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才引进工作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指导思想
围绕“人才强交”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政策体系、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引进、开发、培养多措并举,加强实施“海州湾英才”计划,扩大人才资源总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端引领、活力迸发、激情涌流的高素质、创新型交通运输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县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崛起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以“海州湾英才计划”为统揽,突出抓好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培育,重点统筹抓好交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支队伍引进培育,力争每年引进培育各类人次达100人左右,至2015年共引进培育各类人才达到300人左右;同时依托县交通运输协会,设立人才发展基金,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政策、平台和机制环境,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各类人才队伍量质优势,基本建成开放型、创新型、迎领型交通运输人才高地。
三、主要措施
(一)创新交通人才引进工作机制。
牢固树立“人才强交”的发展意识,积极构建主管部门引导、企事业单位为主体、行业支持的人才工作模式,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交通创新发展的核心资源,不断增强交通人才工作的主体意识。各企事业单位要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要根据自身实际,在每年年初及时上报年度专业人才需求计划,以便及时与县组织、人社部门对接,做好交通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各企事业单位也可根据局里批准的招聘计划,自行招聘或联合招聘。为加快引进交通专业人才,局将积极协调县组织、人社部门,在制定交通专业人才招聘方面给予倾斜,并将适时选拔部分优秀人才到交通企事业工作,可聘其担任副职,其工资福利待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加强考核评估,对引进的急需人才,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1.5万元的补贴,暂定3年。各企事业单位也要在评先创优、入党申请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注重向一线的专业人才倾斜,及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加强交通人才培训教育。
加强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协调,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培训网络。坚持以自主培训教育为主,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定期组织岗位培训。积极为人才创造学习培训条件,从实际出发,组织参加上级组织的在职培训学习,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交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有计划地采取分期分批轮训、外出培训学习及鼓励自学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在职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岗位培训教育力度,大力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积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加强业务技术学习,全面提升业务技术素质,着力打造交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3支队伍,为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加强交通人才队伍管理。
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制定和完善股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在交通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中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竞争上岗,进一步提高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队伍素质。同时加强人才队伍管理。按照干部任免权限,全面加强交通人才队伍管理和跟踪考核,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四)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用。
充分发挥县客运总公司、交通工程公司及金泰公路工程公司3家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交通就业实习,从中选拨引进交通各类专业人才,为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四、组织领导
(一)完善运行机制。为切实加强对交通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委成立交通引进培育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及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及任务,研究决定人才招聘、培训、使用、管理及奖励政策等问题,力争通过3的努力,基本形成架构科学、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匹配、支撑作用较强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
《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局有关处室:
现将《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4月8日
附件:
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
“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泰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泰州市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泰人才办〔2021〕2号)精神,制定2021年度人才工作“走进乡间田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紧扣服务“六保”“六稳”主题,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工作重心下沉,走进乡间田头,服务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着力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竞争力,促进乡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力争到2021年底,新培育10亿元级以上产业2-3个,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农业科技人才工作力量。
二、工作举措
1.梳理需求清单。4月上旬,市农业农村局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展集中梳理,确定2021年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详见附表)。4月底前,各市(区)围绕本地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乡村特色产业核心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品牌及人才、技术需求等情况,梳理汇总需要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形成需求清单。
2.组建专家服务组。5月底前,各市(区)针对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当地人才办,从乡土人才、科技镇长团以及省“333工程”、市“311工程”培养对象中,遴选涉农人才,分类别组建相关专家服务小组,建立专家服务小组结对服务机制。
3.开展结对服务。6至10月份,按照“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一个小组服务一个产业”的要求,组织专家服务小组定期开展“一对一”服务,走进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地帮助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指导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地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总体安排,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做好各项协调服务推进工作。
2.加强部门配合。专项行动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扛起工作责任,主动进位,切实加强与当地人才办、科技镇长团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3.确保活动实效。各地要高度重视“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落实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具体负责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要抓紧组织需求调研,组建专家服务小组,建立定期结对服务机制,开展专家服务工作。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注重宣传典型案例,切实扩大活动影响,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市农业农村局将定期对各地专项行动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请各地于4月17日前,将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发至邮箱409841966@qq.com。联系电话:86893949。
附表: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附表:
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市(区)
产业名称
靖江市(2个)
休闲食品、草莓
泰兴市(4个)
生猪、肉鸭、江沙蟹、苏翠梨
兴化市(5个)
香葱、大闸蟹、稻米
海陵区(农业开发区)(2个)
种子种苗、罡杨鲜花小镇智能花卉
高港区(1个)
鲜花园艺、动物疫苗
姜堰区(2个)
特色菌菇、溱湖簖蟹、肉鸡
根据茶发[**]5号文件精神,为落实《**县**-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今年继续实施“新世纪221人才工程”,(即每年重点选拔培养10名县以上有影响的学科〔行业〕带头人,引进各类优秀人才20名,重点培养100名农村实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制定本方案,现将责任落实到各相关单位,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成立“221”人才工程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一)、选拔培养20名学科(行业)带头人
1、牵头单位:县人事局
2、责任单位:卫生局教育局劳动局
农办科技局商务局
卫生局:重点选拔培养6名医疗工作者为县医疗卫生方面学科带头人。
教育局:重点选拔培养6名教育工作者为县教育方面学科带头人。
农办:重点选拔培养4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县农村实用技术方面带头人。
商务局:重点选拔培养4名经营管理人才为县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带头人。
3、要求:①、出台工作方案,组织评选,将有关资料汇总并上报县人才办。
②、被选拔对象必须在市以上有相关的荣誉和知名度。
③、落实有关政策与待遇。
④、在**年4月底以前,各有关单位将选拔对象上报县人才办。
(二)、引进优秀人才20名
1、牵头单位:组织部人事局
2、责任单位:编办农办教育局卫生局
科技局商务局劳动局财政局
3、对象:大学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或本县急需的高技能、高技术职称人才。
4、工作职责:
组织部:总揽全县的人才工作,制定引进优秀人才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具体牵头引进党政、专业技术等各类优秀人才。
编办:优先解决引进人才的编制。
人事局:负责引进行政及专业技术等优秀人才工作,协助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搞好本年度的公务员选拔工作。
财政局: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财力支持。
教育局:负责引进优秀的师范本科生、**急需的专业生来茶任教。
卫生局:负责引进医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和优秀医学高职称人才来茶工作。
商务局:负责结合招商工作引进各类专业及经营管理型人才。
科技局:负责引进优秀的高科技人才。
5、要求:每个单位摸清各类人才需求底子,制定引进方案,报人才办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并将今年引进的人才与参加公务员考试被录用的人员抄好花名册送县人才办备案。
(三)、重点培养100名农村实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牵头单位:农办商务局
2、责任单位:科技局劳动局
3、工作职责:
农办:负责80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重点培养,要求出台方案,确定人选,组织技术、业务培训。
商务局:负责2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重点培养,要求出台方案,确定人选,组织业务培训。
科技局:负责农村科技示范户的选拔上报,农村实用技术研究成果立项,上报及成果转化服务等工作。
劳动局: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企业技术员工培训,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8402
1 引言
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一线最直接的生产者,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促进企业长期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建筑业企业中,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保障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社会氛围有待改善,不能满足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以高技能人才为骨干的建筑行业技术工人队伍,提高建筑行业整体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本文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为立足点,就老牌国有建筑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及培养体系建设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2 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2.1 技能人才总量及引进现状
3 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3.1 技能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
