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伦理教育论文范文

工程伦理教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伦理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程伦理教育论文

第1篇

在20世界60年代工程管理专业出现,部分留美人士以及工程经济专家在我国开办了技术经济学科,在开办该学科的同时,将技术活动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在1963年到1998年间,我国高校本科先后经历了四次修订,不仅将原先的基本建设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建筑管理工程进行整合,并且还使原先的学科内容进行创新改革。本科与专科的工程管理学生需要具备对投资经济理论与知识有所掌握的能力,对工程管理理论方法掌握的能力,对各种项目建设政策、法规有所了解的能力,对国内外工程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发展现象了解的能力;具备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能力等。因此,可以将工程管理学科进行准确定位,使其在研究中能够涉及到计划、组织以及指挥、控制等管理问题。

二、对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的分析

(一)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发展的主线

1、学校教育。达瓦•纽曼教授曾说过,社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非常多,如果仅需要社会科学或者工科,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本质上而言,在工程管理教育出现在高校之后,世界各个地区的大学先后对工程管理学科进行设立。

2、培训。现如今,校外培训是当前最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它是集现代教育与终身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当工程师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之后,单位没有办法对工程师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并且企业在发展中没有特定的管理场所对员工进行培训与教育。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各类培训机构出现。

(二)在工程管理学科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中,其存在的问题非常多,比如像工程管理学科的本质是什么,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方法如何,工程管理学科的侧重点是什么,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中如何形成统一、协调。问题一需求是工程管理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在国外诸多教授的研究中,可以得知,需求主要是指市场需求与城府研究需求,是根据相关需求所制定的,每一位教授在进行研究中都认为需求的原则不会发生改变,并且问题的本质藏于深层次之中,其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追不上需求的发展变化。问题二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四平台:法律平台:工程发生当地或关联地的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经济平台:主要包括了经济学、工程经济学、会计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公司理财以及保险等。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了管理学、市场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以及运筹学等。技术平台:主要是指在某一个专业范围内工程师所具有的基础结构,这个专业领域的范围比较大们可以是电力,也可以是化工。问题三在我国这个问题极为突出。大学各相关专业课程间的课时安排比例不尽合理,文科类课程课时较多,而专业课课时比例则偏低。在我国各大高校之中,周学时数与年学实数相较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的差异,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忙则应付考试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第2篇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冶金行业特色的大学,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采矿工程专业开办较早。学生就业去向多为以金属矿床为代表的固体矿物开采领域,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采矿工程学生在学习和择业方面也显现出多元性。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个人价值相对单一和模糊

采矿工程专业来自城市的学生仅占19.08%,并且男生数量比例高达89.31%,有的班级甚至没有女生,多数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学生个人价值主要集中在实现个人理想信念上,即回报父母、找到理想的职业和过上幸福的生活之类,表现出相对单一和模糊。思想指导行动,若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不可能有为之奋斗的实际行动。学生个人价值相对单一和模糊在学习上的具体表现是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动力,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专业选择被动和对未来茫然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较好,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人们普遍对采矿工程专业认识比较片面。该校有76.72%的学生是因为调剂或者仅仅因为就业率高被动选择采矿专业的,对采矿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由于采矿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地点偏远,部分学生对专业产生厌恶情绪,对未来的就业和生活感到迷茫。

(三)家庭情况复杂和性格习惯孤僻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80.92%来自农村,87.79%来自中西部省(市),家庭情况普遍较差,有的还来自多子女家庭或者单亲家庭。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复杂的家庭情况往往容易造成性格缺陷,直接表现是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采矿专业学生存在心理阴影和自卑感的问题较多。同时,性别比例失衡也造成了学生性格的孤僻性。具体表现是不善表达、不太自信和不愿意表现展示自己,缺乏个性,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不足,动手实践能力弱。这种情况在女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采矿工程专业“五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教育和教育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积极探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独立自主的学生管理模式。实践证明,集思想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管理、实践教育管理、日常教育管理和亲情教育管理等“五位一体”适应采矿专业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

(一)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大学生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将对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与个人理想的实现相互联系起来,才可能做到知行合一、有所成就,才可能承担起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结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个人价值的单一性和模糊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是加强时事政治学习,结合“构建两型社会”、“铁矿石价格谈判”等与矿业相关的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大对采矿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打消部分学生认为采矿工程属于夕阳工业的疑虑,树立学习采矿工程专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班会、团日活动、班级QQ群等多种途径加大对矿业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主题红、内容新、形式活”的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注重“专业教育管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风建设始终是学生教育管理应该牢牢把握的本质和核心。学生要学会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结合绝大多数学生专业选择的被动性,进行专业教育管理。首先,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从学生进校起就加强专业介绍和宣讲,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其次,严格课堂管理,严把上课、实习、考试等各个环节,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第三,建立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的评优体系,鼓励学生加强主干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开展“矿山设计”、“CAD”等学科知识竞赛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加强“实践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教育管理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通过加深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结合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加强实践教育管理。为学生多到生产一线实践创造条件,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积极征得企业赞助,搭建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平台,开展大型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8]。倡导创建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学术论文,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假期进入生产单位开展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提前了解就业形式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四)严格“日常教育管理”,培养学生为人处世能力

良好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是当代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根本和前提,恰当的为人艺术和处事魅力更能终生受益。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性格习惯的孤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从严格日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从言行举止、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生活习惯、宿舍卫生状况等各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通过开展辩论赛、交流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设立“值周班长”制度,加强培训和锻炼,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此外,与学生干部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更应该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学生。

(五)探索“亲情教育管理”,重塑学生阳光健康心态

第3篇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于1998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确立了工程管理新学科,涵盖原有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1]。工程管理这个学科,名称中既带有“工程”,又带有“管理”,因而其在诞生之初,就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学科的定位,学科的培养目标等。实践环节作为本科教育的一个重点,肩负着让学生将知识化为生产力的责任,如何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开展实践教育,是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挑战。

1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缺乏专业特色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应承担以下3个方面的人才培养任务:1)巩固和深化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由多个实践训练单元串联起来,构成专业工作能力的训练体系;3)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由于多数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大都参照土木工程进行实践大纲的制定偏向专业技术训练,实践的安排缺少工程管理专业应有的特色,如计价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标与合同谈判、采购管理等。另外,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通常在1年以上,而学生生产实践安排仅几周,只能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部分专业技术内容,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认识[2]。

1.2评价体系缺乏灵活性各个实践环节的评价体系是对实践参与者(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直接激励。如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实践的意义,以正确的态度开展实践,这是评价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但传统的实践评价体系多以学生答辩环节的表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缺乏对学生平时表现,实践单位评价的柔性指标。这种评价体系无疑向外向型的学生倾斜,不容易体现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收获。

1.3实践环节弄虚作假、抄袭的现象严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本应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接触、碰撞,并在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今后工作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实践环节缺乏全过程的实时监督,而评价体系又过于宽松,让不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机可乘、蒙混过关。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风气又延续到下一届。

2实行实践教育多样化

2.1实践理念的多样化

2.1.1培养导向的多样化在实践环节中,究竟以什么作为导向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实践环节培养的是面向就业市场的岗位能力还是面向更高层次教育的学习研究能力。显然,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不论哪种答案都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实现实践环节教育的培养导向多样化:既要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学生的职场能力打基础,又要为走向更高层次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作铺垫。

2.1.2培养重点的多样化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技术、管理、经济、法律4个知识平台。各个学生在兴趣、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怎样设置实践环节的重点,以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实践中发挥特长,而不是千人一面。学校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另外,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投资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后期运作各个方面[3]。学校怎么在实践中对这4个方面权衡取舍。答案也只有多样化地开展实践。

2.2实践形式的多样化

2.2.1校内校外均应重视学生在校内实践更容易组织和交流,而在校外实践能更多地接触书本以外的东西:两者各有所长。许多高校有自己的校办企业,也有校外自己的实践基地,这两种方式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2.2.2加强多媒体及其他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多媒体给了课堂更加丰富的内涵,这种声光色一体的现代技术能够对现实世界尽可能地仿真。照片、录像等在课堂的应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能把多媒体应用到某些实践项目,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节约经费,比如远程教育的开展。不仅如此,在一些实践项目中,开发出一套像网游一类的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实践,也可能成为实践的一种方式,甚至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2.3开展方式的多样化

2.3.1团体实践和个人实践并重团体实践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个人实践更注重自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两种形式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

2.3.2必修与选修的形式均可利用现有的实践环节多为必修课,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安排。而学校也似乎忽视了选修这种形式的存在。如果在实践环节设置一些选修课,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锻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2.3.3学校实践基地与学生选择实践地点结合学校的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保障,但有时也成为局限。比如大多数学校在大四时会有一个为期不短的实习。部分学校的做法是直接将学生送到实习基地,一个月后一起回校。但是实践基地的内容单一而且重复,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超级秘书网

2.4实践评价体系的多样化

2.4.1允许多种实践成果形式评价体系应该对不同的实践结果有宽容精神。实践日记、实践答辩等均应作为且只应作为实践评价的一部分。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小发明、论文等均应进入评委视线。

2.4.2评委来源多样化评委在评定学生成绩时难免会受自身立场的影响,如果在评定过程中邀请不同身份的评委诸如其他学校老师、在职人员,甚至学生来参与不同权重的评审,会更好地体现学生实践的收获。

3多样化实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样化实践的重点。实践的多样化不应该是盲目的、无序的,而应该是有前有后重点突出的。如前面提到的工程管理专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运用,侧重点应该是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学校实践应该加大这两个阶段所需知识的权重,如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施工技术等。另外,各个高校的重点也应不尽相同,应尽量发挥其特长。

2)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实践,学生只需完成给定的题目,递交相应的材料完成答辩即可。而多样化实践过程中很多时候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形式、题目。这对于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能有效地避免作假舞弊,而且我们相信,这种自主学习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3)经费问题。多样化的实践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学生个体更为细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无疑对经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当前我国的高校对实践环节的投入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校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争取更广阔的资金来源可能是一条出路。

4结语

国外的教育在实践所占的比重为40%~50%,而我国仅仅为30%。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和研究机构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建筑业对招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有89%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工作经验。工程管理专业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实践环节开展较为困难,于是笔者提出了多样化的举措。但我们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多样化也会有一些问题,甚至问题也可能是“多样化”的。但是我们坚信,那不会挡住我们探索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成微,翟林炜.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及工程管理师认证体系的发展[C].见:何继善.中国工程管理环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382441.

