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龙岗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重点对学校层面的音乐教育进行研究。主要指标:课程门类设置、音乐课时数量安排、音乐课程开课率等。本课题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代表,对龙岗区87所公办的中小学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问卷针对学校与学生共发放400份,回收380份,有效率95%。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提纲访谈和数据统计分析法以及对少数音乐教师的个别访谈等。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派成员赴教育局采访了相关人员,事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处理,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并对材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形式化倾向
1.活动形式单一
音乐课程内容设置不够齐全,与其他学科间的融通不够,不能开足开齐课程的现象很常见。初中阶段尤为突出,高中阶段更甚。
2.形式化的音乐课
在笔者看来,音乐课、美术课都会无缘无故被各科老师霸占,用来考试、讲评试卷或者是讲课。而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这个现象也比较普遍,这种情况在中学尤为严重。笔者从所抽样的200名学生处了解到音乐课的上课模式基本上是音乐欣赏。音乐课的上课方式比较单调和形式化,没有学生主动参与,没有师生活动,音乐课就走个形式。
(二)功利化倾向
1.“应试现象”
针对音乐课的开课情况,笔者抽样调查了4个学校,A校龙岗区清林小学,B校龙岗区横岗中学,C校龙岗区布吉高中,D校龙岗区第二职业学校。查结果除小学阶段情况稍好外,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都很不理想,音乐课时总数达标率低。笔者之后又走访部分中学,发现初中三年级的音乐开课率为0%,高中音乐课隔周开设的情况。由于中考、高考,各学校对待音乐课的态度是边缘化的。
2.“应赛现象”所谓“应赛现象”
是学校所追逐的名誉和声誉。学校的声誉,一部分来源于学生的成绩;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学校在各种校际的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和名誉。学校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特色和突出之处,来吸引学生和家长的青睐。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只是将比赛看作一项任务。
(三)“尖子化”倾向
学校的艺术教育,其宗旨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艺术中得到熏陶和培养,而不是单单面向具备艺术特长的学生。学校的艺术活动和表演导致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不断得到锻炼,而没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则变为看客。在笔者的调查中,这一现象非常明显。
1.活动覆盖面小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有这样一题:你经常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吗?在所抽样的学生中,经常参加活动的同学占了18.9%,从来没有参加的同学占了38.9%。我们可以从学校的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基本上参加活动的都是熟面孔,而其他生面孔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表演的学生。少部分学生参与,活动覆盖面小,是“尖子化”的一个原因。
2.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开展单一
笔者做了一个调查,在龙岗区87所公办的中小学学校中,几乎都开设了传统的合唱、舞蹈、绘画,这三个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程度,成为了“尖子化”的原因之一。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思考
不能否认,音乐教育是促进了人们的发展,也促进了高考各科目的学习,造成我国音乐教育还落后主要是人们主观上的重视不够。从课堂上看,学生是喜欢音乐的,但方式单一,造成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种局面。
(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学校音乐教育
公共艺术所包含的范畴是广泛化的艺术形式,包括如戏剧、音乐、歌舞等表演艺术和其他公开的艺术性活动。今后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应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要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合作,形成相互结合的音乐教育氛围。
2.实施综合性、多元化的课外艺术活动
前面我们提到了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基本上只开设音乐、美术两门课,而艺术的领域是十分宽泛而又丰富多彩的。这两门课来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根本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同时,因为内容单一、狭隘,必然造成课堂生活单调。
3.注重群体发展
注重活动数量规模,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形成群体发展、活动没有规模就没有质量。现在,龙岗区的中小学一般都能做到有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等,但整体说,但它的活动规模、实施范围可想而知。
4.关注学习过程,实施多元评价
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以来注重知识、技能的积累,学生的音乐学习时间都在训练技法。不管是音乐课,还是美术课,老师都要不断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要努力建立学生音乐学习的档案袋。
参考文献
[1]郭声健.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和艺术课程改革的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0.12.
