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师晋级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模板材料的选择
为了确保模板项目的建筑品质,我们必须要选取刚度强、稳定性高的模板物料,防止在灌筑砼的程序中存在渗漏泥浆的状况,提升其稳定性。在选取模板物料的程序中,我们要和砼原物料选取的准则相符合,假如构造面积大,那么建筑者就要选取大模板开展建筑,其物料尽可能选取钢质物料,这样才可以确保模板项目在建筑中的品质以及稳定性。
1.2模板工程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根据上面所讲述的,模板项目主要划分为模板以及撑持两方面,其中模板要选取具有高强度、大刚度、稳定等优势的物料,而撑持就要撑持大面积,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如在地基土上装置模板项目,第一,我们要先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密实性,之后在其外层架设一层撑持板;第二,要确保模板间的连接是紧密的没有缝隙的,防止在灌筑程序中存在渗漏状况;假如在建筑中遇到预埋件的位置,那么建筑者要完成解析后对模板装置稳固,并且还要确保位置的精准性。
1.3模板的拆除
模板的拆除过程要和模板的装置过程相反,在拆除程序中,建筑者必须要确保模板外表以及边角的完整。普遍状况下,浇筑完砼之后的一到两天就能够拆掉模板了。在拆掉模板后,模板物料和支撑架要分开放置,同时立即将其运送到建筑现场之外。建筑者在拆除模板时要特别留意,要适宜的对其开展锚固,防止成片的模板向下滑落而致使砼工程存在各类品质毛病。在拆除完模板后,建筑者要把全部的模板清理干净,留备下次循环运用。
2钢筋混凝土施工方面的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2.1钢筋的质量控制
运入建筑现场的钢筋一定要拥有实验报告单、出厂品质证明文件、标志等,标志要包含钢筋型号、厂家标志、商品批号、大小、型号。钢筋最好存放在室内,假如条件达不到,放置在室外必须要比地面高出二十厘米,并且进行遮盖,防止钢筋被污染抑或侵蚀。
2.2钢筋的加工
项目建筑之前,钢筋外表存在生锈抑或油渍一定要清理干净,还有钢筋一定是直的,这里钢筋中心轴的差异一定要比钢筋全长的百分之一小。钢筋制造差异和制造处置后的差异要被掌控在规定的数据以内。
2.3钢筋的接头
钢筋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手工电弧焊或闪光对焊方式。钢筋应用到工程前,必须对所有焊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及自检与抽检试验,其中外观检查要求焊接表面平顺无缺陷。钢筋接头布置的间距、各部分钢筋及保护层的规格必须与设计图纸完全一致,其中保护层的厚度应控制到40~50mm。
2.4钢筋接头的分散布置
钢筋接头的保护层、间距及大小尺寸皆应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其中工程保护层的厚度应控制到40~50mm;钢筋的弯曲长度应控制到6.25d左右;钢筋安装的偏差应控制到允许范围;同一排受力钢筋间距的局部偏差不超过±0.1倍间距;一排分布箍筋间距的偏差不超过±0.1倍间距等。
3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混凝土原材料
防水材料。当前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防水材料主要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这种材料依据相应标准主要划分成为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相关操作处理时所使用的专用防水材料以及对混凝土土体进行内掺作业时所使用的防水剂。一般来讲,在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渗漏处理作业时,需要遵循特定比例,同水搅拌成浆,然后将其涂刷在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类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现阶段防渗以及防腐材料,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水利工程的混凝土修补作业中。这种水泥砂浆通过添加一些胶乳材料,改变了原有的砂浆特性,进而增强了混凝土其自身的抗渗性能以及抗冻性能。新型灌浆材料。通过使用环氧树脂以及一定量聚氨酯,在特定情况能够制作出具有聚合物网络特性的新型灌浆材料。应该说,这种材料集合了先前环氧树脂以及聚氨酯所特有的优点,比如材料整体强度较高、凝结时间比较灵活以及浆材粘度普遍较低,还有变形性能较好等等。而且水下施工时,对于进行的灌浆试块作业所产生的黏接抗拉强度最高可达1.05MPa。
3.2混凝土裂缝注浆技术
在以往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大都是利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将所有树脂浆液都依据标准注入到裂缝内部。但当使用的环氧浆液自身黏度较大,而裂缝宽度相对较小时,该作业方法未必有效。而"壁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壁可"技术其实就是指通过使用橡胶管将所需材料,在特定压力之下即0.3MPa,借助于橡胶管其自身收缩压力来完成自动注浆。一般况下,这种技术可以处理小于0.003mm宽度的裂缝。而且优点就是在作业过中,通过灌浆压力,将裂缝中存留的空气排出,防止出现气阻情况,以快速完成裂缝处理作业。
3.3碳纤维补强以及钢板加固技术
这种措施经过运用粘结效果好的粘结剂把钢板和构造紧密的连接,以便增强负荷承担能力,同时加强构造本身的抗拉性、抗剪性,并且提升构造自身的韧性和强度,复原其原本的承担负荷的能力,进而增长其运用时间。除此之外,因为运用钢板粘合会对之前的砼带来产生一定的限制,从而能够防止缝隙的扩大,同时防止新缝隙的形成。
4结束语
施工偏差问题也是目前钢筋施工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其重要表现形式为外形偏差和安装尺寸偏差,其中外形偏差主要是由于材料外观破损造成的直径和实际长度与实际要求产生偏差;安装尺寸偏差属于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钢筋绑扎设计和操作时出现位置偏移,使钢筋位置脱离了其合理范围,而且还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钢筋接合位置如果偏差过大,就会对结构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比如结构开裂、松散,甚至会造成结构坍塌。
2钢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技术要点控制措施
2.1钢筋加工。钢筋加工的过程就是对钢筋原材料根据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处理的过程,这样得到的钢筋才能适用于工程中,所以,施工人员在进行钢筋加工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钢筋施工设计图及相关标准及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当然,钢筋的配筋单要由项目经理审核批准后,才能由加工人员进行操作,而且施工的加工区域要根据施工现场来定位,既不能干扰施工,还要施工使用方便。钢筋加工一般由专业钢筋加工班组来完成,而施工人员只需要确保钢筋的尺寸规格符合标准并且达到设计要求就可以了。对于钢筋的原材料以及成品,应按其不同的类别进行不同的标识和存放。
2.2重视保护层垫块的加工。为了扩大建筑物承压面积,在钢筋施工中,通常会使用在建筑物梁下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的方法,而保护层垫块的安装位置以及厚度在施工设计中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完成垫块的安置后还要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测。根据工程的要求标准不同保护层垫块的厚度也不同。就比如主次梁和井格梁交叉位置的保护层垫块的厚度就是由主梁保护层的厚度和受力钢筋的直径长度相加得来的,由此可见,保护层垫块的铺设也要有很高的精确度,如设置不当,就会出现墙柱或梁板的质量问题。
2.3绑扎和安装钢筋。钢筋的安装和铺设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而且要检测钢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筋成品的尺寸也要进行仔细核对都才能进行实际操作,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格外注意。(1)钢筋的直径不同,对其进行绑扎的铁丝也不同。钢筋直径在10mm以下的,一般采用22#的铁丝进行绑扎;而直径在12mm以上的,则应使用20#的铁丝进行绑扎。(2)在实际施工中,钢筋绑扎用的对多的地方就是建筑物的墙体,梁还有楼板。其中最复杂的就是墙体的钢筋绑扎,不仅对主筋要求严格,还要使用掉线控制好垂直度;而在剪力墙中,根据位置不同,钢筋绑扎的方法也不同。相对而言,梁与板之间的绑扎就简单的多,一般情况下与基础绑扎相同,只在双向板交点处使用满绑。(3)由于建筑物类型不同,相同位置的钢筋受力也会不同,所以会出现两层筋或者多层筋的情况,而这种情况通常使用直径为15mm的短钢筋进行铺垫。
2.4接长钢筋。具体钢筋工程中,经常会出现需要对钢筋进行接长处理的情况,一般可以采用机械接长手段。如果是水平筋,可以使用对焊和电弧焊;竖向筋则优先考虑电渣压力焊。其中电渣压力焊的操作方式相对复杂,工艺要求较高,需要进行严谨的规划以及细致的处理。
2.5机械连接技术。(1)钢筋本身要求。用于机械连接技术的接长钢筋,包括梁钢筋、柱钢筋等,都需要规范使用,防止出现问题。(2)机械连接技术需要使用套筒钢筋挤压手段,因为这种手段要求较高,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在具体操作之前需要先检查所有器具的质量和规格,保证所使用的材料全部符合系统操作要求。进行挤压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挤压机垂直于钢筋的轴线,挤压方向是从中间到两边,两个方向先后操作。其中进行挤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内容:①清除钢筋接口的杂物,如油污、泥沙、木屑等;②检查套筒的尺寸,同时先试用一下套筒与即将使用的钢筋是否合适,如出现不合适的情况需要立即更换;③在钢筋连接口找到定位并做上标志;④检查套筒挤压设备的具体情况是否良好。
2.6成品保护。(1)对加工成品做好保护工作。各种成品在批量加工完之后,要保证轻抬轻放,防止出现摔地的现象,导致钢筋变形,在堆放时必须保证整齐,不被雨淋,还要设置标识牌。(2)做好绑扎成型钢筋的保护工作。现如今,很多施工单位没有做好通道口以及卫生间和阳台在面层钢筋方面的保护工作。比如,阳台上的钢筋在绑扎之后被踩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绑扎钢筋完毕之后,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灌工作时被踩到倒了。这就需要对阳台上悬臂钢筋下面增设一些垫块,垫块的厚度必须要与图纸的要求相符。(3)混凝土的浇筑人员必须要对钢筋的成品做好保护工作,在浇筑时必须要进行跟班看护,避免出现位移等现象。在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浇筑的通道设置好,还要在浇筑工作完毕之后用钢丝刷将残浆进行刷除。
3结束语
关键词: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
一、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模板工程技术
模板是浇筑混凝土的模壳。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支撑两大部分。模板和混凝土直接接触,使混凝土符合结构构件设计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空间位置。支撑系统则是支撑模板,保持其位置正确,并承受模板、钢筋混凝土以及施工荷载。如果模板本身不牢固,接缝不严密,就容易引起混凝土漏浆,造成混凝土蜂窝麻面,减弱混凝土的强度。如果支撑不牢固,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模板就会产生变形、错位,使结构构件的尺寸及位置出现偏差,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倒塌事故。因此,模板的制作与安装均必须确保达到质量要求。
1.1对模板的规定与材料要求