[2]黄海荣.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3):1462148.

第4篇

1)专业能力目标:具有选择合成用原料、溶剂、催化剂能力;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的合成路线设计和评价能力;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的合成步骤设计能力;常规实验室设备操作能力;优化实验条件的能力;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产品生产和DCS操作;能拟定操作规程和拟定事故处理预案;具有一般事故处理的能力。2)方法能力目标: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有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行业国内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评估工作结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商能力;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

2教学模式的设计

2.1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

精细合成技术采用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与企业实际相似的学习情境(项目)中设置若干工作任务及工作程序化。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所需的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制定操作规程、操作等完整实践过程,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运行中,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以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形式。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2.2教学做一体化

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形成“学做合一”,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课程所在的实训场所是开放式教学的实训中心,为方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它集理论知识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学习、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指导,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训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3教学内容的设计

3.1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与精细化学品合成岗位的工艺技术骨干进行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的研讨,确定了精细化学品合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项目组合作形式,参与产品的开发合成;能够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选择适宜的原料,设计出不同的合成路线;确定最佳合成路线并进行实验室合成和反应条件的优化;能够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磺化、硝化、氧化等反应系统的工艺操作;能够使用实验室常规设备和反应设备及其辅助工具;能够按照事故处理预案解决工艺操作中存在的一般故障;能够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根据规定使用和处理使用过的原料;充分重视操作质量,实施过程控制,检查评价自身的工作过程和成果;适应团队工作,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与协调。

3.2教学内容的设计

针对以上分析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项目),以实际的工作任务内容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以产品的合成技术为载体,以产品的开发流程为主线。根据精细化学品合成涉及的典型合成技术,如卤化、磺化、硝化、烃化、酰化、还原、氧化、氨解、重氮化、水解、缩合等,选择7个具体产品为学习情境,按照产品的开发流程,原料的选择-产品的合成路线设计-合成路线评价-产品的合成-设备操作和工艺参数控制-产品分离-产品分析-成本核算的流程重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完整的产品合成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精细合成技术的实际应用、产品的开发过程和反应参数调节。每个学习情景都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下设若干工作任务。实现了传统学科体系的解构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的重构,体现工程教育特色,学生也真正体验了工程师的职业生涯经历。学习情境的安排不仅基于工作过程,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3.3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

每个工作任务主要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为: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学生进行课外查资料,合作(分组)策划项目完成的途径,包括产品合成路线选择、实施任务的材料和器材、工作流程、工作时间等→教师在了解学生项目策划情况下进行评议→学生修订后,按企业要求交项目负责人(教师)审核批准→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训练→记录工作状况、数据、训练中出现的事故及处理方法→教师将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研究、讨论和总结→实训结束后,由学生进行清场,组长(学生)检查,项目负责人(教师)抽查→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教师批改→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学生,予以纠正。

4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演讲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六步法教学中的运用。

5教学手段的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每个项目实施中,教师的讲解、学生方案的演示、讨论和工艺流程的展示等均采用多媒体,既生动又可以节省黑板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2)充分利用仿真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利用仿真技术开发与生产装置逼真的学习仿真系统,学员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实际生产设备,并能进行产品生产工艺操作,包括开车、停车、模拟事故并进行事故处理、优化工艺操作条件等,学员可反复练习。在练习操作的同时又可熟悉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控制方案、正常工况的工艺参数范围等知识。3)通过课程网站建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通过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拓展了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空间。

6考核方法的设计

以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来满足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多元化需求,科学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了较完善的评分体系。课程的考核分为终结性评价(占30%)和过程性评价(占70%)两部分。过程性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包括学习态度(占10%)、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占10%)、操作考核(占30%)、结果考核(占20%)等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考核学生专业能力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团队协作精神、计划和决策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质量、自我学习能力等多元能力。终结性评价以三个主题(工艺路线评价、合成路线设计、安全操作知识,各占10%)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安全环保的掌握。

7结束语

第5篇

一、成功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影响尤其突出,如果把学生良好的智力比作是台性能较好的机器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机器的动力。可见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和个人特征等)是发展学生智力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顺应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化学教学中,可借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创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帮其获得成功,通过成功感的满足与刺激,来激励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加大学习动力,逐渐促成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的有效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成功教育的做法。

1、情感的支持是一剂精神良药。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就像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渗透学生的心田,极大程度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情感,融洽师生情谊。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关爱学生是一剂精神良药,尤其是常被冷落的后进生,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都能激起他们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而不是被抛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难易,都应认真的给予分析或引导,不挖苦,不讥讽,多赞许,多鼓励,促使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情感支持的同时产生了对教师的好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化学习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表扬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成功是人人渴望的,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起,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因而学习信心倍增。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阶梯性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尽力让他们经过努力后能取得成功。让低层生“吃得了”、中层生“吃得饱”、高层生“吃得好”,极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H2实验室制法时,当学生完成Fe、Zn、Mg分别与稀H2SO4反应的实验后,提出三个问题:⑴上述反应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吗?为什么?⑵制H2应选什么药品?⑶制H2应选哪些仪器?由三位不同程度学生回答,均得到良好的效果。本人认为,教师应恰当地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表扬,以激励其成功的动机。尤其是学生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功更是他们愿意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期待中,让学生不断地进步、成功。

3、激发兴趣,促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应尽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成功,让学生在成功感的激励下对学习产生兴趣,促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化学实验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从第一节绪言课我就注重利用实验的优势,一入门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魔棒点灯”己使学生惊讶万分,我有意准备几根玻璃棒让学生上台演示,在他们享受“魔棒点灯”成功喜悦的时刻,我便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学习,以后将有更多的实验等待你们亲手完成,获取成功。这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另外,在课堂上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讨论,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对产生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独立解决,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4、鼓励竞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等方面。其中坚持性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来自教师的鼓励、集体的帮助、个人的荣誉感都能支持学生的坚持性。学期初,我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协助式的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竞争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竞争中相互扶持,互相促进。通过竞争使每位学生都乐于做学习的主人,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例在元素符号的教学中,为了突破熟记元素符号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自制卡片,让学生抢答,比赛谁又快又准,效果很好。在参与竞争中既有成功的希望,又有失败的可能,动力与压力并存,通过组织竞赛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和不断努力才能有更多的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5、发挥学习成就评价作用,激励不断进取。

第6篇

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案例选择上,我们不但要考虑到案例的新颖性,还要注意我们所设计的案例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就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性而言,我们制定的案例目标应是恰当的、可行的、能够实现的。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特征,也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所选择案例的适用性和迁移力。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深入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兼顾到教师所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把工程数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分为4个阶段:

1.选择案例。

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选择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案例,选取案例时还要考虑其目的性、趣味性、代表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由案例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案例。

2.分析案例。

在引导学生理解案例的基础上,老师要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去思考,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想法去思考。

3.解决案例。

和学生讨论讨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得到问题的答案。

4.归纳推广案例。

在完成前面一个案例之后,老师再列举一些类似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解决的思想方法,通过案例之间的对比找到其共性,老师归纳知识点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其他的相关类似案例。工程数学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知识在其专业课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选择好案例,老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时要结合实际,尽可能贴近专业。例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用微积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模型,用高等数学的语言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日常现象成因,我们可以选取如下实际案例:核军备竞赛,影子为什么那么长,易拉罐的形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蛛网问题等;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举的实际案例有:小行星的轨道问题,受教育程度的依赖性,快乐的假期旅游,基因的距离等。概率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举求职面试问题、配对问题、人寿保险问题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更了解了学习工程数学的重要性和其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研和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在案例选取时,老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理论知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所学专业,选择专业案例或贴近日常生活有趣味性的案例。例如:在讲授第二个重要极限的时候可以举金融中的复利、连续复利与贴现的例子,讲授矩阵的性质的时候可以举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问题的例子,讲授全概率公式的时候可以举敏感性调查问题的例子等。以下以“金融中概率问题”为例介绍工程数学中案例教学的使用。

