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架构师学习计划范文

架构师学习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架构师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架构师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评价体系;学业评价;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13-02

高等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学业评价问题。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虽然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学业评价进行了很多改革,但由于历史沿革、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缺乏多元化、方式单一等诸多弊端。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弊端,并就如何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以及明确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功能与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促进学生的学业、能力、道德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做了初步探讨。

一、高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一)高等学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现状

我国现行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毕业实习。前两个方面是学业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方面。在学业评价的执行层面主要通过教师、学院以及校方分别承担来完成,学生在学业评价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的一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业评价多采取终结性结果评价的方式,过程评价在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主要的过程评价参考指标为课程学习中考勤、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等客观指标。

(二)高等学校现行学业评价体系弊端

1.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评价与其真正的内涵存在偏差。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评价指的是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业评价主要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依据,其目的仅仅是获得学分、毕业或评优评奖。这样的学业评价认识忽略了其发展功能,与学业评价的主旨存在一定的偏差。这里可以借鉴“全人教育”理论,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爱好,即治学的方法。因此,学业评价最为重要的内涵是通过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指明学习方向,改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2.现行学业评价体系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提升每个人的主体性。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应试化的倾向,导致大学生主体性正在逐渐丧失,成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业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局限性和不具有时效性,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以“考试”为核心的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真正反映学业的真实情况。目前我国高校中学业评价中,评价方式主要采取课程考试或课程论文量化打分的形式,通过分数的高低来对学生学业的价值进行判断,主要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而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忽略了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

4.传统的学业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导,忽视了对于学业过程的整体评价。目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应试化倾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忽略平时的学习,仅在考前两周突击学习,以不“挂科”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有效的释放;教师也以学生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学业评价,而没有参考学生在学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表现、情感等因素。

二、构建高校“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

(一)“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目的与作用

学业评价的目的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通过学业评价实现对学科教师教学的激励、诊断与促进作用。其次要肯定学业评价存在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但要弱化这一目的,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着重体现评价结果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发展。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业评价的结果,对教学过程、方法有所改进,促进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作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落实到具体的方法上,要做到量化的方法与主观评价方法,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的结合。量化打分的形式主要包括阶段考评、课程考试等等以分数或成绩等量化指标作为学业评价依据的方法;对于某些以分数不能体现学生学业情况的课程或评价内容,可以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阶段考评也可辅助以主观评价,主观评价一般以描述性的语言对于学生在课程、实习等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力及情感等进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改进上一阶段存在的问题,累积即可获得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表现,形成过程评价结果,同时可以在学生课程结束后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中,需要贯穿始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摒弃原有的“整体划一”评价理念,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业评价的差异化理念。

三、高校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组织方式与方法

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弥补不足,促进自我进步的途径。在课程学习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主动确立学习目标,及时进行自我诊断,以自我评价的结果来指导和改进其学习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偏差,最终提高学习目标的实现水平。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学习的态度及价值观等动态指标,也为教师的客观评价提供了充分依据。学生课程的自我评价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从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等方面来评估。②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③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如阅读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加工、应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的、文字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学习的调控能力:如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等;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2.学生互相评价。对于学生互相评价这一方式,首先教师要判断课程是否适合学生互相评价这一方式,教师将参与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将部分课程内容以小组学习、小组研究的方式分配到各学习小组,各小组的内容可以按照不同学习小组的能力、特长来分配,充分体现差异化评价的原则,学生在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可参照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

3.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构成对学生课程评价的主体,形成课程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教师评价内容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阶段考评、科研实践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成绩等各个评价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纯的以课程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打分与主观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

1.量化评价方法。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中,量化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阶段考评与课程考试。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划分出若干关键知识点,由此设置若干阶段考核点进行考评,改变原有学业评价体系下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在进入考试周之前突击复习的局面,通过阶段性考评,使学生在每一个关键知识点学习后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整改,形成“发现问题――有效整改”的良性循环。通过阶段考评的积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与课程考试有机结合,形成对该课程的量化评价部分。

2.主观评价方法。课堂表现考核“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贯穿整个体系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传统的学业评价体系下,大学课程基本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适当规划教学过程,采取课堂互动或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两种形式,教师可以形成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主观描述性评价或指导。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该形式应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指导。作业考核,在“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下,作业形式应考虑多样性,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外实践考核,鼓励学生就课程内容以及个人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激励分并给与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蔡芸.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2]吴定初,唐安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人的主体性提升[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李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

[4]王文静.学生自我评价流程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3).

[5]王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第2篇

关键词:高三化学;学科知识逻辑架构;学生认知逻辑;SOLO分类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60-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2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三化学复习一般包括一轮、二轮两轮复习。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而言,传统的一轮复习主要以知识梳理和例题分析为主,注重单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学生成绩一般提升较快;二轮复习主要以知识应用、方法指导和习题训练为主,注重解题指导与训练,但复习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甚至原地踏步、成绩滑坡,师生都很苦恼,笔者戏称为“高原期反应”。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如何在教学中改进提高这是许多高三师生(特别是薄弱学生群体)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调查发现,一轮复习后,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应用基本没有困难,但对知识点间相互的联系、推演及相似、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迁移、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里折射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问题解决所需的知识逻辑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导致对所学知识的不能有效提取、迁移和应用。因此,二轮复习应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出发,强化对学科知识结构的再认识、再理解和逻辑架构,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与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相统一,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提取所需知识点并加以应用的能力。