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规定的各项施工荷载,并保证变形在允许范围内,模板表面要求平整、光洁、拼缝密合,不漏浆。选用应与混凝土结构和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结构面大的模板要求选用大模板,模板支架的材料使用钢材。且竖向模板与内倾模板都必须设置选够的内部撑杆和外部栏杆,以确保模板的稳定性,支架立桩应在两个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审实。
1.2模板安装的质量要求
模板及其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其基土必须坚实,并加垫支撑板;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如有预埋件,应安装牢固,位置必须正确;雨季施工,必须有排水措施;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泥土、杂物必须清理干净;位置与截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3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时的泥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一般情况1d~2d即可拆模。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拆除时,应根据锚固情况,分批拆除连接件,防止大片模板坠落,并使用专门工具以减少混凝土及模板的损坏,拆下的模板,支架机构件应及时清理、维修,暂时不用的模板应分类摆放整齐。
二、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工程技术
2.1钢筋的检验与储存
钢筋进场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并经复检试验,提出试验报告,证明其技术数据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时方可验收。如产品无出厂合格证或抄件手续不符合要求,或料证不符、批量不清的不得验收,严禁使用。
钢筋原材料应堆放入仓库或料棚内;在条件不具备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土质坚实、较为平坦的露天场地堆放,在仓库或场地四周,形成一定排水坡或挖掘排水沟,以利泄水。钢筋垛下要垫枕木,离地不宜小于20cm;也可以用钢筋堆放架堆放钢筋,堆放架由多根立柱间隔制成,立柱高度约1.5m,间距3m左右;使用堆放架,便于区别钢筋的不同等级、牌号和规格,且存取方便。
2.2钢筋的连结
(1)钢筋的连接可分为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2)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3)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钢筋为两根,当钢筋直径相同时,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3.1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
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和品质试验报告,使用单位应进行验收检验,必要时进行复检。并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出厂批号分别摆放整齐,不得混放。
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应经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拌和楼的计量器必须计量准确,每班称量前,应对称量设置时进行零点效核,并经取得开仓证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3.2混凝土施工
3.2.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分为混凝土表面处理用的防水材料和内掺的混凝土本体防水剂,分别适用于混凝土表面处理防水体系和混凝土本体自防水体系。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处理防渗漏,按比例与水拌合成浆,可以涂刷或喷涂在混凝土表面。
3.2.2聚合物水泥砂浆类材料
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防渗、防腐、防冻材料已在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以少量胶乳材料对水泥砂浆或混凝性后,增强其抗渗性、抗碳化和抗冻性,经过近20年的工程实践证明,是一种性能可靠、经济、施工方便的修补材料,目前已列入有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规程,施工方法有人工涂刷、喷涂及灰浆机湿喷,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及施工质量。推荐采用丙烯酸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因为它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均优于其他胶乳。
3.2.3新型灌浆材料
利用环氧树脂和聚氨酯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出可以形成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新型化学灌浆材料。该化灌材料综合了环氧树脂浆材和聚氨酯浆材的性能优点,浆材黏度低、凝结时间可调、强度高、变形性和可灌性都很好。水下混凝土灌浆试块的黏接抗拉强度能达1.05MPa。是一种性能优良、适用性强、适合水下灌浆的多功能新型灌浆材料。
3.2.4混凝土裂缝注浆技术
自从环氧树脂类高分子材料被用于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修补工程后,至今它已经成为仅次于钢材和水泥的第三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以往传统方法是靠人工控制将树脂浆液注入裂缝内。当环氧浆液黏度大,裂缝宽度较小时,这种修补方法并不一定十分成功。有一种“壁可”注浆技术,则是通过橡胶管的弹性收缩压力自动完成注浆,在注入过程中始终维持约0.3MPa的压力,可以将浆液注入宽度为0.02mm裂缝末端。同时,缓慢均匀地灌浆压力可将缝隙中的空气压入混凝土毛细管中,并通过混凝土的自然呼吸作用排出,有效地避免了气阻现象,从而保证了灌浆质量。
[关键字]水利工程 自动化 现代化 水利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TV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240-1
1 引言
水利工程的自动化操作是指使用先进的自动操控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实现水利设备自动化操作以及项目信息自动化收集。自动化操控系统是水利项目施工重要核心工序,同时也是水利项目的辅工程。自动化操作系统收集的各类水利材料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工作和防汛以及抗旱等工作的成效。所以,要控制好水利项目自动采集的数据的质量。水利项目的自动化系统建设主要有:自动化监测大坝安全性能、自动化监管控制泵站、自动化监管控制闸门、自动化测量水情等。近年来,我国在水利项目施工中加大投资进行发展,自动化系统将在水利项目中得到大面积的普及。
2当前的水利自动化建设
目前我国的水利自动化操作系统仍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现在建设的水利工程以安装自动化操作系统,但以前修建的水利项目并未安装自动化系统,需要逐渐对其进行完善。大概来讲,当前已经安装自动化系统的水利项目大部分都在良好运转,但依然有一部分水利项目其自动化系统质量低下,在运装时频繁出现错误等。细究问题根源,发现水利项目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的原因有:没有完善的质量监督系统,收集项目数据的信息采集工具元件失灵,监管测量的数据出现漂移,甚至是改动信息软件的参数进行数据造假,难以对系统的运行以及检测进行检验;施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随意更改施工技术,造成监测装置指标和自动化装置的性能变小,进而难以稳定控制自动化操作系统;没有指定合格的软件供应方,在自动化操作系统中使用盗版的软件也将使系统稳定性能受影响,进而影响其实用性;由于水利工程中的自动化操作系统工序繁复,使得工作人员不愿舍弃手动操作,改换自动化操作;对硬件以及软件的供应商或开发商缺乏必要的技术规范约束,水利工程自动化操作系的各个组织结构间不能实现完美联系、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以及数据交换;当前的水利工程自动化设备很大程度依靠厂家的技术支持,厂家撤走技术人员后,小小的故障,也许将造成水利自动化系统的全面罢工等。
3在水利项目实现自动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防汛调度工程在自动化控制水利项目协助下效率变高,其自动化收集数据的能力实现及时通讯。但,我国的水利自动化项目开始时间晚且在发展中,因此不免有缺陷存在,经详尽分析应存在下述问题:
无足够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维护,自动化水利操作系统应重视维护和系统管理工作。有的水利项目实现自动化操作后,因为无足够的技术人员,导致对系统维护以及管理不到位。水利工程的基层维护人员大多缺乏正规的技能培训,往往是自学,不能系统的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技术问题,不能完善处理。
没有做好服务工作,由于水利工程招标时出现低价竞争,导致承建单位为取得高利润进行偷工减料,有的承建单位不具备修建水利的专业基础,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障。例如水利工程实现安全工作的自动化监测项目,许多单位并不具备水利部门颁发的安全监测资格,无法进行数据的有效收集、归纳分析等服务。有一部分的承建单位因为管理人才频繁跳槽,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水利项目实现自动化操控难以有效控制质量,因此除监理控制外,还需做好质量评测。以水利实现自动化操作为例,上面两点问题难以仅靠技术完成。众多水利项目监理企业无足够专业监理人员,即便承建企业邀请监理企业监控工程质量,但当前水利项目自动化监测还存在较大的技术空白,因此多数的项目验收都依靠承建企业自己进行。
4 应对当前水利自动化问题方法
当前我国承建的江河水闸有51160座左右,其中包含大型的486座,中型的3278座。并承建了50万座左右的大和中以及小型不动型灌排泵站。水闸和泵站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为调度水源以及防控旱涝的重要设施。只有做好水利自动化项目的管理工作才能使其发挥更好的效果。根据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下述解决方法:
(1)对水利项目相关基层操作人员要做好技能培训工作,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培训其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岗前考核,使其有能力做好操作以及管理工作。也要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使其能更好的领悟操作以及维护技术,进而有效操作以及维护水利自动化操作系统。
(2)加大水利工程资质管理力度,在水利项目自动化招标过程中,应对招标单位的行业资质进行严格检查。如在水利项目自动化安全检测系统招标时要检查招标单位是否持有水利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项目。在进行水情自动化评测工程的招标时,要着重考察其计量认证以及评估水资源的能力。
(3)在水利项目施工中要做好监控管理工作,水利建设的常规项目具备成熟的技术支撑,其质量监管工作也能得到相当高的重视。两相比较,水利项目的自动化建设开始时间晚,质量检测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应及早提出相关的验收以及检测技术章程,并引进第三方保障检测公正性。
对于水利项目的承建企业要做好信用控制以及信誉评价工作,有关部门建设一个信息库系统管理承建企业信息,并按期跟进记录其质量情况并做好评估工作,进而形成有效的企业信誉评估体系。质量监管人员要按期对自动化系统运行以及服务工作进行回访,系统质量出现不合格问题后应对承建企业进行处罚。承建单位建立信誉评估体系后,要据此鼓励承建单位做好后续的售后服务,并尽量使质量评估工作透明化,进而为水利自动化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提供依据。
5结语