1.选择案例。

在现代信息膨胀的时代,不确定的信息随时存在,不确定的事件随时发生,而在股票行业,股票信息更是瞬息万变。为了判定这些不确定信息在某一动态区间是否完全一致或者近似一致,从而提供一种最优的股票组合排序策略。我们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讲到相关系数的时候可以举在股票中的运用。

2.分析案例。

股票组合投资是对股票投资风险规避的主要方法,其中对各种股票组合投资策略的优劣评价是其关键。现对二级市场上同一行业内的不同股票进行投资价值分析是一个系统综合评价问题。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相关系数可以对股票组合进行相关性分析。

3.解决案例。

利用相关性,经过对于股票投资选择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投资方向和大多数股民的投资意愿。即得出清楚的分类:关于哪些股票适合投资,哪些股票较适合投资,哪些股票较不适合投资,哪些股票不适合投资等。但是这些结论都只是理论的结果,它还需要经受现实的检验。

4.归纳推广案例。

给学生讲解利用Vague加权相似度量优化模型求解指标偏好权系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会得到股票的最优选择策略,并与相关性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把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应用到期权、债券、期货等其他衍生品当中。课后可以给学生留些相关的思考题如:利用本节所讲的知识让学生在其他金融衍生品中实践。通过前面的案例,我们给出了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的一个具体应用,通过这个案例给出了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毫无疑问这更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要注意案例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师生之间要有共同的合作活动,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指导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这样学生才能更系统地掌握该课题所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发展为能力,并形成自己的东西。我们学校是一所应用性的大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学校比较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学校已经长期坚持把案例教学在课堂中应用,通过在课堂上所设计的一些案例教学的使用,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建议:(1)老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准备与实际生活比较密切的案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2)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先介绍案例,使学生能够对问题有充分的理解。再讲理论,尽量把相关知识给学生复习一下,或者将二者技巧性地结合起来;(3)在采取互动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时,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参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在案例的讨论中,可以分小组讨论,要注意师生互动、幻灯片放映等过程穿插着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这样学生不会视觉疲劳。

三、结束语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成人教育功利价值人本价值

高校成人教育主要是指由普通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高校成人教育是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不易替代的中坚力量,其社会功利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社会客观环境的作用,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在较长一段时间和较大层面上存在着功利性教育走向,影响着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本体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功能意义的发挥。高校成人教育应当发挥自身价值,更好地追求培养人才的价值意义。

一、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的含义

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是指高校成人教育的功效和利益性意义。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为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而实施的一种与穷国办大教育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高校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起来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更丰富更灵活的部分,也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科和专科生一千多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累计已经超过二千万人,非学历培训工作也开始向建立岗位培训体系制度的阶段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成人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显示出了深远的功利性意义。

从教育学原理来分析,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调整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前者主要通过改变受教育者社会集团的归属和重组社会结构来实现的,后者则是通过学校与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互换与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整合来实现的。高校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传播和培育人们的进取、公正和民主意识与团结、协作和奋斗精神,进而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高校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是通过培训劳动者而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和智力资源的保障,同时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其提高经济收人和社会经济地位川;高校成人教育由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而又面向全社会成员,因而也承载着传递和创新社会文化的功能。高校主要以扩大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而更好地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生产技能和适应能力,拓宽求业渠道,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成员扩大自身价值和优化职业生涯创造条件。普通高校发展成人教育是解决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实现社会功能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紧缺,普通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国民要求,普通高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高校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重要使命,并必将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和核心,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标志。

二、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

所谓功利性教育走向是指将教育的公益性直接或间接地转变为以赢利为目标的商业化交换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也是一种将公共教育资源转化为个人、团体、机构和系统的产业化加工的经济运作工具的趋势。教育的功利性与功利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的功利性是教育公益性目的实现的社会价值体现,而功利性教育则是在忽视教育公益性的状态下片面追求教育的赢利性目标的经济运作。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并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认识发生了偏差,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性教育走向,遭到了社会广泛的非议和怀疑,严重影响了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声誉。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认识的扭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行政管理层面上,由于国家对成人教育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政府管理部门机构淡化了对成人教育政策和理论的研究,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自身也都出现了不重视成人教育的问题。在高校层面上,办学理念的不成熟导致成人教育办学方向和教育目的不明确,绝大部分高校对成人教育的功能的追求仅仅局限于实用的层面,甚至把成人教育看成是附属产品甚至是赚钱的工具。对高校成人教育在对象、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界定上的混乱,更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不能很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没能真正形成成人教育的办学特色。在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层面上,大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由于过分依赖普通高教而过度注重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比重很小,办学机制比较单一;对普通高教移植过多,片面强调专业要求,忽视成人学员的实际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因而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很少有所作为;机构系统构建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层面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技能和重讲解轻操作的状况,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呆板,教育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学历文凭不能反映学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严重削弱了高校成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在学员就业、工资晋级和职称评审等涉及个人经济利益方面往往起到关键作用,一部分成人学员的着眼点在于获得学历证明而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学习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严重影响着成人教育的需求,使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性教育走向有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市场。

在市场经济商业化影响下产生的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教育走向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功利化为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功利化的走向。功利性教育走向过分夸大了教育的工具性意义,导致实用主义盛行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这是高校成人教育的一种悲哀,但这并不是高校成人教育本身的缺陷。我国高校成人教育虽然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来运作,但其运作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向学生收费而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运行机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经济社会中的市场供需关系在高校成人教育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依照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高校成人教育显然具备公益性特征,但营利性与以营利为目的的概念是不同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学校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必须以营利性活动为基础,而营利性活动并不一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以学养学大多只是营利性活动而已,关键在于高校自己如何处理好成人教育功利性和公益性的关系问题。高校成人教育不排斥功利性,但不应过于功利性,高校成人教育不应单纯追求片面的功利价值,而应更多地追求成人教育本身的意义,这一点应该成为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机构和每个学习者的共识。

三、高校成人教育的“功利价值”与“人本价值”

第8篇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有两种经典的组织管理模式:学科知识体系完整的学位教育模式;师傅带徒弟似的职业培训模式,即通过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适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第二种模式适合于学生模仿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知识吸收效率。在实践中,更多是将这两种模式融合。一种是以学科导向为主,把项目穿插其中进行知识关联,如国际上流行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之间联系的方式培养工程能力,构建系统化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包括专业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个人交际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全面系统地应用知识能力等4类一级能力,17组二级能力以及73种具体能力,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等教学方法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另一种是如当前的高职教育,以项目为主,把学科知识穿插其中,以典型工作过程来开发和建设课程体系。软件工程+冶金工程复合型专业要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具备有色金属冶金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知识、科学管理和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接受软件工程训练,能在企事业单位有关冶金工程领域的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其课程体系有两个重要特点:软件工程、冶金工程都是一门操作性、实践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其复合型知识结构也继承了这一特性,实践性教学内容应该成为该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软件设计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在进行与冶金工程有关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要素进行权衡与折衷,才能满足用户要求。学生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积累项目实践经验。课程体系贯彻软件工程、冶金工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原则,将冶金工程实践教学内容融入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复合型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能力。制定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以培养CDIO四类一级能力为目标。在该课程体系中,为了实现复合知识融合,学生一方面为掌握冶金工程专业知识使用别人开发的虚拟实验平台做相关专业实验,通过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培养专业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及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结合软件工程知识和冶金工程专业知识,开发具有自己特色功能的虚拟实验平台,既培养个人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又培养知识全面系统应用能力。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两条非常明确的软件工程+冶金工程复合型专业知识融合的教学内容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以融合冶金工程专业知识的仿真软件开发课程为主线,即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应用C语言开发数值计算仿真软件)、C#软件开发(开发钢铁冶炼虚拟实验软件为范例)。第二条主线是以软件工程和冶金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融合应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如软件项目管理(应用冶金工程知识进行软件项目的进度控制)、计算机在冶金中的应用(从冶金工程、软件工程等角度建立数值仿真模型)、CAD辅助设计(利用计算工具软件辅助分析冶金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参数)。

二、课程教学改革

设计好软件工程+冶金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后,对每门课程必须按照CDIO标准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在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成为软件工程师和冶金工程师为目标,分为认识实习、课程单项实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训、冶金原理课程实验)、虚拟实验平台模拟实验(钢铁冶炼过程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含顶岗实习)等环节,帮助学生从软件用户(冶金工程师)、软件开发者(软件工程师)等不同角度,理解软件工程、冶金工程等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为实现软件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相互融合,需要进行复合型案例驱动教学。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选择软件工程、冶金工程复合型专业知识的项目如钢铁冶炼过程作为案例,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应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围绕冶金工业的整个工艺流程,研发了从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冶金工业过程关键工艺高度仿真的教学实验资源。例如,虚拟仿真钢铁冶金加工过程,展示炼铁-炼钢铸造、锻造、焊接、挤、压、拉、拔、热处理等环节,避免了高危险、资源消耗大的大型综合实验开设风险。基于虚拟现实的炼钢连铸仿真系统,将工艺复杂炼钢生产可视化,又不会产生废气、废水、噪音等各种污染,学生可在安全的仿真环境中熟悉炼钢连铸生产设备和工艺。热轧带钢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场实习感觉,理解复杂的工艺流程,提高对热轧工艺流程的兴趣和认识,掌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这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有效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易重复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自主开展实验活动,加深对实验方法和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学生参与开发虚拟实验平台过程中,由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和冶金工程专业教师组成导师组,指导学生团队,培养其协作与沟通能力,及全面系统应用知识能力。从大学三年级开始至毕业,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名学生确定导师组,导师组完成对学生实践环节及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如表2所示,通过开发钢铁冶炼仿真为范例实现复合专业知识融合,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功能的虚拟实验软件。

