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信息化 基层卫生统计 信息技术 统计分析
当前,基层卫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地方越来越广泛,要想让医院管理科学化、服务系统化,医院统计工作就必须进行变革。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为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只有坚持不懈地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其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才能适应现代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模式下卫生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统计数据失真
验证统计数据的方法太少,这造成医院统计数据严重失真。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是统计工作必须要做到的,而医疗数据的不准确,会使医院管理决策不具有科学性。各部门每天定期报送数据,统计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仔细认真的汇总、整理产生统计报表,这是传统模式的统计流程。由于时间跨度大、数据来源多,数据准确性的校验往往存在很大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使统计数据失去可信度,不具备参考价值,或是引起管理决策失误,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
(二)统计软件落后
统计软件落后,数据很难得到利用,时效性不强是传统模式下卫生统计工作的突出不足。很多医院还在沿用很多年前的统计软件、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无法准确的反应医院的运行状态,更不能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再加上统计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兼职统计工作的人比较多,对于统计工作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法规并不是很熟悉,甚至有时都不能按时的完成统计最基本的工作,那就更无法对统计信息进行更深度的研究和分析。这样不利于医院统计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更无法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
(三)统计信息管理观念不强
为医院管理、政策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是医院统计工作的目的。但当前,部分医院没有认识到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在潜意识里对医院统计信息管理不重视,认为医院的统计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辅工作。领导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也就使统计人员的地位相对于其他工作人员比较低下,在人力物力方面不得到足够的支持,致使其工作热情不高,更难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同时,这也导致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无法得到保证,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不能为医院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样的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发展。
二、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革新统计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医院领导要对医院的管理以及医院以后的发展方向有充分地了解,创建一套与医院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疗指标体系,使统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医院更好地迈向现代化,实现更稳定的发展。医院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使其将专业知识要熟记于心,并且有着高尚的职业素养,有明确的自我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态度,这样才可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适应信息化的需求,统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几种统计软件和数据库查询语言,还要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一定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还要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最后,统计人员一定要在工作中得到培养主动服务意识,并且切实增强这种意识,善于从大量数据中寻找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也需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改变旧观念,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需求。
(二)发挥信息优势,确保数据真实
医院统计工作不可以只停留在医疗数据统计上,统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关于统计数据、资料,对医院中出现的意外状况以及医院发展的新动态进行合理的研究与分析,并且要及时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增强统计信息的时效性,有规律的利用网络医疗数据写出高质量的、内容更加丰富的、有深度的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对医院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对比、分析,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与原因,让领导决策者有意见可听。统计工作人员也应该摒弃原有旧的工作模式,围绕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模式,让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增强服务和效益意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高效管理,确保数据真实。
(三)加强综合监管,做好统计服务
严格把守环节数据质量,加强综合监管,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做好统计服务。医院的管理服务与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国家统计局政法司颁布的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该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同级监督职权,统计人员不仅要收集数据,还必须实行统计监督职权,切实负责,不能敷衍,出现错误一定查明原因,实事求是。其次,统计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录入质量预警与防范系统,完善数据审核功能和错误提示功能,将错误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医院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的各项医疗工作逐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新时期,网络环境让医院管理迈向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阶段。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基层卫生的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基层卫生的统计人员要努力完善自身,不断学习知识,提升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增强分析能力,让统计工作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育德.办好杂志,促进卫生统计学科与卫生统计事业的新发展─―纪念《中国卫生统计[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
[2]田凤调,接令仪,胡琳,李福田,陈科,薛禾生,徐勇勇,金水高.建国以来我国卫生统计事业发展过程的回顾[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
[3]祝闻华.实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中国卫生统计,2012(01).
[4]刘明山.如何保证现成卫生统计资料的可靠性[J].中国卫生统计,2013(03).