水利工程实现自动化操控将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方向,因此不但要重视项目施工,更要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使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监控。并重视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严格审查其从业资格。对于承建企业以及设计企业要审查其资格证书,上述做法将促进我国水利自动化项目既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祚继,黄忠赤等,水利工程自动化现状与适应技术分析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10) .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常见问题;有效措施
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水平来看,经济形势及社会环境的促进和推动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当外部有利因素相对薄弱的境遇下我国建筑行业仍需保持稳定且持久的发展,这就依赖于良好的自身管理体系。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原则
建筑类型的样式繁多,规模要求不尽相同,又因施工受天气影响因素较大,其中复杂多工种交叉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及工序搭接等方面,这些过程中每一项都必须经过有条不紊的管理,从而保障施工能够正常且有秩序的进行,以此来达到预期的工程目标。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确保项目设计者的规定能够得以圆满完成,包括整个项目的所有功能性活动及目标要求的实施;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企业信誉,更有甚者关系到建筑企业存亡。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必须从理论落实到时间,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
(一)质量第一原则
俗话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百姓的心目中有多么的重要。一座建筑其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制度的完善,与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必须将“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
(二)预防为主原则
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过去多数管理人员都是以一种消极防守时候检验的态度应付了事,但为了能够缩短建筑施工时间,进一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应将这种消极态度转为积极预防,增强事先管理的意识。优秀的建筑是美观实用的设计、精确牢固的施工所生成的,不是检查而得。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建筑全过程中均需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一切不良因素所导致的质量欠佳,以此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过硬。
(三)为客户服务原则
在建筑工程所得产物是为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是满足客户对质量方面的需求。在管理管理人员对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时,应以改建筑项目为出发点,自上而下贯穿这个项目。与此同时应在工程管理层内部树立“下一方案就是客户”的观念,令各部门、公众、员工都对工作的先后次序有整体合理的了解,在自己做这一项工作的时候要保证质量以确保下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此来达到客户满意。
(四)用数据说话原则
建筑工程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理论基础之上,必须是依靠确切的、能够反映客观事实的资料和数字,否则无法设计科学管理。一旦以数据为主进行管理,那么就需要数据确切的统计方法,对建筑工程尸体或工作对象进行科学且理性的分析,从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控因素与工程质量的规律性,从而对该项工程的管理进行研究,找出其波动的情况和影响工程的不良因素,分清主次便可高效的改进工程管理效果。可见,掌握正确的、能够提高管理质量的客观规律,以此来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建设。
二、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一)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控制因素是应首先考虑的,因为人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主体。第一,因全面提高施工人员对质量重要性的意识;第二,是工作人员的素质,上至领导层,下至技术人员的个人素质高低,个人素质越高对决策就越有帮助,就越有较强的质量规划、施工组织、目标管理、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的能力;第三,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使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也随之提高。工程质量主要体现于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精准度、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等诸多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建筑企业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此二者缺一不可。
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需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公益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同时也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水平以确保工程质量。可适度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全面实行到位管理的制度。该制度制定的具体质量保证计划于攻关措施明确体现出工程的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二)工程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的合理实施是融会贯通的一个组成部分。施工进度的计划检查是改项目工程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与主要信息来源,是调整和分析施工进度的重要依据,更是进度控制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进度计划的检查主要包括: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作对比,从二者的比对中发现工程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进度计划的差异,并对此差异所关系到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确保工程目标能够顺利进行分析与评估。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监理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
当工程进度出现的差异大于十天以上时则要分析造成差异性的原因,分析这个偏差是否印象工程的后续工作和总工期。在采取各种方式方法结局进度滞后的问题滞后,还需对工作顺序、工作逻辑关系、工期的时间等方面进行整体调整,用工期优化的方法对原计划进行改进。如果出现专门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问题,也影戏及时调整好后续的工作计划与进度计划的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及施工能力、设备及材料方面的合理供应情况。
(三)工程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更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开始到工程的竣工验交为止,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是经事先预测、反复斟酌、认真核算和监控的。一项建筑工程的成本包括方方面面,例如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材料成本,通过对材料在质差、价差、量差等方面来降低消耗从而达到目的;劳动成本,合理且有效的使用劳动力,杜绝人海战术,以此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质量成本,通过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减少无效劳动的目的;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团队核心凝聚力达到调动员工劳动积极性的目睹。诸如此类,还有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和运输成本等。
(四)竣工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竣工资料是对施工情况的完全记录,是真实反映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是建筑施工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反映的是建筑的内在质量,特别是对隐藏工序和建成后不易测量项目的唯一且不可替代的凭证,具有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其涵盖的内容比阶段性验收更为广泛,包含合同文件的所有条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必须齐全,除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等方面外还必须符合竣工图纸、资料的整理和编制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是一场人为的划时代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完成这一本质上的转变,管理人员必须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及工作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从认识上找到突破口,利用各种技术及管理方式的相结合来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加速行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建筑行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式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文忠.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改进[J].消费导刊,2008,(15).
[2]傅诗正.如何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浅析[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5).
[3]段洪德.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
[4]邓明荣.关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7,(07).