三、结语

第9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相应的知识。这样只是对以往知识的继承、积累和掌握,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CDIO开放式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进行转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从根本上发生转变。随着我国教学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数量增大,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据统计,青年教师的数量占教师队伍总数的62%,而且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但纵看青年教师的学习经历,他们虽然接受过一定的工程教育,并且参与过工程实践训练,可是,他们工程实践的经验仍存在不足,因此不利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CDIO工程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只有把《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师培养成具有工程实践理念的准工程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不断地将工程实践的理念渗透给学生。《机械设计》教师的工程实践理念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为增加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的机会,在青年教师上讲台前,他们要进行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培训或挂职工作,让他们走入企业尤其是毕业学生的用人单位,了解行业的尖端技术与对人才素质的实际需要,积累工程实践的经验,从而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地讲授相关知识,做到工程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的结合。在实践培训结束后,由有经验的教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考核青年教师水平,通过考核者方可正式走上讲台。完善学校与企业联合培训青年教师的制度,将实践培训活动不定期地进行下去,做到教师的工程教育教学理念与企业人才素质需要不脱节,为培养青年教师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可续发展做好重要基础。

二、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优化

《机械设计》理论课教学通常包括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内容丰富而繁杂,初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教材脉络很难把握,各章内容衔接性不强,不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由于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和遗忘,导致他们不能灵活地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1.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学习动力是兴趣,学习的捷径是实施。《机械设计》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将课堂学到的机械设计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完成课程设计的设计项目。因此,我们可以在课程开始时,确定每名学生设计任务,从最终目的讲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很具象地告诉学生我们最终的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时有的放矢,将所学的知识和设计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各有侧重,注重讲授内容的新颖性,把握专业前沿,做到讲授内容广泛新颖,突出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阶段性的设置讨论课,要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总结前一段学习内容,针对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听取学生的构思与设计想法,并给予学生指导与评价。教师要减少固定模式计算的习题作业,可以针对工程实际内容,增加开发式创新型作业题目,努力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式实验课改革。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高等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实验课所占课时比例比较少,它往往作为理论课的“附属品”存在。而且,实验模式单一,实验题目固定,实验方法陈旧,与理论课及课程设计的联系不强。学生感觉实验课完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完成,这忽视了学生个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发展。然而,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实验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将实验课与理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课是实验课的指导,实验课不仅仅是理论课的验证,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整合学校实验室资源,为学生设立开放式实验室,全天为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在开发性实验室完成CDIO教学项目中的三级项目,将这种开放性的实验室变成学生的“实验课自习室”。②增加实验课课时数量,在保证一定数量的理论验证性实验外,增加一定数量的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构思和设计的能力。③将一部分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相接相结合了,采用现场教学方式,直观为学生讲授机械设计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这种方式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实验课的改革,充分发挥实验课培养未来机械类人才的作用,必将会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思路与措施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以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为主。课程设计题目比较单一,设计任务和数据多年未变,教师教学时程式化现象比较严重。这忽略了机械类各专业之间发展的差异,限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研究的主动性与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易造成抄袭现象,影响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1.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自主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避免设计题目的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机械设计的题目可以适当地多样化、自主化。笔者认为,课程设计题目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工程实际中包含机械设计课程所讲内容的典型机械部件。但是,由于学习机械设计的学生大多是在大三阶段,其知识的储备有限,并且课程设计的时间基本在3~4周左右,要注意题目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能力突出的同学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在工程实际中所发现的问题向教师提出自主化的机械设计题目,机械设计教师掌握好题目的难度与深度。教师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己选择有兴趣的题目编成3~5人的团队。团队成员间的设计方案相同但是数据不同,并要求学生互相监督,检查对方的设计思路与计算过程,督促学生养成自查互查的习惯,增进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加强现代设计手段与方法的应用。

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现代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已经完全摒弃了复杂、冗长的手工制图,而采用更为高效、高质量的计算机辅助制图CAD技术。但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中,部分高校仍要求学生采用手工制图,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更不利于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打下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基础。为了更好与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接轨,作为专业基础课《机械设计》的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建议放弃机械设计课程中的手绘制图阶段,要求学生采用AutoCAD或CAXA作为二维图纸绘图工具;提倡学生应用Solidwork、creo、UG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和运动仿真,鼓励学生运用ANSYS、COSMOS、ABQUS等CAE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我们将CAD/CAE相结合的设计技术应用于实战,能深化学生课堂所学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内容的理解。在设计计算阶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和《机械设计手册》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利用工具书查询相关数据进行设计计算极其烦琐,效率较低,且易错选相关数据。现代化的设计手段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库功能简洁快速地查阅相关数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软件版《机械设计手册》快捷方便查询各种数据,运用Matlab、VB等编程软件进行零件设计计算与校核分析。这极大缩短手工设计计算所用的时间,提高设计效率,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学习三维软件的应用,为学生出色地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考核方式改革与激励创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与答辩是对学生课程设计阶段所取得成果的一种总结与肯定。考核主要包括图面成绩50%、平时成绩30%和答辩成绩20%。图面成绩和平时成绩评分标准完全由教师主观的判断给出,答辩成绩的给出通常是由老师提出问题,每名学生逐一进行答辩。因此,教师需要在有限度的课程设计时间内挤出大量时间给答辩环节,而且每个同学的问题各不相同,这样老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相关问题,而且很难做到全体学生难易程度相近。这忽略了老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采用将题目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结构设计与计算阶段、制图阶段互相监督彼此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定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成员中的个、共性问题。这样大大增强了同学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交流沟通的能力,而且节省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提高了设计的效率。答辩环节可以采用很自由的方式。评分时,每位同学的成绩由组内其他成员根据评分标准给出,最终由教师综合给出该名同学的最终分数,让学生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样,学生通过总结他人设计中的得失和成败,能够提高自己的设计实战经验。在这种讨论式答辩中,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将讨论时产生的新的创新想法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创新活动的竞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四、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安全学科;教育方案;中西对比;安全管理

劳动安全作为我国惯用的劳动保护一词的代名词已经使用多年。近年来,职业安全健康(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OHS,我国有时叫职业安全卫生)又耳熟能详。但是职业安全健康的学科内涵,目前有许多不同理解,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我国高等学校1990年以来,新兴的专业安全工程与职业安全健康专业的联系日益增多,很有必要将其混淆之处加以澄清。这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职业安全水平、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正经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但应该看到,这个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方案还不是那么成熟,学校招生、学生就业、社会人才需求等诸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协调因素。笔者通过中外案例对比研究,阐述了一些个人观点,供业界人士讨论。

2学科对应关系比较研究

2.1学科分类概述

英联邦国家(这里主要指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下同)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学科分类与我国有所不同。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本科招生学科分为11个学科门类,每个学科门类下设类,类下设学科,学科数量多达数百个;在1997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将研究生招生专业分为12个一级学科,其下的二级学科数量也多达数百个,学科分类十分详尽具体。

而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学科分类一般只设大类(类似于我国本科招生目录中的学科门类和研究生招生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大学中一般按学科大类设学院(Faculty),有文学艺术及社会科学、理学、工程学、经济管理学、医学、农业与园艺学、法学等10个左右学院。如果某个学科具有较大优势和规模则可能设有专门学院。学院根据师资、社会人才需求、课程需求状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Program)或开展科学研究。教学方案设置灵活,且比较准确地反映业界人才需求趋势。

2.2公共健康与安全科学技术

在西方国家有一个研究领域名为公共健康(PublicHealth),它依关系密切程度分别是管理学(劳动关系、生产经营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学(人机工程学、行业安全工程)、医学(职业病)、社会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公共健康学科在不同大学中可能分布在管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学科大类)等,也可能独立于上述相关学院直接设置在大学首脑管理之下的研究中心或教学单位。

公共健康研究领域的内涵为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安全健康、老龄人口健康、儿童安全健康、体育娱乐活动与设施中的安全健康问题及交通安全、灾害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对象大体可概括为人类活动(广义生存活动,包括娱乐、休闲)中的安全、健康相关因素与损失控制。

我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1992)中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广义)的负效应(依重要程度分别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效率降低等)问题。研究各种负效应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与损失控制策略。当然预防与损失控制策略包括管理、工程、医学、心理学等多种手段。

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安全科学技术和公共健康学科领域的内涵大部分是相同的(见下图)。

2.3职业安全健康与安全工程

在英联邦国家和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是公共健康学科领域的一部分,相当于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它研究组织及其成员在职业活动中的安全、健康、财产损失、效率影响等问题,也可以通俗地说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职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健康与财产损失问题。我国教育部的安全工程或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研究内容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尽管在各种学科分类中并未指明这一点。从名称来看,安全工程学科以人类活动中各种负效应的预防与损失控制策略的工程解决为研究对象,但就目前发展实际来说,研究范围基本限于职业活动,而解决方案却不限于工程解决(因此,可以说“安全工程”这个专业名称不能恰当反应目前这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内