通过对公司技能人员的职业技能等级、学历和年龄结构进行分析,职业技能等级呈“枣核型”结构,高级工占比最高;学历、年龄呈“倒T型”结构,学历水平低、年轻人多,这与近二十年来社会及企业环境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有关,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处于维持状态,随着近十年来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相应也增加了技能人员储备,近几年通过定点院校招聘、技能比武招聘、职业竞赛招聘和社会招聘四条途径补充技能人员,但补充速度未达需求,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足。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有其客观规律,非朝夕之间可以解决问题,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学历、年龄结构的优化需要持续不断的采取有效措施方可逐步呈现效果。
3.2 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足
技能人员长期以来的招聘培养力度与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并不匹配,近几年虽已逐步引起重视,但时期尚短,未能对技能人才队伍起到有效补充,使得技能人员相对学历水平较低,整体职业技能等级水平偏低,而技能人员是一线生产最直接的参与者,他们水平的高低,对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和各公司对分包队伍的管控能力及依赖程度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若不能尽快改善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将有可能影响到一线生产,造成施工现场领工人员缺乏,过于依赖分包队伍,对分包队伍的管控能力薄弱等问题显现。
3.3 技能人才重视程度不够
技能人才晋升通道方面,存在晋升方向单一的情形,技能人员往往只能在自己的岗位工种逐级晋升,速度较慢且渠道偏窄,虽然公司通过对部分关键技能岗位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与职业技能等级双通道晋升政策;试点优秀技术技能专家评聘工作,并对高技能人才给予相应荣誉、待遇,对稳定技能人才队伍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总体来看,技能人才的晋升通道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相比仍旧不畅。
4 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4.1 发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引领作用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以人力资源规划为纲,以人力资源年度工作计划为指导,紧密围绕规划和计划开展日常工作,指导中短期人力资源工作,以中短期人力资源工作计划的有效执行,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稳步推进,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核心,要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工作前瞻意识,以生产经营需要为依据,实现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要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把握,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适应未来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
4.2 提高各级领导重视
提高各级领导对引进培养技能人才的认识,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细致梳理现有技能工种存量和年龄分布,结合生产需求,深层次分析技能人才引进的专业类别和比例,通过定点院校招聘、技能比武招聘、职业竞赛招聘和社会公开招聘四条途径有机结合,确保技能人才在总量比例、年龄结构、知识(学历)结构、专业(工种)结构、技能(等级)结构方面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坚持“控总量、调结构、补急需”原则,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认真抓好“科学引进、强化培育、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尊重人才培养客观规律,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创新机制,营造环境,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更重要的位置。
4.3 科学制订技能人才引进计划
要科学制订年度技能人才招聘计划,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科学的人才招聘评价机制,加大招聘力度,多渠道引进更多的有志之士,优化企业专业人才结构。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多元化用工方式,建立能张能缩的灵活用工机制,有效规避劳动用工风险,要在做好人员总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加强对既有员工素质能力的培养,持续调整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定编定岗、减一增一、专项管理”的原则及时补充技能人员,对因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服务岗位或简单技能岗位,要按照“只出不入”的原则进行结构调整,并逐步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加以解决。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技能人才的招录人数、招录程序和职业(工种)范围,并将定向培养,定期跟踪工作落到实处,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的技能人才队伍。
4.4 注重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人文关怀
要着力改善目前培养人的职能仅停留在公司总部和子公司总部两个层面的状况,更加人性化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人员流失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向真正最前端的一线管理者灌输“培养与使用并重,以人文关怀留人”的理念,提升一线管理者的人文理念和管理艺术,通过给予荣誉,给予多通道的职业晋升,劳逸结合、满足员工合理休假需求,提升一线项目领导的团队领导艺术等手段来进一步关心年轻骨干,在物质需求之外,更多的关注年轻技能人才群体的心理和生活需求,以真正的做到培养人、用好人、留住人,将现有的人才储备优势真正的转化为生产力优势。需要加强对基层单位技能人才引进培养规划的指引和监督工作,重视技能人才的地位,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稳步提升技能人才队伍水平,形成技能人才安心本岗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发挥工作热情的良好局面。
4.5 加强对高端、核心技能人才的培养宣传
推进高端、核心人才培育宣传工作,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推广员工多通道晋升,提升企业形象,实现员工价值。高端人才是优中选优的代表,通过高端人才导师带徒和引领作用,促使企业形成优秀人才辈出的局面,进一步在企业核心人才中发掘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宣传,树立更多的先进典型,带领企业人才队伍迈向更高的水平。核心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核心员工就是创造绩效对企业发展最有影响作用并在某些方面“不可代替”的员工,企业效益的80%来自于占据企业员工数20%的核心员工。在今后的核心人才培养工作中,要着重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1)清晰界定企业的核心人才:将具有高专业技术职务、高技能等级的人员、各级领导管理层可界定入核心人才范围;(2)建立有效的核心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加大定向培训力度,加大交流力度,完善多通道晋升机制来进一步培养核心人才;(3)以人为本留住人才:更多地给予核心人才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更多偏重于精神上的满足,给予他们充分的施展空间和一个心中追求的愿景。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促进人才队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4.6 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加大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设备、师资、教材等各方面投入,扩大网络培训适用范围,加强网络培训考核力度,探索在移动客户端进行远程培训的可行性。按照“需求定向,企业主导,条块结合,政策支持”的原则,通过企业培训与具体用人项目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个人自学提高与企业支持助学相结合等方式,加快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规范教育培训经费的统计和考核范围,加强培训工作组织力度,不能因为“工学矛盾”而影响培训效果。继续发扬“导师带徒”优良传统,加大对优秀导师和优秀徒弟的表彰奖励力度,将企业优秀技艺与宝贵经验一代代传承下去。
4.7 为关键岗位技能人才创造成长环境
制订优秀核心人才重点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要把核心人才放到大型重点项目中去锻炼,定期对核心人才及其培养方案进行考核评估调整,加强对核心人才的宣传报道与推优力度,为核心人才成长和队伍建设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建立高技能人才库,发掘整理和推广高技能人才的绝招绝技,组织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技能交流等活动,发挥优势人才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做好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工作,制定并落实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措施。
关于**万申制药有限公司所反映的需引进机械装备制造高端人才及江西合纵锂业科技有限公司反映的中高层管理精英和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经实地调研,了解到情况如下:通过线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万申制药有限公司通过线上平台(即**就业网)收到电气工程师简历2份、机械设计师简历73份、抛光工简历46份、氩弧焊工简历38份、机械安装工简历18份;江西合纵锂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线上平台(即**就业网)收到研发工程师简历6份、技术工程师简历28份、分析工程师简历6份。
针对近年来园区企业反映的招工用工问题,我们主动作为,创新服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方位服务园区企业用工。
一、做实线下服务,搭建无缝用工对接平台
通过多年努力,我市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核心,以县(市、区)市场为补充,以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为延伸,以社区(村)平台为基点的四级线下就业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各类线下公共就业服务。一是召开定期招聘会。市本级人力资源市场每周六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2017年全市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219场,;二是开辟招聘“绿色”专窗。为园区重点企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开辟“招聘绿色专窗”,让求职者充分了解企业招工待遇、用工环境及企业文化,实现现场交流、现场面试、现场应聘;三是开展各类专项活动。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搭建良好平台促进园区企业与求职者有效对接。
二、拓展线上服务,推进“三网两微一端”建设
自2013年起,我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的特色工作还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之一。2017年,制定工作方案,积极推进“三网两微一端”建设(即:网站全覆盖、网络再升级、网办更便捷、两微广宣传、一端连万家),依托客户端、微博、微信等线上平台,将各项公共就业服务与线上平台有机整合。截至目前,共有4128家用人单位10.15万个招聘岗位,创业项目600余个,人才库简历15万余份,微博微信粉丝达8.4万人,今年一季度网站点击量达850万人(次)。
三、“四对接”拓宽招才引智对接渠道
一是与政府驻外机构深入对接。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聚集地政府驻外机构在人才引进、服务、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举办高层次人才对接会、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等活动。二是与社团组织深入对接。与各地**商会、高校校友会、江西博士联合会等组织深入合作。三是线上人才服务平台对接。依托**就业网搭建“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宣传**经济发展形势及人才引进政策,引导企业需求。四是招才与引智需求对接。组织有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企业参加各类引才活动,并携创新研发项目,采取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招才引智。
四、“三引才”深化招才引智服务工作
一是乡情引才。以乡情为纽带,鼓励在外**籍高层次人才通过兼职、讲学、科研及技术合作、投资项目等形式参与家乡建设;二是以才引才。利用高层次人才业内影响力,通过其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宣传、吸引更多人才向**集聚;三是以商引才。将人才引进与招商引资相衔接,做到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
针对江西合纵锂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万申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提出的中、高端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问题,将继续做好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缓解企业招人用人问题,推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升级完善,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平台功能。
积极推进“三网两微一端”建设(即:网站全覆盖、网络再升级、网办更便捷、两微广宣传、一端连万家)及推广应用工作,将各项就业创业服务与网络服务平台有机整合,完善并优化“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各项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平台全市覆盖,全市就业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全市一体化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服务大格局,为本地劳动者获取就业资讯、享受就业政策提供便利服务,让企业得到更为便捷有效周到的招工用工服务。同时,积极举办各类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增加招聘会举办频率、扩大招聘会举办地域、增多招聘会举办形式,充分发挥现场招聘为园区企业用工主渠道作用。
二、培训技能,进一步供应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