在高三二轮复习过程中,笔者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自我架构学科单元知识逻辑结构教学”,逐步厘清重点知识结构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教学生在二模统考中一直遥遥领先同类学校。

二、理论依据

1. 知识结构化有利于学习记忆

认知心理学认为[1],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过程如图1所示[2]。

从图1可以看出,记忆包括“感觉登记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三个系统。其中,短时记忆的核心控制过程包括“复述、组块、编码和提取策略”等,最终形成反应输出,也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相互转化的关键过程。

为了解决知识的存储与提取问题,认知心理学家一直将知识的结构化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提出了很多观点[2]。研究证明,若把所学的知识要素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使知识由繁杂变成简化概括,能使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和结构产生形象化的感觉和认识,有利于学习记忆。相反,若知识孤立地存储,相互间不能建立有效的联系,就会大大增加工作记忆的负担,势必给提取造成很大的困难[3]。

2. 知识逻辑架构是SOLO分类评价的高级目标

SOLO是指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理论最先由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等提出。该理论将学生学习的结果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不同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即: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等[4],其基本内涵用图2表示[5]。其中,前结构是指逻辑混乱,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单点结构是指只能联系单一事件进行概括;多点结构是指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是指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概括;拓展抽象结构是指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放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对照图2可知,对多数薄弱学生而言,经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后,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结果层次超过了前结构和单点结构,少数学生可以达到多点结构,很少有学生会达到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因此,二轮复习的重点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达到多点结构、关联结构甚至抽象拓展结构的学习层次。

因此,从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出发,梳理单元核心知识,把所学的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建立联系,从而架构具有知识逻辑结构顺序的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发展与衍生关系是实现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

3. 学生认知逻辑结构与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相互促进

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就学生而言,认知逻辑结构简言之就是学生头脑中对知识的直观反映,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泛指学科规律,包括学科思维规律和学科客观规律。两者在高三二轮复习中的关系及作用归纳如图3所示。

不难看出,高三化学复习的两大主要目标是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架构是二轮复习中达成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实施与案例

学科知识逻辑架构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之上的一种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单元知识结构,逐步构建知识逻辑层级(核心主干知识、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从而达到对知识内容的结构化存储、理解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知识逻辑架构的主体是学生,研究分析学科知识逻辑是基础,学生认知结构的提升是关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 实施原则――知识为基、认知为本

学科知识逻辑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认知逻辑为基础,遵从学科单元知识特点循序渐进进行。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言,教学中一般遵守“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的逻辑顺序,既符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序,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制法共同决定用途”。因此,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构化过程中,时刻遵守“学生认知顺序为本”的原则进行,遵守“先结构后性质、先元素后单质、先单质后化合物”这样由简入繁、步步深入的认知顺序,架起认知逻辑基础上的知识逻辑结构体系。下面就以元素化合物“氯”为例。

就氯气的物理性质而言,颜色(黄绿色)是它的特征之一,易液化又是它的物理特性之一,液化得到的物质称为“液氯”,仍属单质氯,工业上一般把氯气液化后通过钢瓶进行储存、运输和使用,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同时,正因为氯气在水中的可溶性(约1∶2)造就了它可以用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作用;而氯气溶于水得到的物质称为“氯水”,属混合物。学生在知识逻辑的架构过程中,不断地分析、思考并加以辨析该物质与“液氯”在成分、性质等的区别与联系。

氯水的组成和性质也是本单元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可以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进行总结完成表1,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对氯水成分和性质的认知结构,进而完善与“氯水”性质相关的知识逻辑结构,如氯水的酸性、漂白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等,最后学生完成氯单元知识结构(图4)。

2. 实施目标――分类合理、结构优化

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架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提取、迁移、推演等综合应用能力。为此,教学中要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分类,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如对化学实验单元而言,从化学实验的研究内容看,它主要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变化规律、制备等的方法和操作;从实验的目的来看,主要结合生活和生产需要分为分析实验、制备实验、性质实验及探究实验等。高中阶段主要学习物质的定性检验(离子检验、物质鉴别和物质的检出)、定量测定(气体法、重量法和滴定法)、典型物质的制备、物质性质探究等,这些内容相互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学生通过分析可知,实验从定性到定量,从性质探究到物质制备,对实验者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实验方法和条件的选择越来越深入。

从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基本实验操作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优化等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内容的认知提升,不断构建属于化学研究需要的实验知识逻辑结构体系,突出实验重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体如图5所示。

其中,物质的检验是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再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结构的细化(如图6),做到结构层层深入、内容不断具体,形成完整的知识逻辑结构体系。

3. 实施方法

(1)宏观视角、学科立意

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之上的宏观结构表现。教学中要从核心知识着眼,逐步深化拓展知识结构,把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内化、发展、表达,形成“主干清晰、枝干有序、结构丰满”的学科知识逻辑架构,构建具有清晰思维逻辑结构的学科逻辑“树”。其中,高中化学知识整体逻辑结构框架是最先需要架构的,这将对后续的架构教学起到总领和示范作用。首先从研究对象“物质”出发,揭示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再从研究的内容出发得到化学这一学科的内涵,即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最后不断对知识进行分类延伸得到如图7所示的知识逻辑结构。