容;如果称为“安全科学技术”则更为贴切,内涵范围也更广泛一些;尽管如此,笔者仍沿用“安全工程”一词)。所以,我国的“安全工程”和西方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学科(以下为叙述方便统称二者为“安全学科”)的内涵基本一致,都是以组织为研究边界,以职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他们是基本对应的。因此,专业学历教育方案(主要是课程设置方案)具有可比性,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这正是笔者的研究基础。

3程设置方案研究

据前阐述,安全学科是一个管理学、理学与工程学、心理学及医学的交叉学科,所以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均是必须的,但课程类别比例在中外专业教育方案中差别巨大。笔者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我国的安全学科专业学历教育方案作了对比研究。

3.1研究案例选取

研究英联帮国家的安全学科学历教育方案可以发现,由于历史渊源,它们具有基本一致的特点,因此,选取案例时只取1所英国大学(GreenwichUniversity)、3所澳大利亚大学(EdithCowanUniversity,UniversityOfCentralQueensland,CurtinUniversity)的案例。美国与英联邦国家的情形稍有差别,选取2所大学(1ndian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WestVirginiaUniversity)的方案作为案例。中国的方案较易获取,且各校方案差别很大,尤其是核心课程设置各校有明显差别,故选取5所大学的方案进行比较研究。

3.2核心课程类别

观察所有选取案例发现,安全学科学历教育方案中的核心课程可以分为4类,即通用于各行业的安全科学方法论类、工程技术类、医学类和心理学类。各类课程比例如表1所示。

3.3比较分析

分析选取案例的具体方案,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课程设置基本思想不同

我国安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思想是设置广泛的(或有侧重的)工程背景课、工程安全课程,设置少量安全科学方法论课程,设置极少量(或不设置)医学、心理学类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或有侧重地掌握各种工程技术及相应的安全技术,加上少量安全科学通用知识,以便主要用工程技术、次要用管理手段解决安全问题。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

而西方国家在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是设置大量的通用安全科学课程,以便解决各个行业中具有共性的安全健康问题,设置少量行业(不只是工业,还有农业、教育、运输业等)背景课及行业安全课程,辅之以一定比例的医学、心理学类课程,使学生重点掌握通用安全科学技术方法知识,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各个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人才。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同

英、美国家的方案中以管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等为职业安全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有时辅以少量工程基础课程。我国的方案以力学、电学、各类工程学为专业基础课。

(3)生源和获取作为专业课基础的必要知识的途径不同

我国安全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刚刚完成12年基础教育的应届毕业生,知识连贯性好,但缺乏社会与工作经验,获取专业知识之前,他们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学习设置稳定的工学基础课程获取基础知识。这些基础课除数学以外基本上是按安全健康事故发生的能量诱因设置的,如力学(机械能)、热学(热能)、辐射(辐射能)、电学(电能)、化学(化学能)等。能量的释放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管理是根本原因。

西方国家安全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有工作经验或受过其他专业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他们获取基础知识有多种途径,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对人文、社会、心理、经济活动有较好的理解,对解决安全健康问题有较多的经验,这对学习专业课十分有利。

(4)课程稳定性、通用性不同

英联邦国家的方案在各大学之间变化不大,比较稳定,通用程度高,但工程技术性较弱。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开始的时间较短,教学方案在各校之间变化较大,还很不稳定。如研究的我国5个教学方案中只有一个方案中设置了急救技术课,只有一个方案中设置了组织行为学课程,只有一个方案侧重化工行业安全等。类似这种“一”的问题还有很多,说明我国具有相同专业的大学间还需要加强交流。由于我国的方案目标是培养工学学位,而工学有多个领域,教学方案必然有所侧重,所以通用性较差是明显的。美国教学方案的课程稳定性居于英联邦国家和中国之间。

(5)课程重点不同

方案对比还可以知道,在安全专业的教学中,英联邦国家重视安全管理,美国重视技术方面的工业卫生问题,中国重视安全问题的工程解决手段。

(6)课程范围不同

我国方案中的课程普遍没有涉及西方国家中常见的劳动关系(1ndustrialRelations)问题。劳动关系实际上是雇主(或行业协会)、雇员(或工会)、政府三方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个关系对改善雇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职业安全健康学科与管理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有些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是三方协商的结果,也规定了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我国方案中还对一些公共安全课程有所涉及,如道路安全、车辆安全、大气环境等,而英、美国家方案中的课程内容基本限于职业活动。

(7)研究生培养方案方面的差别

所研究的方案中,英、美国家安全学科研究生学习的课程同大学课程内容深度差别不大,广度大不相同,研究工作内容当然更是不同。我国方案中研究生和本科的课程是严格分开的,课程深度循序渐进。

(8)课程方案的影响因素不同

课程设置方案与所在学院、大学的师资力量有关,我国许多安全工程专业设置在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及其他工程学院内,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学方案中通用课程的比例。此外,英美国家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常常听取工业界的意见,对学生就业极为有利。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六级安全中,高等教育层次准确地对应着工业界相应的安全职位。我国安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机制尚在建立和形成之中,但目前很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虽重视安全,但工业界的认识还跟不上,所以安全专业岗位在招聘市场上十分少见。

3.4案例研究评述

笔者在研究中选取的案例,尤其是英、美国家的案例还十分有限,得到的研究结论是比较粗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得到教学方案间的定量可比关系。尽管如此,案例比较研究仍然显示了中外安全学科学历教育方案的明显差别。希望这个研究能对我国的专业教育方案建设有参考价值。此外,对教学方案差别的分析都是客观认识,笔者也并没有给出评论,目的在于提供真实资料。

4结束语

第11篇

1.报名注册不及时

各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通过成人高考并被录取,但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对制度认识不清楚、经济不宽裕、不想读了等各种原因而不能按时报到,有的是放弃了入学、有的是逾期后又申请入学等,使得学籍注册难以管理。

2.学籍异动不规范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相比,转学转专业、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发生更为频繁,且学生由于远在异地、不了解制度要求等原因甚至不履行办理学籍异动手续,这给教学工作和学籍管理造成很大不便。

3.无故缺课、缺考

成人学生边工作边学习,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经常发生学生不来上课、不参加考试、电话联系不上等情况,以后又要求补考,不想留级,这就使得管理工作无法规范化运行。

4.考前拼,考后混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年龄分布差异大,有的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只是为了评职称或方便退休安排等原因,“混文聘”的心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时有存在,学生态度散漫,不尊重教师,不主动学习,甚至有打架闹事者,这使得学籍管理工作变得复杂。

二、加强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具体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工作实际,提出四点对策:

1.端正态度,明确责任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有着专业的管理机构、教师队伍和广大的生源,学校应严抓管理,树德育人,从管理者、教师做起,建立一支以捍卫教育、服务学生为宗旨的专业队伍,端正态度、明确职责;同时,应较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文化课,教师应将学习的重要性、尊师守纪等要求传达给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消除“考前拼,考后混”的思想,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制定制度,严抓落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籍管理制度应顺应社会的发展有所创新。因此,制定严格而又符合工作实际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重要保障。学校应从学生入学报到、注册学籍、学习管理、学籍异动到毕业管理各个环节制定出明确的制度要求,并编入学生手册,使得每一位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能清楚明确学籍管理的具体程序和相关规定,自之日起严格执行,这样才有利于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

3.加大宣传教育,做好咨询辅导

学籍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多数是因为学生、教师或管理者对国家、学校的制度要求不了解而造成的,因此,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咨询辅导平台,如报考指南、专业选择辅导、学籍异动咨询等,这样就会给后期的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烦扰。

4.优化管理手段,基于WEB系统实现信息化、云服务

计算机已逐渐成为办公的必备工具,“无纸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从烦琐复杂的手工抄写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利用基于WEB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将校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毕业生信息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查询统计以及代码管理等功能分别植入系统,从而将替代传统的手工劳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管理权限、优化管理结构;促进学籍资料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促进教学服务的公正和公平等优势。从而提高工作的准确性、便捷性和高效化,实现真正的“无纸化办公”。具体功能如下:(1)代码设置:包括学校、教学点、专业、班级、层次、学习形式等代码的设置。(2)在校生信息管理:包括新生数据导入、在校生学籍信息查询、学籍异动等。(3)教学计划录入:包括本年度各学期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等。(4)学生成绩录入、查询、修改及学生成绩信息统计。(5)毕业生电子信息管理:包括毕业条件设置、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学历数据导出及打印。(6)学籍学业表的生成及打印。