积极引导职业院校等培训机构根据工业园区产业特点和企业用工需求,合理设置培训工种、培训期限和培训计划,为园区企业提供合格的劳动力。继续加强对企业在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企业主动加强与职(技)校的沟通联系,实行定点培训和用人需求的衔接。
三、集聚产业,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8月30日,**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盛大开园。产业园以园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帮扶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引进省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或国内知名猎头公司落户我市,目前,已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余家,形成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效应,能从根本上提升园区企业用工服务整体水平。
四、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招才引智渠道
一、“十二五”人才工作情况
(一)高标准引进人才。
十二五期间,县文体局针对文体工作队伍现状,积极面向社会和院校引进招录人才。近几年分别从教育系统引进游荣亮、黄晓燕等2名优秀人才充实到文化馆和图书馆,从乡镇遴选1名青年干部到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今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引进1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到县文化馆从事“非遗”工作。在招录和引进的过程中,坚持不放松标准、不降低条件、不讲人情关系,严把人才“进口”关,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公开招聘专职工作人员,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文体系统人才队伍老化问题。
(二)多途径培育人才。
一是培育文体专业人才。为提升整个文体系统队伍的素质,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三专”活动方案和文体人才“链条式对接服务”工作方案,制定年轻干部导师制度,除了组织文体系统工作人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外,采用“走出去”学习的方式加强对文体人才的培养。文化馆青年干部王梦被组织部门选派到茅坪镇农办锻炼2年;业余体校派出3名老师到省体育局、市体育局参加社会指导员培训;向省、市输送青少年运动员50名,我县级籍运动员曾晓云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划船队健将级运动员,目前正在备战2016年奥运会。文化馆、剧团选派数十名专业人才到省、市群艺馆、美术馆学习群众文化辅导知识和进修专业美术知识等等。去年,与艺术职业学院,采用院团合作、定向委培“3+5”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招收20名17周岁以下的从事花鼓戏的后备人才到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学习。
二是培育乡镇和社会文体人才。分层次搞好文化培训,每年对乡镇(街道)文化站长进行了改造提升专题培训,提升了文化站长的业务素质。县文化馆在选取100名热心文化事业、经常组织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对其进行广场舞、文化活动策划等业务培训5期。每年开展三级社会指导员培训工作达50人次以上,目前我县有38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深入实施农民文化培训工程,指导培训民间艺术、体育健身活动30余期,扶持壮大农村文艺健身队伍,培养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民间艺术体育人才。
三是培育民间工艺传承人。我县现有农村文化人才30余人,分别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呜音》乐器制作人王德晶、省级“非遗”项目《冲菜制作工艺》和《鹿苑茶制作工艺》传承人郝传平、谭思宝,还有花鼓戏等民间文化表演等农村人才。我们除了每年组织民间文艺调演、免费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技术擂台活动,让农村文化人才相互交流开展学习外,还积极组织农村文化人才到国家级、省、市级去表演学习。2013年我们组织荷花镇民间乡土文化人才一行4人参加了省首届“江欣苑”杯皮影戏展演活动,组织部分优秀民间文化人才到参加“非遗”纪念日展演,组织荷花镇文化乡土人才一行9人在山东枣庄参加中国第十届艺术节——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非职业组),进入决赛最后获得演奏奖,首次获得国家级大奖。我们还积极推荐王德晶、谭思宝、郝传平等为省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才。
(三)完善人才服务群众机制。
坚持文体人才全心全意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我们建立了嫘祖文化人才群英录,选定12名优秀的文化体育人才,分为体育活动策划指导、文化活动辅导培训等多个门类,制作人才类别卡,下发到全县117个村和社区居委会,用于方便及时指导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文体人才发挥自身优势,每年主办、承办和协办全县大型的文体活动10余场次,指导各乡镇、各单位开展文体活动每年不少于50余次。每年开展送戏下乡150余场次,开展少儿舞蹈、音乐、绘画等培训和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培训,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文化馆、图书馆常年开展免费开放,开展读书征文和书画比赛等活动,为丰富我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但人才依然短缺。尤其是缺乏领军人才,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非遗”传承和保护、体育教练等更显突出。在人才引进上、人才培养上和服务人才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十三五”人才工作重点
(一)加大文体人才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培养投入机制。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全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开发文体人才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统筹研究制定文体事业单位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紧缺文体人才的引进、有突出贡献文体人才的奖励、特殊急需文体人才的培养资助等。
(二)加强文体人才的领导,创新文体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牢固树立“人才是文体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文体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文体人才特点,从市民对文体生活的需求出发,更新观念,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大我县文体人才引进、开发力度,为“三个”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证。
(三)强化文体人才的竞争,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根据文体行业各自特点,对不同岗位建立一套科学客观、操作性强的岗位能力标准体系,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使用的依据、考核的方向、培训的目标;对文体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不定期考试与考核,保证文体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四)关爱文体人才的群体,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体工作队伍。努力创造有利于文体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千方百计改善他们工作、创作、学习的条件和生活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艺术创造性,不断激发其工作热情,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从而为我县文体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年,我镇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要情况
(一)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今年以来,县政府把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镇也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及公共卫生工作。
(二)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1、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以来,搞好综合协调,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建档工作,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体检工作得以全面落实。
2、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强门诊登记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管理,每月按时开展自查,严格执行传染病预诊分诊制度,认真做好传染病监测报告,近年来无疫情暴发流行。建立肠道专科门诊,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无霍乱疫情发生。全年设立发热门诊,加强发热病人、“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疫情监测。广泛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对全院职工和乡村医生进行多次培训,使之掌握犬咬伤伤口的正确处理和狂犬疫苗接种等知识。
3、妇幼卫生工作。强化产科质量建设及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大力实施各种妇幼卫生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巩固爱婴成果,进一步实施降消新项目工作方案,提倡住院分娩,倡行母乳喂养,对住院分娩孕产妇由工作人员全权负责,将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方法遇到困难、解决办法告诉孕产妇,使他们掌握母乳喂养知识。
4、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镇积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结核病防治、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叶酸发放及相关动员和宣传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加大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农户从不理解政策到逐步理解政策,到今年年底,全镇有16873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10.5%。要合作医疗中要求卫生院,一是加强参合人员的住院管理,杜绝冒名顶替,坚持每天查房制度,认真核对病人信息;二是开展诚信服务和优质服务活动,实行政务公开,报帐透明化。设置了公示栏,将每个月县内外住院获得补偿的具体情况张贴公示。向参合农民郑重承诺“出院当日即可兑现补偿”。三是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各项政策,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住院特征,无挂床住院。
6、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今年,我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7、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今年,全镇完成了县下达的无偿献血人数任务。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镇、村二级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开展了相关活动,提高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二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公共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规划修建的综合办公楼还未动工,职工及医院办公室房紧张。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缺少。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个体医疗单位和游医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大。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
(三)公共卫生安全监管薄弱。一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农村宴席的管理。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饮水安全问题突出;三是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场建设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设施没有配套。
三、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镇、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卫局要作出统筹 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农村医疗机构建设,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大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镇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农村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
一、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