(2)突出主干、有序发展

学生的认知结构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不断向前发展,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得到优化,在同伴的互助下不断完善,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整体理解单元知识的前提下,独立分析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寻找单元主干知识,建立单元知识的主干结构,再进一步拓展知识结构层级。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的二轮复习中,学生在构建图8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拓展,如图9所示。

(3)分析教材、问题引导

知识的架构离不开问题。在系列递进性问题的指引下,按步骤设计知识结构所必需的知识模块,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知识模块的习得过程。如,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中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的编写顺序、知识逻辑结构以及概念的阐述方式等,厘清单元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和概念间的上下位关系及其关联性。

通过分析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后不难发现,教材在内容主题的编写上相互联系,层层深入,这也恰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序相一致。教学中以“问题”的形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哪些性质具有周期性?为什么会产生周期律?如何用科学方法体现周期律?周期表如何体现周期律?周期律学习的意义何在?在系列递进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依次架构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内容、本质和规律及周期表,如图10所示。学生的认知逻辑与知识逻辑结构逐渐趋向统一。

(4)注重逻辑,厘清关系

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是“逻辑性”。在知识构建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先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按照自身认识顺序和知识逻辑发展顺序整理分类单元主干知识、知识的上下位关系、知识的包含关系、知识的衍生关系等,如在物质的量单元知识复习中,教学中可以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①物质的量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摩尔,再问摩尔是什么?学生往往会说摩尔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常常把“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与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两者混为一谈,把物质的量的单位与具体微粒个数混为一谈。说到底,学生对物质的量的作用、为什么引入物质的量不清楚。因此,教学中对该内容的知识与概念的逻辑关系的构建和梳理相当重要。②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从生产实践来看,宏观物质的质量是可控的,但具体到微观的化学反应而言,微粒间的反应实质是微粒之间按一定个数比例进行的。如何把宏观质量和微粒个数联系起来?这里就需要一座桥梁――物质的量。因此,物质的量的引入起初就是要解决质量与微粒个数间的换算。这里自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对相同的物质而言,质量与微粒个数成正比关系;二是对不同物质而言,微粒个数与质量有何关系?由此物质的量应运而生。③单位物质的量的微粒个数和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科学进行测定不同物质发现,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的微粒个数均相同,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个(NA),而单位物质的量的质量却不一定相同,但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相当,这就是摩尔质量。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学生不难得到几个概念的逻辑关系结构如下图11所示。

学生在上述概念逻辑架构完成后,进一步分析并建立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始终围绕“物质的量”这个核心“桥梁”,建立互为一体的网络关系图(图12),并用关系式和化学符号进行表征,即n====cV。网络图的构建也是知识逻辑结构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解决同级或不同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换应用。

四、结论与建议

在学生生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构建对高中化学概念与理论、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均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对学生有序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高效提取学科知识和应用的能力,促进学生钻研知识分类和概念的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的共同作用。教学中要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另一种是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越俎代庖或一讲到底,教学流于形式。

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反馈和综合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必要的教学调整。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构建能力与方法、课堂的参与度等都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课堂中需要做好异质分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性别等)、任务引领和问题引导,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坚持课后总结完善。同时适当精选一些应用性习题加以训练巩固,形成符合二轮复习阶段性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架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43

[2] 王祖浩等.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86

[3] 刘淑花.促进知识结构化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第3篇

关键词:海南医学院 生物化学 过程性评价体系 构建 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10-02

海南医学院教研室从去年开始对过程性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了生物化学过程性评价体系,并在2013级临床专业的四个班级中进行了适用。该文将就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进行介绍并进行经验总结。

1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及实施必要性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的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评价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的运用、知识构建的效果及能力的提升等。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过程性评价,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对于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则可令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加其学习的目的性并可激发其主动性。

2 过程性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

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及专题篇。在开展过程性考核前我们首先对课程的授课方式做了改革,包括大堂理论授课、自主学习、小班PBL教学、实验教学。而相对应的评价因素主要包括:大堂授课评价、自主学习考核、小班PBL学习考核、实验课考核、阶段性考试、面试、期末考试7个方面。在学生的成绩构成中,前5个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所占比例为60%,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据40%的比例,两部分成绩相加超过60分为及格,但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即使总评成绩大于60分,也依然不能及格。

3 过程性评价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性考核的第一步是按照以上思路将各个环节形成文件并与学生沟通。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按照知识内容和进度将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表1)。

3.1 大堂授课评价

海南医学院大堂讲课针对的一般是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大约有130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相对较少,很难实现对全体学生的个体化评价。所以本阶段的评价因素主要以考勤、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由于难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个体化评价,本阶段的考核不计入总评成绩中。

3.2 自主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养成对个体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未将自主学习评价纳入课程成绩中,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反馈,导致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后,自主学习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些特定的学习任务,通过自学掌握某些知识点;其二是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

3.3 PBL评价

PBL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我们的PBL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布置、小组课外资料查询及整理、课堂讨论、作业反馈、小组成员间评价、师生互评六个环节。任务布置主要由教秘将PBL案例、学习流程、评价方式同时下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每个小组成员在收到资料册后都要单独进行资料查询,成员间讨论并完成作业册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占PBL总成绩的50%。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观察各位同学的表现并进行评价,课堂评价占PBL总评成绩的45%。每个PBL案例讨论结束后,学生之间要进行互评,互评结果以5%的比例计入成绩。要求教师认真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在评语中进行个性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PBL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4 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是过程性评价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设计了三个测试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理论。三次考试均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利用已经在考易系统中建好的题库进行组卷,组卷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完成测试,提交时直接可以看到成绩。通过阶段性测试,学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准确,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阶段性测试的成绩最终以1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5 面试