第12篇

采矿工程是专业性强、知识面广、学科交叉多、应用范围广的实践应用学科。在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快的背景下,经长期发展和沉淀,采掘行业形成了其固有的特点和属性。这些基本特点不仅影响和制约采掘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管理。一是历史悠久。采矿是除了农业耕作外人类从事最早的生产实践活动之一,采矿活动和矿产资源的利用推动了人类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繁衍。采矿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为工业和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与辅助材料,如冶炼及加工业、建筑业、化学工业、石油业、运输业等。没有采矿业作为基础支撑,其他工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与矿产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均矿产品消耗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及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二是工艺复杂。矿产资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再生,不能循环利用,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开采条件的不可复制性,采矿工业的实践活动也是不可逆的。同时,采矿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资源的稀缺性,采矿工作会随着矿床的延伸而不断改变,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和温度也逐渐升高,随之而来的是采矿工艺难度不断加大。三是学科交叉。采矿工程学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矿山设计、施工、管理、采掘设备、矿井生产、优化、运输以及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交叉较多。因此,采矿工程专业与数学、统计学、力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采矿工程专业要解决的是实际工程应用问题,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四是条件艰苦。矿山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不论什么矿山,多分布在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工业基础薄弱的山区或偏远地区,这就决定了采矿工作环境的基础设施不足、条件艰苦。另外,采掘作业的工作环境也是非常艰苦的。以地下开采为例,其工作面受限于空间,如果存在着设计或者施工缺陷,可能造成冒顶、?帮、透水等安全事故,煤矿还存在着瓦斯爆炸的危险。据统计,“十五”期间,工矿企业共发生事故68805起,死亡77158人。

二、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冶金行业特色的大学,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采矿工程专业开办较早。学生就业去向多为以金属矿床为代表的固体矿物开采领域,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采矿工程学生在学习和择业方面也显现出多元性。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个人价值相对单一和模糊

采矿工程专业来自城市的学生仅占19.08%,并且男生数量比例高达89.31%,有的班级甚至没有女生,多数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学生个人价值主要集中在实现个人理想信念上,即回报父母、找到理想的职业和过上幸福的生活之类,表现出相对单一和模糊。思想指导行动,若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不可能有为之奋斗的实际行动。学生个人价值相对单一和模糊在学习上的具体表现是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动力,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专业选择被动和对未来茫然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较好,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人们普遍对采矿工程专业认识比较片面。该校有76.72%的学生是因为调剂或者仅仅因为就业率高被动选择采矿专业的,对采矿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由于采矿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地点偏远,部分学生对专业产生厌恶情绪,对未来的就业和生活感到迷茫。

(三)家庭情况复杂和性格习惯孤僻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80.92%来自农村,87.79%来自中西部省(市),家庭情况普遍较差,有的还来自多子女家庭或者单亲家庭。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复杂的家庭情况往往容易造成性格缺陷,直接表现是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采矿专业学生存在心理阴影和自卑感的问题较多。同时,性别比例失衡也造成了学生性格的孤僻性。具体表现是不善表达、不太自信和不愿意表现展示自己,缺乏个性,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不足,动手实践能力弱。这种情况在女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三、采矿工程专业“五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教育和教育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积极探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独立自主的学生管理模式。实践证明,集思想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管理、实践教育管理、日常教育管理和亲情教育管理等“五位一体”适应采矿专业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

(一)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大学生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将对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与个人理想的实现相互联系起来,才可能做到知行合一、有所成就,才可能承担起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结合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个人价值的单一性和模糊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是加强时事政治学习,结合“构建两型社会”、“铁矿石价格谈判”等与矿业相关的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大对采矿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打消部分学生认为采矿工程属于夕阳工业的疑虑,树立学习采矿工程专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班会、团日活动、班级QQ群等多种途径加大对矿业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主题红、内容新、形式活”的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注重“专业教育管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风建设始终是学生教育管理应该牢牢把握的本质和核心。学生要学会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结合绝大多数学生专业选择的被动性,进行专业教育管理。首先,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从学生进校起就加强专业介绍和宣讲,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其次,严格课堂管理,严把上课、实习、考试等各个环节,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第三,建立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的评优体系,鼓励学生加强主干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开展“矿山设计”、“CAD”等学科知识竞赛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加强“实践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教育管理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通过加深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结合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加强实践教育管理。为学生多到生产一线实践创造条件,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积极征得企业赞助,搭建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平台,开展大型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倡导创建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学术论文,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假期进入生产单位开展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提前了解就业形式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四)严格“日常教育管理”,培养学生为人处世能力

良好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是当代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根本和前提,恰当的为人艺术和处事魅力更能终生受益。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性格习惯的孤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从严格日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从言行举止、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生活习惯、宿舍卫生状况等各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通过开展辩论赛、交流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设立“值周班长”制度,加强培训和锻炼,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此外,与学生干部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更应该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学生。

(五)探索“亲情教育管理”,重塑学生阳光健康心态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积极阳光的乐观心态有助于迎接困难和挑战。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家庭情况的复杂性,探索亲情教育管理。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出发点,采用人性化的管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相互认可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层级概念,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管理,参与集体活动。

四、结语

第13篇

关键词:人格商化;成人教育;功利主义;危害性;人格矫治

法国土伦大学曝出中国留学生买卖文凭事件,法国举国震惊,警方也随即介入调查。我国有些媒体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人以中国造假劣根性牵涉到高等教育而已一笑了之。但更多的是指责、谩骂,怒斥现代学生的人格低劣。殊不知,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中此类事件早已司空见惯。科技的推动、经济的发展,人格正朝着普遍商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从而促进成人教育功利主义的形成。

一、人格商化

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的大脑已经充分进化,人们已经能朝着自己所设定的方向自由行为并将自己意志定着其上。很早以前,我们还在为生存奋斗,现在却为利益不择手段。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在从事经营活动,人人都以誊利为己任。民主主义者将此种情形称为“自由”,这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经济学者则称之为“经济人”理性。这预示着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能从行为与效益的反向运动中寻求利益最优化的效果。换句话说,经济社会中人格商化了。

从广义说,人格商品化是人格商化的另类表现形式。自然人的肖像、姓名、形象、声音,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商业形象等人格要素可以与人格主体分离使用并带来经济利益,名人广告、名人商标注册、形象代言等无不打上商化的烙印。

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人格也正在资本化了。经济学家往往只承认人力资本问题。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贝克尔则进一步把人力资本与时问因素联系起来,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本实际上是深层次的人格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不断商化并获取利益的过程,进而使整个人格主体也呈现出商化的效果。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也发生逆转。建国初期,社会崇尚“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念,改革开放前期宣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理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则是社会个体“自我价值”独自实现的舞台。社会个体逐渐注重个性,崇尚自由和独立,要求社会承认和尊重个人需要,反对他人、社会对自我评价设定标准,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个人利益。

当今时代,个体人格商化的同时,国家、社会及各种组织也人格化了。从社会契约出发,人与人之间为了协调彼此的利益关系,争取实现个人的自由与幸福最大化而不防碍他人同等的自由与幸福机会的实现,人们通常结成国家、社会或各种现实组织。这些单位在制定政策时已充分考虑到了内部成员的利益,他们将根据内部与外部条件的变化,审时度势地寻找最佳策略,追求国家同社会及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事产、供、销等各种物质活动,也要从事阅读、创作、欣赏等精神活动,从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国家社会也积极采取各种方式主要是教育手段塑造人的心灵、完美人的性格。但是人格商化却促使人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人格畸形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成人教育中,也充斥着裸的人格商化现象,成人教育正一步步陷入功利主义的危机之中。

二、成人教育功利主义的危机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又译为功用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它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功利主义基于这样一种伦理原则: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的,人的行为是受功利支配的,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而对于社会或政府来说,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基本职能。在成人教育领域,受人格商化的影响,人们较为关心的是成人教育的现实功能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行为目的来看,适应生活,适应人格自身取向使得成人教育具有“工具性”的特征,以有效维持个人的生计并满足高新科技发展对人素质的需求,这样我们的现代成人教育视野缺失了人文关怀,功利主义思想正充斥整个教育过程。

(一)国家呦利主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发展是硬道理”,我们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经济理念深深影响到国家的各项工作,成人教育也不可避免地渗入功利主义。这种豪情在高等教育方面表现为我们已由精英主义教育提前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上世纪末所制定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15%,但我们提前八年完成这个指标。2008年最新秋季学年新生人数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599万人,毛入学率达最高点23%。据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阶段认定,毛入学率低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15%一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为普及阶段。这种盲目冒进主义思想确实值得怀疑。

在国家人格化驱动下,教育正形成一种产业。早在1992年,中央就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首次把教育划入第三产业范畴,要求教育加快发展,更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世界贸易组织GATS把国际服务贸易划分为l2个行业,包括商业、通讯、建筑与工程、配送、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业、娱乐、文化和体育业、交通以及其他服务。教育作为服务产业融人全球化,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样教育冒进主义者将会更有信心发展教育产业了。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形式方面,已经形成全日制为主体、函授、夜大、自考等为补充的成人教育形式,又推出69所高等学校网络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此外,还有党校这种内部学历教育形式。甚至不少高校在高等学校开辟了二学历文凭教育。在学历层次上,成人中专、大专、本科教育已经扩展到在职硕士、博士教育了,就是说,愿意花费一定的金钱,便可以轻易地取得成人硕士、博士文凭。

在学制期限方面,高等教育期限一再压缩,2002年以来,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开始把研究生培养的三年制,缩短为两年。2004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意见,十分明确地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两年,以两年制为主。函授本科、专科教育分别由三年缩短为两年与两年半,甚至有些学校实行函授弹性学制了。

各种努力表明,不久将来,我们便能通过开放式教育,实现全民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了。尽管在经济上我们的人均GDP国际排名还处于100多位,但我们首先可能在成人教育方面脱颖而出。