(一)推进“医共体”建设。我县是____市在全省实施“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首批试点县。先后印发了《医共体章程》、《县域医共体内医师多点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医共体双向转诊工作方案》、《医共体医疗风险分担意见》,以及医共体新农合报销实施办法、医共体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绩效发放等十几份配套文件。县卫计委、发改委、人社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____县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卫医〔2016〕14号),下发了《关于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疾病病种目录的通知》(卫医〔2016〕9号)。为县乡医疗机构推进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一是构建工作体系。以县医院和县中医院为龙头组建两大“医共体”,组建了县医院____分院和____分院,中医院开城分院和____分院,以此建立区域医疗分中心,实行双向转诊、医师驻点、专家会诊、科室共建、整体托管、培训指导等多种合作模式。二是发挥新农合杠杆效应。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原则,根据县乡医疗机构诊治能力,遴选出县级医院收治的100+n个常见病种、乡镇卫生院收治的50+n个常见病种清单,这些病种原则上不得在医共体内办理转诊手续;扩大参合患者就诊医疗机构费用补偿梯度比例,积极引导患者在医共体内逐级就诊。对在医共体内按层级转诊的病人,新农合补偿给予政策支持,报销按照就高不就低和便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实际补偿比例。三是试点成效初显。从数据监测显示主要表现为“三升两降”:住院可报费用比稳步上升。省监测通报显示:截止到2016年9月底,____县人民医院可报费用比为91.57%,较2016年同期的88.34%提高了3.23%;____县中医院可报费用比为93.86%,较2016年同期的91.48提高了2.38%。住院实际补偿比维持上升。县人民医院实际补偿比为72.66%,较2016年同期的66.37%,上升了6.29%。县中医医院实际补偿比为74.42%,较2016年同期的71.36%,上升了3.06%。按病种付费执行率上升。截止9月30日,医共体按病种付费结算人数11906人,占总出院人数的19.46%,较2016年同期的16.37%提高了4.09%。2016年8月1日起,我县再次扩大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病种数,县级医院按病种付费由49种扩大到66种,目前,我县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病种数达123种。县外住院人数下降。截止9月底,第一医共体辖区内县外住院人次为10216人,2016年同期为13777人,下降3561人,下降25.8%,第二医共体辖区内住院人次为5506人,上年同期7576人,下降2070人,下降了27.3%。医共体牵头医院人均“三费”降低。县医院人均三费2757.82元,较2016年同期的2886.38元降低了128.56元,降低4.45%。县中医院人均三费2231.46元,较2016同期的2430.47元降低了199.01元,降低了8.19%。
(二)加强培训与督导,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省卫计委签约服务新方案指导精神,8月8日联合____县物价局印发《____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基卫[2016]12号。8月9日召开全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启动会,8月16日至18日分组分片开展签约服务分级培训会。组建89个签约服务团队,共有868名县乡村医护人员参与此项工作。9月20日至23日进行全县签约服务开展情况督导,对开展进度及存在问题进行及时通报。9月1日起全面按照新方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截止目前12073人,其中有偿签约11308人,____偿765人。
(三)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落实《____县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暂行办法》(政办〔2014〕2号),两所县级医院切实落实文件精神,加大医技人才引进力度,为县级医院的发展储备力量,切实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制定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拟将____、____、____、____等中心卫生院分批次创建,建成县域医疗分中心。目前已启动____镇和____镇两所中心卫生院的
创建工作。(四)切实实施临床路径管理。____县人民医院从2012年起,试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到2016年已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114个,今年已开展临床路径病例数8560例,入组数7613例,入组率89%;完成数5888例,完成率77%;变异数1699例,变异率21%;临床路径病例数占出院病例数33.3%。为确保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实施,县医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电子临床路径的通知》、《____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奖惩办法》等制度。县中医院目前累计入径病种20个,其中中医病种16个。1-9月份全院出院人数8679人次,应入径1718人,实际入径1626人次,完成1348人次,变异退出178人,入径率88.82%,变异退出率11.66%。完成率88.34%,临床路径管理数占出院人数比例:17.58%。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优化诊疗过程,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及纠纷,减少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降低总体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增强医患沟通。
二、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深化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科学核定、宏观管理、动态调整”原则管理医院编制。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由县级医院根据发展需要自主招聘人才。实行岗位管理和竞聘上岗制度。以科学设定岗位为基础,在全院组织公开竞聘,以岗定酬、以事定薪,逐步由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以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向临床一线岗位、风险岗位、关键岗位、技术骨干倾斜,建立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岗位性质、风险程度、职业道德及成本控制等项目紧密挂钩的全新考核机制。与绩效改革前相比,县级医院职工的绩效工资水平普遍上升,平均增加约52%,带动医疗业务迅速增长。
(二)不断完善运行补偿机制。落实“零差率”补偿。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政策性亏损通过设立诊察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零差率补助予以补偿。落实财政投入补偿。县级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一是对两所县级医院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对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纳入项目支出补助,县医院贴息基建贷款4800万元,县中医院贴息贷款2300万元;三是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按实际工作量补助。
(三)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办医。今年5月,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政办〔2016〕33号),优化和调整社会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适当降低“门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我县公立医院改制。县中医院与省中医药大学的泌尿及骨科微创治疗项目、两所县级医院与____大学____健康产业集团(____基因)联合建立区域医学诊断中心项目、________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精神病二级专科医院、____微创外科医院、____医药集团(与医学院校或省级三级医院合作)投资建设中医院二期工程,推进县中医院股份制改革等都在逐一落实。
三、不断深化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一)实施按人头总额预算。自2016年起,按照省卫计委的统一部署,我县制定了《____县新农合按人头付费总额预算实施方案》和《____县新农合按人头付费总额预算考核细则》,进一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以两大医共体为基础,落实资金预算与切块。按照各医共体辖区的参合人数每人每年410元预算资金,对新农合年度筹集资金进行切块,按季度预拨到两所医共体牵头单位,其中:县医院医共体服务12个乡镇,63.3万人,年度预算资金2.6亿元;中医院医共体服务8个乡镇,38.8万人,年度预算资金1.6亿元,季度预拨金额分别为5510万元、3381万元(每季度预算额的85%)。明确县内外参合患者住院补偿结算方式。在保持参合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原有框架的条件下,继续由县合管中心、各乡镇卫生院办理县外非定点机构住院费用补偿,所需资金由医共体牵头单位拨付。医共体内部收治患者的住院费用补偿,自行结算。
(二)大力推进按病种付费和按病种定额付费(同病同价补偿)。自8月1日起,县内按病种付费由131种扩大到172种,1-9月份全县共有住院按病种付费31422例,发生费用总额9949.7万元,实际补偿总额6449万元,实际报销比例为64.8%(详见附表)。为遏制“穷帮富”现象,体现公平公正,自2014年起,我县在按病种付费的基础上,探索部分疾病同病同价同补偿,即____论在何级医疗机构就诊,一率按病种定额补偿。2016年累计达28个病种。1-9月份,全县共发生按病种定额付费2491例,费用总额2647.3万元,实际补偿1125.9万元,平均实际补偿比为42.5%,如按住院平均补偿比计算,应补偿1635.4万元,节约基金约409.5万元。按病种付费和按病种定额付费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选择基层就诊、县内就诊,客观上推进了分级诊疗。
(三)开展精神类疾病按床日付费。由于精神类疾病需长期住院治疗,按项目付费容易造成过度医疗,产生高费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浪费新农合基金。为此,市卫计委选择____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按床日付费试点医疗机构,通过半年多的运行,日均费用下降13.8%,实现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合精神病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初衷。截至2016年10月24日,共有按床日付费病人187例,费用总额308.78万元,实际补偿202.83万元。
(四)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标准。2016年大病保险资金按照每人每年35元的标准,切块资金3560万元。由____保险____分公司和中国人保____分公司分别承办两大医共体的大病保险。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实现了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大病保险的补偿申报和两项补偿资金的支付一次完成,且在同一联网银行合并支取,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简化了手续,大大提高了保险公司大病保险资金支付的工作效率,更加方便了群众。2016年1-10月份,全县共有5297人享受到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实际获得大病保险补偿金2393.5万元。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严重不足,县级医院高端医疗技术人才匮乏,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滑坡严重。二是县级医院
服务能力有限,“医共体”推进不快,县内就诊率提升不明显。三是乡镇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设备和人员严重不足。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有效落实院长自,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有效提高绩效待遇,逐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有效推进“两个试点”。加大推进力度,使“医共体”和村医签约服务两项工作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互相促进,做好新农合政策的调整与配合,提高居民县内就诊率。
本人主要负责科技局的人才引进、地震工作,分管信息、策应扶持、业务理论学习等工作。2014年9月,抽调至耿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工作。
1、拟定地震应急预案。为高效、有序应对突发地震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依据《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局工作实际,拟定了区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较好地履行区地震局在本区地震应急响应中的职责。
2、做好文字材料撰写工作。克服产业园人少事多的实际困难,做好文稿起草工作,完成各级领导调研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方案等材料起草,共撰写了40多篇文字材料。全力做好各项会议和重要活动的筹划、准备、布置和落实。年内,共接待冯岩副市长、华志明副主席、李书记、卞区长等各级领导、客商调研、参观20多批次,均圆满完成任务。
3、做好产业园对外宣传工作。利用耿车镇政府网站设置“循环产业园”专栏,放置各类图片、文字材料,强化加循环产业园区的对外宣传。拟定产业园招商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邀请日报、晚报、区新闻中心记者多次到产业园采访、调研,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宣传产业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构想。
4、加强对日常工作的规范管理。根据管委会领导的要求,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按部门职责逐项分解、责任到人,建立了管委会绩效考核机制,年终进行考核总结,实现了目标责任制的部署、监督、考核的三统一。同时拟定出台管委会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内务管理、公车使用登记等工作制度。由于受目前办公条件限制,现管委会办公场所较为简陋,办公室及时与耿车镇相关领导联系,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设置制度牌、去向告知牌,加强办公场所规范管理,确保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办公环境。
二、品行修养、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三项表现
1、品行修养
本人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思想上的活力和信念上的坚定。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操守,重品行,严格廉洁自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牢记机关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和要求。做到慎独,虚心向道德模范学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个人修养上层次,上水平。
2、理论学习方面
为了尽快进入不同角色,自己利用不同的时间,结合本职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了各级党委有关党的建设、政策规定等方面的相关文件,领导讲话和专业知识读本,坚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指导工作,自觉维护科技局领导班子的和谐统一。工作生活中,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收集、积累有关业务工作的资料。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3、廉政建设方面
本人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勤俭节约,勤政廉洁,洁身自好,清白做事。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搞、假公济私、钱权交易而伤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坚持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不追求个人名利,在工作中坚持说真话、办实事,不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三、最不满意的一项工作和急需提高的一个方面能力
【关键词】高校;人事制度;管理改革