在生化学习的专题篇,也就是教学第15周过后,以面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评价,面试以抽题回答的形式进行,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面试成绩以1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6 实验课评价

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态度、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都是评价考虑因素。实验课评价结果以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7 期末考试评价

期末考试依然采取考易系统命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答题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以4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但若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则学生不能及格。期末考试后会对每个题目的难易度及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而对学生的反馈主要利用教务部门提供的成绩登记系统――青果系统进行,学生可登陆该系统查看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并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质疑和查询。

4 过程性评价实践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轮过程性评价考核完成后,对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进行了分析。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平时成绩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进而使得总评成绩普遍达到及格水平。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是非常科学的,在施行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综合考虑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层面、教研室层面甚至学校层面的各种因素,在探索中建立一个相对完善而又持续性改进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蔡望伟,周代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医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海南医学,2011(15):135-137.

[2] 肖曼,胡爱华,杜冠魁.生物化学中物质代谢与及其调节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69.

第4篇

在5月20日举行的世界通信大会中国论坛上,华为高级业务架构专家宦宣颐表示:“要更好地发展增值业务,电信一定要向互联网学习。”

宦宣颐说,在增值业务领域,除了传统的电信之外,还包括目前已经很成熟的互联网、媒体以及消费电子行业,它们都在侵蚀着传统的电信收益。

互联网是一个人人都参与的平台,而电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架构,它的创新往往是企业内部的开发和创新。目前互联网已经进入了WEB2.0时代,人人都可以在里面参与创新,这样就给互联网带来了大量生机蓬勃的业务。因为增值服务是以服务为主,而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个性化需求,所以它的结果就是需要软件是永远的测试版,而电信的传统开发模式是一个长周期的模式,这种模式远远不能跟进或者是满足目前日益增长的用户个性化需求。

宦宣颐表示,在今天,增值业务运营成功的关键已经发生了变化。而目前电信领域的封闭式创新,相对于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其创新程度和进展是远远落后的。如果要更好地发展增值业务,电信一定要向互联网学习,这种创新更多的是通过合作创新,而不是以前传统的独自开发。其次是传统的电信业务是以产品为中心,更多的是围绕产品的设计向用户做一定的营销之后进行服务。但是未来3G时代的增值业务,成功的关键已经从产品创新转移到用户的体验。谁抓住了用户的体验,谁的增值业务就可以成功。所以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将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关键是哪里呢?就是运营商在多年经营中积累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是由传统的话音业务积累下来的。这其中不仅仅是用户的运营数据,还有用户的行为数据。运营商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用户的偏好、用户的各种业务状态,进而有针对性的向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增值业务。这个就是电信第二点成功的关键。

由于各个运营商的带宽都在不断增加,所以无论是G网、还是C网,所承载的业务也在不断增加,“如何使增值业务能够对网络的演进有一个平滑过渡的过程呢?这是运营商所面临的挑战。”宦宣颐最后分析道:“增值业务一旦数量众多,如何快速地进行业务的部署,以及挖掘业务潜力,最终快速推向市场,也是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评价;结构化;学习档案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变得炙手可热。同时,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标准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际能力却一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德国舶来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缩小这方面差距上有一定成效,在我国职业院校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起来,但行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思想使得同一门课程中因为各教学模块的知识技能属性存在差别,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一般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样会导致课程的教学评价混乱而繁杂,实施过程中比较难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 行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方法的多样

行为导向确切的说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而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行为导向教学设计思想指导下,教师把实际工作内容中的关键技能融入教学课堂,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并把关键技能通过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这就使得一门课程因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属性的不同,可能存在着多个教学方法的使用。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决定评价设计的多样

在课程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还是采取传统的总结性教学评价方式,显然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因为课程各个模块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和实施方式存在差异,同一套评价体系也不能都适用于多种教学方法下的整个课程。

所以,在同一门教学方法多样性的课程中,课程教学评价所采用的方式和内容也必须趋于多样,使得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不得不趋于多样。

3 采用结构化的教学评价设计

同一门课程各个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体系,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于管理和实施,给教学评价带来诸多的限制。

结构化的思想针对模块化的知识教学评价提供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相应的知识模块赋予一定比例的权重,通过权重的分配来体现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结构化的教学评价设计首先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模块进行分析,至上而下,逐步求精,并且这些工作应该在教学设施开始前完成设计。

首先确定课程的模块并划分权重。其次是对每个模块进行细分,并确定权重。如果细分模块还可以划分子模块,应继续细分各子并确定权重。最后是分析各子模块的教学中产生的学习材料,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学习材料的评价标准。

4 以学习档案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评价实施

结构化的教学评价设计出来以后,主要考虑的是怎样实施的问题,毕竟评价表中所涉及的评价项目多而繁杂。

学习档案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学习档案简单的说就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资料或作品的集合。通过对学习档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客观地评估一个学生的学习变化过程。

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学习档案里的文件应该是基于特点教学目标的;二是学习档案中的文件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一般不会为收集学习档案而进行专门的测评;三是每个档案文件都应该有评分标准,以方便学习者自评和教师评价。

学习档案在课程开始时就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对档案中的文件要求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存放。下图是学生的学习档案树形构图,文件按照教学模块和教学进度顺序进行整理。