【关键词】基层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加快基层单位档案信息系统化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是实现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和手段。
所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的模式由原来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作为重点,转向以档案实体通过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作为重点。实现档案实体的信息化,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提取和加工,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益。与传统的档案资料相比较,电子档案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并且,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快速传递,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一、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基层单位档案载体仍以纸质材料为主,传统纸质档案存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查阅不便,而且纸质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投入一定的文档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担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尤其是基层单位越来越多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更多的电子文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日常产生录音、录像等保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构成录音、录像的档案看,其载体为磁性物质,更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影响而改变,影响其保管期限,因此,加快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方便了利用,减少中间环节,而且大大方便网上传输,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有利于档案原件保存。
二、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基层档案工作依然存在“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和“闭架借阅、你查我调”等传统做法。另外,有部分长期从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人员对手工管理模式很满意、很熟练,认为自己干了多年的档案工作,业务“熟练”,于是就不求进取,不愿意推进信息化建设,加上人员结构老化,思想保守,文化层次较低,不能适当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对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知识的了解甚少,存在安于现状、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旧观念,这些都成为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因素。
(二)对档案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普遍存在,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档案工作很简单,只是保管些材料,负责给利用档案者提供查询即可。还有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可有可无,专门设置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基层单位原本经费紧张,在能确保单位主要工作顺利开展经费预算外,还要保证正常人员经费支出后,已经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档案工作,导致一些基层单位档案部门不具备档案保管和管理的最基本的条件,更谈不上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
(三)专业人才的匮乏
档案信息系统是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庞大系统工程,它需要档案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信息化素养、档案专业知识和有一定的档案技术理论功底等,但是基层单位“科班”出生从事档案工作的寥寥无几,普遍存在档案人员缺乏必要的开展档案信息化知识和能力,思维调整不快,影响了档案信息开发的力度和深度。
三、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一是领导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趋势所在,基层单位领导要从全局工作出发,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单位长远发展规划重点工作之一,在人、才、物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二是档案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档案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学习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知识,提高业务素养和技术技能,在工作中逐步改进原有管理模式,多从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以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
(二)科学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邀请档案主管部门来指导,要结合本行业、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规划,分步骤有序推进完善软硬件投入。我院从2005年开始成立了由文书秘书、网络管理员、专兼档案员组成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建设,单位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投入档案信息化软硬件更新,通过多年的完善,已经配齐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硬件,有一名专职档案员负责全院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对规模较大的行业,可以考虑由主管单位牵头,集中研发档案系统或购买市场占有率高,用户反应好的系统,同时结合行业实际进行系统参数调整,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这样减少了各基层单位独立开展导致不必要的人财物支出。我院目前应用的档案系统是自行购买的档案软件,经过不断完善,已经适应单位日常发展需要。对一些日常重要的档案均交档案局进行专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院档案保管压力。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防范措施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系统管理维护,确保数据库安全,保证归档文件档案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档案系统要与外网进行有效隔离,实行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网络安全。在使用操作中,分别授权,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操作。目前,我院档案系统实行专人专机专用,只有档案员和网络管理员可以使用。电子档案对保护环境和保护方式的要求都很高,档案人员特别注意防毒工作,如安装防火墙和及时更新杀毒软件,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及时备份与维护工作,要正确处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通过电子信息加密技术,签署技术、身份认证的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四)档案信息化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应既符合国家的标准,又有利于实际的操作。应对各立档文件及档案的内容、著录项目、数据库结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还要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件、硬件的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进行统一规范。使得将来电子目录入档案馆之后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解决因软件的不同而带来的数据无法转换或者不能读取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制度,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档案工作是基层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基本面貌和工程发展全过程的综合反映,确保档案的安全管理,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作量大、操作繁琐、易出错等,缺乏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科技手段。