备课模式;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难度增加,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提高教学质量,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许多传统行业提出了挑战,教育教学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学校适应时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网络技术和教师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备课模式的转变。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一、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备课是每个老师上课前必然经历的过程,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传统的备课主要是手写教案,为每堂课设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面对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化冲击着传统的备课模式,教师不再手写教案,而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策略,制作自己的备课文件。

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几个图片几个文字代替传统的板书。优秀的教师会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出最好的对学生学习有利的课件。好的课件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更能活跃课程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在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初中数学为例,七年级数学课本中《生活的立体图形》这一章,备课时要根据本章的主题,制定备课计划。备课时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更能说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老师需要在网上大量搜索图片,既要有生活中普遍的立体图形,也要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立体图形,需要学生全面把握,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本章内容的教学程序。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除了可以大量搜集教学资料,同时教学的程序也体现其中。

二、网络资源环境下备课的优势

(一)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与时俱进

传统的备课模式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资源信息,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经常一本教案可以用几年甚至几十年,具有滞后性,对教学中的重点和敏感点不能及时更新把握,使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教师正在依靠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模式的转变。网络资源内容丰富,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新速度快,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得到最新的教学信息和最新的教学成果。

例如初中数学课本中《轴对称图形》一节,传统的备课需要教师自己查阅有关的学习资料,进行书写编辑,由于教师工作的限制,信息来源渠道十分单一,主要靠书本进行备课,得到的教学资源依旧是过去的几种图形。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许多新事物已经出现,轴对称图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过去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网络资源素材丰富,且时效性强,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网站、网页、实际案例利用等资料内容广泛,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在备课中整合利用网络资源,能够获得最新最优质的教学资料,使教育教学、学生的知识内容与时俱进。

(二)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

就初中数学而言,教师备课时需要大量的图形作辅助,手写教案费时费力,经常有“秉烛夜书”的时候,许多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及时得到大量的材料进行备课,加上学生考试分数的压力,使备课成为一种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备课效率,甚至教学质量。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备课所需的资源。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图形、图形的变化、二次函数的左右平移等等,教师只需要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需要,利用网络搜索资料,对得到的素材整合开发,便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备课,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同时提高了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有效果,学有所成,培养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传统的上课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在上面写,学生在下面写,趣味性不多。网络环境下有了新的备课模式,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时有了大量的素材来源,备课课件可以设计得更加贴合实际、生动有趣,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二次函数一节课,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学习过程枯燥,对教师来说,画图占用了太多上课时间。数学组的一位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通过资源搜集,设计的课件上采用了许多平移等动画效果,不仅减少了课堂的书写过程,而且图文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现在许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促进了备课模式的转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有传统备课无法比拟的优势,增强了知识的时效性,节省了备课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的课堂不再乏味无趣,调动了教师的备课积极性。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发挥计算机网络备课的优势,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宝菊.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效果和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1)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363-0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阻碍了新课程改革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学困生的转化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要想有效转化学困生要找准切入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在全面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后,运用相应的策略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分析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逐渐增加,数学体系也更加的丰富,很多学生看了数学学科就十分困难,对数学学科根本提不起来学习兴趣,更不要说学好数学知识了。此外,学困生对数学概念理解能力差,初中数学学科与英语、语文等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数学只靠死记硬背是不管用的,只有真正了解掌握了数学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学困生不能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对于抽象数学概念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加之学困生计算能力较差,没有做好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过渡。学困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的不恰当也是造成学习障碍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困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味的用苦力,最终的学习效果还是非常不理想。

二、初中数学教学针对“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1、从“学困生”心理角度进行转化

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先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切入,培养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并会逐渐的产生消极的心理,在学习中更加的放纵自己,总会为自己不会的知识找各种借口,抄袭别人的作业、旷课,甚至与老师发生争吵。这时老师只讲解数学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学困生认为身边的同学和老师都看不起自己,自己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差生,也没有任何的优点,极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多观察学生日常生活,寻找学困生的优点,并将这种优点扩大化,即便是微小的优点教师也要表扬鼓励学生,从而增强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这种心理教育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策略。