其实,优美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众多的艺术教育形式中,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一种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从事音乐教育以来,深切的感觉到社会、家长、学生其实是渴望音乐的。且不说县城里大大小小好多处音乐培训班搞的红红火火,当穿过大街小巷,走进百姓人家,哪一家没有几件“欣赏”音乐的电器,大到家庭影院,小到mp3、音乐手机。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和奥尔夫都认为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教育应是全民普及性的事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写到:“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义务教育阶段,目前这门必修课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做得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长期的副课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子,所以从社会到学校,从家长到学生,乃至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习惯性的用主课和副课划分学生所学的课程,所以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写作业、讲习题、背英语单词,就是可以不听音乐。
二、没有完善的教研教学管理体系
据了解,全县所有的中小学,只有我们学校有一个艺术教研组,还有几所学校有音体美教研室,再其余的学校都是音乐教师随便分在哪个教研室坐就行了。教育行政部门平时也是很难找到音乐教研室或负责音乐艺术教育的管理人员。
三、教师本身的素质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农村在职音乐教师,只有极少数是音乐专科毕业生,另外一部分是师范音乐班的毕业生;其余大多数则是兼职音乐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多数是只要能哼几首歌就上音乐课;还有的学校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课程表上排的是音乐课,实际上的是其他课。这样的教师队伍不论是教学能力还是专业知识都远远达不到 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堂教学要求。加上教育行政部门几乎从不组织音乐教师的培训,音乐教师缺乏了知识的补充与更新,也就谈不上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提出了“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更有灵性,那就让他们多接受点儿艺术的熏陶和教育。所以要想尽快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应从一下几点做起。
第一、音乐教师自身要更新理念,改变认识
教育的进步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发展更新理念是关键。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求每一位音乐教师从思想上改变对音乐课的认识。也许有人会说:谈何容易,长期的认识说改就能改吗?其实在中国古文化中对音乐人的定位是极为低下的,如今不是早已改变了吗?关键不是能不能改变,而是想不想改变。只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有一份责任心,少一点功利性,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积极做好课后反思,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对每一节音乐课抱着副课当主课上的心态,请相信学生是最具可塑性和被感染力的,你当主课上,他们就不会当副课的。举一个音乐老师最常见的问题:音乐课上学生不带课本怎么办?尤其是这些学生还会无所谓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的行为很正常。我代课的一个班,86名学生,第一天上课,36人不带书,同桌看一本,有的课桌上还摆着数学作业本。我记下没带课本的学生姓名,贴在了教案本的第一页,并且严肃的提出:“下节课你们必须要带课本,而且全班同学每人必须有一本课堂笔记本。”一周后上第二节课,只有三个人没带课本,十几个同学没带笔记本。“好,没带书的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看,老师这儿有书,没带笔记本的同学记上姓名,下次上台在老师的教案本上写。”第三节课86名学生的书带全了,问题解决了,当然以后还要继续巩固,切不可放松。我们要清楚音乐课就是音乐课,不是语文课,就像男女有别,只是分工不同,但绝对没有主次之分。只要音乐老师们把音乐可看作主课它就是主课,就是对自我工作的认可,这种肯定会激励你把音乐课的愉悦性尽情的展示给孩子们,也就是对孩子们的负责,对音乐课程标准不折不扣的实践。
第二、管理者要改变观念,保障音乐教育的落实
为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应设法在农村中小学进一步配备师德修养良好,专业知识丰富,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专职或兼职音乐教师;转变观念,从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力求保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实。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建设的大力投资,许多农村中小学都修建成了乡村的小“风景区”。走进教学楼,看看挂牌――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报告厅、实验室......应有尽有,就是很难看到音乐室、绘画室、舞蹈室或艺术室。如果说是具体学校做得不好,那管理者的责任更大,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落实的不够。有些五星级学校有一架电子琴,就是全部的乐器了;有些标准化学校却没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另外,一些学校一年到头搞上一次“庆六一文艺汇演”,孩子们表演的几乎全是大人节目的“模仿秀”除了搞笑就是严重的成人化,甚至还夹杂着低俗。