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教实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幼师 专业基础理论课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三门课程是幼师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主要内容是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幼师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也是该专业生学习幼儿园“五领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的情感、帮助她们获得开展保教工作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多年来,种种原因造成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生方面,偏爱艺体课,对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科态度消极;教师方面,对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模糊,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信心不足,缺乏有效的应对解决办法。过分依赖教材,缺乏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幼师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影响着幼师专业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教育教学优化策略
(一)转变学生学科态度
学科态度是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学科比较稳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对一个人的行为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学科态度一经形成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习惯性反应。要想转变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科态度,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努力。
1.帮助学生重新确立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科价值观。学科价值观与学习者的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学生感觉到专业基础理论课中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真正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时,才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需要,从而确认学科的价值。
2.组织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培养积极的学科态度。情、意是学科态度中最活跃的两个因素。倘若学生对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意倾向,就会产生积极的学科态度。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理论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发现理论学科的真正价值,教育实践活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其热爱学科的感情也因之油然而生。
3.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是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也是赢得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最有力的精神武器。要广泛吸收当代先进的幼儿教育教学经验,从中撷取有价值的东西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要深入调查研究,把当今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最具典型、最值得思考的教育案例引进课堂,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感受教育理论的真正价值,从而改变学科态度。
(二)强化专业基础理论课在幼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艺体技能课历来受到重视。幼师生具备较强的艺体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单纯的艺体技能训练,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是不可取的。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教师的艺体教育技巧才是最影响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的直接因素。
因此,不应过分强化艺体技能类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这样一种观念:幼儿专业教育才能与教师专业技能不是永远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教师专业技能越高,不等于她的幼儿专业教育才能就越高。当教师专业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决定其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是其专业才能而是她的幼儿教育素养和技能。自身的艺术才能要转化成学生的艺术才能,离不开从专业基础理论课中习得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标
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为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提供一般规律性的知识或科学原理的,和教育实践之间有一定距离。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是通过学科教学法及其中间环节来实现的,所以不能像要求学科教学法那样来要求专业基础理论课,期望通过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具体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样,我们也不能把教育实践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强加给幼师生,从而赋予专业基础理论课过重的教育责任。毕竟幼师生还是正在接受职前教育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她们更多的只是从书本上获得关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方面的一些肤浅知识,对实际还缺乏了解,要成长为合格的教师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锻炼过程,所以,不能错把她们当作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按照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标准来要求她们。
(四)加大教学投入
一方面,学校要增加物质上的投入。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联系紧密,知识更新快,也容易老化。为了给理论学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内容。所以,学校应购置多种幼儿教育方面的杂志、资料和多媒体设备;要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参加有重要价值的专业学术会议、脱产进修和教育培训等。
另一方面,教师要增加精神投入。专业基础理论课任课教师要不断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和更新教育观念,要经常深入基层幼儿园,与一线的幼儿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并把积累的幼教经验和先进理念及时地引进课堂,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
(五)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师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一线教学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如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幼师专业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应与学生的见(实)习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际保教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结合《幼儿卫生学》和《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观察幼儿的一日活动和身心发展特点,实习保育员工作一周。 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结合《幼儿教育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习两周,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尝试组织教学活动。
(六)多种组织形式灵活运用,改变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模式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课堂教学也应以实践为核心,讲练结合。就以给学生上《幼儿教育学》这门课为例,教学时间按照5:3:2的比例分配,即50%的时间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集中教学,30%的时间进行小组研讨,各组围绕选定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小组总结报告,20%的时间则用来观看幼儿园教学视频资料。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所思表现出来,而不是会说就行了,理论和观念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理解、内化,进而才能用以指导实践。教师不能光说不练,而要说练并重,既能讲理论做研究,又能下幼儿园带实习、并具有丰富的幼教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李莉.述评我国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机构课程设置的演变历程.学前教育研究,2004,(01).