人事工作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管理人才、使用人才和开发人才。现代人事管理上有句名言:只有混乱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人事管理的任务,一是通过改革、协调、激励等手段,使教师、干部、员工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二是通过改革内部管理模式,精简和调整管理机构,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率、规范化管理体制的形成。三是通过及时制定、调整和完善用人、考评、分配等各项管理制度,把学校对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要求变成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面对新形势的挑战,高校要开拓创新求发展,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全面推进,逐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规律要求的制度,努力创设和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竞争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1 健全制度,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
随着“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人才成为最宝贵的资源。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高层次的顶尖人才、学科带头人。而目前高校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必须下大力引进,才能保证高校对人才的需要。人才引进既能节省人才培养的时间和费用,弥补高校教学、科研中的薄弱环节,又能形成竞争机制,改变高校的知识结构,带动高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使高校人才使用机制更趋合理,运行更为高效,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健全制度,用机制吸引人。引进人才,必须先研究制定系统的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使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有章可循,为引进和吸收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多侧面的政策保证。学校可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若干规定,如住房安置、科研经费、工作条件、配偶随调、特殊津贴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应加紧建立适合高校的以智力交流为特征的“柔性流动”机制,大胆地以特聘、兼职、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引进。
其次,管理到位,用环境吸引人。引进高层次人才,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能专心致志地开展科研、学术气氛浓厚、协作精神较强、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良好工作环境;要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中人才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人才的竞争提供“舞台”,从中去发现和鉴别人才。
再次,尊重人才,以感情和事业吸引人。对于引进的人才,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思想教育和精神鼓励;同时要尊重人才的个性,营造人才创新所需的良好的、宽松的环境;还要注意处理好内部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让引进人才充分感到组织的信任和大家庭的温暖;要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各种发展机遇,充分信任他们,大胆使用他们,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四,强化考核,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引进人才时,学校要严格把好考察关。在考察其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考察其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等内容,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在原工作单位的表现情况。
2 精简冗员、鼓励竞争,大力推进用人制度改革
用人制度是高校运行和发展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采用什么样的用人制度和形式,取决于学校发展战略和需要。近年来高等学校用人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用人机制更加公开、民主,用人与治事结合得更加紧密,职务与岗位趋向统一,聘任合同关系更加强化。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要求高校用人制度更加灵活,用人形式更加多样化。
第一,要加强编制管理,建立学校自我约束机制,为建立学校用人制度实行自我约束机制把好第一关。
第二,建立聘用合同制。用人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岗位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学校要在严格定编、定岗、定职责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本着“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管理人员职员制、工勤人员合同制,强化岗位聘任和聘后管理。
第三,积极推行人事制度。人事制度在高校的实践表明,这种制度的建立不但有利于人员结构优化,而且解决了多轮人事制度改革未能奏效的难题,为高校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聘任制疏通了人员“出口”,是一项“双赢”政策,应积极推行。
第四,实行事业编制分类管理的过渡性措施。形成“事企分开、两权分离、市场驱动、集约管理”的运行机制,改变目前普遍存在校办企业及后勤人员挤占事业编制的情况。
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进高校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加快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淀形成的高校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十分明显,使得工资津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激励功能。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将教职工的收入与其工作的效绩挂钩,通过拉大收入差距的方式,打破“大锅饭”、“铁饭碗”。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体现津贴报酬的激励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引入竞争机制,制定向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倾斜的分配制度,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要在保证全体人员基本收入逐步提高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增加骨干教师和骨干管理人员的收入,真正做到优劳优酬,多劳多酬。
第二,实行定编、定岗和全员聘任制度。编制管理实质上是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编制管理就是以最小的用人成本取得最好的用人效益。在严格定编的基础上,学校要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设置相应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按条件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形成上岗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
第三,要严格考核制度,强化聘后管理,以此作为对教职工实行聘任、奖惩、辞退、晋升的依据和实行合理分配的依据。
第四,加强对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领导。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一场思想大解放,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扫除思想障碍,创造良好氛围。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把改革内容一项一项地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广大农村提供中医医疗技术和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巩固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从2014年3月开始,以《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标准,利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中医机构设置合理、设施配套、专科特色突出,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康复促进、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中医服务体系,以简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中医医疗保健需求。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狠抓落实、强化重点、规范管理,力争在2016年12月31日前通过验收。
三、重点工作及单位职责
(一)区财政局
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占全区卫生事业费总额的10%以上,或近3年年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不低于4%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二)区发改委
将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三)区卫生局
1.将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制定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协助组织实施。
2.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专职干部,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知识和中医药工作情况。
3.把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医疗业务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以及院长绩效考评内容。
4.制定全区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5.定期召开中医药工作专题会议,调查研究全区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6.督促指导医疗机构的中医建档建账工作,建立健全全区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综合台账。
7.负责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8.中医院要进一步巩固二甲创建成果,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成立专家指导组,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9.医院要积极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医改成果;完成“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
10.乡镇卫生院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建设中医科,积极开展各项中医药诊疗技术,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指导卫生室开展适宜技术应用。
11.农村村卫生室要在卫生院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有不低于1名村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和部分中药饮片的应用。
(四)区人社局
负责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方案,对中医药人才引进采取倾斜政策,充实补齐中医药人才缺口。把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适时提高报销比例。
(五)区药监局
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中药质量监管。
(六)区委宣传部
积极组织辖区内各类媒体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并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相关知识宣传,以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知晓率,利用中医药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促进。
(七)区科技局
将中医药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全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大中医药科技投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鼓励中医药产业科技开发和研发。
(八)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
1.将区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将乡镇卫生院设立的中医科和农村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
2.将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3.制定降低中医药服务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等鼓励政策,补偿比例提高不少于5个百分点,引导参合农村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制定应用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鼓励政策。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4年3月16日—2014年6月30日)
1.成立组织。成立区创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详见附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建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解决创建中的实际问题。
2.召开会议。召开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动员大会。