关键词:林业造林工程;问题;改进措施
当前我国的林业造林工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林业造林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扎实的控制好造林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确造林工程取得成功。对于提高我国的造林质量,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林业造林规划不合理。由于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需求量较大,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森林的生态功能发挥得不明显,直接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要想维持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做好林业规划,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对森林环境和森林生态进行保护。防止因不合理地使用森林资源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2栽培方法不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为了使造林地提早郁闭成林,造林初植密度一直偏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间伐审批、工作安排不当、投入大于收入等原因,不能合理及时间伐,致使林分过密、林木生长和林分卫生状况差。同时,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隐患较大,增加管护难度。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造林初植密度既能提高造林质量,又能减少投入,提高效益。
1.3种苗培育质量不高。林业造林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最基本的因素就是种苗的培育上出现了问题,种苗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成型后林木的好坏。在壮苗培育方面,地市级范围基本上没有系统化的苗圃,往往是依山、依田而建的临时场所,加上技术管理跟不上,管理不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林业造林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成活率下降、病虫害增多等严重后果。
1.4管理人员技术不高。林业造林工程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林地的锄草、施肥、抚育间伐、病虫害防治、防牲畜破坏和自然灾害等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才能保障。但我国的造林事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处于边缘行业,植树造林的主体是广大山区群众和临时性的工作人员,人员素质普遍达不到造林工作的要求,没有现代化的工作技能及意识。影响林业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是林业科技人才不稳定,尤其是基层林业生产第一线科技人才非常缺乏,造成林业科技普及率较低,林业的科技含量不高。
二、提高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2.1科学合理做好林业造林规划。随着林业工程投资规模不断加大,要求也相对严格,非常注重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要遵循林业工程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分析和研究整个区域的林业工程的情况下,进行分类指导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大力建设林业工程建设的同时,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做好林业造林工程规划,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生态作用规划,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其次是要做好美化环境、综合治理、丰富人的生活以及保持生态的平衡和稳定等。其次,应丰富造林树种的种类。随着林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林业建设应扩大树种选择范围,增加各树种之间的协调和搭配,保证树木的丰富性。最后,对于造林工程中存在的森林病虫害、火灾、环境危害和牲畜伤害等现象,应采取丰富的防护手段,做好生物防治、生态隔离等,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森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造林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增加企业建设的效益。
2.2实施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坚持科学栽植、精心管护的原则,合理控制栽植密度,根据经营目的、树木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合理确定造林的初植密度。因此在造林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和立地条件,合理制定和落实栽植密度,把好栽植前后的各项质量关,切实抓好整地工作,适时选择栽种季节,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小地形情况,尽量提前造林,严格执行各项造林技术规程,改进栽植工具,保证栽植质量。造林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适时科学地进行松土、锄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和间伐等抚育工作,及时进行机械和人工营林、抚育管护作业,以及综合性的保护、监测和管理等,以减轻病虫和其它灾害所带来的风险。
2.3完善更新造林技术。在林业造林工程中,通常应用到的造林更新技术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播种造林法。其主要是直接将种子进行播种,以此来达到造林的目的。播种造林的方法适合在较大面积的林区使用,而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利用播种造林法时对于林区土壤的要求很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养分和充足的自然条件,而且造林后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所以播种造林法一般在土壤条件较好且自然灾害发生率较低的地区应用。第二是植苗造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完整的苗木移植到林区,在林地进行造林。利用植苗造林法对于自然环境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对于种植的方法却十分注重,必须要保证苗木生长的稳定性,才能保证苗木在种植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这也是当前应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第三是分殖造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树木自身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枝干等作为造林材料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能够节省育种育苗的时间,成活率也相对较高。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林地的自然环境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甚至可能会造成林木本身的损害,所以在应用时通常较为谨慎。
2.4提高造林人员管理能力。造林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各项工作的开展、工作任务的落实,最后都是由一线人员完成的,其素质及技能的高低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林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一线造林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要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一批掌握现代林业科技知识的人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林业科技队伍,增加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其次,林业院校要主动适应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将现代教育理念和高新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以满足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对林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其三,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大力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农民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只有使更多的人掌握了先进的林业技术,科技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广大农民才能从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其四,加强管理人员学习交流,定期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林业工程单位也可以邀请林业专家在本单位进行专业知识讲座。不仅可以将人才请进来组织学习,也可以将本单位的人才派出去,向其他优秀的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各个管理层的员工在能力上不断提升,技术上不断加强,管理理念更加先进,更好的组织及指导本单位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束语
林业具有多种功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被赋予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被赋予首要地位,林业造林工程也日益得到重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根据林业工程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以促进林业工程的正常运转及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国有市场经济的不断上升,我国的水利监理工作虽说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其仍具有众多的监理问题得不到顺利的解决,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因此,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让其可以更好的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做出其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1.1社会影响大
我国的水利工程因为需要工程征地,改线和维护等,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中期,后期都会对附近的居民产生影响。有些时候水利工程的建造会影响到民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1.2施工环境条件差
水利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在野外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且很多的施工都是受到天气影响的;而且水利工程的施工很容易受到工地周边建筑物和田地的限制。
1.3工期短且进度要求高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拨款或者当地政府筹资的工程,常常要求减少工程建设周期,加快建设进程。
2.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由于现今我国的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仍处于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理。
2.1前期工作深度不够
当前,由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总量及建设速度迅猛,设计单位的设计能力与其承接的业务量极不匹配,而业主为了项目报批,将设计周期尽可能压缩,导致项目前期勘察不到位,设计粗糙,从而使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有的变得面目全非。这不但增加施工管理难度,延长工期,同时也影响到施工质量。
2.2工程招投标不规范,不能选择与工程建设任务、技术要求相匹配的高水平施工队伍
我国目前虽然实行了招投标制度,但在招标过程中的违规违纪现象严重,从而严重违背了招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择施工队伍的宗旨。一是行政干预,领导插手现象尤为普遍,工程项目名为公开招标,实为暗箱操作,指定承包人;二是施工企业围标、串标现象严重;三是纪检监察不力,甚至串通一气。致使工程项目不能选择到技术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施工队伍,影响施工质量。
2.3施工单位挂靠资质、层层转包、违法分包严重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基础设施投入空前,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所有人都盯着工程建设领域这块“肥肉”,社会大量非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是农民工或是其他没有任何文化素养的人员承包工程,他们打着大型工程局的牌子,去承揽工程,然后层层转包,违法分包,层层抽取利润,致使真正在工程上施工的队几乎无利可图,他们只有靠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偷工减料而获取收益。派驻现场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也是有名无实,管理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2.4施工单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当前有很多施工企业虽是正规的施工队伍,但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现场项目部也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投入到工程上的人员、设备严重不足,购买不满足标准、设计及合同要求的原材料以及其他构配件,成套设备等,放松质量管理,降低工程质量。
2.5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不合理
由于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内部质量职责不清,三检制执行不到位,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不合理,施工管理失控,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施工质量缺陷,甚至是质量事故。
2.6监理控制不到位
目前除有些规模较大的国有监理咨询机构稍好些外,很多私有的,尤其是规模小,资质等级较低的监理机构,现场控制极不规范。一是监理人员熟了及专业配备不满足工程监理需要;二是现场监理人员不能客观公正的履行监理职责,要么与业主一起强压施工单位,要么被施工单位收买,串通一气,弄虚作假,欺骗业主,降低质量标准,有的工程监理人员除业主或是相关部门通知检查外,基本都不在现场,现场签证都是事先将已签好的空白给施工单位,想咋填都可以,更不要说旁站。
2.7政府质量监督机制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在执行政府质量监督方面,尚存诸多问题。一是有些工程项目业主组成特殊,往往由质量监督机构的领导担任项目法人(建设业主)重要职务,存在下级监督上级,许多整改要求得不到落实;二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由于推行较晚,许多质量监督人员观念守旧,监督方法简单,没能体现监督的权威性;三是质量监督机构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手段,监督指令不能有效贯彻执行,影响到政府监督的权威性,降低震慑力。
2.8安全保障不足
目前部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不合理,这从而埋下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亦将影响工程质量。
3.水利工程监理企业现状改进措施
3.1监理企业自身提升
监理企业是一种依靠企业信誉求生存求发展的行业。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编制施工监理规划、监理大纲及专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制定工程检查、验收及评定等制度;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相关质量保证制度、落实施工“三检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措施等;设计单位应建立现场服务体系及时提供施工设计图纸和解决现场设计问题。
3.2有待于提高业主对监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监理合同是一个委托合同,业主对监理单位的信任的认识、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对设计施工图纸的认识,对施工程序的认识,对施工问题处理的认识,以及个别情况下,业主代表以个人行为代替业主的合同行为等,与监理人员的认识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监理人员的工作艺术就表现在:是写出书面材料开会解决还是个别交流沟通;是马上解决还是经调查研究冷静一段时间解决;是基层解决还是找上级解决。
3.3有待于提高承包商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承包商是建筑产品的生产者,监理的一切活动必须以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进行的,是公正的第三方,而不是承包商的质检员。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清,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扯皮,这在某些中小项目和地方性集资兴建的建设项目中是屡见不鲜的。
3.4提高水利工程设计质量,提高设计人员对工程监理工作的支持和尊重
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质量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总体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设计单位必须提高责任心,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高度重视项目的设计质量。
4.结语
我国加入WTO以后,水利工程监理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加强业内的交流学习,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尽量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在科学、诚信、守法、公正的原则下做方方面面的工作,为工程监理行业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监理协会编.水利工程监理概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人员
包括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
1.2材料
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3个方面控制:一是严把材料采购关,必须“三证”齐全,才可进入仓库;二是严把质量关,实行材料报检制度,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共同监管;三是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的同时,根据进度和现场情况适时调整,以便保证质量,减少损失。
1.3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要根据工期、工程量大小,安排各类机械的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对特殊设备按要求通过相关部门检测方可进场,一般设备要定期维修,保证施工安全[1]。
1.4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搞好地方干群关系,尊重地方风俗[2]。
1.6工程设计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工程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对于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扭转工程当事人置工程质量于不顾的态度,避免工程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现象发生。
2.2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面。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他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优质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该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或者与相关部门会商后采取处罚措施。
(3)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都要有自已的质检组织,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质检工程师、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按单元工程报验程序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
(4)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
2.3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1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2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工程复验,复验合格后由业主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关键工序要有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共同签字,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3]。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2.4发挥监理工程师作用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如果让监理去代替施工技术员、质检员,不仅是力不从心,而且责任不清,其结果必然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弱化,甚至逐步放弃,从而使整个质量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2.5严禁转包工程
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责任会不明确,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2.6处理好业主、监理、施工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负责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3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色之后,3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3方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4]。
2.7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绝付款。要通过招标办法进行承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荣芳.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321.