学习档案评估并不是对所有的教学都合适,因为实施档案评估是非常花时间的。学习档案评价比较适合于职业技能类的教学,因为职业技能教学一般要求学习者在课堂中练习和熟练技能,并产生评估所需要的作品或行为,在几个月跨度内学习者一般要开发或制作许多作品、产品,形成丰富的材料,为档案评价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依据。

5 总结

在学习档案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评价实施后,对比传统教学评价,我们总结了如下优点:一是教学评价的实施有章可循,教学评价的实施不再因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模块化而变得繁杂;二是教学评价内容有据可依,学习档案的建立给教学评价提供了丰富、可靠的依据,是教学评价变得相对客观;三是教学评价指标量化,权重明确;四是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技能形成过程的评价;五是教学评价全面、结构化、模块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和技能评价相结合。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不足的地方,学习档案为基础的结构化教学评价设计由于要求对课程模块进行分解并确定权重和评价标准,如果教师在课程的教学前期不做大量的工作,将会导致教学评价设施中评价权重和标准混乱,同时也不利于教学和学生的自评。

参考文献:

[1]徐斯.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187-189.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16.

[3]王淑芳,陈瑞阳,方新.行为导向项目式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5:16-18.

[4]李和平,姬瑛洁.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4:107-108.

[5]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7.

第6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教学 教师评价

目前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评价体系研究几乎是空白,大部分技工院校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主要沿用传统的理论、实训独立的评价模式,并没有体现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无法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研究适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通过评价促使教师客观地分析自己,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多方面获取信息,不断反思与改进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形成个人教学特色,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并达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要求。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一体化教师评价制度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仅仅是评选先进、职称评审、加薪等方面,是作为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潜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综合性评价原则

是指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长期、反复的评价。

3.差异化原则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应贯穿于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评价方案要符合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收集与处理信息,把定性与定量判断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5.及时反馈原则

评价的结果不应该以简单的“优秀”“称职”“不称职”来概括。教师渴望发现不足、改进工作。评价结束后,评价人员应及时约谈教师,反馈评价结果,指导教师制订改进计划。

6.双向性原则

教师评价应该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与企业专家等有关人员积极参与,将评价过程变成双向、多向的过程。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一体化教师评价方案构建了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体系,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目标的设计过程,依据学校发展的近、中、长期目标,参考教师自身的条件、个性特点成长需求、岗位职责分别制定出发展的阶段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方面的五大项:教学态度与效果、教学规范、教学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根据教师综合职业发展的五大项指标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每项评价内容都赋予了适当的权重。

具体如下图所示。

1.教学态度与效果(该项共计15分)

(1)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占8分。该项包含四个小项分别是:按时上下课、不脱岗,注意课堂纪律(占40%);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占10%);无学生投诉现象出现(占30%);学期调课不超过2次(占20%)。

(2)注意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占7分。该项包含两个小项:及时收集信息,改进教学(占50%);讲授效果好,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占50%)。

2.教学规范(该项共计15分)

(1)严格按照学校各类教学业务规范开展教学工作,按时按质提交教学业务档案相关资料,占10分。该项包含六个小项分别是:严格登记学生考勤,规范填写教学日志(占15%);教学进度计划制定规范,并按时交审(占15%);教案编写规范,并按时交审(占15%);认真批改学生课业,对优秀课业抽样整理(占20%);按时填写、提交业务质置登记表(占15%);认真批卷阅卷登记并分析学生成绩(占20%)。

(2)认真听取学生座谈会意见,每月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书育人工作能听取学生座谈会意见,主动反思积极改进工作,占5分。

3.教学能力(该项共计45分)

(1)提前做好每个单元的教学准备,按时按质完成教学设计工作,占5分。该项包含两个小项:能参与教研室教学设计方案方案制订工作(占50%);课程授课工作准备充分,教学设计质量高,无学生投诉现象(占50%)。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适当,运用灵活,占12分,包含两项:督学督导评分(占50%)、系教学巡似婪郑ㄕ50%)。

(3)能采用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占20分,包含评价者听课评价(占30%)、学生评价(占70%)。

(4)能高质量地完成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达到学校相关教学质量要求,按教学质量评分细则,由系评分并折算,占8分。

4.合作能力(该项共计15分)

(1)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占6分,包含两项:能较好地完成学院安排的“青蓝工程”(占50%);指导青年教师操作技能成绩显著(占50%)。

(2)能参与团队合作项目,完成各类教改科研工作,开展公钥谓萄В占6分,包含:能参与团队合作项目,完成教改科研工作(占50%);能承担公开课任务(占50%)。

(3)能发挥带头作用,以开展示范课,专业教学讲座等形式促进交流学习占3分,包含:能开展示范课,促进教师交流(占50%);召开专业教学讲座,促进交流(占50%)。

5.发展能力(该项共计10分)

(1)能坚持继续学习,包括向同~学习、下厂学习、参加各类培训、促使理论与技能提升,占4分,包含三项:能参加继续教育达到学校要求(占30%);能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及本系安排下厂实践与学习达到学校要求(占40%);能完成下厂实践任务,并完成信息反馈工作(占30%)。

(2)能够经常与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等工作群体、教育对象关联人流教育教学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能参加教学班级教育教学沟通会获取班主任学生意见反馈,并有效改进,占3分。