校方为此活动还请来了各级领导,美其名曰“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搞笑,而是让学生具备一种良好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应以良好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实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校园每周一歌”、“校园红歌会”、“小小舞蹈家”、“小演奏家”等,从而长期的,可持续的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重视了欣赏与审美,尤其把中小学生对音乐创造性的要求提升到了感知与情感体验的境界,强调了“多元化”,要求通过舞蹈、美术、文学等相关艺术形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美。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要说已任教十几年的音乐教师是否接受过这样“多元化”的艺术课堂教育,据了解现在的高校也没有几节这样的课,更不用说那些“做游戏”、“讲习题”、“代管”的音乐教师。因此,我们且不说他们音乐课上得怎样,其实我们先考虑的是他们怎么上音乐课,所以改进农村音乐教育现状最迫切的是要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日新月异,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心理的角度,他们已经从儿童时期向少年时期转变,这一转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波动,在高年级时,他们就会渐渐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和责任,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浮躁,行为上缺乏自信动力,受到批评和指责会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①
我们面对的学生正是这一群体,他们活泼,渴望获得新的知识,但同时又很脆弱,心理和学习压力加大,变得胆怯,不愿意再上古板、照本宣科的音乐课,不再满足于课本上那些知识,更渴望新奇的东西出现在面前,对于音乐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找出他们对音乐课渐渐失去兴趣的原因,指导他们自己走近音乐,认识音乐,热爱音乐,让学生创造高层次的音乐生活。学会从浩瀚的音乐海洋里选择吸收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将音乐的美融进心灵,使之成为他们世界里极其丰富而生动的一部分。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的分析与调查
1.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
小学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学生一天天长大,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过渡。他们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飞速发展,已从儿童向少年迈进,在人格发展方面,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需要水平有新的发展,增添不少新的内容,但在心理方面未达于成熟的程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青春期,常呈一种不安静的状态,因为在不久以前,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身体的变化,其兴趣已改变方向,但他们未能发现新的有趣的事物。因此他们一会儿想做这个,一会儿又想干那个,却没有一件事情能使他们真正满意;(2)对事物的评判不合逻辑。大多数少年由于经验的不足和认识的偏差,以及过去许多错误的见解和信仰,他们往往是有成见与不客观的思考者;(3)善于幻想。青少年心比天高,但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但不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对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教育和批评,常有抵触情绪甚或反对和敌视。②
这一时期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唱几首经典歌曲,然后记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对任课老师的话有些满不在乎,对音乐课也不在乎。而那些游戏、律动在他们眼里变得幼稚、可笑,逐渐地,他们迷失了学音乐的方向,音乐课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加上他们那些不成熟的见解,逆反心理使他们对音乐课越来越不感兴趣。
2.调查和分析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淡薄的原因。
(1)调查报告(小学生对音乐的喜欢程度的调查报告)
我对长春市第108中学小学部二年级的一个班和四五年级的两个班分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6%的二年级学生都非常喜欢上音乐课,而且都很喜欢在音乐课和老师一起唱歌、跳舞。还有4%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喜欢程度是一般,会选择性地喜欢一些老师在课上教他们的舞蹈和歌曲。
四年级的调查问卷则表明:四年级只有68%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而且愿意接受老师上课的内容,30%的学生觉得对音乐课很一般,不喜欢老师上课教的书本上的内容,更喜欢流行歌曲之类的,还有2%的学生根本就不喜欢上音乐课,觉得音乐课很无聊。五年级喜欢上音乐的学生只占全班的48%,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却占到了20%。由此可见,音乐课在随着同学们年级的增长,兴趣在慢慢降低,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通过研究和调查,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考虑。
(2)分析原因
小学生越到高年级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越淡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越到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学习负担就越重,没有时间学习音乐,更别说是对音乐有兴趣。
②小学生的课本太古板,不能和现实时下流行的音乐接轨,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流行的、时尚的音乐,所以产生很大的代沟。
③现在很多学校都设置快班制度,所谓快班,就是尖子生都在一个班里。老师为了出成绩,让自己班的学生多考进快班一些,就会经常占用音乐课的时间,可见音乐课在老师那里就不受重视,更何况学生和家长呢?