3.明确责任。各责任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并召开本单位创建工作动员会,将创建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实施阶段(2014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分解指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要求分年度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各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三)验收评审阶段(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各责任单位认真对照《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标准与评审细则》,逐项自查整改,查漏补缺,形成自查评分及自查报告。市创建工作办公室于2015年09月对全区各责任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初审验收,力争在2015年12月31日前申请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评审验收、2016年12月31日前通知验收。
关键词:药学;大学生;就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01-01
一、药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普遍性的提高和人才竞争压力的增大,一方面,药学大学生面临着以往的的学习、经济和生活适应问题;另一方面,药学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当前药学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就业预期与就业环境的差距拉大
虽然从各类大学生的横向对比来看,当前药学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医药企业招聘需求比较稳定,但相对与药学大学生的纵向对比,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的压力逐渐扩大,就业的前景也面临新的考量。部分面临就业问题的药学大学生对自身能力和水平认识不够充分,就业预期缺乏调查与考量。容易形成就业预期与就业待遇等就业环境之间的矛盾,从而不容易做出相应的调整,影响到对未来的科学规划和毁约现象的出现。
2、专业对口与职业流动的要求各异
从专业来看,药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再逐年降低,一些传统性的职位人才需求量降低,而一些新型工作面临较大的岗位需求;医药企业在人才引进中除专业对口外,更多注重对引进人才的岗位考察,上岗初期实行岗位流动制度,通过一个时间段的考察来最终确定引进人才的岗位和工作安排。这两方面首先造成了药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专业对口性降低,另一方面也引起职位流动性的提升。
3、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心偏移
近年来,药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案例中突显出社会对于药学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中心发生了一定的偏移。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人才时,更加关注药学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体现,而且通过学校与药企之间的沟通渠道可以明显感觉到企业已经将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能力作为引进人才的重要考量标准。
二、药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构建的可行性
1、从就业管理到就业服务的思路转换
从就业指导的需求来看,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年级,更多的低年级大学生也开始关注并思考未来的规划和走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就业指导的形式,也体现了一种工作思路的转换。此外,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联系,创造生产实习机会等方式,提供企业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和考察的机会,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也可以让企业了解当前药学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取向和打算,从而实现学生稳定就业与企业合理引进人才的双赢。
2、从事务处理到研究深化的方式转换
实现从事务处理到研究深化的方式转换,需要以广泛调研基础上的科学工作方案为前提,通过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引进规律和药学大学生就业取向,对人才需求和人才能力的衔接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座谈、课题研究,对未来就业工作的形式作出预测和评估,从而便于从宏观角度指导药学大学生和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通过分析在医药企业方面的调研资料,了解企业招聘趋势,结合本校药学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引导学生和企业开展针对性的交流,既可以让学生走进药企生产体验,也可以让企业到高校举行宣讲,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时效。
三、药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构建的微探索
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是药学院79期3期队全体学生从适应大学生活到思考未来规划的过度阶段,为实现好这一阶段的转换,为大三、大四的合理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期队在就业创业方面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作为药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构建的微探索:
1、开展规划未来活动,培养就业创业意识
召开以“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的未来我做主”就业创业培训活动,召集各位期队干部研究学校的文件精神及学院的安排部署,初步形成了期队活动策划、明确了责任分工,周密安排各项准备工作;开展了理想信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并就收集资料及活动开展的科学方法进行了研讨。活动中由就业指导教师向同学们作有关职业生涯、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从而使广大同学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且很好地进行了自我定位。
2、借鉴学校学院平台,深化就业创业技巧
以我校推进“辽宁省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契机,在期队中广泛宣传、选拔、推荐人选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来;召开“就业经验交流会”,邀请正处于就业季的优秀毕业班学生为团支部各位同学作有关就业方面的经验交流,从考研、就业等多个方面为同学们解疑答惑,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一步深化期队学生创新创业的技巧。
3、开展假期社会实践,优化就业创业认知
以假期社会实践为契机,结合期队学生自身情况,开展了集中组织的就业创业团队活动和分散的就业创业体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
期队通过开展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各位同学更加直观的认识各种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毕业年级同学的实战性经验总结更是对大家起到了实际性、可操作的指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了毕业年级同学的就业帮扶作用,加深了高低年级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同窗情谊。
参考文献: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县人事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在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二指导检查组的帮助和指导下,本着科学求真、认识求深、活动求实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基本原则、目标要求、方法步骤,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兼顾,扎实推进。经过1个多月紧张有序、扎实认真的工作,全局党员干部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各项任务,实现了“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既定目标。现将学习调研阶段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人事局有党支部1个,下设党小组2个,党员26名。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县人事局始终遵照集中学习培训、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征求意见、解放思想讨论的方法和步骤,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成效显著。活动开展之初,县人事局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制定完善活动方案。结合县委要求及人事编制工作实际,详细制定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实施方案》等若干文件,出台了学习实践活动进度安排、“周末讲堂”课程计划等,切实做到主体明确、主题突出、责任到人。二是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局党组庚即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为组长,党组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由专人负责落实学习实践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每周一召开例会,研究部署本周工作,协调解决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从而形成了学习实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了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二、活动开展的特点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是基础,提高认识是根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人事局把营造氛围,抓好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
1、召开动员大会。3月27日,县人事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安排部署全局学习实践活动,县委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第二指导检查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结合人事编制工作实际,对县人事局学习实践活动如何紧密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快实现“两率先两示范”作动员讲话。*重点阐述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各项要求。动员会的召开,为县人事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落实学习任务。局党组明确要求,要把理论学习作为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抓实。学习培训中,坚持“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思考问题、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统一印发学习资料,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分组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全局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之中。一是组织集中学习。局党组4次开展集中学习实践活动,第一、二党小组开展分组学习各2次,做到了学习内容、时间、人员的“三落实”。二是发动个人自学。党员干部按照规定的学习篇目认真进行自学,主要学习了志坚书记在县委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的讲话精神、在“干部夜校”上所作的辅导报告、以及有关科学发观的系列资料等,结合人事编制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截至目前,县人事局共完成学习心得28篇,学习笔记30余本,计15万余字。三是举办专题讲座。以“周末讲堂”为载体,开展专题辅导授课。4月17日,*局长重点就统筹城乡人才配置均衡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两大重点突出问题作专题辅导报告,深刻剖析了我县当前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中心的具体实践。4月23日,县人事局支部副书记周贵成就“以人为本”作辅导,以简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
3、搭建活动载体。为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富有声色,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和交流,县人事局注重在强化舆论宣传上下功夫,落实专人负责宣传、信息工作。以《简报》的形式编发信息,准确、及时反映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各项工作进行动态宣传,现已刊发简报13期。同时在“双流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专栏,公开学习实践活动全部内容,丰富和拓展了学习交流的公共渠道。
——结合实际,深入调研。为解决好影响和制约人事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县人事局认真开展“六进六问六查”和“双千”活动,频频进机关、企业、院校及农村基层,围绕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调研活动与解决突出矛盾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专题调研活动。