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与普通学生相比要严重很多,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性的老师的批评。在学生的心里都想取得好成绩,成为班级中的尖子生,家长的骄傲,但是学困生通常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正确而十分的自卑。因此,教师要多与学困生进行交流,使学困生感觉到老师并没有忽视我或放弃我,老师是很重视自己的,感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感,先让学困生打消这种自卑的心理,再慢慢的从自卑中走出来,重新燃起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激情。

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很严重,学困生在某一学习阶段落下后,不仅没有努力的学习自己漏掉的知识,反而会在课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坏毛病。这时如果教师再严重的惩罚学生,学困生便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困生自尊心,好学生与学困生同等待遇,出现错误都要惩罚,如果优等生由于学习成绩好可以免去惩罚,学困生心理一定会产生不平衡。因此,教师能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非常有帮助。

2、从“学困生”兴趣角度进行转化

兴趣是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的重要方法,数学是一门充满奥妙的学科,对于学困生而言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学困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奥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困生教师不能置之不理,初中阶段是学生不断进步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学生困生,教师要有信心带领学困生从他们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重新燃起对数学学习热情,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奥妙。带领学困生打开课本,先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耐心帮助学生学习每一道数学题,之后教师要逐渐的放手,使学困生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数学问题,使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学困生”个性特点出发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应对学生们提出的千奇百怪的数学问题,就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能只依靠课前备教案,上完一节课就算完成了一项任务。无论面对简单的问题还是难度较高的问题,都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懂、学通数学知识,并享受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学困生是从不同学习阶段落下的学生,要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强制性的要求学困生必须按照当前的教学进度进行填鸭式学习。数学知识是需要前后联系的,学困生之所以跟不上学习进度,是因为学困生在以前的学习环节拉下了,这时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清楚掌握学困生的薄弱学习环节,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为学困生布置一些练习题,学生完成后教师要单独批改,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相关知识点使,教师要多提问学困生来回答,加强学困生的转化。

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自己的学习低于其他同学,他们是希望自己成为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自己学习基础薄弱,能力也不如其他学生,学困生的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没有长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困生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对于学困生的作业、考试、学习情况,都要有意识的去多鼓励,帮助学生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与学困生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从根本上帮助学困生进步。

总之,学困生是阻碍教学前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学困生转化工作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出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耐心,积极的鼓励开导学困生,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将心理学与数学教学结合来,应用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要以最大的耐心帮助学困生彻底转化,使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9篇

初中数学各学段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数与代数”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图形与几何”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和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概率.“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还是比较复杂的,“数与代数”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图形与几何”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统计与概率”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综合与实践”更是需要学生具有综合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幻灯片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浅出地化解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图形与证明”时,涉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性质和判断,教师首先可以找一些生活中接近这些形状的事物,通过图片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然后开始课本上知识的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几何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而不只是单纯地了解这些图形的性质.

二、确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研教材,把握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以及程度的渐进性,并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细化到每单元中;教师应该把握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于较难知识点的学习应该多安排一些课时,并进行强化训练.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教案设计.在编写教案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其引入到实时课堂中.这样就能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在上课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就能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索引国际上一些数学家对这一问题是否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世界难题,可以将这些背景资料作为教案的前言部分,也可以搜索国内其他学校的教师的优秀课件或者参考本校内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参考上述种种资料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课件.课件应该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是情感的体验与态度的培养.数学教学目标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游戏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统计的简单应用”时,这一课程明显体现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主题,其中有的教学内容是“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教师可以就“调查本班同学视力情况”这一活动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分组统计每位同学的视力数据,然后根据调研结果推断整个学校的情况,再上升到全国的中学生.在研究结果时,教师可以利用EXCEL表格绘制相关统计图,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论证数据结论,这样就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312-01

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深厚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一定对学习的材料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习兴趣来源于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对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观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三、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重点和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在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拓展、创新的过程。数学建模来源于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强大的情境资源,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象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四、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最优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优化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动画又更生动形象,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其效果当然就会更好,用彩色版本的教材优于用黑白版本的教材, 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五、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信息,优化教学内容。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而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我在“初中数学网站”下载了很多有助于自已教学的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大量的练习题,另外,我还经常进“初中数学网”、“初中数学资源网”、“中国教育资源网”等查找有关教学方面的信息,我把下载的课件和教学设计结合自已实际,进行修改、补充,很快就会成为自已教学的教案和课件,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