④越到高年级的孩子就越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态度,什么都想学,但是又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所以上音乐课时也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教材的老套,更没有可以吸引他们的地方,所以就导致课堂纪律混乱,越是这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越淡薄。③
三、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1.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音乐的轻松。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欢快、愉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感之中。③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在音乐的气氛中要心平气和、轻松愉快,准备进入新课。这就要求我们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音响资料要准确、生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抒情、优美的音乐为先。当然用什么乐器演奏是要考虑的,如“吉他”、“小提琴”、“萨克斯”、“钢琴”……以独奏音乐为先考虑。想方设法地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精神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④
2.利用游戏以导趣,使学生寓学于乐,轻松愉快。
游戏对于在校学生,尤其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趣的事情,他们非常喜欢游戏。因为在枯燥的课堂中,一个游戏就相当于一颗糖果,让他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又体验到甜蜜。在教授小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欣赏课时,因为欣赏的是一首管弦乐《玩具交响曲》,我就会联想到学生在小的时候喜欢玩的玩具,喜欢看的动画片,让他们把自己最喜爱的童年玩具拿到课堂上,让他们为大家讲述这个关于他们的玩具和他们的童年的故事,还会给他们播放些他们耳熟能详的、喜欢又乐意接受的卡通片的主题曲,边放边让他们猜这是什么歌曲,最后播放《玩具交响曲》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在玩乐中感受音乐的美妙,轻松愉快地上好这节课。⑤
3.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力,让他们在艺术实践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心理学认为,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必须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延伸。这种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就音乐艺术而言,可以让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我们把器乐引进课堂,如牧童笛、口风琴等乐器的教学目的;学习声乐,放声高歌,可以自娱自乐;欣赏作品,可以提高自我,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作品,从而了解作品的民族化特点。因为“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组织合唱团,可训练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更体会音乐的和谐美;组织各种艺术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开辟广阔的天地。
4.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⑥教学教材的精心设计,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收发自如,以及给予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学习空间,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及兴趣。⑦如在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欣赏课中,欣赏莫扎特父亲莱奥波特·莫扎特的《玩具交响曲》时,应如何从音乐音响当中,从音乐要素语言之中发挥想象力,联想到这首交响音画的“静态”、“动姿”:那布谷鸟顽皮的叫声,那夜莺清脆明亮的叫声,那上紧发条后玩具兵们走正步的声音,加之欢快活泼的音乐,浑然天成,让人听了很舒服,心情舒畅,仿佛回到童年,忘却一切的烦恼。在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琵琶仿鼓,洞萧轻吹,夕阳西下,晧月东升,江面微波涟涟,水云深处,鱼歌唱晚,远处白帆点点的音乐形象。利用这样的教法,给学生“插”上翅膀,让他们完全有能力翱翔于音乐的美感空间。如此一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兴趣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5.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多给学生们以启迪,把现代的东西和课本有力的结合起来,让他们的兴趣更加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认识到高年级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对音乐课本的兴趣。所以,我在上课时就把时下最流行的电影和流行歌曲和课本上所要学习的《荧屏乐声》有效结合起来,给他们播放《变形金刚》的MV,现代方言版的《泰坦尼克号》的视频,最后让学生和着本课所要学习的歌曲《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演影片中的片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上课效果也非常好,这就是利用电教手段先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官上的认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演歌曲。
四、结语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美丽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学生只有在对某一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于是产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紧密相连的,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美妙的音乐。因此,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的性格的重要前提和原动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
注释:
①普凯元.人是怎样接受音乐的-谈音乐与心理.人民音乐出版社.
②徐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J].河南教育,2005(04):42.
③[美]莎莲娜·哈伯迈耶著.音乐让孩子更聪明.中信出版社.
④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⑤倪端.音乐小童.长春:长春出版社
⑥儿童的谈话:学会使用语言.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