1、立足工作实际,扎实开展调研。专门下发了《学习实践活动调研阶段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调研的目的、方法、重点和内容,并确定了4个调研课题,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牵头,带领各科室、中心负责人,分4个调研组深入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城管局、县供销联社、胜利镇、棠湖中学、信息工程学院、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了解情况,倾听干部群众对我县人事编制工作的呼声。先后召开座谈会10余次,收集并整理各类意见和建议25条,主要集中在加强基层人事干部业务培训及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加强“一村一大”管理,疏通人才出口,建立激励机制;妥善解决财政、计生人员问题;促进全县丘区、坝区人才交流互动、尽快落实有关人员“参公”政策;积极搭建校、企、地合作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6个方面,为及时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围绕科学发展,认真搞好研究。在调研中坚持边调查、边思考、边研究,与受访单位共同分析查找和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深层次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调研后,各调研组还结合座谈、问卷调查等掌握的大量情况,认真查找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拟定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形成了调研报告4篇。调研报告紧紧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就我县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两率先两示范”,积极有效破解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难题等进行了研究,为今后我县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加快发、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较高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广泛征求意见,找准问题所在。一是结合人事编制系统工作职能,突出重点征求意见,认真梳理汇总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形成书面材料,专题研究,认真剖析、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二是书面征求意见与网上(党政网)征求意见相结合。采取发放群众满意评议表,开展调查走访等多种途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族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对人事部门在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回各类《征求意见表》100余份。三是专题调研与当面听取意见相结合。在召开座谈会时,现场发放征求意见表,现场征求并初步回复受访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形式受到了受访单位的充分肯定。所提意见和建议为我们全面了解情况,分析原因,理清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突出重点,开展讨论。县人事局突出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这个环节,引导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达到了在对比差距中深刻反思,在转变观念中开拓创新,在改进作风中真抓实干,并以解放思想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大发展的根本目标。
1、紧密结合实际,解决突出问题。县人事局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局党组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根据各自学习的不同侧重,采取学、议、查、评、谈等方法,集中运用1周时间,分别开展了2个场次的解放思想专题讨论会。在大讨论内容的具体安排上,紧密围绕调研阶段梳理汇总的上述意见和建议,认真研讨影响和制约当前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人事机构编制政策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人事编制系统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和机关效能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坚持工学结合,边查边学边改。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体干部职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大讨论中,坚持边思考、边研究、边整改,在“三个真”即“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党员干部结合岗位职责,分析查找和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办法。具备整改条件的,马上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限期改;因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制定整改计划,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创造条件加快解决。
总体上看,县人事局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注重思想动员;二是注重领导带头;三是注重突出重点;四是注重活动实效。1个多月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探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抓人才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措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县人事局还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当前人事编制工作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观念如何更新,职能如何调整?在大局中如何发挥作用?”等一系列事关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统一了认识,为不断推进人事编制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找准了突破口,为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取得的效果
一是在加快发展上。人才“产销衔接”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4月先后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就共建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项目,开展高校教师和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科研等事宜达成共识。下半年,县人事局还将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一是加强产业急需人才引进和储备。全面梳理现有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及其配套政策,完善人才引进、选拔和培养制度。根据重点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适时组织赴外招才引智活动,引进我县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实施“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计划”,在项目引进的同时配套人才智力引进。二是加强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培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重点实施“653”工程,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扩大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人才培训规模,加强产业人才培训。要围绕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三是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机制建设。要深入研究影响人才作用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构建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社会化评价机制。四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全面梳理我县公务员管理现有政策,认真抓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的落实。要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公务员分级分类的考核指标体系。要加强公务员能力培养,围绕抓好项目、应对危机各项工作,抓好项目工作人员专题培训。
加快城乡均衡化的人才配置机制建设。学习调研期间,县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即率人事局一班人深入县卫生、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调研动,认真倾听干部群众对我县城乡教育、卫生资源实施均衡配置的意见和建议,现已成文并报县委。《意见》指出,实现城乡教育、卫生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化,要重点把握住“重组、交流、增量、培训、实施”五项措施。一是以资源重组为载体,提升均衡化水平;二是以人才交流为重点,加快均衡化进程;三是以增进总量为保障,促进均衡化发展;四是以培训学习为手段,夯实均衡化基础;五是以“五个实施”为主体,丰富均衡化内涵。
二是在改善民生上。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进一步促进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县人事局将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要加强投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政策;二要加快就业见习和实训基地建设;三要进一步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实现上下、左右互通;四是加快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鼓励到农村基层就业;五要关注困难学生群体,为其提供基本就业咨询和服务资源。4月28日,双流县2009年“构建和谐,促进就业”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在成都市人才市场召开,参会企业62家,提供岗位1500余个,涉及机械制造、工程设计、电子通信、计算机、营销等18个大类、42个专业,其中高、中、初级人才需求比例约为1:6:10。
三是在优化作风上。学习实践活动让人事编制干部自身能力和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下一步,县人事局将继续做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各项工作。加强人事编制干部业务培训,探索人事编制干部培养有效机制。加强对重大政策、重点问题的研究,围绕应对金融危机、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重大政策和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和课题研究。大力弘扬省委提出的“四个特别”和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精神,提升工作效能。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塑造人事编制部门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税收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正是税收信息化的发展,引发了税务管理的革命性变革,也正是在税收信息化的支撑下,财税工作越来越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公平化、透明化。
一、信息化建设对财税工作的财税大意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律对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发挥着为国聚财、公平税负、鼓励平等竞争、调节宏观经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等重要作用。在财税工作的一系列活动中,财税管理随着财税的产生而产生,是国家税务机关依据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和协调,以保证税收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税收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建议书按照当时的需要和可能将工程目标设定为,在全面建成并发挥效益后实现如下目标:
(一)税收征收率。将从2002年的63.5%提高到75%。
(二)计算机网络化覆盖面。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将全部纳入金税工程三期管理,其网络化覆盖面将从2002年纳入全国统一应用系统管理的41%提高到100%;金税工程三期还将全面覆盖申报征收、税款入库、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主要征管工作环节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国、地税征收的主要税种。
(三)税收成本。国税系统每百元税收成本将由2002年的4.66元降低到2.5元以下。
二、信息化技术给财税管理带重大变革
(一)优化了税收服务体系
税收信息化不但规范了税务管理行为,而且促进了管理向管理服务的职能转变,税收服务也由传统的主要依靠减免税、个案处理、自由散乱的“保姆式”服务转变到公开公正公平执法、文明高效优质服务上来,一个以纳税人为中心的“自助式”税收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九五”时期,我省各县市区按照“带好队,收好税,执好法,服好务”的宗旨,依托征管局域网络,已建成多功能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从办理税务登记―领购发票―申报纳税―税务咨询等涉税事宜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大大方便了纳税人。
(二)提升了队伍素质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全国国税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税务管理理念、手段、机制、制度的更新,一体化、规范化、程序化等科学管理思想逐步强化,国税干部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队伍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同时,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机制,使税务管理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信息共享、减少了管理的随意性,促进了依法治税、从严治队。
(三)降低了税收成本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信息社会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同样,税收信息化建设也成为降低税收成本的主要方式。依托税收信息化建立起来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改善了税收成本结构,大幅度的提高了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计算机网络缩短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集中征收和信息的集中处理,税务机关实现了由“人海战术”的手工操作与粗放管理向现代化、专业化管理转变,减少了一线征收人员,增加了管理和稽查人员,拓宽和细化了服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征收成本。实施信息化还使税收成本结构得以优化。例如:信息和机构的集中减少了办公场所建设费用,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减少了交通费用的支出,电子信息的共享减少了办公费用,强大的信息分类检索、分析校验能力减少了人力费用等等。费用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征管工作的高效和节约。
三、加快财税信息化建设,推进财税管理创新
(一)强化信息化意识,充分把握财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应用到系统集成,从分散到整合,从追求效率到追求效益的方向发展。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的建设正是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并将使财税管理机制与水平发生质的飞跃,会在政令畅通、内部功能整合、数据分析利用和为纳税人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完善人才引进、激励和培训机制,提升全员信息化应用水平