为了加快幼儿园素质教育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县把教师培养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教师了解前沿理论动态,拓展新的教育基础理论,扩大人文与科学领域知识面,学习并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增强专业技能。形成园本化的课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学专长。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结合《幼儿园指导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通过一年的培训,力争使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培养对象:
全县幼教工作人员,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规程》、《纲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儿教师行为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二)通过以老带新结队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
在培训中,将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牵动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开展“师徒结对”试点工作,签定“师徒结对”协议,用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方式发展教师队伍。我们将通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科研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四)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五)做好其他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
后勤组做好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力争使人员素质得到提升。
五、月份工作安排(主要安排培训内容)
2月
制定新学期幼儿教师培训活动计划
3月
组织幼儿教师优质课展评,
培训教师如何组织教育活动,备课、上课、评课。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听课、评课)
走出去、请进来教学观摩活动。
4月
幼教校长、园长培训
5月
幼儿教师舞蹈培训
6月
幼儿教师业务培训
7月
幼儿教师活动设计、 论文评比。
8月
参加市暑期教科研培训
9月
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
专家讲座或外出参观学习。
10月
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
11月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大一或大二学生必修的基础实验课程,是对有机化学这门理论课程的巩固和补充。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蒸馏和沸点的测定等基本操作实验以及卤代反应、脂化反应、生物碱的提取等常用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1]。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技能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当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要求独立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分离提纯方案,从而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实践[2]。为了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良好习惯,本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安全知识教育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1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完成实验预习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主要通过各种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观察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应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存在课前预习时间不够,课堂效果比较差的情况,例如不清楚各种常用实验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在仪器安装或拆卸的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仪器打碎以及药品取用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因此我们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验预习,了解实验的整个流程,查阅各种试剂的物化常数,包括使用原料和产品的熔点、沸点、密度以及毒性和安全性等等。并且根据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查阅实验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预习报告[3]。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每次实验开始前引导学生简单介绍实验的基本步骤以及需要的主要仪器,了解实验的预习情况,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部分预习不充分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他们重新预习,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实验,避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每次教学的重难点,在实验开始前要对需要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充分的准备,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和安装方法,确定所需试剂的实际用量,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时才能有的放矢。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
正式授课时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演示如何使用常用有机玻璃仪器进行蒸馏、回流、萃取、洗涤和过滤的操作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步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经过反复的练习能够独立的进行成套仪器的安装和拆卸。同时安装完成的仪器要严密和稳妥,符合实验要求,各接口处紧密相连,常压装置要与大气相通,了解安装与拆卸的顺序相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同学刚刚接触到实验室的各种玻璃仪器,动手能力比较弱,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进而对实验课程失去信心。例如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实验中对温度计的位置有具体要求,而实际操作中少部分学生将实验装置的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头支管口上方或者支管口下方较低的位置。对于这一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要进行指正,说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对于准确测定沸点的影响,让学生及时的修改并且认识到如何准确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沸点,理解正确的仪器装置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养成科学严谨的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现象要及时的记录,特别是在乙烯和乙醚的制备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反应温度超过170℃后主要产生是什么,在加热过程中反应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记录下来的实验现象与操作顺序要相互对应,内容应当具体清楚,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简单合理的说明。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当将使用过的仪器清洗干净、摆放归位,课后根据实验结果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真实、合理,不仅要求写出主要反应方程式,而且能够依据公式和实验数据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得到实验结论。总之,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加强和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实际的独立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对本类实验的进展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不同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比较并设计合成路线,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探讨其中的不同之处[4],了解现代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进程及其前沿动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逐步运用熟悉的理论知识解决合成当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3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验课程当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描述的内容不相符或者仅得到少量的实验产物。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检查整个实验装置的安装是否得当,实验步骤是否准确无误,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让他们在课后查阅有机化学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找出实验成败的关键[5],并在实验报告当中进行具体的说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在刚开始时操作方面存在问题,例如重结晶实验当中加入过量的活性炭,过滤后的滤液中还有少量的活性炭,没有进行再次的过滤就直接抽滤,导致最终产物不纯。实验当中取用浓硫酸时不小心将微量的酸溅到自己的皮肤上,后来经过及时的清洗未出现其他问题。另外生物碱实验操作过程当中由于酒精灯使用不当,引发附近其他小物品着火,其他同学发现后立即扑灭。因此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各种危险情况的处理办法[6],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室的各种安全守则,认真操作,必要时使用防护镜等相关保护设备。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实验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要及时强调,让学生清楚实验的每个步骤,化学试剂的使用和注意方法等等。也会出现个别学生没有带实验服,操作不认真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了解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细心、严谨的良好习惯。结合上述情况,通过系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锻炼,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动手和设计创新的能力,增强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开拓思维,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以及从事化学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曾和平,王辉,李兴奇,等.有机化学实验[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14.
[2]王云侠,张世平,白银娟,等.浅探有机化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C]//北京大学.第十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出版社不详],2009:308.
[3]赵颖俊.有机化学实验指导浅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4):98,133.
[4]周艳,陈英.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8):145-147.
[5]盛野,张雷,王海晶,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8):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