(3)能主动获取各类专业发展信息,通过学习、整理、研究、形成学术成果、技术成果,占3分,包含三项:能获取专业产业信息,结合自身教学研究出相关学术成果,技术成果(占30%);能协助学校做好专业开发中教学计划大纲,教学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占30%);能促进学校与企业、社会联系,形成合作项目(占40%)。

四、指标体系评价过程

1.收集信息

由参与评价的各方按照“一体化教师评价表”中的项目,以及初次面谈时确定的分工,收集、整理各项目信息和数据。

2.评价面谈

(1)评价对象在评价面谈前对评价周期内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总结,简要填写“教师工作阶段性回顾”“一体化教师评价表”,并提交给评价者。

(2)由评价对象在本系内自由选择结对子,相互督促日常各项工作的实施,监视实施目标的实现过程。评价周期末,相互在对方的“教师工作阶段性回顾”中简要批注,以供评价者参考。

(3)评价者于学期末最后两周内组织评价对象面谈,由评价对象按照“教师工作阶段性回顾”的思路,介绍在评价周期内的工作表现情况,并提供相关数据材料。

第7篇

之所以对于找工作信心满满,是因为整个大学四年江泽辉丝毫没有浪费时间,一直踏踏实实朝着 “程序猿”的方向迈进着。

大一入学后不久,江泽辉就加入了武汉大学最大的学生门户网站“自强学堂”。该网站每天服务来自武汉大学四大校区、超过4万次的访问请求,且访问人数不断递增。

加入自强学堂是因为招新时宣传单上写着的后台代码部让江泽辉好感倍增,他立马报名参加,待了一段时间后,江泽辉越来越喜欢,“这里没有那种上下级的关系,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做事情。最难得的是,刚刚加入团队的新人也能参与到一些项目的整个流程,得到比较大的锻炼。”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时,自强学堂的成员们发现学校的选课系统多年没有改版,大家用起来不方便。每次到了公选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不知道该选什么,不清楚哪门课好选,哪门课不好选。只能通过彼此间的口口相传获取信息,于是他们就想做一个新产品服务同学,不但能对公选课进行评价,而且可以帮助大家选课,让选课更便捷。基于这样的想法,成员们马上立项,并给产品取名“淘课拉”,当时才读大一的江泽辉也加入到该项目的开发中。那个暑假,他和团队很多成员放弃了回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项目上。成员们每周要开两三次的小组讨论会,跟做一个正常产品的流程一样,先做线框图再做设计,之后是写代码,再进行前后端地交互。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统筹的人出了问题,虽然最终的线框图出来了,基本框架也搭好了,但没能赶在暑期结束之前成功上线。开学后因为团队成员们每个人的事情都比较多,这个项目被搁置了,只能放在代码仓库中,但这件事一直被江泽辉记在心里。

到了大三暑假,已经在自强学堂中担任技术总监的江泽辉看到网站上的BBS论坛近年来一直走弱,人气越来越低,决定抛弃这种过时的形式。当时自强学堂有一批人在做这个BBS的运营,于是,江泽辉决定和成员们一起重新梳理产品线。认真分析后发现,自强学堂的产品基本可以分成三块:“掌上武大”是跟移动端挂钩的,“毛线”是跟娱乐有关的栏目,还有一个学习的板块。在梳理学习相关的产品线时,江泽辉一下子就想起了淘课拉,既然有一个现成的做了一半的项目在那里,不如就以此为基础,把学习这条线打通。就这样淘课拉被重启。

因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整个项目的代码重构由江泽辉独立完成。他当时正在实习,偏偏又遇到妈妈生病住院,只能利用每天照顾妈妈的间歇在医院旁边的咖啡厅写两三个小时的代码。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终于写完了所有代码。江泽辉又马上找来前端同学进行调试,再找到负责运营的同学填充数据。因为要赶在大四开学之前上线,他们只将最核心的选课和淘课加了上去。2015年寒假前,团队其他成员将用户系统添加完成。据江泽辉介绍,目前淘课拉很受同学欢迎,全校大概有两万名用户在使用。整个系统的设计很漂亮且使用方便,同学们随便点开一个时间段,系统会自动弹出那个时段的所有课表,供同学选择。此外还会推送一些个性化的选课建议,比如有“男女比例最极端的课程表”“武大最值得上的十门课”等有趣的设计。“能赶在自己毕业之前完成这个项目,服务同学,我觉得很有意义,对我的专业水平也是一个大提升。”江泽辉说。

在阿里感受到的两个小细节

从大三开始,江泽辉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实习面试,为自己的求职增添砝码。让很多同学羡慕的是,他先后在百度、网易等几家大型互联网工作实习,但一开始的实习,江泽辉也遭遇过一些小挫折。

在一位学长的推荐之下,江泽辉曾参加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面试。面试前,江泽辉特意按照学长叮嘱的一些要点认真做了准备,谁知道一到考场,面试官就问:“你是XXX推荐过来的吧?”江泽辉点点头,对方又问:“那他是不是跟你讲了一些面试的经验?”江泽辉想都没想,诚恳地点点头,面试官接着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换一个套路吧,问点别的东西。”江泽辉一下就蒙了,很多知识回答得似是而非,加上当天又是第一个面试的人,不出意料,他被pass了。“我面试的是看似专业度相似的岗位,这些岗位的名字听起来特别花哨、高大上,比如系统工程师,结果岗位要求跟我做的东西不太一致,面试官一问技术性的问题,我就蒙了。”江泽辉坦言,自那之后,他变得比较务实,会有意识地避掉一些浮夸的岗位,踏踏实实选择自己可以胜任的岗位。