[2]裴成元,魏东,许骥.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方法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5):33-34.
关键词:工程;现场签证;问题;方法
0 引言
现场签证是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某些特殊情况实施的书面依据,由此发生的价款也成为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发展, 很多大型、超大型工程陆续上马,其特点为投资大,技术含量高,技术变更频繁,施工周期长,设备材料的价格变化快,工程合同无法对未来整个施工期内可能发生的费用作出详尽的预测,而实际施工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又会给整个工程过程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现场签证作为一个实现施工单位额外增加的现场施工费用的手段,显得越发重要。甚至在某些工程中,现场签证已经成为施工单位完成施工成本,实现施工效益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现场签证错综复杂,花样繁多,存在很多问题,又涉及到业主与施工方双方利益的划分,因此本文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对施工单位工程现场签证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一系列的讨论。
1 现场签证存在的问题
⑴ 国内的大型工程,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施工,但由于设计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很多工程都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这就致使设计变更层出不穷,不断更新,而现场施工由于设计变更的更新,经常性的发生改变,甚至出现了因为设计变更而造成已施工完成的部分进行拆除,重新施工的情况,这就为现场签证带来很多不便。
⑵ 业主驻工地代表业务素质不高,对具体施工不甚了解,但往往不愿签证。某些业主驻现场代表,并不是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因此对工程不甚了解,发生施工现场签证后,对施工方提出的签证数量内容存在怀疑,不愿签证或以种种理由推迟签证。签证往往被推迟致施工末期,有部分业主现场代表会以时间过长等理由,再次拒绝签证,使得签证无法实现,导致业主与施工方产生分歧与矛盾。
⑶ 施工方现场签证人员签证经验不足,导致签证量低于实际施工量,无法实现施工成本及效益。施工单位现场签证人员,多为现场技术人员,某些技术人员对于经营、预算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在签证中,尤其是签证的措辞表达方面无法准确的表述现场施工量,致使签证结算量低于现场实际施工量,使施工单位发生损失。例如:某工程钢结构施工发生签证,施工位置位于12米高空,现场技术人员在施工签证中未提到施工位置,在最后结算中,以地面施工计算工作量,导致施工单位发生损失。
⑷ 业主方为减少工程费用,通过各种方式,避免签证或减少签证。在某些工程中,业主为减少自身工程费用,在工程合同或者同等文件中列出某些限制条款,并利用这些条款减少自身工程费用,避免对施工单位的签证。这些合同条款需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因为这些条款很可能使施工单位的额外施工作业得不到应得的签证。例如:某工程,业主在施工合同中规定,设计变更签证在10万元及10万元以下的不予签证。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业主要求设计方将原本50万的设计变更,分成5个小的设计变更,使施工方的签证无法实现,导致建设单位损失。
2 提高现场签证效益的改进方法
综上所述,现场签证受各种人为因素和可变因素影响,大大增加了签证的难度,施工单位签证人员,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实现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做好现场签证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手段。
2.1提高现场签证人员的相关业务素质
施工单位的现场签证人员多是现场技术人员,对于施工签证的相关预算、经营知识掌握不够,在签证时会由于相关知识的不足,而使得签证的质量不高,难以实现签证效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加强学习,不仅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同时应加强经营、预算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如在工程施工的间隙组织技术人员对于签证的相关注意事项、要求,进行学习与总结,组织学习相关的经营定额技术知识,可以尽快提高现场技术人员的相关签证知识与能力,在签证中做到施工方的利益最大化。
2.2 加强内外部沟通
现场施工签证不是施工单位某一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经营等多个部门,很多项目施工中存在技术、经营等部门缺乏沟通,技术人员签完签证即报资料存档,等到工程结算时,经营部门才查看签证,此时如果签证出现某些问题,也无法进行修改,导致施工单位损失,所以为避免此类问题,需要施工单位内部各部门加强沟通,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对现场签证,进行检查、处理,避免由于签证错误等问题带来的损失,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彼此间联系,提高整个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的工作效率。
如在施工期间,可以定期召开技术、经营人员的碰头会,对近期内的施工签证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并在以后的签证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即可在与业主方面的签证中掌握主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现场签证也涉及了施工单位、业主单位以及设计、监理等单位,是一个多方认证的书面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的现场签证人员不可避免的要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的现场代表进行沟通、协作,这就是施工单位现场人员的外部沟通。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施工单位的施工顺利进行,和签证的顺利实现。而一个较差的外部沟通环境,很可能造成各方的矛盾、扯皮、相互推诿。在现场签证过程中,施工单位现场签证人员尤其要注意加强外部沟通,加强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是签证顺利实现的保证。这一点在很多年轻技术人员身上表现的尤其突出,很多年轻的技术人员,在与监理、业主、设计等单位现场代表沟通中,缺乏方式方法,往往容易导致双方产生矛盾与分歧,而导致施工配合方面的不协调,进而影响施工进度与现场签证的实现。在这方面,年轻的技术人员应该多向老技术人员学习,学习施工技巧,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减少与监理、业主、设计等单位现场代表的分歧,缓解矛盾,缓和彼此间的关系,实现签证的顺利完成。
2.4 工程技术签证的相关方法、技巧
工程技术签证是业主与施工单位对某一施工环节技术要求或具体施工方法进行联系确定的一种方式,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具体化和有效补充,因其有时涉及的价款数额较大,故不能忽视。在工程技术签证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签证方法、技巧,从而保证施工单位的签证准确以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下举例几个在工程技术签证方面的注意事项:
⑴ 在钢结构施工时,发生额外施工,多以劳动力增加方式进行签证,此时要注意施工机具是否额外增加,因为某些施工合同中施工机具费用,已经计算在施工费用内部,但额外施工时,如出现额外增加的机具设备,并不在合同里提到的施工机具目录中,就必须要在签证中提出,并标明。在很多施工签证中,签证人员多忽略了施工机具的签证注明,如大型吊车、铲车、挖掘机等机具,这些机具恰恰在施工费用的增加中占据很重要的份额,不可以轻易忽视,否则可能做成施工单位的利益受损。
在签证劳动力增加时,要明确的表明劳动力的种类,如铆工、钳工、管工等,每个工种计算的费用不同,不同费用决定施工单位的利益,所以需要着重标明。
在施工签证中,尤其对于在高空或狭窄空间作业的施工签证,应详细标明作业高度,在施工附带说明中应详细写清施工环境的狭窄、恶劣,这对于经营人员在签证最后结算时,可以更好的争得施工签证量的最大化,有利于施工单位自身利益的实现。
⑵ 在工艺施工中,发生签证施工,需要将施工的原因、内容、高度、所用材料的质地表述清楚,同时对于重复的工作量应计入施工发生量。对于施工的程序要清楚明白,使签证表述明白充分,为以后经营人员结算时带来方便。由于很多工程施工时间长,其间设计变更频繁,所需签证的地方多,作为现场签证人员要做好自己的签证记录,在自己的施工日志中记录明确,条件允许时进行拍照留档,以便于在工程结算时为经营人员提供便捷、详实的结算依据。
同时由于施工时,施工图纸可能发生变更,所以应在签证中标注好当时签证的依据图纸号,并保留原始图纸,为以后签证结算时,留好依据。
2.5 工程经济签证的相关技巧
工程经济签证是指在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场地变化、业主要求、环境变化等可能造成工程实际造价与合同造价产生差额的各类签证,主要包括业主违约、非承包商引起的工程变更及工程环境变化、合同缺陷等。由于此类签证涉及的面较广,所以应该认真对待。
⑴ 设计变更或施工图纸有误,而建设单位已经开工、下料或者购料。此类签证需要签变更项目或修正项目,已下料或购料的,要签写清楚材料的名称、半成品或成品、规格、数量、变更日期、是否运到施工现场以及运输的方式动用的机具等。如某工程在施工预制完成进入现场安装后,发现设计图纸存在问题,工程图纸发生较大变化,一部分预制件无法使用,需要重新购买材料进行预制,此时就需要进行较详细的工程经济签证,以保证施工单位利益。
⑵ 由非建设单位责任造成的停工或停水、停电超过间接费规定的范围的,建设单位要及时提出停工损失签证。包括了停工造成的人工、机械、施工器具等停滞的损失,临时停工、停电超过定额规定的时间,由于业主资金、材料不到位,长时间停工,大型机械不能撤离而造成的损失,以及由于业主施工计划的改变需要承包商中断当前的施工所造成的人员、设备的停滞等等。当发生停工时,双方需尽快以书面形式,签认停工的起始日期、现场实际停工工人的数量、现场停滞机械的型号、数量、规格,已购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等。双方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参考有关定额和规定,尽快办理签证。
如有必要施工单位可以业主未提供完备的施工条件为理由,提出停工申请,并及时核对自身损失,向业主提出赔偿签证。
⑶ 材料单价的签证。材料的价格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材料价格也会因市场的产、供、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升降。因此,材料材料单价的签证十分重要。在签证时要签明材料的名称、规格、厂家、单价、时间以及是否已包含采保运杂费等。
如施工合同中规定,施工材料为施工单位自购,则应在合同中注明当时的材料市场价格,并加注如材料价格发生变化,相应增加部分应由业主单位负责。同时施工单位应及早贮备施工材料,避免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导致的不必要的损失。
2.6 保证签证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签证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是指在签证时要准确的表达实际发生的工作量,同时签证要与实际工程的发生同时进行。某些项目出现过,实际工程早早发生,而签证却到最后再签,这可能导致某些发生工程漏签,给施工单位带来损失。所以,施工单位现场签证人员应注意发生实际施工后,要及时准确的进行签证,签证完成上报经营部门及早检查备案,从而提高整个签证的效率。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本文通过以项目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和理论研究得出结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团队运作为方式,依托项目培养人才,依托项目成果支撑人才职称晋级,实现对高职院校高层次师资的培养,事半功倍。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76—02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职院校高层次师资的模式创新研究”(粤高职研〔2014〕5号,项目编号:GDGZ14Y148)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互渗共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粤教高函〔2012〕202号,课题编号:20120202088)阶段性研究成果。产学研项目“智能低压电气实训仿真系统项目”(河财教〔2013〕9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李春来(1968— ),男,广东河源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力传感器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成败关键之一在于师资,特别是熟悉企业、了解行业的高层次师资力量。培养高层次的师资依靠职业学院现有的条件有难度,需要政、校、行、企四方通力合作,同时也需要教师本身的觉悟。本文对团队这几年以项目为依托的校企合作进行研究,希望为高职院校高层次师资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一)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师资建设是高职院校的根本。高职院校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规模,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的日常需要。但师资队伍的结构水平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年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较高,即博硕毕业生比例低,高级职称比例低,具备双师素质的比例低。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科研成果不多。大部分教师不熟悉企业,不了解行业,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学人员,为教书而教书,这就造成了目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现象。根据文献资料的显示,在职、在编高职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6.5%,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9.4%,高学历且高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8%,高职称的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1]高层次的师资非常匮乏,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
(二)教师对职称晋级的信心不足
根据粤人职〔2000〕38号文件,晋升副高以上职称更重视科研成果,工科类两篇代表作一般要求是科研论文,没有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代表作这一关就不容易通过。目前,教师的教科研成果(科研项目、专利、科技进步奖、科研论文、科研进账、指导学生比赛等)总体说来都不多,直接影响了教师职称晋级的信心度。职称又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大部分教师有开展教科研活动的意向,但又感到很迷茫,无从着手。目前的职称评定对促进教师成长仍然发挥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多数高校衡量工科教师的标准是科研项目的等级和经费额度、理论研究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排名、在sci上的影响因子和数量、EI收录论文数量、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以及出版的学术专著,等等。[2]