在财税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是核心,网络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是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引进人才,通过对熟悉税收业务的人员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税收业务的培训等方式对优秀人才进行定向培养。二是建立人才管理使用激励机制。通过职称评聘、人才库选拔及优秀人才的轮岗制度等方式从内部造就复合性人才。三是建立人才多层次培训机制。建立分级分类、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对电脑管理员以财税信息化建设开发、系统应用、数据处理和安全维护为重点进行培训,对一般人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电脑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电子政务的推广及各类财税软件的操作应用上。
(三)加强配套资源的支持力度,借助“外力”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
借鉴美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与外部协调配合,除了信息技术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外,还要与外部各大公司合作。通过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外聘的技术专家、管理咨询的专业公司等共同组成项目组,根据工作方案,拟定各个阶段明细的实施计划,形成项目实施、试运行、问题反馈、对比发现、修正等的寸套完整机制。
参考文献:
一、2005年工作亮点多,成绩喜人
2004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优化环境、加速发展”这个主题,强化民本意识,自我加压,团结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一是为民增收又创新纪录。通过不断拓宽用工市场、推行劳务派遣制度、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等措施,全年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580人,年可为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二是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保险扩面和清欠为突破口,拓宽基金筹集渠道,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去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26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4920人,分别完成市达目标的145%和487%,分别位居全市第3位和第1位。清理回收历年企业欠费957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年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总额达7411万元,位居全市首位,从而保证了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兑现率、及时率达到100%。三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入人心,出台并落实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和《迁西县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试行)》,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另外,研究起草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办法,应广大参保患者的要求,在县城增设了两家定点药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四是人事人才工作又有新突破,为津西集团、教育系统、县医院、中医院等单位引进各类人才15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1人,研究生2人,为我县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街道办、县财政局、县计生局、教育局、自来水公司等单位招聘了152名工作人员,在我县营造了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先后被省劳动厅评为劳务输出试点先进县、“失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农保档案管理先进县”,被市人事局评为人事工作先进单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二、存在问题急需解决,不容忽视
2004年我局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想民、为民、富民、安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从总量上看,还有很多下岗失业人员在千方百计寻找再就业机会,再就业工作相当艰巨;从政策落实情况看,落实四项再就业补贴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从再就业服务情况看,再就业培训项目和规模需进一步增多和扩大,岗位开发力度不大,影响了再就业工作的推进。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艰巨。社会保险法规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中深入推行社会保险举步为艰;社会保险清欠工作虽然力度较大,但是欠费数额仍处于不断攀升的势态;工伤保险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问题急需解决。三是企业劳动用工关系需进一步规范。原创:非公有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进展不快,用工随意性较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案件有增多形势。四是人才不能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还需要引进大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三、确定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再创佳绩
(一)服务困难职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使用好再就业四项补贴,真正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全年落实四项补贴25万元。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按照个人申请、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推荐,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信用联社核贷的程序,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加强再就业培训,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开展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班和业余班,提高他们再就业竞争力。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200人,下大力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深入开展再就业帮扶行动,落实帮扶措施,给予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更多的关爱。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市场功能,增设服务窗口,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实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档案管理、保障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全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0人,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二)实施富民工程,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重点扶持南部地区,将输出重点向南部地区倾斜,严格落实《关于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优先各类用工信息,按输出数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帮助南部地区农民早日走上小康之路。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在县城重点开展输出前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在各乡镇开展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星火计划”培训,帮他们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推动我县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方向转变。千方百计扩大输出渠道,大胆走出去,努力开拓新的劳务市场,广泛搜集用工信息,提高迁西在外知名度,创迁西劳务品牌,使我县成为“京、津、唐”环渤海湾这个金三角地区的劳务输出基地。加强对外出务工致富典型的宣传,选择一批靠劳务输出致富、靠劳务输出创业和围绕某一行业一村多人外出致富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报道,引导广大农民敢于走出家门闯市场,外出务工挣大钱。达到“输出一人脱贫一家,输出一批致富一村”的目标。全年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当年实现为民增收2000万元。
(三)继续保持社会保障工作的良好势头
一是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遵循“低基数、低门槛、边进入、边规范”的原则,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努力实现城镇各类企业养老、失业保险全覆盖。全年新增养老、失业保险参保职工各1800人。二是加快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程,完善基本信息库,选择1-2个单位进行档案移交试点,并在全县全面推广试点经验,5月底前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全部移交各乡镇(街道)管理。同时指导各乡镇(街道)组织企业退休人员有计划的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和互助服务活动,保证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全面落实《工伤保险条例》,狠抓软硬件建设,规范业务管理,强化工伤保险费征缴,实现分散企业经营风险、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为企业的正常生产、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环境。严格鉴定工伤等级,及时审核待遇支付。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以失地农民和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农民为重点,制定了我县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方案,选择经济条件好、失地农民多的行政村进行试点,为我县进一步研究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积累经验。扭转农保工作停止不前的被动局面。五是建设便民服务大厅,本着“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的原则,简化审批手续,合并工作环节,缩短办事周期,筹建一个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险合一的、高标准的社会保险业务服务大厅,提供社会保险登记、申报、核定、缴费、待遇支付等“一条龙”式服务。
(四)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一是加强对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健全审批、考核等制约机制,实行随机抽查与定期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增大监控跟踪考核力度和密度,切实维护医疗保险政策的严肃性。进一步改进门诊特殊疾病医疗管理,规范医疗费报销程序,节合理有效的利用基金,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是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市内转诊人员和异地居住人员的医疗待遇,解决参保人员因异地居住而造成医疗待遇不平等问题;建立公务员重病医疗费补助制度,规范公务员补助余额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确保患大病医疗费负担过重、因病致贫的特殊群体能够病有所医;适时推进企业补充医疗制度的实施,提高效益较好企业职工的医疗待遇水平。三是建立适应不同群体要求的医疗保保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试行)》,有计划、分期分批的把企业离退体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实现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500人以上;启动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解决自谋职业者、无固定职业者,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保改革的实惠。
(五)规范劳动关系,为民营企业创造和谐环境
一是组织实施春风行动,一手抓服务,一手抓治理,大力改善我县农民就业环境。开展劳动力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对全县11所职业介绍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整顿,从根本上净化我县劳动力市场,维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开展送就业政策下乡活动,利用各乡镇的流动集市,进行就业再就业政策咨询,并把正规的就业信息直接送到了农民手中。二是狠抓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及时总结劳动合同试点工作经验,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推开原则,在各乡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进行推广。原创:同时为防止出现霸王合同、有侵害劳动者权益条款的合同产生,积极做好劳动合同鉴证工作,使我县的合同管理更加规范,维护劳资双方权益。三是不断强化劳动监察力度。严格贯彻《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行坚持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监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活动。
(六)围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树立“人才工作跟着项目走,人才工作为项目服务”的观念,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高层次急需人才为重点,制定人才引进规划,通过定向招聘、假日服务、合作开发等形式,为全县项目建设引进各种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缓解人才需求。优化人才政策环境,鼓励县内各种人才到企业工作,出台适应迁西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充分的保障,开通一条人才流动绿色通道,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办好办活人才市场,增加开放场次,多渠道、多形式收集人才供求信息。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3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人,柔性引进人才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