2014年4月开始,江泽辉一路参加了百度和网易的实习,并在10月顺利拿到了阿里的offer。谈起选择阿里的原因,江泽辉认为自己更喜欢阿里的企业文化。他说起了在阿里经历的两个小的细节。

在实习了好几家互联网公司后,江泽辉习惯了在代码写累时去公司的茶水间泡一杯咖啡提提神,但到了阿里之后,他惊讶地发现,阿里的茶水间并不像别的公司那样为员工备好咖啡机、咖啡豆,且只有“茶水伺候”。江泽辉跑去问HR,对方的回答是,阿里不会惯着员工,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

另一个小细节,却是完全不同的状况。刚进入阿里实习时,江泽辉被分到淘宝写Java,来阿里之前,他并没有写过Java,于是师兄(在阿里,带新人的被称为师兄)给他安排了两个月的实习期。这两个月里没有让他接触实质业务,都在补习Java基础,师兄还让江泽辉列一个学习计划,每周反馈一次学习成果。“他们没有很急功近利地让我立马做出一些价值出来,而是让我先把基础补足了。这点让我特别满意也很感动。这种对工程师的关怀,很难得。”

程序猿要有技术追求

程序猿给人的感觉总是戴着厚厚的眼镜,指尖翻飞地敲打键盘,每天跟机器打交道,工作极其枯燥。但在江泽辉看来,能坚持下来,关键还得有兴趣,“有技术追求很重要。”作为技术人员,他认为必须得给自己一个目标。“比如要想成为优秀的架构师,必须坚持每天或者一周拿出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跟你的业务没什么关系,但是可以拓展你的专业深度,这是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图书馆写毕业论文时,江泽辉曾遇到了一个技术问题,当时论文当中出现了两个他从没有见过的名词,他马上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虽然那天在完成毕业论文的任务上跑偏了,但是花了一天时间弄明白两个冷僻的知识点,还是让他十分开心。

关于程序猿面试,江泽辉一再强调,因为是技术岗位的面试,面试官最看重的还是求职者的技术能力,最好能在大学期间参与一个有价值的项目,如果没有做项目的经历,也可以谈谈自己做过的某个作业,但无论是哪种都需要有深入、全面的研究,因为面试官一定不会只是蜻蜓点水地提问,他们会根据项目或作业提出各式各样详细的问题。此外面试时,简历也不能写得太夸张,一定要保证简历上所写的内容,面试官提问时都能一一回答,即便有回答不了的,也应该坦诚地告诉面试官,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Q&A:

问:有没有跟学长学姐讨教过面经?

答:面试之前会很忐忑,因此很自然地会去问问学长学姐他们当时是怎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镇定。不过我在拿到offer后,整理了一份很长的面经,这里面有我自己的,也有别人的求职经验。我打算毕业后把这些东西交给学弟、学妹,算是送给他们的一份礼物。

问:你觉得找工作难吗?

答:不算难,我算比较顺的。当然我的同学中也有过程不太顺的,但我觉得只要你前期的努力足够了,整个过程也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做,最后的结果一般都会比较好。

第8篇

(黄淮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转型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的转型提升。文章通过分析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教师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教师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实践创新平台等措施对教师转型进行有益的探索,指出还存在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和培养经费投入不足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 :转型提升;教师;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性

基金项目: 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2014sjgix065);黄淮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2014XJGLX0101、2014XJGLX0402)。

第一作者简介:姚汝贤,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网络, yaoruxian@126.com。

0 引 言

近年来,新一轮的高校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轮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的现代、终身职业教育体系,这一轮的改革既是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需要,又是地方本科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需要,更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需要。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掀起转型发展的热潮,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确立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改革路径和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改革目标。

在这一轮改革中,黄淮学院作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和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走在改革的前列,也取得一些经验。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转型和发展,因此作为教育主干力量的教师转型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和转型提升的关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教师的作用提升到国家人才战略发展高度,这对探索黄淮学院在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教师的转型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教师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学校转型发展的成败。因此,学校在高速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教师的转型发展,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够强、视野够宽、后劲够足的“双师”教师队伍,但在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转型依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1.1 转型主动性不强,自主发展动力不足

很多教师对转型发展的认识与重视不够,面对转型发展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再加上信息工程学院原有的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很多教师对学校的转型发展不理解甚至有抵触。另外,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仍然以科研成果评价为主,对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却没有硬性要求,致使更多教师只是一味追求申请项目和,而在应用性教学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方面却不愿下工夫,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再有,对于教师来说,院系既要求他们讲好课以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求他们专心科研以晋升职称,还要求他们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使得教师压力倍增、身心疲惫,导致教师转型提升的主动性不强,甚至个别教师抵触转型。

1.2 知识结构单一,跨学科知识欠缺

信息工程学院是在计算机科学系和信息工程系基础上合并融合而来,原来的教师大多学科知识相对单一,跨学科知识欠缺。例如,网络工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的融合,而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教师既有计算机的学科知识,又要熟悉通信、电子信息等学科知识,还要有很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外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艺术以外,还应具备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技能,并善于在工程实践教学中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3 缺乏企业经历,实践能力不强