这些传统的基层档案载体都是以纸质为主,不仅成本高,对于档案的维护与查阅也非常的不方便。纸质的档案容易受潮、受到虫蚀及火灾等灾害的威胁,每年所投入的保管经费较高,而且文档没有备份,容易造成文档损失。同时,纸质文档经常反复的查阅会让原件受损或遗失,从而在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基层单位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信息化应运而生。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通过将原来的以档案保管为重点的模式转为以档案信息化形式来为社会服务。通过对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而分析与提取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信息化档案多种多样,其以办公软件为载体,同时又以录像、录音、多媒体、网络等各种形式来呈现,电子档案更加容易保存于修改,便利查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不仅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同时降低了档案的管理成本。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性与规范性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档案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2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重视
在当今信息社会,经济建设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有效推进,信息化不仅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更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从目前看来,许多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计算机水平比较落后,软硬件设备都需要更新,与现代化发展不协调,这主要是因为单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对于基层档案工作仍然只注重保管而忽视利用。有些档案管理员由于长期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对于手工管理虽然比较熟练,但是却自以为是,认为熟练了就不需要进步,不愿意推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同时,由于其思想保守、文化素质不高也难以适应单位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多的是安于现状,对信息化知识与管理知识的认知甚少,不思进取的现象十分普遍,整体业务素质很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2.2档案信息化专业人员匮乏
大多数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很少有机会参加专门的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培训和在职学习,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并不熟悉,加上很多档案管理员都是由于身体或者年龄原因从其他部门调来的,所以年龄结构也趋于老龄化,缺乏工作热情。而档案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知识的集结,需要运用多种知识与专业配合,是通过多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多环节配套所构成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档案从业人员来进行协调和运作。然而,纵观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都偏低,具备信息化、档案专业知识的人员寥寥无几,很多都是没有档案技术理论功底,科班出生的档案管理人员几乎没有,档案信息化专业人员匮乏,当前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结构老化,思维调整较慢,从而对档案信息化的开发力度有深度有很大的影响。
2.3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我国基层单位普遍的存在着档案信息化投入不足,硬件建设滞后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基层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文档材料的保管,并给档案利用者提供查询即可,认为档案工作非常简单。同时,许多单位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认为单位经费没有必要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只要确保单位主要工作顺利进行就行,因而没有为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编制预算经费,更别说实行统一规范的单位档案管理应用软件,从而造成了档案管理部门连最为基本的保管与管理都不具备,档案信息化工作无法开展。
3如何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
3.1加强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扩展档案管理重要性宣传教育,让单位充分认识到档案是当今社会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单位领导,更要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必须要将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作为单位长期目标规划的重点之一,并给予全面支持。同时,档案管理者应树立档案信息观,革新观念,自觉提高专业素养与技能,充分汲取与补充档案信息化建设知识,逐步改变守旧观念,从传统的档案保管人员变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者与传播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求实探索,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深刻理解档案,充分反应档案的价值,并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仅做档案的收集者和管理者,更要充当档案信息建设的开发者,从而将档案转化为单位可利用的信息。
3.2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规定,结合行业特点与单位工作实际来制定,逐步完善软硬件投入,单位每年可以拿出一定经费来更新档案信息化软硬件,并设有一名专职档案员来全权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对档案应用系统的开发,可以购买市场占有率高的档案系统。为了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档案系统应结合单位实际来调整参数,减少单位各部门独立开展不必要的人、物、财支出。单位也可根据需要自主研发,采用现代技术实现存储信息与相关单位档案数据的链接处理,从而可以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实现了检索速度快、查询便捷、可靠性高、存储容量大、成本低等优势。
3.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管理
3.3.1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单位发展各个阶段都会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产生和应用,使得基层单位档案快速向数字化方面发展,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文件是通过复杂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才得以利用,其不同于传统的档案文件,通过权限设置,利用者只要获得权限,或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允许利用,就可以随时调出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并可复制和存储,可以说,电子文件是适应现代管理制度的全新的管理形式,因此,必须加强规范电子文件,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归档电子文件,可以通过图文扫描、网络、计算机及光盘等形式将电子文件信息制定部门要求统一集中管理,并存储于档案部门存储介质中,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分类、整理与编目,形成电子档案,提高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检索的便捷性。为了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利用者必须通过档案部门进行用户确认才能调阅档案。
3.3.2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除了要确保归档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同时还应保证档案数据库安全。对此,必须要提高档案信息化安全防范,加强系统管理维护,可以实行身份认证来保护档案安全。在使用中,给用户分别授权,让用户在授权范围内操作。此外,为了确保档案数据安全,档案系统应实行专人专机专用,对电子档案的保护要注意防毒,安装防火墙与杀毒软件,并做好电子档案备份,对重要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提高电子档案的可靠性,推动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从而为在单位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奠定数字信息基础。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