(三)科研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难点之一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晚,总体来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水平不高,缺乏教育科研的氛围,教育科研机构不健全,科研骨干培养不力,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远未形成高素质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共同研究的经历少,校内缺少必要的仪器设备,难以单独完成省级科研课题,省级科技厅在科研立项方面对职业院校也没有足够重视。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要紧紧依托本地行业和企业,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研立项要到企业中去找课题,要有针对性地立项,寻求企业的参与和支持,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二、以项目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理所应当履行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三大职能。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以及自身的办学层次定位来选择科研的层次,在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领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3]高职院校主要是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主要优势在于人力资源丰富,自身科研定位要明确,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培养高层次人才,依托项目成果,来支撑人才职称的晋级
以校企合作的纵横向科研课题为依托,校企联合成立项目组,全程参与选题规划和项目实施过程。以本人负责的电气自动化科研团队为例,紧紧依托本地区两个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近4年来,以4个校企合作省级项目为依托,与本地区企业开展了全面、长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产品系列实现了产业化,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与河源市新时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节能控制研发中心,研发热供水远程监控系统。校企合作项目组取得市级科技项目9个,目前正在实施中,已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自然科学论文两篇,获得3个市科技进步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个,2012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实训基地一个,科技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个,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一个,校企合作出版项目配套教材一本,等等。这些成果支撑学院和企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人才,项目产业化产品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互利共赢。
三、基于专业团队模式,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一)团队带头人的培养是关键
重视团队带头人的选定和培养尤为重要。校企合作科研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灵魂,是形成团队整体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其综合能力要强。笔者认为,科研团队负责人要具备五个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独立组织科研团队的能力,科研团队可能是跨专业、多学科的科研团队。协调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独立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能独立协调科技主管部门、学院、企业之间的关系。管理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独立管理项目、管理团队的能力,有足够的凝聚力。专业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要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体现为负责人要有一定的敢于冒险、开拓创新的精神。[4]
(二)基于专业科研团队模式,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团队是指由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没有行政约束力的群体,可以是跨学科、多专业的。团队有共同的科研目标,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利益,可以激发教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对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5]
(三)依托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高职教师的校企合作培养涉及政、校、行、企等多个培养主体,是开放式的多元化教师培养模式。由于高职院校目前的办学规模和科研能力使其很难单独开展科研工作,因此,校企合作是进行高职科研工作的主要途径。此外,要在校企合作中找项目,依托项目培养人才,依托项目找题材,依托校企合作撰写科研论文,校企合作,共同制订选题及测试方案,撰写、数据整理及投稿由校方负责。项目成果应该是系列化的,包括专利、论文、科技进步奖、技术鉴定、科研进账等,这些成果支撑着高层次师资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师资是目前高职院校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通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团队运作为方式,依托项目培养人才,依托项目成果支撑人才职称晋级,从而达到依托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师资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李春来.高职院校工科教师教科研情况调查与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9).
[2]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
[3]张辉等.高职教育产学合作长效机制论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1.1建立健全以总经理为首的科研管理机构和责任制
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科研管理工作,技术中心是从事科研管理的职能机构,是公司科技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技术中心负责与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沟通协调,以及项目合同的签订,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鉴定及后续的申报奖励管理等。为便于开展研究工作,科研项目一般实行课题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的实施策划、人员调配、进度控制、科研费用的归集、奖励分配等工作。
1.2把好立项关
科技管理部门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技改工程达产达效、产品质量升级等与企业当期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为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研究工作来确定科研项目指南和方向,并组织对项目的立题意义、目标设定、预期效果、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课题组构成及经费预算等进行论证把关,提出立项评审意见。课题立项评审要突出经济效益性和技术前瞻性。
1.3加强过程管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项目组制定阶段目标和计划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做好科研的原始记录,按季向技术中心科研管理部门报项目进展情况,分析项目在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出下一步要解决的措施办法;管理部门与项目组及时沟通修正存在的问题,使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项目实验结束后,要求项目组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召开项目小组分析总结会,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评估。管理部门追踪项目实施动态,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检查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对已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要从专业技术角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1.4把好验收关
项目完成后,课题组准备验收资料,向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验收活动可以随机开展,成熟一个验收一个,不宜年底统一突击进行。验收资料应突出完整性,一般应包括:研制总结、有关的技术文件、检测报告、科研经费使用报告、财务部门确认的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项目应用评价、专利、论著等。验收时,管理部门重点对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研制工艺的合理性、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对生产经营的贡献大小等进行评审,客观评定科研成果等级。
1.5延期或终止科研项目严格按程序办
因客观原因延期或终止科研项目,项目组应事先提出申请,同时提交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经费收支清单,报主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同意后方可延期或终止,不可擅自延期或终止科研项目。项目延期或终止理由一般包括:项目因不可抗拒原因造成拖期,尚有继续研究价值;项目立项方向发生重大变化,无继续研究价值。延期或终止经批准后,项目负责人应做好技术资料的清理、移交和归档工作。对无正当理由不按计划完成项目研究工作的,取消课题负责人申报新项目的资格。
2建立有效的科研项目激励机制
2.1建立有效的科研绩效激励机制是推动科研工作上台阶的关键
长期以来,公司未能合理构建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和绩效激励模式,无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扎根搞研发的积极性,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较少。公司应结合自身运营实际,为科研人员搭建一个公平、公正、有活力的创新平台,为研发人员提供必要的研发保障条件,引导研发人员将工作重心自发放到钻研项目上,促进企业科研工作出成果、上水平。同时通过做项目,锻炼研发人员的统筹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习惯;通过做项目,培植出竞争力强的产品和人才。
2.2建立职称晋级破格制度
对在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奖励的研发人员,适当允许破格晋升职称;在主任工程师、专家工程师、首席专家等专业职务的评审中,将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及取得科技成果情况纳入硬性考核条件。
3积极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
(1)国家级科研课题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不竭源泉。管理部门应建立新材料信息的收集及处置渠道,将收集装备配套材料科研规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新材料项目、新型号用材、民用重点领域用材等信息及时进行梳理,将处置意见及时反馈到研发单位。(2)研发单位按处置意见,按照“研-产-销”相结合的模式,与外部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及应用单位进行沟通,组织开展项目预研和项目申报,预研项目以公司内部课题方式实施。为调动研发人员在国家重大项目中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宜以正向激励为主,加大国家级项目的考核权重。
4规范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包括:研发活动发生的材料费(含燃料和动力费用)、检测实验费、差旅费、评审费、研发人员的工资等。科研项目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人负责。项目组建立专门的费用台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负责人收集、整理费用明细后,提交项目组,组长应及时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归集。项目验收时,项目组必须提交经财务部门审核确认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报告。
5科技资料的归档和成果保护
(1)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资料应统一归档在研发单位,不得据为已有,归档的资料包括: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合同(协议)、设计开发资料、阶段总结、实验检测报告、研制报告、应用报告、论文、专利、成果证书等;研发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将全部科研资料向所在单位交接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2)科研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公司科研项目及其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有关人员不得私自转让或泄密。如有违反,经查实后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成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处理;对不听从劝阻或情节严重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并对违反规定的科研人员在其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成果奖励和其所在部门的科研编制下达条件方面给予一定限制。情节严重,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将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3)建立科技论文、专利申请、对外技术交流、宣传报道等载体的保密审查制度。
6结束语
我所面对的员工大体分为三类:刚进厂的以及入厂没几年的新员工,正在奋斗路上日见成熟的中青年,还有离岗退养的老同志。
新进厂的员工来自全国不同大中专学校,家乡有远有近,有来自城市的有来自农村的,来自农村的我首先提醒他们公司有一项政策,那就是可以给没有养老保险的父母一方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如果他们身体有恙可以报销发生费用总和的40%多,而且不妨碍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告诉他们每年比较小的付出会得到比较大的保障,对于一个没有多少保障的农民这应该是一份意外的惊喜,员工的经济负担不管是眼前和以后都会因为这个政策减轻许多。我总记得他们在听我叙述后向我打听细节的那种意外的表情。
新员工进入岗位有条件的话应该给他们配备一些基本的办公用品,比如纸、笔、本、信封、订书机、裁纸刀等等,尽可能的齐全一些,我记得当我把准备好的这些交给他们时,他们起先一愣,既而就是微笑。
走过了新入职前几年的懵懂青春,无论从工作上、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逐渐走向了成熟,工作中他们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技术职称的晋级,这个时候我所能做的也很简单,比如提供一些单位的内部刊物,以便他们了解论文的格式,了解一下同专业的高水平,以便于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去找寻自己的积淀与突破点,最后就一定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再者需要提醒一下他们职称计算机和英语考试的报名时间。其实我觉得这么做,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年轻人的鼓励与鞭策,也许你的提醒对他来讲是很高兴的事,他会觉得你对他的工作是很认可的,对他的能力是很肯定的,由此他们会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更有追求。