(二)社会功利主义

在经济功利的引领下,整个社会变得近乎疯狂。从社会评价体系来看,学历文凭已经成为衡量人的素质、技能、价值的重要指标,文凭是人的能力体现,用人单位招录员工首先确定文凭,职称、晋级、考核等无不与文凭挂钩,文凭也是单位整体能力的象征。但是在关注文凭表面价值背后,社会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拓展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如何将成人教育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从经济人理性出发,单位意图用最小的成本换来职工文凭,于是在职工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几乎没有经济投入。我国《教育法》第40条所规定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成为虚设,职工人力资源的获取完全是职工个人的事,资源的运用带来丰厚的利润却是单位受益。职工不能从单位得到经济时间保障,可能还会以请假、旷工为借口遭受处罚。《教育法》第40条所规定的“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成了一纸空文,成人教育完全成了个人自己的私事,各个单位可以从中解脱了。

受经费紧张及利益驱动因素的影响,高校也正沦为商化主体了。现在,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把举办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扩大生源,占领成人教育市场,许多高校在各地设置函授教学站点,就地聘请没有资质的教师,任由函授站松散管理,或者通过发行光盘的形式替代教师面授,甚至许多高校将函授站交给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个人承包。

在营利动机下,降低教学标准和要求,教学环节过度简化必然成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一个比较普遍现象。《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规定,本、专科函授教育毕业生必须达到高等学校同层次、同类专业毕业生的相应水平,函授教学的主要环节包括自学、面授、辅导答疑、作业、试验、实习、考试(考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答辩(或毕业论文及答辩,或毕业考试)。面授及教师指导的试验、实习占高等学校同层次同专业授课总学时的30%左右。然而,现在许多高等学校在举办高等函授教育时,任意简化教学环节,最主要的教学环节——自学被取消或极度弱化,面授时间过度压缩,辅导答疑、作业、试验、实习被取消学员大部分顺利过关。电大、二学历等成人教育情况都存在类似情形,远程教育情形更是不容乐观。

(三)个人功利主义

人们普遍认为,后现代社会将是一个“危机社会”,职位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个人和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准,进行终生的职业生涯开发。…对于个人来说,文凭便成了个体获得职业、凝炼自身价值的外在证明。凭着学历,个体可以避开繁重的体力劳动从事轻松的脑力工作获取优厚的待遇,凭着学历个体可以象征成功、笼罩知识的光环。

在此意义上说,学历只是一种获取利益的工具而已。于是参加高等教育获取文凭便成了一种投资手段。

另外,许多个体视高等教育本身是一种经营活动,获取文凭是其最终结果,参加学习是经营过程。个体付出经济与智力资本,最终获取丰硕成果“文凭”。在成本——效益衡量下,个体乐于寻找一种效益最大化的途径。由于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形式经济付出与智力投资有所不同。于是,个体便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何种教育。如果能力强者,可以参加自学考试,还可以节省一部分学费;次之,可以参加函授学习,但那需要入学考试。尽管现在的成人教育入学考试分数线极低,但依然有许多人不能通过。实在不行,就选择电大,那是无须入学考试的。如果条件许可可以选择远程教育形式。无论哪种教育形式,一旦选择之后,其中所需花费的经济资本基本衡定,可以节省的便是智力资本了。于是面授不参加、作业不做、考试抄袭、寻人替考等现象无不显现出来。

三、成人教育功利主义的危害性

功利主义促进人们对经济利益的向往与实现,达到了近期目标,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人格的褊狭与学历的商品化。

(一)人格扭曲

文凭就其本质而言,是国家社会对个人通过艰苦的智力活动追求知识所达到的一种知识水平的确认。在文凭实现过程中,需要付出许多辛苦的汗水,而文凭商品化则抹煞了个人的智力活动,不利于公平竞争,也导致人格扭曲,破坏人格完善。人格的完善是指个体自觉的自我认识,维持身心的相对平衡状态,促使自己向着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根据理论,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我国《高等教育法》第4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人格商化却促使高等教育成了个人投资的工具,教育只是人们在获利过程中的一个准备阶段,通过文凭获取经济利益才是个体及社会的真正目的。在此意义上,教育过程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为自我、为物质利益奋斗成了个体的座右铭。人成了纯粹意义上的“动物人”。在物欲至上,金钱万能观的冲击下,心理失去平衡,思想道德堕落。个体人格所需要的人格要素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失调,以致涌现出了经济科技高度发达下人们的社会行为偏差即当今世界的“野蛮行为”。

个人主义的盛行也是人格扭曲的另类表现。“功利主义观点的突出特征是:它直接地涉及一个人怎样在不同的时间里分配他的满足,但除此之外,就不再关心(除了间接的)满足的问题怎样在个人之间分配。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社会个体凭着智力、经济资本获取一定文凭,再以此投资,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能够处于社会上层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地位所得仅仅是自己的自我奋斗结果,理应受到社会的优待。与此相对应,欠缺经济、智力资本的人则只能沦为出卖体力、为人打工的下层了。因此,社会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也会产生隔阂,社会矛盾可能激化。

(二)学历商品化

在成人教育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下,文凭成了可以买卖的东西。一方面,文凭的实现过程充满经济动因。高等学校将各学科成绩轻易地卖给学生,上课、考试过程纯粹是形式,学与不学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事,学校没有一点要求。这种买卖在我国的函授、电大、二学历及远程教育等过程中甚至是全日制高校中早已司空见惯。

另一方面,文凭本身就能成为商品,可能作为直接合同标的予以出卖。据《光明日报》报道,去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填写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60万人,这就意味着持有假文凭者的队伍是庞大的。而其中大多数是党政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学历商品化使得教学质量极其低下,以至“博士不博,硕士不硕”,成人专科本科滥竽充数。如果南开大学张爱民毕业论文抄袭、浙江大学博士后贺海波学术论文造假事件因为全日制最高学历教育而成为新闻焦点的话,那么许多本科生包括函授、电大等论文全文抄袭也就不值得惊奇了。教学质量的低下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学历商品化也使得师生关系变成裸的金钱关系。在学历商品化中,学生不思学习,寻求一份好的就业是其目标;教师不安心上课,写论文、搞科研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学只是附带工作。传统的恩师与学生之间的情谊关系被老板与学徒之间的关系所取代。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人格矫治

成人教育包括函授、电大、二学历、网络远程教育等形式无不充斥着裸的功利主义动机,其根本原因是人格商化。人格商化促成个体参加成人教育的目的异化,也促使成人教育举办者目的异化。反之,功利主义也反作用于人格商化,以至恶性循环,致使教育日益陷入颓废境况。因此,为了矫治功利主义,首先应该明确教育目的,矫治人格。

一个完整的人既需要理性力量,也需要人格力量,否则,就不是全面发展的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倡导把科学和人文教育在新形势下重新统一起来,重视人的人格因素而不单单追求人的能力发展,走向“和谐的人格”的呼声,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成人教育应当把人的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修养,使成人的知识和修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促使成人形成完整的人格。

第14篇

摘要: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前己在全国20余家大专院校付诸实践,并且许多初、高中学校以及中专学校也普遍倡行和大力推广,成功素质教育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但成功素质教育要真正发挥出更大效应,就必须由理性层面进入实践层面,并建构为切实可行的实施模式。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对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以及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从中总结出有助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构的基础理论与学术支撑。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基础;心理构成;实施方略

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是以让学生具备与其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素质即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实行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定向培养成功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勿容置疑,随着人类社会中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化,成功素质己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成事、成才、成功不容忽视、不可或缺,且需人人必备的重要的素质要素。唯靠大力推行和普及成功素质教育,方能使成功素质成为现代社会人人必备的重要素养。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深入人心,方可成为人们践行的坚定理念;成功素质教育要真正发挥出更大效应,就必须由理性层面进入实践层面,建构为切实可行的实施模式。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据此,本文将对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从中总结出有助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构的基础理论与学术支撑。

一、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成功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系统的、整体的、实质的变革。深入研究和探讨其理论基础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一书是西方研究成功心理素质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在该书中,他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提出了一套智力理论,即成功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而创造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分析性智力是一种分析和评价各种思想、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以发现对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给定的内容,产生新异、前沿思想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一开始就形成好的课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是一种可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在学业上的分析性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同时,实践性智力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只有在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协调互动、平衡发展时,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成功智力的效能。

(二)成功者人格心理学理论

人格是反映个体多方面特质的总和,是由诸多活跃的心理倾向和稳定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体现个人品格的独特反应系统。人格对成功者目标和行为具有重大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价值。它是影响创造活动产生、维持和深入的重要动力系统,是导致创造过程智力、勇力、魄力和毅力的“力量之源”。人格是成才、成功的基石。

人格与成功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成功者都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心理学家对成功者进行了人格心理分析。如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贝尔的《成功者社会心理学》,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等,都对成功者的人格特征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概括。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有创造成就者与无创造成就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人格特点的不同。

我国学者郑日昌、张春兴(台湾)等分别曾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有成就创造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创造性人才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个性倾向性等人格特征,如态度积极,进取心强,不畏艰难等。培养创造性人格应该包括形成和发展人格结构中那些积极的、有利于创造才能发挥的因素;同时也要注意克服和消除那些妨碍创造才能发挥的消极因素。