要实现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确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实践经历和工程应用能力,但信息工程学院大部分的教师是原学校的理论教师和升本后的高校毕业生。对这些教师来说,他们基本上是大学一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再加上过去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这导致一部分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也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造成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2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的教师转型发展途径

2.1 构建教师培养机制,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大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从现有教师的培养入手,提高和完善他们的应用技术能力。为此,信息工程学院启动“应用型师资培养计划”,通过各种形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2.1.1 立足校内,多种措施促进教师转型

信息工程学院秉承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在促进教师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深挖院内资源,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实施“网络在线学习计划”,创建“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开辟“网络学习分会场” ,以提升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组建各种团队促进教师转型,如计算机实践教学团队、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团队、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等,通过团队承接一些社会的横向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与应用能力并服务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教学案例对接实际项目、教学课堂对接生产车间,达到教师、学校、社会互利共赢。

2.1.2 拓展视野,实施“走出去”的转型战略

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规定40岁以下年轻教师评职称要有一年以上的行业企业岗位实践锻炼经历,每年选派30名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政府机构参加顶岗实践或者挂职锻炼。同时,信息工程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行业水平认证等行业认证,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培训机构交流学习,利用企业相关的前沿实训平台学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思想。例如,学院要求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教师针对所教课程获得思科或华为的相关认证;软件工程专业教师获得相关的软件工程师、程序架构师、数据库工程师资格等。截至2014年底,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获得相关资格证书40人次,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左右。2014年,学院又选派3名网络工程专业骨干教师到大连思科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实训;选派6名软件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到沃瑞达进行项目开发实训,加速教师的转型发展。

不仅如此,为了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信息工程学院还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交流,通过共建学院、联合培养的形式尽可能地吸纳世界前沿研究成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应用课程培训体系。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已经与德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业务骨干出国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1.3 健全培养管理体系,以服务考核为手段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的转型实践和培训并不是走形式,而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为了保证教师的实践锻炼和实践培训有好的效果,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对教师转型过程的管理和跟踪督导,要求参加实践的教师都要签订《实践目标责任书》。此外,信息工程学院还成立服务考核小组,对参加实践转型的教师进行跟踪服务和考核,及时解决教师在实践锻炼和培训当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议,将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岗位津贴、评优评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转型的长效机制,规定教师每3年至少要到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3个月的培训,持续提升教师的转型发展水平。

2.2 完善转型激励机制,以资金政策倾斜为主线

在学校和信息工程学院的转型发展中,教师也承载了诸多压力,如何让压力变成动力,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保证机制[1],需要学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为此学院出台了《黄淮学院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办法和奖励措施》,规定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和骨干教师选拔等方面具有优先权,在参加双师教师培训期间享受在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对取得相关专业和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给予一定经济奖励。

2014年,黄淮学院制定新的分配制度《黄淮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明显提高了实践教学教师的收入,并重新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发展水平的《黄淮学院教师考评管理办法》,更加凸显了双师型教师的待遇。2013—2014年,黄淮学院从学校层面到院系级层面共梳理200多项管理制度,去除不符合应用型办学发展的条文,增加符合应用型办学要求的相关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的修订显示了黄淮学院办好应用型大学的决心和信心,为教师的顺利转型奠定了基础。

2.3 搭建实践创新平台,以合作和创业为主轴

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教师向应用型职业教育转型就将变成一句空话,因此瞄准市场需求,寻找企业载体,搭建一些平台,是实现教师转型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校层面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和各级各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机构,并以此为依托结合合作联盟单位,建立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工作室或教学车间,把企业引入校园,让专业教师成为企业工程师,让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让学生进生产一线,在项目的研发设计中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其次,在院系层面,信息工程学院引进北京中锐咨华科技有限公司、天中驿站网等30多家企业在校内进行项目开发与生产实践,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平台与项目开发平台,此外黄淮学院还建立技术转化和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寻找产业转化的途径并且鼓励教师自主创业,要求每一个院系都要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并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和办公设施等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调动基层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应用研究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快教师的转型。

3 对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转型发展探索的思考

信息工程学院对教师转型发展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 尽快构建一套多元高效的评价机制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历史因素的制约下,学校现行的评价机制强调对教师的规范管理,忽视教师个体持续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要求并且评价指标偏重科研创造,较少关注实践应用,已不能适应应用型大学教师转型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一套与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首先,评价机制的考核要全面,对转型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查他们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还应考查他们的实践技能以及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成果等,还要把品德品质、进取精神和社会服务经历作为评估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实行分类、分层考核,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和教师自身职业意愿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甚至可以尝试有些高校已经试行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2],在职称评定上允许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分开进行并逐步提高教学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对一些应用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甚至可以不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考核。

3.2 加大教师转型培养的投入

最近几年,信息工程学院虽然采用奖励和补贴的手段促进了教师的积极转型,但是相对于学校的硬件发展速度,对教师转型培养的投入还有点低。黄淮学院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矛盾多、困难大、教师待遇较低,同时由于学校快速发展,近几年突击引进教师,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生活压力较大,因此学校规定对拿到相关专业和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给予1 000元的奖励,但这对于考取这些证书的花费来说相对不足。

4 结 语

信息工程学院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已对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多年探索,融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在教师的转型方面已有较大提升,同时通过教师的转型带动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水平、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目标,以教师转型提升为突破,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大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王冰, 陈兆金.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J]. 天中学刊, 2014(6): 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