过去就有一个成功案例,10多年前车间里有一个女孩,中专毕业进厂,不间断地自学了专科,接着又上夜校学习了本科,现场活干的又勤快又钻研。我查看了她的个人简历发现她是小中专毕业分配来的,按说评工程师职称她的硬件还不靠前,但是我看好她,报名英语职称考试的时候催了她几次,她总说算了,还说评中级职称轮到她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结果几乎被我推进考场的她第二年凭借出众的工作业绩打败了同年分来的本科生成功晋级,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个人发展很棒,如今已成为行业内的翘楚,女汉子般的人物。还记得当年评上工程师时她很高兴地送了一个小纪念品给我,我也毫不客气的欣然笑纳,由衷的为她高兴。
可是日常工作也有让我犯难的时候。记得有一年,作为福利厂里给我们安排了接种预防乙肝疫苗,肝功能正常的员工分阶段接种三次,不太正常的接种一次,按计划我要把他们每个人每次的接种时间排定并在车间公告栏中张贴。这下麻烦了,有一个女员工是只需要接种一次,如果名单贴出去不就告诉所有人她肝功能不正常吗,不行,我想了想,决定这么做:先把接种说明贴出去,然后把第一次接种人员时间安排公布,再加一句话:第二次接种和第三次皆按这个顺序。
当然基层行政事务工作对于我来讲也不全是做对的,印象中也犯过很离谱很低级的错。有一次登记发劳保用品,是伞和雨披,每人只能选择一种,统计完了以后上报给了HSE科,等到发放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出问题了,我把上报的伞的数量和雨披的数量搞反了,要知道现在人生活水平提高了,骑车上班的人越来越少了,订雨披的人很少,怎么办?和上面沟通调换也无果,太晚了来不及了,硬着头皮主动在车间调度会上做自我检讨,请求原谅,我的同事们给了我极大的理解和支持,许多人主动要求领雨披,不好意思的我把深深的感激一直留存至今,同时告诫自己不能再出这样的错误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2-02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行主多分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迫切需要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理论精、操作行”的技能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的研究与开发,为供电行业新的腾飞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人才资源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的重视,供电企业越来越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和客户对电网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生产人员。然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原有电力行业本身的垄断地位、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性供需失衡、人才资源规划不足。
2.一线生产人员储备培养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凸显
近年来,供电企业新进员工数量较少且多为高校毕业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流向管理层,同时由于女性员工不能登高作业、年龄超过45岁的员工不能爬杆作业等电力行业生产特性及用工特点,导致生产岗位断层明显,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懂技术、有经验的青年员工,部分岗位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
3.人才队伍没有形成规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1)培训实效性不强。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供电企业投入不少培训资金,主要通过技能鉴定、专业培训、后续学历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但是部分职工更多地关注理论灌输及考试结果,业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造成培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2)复合型人才缺 第一论文 网乏。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员流动较少,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员工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缺少综合素质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4.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观念
一些企业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开发人才资源的意识,人为地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举措与实施过程
怀柔供电公司隶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现有职工263人,其中全民员工233人,集体员工30人,劳务派遣员工395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181人。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为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关注一线员工职业发展,搭建员工岗位成长平台,引导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技术成才、岗位成才,提出了以强化职工学习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为主旨,围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的工作思路,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树发展理念,强自身素质”主题教育活动,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1.培养目标
基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结构及特征,以专业培训为基础,构建职工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理论能力,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职工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导为方向,构建职工创造事物、改造事物及对新思想、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的行为举止。通过对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最终达到职工队伍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实施内容与过程
(1)创新培训工作模式,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学习型”人才是指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环境、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变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内部培训的密度和力度,积极探索培训创新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如何在员工队伍中培养造就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提出了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的“四式”培训法,即:集中式、班组式、交叉式、互助式。集中式:按照各专业课题、项目,集中统一组织专业培训班;班组式: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时、实地进行培训;交叉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部门人员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互助式: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交流、研讨、互学”模式,组织员工进行互助学习。
除了以班组形式开展的自主培训外,公司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开展站队级干部管理学系列培训课程;开展新员工野外体验式拓展训练;举办优质服务、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内容丰富的培训班;同时不断拓展外培渠道,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本科班、研究生班,鼓励员工后续学历教 第一论文 网育,为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岗位技术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培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准确、熟练地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岗位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为全面促进公司一线员工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公司先后对实操培训基地 、多功能教室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并组织了为期半个月的技能比武大练兵活动。训练内容包括12m电杆安装抱担、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变压器停送电操作、装表接电等项目。来自公司输变电、配电、营销、供电所等相关专业的213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和本专业技术骨干同场竞技比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育青年的途径,积极拓宽青年人才培养的渠道,针对青年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公司采取“压担子,促成长”的培养方式,借助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技术岗位对青年员工进行了实践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重任,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3)基层创新,促进职工创新思维,精心培育“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公司乃至社会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怀柔供电公司采用经验交流、合理化建议等方式积极开展互动式、开放式的技术改造,结合QC创新创效活动、技术攻关和“五小”发明创造等活动加强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职工用创新思维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革新及科技创新项目成型的目的。
2011年,怀柔供电公司成立了以输变电技术专家——陈保华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集合了公司生产一线包括输变电工区、配电工区、调度所、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一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偶然萌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都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小组对其进行实践验证、修正完善,并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三、实施成效
1.储备了持续发展的人才力量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各类人才,以达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怀柔供电公司共有294人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证书,76人获得了中级工职业证书,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保持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2.促进了员工职业素质提升
公司已先后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达420余人,15%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晋升,33%的基层员工实现了技术技能晋 第一论文 网级,50%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培训晋级,基层员工职业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员工在北京市及上级单位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和专业调考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3.开拓了职工集体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广大基层职工提供了建设思路,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组建设情况,在共同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不断总结、归纳,提升了创新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效应。据统计,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共完成了科技论文9篇、科技项目1个、群众创新成果2项,在为职工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缓解了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
随着生产设备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网建设任务的加重,输变电工区出现了输电专业和变电检修专业在岗人数比定员人数少的结构性缺员问题。通过结合生产现场作业进行的检修带运行实地教学,使运行人员逐步掌握了检修技能,检修人员对设备运行也更为熟悉,改变了以往运行和检修分开的管理模式。以往变电设备一旦出现缺陷,就会出现运行人员不会处理而检修人员在各变电站之间疲于奔波的局面。
四、结束语
队伍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员工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是怀柔供电公司在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过程中的有益探索。通过“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梯级开发和培育最大程度地培养了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企业朝着更加长远的战略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院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60-02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于一身的“双师型”素质。目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仍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在上岗前接受相关专业技能的专门培训,以便适应教学需要。另外,还得从行业、企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解读
1.“双师型”教师的三种界定。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目前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具有工程师、工艺师、技师、医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可视为“双师型”教师。第二种观点是,“双师型”教师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标准,从教学实际出发,只要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教师,就可以看作是“双师型”教师。第三种观点是,“双师型”教师反映了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培养和培训来实现。