六、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这样利人又利己。

第11篇

1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认识

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反思从时间上来看,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1.1课前反思。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深入的反思,反思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是否充分,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否脱离学生认识规律。要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以及例题选择、练习设计,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分析与判断。

1.2课中反思。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数学能力,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主渠道。要反思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是否渗透和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等。

1.3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及时地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典型教学现象、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收集并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再教设计与研究做准备。也只有长期坚持、积累和实践反思,才能提高有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一个教师的反思能力取决于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素养。

2.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2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3掌握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方法

有了教学反思的能力,还应该有科学的反思方法,才能取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3.1教学反思的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 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

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3.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①写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报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期以往,必有收获。

②观摩与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还需要群体的支持。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可以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 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常常提出许多棘手的问题,或新教材中存在的疑惑,大家随意漫谈,相互探讨,许多问题都在这类漫谈,探讨中得以解决。也可通过上分析课、研究课等形式,让教师相互观摩,以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初中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并未摆脱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注重“书面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与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信心与耐心。长此以往,学生全面理解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甚至丧失。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改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21世纪的初中教师,我们必需要重新审视以往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探寻一种适合初中数学新教材、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易于教师掌握的教学模式成为迫切要求。现将近些年国内探究的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做一概述,希望能够为同行带来一些启发。

1 教学模式

1.1 分层递进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能够使教学优化,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分层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且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调节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并通过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此外,分层教学可以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能更好的激发尖子生的学习潜能。同时,分层教学可从侧面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填鸭式教学,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发展和提高。最后要强调的是,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在各个层次教学中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科学、评价合理,最终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2 基于问题学习的情境教学

有实验表明,基于问题学习的情境教学模式,首先能有效促使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该模式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通过基于问题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有所提高,兴趣逐渐变浓,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主动思考问题,而且还可以大胆质疑并积极进行探索研究,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可以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该模式可以促进师生对话,增进师生情感,有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该模式创造了一种宽松、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了师生情感交流。

1.4 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组织探究、合作交流是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环节。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一般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由于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问题和知识进行理解,所以每个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同时也会存在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学生形成个人见解的基础上组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合作交流最基本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根据差异性指导学生合理进行分组。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等因素,争取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通过组内与组间交流丰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通过师生、生生、组组等形式进行多维度交流互动,有效促进学生探究性合作学习的开展。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设计、角色转变等方面,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我们改革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教育结构弊端的强有力武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尝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更有效地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接近实际问题情境的、便于师生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可以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教育教学服务。

2 结语

近些年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理论、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现时代的教学模式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角色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学生地位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此外,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渠道,师生之间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书面知识,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创新、个性与能力培养,两者各有利弊,不存在哪一种是正确的教学模式的论调。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克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适当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丽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5-17.

[2] 孙海霞.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1-32.

[3] 李国豫.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以贵阳市第十六中学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1-40.

第13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 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 因此在新课标条件下,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就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程的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备课和课堂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堂课能否上好。 在备课中我们一定要做到细致、新颖、独特,具有操作性。 要求“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要细致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 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产生的方法,展现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知识的运用,体现实践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 在备课中必须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设计、备习题。

备课和课堂上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备好课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成功。课堂教学的成功有赖于一个准备充分的备课教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工夫。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知识的呈现、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练习的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有序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做到有趣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注重练习和辅导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只有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进行强化练习,才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对于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公式定理的强化训练。在学习一个公式后,必要的课后习题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优补差,因材施教,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对优等生要以扩充和提高为主,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要以补充和转化为主,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方法,迎难而上。

3.注意作业和测验的效果

作业和测验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反馈。在布置作业或者进行测验的时候,要注意四性:针对性,迁移性,延伸性,整体性。 对错题要重复训练。对于带普遍性的、典型性的和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教师要随时收集,隔一段时间再次进行强化训练,重复训练时既要有原题又要有变式题。