人格是构成成功者素质的动力系统,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它具有始动、维持、调节、定向等多种功能,它能使人与成功相关的全部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将人的创造能量有效地转化为创造行为。

(三)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

美国前任心理学会主席、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塞利格曼(E?P?Seligman,1998)倡导要研究积极的心理学,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健康、更富有成就的生活。他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使它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在本世纪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积极心理学的运动。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心理科学的使命之一即鉴别并培养具有天赋的人,并指出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和塑造健全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乐观积极的态度不仅使他们免于抑郁,还能增进健康,促进事业成功。所以,人们都把乐观称为“成功人生的第三个要素”。

(四)情绪管理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绪智商》一书后,“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成为世界各国心理学界、教育学界的人士广为流传和讨论的话题,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理论认为:情商是一种内涵,是学生获得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情商可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得到培养和造就,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的得以提高。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情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择业,是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戈尔曼还强调情绪智力和智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并不对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人的智力的两个侧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五)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其名著《多元智能》中(1983)提出:人类的智能有多种表现领域,决不仅仅限于认知。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是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即言语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等。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说扩充了人们对成功“智力内涵”的理解,尤其是他划分的一些与人的成功息息相关的某些智力成分,如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控智力,不仅使人视野开阔而且对当代人的成功素质的全面开发与培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途径取向与方法指导。

二、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

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对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关键在于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建塑与培育。因此,对成功素质的心理构成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倡行成功素质教育,也有利于对成功素质教育实施方略的提出和完善。

(一)成功智力

成功智力是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三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分析性智力在于发现好的解决办法,创造性智力在于找对问题,帮助我们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思想;实践性智力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将思想及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无疑成功智力是有助于取得成功的智力。或者说,只要一个人具备了成功智力,就具有了取得成功的基础。

(二)积极心态

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标志在于是否具有积极的心态。因为一个人在遇到压力、挫折、失败和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重要。大多白手起家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积极的心态。他们运用积极的心态去支配自己的人生,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险阻,从而不断的走向成功。积极的心态就是一种进取心,能驱使一个人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三)创新素养

成才、成功都离不开创业,创业又必须以创新能力为基础。当今大学生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就是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学生的成功素质应更注重创新品格的培养,如创新欲望、创造信念以及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培育,为养成卓越而又扎实的成功心理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四)人格品质

一个人成功、成才与否,除外部因素外,主要是与个体的素质,尤其是与人格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成功素质教育正是侧重于健康心理、健全心智、完整人格的塑造。不少成功者就是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全力出击而一举开拓的。当然,这种自信与勇气来自于实力,或者说对个人能力、情境条件的合理把握和准确评估。对此,成功者们如是说“要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认真做事,用心做事”。

(五)情绪管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之中,智商只起到大约20%的作用,而80%的因素则是情商。无数事实证明:较好的情绪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人成败的决定性条件。一个成功的人,应该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既不会因沮丧或者焦虑而意志消沉,也不会因愤怒而丧失理智。情商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它的最大效用就是把人的智力放大,让我们更接近成功。

三、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正确的教育方略对于培养成功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在阐述了影响成功心理素质的各种因素后,我们分析总结出来一些科学有效的成功素质教育的实施方略:

(一)尊重教育

我们说尊重是有层次的,但怎么去尊重,就只有一个出发点:就是爱。爱是责任,也是尊重。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成熟与智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潜力和现实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尊重学生人格。我们尝试成功教育,让成功、快乐、和谐、希望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确立这一基本的理念之后,我们在实施尊重教育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

老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也有缺点,应时刻提醒自己在思想认识、教育方法等各方面还不够完善,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表现。同时,批评学生的错误,也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2.尊重学生的感情

青年学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无意中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就会刺伤他们的心,对其成长是很不利的。学生特别喜欢尊重他们感情的老师,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老师尊重学生的感情,往往会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从而变成向上的力量。

3.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个口号形象地说明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灵,都有成为好学生的愿望。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尊重同学的自尊心,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肯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步。

(二)理解教育

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的言行,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宽容学生的失误和过错,耐心地对待学生千百次的发问,细心地呵护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善待处于弱势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在实施理解教育的时候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让学生生活在理解和爱的世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青少年都有对爱的需要,在家需要父母长辈的爱,在校需要老师同学的爱。然而,更使学生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从心底里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身上的缺点,积极上进。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的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不断进步的内部动力。

2.理解教育与真情实感相融合

对学生的理解要感情真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让学生觉察到了就会适得其反,会让学生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对心存误解或偏见的学生,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时间和方式。而且要能换位理解,将心比心,对学生的体验要感同身受,在此基础上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教育与促进优势学生发展相结合

古人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理解作为内心之德,总是以意识的形式存在,成为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内在力量。作为外在之行,理解意味着对他人的言行保持一种大度和宽容,或必要的“一致性”。教育者自觉深入理解教育对象,要多发现他们的优势、潜能,并尽力给予激励,使其弘扬光大。

(三)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系,是建立在“人人都是可造之才”和“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赏识。所谓赏识就是恰当地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就,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赏识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欣赏学生眼中的世界,去理解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保护好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2.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教师的“赏识”很容易给学生在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们产生自信,拥有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又饱满热情的评价,哪怕一个期待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

(四)激励教育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因此,在运用激励教育要注意目标激励和情感信任激励。

1.目标激励方式

目标激励就是用结果吸引去激励学生努力实现某目标。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要是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方式有信仰目标激励和道德目标激励。当代大学生都是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自己的理想、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信仰激励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2.信任激励模式

信任激励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关怀等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是对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对学生的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要让学生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

(五)创新素养教育

人的成功素质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既有智能的因素,也含有非智能的因素,其中创新素养起着核心的作用。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尤其是对创新人格的培育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创造欲望、创造动机、创造信念以及创造人格、创造精神等系列创新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教育。

1.培养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向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创新素养教育是一个综合施教的过程,学校要将创新素养教育渗透到各类教育活动中去。要教育学生善于从各个侧面、多维度地去观察、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要从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行全面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应多充实一些要求学生多维度观察、多向度思考的课题和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研讨和探索活动,以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

2.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模式,习惯于用之去解决现实问题

创造性思维模式是创新活动中惯常使用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如用公式来表示,则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再集中思维——再发散思维”,如此循环往复,就能推动创造性活动不断深入。教师应授予学生使用这一模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经常指导学生应用这一模式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无论解决什么问题决不可忽视和漏掉“发散”这一重要环节,遇事“发散”一番,形成习惯,养成“定势”,长此以往,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创新素养就能得到不断的锻炼与提高。

3.创设心理自由的环境,引发学生大胆开展创造活动

创造性活动往往需要在一定的环境烘托下产生。在心理自由、充分安全的环境衬托下,学生能产生出许多具有非凡性、独创性、奇特性的见解来。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创设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环境,要改善教育态度,改进教育方法,主动消除妨碍、束缚学生创造性的各种抑制因素。有了心理充分自由、充分安全的良好环境,学生的大脑皮层就容易进入兴奋、活跃状态,思维就容易主动、振奋起来,大胆地产生各种遐想和联想,其创造性话动就会成为习惯化的反应方式,这将会大大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第15篇

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中,我国学者重新审视了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规律,分析和探讨了CDIO课程大纲和标准,重点研究了CDIO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学业评价、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文化教育等方面。典型的有:汕头大学实践了从CDIO到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北京交通大学探索并实践了基于CDIO的精英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开展了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和传播了CDIO工程文化教育。然而公共基础课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教学研究甚少,其中黑龙江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对CDIO教育模式的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讨。

二、大学物理课程概述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而大学物理课程除讲授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外,还着重讲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为此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不利于专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当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实践环节相对偏少,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不够;(2)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3)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高,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四、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

在全面理解CDIO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学习小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2013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32班进行试点,将该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学生,每个小组自己推荐出组长,负责工作进度、成员的任务安排等领导工作。形成了一个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技能实训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CDIO教学模式。

2.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设计

大学物理课程共设计了六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一个工程项目,利用工程项目为导向驱动教学任务,每一个项目都通过模拟工作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4个阶段来实现:(1)构思阶段:根据项目任务书明确任务,即要学生明白自己要设计什么,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确定工作方案、收集资料的能力(2)设计阶段:小组讨论完成项目的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根据构思方案及所学知识设计工作方法及确定工作流程的能力;(3)实施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项目,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运作阶段:根据完成的效果进行项目评价,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把自己完成的项目情况做成PPT进行汇报,本组成员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指出优点与缺点,并根据考核评价标准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评估取舍能力、演说能力。

3.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实践环节。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结合生产企业的实际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相结合,阐述基本理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安排社会调研实习,实践辅导,重点放在教学做合一,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二为一,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学做创结合进行,将人才培养置于工程环境中。

4.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面,改变单一的笔试考试方式,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从本学期开始大学物理的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教学中进行考核,以每个学习小组为考核单位,根据工程项目进行汇报、答辩,教师最后根据设计方案、效果表现、图纸完整程度、效果表现、汇报材料及提问的回答情况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每个小组都必须有合格的项目设计方案、设计图纸、文本说明才能通过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考核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一部分在期末进行笔试考核,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结语