2.“双师型”教师认识的两种误区。对于“双师型”教师认识,目前存在两种误区,误区之一:“双证”即“双师”。只要教师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职业资格(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即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种评定标准强调教师实践性特点,可如今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并不代表具有相应实际能力,这种导向会让教师为拿证而拿证,将严重影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误区之二:“讲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只要教师取得讲师资格,在此之前具备工程师或技师资格,都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种评定标准只是对“双师”的机械累加,忽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
3.“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目标,这有别于本科院校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所在。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的前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能力与素养去理解:首先,“双师型”教师是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教师基本能力和素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能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其次,“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职业能力和素养体现为:具有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丰厚的市场经济常识、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能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实习,参与企业、行业的生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活力。教师要了解企业生产设备,掌握最新生产工艺和技术信息,提高教学内容的操作技能。教师要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中解决具体问题,积累实训教学技能和经验。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1.重“双师型”数量,轻“双师型”实质。有些职业院校片面地认为除了“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具有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可算是“双师型”教师;有些职业院校为了宣传目的或者为了迎接评估,需要在短期内弥补巨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缺口,而大做表面文章。只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只满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表面成就,忽视“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发证大都不规范,考证单位无序竞争,名目繁多,因此导致“双师型”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2.“双师型”人才引进渠道单一、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院校的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基本还未建立从行业、企业一线岗位专门技术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引进渠道。为了适应规模迅速扩大的需要,职业院校引进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大多数没有生产第一线工作经历,缺乏必要的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如果严格按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要求,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研究生学历要达35%才能达到优秀标准,为此,相当部分的职业院校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放到了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由成人高校改制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教师的主体仍然是理论型教师,虽然近年来一直强调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经费紧张、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等原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不大,很难适应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表现在年龄结构上,老教师偏少,青年教师数量偏多;在教师来源上,高校毕业生多,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少;在学历层次上,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在职称上,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意见和建议
1.专兼职相结合。职业教育中,兼职教师的数量比普通学校要大,但以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者居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类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邦德国实行“双元制”的培训制度,更为重视兼职教师的作用。从数量上看,他们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从承担的教学科目上看,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学科中,兼职教师担负着主要角色。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兼职教师的引入,不仅可以承担相当份量的专业教学任务,也可以对专职教师的某些不合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改善作用。
2.重点培养、全面提高。在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重视专业带头人,学术梯队建设以及专业教师的“双师”资格培养。
3.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对师资进行合理使用、规范管理,也是职业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依据《教师法》全力维护教师(包括相当数量兼职教师)的合法权益。在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晋升晋级、进修轮训、工作量核算、教学质量评定、业务能力考核、评选“优、先、模”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诸项工作中,全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保护教师教学积极性。
4.立足校内,依托社会,学校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培养“双师型”师资的高等学校,从高校得到具有“双师”素质人才的途径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立足校内创造实践条件,造就“双师型”教师,这是最根本的途径。在校内创设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条件,就是要力求对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投入,建立完善功能齐全、设备配套、软件丰富的模拟室、实验室,建立实习基地,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课程设计、课程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次,依托社会、采取挂职方式,培训“双师型”教师。由学校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一些企业或科研单位挂职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三,积极引进,挖掘专门人才,引进“双师型”教师。要积极挖掘引进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实体中具有教师素质,同时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也是提升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手段和措施,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商讨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整体和个体“双师”素质的激励机制,将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张勇华(导师:周鸿).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培养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4
[2] 冯业忠(导师:余恩海,杨成兴).河南省电力公司“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论文,2004.3
[3] 刘畅.论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4] 单振东.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7)
[5] 刘宁(导师:杜静).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5
[6] 贺祖斌.职业教育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 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黄学勇.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J],2009(1)
【关键词】高职民办教师 道德冲突
我国高等教育快速的发展,民办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其中的民办教师功不可没。然而由于社会对民办高职教育的认知定位和政策支持不足,民办高职教师的社会认可度较低,职业声望低,相对于公办教师的“铁饭碗”来说,民办高职教师思想上有“二流教师”、“打工者”之感;这种边缘职业的尴尬导致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不断滑坡。并且由于民办学院重招生,轻生源质量,导致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难度很大,而实际报酬、住房状况、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差,学院忽视教师的培训和进修,科研机制不健全,课题项目数量很少导致教师的成长进步愿望得不到满足,从而长期处于一种道德冲突状态。
一、教师的道德冲突
教师的道德冲突,是指教师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出某种选择,该选择一方面符合某一道德准则,但同时有违背了另一道德准则;一方面能实现某种社会的道德价值,但同时又牺牲另一道德价值,从而使教师陷入到左右为难的矛盾状态。教师的道德冲突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不可避免性所造成的,随着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设,教师的道德冲突因为不断增加的各种社会矛盾而变得更加广泛。首先表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教育产业性、商品性增加而导致的新旧教育观和道德观的冲突;其次表现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在知识面前的权威性和领先优势丧失、使得学生心理异化等双重冲突;再次表现为新技术革命造成的高职教师职业竞争加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造成教师面临这传统继承与现代革新的冲突;最后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发展造成的师资队伍素质减低和低职高聘、低职高晋现状对教师造成的道德冲突。
二、巨大压力和竞争之下的严重的心理冲突
巨大压力和竞争之下的民办高职教师首先表现为严重的心理冲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传统角色定势使得教师只能实现精神价值而被“神化”、“圣化”,而高职民办教师心理上却更加愿意把自己定位为“社会人”,他们把教师职业看成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都能实现的一般职业:首先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其次是价值实现的载体。尽管教育对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劳动价值,理应为教师带来较高的报酬和待遇,但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教师却沦为了“无权、无钱、无用”的三无阶层,而处于这一阶层中的最底层的高职的民办教师更加没有地位和尊严可言。他们的工资收入甚至远远低于农民工,那付出的却无法计量。这种巨大的落差造成他们严重的心理冲突;其次民办高职教师为了与学生维持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所能投入的全身心的持久的精力不一定能被用来证明是他们所取得的的成效,劳动成果不但难以被认可,甚至可能被误解,严重的还会成为校方的替罪羊,因而他们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第三,竞争压力的加大,经济时代教育教学工作量的不断加大,自我知识学识的提升,论文、课题、职称的要求,网络空间建设、双师素质要求下的实践培训,招生工作等等,这些事情难度比公办院校更大,好像学院所有的事情都不能落下他们,事情一个接着一个,持续不断地耗用了高职民办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仍而却总是难以适应学院和社会对他们全面发展的要求,甚至一不小心就会被解职。这些严重的心理冲突还不能公开得到调试。
三、严重心理冲突下的角色冲突
高职民办教师由于受时间、精力和价值倾向及其心理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够同时满足社会对他们的各色各样的角色期望时,他们就会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力来适应社会环境,形成不同的角色矛盾,造成角色冲突。高职民办教师可以说是各种各样的角色扮演者,由于社会对他们的多重期望,教师职业行为的复杂性,教师责任的弥散性等各种各样的原因,高职民办教师通常会在依稀几个方面发生角色冲突。一是教师角色社会期望的冲突。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与“能力培养者”的角色冲突,“学业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冲突,使得教师无法决断应该去迎合哪一种要求。二是超常奉献时间、精力、爱心的工作角色与社会成员、家庭角色的难于兼顾,让教师顾此失彼,身心疲惫。三是有效影响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权威角色与热情、同情、关爱,真诚、平等对待学生的朋友角色之间的冲突:教育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是一个权威的管理者,要不失教师的身份和理智,又要求他们是一个像朋友一样为学生所喜爱,取得其信任和真情对待。这何尝又不是一件苦恼的事情。四是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学生的理解者、宽容者的角色的冲突。五是教育教学的“教书匠”角色与科研论文课题等“研究者”的角色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