三、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方法

(一)注意归纳和总结

通过归纳和总结一些公式、定理的用法,在数学学习中,善于总结和归纳往往对数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添加辅助线证明的知识点时,可以学习下面的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两边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这样注意日常学习中的归纳和积累,有助于迅速解题,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再如学习“二次函数抛物线”时,可以编写以下的口诀,方便学生训练: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Δ的符号最简便,x轴上数交点,a,b同号轴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像移,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最关键。

(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生活化。在课堂导入中,可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时应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可以设计以下情景:“如 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出意见,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直观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

第14篇

一、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数

学的作用

1.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行两者的结合。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进入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学生由过去被动的听转变为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探索与求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从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两者结合。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观的参与,使学生更多地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达成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如在讲解七(上)第一章: “人类离不开数学”这节内容时,我用了“蜂房中的数学”和“股票成交走势图”等动画课件,让学生由好奇而产生兴趣,从而感受身边有数学,生活中需要数学,真正体验人类离不开数学。

3.从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

与保持,进行两者的结合。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对一些概念,化抽象为直观,对于理论知识,化无形为有形,对于几何教学,化静止为运动,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学生能够简单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如在讲解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使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这样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怎样的两个图形才成中心对称。通过利用多媒体中“动”的部分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更直接、更清晰、更容易的接受新知识。

二、有效发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在教

学中的引领作用

1.扩大课堂容量,增加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板书、画图、例题、习题,特别是在复习课中,需要把知识穿成线、结成网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些内容纷繁复杂,信息技术的应用替教师、学生做这些工作,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信息,优化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教师可以将下载的课件和教学设计结合自己实际进行修改、补充,成为自己教学的教案和课件,节省了不少时间,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交流,教师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

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选择的运用,有效化解数学知识难点。数学具有逻辑的严密性、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并大量使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是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去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2.辅教更注重辅学,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是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教师的教学应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而应以建构一个学生乐学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第15篇

1.改革需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气氛严肃,师生关系紧张,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这就客观要求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行为改革,树立课堂高效的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2.现实需要

由于各个教师水平的差异,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的实质性把握不准,对新课程理念欠缺深层次的理解,使新课程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浮于表面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过于强调课堂的表现形式而忽略结果,过分夸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甚至让课堂陷入无序状态。这种虚有其表的教学方式,导致了课堂教学出现偏差。不仅没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适得其反,降低了教学质量,学生不能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我们更要深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终身的奋斗目标。

3.发展需要

随着高科技教育技术的普遍推广,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现有的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也能采取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使得师生间的关系也日益产生了微观的变化。为了适应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法要去适应学生的学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改进,以提高课堂高效性。

4.研究需要

目前对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研究方面并不多。这就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把握教学本质,简化教学形式

有些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教学过程往往浮于表面,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甚至有些教师的部分教学内容,把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当做课堂的必要环节。而初中数学有很多知识,如代数式、公式、、法则等只需要简单加以说明就好。例如,讲“去括号”的时候,学生只需要运用乘法分配律化简代数式来思考x-3(2x+6),就没有必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但是要避免华而不实的小组学习。在小组教学时要注意小组的有效性,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和个人职责。通过恰当的引导,促进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2.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指导方向。教师在课堂前就已经有了教学目标,并且准备好了充分的教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实时灵活调整目标,注意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

3.精简教材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是教学效率的另一个制约因素,太难或者太容易、太多或者太少都不是课堂高效的表现。除了出众的课堂管理能力,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较强的教材开发和整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知识结构相结合,充分把握课堂实时动态,因时、因课、因情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展或删减。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因材施教,实现高效课堂。

4.充分的师生互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互动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好玩好动的特征,采用一定的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童趣体验,让学生在趣味活动里快乐学习。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老师为主导,互动形式单一,几乎都是以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要实现课堂的充分互动,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同时,要放下教师的权威,走进学生生活,与学生多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里,有效实施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应通过科学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以及评价策略研究,从学习兴趣、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要素入手,实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雷丽青.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0(18):6-11.

[2]白瑞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